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2024-06-17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精选16篇)

1.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篇一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总结方法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任何物化产品形成前都有一种思维在活动。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是考生思维外化和物化的产品。笔者年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总的来看,考生失分点很多,但根本原因是考生的思维“失分”了。

以为话题作文只要扣上话题就行,不注重审题立意。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以“话题”为主,并且被普遍叫好,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话题作文给不同的考生提供了有话可说的空间,不会闭塞思路,不会让考生写不出文章来。但话题作文也日益显现出其弊端,那就是高考作文产生了大量的套用文、克隆文,甚至有些得了高分甚至满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考失去了信度和公允,也产生了不良的导向。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命题者在命题上加强了限制,提示语更具规范和科学,再也没有“可以编故事、写寓言”等宽泛的要求,就连“文体不限”也改成“文体自选”了;另一方面拟定了更加实用到位的评分细则。这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再也不能“扣上话题,信马由僵”了。

从作文阅卷实践操作来看,阅卷者大都看重审题立意,将是否切合题意作为一条重要标准,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今年的作文题提高了审题立意的难度,题意立得准,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作文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是得分的重码。得低分者大都是离题和偏离题意的.。有位考生写了一篇题为“眼里容不下沙”的文章,语言表达相当不错,本应往高分里打,因为偏离题意,只得了40分。

追随上年高考作文思路行文,不注意变化。求新、求变是人们所追求的,高考作文也不例外。但若按上年或前几年的高考作文思路行文,就是“黄胖夯年糕 吃力不讨好”,这也是失分的点。因为阅卷者大都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以前的高考作文非常熟悉,你想“驾轻就熟” 偷懒,那给你的回报就是低分。今年阅卷中还是发现了此类考生,这些考生拟的题目就是过去考过的,比如“人生的选择”“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些从构思到材料几乎全是上年的高考作文。

以为创新就是形式新奇古怪,不注重思想深刻。

有些考生只是在形式上创新:一会儿总经理日记,一会儿四幕剧,一会儿给联合国写信,一会儿去太空旅行……老舍先生说:“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与感情,不是字典辞源里找来的字汇词汇。”这就告诉我们:锤炼思想,是在作文根本处下功夫;思想深刻,才会让人刮目相看。

2.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篇二

一、善于引导,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作文写作提不起兴趣,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教师在作文批改时,也会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存在着凑字数、逻辑混乱、语言不通等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措施来激发学生进行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将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还可以做到让学生有情可抒。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社会等生活资源给学生提供话题资料,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从而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比如教师设置一篇有关家乡的作文,可以不使用《我的家乡》这类传统的题目,而用《请到我的家乡来》。前者题目范围过大,不利于学生找到切入点。而学生看到后者之后,就会联想到家乡的景色、家乡的风土人情等等。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话题作文的方式,这种命题方式也是中考作文中常用到一种方法,如2015年,贵州黔南的中考作文就是以珍惜为话题。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应该重视这种命题方法。例如在母亲节,老师可以给学生设置有关妈妈的话题作文。命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这首《懂你》是上世纪中国电影《九香》中的插曲,由满文军主唱。其中展现母爱的电影镜头能很好的刺激学生的感官,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由此可见,教师采用合理的引导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优化文章构思

文章构思是衡量作者写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新课改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站在独特的视角下,看待生活,从而使学生能够巧妙地构思作文。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中考作文的命题方式也开始灵活起来、多变的命题方式。如2015年,湖北武汉的中考作文是以“成长”为话题的材料作文,但是很多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到了故事的主体“树”,而忽略了关注树成长的旁观者“人”。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避免学生作文跑题。构思武汉中考的这篇作文,学生可以以陪伴者的成长经历为主题,也可以以“成长需要等待”为主题,这两种立意能凸显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每年的中考文章中都会出现雷同的作文,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学生根据话题选择写作材料时,总是千篇一律。按照作文写作的内容来分,其写作材料不外乎人、情、物、事等,作者若想写出新颖的文章就应该对材料多分析。教师应该多指导学生分析话题。比如2015年河南中考作文是以“感动”为中心词的半命题作文形式,规定了学生的立意指向,扩大了学生的选材范围,可是学生在选材构思时还是出现了雷同的现象。因而教师应该给学生点出这个命题材料中的关键点“微”,情感上的“微”,没有具体的重量之分,而事物上的“微”则有广义和狭义的对比,学生若要选择情感上的“微”,就应该注重情感的深层表达,如果选择事物上的“微”,就应该重视广义下事物的选择,如书包就能体现作者新颖的构思,如泪水,与”微”搭配就显得很牵强。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3.中考话题作文写作技巧探析 篇三

一、细审题

一般来说,话题作文的题目大,范围宽,选材有一定的难度,一般让学生难以下手。怎样迅速选定材料呢?一是“化大为小”。它指的是通过对话题进行修饰、限制、补充等方法,将话题锁定在某一内容上,尽量缩小选材的范围,迅速抓住写作的切入点。比如以“美景”为话题,你可以通过限制和修饰补充话题,使文章变成“校园美景”“家乡美景”“心中的美景”“美景其实也平凡”等等。二是“化虚为实”,有的话题比较抽象,是一个“虚”的话题,你就应该从实入手。比如“靠”这个话题,你可以往实处“靠”,爸妈靠科技致富,学生靠勤奋成才,运动员靠拚搏夺冠等,这样一来,文章就有话可说,文章的内容就充实了。

二、走熟路

首先,话题作文的不限文体,给考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你应选定你擅长的文体来充分展示你的写作个性。擅长叙事,你可选择记叙文;擅长说理,你可选择议论文;擅长抒情,你可选择散文;擅长想象,你可以选择童话;擅长讽刺,你可以选择杂文……比如以“水”为话题的文章,你可以叙述一个停水后的故事,你可以说明水的性质、用途,你可抒发对“水”的情感,你可以议论“水滴石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可叙述“水”的童话,你可以想象说资源枯竭后地球的劫难等等。然后,确立中心,谋划全篇,编写提纲。在文章的中心确定下来之后,就要考虑选用哪些材料,怎样组织材料,怎样结构全文了。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编写提纲。就像盖房子之前要画好图纸一样,写作之前要先给文章搭个架子,把审题、立意、构思中落实下来的东西用文字条列出来。编写提纲的过程实际就是清理思路、安排材料,组织结构的过程。提纲要确实反映自己的思路,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点。至于文章细部的安排,可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提纲有不当之处,还可进一步修改。如此,就会“胸中有全局,笔下有路数”,为文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按“纲”顺“路”走下去,就不会出现行文过程中的思维“短路”现象,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

