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车辆》作文

2024-10-26

《有趣的车辆》作文(精选13篇)

1.《有趣的车辆》作文 篇一

前几天,张老师布置了一个小实验的作业,叫《变色的红萝卜》。红萝卜就是红萝卜,怎么会变成蓝萝卜呢?它又是怎么变的呢?带着疑问和好奇,我快速地写完其他作业,不停地催促爸爸去买做实验要用的小苏打。晚饭过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做实验了。

我把需要的材料准备齐,摆成一排放好,按实验要求一步步来完成。首先,往玻璃杯中倒入大半杯水,将小苏打放进水中,我发现爸爸买的小苏打是圆形的白色药片,而且药瓶上写着“碳酸氢钠”,根本不是“小苏打”,爸爸说:“这是小苏打的学名,你以后上初中学化学就知道了。”我半信半疑,但还是把小苏打片丢进了玻璃杯中,可是小苏打并没有融化,水没有变成小苏打溶液,哪里出问题了?“爸爸,你肯定买错了。”妈妈接过话,“没买错,是不是冷水不行?你用热水试试。”我重新倒了大半杯热水,当我再一次把小苏打放进玻璃杯中时,小苏打片周围有好多小气泡,还有一串串小气泡不停往上升,一会就融化了。小苏打溶液准备好了,但是太烫,我怕把红萝卜烫熟了,于是把杯子放在窗口吹凉,我利用这个时间用粗布将红萝卜表皮搓去。水凉之后,我把红萝卜放进小苏打溶液里,然后要等3分钟,这3分钟可真难熬啊!我围着玻璃杯转,把脸凑近杯子,盯着红萝卜。“3分钟到了!”妈妈提醒我。我兴奋地一边把红萝卜拿出来,一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啊哦!”实验失败了,红萝卜依旧是红萝卜,只是表面多了些灰色的条纹。还没等我开口,爸爸抢先说:“我买的小苏打没错。不要怪我!你明天去学校问问同学。”我有点失望。

第二天我问同学,有好多同学做了这个实验,但都没有成功。晚上,几个家长和张老师讨论这个实验,我突然发现,我好像忽略了什么。原来,红萝卜变成的蓝色不是我想象中天空的那种蓝,而就是我前一天做完实验后红萝卜表面的那种蓝灰色的条纹。这样看来,我的实验是成功的。

这种小实验还是很有趣的,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

2.《有趣的车辆》作文 篇二

一.降低难度, 培养作文自信心

根据学生写字量, 思维水平等因素, 从一年级就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 如在班里开展“每日播报员”比赛, 每天分组轮流, 由几名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用一两句话播报给大家, 然后让大家评出最感兴趣的新闻, 并抄写出来张贴在播报栏里。这样,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和自信心, 为写好一段话打下了基础。如开展“绘画日记”活动, 让学生给自己的图画配上一两句话, 可以是图画的内容, 也可以是自己的感受, 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些学生不一定写得具体、完整、连贯、通顺, 但教师要以兴趣为着眼点, 鼓励他们的个性, 评点他们的亮点,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在他们的作业上贴上可爱的“笑脸”, 用红笔划出他们用得好的词语, 写得好的句子, 并写出阅读之后的简要感受和发自内心的称赞。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学会观察, 提高思考自觉性

人们都说,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比如:让学生观察鸡在不同情况下的叫声是不是一样。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公鸡早上打鸣是叫人起床;中午看到主人喂食, 叫声非常急切, 是因为它们饿了;在争斗时发出有节奏的叫声, 说明它想先声夺人, 制造气氛。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想象, 一篇作文的素材就这样出来了。又如学植物时, 有学生观察含羞草和滴水观音后提出问题, 含羞草为什么一碰就会合上叶片, 滴水观音为什么会滴水?通过自己阅读书籍、查找资料、请教父母等多种途径搜集材料, 学生便有了丰富而真实的素材。在写作教学中, 要坚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 让学生明白有很多东西可以写, 顺手拈来都是写作材料。还要在生活中随时提醒学生:这件事不是可以写成作文么?这样能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也培养了他们阅读和查找资料及与人交流的能力。

三.自主写作, 倡导作文个性化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少写命题作文, 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其中, 写想象作文应该算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 学生也非常喜欢写这类文章, 不妨经常给他们布置类似的习作, 如:《未来的汽车》、《假如我是…》、《猫和老鼠的对话》等。学生在习作中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能力, 写出自己的创意。再如, 让学生给班里拟写班风口号;结合班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写小练笔:“班干部固定好, 还是轮流好”、“小学生应不应该写作业”;组织学生每人办一期手抄报等, 这些多种灵活的写作形式, 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地张扬, 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地激发。

四.重视评改, 引导学生多交流

习作的评改和交流, 是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标下, 每篇习作都要求学生读给小组同学听, 或念给全班同学听, 只有把作文放到口中读一读, 才能更好地发现作文中存在的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问题, 这是修改作文的一个好办法, 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之一。重视作文批改, 要重面批, 争取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多次面对面批改的机会, 让学生获得直观、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老师鼓励的话语中, 让学生感到老师重视他们, 让学生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在评论交流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挑选一些认为有代表性的作文在全班讲评, 引发学生之间的互动及师生之间的互动,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修改作文, 并不断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3.有趣的作文课 篇三

老师对我们说:“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猜’,每组选出三位选手,一个人举词语卡片,一个人用语言或者动作提示,一个人猜出卡片上的词语。游戏时间是一分钟,一分钟之内猜出最多的组获胜。”

听清了游戏规则,我胸有成竹:“嗨,这还不简单!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第一组是秦若涵举卡片,李世豪提示,李宇森猜。看到他们组的成员搭配,我心里想:“秦若涵那么矮,李世豪肯定看不见,他们组只能是”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了。果然不出我所料,由于配合不默契,他们组只猜对了5个。

