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名言

2024-11-13

终身学习名言(共11篇)

1.终身学习名言 篇一

1.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

3.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4.一个爱读书的人,他毕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5.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6.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鲁迅

7.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鲁迅

8.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9.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10.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2.终身学习名言 篇二

一、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基本特征

(一)终身教育的理念

所谓终身教育,是指社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每个社会成员个性和潜能的和谐充分发挥,为各个年龄段的人设计和提供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教育总和。终身教育从纵的方面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它不会随着正规学校教育的结束而结束;从横的方面讲它也不仅仅限于成人教育,而是既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所有教育阶段的统一体。

1965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尔·朗格朗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设想,并赋予了明确的现代内涵,这标志着系统的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揭示了人类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每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学习去适应社会变革。1996年出版的《学习:内在的财富》认为:终身教育是一种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方面的连续性教育,具有整体育人的功能,它的基本任务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二)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

从终身教育的含义中,可析离出以下基本特征。

1. 时间上的连续性。

终身教育是贯穿于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一直到老人的连续不断的人的一生的随时随地为每一个需要学习的人提供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

2. 空间上的整体性。

终身教育观坚信教育是一个包括学校、家庭、社区所有场所和正规、非正规等形成的各个阶段,各个场所以及各种形式的教育,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所以普通和职业教育,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学校与校外教育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3. 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终身教育观主张教育应坚持教育机会均等,要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

4. 教育目标的个别性。

终身教育以人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了以全面发展为核心,承认人的个性因素,遵循人的个性发展规律。

5. 教育内容及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终身教育观倡导采取有利于学习的各种组织形式以及灵活多样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建立富有弹性的学习制度。在学习的内容方式、进度、时间与地点等方面都由学生本人自行计划,自主选择,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共性和个性

探讨终身教育,必然会涉及到“终身学习”。终生学习与终身教育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和周期性:终身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系统;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的延续,但二者存在差异。

(一)二者的本质和最终目的的一致性

终身学习思想是对终身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和推进,终身学习是伴随终身教育的发展而提出的,因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相同之处在于:第一,最终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完善社会文明的进步。第二,内容一致。在内容选择上施教者的社会与学习者的个人都是一致的,都要求既要扩充和培养个体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也要发展个体的个性及其人格的完善。所以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在目标、内容上的一致性决定了两个概念虽在叙述上有所不同,但其内涵及基本特征是相通的。

(二)二者侧重的主体各不相同

终身学习突出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习者个体内部的变化。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接受所需要的任何一种教育,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实现自我完善。其区别在于:第一,实施的主体不同。终身教育的实施主体是社会,是政府,要求社会努力创造条件,随时随地为每个需要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持续不断的学习机会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学习内容。终身学习的实施主体是人,是体现社会和个人的双重意志,是社会意志和个人意志的统一。第二,促进形式有所不同。终身教育的促进形式主要表现在对教育资源的组织、开发和有效提供方面;终身学习则是通过对学习资源有选择、有效的吸收转化,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益。第三,内涵不同。终身学习一般指个体为了承担社会责任和自身生存发展,而进行的贯穿生命始终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学习活动。

三、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

(一)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条件

1. 观念的更新。

当前,终身学习的观念虽为全社会所接受,但要把观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却不是那么容易。因此,应当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来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开展舆论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人建立新的学习时空观。通过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把学习推广到人的一生即人的生命发展全过程。

2. 政治经济的保障。

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稳定与否,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与稳定,更是保证全民终身学习的主体物质保障。终身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它不是一种类型的学习,而是人生学习全过程的总称。它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社会经济力量来保障和实施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3. 法律制度的支持。

完善法制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推进终身学习发展的根本保证。国家必须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来制定关于终身学习的学习目标,干预管理终身学习,引导终身学习行动,明确终身学习系统的发展方向、具体目标、实施策略和战略步骤,用法律确定终身学习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推动终身学习体系的形成。

4. 人文环境的营造。

为使终身学习体系能够有效推进,营造一种人人爱学习且处处能学习的良好社会人文气氛是非常重要的。

5. 建立适应终身学习的评价机制。

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沟通衔接,其中很关键的一环是应用一种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具体包括考试评价制度、用人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等。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要淡化乃至取消岗位要求与文凭挂钩的用人体制。

(二)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所谓“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1. 学习结构的调整。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一个基本内涵,是超越传统的学校学习,发展多种形式的学习,重组学习资源,重构教育体制,使全社会的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学历学习与非学历学习,学校实体学习与网上虚拟学习相整合,合理分布,明确分工,各种形式的学习之间要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交叉,并能自由转换,从而形成家庭网络化、社区中心化、学校联动化和社会学习化的格局。侧重形式多样化——即学校要全方位立体化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力发展社会学习等方面。

2. 以成人学习为主体,成人学习在终身学习体系中具有主力军的地位,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应当以成人学习为主体。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从学习主体而言,成人学习的主体构成了终身学习的主体。第二,从本质上讲,终身学习是人的一生所学习的总和。第三,成人学习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而这些基本特征与终身学习的理念有着天然的吻合性。

3. 形成社区学习网络。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已不完全是一个地域概念,它是架在不同经济收入,不同政治地位和不同教育水平的全体成员之间的一座桥梁,从而使各种文化素质的群体和个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成为一种可能。以社区为依托来发展学习,使得学校、家庭、社会趋于一体,已经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

4. 远程学习。

远程学习是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依托,其根本任务就在于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以电大和网络学习为例。电大的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专业设置灵活,集中了大量现代化的学习设施,能够有效地发挥多媒体学习手段的优势,使大量学习者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得以学习,为学习向终身化、大众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条件。网络学习是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最佳载体。网络丰富的资源,能够充分满足人们求知的欲望,同时利于学习的均衡发展;网络学习突破了年龄限制,突破了地域性,在人的一生学习中发挥出巨大的优势,是终身学习的最佳载体。

参考文献

[1]王宝萍,皱海.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实施主体[J].中国成人教育,2001,(12).

