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2024-10-07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与对策(共8篇)

1.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篇一

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09汽车营销班 姓名:梁海通 学号:109333260111 摘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劳动力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长期累积的问题正逐渐显现,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首先探讨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中存在的难点;其次对其成因进行了详尽分析;最后,针对上述难点提出具体解决路径。

关键字:劳动力过剩 就业困难 解决对策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期,与此伴生出高失业这一负面现象。这些年来,我国政府和许多专家学者不仅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和对策,而且各级政府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我国劳动力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长期累积性问题正逐渐显现,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难点分析

1.劳动力供求失衡状况将长期存在

今后若干年,从劳动力供给来看,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人,加上结转的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达2400万人。从劳动力需求来看,由于宏观调控、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就业增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按照经济增长8~9%计算,每年可新增800多万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实现1000~1100万人,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300~1400万人左右。诸多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使我国就业与失业问题日益严重,从全社会来说,失业规模逐步扩大,隐性失业日趋突出,并显性化。

2.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日趋严峻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速度的加快以及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的加大,使得城镇失业现象日益严重。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2010年第四季度我国94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的统计分析,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大于需求,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要求看,16~34岁之间的劳动者占总体需求的67.4%;而对35~44岁间的劳动者占16.9%,对45岁以上的劳动者需求仅为5.0%。由于下岗失业人员本身的就业技能偏低,加上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影响,低素质、高年龄的劳动者已经成为就业困难的大群体。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作为劳动力蓄水池,积淀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和政策界限逐步取消,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土地向非农业、向城市转移的压力越来越大,每年还有不断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加入劳动力市场。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增长1000万左右,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在1.5亿左右。

3.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迅猛凸现

城镇新增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问题进一步突出,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加,研究生扩招幅度也很大,在加上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呈跳跃式增长,而就业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国家自1996年开始进行就业率统计,199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93.7% ;1997年就业率为97.1% ;1998年就业率为76.8%;1999年就业率为79.3%; 2000年就业率为82% ;2001年就业率为90%~;2002年就业率为80%; 2003年就业率为75%;2004年就业率为73% ;2005年就业率为72.6% ;2006年就业率为70% ;2007年就业率为70%;2008年和2009年都是68%;2010年630万大学生毕业,国家六部门说力保70%的就业率,目前暂时查不到信息,2011年预计达650万,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二、我国就业困境的成因分析

1.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就业弹性系数下降

近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就业弹性系数却未呈现上升趋势。就业弹性系数是从业人数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即GDP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系数越大,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首先,我国产业结构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类似化工、建材、医药、电子信息等一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增多,逐步替代了原来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虽然投入了同样的资金,能够吸纳的劳动力却减少了,就业弹性系数就会下降。1980年代的就业弹性是0,4,个百分点的GDP能够创造0.4个百分点的就业),现在下降到了0.3,可能更低。其次,同样的资本投入,大企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要少于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要比民营企业小。我国现有国有企业当中的资源型产业,比如石油、石化、钢铁、煤炭、电力,这些年发展比较快,特别是实施有保有压以来,一个客观的结果是国有企业的投资占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对就业的贡献却在下降。同时,国有经济进行改制重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导致这部分原先相对稳定的群体形成失业。

2.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

劳动力价格的差距正在使中国的东南亚、南亚邻国成为的投资“洼地”。例如耐克公司海外工厂的迁徙就是一个典型个案。原先印尼是耐克鞋的一个重要生产基地,后来由于印尼政局不稳以及劳工运动的发展,耐克鞋把生产基地逐渐迁移到中国。但随着中国劳动力、土地、水电等方面的成本上升,耐克公司又开始把大量订单投给其越南的工厂,并且计划在越南建立耐克鞋的最大海外生产基 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劳动力的供应及价格有密切关系。在特定情况下,东南亚、南亚一些邻国的低廉劳动力,给中国吸引跨国资本带来竞争压力。但这也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劳工权益提升的结果,同时,劳动力价格上升也可能带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带来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增长。

3.多层次原因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从宏观层面来看,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扩招所导致的总量供求矛盾逐渐显现,原先通过扩招所缓和的青年群体就业压力正在逐步释放。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倾向于招聘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员;从中观层面来看,目前不少高等学校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专业设置不合理所导致的结构供求矛盾。课程设置欠缺所导致的市场适应性差,缺乏对学生情商的教育辅导,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大学毕业生工作后的发展;从微观层面来看,大学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包括理论素质、技术素质和道德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就业观念没有转变,大学生普遍不愿意到中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自我创业愿意不强,国家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支持力度不够。

三、解决就业困境的对策探讨

1.完善区域功能定位,发展比较优势产业

目前,我国的工业化还处于中级阶段,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还极不平衡,包括在一个地区内部,由于区域位置、历史延续、资源禀赋等差异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应根据本地的实际,规划本区域功能定位,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产业升级,把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要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扩散与转移,利用产业升级的契机,尽可能地涉足国内产业链,形成纵深的产业链延伸。中西部地区发挥具有丰富劳动力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增长,与其资源禀赋相匹配同时,根据区域条件适度发展资本密集、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形成有序的产业梯度转移,避免恶性竞争,形成一个有效的内循环,因为经济发展不可能违背其基本规律。

2.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

在国有企业吸纳劳动力下降的情况下,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虽然不大,但对就业的贡献却不小。在同样的资金投入,同样的增长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会雇佣更多的劳动力,对就业的贡献也更大。要积极推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门槛较低,对就业的贡献率大。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市化发展这个平台,没有城市化的发展,没有城市规模的扩张,就没有第三产业的规模需求。而只有需求才能催生产业的发展,从而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在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应该给这些服务业部门创造—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3.多管齐下,推进就业与创业工程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减少结构性失业。积极开拓海外劳动力市场,中国也可以借鉴印度、菲律宾一些劳工输出大国的经验,加强对发达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的劳动力输出,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更多的全球化特征。重视灵活就业方式,大力发展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轮岗工等多种就业形式。社区服务特别是家政服务具有很大的就业潜力,要鼓励发展家政服务业,以灵活的形式吸纳更多的人就业。在一些发达国家,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高达30~40%。地方政府要建立农民工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上,相关职能主管部门应建立预警机制,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与监管制度;实行工资支付备案制度;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建立中小企业欠薪保障基金;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权益的宣传渠道与途径;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恶意拖欠工资的企业予以曝光。

4.完善政策机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一方面存在失业现象,另一方面又有着大量的岗位空缺,应加强政府职能和政策导向,将创造就业岗位、控制社会失业率作为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目标,并加快推进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创造比较宽松的创业和就业环境,提供相对平等的就业信息平台,为就业信息的透明公开提供制度的保障。建立分层次最低工资制度,体现人力成本的投入差异。当前应尽快建立起高等教育专业信息预警机制,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为大学生的入学专业选择、中期专业调整、就业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指导,科学地指导毕业生就业。逐步转变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协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整合当前各地分散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资源。在劳动力资源逐渐由市场来配置时,大学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政府完善就业市场、高校适应就业市场、学生走进就业市场。

参考文献: [1]蒙永亨,孙良媛.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6,(01).[2]徐平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06).[3]张沁悦.民工的劳动力价值复归趋势及其制度保障[J].经济论坛,2006,(11).[4]吴大兵,刘亚兰.对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6,(01).[5]邵际珍 对大学生就业与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 年第26 卷

