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消息练习题

2024-09-27

新闻消息练习题(精选8篇)

1.新闻消息练习题 篇一

春的消息教案及习题

教学内容:第1课 《春的消息》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理解“消息、漂白、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 “漂、禁”两个多音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过程、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随堂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过程

一、听读激趣

1.慢慢地,慢慢地,春的脚步近了,你们听(配上欢快、优美的音乐《春来了》)。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一下春天的美景吧!(课件展示:春天里树枝泛绿,湖水清澈,小鸭嬉戏等图画)

2.你们觉得春天怎么样?来跟春天问个好吧!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叫金波,他也特别喜欢春天,还为春天作了一首优美的小诗,想去读一读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第一课《春的消息》。(板书课题)

二、诵读诗歌,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宁新词,标出小节,看看能读懂什么。2.检查自读情况: ①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能和它们做好朋友吗?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重点指导:聆、雏、搔;齐读;开火车读。

②看来大家已经和汉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谁愿意展示自己读得最熟的小节? 3.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自由读文 学生注意的重点生字:聆、雏、搔

学生读词语,了解多音字。(漂:piao漂白。piao漂亮;禁:jin禁不住,jin禁止)学生读文,评议

(学生重点评议是否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读得是否流利。)学生质疑,学会做好批注。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聆听”“雏菊”“禁不住”“绿苞”“唤醒”“搔痒”等词语。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自由轻读课文。检查、指名分节读课文。

生再读课文,思考每节说了些什么。带着问题自己读书 分段读书。理解每节的意思。

四、指导写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2.教师指导“聆、搔、苞”的识记,继续巩固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1)“聆”:仔细看看,“聆”的部首是什么?(“耳”字部)知道为什么吗?(提示:“聆”是听的意思。)右边是哪个部件?(“令”)“令”和“聆”的读音有什么异同? 教师小结:“令”表示读音,“耳”代表字的含义,这种字就是形声字。(2)找一找,本课还有哪些生字娃娃是形声字? 你能根据它的部首推断出它的意思吗? 学生交流“搔、苞”等的字义。

(3)小结:大家真能干,虽然咱们汉字中有不少的同音字、形近字,但只要你根据部首想字义,自然能把这些调皮的汉字娃娃分清楚了。3词语练习:(1)学生运用形声字“聆、苞、颊”等扩词。

(2)教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①聆:侧耳聆听(配图)苞:含苞待放(配图)②雏:雏鸟、雏鹰、鸡雏、鸭雏

根据词语想想“雏”的意思是什么。(小)③学生选词说话。

4.学生书写生字,师提示:注意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合理安排书写。认字、辨字、写字 字形难点:聆、搔、苞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2.指名读词语

二、品读欣赏

(一)引导学习第1节,读中感悟

1.齐读第1节,看看这一节中有哪些春的消息。你一边读,一边想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1)“风,摇绿了树的枝条。” ①(出示图片)你们看,风轻轻拂过大地,大地怎么了?(变绿了,换上绿衣裳„„)那在风中摇摆的枝条像在干什么?

②看到这里,老师不禁想到“碧玉妆成一树高„„”,这春风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啊!③你想怎么读这句,让大家知道春风的神奇呢?学生试读,指导朗读(读出风的轻、柔,读出你的欣喜),赛读。(2)“水,漂白了鸭的羽毛。” ①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 出示图片:鸭群嬉水。引导学生体会“漂白”的精妙。

(3)寒冷而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欢呼这个好消息吧!出示:“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齐读,读出盼望后的惊喜。

3.小结:和风送暖,春江水绿,这些都是春姑娘的足迹呀!孩子们,让我们继续像刚才一样,去读去找去想:还有哪些春的消息?

(二)放手自学第2~6小节,点拨引导

1.学生自读第2~6节,看看还有哪些春的消息。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以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勾画,甚至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想法,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汇报:①你知道了哪些春的消息?②最喜欢哪些句子? 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以悟促读。第2节:联系自己的春游的经历体会“飞”的急切。第3节:理解“爱怜”,“我”为什么捉住蝴蝶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第4节:(出示图片)让我们来看看小雏菊吧!当它映入眼帘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想对它说点什么?

作者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理解“雀跃”。

第5节:“沉睡”是什么意思?溪流能沉睡,能奔跑吗?

第6节:想象一下,暖烘烘的阳光照在你的身上,脚下是绿油油的草地,你想怎样活动活动你的筋骨?

(三)积累小结,再次回味

l.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春的欢歌,欣赏了春的身影。现在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情景永留我们心中吧!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第2~3小节背诵,积累。2.组织学生试背自己喜欢的小节。读文

三、读写延伸

1.课题为什么定为《春的消息》?你还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呢?