[2]刘晓燕.论终身教育的特征及其意义[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1,(3).

[3]王兆生.当代终身教育和学习思潮与新教育理念的确定[J].中国成人教育,2001,(6).

[4]李兴洲.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教育目的探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3,(1).

[5]徐荣远.论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J].成人教育,2001,(8—9).

[6]李洪军.终身学习的价值分析与体系建设新探[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3.推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大国 篇三

第一,必须加快终身学习立法。教育法提出“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至今已达20年之久,必须刻不容缓地推出终身学习法,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大国列为国家法定目标,并且明确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以及各类组织对于推进终身学习的法定责任。这应是我国教育立法体系中填补空白的一部重要法律。要避免误认为它仅是面向成人而带有成人教育法的痕迹。

第二,在全社会鼎力普及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理念是“学习大国”的重要思想基础。犹太民族为人类贡献了马克思、伯恩斯坦、卢森堡、托洛茨基等无数思想伟人、艺术巨擘、文学巨匠和科学大师。“书的民族”、“教师就是国王”、“学习与钻研”就是这个民族创造世界奇迹的秘密武器。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也曾经有过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务必要将其发扬光大,这是建设学习大国的必由之路。

第三,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普通学校改革。目前,普通学校教育还不适应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各类教育相互沟通、衔接和教育资源共享的程度还不高。贯穿终身学习理念,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增强学校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灵活性,将有利于促进各类教育自觉地走向融合,扩大学习者对教育的选择机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特别是通过构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从单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转变为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使命;把所谓决定人生命运的一次性高考拼搏,变成向每一位学生提供一生无数次学习提高的机会,从而在我国“釜底抽薪”地彻底革除应试教育的顽疾。

第四,把推进终身学习列为高等学校重大责任。虽然中央早已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列为战略目标,但是,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高等学校对此不重视。欧盟教育部长与一批高校联合发布的公报,将终身学习列为2010—2020年间的头等大事之一,强调“大学要超越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范畴,在2020年前实现更为综合的终身学习”。欧洲大学联合会(EUA)项目报告提出的大学发展新目标就是成为“终身学习大学”。我国广大高等学校对此绝不能无动于衷,务必自觉地成为推进学习大国建设的强大支柱。

第五,切实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大国的重要基础。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积极推动形成了全国不同类型40个城市的典型经验,正式出版了《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第一、二辑),在国内外引起良好的反响。同时,不少城市将深化创建实践列为搞好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市现代化、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在此基础上,加快扩大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的覆盖面,迎接我国学习型社会全面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第六,坚定不移地办好开放大学。办好开放大学是中央明确提出的要求,这不仅是多建若干所一般意义的“大学”,更是加快推进老电大战略转型,加快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进而建设学习大国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开放大学要打造一流水平的新专业,确保办学的质量,加紧与高校、行业、企业、政府包括国外建立广泛和深度的合作,充分整合一切优质资源,利用好“外脑”和站在“巨人”肩膀上往前走。就此在国家教育版图中,不只是多出孤零零的几所新大学,而是要覆盖全国、融入各行各业、贴近各类学习人群,成为其身边的“大学”、口袋中的“课堂”,在中国教育大格局中崛起新的“一极”,成为支持学习大国建设的“航空母舰”。

第七,鼎力建立国家学分认证制度。这是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大国”的一项核心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五中全会接着强调:“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这是全面牵动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牛鼻子”,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一项重大创新制度,对于统一教育质量标准,提高、确保教育的质量,充分整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其流通、共享乃至确保教育的均衡、公平,加快教育信息化,有效地调动广大学生和学习者终身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效率,创新国家人力资源发展模式,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特别是对于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搭建各级各类教育深度融通的“立交桥”、落实学习大国的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终身学习支持革故鼎新,是持续创新的根基所在。创新凭借终身学习,大到可以摆脱世界困境、改变人类的命运,小到可以有力地促进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进而成为提供社会总需求战略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终身学习理念是支持人类进步的正能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终身学习名言 篇四

2) 尚自然,展个性——蔡元培

3) 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4)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5)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马卡连柯

6)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7)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

8) 我愿做人梯让年轻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高峰——华罗庚

9)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10) 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亲爱的老师,您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

1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2) “桃李满天下”,是老师的荣耀。——值此日丽风清、秋实累累的园丁佳节,祝敬老师康乐如意,青春永葆。

13) 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一起灭亡了。——伊索

14)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5.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篇五

促进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丹赵路中学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和推进的今天,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而作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重要途径的继续教育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更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基于这一认识,我校以高度的热情和严谨认真的态度系统科学完善地开展此项工作,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明确职责,科学管理