[6]傅剑锋等.《南方周末》文章《大学生求职困境调查:宁做都市新盲流也不去西部》2006 年4 月6 日

[7]娄世艳,程庆亮.城镇居民收入与教育收益率性别差异成因研究.人口与 经济[J].2009,(3).[8]李炜,岳昌君.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2009,(1).5

2.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篇二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有其企业内部原因, 如管理落后、信用状况一般等等, 但最根本的还是外部原因, 主要表现在:

1.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布局不匹配且政策力度不强。为防范金融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一律实施“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战略, 大规模撤并基层网点, 上收贷款权限, 使那些与中小企业资金供应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同时, 政府对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有待创新, 银行自身在机构设置、产品设计、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都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特殊需求。

2.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存在明显不足。在大型银行退出的情况下, 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本来应该是中小企业的重要金融服务提供者, 是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主要来源, 但是与小企业的需求相比, 由于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历史比较短, 基础薄弱, 导致其在规模和实力上都不能满足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 而且中小金融机构在数量上远远低于大型商业银行的数量, 对于中小企业的覆盖极为有限。另一方面, 中小金融机构上没有自成结算体系, 汇路不畅, 办理结算时, 手续复杂, 难以承担和发挥对中小企业信贷的主力军作用, 再加上企业效益差, 欠息严重和有的信用社管理不善, 财务监督不力等因素, 造成经营效益下降, 削弱了对企业进一步支持的力度, 使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银行难以获得稳定的客户, 出现发展困难的局面。

3.金融机构运用机制存在缺陷。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是以少数大银行为主, 辅以若干中小金融机构而形成的, 其运用机制存在一定缺陷。目前部分商业银行的产权虚置问题仍未得到全面解决, 由此导致银行法人治理机构不尽合理, 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待进一步降低, 故放贷能力和积极性均受影响, 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

4.担保体系运行机制不健全。据调查, 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拒贷的比例高达23.8%, 因无法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比例高达32.3%, 二者合计总拒贷率高达56.1%。但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政府出资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通常仅在筹建之初得到一次性资金支持, 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民营担保机构受所有制歧视, 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 而无法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 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同时担保机构的分布高度分散且很不平衡;管理机制也各不相同, 机构章程和担保办法也各搞一套, 有些做法与银行贷款制度相矛盾, 得不到银行认可。这种运行机制的极不健全从另一方面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

5.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准入的门槛高, 加上管理日趋规范, 中小企业已很难获得上市资格, 民营中小企业更被政策性地排斥在资本市场之外, 无法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证券市场向大型企业倾斜, 低门槛的创业板迟迟不开, 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纷纷取缔, 非正规融资缺乏法律支持,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加剧。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一) 完善金融体制, 改善金融服务

1. 建立健全中小金融机构组织体系。

政府应大力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允许新创设立或改建设立区域性股份制中小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 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设立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要积极吸收非公有资本入股, 进一步壮大和完善为城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实力和机制。农村信用社应吸收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入股, 加快改善股权结构, 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力度。央行和各省金融管理部门应本着“规范标准、放开准入、强化监督、鼓励竞争”的原则, 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 风险管理制度、竞争规则以及监管办法。对于中小金融机构, 不论所有制如何, 只要符合标准就应准予设立;只要出现违法就应及时依法惩处。

2. 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这里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降低抵押收费标准, 改变目前各地办理贷款抵押的登记、评估、公证等收费标准不统一, 综合收费率高的状况, 减轻中小企业的费用负担, 使有抵押物的中小企业及时得到银行融资支持;二是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营业收入免征或降低营业税, 或允许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损失贷款自主核销, 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和处置能力;三是中央银行在再贷款方面向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予以倾斜, 增强它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能力。

3. 鼓励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

要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特点, 改进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 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放信用贷款, 开展授信业务;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 拓展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业务;放宽融资租赁公司的准入条件, 支持开办融资租赁;开展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支持中小企业依照有关规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投资和使用国外贷款。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进一步发挥典当业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

4. 改进金融机构的信贷体制。

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现行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 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呈现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分布, 基层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 但长期以来基层银行经营具体金融业务。由于地方政府的压力, 在基层银行比较强调金融服务, 而忽略了金融风险, 致使不良资产越来越多。另一方面, 国有商业银行掌握信贷权利, 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还未成长起来, 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需要从商业银行的改革开始, 自上而下的设立中小企业的信贷部门,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认真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引入商业竞争, 允许并鼓励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5. 引导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

应该提出一系列鼓励和引导各类商业银行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要主动了解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分析中小企业可支持的条件, 以增加潜在的信贷载体;二是对信誉好, 前景较为乐观的企业, 要通过贸易融资、封闭贷款、短期授信等方式给予支持, 以帮助企业尽快扭亏为盈;三是对已得到国家财政、税收或基金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企业自筹部分资金的前提下, 要发放配套贷款;四是根据中小企业技术更新等发展需要, 发放中长期技术改造贷款, 以增强中小企业的技改能力。

(二) 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

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 是地方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的问题。目前, 借鉴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已经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体两翼四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模式。“一体”指主体, 模式强调“多元化资金、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绩优者扶持”;“两翼”指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担保作为必要补充;“四层”指中央一级, 省 (市、区) 一级, 地市一级、县 (市) 一级。近年来出台了担保的有关法律、政策和税收优惠等, 有力地促进了担保业的形成和发展。其中包括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 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的机构经核准可免征营业税;加快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 建立担保业自律性组织等等。担保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缓解了中小企业寻保难问题。

(三) 拓宽融资渠道, 发展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1. 逐步放开民间借贷市场并且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由于我国现有的融资体制既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投资欲望, 也不能满足融资者的资本需求。因此对于民间主体进行的融资活动, 不宜简单地禁止, 而应加以规范, 将其纳入正式的金融体系。通过对融资主体信用度、风险控制能力和还债能力的监管, 既可将金融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 又能大大促进民营经济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2. 积极完善直接融资体系。

为了发展中小企业, 我国的中小资本市场必须建立起来。政府宜积极筹建创业板市场, 同时也应设立地方证券交易市场和风险资本市场。前者主要是为创业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后者则专门为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提供私人权益性资本。并且在国内中小资本市场现均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还可以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3. 大力发展票据贴现市场。

票据贴现作为一种短期融资方式, 是与中小企业融资金额小、期限短、频率高的特点相适应的。中央银行要增加对票据再贴现的支持, 通过降低票再贴现率, 提高办理再贴现的利差收入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同时稳步发展大中型企业的商业承兑汇票, 便利与大中型企业有供销关系的中小企业及时得到商业承兑汇票, 并通过贴现融通资金。

