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

2024-09-26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精选10篇)

1.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 篇一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中学生信息技术课调查问卷分析

(教师卷)

您好,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应用情况,特进行一项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卷调查,本问卷针对宝坻四中教师进行调查。本问卷采用匿名的形式填写,且所得资料仅作为了解信息课程在各个学科的使用状况,不会造成您的困扰,希望您如实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帮助!

1、你的性别?

1、()

A、男

B、女 2.你现在在接受的教育形式为哪一种?()A、传统的教师用黑板、粉笔教学

B、借助于幻灯片、投影与传统黑板粉笔教学

C、借助于网络手段、投影与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 3.你的老师在课上经常使用多媒体授课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使用

4.你们班级的任课教师经常使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有:可多选()

A、幻灯片、投影仪

B、录音、录像等C、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 D、基本不用 5.你在讲授相对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时,会不会借助多媒体,利用声音、图片、视频等非文字形式的手段辅助教学吗?()

A、经常这样

B、偶尔会

C、基本不会

6.你们的任课老师制作的PPT内容除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点以外,还会添加或者拓展一些其他让你感兴趣的内容吗?()

A、经常会有

B、偶尔会有

C、基本没有

7.你们任课老师除了讲授教材知识点外,会给你们提供一些网络学习资源让你们利用网络进行自学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提供 8.如果课程中关于抽象的概念图表,你最希望()

A、教师利用黑板、粉笔讲解

B、教师利用计算机动态呈现 C、有机会可自己动手,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制作相关图形 9.在平时的学习中,你经常使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吗?()

A、经常

B、偶尔

C、几乎不使用 10.你认为自己具备以下哪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可多选()A、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windows)

B、文字处理等办公软件的使用(如MS-office)

C、其他应用软件

D、以上都不具备

11.你认为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对你学习《地理信息系统》有影响吗?()A、影响深远

B、有一定影响

C、没有影响

12.你认为老师在教授相关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使用PPT、Word、Excel有必要吗?()A、很有必要

B、一般

C、没有必要 13.你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吗?()

A、了解

B、了解一点

C、不了解 14.你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

A、能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B、不好比较 C、掌握知识较快、记得牢

D、没有传统教学效果好

2.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 篇二

1.1 能力、素质的缺陷

具体来说,在高职院校的一些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存在着信息意识弱,信息利用率低,对学校校园网内的相关教学资源利用不够,造成学校高标准的计算机教学设备的浪费。另外,一些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对计算机的操作熟练程度,强调对计算机技术的探索而忽视利用计算机来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应用工具,造成在教学素质上过于重视信息技术本身而忽视技术的应用。此外,一些教师的教师道德素质也存在相应的缺陷。少数计算机相关教师不太注重和尊重网络知识产权,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随意获取他人不公开或有知识产权保护的资源;少数教师为了显示自己技术,随意更改或入侵他人电脑等现象也偶有发生。

总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需要从能力和素质方面全面提升自己。

1.2 教师角色地位的边缘化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计算机越来越普及,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用武之地越来越广泛,但这种处处能发挥自己所长的境况下导致了教师这一角色地位的边缘化。在高职院校中,一些从事计算机基础专业公共课的教师工作并不受学校或学院相关领导的重视,一些教师甚至成了学校多媒体器材维护人员,同事或学生电脑出了相关问题时往往会被找去处理问题。这给这些教师形成自己只是一个“勤杂人员”的印象,这种教师角色地位被边缘化也导致了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自我职业认同感降低。另外,在学生印象中,上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师并不是真正的学科教师。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在课间与课后难以与学生沟通和交流,难以给学生形成为人师的印象,教师的角色地位被边缘化。

2 教师素质能力与角色地位定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教师素质能力缺陷的原因

网络技术环境下信息泛滥,部分教师在面对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影响,尤其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或误导,使得其职业理想不够坚定,对自我认知不足,认为自己目前做一名计算机教师只是暂时没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还有些些教师,对自我能力认识不准确,认为自己在高职院校做一名普通教师是委屈自己,这导致其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摆正心态,在教学过程中也以得过且过的应付心理对待,不愿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探索,造成教学效果不佳。

