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动

2024-07-11

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动(精选11篇)

1.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动 篇一

节能减排、中国在行动

哥本哈根会议大幕拉开,政要们还没出场,来自世界各地的环保主义者已经纷纷行动起来,用各式各样的宣传来提醒世人减排的重要性。中国的普通民众也首次感受到“节能减排”是如此的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再加上《2012》的可怕景象还在脑海,你不禁会问:面对如此令人忧虑的明天,中国行动起来了吗?是的,行动起来了,国家、地方、企业、民众都开始行动起来了,但这还远远不够。为了共同的明天,每个人都应该为此付出努力。

中国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并相继出台一系列整顿淘汰落后企业的减排政策,体现了作为负责任大国、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也表明了我国政府节能减排的坚强决心。

2006至2010年期间,中国共安排10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科技研发。当前,科学技术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目前中国政府已累计批准了2100多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其中在联合国注册项目650多个,预计每年可因此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近2亿吨。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之下,地方上也纷纷开始了行动。他们深知,节能减排是一次产业升级的机会,而不是负担。要想不在中国这辆高速前进的列车上掉队,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关键。从北京到上海,从煤都山西到河西走廊,绿色产业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节能减排,光靠政府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引入清洁发展机制,积极开拓绿色产品市场,让企业成为推动节能减排的主力,只有这样整个国家的减排目标才能够达到。企业能否开发出合格、清洁又成本低廉的绿色产品,绿色产品能否在市场站得住脚,是企业行动的关键。

“现在社会各界都特别强调二氧化碳减排,这很好。但是一种倾向往往掩盖了另外的问题。在强调二氧化碳减排时反倒忽视了燃煤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岳光溪近日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这样表示:治理包括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问题应该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早在几年前,欧盟根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所作的研究报告提出:如果要实现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浓度、控制温度上升不超过2℃的目标,那么到2020年,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应该比1990年降低25%-40%,发展中国家应该比“基准排放情景”降低15%-30%。

按照IPCC的规划,中国最多只需到2020年减排30%,然而中国政府却向世界承诺碳减排40%-45%。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

节能减排是节约资源能源,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减轻经济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不利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在“保增长”的同时,不放松节能减排工作。各地区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行政手段,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截至2008年底,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达1.72亿千瓦,年发电量5633亿千瓦时,水电装机和发电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亿千瓦。也就是说,未来几年内,中国将新增水电装机容量达到

1.7亿千瓦。

风电规模连续3年成倍增长,2008年新增装机容量614万千瓦,列全球第二;截至2008年年底,风电装机总量达1217万千瓦,跃居世界第四位。预计2009年风电装机容量新增量将达到1200万千瓦,新增量将位居全球第一位,预计2010年的风电装机容量新增量还将在1000万千瓦左右,但同比增速将稍有回落。

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不完全统计,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5.0×1019KJ。太阳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到2008年底,中国累计光伏发电容量15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累计达到1.25亿平方米,占世界太阳能热水器总使用量的60%以上,多年居世界第一位。

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核电在建规模2192万千瓦。项目总容量超过过去20年总和的两倍多。(中国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共20台,占世界在建核电机组的30%以上,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3%,已形成秦山、田湾和大亚湾三大核电基地。

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终有枯竭的一天,而生物质能源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傅友红看来,生物质能源是一座金矿,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则是一座被忽视的金矿。生物质能开发也有较大的进展,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为315万千瓦;生物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超过160万吨。

被业界誉为中国煤炭能源行业展会第一品牌、国内煤炭及能源工业行业第二大展会-----第六届中国鄂尔多斯国际煤炭及能源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煤博会)于2011年4月16日,拉开了为期三天的序幕。作为集大型煤炭能源企业形象与技术成果展示、行业交流采购为一体的专业化大规模的能源盛会,第六届煤博会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政府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也吸引了包括来自美国、德国等近10个国家和

地区的几百家国际国内大型能源企业、携重要能源技术成果和设备参展。据不完全统计,在展会第三天,参观人数已接近5万人。

时值“十二五”开局之年,伴随“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资源环境类指标约束性的加大,此次煤博会上基于煤炭清洁化的重大技术成果展示,引起业界多方的关注。国内创新型清洁能源企业---新奥集团以“煤基低碳能源转化技术”展示为重点隆重亮相煤博会,作为受邀参加、助力国家实现节能减排指标实现的重大科技成果之一,新奥集团的这项技术以其前瞻的技术创新优势、领先性及应用广泛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行业专家和业内参观者的驻足和关注。

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工博会”)于11月1日在上海拉开帷幕。此次有超过18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在创新科技馆中心展区,新奥集团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及跨国知名企业GE“绿色创想”技术和解决方案格外引人瞩目。据悉,统筹性解决煤的清洁化利用为特征的“综合性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成为了目前“节能减排”的重要趋势和方向,也吸引了各级领导、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清洁能源企业新奥集团此次突出展示了其煤基低碳能源转化技术成果及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及新奥太阳能全息集成技术、全尺寸太阳能电池板等全线创新技术与产品。其中,新奥煤基低碳能源转化技术包含的煤地下气化技术、催化气化技术、微藻生物吸碳技术等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实现煤的全价开发和清洁利用,产出甲烷、生物柴油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同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从而实现煤基能源的清洁化利用。