(四) 加强政府政策扶持

政府的扶持主要表现在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适宜发展融资环境。包括: (1)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法规体系, 规范中小企业发展, 维护中小企业利益, 并使中小企业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2) 改善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机制, 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各级财政应当适当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投入, 解决一些中小企业的历史债务问题, 各级行政部门不应再对中小企业乱收费、乱罚款, 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对于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以及购买技术和相关的技术服务, 可以采取减免所得税办法, 降低其费用, 对于安置下岗职工, 综合利用资源, 从事社会服务等政策, 鼓励发展中的中小企业, 也可以实行税收优惠, 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 (3) 实施中小企业资金扶持计划, 政府应专门拨出一定资金扶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风险经营企业、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并制定与实施相应的中小企业资金扶持计划, 对于出口型中小企业, 应提供必要的信用担保和出口信贷等融资优惠;对于风险经营, 进行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 提供专项贷款、贴息贷款等融资优惠, 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4)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减少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盲目性, 政府应当支持和建立向中小企业提供各种中介服务的机构, 包括:资信评估、提供贷款信息、投资方向、经营管理、技术改造等服务。依靠国家的软性的政策手段, 达到指导中小企业融资的目的,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健康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锁箭.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2].林毅夫, 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 2001 (1)

[3].纪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体系完善.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

[4].易成.金融市场与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5].何嗣江.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制约因素与战略研究.浙江社会科学, 2004 (4)

[6].蒋海.中小企业约束与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体系发展研究.暨南学报, 2002 (6)

[7].立法能否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经济观察, 2002.5.20

[8].李扬, 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9].林毅夫, 李永军.再论二板市场与我国的发展前景.改革, 2002 (2)

[10].黄飞鸣.着力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J]..经济论坛, 2003 (5)

3.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篇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解决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非国有中小企业的数量目前已经超过了12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几乎涵盖了生产、服务领域的各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到了70%和45%,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我国,中小企业不但在活跃市场、吸纳就业、促进技术创新与出口创汇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成为确保竞争机会均等和合理分配经济资源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运转的助推器。

然而,在我国深化改革、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仍然很多,尤为突出的是融资困难,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不解决融资难,中小企业资金不足,周转不灵,正常运作就会困难重重;不解决融资难,中小企业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均难以实现;不解决融资难,中小企业就难以“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难以在全球市场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和先天缺陷,我国的融资服务体系不健全,以及政府在相关政策和服务不到位等综合原因造成的。

(一)中小企业自身“先天不足”是融资难的根本

1.中小企业大多属于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低,企业风险大

由于经营者的素质、经历等原因,许多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属于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低,成本相对较高,盈利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创新能力不强, 员工素质普遍低下,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负债率偏高。因此,新陈代谢快,稳定性差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一大特点,这就造成了银行贷款在行业选择上将中小企业列入不支持或限制之列。

2.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上存在较大问题

股权结构单一、家族化管理、独裁型机制、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的短期行为是其集中的表现。在企业发展初期,这些弊病很难显现出来,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劣根性就逐渐暴露出来,这是银行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3.企业管理混乱,财务不规范

许多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经营随意性大,各类规章制度缺失严重,或有章不循;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违规操作,有些小企业根本不设账,以票代账,或者虽然设账,但账目混乱,给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

4.信用不佳

中小企业群体信用观念淡薄,机会主义盛行,缺乏长期发展目标,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具有普遍性。在财务方面人为操纵利润现象较多,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经营信息透明度差,甚至出于自身短期利益的考虑,造假账、出假报表、偷税漏税,使企业信誉受损,整体形象不佳。

5.抵押难,担保难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非常有限,再加上抵押物价值评估、登记的费用较高,抵押之路难行。同时,担保机构尚未普遍成立,其他企业又不愿意提供担保,因此,担保难亦是中小企业的普通问题。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成为融资难的关键

1.金融体制改革不到位,使中小企业贷款服务出现缺失

一方面本应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农村信用社和地方商业银行,片面求大、求强,竞相支持大型企业,而对本该是自己支持重点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置之不理;另一方面我国还没有成立针对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性银行和各类基金组织,使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在金融市场上出现缺失。

2.银企信息不对称

在信息不对称方面,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加严重。因为中小企业大多都有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对于大企业,很多信息是公开的或是通过其它渠道能够收集的。而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不透明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很难通过一般的渠道获得其信息,也难以获得其偿债能力的信息。

3.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和风险管理的要求,使银行在贷款投放上趋大避小

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金额小,时效性强,比较频繁,但每笔贷款手续并不比大企业简化,相比之下,小企业贷款平均成本高、工作量大、贷款收益小;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效益低,稳定性差,风险较大,出于利润最大化和降低风险的双重追求,银行在贷款投放上趋大避小是必然的。

4.贷款权限过度向上集中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在改制和加强管理方面,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贷款审批权上收和集中。市、县级的银行机构不是对中小企业没有贷款权,就是贷款条件非常苛刻,在当地鲜有符合贷款条件的。严格的授权授信管理制度,客观上削弱了基层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能力。

(三)我国政府长期的国营主导观念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1.国营主导观念影响较深,中小企业长期受亚国民待遇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多次实施优惠政策;外资实行减免税收、设立保税区等“超国民待遇”。国企实施的与中小企业不同的市场准入条件和不同的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银行贷款融资条件等“国民待遇”,使得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企业只能享受“亚国民待遇”,经营、融资、发展环境处于不利地位,严重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出现目前银行信贷经营中产生“垒大户”倾向。

2.国家政策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

虽然近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赋予中小企业平等的生存空间、融资待遇和发展环境。且这些政策偏重于指导,可操作性不强,仍然没有解决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可行的措施。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探索

有效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还需中小企业、银行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

(一)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增强其内在融资能力

1.规范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的运行绩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与否不仅影响投资决策和资金筹措,而且也影响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内部凝聚力。因此,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融资能力的必要条件,中小企业一定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2.强化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资金管理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前提。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各企业应严格遵守,认真实施。

3.强化信用观念

中小企业必须强化信用意识,树立诚信形象。从2006年7月份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已在北京、上海等17个省市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各中小企业应积极配合,认真、翔实填报自己的经营信息和资料,打造诚信形象,为今后融资创造条件。

4.改变融资观念,拓宽融资渠道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是多渠道的。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很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发展的要求,一方面融资机制活,另一方面融资方式单一。中小企业应改变过去完全依赖银行融资的思维方式,改变那种等、靠、要的融资行为,通过典当、租赁、商业信用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

(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

1.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市场

加快地方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造。通过金融法规明确其职能定位,使其成为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性或合作性金融机构。加强对其的监管和指导,防范风险,让其发挥自身优势使其成为国有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

2.成立、组建小型银行

尽快建立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型商业银行,弥补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足,向不能从一般金融机构取得足额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小企业型银行的建立,要依靠民间资本的参股,尤其要吸纳游离于金融体系外的民间资本,促使民间资本从“体外循环”转入“体内循环”。

3.加强现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以政策、机制引导为主,国有银行应开设中小企业信贷部,拓展中小企业的存贷款业务,集中资金支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在内部激励机制方面,制定鼓励、适应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发展的绩效考核办法,充分调动金融从业人员的积极性。2005年银监会发布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在贷款发放方面作了改进,包括对银行业绩考核办法也作了修改,这是有积极作用的。

4.开展金融创新,丰富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

一是商业银行在改制和业务流程再造中,要研究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方法,用简便的程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和较低的业务成本,实现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二是结合中小企业业务特点,大力发展保理、融资租赁等新兴金融产品业务,丰富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