三、显亮点

亮点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一个巧妙的构思,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好句,可以是一个用得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精炼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在文章中设置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醒目的标题

标题醒目,是整篇文章的一个亮点。仅这一点就能使阅卷者为之瞩目,一个好的题目可以起到先声夺人作用,这是提升作文档次的一种极为有效手段。题目“宜小不宜大”,切入口以窄小为好,把原话题宽泛的大范围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把大题目变为小题目。或借用名言佳句拟题;或巧用修辞手法拟题。议论性的文章,标题要使人一目了然;记叙类的文章,要生动形象,标题亮丽,文自生辉。

2.精彩的开头

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情。

3.意味深长的结尾

文章的结尾同文章的题目和开头一样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些学生草草结尾,随便了事。这样会大大影响整篇文章的整体质量。文章的结尾要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结尾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

4.句段文采飞扬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显见大诗人创作之严谨。一篇考场作文通篇都文采飞扬是很难做到的。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个别句子表达,句式多样灵活,个别段落善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个别地方恰当引用,言由心发,文自情生,就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5.动人的细节

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才能使形象丰满起来。

6.美化的文面

文面整潔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篇段合乎格式,字数合乎规定等等。文面美化是考场作文获得高分的一张王牌。

四、慎修改

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考场作文要“自找毛病自诊治”。如果说先前的搭架是成文前“着眼于防”,那么,成文后的修改就是“着手于治”。考场作文应以积极防治为主,因为写完后不好“另起炉灶”,否则时间不允许。基于修改的时间有限,修改时最好是两遍:第一遍可采用“略观大意”的方法,参照原先列就的“框架”,从主题、思路、材料等方面进行复审。如果发现某方面的“毛病”,切忌大增、大改和大换,而做些小修小补的工作,竭力使之“顺理成章”;第二遍应倾力于文字表现方面的问题。对于局部性的小毛病,细加追究,诸如错别字、病句,用得不当的标点符号等,逐个订正,力求文字整体的协调和优美。

4.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篇四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 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

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 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 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 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

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 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 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

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

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 二是说目的。

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 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

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 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 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

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

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

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 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 篇章训练。

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 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 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 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

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 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 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 的方法。

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 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 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 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 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

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

一、多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学生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多读,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课文是多读的起点,读好课文,揣摩作者的思路和语言表达,奠定基本的阅读量,由此扩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需要,去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就迈向多读的天地了。

在作文教学中,多读名家文章是重要的,但是,阅读学生的优秀作文也不可忽视,因为这些作文都出自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体验大致相同的同学之手,具有十分自然的可比性和启发性,最能引起学生自己的共鸣,是学生最直接的作文借鉴。阅读的实践证明:有比较的阅读,可以最有效地发现自己需要吸取的东西;同龄人的习作,最容易得到立意、选材、构思和语言等方面的启发。所以要支持学生们订阅《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作文向导》、《百家作文指导》、《作文大王》等。这样,学生们人人争读课外书籍,人人摘录优美词语,人人珍藏生动章节,作文时才能运用书中所学到的知识,才能尝到了阅读课外书籍促进自己习作的甜头。

二、多说

“说”,即是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于语言。能说者善写,培养学生好说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我们发现,平时不善说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于文字。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缺乏说话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我们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等等,在训练过程中,列出简单的提纲来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然后按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们先对一位爱说话的男生提问:“你给大家讲讲你的妈妈吧。”这位男生先是奇怪,但还是回答了:“我妈妈三十来岁,胖敦敦的,扎着一条大辫子。”我们点了点头。他又补充说:“我妈妈会绣花,绣得可好啦!在我的一件新毛衣上还绣了一只可爱的米老鼠呢!”接着又问了其他几个同学,效果都不错。于是,板书了《我的妈妈》,然后我们又鼓励学生把刚才讲的写下来。这样做,学生感到“胸有成竹”,写起来比较顺手,学生对作文感到不是太“难”,而是把它当成一种乐趣。

三、多写

作文活动是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技能的形成、写作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作文实践。因此,多练笔就成了整个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多写,可以促进观察思考锻炼思维的敏捷、严密和灵活,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

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把眼看、耳听得来的“材料”,直接贮藏在脑子里固然好,只是有些“材料”琐碎,容易忘掉,写作时暂时又想不起来、写不出来。那就可以把平时得来的“材料”,以写的形式保留下来。如遇到一件有意义的事,看到一个动人的场面,发现一种富有特色的神态,或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语言,都可以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大量积累生活素材,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很多的练笔机会,为今后写文章时做到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多改

作文修改是小学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作文写完后,要反复修改,力求文字精练、表意准确、语言生动。

在课内,我们指导学生作文后,学生做草稿,要求学生用铅笔做稿,写一行空一行,学生草稿完成后,第一,要求学生自读自改,放声读稿,看看是否符合写作要求。并在反复的阅读中把错字、不恰当的标点和语句修改过来,把不具体的地方补充具体,把多余的字、词、语句或段落删去等。第二,学生互改,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朗读交换评改,在读中改、在改中读。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最活跃,总想表现自己,千方百计地把别人作文中在的问题找出来,有时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潜在智能得到了开发,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第三,教师面改,有少数学生的作文需老师的帮助进行批改。教师的批改是对学生作文的一种鞭策和鼓励,要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做到多改少批。

这样,以改促写,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出高质量的文章。

五、多鼓励

5.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五

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而美丽的眼睛是应该富有个性的,或顾盼流神,百媚皆生;或凝神远眺,充满睿智;或目眦尽裂,令人按剑而跽。总之,好的标题应该光段耀章,让人见了有欲罢不能之感。

1

名作借用法

对中外文学名著书名(篇名)、影视片名巧妙改装,旧瓶装新酒,别出心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例:①《丧钟为谁而鸣》(借用海明威同名小说标题)②《过秦论》(借用贾谊《过秦论》的标题)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借用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的标题④《诚信苦旅》(改写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2

佳句引用法

引用或化用诗词名句、流行歌曲、广告词、民间谚语、警句、成语,暗含旨趣,妙化无痕,富有文化底蕴。

例:《冲冠一怒为什么》、《春鸟意多哀》、《春风又绿复读班》、《蓦然回首》、《各领风骚数十天》《问世间信为何物》(化用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的诗句) (20xx年大纲全国卷)②《且放树苗山林间》(化用李白“且放白鹿山崖间”的诗句)(20xx年上海卷)③《大江东去》(化用苏轼的诗句)(20xx年课标全国卷) ④《江山代有才人出》(化用赵翼的诗句)(20xx年课标全国卷)⑤《借你一双慧眼》(化用流行歌曲)(20xx年福建卷)⑥《怎一个“情”字了得》(化用李清照的词句)