该我们第二组上场了,我们组的比赛选手有李子晴、孟江晗和我。我们信心满满地走到台前,做好了准备。只听老师说:“开始!”孟江晗马上举起卡片,我提示:“十五个吊桶打水——”李子晴马上说:“七上八下”。“对!”我接着说:“吃火锅的时候,我们涮什么?”“羊肉!”李子晴反应迅速,回答干脆。“对!”孟江晗又出示了一张卡片——“捉迷藏”,这可怎么做呢?好在我头脑还算快,想了想,镇静地说:“小时候我们经常玩的游戏,三个字。”李子晴眼睛一转:“过家家。”“不对。”“木头人?”“不对!”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在想:“用什么字可以代替 ‘藏’呢?对了,‘躲’!”我大声说:“我们要躲起来,让人找不到……”“捉迷藏”李子晴脱口而出。“对!”我如释重负。就这样,我们配合默契,共猜对9个。

第三组也不错,猜对了8个,第四组本应该也是8个,但有一个被“好心”的观众帮着抢答了,扣掉了一个。

比赛结果是我们组胜出,有个调皮的男生不服气,说我们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运气好。我对他说:“你是羡慕加嫉妒吧!”

这次的作文课真有趣,希望下次的作文课也能像这样开心地做游戏!

教师点评:

小作者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记述了“你说我猜”这场游戏的全部过程。文章有详有略,详写了自己组的选手做游戏的场面,略写了其他三组的比赛情况,做到了详略得当,既表达清楚,又不重复啰嗦。在描写“我们”组的比赛过程时,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描写很到位,烘托出游戏比赛时紧张激烈的气氛。

歇后语运用恰当,“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瞎猫碰上死耗子——运气好。”这些歇后语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更加活泼、生动有趣,读者更喜欢读,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个亮点。

不足之处:游戏规则和分组情况交代的不是很清楚。

4.《有趣的车辆》作文 篇四

在做实验之前,要准备一些需要用到的材料。它们是:一碗清水,一瓶胡椒粉、一枚硬币和一瓶洗洁精。准备好后,实验就要开啦!

首先,把一枚像冰块一样冰凉的硬币轻轻地放在水里。再在水面上撒上厚厚的一层胡椒粉末。胡椒粉末要能完全盖住水面,就像奶茶的奶盖一样。然后挤一颗黄豆般大小的洗洁精,涂在手指。将手指慢慢地深入水中。这个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指尖刚刚碰到水面,胡椒粉像是兔子遇到豹子一样,飞快地“跑”走了。手指继续向硬币伸去,散开的胡椒粉越来越多,躲的越来越远,最后都聚到到了碗的边缘。当我取出硬币时,你们猜猜手指怎么了?没错!不仅手指上没有沾到一点点胡椒粉,硬币上同样也没有。是不是很神奇呢?

基于这个现象,我很好奇,只是在手指上涂了一些洗洁精,就会有这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带着疑问,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洗洁精包含的表面活性剂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和水膜,使得质量比水轻的胡椒粉不能被水膜承载,因此,胡椒粉就会朝着远离洗洁精的方向移动。从我们的视角看,就是胡椒粉遇上了洗洁精之后散开了这一现象。

5.《有趣的车辆》作文 篇五

上课了,老师说,今天我们做“鸡蛋漂浮的实验”。赵老师先在玻璃杯里面倒了满满一杯水,再把圆圆的鸡蛋放入水中,老师加了4勺盐,鸡蛋都没有漂浮起来,这下老师急了,一勺,二勺,三勺,四五六勺……一共加了16勺鸡蛋才漂了起来。老师又让我们自己做,我拿出了一个塑料瓶子和搅拌棒和食用盐。

我在杯子里面倒满了水,也像老师一样往里面放了16勺盐,再把鸡蛋放进去一看,哇!鸡蛋真的漂浮了起来。我又把鸡蛋放下去说:“鸡蛋你下去呀!你下去呀”。鸡蛋好像再说:“不要,不要,不要!”鸡蛋好像在玩跳跳床一样上去一下,下去一下,食盐沉入水底像铺了一层细细的白沙。我想了想说:“鸡蛋放一周会不会下去?”老师说:“放一周不会下去。”

我想了想说:“要是再放一个鸡蛋会不会漂浮起来?”我记着爸爸说放两个不会漂浮起来。

6.《有趣的车辆》作文 篇六

开始做实验了!首先,将准备好的清水倒入玻璃杯中,接着将鸡蛋轻轻地放入水中,可是,鸡蛋并没有浮起来,而是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沉在水底,就是不肯浮起来。我想,让鸡蛋在清水中浮起来,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啊!突然,我想起我还没有放盐呀,说不定放了盐鸡蛋可能就会浮起来。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将适量盐倒入玻璃杯中,然后用筷子轻轻地将盐搅拌溶解。突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鸡蛋就像一艘潜水艇一样,“嗖――”的一声,浮在了玻璃杯的上方。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盐真的可以把鸡蛋浮起来?这神奇的一幕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试图把鸡蛋按到杯底,但它始终都会浮起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带着疑惑上网查了查。原来,鸡蛋放入盐水中会浮起来的原因是: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所以鸡蛋就会浮起来。如果将鸡蛋浸设在清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所以鸡蛋会下沉。而把鸡蛋浸设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鸡蛋会上浮。

原来这还是一个物理知识:鸡蛋在水中的状态跟液体的密度有关。鸡蛋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鸡蛋而下沉;小于液体的密度时,鸡蛋则漂浮;等于液体的密度时,鸡蛋则悬浮。

