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语言(共12篇)
1.艺术的语言 篇一
浅谈英语课上评价的语言艺术 礼泉一中刘维维
摘要:英语课堂是师生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教学语言融入了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智。教学语言反映了我们教师的知识内功、能力素质和创造灵性。所以我们教师要注重教学语言,更要注重教学评价语言,以下几点是我的一点看法1.评价语言要有质2.评价语言要有度3.评价语言要有趣。除此之外体态语言的应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善于运用积极的体态语言,以增强学习效果。运用积极体态语言的时候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要用好眼神,目光有亲情。
2要用好脸部表情,平和中有激情。
3用好行为语言,言行中有力量。
关键词: 英语课堂;评价;语言艺术;体态语言
正文:英语课堂是师生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教学语言融入了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智。教学语言反映了我们教师的知识内功、能力素质和创造灵性。所以我们教师要注重教学语言,让学生在我们得体的教学评价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一、评价语言要有质
教学语言要简明、准确,让学生听得真切明白。在课堂上,重复学生发言和一味地做简单评价,这样做是不得体的。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录音机等设备,帮助自己纠正、控制,逐渐使自己的语言准确规范。而且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应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不宜冗长,不应含糊,对于着重要强调的,更要讲的清清楚楚。让学生听得明白、真切。
二、评价语言要有度
表扬会使学生得到心理的满足,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能够激励他们积极地去学习。但是,表扬也要适度。对学生的表扬面要宽,要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判断,在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真诚赞美的同时,还要巧用善意的批评,尊重学生的理解。应把批评意见变成指导一件,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才最好?尤其是当语言、理解能力发展较慢的学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发言受阻、感到困惑时,教师更应该巧用语言,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在课堂上,当教师需要评价学生时,不应随意而应该有度。教师的评价言语要注意内容翔实,有根有据,不能简单地说声“好”或“对”就了事,要恰如其分的予以褒奖,不能言语苍白无力或者言过其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评价标准
中要善于发现、掌握各种可比的因素。如可以与学生过去的有关情况相比,与学生所在班级或更广范围内所处的位置情况相比,把握一定的评价尺度,并艺术地加以运用,进行有效的激励。评价标准要因人而异,不求学生的表现完美,只要有进步,据应该给予肯定。这样的具有个体特征点灵活评价,会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发挥其创造潜能。
三、语言要有趣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要讲究语言的趣味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有趣、灵活多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评价语言要多变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不能单一老套。长此以往,学生听后会腻烦。评价语言 灵活多变,随机变化,注重创新,学生才会爱听,不厌烦。
(二)评价语言要幽默。
幽默可以打破课堂上的沉寂,使整个教学过程和谐美好。教师用幽默的语言进行评价,往往能化平淡为神奇,产生无穷的魅力。能够让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觉得是一种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评价语言可以诙谐
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语言,而是结合课文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出反馈,这一方法可多用于朗读评价中在平常的课堂中,我们听得最多的是“读得快一点就好了”、“这里该读的响一点”、“建议你读的轻一点”等倾向于朗读技巧方面的评价语,结果学生却总是启而不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只是在机械地进行练读,没有和文本产生共鸣。这时如果能借助几句诙谐的描述,用情景加以引导,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重视口语评价,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的同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用好体态语言,那么,在英语课上,会心的眼神、真诚的微笑、夸奖的手势{如鼓掌、点头、竖大拇指}、轻轻地抚摸,握手的方式等态势语言评价,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欣赏,会很轻易的拨动学生的心弦,收到意想不到的评价效果。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好体态语言,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呢?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积极的体态语言,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1、表扬某个学生的作业时,举起他的作业本或将它放到优秀作业展览处;意思是引导其他学生向他学习;
2、某个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很认真,教师可以走到他的身边摸摸她的头,以示夸奖;
3、用手指某样东西,用眼睛注视某个区域等具有引导作用。
积极的体态语言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起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暗示学生自觉改正错误的作用。课上有些学生没有专心学习,或做了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教师如果用眼神来暗示他,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很多学生发现教师注视他的时候,一般都会自觉改正。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不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运用积极的体态语言的时候,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要用好眼神,做到目光有亲情。评价中使眼神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或赞许或期待或点拨或信任,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的修正,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用好脸部表情,做到平和中有激情。在微笑中要注意手势的舒展自如,摆动适度。
(3)用好行为语言,做到言行中有力量。有时,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突出的特点,可以巧用有形鼓励,即用象征物对学生做鼓励性评价,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
总之,课堂上评价语言的运用反映了一名教师的修养,反映了一名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评价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谐师生之间关系,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里健康成长。这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能力,愿我们教师不断获取新的进步。
地址:陕西咸阳礼泉第一中学
英语组:刘维维
邮政编码:713200
2.艺术的语言 篇二
一、言之有理,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1. 历史与社会的学科特点要求科学性, 教学首先是一门科学, 所以就必须讲究严谨。
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的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括以往的历史学、地理学、政治学、心理学、伦理学, 法学等等很多方面的内容。每个不同的领域都有各自不同的专业术语, 这就更加要求老师上课时语言力求准确科学。例如, 八年级下册, 讲南宋的都城时, 由于我自己的误会说成了是杭州, 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临安在今杭州。细心的学生发现后, 我马上改正。再比如, 七年级上册《地图的语言》一课讲方向。这是整册书的重点和基础。而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升上来却习惯于说上下左右。我在上课时就宁愿先有意放慢速度, 让学生适应, 然后逐步自己转化为东南西北。后来在学习中, 即使个别同学仍未改过来, 旁边的同学也会及时帮忙纠正。
2. 如何做到科学性, 要做到这些, 不是一朝一夕的。
需要我们教师有认真兢业的态度, 热爱自己所从教学科;还要善于随时学习、与时俱进, 提高自身各方面素养。最后, 还需要持之以恒。但教给学生科学的知识是老师起码的责任。于是我把科学性摆到了课堂教学语言的首要地位。
二、言之有味,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1. 趣味性的作用, 作为教师, 其课堂语言仅具有科学性还是远远不够的。
这好比一些专业难懂的空洞理论说教, 总不如鲜活有趣的例子让人容易接受。特别是我们现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语言要生活化, 要拉近学科内容与学生的关系。如在教九年级第五单元“生活在国际化社会”时涉及到一道开放性题目:有人说, 19世纪是英镑一统天下, 20世纪美元独领风骚, 21世纪美元和欧元将平分秋色。你认为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谈谈你的看法。很多学生在回答时, 思维受到题中所说的三种货币的限制, 在英镑, 美元和欧元上纠缠, 不能很好地发散。于是我灵机一动, 把电视里球鞋的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拿来说了一下。学生立即哄堂大笑, 随即思路就打开了。可见趣味性的作用不言而明了。