3

修辞妙用法

妙用比喻、比拟、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特殊加工,可以收到新颖、含蓄之妙,生动形象,出神入化。

例:①《生命就像一棵大树》(比喻) ②《开花的梦想》(拟人) ③《向日葵没有眼泪》(拟人) ④《荷之秋思》(拟人)⑤《相信自己,坚持真理》(对偶) ⑥《在环境中成长,于奋斗处成才》(对偶)⑦《读书乐,乐读书》(顶真)⑧《假治怎能治假》(回环)

4

相关组合法

把多个相关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会引发读者思考,思考这几个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思考它们共同创造的意境。

例如:《“望远”与“显微”》、《树与叶》《蓝色蛹・金色蝴蝶》

5

跳跃组合法

把多个毫不相关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会引发读者的好奇,思考这几个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思考它们所要表现的主旨。

例:《画蛋与练功》、《感冒与改革》、《文学与出汗》、《父母与官》、《伊拉克・张国荣・非典》

6

多项并列法

把结构相同、相似的词放在一起或文章中的关键词排列使用,会使题目显得有气势,给人强烈的层次感,内涵丰富又简洁明快。

例:①《敢辩・巧辩・善辩》②《亲情・友情・故乡情》③《岸・流水・奔放》④《播种・丰收》⑤《传与逝》

7

话题添加法

话题添加法,就是在话题的关键词的前面或后面添加新词,对其进行限制或补充,构成适合自己写作的新题目。

例如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在“幸福”之前加上新的词语,构成《感受幸福》《体味幸福》《珍惜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等题目;还可以在“幸福”之后添加一些新词语构成《幸福无忧》《幸福的感觉》《幸福的心情》《幸福大观园》《幸福是一种乐趣》《幸福是人生的追求》等题目。再如以“转折”为话题,可以拟为《转折,从这里开始》

8

点题法

一个好的标题应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准确,也就是高度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二是简练,也就是用较少的文字概括全文内容。三是新颖醒目,扣人心弦。点题法,直接以文章的主题或观点做标题,常用于议论文。标题明确了主题,给人以明确清晰之感,起到了纲举目张的效果。

例:①《情有独钟》②《坚守诚信》③《深阅读之美》

9

借用公式法

借用数学上的公式,将有关联意义的事物联系起来,会使标题产生新颖感。

例:①《“杜拉拉”≠环境决定论》(20xx年上海卷)②《才能+机遇=成功》③《勤劳+高科技=财富》④《8-28》

熟知中考作文评阅“潜规则”

中考作文的评阅,虽有考试大纲和评分标准作依据,但落实到具体的 篇章上,仍然会见仁见智。考生要想作文获得高分,不仅要熟知阅卷者的“明规则”,还要了解那些没有写出来的“潜规则”。

1

标题要让人一眼看出与主题或话题的关联

作文如果是自拟标题,那么拟题的第一原则是切题,即切合主题或话题,其次才是简练、有新意和有文采。

2

文章的首段和尾段最好都点题

点题形式多样,既可以点出完整的主题(或话题、标题),也可以点出主题的关键词,还可以把主题稍作改动但保留其关键词。

例如,作文《你我走过的日子》开头:“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我原本平静的心,泛起了涟漪。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住在外公家的日子,想起了外公你陪我度过的快乐日子。”

如果首段较长,那么点题的最佳位置在该段最后一句。因为首句点题有时会让人觉得肤浅,段中点题又不易让老师看到,而末句,既有前面的铺垫,又易引人注意,所以是点题的最佳位置。

有些记叙文(特别是小小说类的)开头可以不点题,但结尾一定要点。

如作文《一道风景线》的首段才一句话:“母亲下岗了。”它并没有点题,但末段点题了:“人们常说,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一道最美的风景线,那不是别的,就是母爱!”

当然,点题不仅可以在文章首尾,也可以在文章中间,这样可以使文章一直处于紧扣主题的状态。

3

文章最好分成五至六段,形成“凤头、猪肚、豹尾”的格局

首段和末段可短些,两三行即可,中间每段可长些,七八行较好。老师很不喜欢首尾各一小段、中间一大段的“孕妇肚”式分段,也不大喜欢两三行就作一段的“满天星”式分段。

首段短才能迅速入题,末段短才能突出主旨;中间七八行作一段,是因为这样长的段落能较完整地叙述事情的一个片断。当然也不能绝对化,在行文过程中,根据需要在中间两个大段之间插入一两句过渡语并单独成段,有时也会给人灵活和流畅的感觉。

4

作文实际篇幅以超过规定字数的底线一两百字为宜

比如题目要求“不少于600字”,那么考生不要只写600字,而要超出一两百字,直观地说,就是要写到答题卡上“600字”标记下面四至八行。作文字数没达到底线的,扣分绝对不只“每少50字扣1分”;字数刚达到底线的,也会给人一种“挤牙膏、凑字数”的感觉;超出底线一两百字,会给人一种内容充实的感觉。

当然作文也不必太长,不必写到答题卡的最后一行。文章写得太长会花去许多宝贵的时间,导致没有充足的时间复查前面的答案,而且在视觉上会给人一种塞得过满、没有回旋余地的压迫感。

5

在题材上要写自己经历或可能经历的事情,不要写自己不大可能经历的事情

比如,一个东莞的考生,写发生在欧洲某国的故事,写发生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故事,写发生在几百上千年前某朝的故事,写求职场上某大学生遭遇的挫折,都会给阅卷老师一个感觉――这个故事是从哪本杂志上抄过来的。也不要照搬作文题目中的材料,因为那只能证明作者文思匮乏。中考作文的选材其实很简单,基本上是以“我”为圆心,以“我”的活动为半径来画圆,要能突出作为中考生的“我”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当然,写“我”并不意味着“我”所经历的一切都可写,也并非要原原本本地写,而要有取舍、有变形、有重组地写。考生可以将“我”不同时空的言行写在一件事里,可以省略某个环节而放大某个细节,也可以将同学的见闻嫁接到“我”的身上。这并非“造假”,因为写作(不包括新闻报导)从来都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经过艺术加工的文章,人物形象更鲜明,故事情节更生动,作品主题更深刻。