2.古往今来,还有不少的诗人、作家都赞叹过春天的美好,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美文吧!(课件展播)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绝句》;朱自清:《春》„„ 3.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春天? 学生讨论 欣赏美文

1.仔细观察,找到事物的变化。2.要让景物表达感情。

《春的消息》习题精选

一、形近字组词 跃()捕()欣()沃()铺()钦()雀()换()笨()省()唤()奔()

二、多音字 漂 奔 累 钻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风,()了树的枝条; 水,()了鸭的羽毛。

2.括号中的词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一、跳跃 捕捉 欣喜 肥沃 店铺 钦差 麻雀 换人 愚笨 省心 呼唤 奔跑

二、piǎo piào bēn bèn 漂白 漂亮 奔跑 投奔 lèi lěi zuān zuàn 劳累 积累 钻出 钻石

三、1.摇绿 漂白

2.拟人的手法,更形象地写出了春的美丽和春的生机

2.新闻消息练习题 篇二

一、消息主体“大杂院”主要病因之一是思想认识有误区

要提倡写短消息, 务必撤除消息主体“大杂院”。首先要弄清新闻为什么长的主要病因。

笔者认为:从思想认识上来说, 有以下几种认识误区:误区之一, 认为长稿件分量重, 短稿件分量轻。长稿件登出后, 既能压住阵脚, 又可成为典型;而“豆腐块”稿件, 属“雕虫小技”, 既反映不了大主题, 也被人“瞧不起”。误区之二, 认为简短稿件没水平, 长篇“大作”能出名。怕短稿件不显眼, “震动”不了人, 也就出不了名;想一鸣惊人, 披露才能显出水平。所以, 宁长勿短, 洋洋千言。误区之三, 为了见报, 生编硬造。怕成绩说得不够, 添油加醋, 于是新闻写成了“懒婆娘的裹脚布”。误区之四, 对采访掌握的全部材料舍不得割爱。不分主次、轻重, 胡堆乱凑。宁可文字多三百, 也不愿多余材料丢三分。误区之五, 想以多取胜。“注水”稿件寄报社, 抱着侥幸心理, 这段不行, 那段说不定有用, 让编院銎;辑去删削, 想韩信用兵, 多多益善。误区之六, 为了迎合少数领导好大喜功的心理。有些领导认为新闻块头大的能反映出工作的成绩, 因而表示满意, 作者也能受到表扬;篇幅短小的, 引不起重视, 挂不上号。所以, 也助长了作者写长稿件的问题。

二、消息主体“大杂院”主要病因之二是写作业务有问题

消息主体“大杂院”主要病因之二, 从写作业务上看, 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中心多, 焦点分散。一篇新闻没主次, 多中心, 焦点不集中, 粗细不分, 都作为重点来写, 结果写了一大篇, ’还是重点不突出。二是面儿广, 问题俱全。新闻中虽然突出了主题, 但写作时, 横面太大, 纵面太宽, 不考虑对中心的作用如何, 用处大小, 许多材料都往主题上去生拉硬靠, 或者对主题展开全面叙述。写典型人物, 祖宗三代以头说起, 写工作经验, 一二、三、四好多条。看起来丰满厚实, 实际上, 面儿铺得太宽, 一面也写不透。三是提纲架子太大。写作时, 总是摆开写大作的架势, 拉题列纲, 段落太多, 层次复杂, 条条繁琐, 没有足够的实货, 而去牵强附会地凑合填空;或者不能用紧凑的架子去限制多余的材料。四是罗列堆砌事例。运用事例不加分析, 开中药铺, 记流水账, 罗里罗嗦一大堆。五是老跑题, 节外生枝。写作中扣不准主题, 把握不住要害, 写着写着, 笔锋与主题“脱轨”, 出现“游离”, 越写越长刹不住。六是无共性, 爱写技术。对专业性强的技术报道, 不注意读者的共同兴趣, 写作中陷于纯技术业务的具体叙述, 使稿件成了学术性研究, 长得惊人。七是写好后不认真推敲修改。

三、撤除消息主体“大杂院”的主要措施:

端正思想认识、提高写作艺术、规章制度约束撤除消息主体“大杂院”, 务必采取以下三条主要措施:

(一) 端正思想认识, 倡导写短消息。

在新闻界, 似乎有一种陈规陋习, 一些新闻工作者总认为新闻只有写得长才算有分量, 水平就高, 本事就大。反观有些报纸上的所谓新闻, 人为地往文章里“注水”, 擀面条似的把文章抻长。看来, 若欲“刹长风兴短文”, 首先应解决约定俗成的旧观念———“重‘大’轻‘小”’的思想。舍此, 别无选择。事实上, 绝大多数的新闻单位也是以稿件字数的多少, 而不是以稿件实际质量的高低, 来计算和发放稿酬的。这些传统的观念和做法,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助长了长风的蔓延。衡量一篇稿件的质量, 主要是看它的新闻价值和宣传效果, 而并不在乎它的长短。新闻单位要以稿件质量的高低, 而不要单纯以字数的多少来作为计算和发放稿酬的标准, 以鼓励多写短稿、精品, 反对和狠刹长文、长风。