今年6月11日〜17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近年来,军工集团公司凭借着精湛的高端技术,在节能环保领域付诸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些融合了军工技术的节能环保产品或开疆拓土,或为传统行业节能降耗带来新契机。

在国防科工局的大力推动下,各个军工集团都将新能源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未来,各军工集团还将通过重组和注资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新能源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

节能减排的理念早已融入各军工集团的日常工作之中,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措施,加大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深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利用多年来积累的真空技术,表面真空镀膜技术以及热传导技术等,开发出了国内先进水平的太阳能平板型集热器和U型真空管型集热器。产品可以应用于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DHW),更适合应用在大面积热水工程系统中,如小区集中供热,宾馆、学校、医院等大量需要热水的场合。

在汽车领域,兵器装备集团无疑是军工企业中最成功的,其旗下的南方汽车集团已经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核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兵器装备集团后来居上,一跃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领头羊。

兵器装备集团涉足的新能源领域包括,汽车新能源及其太阳能和风能。立足新能源是兵器装备集团向世界500强目标迈进的关键。2007年6月,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高效低排放氢内燃机在兵器装备集团长安汽车点火成功。髙效低排放氢内燃机项目是国家“863计划”唯一立项的氢燃料重点项目,其成功点火为氢燃料内燃机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2007年12月,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混合动力轿车杰勋HEV在长安下线并量产,标志着集团公司在自主研发混合动力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已经率先成功掌握了混合动力核心技术。混合动力轿车项目是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拥有各类专利300多项,到2012 年,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计划向市场投放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混合动力汽车。

中国人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中国人已经开始拒绝垃圾焚烧场建造在自己住宅的附近。随着环保教育、宣传的不断深入推广。“碳减排”这一概念将更深入人心,只有广大的民众对气候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转化为行动,中国的减排事业才称得上是完全成功。

为推动全民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科技部组织专家开展了《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研究。该研究选取了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六个方面的36项日常行为,研究了每一项日常行为指标的节能减排潜力。研究的结果表明,个人生活点滴中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如果大家都积极参与,36项日常生活行为的年节能总量约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科学节能,大有技巧,全民减排,贡献不小。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中国人是一个善于为子孙后代设想的民族。节能减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即便从眼前的利益来看,还地球一片蓝天,还家乡一片绿水,节能减排也是值得去做的。这也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去做就能做好的事情,多一个人参加,就多一分力量。不要再犹豫,从身边做起,加入节能减排的时代潮流吧!

文章摘自:

新华网

止戈网

中国金融网 腾讯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

2.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动 篇二

“中国绿色货运行动”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会长杨利民表示, 协会将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积极发挥行业自律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 组织开展好这项关乎道路货运行业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重大活动。活动将按照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大政方针,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坚持远近结合、分步实施, 注重典型示范引路、以点带面, 推动以低碳为特征的道路货运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发展。

“中国绿色货运行动”指导委员会主任、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司长李刚表示, 活动要在指导委员会及专家组的支持下, 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运输企业的共同推动下, 用务实的行动为以低碳运输为特征的道路货运业科学发展作贡献。

李刚司长表示, 道路货运业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撑。据初步统计, 到2011年底, 全国营运货车发展到1100多万辆, 从业人员超过2500万人, 2011年完成货运量280多亿吨, 货运周转量51300多亿吨公里。道路运输业既是能源消耗的重点行业, 也是交通运输行业中节能减排任务最繁重的领域。通过开展“绿色货运”行动, 对道路货运业倡导和形成绿色发展理念、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建设两型道路运输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李刚司长充分肯定了道路货运业节能减排取得的显著成效,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近些年, 道路货运业实施了甩挂运输试点、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节能减排统计检测考核等一系列举措, 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 由于道路货运企业仍然存在多、小、散问题, 运输装备发展水平较低, 行业发展模式仍然相对粗放, 节能减排形势仍然比较严峻。据统计, 道路货运业有60多万建制企业、600多万运输业户和1400多万货车驾驶员, 货运组织化程度较低, 行业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李刚司长表示, “中国绿色货运行动”首批选择优秀道路货运企业的1000辆优质车辆参与行动, 将逐步推广至中国道路运输协会1000家二级以上道路货运企业会员。计划通过3至5年时间, 中国绿色货运行动的成果成为政策法规制定的重要参考, 成为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应用选择。

“中国绿色货运行动”将从运输组织管理、技术应用、提高驾驶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 重点做好行业宣传、业务培训、基础调查、专题研究、协调组织、制定标准、试点示范和成果发布等工作, 推动道路货运行业节能减排。

3.中国绿色建筑行动 篇三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节能减排重要领域的房地产开发和建筑行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于2011年3月28日在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绿色建筑让城市生活更低碳、更美好”论坛中,作了题为《中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草案》的主题报告。

仇保兴副部长分析了我国建筑业的状态,指出我国正处在城镇化的初中级阶段,每提高1%城市化率,新增能耗6000万吨标准煤;每提高1% 的城镇化率,新增建筑用地1000多平方公里;从材料上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新增钢材、水泥、砖木等建材总重量6亿吨。大家可以想象,城镇化就是一个推土机,是一个把资源、能源、生态进行消灭的、进行破坏的大型推土机。但是城镇化也是造福机器,如果城镇化通过绿色建筑、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城市来推动的话,那么城镇化就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发展绿色建筑是解决我国资源能源问题的重要战略,加快绿色建筑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我们要加快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基本策略的制定和完善,加快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和政策的研发。