7.《有趣的车辆》作文 篇七

关键词:车辆路径问题,时间窗,遗传算法(GA),车辆数不确定

0 引言

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VRP),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关键一环。带时间窗约束的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Time Windows,VRPTW)是对VRP问题的进一步扩展,它是在VRP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服务时间窗的限制,这里的服务时间窗是指车辆到达各客户的时间范围。在VRPTW问题中,软时间窗约束的问题与实际的情况更加吻合,因此有着很强的实用背景和研究意义。

VRP问题属于NP-完全问题,Solomon和Savelsbergh指出,带时间约束的VRP问题即使在确定车辆数的情况下求解,仍要比基本VRP问题复杂许多。Savelsbergh同时指出在确定车辆数的情况下找出VRPTW的一个可行解,也属于NP-完全问题[1]。

在日常配送中,多指派一辆运输车辆的固定成本要远远大于增加已有车辆的行驶距离的行驶成本。所以在问题求解的时候,寻求能完成任务的最少车辆数是减少运营成本的有效方法。目前,人们对VRP相关问题的研究多数是优先考虑最小化车辆数,再考虑最小化总行车路程。但在现实中,有时候具有最少的车辆数解具有较长的行车路程,而某些具有较短的行车路程的解却具有较多的车辆数,如果过分追求车辆数的最少反而可能使总费用更高。可见,合理地考虑这两个目标而不是孤立地只考虑一个目标,将更有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减少总费用支出。

针对以上问题,综合考虑车辆数和总行车路程这两个目标,将VRPSTW描述成一个多目标最优化问题(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MOP)。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来解决VRPSTW问题。改进的算法通过新型的交叉算子以及对个体进行局部寻优操作,较好地解决了VRPSTW问题。

1 VRPSTW问题描述与数学模型

软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Soft Time Window,VRPSTW)可表述为:中心仓库拥有载重量为q的车辆k辆,负责对n个客户进行货物分送工作客户的货物需求为gi,且gi<q,客户i的时间窗为(ai为最早到达时间,如果早于ai则必须等待;bi为允许的最迟到达时间,如果迟到,则需付出违约成本),客户i到客户j的路程为dij。固定单位行驶成本c,速度恒定为v,车辆到达客户i的时间为Ti。si为客户节点i的服务时间。求使配送费用最小的车辆秆驶路径。根据VRPSTW问题的描述,建立数学模型:

VRPSTW问题的数学模型:

模型说明:

目标函数(3)、(4)保证运输成本最小、同时指派较少的车辆;约束(5)表示每个客户只能由一辆车来服务;约束(6)表示每辆运输车辆不能超过它的载重量;约束(7)、(8)和(9)是流量约束,它表明每辆离开中心仓库一次,且仅当车辆服务客户h的时候才离开客户h回到中心仓库;约束(10)表明如果车辆k由i运行到j,则它不能早于i到达j;约束(11)表明车辆必须满足所有客户的时间窗要求,e,l为早到和迟到的单位时间成本。如果e,l为0,则问题退化到无时间窗的车辆路径规划问题。

2 算法设计

2.1 染色体表示及初始群体的生成

染色体的表示采用自然数串编码机制。染色体中,除第一个基因编号0代表中央仓库固定不变的外,其余每个基因代表一个客户节点。染色体中基因的顺序体现了车辆服务客户节点的次序。车辆路线的划分依靠车辆载重的约束动态化分。如染色体0 1 2 3 4 5 6,客户节点1 2 3的总需求小于一辆车的载重而节点1 2 3 4的总需求大于一辆车的载重,则节点1 2 3在一条线路上;同理计算余下的基因,计算出路的线数也就表示了所需车辆数。初始群体个体初始化的方法是随机生成n个自然数排列,然后把自然数串加到仓库节点0的后面。

2.2 改进的交叉算子

文献[2]中的交叉算子对节点间的距离比较敏感,而未考虑到节点的时间窗约束问题。这里综合考虑节点间距离与节点时间窗对上述交叉操作做了修改。修改后,交叉操作过程为:依据竞赛选择的方法选定群体中的两个染色体A和B,在染色体A中随机产生一基因段(即不包括仓库节点0的子路径),如3 4 5,如图1所示。

在进行交叉操作前,首先在个体B中删除与子路径3 4 5相同的基因,然后在剩余的基因中选择与子路径3 4 5中首基因3的综合成本最小的客户节点。综合成本的计算方法为:

di3为节点i到节点3的距离,为如果3的前节点为i那么节点3的时间成本。e,l分别为早到和迟到时间成本。假设距节点3综合成本最小的节点是7,则生成新个体0987345621。

2.3 适应度函数的设计

适应度函数是评价群体中个体优劣的函数。这里通过加入车辆数的惩罚来保证车辆数的优化。适应度函数为:

其中m为指派的车辆数,Cc为指派一辆车的固定成本。Dk为车辆k从仓库出发服务客户节点后又回到仓库的距离成本。为节点i的时间成本。适应度函数得到的值越小,个体的适应度越好。

在算法进行的过程中,每代交叉操作后生成的子代群体都与父代群体混合,然后根据计算出的个体适应度大小选择保留或者淘汰的个体,直到个体数量满足算法设定的群体数量。由于在适应度函数中加入了车辆的固定成本项,那么个体代表的可行解所指派的车辆就多,虽然可能使行驶路程缩短,但若不足以抵消增加指派车辆的固定成本,那么,适应度反而很低,被淘汰的机会就会越大,这样就能使可行解向着总费用最小的个体进化。

