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开发问题研究

2024-08-18

浅谈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开发问题研究(精选8篇)

1.浅谈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开发问题研究 篇一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研究

摘 要: “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要彻底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必须改变过去“授人以鱼”的单一济贫政策,而要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入手,“授人以渔”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以技术促进生产,以科学引导生活,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文章在概述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以此提出改进和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对策及措施

中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越开越大。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和政策疏导,中国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无法转化为有效的人力资源,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十二五规划”继续把“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努力把握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发现并解决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一、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原因

1、乡村人口逐年减少,就业水平依然偏低

近年来,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年减少。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得知,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94年为72%,2009年下降到53.4%。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到城市发展,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合理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农民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水平。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就业条件的不断改善,乡村人口就业率逐年攀升,截至2009年,乡村人口就业率达到65.8%,为历史最高水平。显然,在国家宽松的就业政策激励下,乡村人口就业积极性逐渐提高。但是65.8%的就业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而且2005年以来就业率增长逐年放缓,如果沿用现有政策将无法有效地进一步提高就业率。

2、农民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

农民受教育水平是衡量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准,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整体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但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可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比例为83.29%,构成农民群体文化程度的主体,高中文化水平比例为11.4%,中专及以上文化水平比例为4.97%,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知识型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增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经过专业培训之后可以填补一部分知识型劳动力的空缺。然而,中国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比例为16.71%,处于较低水平,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一局面,势必会造成转型期间知识型工人供给不足。

3、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大力发展城乡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可知,截至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已达5153.2元,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据统计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0,这意味着农民要把近一半的收入用于食物支出,用于教育、文化、娱乐等项目的支出比例偏低,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较低的收入使一部分农民无法通过再教育提高文化水平,一些相对富裕的农民也因为农村相应基础设施的缺乏而无法及时接受再教育。尽管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但是仍无法缓解其落后的状况。

4、农村依然存在大量未转移劳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中西部的劳动力。由于沿海地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相对优厚的工资待遇,很多农民选择背井离乡,一些不需要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妇女也会到沿海地区工作。一些地区农村劳动力存在过度转移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过量。据农业部统计,我国农业实际需要劳动力总量为1.5亿。目前,我国已转移农村劳动力2.4亿人,但农村富余劳动力仍有1亿多人。由于中国现有的经济体制问题,比如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户籍制度不合理等,致使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转为有效的人力资源。

二、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学习型农村,完善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体系

挖掘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必须改革和完善农村现有的教育体制,建立一个有农村特色的教育体系。

1、继续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它在提高农民素质、对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当前,要继续深化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教育经费的资金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要针对落后和贫困地区的农村,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改变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状况。在确保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农村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2、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一代职业农民。适当适时分流,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满足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当前,要注重改革、完善、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是办学模式与教学管理制度。在进一步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观念,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发展思路的根本转变,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突出学员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要把培训与市场对接、与就业紧密结合,围绕农业产业,主要培训农民的科技增收能力、市场经营能力、专业化生产能力。要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新增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着眼于培育新一代职业农民。

3、进一步抓好农村成人教育,培养新型农民,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一是立足农村,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重点抓好农业技术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营销管理、种养能手和能工巧匠、乡村医务人才等五类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村创业带头人作用。把农村实用人才“干给群众看”和“带领群众干”有机结合起来。在农村实用人才中广泛开展“传技术、带民富、比贡献”活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二是放眼城乡,大力增强农民工转岗就业能力。一方面,要着力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政府应根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就业意愿和市场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各种短期、长期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提高农民工在劳务市场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从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劳动力输出地要结合当地特点和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劳务输出品牌。

(二)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优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就业市场

不断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的就业市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对于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搭建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动平台。合理配置农村人力资源,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使用,是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一要健全统一规范灵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要进一步加快农村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拓宽人才市场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市场规范化运作,为人才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二要大力推进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不断改进信息的统计和发布方法,加强信息的分析预测,增强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才市场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开展网上招聘应聘、人才推荐、远程面试等活动,培育和发展网上人才市场。