学校始终本着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校长的办学思想、把培训内容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把培训形式和方法与我校师资队伍的实际相结合、把教师培训始终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之中的指导思想,确立了“通过培训,使教师人人有提高,人人有发展,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建立优秀教师群体”的培训目标。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主管、教科室主任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为组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规定各位成员的工作职责:校长负责统一规划、制定学校继教工作和校本培训工作的整体方案,主持领导小组研讨全校继教工作;副校长负责每学期初制定培训方案,主持开展教育教学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教科室主任负责进行全校继教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操作,并根据培训情况作好考勤、考查,统计继教学分及全校与教师个人档案的管理工作;教研组长与年级组长要协助督促和协调本组教师完成各阶段的培训工作,并做好本组考勤的统计和档案的核查工作。

二、制度完善,科学管理

1、统一领导,定期汇报

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集体研究和汇总全校继教与校本培训工作进展情况,每学期召开两次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汇报工作会,及时了解培训工作的落实情况,推进下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

2、及时总结,巩固提高

教科室主任于每学期末针对全校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开展情况写出全面总结,重点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对下阶段工作提出建议。教师各人于每项培训活动结束后认真写出总结,达到提升认识、自我提高的目的。

3、建立档案,及时登记

教科室主任负责为每位教师分别建立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个人档案,系统完整地记录教师个人各项培训任务完成情况。

4、考勤,考核制度完善,奖励制度督促激励

培训过程中教研组长与年级组长积极协助督促和协调本组教师完成各阶段的培训工作,并做好本组考勤的统计和档案的核查工作。

为调动教师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鼓励教师主动发展、自我提高,学校先后制订了《教科研工作奖励办法》、《名师奖励制度》、《各级教学大奖赛奖励方案》、《先进科组,级组奖励制度》等激励制度,起到了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积极作用。

三、大力投入,提供保障

作为继续教育顺利开展的保障,学校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教师个人继教培训、聘请专家讲座、开展教科研活动、支持教师外出考察、购买培训资料、师徒结对活动、教科研奖励、完善培训设施等,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为我校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切实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精心组织,积极开展,系统培训,注重落实

针对我校教师结构及师资素质的实际情况,在学校继教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安排每位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努力做到层次清晰、系统培训、规范管理,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一)高质量完成必修课的培训

1、全体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工作

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师德启思录》,要求每位教师撰写学习体会,同时为巩固教育效果,作为师德教育活动的延伸,学校完善了《师德建设工程》,制定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决定》,进行“师德月”教育活动;进行“我看师德”演讲;并表彰一批学校“师德师风标兵”,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师德修养的整体提高。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

在学校综合网上设立校本培训、精彩视频等栏目,提供全国各地现代教育著名学者,专家,名师等教育专题资源,给老师创造了全方位立体的学习空间。经过三年的培训我校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技能方面均有较大收获。信息技术教育则为教师个人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改进课堂教学以及指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校教师现已经成为全区,全市乃至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令军学校。

(二)按计划实施新课程培训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改革,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我校认真组织教师全员参与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新课程培训,使任课教师自觉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

(三)分层落实岗位培训

1、每学年组织新任教师参加“新教师培训”,重点培训教学基本功,使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2、积极推荐教学骨干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他们在教育教学一线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创造条件。目前这些老师均已成为学校学科教学带头人或管理骨干。

3、每学期定期进行两次“班主任工作培训”

通过培训使班主任在日常繁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教育心理素质,在工作中与学生建立“妈妈”般亲密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建立朋友式的合作关系。(四)大力实施“青年教师成才计划” 培养青年教师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学校通过对青年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个人特质及年龄构成等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建立“导师制”倡导“双向成材”,即为“出处茅庐”的教学新兵拜“教学指导之师”,同时也调动青年教师自身的成材欲望,形成“要我成才”和“我要成才”的双动力。使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磨练自己各项教育教学技能。成为充满教学智慧,洋溢教学热情,挥洒教学魅力,“享受教育”的现代型教师。

1.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使其成长更具科学性。

2.适时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理论培训,3.为三年以下教龄的青年老师精心挑选“教学导师”。4.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实践锻炼的舞台。

每学期通过多种形式让青年教师上一节汇报课。如“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赛”、“创新教学设计赛”、“现场说课比赛”。学校将给青年教师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积极推选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创建个人教学博客。坚持记录自己教育中的点滴感受,困惑、烦恼和欣喜、感动。在布心小学校园网上创建“青年教师教学论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思考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一个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交流,进行思想碰撞的“硅谷”。7。对青年教师进行撰写论文、专题心得的培训。聘请在论文撰写方面有特长的名师指导青年教师学习撰写的技巧。如何取材,立意,论证,如何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从而提高青年教师论文撰写水平。学校每学期将挑选出优秀论文,向国家、省、市、区各级刊物推荐。

(五)回归课堂,实践探索

先进的教育理念应服务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最终落实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上。每位教师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搭建成长、成功的平台,引领教师在自我实现中发展。

我校旨在夯实内功、落实主体参与及新课改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已基本形成制定方案、实施操作、听课评课、评比总结、激励表彰等一整套操作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在经历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课型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都在自觉地进行着自我更新和自我提高。使老师们不断更新观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累了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我校创立了教师自主学习、自我提高、主动发展的培训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发展为本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六)开创机会,开拓视野