另外一方面,信息技术环境下计算机相关学科专业善处在不断建设和完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定位还不清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计算机是一门基础学科还是一门应用学科专业,计算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定位问题一直以来也困扰着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导致教师坐等视之,浑水摸鱼,不愿在教学业务素质能力上提高自己。

2.2 教师角色地位边缘化的原因

教师角色地位被边缘化首要原因来自于教师自身职业理想定位不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针对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局面提升和完善自我,导致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无法形成全面和积极的理解,这也直接造成了教师对自我角色定位的偏差。其次,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角色定位被边缘化还来自于领导、同事和学生等方面的外部环境的影响。部分有自己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有专门的特色专业,这导致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学生对教师的认同较低更是教师角色地位边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3 信息技术环境下改善教师素质能力和角色地位的对策

3.1 教师需要改善自我职业发展观念

高职院校教师要改善自我职业发展观念首先要树立新型的教师职业价值观念。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教育的改革创新也在不断推进,这给树立新型职业价值观带来了机遇。只有教师能把自己的理想融入教育事业中,教师才能主动积极地完善自我能力素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进步,实现自己能力素质与理想的和谐统一。其次,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提高自我认知水平,针对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要积极学习,加以改进。教师要客观地认知自己,在不断学习和完善自我的过程中促进自我职业发展理念的实现。

3.2 教学环境的改进

教师角色与地位的边缘化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外部教学环境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相关高职院校领导需要对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加以重视,强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尊重各学科教职工的理念。另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学生和其他学科教师需要引起对计算机信息知识的重视,在校内外积极引导他人或根据自我兴趣主动学习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运用计算机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要尊重计算机相关教师的劳动,在课堂上积极与教师沟通和交流,使教师真正形成作为教师的主体意识。其他学科教师需要在工作中注重与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沟通和合作,以一种潜在的和渗透式的方式增强对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职业角色地位的认同感。

4 结语

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呈现出相应的问题,同时信息技术环境下也导致部分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的角色地位边缘化。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有利引导,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能力的提高,同时使他们的角色地位得到其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

摘要:信息技术环境下对教师素质能力和角色地位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存在着能力素质与相应的信息技术环境不协调,呈现出信息意识弱,信息能力差等方面的现象,在角色地位上也逐渐被边缘化。本文以一名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的视角,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探寻相关原因,进而探索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通过相关措施促进教师素质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我完善,同时促使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学生、同事及学校领导的认同和尊重。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教师素质能力,角色地位

参考文献

[1]殷晓静.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1):15.

[2]殷宝媛,于纪明.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信念形成因素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08(5):75.

3.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 篇三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团队的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知识大爆炸的进程,知识经济带来大量的各种各类的知识,且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很快,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常常会感到新生事物发展太快,仅依靠自己的那些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求学的需要,因此就必须要求教师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扩充知识面,满足学生需求。另外,专业教师少,专业结构不太合理,教师学习的主动性欠缺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们去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从专才向通才转化,各显各自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的教学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应该相互学习、分工合作、知识互补以高质量完成各个教学任务和教学科研。

在教师团队中应建立一个资源库,方便教师进行信息的收集、提取、处理、存储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团队可以彼此间相互学习、沟通,可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各种经验,加速知识结构重新建构的过程,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团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探究意识,推动教育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团队的基本素养提升

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不断变化,所以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素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具有严谨治学、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乐与献身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教师要有较强的批判、观察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对学生有灵敏的观察力,客观、公正的对待和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能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能综合应用各种软件,完成教学任务,

为适应课改要求,教师队伍要提高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培养信息的综合处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真正的理解和传授教学内容,做新时代要求的德才兼备的教师。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的锻炼和提升

1.提升教育理论素养

新形势下的教育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教育理论的知识水平是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基本基础,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理论知识的内涵更为丰富,它们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进程和教学效果,为了规范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系统的学习有关教学的理论知识来丰富自己,加上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实践、教学经验的相互融合,使教学更为顺利的开展。

2.提升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

因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开放性,学生的复杂性、对多种教学资源的融合等要求教师既能完成基本的教学,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管理能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能力。为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时教学有序、民主、开放、有创造力的开展,同時协调好学生课内、课外活动的安排,管理好各种教学资源。