(二) 提高写作艺术, 练以短胜长的苦功夫。

要解决消息主体写不短的问题, 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同时, 做到以短胜长, 新闻工作者就必须具有比较深厚的新闻采写功底。这主要包括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理论水平, 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写作方面要在七个方面下苦功: (1) 突破口要小, 纵横面要窄, 对主题采取重点进攻, 不搞全面论述。 (2) 架子搭小一些, 层次精减一些。 (8) 精选事例, 以一当十, 无关事例坚决舍弃, 重复事例则进行概述。 (4) 写作时从头至尾紧扣主题, 用主题作为一条红线, 贯穿全文, 用主题作为尺子, 衡量要写的每句每段是否适宜, 是否多余。 (5) 对于各个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性问题, 写作时要着重从思想和路线方面去指导, 克服文章理论化、报纸刊物化的弊病。 (6) 一条新闻突出一个中心, 其它省略或不要, 笔墨用在焦点处。 (7) 写好后, 精雕细刻, 反复斟酌, 将可有可无之处, 大刀阔斧地砍掉。这些功底,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 但也决不是高不可攀的, 只要狠下决心, 勤学苦练, 善于思考和总结, 并持之以恒, 就一定能够见效。

(三) 规章制度约束, 形成写短消息的奖罚措施。

3.新闻消息练习题 篇三

关键词:电视 消息类新闻 导语 写作技巧

观众看电视新闻,主要是为了获知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新鲜而有意义的事情。通过电子媒介,在几分钟内,传遍全世界。由于消息往往是简明扼要地、直截了当地报道客观事物的新变动,广大受众用很短的时间,便能够获得有关的新信息,了解核心的新闻事实内容,它是其它任何传播渠道都无法匹敌的。消息是报纸的主角,也是广播和电视节目中的主角。

一、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的重要性

新闻界往往把新闻五要素甚至六要素俱全的导语称为“第一代导语”,把侧重交代部分新闻要素的导语称为“第二代导语”。为了更适宜于激烈的竞争,导语要写得简明扼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看电视的时间不充裕,要求消息的节奏也要快,要求尽快地获得主要新闻事实。而交代部分新闻要素的导语,便适应了这种需要,于是“第三代导语”诞生,也叫软式导语。

导语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新闻报道能否抓住读者,取决于新闻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导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二、软式导语要灵活多样 新颖别致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丹尼斯说:“好的导语可以简短而明快,可以细细道来,将读者徐徐引入正文,也可以热火朝天、气势如虹。导语可以产生悬念,也可以蓄力而发,导语应当适应稿件的特殊需要。它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可以传达信息,而且可以为稿件确定情绪与基调。”因而导语在其写作手法上应灵活多样,切忌陷入程式化、公式化的框框,使一些套话、空话、老话充塞其间。在新闻导语中运用求异思维,打破陈旧的思维方式,指向一种岐途寻觅,意在设计出不同寻常、新颖别致的导语,才能满足观众收看的心理需求。

浏览国内外的优秀新闻作品,大多都有一个形象、生动、有血有肉的导语,这些导语或抒情、或描写、或政论,其灵活多变的笔调紧紧抓住观众,使受众欲罢不能。下面,我就列举几个常用的软式导语:

1.数字对比式导语

许多新闻导语,由于受“导语必须用事实说话”、“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等规范约束,又不得不渗入一些说明问题的数据。特别是有的反映成绩方面的报道,离开了数字,可以说新闻将不能成立。所谓数字对比式导语,就是把新闻中主要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如《【回眸2009】文化产业逆势上扬》的导语:

央视消息(新闻联播): 2009年,全球经济寒冬的冷意尚未褪去,我国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暖意融融。2009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高达17%,高于GDP增长速度。文化产业不仅成为经济领域的“新亮点”,更为全年中国经济“保八”的顺利实现贡献了重要力量。

2、概括式导语

概括式导语,它是围绕主题概括,把新闻内容精华先告诉观众,在两三语之间感染和吸引读者,起到提示要点的作用,尤其在短新闻中,导语就负有揭示主题的责任。一条优秀的导语的标准有两条即可,一是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使读者读了导语以后而略知全篇新闻,二是能吸引住读者的目光,迫使他不得不接着读导语下面的新闻主体。写作新闻导语、提供新闻背景需要概括叙述;新闻语言要求凝练准确,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概括语言。

3、议论式导语

议论式导语,这种导语是对新闻事实作开宗明义的评价,可以将消息内容的结论直接告诉观众,然后再阐述和交待议论的论据和论证,充分提示新闻事实的内容,恰到好处的“画龙点睛”式的议论能使新闻增色。