2、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空间。统筹推进“三化”核心是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一要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统筹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落脚点”是“县域工业化”要壮大县域经济,着力培育县域支柱产业,积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二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发挥城镇化在扩大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鼓励小城镇发展特色产业,使特色产业成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力量。要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要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城乡就业的拉动作用。三要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薄弱环节,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就业结构,创新农业经营制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农业现代化对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支撑作用。

(三)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提供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保障

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当前,要抓紧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为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1、健全管理工作机制。政府应把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育、开发和利用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明确各乡镇政府为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专门管理机构,业务职能部门为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业务培训机构。各级财政、农业、科技、教育、林业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给予适当倾斜。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为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开展科技开发、科技推广、科技承包等提供政策保障,积极扶持帮助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生产经营和创业活动。

2、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必须改变由二元体制所形成的城乡分离的各种制度。要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公共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这是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当前针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应坚持广覆盖、促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尽快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真正把社会保险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3、健全资金投入机制。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和长期发展计划,从政策上和行政手段及经费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在“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应逐步家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财政投入,逐步理顺各级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事权、财权关系,实现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的制度化、常态化。要设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给乡镇政府和关业务职能部门做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经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此外,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投入,逐步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4、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政府等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增加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加强农业科研工作,鼓励农业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加大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积极扶持高效益项目的开发。同时,要注重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科技致富的典范。政府应通过网络、媒体、通讯等各种媒介加大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业能手等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农村创业带头人的先进事迹,表彰他们做出的突出成绩,使农民充分认识到参加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自身素质。通过典型引路实现角色的转换,做到树立一个典型,带动一方农民,搞活一片经济。

三、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

1、加强基础教育

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及职业技术培训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增加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

首先,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政府应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严格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并通过引导使农民自觉地拥有基础教育的意识。

其次,对农民进行终身的职业技术教育及职业技术培训。重视在农村建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加大科技下乡的力度与持久度,使农民掌握相关的职业技术知识及实用技能。在培训中,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训学校可以将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针对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系统培训,鼓励农民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真正提高其职业技能。

2、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加速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重要性有:(1)通过各种类型的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使潜在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2)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使现实的劳动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新的竞争需要和再就业需要;(3)通过农村职业教育的媒介作用,促进科学技术与农村劳动者的结合,使科学技术这一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那么如何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呢?

(1)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现代农业的发展将更多地注重科技和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为此,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政府部门要落实科教兴国的方针,围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及其科技开发项目,广开渠道,筹集教育和培训经费,提高农村教育和培训水平。要使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各级农村技术人才和农民专业户、示范户,因此必须增加农村科技教育和在职教育经费投入。当然,为了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还要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文盲。同时,要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人口身体素质。积极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劳动力健康水平。此外,还要改革户籍和住房制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制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2)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有效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懂技术、懂科学、会种田的新型农民,这一教育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有超前意识,要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地特点和实际情况,设置专业和课程,确定具体办学模式和途径,以便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出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

同时,还要建立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体系,举办各种形式的专业技术、技能、知识、文化培训班。农村的成人教育可以按多层次展开:基础型教育,主要任务是扫除农村文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普及型教育,主要是传授一些文化、农业科技、专业技术、实用技术以及法律知识等;提高型教育,主要是对一部分知识水平较高的中青年进行系统的农业现代化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培养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学历型教育,主要是通过农村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村各类人才的学历水平和实际能力。(3)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使农村技术教育培训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相结合。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布局、专业设置、师资培训,必须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国内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农民就业意愿等因素加以综合权衡。职业技术培训要适应于市场,要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学到更多的技能,扩宽他们的就业渠道。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村居住分散、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农民、农村、农业中产生的问题主要依靠乡镇及村级基层组织向上一级汇报。中央关于农村的重要决策、政策也主要依靠基层组织传达到农村并切实贯彻执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选好基层领导干部。在农村选干部应选择有市场经济意识,有开拓精神,为农民办实事的人,而不是没有任何作为,惟上级脸色是从的人;第二精官简政。乡镇及村级干部过多会给政府财政带来许多困难,给农民带来负担;第三改善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有的乡村干部不是深入田头地尾、农院村落做实际工作,在决策、定措施、调资金时存在着避农离农、非农化的倾向。改善乡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势在必行。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还是应放在加强农村干部的素质教育上,没有一定的文化,就不能深入领会上级领导精神,不能将农民心声向上级领导汇报,起不到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不是人民的好干部。

