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诗歌

2024-10-20

现代散文诗歌(共12篇)

1.现代散文诗歌 篇一

殊不知, 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 一直是个崇尚诗歌的民族, 从《诗经》、《汉乐府》, 到《大唐诗歌》、《宋词元曲》, 直到中国新诗, 诗歌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歌。忽视现代诗歌教学, 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失职, 是背离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新课程理念。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 我们还须加强诗歌教学的研究。下面本人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 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对现代诗歌教学方法的粗浅探索。

一、指导朗诵

朗诵是诗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 对于中学生来说, 朗诵也适合他们的口味, 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新教材在每一首现代诗的课后练习中, 都有这方面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 教师更应该明白诗歌教学中朗诵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都点明了朗诵教学的重要性。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 让学生边读边听, 边读边学, 边读边思, 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

朗诵应讲究方法, 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如初读, 读准字音 (查字典及结合课文注释) ,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再读, 整体感悟, 把握其节奏及感情, 能够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能够用不同的停顿的方式和重读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一般情况下, 对于诗歌, 应多指导学生大声朗读, 读出感情色彩, 读得琅琅上口, 熟读成诵;需要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时, 应指导学生齐读;让学生领略某篇文章的优美文辞;欣赏其艺术特色时, 应指导学生自由读。当然对诗歌更高要求的朗诵, 是能够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朗诵不应只是教学的开始, 而应贯穿于整个诗歌教学过程中, 可以说诗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了朗诵, 应根据每一步的教学任务提出不同的朗诵要求。

二、抓住诗歌的意象, 理解诗人的感情

意象, 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 它是诗人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鉴赏诗歌, 就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 并由此展开联想, 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要学会通过意象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还须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些诗歌的意象类型。许多“五四”时代的诗人都曾热衷于从古典意象中吸取灵感, 由此写出别开生面的诗作。郭沫若所吟诵的火中凤凰、吞月天狗、天上街市等, 无不借鉴或直接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意象, 闻一多的诗中多咏“红烛”、“红荷”、“红豆”, 分别表现出对古典意象的浓厚兴趣。教授现代诗歌, 也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古典诗词知识, 诸如鸿雁、浮云、梧桐、杜鹃、流失、寒蝉、丁香、月亮等等常见意象, 应指导学生体悟蕴含、归纳积累, 以便古为今用。

三、资料链接, 启发鉴赏

现代诗歌教学, 尤其是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阅读, 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为目标的。诗歌鉴赏是一种文学鉴赏, 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 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 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 得到审美的享受, 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进行鉴赏需要学生读者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需要一种对事物美的感知能力。应该说中学生基本上具备了审美能力, 语文能力好的学生完全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文学鉴赏, 但是, 学生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 对不少学生来说, 诗歌鉴赏很有难度:诗歌语言理解上的困难, 鉴赏的语言如何表达等。

那么, 怎么教学可以使学生不太为难于诗歌鉴赏呢?如果我们稍加留心教材的编排设计特点, 或可以得到启发。诗歌教材的编者往往在文后设计了资料链接”, 拿苏教版的《现代诗歌选读》来说, 其每个专题的“资料链接”部分, 都选取了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选诗的资料片段, 这些资料提供了与作品有关的背景资料和相关评论, 对学生解读研习作品将会有一定的启迪。在诗歌教学中, 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做学生的学习助手和资料员, 尽可能地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四、模仿写诗

语文教学离不开写。而诗歌教学同其他的文学样式不同, 很难让学生一下子写出诗歌来。那么, 我们就先来仿写, 进行形式上的模仿。模仿诗作的格调、句式, 积累优秀的语言模式。在仿写时可以先对诗歌中精妙的段落进行仿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创设一个具体与诗歌情景相似的情景, 这情景还必须是学生很熟悉的很容易把握的, 学生一下子进入情景中, 就很容易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更容易入情入境。写是为了更好的读, 读也是为了写。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 诗来源于生活, 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 当然这种写作是带有模仿借鉴性质的。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 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 可就例诗进行整段仿写。仿写时要注意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以上四点只是本人的一己之见, 每位教师只要认真钻研, 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让我们共同努力, 加强诗歌教学, 让今天的学生能够对诗歌有更高的审美能力, 能够喜爱和传承这一人类的优秀文化。

摘要:中学语文教材体系里, 现代诗歌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是, 现实的语文教学受高考指挥棒左右, 在现代诗教学上一直是重视不够, 教学效果甚微, 教法研究欠缺。笔者认为忽视现代诗歌教学, 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失职, 是背离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新课程理念。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 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对现代诗歌教学方法的粗浅探索。

2.现代诗歌阅读训练 篇二

吃麦子长大的

在月亮下端着大碗

碗内的月亮

和麦子

一直没有声响

和你俩不一样

在歌颂麦地时

我要歌颂月亮

月亮下

连夜种麦的父亲

身上像流动金子

月亮下

有十二只鸟

飞过麦田

有的衔起一颗麦粒

有的则迎风起舞,矢口否认

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

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

家乡的风

家乡的云

收聚翅膀

睡在我的双肩

麦浪——

天堂的桌子

摆在田野上

一块麦地

收割季节

麦浪和月光

洗着快镰刀

月亮知道我

有时比泥土还要累

而羞涩的情人

眼前晃动着

麦秸

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

收麦这天我和仇人

握手言和

我们一起干完活

合上眼睛,命中注定的一切

此刻我们心满意足地接受

妻子们兴奋地

不停用白围裙

擦手

这时正当月光普照大地

我们各自领着

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

的孩子 在河流两岸

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

洗了手

准备吃饭

就让我这样把你们包括进来吧

让我这样说

月亮并不忧伤

月亮下

一共有两个人

穷人和富人

纽约和耶路撒冷

还有我

我们三个人

一同梦到了城市外面的麦地

白杨树围住的

健康的麦地

健康的麦子

养我性命的麦子!