2. 值得注意的地方, 恰当好处的幽默有助于对知识的掌握;
相反, 粗俗、哗众取宠的幽默或挖苦性的“趣语”, 只会弄巧成拙;同样, “喧宾夺主”式的过多打趣也会引起学生反感。而且, 当我们在讲一些与课堂没有很大关系的课外知识时, 有些学生反而听得更认真。这时我们也应适可而止, 不能只顾卖弄学问, 而离题万里, 冲淡教学主题。所以, 其实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还要注意一个“度”。
三、言之有情,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语言的激励性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一点在教学评价时用得更多。存在的几种误区, 评价语言过于单一, 总是:非常好, 对, 很棒。这么几个词翻来覆去, 缺少针对性。学生也不能从中感受到被欣赏和被激励。又如, 有时学生只是回答了很简单的问题, 老师却给予过于“隆重”的夸奖。这种表扬又有过滥和夸大之嫌。根本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
四、言之有度, 历史与社会课堂语言的凝炼性
科学性、趣味性还是激励性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的表达, 若太冗长, 必将造成语无重点、索然无味。学生摸不着头脑, 觉得老师很啰唆。这就要求教师还要注意语言的凝炼性, 以便学生能轻易地把握重点, 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也可以说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在一次培训时, 授课老师告诉我:上课一定要少重复, 即使是重点。尤其是学生已经很好的给出了答案时, 千万不要为了使别的同学听得更清楚而将答案重复一遍, 这样会适得其反。学生通过努力能回答的问题千万不要代劳。后来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注意这些, 效果不错。
此外, 普通话的标准程度, 肢体语言的恰当使用, 眼神的适当配合, 甚至网络语言的及时引入等都属于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范畴, 也很重要, 在此不再赘述。总之,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实施新课、新理念的重要手段, 它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这一领域, 愿合理的课堂语言能帮助我们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 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感受过很多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也学习过一些名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结合这几年自己在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体会, 对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稍有感悟。
3.艺术的语言 篇三
【关键词】语言艺术 语言修养 课堂教学
苏联的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帮助学生抒发情感,和学生沟通心灵的声音,讲究语言艺术,追求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的艺术魅力的增强,全面完善自己的语言艺术面貌。
一、彰显语言艺术魅力的因由和意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交流以及表达,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因此,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极高效地完成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目标。在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过程中,教师至关重要。教师具有优秀的语言魅力,可能对学生的一生的语言行为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润物细无声”、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给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在向学生表达情感,实现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语言的媒介,通过生机盎然的语言表达,进行入木三分的分析,丝丝入扣地总结,画龙点睛地提升,将学生带进瑰丽的语言知识殿堂里,开启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灵魂,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进而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只有让学生被教师的语言魅力中折射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打动,才会对语文产生持久浓厚的兴趣。
二、追求语言艺术魅力的策略和措施
1.课堂语言必须规范、准确、传神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标准的普通话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发音,带领学生规范学习拼音,学习普通话,学习语文知识。语文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的工具,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运用最准确的语言构架和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2.课堂语言必须生活化,融进生活
课堂语言讲究语言美,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字字珠矶,而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这样的教学用语和日常谈话的语言有区别,经过人民群众锤炼的活泼的口语,也要有语言优美文采斐然的书面语言,让学生置身在优美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浓郁的语言环境的影响,受到语言的教育和感染,让学生学习到生活化的语言,提高学生生活中运用语言的才能。
3.课堂语言必须饱含深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将自己深沉的感情融进语言中,并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停顿、丰富的言语、抑扬顿挫的语调,通过饱含深情的语言实现和学生心灵的沟通,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带给学生强烈的思想震撼,让学生在聆听中受到语言的熏陶和浸染,和教师产生感情的共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让学生的人格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和铸造。
4.课堂语言必须含物
教师的语言魅力不仅体现在有着诗意,有着辞藻的优美和隽永,带给学生语言的美感和熏染,此外,教师的语言还应该言之有物,论之有实。语文教学中的物就是语文教学的具体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多地总结教学内容,不能夸夸其谈,离题太远,而应该充分挖掘课本的知识,实现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将所学习的知识和未学习的知识实现链接,实现课堂向课外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并运用智慧的语言来启发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教会学生实在的内容。
5.课堂语言必须追求科学化、艺术化
语言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别。语文学科首先是语言艺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就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要求。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般是艺术。”语文教学追求科学性的基础,主导是艺术性。课堂教学语言经过缜密的思维,语言有着严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并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这样才有蓬勃的生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徜徉在教师精心构筑的语文天地里,并感受语文教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应该追求好的语言,表现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语言,运用韦志成先生的语言概括起来就是,“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美:①音美,要讲普通话;②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③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④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当然,语言作为教师和学生实现信息传递、感情沟通的主要工具,艺术性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总结,重视提高语言艺术的修养,把握教学的节奏,彰显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全力完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的艺术化面貌。
【参考文献】
[1] 张利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语言艺术,《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
[2] 陈丽丽. 课堂是展示语言艺术的平台,《中小学教育》,2015年1月,总第194期.