4、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近年来,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政府采取重视高新技术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而忽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政策取向。从长远来说这样的方式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长速度的加快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从短期来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在数量上严重过剩,但受教育水平、职业技能相对较低,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短期内很难见效。在当前的农村人力资源低水平下,发展对知识资本、经济资本要求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显然是较为困难的。相比之下,劳动密集型产业无疑是智力要求最小、吸收劳动力最快的一种产业,也是最适合我国当前农村人力资源特点的产业。因此,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可以变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劣势为优势,从而直接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

5、内引外联、产学联手共同开发,积极为国内外输送高质量的劳动力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要拓宽思路、广开渠道,可以内引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企业工程师、科技人员共同参与办学和培训,亦可以知识入股分红,以充分调动各方人才参与开发的积极性;外联国外大学、培训机构、联合国下属组织以及国际志愿者等参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化运作,少花钱或不花钱,来推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还必须产学联手共同开发,一方面城市企业可以采取委托培养工人的办法,按企业 的规格和要求,进行定向开发;另一方面一些龙头企业在农村投资发展产业,就地开发转移农村人力资源,使之成为自己的新员工。总之,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对于非定向开发的人力资源,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有组织地向国内外相关组织输送高质量的劳动力。特别要利用中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拓展国际劳务输出,这也应成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

6、大力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转移的良性循环

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城乡差距大,农业人口多,是长期制约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推进农村城镇化,可以直接吸纳大批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辐射和带动效应,加速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可以有效发挥城镇的聚集效应,发展服务业,全面改善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可以提高生育的成本,从而有效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提高生育质量;可以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并使农村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与有序转移形成良性循环。

7、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目前全国农村人口 9 亿多,农村劳动力 5 亿,而农业生产仅需 2 亿劳动力。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剩余率达到60%左右。又加上中国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尚未建立,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进行有序转移。年复一年的民工潮,使农民盲目涌入沿海城市,并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包括交通、治安、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力市场的健康运行,特别要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准入、权利保障和有序转移等方面制定法律规范。其好处是:首先可以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其次对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技能将起重要的激励作用;再次可以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加速农村土地的流转,实现农村的跨越式发展。

8、实现农业机械化,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

农业机械化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能把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繁重体力劳动中释放出来,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加快了全面实现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农机化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使更多的农民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1]《现代工业经济管理》主编:邬义钧 邱钧 廖千山.[2]《全球化热点问题聚集》 徐元旦著.[3]《中国新战略》张国著.[4]《人力资源管理》王福新著.[5]《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2.浅谈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开发问题研究 篇二

1 我国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问题

1.1 信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落后[4,5]。农业信息化网络和传播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基于多种传媒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信息服务业落后,农村信息资源稀缺,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农村信息服务产业化水平低,信息进村入户难,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90%的信息资源尚未电子化,计算机设备的利用率和联网率仅为15%~20%,农村许多地区甚至没有利用计算机。而在美国,据美国农业部2000年公布的一项报告,在美国的200万家农场中,拥有或租用电脑的农场占55%,24%的农场将因特网技术作为农村经营中一项重要管理工具。