2.4 变异算子

染色体变异的可能性较小,在遗传算法中只起到辅助作用。方法是在每代群体中随机选取染色体上的两点,然后将选定的两点的基因码进行交换,从而完成变异。

2.5 局部寻优算法

为了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算法对每次交叉操作后新生的个体进行了局部寻优操作。方法为:随机交换新生个体中任意两个位置基因,如新生个体为0987345621,选中的两个位置为基因8和5,那么交换后的个体为0957348621。寻优操作进行指定的次数后对寻优生成的所有个体与交叉操作得到的个体比较,适应度最优的个体进入子代群体中等待与父群体混合后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操作。这种寻优操作既包括线路内部的寻优,也包括线路间的寻优,更容易得到全局最优解。

3 实例计算与分析

有8个分店和1个配送中心,各分店的需求量为qi(单位:吨)。客户服务时间si(单位:小时)以及分店要求的服务时间范围由表2给出。这些分店由容量为8吨的车辆完成配送,配送中心与各分店间的距离(单位:公里)由表1给出。表2给出任务的特征及要求。要求合理安排车辆的行驶路线使总的运距尽可能短,指派的车辆尽可能少。

已知该实例在有时间窗约束时的最优解为3辆车,最优行驶路径:0-3-1-2-0、0-6-4-0、0-8-5-7-0,路径总长度910。

本文算法使用VC与GALib(一种开源遗传算法开发包)结合实现。实验时,群体数量设为40,迭代次数200代,交叉概率0.8,变异概率0.01,早到惩罚设为10单位/小时,迟到惩罚设为50单位/小时,车辆的固定成本设为500单位/小时。几种情况的计算结果见表3。

由表3中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1)采用改进交叉算子得到的优化结果中,有50%得到了最优解,明显优于采用PMX交叉算子时只有20%得到最优解的情况。这说明本文提出的改进交叉算子对VRPSTW问题很有效。

(2)改进的遗传算法由于在交叉操作后对个体进行局部寻优操作,所以寻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实验过程中100%得到了最优解。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加入局部寻优操作的改进遗传算法一般在迭代到20代的时候就能得到最优解,图2为算法平均适应度进化曲线。可见,改进的算法无论从解的质量或求解时间上都得到了提升。

(3)由于文本的适应度函数增加了对车辆固定成本的惩罚,所以本文实验的三种方法都能对车辆数进行优化,在情况最坏的PMX实验中也有60%达到了车辆数的最优。可见,通过在适应度函数中加入车辆固定成本的惩罚项,有利于得到总成本较小的解。

4 结束语

本文从多目标优化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了车辆数与总行驶里程两种优化目标,建立了VRPSTW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构造交叉算子的方法,此方法综合考虑节点间的距离与时间窗的因素,与普通交叉算子相比,能有效解决VRPSTW问题。同时考虑到遗传算法局部搜索能力比较弱,加入了局部寻优算法,较好地弥补了遗传算法局部搜索能力不足的缺点。实验证明,本文的改进遗传算法能很好地解决VRPSTW问题。

参考文献

[1]Sam R.Thangiah.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time windows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S].Application Handbook of Genetic Algorithms:New Frontiers(Volume H).Boca Raton:CRC Press,1995:253-277.

[2]Pereira F B,Tavares J,Machado P,Costa E.GVR:a New Genetic Representation for the Vehicle Routing Problem[C]//In Proceedings of the13th Irish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gnitive Science(AICS2002).Limerick,Ireland,September,2002:12-13.

[3]Tan K C,Lee L H,Zhu Q L,Qu K.Heuristic methods for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time windows[J].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ngineering,2001,15:281-295.

[4]赵燕伟,吴斌,蒋丽,等.车辆路径问题的双种群遗传算法求解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0(3):303-306.

[5]张涛,张杰,王梦光.不确定车辆数的车辆路径问题模型和混合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2,11(2):121-130.

[6]宋伟刚,张宏霞,佟玲.有时间窗约束非满载车辆调度问题的遗传算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5,17(11):2593-2597.

[7]Solomon,Marius M.Algorithms for the Vehicle Routing and Scheduling Problems with Time Window Constraints[J].Opera-tions Research,1987,35(2):254-265.

[8]K Deb,A Pratap,S Agrawal et al.A Fast and Elitist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NSGA-II[J].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2002,6(2):182-197.

[9]Fonseca C M,Fleming P J.Genetic algorithms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formulation,discussion and generalization[C]//Proc.of the Fifth Int.conf.on genetic algorithms.Forrest:1993:416-423.

8.如何让小学生作文有情有趣 篇八

一、让有情有趣的生活成为作文素材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可见,要想让学生写出有情有趣的作文,首先要让他们拥有有情有趣的生活素材。这包含两层意思:

1.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帮助他们积累有情有趣的素材。生活是五彩斑澜的,童年的生活更是让无数人回味无穷。可为什么孩子们大多“怕作文、烦作文,看见作文就头疼”,总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呢?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的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还没有材料积累的意识和习惯。就拿家庭生活来说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在家庭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多少有情有趣的事情,可是正因为这些事情孩子们“太熟悉”,他们反而觉得没什么可写,没什么要写的。教师如果能引导孩子在与亲人的交往过程中,真诚地关注家庭的变化,观察亲人细小的动作表情及简单的话语,于细微处见真情,用心去体验那种浓浓的亲情,学生就一定能从中发现许多有情有趣的生活片断,积累下来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2.积极创造有情有趣的生活,为学生提供有情有趣的作文素材。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每天学生在校的时间6-8小时,如果孩子在这些时间里只是上课、写作业,那样的生活就过于枯燥了,自然也就“没什么可写”。只有让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更有情趣、有乐趣、有稚趣,甚至有雅趣,他们的作文才能有个性,有灵性。为此,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春天来了,带他们放风筝;夏天到了,和他们去游泳;树叶黄了,带他们赏秋景;雪花飘了,和他们打雪仗。平时还会组织演讲比赛、故事会、辨论会等语文实践活动。