1.诗一开始扣住题目,写开阔的麦地,月光下的麦地迷人而庄严,披着月光的父亲的形象犹如一尊圣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2.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收麦这天我和仇人/握手言和/我们一起干完活/合上眼睛,命中注定的一切/此刻我们心满意足地接受”。请写出对这节诗的简要分析。

答:

二、阅读韩东的《山民》,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山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等到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

死在山中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1.诗中用了“他问”“他想”“他觉得”“他只是遗憾”几个词语,用意是什么?

答:

2.这首诗描写人物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答:

三、阅读何其芳的《秋天》,回答后面的问题。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1.本诗描绘了几幅画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2.为什么说“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答:

3.请就本诗语言和内容特点,对诗歌进行总体评价。

答:

四、阅读江河的《星星变奏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着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1.“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處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请谈谈你的体验。

答: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中“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3.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答:

4.“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答:

3.现代爱情散文诗歌精选 篇三

篇一:深夜里的歌

深夜里的歌

窗外晚风婆娑

时钟嘀嘀嗒嗒略过

听着别人唱的歌

心中充满困惑

随着时间的绕过

悄然将青春走过

回首经年岁月蹉跎

故人依久几个

灯下倒影闪烁

多少孤独寂寞

唯独一人唱歌

晚风萧瑟 多少冷漠

生活总是开心又难过

任凭生活 潮起潮落

深夜里的歌

旋律沉了又合歌词那么动听柔和

满眼灯火都是月色

梦里能否出现你我任凭生活 如此定格

沉在深夜里梦的歌

让我们出现在现实的生活

永远的 幸福着

永远的 一起过……

篇二:红豆说

那可是蒹葭苍苍的地方

那可是白雾茫茫的晚上

在那个藕花簇拥的深巷

有一位佳人

矗立在河旁

她的心河

在悄悄地流淌

映射着窗前

明净的月光

轻轻地抚弄着

谁的心房美文

只叫人淡了梳妆

浓了思量

种一粒南国的红豆

在她翩翩的长袖

着床成长

浅吟低唱

篇三:梦中的情人

很多时候

我们只说从前

因为很长时间

我们都活在了回忆里

爱情像是一场话剧

帷幕拉开

帷幕落下

离开的时候

一切似乎从未开始

一切又似乎从未结束

我想真正的爱

必是落叶将晚

爱情却笑我太痴

在这速朽的年代

哪里有真正的爱

除了幻境

可我还是忍不住在梦里

临摹我那情人的影子

我那美丽的蓝色恋人

是有黑夜般迤长的发

潮露般湿润的瞳仁

她仿佛远在天边

又仿佛近在眼前

朝我微微笑着

让我端详

引我思考

柏拉图的思念

一个人的悼念

悼念我的每一次深情

每当厌倦世间 我便渴慕爱情

每当爱情受了伤 我便轻寐着睡去

在那迷雾般轻盈的湖畔

坐着我那可爱的恋人

朝我微微笑着

篇四:如果我想你

如果我想你

那一定是在夜里

夜风吹开了我的心

天上一点有满天的星子

一片一片

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

我会看见自己

背后满天的星子

我会在河水中自己的倒影里

找到自己眼中的你

那是我心中的你

布满了我心空的你

江南千年的时光里

才出了一个你

绝代风华的你

你如此的让我迷醉

迷醉在光的幻影里

此刻我一片空虚

好似这背后深邃的无尽夜空

此刻我多想拥抱你

可你却存在我脑海里

我可以感觉到你

一阵风里你好像出现了

可是雨落下来了

你匆匆的离开

你打开合起的伞

低着头走过去

没有看见

拐角处的少年

如果我想你

那一定是在城市的喧嚣里

听见你唱过的歌

忽然的就想起你

在无边的喧闹里

想起安静的你

你安静的在靠窗的角落里

在阳光明媚里

侧着头发呆的样子

在另一面

图书馆的窗子上

4.现代诗歌散文 篇四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5.现代散文诗歌 篇五

要搞懂口语诗歌的现代性就要搞懂人的现代意识。上个世纪80年代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美国学者英格尔斯写的《人的现代化》一书翻译到中国, 英格尔斯在书中阐述了什么是现代意识, 我推荐口语诗人们可以去读一读。

在中文诗歌里, 以第二代现代派口语诗人沈浩波的诗歌为范例, 我们可以去探讨当下口语诗歌的现代意识。社会架构的现代化全方位的影响着现代人日常存在的基本情感的变化, 现代人对应现代生活与古代人对应古代生活在同一个情感题材上也呈现出完全的不同。比如“离别”之情, 古代诗歌中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抒写得非常感人、新鲜和浓重, 现代人的离别之情相比就“轻”。不能说现代人不重情感, 而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离别不是古人相见而空间遥远而不得的程度。只要相见, 非见不可, 可以有极为便利的交通方式帮忙解决。在古代就是西风瘦马的方式了。因而, 现代诗歌呈现的情感必然是一种与生活存在对应的“现代”。诗人的现代意识决定了诗歌的现代性。