4、参与式导语

参与式导语,就是消息开头就说明记者参与什么新闻事件或活动,以其耳闻目睹的方式报道新闻,使观众感到真实可信。它既可以增强新闻的现场感,更容易吸引观众了解新闻事件和活动的过程。它是目前电视新闻采用较多而且又适合电视新闻特点的一种较好的导语形式。如特写:《寒夜中坚守新年第一班岗》的导语:

央视(新闻联播):辞旧迎新之夜,除了欢乐与激情,还有对工作的坚守与奉献。我们的记者和这些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人一起,体验了他们新年的“第一班岗“。

5、悬念式导语

悬念式导语,对读者来说,既像一份菜单,写有具体的事实,也是一种承诺,预告好戏在后头.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看下去。正如新华社记者郭铃春所说:“平实、缺少个性的导语会使新闻流于一般。文章刚起头我就想把经过我观察得出的结论或看法告诉读者。”在新闻导语中设置悬念,能激起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和欲望。在导语中设置悬念,能在引起读者思考的同时,激发了解新闻事实的欲望。比如《浙江德清:民间自设“草根”奖》的导语:

央视(新闻联播):浙江省德清县日前举办了一场特别的颁奖,说它特别,是因为设置奖项的人,是当地的一位普通老人。

三、软式导语的入手技巧

1、从突出最新的时间上入手

对于事件性新闻,特别是对于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的新闻,在导语中要突出最新的具体的时间点。比如《内蒙古:因雪滞留近30小时旅客列车 今天平安抵达终点站》的导语:

央视消息(新闻联播): 现在是5号凌晨的3点30分,受大雪影响,由哈尔滨到包头的1814、1815次列车在途中经过30多个小时的滞留,今天终于安全抵达包头,列车上1400多名乘客全部获救。

这篇消息的导语几乎概括了整个事件所有最新,最重要的信息,观众由导语引发关注。

2、从运用散文化的笔法上入手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运用散文化的白描笔法写导语不仅可以使新闻的开头部分更加灵活,而且还能够把读者带入现场,令人长久难忘。因此,高明的记者总是在许可的场合,一落笔就运用白描的手法,用生动的形象吸引读者。如:《各地装扮一新喜迎新年》的导语: 央视(新闻联播):火红的灯笼,璀璨的灯光,各地装扮一新喜迎新年的到来 。

3、从突出观众关注点上入手

突出观众关注点,把与观众利益相关或观众关心的、感兴趣的事写出来,能抓住观众,这是导语设计和写作的技巧之一。

比如《河北保定:高科技让百姓享受低碳生活》的导语:

央视消息(新闻联播):这里是河北保定的一座普通的旅游饭店,看起来它和其他的饭店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它的確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它能够发电,秘密就在于它的玻璃幕墙上。

此导语找准观众想知道玻璃幕墙秘密的心理,引导观众探索这普通饭店不同之处的欲望,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

4、从“为耳朵而写”入手

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内容,除开画面传递外,还依赖声音传送。在写作电视新闻导语时,要考虑听觉因素。为耳朵而写是电视新闻导语的一个特点。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口语化。口语化不等于不加选择地使用日常用语。口语化写作仍然要讲求语言艺术和技巧。

(2)朴实自然。观众用耳朵接受信息,往往不那么全神贯注。如果拐弯抹角,卖弄文字游戏,观众就会感到费解。朴实无华,自然顺畅听起来才能使观众易于理解。

(3)形象生动。选择响亮上口的词语。汉语中同义词非常丰富,有较大选择余地。比如,将“气候”改成“天气”,将“立即”改成“马上”等。多用双音词。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一闪而过。双音词两个音节,音波存在时间长,给人印象深刻一些。例如:“曾”换成“曾经”“虽”换成“虽然”等。

导语是促使读者读下去的诱饵,读者是否愿意继续往下读,导语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美]威廉.梅茨 ,苏金琥等译,《怎样写新闻》 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2] 孙世凯,《新闻记者入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

[3] [美]杰克.海敦,伍任译,《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4]海德.格兰.特米尔纳 ,《新闻报道》。

[5] [美]约翰·钱塞尔、沃尔特·米尔斯,《记者生涯》,新华出版社。

[6] 毛泽东,《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

[7]洪天国,《现代导语写作技巧》,1985 年版。

[8] 贾刚为,《 新闻采访技巧》,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3年版。

[9] 南振中,《我怎样学习当记者》新华出版社,1985 年版。

[10] [美] 罗.彼.克拉克《美国优秀新闻写作选》,新华出版社,1986。

[11] [美]威廉.梅茨 ,苏金琥等译,《新闻写作:从导语到结尾》, 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12] [美]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广播出版社,1981。

[13] [法]贝尔纳.瓦耶纳,《当代新闻学》,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14] [法] 安布诺斯·拜厄斯,《疑难问题辞典》。

[15] 尹德刚、周胜 ,《当代新闻写作》.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作者单位:嘉鱼电视台