二、用有情有趣的教学使学生的作文活动有情有趣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与我们以往作文教学的枯燥乏味不无关系。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多的是俗套的、了无新意的作文命题,少的是充满生机、能唤起学生写作欲望的作文题目;多的是重复单一的陈词滥调,少的是活泼生动的点拨与指导;多的是格式化、套路化的评语,少的是能触及学生心灵的,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1.让作文命题有情有趣

作文命题要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动机,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下面一组作文题目:《那一次我真的哭了》《后悔不该》《妈妈,别叫我的小名了》《能不喊我的外号吗?》《我真的好高兴》《这倒霉的缺点让我吃足了苦头》《我的最爱》。

作文命题要能够激发想象。如:《如果我有了一朵“七色花”》《二十年后的我》《自由小鸟的生活,我羡慕》《我是路旁的一枝花》。

作文命题要能够启发思维,开拓智慧。如:《把阳光送给妈妈》《风雪路上的温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在成长中》《我喜欢赵王——我读<将相和>》。

2.让作文指导有情有趣

作文指导方法的单一与模式化倾向是造成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其实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方法很多。

通过饶有趣味的作文活动课,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效果就很好。很多老师都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一次我教学生写一个活动,就设计了一个 “吹杯子”活动,活动分几个环节,每一环节进行完后,让学生及时写作,然后再进行下一环节:①激趣(教师拿一水杯和一张纸,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活动目标:吹倒杯子。此环节可引导学生写心理活动。)②大力士率先尝试(找一“大力士”尝试吹杯子。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动作神态,然后写作。)③人多力量大(由学生推选5位同学组成“吹杯子”小队,共同努力。引导学生观察多人的活动,然后写作。)④群策群力(告诉学生“蛮干”是不行的,还需“智取”,启迪学生开动脑筋,有了方案后可自行实践,学生纷纷尝试。此环节引导学生如何略写多人的活动。)⑤释疑(教师将纸叠作信封状,将杯子压在“信封”上,在“信封”开口处吹气,“信封”鼓起,杯子应声倒下。)如此,边活动,边写作,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直至活动结束,方恍然大悟。由于有浓厚的兴趣与深切的体验,学生的作文自然也写得绘声绘色。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将作文指导与讲故事结合起来,也一定会使课堂趣味无穷。我给学生讲“作文要写具体”,首先从央视《焦点访谈》的那句“用事实说话”讲起,然后给他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香港一家经营胶粘剂的商店,推出一种最新的“强力万能胶水”。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这种胶水,店主便在电台、报刊上做广告。可人们对这些广告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前去购买者寥寥无几。后来,店主夫人想出了一种奇特的做广告的办法:用该胶水把一枚价值数千元的金币粘在商店门口的墙上,并宣布谁能用手把这枚金币抠下来,金币便归谁所有。一时间,该店门庭若市,不但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而且一试身手想发财的人数不胜数。然而许多“壮士”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望币兴叹”。有位自诩为“力拔千钧”的气功师,闻讯专程赶来,结果也是空手而回。于是,这种胶水的声誉大振,吸引了各方来客,销量剧增。学生听完故事后若有所悟。在随之进行的作文训练中,说空话、套话的果然大幅度减少。

作文训练的核心是思维训练,为了帮助学生积极地思考,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只要开动脑筋,我们的作文指导课就一定能够丰富多彩,学生学起来自然就会兴致盎然。

9.《有趣的车辆》作文 篇九

首先蒋老师宣布了游戏规则:10个数字对应10个词语,用心记住,一分钟后停止。“预备,开始!”我们都紧张地记着。当“5、4、3、2、1”的倒计时声回响在我耳边时,霎时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结果我只得了50分,全班没有一个人全对,大家都很失望。

这时,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位记忆高人——东尼·博赞,他是如何记住这道题目的。他首先把数字看作一个物体,再把物体和词语相连起来,比如说“1”,他把“1”与“面包”联系起来,题目中“1”对应的词语是“桌子”,于是他就想面包放在桌子上,这样“1”对应的词就忘不了了。再比如“7”,他把“7”与“天堂”联系起来,题目中“7”对应的词语是“小汽车”,于是他就得到“天堂里的天使来到人间开汽车”,这样“7”对应的词语也忘不了了。经过长期这样的练习,东尼·博赞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记忆方法。

10.弟弟作文有趣的弟弟作文 篇十

瞧,姨妈刚给他洗了脸,这会儿又不知道去哪里抹得脏兮兮的,尽管如此,也动摇不了爱玩爱闹的天性。这不,沙发靠背当成大马,骑在上面得意极了,小花脸笑得更

记得有一次,家人们都出去了,只剩下我和弟弟在家玩。我们商量玩什么好,我提议说:“阳阳,趁大人都不在家,我们收拾一下屋子吧。”弟弟听了,眸子里闪着光,拼命地点着头,然后就一头钻进一间屋子里了。我没理他,自己整理着凌乱的东西。过了一会儿,从门后伸出一个小脑袋,原来是弟弟呀!他的模样是在好笑,弟弟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根木棍,还戴着姥爷的帽子,腰上系着一块金黄色的枕头布,还抬起一条腿,摆了一个一只手搭在额头上,远眺的姿势。然后,大声喝道:“大胆,见了你孙爷爷还不下跪!”他的顽皮惹得我哈哈大笑。

还有一次,我和弟弟去河边捞鱼。弟弟捞了大半天也捞不到一条小鱼,有点儿生气,就跑到河那边玩儿去了,我便帮他捞鱼。过了一会儿,我见弟弟还没回来,有点儿担心了,四处去找他,终于看到他了,只见他两脚踩进泥里,双手不停的挖来挖去,弄得手上、腿上全是泥。看见我,拔腿就跑,一只鞋陷进泥里,只好穿着一只鞋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跑。