4.家访的语言艺术 篇四
联系与沟通
成功的家访首先是能让家长接纳你,信任你。因此,第一次见面的讲话,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下是几则成功家访中的实例,供班主任参考。
幽默 幽默的谈话不仅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而且能与听者建立亲密的关系。
某学生历史成绩非常差,班主任为此去家访,学生的父亲问:“我儿子的历史学得怎么样?我做学生时最头痛的就是历史,经常考不及格。”教师笑了,随口便说道:“我正想同您商量,怎样使历史不再重演。”他们相视而笑。这信手拈来的幽默,一语双关,轻松诙谐,既说出了不便直言的话,又“润滑”了与家长的关系,争取了家长的积极配合。
委婉 说话委婉是指在不便于直接说出本意的时候,抱着尊重对方的态度,采用同义代替、侧面表达、模糊语言等方法,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本意。
例如某小学生经常吃别人的食品,拿别人的玩具,班主任为此家访时,应该力避“偷”字,改用“悄悄拿”之类,以免伤害家长的自尊。
灵活 语言灵活指说话人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确定自己的谈话内容和谈话方式,并且在情况突然变化时能迅速地调整其说话的内容与方式。
例如,一位母亲不许成绩下降的学生参加春游,班主任为此家访。学生母亲准备做晚饭,班主任抓住时机笑着说:“拿咱们做饭来说,如果做糊了一锅饭,就不再做饭了么?我们大人不是也失过手吗?”学生母亲笑了。班主任又语气温和地分析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从而告诉家长,不要带着怨恨教育孩子。
分寸 班主任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
例如,有的班主任把学生性格上的弱点说成是人性上的“污点”,这就是用词不当;或把学生行为上的缺点说成是品行上的“缺陷”,这就是词不达意;或是把学生偶犯的过失错误说成是屡教不改的老毛病,这就是言过其实;或是把学生鸡毛蒜皮的小错误,“陈谷子烂芝麻”向家长“告状”,这就是小题大做……这样谈话的班主任肯定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其结果与谈话愿望正好相反。
家访也要提前备课
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自由时间多了,活动空间大了,对缺乏自制能力的小学生来讲,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误入歧途。此时,班主任应抓时间挤时间,经常到学生家里去家访。经常家访,可以读懂每个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班主任和家庭三者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因此“减负”以后,全国各地悄悄兴起了一股教师的家访热。但有一点值得老师们注意,家访前也要提前“备课”,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家访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笔者认为班主任家访起码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目的性和期望值
每次家访前,班主任要认真细致地“备”此次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本次家访成功与否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二、了解学生
家访前,班主任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三、提前预约
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的情绪。
四、时间的选择与控制
家访时间最好选择在学生放学后或双休日,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
五、内容和方法
家访的内容应多种多样,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可以家访,学生取得进步可以家访,发现学生有问题可以家访,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家访。家访的谈话方法,注意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六、注意安全
随着班主任家访次数的增多,由家访所引发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教师家访前,一定要把学生的一些情况考虑周全,以便教师能在家访途中注意力集中。同时还要检查好车铃和车闸是否有效,遵守交通规则,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实践证明,做好充分准备的家访不仅能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的在校表现,也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而且还可以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能起到协调配合,共同促使学生进步的作用。因此,教师家访前也一定要备好课。
家访——学校教育的延伸 家庭教育的补充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变“请进来”为“走出去”
近年来,受社会影响,教师家访逐渐减少了。有些教师无论对谁讲话都用教育人的口气,对家长也不例外。居高临下的训斥、埋怨的作风,影响着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学生犯了错误,打个电话把家长传到学校,气全撒到大人身上,家长把火气带回家中又撒在学生身上,学生根本没得到正面教育。家长十分反感这种做法,学校与家长之间、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我校变把家长“请进来”为主动到学生家里,和家长联系。在家庭这一特定环境中,教师教育人的口气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语气趋于平缓,大家真正做到了平等,家长愿意把心里话、真心话跟教师说,教育产生了一致性。
二、变“被动家访”为“主动家访”
主动家访,防患未然,使家长能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1.每个学期放假前,学校要求各位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要有计划地进行家访。班主任要提前上交家访计划,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家访的宗旨是:多报喜,巧报忧,并指导家长有的放矢地考虑和安排学生假期活动计划。
2.新接班的班主任要从接到学生档案起,认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文化修养、家庭环境、亲友情况,以便做到胸中有数。另外,还要求新班主任抓紧时间普访,以便尽快掌握学生的情况。
3.一旦发现学生不到校,半天之内要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去向。有时,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住得极为分散、偏僻,没有门牌号,有的班主任为访一个学生要花费一天的时间,甚至于白跑一天也见不着家长。有的家长自己也不清楚孩子的去向,班主任们不气馁,千方百计地找到学生,很多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4.发现学生出现异常表现或有不良苗头,班主任及时家访,有时不止是班主任,有关领导也共同前往,把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变“谈话方式家访”为“请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我们深深感到,学校单一的教育收效甚微,应加大与家长的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力度。