4.新闻消息稿件写作 篇四

校企合作单位代表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校企合作对于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表示肯定:社会在多元化发展,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大势所趋。开封大学以其先进的教学理念,率先引入校企联合模式,通过“校企合作高峰论坛”促进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实现了学校服务企业、企业扶持教育的双赢局面。同时各企业代表也对校方在人才培养的过程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特别是礼仪的培养;加强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他们希望开封大学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瞄准国际、国内的企业市场发展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重视素质教育,加强外语水平,为企业输送有能力、懂业务、会外语的学生,抢占就业的制高点,避免低层次的竞争。

最后,开封大学校长助理曾小平作校企合作主题发言,他介绍了开封大学校企合作现状和开封大学校企合作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凝练了我校校企合作工作的特色,找出了不足之处,最后对校企合作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发展方向。

本届校企合作高峰论坛由副校长赵辉主持。

据悉,论坛结束后,各位企业代表将与相关院部针对有关议题继续进行深入磋商。

5.如何写新闻消息 篇五

消息是各种新闻体裁中用得最多、最活跃的一种体裁,人们称消息为新闻报道的主角。了解消息的特点,掌握消息写作的基本方法,是对新闻记者的起码要求。

一、消息体裁的特点

1、简括:简要、概括的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它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消息总是用尽可能经济的文字,简明扼要的反映新闻事实,而不是娓娓道来。

2、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消息这种体裁一般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

3、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消息的结构是倒叙,亦即俗称的倒金字塔结构,对同一新闻事件,从导语至标题,到主体,分三步呈递进式展开叙述。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告事实,起索引作用;导语,第二次叙述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主体,第三次叙述事实,展开、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二、消息的优势

1、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2、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3、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消息的“外包装”是“客观性”,它靠事实说话,提供给读者的是事实。这样,即使宗教信仰、政治见解以及文化背景等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使不愿接受传播者的观点,却不能不正视事实。

4、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与通讯或长篇报道相比,消息是浓缩了的新闻,它突出“干货”,过滤掉了一些“水分”,加之有“一句话新闻”式的标题和先声夺人的导语,可以让信息毫无阻拦地直接人们的视野,对读者,对各类传媒的接受者,造成很强的心理冲击。

三、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

(一)导语

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消息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写作导语,中外有抱负的记者总是竭力经营这块方寸之地,写出令人称羡的新闻导语。

大多数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只有一个段落,但是由两个段落构成的导语也不少见。两个自然段构成的导语称为“复合导语”,它们一般是虚实相济,第一段虚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第二段实写,抖开包袱,说明“何事”。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而不宜称为“消息的第一段”。

1、导语的任务:

①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②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③为全篇定音。

2、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①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如新闻事实中的要点,某人讲话中特别值得关注的部分等。

②将最有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如最新的材料,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最有趣的、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

④炼字炼句,力求简短。④力求优美生动。

3、导语的四大基本类型:

①概述型导语: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导语。

②描述型导语:亦描亦述、描述兼有,消息的开头即出现画面、出现镜头,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

③评述型导语:夹叙夹议、有述有评。

④橱窗式导语:有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

(二)主体

消息导语之后的部分称为主体,也有人称之为主干、正文。主体必须紧扣导语做文章,不能转向,这是主体写作的大原则。

1、主体写作的任务主要有:

①开展导语,使导语具体化: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

②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补充带有因果性质大材料,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补充一些暗示性的情况。

③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一篇合格的新闻作品,应能解释疑惑,清楚的回答读者渴望了解的问题。一线记者在进入正式采写工作之前,首先从读者角度向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一定要让读者知道这件事?这件事的意义何在?读者在接触这一事件后,最初浮现脑际——最关心、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

④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如核心细节,鲜为人知、富有故事性和人情味的事实;打开包袱中的包袱,如报道某篇文章、某部戏剧或电影获奖,报道某部小说将被改变成电影或电视剧之类的新闻,读者不仅对获奖这一事感兴趣,也想知道这些获奖作品的内容是什么。

2、主体的结构方式 ①倒金字塔结构: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写下去,一段只写一个事实,全部陈述事实,记者不发议论。

②正金字塔结构:软新闻结构。用细节开头,把故事的高潮放在末尾。引导读者的感情,让读者阅读到最后得到感情的升华。

③沙漏结构:沙漏结构是倒金字塔和正金字塔的组合——把新闻中关键的事实按重要性堆叠到稿件的开头几段,接下来的段落则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而结合的。沙漏结构的好处是既有倒金字塔结构吸引人的开头,又能加强后面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故事化与戏剧化。

④华尔街日报体:遵循从具体到一一般的模式,从小故事开头,总结规律或趋势并进行补充说明,结尾回到开头小故事点题。

⑤纵向结构: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

⑥横向结构:不受事物发展时间顺序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将同一时空范围的情况有序的组织起来,反映“面”的变化。综合性新闻、会议新闻、经验性新闻、反映成就、问题、未来计划的新闻,适宜用横向排列的结构方式安排材料。