未来几年,大规模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将成为绿色建筑大发展的契机。保障性住房是政府强制性进行建设的住房项目,前五年一共建了1100万套,今后五年要建3600万套。3600万套,意味着一半的建筑市场将由保障房来提供。这时候,政府重点工作就要使保障房成为绿色建筑。

我们要大规模的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的應用,使建筑变成产能场所,助推绿色建筑的发展。从前几年来看,太阳能光电在建筑的一体化应用已经迅猛发展。从太阳能光热在建筑的应用来看,我们建筑屋顶的应用量已经达到全世界的70%,全世界的70%的太阳能光热在中国。

我国1/5以上的城市,已经开始各种类型的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单个建筑的节能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把这些建筑串联起来,使这些建筑与社区、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紧密的匹配,就会发展出多种效应的低碳减排的项目。

我国许多城市都已经开始了既有城市改造与绿色建筑相结合、新建城市与绿色建筑相结合以及小区的改造与绿色建筑相结合。绿色建筑已经成为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发展的先头兵和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地纷纷成立绿色建筑的设计研发机构和绿色建筑联盟。

发展绿色建筑并不是昂贵的,它的成本是可以承担的。有关机构对九个最典型的绿色建筑进行了调查,证明绿色建筑成本普遍低于开发商报的成本。经过核算,证明每个项目的节能和能源的经济利益利用都非常好。通过这些项目平均化的推算,得出数值节电成本的静态回报期是3~5年,节水成本的静态回报率是2~7年。绿色建筑在能效、节水、节材和控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方面,都是最高效的。

在谈到加快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基本策略时,仇保兴副部长阐述了六项措施:

第一,在绿色建筑标识配置方面,第一个阶段,过去的五年采取自愿申报的办法,使得绿色建筑从零起步获得每年100个以上的标识标志。第二阶段,在未来的几年,每年获得标识标志的建筑应该达到300个,甚至每年500个,必须把工业性和区域性的强制与商业性的自愿相结合。第三阶段,到“十三五”时期,要进一步使绿色建筑覆盖所有建筑类型。所以,还要增强商业性经济激励政策,使得绿色建筑基本上在我国推广。

第二,我们正向大规模发展绿色建筑的“十二五”规划迈进,将面临巨大的使命感和工作量,还要面临生态城市大规模的建设。

所有的生态城市,可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类,既有的城市改造升级为生态城市。我们要求新建的建筑50~60%,必须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像有些新区,可以做到100%,中新生态城也可以做到100%,既有建筑有20%改造成绿色建筑,这就是一个刚性的标志。第二类是新建生态城,有80%以上的新建建筑为绿色建筑,要求达到100%。第三类,由城市的某一个社区改造成生态社区,既有建筑应该达到50%以上改造成绿色建筑,80%以上新建建筑为绿色建筑。因为绿色建筑就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中间的基础,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避开绿色建筑说自己是生态城市的。

第三,要依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与示范城市对绿色建筑强制性的推广。对获得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享受国家补贴的项目以及示范城市享受国家补贴的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来说,要求80%以上正在应用的项目应该是绿色建筑,并且要尽快过渡到100%。达不到绿色建筑内部体系要求的,不能进入绿色建筑认证标准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应该终止。享受国家补贴的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30%新建建筑应为绿色建筑,启动既有建筑改造为绿色建筑在“十二五”可达到20%。改造成绿色建筑,既改善了舒适性,又提高了空气质量,同时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和材料的消耗。

第四,依托绿色小城镇推广农村的绿色建筑。我国现有两万个小城镇,对于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30%以上的小城镇,我们要命名为绿色小城镇或者生态小城镇,并给予一千万到两千万的补助。同时,要设立乡土绿色建筑创新奖。在我国各地的乡土建筑都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智慧,都是先民们应对自然变化,以最省力、最省能的方式创造出来的节能建筑。这些是古老的绿色建筑,应该尊重它、改善它、延续它。

第五,全面推行绿色建筑“以奖代补”的经济激励政策。我们认为,对三星级高等级绿色建筑以奖代补的金额应该大于1/3的增加成本,平均来算是每平方米补助75元,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一起对这些高等级的绿色建筑进行奖励。而一星级成本更低,准备在物业税先试的城市中间减半或者减少对绿色建筑的征收。土地招拍挂前置条件,就是非绿色建筑不得获得土地,或者大面积的开发绿色建筑的比例要大幅度上升。在北京等城市已经尝试对已建成绿色建筑奖励5%的容积率。在需求端,购买绿色建筑就购买了对地球的保证数和为下一代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数。

第六,全面推行住宅的全装修与装配化,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是在建筑全装修方面,我国的全装修的比例还不到20%,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我们将在全国要设立20~50个示范基地,这里的潜力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力。

在谈到如何加快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发和政策制定时,仇保兴副部长讲到:

第一,我国气候区异常复杂,至少有四个气候区,不同气候区和建筑种类都要编制相应的绿色建筑的标准和实施规范。这些标准和实施规范,应该向古老的乡土建筑学习,不能采取不尊重传统的做法。

第二,开发绿色建筑设计和检测软件。绿色建筑同时要考虑到舒适性、减排性、节材、节水,这也使得设计软件的复杂性大大增加,技术上一定要攻关。有了设计就有了检测的软件。这些软件,都必须要通过研发,使得它成熟起来,而且广泛地推广应用。