1.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校会、主题班会。在“五·四”校园之星表彰会上,请家长代表给获得荣誉称号的同学颁奖;开学伊始、学期末等重大活动都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到校共同商讨学校计划、工作,进一步加深对学校和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组织家长参加学校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请家长深入课堂听课,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请家长们评头品足,给学校提办学意见和建议,这一举措受到了家长的称赞,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支持。
3.开展家教征文活动,以推动家长学习家教理论。
4.定期进行培训。举办教育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我校家长的家教论文刊登在素质教育系列书中。
5.语言艺术——演讲的魅力 篇五
“演讲“百度词条是这样解释的:“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正如词条中所说一般,“演讲”是一种发生在公众场所的活动,演讲场所多处于公共“舞台”之上。现实生活之中能够当做“舞台”的具体形象的场所有很多,因为其演讲的目的性不同,演讲者会选择的场所也不同。这些“舞台”有些可能是在富丽堂皇的万人礼堂,有些可能就是临时搭建的街头场所。但是这些“舞台”唯一共同拥有就是这些“舞台”之下必然有聆听此番演讲之人。那么能够使得这些坐着或是站着的观众们能够聚神聆听的能力便是演讲者演讲的魅力。
当然这魅力并不是所有演讲者都具备的本领。魅力的形成是需要从多方面培养的。首先,一场演讲最先攫取台下观众注意的便是演讲人的声音。演讲时所需要的声音,并不是单纯指人类声音的生理特征,但是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句连贯是先决条件。有些著名的演说家不一定在演讲中做到像播音员那样字正腔圆,甚至不一定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是他们把握到演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听众都能够够听到听懂他所要演讲的内容。试想一下,一个声音细如蚊蚁,说话含糊不清的演讲者在台上演说,就算他演说的内容是多么的能够发人深省,台下的观众也只会因为听不清楚而表现的兴趣缺缺。其次,演讲者在演讲时也要适当添加些小动作,这样既能够调动台下观众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演讲者本人的状态放松些,不会让人觉得台上的演讲者就是个会动嘴皮子的蜡像。从字面看来,所谓“演讲”,除了“讲”也是需要“演”。这个的“演”字的表达就体现在这些肢体行为之上。否则,演讲就与背诵稿件画上等号,整场演讲就会显得十分呆板僵硬。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演讲的内容。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演讲的内容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就算台上站着的是顶级的演员,也无法遮挡住这场演讲的浅薄。而且,演讲的内容也要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论点一定要清晰,论据一定要贴切,这样才能够让观众准确把握到这次演讲的精髓。
就像美国前总统林肯说的那样:“演说就是讲故事,就是通过吸引人的故事来说明观点!”一个成功的演讲,并不是仅仅指那些成功人士传教士般向世人宣讲一些深奥的人生哲理。好的演讲只要言之有物,演讲者能够阐明清楚所想表达的观点并且最终能与台下的观众产生共鸣,那么这场演讲就能够算是成功的。近年来,电视媒体也推出了不少演讲类的优秀电视节目,如《超级演说家》、《我是演说家》、《青年中国说》等等。参加这些节目的演讲者很多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人物,因此他们的演讲内容多数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素材。作为观众的我们,多数是和他们一样的普通人。或许就和台上的他们有着同样的生活环境,同样的人生历程。台下的我们看着台上的他们,聆听他人的演讲的同时,借由他人之口体味自己的人生,演讲内容虽然平淡无奇,但是更能够打动人心,更加扣人心弦。这种感动人心的能力就是演讲的魅力。
6.导游语言艺术的作用 篇六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为大家讲解一下我对导游语言艺术作用的理解。导游语言艺术的作用大致分为以下四点:
1、激发游兴
2、扩充信息
3、协调关系
4、提高素质
在导游工作中,导游语言艺术起到充分的作用。就如大家所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然而,我们导游工作中的自我介绍与导游讲解,就充分体现以上四点的第一点——激发游兴。灵活、幽默、富于想象——激发游兴
↓
真挚、适时、方法多样——提高游兴
↓
生动、形象、别具一格——增添游兴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例子:
有个导游的名字叫刘峰,如果按照正常的自我介绍,在芸芸众生中这个名字很快就会被忘记。但如果转变如下,让大家感受一下。大家好,我是本次旅行的导游,叫刘峰,虽然我很难记住在座每一个人的名字,但大家一定会记住我,因为我的名字很好记,刘峰倒过来念就是——风流。这样不仅让大家记住了该导游的名字,还激起了游客的兴趣,对接下来的游玩路线的讲解总算有个良好的开头。
四大点之二:扩充信息:导游语言艺术可以使旅游者更大限度的倾听导游员的讲解,更多更容易接受导游传递信息,从而更好的获得视听享受。比如很多导游在景点讲解的时候都会引经据典和穿插神鬼传说,这就起到了传递信息和扩充信息的作用即导游语言的艺术所在。(例子:江西婺源 李坑村 介绍状元)
四大点之三:协调关系:其实在各行各业,协调关系都是必要的工作技能,当然,在导游行业中至关重要。如:一个导游员在初次与游客见面时作自我介绍说:“初次为大家服务,我感到十分荣幸。我姓马,老马识途的马,今天,各位到我们这儿旅游,请放心好了,有我一马当先,什么事情都会马到功成!”客人们都乐了,初次见面的拘谨感一扫而光,主客关系一下变得融洽起来。由此可见,协调关系是多么重要!
四大点之四:提高素质:导游是一线接待人员,整体素质的好坏,服务质量的高低,严重影响旅游企业的社会声誉,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导游需要一游客需求为中心,下大力气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人格魅力是感染游客的法宝,导游要带好团队,必须有一定的威信基础。如:某君在游览临潼华清池时,见有位导游指着一颗石榴树向日本游客信口而言,这树为杨贵妃而栽。某君一旁仔细观察了那棵树后,估计此树最多只有百年树林,又怎么可能会是一千多年前杨贵妃亲手所栽?由此可想,景区的“软件”建设跟导游也有关系,称职的导游,不但要口齿伶俐,幽默风趣,并且还要准确的介绍景点历史、故事传说、风土人情等。这样,才能让游客正确了解景区风光和文化内涵。而有些导游却将史实和传说混为一谈,糊弄游客,就不足取了。因此提高导游的素质,应该摆到景区“软件”建设的重要位置上。(素质:此处最好指代导游人员的讲解提高游客素质。比如提醒游客注意当地风俗习惯 不要触犯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可举例/ 或者 举例 导游人员提醒游客注意个人行为 保护景点环境卫生 不妨碍他人等等)
7.教师的语言艺术 篇七
一、语言的标准化、亲近化
教师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 过硬的语言基本功, 能随时随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语言、语音。能通过自己的语言影响、熏陶学生,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规范、标准的语言语音。