一、口语诗歌的现代性表现在提供新的经验、观念和行为方式

在表达方式上, 口语诗歌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表达形式和语言系统, 获得了语言表达与现代人情感思维的最为贴近生活的对应。这种有别于以往的新的语言形式, 使现代口语诗歌获得了语言上的极大自由, 在第二代口语诗人沈浩波身上表现的比较彻底。这位“下半身”的主将和第一代口语诗人伊沙一样“在诗歌上作恶多端” (伊沙语自语) , 目的就是使现代诗歌获得表达的最大自由。在这种自由之下, 新的生活经验、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才能最好的在诗歌中呈现出来。我们来看沈浩波的一首诗歌《玛丽的爱情》, 也是《新世纪诗典》震天动地的第一炮。这一首诗歌一推荐, 网络议论就炸锅了。诗歌名字听起来是首爱情诗, 可是这首“以爱情的名义”写出来的爱情诗是如此的让人“难以下咽”。同时又是生活中真实的, 赤裸裸的存在着, 是爱还是欺骗?是美丽还是丑陋?大家议论纷纷。为什么议论纷纷, 因为诗人的诗歌直逼人心了。大部分讨论实在乏味, 甚至大部分争论脱离诗歌艺术本身。《玛丽的爱情》一诗中, 语言的魅惑就在于他极大的自由度。顺口是表象, 语音的自然流动是表象化的内旋律。诗人以男性角度切入, 表象上从未关注女性角度, 实际上是被诗人埋伏在诗歌意识的内部了, 如果抛开致命的女性角度, 这首诗歌就是败笔。但又做得贴切自然, 是因为“身藏大恶”的沈浩波其实是善念为本的。我把本诗歌在我的课堂上给学生讲, 也是议论纷纷, 争得面红耳赤。其中有极少的几个学生提出完全不同的看法。抛开道德读本诗, 你就发现一种新的生活意识和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正在冲击着现代生活, 朋友的虚伪庸俗和玛丽的美丽憨傻一对比, 打开的是一个新经验新空间, 甚至还有音乐之间的“新人类”女性的特质。有同学认为诗人是以男性的“中心”意识来审视“玛丽”的。站在男权意识角度看, 玛丽是被欺骗被利用甚至是被玩弄的对象。真是如此吗?有女同学反问你以为玛丽真傻到家了吗?所有的一切玛丽心中清清楚楚, “我的朋友”认为他玩弄了玛丽, 其实在玛丽的视觉里, 她不但玩弄了生活还玩弄了老板。生活如此残酷, 男人女人, 情感, 谁玩弄谁啊?我赶快止住, 再往下是对“传统道德”颠覆式的解读, 这不是主流意识和价值已经达成一致可以倡导的。诗中的“我”, 其实是躲在暗处颇为疑惑地看着这新时代的男男女女。沈浩波的诗歌敏锐的捕捉到我们这个时代正在悄然改变的方式和存在, 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的经验、观念和方式。

二、口语诗歌在现代性元素上还要再加强

诗人的具备现代意识才能写出有现代性的诗歌。所谓现代意识还包括乐于接受社会的革新和变化, 注重现代和未来, 思路开阔, 头脑开发。“思想开放”正被电线杆上招聘酒店小姐的广告搞得越来越臭的时候, 中国人的现代意识爬满了蚜虫。我在众多口语诗人的作品中寻找着那些有现代意识的诗歌, 在沈浩波的作品里还是找到了。来看他的这一首《中国家庭》。真实中国家庭的写照, 被逼无奈的母亲不知道何为现代意识, 她不但到五金店收税, 还收回来一些家用五金。但她知道自己的女儿必须要会弹钢琴, 钢琴在诗歌中可以解读为“现代意识”。毫无现代意识的中国普通家庭就这样被时代“裹挟”着往前走, 在丑陋不堪的“特色”中逼迫下一代走向于己不同的生活, 这种能量不是自发的, 是被时代逼迫的。逼迫得好, 没有这种逼迫, 人的现代化就令人堪忧了。沈浩波在诗歌中很好的抓住这常人很难发现的“诗意”, 正是其视野所见。穿白衣的少女, 坐在窗边弹钢琴, 窗内是老旧漆黑的家, 窗外就是新世界, 走出去是必然。时代有这个逼迫了, 人呢?诗人如果也是被逼的, 那就可笑了。“崇洋媚外”让中国人有了向外看的能力, 我又嗅到一丝“天朝上国”的恐怖。在诗歌内部, 我们的文化氛围所致, 强调经典意识容易走回头路, 强调现代意识使口语诗歌双腿协调。我看到的沈浩波真是一个乐于接受社会的革新和变化, 注重现代和未来, 思路开阔, 头脑开放的诗人, 其诗歌也在给我们提供着新鲜的元素。

三、瞬间的碎片化的生活是口语诗歌现代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现代意识经常和“流”扯在一起, 意识流。现代意识的解释里面还包括颓废沮丧或迷乱怅惘, 灵魂空虚, 或精神分裂, 意识错乱或偏执怪癖, 心理反常, 等等。说的好像都是负面的, 高兴狂喜, 冲动愉悦、悠然自得所有一切人的内部世界都该合理对待。西方意识流小说走出去很远了。在口语诗歌里面, 碎片化的生活, 意识错乱, 心理反常的境况得到正视并越来越多地出现优秀的诗歌。第一代口语诗人伊沙, 第二代口语诗人沈浩波早些年的诗歌里这些元素非常充足, 不要只看到他们“先锋”里的“怪”和“暴力”。我们来读沈浩波2000年时候的一首《墙根之雪》。诗歌的第一节就不合逻辑, 但表现得相当细微, 画面感勾勒出来的时候, 生活瞬间的碎片就被截下来了, 冷气逼人。第二节说墙根之雪是雪的癌症, 简直毫无道理又妙不可言。第三节有面红耳烫之感, 第四节呕吐撒尿的画面。整体感觉好像写了很多东西, 又好像什么都没写, 好像要表达一个很深的意味, 又好像什么意味都没有。就是一个生活碎片, 被错乱、空虚、惆怅、颓废裹挟着、形成一个酒鬼的冷静和浑浊, 热烈和麻钝, 交织在一起。这类诗歌和我们的“传统”太不同了, 我们的传统诗歌中最牛逼的是时空意识, 混沌空虚, 人生苦短这一类。碎片化的近于现代心理问题的东西在未来的诗歌发展中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 对人和社会能力的信心, 对传统智慧的挑战, 将使口语诗歌获得新的增长点。同时, 回头才会发现, 口语诗歌的语言自由意识早就为我们的形式问题做好了最充足的准备。我期待诗人沈浩波的诗歌创作, 继续给我们带来更多新的启示和新的开拓性先锋性作品。