1.2 信息市场混乱,信息质量低,信息得不到有效传播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农业信息市场管理无法可依,不能实现农业信息收集整理筛选和传播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自发的信息市场难以使农业信息资源有效配置,而且信息质量低。目前在我国,连接到农村基层的全国性信息网为数不多,信息服务不能延伸到农村基层,而且信息服务项目单一,不能满足基层对农业信息的多方面需求。信息传播渠道少,信息传播效率低。例如,对于农民最关注的气象信息,根据中国气象局2009年11月2日发布的信息显示,97.6%的公众通过电视获取气象信息。其他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手机短信(36.9%)、广播(24.2%)、电话(8.6%)、报刊(7.7%)和网络(4.5%)(图1)。由此可见,农民对互联网的使用率明显偏低,大部分农民几乎从未接触过。这也就导致了大量信息的封锁,无法实现社会共享。

1.3 信息人才匮乏,专业素质低

一是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处城市边缘,甚至更为偏远的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落后的局面,教育水平低下,教学资源落后,信息闭塞,软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同时受一些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思想意识和观念落后。二是在引进人才方面,虽然国家一直在号召大学生和相关技术人员扎根基层、投身农村,但由于我国农村工作条件艰苦,待遇没有吸引力,地方偏远,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以及一些语言沟通障碍问题,导致农村很难引进人才,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导致农村人才严重不足,很多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三是由于很多专业技术人才对于农民在生产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农民亟需了解的信息内容知之甚少,导致在制作、发布网络化农业信息时,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意识,所发布的信息常脱离实际生产所需的较多,被农民能真正采纳的较少。

1.4 信息资源未能有效共享,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从近年国家对农村投入较大的几项信息工程来看,农业部门实施的“金农工程”重点针对农产品流通环节,教育部门的“校校通工程”主要面向农村中小学校,广电部的“村村通工程”主要集中在光缆布线基础设施建设上,信息资源被分散地分布在这些领域,由于受行业限制而不能有效共享。专门针对农村科技信息的投入少得可怜,导致农村科技信息资源严重不足,存在多头建设、分散管理问题,呈现“信息孤岛”现象。而且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村存在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保守封闭,不能充分利用外界资源,与国际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相悖。

2 对策

2.1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提高农村信息质量

在信息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政府必须在政策、体制上理顺关系,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对农村信息的组织管理,确定各部的职责并分工协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统一信息开发行业的开发标准,要加快农村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程,在正确把握各种用户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对现有农村信息指标体系进行分类整合,对农村信息体系内部各种信息采集渠道进行合理规范,逐步建立起农村采集标准与规范,统一发布制度。不断完善和丰富农村信息化法制、法规,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确保信息的实用性、有效性,不断满足农民动态的信息需求。

2.2 依靠政府,切实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农村信息资源开发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因此必须依靠政府,切实增加对信息资源的投入。目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要尽快落实。如老少边穷地区卫星电视接收及转播站点的建设、中西部地区农村广播电视的“村村通”工程、无线通信的3G工程、“三网合一”工程,都是缩小信息鸿沟、消除信息贫困的“民心”工程。国家还应在电视接收设备、家用电脑、数字或有线电视收费上对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和农民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同时,按照“乡镇补贴一点、村里出一点、电信企业优惠一点”的思路,努力实现宽带网络村村通。充分发挥这些通讯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及时有效地把政策、技术和市场信息送到广大农民手中,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信息服务投入资金不足、农民使用计算机技术水平低等多方面问题[6]。

2.3 完善信息管理机构,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目前我国现有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管理分散,缺乏统筹安排,责任不明确,实施效果不好。针对这种状况,应理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体制,建立省、市、县、乡、镇、村五级管理,各有重点,层层负责,形成相互配套、环环相扣的体制,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的农村信息化建设队伍。一是建立省、市级农村信息服务中心,负责省级平台和大型农业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对省、市的农村信息化项目和资金进行统筹规划管理。二是建立县区农业信息服务站,上连省、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下通乡镇信息服务机构,成为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的中心枢纽。三是以乡镇农技农经服务站或农村中小学建设的终端接收点为依托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站,为全面推进村级信息机构建设提供保障。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负责基层农村的信息化宣传、服务工作,帮助基层农户在各级信息化服务平台上进行农业科技需求、农产品供求等信息的获取和发布。在此基础上,选择经济发展较快和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地区作为示范地区,大力推广示范工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2.4 加快吸引和培养人才,提高农村信息资源利用效率