⑦点面结构:点,指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指一般的、总体的情况。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这也是主体安排结构的一种常见的方式。解剖一个典型,引出一个普遍性的现象。

(三)结尾

消息的结尾有其特殊性,它的特点是以事实为结尾,事实讲到哪儿,消息就在哪儿结尾,嘎然而止,无需再加。消息主要是一种信息体裁,它以报道新的事件、新的经验与问题、传播新的信息为己任,读者阅读消息,主要目的也在于获取信息、了解时事,而不是为了欣赏文笔,因此,事实报告完毕,消息就可以结束了。

(四)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交代新闻背景是消息写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消息,尤其是动态消息,往往是一事一报,如果不交代必要的背景,只孤立的反映事实,有时很难说明问题。一篇新闻作品的成功,一半取决于能否写出一个精彩的导语,另一半取决于新闻背景交代得是否充分,其安排穿插是否巧妙。新闻背景写作并无固定格式,“天女散花”,巧妙穿插,是背景写作的基本特点,笔锋所至,哪里需要背景出场助阵,背景便在哪里出现。

四、消息的类型

1、事件性消息

①事实要交待的一清二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六要素俱全,某些细节也必须交待清楚。

②不做表面文章:不被眼前纷乱的事象所迷惑,不要就事论事,应当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深层的含义,预见它的影响,将事件的意义、自己的发现告诉读者。

③见事见人:

A、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读者关注事件,实际上也是关注人,事件报道中关注人是所有媒体的共识,一些灾祸报道,尤其不能忽视人的遭遇。

B、关照事件结果对人可能产生的影响。C、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④慎重报道恶性事件:

A、不要煽情:煽情——渲染细节,用来刺激人们的感官和情绪,以达到某种目的,是19世纪末西方“黄色新闻”惯用的法术。对于灾难、犯罪现场,对于现场的死伤情况、罪犯的残忍程度,最好是概述,而不宜描写。文字表现以不令读者惊惧、反感为限,应以大多数读者可以接受为限。

B、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泄露破案方法:对罪犯的作案手段和警方的破案方法写得过细,客观上对坏人起到了“传授”和“提醒”的作用,犯罪新闻的写作,最好不要详述过程,在敏感的问题上要有防范意识。

C、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恶性事件,尤其是犯罪新闻,写作中容易涉及当事人,特别是受害者的名誉权、隐私权问题,搞得不好,还会无意中造成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D、关注事件成因:报道恶性事件,一是为了传播警戒性的信息,二是为了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不满足事件报道的“一次性”,追究、揭示事件的成因,提出普遍性的问题,是媒体和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报道社会与自然界的最新变动,传递最新信息的消息。动态消息要求一事一报,客观真实,确保时效。

3、简讯

简讯的原型是一般的消息,因为版面的限制或填空的需要,将消息进行压缩成为简讯。简讯只报道事件的梗概,交代构成新闻事实的关键因素和最有价值的部分。

4、非事件性消息

事件性消息关注的是事物的最新变动,突显“事件”,非事件性消息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有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有以传递实用性信息、传授实用方法为主的服务性消息,预测未来事件的预测性消息,综合反映某些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综合性消息,以介绍经验为主的经验性消息,以报道人物为主的人物性消息。

5、描写性消息

以描写为基本手段,以文字重现新闻现场类型的消息,其特点是“再现”。

6、新闻素描

新闻素描即新闻特写,其特点是以描写为基调,通过描写,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和现场,再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一幕。

7、视觉新闻

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真实的面貌。新闻视觉化——描写、细节、对话、展示,而不是告诉。通过你的笔,让读者看到一部电影。

8、现场短新闻

带有现场视觉成分、文字简短,直接报道现场情况的短新闻。

9、情景新闻

以反映现场情景为主。

10、分析性消息

新闻分析、解释性新闻、新闻述评、背景新闻都属于分析性新闻。其特点是是以传播观点和意见为主,是一种典型的深度报道。

11、解释性消息

6.消息类新闻的写作 篇六

消息类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性、时效性、文字少、篇幅小。消息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

新闻五要素: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 何)。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一)标题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对于标题的拟定我们的要求较低,只要能突出消息特点、说明消息事件就行)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注:标点符号正确规范。(特别是逗号句号、逗号顿号的区别等。)消息写作的原则和要求: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面。

