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经验与启示(共9篇)
1.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经验与启示 篇一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姜跃教授指出,国外廉政建设的启示之一是,(),是廉政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
A.权力监督和社会监督 B.廉政文化建设 C.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 D.法治建设
2.当一个政府和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是下列哪项的基本含义?
A.塔西佗陷阱 B.中等收入陷阱 C.布里丹毛驴效应 D.烂苹果效应
3.“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这是下列哪位提出的?
A.孟德斯鸠 B.卢梭 C.黑格尔 D.休谟
4.新加坡政府发表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的新加坡的五大“共同价值观”中不包括以下哪项?
A.国家至上,社会优先 B.家庭为根,社会为本 C.关怀扶持,同舟共济 D.宗教统一,种族和谐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姜跃教授指出,资产阶级价值观具体包括以下哪些?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自由平等
D.公民基本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2.西方国家“三权分立”原则中的“三权”指的是()
A.立法权 B.行政权 C.司法权 D.救济权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姜跃教授指出,新加坡廉政建设经验之一是,依法治腐,使人不敢贪。
正确 错误
2.姜跃教授指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同时,还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比如民主观念与法治精神。
正确 错误
3.姜跃教授指出,在美国,上至总统下至普通官员,都必须按时如实填写财产申报表格,由道德署收存,随时接受公众查询和监督。
正确 错误 4.姜跃教授指出,在近年来透明国际每年发布的廉洁指数排行榜上,新加坡稳居前五名,在东南亚这个腐败高发的地区,连续执政的人民行动党政府被公认为高效廉洁的政府。
正确 错误
2.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经验与启示 篇二
以文化塑形,以文化铸魂,文化的厚重内涵与深刻烙印影响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当下,党中央以最强的决心,最坚决的态度,重拳出击腐败易发频发区,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重构与辩证的继承,使其在当代发挥应有的价值。
二、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在历史中成型与完善
(一)官吏的选拔与任用
夏商周的世袭,统治者与官员都是任人为亲。西汉起,以孝廉为重要考核标准,选拔与任用官员,虽然开始量化了官员的标准,但是各乡举孝廉本就存在人情网络关系,加之重孝与清廉本就没有实际的评判标准,易被人为的渲染和吹捧,因而也难逃任人唯亲的怪圈。隋唐时期开创科举考试,从隋文帝杨坚到唐玄宗李隆基,科举考试从初创到逐步完善,选拔任用也以量化形式慢慢成型,然而科举舞弊,八股取士,寒门与贵族,到最后又成了腐败的集散地与重灾区。
(二)权钱交易,贪奢淫逸
明代万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早朝,使得朝政混乱与腐败多发,也导致后来魏忠贤这样的宦官专权。清朝大贪官和珅,一人之贪腐,抵得上清朝几十年的国库收入。因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官风不廉,吏治混乱,腐败之风盛行,最终人亡政息。
腐败的盛行,自然会有反腐败的思想与制度。政治家与思想家的反腐倡廉建设逐步成为中国优秀廉政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便蕴含十分丰富的廉政思想。孔子以“仁”为思想核心,提倡德治;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仁政,荀子主张“君者仪也,民者景与,仪正而景正;君者盆也,民者水也,盆圆而水圆”,到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这种“以仁爱之心,施行德治;以廉洁之风,孝治天下”在汉朝的选官制度便能反映。唐朝“贞观之治”的缔造者太宗李世民主张“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传统的廉政文化,作为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下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既有积极可取的地方,也有需要剔除的部分,辩证的吸收与继承,弘扬优秀的廉政文化。
三、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现代意蕴和当代价值
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已经通过直观的史实,呈现在眼前。以史为镜,需要我们汲取经验。腐败的问题自古有之,世界有之。问题的重点与焦点似乎都集中到贪腐的严重与层出不穷的事实,然而核心着眼点在于如何有效有力的反腐败,如何减少腐败,让政治清明。面对当下我国的现实境遇,基本国情,从我国传统廉政文化汲取经验,以文化之力塑形铸魂。
(一)传统廉政文化的渗透力和积淀性
我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也有汉唐盛世的存在,也有清明政治的盛世安邦,无论时间长短,都有可借鉴与学习的地方。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文化的渗透力和积淀性。中国之所以成为唯一一个历史不断代的文明古国,文化的凝聚力和传承性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民族之魂。古代讲求“为政以德,为政以仁”,清风廉明之政治被古人所倡导与推崇,对于当下而言,一脉相承的文化,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与纯洁性建设,从文化入手,再次注入“廉政、勤政、为民、务实”的理念,更好的为人、为官。
(二)优秀廉政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应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优秀廉政文化有其特殊的历史形成背景,以文化凝神聚力,为反腐败建设注入新活力,需要考量当前时代的发展情况,考量国情世情党情的变化,党的先进指导思想需要结合优秀的传统廉政文化,密切结合实际,树立群众乐于看到听到的廉政典型,通过书籍、报刊、戏曲、民谣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
(三)需要认真总结我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制度建设
选官与任用,奖惩与养廉,考核与审计,都是可学习的地方。反腐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程,需要以系统性的思维进行全方位的考量,认真汲取优秀廉政文化的精华部分,结合当前实际,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注入文化新血液。
参考文献
[1][清]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529.
[2]朱文伟.浅析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理论渊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4).
[3]谢春涛.继承弘扬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J].工会信息,2014(8).