人力资源是整个信息体系中最具主观性的构成要素,拥有和培养一批数量充裕、质量高、结构合理的优秀的农村信息人才队伍,是我国农村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快吸引与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信息人才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当务之急。根据农村信息连续性,渗透性,知识的广度性的特点应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竞争和流动激励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与流动,努力创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的外部环境。通过住房、薪酬、职务等待遇吸引一批头脑灵、能量大、素质好的优秀信息科技人才从事信息工作,并为他们创造较好的环境,使现有的信息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同时,在条件比较好的农村,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吸收留学生和国外农村信息人才到国内工作,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信息专家队伍,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以带动其他农村的发展。此外,对农民也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尤其是农村青少年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市场经济等各方面信息综合素质,提高其信息法律规范意识,培养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外部环境[7]。

2.5 打入国际市场,促进信息共享

必须抓住全球一体化趋势,通过互联网,密切保持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关注国际农业市场动向,积极主动与国际接轨,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引进其先进技术,发展大量农村和农业组织(各种农会、协会等),通过各种农村组织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的信息化,把各类农业专业协会、联合会等组织作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扶持的重点。因为各类农业专业协会、联合会对农户的带动力强,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强烈,也有能力比较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效益明显,是今后农村信息流的主要渠道。在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工程中,要依靠各种信息机构组织,传播农业和农村信息,举办各种培训班,组织专家学者讲课,协助农户做好经营管理。同时,要建立一些示范基地,积极促进与发达国家的先进农村共享信息,带动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农村发展模式。并鼓励这部分示范村先富起来,以带动我国其他地区农村的发展。建立涉农部门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推进各部门涉农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和共享。

3 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信息化浪潮的大背景下,在党的农村政策指引下,我国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总体上进入了一个全面、快速、稳定发展的新时期。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农村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必将在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城乡“数字鸿沟”仍然明显存在,但是如果能审时度势,抓住时机,采用先进的农业信息成果来武装农业,积极主动与国际接轨,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就会有比较大的发展,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摘要:总结了我国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何跃武.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61-62.

[2]郑怀国,孙素芬,谭翠萍.加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3(5):86-88.

[3]郭建新.论农业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J].现代情报,2002,22(1):28,36.

[4]郭希玲.网络环境下的农业信息需求[J].现代情报,2002,22(4):139,136.

[5]吴翠兰.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采访工作[J].现代情报,2002,22(1):48-49.

[6]龙世谱.“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0(2):15-19.

3.浅谈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开发问题研究 篇三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学资源;创新思维;合理开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美术学科作为一个传统的“小科”,越来越被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所重视,学科教学水平和质量也不断提高。但从城市和农村两个教学区域来看,农村学校由于多方面原因,硬件、软件都存在不足,绝大多数农村学校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上和城市学校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来缩小差距,那就像自行车追飞机,只能越拉越远。实际上,劣势用好了恰恰就是优势,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就是城市所无法比拟的。

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说:“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无处不在。”业内人士都知道,关系美术课堂教学的成败因素中,教具、学具的质量好坏与充分与否非常重要。农村的植物果实、根茎叶,动物毛,沙石等随处可见,只要你独具慧眼,它都可以出现在你的美术课堂,加以艺术的修饰,它就会成为一件件的独特的艺术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地会和教师一起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就会水到渠成。

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发美术教学资源

在美术四个学习领域划分中,“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受条件限制,学校不能为美术课提供充足、合适的教具、学具。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动、带领学生深入到生活中,挖掘学校资源和学生家庭资源,自主开发教具、学具。比如将校园内不同种类的树叶,花叶、花瓣;学生家中各种农作物及蔬菜的果实、家禽的羽毛、废旧的纸盒、淘汰的学习用品等细心收集起来,分类保管,在不同课型的课堂上,合理使用,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样做既省钱,又培养了学生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课堂必将异彩纷呈。