3.提高探究创新能力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与学校的科研能力、手段有直接关系,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平台,它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使教学更顺利的开展和进行,同时,教师也可以借鉴研究的结果丰富自身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研究始于问题,教师从事研究要从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入手。多样化、多形式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可解决教学过程的实际困难,也能使教师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成长,提升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

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篇四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地区实现了“校校通”后,教育信息化的任务和关注的重心就从初期的“建网”、“建库”,转向“建队伍”,即培训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等等,最终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教师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中合理、恰当、科学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就成了教育信息化核心的部分。我们这一代教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代进入信息化教育环境的教育工作者,许多学校建了网络和安装了计算机后,大家都面临着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的新课题。解决这个新问题的办法是探索与研究,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途径去找到适合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设计方法。

世界各国大都是在90年代后期进入教育信息化时期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都在探索网络时代的教学改革问题。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背景不同,解决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的思路和发展模式也就各有特色。因此,充分吸收和借鉴各国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并结合中国国情,有助于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设计理论。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其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区别于90年代以前没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具体说,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基础上的发展,这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教学环境变化,从而引起教学活动的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全体教师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很多,目前各地探索试验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英特尔?未来教育、苹果明日教室、WebQuest、“拾荒式”教学设计、以及许多一线教师自己创造的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学方式等,无论教学的方式方法怎样,信息化教学设计关注的基本点是:

l基于国家课程标准

l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l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l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l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成绩

信息化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教师学习信息化教学设计除了了解有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主要是通过案例学习来模仿、分析、移植、创新,反复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化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仅仅有一个设计得很好的教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执行教学计划。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随时根据教学活动的发展和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5.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篇五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表现,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及自我个性和内在感受的真实再现。然而,有不少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厌恶和恐惧心理,究其原因: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无从下笔。因此,我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入手,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愿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使他们主动、自觉地进行写作。

一、紧密结合识字教学,注意说话训练,激发兴趣。

识字是小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加强口头语言的训练,又是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因此低年级段应把识字教学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特别是升入二年级后,教学中开始出现写话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训练时帮助学生打消思想顾虑,加强指导训练。先由组词开始,引导学生说简单的话,再连句成段,引导学生把话说得更生动、更准确。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提高,同时又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除此之外,我还充分利用朗读、背诵、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喜欢说、愿意说、大胆说。如在写看图写话《学会谦让》时,我出示了多媒体课件,接着又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图上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然后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选出代表回答。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要求其他学生学会倾听,比较他人与自己说话内容的不同;由于屏幕清晰,问题明确,学生一目了然,个个文思泉涌,争相举手发言。另外,在学生想不到的时候及时给予提示或建议,这样就更能激起他们说话的愿望,比起“纸上谈兵”,效果要好很多。

二、培养观察能力,加强写作练习,调动兴趣。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在低年级教学中,除了继续围绕识字教学,让学生学习语言的书面形式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加强写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先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在开展观察活动的初期,学生中往往会出现:观察时心不在焉,东瞧瞧,西看看;有的则不会观察,杂乱无序。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内到外,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处到细节,按顺序观察静物。同学们有了观察兴趣,学会了方法,接着就可以引导他们把观察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先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随后让同学们把所说的话记录在作业本上。为了促使学生们经常通过观察练习写话,还要坚持写日记,功到自然成,以后的写作能力也会有较快的提高。在组织学生完成习作《可爱的校园》时,我专门用相机拍下校园的风貌,带着学生们充分观察校园,然后以集体讨论的形式汇报自己的发现。这次观察的结果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出人意料。有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办公室最吸引人,因为在那里,辛勤工作的老师将一批批合格毕业生送入中学,可谓“桃李满天下”;有的学生认为操场上的青松最感动人,不管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它们总是挺直胸膛,体现出顽强不屈的傲骨作风;有的学生还发现……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在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时几乎说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物。望着满满一黑板的汇报内容,不仅是老师,甚至连学生自己也难以相信他们眼中的校园居然这么美。看来,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到作文教学中确实“势在必行”。