我校充分利用校外培训资源,每学期均选派教师赴外地学习考察,还利用举办示范校开放日活动,邀请全区教学骨干到校听课并指导教学工作。近年来我校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开拓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更新了教学观念,教育思想得到碰撞并切身地感悟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经过几年的培训,现在集聚了一批有思想、有作为的优秀管理者和教师,他们身上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散发的教育魅力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他们在学校各项工作起着积极的引领和帮带作用。全校教师不仅业务水平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而且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人格内涵,激发了他们积极进取、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特别是在共同研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教师们形成了强烈的凝聚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享受教育”,“厚得敏行”,“夯实健康人生基础”学校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

五、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思考

1、依托继续教育建立全员学习制度,树立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需要的观念。

在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新的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掌握了新的教育理念,了解到学科最前沿的动态,他们遵循教育规律,把所学内容自觉地应用于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实践中。教师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领悟,在提升中升华,这种学习、实践、反思、提升的学习模式的建立,促进了教师自主成长。

2、坚持校本培训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

教师将培训所得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

3、突出校本教研的重要地位。校内的教研活动不仅是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常用、最普遍的措施和手段,也是培训、提高教师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6.教师终身学习计划 篇六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们现有的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已跟不上高质量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自己专业发展,跟着目前的信息潮流,掌握教改动态,提高课堂效率,增长自己的见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特制定教师终生学习计划如下:

一、科学安排学习内容:

1、阅读课外各种有利书籍,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2、国家大事及国内外新闻,增长见识。

3、学习教育教学专著,并做摘抄记录,增强自己的业务知识。

二、大力加强自身的能力培训:

1.岗位培训。主要内容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所任主要学科的课程标准、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知识更新与扩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在业务培训的同时,也要做一个敬业、爱岗、奉献的德艺双馨的人才。

2、学历培训。抽业余时间参加高层次学历的学习,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以适应开放的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培养要求。

三、加强终身教育的方法:

(1)师德教育的学习。重点突出为人师表和献身教育的精神理念。明确教学工作中的礼仪形象、行为举止的一般要求,懂得言传身教的关系,懂得既教书又育人的道理。使自己逐步形成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和用整体的、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动的专业眼光;建基于教育理想与信念、体现于日常的细微的行为之中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专业品质。

(2)学校文化教育。通过参观、介绍、解读、讨论、参与设计和实践,理解和完善学校文化内涵、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共同愿景、学生培养目标、教师培养目标。使自己牢记“上下联系、左右通气、合作竞争”的校风,“用童心拥抱童心、用爱心滋润爱心、用智慧涵养智慧、用人格感召人格、用心灵悟对心灵”的教风,“广涉猎、善归整、勤践行、敢超越”的学风,“我们以成为终身的学习者而自豪”的思想境界。

(3)学科教育的学习。努力从“六认真”(备课、上课、实验、作业布置及批改、课外活动、个别辅导),“课堂教学评价要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基本功),学科课程标准,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探讨。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监控、演示讲解、练习指导、实验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4)涵养教育。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学会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学会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学会试图去改变那些貌似合理的历来如此、大多如此的想法和做法。

(5)业务素质教育:

①听课,根据课堂了解的情况,详细地进行分析、评述。反思自己课堂教学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值得肯定,应该发扬光大;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原因是什么,该怎么改进,并且提出整改要求。

②每学期至少听课10节,并随听随评课,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③与其他教师心灵沟通,进一步掌握教学规律。

贵在有恒,只要自己坚持到底,相信大家一定会在教育教学上会越来越完善,专业素质逐步得到提升。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愿意为它付出,相信一定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自己专业发展,跟着目前的信息潮流,掌握教改动态,提高课堂效率,增长自己的知识,用途各项工作开展,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理论方面:

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首先,要继续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师德。师德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说教,而是具有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的,一个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才会有道德感召力,仅仅依靠说教的道德教育必然是苍白的。同样,教师的师德魅力也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为底蕴的。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完成其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二、业务方面: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教的最优化要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

3、使自己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4、电脑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电脑能与课程整合。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自我发展的信念、自我调控的科学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着与严谨的品行,将影响学生的终生。所以,为实现以上目标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一、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每天抽一部分时间合理安排,进行业务学习,以记笔记或者是网上学习等方式进行。

二、恰当选择阅读书籍

1、择借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特别是名作家的。

2、借阅有关名家专著专著学习。

3、订阅报刊杂志选择学习,如《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等杂志。

4、常阅读有关报纸如:《教师报》、《教育信息报》、《小学教育》。

5、阅读一些有关教师专业发展书籍,如:《新课程》、《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等书籍》。

三、读思结合及时运用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今后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3、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

7.教师终身学习的思考 篇七

一、教师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首先,教师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如今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所拥有的知识量急速递增.在工业化社会初期及以前人们在学校习的知识技能几乎可以受用终生,而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伴随着新知识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涌现并急剧膨胀,原有知识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老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更新旧的技能,从而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党的十六大指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责任,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在这一背景下,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比其他任何组织更有必要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专门从事人才培养的职业,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必要成为终身学习的人.因为只有教师学会读书,才能教会学生学会读书;只有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不断更新;只有教师学会终身学习,才能教会学生学会终身学习.教师的终身学习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理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楷模.