第三,设立20个以上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绿色建筑产业化基地,构建产、学、研、政、企广泛联盟和产业化的推广平台。绿色建筑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研究,而应该成为一种全体市民的共同行动。

第四,中美能源合同项目,涉及到节能的汽车、涉及到碳的固定的捕捉、涉及到绿色建筑,这三个方面最有潜力的还是绿色建筑。碳捕捉有三个方式:一个通过化学的办法捕捉碳,那就需要造成污染;一个通过物理的办法捕捉碳,就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但是如果通过自然的方法,通过木材、通过植物捕捉碳,把它变成建材,那就是非常自然的方法,最小的环境干扰办法,把碳固定住。绿色建筑就是这么一种建筑。

第五,全面培训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安装、评估、物业管理、能源服务等等方面的人才。因为我们过去的建筑设计师从来没有在课堂里边学过绿色建筑,我们需要再学习、再培训、再教育。

第六,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的单项技术创新。这些单项技术包括各类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的一体化应用,包括雨水收集和中水循环利用与建筑的一体化;包括垃圾的分类,包括餐厨垃圾、湿垃圾有计划处理,包括绿色照明与光导照明与建筑的一体化,包括分布式能源与绿色小区和低碳生态城的建设,是综合性的共生技术的集成,都是需要攻关的。

第七,加快绿色建筑社区的整体设计和技术的创新。因为绿色建筑不能等单体建筑成熟了再搞系统,必须把单体建筑的成熟与系统同时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够发挥节能减排和降低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综合效应。

第八,开发和推广绿色建筑碳排放和“四节”性能检测与评估体系。只有科学的、严格的、计量的“四节”效能和二氧化碳排放的评估,才能把绿色建筑纳入健康顺利发展的渠道。

4.放飞中国梦我们在行动 篇四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生活,学习做人,学习很多很多。尤其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淘汰,才能用长流水来教育那群渴求知识的孩子们。经过这几天的研修学习,我感触颇多。

每天培训,我都满怀期待,做好笔记,认真反思,我相信只有努力付出才有回报。我更相信,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绩,必须付出超人的代价。在“远程培训”这个全新的舞台上,只有在互相学习中才能有收获、有提升,才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才能触动我们真实的内心,才能在实践中有所成。我们和专家、指导教师、各位老师互相交流,共享教学资源,不断地学习,思考,总结,每一次专题讲座都认真观看,对每一个案例都互相探讨,对每一次作业都积极完成。明白了很多自己平时没钻研、想不透的问题,通过做作业,也开始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一些课例给大家展示了不同的视角对新课标有了崭新的认识,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之中。在学员的工作室里浏览。品读老师的感言,让人受益匪浅。

5.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动 篇五

本刊讯2007年12月21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全国工商联经济部、全国学联办公室和中国技术创业协会联合发起的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行动在北京启程。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科技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科技部纪检组组长吴忠泽,原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张晓兰出席会议。

经过20年探索实践,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历经引进、创业、消化吸收、创新历史过程。截至2006年底,孵化器总量近600家,4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孵,近两万家企业成功毕业。这为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行动储备了足够导师资源。

黄孟复指出,创业导师都是经历了艰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具有在市场中驰骋的丰富经验,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而新一代创业者具有强烈的创业激情、充满朝气活力,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创业导师行动使他们结合在一起,帮助创业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提高核心竞争力,引导资本向技术创业企业早期延伸,从而进一步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环境,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能力。

吴忠泽表示,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行动顺应科技创业事业发展潮流,聚集成功企业家、专家的创业智慧和奉献精神,以大手牵小手理念和创业精神的传承,进一步提升孵化器孵化能力和水平,提高创业成功率,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培育创业者和企业家。我们相信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事业,应该长久有效开展下去,定将对我国科技创业事业产生重要影响。

又讯 2007年12月21日,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原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出席会议。

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技术创业者、企业家等自愿组成的非盈利性社团组织。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和科技部部长万钢担任中国技术创业协会顾问委员会名誉主席,原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担任理事长。

6.中国梦 我的梦 青川在行动 篇六

中国梦—

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

人民幸福之梦 党中央发号召 全国人民齐行动

青川梦

“生态青川,美丽家园” 曲河梦 银杏妆山绿

大鲵养殖成为特色致富路 猪儿肥,牛羊壮 还有满山篇野的跑山鸡… 人民安居又乐业

茶余饭后,歌声缭绕,舞姿翩翩 ……

1949年 天安门城楼 伟大的中华民族 站起来的庄严与激昂 十一届三种全会 让中国雄健 屹立于世界东方 十八大 新一届领导

规划出2020的蓝图和梦想 蛟龙已下海 世人为之惊赞 神舟上九天 将国威轰鸣于蓝天

民生 国防 科技

已跻身世界前列 中国

前进的步伐谁能阻挡? „„

“生态青川,美丽家园” 的战鼓已然擂响 5千曲河人

也有了自己奋斗的目标 努力的方向

28万株银杏树 已健壮地生长于沃土 大鲵养殖闻名全川 木耳、香菇 生产已成规模 6千亩茶叶散发芳香 „„ 民富则国强 纵观古今 横看世界

从1840年鸦片战争 到《南京条约》

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萨达姆毙命到叙利亚危机 从美军基地到朝鲜半岛局势 从西欧内乱到我南海紧张 这—— 说明什么?