6

文章立意不但要明确,而且要正确

6.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六

话题作文大都要考生自拟题目,有的考生贪图省事,直接就把话题当作文章题目。其实,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是万不得已才采取的下策。因为作为“话题”的词语,覆盖面极为宽泛,轻易用这个词语作为作文题,无疑是给自己增加了下一步立意、选材、布局方面的难度。正确的做法是拟题前认真审读提示语,调动自己的个人阅历、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紧扣话题这个词语,深入思考,在这个词语的前后加上若干个词语进行修饰、限制或补充,恰到好处地拟订出适合自己写作的的文章题目;也可拟订一个字面上和话题这个词语并无关系,而实际上与这个词语有强烈的内在联系的`作文题。题目最好要能比较鲜明地透视出文体、立意、选材等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从多方面制约、帮助自己的写作,同时还可给阅卷者带来愉悦感染。

7.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篇七

关键词:四年级语文,教学写作,方法技巧

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靠平时多次的写作积累才可以把文章写好。小学作文也是如此,虽然小学生年纪尚幼,但是写作要求应该更加严格,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习惯,培养写作的兴趣。教师也应该尽到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责任,尽心地指导学生写作,对学生进行系统地教学,可以从写作方向、写作内容以及写作的情感入手,教给学生合适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写作的方向

1. 关注历届考题

写作方向即“写作的目的”,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很好地把握写作的方向,命题作文还好,一旦碰到看图写作,学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比如说一幅母亲牵着儿子在路口等待父亲归来的图画,要求学生写一篇四百字以内的作文,这时候,就会有学生写母亲和儿子都很穷,所以父亲多年不回家,直到有一天父亲终于回家的温情画面。其实,学生写作方向的偏题很大原因在于不能把握写作的主流思想。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历届的语文考卷给学生看,让他们对整体的写作方向有个大致的把握,从而避免出现以上问题。

2. 留心章节标题

教会学生正确地掌握写作方向的另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便是让学生留心各章节的标题,比如说第一章的标题是“伟大的亲情”,然后这一章节中的《我与母亲》《父亲》等文章都是和这一章的标题“亲情”相对应的文章,这也就直接告诉学生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主题。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每一章的标题为主题写作,再根据学生写的文章做出批改和修正,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篇和该章节有关的优秀作文,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如果考到了相似的主题,那么学生就可以很直接地联想到课堂上学过的文章和教师批改后的优秀作文,在考场上加以合理运用,必然可以取得优良的成绩。

二、写作的内容

1. 勤于参与实践

解决了写作方向的问题之后,接下来便是写作内容的问题了,在这里,推荐两种方法:一是勤于参与实践;二是进行课堂互动。先来说说第一种“勤于参与实践”。我们都知道,小学作文大部分是以记叙文为主,这就对学生有了一些要求,对于平时学习生活经历丰富的学生来说,写记叙文会有很多的素材可借鉴,然而对生活经历简单的学生而言就要吃亏一些。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实践的锻炼,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操场上做游戏,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户外郊游。以户外郊游为例,说说如何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组分工,然后将剩下的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补助,给学生买好水果和饮料,然后规定郊游的时间和地点,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好好准备,到了郊游的那一天,教师肩负监督保护学生的职责,可以让学生尽情地玩耍,玩下棋、飞行棋、放风筝、老鹰抓小鸡等,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加入到游戏中。在愉快的郊游快结束之际,教师召集所有的学生围坐在一起,和学生谈谈这次郊游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完成“愉快的一次经历”这个作文题,教师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都会写到那一次的集体外出郊游。由此可见,勤于参与实践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写作素材的不足。

2. 进行课堂互动

另外一种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写作内容的方法就是进行课堂互动。教师在写作课上可以和学生这么互动,比如有一篇命题作文——《最可爱的人》,教师就可以提问:“同学们,闭上你们的眼睛,老师说道最可爱的人,你们在脑海中浮现的是谁的影子啊?”然后让学生睁开眼睛,“将那个人写下来,再闭上眼睛,想想他的外貌,再想想平时和他接触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后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想象那个最可爱的人的样子和性格,接着只要将几个形容词用合适的语句串联起来,一篇好文章就写出来了。

三、写作的情感

1. 摘抄优秀语句

写作的情感是写作中最难把握的,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摘抄优秀的语句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比如“他的额头有着深深的纹路,似乎头发也比去年白了很多。啊!妈妈的手上爬满了皱纹。”这段描写母亲的句子通过详细的外貌描写将母亲年老的形象写得呼之欲出。遇到类似的作文时,学生便可以改写道:“我的母亲她的手上有很多的皱纹,她的头发也白了。”

2. 背诵经典诗句

背诵经典诗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情感的表达能力,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脍炙人口的表达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可以运用到学生的作文中。

总之,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写作方向、写作内容以及写作情感这三个方面入手,通过熟悉文章标题、勤于参与实践、摘抄优秀语句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教师也应该和学生加强交流沟通,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卜祥红.《地球的新生》教学设计:校本课程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媒材创新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9).

8.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篇八

【试题特点】

1.背景材料“新、广、活”。即内容新颖、取材广泛、形式灵活多样。背景材料一般选用最近一年内的国内外时政热点或是选用学生身边的普通的却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件,可以是通俗引文,也可以是图表、漫画,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2.问题设置“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既关注学生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关注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又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能力等,突出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3.答案开放、多元化。分析说明题的答案不要求必须用课本原文,与课本内容相吻合即可。同时,分析说明题的答案也不唯一,考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所给材料,多角度、多层次作答。

【试题类型】

根据问题的设置,分析说明题可以分为列举式、评析式、归纳式、演绎式和参与式几种。

1.列举式。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参照材料中的现象,列举同类现象,一般要求不少于三条。这类试题难度不大,解答时同学们要注意联系社会生活或者自己的生活实际。

2.评析式。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现象或言行进行评价分析,重在考查考生明辨是非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可分“三步走”:首先,对现象或言行做出定性评价,即判断其是非对错;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列出理论或法律依据;最后,指出其影响或后果。

3.归纳式。这类试题要求考生通过对背景材料的分析,归纳出结论,即判断“是什么”,重在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这类试题的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等。对于这类试题,我们可以借助语文学科中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方法,先概括出背景材料的表层意思,再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进一步揭示出问题实质。

4.演绎式。这是要求考生通过背景材料谈理解、谈认识、谈感受的一类试题。解答这类试题时,不能抛开课本知识,随心所欲地去理解、去认识、去感受,而必须到课本中寻求理论支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顺序作答。