(三)完善法律法规,拓宽融资途径

1.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

完善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是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生存依据和操作指南。尽快制定《中小企业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法》《产业投资基金法》等法律,使中小企业的各种融资渠道都有法可依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的投资方向,保障私人投资权益,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度低下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建立起一个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体系可以有效应对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为中小企业扩展各方面融资渠道提供强有力的信用支持。

3.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二板市场,而银行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机构在放贷行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使得二板市场的设立变得更为紧迫和重要。二板市场除了具有连续筹资、推荐、优化、分散融资风险等一般性功能外,还具有独特的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机制。因此,一个完善的二板市场不但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可以灵活融资的场所,还将极大地促进创业资本的发展,而创业资本的发展又将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后续资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设立发展基金,开展风险投资

4.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篇四

柳政榕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008)

摘要: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有超过80%的中小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面临融资难问题,资金瓶颈,资金短缺大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如何使它们尽快走出融资困境,促进企业发展,成为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当前的融资现状及融资障碍的成因,通过分析指出企业融资在融资渠道、金融体系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出建设信用担保体系、建立面向于中小企业的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根据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创新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根据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和需求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和设计更为合理的融资方案等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融资现状融资体系融资渠道对策

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有近4000万,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研发。中小企业以其充沛的活力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是我国社会就业和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协调运行的基础性力量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在我国,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保持市场竞争活力,增加利税等方面得到了政府及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且在转轨经济体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保持一国经济的稳定和迅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仍存着规模小,信息、技术及人力资源缺乏,经营状况不稳定,资信度低,缺乏有效抵押资产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缺乏资金,大大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建立起来,金融体系尚未健全完善,私人股权市场缺乏,直接融资比重很低。与成熟市场中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格局相比,我国企业融资体系存在较大缺陷,在这种融资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的“麦克米伦缺口”较于其他国家更为严重。

1.1融资渠道狭窄、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缺少直接融资的途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单一,直接融资比例较低。一般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比例较多地集中于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只有少数的融资来源于直接融资。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对于新股的发行一直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总量控制的办法。1997年以后,证券主管部门不再向各地、各部分分配股票发行的数额,而是分配新上市公司的数量。为筹得更多的资金,各地、各部委都竞相推荐大公司上市,中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融资非常困难。从企业债券市场看,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国家每年根据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确定当年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并具体分配到各地、各部门。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批准债券发行的期限、品种和利率;中国证监会审查债券是否符合上市交易的资格,做出是否允许其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审批决定。中小企业很难取得发行债券融资的资格。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

1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占

1.3%。

1.2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

在中小企业主要依赖内部融资和借款融资的情况下,各种融资方式没有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比例结构,形成了结构性失衡。在各种融资方式中资金的利用也不合理。如向银行贷款时,由于银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所以针对银行融资应主要解决短期流动性短缺的问题,但是在现实中,中小企业最迫切需要的是用来进行中长期投资发展的中长期资金,单一的银行贷款融资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得到发展急需的中长期资金,而其他融资渠道也难以提供其发展需要的资金,所以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严重的还会使企业在经营中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破产。

2、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存在的原因

2.1银行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积极意愿

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比大型企业要小得多,所以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就显得非常高。风险大,主要是由银行和中小企业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主要体现在银行对中小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和将来的盈利前景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的透明度低、缺乏严格的审计制度,使得它的经营和资产信息难以为公众所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生产的不确定性大。银行和企业间的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带来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比如,如果银行为了弥补风险损失而提高贷款利率,那么只有那些风险大、经营不善的企业才会继续向银行申请贷款,风险低的好企业则会退出信贷市场,这就是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3]据统计2003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平均不良率为32.1L%,比商业银行贷款的平均不良率高出15.7%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

2.2政策因素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获得的信贷支持较少,二是直接融资渠道窄,这两方面都跟政策有关。近几年,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但是由于缺乏对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有效鼓励措施和发生风险后对金融机构的保护政策,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调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款的积极性。直接融资渠道窄很大程度上也是政策因素造成的。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由深沪两地的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和各地区建立的区域性产权交易所(中心)构成,缺少能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中小企业依靠传统资本市场直接筹资存在很大障碍,现行的上市政策决定了中小企业很难争取到发行股票上市的机会,在发行企业债券上也因发行规模较小也难以获得批准。

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布局不匹配,政策力度不强。为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一律实施“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战略,大规模撤并基层网点,上收贷款权限,使那些与中小企业资金供应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同时,政府对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有待创新,银行自身在机构设置、产品设计、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都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特殊需求。我国已经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每年只安排10多亿元,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从1999—2004年5月,针对个人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全国也只发放18亿元,相对于中小企业的巨大资金需求,只能是杯水车薪。

3、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对策建议

3.1建立多层次的银行融资体系

一是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银行。建立政策性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以法定的中小企业贷款行为和以优惠的利率来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可以发行低于市场利率的政策性金融债券,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贷款资金。二是发展地方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近几年,在集约化经营的过程中,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县以下分支机构,或上收了县以下分支机构的贷款权,农村信用社成了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的主体。但农村信用社经营亏损、风险突出,无力满足县域经济中广大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中小企业又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发展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地方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借鉴美国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的经验,要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引导、监督,明确各类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一方面保障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够适应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保障中小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优势的发挥,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3.2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

早在199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并两次调整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实行浮动利率,以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并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各类商业银行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具体措施。比如,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和发行金融债券等形式对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予以支持;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可以发放信用贷款,简化审贷手续,完善授信制度,扩大信贷比例等。上述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积极依托城市商业银行网络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转贷款业务,并对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试行再担保。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努力实现金融理念、金融产品和服务功能的创新。广东发展银行决定三年内向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放贷1000亿元,并为此精心打造了“民营100”专项金融服务方案。针对企业在“创业”、“成长”、“发展”三阶段的不同融资需求,专门设计了八大套餐,以有效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据调查,目前城市商业银行80%以上的客户是中小企业,70%以上的信贷资金投向各类中小企业。

3.3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培育信用需求、规范信用市场、完善信用制度、营造信用环境,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外部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表彰守信用的中小企业,树立信用典型,大力宣传和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用制度建设和普及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的合约管理、营销预警、商账催收、财会管理和雇前调查等,对企业经营、管理、检测等人员开展信用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信用调查分析、评价和监督等专业人才。目前,有关部门已在北京、山西、吉林、浙江、四川等城市进行试点,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信用评级、企业信用制度等,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另一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积极构建多层信用担保体系,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的机构经核准可免征营业税。加快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人、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建立担保业自律性组织,缓解中小企业寻保难问题。

参考文献:

[1] 余鹏翼,李善民.金融抑制与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4(9):50-53.[2] 刘新华,线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理论述评[J].经济学家,2005(2):105-111.

[3]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

18、53.[4] 张捷,王霄.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与融资结构变化[J].世界经济,2002(9):63-70.[5] 田晓霞.小企业融资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2004(5):107-116.

[6] 刘曼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9-109.

[7]张捷.结构转换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理论、实证与国际比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64.