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积累写作的材料。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头脑空空,又如何能写出好文章?因此,教师除了让学生完成正常的读书任务,还应该让学生结合课外,多读书、看报,可以订阅《小学生作文选》、《少年博览》等对学生身心有益的书籍,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这样才能积累知识,丰富语言。首先,让学生将好词、好句反复阅读,然后抄在佳句本上,并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观察顺序。其次,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学习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并适时写一些读后感想。最后,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如诵读比赛、争当“故事大王”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将一些优秀的经典的书籍用课件展现出来,带着学生们一起走进人物的情感深处,与书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适时的进行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四、注重评优激励,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教会学生细心的观察,更需要教师在他们学习写作的道路上予以积极、适当的鼓励。“母亲节”那天,我有意识在这特定时间内,跟学生们谈起“母爱”这一永久的话题。课堂上,我说到不久前曾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报道:说一位母亲带孩子到动物园去看老虎时,孩子不幸被老虎咬住手臂,在危机时刻,他的母亲用自己的手换回了儿子的手,孩子只是擦破点皮,可母亲的手却血肉模糊。紧接着我打开视频等与之相关的报道,很多同学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联想到世界上的每一位母亲都能为自己的孩子做出巨大的牺牲,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说一说妈妈对子女的关心与爱护。此时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许多和妈妈有关的故事要说。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高涨。因为时间关系,不可能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一一交流,此时学生那如潮水般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很容易产生特别想说一说、写一写的愿望。于是借此良机,我赶紧布置一篇和妈妈有关的习作练习,写作的内容、形式不限制,只要文章充满真情实感,能打动人即可。正是因为有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学生笔下的文字就如同涓涓流淌的小河一样,妈妈平时所做的点滴事情都记录了下来。这时文章读起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此时再恰到好处正确地鼓励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五、广泛实践,走向创新。

“创新”是指作文教学的核心,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在充分的实践运用过程中,才能激发小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和全面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提倡学生用学会的习作本领去为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服务。例如:为爸爸妈妈提供节日菜单,为老师、同学的生日在电台点播歌曲;向校长写建议书,提出教育教学的新建议、新设想,为学校的艺术节设计标语等等,并且及时将学生的作品制作成幻灯片在班级展示出来。

6.信息化环境下的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篇六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大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也被提上议程,现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大学美学教育的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发展因素和时代变化因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不但表现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服务上,也渗透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大学美术教育的改革和研究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信息化大环境,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推动大学美术教学的信息化改革。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大学美术;教学特点;价值;措施

本文探究分析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的教学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方法和措施,希望给有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因素的中和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社会性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大学教育也受到了影响,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不断显露信息化特征。本文归纳总结了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的突出特点,详情如下。

1.多元化

多元化是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学的突出特征之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区域甚至是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学美术教学工作者足不出户,就能够利用互联网收集和筛选先进有益的教学资源,使学生们接触到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资源的丰富,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扩宽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实现百花齐放,从而促进了大学美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2.自主性

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自主性更强。上文提到,受到网络资源共享的影响,大学美术的教学资源会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发展方向也更加多元。除了能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学习,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促进了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培养。

3.交流性

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交流性增强。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地的交流联系变得更加便捷,交流活动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师生间交流、校际交流以及国内外学校的交流。交流的主要方式有网上教研、教学资料共享、网络课程等。

二、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美术教育的价值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美术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网络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学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也促进了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够利用多种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离不开信息技术。对此,有关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和先进经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刺激了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的衍生和发展,也丰富了现阶段大学美术的教学方法。此外,大学美术的信息化教学,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资源贡献条件,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发展,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三、探究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措施

1.完善信息化设施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美术信息化教学措施。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对美术课程的教学设施进行信息化调整,主要的实施方法有兴建多媒体网络教室、规划区域教学网络等。利用多媒体网络,将不同的教室联系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授课教师也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及时、了解每一位听课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和不解,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学习。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收获到了更多的知识;也缓解美术教师上大课的压力,减轻了教师的实际工作强度。本文认为,学校建立的多媒体授课教室应该具备以下功能,分别是广播功能、转播功能、监视功能、私信功能等。广播功能是指授课教师可以将屏幕上的内容呈现到每一位学生的屏幕上,避免大屏幕授课的简单杂乱;转播功能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某一位学生的屏幕内容呈现在其他学生的屏幕上,这一功能主要是适用于示范教学、提问等;监视功能是指教师的主机能够监控所有学生的电脑运行情况,防止学生用电脑做与教学无关的事;私信功能是指教师能够接收到从学生电脑中发出的私信,主要适用于答疑环节、或者是学生向老师提出建议等。

2.收集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收集各种积极有益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应该建立校内的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将收集到的资源存储在专门的数据库内。在授课过程中,教学可以随时访问资源数据库,调取信息资源,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利用数据库来查询自己所需的资料,用于学习研究、写论文等。

3.实践能力

大学美术教学的信息化发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信息技术为媒介。联系美术教学和其他学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如美术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绘画,为将来从事艺术设计的学生丰富实践能力。

四、结语

大学美术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突破固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在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参与度;充分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大学美术的教学水平,促进我国美学教育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邢澄.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5(17).