5.参与式。这类试题通常是让考生谈打算、提建议、设计宣传标语、设计警示语等,旨在考查考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解答时,考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大胆地自由发挥,但答案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思想境界,用规范、简练的学科术语作答,力求见解独特,富有新意。

【解答规律】

不同类型的分析说明题,解答方法虽不尽相同,但也有规律可循: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问题,目的是弄清命题者的意图。审材料,要抓住关键词句,找出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审问题,就是要看清问题要求,弄清答题点。审材料和审问题两者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材料少的题目,可先审材料后审问题,即联系材料审问题;材料多的题目,则可以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即带着问题审材料。

第二步,回归课本,找准知识。就是要把从材料和问题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在课本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这是答题的关键。找的准方能答的对,找的全才能不失分。

9.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九

话题作文要在打好基本功的基础上注重写作技巧的运用。写作技巧,说穿了就是巧妙地安排和表现作者已经选定的有关材料,使作者初定的文章主旨得以充分表现的方法。必须承认,写作是有技巧的,尤其是这类充分张扬写作者个性的作文,如果不用写作技巧对文章选定材料进行锦上添花般的着色添彩,文章就犹如一潭死水。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就应努力打好写作基础,逐步形成个性化的语言,然后根据自己的写作功底与个性,打破“一着鲜,吃遍天”的狭隘意识,着重掌握几种不同类文章切合自己写作习惯,张扬自己写作个性,显示自己语言特色的写作技巧,认真多学几“招”,以适应不同文章的写作。

10.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出新 篇十

新[1]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出新

知识要点:

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所谓创意,即创造、创新之意。考试说明: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个性呢?中考优秀作文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1、以知出新

文章的内容如能超越一般学生的认知领域,显示出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那就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湖南益阳市中考作文要求以《关心》为题作文,当不少考生把目光锁定在人类的亲情时,有位考生却把爱心投向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球,文章将“绿荫如盖的大地”、“浩瀚无垠的大海”、“交错分布的江河”分别喻为地球,“美丽的肌肤”、“蓝色的衣裳”和“奔流不息的血脉”并引入被喻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河流域由于大片森林被焚烧而染上“炎症”等知识性较强的内容。由于新知迭出,读者获得了知识和情感的双丰收。

2、以事出新

初中三年的学生生活常常进入考生的选材视野,但雷同者多,出新者少。而有些考生却能把眼光锁定在特殊日子所发生的特殊事件上,给人“人有我新”之感。浙江宁海市2中考作文要求以“明天”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不少考生取“明天”的引申义构思,有位考生却取“明天”的本义作文,拟题《明天就是中考》,记叙了“挤独木桥”的前一天老爸赠送“作战武器”派克笔、老妈熬出高能量食物小米粥和表哥提供新式手表三件事,并在“后记”中这样结束全文:“粗硬的派克正在舞动,已被小米粥填饱的肚子正在提供能量,nike在忠实地记录时间……”有的同学把叙事的笔触延伸到考场,更体现出所选角度之新。更有独具眼光的作者把叙述的时空就锁定在眼前的语文考场。武汉市中考作文要求以“服务”为写作范围,自拟题目作文。有位考生别出心裁,所叙时间变一般考生的“过去进行时”为“现在进行时”,自拟题目《谢谢您,护花使者》,叙述自己在语文考场上的两次意外(一次墨水用完,一次鼻子出血),两次得到“如慈母般”的穿白裙的监考老师的关心和鼓励的具体经过。文中的“护花使者”身份特殊,所处时空特殊,这些都闪耀着作者创新思维的火花,使“服务”这一文旨演绎得别具魅力。

3、以能出新

这里的“能”指某种特长或技能。如果你能选择“人无我有”的“能”作为题材,并在文中不断亮出有关此“能”的种种术语,那么阅卷老师的眼睛会为之一亮,你的文章也就会因此而脱颖而出。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要求以《我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位小学四年级就学会下象棋的考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特长,在题目的横线处填上“棋如人生”四字。文题将特长与哲理思考融于一体,已见出手不凡;行文时又以对比手法分析不同类型的棋手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及其结局,由棋艺世界的副赢得失联想到生活之帆的顺逆进退,诸如“……工于心计的高手第一局故意输给对手,以增对手的傲气,灭其防备之心,而暗探对手套路,且言‘君子让头局’,真可谓名利双收了,尔后避人之长,攻其之短,处处陷阱,请君入瓮,直杀得对手连局皆输,俯首称臣为止”。这些体现技能的用语不时亮出,更使文章增添了创新的色彩。

4、以悟出新

以悟出新就是在文中展示充满个性的思考和别具慧眼的发现。武汉考生写的《本店微笑服务》就是一例。文章描写“诚信商店”微笑迎宾、笑着问话、笑着介绍、笑着送别甚至笑着耍赖的种种细节,述说了“我”在“笑”的迷惑下被欺诈的经历。文章选材之新不仅体现在事件本身,更体现在作者精辟的理性思考。结尾处,作者不是一叹了之,而是由事而“悟”:“再美的微笑也掩盖不了商品的假冒伪劣本质,的服务莫过于保证商品的质量。”作者不是简单的否定“微笑服务”,而是在呼唤一种内外皆美的人文精神的回归。这样的感事悟理,视角新颖而不落俗套,给人启迪。

5、以情出新 情贵真,而真情是个性化的。围绕个性化的真情选材,便能以情动人。湖北荆州市2001年中考要求自拟题目作文,题目中必须含有“喜欢”一词。有位考生拟题《我喜欢童年的竹林》,叙写在山区竹林里与小伙伴“摇雪”“觅果”“盖小屋”等生活片段,着重抒写了“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摇出我心中的歌,荡圆我心中的梦”这份独特的情。绵绵的乡情,充满自由欢乐和童趣的友情,流淌在字里行间,一直流入读者的心田,使人久久难忘。因为这产生于山区竹林间的秋千下和小屋中的情味,个性色彩鲜明,是很多读者所未曾经感悟过的,因而是全新的、动人的。

[1]有一位老师在作文课上,画了这样一幅画:上面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太阳下是一把伞,伞下有一盆仙人球。要求学生根据这幅图画写一篇议论文。

11.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文本;标题;内容提要;延展性链接

【作者单位】杨慧霞,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全媒体新闻传播研究团队项目资助。

新媒体新闻文本写作并非完全脱离传统媒体写作,很多技巧和方法与传统媒体是相同的,传统媒体需要遵守的规则也适用于新媒体。但新媒体毕竟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其呈现信息的方式不同于传统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用户浏览新闻的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新媒体新闻文本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也随之发生改变。