参考文献

[1]徐江.杂事与花火[M].原乡出版社, 2004.

6.现代诗歌阅读训练 篇六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选自《戴望舒选集》)

1.诗中的“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中的“九”这个数字是实指吗?

2.作者是怎样写这个美丽的梦的?

3.本诗语言优美,请找出一处并加以赏析。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一道小河

冰 心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的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他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的流将下去,

只经过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他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选自《冰心作品集》)

1.这是冰心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那时的作者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她以敏锐的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那就是: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比喻两种生活现象,一种是: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

3.快乐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惬意的感受和状态;快乐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请结合诗歌的内容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 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穷,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选自《舒婷的诗》)

1.诗歌第一节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象征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本诗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一句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渔 暮

熊召政

这暮色,又被觅草的孤鹭剪乱

慵困的舞翅抹暗了放倒的青山

借与晚风作韵的莲花

一支支,斜斜地簪出水面

朦胧,亦如湖空冰盘的姣美啊

清香与暮色揉成的江南

小舟从山浦中荡出了

桨影铺成的长廊,绿荷正自盈栏

栏外,视线停落的地方

曲曲屏山已不见浮动

船底下,游鱼戏逐的浮萍

却在将波浪的方向交换

(选自《熊召政二十年诗作精选》)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山乡图画?

2.这首诗题为“渔暮”,作者是怎样把“渔”和“暮”有机结合起来的?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阳光在远处

艾 青

光在沙漠的远处,

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

暗的风,

暗的沙土,

暗的

旅客的心啊。

——阳光嬉笑地,

射在沙漠的远处。

一九三二年二月三日

苏伊士河上

(选自《艾青诗选》)

1.这首诗写于作者远离祖国,去异国他乡的路途中。从诗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中连用几个“暗”字有什么用意?请对该诗最突出的表达方式作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日子是什么

梅绍静

日子是散落着泥土的小蒜和野葱儿

是一根蘸着水搓好的麻绳

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

是驴驮上木桶中撞击的水声

日子是雨天吱吱响着的杨木门轴 忽明忽暗地转动我疲惫的梦境

日子是一个含在嘴里止渴的青杏儿

是山塬上烈日下背麦人的剪影

日子是那密密的像把伞似的树荫

正从我酸痛的胳膊上爬向地垅

日子是储存着清甜思绪的水罐儿

正倒出汗水和泪水来哽塞我的喉咙

(选自《现代诗歌卷:朝花惜拾》)

1.作者把日子比作什么?

2.为什么说“日子是储存……喉咙”?

3.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4.日子“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情?

7.经典的现代春天散文诗歌 篇七

经历了一个冬天的低调蛰伏后,花盆里发黄的车前草和马齿苋不知何时换了新装,枯黄的冬衣被春风吹走,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们破土而出,带着喜洋洋的露珠,披着迷人的绿衣。

所有被埋在泥土里的植被种子,都迫不急待地钻了出来,它们顽强的探出脑袋,好奇的打量着这新鲜而美丽的世界……呦呵,春天来了!

年幼的时候,春天来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会在初春的残雪里,寻找着最早萌发的绿芽;在和煦的艳阳下,在踏青的惬意中,在原野上撒欢奔跑,细数着归来的燕子,拽放着各式花样的风筝,欣赏着满山绽放的映山红,还有桃花、梨花、山茶花,蓓蕾满枝;山野中的野花小草,在暖阳的爱抚下,精神焕发,碧绿晶亮;田埂里,满坡的油菜花灿若云锦,弥散着浓郁的芳香;蝴蝶在花丛里蹁跹飞舞,麟潭江水波光潋滟,江岸的杨柳、苦楝依依吐翠,枝条旖旎。

春天是新的希望,催醒着大地万物新的复苏。

刚从漫长的寒冬里走来,更能感受到春天的温婉。

春风徐徐吹拂之地,到处都蕴含着蓬勃的生机。

春风扫尽冬日的阴霾,暖暖的吹在脸上,好似羽毛轻拂,又像孩童们稚嫩的小手,在你脸上轻柔抚摸。

8.现代爱情诗歌散文 篇八

而事实上,恐怕也已没什么必要,现在和从前,早已是两个时空。脑筋清醒的时候,是什么都知道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因为太过痴情的缘故,脑筋不太清醒的时候也很多,老希望心里想的事情,能够到面前来,忘了这样其实是行不通的。因为现在的生活,早就变了样了。

一个女子,当她还是一个女孩子的时候,可以为了心中的爱情,等上好多年,尽管一切都是一个未知数,花落了,人走了,桥也断了。可是依然无怨无悔。傻吗?是啊,多傻呀!蹉跎岁月,无情的耗尽青春最后的一点光华,只可惜,爱还是个问号,人已老 · · · · · ·