5.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篇五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乃至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说明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不同要求,加快中小企业融资体制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体系,是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本文主要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融资问题的成因剖析,融资类型、发展阶段不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说明。最后,中小企业的创立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金融机构的协作与发展,应加强政府的支持以及与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对策问题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并不乐观,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相对应的是凝固了40多年的巨额资产存量需要流动重组;几千亿元银行信贷资产需要保全和进行债务重组;企业存款需要寻找合适的投资去向。以上情况说明,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存在着诸多有待疏通之处。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一)内源融资状况

内源融资就是企业以其储蓄作为一种投资的资金来源。从企业的角度讲,内源融资就是不断将其储蓄(折旧和留存盈利)转化为投资的过程,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内源融资的优势在于低成本、高效益和它的抗风险性。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存在以下问题:

1、对内源融资缺乏认识,企业自我积累意识差,目前中小企业内部利润分配中多存在短期化倾向,不太注重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补充经营资金的不足。

2、缺乏现代折旧意识,折旧费率过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低折旧制度,在折旧率的计算上只考虑设备使用中的有形损耗,忽略了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生产力提高所带来的无形损耗。由于折旧率太低,加上自留折旧不多,使企业无法筹措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所需的资金,导致企业设备、工艺、产品严重老化,技术改造不够。

(二)外源融资状况

外源融资是指企业从外部筹措资金,主要包括股票、债券、银行信贷资金等,可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

1、间接融资状况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不成熟,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实现间接融资,是当前中小企业实现资本融通的主要渠道。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有:中小企业的“国民待遇”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信用担保制度;中小企业难以实现抵押担保贷款,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亟待建立和完善。经营风险高、信用观念淡漠,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大企业的商业信用难以利用。除上述问题外,许多中小企业在实际信贷中,存在欠息严重,不良资产比例偏高,改制中逃税和银行债务偏重等现象,这些均使银行在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更加慎重。

2、直接融资状况

直接融资是指出资人和用资人以证券这种特定的、规范化的票据形式把货币的使用权永久地或暂时地让于用资人。直接融资的发展对繁荣我国资本市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途径主要有:

(1)集资。在没有办法间接融资,合法集资又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某些企业采取违背金融法规的高息揽资方式,即所谓的非法集资。非法集资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一是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二是利率的杠杆作用受到影响;三是容易引发社会问题。

(2)股票融资。股票融资,就是企业以股票这种有价证券方式进行的筹资行为。然而我们通过股票市场发行股票受到规模限制。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股票融资仅占国内融资总量的1%左右。

(3)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是中小企业向社会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公司债券的发行一般受到严格的限制,有时还要抵押或担保。就中小企业而言,因为在公开的资本市场上无一席之地,而发放企业债券又受到“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制约,故多在非公开的资本市场上,小范围内发放企业债券,以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4)民间借贷。由于金融机构“惜贷”,资本市场尚处于发育时期,在一些地方,民间借贷成了私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民间借贷在给中小企业发展注入资金的同时,也给我国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以及经济活动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成因剖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成因

1、法律法规与管理机构不健全

我国目前尚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完善的法律的支持和保障,目前只是按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分别制定政策法规,缺乏一部统一规范的中小企业立法,造成了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担保机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我国的担保体系以政策性融资担保为主体,以政府出资为主,民间资本很少介入,既制约了资金的扩充,使民间资本无法进入,又使这一市场化的产物在行政管理的方式下运行不畅。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规模小,可抵押物少,但现行的金融制度对信贷抵押物的折扣率规定过高,使得许多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

3、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

二板市场作用有限我国金融体系中,资本市场相对于资金市场发育很不完全,缺少一个有层次的、能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而目前推出的中小企业板市场,其设置的门槛仍然较高,这对中小企业占绝大部分的浙江来说难以逾越。

4、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在我国当前的信用状态下,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发达国家要严重得多,资金供给方无法全面了解资金需求方的信息,因此中小企业融资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同时存在。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成因

1、中小企业技术基础薄弱,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使用的设备和技术有相当一部分是大企业淘汰的,同时,企业职工的素质也较低,技术人员较缺乏。

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较差

财务管理差是中小非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情况给银行信贷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难度,使银行难以审核和确定是否给予信贷支持。

3、大部分中小企业产品档次较低

中小企业大多生产轻工类、资源消耗型产品。如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行业80%以上的产值,家具行业中90%以上的产值均是由中小企业生产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

4、中小企业缺乏技术进步与创新体系

一是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技术源主要来自企业外企,很多中小企业本来就是大企业的附属企业,长期为大型企业配套生产单一产品,技术设计由大型企业提供,由此形成技术惰性。二是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较松散,缺乏相应的信息沟通。三是中小企业之间联系较少。四是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体系的培育支持力度不够。

5、中小企业组织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偏低

中小企业因产出规模小,客观上处于为大企业配套的地位,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较差,这样导致同类中小企业低层次重复建设十分严重。

三、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不同要求

从融资角度看,中小企业可分为制造业型、服务业型、高科技型和社区型等几种类型,各类型的中小企业融资要求是不相同的。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是比较多样和复杂的,这是由其经营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无论是用于购买能源原材料、半成品和支付工资的流动资金,还是购买设备和零配件的中长期贷款,甚至产品营销的各种费用和卖方信贷都需要外界和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一般而言,制造业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大,资金周转相对较慢,经营活动和资金使用涉及的面也相对较宽,因此,风险也相对应较大,融资难度也要大一些,一般采用抵押以及信用担保的方式取得银行贷款,应该发展融资租赁渠道筹集资金。服务业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是存货的流动资金贷款和促销活动经营性开支借款。其特点是数量小、频率高、贷款周期短、贷款随机性大。但是,一般而言风险相对其他中小企业较小,因此是一般中小型商业银行比较愿意给予贷款的对象。由于风险较小也可以发展互助担保组织担保贷款。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符合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升级的方向,拥有比一般中小企业更广泛的融资渠道。“风险投资基金”、“发展基金”等又有私人建立的,也有政府和私人共同建立的,其性质一般属于产权资金。二板市场和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对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很大的帮助。社区型中小企业(包括街道手工工业)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中小企业,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因此,比较容易获得政府的扶持性资金。另外,社区共同集资也是这类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对融资有不同要求,从企业创办一直到企业因种种原因而退出,都有对融资的不同要求。

(一)初创阶段。创始人手中一般都有好的(或自认为好的)项目,他们急需生存、发展基金,但其自有资金不足,因此对外筹资显得非常迫切。从供给方来看,出于对初创企业缺少信用记录,企业行为和财务记录不规范的角度考虑,而且由于中小企业设立之初难以向担保机构或银行提供足够的担保品和抵押品,银行只能小额分散投资,信贷规模非常有限,且期限短,不稳定。这一阶段,企业的资产规模直接受业主资金实力的约束,业主的产权(自有)或称股金占很大比例,有些企业为了抢占商机也会选择资金成本很高的民间借贷。“天使融资”等私人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外部融资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相对于公开市场上的标准化合约,私人市场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关系型特征的合约具备更强的解决非对称信息问题的机制,因而能降低融资壁垒,较好满足那些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初期经营阶段。这一阶段企业有占领市场和规模扩张的需要,自有资金积累难 以及时满足融资需求,主要是需要流动资金。由于企业发展的逐步壮大,拥有了一定的抵押品,企业此阶段可以获得的信用担保贷款和银行贷款的比例增大。现金的主要来源仍是自身的留存收益与业主的追加投资,还需要从个人投资者、风险资金和小企业投资公司等方面增加产权资金。