其次,教师终身学习是个人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现在,哪怕是经验最丰富的教师,也会对教育的巨大变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即使会有教育经验的相似性,也因没有相同性而无法照搬,因此原本日复一日的工作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必然要求教师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实现由“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只有专业知识越精深,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游刃有余地驾驭教学环节,深入浅出地传播知识技能,争取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再次,教师终身学习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我们的学生都是典型的“90后”,他们一出生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时代,各种传授知识的渠道(各种各样的书籍、兴趣班、电子产品、网络)包围着他们,所以从小他们就接触了大量知识信息,习得了我们那个时代出生的人在他们这个年龄所不懂的东西,甚至他们还了解一些连我们好多教师都不了解的新事物,并且他们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因此如果老师还在以自己在一、二十年前学到的陈旧的知识去教学生,那就往往会显得既无趣又落后,甚至犯科学性错误.特别像我们英语学科,有一些板块会涉及到现代科技,比如航天航空,网络语言,如果老师本来对此就一无所知,然后又不认真去查阅资料,及时充电的话,那么在课堂上肯定只会根据课文就事论事,一段文章就只能草草了事,并且学生不能提出文章之外的问题,因为一旦问题超出了文章所提供的信息,而老师又没有知识储备,课堂教学就会卡壳,老师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相应地消退.即使老师以课后再讨论或者甚至随便做一个错误的回答作为台阶暂时摆脱困境,但实际情况是这是一次失败的课堂教学.因为学生的求知欲没能得到满足,老师的权威性没能得到体现.这最终可能会导致这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下降.

二、教师终身学习的方向和途径

1. 学习教育理论,用先进思想武装自己

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是由概念、命题、原则等构筑的系统的理论结构,反映了教育活动现象背后的必然的联系.教育理论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更新和完善.新理念塑造新老师,新老师须有新思想.作为新课程背景之下的教师,就必须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主动扬弃旧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师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等,以促进学生的人性完善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认清教育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等各种基本关系,避免因认识的混乱带来实际行动的偏差.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书育人涉及一系列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理论方面的问题,越思考越觉得自己所面对的未知领域极其广阔、新奇,这更激励我潜心于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中探求教书育人的真知.”可以说,魏书生的教学风格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里面渗透了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新鲜血液.自觉地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应成为现时代每一个教师的共同追求.

2. 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教育工作本身是一个深广的领域,需要每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去探索,去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那么,张开我们的眼睛,努力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也是一条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我们不能够闭目塞听,不能够画地为牢,而要主动、积极地张开我们的双眼,借鉴吸收本校本地以及各地的同行们先进的教学经验,要经常观摩名师教学、聆听专家讲座、参加业务培训,通过专家引领,进食专业营养快餐,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孤陋寡闻,我们的眼界才会开阔.在此基础上,选择优秀教学风格若干种,认真研究学习;通过分析、感受、找出每种教学风格的本质特点及构成因素;将各种教学风格之长熔为一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反馈信息进行检验,评价其风格效应,调整各种教学风格之长组成新的结构,成为一种新的教学风格.

3. 完善知识结构,做专而博的复合型教师

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本体知识(特定的学科知识)、文化知识(一般的文化知识)、条件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与实践知识(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变性的知识)四类.当本体知识丰富到一定的程度时,其他三个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教学大纲的知识并不处在在大脑的中心,而是处在大脑皮层最积极区域的一个角落里,那时候,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工巧匠.教师只有这四个方面的知识都丰富,才能在教学中把知识运用自如,游刃有余,因此,本体知识的“富有”,而其他知识的“贫困”,导致了此类教师教学成绩一般,学生不太喜欢.

今天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前沿信息,富有极强的时代色彩.那么,我们教师也应该像学生一样,不断地汲取、涉猎,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达到“专而博”的程度,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架起沟通的平台,在长期接触中才会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8.自我反思,终身学习 篇八

关键词:自我反思;终身学习;新课程背景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生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深入分析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小学语文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小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真正展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使小学生终身受益。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留给学生思考空间,注重反思的重要价值

反思性学习主要是教师通过一定的行动研究,将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和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相融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反思性学习是有意识、有目标的分析活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小学生再次认识语文、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对小学生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及未来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从教育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自我反思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自身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只是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改正了错误,而没有去深入认识自己的错误或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只是简单的改正,而不是去剖析、反思问题的根源所在。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产生进行剖析,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犯了这样的错误,以后应注意什么。经常开展这样的自我反思,学生会对所犯错误有深刻的认识,以后会避免再犯。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反思的重要性,一些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但也存在反思时间较少,学生反思行为难以真正发挥其价值等问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学习《乌鸦与狐狸》这一篇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为什么乌鸦会上当呢?”等问题,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小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分析乌鸦上当的原因,学生议论纷纷,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问题的关键,并为小学生留出反思的空间,思考问题分析的逻辑,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适当引导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主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地进行。教师需要注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反思,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认知能力,适当地对小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明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篇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对课堂学习中自己的优势进行分析,并填写出自己在这堂课的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填写的内容,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更为深入地理解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联系生活,引导反思,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对自身的实际生活进行反思,改进小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真正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学习《亲人》这一篇内容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组织小学生发表自己对亲人的看法,邀请小学生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为亲人所做的事情,反思自己的行为。教师可以在这种互动氛围中,鼓励小学生为父母洗脚,为父母捶背,使小学生能够形成“尊重父母,爱护父母”的心理,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反思的价值,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并使这些反思的内容成为提升小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留给学生思考空间,注重反思的重要价值;适当引导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联系生活,引导反思,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式,关注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及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本亚,尹逊才.小学语文课改十年的问题与反思:对话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J].语文建设,2011(22):16-20.