[2]王凯.中日美术教育的比较――以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的教学模式为例[J].美育学刊,2010(1).

[3]林叶红.广西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4]曹国洪,牟云刚.对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现状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1(5).

[5]刘靖君.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

[6]殷会利.发展中的民族美术教育――记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J].美术观察,2005(4).

[7]王利.大学美术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才智,2015,07:37.

7.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篇七

一、知识的引领者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这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网络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然而海量的信息资源中难免良莠不齐、真伪难辨,特别是对于学生,他们年龄小,辨别能力差,对事物又充满了好奇与求知。因此,在网络环境中对学习资源的有效组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就必须成为知识的引领者,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处理,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建成可用性较高的学习资源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逐步有序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的设计者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都有了显著的不同,其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被动接受。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适当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任务或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学习,这必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应用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富有个性和创意,学生能在合作互助中构建自己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创设的真实情境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生动活泼地获得成长。

三、学习的指导者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然而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不再是知识获取的唯一来源,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学生、网络三者关系的改变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平等化、民主化,使教师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安排学习任务,调控学习进程,而学生的参与和自主互动学习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过程的主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教师成为学生自主互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者,是实现课堂有效学习的前提。

四、学生的同行者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与要求,接着提供一些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资源和信息,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他们可以向教师或者同学寻求指导或帮助。此时,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陪伴学生经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从自主学习到发现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正是学生自己自主体验、形成认知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许会经历很多的困难险阻,但当他们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成长时,却会产生一种未经历者所不能有的成就感与喜悦感。此时的教师不再是一名指引者,而是一位同行者,他将出现在学生成长的路上,倾听学生的话语,默默地支持学生,与学生同经历共成长,从而使学生能更关注到每一个细节,充实学习生涯,丰富人生阅历。此时的教师,既实现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学生个性发展和道德养成。

8.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 篇八

信息化本身不是生产力,它只有和传统业务相结合才能产生效益;信息化本身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意识和观念的问题。只有信息化的技术人员找到信息化与传统业务的结合点并有机地融合进去,才能解决好信息化本身的发展问题。对于省域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将是省级教育管理中心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基于上述认识,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开展了江西省省域职成教师培训并对其进行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创新探索。2007年4月,江西省下发了《关于“十一五”期间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其中的一条是: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3400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为期一个月的脱产培训,采用“基地培训+企业实践”的模式进行。同时远程培训已经逐步成为教师继续培训的重要手段,它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意义上培训中所存在的不足。由于参与培训的教师水平有差异,因此,教师培训应该设计有效的培训方案并采用多元的培训方式,其中主要利用网络来帮助解决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

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网络对于参与培训师生的教与学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平台选择了BlackBoard网络进行辅助,该网络优势在于以学生和教学为中心,很适合现代远程教学。江西中等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网络的使用不仅配合脱产培训提高了教学质量,更促进部分优秀网络教学课程涌现。

这次利用网络远程教育的创新在于:把该网络应用到了中职教师培训,在省域范围内实现了部分资源的共享。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正在努力探索和创新信息化发展之路。

9.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 篇九

信息化教学设计,则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媒介,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体会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我有幸参加了由日照教育局培训科组织举办的信息技化教学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训科主持,并特邀著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教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讲课,来自全市初中和小学约200位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并积极参与讨论。培训通过四个模块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分别是:信息化教学研修、问题化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评价目标学习、集中上级学习实用教学软件。

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胡教授有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胡教授所传授的很多理论自己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奇,更或者我们这个环境下的教师接触的少了,毕竟环境不一样。