教师的语言要亲近, 使学生听了如春风贯耳、冬日暖阳。要达到这一艺术效果, 教师的语言不但要正确、清晰而且还要生动、鲜明, 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因此, 教师要掌握必要的语言技巧。如教师讲课时的语速一定要适中, 切忌语速过快像开机关枪一样, 学生还没反应过来你讲的是什么意思, 你已经进行下一个环节的讲述了;另外语速也不能过慢, 语速过慢学生听着急、烦躁;还有教师讲课的音量也不能老是一个调子, 这样学生的大脑皮层会感到疲劳, 产生抵制情绪, 影响听课效果。教师讲课的音量应该有高有低、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控制好学生的注意力。
二、语言的简洁明了、通俗化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明了, 同时也要通俗化。学生和老师的阅历、知识水平相差很大, 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通俗化, 让学生听得懂, 但这种通俗化要建立在正确理解原意的基础之上。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老师在讲“但是”的词意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的更清楚明白, 就解释为“转折”“转弯”的意思, 导致后来一名学生用“但是”造了这样一个句子:“有一辆汽车在马路口但是撞了一个人。”这种刻意的追求通俗化而背离了原意是不可取的。
三、语言的幽默性、趣味性
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 不可能一节课40分钟都在注意听讲。幽默是一门艺术, 教学中恰当运用幽默、趣味性的语言, 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 牢记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例如:在教生字时可以给一些生字编一些顺口溜、小歌谣。如:“坐”是两人土上玩游戏;“爱”是一撇是春风, 三点是春雨, 宝盖是弯弯的手臂, 把挚友搂在怀里;“高”是一点一横长, 口字在中央, 大口张着嘴, 小口里面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字记住、记牢。
在讲解课文时, 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不同内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不同, 采取表演、情景教学等不同方法进行教学讲解。因材施教, 幽默、趣味化的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语言的激励性
林肯说, 人人都喜欢赞美;雷曼说, 任何人对顺耳的话都是容易接受的, 说几句让听者感到舒服的话能收到奇功异效。因此,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鼓舞性, 在批评学生时应先肯定他的优点, 然后提出希望, 并且让他感到老师关心他、相信他。
教师在表扬某个学生时, 对其他学生也是个激励。例如:在进行一年级教学时, 拼音部分学完之后, 我发现班里有很多学生开始用拼音写日记、书信等等, 而且写得通顺流畅。抓住这一时机, 我采取了在班级公开对这些学生提出表扬的激励机制, 果然, 不出一周的时间, 班级里又有一部分学生加入了“拼音写作的行列”, 这使我深刻体会到教育语言的力量。
五、语言的积极性
教师不仅要教书, 而且要育人。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切忌在学生面前发牢骚, 因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 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很单纯, 教师的观点、评价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因此, 教师要以积极的、健康的语言去感染学生, 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 使学生成为心胸开阔, 有理想、有热情、有抱负的一代新人。
8.教师的语言艺术 篇八
俗话说:“一句话能让人笑,一句话也能让人跳。”意思是说:会说话的人,一句话就可以让人听了开心;不会说话的人,一句话就可以让人听了不高兴,甚至跳起来 。由此可见,说话的艺术非常重要。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教师的说话方式也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讲究一点语言艺术。
一、幽默风趣的语言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是个人魅力的体现,也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更是一座师生沟通的桥梁。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记得有一次早读,我去班上巡视,发现今天的早读孩子们大都不认真,有的孩子心不在焉地读着,有的孩子默默地发着呆(周一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教室里只能听到“嗡嗡嗡”的声音,像小蜜蜂在飞,又像小蚊子在叫。我走进教室,孩子们不知所措地停下了读书,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乐呵呵地说:“春天刚到,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就飞到我们教室里来了,你们发现了吗?”孩子们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叽叽喳喳地找呀找呀,突然,一个孩子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是说我们读书像小蜜蜂嗡嗡嗡。”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笑过之后,我问他们:“你们喜欢春天里的百灵鸟吗?”“为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她的声音清脆、好听……”“我们来学习百灵鸟吧!”于是,朗朗的书声在教室里响起,孩子们像百灵鸟一样清脆的读书声让人陶醉。
我想: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能让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相反,如果我简单地批评他们一下了事,学生惶恐畏惧地学习,读书的效果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
二是可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提高改正的效果。
二年级时,我接任了这个二(1)班,不久,我发现班上的家兴同学字写得特别大,大大的田字格总是装不下他的字,我多次在他的作业本上写“请把字写小一点”“请把字装进田字格”,可是,无济于事,他的字依然是那么大,丝毫没有写小一点点的意思。这是为什么?我想不出原因,便找他谈话。我观察了他的手,他的笔,他的写字姿势,都没有问题。怎么办?看着他的字,我脫口而出:“小家兴,你的字足有两斤重一个!”小家伙一听,噗嗤一笑,诧异地看着我,好像在说:“真的吗?”我哈哈一笑:“真的好重哦,老师都快拿不动你的本子了。”“帮帮忙吧!下次能不能写一斤重一个的字?”我们的谈话在孩子会心地一笑中结束了。第二天,他的字果然小了很多,能够装进田字格里了。
辰阳小朋友的日记里,只能找到两个标点。尽管我不厌其烦地在他的本子上写着:“别忘了打标点”“请记着把标点补上”之类的批语,可是,他的每一篇日记差不多还是只有几个标点。老师的提醒似乎无法让他记住,更谈不上重视了。一次习作之后,我找他来面批。我没有谈标点,好像是漫无目的地跟他谈起了零用钱。我问:“你有零用钱吗?”“用来买什么?”“一支铅笔多少钱?”……“那……一个标点是多少钱?”孩子听了,马上脸红了,小声说:“我……不知道”我装着天真的样子说:“好像挺贵的吧?我们平时节约一点,多买几个标点好不好?”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下次的日记上,标点果然多了不少。