3.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经验与启示 篇三
从苏轼民本思想中
看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重要观念,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要点。民本思想作为苏轼精神世界的一大支柱, 贯穿了他的一生,也影响了他的政治命运。在苏轼的执政理念和文学创作中,闪烁着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光辉,展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高点要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精粹。苏轼生活的时代,是儒道释三教大融合的时代,作为文人学士来说,其处世立身之本是以儒家的思想为主导的,兼容并蓄其他思想。我们将苏轼的有关民本思想的言论和古代先贤的有关论述对照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如:“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民可近, 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夫为国者,以富民为本”。苏轼和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思想家,包括他之前的孔子、孟子、管仲、董仲舒,特别是与他同时代的程颐和以后的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等有很大的不同。他没有开宗立派,也少阐述系统的学说理论,但他真真切切是一位民本思想的继往开来者,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和传播者。苏轼的民本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要义的继承,在文学上更有新的发展。无论他在政治生涯中,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不管他是在朝为官,还是为政一方,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被诬贬谪,他都心系百姓,为民说话,为民请命,为民办事。这是他的民本思想的表现,更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传播方式家教家风文化的深刻影响。家教是人生天然而永恒的教育形式,是人生成长和社会化教育的必然环节。家风是家族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宗族特征的习惯风气,是每个人成长的精神足印。在中国,家庭、家教、家风对人们的文化教育、道德伦理、人格养成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种文化传承方式,升华为中国特有的家教家风文化。苏轼受其家庭、家教、家风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在文学创作思想和从政理念方面,家学渊源给其烙上了深深的烙印。苏洵在科举道路上屡不得志,于是便退居山野。他在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前后,写了《权书》《衡论》《史论》等著名的政治论文,对当时的北宋社会现实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而苏轼,也仿苏洵的文章体式和写法写了政论和策论共50篇,其中对对付西北契丹的问题、惩治官吏腐败问题等好些社会问题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其启蒙老师母亲程氏有文化有教养,信佛,有善心,经常和他讲述历史上重气节的名士,讲述佛家以慈善为怀,爱护生灵,尊重他人的道理,使苏轼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样,他从小就对“野人喑哑遭欺谩”的现象具有同情心,对“千人耕种万人食”的不合理社会现象有较为真切的了解。这是苏轼之所以能够形成民本观念的客观影响,也是家教家风文化的浸润。
三是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厚重广博、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作为一个文学家和大词人,苏轼比一般人更善于研究人、总结人,感知世态,由人及物,睹物思人,体恤民生,洞悉人性,洞察人心。多愁善感、激情澎湃的诗人是承载诗意、人性、民情的综合体。作为一个官吏,苏轼一生在朝廷任过高官,做过8个州的太守,还流放过3个州,生活阅历、执政经验非常丰富。这样,他就能站在较高层次上来看待社会现实问题, 因而对民间的疾苦有理性的认识。这样由“人”及“民”,到“民本”至“民本思想”,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民本思想的形成,有其独特的人文逻辑脉络。
苏轼民本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是要学习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苏轼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是千古一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又继往开来,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责任,注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蕴含着深厚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思想,有丰富的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特别是儒家所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理念,牢固积淀在每个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当前多元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意识判断充斥激荡,这在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一个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世界的年代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但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彻底否定中华文化,必然导致失去自我,失去自信,失去独立自主,导致民族自信心被摧毁。一个不尊重和不敬仰自己祖先的民族,是没有根基和凝聚力的。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周纲《苏轼九章》这样写苏轼:“四十年,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凡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爱戴感念,世代相继”。苏轼爱民为民,清正廉洁,政绩卓著,人称“苏贤良”。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作为执政的共产党人,对这样的古训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正因为如此,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归根于人民的幸福,是执政的核心要义,也是执政者政绩观的全部概括。今天为官一任,执政一方,既要按党的纲领的规范引领,又要感受古人为官作为的启迪。所谓政绩观的核心还是群众观的问题,是处理好群众的得失和个人得失的问题,处理好“绩”中有“民”和“绩”中无“民”的问题。所以为官施政必须坚持群众观念,真正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三个问题,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勤勉操劳,久久为功,政绩也就自然显现其中。
4.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经验与启示 篇四
作者:
班级:
学号:
Email:
摘要:
本文分别从儒家文化谈企业文化建立和企业健康发展,从道家文化谈企业管理方式,以及从《三国演义》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深入发掘出中国传统文化可供当代企业管理借鉴的部分。
关键字:
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人力资源
一、引言:
当下,借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很多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如何保持企业的生命力呢?很多企业选择了向国外成功企业学习。然而,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我们发现,很多情况下,国外的管理模式在国内并不适用,很多企业面临无法树立品牌形象,老板费力不讨好,员工跳槽等诸多问题。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带您品味数千年来,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文化积淀,从中总结出当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理念。
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从儒家文化谈企业文化建立和企业健康发展,从道家文化谈企业管理方式,以及从《三国演义》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一部分将探讨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以及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在第二部分中,本文将简述道家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以及道家文化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的重要启示。第三部分,本文将深度剖析中国社会的人力资源状况,企业使用员工的误区,以及《三国演义》中可供我们借鉴的用人理念。
二、从儒家文化谈企业文化建立和企业健康发展
1、从儒家文化谈企业文化建立
谈企业文化的建立就要先谈什么是企业文化,以及建立企业文化的原因。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道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那么,为什么要建立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就在于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