一、标题:基本信息完备

在传统媒体中,标题作为“眼睛”十分重要,而在新媒体中,标题更加重要。当用户打开一个网页或是浏览手机新闻APP时,一般只能先看到标题,每条新闻的具体内容需要点击标题链接才能获取,标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用户点不点开链接、是否浏览信息。

新媒体新闻文本标题一般题文分离、单行题多、以实题为主,融合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文本形式,每一个标题都是一个超链接。新媒体新闻文本标题在拟题时要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即基本信息完备。

1.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最核心的信息

一个好的新媒体新闻文本要力争一下子抓住用户,进而引导用户点击。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简单直接地告诉用户,这个新闻是什么,即尽量包含新闻5W要素。以下面4个标题为例:

①国务院派出8个督导组

②专项督查房地产市场调控落实情况

③从4月上旬开始,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区、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④国务院4月起专项督查16地房地产调控落实情况

这4个标题中,只有标题④做到了简洁点出最基本信息的要求;标题③虽然也叙述了基本信息,但文字太长,不适合新媒体;标题①和标题②都缺失相关信息,对用户的吸引力不强。

2.包含具体的数字、情节或细节

特殊的数字、情节或细节会吸引用户,增加阅读率。如《赵本山:我很惧怕春晚 担心自己会倒在台上》(凤凰网2012年8月20日)引用了赵本山原话这样一个细节,很吸引人。

3.表述内容要准确

标题表述的信息要准确,即使是细节也要精准无误。内容的准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事实准确,即标题中所陈述的新闻5W要素要完全符合新闻事实;二是对新闻事件的陈述和评论要概括事件全貌,防止为了吸引眼球、提高点击率而有意使用耸人听闻的词语,或者以偏概全、偷换概念。很多新媒体新闻文本标题说的是一件事,点开链接,文本主体说的却是另一件事,网民有被欺骗的感觉;这样虽然赢得了一时的点击率,却丧失了媒体诚信。例如某纸媒新闻《子女“常回家看看”有望入法》,被某网站转载后标题变成了《常回家看看,这是法律!》。网站标题确实有冲击力和吸引力,对基本信息的概括却出现了偏差,明显不准确。

4.运用全媒体手段

为了传达完备信息,新媒体标题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和厚重,可以采用标题集锦或“图片+标题+摘要”的形式。重大突发事件可以采用标题集锦的形式,围绕一个主标题,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若干条新闻的标题,同时可以添加与主标题新闻相关的关键词、图片集、视频、微博、互动等超链接,形成组合标题。在强调突出某一条新闻时可以采用“图片+标题+摘要”的形式,这种标题传达视觉信息、核心信息、基本信息更加全面。

5.标题制作禁忌

随着人们阅读需求的提高以及技术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网络新闻标题制作标准和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不管其标准和要求如何提高,有两点始终是不会改变的:其一是题文相符,其二是突出重点。” 新媒体新闻文本标题制作的几条禁忌:一忌标题模式化。为了吸引用户点击,套用一些标题模式,例如“史上最牛……”系列标题。二忌娱乐化、庸俗化。弱化新闻关键信息,强化次要信息,这些次要信息多半比较火爆,例如性、暴力、奇葩等,导致题文不符。三忌标题党。标题第一,唯标题马首是瞻。标题党导致大量不负责任的标题产生,当用户搜索新闻输入关键词后,发现搜到的新闻并非是自己想要的。

二、内容提要突出关键词

新媒体用户点开网站主页的相关标题进入正文后,会在正文标题下面看到一小段话,一般100字左右或更短,这就是内容提要。有一些网站的内容提要直接放在主页新闻标题下面,例如英国BBC网站;还有的网站采用弹出式标签技术,当鼠标滑过某条新闻标题时弹出文字框显示该条新闻提要,移动鼠标后文字框自动消失。

内容提要的作用是解释或补充标题的内容,报告新闻事件最新的动态,文字要简练,尤其要注意突出关键词。关键词是一个文本中的核心词语,揭示稿件最核心的内容,以吸引用户,提高文本的检索率和利用率。一般来说,关键词包含在新闻5W中,关键词的数量不宜过多,三至五个即可。

三、正文:语言简洁,内容平实

1.简洁。新媒体新闻文本一般保持一个屏幕长最好,最长不要超过两个屏幕;每句话要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段落简短。

2.语言平实。文本用最简单、准确的文字告知信息即可,不需要大段大段的抒情议论,要避免花哨难懂的词汇,多采用通俗平实的文字。记住用户浏览新闻是为了获取信息,而不是追求文学性。

3.一段表达一个意思。用户在阅读新媒体新闻文本时大多是跳跃式阅读,因此,文本最好一个段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便于用户搜寻式阅读和跳跃式阅读。

4.多用小标题。过长的新媒体新闻文本要善于用小标题将文本分成几块,便于用户搜索和选择信息阅读。

nlc202309031232

5.重要信息优先原则。文本要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置于最前面,无论是整个文本写作还是文本中的某一个段落写作,都要遵循重要信息优先的原则。新媒体用户绝对不喜欢在文字堆里艰难跋涉,他们希望在开头就能找到想要的信息,这与传统新闻写作中要求的“倒金字塔结构”完全一致[3]。

四、注重事件背景介绍

新媒体新闻文本写作中背景使用非常重要,有时候用户对背景信息的关注高于新闻本身。文本中多运用事件背景可以让用户对新闻的了解更全面、更深入,也有利于用户围绕新闻获取拓展性信息。

并非所有事件背景都要写进文本,要选择能说明问题、紧扣报道主题、用户有兴趣了解的事件背景,注意背景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事件背景在文本中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在文本中直接写出来,穿插在导语、主体和结尾中,这个与传统媒体没有太大区别。

2.通过相关词语设置超链接。例如文本中出现电影《星际迷航》,那么可以对《星际迷航》几个字设置超链接,用户点开后可以看到关于《星际迷航》的具体介绍。

3.通过文本后的“相关新闻”超链接来实现。

4.设置新闻背景信息模块,点开后是有关的各类背景标题,由用户选择点击。

五、相关延展性链接:与文本内容相关

延展性链接是发布与文本内容有一定联系但又独立的新闻报道。如新浪网2014年9月12日的新闻《我国公务员已连续7年未调薪 工资不透明遭指责》,文本后面设置了相关新闻的延展式阅读《妻子嫌公务员丈夫工资太低与其离婚》《公务员工资改革目标:重点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专家:公务员工资改革应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等。用户点开每个标题都是一条完整的新闻,这些相关新闻的设置,拓展了该文本的信息含量,用户可以通过延展阅读,加深对新闻本身的理解和认识。

六、必要时进行后续追踪报道

后续追踪报道实际上就是新闻后的新闻,它以已经报道或正在报道的新闻为线索,对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做延续性的、进一步的报道。新媒体新闻报道追求快和新的内容,新闻网页更新率非常快,新媒体工作者要注意重大新闻后续报道追踪。

后续追踪报道应该注意:

1.要及时发布报道追踪,事件有了新进展,要在第一时间告知用户。

2.信息一定要准确,对重大事件往往会有很多传言,传言不一定都是假的,但绝对不能等同于事实报道。

3.后续追踪报道的重点是事件新的进展,例如事件原因调查结果、事件认定结果、新的细节等。

[1]郑素侠.网络与新媒体实务[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

[2]王洁,王贵宏. 新媒体采编实务[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3]张松. 从受众多元需求角度探索网络新闻写作[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1).