其实有些事情,早该明白的,只不过内心里不愿意明白罢了。

对于一个女孩来说,爱情,可以是她的全部。可是作为一个女人,当她有了家庭,孩子,当她真正成为一个女人之后,她若只是为了臆想中的爱情而活着,那她就太自私了,不是吗?尽管内心深处依然藏着深深的渴望与企盼 · · · · · ·

然而,家,才是更重要的。

当年,是他救了我,也就是我现在的老公,救了我的陷入苦海的心。当年,当我累了,疲惫不堪,再也走不动的时候,是他,用一个男人的温厚的肩膀,托住了我,使我没再下沉,没被苦海淹死。如果不是因为他,我不知道我会不会走到现在。所以有时候想想,老天对我还算很照顾的。他虽然普通、平凡,但,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他是对我最好的人了。他容忍我的坏脾气,我的任性,我的偶尔也会发作的蛮不讲理;

家里一切大小事务,他让我说了算;不想做饭,他做,不想洗碗,他洗;每次回家,买一大兜的零食,说,孩子吃,你也记得吃,不怕胖,没关系。除了他,世上还有谁,会对我这么好?这么好?捧在手心里,当做宝一样的 · · · · · ·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爱,只是一种感觉,那是爱情的爱,年轻的爱,纯粹的爱。可是当两个人,一起生活的时间长了,日久生情,这份爱,这份情,已经把彼此变成了亲人了,谁也离不开谁了。一旦离开,恐怕就会像一个拄习惯了拐杖的老人,缺了拐杖一样,那种可想而知的焦虑、无助、恐惧,难道会比失落了爱情的苦痛,好受一点吗?

所以,我的现在的一切,我都会加倍珍惜。人啊,失去过,就会懂得拥有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你怎么能否定,说这不是幸福?

年轻时的爱情,是一杯烈酒,一口,就让人醉了好多年,浑浑噩噩,似梦非梦,悲悲切切,惨惨戚戚。而现在,老公的恩情,是一杯茶,且浓且淡,品味无穷。然而,又何止是一杯茶?

我会加倍珍惜,我自然一定会的。

9.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探析 篇九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

任何一位读者都能够在其中寻找到属于灵魂的殿堂。散文在写作上有着狭义和广义的分别,狭义散文常以独立文学体裁的形式出现,与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并列;而广义散文则是拥有十分宽广的覆盖面,即使科技论文、应用文案亦可采用散文的写作手法,可以说除了诗歌之外,任何文学体裁都能够以散文的方式书写。

一、教师要熟练掌握散文的常识

散文教学并不是单纯以教案作为唯一的讲述方式,只有教师更为全面的了解散文,才能达到理想中的授课效果。

(一)散文的概念

上文所述,广义上的散文具有极强的覆盖面,甚至以文体的形式依附于小说、戏剧以及诗歌之外的文学体裁之中,故而会呈现多种以类似于散文风格的文学形式,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各类文学体裁的发扬光大,作家的日益增多,一些体裁以独立性为标志将散文形式剔除,而目前的散文所能覆盖的范围则越来越小。狭义散文相比于广义更具硬性要求,常以短篇文章出现,其情感抒发占据大多篇幅。

(二)散文的特点

教师在散文教学的第一课中常提及“形散神聚”的写作要义,这也是散文写作者必须深刻理解的内容。在《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中提到,散文对“形散”的定义在于文字的表达,以具象内容对文章进行整体规划,主要包括:结构、表达方式、技巧等因素。而散文的“神聚”则是其精髓之所在,也是文章带动情感的要素。散文虽然可以依附于多种文学载体,无论以何种的写作形式存在,文章均必须以高度集中的思想为核心。即使在写作过程中将“意”深埋于文字之下,读者能够从段落中读出文章思想,依然“神聚”。散文虽然涉及体裁广泛,但其自由性却不是任何问题能够媲美的。

(三)散文的分类

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散文通常以记叙、抒情及议论三个方向为主,由于从业教师对该分类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笔者也无需再多赘述。

二、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建议

(一)重视朗读,让学生体味散文的美

一般语文教学课堂常以教师讲解以及学生狼多等形式用于帮助学生熟悉文章。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的熟读文章,能够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优美段落的朗读和背诵,对读者的写作提升有也有极好的帮助,散文是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读者也能够借助散文的平台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宿,另外,散文的文字书写也有着行云流水之感,如果仅依靠默默的阅读去体会其中情怀,对读者而言必然是一大憾事。这需要学生更好的利用朗读带给文学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找到文字的精髓,以其美好带给心灵洗涤。笔者认为,只有发自身心的投入到文章中,以朗读净化灵魂,才能够得到散文真实的情怀。因此,了解一篇散文不只是估计它的背景、修辞形式,要从真实情感入手,将自我融入其中,才能达到理想中的阅读境界。

散文是适合于朗读文章,也是极为需要朗读文字形式,但是由于不同文章之间所描述景观、情感或是事件的差异,在指导学生朗读之时自然不能一蹴而就。例如散文《春》,作者朱自清以抒发对春天的喜爱基础之上惊醒勾画这一美景,其情感富于轻松、惬意。所以教师要在学生朗读之前将这种情绪引读出来,进而创造出和谐朗读氛围。结合朗读将文字与读者之间的棱角磨平,使之彼此融合。这样的朗读结果或许便是教师从业者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二)让生活与语文共融

任何的艺术都是来自于生活的,而文字也同样如此。语文教学便是将生活中艺术书写在课本之上,使学生在学习之中逐渐感悟生活的真谛,所以,语文是与生活不可分割的。散文是美好的文字题材,它代表着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以及过往经历的记忆。因此,教师在传递散文知识之时,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将思想投入到真实生活之中,有心灵去体会周边的事物,这样投入写作的学生便不会在如无源之水。可是很多学生总以过于枯燥乏味的生活为借口,放弃对周边事物的感受,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精彩,但是却有很多双眼睛无法注视到那一幕。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值得记录的点点滴滴,扩宽他们的事业。