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可以约束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在员工中间产生凝聚力,激励员工积极工作。而且,企业文化的传播将帮助树立企业的良好公众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企业文化理论是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最能够体现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需要,也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能最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多种方式和途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借鉴传统思想文化的合理成份,并加以改造和利用。分析研究儒家思想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
企业要十分注意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作用。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历史和现实中的重大作用表明,文化是一种持续发挥作用的巨大力量。这种作用对于企业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企业文化管理是当今一种先进的具有哲学意义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能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无论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微软”、“福特”、“通用电气”、“可口可乐”,还是国内知名的企业集团,如“海尔”、“联想”等,他们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其品牌形象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品牌价值是时间的积累,也是企业文化的积累。
2、从儒家文化谈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外部关系。强调人际关系和外部关系的和谐是儒家思想的特点之一。这一点与现代企业管理是相一致的。我们将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理念相融合,可以对企业内部关系,以及企业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企业保持活动的重要因素;服务社会,双赢共进是企业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价值理念;天人合一,保护环境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总之,学习借鉴儒家思想的这些合理成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道德和信用在企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包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可取的。它认为,人“性相近也,习相远”,鼓励年轻人奋发向上;在人际交往中,它强调忠、恕,就是要以忠实诚信的态度对人,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待事。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反对“巧言令色”,等等。从当前的实际来看,无论是加强道德建设,还是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现实课题。因此,借鉴儒家思想的这些优秀成分,对于企业职工的道德建设,打造诚信企业,都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从道家文化谈企业管理方式
1、道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道家文化在大家普遍看来是很虚幻的,然而,道家文化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尤其在利欲熏心的当今社会。道家思想中内蕴的时代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是疗救社会弊病, 保证社会健康、文明发展的思想武器。道家思想主张直面社会,对社会的统治者以及维护其统治的政治制度、思想敢于大胆地怀疑和批判, 探刻地揭露建立在阶级对抗关系匕的文明社会掩盖下的种种罪恶与苦难, 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和谐”,其中道家的“和谐”思想是表达得最深刻、最富有哲学意味的。“道法自然”把整个世界看成是一个顺其自然发展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整体的和谐正在于各自皆按照自己的状况自然而然地发展,而非靠他力的强迫,这是一种保有个性特色的真正的和谐观。
2、道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启示
(1)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道家文化中对现实深刻的揭露,对社会阴暗面赤裸裸的批判精神反射到今天的企业管理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中,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厂纷纷建设到发展中国家,企图逃避社会责任,这样的新闻已屡见不鲜,而这些企业也蒙受着来自各方的指责,甚至牵涉到这些企业所在的国家。一家优秀的企业并不应该仅以赚钱为目的,规模越大,产值越大,身上背负的社会责任越大,一家优秀的企业,首先应该是一家良心企业,致力于服务社会。
(2)企业的内部管理
道家思想对现代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老子的“清静无为”、“有无相生”、“反者道之动”等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有密切联系, 尤其是时尚的“软性管理”的艺术在老子等道家的著作中得到了反复地阐述。
清净无为并不是无作为,而是强调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不违背客观规律,依照企业自然发展的形态进行调整。老子及其道家的这种思想,正在为中国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重视,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美国贝尔实验室, 以及我国成都恩威集公司等, 都是用道学智慧来指导管理企业而成功的典范, 说明了老子及其道家思想是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致胜法室。
四、从《三国演义》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中国社会的人力资源状况
随着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呈现出不断加速的整体态势,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创新浪潮在全球涌动,生产
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正在蓬勃兴起。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观念的不断涌现,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提供了巨大的能力,也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经济发展的资源依赖逐渐发生转变:从以自然资源消耗为主转向以劳动者的智力(人才资源)消耗为主,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绝对具有控制力的资源与绝对决定性的‘生产要素’,现在既不是资本,不是土地,也不是劳动,它是知识。”
然而,人力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相对缺乏,恰恰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之一。低素质的劳动者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上唱主角,吸引外国投资商的不是人才资源,而是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一点束缚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三国演义》给我们的启示
(1)《三国演义》中人才兴盛的原因
首先,黄巾起义严重打击了东汉腐朽政权,严重削剥了东汉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打破了以往高级官吏出自将相之家的状况,出现了自由竞争的局面;其次,东汉中后期士人互相品评之风盛行,各个类型的人才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最重要的,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是三国人才兴盛的重要原因,有才干的人能有用武之地使得人才源源不断地产生。
(2)《三国演义》的用人哲学
首先,《三国演义》中体现了深刻的“以人为本”思想。曹操数哭郭嘉、典韦,礼贤下士,刘备三顾茅庐,终盼得卧龙出山,孙权对周瑜言听计从,对鲁肃毕恭毕敬,与张昭情同兄弟。贵为一方枭雄的几个人对于人才无不十分恭敬,甚者帮助谋士将领照顾家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国时期人才兴盛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知人是善用。许多名士将领出身寒门,按照两汉的政策,根本没有出头之日。然而,统治者深入发现人才,了解人才,终于使许多人才脱颖而出。
统治者注重培养与部下的感情是牢牢将人才留在自己身边的又一个关键因素。比起幼子夫人,刘备更心疼杀得血染征袍的赵云。为请诸葛亮出山,他竟哭得“泪沾袍袖,衣襟尽湿”,敬慕之心,何其诚恳?徐庶要走,他送了又送,哭了又哭,令人读之心酸。关羽被害,他竟“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苦”,以致“泪湿衣襟,斑斑成血”。刘备正是凭着“感情投资”这种手段,赢得了“人和”这个战略优势。
《三国演义》里的用人艺术值得我们现代企业学习和借鉴,对现代企业来说,我们应从
《三国演义》的用人艺术中得到如下启示:充分了解人才的能力、个性和德行,尊重人才的需要,并不断满足人才的需要,倡导情感管理,营造朴素真诚的情感氛围。
五、小结:
本文通过探讨儒家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供借鉴之处,总结出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非常必要,儒家文化中的忠恕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企业中人员管理很有价值。接下来本文从道家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得出结论,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折射到现实中告诉我们,一个新兴的企业要遵循它自然的发展规律,不可冒进。最后,分析了当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从《三国演义》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值得借鉴之处,比起西方国家冷冰冰的制度,我国传统的情感管理,深入了解人才特点和人才需求的管理方式更适合当下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孙伟 杨丽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J】,《中国石油企业》2010年 第4期
【2】史向前《道家思想文化的现代意义研究概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1996年第1期
【3】魏颖,《三国演义》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及其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D],贵州大学,2006年5月
【4】[加】弗郎两斯·赫瑞比.管理知识员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年
5.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经验与启示 篇五
我军的发展史是一部事业的辉煌史,也是一部军事文化的创造和建设史。纵观我军80年的发展历程,我军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立足战争和建设的实际,创造出了灿烂的先进军事文化。我军正是在先进军事文化的哺育下,发展成为一支举世闻名的正义之师、文明之师和威武之师。当前,认真梳理和总结80年来我军军事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深刻认识军事文化的战略意义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在8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军历代领导人充分认识到了军事文化的战略意义,始终将军事文化建设作为核心工程纳入到部队的全面建设中去,为军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首先是战争,其次是生产,其次是文化。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他根据各国军队现代化的实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认为科学技术也是战斗力,而且是最重要的战斗力;加强国防科研和发展军事高科技是国防现代化的关键;必须走“科技强军”的道路,使中国国防建设尽快赶上时代的步伐。邓小平同志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军事科技文化的发展,把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引领到一个新的时代。江泽民在主持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工作以后。根据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斗争形势的新变化以及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指明了军事文化在2l世纪军事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江泽民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军事领域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军队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牢固树立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我军的质量建设,全面提高我军的战斗力。”“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要素,在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知识的较量。”
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军事文化在战斗力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军事文化已经成为战斗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和影响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的重要因素。可以说,越是先进的军事文化,其文化含量就越多,所具有的以政治保证力、思想引导力、精神驱动力、智力支持力、科技创新力、部队凝聚力等为核心内容的军事文化力越大,越能增强部队的先进战斗力。认知程度决定建设力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对军事文化的战略意义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军事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二、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文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作为文化的灵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文化的先进性根本在于其指导思想和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成果牢固占领军事文化阵地,这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加
强军事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毛泽东在他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在政治课课程内容设置上,必须教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军事文化建设能不能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到军队建设的成败和军事文化的走向。始终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我军不断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在战争岁月,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是当时军事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人民解放军提高干部、战士的理论水平和加强部队思想文化建设的根本性措施。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军又展开了群众性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活动。1960年10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也要求“一切干部的理论学习,都要以毛泽东著作为主要内容。部队和院校的军事、政治训练,都要以毛泽东著作为基本课程”。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而江泽民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军深入学习并坚决执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军队建设的战略性转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维护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调整了军内外关系,对人民解放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巩固和提高战斗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各种反对和淡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有所抬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军事文化必须更加牢固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切实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成为引领部队建设的灵魂。当前,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继承前人、着眼中国新的实践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它既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三、始终坚持谋求打得赢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作为战争活动反映的军事文化必须满足“打得赢”战争的需要。在80年军事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军立足战争特点,着眼战斗力提升,大力加强战时文化、战地文化、教育训练文化建设,使得军事文化的战斗力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就针对红军官兵军事技能不高的情况指出:“巩固红军使红军成为铁军的工作,与政治工作同等重要而为现时红军所迫切需要的,就是军事技术的提高。”“提高了军事技术和战术,这样就使我军极大地增长了战斗力。”他要求部队,“必须利用作战间隙,加强军事训练”。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减轻与敌对峙时物质生活艰苦、精神生活单调、思想沉闷等问题影响战斗情绪,我军各部队大力加强战时军事文化建设,在战斗间隙,运用皮影、幻灯等形式作为战时的电视、电影进行文化宣传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官兵的战斗热情。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邓小平在提出“战争可能推迟”、“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的同时,强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没有消除战争的根源,没有消除敌我对抗这个基本的军事矛盾,军队建设必须仍然以提高战斗力作为标准。邓小平指出:“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军队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而江泽民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以后,明确指出军队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部队的战斗力建设;并强调“部队严格训练,严格