二、立足课堂,围绕民俗,丰富美术教学资源

地大物博的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各具特色。“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结合乡土美术资源,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优秀美术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传统的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

在学习民间艺术时,我就让学生将端午节时自己爷爷奶奶亲手扎制的纸葫芦、五彩线,春节时剪的窗花带到课堂,先让学生介绍作品及背后的故事,然后师生共同研究其制作方法,亲自动手实践,最后展评作品。这样的课堂教学,亲切实用,学生的欣赏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

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潜力

学生本身就是最大的学习资源。如果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多好的学习条件都是无用的。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务求实效,使主动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1. 拓展教学空间

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学习“手绘线条”时,我组织学生对校园进行实地观察,对我们学校的各物体的空间位置进行梳理,并要求学生在户外直接完成作品。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把美术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又能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 丰富教学手段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进行电化教学。选择合适的课节,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學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3. 以成功激励

根据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兴趣程度可以将每班的学生合理分配成几个小组。在完成每个学习任务时,各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评价时,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教学是一种智慧,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编写者为一线教师预留了足够多的课程开发空间,这也为教师拓展教学资源提供了基础。农村美术教师不宜妄自菲薄,要积极挖掘当地的美术资源,开发教学资源,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农村美术教育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2002年5月.尹少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何军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人民教育出版社《当代教育科学》

4.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范文 篇四

农村人力资源主要指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农业劳动力5.6亿人,约占总人口的43%。这是我国农业发展极其可贵的一种优势资源。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相当大的比重,农村劳动力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占5.8%,初中文化程度的仅占38.04%,且青壮年农民中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十分匮乏。农村人力资源水平低、素质差,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严重滞后这一状况,已经影响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由于农村人口迅速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以及农业物质技术装备的进步,使得农业经营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同时,由于我国非农产业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城市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赶不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造成大量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和培训程度低。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住户从业人员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为5.8%;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为14.01%;小学文化程度的为42.15%;初中文化程度的为38.04%。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79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比例为19.06%。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差距很大。

2.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差。

农村公共预防保健服务薄弱,卫生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农村人力资源健康水平提高缓慢。一是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一些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发病率还很高,严重危害着农村居民的健康。二是农村卫生投入不足,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难以保证,一些地区农村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减缓或停滞,城乡居民健康差距进一步加大。三是农村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匮乏。四是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许多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单一,医疗机构管理水平低,机制不活,效率不高,不能适应农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五是目前的农村合作医疗面临许多困难,原有的农村合作医疗严重萎缩或解体,农民基本上都是靠自费医疗,许多家庭靠变卖家产和借债来支付医疗费。

3.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大。

一是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难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二是由于国际国内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滑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吸纳能力受到限制。三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制约,城乡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仍然存在城乡居民两种身份、两种社会形态和两大利益集团,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四是农村劳动力资源质量、结构与非农产业的要求存在矛盾。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农村劳动力实现有效转移的重要条件。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差,劳动力就业受到限制。五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我国相当部分区县没有统一的劳务开发管理机构,没有系统的农村劳务开发管理工作政策和办法,劳动者权益保护、外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4.缺乏系统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组织体系。

我国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认识,缺乏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全面研究,更缺乏紧迫感、主动性和自觉性。人才培训无计划、盲目性以及人才使用脱节广泛存在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1.加强教育和培训。

一是进一步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二是完善地方法规,实现依法治教。我国要从实际出发,用立法的方式,把教育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保护起来,连续实施。同时,要建立一

套检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进程的评估制度和普及不同年限或阶段义务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教育督导三是加大教育投入。四是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五是大力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框架。六是强化培训,尤其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与再培训。

2.建立和健全农村基本保障体系和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二是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社会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素质,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三是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力度,合理安排农村公共卫生经费、农村卫生机构经费和建设资金,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管理。四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五是依法加强农村医药卫生和药品监管。六是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落实有关部门责任。