[2]黄永祥.新课程呼唤理性与真实的语文课堂: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若干浮躁现象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42-45.

[3]司明星.重视课堂教学反思 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实践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5):200.

9.终身学习讲稿 篇九

终身学习的含义:名园教育专家关于的论著浩浩瀚,观点名异。1972年5月联合园教科之组织的报告中强调人必须“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1973年,印度教育家达夫在《与学校课程的过程》指出通过学习实现个人或社会的适应机能的革新机能。1994年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生存概念的理念被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接受,终身学习成为时尚,特别是教师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而是要坚持学到老活到老。

二、法轮功事件

在黑龙江省伊春市美溪区,几十名法轮功练习者非法聚集,妄想升天圆满。在这些人的参与围观之下,法轮功痴迷者关淑云,为除魔圆满,将女儿活活掐死。

不满9岁的女孩戴楠是被以“除魔”的名义掐死的,整个事件“魔”影憧憧,另一女孩赵越也被指“魔气太大”而遭毒打,关淑云也称“魔跑到了我家”而让人掐她,另一练习者吴海霞肚子不舒服也被指“魔”转进身体而遭掐。

三、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1.累计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教师的责任已不仅仅是“教书”,是“用教材教学生”,达到学生心智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要求教师向多元知识储备、多种教育手段方向发展,成为“复合型”教师:一是较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二是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素养。三是广博的知识视野。

2.提高在教学中的探究创新精神。教师的终身发展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较低层次,教师能胜任教学,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第二层次是合格层次,能驾驭教学,能够较好地因材施教。第三层次是较高层次,能研究教学,追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学生的成长中求得自我发展;第四层次是最高层次,追求自我超越,致力终身学习,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3.职业的责任意识。是从事职业活动时遵循道德规范和工作规则所表现出来的修养与品德,良好的职业责任意识是教师专业精神的核心。

4.适应实验新教材的教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四、许振超事件

人可以不上大学,但不能没有文化;可以没有学历,但不能没有知识。

大家对此有何感想?

五、教师终身学习的实践与应用

1.终身学习的实践。培养终身学习态度与习惯;奠定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能;学习如何学习;运用社会资源进行终身学习

2.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

(1)要终身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教学中必定捉襟见肘;反之,如果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功底,课上举一反三,游刃有余,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因此,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

(2)要不断地摸索教学方法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教,为了什么?为了学生自己学习。一个好的教师,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把自己满腹的学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是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厚积薄发,才会不负社会、学校、家庭的重托。

10.终身学习作文 篇十

鸣蝉能够在高空歌唱,因为它跨越自己脱掉了外壳。

雄鹰能够冲向蓝天,因为他跨越了自己,挣脱牢笼。

我寻找着未来,因为我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因此我选择跨越自己。

清晨,太阳跨越地平线,撒下它那唤醒万物的光芒。我睁开惺忪的睡眼,拉起映满阳光的窗帘,崭新的世界出现在眼前。小区里的人急匆匆地跑着,只是为了那个不确定的梦。跨越自己,那凌乱的脚步显得更加有意义,那手里干瘪的面包显得更加美味。跨越是为了更好的明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个人的目标,因此我们需要朝着前方不停的奔跑,努力地跨越阻碍,我相信即使在普通的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中午,快餐店总是人来人往的,这里的人都是有梦想的`人,都是为了梦想在节约时间,更准确的说他们是在跨越自己。上帝其实是公平的,他给予我们每个人平等的灵魂和躯体,但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蝴蝶就长出了她那美丽的翅膀,昙花则选择了超凡脱俗地绽放,一切都源于他们超越了自己。奥运健儿得到大家的喝彩,加加林、杨利伟将名字永远地镌刻在宇宙中,这每一次的惊羡,每一次的辉煌,不都是源于他们超越了自己吗?回忆过去,走过的路固然坎坷,但却离明天更近了一步。

夜晚,星星们镶嵌在黑色的大绒布上,它们超越了自己,同时也盖过了钻石,盖过了月亮。超越自己,沿着人生的轨迹,赢得未来的成功。马丁路德金超越自己,在林肯塑像下发出“我有一个梦仙”的宣告,罗斯福超越自己的残疾,终于当上了总统。其实挫折只是为了更好的超越。

11.生活技能与终身学习 篇十一

《全民教育目标三之十年回顾报告:生活技能与终身学习》主要考查了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非正规教育三个学习领域,并审视了这三个领域的生活技能教育。一般来说,生活技能主要包括社会心理技能、健康保健技能、艾滋病预防技能、生计和创收技能。报告对于每一个领域的分析都涉及定义和背景、进展和趋势、对学习者需求的满足、关键问题和存在的挑战、优先事项和战略建议。

一、生活技能和终身教育目标解读

全民教育目标三通过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和生活技能项目,保证所有青年和成人的学习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这个目标外延宽泛,不仅包含所有青年和成人的学习需求,还几乎囊括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在2007年提出的所有的学习形式,如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职业培训、技能培训、远程教育、在职培训和自学。全民教育目标三由“学习需求”“适合的学习”“生活技能”三个理念组成,该目标恪守“把满足青年和成人的学习需要作为他们的福祉和参与社会工作的关键点”的承诺,该关键点是跨越整个全民教育目标议程的捷径。但是,《达喀尔行动纲领》对于“学习需求”“合适的学习”“生活技能”没有提出清晰的定义,国际社会对此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青年(15~24岁)是全民教育目标三的主要目标人群,占亚太地区人口总数的17.9%,亚太地区生活着世界上61%的年轻人(10~24岁)。年轻人是一个有着不同需求的多元化群体,成千上万的青年和成人面临着教育短缺、失业和高职低就的挑战,同时也在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迅速变化的需求。全民教育目标三申明,所有青年和成人的学习需求都应得到满足。然而,这些学习需求是什么以及如何衡量,并没有清晰的界定。无论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地区范围内,学习问题在全民教育中还未被置于重要地位,全民教育报告忽视了对年轻人学习需求的确定。学习需求是保证提供教育服务的重要因素,对于讨论教育质量问题也至关重要。