管理,加强教育,把质量建设的方针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奔涌,面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挑战,面对我军新的历史使命的重担,军事文化的建设更要紧紧地瞄准“如何全面提升战斗力”这个核心问题,将之作为自身建设与发展的终极目标,积极探索运用军事文化来提高战斗力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从而以不断适应军队战斗力发展的时代要求,使其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最大的效能。
四、切实重视军队思想道德建设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我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其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了必须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高尚的道德精神培养官兵。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高尚的军人道德情操是我军军事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我军与其他军队的本质区别,更是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大法宝。同时,思想道德本身就是文化,而且道德文化最能反映文化的精神实质。所以说,思想道德是军事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我军治军带兵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历来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军事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十分重视对部队进行建军宗旨的教育。他在1928年11月给中央的报告中写到,由于废除了雇佣制、进行了思想教育,红军士兵提高了阶级觉悟,都知道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了自己、为人民打仗。进入抗日战争阶段,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对官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成为激发官兵战斗热情的重要内容。在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毛泽东进一步强调:“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要把德育放在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首位,“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把爱国奉献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看作是保持革命军队本色的重要内容,并将思想道德建设看作是提高部队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江泽民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在他的亲自倡导下,《军人道德规范》在全军颁布实行,《军人道德组歌》在全军唱响。
6.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经验与启示 篇六
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在课堂教学尤其是数学课,必须要做到课堂氛围热烈,师生互动频繁,知识获得与情感收获同步,这样的教学效果才好。我以前走进教室首先整顿纪律,往往会臭骂学生一顿,再把自己觉得最好的方法教给学生,但是上课前学生情感上得不到认可,情绪低落,他们还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吗? 在一次普通的数学上,上课铃已经响过了,但是同学小王和小张却兴致勃勃地在聊天,投入得连上课铃响了都没注意,这两个学生本来就是班级学习数学的”困难户”,学习没兴趣,上课没精神,却特别沉溺于电脑游戏。我仔细听了一下他们的聊天内容,聊的正是当下比较火热的网络游戏<英雄联盟>,正好这节课的内容需要大量的计算,于是我拿出我提前准备的 PPT,放出两个英雄的图标,他们马上
双眼放光:”老师,原来你也玩游戏啊.”我没理会,而是基于这个游戏设置了一道关于伤害计算的题,他们俩史无前例地拿出了封尘已久的笔开始计算,不仅算得正确,而且是班里算得最快的,我望着他们,说:”你们两个人非常聪明,但是这些聪明都用到游戏上了,你们花了那么多的时间来打游戏,难道只是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段位吗?老师也玩游戏,可老师不会整天玩游戏,只是把游戏当成是一个放松消遣的工具,我们作为学生,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学习。”两位同学默默低下了头。
没有兴趣为切入点,中职生能不怕数学,能学好数学吗?我也反思了自己,要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学会换位思考,“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注重学生感受,想学生所想,根据学情设计教案,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二】
有幸来到**技师学院参加全国**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师培训,培训第一天**老师给我们讲了教育随笔写作的重要性,我深深地被陈老师丰富的学识和真诚的讲解所折服。两个小时的讲座很快结束了,最后陈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作业:分享身边的师德故事。
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教师而言,什么是师德?我特意百度了一下,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
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有人说“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师德的内涵。
成为一名技校的老师后,我发现技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即使上课内容极其简单,学生还是听不懂,而学校对学生文化课的考核也不是很严格,过分强调学生课堂的抬头率,而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却不是很重视,这样就使得老师想方设法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不在课堂玩手机、睡觉、说话等。于是我也依据前辈的经验,只要把控好学生上课抬头率就万事大吉了。这样愉快的度过了一个学期,第二学期时由于办公人员的变动,我们办公室搬进来一位看上去很年轻的数学老师——陈老师,她给人的感觉是个文静、柔弱的女老师,很有亲和力。有一次我看到她下课后叫了三名同学来办公室,原来是他们没有交作业,于是陈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看着他们把作业补完,并一一给他们讲解错题,直到他们完全弄懂。自从陈老师来到我们办公室后,这样的风景几乎随时可见。
这样看似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却凸显出陈老师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品质。反观我自己,只是把教师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工作,我深感惭愧,愧对教师这个身份。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反思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做到对我的学生负责,对信任我的家长负责。
【篇三】
我问过很多同事为什么当初选择当老师,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不清楚、不是自己选的、没有别的更好的工作;甚至我清楚地记得大学的会计老师说过,她当初最不愿意选的职业就是当老师。虽然走入教师这个行业可能比较仓促,但我想应该极少有人当了教师会后悔。因为没有哪个职业能像教师一样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因为没有哪个职业能像教师一样对自己的职业怀有那么深的情怀。
我记得很久前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三十多岁的班主任,在学生放学以后,别的老师都下班了,他还在加班。他把没有批改完的作业认真批完,把班级近期的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把下周的工作提前准备好。当他终于把手头的事情全都处理完,即将奔回自己的小家,和妻子、孩子团聚一起吃饭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里对方说话很客气:“请问您是某学生的班主任吗?我们这里是市图书馆,您的学生在我们图书馆偷书被监控发现,请您过来处理一下吧!”对方挂完电话后,这位老师心里暗想:学生都已经放学了,我也已经下班了,有事情为什么不找家长,还要给我打电话,平时在学校的事情已经够烦的了,好不容易可以回家了还要找我!虽然心里这么想,但一点也没阻挡他当即走到马路边打车的速度。坐在出租车上的时候,这位老师已经想好了一百种方法来处理偷书的学生,甚至到了之后先给他一个耳光,大骂一通然后再通知家长过来领人,到时让家长再骂一遍才能解恨。但是,当这位老师下车那一刻,他突然改变了想法。他走进图书馆,看到学生被图书管理员拦在一边。他径直走过去,站立在管理员的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对不起,先生,我真诚地向您道歉。我的这名学生平时很爱看书,他可能看到了自己非常喜欢的书,身上又没有带钱,所以才会做出愚蠢的行为。您的一
切赔偿要求我都可以答应,请您能够原谅他,谢谢您!”管理员看到班主任风尘仆仆赶来,又言辞恳切的模样,实在不忍心难为他了,于是让班主任把图书价钱补齐后就让两人离开了。走出图书馆门口,班主任说:“下次没钱买书要提前告诉我。”学生一直低头不敢说话,但我想此时班主任在他心里一定十分高大,他对班主任也一定心怀感恩。
虽然故事里并没有讲到学生是否真的爱看书,我想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的班主任,而班主任在接到电话的第一时间没有犹豫地赶去。明明恨不得拳脚相向,但最终却选择包容和尊重,这就是一个教育者的情怀。