“落后必然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老一辈革命家 高瞻远瞩 不屈的中国人 我们还等什么? 用我们的智慧 去实现

7.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动 篇七

本刊讯4月18日, 省通信管理局组织艾普宽带等7家宽带驻地网企业在成都召开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工作会。会议对《四川省宽带普及提速工程领导小组关于实施四川省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的意见》和《四川省通信业实施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分工方案》进行了宣贯, 解读了两项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并介绍了我省落实标准的工作思路, 听取了有关企业宽带发展情况汇报, 围绕标准落地、提升服务水平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建立了政企间的宽带舆情处理、信息季报等工作机制。

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助理董焰指出, 各宽带驻地网企业是专项行动的实施主体之一, 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 积极融入到专项行动中的各项工作中去, 不断提升宽带服务质量和水平, 增加企业竞争力, 为推动我省宽带建设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8.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动 篇八

那么为什么行动学习在中国能迅速形成热潮呢?我想这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决定的:第一,行动学习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式符合成人学习的原理。在企业培训中,成人学习呈现出目的性强、自主性强等特点,传统课堂讲授式学习方式是被动式的学习,难以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行动学习则强调学员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的多维互动,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第二,行动学习是最有效的行为转化工具。在传统的企业培训中,效果难以评估,而行动学习式的培训激发学员在培训中以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搜寻和整合知识,寻求解决方案,并主动执行方案,在方案的执行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优化,从而实现业绩的提升和改善。第三,采用行动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而且能发展组织能力,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提供了方法论。

行动学习在国内企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行动学习的实践中,并非所有的企业或组织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深入思考,究竟是哪些问题制约了中国情境下行动学习实施的效果呢?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观察与反思,我认为行动学习在国内企业的实践存在以下问题。

将行动学习工具化

深入观察许多企业所做的行动学习项目,就会发现这些行动学习项目仅仅是运用行动学习的引导技术组织大家在一起讨论。这是一个误区,引导工具和技术被等同于行动学习,行动学习因此被狭隘地理解为一种管理工具。其实,引导技术只是行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而不是其内涵。行动学习蕴含着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它所提倡的问题导向,持续行动、验证与优化,质疑、反思与改变,团体探索,创新创造,学习型组织等内涵,需要创造性地与企业的领导力发展、关键管理问题的解决、企业变革与创新相结合才能起实效。如果将行动学习片面理解为利用引导技术组织员工群体讨论,那只是看到事物的表象,并未把握行动学习的本质。

行动学习产品项目化、单一化、绝对化

中国目前多数的行动学习产品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割裂了行动学习与其他管理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它们往往通过单一的行动学习课程讲授,单一的行动学习引导师培养,单一的行动学习项目,以及单一的行动学习式研讨会等方式来实现。在行动学习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多数企业完全抛开了其他管理工具与方法论,如领导力测评、管理咨询、教练、课程等,从而导致领导力发展与绩效问题解决的成效大打折扣。

照搬海外模式,缺乏本土创新

目前中国行动学习的基本模式大多从海外引进,马奎特教授领导的国际行动学习协会(WLAL)对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马奎特为代表的行动学习流派重在通过行动学习来实现领导力发展,马奎特是学心理学出身,他不强调行动学习中企业问题的解决。因此,他认为引导师是学习教练,甚至可以不了解引导的内容,他强调引导师不要介入小组讨论,要扮演观察者,成为中立的第三方角色,要控制过程,专注于团队的互动与反馈。将这一模式照搬到中国实践,就会忽略在中国情境下,学员的要求与企业的期望往往更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如果引导师不是内容专家,而且不能寻找内容专家为学员补充有效的管理工具、知识和方法,整个行动学习项目的业绩目标很难实现,领导力发展的项目初衷也很难达成。

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行动学习实施深度不足

目前,在多数中国企业中,对于行动学习的重视还仅仅停留在人力资源部门,而公司高管对行动学习对企业战略转型与变革的深刻意义缺乏认识。因此,大部分企业仅仅将行动学习看作是一种创新的培训手段而已。因此,企业在设计行动学习项目时,往往缺乏与企业所面临的紧迫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无法触及企业深层次的战略、组织机制和文化的系统变革,导致行动学习的实践效果不能充分发挥。在横向上,大多数企业未建立自身的内部引导师培养体系,没有设计与实施行动学习项目的能力。因此,行动学习无法在企业中系统地推广,难以建立学习与发展的长效机制。此外,大多数企业的行动学习过程缺乏管理机制保障,与企业绩效考核、人才晋升脱节,参与者缺乏改变动力,导致行动学习项目停留在策略研讨层面,而行动过程流于形式。

中国企业行动学习的针对性措施

中国企业当下正面临着极端动荡的商业环境的挑战,行动学习的方法论与工具正是帮助企业应对挑战的利器。那么,行动学习如何创新性地应用于中国企业的实践中呢?我认为,中国企业应用行动学习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聚焦管理问题解决的咨询式行动学习

企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企业如何解决其核心与紧迫的难题?许多企业依靠管理咨询,期望寻找现成的答案。然而,管理咨询的方法面临方案水土不服、企业难以理解与执行等问题。而单纯依靠企业自身解决专业度不够,视野也有局限。在这种情形下,以行动学习方法论为基础,针对具体的管理问题,由企业内部组建跨部门的小组,通过研讨、出方案、试点执行、反思优化的过程解决问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结合管理咨询的方法论,由管理咨询专家以工作坊的形式教授解决问题的知识、案例与工具,打开学员的思维,提高方案的创新性。咨询式的行动学习将解决问题的专业性与可执行性紧密结合,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紧迫与重要的难题。