12.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篇十二

一、帮助学生习得基本的写作方法与语言技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写作这种自我倾诉的活动, 虽然离不开灵感的迸发, 离不开生活的感悟, 但要将灵感与感悟诉诸文字, 就不能不依赖一定的写作技巧。再好的感悟与思想, 倘若离开了好的语言载体及恰当的表达形式, 内容就会大为逊色。

据笔者调查了解,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 写作时不是“无话可说”, 而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道 (倒) 不出”, 之所以“倒不出”, 是因为缺少技巧的支撑。学生要想写得出来, 首先要过语言关, 如少写或不写错别字;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情达意清楚, 不存在语病;语句通顺、生动, 能准确描摹事物、表达观点, 等等。同样的道理, 初学写作的学生没有掌握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布局谋篇等写作基本功, 也会产生想表达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方法这样的困惑。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 获得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因此, 教师可以在写作前讲授一些写作知识和方法, 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理论系统, 用以指导写作。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做法:首先, 教师向学生讲清作文要素, 如记叙文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六要素;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诗歌要注重语言的含蓄、凝练及意境的创设, 等等。其次, 要根据每一单元习作训练的文体要求, 有针对性地传授相关写作知识, 以便学生对该次习作在方法上有清楚的认识。面对话题作文, 教师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等方面加以点化。另外, 关于场面描写, 怎样做到点面结合, 记叙文如何开头能够引人入胜, 如何巧妙地穿针引线过渡, 如何画龙点睛地写好结尾, 等等, 这些写作的方法、技巧, 都可以借助一些经典范文的阅读生动讲述。当然, 在作文教学中, 应克服避免单纯地传授写作知识的做法, 密切联系具体的文本, 向学生讲解相关写作技巧, 这样可以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使学生便于理解, 容易接受。

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鉴写作方法, 并尝试运用于作文实践中

写作方法的知识容易获得, 关键在于学会运用。学生了解写作方法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讲的就是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学生从书本或老师那里获得的写作方法, 总是要一次次地在具体的文本里验证, 才能融会贯通, 再把它一次次地运用于写作实践, 才能内化为熟练的技巧, 进而形成写作能力。因此,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特别重视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 学生由阅读进入写作, 在语言技巧和方法运用上通常感觉驾轻就熟, 写起来容易得多。阅读借鉴的对象多种多样, 可以是教材, 也可以是课外读物、报纸杂志, 甚至是同学的佳作。笔者常常指导学生运用“仿写”的方法, 帮助学生自觉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还着重向学生指出仿写应体现一定的创新性, 跟抄袭是绝对不能画等号的。抄袭是机械地剽窃别人的文章, 而仿写是阅读、借鉴别人的语言文字, 可以模仿文章的结构形式, 也可以模仿作者的写作思路;可以模仿修辞手法, 也可以模仿语言风格;可以模仿作者的观察方法, 也可以模仿作者的抒情、议论的技巧……总之, 值得模仿的东西很多。世界文坛上很多作家都是从模仿开始, 步入文学创作之旅并取得丰硕成就的。由此可见, 学生作文离不开模仿, 也必须走模仿之路。这种做法目的就在于解决从阅读到写作之间的衔接问题, 引导学生在作文训练中自觉地运用学到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应该说是一个提高作文能力的好办法。

三、督促学生多积累、勤练笔, 将写作方法及技巧内化为写作能力

技能技巧的习得离不开亲身实践, 诚如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获得亦是如此。叶圣陶在《写作漫谈》中强调:“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 必须常常去写, 规规矩矩去写。”可见, 懂得再多再好的方法, 不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练习, 就不能形成和巩固技能, 只能等于零。因此, 教师要注重督促学生多积累素材, 多动动笔杆子,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有感而发, 不无病呻吟。只要学生乐意写、天天写, 就会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就会不断取得进步。此外, 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每当看到一些美文佳句, 就要及时摘录, 丰富积累, 借以提高写作技巧。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周记。有的学生读的书不少, 但还是感觉不会写、写不好, 问题在于实践次数太少。就好像学骑自行车, 光记住骑车的技术要领不行, 光看别人骑车也不行, 必须自己骑上去, 经过多次摔打, 才能学会。学习写作文, 何尝不是这样呢?

此外, 作文实践要培养学生的纯真感情,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训练方式, 使学生作文不受约束, 自由抒发真情实感。在训练方式上应该体现多样化, 克服单一性, 追求五花八门的写作内容和不拘一格的训练项目。片段练习、观察日记、看图作文、读书笔记、观后感、演讲稿、生活随笔, 等等, 都可以穿插练习。作文批阅活动要提倡真诚的交流, 如学生写作, 教师面批, 生生互评, 就是一个真诚的交流与对话的过程。如果仅仅是教师独自坐在办公室桌前写上“内容充实, 语言流畅”之类的缺少情感的套话, 如何要求学生写作时说真话、吐真情呢?

总之, 只有教师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写作方法, 不循规蹈矩, 勇于创新, 沿着由读到练再到写的路径一路前行,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瑛.语文学习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初探[J].学校管理, 2012 (5) .