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有这份情怀,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心怀学生,心怀有爱,这也是一个教育者的初心。当教师遇到这样一群可爱的学生,便注定你选择了一条永不会后悔的人生路。
廉政谈心谈话工作经验
廉政谈心谈话工作经验 用好谈心谈话,做实做细政治监督
“感谢纪检监察组的同志,以后这样的谈话能不能经常性的开展,一些我们容易出现的问题,你们及时指出纠正,能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市直统战系统党员干部谈话后感慨的说。
近期,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结合各综合监督单位实际,加强政治监督,严格落实“三必谈+五必讲”政治监督提醒谈话制度要求,前移日常监督关口,聚焦“关键少数”“重点岗位”,有针对性的对综合监督单位的党员干部开展了“以心交心”的走访谈话活动,助推被监督单位“两个责任”的落实。
一是谈心谈话工作开展前,与被监督单位党组(党委)充分沟通,取得有力支持。二是结合被监督单位不同实际情况,分别拟定了县级、科级党员干部谈话提纲,主要包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况、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情况、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情况、干事创业、廉政风险防控等方面,并提前将谈话提纲发给被谈话人,使其能做好充分准备。三是借鉴巡视巡察的谈话方式,在不影响被谈话人日常工作的前提下,提前预约谈话时间,谈心谈话过程中谈话人员认真倾听谈话对象的意见建议,及时掌握被监督单位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听取党员干部的心声,分析研判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和苗头性问题。四是认真做好谈话记录,结束后及时整理归档,作为对被监督单位精准政治画像和政治生态研判工作的基础资料。五是谈心谈话工作结束后,按照《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四项沟通协调机制》要求,驻部纪检监察组及时把谈心谈话中发现的问题与被监督单位党组(党委)进行意见交
换,抓实问题整改的“后半篇文章”,对整改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工作开展以来,驻部纪检监察组与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开展谈心谈话 37 人次,实现了全覆盖。
7.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经验与启示 篇七
关键词:传统廉政文化;传承与发展;反腐倡廉;现代价值
一、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特征
(一)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廉政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原始氏族部落联盟时期。夏商周是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萌芽和初步形成时期,而此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治国之道,在后来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承袭,这种思想对化解中国封建社会官民之间的紧张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二)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基本特征
1.民族性和独特性
中国的传统廉政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是在中国传统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统治思想。廉政文化的核心是从政道德和价值取向各朝各代的廉政之道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但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贞观之治”唐太宗倡导勤俭治国,宋太宗主张厚俸养廉,明朝朱元璋创制“割皮实草”,重典治世,等等,体现了不同时期所独有的廉政治国观念。
2.历史性和传承性
中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有相应的廉政建设,为促进廉政建设,遏制贪污腐败之风,古代的统治者都设立了监督审查机制并颁布了一些法律规定,统治者将历史上的廉政建设方式继承下来,汲取历代廉政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加强立法建设,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各朝各代对于廉政的建设均体现了对历史的敬重和对文化的传承,从而也有利于朝代的延续。
3.渗透性和包容性
传统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元素,必然也具有文化所具有的特征。廉政文化从存在的那一刻起,就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渗透到人们的行为和生活中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与教育,对人们尤其是从政官员们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传统廉政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统治者们汲取历朝历代的经验,进行改革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因而,传统的廉政文化也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二、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历史传承
众所周知,政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廉政文化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传统的廉政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经久不息,历久弥新,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但其传承的道路也充满了曲折。
(一)传统廉政文化传承的前进性与上升性
1.从民本思想向民主理念的转变
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告诫统治者们,只有体察民情,才能安邦定国,维护统治。而传统社会中的“民本”思想是与君主专制统治联系在一起的,“民本”仍然是统治阶级统治社会的工具,并不意味着官民地位平等。而现代社会中的“民主”观念,则意味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有权监督政府工作。
2.从为政以德向依法治国的转变
古人有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强调治理国家首先要修身,即增强个人的道德修为,中国古代的廉政建设要注重修身养性,树立清官的典范,而后才能为人师表。但是,道德是往往是通过自律形式实现的,没有强制约束力,很多的官员贪腐问题并不能遏制,因此,现代社会更加强调法治的作用,树立法治观念,才能更好地遏制贪腐之风的盛行,避免腐败文化的滋生。只有依加强法治国,才能更好地整顿社会秩序。
(二)传统廉政文化传承道路的曲折性
传统廉政文化传承道路的曲折性,主要体现在新旧思想观念之间存在冲突。在社会历史的大波动、大转折时期,往往也會带来制度的新建和文化的更迭等问题。作为一种传统的政治文化,其传承必然会遭受到时代的冲击,充满了曲折与坎坷,导致廉政建设的道路很难前进。
三、传统廉政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
中国古代的传统廉政文化是一笔丰富的历史遗产,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智慧结晶。纵观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惩贪案件,屡禁不止的腐败现象,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廉政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其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功能和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一)促进和优化廉政文化建设的功能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传统廉政文化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中,中国古代的各种廉政思想和行为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和倡导。当代廉政文化建设,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传统廉政文化中的思想为其思想根源的。因此,批判继承传统廉政文化,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当代廉政文化的建设。
(二)引导和规范党和政府作风的功能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传统廉政文化,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引导党和政府树立廉洁作风的观念,遏制贪腐观念和行为的蔓延。
(三)推进和保障和谐社会建设的功能
党的十八大非常明确的指出“反腐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继承和发扬传统廉政文化,积极建设当代廉政文化,加强官德建设和强化制度保障,有助于引领主流社会价值,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助于形成中国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
四、结语
贪腐问题是一个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难题,面对层出不穷的贪腐案件,廉政文化建设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只有更好地了解并继承古代传统的廉政文化,打好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根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够更为有效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规范和保障社会秩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覃剑.中国特色廉政文化的问题研究[J].求实,2005(02).