很多学生会对散文《背影》产生深刻的印象,这一篇叙事类的文章以其朴实无华的文字风格轻易催人泪下,对于不得不远行的人而言,与亲人道别时总会充满了悲伤,寒冬腊月之下的父子离别,看着父亲步履蹒跚的“背影”总能让人湿润着眼眶将文章慢慢读完。这篇文正写作风格较为偏向于写实,对其细节的着重性远高于文字的优美,对于中学生而言很难体会到“最是离别伤情时”的感觉,所以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引,寻找学生在生活中同类的感性因素,以使文章与学生心灵深处产生共鸣。教师可在讲解这一课之前,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们去寻找生活中的父爱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自身对父爱的感悟,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父亲“背影”的感人深意。而以课前形式引导学生将语文融于生活,不仅帮助他们深刻的理解课文,亦能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起到催化的作用,使之学生的思想中,文章将更为贴近生活。

结语

散文是书写美好的文章,不仅要求文字华丽,其句段意思也需耐人深思。所以散文的教学不仅是技巧和知识的传递,亦需要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文字中的美好,只有学生对散文的审美提升到一定的层次,才能具备书写散文的能力。其实教育并没有特定的形式,任何方式之下都能够收获到合格的人才,上文仅是笔者近些年来身处教育环境之中的些许感悟,或许会存有一些细小的瑕疵,但是无论如何,笔者在今后仍然会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而依然努力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新平.让情思在课堂中流淌——谈初中散文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

[2]张敬萍.略议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1(09).

[3]李硕古.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1(04).

10.奥登与中国现代派诗歌 篇十

W.H.奥登是本世纪英国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生于一九零七年, 为艾略特之后英国诗坛上最知名的诗人, 曾在牛津大学读书。奥登的诗受霍普金斯, 艾略特, 欧文诸诗人的影响, 他本人的思想则受马克思, 弗洛伊德和克尔凯郭尔的影响。奥登认为处在资本主义统治下的西方文化正在堕落, 而人民则在机器的压榨下疲倦的毁灭下去。对于诗, 奥登曾说过:诗为了存在必须是宣传。

奥登在抗战期间与衣修伍德一道访问危难的中国, 随后发表二十七首十四行诗《战时在中国》, 着实影响了当时的中国作家尤其是诗人。事实上, 早上威廉燕卜荪先生来华讲学时期, 他便为中国学子带来了英美现代诗歌, 其中就有奥登的诗歌。因此西南联大的校园早有一批学生“完全为奥登所倾倒, 以至于学他译他”1。卞之琳的《慰劳信集》的语调几乎同奥登如出一辙, 穆旦、杜运燮、辛笛、杭约赫等人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

二、奥登与中国现代主义诗人

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的高潮已经结束, 战争文学走向了一个分水岭, 而其中诗歌艺术的探索也进入一个逐渐深化的多元格局的境地。这时中国现代主义诗派异军突起, 逐渐占领鳌头。他们都深受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 从叶芝、T·S·艾略特、里尔克到奥登、燕卜荪, 无一不受其影响。奥登对中国现代主义诗人的影响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诗人们思想的默契, 一方面, 奥登的诗歌驳杂、题材多样, 中国现代主义诗人通过学习研究奥登拓宽了中国现代诗歌的题材范围;另一方面, 中国现代主义诗人借鉴奥登诗歌中意象的营造、大跨度的比喻、反讽的语调等诗艺.融会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 使诗歌达到了智性和感性完美的结合2。

1. 相似的经历

奥登曾在西班牙内战战场上开过救护车, 还来过中国抗日战场, 并写下了不朽的14行体组诗《战时在中国作》, 《战时》着力对战争背景下的深层心态之揭示和抗争精神之寻求。穆旦、杜运燮、辛笛等人都同奥登一样, 接受了良好的大学教育。而且, 穆旦和杜运燮还有着同他一样的奔向前线的经历:1942年2月, 穆旦以远征军的身份参加滇缅前线的抗日战争。杜运燮1945年毕业后也参加了中国远征军与美国空军志愿大队赴印度、缅甸一带前线参战。他们亲身的经历在《战时》中找到了共鸣。在战火硝烟的年代, 中国现代诗人自觉承担起了用“诗歌”来反映抗战的神圣使命。穆旦在哪个时期写出的战争诗多达20首。比如:《出发》《给战士》《森林之魅》等, 它们风格独特, 不拘一格。胡康河谷的森林中, “那刻骨的饥饿, 那山洪的冲击, 那毒虫的啮咬和痛楚的夜晚, 你们受不了要向人讲述, 如今却是欣欣的林木把一切遗忘”3 (《森林之魅) ) 。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的切身体验, 在这里, 作者并非以第一人称的英雄主体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而是采用了奥登式的远距离写法, 人称上运用了第二人称“你们”, 将人与战争的距离拉开, 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关于存在的思考, 指出万物相生的另一番意义。跟穆旦相比, 杜运燮写战争更倾向于奥登的幽默和含蓄。年轻的狙击手行动尤如“捉迷藏要用枪声代替笑声结柬”。而夜鸟“常常忍不住进出噗哧的怪笑”, 给人“一个美丽而危险”的紧张 (《狙击兵》) 。诸如此类的还有《草鞋兵》《号兵》《游击队歌》《树》等作品, 都情趣盎然、诙谐轻松4。而在后来的抗战诗中, 杜诗又与奥登的知性思索相得益彰, 将战争主题的内涵转向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战争作为死亡的代名词对人的压迫, 战争与个体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之间的关系等