面向领导力发展的行动学习整合项目

根据Hicks和Peterson的领导力模型研究,行动学习是最完善的领导力提升方法论。尽管如此,单一的行动学习方法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我认为行动学习应当扮演一条主线,将领导力测评、课程、教练、咨询等多种其他领导力发展工具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合领导力发展方法论。在这里,行动学习就像是一条项链,将领导力测评、课程、教练、管理咨询等其他领导力发展工具像珍珠一样串起来,形成一条完美的领导力发展珍珠项链。这个整合领导力提升项目是一个系统、有效的领导力提升方法论,它具有精准性、实效性、体验性等特点,不仅能够提升个人领导力,还能够发展组织领导力,帮助企业真正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

以行动学习变革企业大学培训体系

传统的企业大学培训体系通常是以课程与教师为中心的,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进行培训的实施。这样的培训体系会造成课程之间没有关系、不成体系,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脱离太远,学习是被动式的。企业大学培训体系的变革方向是体验式教育,这是全球管理教育变革的趋势,而行动学习正是体验式教育的实现方法论。它不仅是一个项目或是课程,而是一种思想与工具。行动学习的思想可以贯穿整个培训体系的搭建,具体培训课程内容与形式的设计,教师思想观念与教学法的改造等方面,从而创建起以行动学习为基础的全新的企业大学培训体系。

组织发展变革式的行动学习

当前商业环境动荡,企业必须不断变革创新才能生存发展,而企业组织变革往往遭遇方向与路径不明确,老旧的思想观念难以转变,企业上下不容易达成共识等难题。行动学习是帮助企业成功变革的有效的工具方法论。企业根据变革的方向,可以组织企业变革工作坊,让管理层与员工通过系统的讨论与思考,对未来变革的方向达成共识。行动学习特有的质疑反思技术可以帮助员工系统检视原有的心智模式与管理假设,帮助员工转变观念,实现学习与成长。企业还可以建立具体的变革子课题,由相关员工组成跨部门的小组,研讨、出方案、试点、反思优化、扩大执行。若干个行动学习小组就像是变革先遣队,带动整个企业变革的实现。

9.我的中国梦行动有作文 篇九

回想过去,我们中国被西方列强欺凌,但我们中国都挺过来了,从五四运动开始复兴民族。迄今已近百年,我们的科学技术已经有了重大突破,有些科技甚至超越了其它发达国家,我们中华民族正在走复兴之路,强盛之路,这些科技成就就是我们国家复兴之路的基础,强国之梦的前提。

为了复兴民族和强国,我们中华民族在过去走得多么坎坷,才换来今日社会的安定,我们才能有机会学习知识,遨游在知识海洋之中,但有些人就是不珍惜,小学时,因为我失去了我最爱的爷爷,我就梦想长大后当一名医生,研究出治疗癌症晚期的药,救出更多生命正在被癌症威胁的人们。如果我真的研究出了这种药,我们国家的医学技术就会又是一个高峰,为强国之梦又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我的梦想不再局限于医学上,而是踏进了文学世界里。当我在电视上看到我们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时,我不禁为感叹-----世界上那么多优秀的作家,却唯独我们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对我们中国来说是多么大的鼓励啊!他的成功证明了我们中国不再是一个弱国,我们的文学有推进了一个高峰。我们梦想能像莫言那样,拥有绝好的笔才,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将我们的文学在推进一个新的高峰,向世界证明;我们中国的经济有了迅速增长,改变了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我国的“蛟龙号”可以深入海底7千米,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奥运金牌稳居世界第一,文学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等等。都是我国强国的基础。我希望还有更伟大的科技成果公开于世。

10.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动 篇十

2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实施“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并明确了“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的三大主要引导目标:宽带网络能力实现跃升;普及规模和网速水平持续提升;积极支撑和服务智能制造。

“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指出,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实施“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在有关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行业团结奋进、共同努力,“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2014年,全国共计新增FTTH覆盖家庭8859万户,建成4G基站73.3万个,完成1.38万个行政村通宽带。截至2014年底,我国固定宽带用户规模超过2亿户,3G、4G移动宽带用户超过5.8亿户,其中4G用户达9700万户;使用8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宽带用户比例达到了40.9%,我国主流固定宽带接入速率正在从4Mbps迈向8Mbps时代,用户可用下载速率达到4.2Mbps,一年内提升20%,用户实际上网体验正在得到进一步改善。

据宽带发展联盟发布的《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显示,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固定宽带互联网网络平均可用下载速率达到4.25Mbit/s,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下载速率超过4Mbit/s的省份继续增加,达到14个省市;中西部省份的网速在第四季度快速提升,青海、新疆、宁夏和江西的季度涨幅均超过9个百分点。

此外,7个新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建成开通,实现了互联网互联带宽扩容776G,全国互联总带宽达到2430G,网间通信质量显著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得到有效强化。2014年也是通信村村通工程实施十周年,经过全行业的不懈努力,全国通宽带乡镇和行政村比例分别达到100%和93.5%,将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的目标再次向前推进。