此外,国际社会对于适合的学习和生活技能项目也没有共同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的理解源自于《德洛尔报告》(Delors Report)中论及的学习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在2007年将“生活技能”界定为建立在独立基础之上的自我管理和充分发挥作用所必需的社会技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生活技能”界定为重要的社会心理①和人际交往技能。然而,究竟哪种技能更为重要,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决策能力在艾滋病(艾滋病毒)的预防上起着重要作用,而冲突管理在和平教育项目中的作用更突出。

全民教育目标三的部分内容涉及到教育系统的一些特定领域,如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非正规教育等,此外,还涉及生活技能教育。生活技能教育被视作交叉主题,不仅与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非正规教育有关,而且还渗透在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的学习内容中。

综上所述,亚太地区国家对于全民教育目标三的理解众说纷纭,实施方式也各不相同。缺乏明确、可量化的目标阻碍了全民教育目标三的进展,也弱化了政府对教育领域的监管。此外,对于全民教育目标三的监测框架缺乏共识,也会使该目标的国际对比评测变得困难。总而言之,全民教育目标三致力于将高层次的目标与低层次的细节相结合。全民教育目标三涵盖范围广泛,加上缺乏可量化的目标,这些都有碍于对该目标的进展进行跟踪。尽管面临界定和衡量的挑战,但全民教育目标三的核心原则是全民教育日程的基础,因为满足青年和成人的学习需求对于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和增加工作机会来说至关重要。

二、趋势与进展

(一)中等教育

在亚太地区,中等教育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然而,贫困家庭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残疾学生和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在入学方面仍存在严重的不平等。我们需要共同关注的是中等教育质量普遍不高以及完成中等教育的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推进,过去10年所取得的成果就会被削弱。生活技能教育现已被整合到中等教育的学校课程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将其作为一个独立主题;二是将其嵌入一个主要的承载课程;三是将其融合到课程的多个科目中。一般来说,有两种提供生活技能教育的模式:一是将生活技能教育融进特定的系统或学科中,如健康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等;二是将生活技能教育整合为一种宽泛的教育。

(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但在亚太地区开展的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仍存在失衡的问题,尤其是在改善难以惠及群体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现状方面。例如,失业人员、非正式员工和农民工在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技能教育培训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另外,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应该为处在边缘化的社会群体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以打破低技能、低生产力和贫穷的代际循环。现在,亚太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课程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开设了一些专门的技能课程,但毕业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变并没有得到职业指导、咨询服务和经济资助。生活技能教育和工作技能教育现已被纳入到正规和非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课程之中,这些技能也被称为核心、通用或关键技能,在确保年轻人参与和进入劳动力市场时拥有必要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非正规教育

亚太地区的大部分国家已经认识到了非正规教育在惠及边缘化群体和弱势群体中的关键作用,实施了针对辍学青年和成人的非正规教育策略,但是,有些国家仍然缺乏质量管理标准化的非正规教育项目框架,包括同等学历项目、非正规职业教育培训与创收项目。这些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和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的现象也加剧了非正规教育质量低劣的状况;另外,用人单位也不太愿意承认非正规教育毕业生的资质。生活技能教育无论在同等学历项目还是在创收项目中都已变得主流化,生活技能教育的内容也得到了“将行为改变同特定的健康主题相联”的方法论的支撑,这些主题包括卫生保健教育、烟酒预防教育以及与工作和生活相关的专门技能教育。随着“生活技能”理念的广泛传播,现实中已经出现了很多将非正规教育用于艾滋病预防教育和生活技能教育的范例。

(四)生活技能教育

通过审视生活技能教育在亚太地区国家的应用情况,发现了三个不互相排斥的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的方法:一是聚焦社会心理技能,包括社会情感学习、领导力和自我管理;二是聚焦创收技能和生计发展;三是聚焦健康行为和降低风险的艾滋病预防。

生活技能教育项目包括健康教育、艾滋病预防、职业培训与创收,该项目可通过学校传播或者在校外开展,同时也可以融入到儿童友好学校的模式中。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儿童友好学校模式正在被推广到整个亚洲。很多国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以不同的名义,开发了生活技能教育的输送和培训项目。然而,无论实施方法和突出重点如何,所有的生活技能项目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如缺乏师资培训与项目效果评估。

三、问题和挑战

以下简单概述对亚太地区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非正规教育和生活技能教育的主要评估结论。