11.军用车辆的接力赛 篇十一

在不同年代的战争中,美国陆军可以没有大炮、坦克或是装甲车,但各种小型的军用车辆却是最基本的装备。

从二战时期的吉普,到现代战争中的悍马,美国陆军的军用车辆像接力赛中的运动员一样,将它们优良、耐用的特点永远传承下去。

“什么活儿都能干”

“像狗一样忠诚,像骡子一样强壮,像山羊一样灵巧。”这是二战中很多美国大兵对吉普的赞誉。

吉普(Jeep)目前是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一个下属品牌。由于它有着优越的越野性能,因此使得“吉普”这一名词几乎可以看做是越野汽车的代名词。

1941年,吉普在美国诞生。尽管它在二战后期才被投入使用,却迅速成为了美国大兵的宠儿,广受欢迎。从欧洲的各国战场,到非洲的沙漠战场,再到东南亚的岛礁战场,都能看到吉普忙碌的身影。

灵活、多用、结实、轻便是吉普的特点。它可以是普通的战场指挥车,可以是运送伤员的救护车,也可以是拖动火炮的拖车。此外,它还常被用来做掩体、做玩扑克的牌桌、做吃饭的饭桌。甚至在没有电力的野外,将吉普的后轮架空,还能拖带发电机发电!修车时也很方便,几个人就能把1吨多重的它掀个底儿朝天。

美国大兵这样总结吉普:“除了不能烤蛋糕,什么活儿都能干。”看看,吉普是多么的一专多能。这样多才多艺的军用车辆,也难怪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

可吉普的特点同时也制约着它进入战场的最前线——它单薄的“身子骨”很容易成为打击对象。

在战争年代,有坦克、装甲车等冲在最前方。可在和平年代,在打击恐怖主义的战争中,不可能每次都动用这些大型武器装备。

是吉普交出接力棒的时候了,新的军用车辆在现代战争中取代了吉普在美国陆军中的地位。吉普也完成了历史使命,转而走进普通民众的家庭,成为百姓的驾驶车辆。

载着美国大兵走向世界

接过吉普接力棒的是外形魁梧彪悍的悍马。

其实“悍马”是它的俗称,它的全称应该是高机动性

多用途轮式车辆,由AM Genera公司为美国军方生产。

与吉普相比,悍马的车身更宽、底盘更高。它不仅有着两倍于吉普的“体重”,还有着优异的机动性、越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更重要的是能够承载多种武器,如机枪、榴弹发射器和反坦克导弹,比吉普更具攻击性。

如果说吉普是二战时期美国陆军的象征,那么悍马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陆军的新象征。

自从1991年在海湾战争中亮相之后,悍马就一战成名,名声大噪。良好的性能和特点使得美国大兵对悍马十分青睐。在后来的索马里、阿富汗和伊拉克,悍马载着美国大兵的画面,通过各种媒体传遍了全世界。

不过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悍马也不例外。参加的战争越多,它的短板和缺点也暴露得越多。

在现在反恐战争中,美国陆军面对的恐怖分子不是大规模的,而是零星、分散的;战斗的地点也不是广阔的平原或者茂密的森林,而是城市中的大街小巷。

在那里,地形复杂、人员稠密。想从大量的平民中辨别出小量的恐怖分子,找出他们的藏身之处并加以消灭,那可是相当地有难度。

美国陆军经常被防不胜防的冷枪和人体炸弹造成巨大伤亡,他们要不分昼夜、不分地点、时时刻刻保持警惕。此时悍马的防弹能力不足、容易抛锚等弱点暴露无遗。而且它硕大的车身在狭窄的城市街道中,有时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更别说寻找和打击恐怖分子了。

或许,该轮到悍马交出它手中的接力棒了。

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美国陆军只能制造出拥有更强火力、更厚防护和更高灵活性的军用车辆。虽然它尚未研发成功,可美国陆军已经宣布,2011年以后停止订购悍马。看来,尽管美国陆军有近15万辆悍马尚在服役,但是它离告别的日子还是不远了。

12.横风造成的车辆倾覆 篇十二

近年来,铁道车辆从噪声、振动等环境问题和节能的观点出发,大力推进车辆轻量化。但随之而来的不利因素是横风引起的倾覆事故。为了防止横风造成的倾覆,需要知道车辆能够承受多大速度(m/s)的风(这个风速叫作临界倾覆风速)。轻量化车辆在比较低的风速下就可能造成倾覆,所以,更加需要正确地知道临界倾覆风速。下面介绍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至今为止所进行的有关横风的研究中,关于临界倾覆风速的推算方法及其研究过程。另外,从最近的研究案例中,介绍有关横风对策的有效办法。

2 风速多少(m/s)车辆会倾覆?

2.1 临界倾覆风速

首先,解释临界倾覆风速的定义。横风如果作用在车辆上,迎风侧的轮重(车轮作用在钢轨上的垂向力)减小。风速增加,迎风侧的轮重会进一步减小,当达到一定的风速时,迎风侧的轮重变成零。把当迎风侧的轮重变成零时的风速定义为“临界倾覆风速”。超过临界倾覆风速的横风继续作用于车辆,迎风侧的车轮就会离开钢轨,造成车辆倾覆。

临界倾覆风速的想法,基本上和刚体的倾覆问题相同。如图1所示,考虑横向力F对刚体作用的情况。力F不作用时(①),刚体的支座作用于地面的力左右相等。增加力F,其大小渐渐增大,力F作用一侧(