“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明确三大目标

苗圩表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落实“宽带中国”战略的关键一年,全行业要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信息通信业技术发展新趋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将宽带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了“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的主要引导目标:一是宽带网络能力实现跃升。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8000万户,推动一批城市率先成为“全光网城市”;新建4G基站超过60万个,4G网络覆盖县城和发达乡镇;新增1.4万个行政村通宽带。二是普及规模和网速水平持续提升。新增光纤到户宽带用户4000万户,新增4G用户超过2亿户,使用8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宽带用户比达到55%,用户上网体验持续提升。三是积极支撑和服务智能制造。支撑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积极探索智能工厂、智能装备和智能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支撑1000家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高带宽专线服务,新增M2M(智能机器)终端1000万个,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苗圩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特征明显,宽带发展对于促进信息消费、支撑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宽带建设和发展,是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全行业要认真抓好落实,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务实工作,确保今年专项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各级政府部门要为深入推进“宽带中国”战略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各行业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宽带建设投入和宽带应用创新的力度,希望社会组织和媒体为宽带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11.中国教育的世纪行动 篇十一

在《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两周年之际,《中国教育报》策划组织了《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系列述评文章。

两年前的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是中国教育的一次“世纪行动”,其目标直指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民生问题、教育质量问题、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的能力问题、教育发展的基础性保障问题等。直面教育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彰显了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两年后的今天,置身于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关注教育的人们也许会问:在《教育规划纲要》的统领下,这场气势空前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果?中国教育版图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优先发展教育成为上下一致的行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中华民族正在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教育成为中国走向复兴的关键路径。中国,要在未来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必须精心谋划教育发展。

2010年7月,《教育规划纲要》在全国上下的关注中颁布并实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深刻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教育规划纲要》不仅指明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以国家意志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在《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强调:“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我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不仅体现在对教育地位的认识和重视上,也体现在政府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大幅提升上。这既是决策层“谋局”的战略,更是各级政府、各部门“谋事”的行动。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部门到其他相关部门,教育优先发展已从决策和观念转变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共识和行动,中国教育翻开了前所未有的新篇章。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不到3个月,国务院将《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分解为190个重点项目,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等11个部门牵头,49个部门参与,逐项予以落实。根据任务分工方案,相关部门既科学分工,各司其职,又协调合作,戮力同心。

教育发展不单单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各个部门、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参与,需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为提高基层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当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5亿元,采取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方式,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占到95.6%。在“国培计划”的引领与示范下,各地更加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据统计,2011年全国省级财政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达到9.9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3.3亿元。

为组织好10个重大项目的实施,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近3年的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工作要求,并将十大项目细化为37个子项目。

为拓宽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来源渠道,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对各地2011~2012年财政教育投入状况分析评价的通知》,从财政教育支出增幅、财政教育支出比例、教育附加征收率和土地出让收益教育资金计提率四个方面对各地投入情况进行评价,并将各地投入情况及时报告。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行动,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财政部、教育部发文,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并下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设岗位教师2011至2012学年第一批中央专项资金25.226 9亿元,中央财政年人均补助标准为2.054万元。

4%,一个关心教育的人士持续多年热议的话题,一个多次写入文件却迟迟未能实现的目标。为确保4%目标如期实现,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到实处,相关部门连续调研,提出一项项理顺体制机制的方案。

201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要求各地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保证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法定增长,预算执行超收部分优先用于教育。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据测算,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可达到2.2万亿元左右,与《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前,即2009年的12 231亿元相比,增加1万亿元左右,年均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3 000多亿元。

确保实现4%,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迈出的重大一步!

在中央政府的率先垂范下,各级政府纷纷跟进:江西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安徽省2011年全省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超过了25%。山东省和河南省的这一比例也超过了20%。2010年,青海全省教育经费达到94.92亿元,是过去10年总投入的两倍多……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呈现你追我赶局面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从南国椰林到北国草原,从北疆天山到白山黑水,各级政府立即行动起来,出台许多重要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为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万里鲲鹏正举,教育春风渐酣。

“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再美好的蓝图,再宏伟的目标,也要靠扎扎实实的落实和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从南国椰林到北国草原,从北疆天山到白山黑水,各级政府立即行动起来,结合本地区教育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地方《教育规划纲要》,出台许多重要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为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后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党政一把手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无论从提升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内在要求看,还是从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迫切要求看,我们都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实现全省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经济大省地位相适应。”

天津提出“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形成学习型社会,率先建成人力资源强市,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天津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长黄兴国要求:“要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各区县、各部门都要对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山西要转型,教育首先要转型;山西要跨越,教育首先要跨越。”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眼转型跨越发展大局,从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小省区也能办大事”,是宁夏党委、政府对教育的承诺。在宁夏教育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强调,宁夏作为一个欠发达省区,经济相对落后,但教育并不一定必然落后。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对宁夏教育改革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同样充满期待,“要想使这一蓝图变成现实,需要‘跳起来摘桃子’,在教育发展上自加压力,爬坡追赶,奋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与此同时,“政绩”二字以高频率见诸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规划纲要》文本。把教育优先发展提升到政绩观的高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发展“责任人”的问题。各地以《教育规划纲要》为蓝本,实施“问责制”、落实“责任人”,从民生高度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浙江省把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为了督促各县市抓紧落实纲要,浙江还在全省开展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达标评估活动。陕西、湖南、山西、宁夏、新疆、广西、山东、西藏等地纷纷出台政策,把《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实行教育优先发展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完善对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督导考核制度。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教育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许多长期制约和阻碍教育发展的问题迎刃而解。