[2]柯汉民.以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J].检察风云,2005(12).
[3]刘志秀.论古代的廉政思想[M].黑坨江史志,2008(03).
作者简介:
王琳(1993.12~),女,江苏泰州人,本科,现就读于江苏大学文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法学。
8.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经验与启示 篇八
纵观国外农业保险模式及对我国农业保险的问题看法和应对策略
农经10-1 郭涛
摘要:农业保险如同种子、化肥等一样, 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应借鉴国外成熟的农业保险模式, 并根据自己的实际, 发现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更好的促进农业保险发展, 以便服务三农。
【关键字】 农业保险模式问题策略
农业是典型的高风险低收益行业,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始于二百多年前的西欧市场经济国家, 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保险模式和运营经验。中国于2004年启动新一轮农业保险的试点工作, 虽然已有数年的发展历程, 但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力求通过世界上典型国家农业保险的保险模式分析,发现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农业保险的特性及分类
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
由于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与其他财产相比,农业保险具有以下特点:
(1)地域性。各种有生命的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要具备严格的自然条件,然而由于各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再加上社会经济、生产条件、技术水平的不同,形成了动植物地域性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农业保险只能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承保条件,而不应该强求全国统一。(2)季节性。由于动植物生长受自然因素制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就要求农业保险在整个业务操作过程中,必须对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自然生态环境有正确的认识,掌握农业保险各种保险标的的特点。(3)连续性。动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是紧密相连不能中断的,并且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因而,农业保险具有连续性。因此,农业保险的经营者要考虑动植物生长的连续性,要有全面和长期的观点,使农业保险业务稳步发展。(4)政策性。由于农业保险具有上述特点,加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被保险人交费能力普遍有限。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许多国家都把农业保险作为政策性保险业务。
农业保险按农业种类不同分为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按危险性质分为自然灾害损失保险、病虫害损失保险、疾病死亡保险、意外事故损失保险;按保险责任范围不同,可分为基本责任险、综合责任险和一切险;按赔付办法可分为种植业损失险和收获险。农业保险与农村保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以地域命名,是指在农村范围内举办的各种保险的总称,除含农业保险外,还包括乡镇企业、农业生产者的其他各种财产、人身保险。农业保险的保险标的包括农作物栽培(农业)、营造森林(林业)、畜禽饲养(畜牧业)、水产养殖、捕捞(渔业)以农村中附属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副业。
二、国外主要的农业保险模式
2.1 政府主导下的私营公司经营为主的模式
1939年美国开始试营农业保险, 在《联邦农作物保险法》的约束和指导下, 开展小麦、棉花、玉米、烟叶等农作物的保险。1980年开始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和私营公司混营, 这一
1时期主要开展农作物全面保险, 也增加了农畜中毒、疾病等牲畜保险。1996年之后政府退出农作物保险的直接业务, 鼓励私营保险公司全面参与农业保险。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国家专门保险机构主导, 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只负责规则制定、履行监督等职能, 并提供再保险, 政府对农业保险保费、经营管理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农作物保险的直接业务全部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或代理。它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托, 利用优惠政策诱导商业性组织介入其中, 最终实现政府淡出、市场主导农业保险的局面。[ 1 ]从制度上说, 美国农业保险首先是政府主导强制安排, 成熟后再由市场私营保险公司跟进成为业务主体, 采取自愿保险与相对强制性保险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参保率。
2.2 政府补贴和再保险支持下的农业共济组合模式
1947年12月日本政府重新颁布了《农业灾害补偿法》, 开辟了依法强制参加农业保险和以合作组织为基本形式的农业保险制度的先河。日本的农业保险采取区域性农业共济体制, 建立了三级层次的严密组织机构系统。这三级组织是市、町、村级农业共济组合的基层保险组织;都、道、府、县级的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和中央政府一级的农业共济再保险特殊帐户。
[ 2 ]日本采取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以强制保险为主, 政府对包括稻谷、小麦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保险都是强制性的。农户参加保险仅承担很小部分的保费, 大部分由政府进行补贴, 还对农业保险实行再保险政策。
2.3.政府政策支持下的民办公助模式
此类模式也可以称作西欧模式, 包括法国、德国、西班牙、荷兰等国采用这一模式。1900 年法国政府颁布了《农业互助保险法》, 确立了农业互助型保险社的法律地位和相应权益。这种方式主要是设立私营的小型自助合作保险机构, 政府对各种形式的互助保险从法律和财政上给予大力支持, 没有全国统一的农业保险制度和体系;政府一般不经营农业保险, 但对互助合作保险以发放补贴、提供再保险以及提供特大灾害补偿、优惠税收和免税政策等方式予以扶持。开办的农业保险险种有限, 一般只办理雹灾、火灾和其他特定灾害保险。农民自愿投保, 保费全由自己支付。[ 3 ]
2.4.国家重点选择性扶植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在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使用,包括印度、泰国、菲律宾、孟加拉国等。该种模式由政府专门农业保险机构选择几种本国最主要的粮食、经济作物进行承保, 一般进行强制保险并提供财政资助。这种保险与农业生产的贷款挂钩, 只是各国建立的挂钩联系方式有区别。
三、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
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然形成对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有:
1、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狭小的经营规模使农民产生较低的预期收益,因而也不愿付出现实的保险成本。
2、保险价格即保险费率因素。我国目前的农业保险还主要是由人保公司以商业形式经营,国家支持和补贴较少,相对农民收益而言,保险费率较高,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
3、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农民的保险意识还较差。在CIEN记者采访北京周边农村的村民时,大部分村民表示本来种地就不挣钱,何必花这些冤枉钱;小部分表示并不了解农业保险,或者说是知之甚少。
4、农业保险供给不足,品种单
一。目前,除人保和中华联合两家综合性保险公司外,2003年以来,在上海、吉林、黑龙江分别成立了安信、安华、阳光等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经营农险业务,但是总的来看,这些保
险公司的业务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而且这些公司的业务往往只在农业主产区开展,而在一些非主产区,如广西、贵州等地区,农业保险业务发展还处在半开发状态。即使在农业主产区,农业保险的品种还是很单一,如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目前也只有一个农业保险的品种,即收获期农作物火灾保险,即使是专业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其农险品种与商险品种相比也少得多,如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其农险品种才15个,而其商险品种却高达32个。
3.2.现行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