看来,有时教师幽默的话语,才能真正地触动孩子的心灵,才能提高改正的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无条件的赏识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
赏识教育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现在,很多的教师甚至家长,都能够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然而,很多的表扬都是有条件的表扬,如“你做得很好,如果再……”“你读得很响亮,可是……”之类的。被表扬者,正美滋滋地听着听着,后面的“如果”“可是”之类,让人大跌眼镜,顿时,刚才的那股高兴劲消失了一半。如果我们能做到无条件的表扬,效果就截然不同了。我班的子昂小朋友非常聪明,也非常调皮,活泼好动,课堂上总是不停地动来动去。二年级时,家长给他报了硬笔书法班,经过半年的学习,孩子的铅笔字已经写得结构匀称,有棱有角了,我多次在班上展示他的作业,还夸他:“老师都没有他写得工整、漂亮!”谁知,这一夸,他写书法的劲头更大了,字写得越来越漂亮了。三年级之前的暑假,他又学习了软笔书法。刚刚开心,他就兴冲冲地送来了两幅毛笔字作品,我很欣喜地夸奖了他。谁知,这一夸,令孩子学习的兴趣倍加高涨,后来的每一周,他都会主动地送来他的书法作。每次,我都赞不绝口:“这么小的孩子,学习这么努力,悟性这么好,进步这么快……”我们班上原先的空白墙壁上,贴满了他的作品,并且不停地更换他写得更好的作品。老师的夸奖,无条件地夸奖,给了孩子巨大的动力。
我想:如果当初我不是无条件地赏识孩子,如果加上了“……很好……但是……”,也许孩子的积极性会受到一些打击,也许孩子会有畏难情绪,也许孩子不再会主动地送作品给我。
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的:人都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的需要,被身边的人无条件积极肯定的需要。因此,教师采用无条件积极关注,使师生关系达到良性互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更强,学习自然而然就有了飞速的进步。
9.幽默语言艺术的句子 篇九
2) 有生之年遇见你,竟花光我所有积蓄。
3) 喜欢看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4) 所有人都在谈恋爱,就我一个在弹烟灰。
5) 最悲催的三角恋,我爱熬夜,黑眼圈爱我。
6) 你以为你比牛顿还牛,其实你比牛顿还顿。
7) 别人都在假装正经,那我只好假装不正经。
8) 有些事情不看透,不是太笨,只是太善良。
9) 不要仗着自己丑,就可以随心所欲的熬夜。
10) 我觉得……我的嘴,也需要一个撤回功能。
11) 我们不要再见面了,洗头好累,洗发水好贵。
12) 如果你得罪我,我会让你体会到活着的美好。
13) 忍气吞声说句没关系,不如悠悠雅雅说句操。
14) 一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苦很多,免谈。
10.教师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 篇十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永安小学 张志奇
批评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批评的语言影响批评效果。教师要想使批评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应该十分注意批评的语言艺术,让批评语言尽可能体现出“度”.“爱”.“宜”.“妙”。本人认为,批评只是帮助学生摒弃缺点,改正错误,激发他们进取心和学习热情的一种手段。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有效地运用批评的语言艺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对教师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进行的探讨和认识。
一、适可而止——体现“度”
所谓体现“度”,是说教师的批评不能超越被批评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过分地使学生难堪,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批评应该把握尺度,掌握分寸,做到适可而止。教师不能使学生过分的羞愧和无地自容。如果教师使学生过分地感到无地自容,学生便会失望,从而进一步失去努力的信心和勇气。
“度”是相对于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不同,教师在掌握批评的尺度时,也应因人而异,但是少做到以下三点:
1. 不应侮辱学生的人格。教师的语言应合乎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要求,文明、亲切、感人,绝对禁止用有辱人格的语言去侮辱学生。
2. 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不能用讽刺、挖苦和嘲弄的口吻批评学生。“你真蠢”,“你是没指望了”等有损学生自尊心的话,应该成为教师的忌语。
3. 不威胁和恫吓学生。教师应该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工作,真心实意地和学生交朋友,靠教师真诚、贴心、感人的话语感动学生,而不是用威胁和恫吓对学生施加心理压力的办法逼学生就范。
二、情之所至——体现“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我国一位著名学者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调查表明,教师对学生身心的巨大感染力,常常源于对学生的热爱和关心。这种关心和热爱,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体验到教师的温暖。
三、因人而异——体现“宜”
学生个性不同,对教师批评的心理承受力也有强弱之分。所以,教师批评的语言切莫一种腔调,说什么,怎么说,根据对象,区别对待,也就是批评要适宜。
例如:对待外向豁达者,教师可直言不讳,指出问题,明确要求,令其改正。对待内向拘谨者,教师要给予情面、要有余地,不要批评太尖锐。对待倔强者,教师要压住火气,冷静处置,这样说不定能出奇方,收奇效。
又如:对待好学生,要一针见血,不留情面。教师平时对待他们赞扬的多,批评的少,对待他们的问题,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会导致学生产生自满情绪,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对待差生,则要循循善诱,启发开导。他们听惯了别人的批评,除了有一颗比别人更强烈的自尊心外,一无所有,对教师再多一次的批评,往往显得满不在乎,所以,教师要体现出特别的关心和爱护,用真诚感动他们痛改前非。
四、刚柔相济——体现“妙”
“刚”,即教师对待学生严肃批评和严格要求。“柔”即教师对待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现出似水柔情。
教师的批评语言要刚中见柔,柔中有刚,刚和柔巧妙结合。教师如果一味地强调刚而缺少必要柔,只注重批评语气的严肃、严厉,而缺少对学生心灵的抚慰,则学生会认为教师
11.作为艺术语言的身体 篇十一
美国女性主义艺术家芭芭拉·克鲁格曾公然声称,“你的身体就是一个战场”。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后现代艺术家们仍以人体作为创作媒介——身体既是主体也是媒介,它受到欲望、习俗、伦理和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的支配,同时也最能够直接地展现或者挑战这些因素并诱发独特的感受,正应验尼采那句“一切从身体开始”。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邵亦杨在《西方当代身体艺术谱系》一文中说,“90年代以来,当代艺术实践和理论再次转向了身体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这种转向意味着来自于肉身的真实感觉终于打破了后现代主义时期屏蔽现实的仿真图像,让人们再次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人性化的世界。” 无论是真实存在还是虚拟的图像,身体艺术强调的是人类最基本、最真实的感觉。而有些非常大胆的身体尝试最终都被接受并且给予了公正的评价。