3、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7.新闻报道中关于消息源审稿的探讨 篇七

一种舆论为其点赞, 认为这位记者通过让陈道明看稿、改稿, 不仅争取到了更多近距离接触、观察采访对象的机会, 而且争取到了让采访对象自然展现其性格特点的机会, 这正是人物报道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而另一种舆论是吐槽声和直率的批评, 认为那位记者以“粉丝”的心态进入采访, 而且让采访对象审稿, 丧失了新闻业界的职业尊严。手记中还提到当记者请示后方编辑时, 后方编辑说:“还是用他自己改的题目吧, 以示尊重。”如果说用陈道明自己改的稿子算是尊重他, 那么对记者和编辑自身职业的尊重放到哪里了?职业态度是应当严肃对待的, 身为专业记者, 私下可以表达自身的喜好, 但是利用了公众平台, 甚至是对主编表达这样的情绪, 这种行为对于一个记者来说是需要仔细斟酌的, 也应考虑到其行为对报道客观性的影响。

通常来说, 采访对象并没有改稿的权利, 因为新闻记者和新闻机构对稿件负责, 稿件是他们的“主权范围”。那位采访陈道明的记者, 无论是出于粉丝心态, 还是为了争取更多与陈道明的接触机会, 向一位明星过多地让渡这种本来是她自身以及编辑、领导和权力机关才拥有的权利, 这就伤害了许多业内人士的职业尊严。如果说那位记者在这种修改权的让渡中, 出于粉丝心态而放低了自己的身份的话, 她没有意识到的是, 她同时也放低了所有同行的身份。

最初关注此事, 看到记者手记有种说不出来的不妥之感, 后经查阅相关专业知识才知晓, 这是一个关于媒体独立性甚至上升到新闻职业伦理的问题——是否应该让消息来源审稿。在新闻实践中, 一些消息来源会要求记者在稿件发表前给他们看稿或读稿, 而对于要不要让消息来源审稿这一问题一直存有争议。针对这一问题, 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大多有明文规定。英国路透社相关规定中提到:决不在发表前提供报道、手稿或图像给消息来源审查, 认为这违背其独立性。美国《华盛顿邮报》则是不赞成例行公事地读报道给消息来源听, 但认可记者为保证报道准确性或消灭错误, 在发表前读报道给消息来源听的做法。而《金融时报》规定, 若采访对象要求在发表之前审阅稿件, 只能请他核实与他相关的引言和事实是否准确, 不得提供整篇稿件。[2]对于消息来源的审稿问题, 可以看出路透社和《华盛顿邮报》在原则上都不支持让消息来源审稿。不同的是前者坚决反对, 而后者则比较灵活,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认可这种做法。

相比较而言, 《华盛顿邮报》的规定在现实中更适合我国借鉴, 有些情况比如需要高度准确的报道时, 可以让消息源审稿。但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只能在非常特殊情况下 (如涉及重大事件、重大批评或他人重大利益, 发表后易对报道当事单位或人产生重大影响等) 才可允许让消息源审稿, 如果记者、编辑人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确保报道准确, 则尽量不通过让信息源审稿这一途径;二是记者应占据主动地位, 信息源只能对错误、不当、补充信息进行指出, 修改稿件的权利最终归记者、编辑及新闻单位所有。

反观中国, 改稿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但是舆论并不持认可态度, 而业界的普遍做法却不然。这件事引起巨大舆论的原因大概是当事者陈道明是一个知名度高的演员, 如果是某个不知名的政协委员之类的大概不会引起这么大的舆论风波。对是否允许消息来源审稿, 我国传媒界还缺乏明文规约, 但是实践中让消息源审稿的现象比较普遍, 尤其是一些时政新闻, 让消息来源审稿已成为惯例, 甚至不经审稿, 稿件就无法发出。2005年7月, 南京市出台的《新闻单位舆论监督稿件审核办法 (试行) 》规定, 记者采写的舆论监督稿件须与当事人见面, 记者可用传真的方式将稿件发给对方, 也可以请对方到社台看稿, 可以直接送稿上门请对方审看, 让当事人对报道所涉及的新闻事实进行核对, 并签署阅稿意见。对没有请被舆论监督方阅看的稿件, 值班主任和编辑擅自签发, 一律作为社台内部重大差错处理, 扣罚当事记者、编辑、主任的当月奖金。[3]这项规定的颁布引起了不小争议。规定不仅要求让信息源审稿, 甚至不经审稿擅自签发还要接受惩罚。有些特殊情况, 如敏感事件或政治相关事件个别情况这样做尚可理解, 但要求成为例行性工作, 从尊重新闻媒体独立性和新闻职业权利方面看确有不妥。

除特殊情况征得上级同意后可听取消息源建议, 改稿权利仍应该把握在记者、编辑等专业人士手中。此外, 让消息源审过的稿件, 最终发表出来需要向公众说明, 面向公众的稿件哪里是经过改动的, 或是表明经过审稿后是否采纳了消息源的建议, 这是新闻公正客观的体现, 同时也是新闻从业人员专业性乃至尊严的体现。

摘要:2015年两会期间, 一篇来自事件当事记者的手记引起了业界和舆论界的热议, 手记所记录的“陈道明改稿事件”更是引起了巨大争议。关于事件中涉及的新闻在发表前是否应该让消息来源审稿的问题, 西方许多主流媒体已经态度明确, 反观中国则还缺乏相关规范。作为关于消息源审稿这一新闻业界和舆论争议的典型事例, 事件当事记者将本该属于记者和编辑的权利让渡给了非专业人士, 这其中涉及的原则问题和职业规范问题值得探讨。

关键词:消息源,审稿,记者,权利

参考文献

[1]记者手记:陈道明席地而坐, 为我亲手改稿[Z].新华社新华视点微信号, 2015-03-07.