(三)成长发展阶段。该阶段企业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但仍难以满足迫切的规模扩张的需要。外部融资是关键,企业固定资产及存货能提供抵押,而且在银行中已建立了信用记录,信用担保贷款方式逐渐退出,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各种投资公司、社区开发公司筹集债务资金。

(四)成熟期。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增多信息不对称减少,企业经营风险相对减少,盈利水平较高,企业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中小企业也尝试向资本市场突破,主要以大公司参股、雇员认股、股票公开上市等方式筹集发展改造所需资金。

四、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中小企业的创立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金融机构的协作与发展。应建立一个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其次应加快金融深化的步伐,进行制度创新,在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再次,应积极推行金融工具的创新,利用最新的金融工具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最后,应加强政府的支持以及与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

(一)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推进中小企业改革,以涉及产权改革的形式为主,通过出售、拍卖等有偿转让的形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自我积累能力的现代企业制度。新建和改制后的中小企业,应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组织形式。

(二)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1、完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出台,是我国促进中小企业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标志,然而,这一法律还有待完善之处,所以我国健全中小企业法律体系还有一段路要走,需制定《中小企业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法》等具体法规来进一步规范。

2、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

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政府金融支持机构势在必行。这些金融机构以现代银行的经营理念,运用现代管理和技术手段,提供先进的金融产品和优质的金融服务,有效发挥中小企业银行金融的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3、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要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关键在于逐步建立一个宏观与微观、外部与内部相配套的信用管理体系,通过增强借款人的信用意识,采取有效的贷款担保方式来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

1、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

中小企业特别是其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效率较之大企业要高,但在运营方式、资产结构等方面又与传统企业有很大的不同。风险投资所具有的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对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有利于推进中小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并可减轻中小企业的过度负债以及化解金融风险。

2、发展债券市场,增加资本有效供给

改革现有的企业债券监管模式,推行中小企业债券发行核准制,放宽中小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的使用限制和上市交易限制,在有条件的地区开设柜台债券交易市场,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加强信息披露工作,确保公正、公平和公开;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资金需求主体,调整债券融资工具结构,丰富融资工具品种,给具有不同投资偏好的投资者以更大的选择空间。

3、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清理整顿现有的地方股权交易市场,由证监会统一监管,按照企业基础、操作水平等标准,逐步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资本市场,以实现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合理、顺畅流动,建立多层次、大容量的资本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开辟持久有效的直接融资渠道。

(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1、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步伐,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1)转变观念,理解中小企业合理融资的心情。国有商业银行在确定贷款扶持的对象上,要彻底摒弃所有制歧视、行业歧视和规模歧视,尽快树立现代营销意识,努力发现、培育和选择符合条件的借款客户和贷款项目,只要具备信誉好、经营优、效益好的条件,不论规模大小,不论国有民营,都应一视同仁予以支持。

(2)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解决融资瓶颈。就中小企业的现状来说,确实存在风险大(尤其是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财务混乱等易导致金融部门不愿贷款的因素。但是,如果银行能从中找出一些无风险或风险较小的融资点,或者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和化解中小企业贷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是可以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

(3)积极进行信贷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体制和激励机制。目前信贷管理体制权限过于集中,贷款审批程序严格而又复杂等情况严重地束缚了基层银行的经 营。因此,改革信贷管理体制,已成为疏通国有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一环。

2、积极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

我国一些地区性的中小银行具有经营灵活、地利及人缘等方面的优势,特别适宜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正是由于中小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服务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从而成为中小企业的主导服务机构。从长远来看,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要考虑扶植中小银行,以充分满足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融资需求。

3、大力发展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

成员互助互济,不以赢利为目的的金融组织,是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有效融资形式之一,这已被许多国家的经验所证明。我国中小企业这一弱势经济主体的大量存在,以及它们在外部融资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决定了真正的合作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在政应允许民间建立自愿联合,以资金互助互济为目的的合作金融机构。这种民间合作金融组织不仅可以改善组织成员的融资状况,而且能增强中小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地方提高服务质量。参考文献

1、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郑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6,第05期

3、雷少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思路》,财会月刊,2006.1

4、黄慧芳,《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创新构想》,财会月刊,2005.6

5、田治威陈晓倩,《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管理科学文摘,2005,第05期

6、王婷,《浅谈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管理科学文摘,2005,第07期

6.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篇六

发布时间:2009-5-12信息来源:

[摘 要] 当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融资难是主要的“瓶颈”之一。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分析其原因,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重建信用,加快金融深化,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等。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活动源泉和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在扩大就业、提供社会服务、推动科技发展、支持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然而,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诸多因素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融资困难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97年以来,我国宏观金融政策已经开始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空间。中小企业融资的总规模有了很大提高,融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从目前的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仍存在很大制约。

1.自筹资金满足不了中小企业扩张投资的有效需求

中小企业在初始创业阶段几乎完全依靠自筹资金,绝大部分初始资金都是由主要的业主、创业成员及家庭提供的。在创业后追加投资时,自筹资金仍是中小企业发展扩张的主要资金来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靠内部自我积累融资,滚雪球式发展。在全部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高达66.6%,其中城镇个体经济自筹高达93%,联营经济达54.18%,股份制经济达53%。绝大部分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中小企业主要通过向职工亲友借债集资,内部股份募集,职工股份的红利转为股本等民间渠道来筹集中长期投资。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多数为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平均利润水平不高,仅仅依靠利润留成来作为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远远无法满足企业投资发展的需要。这种状况不仅给我国中小企业生产和再生产的资金所需带来困难,而且会失去许多市场机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金融信贷供给远远满足不了中短期投资的有效需求

尽管中小企业在创办时大部分资金来源于自我积累和自筹,但是仍有50%以上的企业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贷款,在生产运营过程和扩大投资时对金融机构的需求更加强烈。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要想直接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或者风险资本较难,获得外来资本除进行私人借贷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国家统计局曾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在被调查的312个样本中有81.35%的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主要渠道是通过银行贷款。而在获得人民币短期贷款方面,有81.99%、47.27%与30.87%的企业分别是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与城市合作商业银行获得的。也就是说,与其他融资渠道相比,中小企业得到银行贷款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形成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比较大这种情况。但即使这样,还有许多中小企业因得不到银行贷款而濒临破产倒闭的境地。

3.股权、债券融资满足不了中长期的有效需求

与银行信贷相比,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开放程度更低,正规的股票债券融资渠道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多层次的直接融资需求。中小企业需要与其资本结构相适应的资本市场。然而,目前的资本市场缺乏层次性,各类融资渠道更加适合大型企业的需要,而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则不可能通过资本市场筹到资金。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它都规定了企业进入的最低门槛,如要进入沪深两地“主板”市场发行股票,其净资产不得少于6000万元,最近三年要连续盈利等,而要发行债券,其发债主体的净资产不得少于6000万元,平均可支配利润足够支付全部债息。按照这样的条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是不可能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要想通过资本市场筹到资金可以说是难之又难、少之又少的。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既有中小企业自身内部的原因,也有社会经济环境外部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自身的产权障碍