但是,当审美过程中对身体体验的过分强调,取消了艺术本应带来的反思效果,只是一味以感官刺激和满足身体快感为目的,或者单纯借助身体进行炒作,发展到最后,是否会成为由高雅到通俗的审美趣味转变,还未可知。
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易英所说:“在当代艺术中,身体的裸露和性的暗示则可以直接达到消费的目的。”2011年宋庄成力的《艺术卖比》甚至展示性爱行为,来讽刺中国当代艺术过度商业化的文化现实,令人记忆犹新。因为利益的诱惑和驱使,“身体”在某些场合、一定程度上为金钱力量所左右。部分迎合“时尚”的艺术创作者,以“最少衣服的肉体、最少的材料”进行表达,一旦进入公共领域,这种简单化的“裸”难免受到社会日常行为规则的批判和制约。
实际上,在艺术界,学术与商业的交融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批评家仇海波在《中国当代艺术裸体形象》中提到:“消费主义、商业文化的流行使当代艺术无形中披上灯红酒绿的世俗感。在当代艺术中,情欲化、色情化的裸体比理性批判的裸体显然更流行,更有刺激性,这是消费主义时代人们追求物质的必然结果。对于某些当代艺术家而言,裸体形象的绘制过程就是其本人对裸体展开感受和回忆的过程,也是艺术家两性关系和态度的物化体现。”
近年来,当代艺术口味越来越重,不满足于哗众取宠,并以极端的方式刺激人们的情绪,其中不乏血腥、暴力、自虐、伤害等现象(并已发展到以“活物”,诸如动物和人类尸体为题材的地步),这些仍会激起艺术消费者和理论家在行为艺术的道德外延、艺术与政治、艺术与伦理的界限等问题上的思考和争论。
也许,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裸体”,而在于裸体在公共场合出现是否有其合理性。身体语境的界定,受特定时间、空间的道德尺度制约,较其它艺术语言门类更具有广阔性和无限性。但同时,也由于这些特征,建立行为艺术理论系统和批评标准具有一定难度和矛盾。朱其承认,艺术内容私人化,没有明确的价值观,这是当代艺术最大的问题。
一个值得回味的情况是,几乎所有成功艺术家的行为艺术记录都被收进文献资料中,但如90年代的张洹、马六明、蔡国强、徐冰等艺术家在近10年里都告别了行为艺术现场。现在看来,身体行为艺术在追求与大众直接交流、对话的同时,其质疑价值体系的热潮已经过去,并受到主流意识的排挤,成为非公共化的表现形式,被价值体系所疏离。
12.浅析动画的艺术语言 篇十二
动画作品比其他普通的艺术作品内容更加丰富, 它涵盖了电影、音乐、绘画、戏剧、舞蹈等各个艺术学科。可以说, 动画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动画艺术和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以及作品新题材的不断探索深入, 动画早已经不再仅仅是满足闲暇娱乐的消遣品, 更多的作品注重思想深度的挖掘, 对现实社会的拷问, 给观众审视自身、审视社会的心灵洗礼。
动画是一种高度浓缩的介质, 它把许许多多现实的或是虚幻的事物都包含在了一个紧凑的时间和空间里。动画有着得天独厚的表达优势, 可以脱离现实的种种束缚, 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说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视觉艺术能够比动画更加具有想像力和震撼力, 因为动画能够使创作者们自由地、没有任何障碍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动画的世界里, 没有想不到, 只有做不到。
然而, 想要全面掌握动画, 并驾驭动画去随意发挥想像的空间, 是很不容易的。学动画, 做动画, 就要使自己学会做编剧、导演、画师、摄影师……学会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 如何去塑造和表现动画中角色的性格,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媒介 (如:电影胶片、剪纸、粘土等) 和技术去做动画, 如何使用合理的镜头语言和画面把动画片拍摄下来等等。因此, 掌握动画的艺术语言是成为一名动画从业人员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在这里笔者从自己理解的角度, 简单地分析动画艺术语言中所包含的一些要素。虽然只是一己之见,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各个艺术门类, 都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动画既然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 其所具备的艺术语言也是综合了各个学科之所长。比如绘画艺术中的线条、色彩;音乐艺术中的节奏、速度;影视艺术中的蒙太奇手法等。笔者挑选了四个方向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1 造型
造型, 可以简单理解为塑造形体。在绘画艺术中造型是由线条、形状组合成的具象或抽象的形体。在动画艺术中, 造型就是角色造型设计。角色造型是一部动画的基础, 相当于传统影视中的演员。演员的选择将直接导致影片的成败, 由此可见角色造型在动画作品中的意义。动画艺术首先是视觉的艺术, “造型”也就成了动画艺术视觉化的第一步。
动画角色造型主要可以分为写实和抽象两种风格, 写实风格的极端是仿佛照相般的具象造型, 将角色符号化则是抽象风格的极端。还有一种兼有抽象和写实风格的角色造型平衡于两者之间。作为一部成熟的动画作品, 其所有的角色造型应该保持风格的统一性。写实风格的角色造型设计不应该完全不带任何感受地、照相式地去画形象。那样的话就失去了创作和设计的精神。写实风格来自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形象, 需要再一步进行美化和提炼, 从而创造出简单准确的符合要求的角色造型出来。在抽象风格的角色造型设计过程中就没有太多拘束, 随意性比较强, 而且随着当今计算机图形软件的不断发展, 设计师运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可以创造出更多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抽象角色来。动画只有在准确生动和优美的造型中才能赋予人物以各种不同的性格和气质, 从而使他们成为鲜活的形象。
但是, 无论哪种风格的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必须直接受到剧情的影响。剧情决定了角色的个性特征和戏剧动作, 剧情的背景资料限定了角色造型的风格特征。设计动画角色造型时应充分考虑到动画片的整体美术风格、观众和市场的要求、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等。这就对动画造型设计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即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去理解剧本, 还要有扎实的美术设计功底, 更要有对生活的感知力、领悟力和创造力。
2 构图
“构图”是一种对画面的思考并组织视觉要素的设计过程, 直接影响着画面效果和观众对作品的感受。狭义地讲指一幅画面的布局和构成, 有意识地把要表现的对象安排在画面之内。但是这种安排不是任意的, 而是有规则的。根据的需要去安排。动画是画出来的运动, 在动画作品中呈现于观众面前的无不是由一张张事先设计好的画面所构成的, 这些画面就形成了动画作品艺术表现的最基本的单位。电影史学家萨杜尔曾经说过:“动画是创造运动的艺术。动画创造运动的关键是一系列图形之间的关系, 而不仅仅是图形本身。图形本身虽然也很重要, 但就重要的程度来讲, 图与图的关系更重要。”
构图规律是人们从视觉艺术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一般造型规律。构图规律会随着视觉艺术的发展不断演进。平衡是构图的基础, 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对称平衡的画面给人秩序感和稳定感。但缺少变化, 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 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构图处理是否得当, 对于动画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很大。懂了构图的原理, 也不等于能做出优秀的动画作品。