我国农业保险严重萎缩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把农业保险放到解决“三农”的全局中加以考虑,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农业保险的路子,走的是商业性保险公司承办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路子。从世界范围看,农业保险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实现农业保险的市场化经营,即使是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主要依靠政府直接或间接提供农业保险。我国农业保险出现农民保不起、保险公司赔不起的状况,关键在于缺乏一套合理的制度安排,在于缺乏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在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3.3.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技术薄弱的矛盾
农业保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特别是在资金方面的资助,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政府的支持是有限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农业保险将面临资金不足的矛盾。农业风险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农业保险经营技术的特殊要求。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在理论研究上相对滞后,在实践中发展缓慢,农业保险方面的统计资料不详。技术是保险经营的重要要素,而发展保险技术的关键又是人才。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发展呈现多次起落,保险人才断层,而农业保险经营上的复杂性、艰苦性,导致人才更是奇缺。[4]
四、对中国农业保险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4.1.提高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
要想大幅度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首先要改变目前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模式,进行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生产,有利于降低保险成本。其次政府要加大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民保险的支出,同时对于参加保险的农户,可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第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同过电视媒体、广播、报纸等宣传方式,在农村大力宣传农业保险,改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让农业保险的观念深入人心。第四要优化农业保险的品种,推出农民需要的保险产品。我国辽源广阔,各地的产业有所不同,对保险品种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在开发新品种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的产业情况。如在北方大多地方种植棉花玉米,而在南方则种植水稻甘蔗的较多,保险公司就可以在北方推出针对棉花玉米的保险产品,在南方推出针对水稻甘蔗的保险产品。
4.2.建立多渠道农业保险体系
我国地域广大,根据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农业风险差异性大的特点,现阶段,设立一家全国性农业保险公司统一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在市场条件、管理水平、风险分
散机制等方面条件尚不成熟。我国应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农业保险经营体系,主要形式应包括商业保险公司代办、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等。具体采用哪种形式,应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应走经营主体组织形式多元化的道路。要鼓励现有的商业保险公司开发农村和农业保险业务,同时引进在农业保险方面有专长的外资保险公司,形成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体系。
4.3.加大对农业保险支持力度
(1)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建议有关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对农业保险的投入。对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出现流动性资金不足的融资需求,允许其申请一定额度的无息或低息贷款。保险公司可利用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销售保险产品。
(2)加大法律支持的力度。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险,要使农业保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对农业保险给予法律的支持。目前我国的保险法规不健全,特别是缺少农业保险立法,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已于1995年10月1日起执行,但这部法律主要是规范和保障商业性保险公司的经营引为,对于农业保险都明确提出“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的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但目前
仍未出台。因此我国应尽快出台《农业保险法》及有关法规制度保证农业保险的健康运行。
(3)加大人才支持的力度。目前在我国精通保险的专业人才很少,而熟悉农业又精通农业保险的人才更加少。保险公司可与一些高校的农业专业合作,培养出既熟悉农业又精通农业保险的高素质人才,毕业后到保险公司专门从事农业保险的相关工作,从而有效解决我国农业保险人才匮乏的局面。[5]
五、结论
综上所述国外农业保险模式在实践探索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系统总结和推广这些
经验, 将有助于我国农业保险的日益成熟。我国的农业保险起步较晚, 仍处于试办阶段,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农业保险模式还不成熟, 农业保险的发展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农业保险模式的选择要符合我国的农业产业政策, 适合我国农业风险的特点、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的保险需求。农业保险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吕春生,王道龙,王秀芬.国外农业保险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J ].农业经济问
题,2009(2).[2]尹成远,周稳海.国际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J ].国际金融研究,2006(3).[3]梁 敏.农业保险:国外模式与我国发展之路[ J ].中国农垦, 2006(4).[4]夏庆军 吴红军“我国亟待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金融时报》2004.08.03
[5]吴红军 “组织创新是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前提--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访谈录”《金
9.廉政文化经验 篇九
一、加强领导
二、创新载体
三、注重结合
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既以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梁雨润等先进人物为楷模,又充分挖掘、积极提炼在日常工作及“金税三期”工程中涌现的廉政勤政先进典型事迹。通过广泛地宣传学习,发挥先进典型和榜样群体在地税廉政文化建设中的精神辐射、带动作用,正面影响引导干部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和巩固;从而振奋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地税系统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一流、创一流的浓厚文化氛围。
四、突出特色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经验与启示】推荐阅读:
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09-29
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07-0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07-14
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09-01
中国传统文化的分类09-07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07-26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09-12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09-15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10-11
传统文化与廉政建设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