2. 奥登诗风的影响

(1) 诗歌语言

具有现代性的语言是奥登诗歌一个明显的特征,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 奥登素著名的“高压线塔”诗人, 在奥登的诗作中, “发电机”“涡轮机”等语言随处可见。这些丰富的现代语汇在中国新诗中也并不少见, 比如:“而谋害者, 凯歌着五月的自由/紧握着一切无形电力的总枢纽” (穆旦《五月》) ;“世界的列车, 颠簸在/剧烈的痉挛里” (杭约赫《复活的土地》) ;“最后一列列车回厂了/都市心脏停止它不自然的抽搐” (辛笛《夏夜的和平》) 。他们在诗中引入这些现代语汇, 赋予诗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二, 奥登喜欢把两个看似完全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块加以类比, 在他的《战时》组诗中, 差不多每一首都能找出一两个这类比喻:Ⅵ他拥抱他的悲哀象一块田地” (《组诗》七首) , “这儿战争象纪念碑一样单纯’ (《战时》十六首) 等等。西方评论家将这种本体和喻体的关联是跳跃性的比喻称为“奥登式的比喻"。中国现代主义诗人也大胆运用这种比喻, “我象满载难民的破船, 失了舵在柏油马路上” (杜运燮《月》) , “仿佛故乡是一颗橡皮糖" (杜运燮《月》) ,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穆旦《春》) ,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 (辛笛《风景》) 。这种比喻最大的特点是本体和喻体的类比关系出乎读者的意料, 读者必须结合全诗的情绪仔细品味才能悟到一行诗中并置两个似乎不相干的意象到底指什么。三, 奥登诗歌语言的最大特征还是讽刺的机智与幽默。小说家对自己的身价比不上诗人很失望, 所以“必须挣脱少年气盛的才分/而学会朴实和笨拙, 学会做大家/都认为全然不值得一顾的人/因为要达到他的最低的愿望, 他就得变成绝顶的厌烦, 得遭受/俗气得病痛, 像爱情:得在公道场/公道, 在龌龊堆里也龌龊个够” (《小说家》) 。中国现代主义诗人的诗作中, 类似奥登的讽刺比比皆是, 比如:穆旦的《通货膨胀》《绅士和淑女》《华参先生的疲倦》《鼠穴》;杭约赫的《致伪善者》《最后的演出》《丑角的世界》;袁可嘉的《进城》《南京》《上海》;辛笛的《寂寞所自来》《手掌》《风景》等。5

(2) 意象与心理

“在意象营造上, 奥登还喜欢采取现代飞行员置身高空, 运用电影技术中水银灯聚光照射的方法, 使某些事物在突出扩大或缩小中清晰呈现, 产生一种特别强烈的感觉”, 这是袁可嘉对奥登诗法的阐释, 奥登写作的一大特色便是在高空鸟瞰式写景状物, 例如:“欧洲及群岛, 众多河流, 河面皱缩如犁者的手掌” (袁可嘉译) , 这种全景式地描写诗中的对象, 使诗中的整体意象十分恢宏壮观。这种写作技巧在杜运燮的诗歌中尤为明显。滇湎公路“航过绿色的田野, 蛇一样轻灵, 从茂密的草木间/盘上高山的脊梁, 飘行在云流中/俨然在飞机的座舱里, 发现新的世界/而又鹰一般敏捷, 画了几个优美的圆弧/降落到箕行的溪谷” (《滇涵公路》) 。

奥登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 在诗歌创作往往对事物作心理的探索。他在描写客观事物时, 总要挖掘出它们一些真切的心理特征, 他写“小说家”觉得自己不如诗人们“级别”显明, 感到自卑, 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必须承受绝顶的厌烦和俗气的病痛;他写“伏尔泰在斐尔奈”如何善于耍花招, 用诡计, 在争强斗胜中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杜运燮的诗作中也多学奥登的从心理分析着手, 袁可嘉曾对杜运燮《追物价的人》中的心理分析作过详细的阐述, 说它“把隐藏在追物价者心里的精神活动作了细致逼真的描绘”6

结语

杜运燮在《我和英国诗》一文中曾这样写到奥登对自己的影响:“奥登等人的诗, 特别是他的名作, 《西班牙, 1937》和《在战时》等, 使我们开了眼界, 使我看到反映重

大现实的诗, 也可有另一种新写法.而且他们那种写法也还会像我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口味:在反映重大社会现实的同时, 也抒写个人的心情, 把个人抒情与描绘现实结合起来, 或者也可通过抒写个人心情来表达对重大社会问题的看法。”在奥登的影响下, 中国新诗人的诗歌不再仅是情感的载体而是人生经验的融合, 他们的是个创作不再是传统诗人般的风花雪月, 不再仅仅停留在现象的表面, 而是更进一步的深入到了现象的深处, 既是将最本真的诗人与所描述的社会现象紧密结合, 在创作中往往以小见大反应社会现实, 使诗人真正意义上地成为了战士。

注释

11.同ⅰ.

22 .黄瑛.W.H.奥登在中国[M].湖南:中国文学研究, 2006年

33 .姚璐璐.奥登与穆旦.战时存在之思[M].山东:时代文学, 2009年.

44 .郑江涛, 浅析奥登与杜运燮诗歌相似性的成因[M].黑龙江: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

55 .黄瑛.奥登与中国现代文学.