图 1 的左侧)的支座作用于地面的力渐渐减小(②)。力F进一步增大时,在某处左侧的支座作用于地面的力变成零,刚体开始倾覆(③)。刚体开始倾覆时的力F的大小,可以根据右侧的支座与地面的接触点(点A)周围的力矩平衡求出。

车辆的临界倾覆风速与此相同,可由背风侧的车轮/钢轨接触点周围力矩平衡方程式求出。但是,因为要考虑以下几点,所以计算过程比刚体的倾覆问题稍微复杂。

(1) 作为对车辆作用的力,考虑有横风造成的风力、超离心力、横向振动惯性力;

(2) 考虑到由于弹簧系统造成的车体重心位移。

图2为临界倾覆风速的计算模型。该图对应于横风从曲线内侧吹到运行在超高曲线上的车辆时的状态。横风造成的影响因素包括横向移动的“横向力”和往上移动的“升力”以及与它们的作用点。超离心力是通过曲线时车体离心力和超高造成重力横向分力的二者之合力。横向振动惯性力是伴随车体横向振动产生的惯性力。另外,铁道车辆装有轴箱弹簧和摇枕弹簧等各种各样的弹簧系统。因此,当力对车辆作用时,车体重心就往力的方向移动,对倾覆来说是更加不利的状态。在计算临界倾覆风速时,在考虑重心位移的基础上求解力矩平衡方程式。

2.2 对车体作用的风力大小

上节中列举了应该考虑的力,在这些力中,横风造成的风力对车辆倾覆的影响最大。因此,精确地推算这个风力是考虑横风问题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情况下,作用在被风速u(m/s)、密度ρ(kg/m3)的风吹到的物体断面积 S(m2)上的风力(横向力FS(N)和升力FL(N))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FS=1/2·CSρ u2S, FL=1/2·CLρ u2S

这里,CS、CL分别称为横向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统称为气动力系数。从上式中,风力和风速的平方成正比,准确地求得其比例常数即气动系数,是推算风力和临界倾覆风速的重点。

风力的计算同横风造成倾覆事故的历史共同变迁。与铁道车辆的倾覆相关的逻辑公式以1972年日本国营铁路技术研究所国枝正春的提案为基准[1]。该提案假设风对着车辆侧面呈直角吹刮的状态,这时只考虑横向力。另外,假定横向力系数是1.0。提案中,只有在一部分的验证计算中,使用从风洞试验结果中得出的0.92的值,之后,这个逻辑公式虽然作为“国枝公式”被广泛使用,但是几乎所有的场合横向力系数都假定为1.0。

然而,1986年12月,在山阴干线余部桥发生的列车脱轨事件的原因调查中,明确了对车辆作用的风力不仅取决于车辆形状,也取决于地面上构造物的形状。也就是说,即使是同一辆车,在桥梁上运行时和在路基上运行时所受的风力不同。另外,关于横向力系数,通过和地面上构造物的组合,认为比至今为止假定的1.0要大,余部桥梁上的14系客车,横向力系数甚至有达到2.0左右的时候。

1994年2月,发生在JR北海道根室正线的脱轨事件,以及同一天发生在三陆道南线的列车脱轨事件,通过调查原因明确了气动力系数随风向角改变,而且风向角的特性在头车和中间车的表现是不同的。具体来说,很多例子证明头车受到斜前方的风时,横向力系数最大。这里的风向角是指风相对于车辆的角度,从车辆前进方向吹过来的风其风向角定义为0°,从正侧面吹过来的风其风向角定义为90°。从风洞试验中得到的气动力系数的例子见图3。

另外,在临界倾覆风速的计算中,不仅是横向力,升力和风压中心高度(风力集中作用于一点时的作用点高度)也考虑采用风洞试验结果。同时,计算公式也在前述的“国枝公式”基础上加以修改,提高了临界倾覆的计算精度[2]。

2.3 风洞试验的风和自然风的区别

如上所述,用风洞试验可以求出气动力系数,提高了临界倾覆风速计算公式的精度。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提出质疑,风洞试验真的能模拟现实吗?也就是说,目前为止的风洞试验,均使用时间、空间上没有变动的同样的风的风速(以下称为均匀流)来测试风力。但是,实际吹的自然风(以下称为自然风),时间、空间上是变化的,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变高,平均风速会加快。再者,关于风洞试验和实际情况,按力学相似准则参数的雷诺数有1位数左右的不同。为此有了这样的疑问:风洞试验的风和自然风的差异对风力没有影响吗?所以,为了阐明自然风的特性对风力的影响,从2001年—2004年,在北海道的强风地带设置了实物大小的高架桥模型和车辆模型,进行周围风的观测和对车辆作用的风力的测试(图4)[3]。另外,模拟自然风的风洞试验也一起进行(图5)[4]。在风洞试验中,使用缩尺1/40的模型,风洞内铺有尖塔和块状物,在高度上让风向的平均风速分布和干扰的强度(风速变动的标准偏差除以平均风速所得的值),与用实物大小模型试验观测到的自然风相等。结果发现,从模拟自然风的风速试验(以下称为通过湍流边界层的风洞试验)得到的平均横向力系数和平均升力系数的大小及风向角特性,与实物大小模型试验的结果非常一致。于是,可以认为通过使用缩尺模型的湍流边界层所做的风洞试验,作为评价对车辆作用的风力的方法是有效的。

现在,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在改变车辆形状和地面构造物形状的组合形式的同时,实施通过湍流边界层的风洞试验,考虑提高气动力系数的推算精度。为了对车辆作用的风力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针对防风栅的效果进行精确评价时,推荐用试验车辆和地面构造物的缩尺模型,通过模拟现场自然风特性的湍流边界层进行的风洞试验加以解决。

3 如何加强抗风能力?