为了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2011年7月,上海市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学生健康促进大会,实施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建立了市、区、校三位一体的学生体质监测工作网络。此后上海每年向社会“晒”一次各区县“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情况与排名,并通过“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深入推进,建立起“快乐活动日”制度,确保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

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发展空间不足的难题,山西省抓住机遇,启动了占地近万亩的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由省长王君任领导组组长,省政府多次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出台了有关土地、资金筹集、费用减免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目前,高校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入驻的10所高校全部开工。今年秋季将有8所高校的3万多名新生入驻。

学前教育一直是青海教育的薄弱环节,2011年,青海充分利用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项目,并和本省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有机结合,争取资金1亿元,以奖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地方政府加大投入。目前,在湟中县、湟源县等25个县新建幼儿园32所,改建幼儿园124所。海南州贵南县和海东地区乐都县等15个县正在尝试学前教育巡回走教模式……

从教育发展“尤为重要、十分紧迫”到对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从把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到把重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教育优先发展已凝聚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共识,内化为具体实践和行动。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指引下,全国各地呈现出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推动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中国教育走进了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春天。

追求公平质量取得阶段性新进展

425个国家教改试点项目中,有46个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紧密相联。2011年,教育部先后与北京等27个省份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教育公平是教育最朴素的理想,也是亿万家庭最迫切的期待。就国家而言,要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转变,教育质量是关键,因为没有一流教育就没有一流人才,就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

在《教育规划纲要》所描绘的蓝图上,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温家宝总理指出,教育发展要顺应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教育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扩张,必须以提高质量为前提。

那么,什么是有质量的教育?如何为公众提供有质量的教育?这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必须回答的两个问题。

优质与均衡,是衡量义务教育发展的两个不同维度,也是体现义务教育发展的两个最核心的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与民众的热切渴望面前,中国教育开启了以优质、均衡为目标的教育改革世纪行动。

翻开425个国家教改试点项目,就有46个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紧密关联。均衡显然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上上下下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各级政府层层分担的责任。

2011年,教育部先后与北京等27个省(市、区)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提出了各省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备忘录的签署,表明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

中国地域之广阔,发展之不平衡,决定了均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各地能同步实现的事情。受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资源配备的均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都决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目标,更是一个过程。因此,各地任何积极的探索,哪怕是点滴的行动,对中国教育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天津市通过组建相对独立的“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打破了“教育部门管教育督导”的传统模式,建立由督政、督学和质量监测组成的教育督导整体工作格局,开创了教育督导全覆盖,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新局面。这些举措在强化区县政府教育职责、转变区县教育管理方式以及提升基层学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成效。

为了提高区县教育质量,陕西省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学校发展水平评估,二是推进“双高双普”,三是教育强县创建。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这三项工作层层递进,给市县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其中,“双高双普”则更强调县级政府在整体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基础上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让县域教育发展水平再上一个层次。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实则是对优质教师的期盼。如何让现有教师成为优秀教师》如何让最优秀的人才成为教师?如何让优秀教师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这是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是《教育规划纲要》力图解决的问题。

2011年年初,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将“国培计划”的星星之火再次点燃。此后5年间,全国1 000多万名教师将接受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100万名骨干教师将接受国家级培训。同时,通过“国培计划”,还将为各地输送一批“种子”教师。首届10 597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分配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到中西部任教,39%到农村学校任教。

国家实施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等计划,就是要让最优秀的人才走上教师岗位。千万名教师的素质提升就能直接带动上亿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而这千万名教师中的很多人还将成为“种子”教师,去影响带动更多的教师。

针对农村教师紧缺难题,福建有了“五个一批”,即通过师范院校培养一批“一专多能”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一批、实施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和经济困难县补充农村学校教师资助计划补充一批、加大对富余学科教师培训一批、采取“走教”一批等形式,重点引导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满足农村中小学、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的需要。其中,仅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便吸引了2 000余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湖南省为补充农村教师亮出新招,定向招收优秀初中毕业生,全省贫困县免费培养五年制大专生,去年首批毕业生981人已全部回到签约地就业。近年来,免费专科生、免费本科生、免费为幼儿园培养的专科生等政策,陆续实施。目前免费培养教师累计总数已达1.5万余人,农村教师年龄、学历、学科结构的矛盾,大大缓解。

质量决定品质,提高质量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归宿。193所高校实施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紧紧围绕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吹响了我国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为主向内涵式发展为主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前进号角。

职业教育普遍实行“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模式。企业的直接参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激活了职教的教学,校企走上了融合发展的道路。海南省喊出“重点支持、重点倾斜、重点发展”职业教育的口号,不为现有条件所限,顺势而为,整合省、市、县各级职业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从知识向技能转变,从农村向城市转变,从学习向就业转变;甘肃省扶贫办、省教育厅联手组建成立了甘肃省贫困地区“两后生”(毕业后考不上高中、高中毕业后考不上大学的落榜生)职业教育集团,广泛开展“两后生”培训工作,探索出了一条西部贫困地区职教扶贫的有效途径。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两年来,中国教育版图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每一个呼声,每一项变革,每一次突破,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育的整体态势,增强了教育为国家未来奠基,为人民生活造福的能力。

上一篇:施工现场防控应急预案下一篇:如何记叙文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