11.与诗歌对话现代诗歌 篇十一

1.最富有诗意的季节莫过于秋季了。然而,过了这个秋天,我就要重新迎接风雨。穿过迷惘的小路,祈望在秋天里飞翔。

2.当北风在寂寥的大地上凛冽呼啸时,脑海中常常会停止呼吸。心灵深处的那抹蓝,也常常会携手同至。也许,一瞬的爱恋,会铸就一生一世的情怀。

3.岁月刻画着你冷峻的双眉,衣袖里却盈出了香。影像驻留在瞳孔,线条清晰,张力却把向往凝聚。此刻,诗意便从文字的缝隙中溢出。

4.起初,对自己码的这些方块字并没在意,也从没多想什么。随着时间的流逝,不觉中被一种思想的侵染,每当夜幕降临,心里就会燃起躁动的.思绪,那种物象的朦胧就会跃然笔端。

5.不问你是否喜欢我,也不问我是否喜欢你,对你的存在,一直感到很亲切,感到从没有过的喜悦和温暖。每当灵感来临的时候,心中就暗暗祈祷,希望相聚的时光能长一点,再长一点……

6.在我仰视的目光中,那些文字是那样高贵圣洁,它就像我的“初始恋人”在秋光里煽动着诗意的情潮。我和它,犹如最初和最后的两片叶子,在分离和相遇的瞬间,已幻化成一种风景。

7.诗意,在我的目光中延绵、深陷。就像一面旌旗卷起的猎猎长风,让自己空无的心有了幸福的充填。血脉的风口,我像一个贞洁的歌者,在悠然的笔尖放牧我柔情似水的文字。眸子里不变的渔火,举起了智者头颅的光芒。尤其是在这样夜深人静的夜里,柔和的月光,一扫往日的忧郁,让我穿上了秋天落英缤纷的霓裳,为遥遥的花期,静静地等待,等待你灵感的再次翩然位临。

8.都说天涯遥远,其实,天涯并不遥远。穿过这心的海岸,就能真实地触摸到你灵动的气息。我会用我最滚烫的心,将过去的每个日子打结,为你、为我系一段红尘之外的缘。

9.诗情,就像亘古不变的月光眷顾着我。那些浪漫的遐想,那些温情似水的浮光掠影,都已成了绕指的柔。当你转身回眸时,就会裂变成无数的浪花,在早春的诗意里飞溅……

12.美育入手,优化现代诗歌阅读教学 篇十二

一、强化诵读, 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诗歌形象的产生总是伴随着诗人强烈的情感活动。诵读诗歌要联想诗人的处境, 感受诗人的生活, 体味诗人的心情, 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之美。在具体诵读时, 不但要处理好语调、语速、重音、停顿等, 更要有强烈情感的倾注。如以《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为例, 第一节用五个意象写祖国数百年的贫穷落后, 朗读时, 语调应稍低沉哀婉, 语速缓慢一些;第二节写祖国千百年来希望总难实现的痛苦和悲哀, 为抒发诗人被压抑的情感, 读时语调应略高, 语速略快一些, 要读出诗人紧迫、激动、悲愤的情感和内心激荡起伏的变化;第三节写祖国蒸蒸日上, 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希望, 情绪急剧转折, 从低沉、愤懑到高昂、向上, 要用响亮的声音和欢快的情绪来读;第四节表达诗人要为祖国多做贡献, 朗读时要把握由上文快节奏的惊喜跳跃变为慢节奏的深深思索, 以及深情款款的咏叹。只有这样才能领悟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抓住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脉络, 进而体会诗歌丰富的情感之美。

二、借助想象, 感受诗歌的形象美

想象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十分重要。因此在现代诗歌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结合自身的美感经验, 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联想力和想象力, 对诗中形象给予必要的补充和丰富, 使诗歌的形象在学生脑海中栩栩如生, 富有动态和美感。如教学《秋天》时, 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 发挥联想和想象, 把有限的抽象文字符号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经过五步: (1) 勾轮廓; (2) 画略图; (3) 添色彩; (4) 动态化; (5) 补细节。由浅入深的联想、想象, 学生结合自身体验, 感受着诗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形象, 享受着乡村秋景图的绚丽多彩, 真正领悟到“韵味在内者”的诗的形象美感。

三、咀嚼词句,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优秀的现代诗歌特别讲究语言的音乐性、形象性和色彩性。在诗歌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诗中的一些精彩词句咀嚼、揣摩, 以体味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如我在教《沁园春·雪》时, 就抓住“山舞银蛇”中的“舞”字引导学生反复咀嚼, 一个“舞”字点明了全词构思的两个要素:一是写出雪后祖国的壮丽景观 (这是明线扣题) ;二是写出作者站立的高度 (立意的高度) , 正是全词对历史的观察的高度 (这是暗线扣题) 。这两个要素恰好就是全词上下两半阕的主旨。总之,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中的重点词句, 不仅可以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 深刻感悟到诗歌语言含蓄、形象、凝练的美, 更有助于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拓展对比, 感悟诗歌的新奇美

诗歌的语言可以在反复咀嚼、揣摩中得到品味, 而诗歌构思的新奇特色及其深层意蕴则需要及时、恰当地点拨。此时, 适当拓展内容, 引入同类诗歌进行对比, 可以启发学生辨析感悟, 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如在教学冰心的《纸船》时, 可拓展几首类似的小诗来对比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用深沉、舒缓的语调吟诵《纸船》, 接着出示洪媛的《驶去了, 港口的船》一文, 要求学生再次有感情的诵读。此时, 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的强弱无需过多地强调, 因为两首诗的感情基调相似, 学生很自然地把读上一首诗的温婉情绪带到这首诗中, 也就很容易读出了这首诗的韵味。

上一篇:财政局效能建设自查报告例文下一篇:河北经贸大学国内访问学者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