这次培训不仅仅在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增加了学员的上机实战操作训练,后半部分的培训在上午学习理论后,下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操作,实践的效果很有效,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使用各种软件来支撑教学,我们可以轻松构建自己的教学课程、编写学案、组织讨论。我们将作业统一第一时间上传到专门的教育平台,胡教授的精心批阅更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体会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矗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体会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觉得有所感触,所以又去看了有关的知识现把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5篇。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并且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模式来设计教材。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

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单元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情况下包括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全部学完,以往大概要10个课时,再加上练习和习作部分,至少要16个课时,需要8个两连堂,这样设计单元模块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我昨天在设计第一单元时,四篇课文,我分成两个模块,一篇现代抒情诗歌,一篇古诗两首分在一个模块里,剩下两篇是两位爱国伟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个模块。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时间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还是出现了困惑。再有,语文课虽然是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但是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不同,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会贯通起来。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一个两连堂,一个小模块,这样从时间、和实际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3、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有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同时指正。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体会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我有幸参加了由日照教育局培训科组织举办的信息技化教学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训科主持,并特邀著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教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讲课,来自全市初中和小学约200位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并积极参与讨论。培训通过四个模块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分别是:信息化教学研修、问题化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评价目标学习、集中上级学习实用教学软件。

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胡教授有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胡教授所传授的很多理论自己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奇,更或者我们这个环境下的教师接触的少了,毕竟环境不一样。

10.信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论文 篇十

1利用信息环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1正确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1.1多媒体的使用力求简约有效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要力求简约,要以文字呈现为主,尽量少用图画加入媒体,因为文字给学生创造的想象空间远比图画要开阔得多。但部分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往往存在着许多误区,最主要的是为了追求课件的华丽与有趣,教师在课件中加入了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这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冲淡了教学主题,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再一个误区是多媒体充斥整个课堂,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满堂灌”演变为“媒体满堂灌”,学生长时间沉浸在这种光影世界里,不仅会产生视觉疲劳,还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课件多使文字力求简约应成为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原则。这就需要教师紧紧抓住教学重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的基础上,科学安排好教学程序。多媒体是帮助学生呈现和克服教学重难点的工具,而不是教学流程中教学内容的替代材料。

1.1.2多媒体要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相结合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要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密切结合,媒体的展现应该成为促进学生自主活动的媒介,而不是单纯呈现教学程序或过程,更不能以媒体呈现代替对学生的训练与交流。例如,笔者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媒体的呈现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让学生初读课文,将学生阅读中产生的问题:文中所指的天堂是什么地方?大榕树是为什么被作者称为“鸟的天堂”?读了这篇课文你联想到了什么?等等。这些问题被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学生间相互交流、释疑;二是在优美的媒体配乐下采取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分组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入文本意境。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说一说作者的写作目的,谈阅读课文的体验。接下来是学生的交流与讨论环节,学生从鸟的天堂谈到人们居住的生存环境,谈到环境保护,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等,深化了课文主题。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更大程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1.2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信息环境的日益发达,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也为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条件。网络环境也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资源库及学习手段。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

1.2.1“微课”制作要体现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微课”作为一种辅助于教学的精短视频,对学生学习、回顾、巩固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制作微课时,一是将微课时间严格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并且微课体现的重点难点要做到单一,不宜在精短的微课中设置重点太多;二是要设置提问、练习环节,在适当的地方要停下来,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且进行答案的反馈;三是充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微课视频可以应用于课堂,加强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强化巩固。微课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为学生在课外预习、复习、巩固知识提供了方便。例如,笔者根据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分别制作了以“常用标点符号”、“‘的、地、得’的用法”、“古诗鉴赏”、“语文中的修辞”等为题的微课视频,并且将这些视频上传学校网站或者学生个人网络空间,这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课程学习,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与时间。

1.2.2“翻转课堂”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网络环境为“翻转课堂”的构建提供了优势条件。“翻转课堂”更加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媒体等多种信息资源,对课文进行预习探究,并在预习中把产生的疑问带进课堂,与同伴进行交互探究,在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下,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把课外学习与课堂探究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笔者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先布置学生课外预习,学生通过网络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有的学生阅读网络书籍《三国演义》部分章节,并找出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通过课外阅读与课内探究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的深层次阅读,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结语

上一篇:爱心社,用爱温暖孤寡老人们的心下一篇:泰宁大金湖景区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