在构图中, 景别可以看成是构图元素中最直接的对观众视觉心理的一种限定。画面景别的变化对观众来说意味着观看景物视距的变化, 这就是创作者对观众视觉注意力的指引, 使画面视觉形象的表达有了层次的变化和主次之分。
3 摄像
这里讲的“摄像”是拍摄动画的过程。动画采用逐格拍摄的方式, 拍摄创造出来的形象和情景。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而不是被动的表现和表达。它具有创作者强烈的个人意识色彩。无论是实拍电影还是动画作品, 都是以客观实体为对象, 利用运动、构图等造型手段, 通过一幅幅活动的、持续的画面, 来表达作者的意愿。
光, 是人们感受物质世界中所有事物的必要条件。光线在摄像艺术中作为一种造型手段, 有光就有影, 将光影结合, 通过适当的光线处理, 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创作意图。在动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同样的角色或物体, 使用不同的光线照明可以产生不同的造型效果。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 通过光线来塑造角色, 体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光线的描绘作用被充分挖掘发挥出来。一般来说, 平光表达平铺直叙的情节, 逆光则多用于体现冷酷、危险等特殊情景。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电影出现了彩色画面, 这是一场视觉大革命, 它大大增强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它比光线更容易表达创作者给观众带来的情感体验。色彩本身具有强烈的视觉引导功能。比如红色象征热情、喜悦;白色象征纯洁、凄凉;黑色象征严肃、阴郁……这些色彩要素在动画作品中由于不同的搭配, 造成画面不同的浓与淡、明与暗等视觉感觉。
蒙太奇是影视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在动画艺术中, 蒙太奇被理解为画面组接的形式, 有叙事蒙太奇、并列蒙太奇等几种。蒙太奇的功能主要有叙述故事、表达情感、阐述思想和创造风格。蒙太奇可以借助用画面之间存在的隐喻、转喻关系和象征性来阐述抽象的思想观念。动画影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使创作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图重新组接时间, 空间和事物的发展运动, 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叙事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动画技术的不断发展, 动画艺术中借助摄像元素的运用会更加多元化, 动画创作者能够运用的表现手法也将越来越多。
4 音效
自从电影被赋予了声音, 观众在得到视觉享受的同时, 还可以通过听觉去理解电影的剧情、感受电影的灵魂, 动画也是如此。在动画作品中, 声音分成三类:语音、效果声、音乐。它们与视觉画面一起共同构筑画面空间, 推动叙事, 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语音包括角色的对白、内心独白和画外音, 一般由配音演员完成。如果说影视作品是靠演员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现剧情, 那么配音演员就是用自己的声音在表演, 赋予虚拟角色灵魂。他们首先必须熟读剧本, 仔细揣摩体验角色的心理, 进而为角色赋予符合其性格的语气、声调。一个优秀的配音演员, 能够为各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动画角色配音。可以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 调整出相匹配的音色、音质和说话的力度。
效果声, 是一种辅助的配音, 一般由拟音师根据剧情需要, 添加上角色做动作的声音、自然环境中的效果声等等。给观众创造一种真实的空间情感体验。效果声可以被划分为许多种类, 主要有自然音响 (如水声、动作声音、脚步声等) 、机械音响 (如汽车、火车等) 、枪炮音响、社会环境音响 (如人群声、收音机声音等) 、特殊音响 (如电子合成音响等) 。早期需要依靠特殊道具来制造效果声, 现如今已经有了计算机声音库和声音模拟器, 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添加各种声音效果。
音乐, 主要指背景音乐, 它往往会成为一部作品最终的标志。说到动画的主题音乐, 那就不能不提一对日本的黄金组合——动画大师宫崎骏和音乐大师久石让。1983年, 久石让经人介绍结识了宫崎骏, 两人成为好朋友。在1984年宫崎骏创建“吉卜力”动画工作室后, 久石让便一直担当宫崎骏动画的音乐监督至今。在久石让创作的美妙音乐声中, “吉卜力”动画作品深深地打动了无数的观众以及评论人, 赢得了极高的赞誉。成功优秀的动画音乐也可以单独发行音乐专辑, 为整个动画制作机构带来可的观收入。
动画的艺术语言还不仅限于这四种, 由于篇幅限制, 不在此一一作论述。
动画可以是超现实的、可以是很夸张的, 它表达的时间可以是错位的、空间可以是矛盾的。动画创作者们应该懂得如何把自己的想法用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来, 如何运用不同的艺术风格去表现。创作者本身的审美修养需要高于观众。动画艺术发展到现在被卷入到了究竟是重画面还是重技术的争论中去。一部分人认为动画的根本在于“画”。现在很多动画专业的学生接受了太多尤其是电脑动画技术的课程学习, 不再注重艺术修养。提笔画出的东西没有灵气, 没有艺术气息, 只有一股扑面而来的匠气。动画既然是隶属艺术范围, 就应该具有艺术的修养。另一部分人看法则相反, 认为当今的社会, 动画技术已经到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 观众们也乐于观看视觉冲击力大的动画作品, 体验新鲜刺激的场面。从商业的角度来看, 这样的技术型动画作品更加有市场。依笔者愚见, 动画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应该体现“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的原则, 缺一不可。根据上文所说的几点动画的艺术语言, 可以看出, 动画艺术既有来源于传统美术体制的艺术表现形式, 也有与前沿科技相结合的新技术的应用。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选择。一味地去追求区分对和错, 只会引发矛盾, 破坏合作。动画是一门强调团队合作的学科, 需要各个领域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目前还在各大院校学习的动画专业学生, 正是处于要正确引导的阶段, 到底是重艺术还是重技术, 摆在学生面前的两条路。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去培养, 让学生自己发掘兴趣和自身的特长, 才能学得好, 学得扎实。天底下没有全才, 动画的全才更是难上加难, 为什么不化整为零地培养, 每人只要熟练掌握一门动画创作中的技巧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艺术的语言】推荐阅读:
美术的艺术语言07-17
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09-02
社交语言的艺术技巧10-12
英语课堂语言的艺术性06-30
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研究报告07-18
语言艺术教学10-05
卡耐基语言的突破与沟通的艺术06-18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论文06-22
论班主任语言艺术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