[2]徐文元.英国《金融时报》的编辑规范[J].中国记者, 2005 (08) :68-69.

8.新闻消息练习题 篇八

关键词:受众角度;消息类新闻节目;编辑技巧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

(一)报道的迅速性、及时性。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报道速度较之一般新闻还要迅速,这就意味着需要第一时间报道国内外最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消息类新闻的记者需要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对发生的事件进行快速报道,从而保证传播的时效性,否则失去了报道的‘新,则失去了报道的价值。

(二)语言精练,简短明了。消息类电视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节目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篇幅的简短,消息类电视新闻必须短小精悍,在第一时间用最精练的语言对新闻画面进行直接地报道。按照我国新闻类电视节目奖评选标准的规定,其节目的时长必须控制在四分钟之内。且消息类电视新闻常因篇幅简短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语言必须简洁,用最精练的报道来让观众有着深刻认识与了解。

(三)新闻的内涵高度。消息类电视新闻的重要性是由事实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来决定的。而其价值体现在新闻报道的立意上,新闻报道的立意是整片新闻报道的灵魂和纽带,立意肤浅即使拥有再详实的材料也无法产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反之,立意‘高,则整篇的新闻报道的质量也随之提升了。

二、消息类电视新闻的选题与编排

(一)题材新颖,角度广泛。在如今新闻媒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电视类新闻节目要想在收视率上取胜的一大关键之处就在于选题要新颖,并且在报道语言风格上应根据新闻内容进行灵活的应变处理。将丰富的新闻材料与高远的立意相结合,报道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加之大力开拓记者的视野,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上挖掘别人还未挖掘的题材,善于挖掘所报道的事件背后隐藏的主题内涵,努力实现引导受众往更深层次的方面去思考,争取做到独家新闻,来达到电视新闻的首创性。

(二)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1)注重现场性。消息类电视新闻报道中的重中之重便是现场性了。因为现场报道集场面、事件实况、声音、画面整体于一体,将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众面前,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观众要求。再加上现场记者的解说与评析,这种直观明了的方式可以让观众目睹耳闻报道事件的全过程,因此现场新闻报道较于其他电视新闻节目类型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2)内容尽量贴近本土。对于电视新闻编辑人员来讲,在受众身边发生的事件更能引起大众的兴趣和关注。比如在内容上,对于北京的受众来讲,发生在北京的事件即使重要性上小于同时间发生在纽约的事件,也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只有报道多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事件,才能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管是河北唐山电视台推出的《直播五十分》,还是江苏电视台推出的《南京零距离》,在节目的创作理念上都坚持了贴近本土的要求,对身边的老百姓关注的事件和问题进行深度报道,医生为新闻媒体服务地方百姓的重要平台。(3)注重互动性。消息类电视新闻如果能够建立在受众参与的情况下,让受众与主持人或记者当面交谈,让受众对事件即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不仅能够增加电视节目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也能为电视节目的知名度奠定良好的基础。互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不一定是需要面对面交流,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的的形式来进行互动,增加与受众的交流,了解和听取受众的心声,培育一批稳定的受众群体。(4)在内容的编排上使新闻错落有致,节奏适当。一般来说,最重要的新闻用作头条,峰值从最大点开始,最后出场的新闻价值逐渐减小。到受众可能出现厌倦和疲惫时,再安排节目重新回到第二个高潮,以此类推,让节目出现像山峰和山谷一样的落差,使节目过程高潮迭起。并在编排中保持节目快慢结合,节奏适当,让受众有了解的过程,从而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结束语:综上所述,消息类电视新闻行业应将编辑作为主力军,编辑人员在满足观众需要的基础上,考虑整体结构是否合理,做到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在进行消息类新闻节目编辑时,电视新闻编辑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辅助记者选取适当的新闻根据,抓住关注的眼球,记者在进行采访后能带来生动鲜活的素材,但在价值判断、政策把握上可能不如编辑那样考虑周全,因此编辑人员需要协助记者找出最吸引受众的新闻源头,在电视新闻的表现内容和表达形式上做出不断创新,对其编辑技巧进行不断改进,增加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为消息类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明智.浅析消息、报道类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J].活力,2014,(7)

上一篇:二00六年路南街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下一篇:税务机关廉政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