产权问题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内部原因。城镇国有(集体)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同国有大企业一样,面临着严重的产权归属和重新界定问题。这些企业创立的初期大都没有确立明确的产权关系,不清晰的产权使众多企业在经营一段时间之后缺乏后继资金的支持,在内部融资不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便以行政方式强令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城市银行、信用社等)给予资金支持。随着几年前中央政府开始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进行治理整顿,许多不规范的中小金融机构被撤掉,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很快便陷入了融资困境。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制后,商业银行的地方分支机构摆脱了地方政府的控制,对那些产权不明,责任不清的中小企业不再盲目贷款,从而加剧了我国中小企业群体的融资困境。

民营或私营的许多中小企业,在创建过程中出于种种利益上的考虑,往往采取挂靠集体,合资合作或投资入股等等方式,与当地政府部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程度存在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房屋等不动资产所有权以及土地使用权等产权不明的状况。产权的不明晰使这类中小企业无法将产权进行抵押,即使是发展前景再好的企业,也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同时,由于这类企业内部融资能力有限,所以发展资金不足将长期困扰着这些企业。

2.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缺失

中小企业经营者普遍素质不高,企业公信力不足,信用水平低下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另一个内部原因。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漠、信息批露意识差、财务信息虚假、财务管理水平低、报表帐册不全、一厂多套报表等等现象普遍存在;赖帐、通过各种手段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凡此种种违背市场经济交易规则的不信用行为,极大地挫伤了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积极性,势必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行为。特别是在国有商业银行已经企业化改革的今天,中小企业当前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自身信用缺乏的必然结果。因为企业化改制之后的商业银行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以自身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经营目标,没有义务再去承担各级政府的所谓“政策性”责任,不问效益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众多的信用较差的民营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也无法从银行获得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3.金融体制存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制约

从金融体制的角度看,制度供给不足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一个重要外部原因。我国现有的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高度集中和垄断的金融体制,“天生”就不适合,也不可能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是由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决定的。国有大企业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已经演化成一种刚性依赖,国有银行虽然已经进行了企业化改制,实际上仍然要承担部分“政策性业务”,完全按照利益最大化要求运作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样,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大企业形成一种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关系。而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是绝对不可能形成这种关系的。同时,随着近几年银行企业化改革力度的加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上收了信贷管理权限,极大地削弱和限制了基层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拓展业务的能力。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1.制度创新,加快中小企业产权明晰化

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基石,是市场机制得以按其自身规律运行的关键所在。应贯彻十六大精神,首先“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对于历史上形成的集体企业,要通过清产核资,分析投资关系、历史演变过程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以规范;对于新建立的企业,从一开始就要明确投资关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设立,避免产权关系不清。其次是大家认为产权关系最清楚的私有企业,其实产权关系也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小葱拌豆腐”。只不过一些私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的问题,其表现形式比较特殊。私有企业大多采用的是家族式的产权制度,整体看,具有封闭性,其产权的外部边界是清晰的,但内部关系比较复杂,有的很不清晰。私有企业往往在创业之初,缺乏资金,靠亲朋好友等凑钱,很多情况下,没有明确的契约,甚至是借贷还是出资都不明确,为今后企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发生产权纠纷的例子不在少数。因此,中小企业也存在明晰产权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需要在不同家族成员之间明晰产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以改组和规范。实现产权的社会化,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甚至是对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

2.体制创新,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是关键

大银行很难做小贷款是世界的通例,完全依靠我国国有四大银行的商业信贷途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重要的办法就是加大我国银行体制的创新,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将民间金融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补充。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要把眼光集中于银行信贷、抵押担保、风险投资、二板市场等,而且还要特别关注各种非正式金融市场。例如股权的柜台交易市场、场外市场、民间信贷、以及民间的非正式的风险投资等活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发展初期,非正式金融市场和非正式金融机构所起的作用往往高于正式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日本很重视利用民间金融,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民间金融机构有相互银行、信用金库、信用合作社等。这些民间金融机构合作互助性强,其中后两家采用会员制。尽管从整体上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不大,但他们多为本地中小企业服务,熟知地区情况;能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采用多种服务形式。民间信贷主体

是地方性的信用社。这类银行的定位较为灵活,与中小企业信息相通,与中小企业一同成长,对企业的经营及背景信息较为熟悉,信用调查成本相对较低。如浙江台州等地区创立的金融社区服务模式,使得民间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入到众多的中小企业,形成了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局面,目前在存贷款总额上都大大超过了国有银行,而且信贷资产质量非常优良。我省也应借鉴学习这种做法,大力推进发展民间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重建信用,构建信用担保体系是条件

在我国目前中小企业信用透明度不高的情况下,通过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条件。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信用担保机构资本来源渠道单一;信用担保机构承担了过多的风险等。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在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时,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担保,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目前,我国担保机构力量还是较为薄弱,而且各自为战,不成体系,不能发挥担保机构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应有作用。应当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从市场准入、税收、资信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不仅要设立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更重要的是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吸引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组建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包括商业担保公司和互助担保基金,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家共存的局面。

二要建立两级再担保机构,降低担保机构风险。具体模式为: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直接面向中小企业,为他们提供融资担保,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同时,担保机构将所有的担保业务向省级再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省级再担保机构以对区域内的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为主要业务,同时负责对担保机构的业务监管和协调等其他事务,省级再担保机构还可以将其承担的再担保业务,拿到国家再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国家再担保机构负责担保行业法律规定的制定、全国范围的担保业务的监管以及最终再担保。由此而来形成“一体三层”的担保体系结构,共同解决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晓斌:现代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关系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樊 纲:金融发展与企业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张 杰:中国国有金融体制变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陈晓红等: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郑 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5)

[6]周小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探研——试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J].金融经济,2007(2)

[7]吴晓鸣:重塑新型银企关系的思考[J].市场论坛,2006(4)

[8]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课题组...经济转型时期的银企关系研究[J],西南金融,2006(1)

[9]陈文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机理分析及政策建议[J].海南金融,2006(1)

[10]刘 炜: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J].财会月刊,2006(3)

■ 张 秋

7.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 篇七

1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1.1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金融动力主要为内源性融资, 通过正规融资渠道获得的外源性融资相对较少。内源性融资主要来源于企业业主及其亲友提供;外源性融资主要为向银行贷款, 而银行普遍认为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风险较大, 致使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受阻。另外,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 部分上市股票难以与众多大型企业股票竞争。因此, 拓宽多种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来说越发重要。

1.2 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信贷支持少

由于贷款额度受限, 银行会尽量将贷款发放给资质良好的大型企业。据有关方面统计, 占企业总量0.5%的大型企业拥有50%以上的贷款余额。与此相应, 占全国企业总数比例将近70%的中小企业, 能够从包括信用社在内的金融机构贷款比例不到18%。

1.3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过高

目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上浮20%-30%, 加上登记费、公证费等费用, 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高达12%以上, 远高于大型企业的贷款成本, 沉重的资金成本意味着中小企业的资金利润率至少达到12%才不致亏损, 但实际上, 目前我国平均利润率能够达到12%的中小企业微乎其微。

基于上述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 从多方面寻找融资难原因, 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变得亟不可待。

2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2.1 来自企业的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管理水平比较低, 企业内部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 财务管理不规范, 企业财务状况透明度不高, 较难取得银行等信贷金融机构的认可, 这就产生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 银行等信贷金融机构便紧缩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