13.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篇十三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材料作文”因其在考察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它一直是中考作文的难点。

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歌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而要把握其关键,就得认真研究“材料作文”的客观规律。纵观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有下面七种类型:

(一)材料的含义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一千多个球,有一次,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七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牵累。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这类材料作文,一般能抓住中心阐发即可。

(二)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相辅,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如: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

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托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3、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材料1是讲要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2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3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三)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有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才能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蜻蜓点水,因而学而不成。

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了。

(四)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察学生分辨是非的辩证能力。

如: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罚得他心疼才会吸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分辨是非。要选择正确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五)材料角度的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

苏轼曽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说的“见仁见智”。

14.中考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篇十四

话题作文的不限文体,给考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因此,你应选定你的文体强项来充分展示你的写作个性。擅长叙事,你可选择记叙文;擅长说理,你可选择议论文;擅长抒情,你可选择散文;擅长想象,你可以选择童话;擅长讽刺,你可以选择杂文……比如以“水”为话题的文章(湖北襄樊中考题),你可以叙述一个停水后的故事,你可以说明水的性质、用途,你可抒发对“水”的情感,你可以议论“水滴石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可叙述“水”的童话,你可以想象说资源枯竭后地球的劫难等等。

15.作文写作技巧与方法点拨 篇十五

一、拟好作文标题

形象、新颖的题目可以让人洞悉文章的内容,抓住文章的灵魂,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材料和话题作文还有一个拟题的环节,什么样的题目切合中心、有吸引力呢?首先,题目要切合中心,让人“望题知文”。其次,要化大为小,将材料或话题中宽泛的内容具体化,越具体越好。此外,还应该生动,有文采。可以采用添加成分法、引用化用法、妙用修辞法、文体追踪法等方法拟题。

二、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虎头凤尾。写好开头应遵循切题、简洁、有文采的原则。比如,开门见山,亮明观点;巧用修辞,展示文采;广泛引用,突出主题;描写环境,烘托背景;妙用诗文,彰显诗意等方法。

画龙点睛、首尾呼应、抒情议论、妙引巧联、自然收束等方法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常用的好的结尾方法。如“有一种痛,缘自失去;有一种神伤,只因情太长。考场落笔,心却已回故乡,去细细品味那别离的时光,就算心痛也要记住,因为它必将化作我血脉指尖上的永久的怀恋。”利用了恰到好处的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总结全文,真挚感人。

三、学会选择典型新颖的材料组织作文

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用于某一篇作文,需要写作者进行选材。选材是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主题产生最好的效果。在记叙文和散文中,要想准确表达中心,就必须选择那些最能表达文章主题的材料。在表达中心的事例确定以后,要紧扣中心构思、叙述,切忌横枝蔓叶。选择出来的材料要有典型性,要有说服力。材料求独特,角度求小巧,情节求曲折,视角求广阔。在议论文中则必须围绕自己的论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最好是众所周知的、具有一定社会效应的人或事来作为论据,才更有表现力和说服力。

四、学会并善用描写

在记叙文和散文的写作中,描写是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法宝。

1.细节描写

在揭示人物性格特点上,一个细节的作用有时不亚于一个情节,甚至一场戏。细节描写要细致、细腻。如下面这个作文的细节描写片断:“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跳绳考试开始了。同学们快速地挥动着跳绳,手腕也有力的转动着。他们每个人都直挺着身子,竭尽全力地跳着。隐约可以听到脚步点地那整齐的声音,听到跳绳打在地面上那清脆的声音,听到因有些劳累地喘息声。”生动的再现了同学跳绳比赛的细节,特别真实。

2.心理描写

下面这段心理描写来自作文《这件事让我懂得什么叫爱》,反映了小作者对一位残疾的小男孩进行的心理斗争感受的真实。“不能给,这是妈妈给我买书的钱,若是施舍给他,回家一定会挨一顿‘笋子炒肉’。我心里好乱,到底给不给他呢?还是给吧,你瞧人家多可怜呀!自己怎能袖手旁观?不,谁知道他是真的还是装的,现在社会上以这种手段行骗的人多呢,万一被骗了怎么办?”两种思想激烈地对抗,小作者对于到底该不该把买书的20块钱给这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让读者从对话描写中了解到了一个真实的人。

文章要善于设置戏剧化的对话,要善于写生活中原生态的对话,用对话来展开故事,用对话来推动情节,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等等。如一篇学生作文《幸福拴在老鼠的尾巴上》中有这样一段:晚饭后,爸爸来找她:“雪儿,听老师说你很孤僻,很清高,不愿和别的同学交往,是这样的吗?”雪儿微微地点了点头。“哦,这样下去是不行的。”“爸爸,我没有朋友,我真的很寂寞,爸爸,幸福是什么?”爸爸想了一下,指了指被雪儿冷落在一旁的电脑:“幸福拴在老鼠的尾巴上。”雪儿懂了爸爸的意思,从此她冷落她的电脑了。通过雪儿与爸爸的对话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展现了人物的性格。

学生写作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坚持。在切合实际的目标引领下,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方法,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把兴趣放在首要位置,把教师放在引导者和激发者的位置上,我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6.中考英语作文写作技巧 篇十六

1、仔细审题

在写作文前,一定要仔细审题,对文章的题目、材料要点反复推敲,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认真审题,才能选取恰当的角度写出新颖、有个性的文章。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用所学过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准确运用时态和语态,使语言更具有多样性、准确性、逻辑性、行文连贯性和语言连续性,并且还要注意单词拼写的正确性。

2、列提纲,打底稿

写英语作文,最忌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发现文不对题,划了再写,没有计划性,把整个卷面弄得一塌糊涂。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先在草稿纸上列个提纲,或打个底稿,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用什么时态、采用什么句型、用到哪些词汇等等,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3、表达方式多样化

写作时要认真思考,选择正确的表达形式,正确使用结构词和过渡句,使表达内容连贯。写英语作文切忌通篇用长句或短句,好文章应该是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并用,句与句衔接紧凑,整篇文章语句通顺流畅,让人赏心悦目。

4、选词简单化

有些同学喜欢使用一些稀奇古怪的词语,觉得那样别人才会认为自己的词汇量丰富,老师才会认为其与众不同。其实恰恰相反,在英语作文中,只有运用自己和他人都比较熟悉的、能表达具体的词汇,才能使文章显得更准确、更真实、更亲切。

5、文章篇幅适中化

初中英语作文一般要求在80-100词之间,所以文章词数要符合要求,词数太少或发挥得过的都不好。写完之后,要通读全文,检查要点有无疏漏或错误。

6、卷面整洁化

有的同学书写字迹潦草,卷面乱七八糟,让人看了一塌糊涂,更何况阅卷老师的时间和耐心是有限的,一般都是一目十行,不会去仔细的琢磨考生写得什么。所以同学们的卷面一定要整洁,书写一定要工整、清楚,大小写、标点符号、词间距等要准确,这样阅卷老师才会一目了然,心情舒畅,当然分数也随之高了一档。

上一篇:9A Unit4 复习教案下一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