(一)中等教育

1.入学率大幅增长但区域发展不均衡

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所有的亚太国家都经历了中学总入学率大幅增长的态势,该地区的增长速度普遍高于全球的增长速度。然而,该地区的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发展一直不均衡,在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2.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中学课程的针对性,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在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引入信息和通信技术,加强科技教育,注重加强学生对教授内容的广泛认知,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些国家的正规中学教育拥有丰富的生活技能课程,而其他一些国家拥有包含生活技能的非正规教育课程。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是要确保学生掌握通用的和专门的职业技能,以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了提高教师质量,一些国家把重点放在吸引有动机和有能力教学的“合适的人”的身上,或是放在提高正规的职前培训上。此外,还需要改善校本管理的政策,其中包括对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支持机制。

3.改革对中学生的评估方法

应试教育和死记硬背的现象非常普遍,家教辅导盛行,这种情况在通过考试遴选学生以接受更高一级教育的国家更为严重,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学习。如果在中学阶段不进行重大改革,学校很可能会继续实施应试教育,学生的学习将集中在对老师所讲内容的复制和核心课本内容的背诵上。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学教育中的考试改革任重道远。

4.解决中学教育的资金问题

中学教育特别是学科的专业化的扩张,必然需要庞大的财政资源支持。而亚太地区的中学教育很少依赖外部援助,各国普遍都在推行增加财政、加强公私伙伴关系和实施财政分权的发展战略。如果各国在中学教育上没有精心的实施,则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区域差距。亚太国家越来越多地尝试使用不同的融资和治理模式增加边缘化群体的参与机会。

(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1.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域差别较大

在整个亚太地区,各个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入学趋势并不相同。日本、韩国以及其他拥有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国家,已经减少了对传统的技术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毕业生的需求,而有些发展中国家和一些产业基地正在成长的国家对此类毕业生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

2.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课程

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目标是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促进经济的增长,这就需要丰富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和灵活的培训方法。采用需求驱动的技术,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用人单位参与到人才的输送和管理中,这几点对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非常重要。把正规和非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融合到生活技能和工作技能中是值得各个国家重视的,这些技能在确保青少年具备劳动能力、进入劳动力市场参加工作的作用日益显著。

3.全面而完善的资格制度

为了规范资格认证,亚太国家已经开始引入国家资格制度。该制度是根据一套不同层次学习成果的标准进行资格分类的工具,目的在于促进国家和国际劳动力市场的标准化,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流动性。

(三)非正规教育

1.提高非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参与度

增加弱势群体(如失业者、农民工和非正规经济部门的工人)获得非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和创收项目的机会仍是一个挑战。有些国家只有一些经验数据,没有有关非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入学情况的全面数据。亚太地区同等学历项目的参与水平差别很大,有些国家的参与水平高,有些国家则相对较低。因为同等学历项目已被证明是为失学儿童和青年提供第二次受教育机会的方式,所以各个国家应努力提高其参与度。

2.加强非正规教育的政策、战略和资金支持

在整个亚太地区,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需要用非正规教育和替代性输送方法为没有完成正规教育的年轻人提供基础教育。然而,非正规教育深受认知度低、政策缺乏和资金不足的困扰,饱受项目质量低、师资培训缺乏、提供者之间的协调性低以及数据和监控缺乏之苦。因此,实施非正规教育的政策仍然是一个挑战。国家必须适当调整相关政策,实现同等学历项目的制度化,以确保教育的质量。

(四)生活技能教育

生活技能教育是非正规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纳入生活技能的非正规教育项目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生计技能、艾滋病预防、健康促进等,该项目重点关注如何获得批判性思维、领导能力、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生活技能教育的内容已经得到“将行为改变同特定的健康主题相联”的方法论的支撑,这些主题包括卫生保健教育、烟酒预防教育,以及与工作和生计相关的专门技能教育。

四、战略和优先行动领域

报告最后提出了对于战略和优先行动的建议,以加快以上讨论的三个领域实现全民教育目标三的进程。

(一)完善信息库

第一,建立信息库,需要开发在三个教育领域内开展入学追踪学业情况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EMIS)。

第二,追踪中等教育在教育系统的情况,尤其是与治理、财政、课程开发、教师培训和学习效果评价方面有关的改革。

第三,分析劳动力市场对于通用技能和专门技能的需求,以此评价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课程的针对性。

第四,将私有企业纳入合作伙伴序列,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项目的质量和针对性。

第五,收集和分享相关非正规教育项目、实践、参与和效果的实证数据。

第六,评估教育排斥所有边缘化群体的原因和状况。

(二)强化政策、战略和实施纲领

第一,改革中学校本评估的实践和课后测验,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在学习效果上。

第二,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一致性,保证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政策、项目能够应对快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

第三,增进与私有企业的伙伴关系,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等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方面促进用人单位和产业之间的密切合作。

第四,以法律和政策为支撑,通过战略行动规划加强非正规教育政策,使之成为教育系统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五,鼓励正规教育组织和用人单位承认学生在正规的教育系统之外(比如同等学历教育和非正规职业培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经历。

(三)提高教育质量

第一,强化中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好地回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第二,使生活技能教育在所有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课程中走向主流,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及非正规教育项目也应如此。

第三,将艾滋病教育纳入中等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课程以及课外辅导活动中。

第四,基于对非正规教育目标人群的需求和环境的分析,设计项目以保证非正规教育的针对性。

第五,改善针对初中教师、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教师和非正规教育协调员的职前和在职培训,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生活技能教育方面的培训。

注释:

①韦氏词典将“社会心理”界定为涉及社会心理和社会两个方面。

上一篇:2017年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下一篇:戏为六绝句其六,戏为六绝句其六杜甫,戏为六绝句其六的意思,戏为六绝句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