前面对车辆倾覆影响最大的风力介绍了迄今为止的研究概况。下面介绍加强抗风能力的有关研究成果。

3.1 车体形状

目前为止所进行的风洞试验表明,车体形状中,断面形状(屋顶的圆形)对气动力系数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与像通勤电车的车体断面比较有棱角的那些车辆相比,车顶为圆弧状的卧铺客车一类的车辆其横向力系数要小些。假设这两类车的各部分完全相同,只有形状不同,比较两车的临界倾覆风速,圆车顶的临界倾覆风速约提高7 m/s~10 m/s。

3.2 车辆质量

可以简单地想象,车辆质量重的其抗侧向风的能力就大。例如,假定除车辆质量之外的其他条件都相同,车辆质量增加10 t,其临界倾覆风速约提高5 m/s~7 m/s。但是,虽说质量重的车抗风能力好,也不能一味地增重。对轻的车辆来说,可采取其他对策。总而言之,重要的是确保行车安全性。

3.3 运行速度

若降低车辆运行速度,因为车辆受的风力随运行速度的减小而减小,同时,横向振动惯性力也变小,所以临界倾覆风速变大。这种倾向在头车或者车辆在曲线上运行向外倾覆(由于从曲线内侧向外侧吹的风造成的倾覆)的情况下特别明显。因此,在运行规章中规定车辆慢行反映出提高临界倾覆风速的效果,这比没有慢行的规章要更为安全而且有效。例如,规章规则①“没有慢行,风速控制在25 m/s”,规章规则②“在风速21 m/s时慢行(40 km/h),风速控制在28 m/s”,从某些试算中进行对比可以得出,规章规则②的安全性和规章规则①相同或者更高。

请注意,上面介绍的通过规章规则进行安全性的比较,是在某些条件下试算结果的其中一个个例。其规定风速、规章规则和其安全性,并不是在所有的区间内都可以直接适用。

3.4 防风栅

防止侧风造成的倾覆,减弱风是最有效的。也就是说,在线路两旁设置防风栅或防风壁是非常有效的。虽然这不是与车辆有关的技术,在讨论针对侧风的车辆运行安全性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防风栅的防风效果,是由充实率(栅栏面积与遮风材料面积的比率。(审校者注:即不透风的防风栅材料与防风栅总面积的比率)。防风壁的充实率相当于100%)和高度决定的。即使是同样的防风栅,也会因地面构造物(筑堤、桥梁等)和设置场所而改变,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充实率60%、高2 m(距轨面)以上的防风栅有非常好的防风效果。

3.5 其他

除上述内容外,车体重心高度、弹簧的刚度、轨距等也对临界倾覆风速有影响。重心低、弹簧刚度大、轨距宽,则对防止侧风有利。但是仅限于在常识数值范围内变更,不会达到3.1节~3.4节的提高效果。

4 结束语

本文对临界倾覆风速以及临界倾覆风速的影响要素做了简单介绍。侧风造成的倾覆问题,不仅是车辆的临界倾覆风速,运行规章规则、硬件对策(防风栅等)、强风特性、风观测方法等等,涉及因素众多,不能一概而论。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与车辆、风力、气象各个领域的研究者合作,将全力研究侧风问题。

5 附录

风速30 m/s的风从侧面吹向车辆时,可以想象的出车辆需要多大的力运行吗?

按2.2节介绍的横向力公式计算。横向力系数CS由实物大小模型试验的结果可知为1.2,空气密度ρ是1.23(15 ℃、1个大气压),车体侧面积S,以标准的通勤车为例,高2.6 m×长19.5 m=50.7 m2。于是:

FS=1/2·CSρu2S=1/2×1.2×1.23×302×50.7=33.7 (kN)≈3.4 (tf)

产生约3.4 t的力,不要小看了眼睛看不到的风力。

摘要:介绍了日本在临界倾覆风速及其影响因素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铁道车辆,横风,倾覆,日本

参考文献

[1]国枝正春.铁道车两の转ぷくに关する力学的理论解析[R].铁道技术研究报告,1972,2.

[2]日比野有ほか.车两の转覆限界风速に关する静的解析法[J].铁道总研报告,2003,17(4).

[3]日比野有ほか.自然风下の实物大车两模型に働く空气力の观测[J].铁道总研报告,2004,18(9).

13.有趣的作文课作文 篇十三

老师面带微笑地对我们说:“这节课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同学们一听就炸开了锅。大家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今天到底会做什么实验呢? “别着急,我现在就表演给你们看。” 老师说道。接着,老师把实验器具摆好,在架子上挂着两张纸,同学们带着神秘的目光看着老师用力往两张纸中间吹着气,想把两张纸给吹开,但是,不但没使那两张纸分开,反而像多年不见的兄弟一般更亲密地粘在一起了。同学们看了又乱成了一锅粥,有的同学笑弯了腰,有的同学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我们以为是老师做实验不成功,失败了。后来,我们看老师又吹了一次,结果两张纸靠得更紧了,同学们想,这到底是为什么?这时候,老师让我们亲自去试试,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老师叫了我的名字,我听了十分高兴,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看个究竟,为什么越吹贴得越紧。我走上去吸足了气用劲地吹了两次,那两张纸就是不和我合作,这时班上有人大喊起来,说什么我个子太小了,没力气,让大个子陈舒上去吧!大家把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陈舒双腿略开,鼓起了腮帮,涨红了脸,用尽了吃奶的劲,吹啊!吹啊!还是没把两张纸给吹开。接着又上去很多雄高马大的同学,也都没有成功,大家心里很纳闷,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这时,林老师开口说话了:做这个实验往中间吹气的时候空气流动得很快,中间的压力就变小了,外面的压力就变大了,因此,两张纸才会贴在一起。

上一篇:以文化人与语文教学下一篇:《紫藤萝瀑布》优秀的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