自有资金积累不够。企业经利润分配后的留存收益是企业内部融资的一个来源, 而有的中小企业为了股东现金分红最大化, 不注意对企业自有资本的积累, 而已有资金缺口就依赖于向银行筹资, 这无疑是将经营风险转嫁给银行, 在这种情况下, 又会有哪家金融机构敢把资金贷给企业呢。

资信程度较低。中小企业信用缺失、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增加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疑虑, 给中小企业融资增加了难度。此外, 中小企业中有大部分是高风险的新兴企业, 投机性极强, 这也是一直困扰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

2.2 来自银行的原因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中小企业一般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 违约率远高于大企业, 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失去了动力, 也间接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贷款程序与中小企业资金使用不匹配。金融部门为了控制风险, 贷款都必须履行严格的融资手续, 整个信贷过程耗时长, 与中小企业短、平、快的贷款要求相矛盾, 且中小企业容易因贷款审批时间长而失去最佳的投资机会, 这些都限制了银企之间信贷关系更好发展。

对中小企业放贷成本较高。由于中小企业的各项财务制度往往不健全, 财务人员的素质也普遍不高,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缺乏信任, 因此放贷前的信息收集成本和贷款后的监督成本较高, 使得银行不敢轻易向中小企业贷款, 即便放贷, 也会将成本转嫁给企业, 即企业要承担较高成本的贷款。

2.3 环境等其他因素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够健全。我国中小企业征信工作才刚刚起步, 商业化的企业征信体系发育程度还相当低。此外, 社会上缺少专业且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

金融制度的缺位。政府介入不足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层面的缺位, 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制度供给的保障。同时制度的缺失助长了银行的放贷惰性, 造成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挤出效应。

3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探讨

3.1 改善经营, 提高中小企业信用等级

中小企业应首先克服自身的不足, 改善自身融资条件。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坚持诚信的原则, 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提高自身的信用度, 并加强同银行业的信息沟通, 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拓展融资渠道。

3.2 引导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诸如存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多样化的信贷产品。如平安银行面对中小企业推出“一贷通”业务, 民生银行将“零售金融服务”理念引入中小企业贷款业务, 这些都有效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再比如建设“金融超市“、推广包括林权抵押、商铺联保等新的融资方式, 都会为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3.3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银监会于2011年6月7日发布《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 明确要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 体现了政府对当前处于困境的中小企业的支持。但“银十条”都是一些原则性的指令, 只是提出一些要求, 并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例如应明确商业银行贷款中中小企业应该占据的比例, 并且加强监管, 中小企业才能真正从中获益。再比如政府可以为中小企业减税, 如果为其减税, 企业能给工人发更多工资, 工资上涨后又能促进消费,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4 规范并促进民间融资的发展

民间融资条件宽松, 手续简便, 部分中小企业更愿意从民间借贷。但是民间借贷利率过高、借贷手续不完备, 易产生负面影响。规范民间金融, 需要制度配套推进, 在金融机构体系中按相应的定位统筹监管, 使民间借贷合法化, 并进行合理的疏导, 比如允许民间资本筹建真正为小企业服务的小银行。规范的民间融资对中小企业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可取的融资渠道。

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刻不容缓, 为其解决融资困境是当务之急。首先, 企业要改善经营状况、提高信用等级, 利用好政府和银行的力量, 正确履行融资程序, 赢得银行的信赖, 从而缓解融资难状况;其次,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重要的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民间引导投资的“新36条”, 解决民间资本的合法化问题。只有多方积极努力, 才能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难困境。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该问题, 文章结合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分别从企业、银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融资难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成因

参考文献

[1]张维东.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0.12.

[2]贾丽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8.2.

8.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篇八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

1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所谓小微企业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转型期间一种重要的商事组织形式,对国民经济发展以及解决就业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小微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是数量众多。小微企业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适应性强等明显优势,能够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限资源,对调整结构、扩大就业、繁荣经济、推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小微企业有“船小好调头”的天然优势条件,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难题。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经济持续下行,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的背景下,小微企业竞争力弱的缺点暴露无遗,再加上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叠加,小微企业开始出现盈利困难、转型升级迟滞的倾向,许多小微企业在崩溃边缘挣扎。而融资困难则是目前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难题。

2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剖析

2.1 信用等级较低,缺乏抵押资产

我国小微企业大多自有资金少,资产负债率较高,缺少足够的资产作为信贷抵押,也很难找到愿意为其担保贷款的机构,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部分小微企业缺乏诚信,违反银行贷款使用用途,不按照规定还款日期还本付息,造成银行审查资金用途和回笼资金困难。更有甚者采取欺骗的办法骗取银行贷款,造成银行呆账坏账增加,更加打击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2.2 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较低

我国的资本市场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存在极大的滞后性,甚至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无法相提并论,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交易规则和促进机制。由于资本市场的滞后性,小微企业产权流动的需要无法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实现,上市融资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更多偏向大、中型企业,几乎没有一家与中小企业相匹配套的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远逊于对大、中型企业的服务。

3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及建议

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政府、银行、企业等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我国需要借鉴先进发达国家小微企业融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资金扶持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金融政策和制度,在财政补贴和税收征收等方面给予小微企业多多支持,不断改进和完善融资方式,推进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发展和创新。

3.1 完善政府职能,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制度扶持

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应该为小微企业营造日益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促进并指导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可以从提供规范的信用担保、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诚信制度建设等三方面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行扶持。小微企业在依法由担保机构以法律的保证方式提供的信用担保,向银行融资的过程中,以保障贷款银行债权的经济行为就是小微企业信用担保。针对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能由政府出面进行担保,这样小微企业不仅能够获得如愿以偿的所需资金,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风险。

3.2 完善银行体系,调整信贷政策

银行应主动争取优质小微企业客户群,实现其自身效益的稳定增长。在信贷和金融服务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大力发展中小型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等。鼓励建设融资银行,降低市场的准入制度,增强资金的被利用率。行业方面,重点支持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并适合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业和产品;企业方面,对信誉好、资产负债率低、生产经营稳定、效益好、市场前途光明、科技含量高的小微企业要积极扶持。银行要积极出台支持小微企业的办法,改革现行信贷审批制度,进一步完善民营小微企业贷款管理办法,细化小微企业的具体信贷政策措施。

3.3 树立诚信意识,提升小微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小微企业必须树立诚信意识,切实履行借款合同,提高自身信誉。特别是企业的信用建设与经营者的信用水平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小微企业的经营者一定要树立起信用意识,秉承信用管理理念,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小微企业必须及时偿还到期债款,力争做到无不良信用记录。要有质量意识,包括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要有竞争意识,通过竞争使小微企业优胜劣汰,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不断提升经营理念、扩大其营销网络,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引导企业加强客户资信管理,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并优化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马胜祥.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出路[J].农村金融研究,2012(5).

[3]张斌.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对策研究[J].金融视线,2012(11).

[4]于凤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4(6).

[5]赵亚明,卫红江.突破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探讨[J].经济纵横,2012(11).

作者简介:张雪雯(1971-),女,河北唐山人,经济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企业管理。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下一篇:个人陈述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