3.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一是尽快出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划和方案。二是加强农村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三是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将农民流动进城就业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及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四是最大限度实现农业内部充分就业,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契机,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五是抓好外出民工回乡创业工作。

5.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探析 篇五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探析

作者:刘克伟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

摘 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整体素质较低,缺乏有效的开发和创新机制,我们应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为农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关键词:农村 人力资源开发 措施

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范围内人口总体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又称为农村“劳动力资源”。它包含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数量指在农村范围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量;质量则包括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水平、技术专长和思想观念等等方面。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本质上是一场人才竞争。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1.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整体素质较低

我国是人口大国,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和人力资本大国。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物质资本投资,轻视人力资源开发。在城乡二元结构固化和农业投入较低的情况下,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非常有限。由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足,我国人口以低级劳动力为主体,低素质人口中90%在农村,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2.农村劳动力资源逐渐减少,但规模依然庞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范围不断拓展,农村人口大量转变为城镇人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镇务工经商,因而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

3.劳动适龄人口中中老年比重较高,女性比重上升

受人口控制政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新的特点:一是低年龄人口比重低;二是青年所占比重下降;三是中老年人口比重高。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中,虽然目前仍然是男性多于女性,但女性增长的速度快于男性。特别是在20~39岁劳动适龄人口中,男性人口比女性少,这主要是这部分人口中,男性青年大多外出务工经商,而女性到了婚育年龄,外出的多数返回原籍结婚生育,使得性别比下降到最低点。

4.就业比重高的仍为传统型产业

农村就业人口总量庞大。就业人口产业结构仍为传统类型。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年轻有技能、有特长的劳动者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主要是种植农作物或从事养殖业,所以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仍然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较低。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面临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开发和创新机制

在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缺乏以最大限度盘活农村人力资源为目的,努力探索农村人力资源持续、深入开发和管理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2.没有注重培养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

农村对人才的需求是各种各样且不断变化的,然而职业学校的教师由于很少深入生产第一线,没有深入调查农村现状与需求,没有动态地调整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与学生培养方向,做到人才培养供需接轨,因此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一定就是农村所需要的人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各类人才培训缺乏有效衔接与管理。

3.基础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生流失严重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学生流失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特殊群体学生,如:如贫困家庭子女、流动人口子女、父母离异家庭子女,流失率高于普通家庭的学生。二是毕业年级高于非毕业年级。农村初中学生的流失率在10%左右,这些初中未毕业的孩子流失,对他们未来接受再教育又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

1.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

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应当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着重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领导,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方针、政策,搞好农村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工作,落实具体措施,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营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良好环境,保证农民享有教育培训的各项权利,切实提高整体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

2.要强化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

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和竞争就业岗位的能力。当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面向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

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培养农业科研、管理和推广等各类人才;加强农民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外出民工的职业技能素质和竞争就业岗位的能力。同时,还要使现有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补充新知识和技术,全面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智力和人才保证。

3.搭建平台,为农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适应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千方百计抓项目、办产业,为各类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创业平台。同时,根据乡村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才特点,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将分散的农村人才整合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集团”和“经济实体”,通过“公司+农村人才+基地”,“协会+农村人才”,“支部+协会+农村人才”等多种形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人才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鼓励外出打工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吸收农村富余人员共同创业,回报家乡。政府对农民自主创业参照下岗职工优惠政策进行扶持,农民兴办工商企业允许注册资金分步到位,并适当减免相关税费。参考文献:

6.浅谈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开发问题研究 篇六

学生姓名:丛蕾学习中心:威海学习中心 学号:***0001 考 号:

专 业: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层次:高起专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论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目前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在向国际市场靠近的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国策,农村人口大踏步的向城市转移,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越来越突出。迈开农村机械化建设的新步伐,农村剩余劳动力集中培训转岗,政府部门需要做许多的工作。全社会都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度。

[关键词] 农村市场;国家政策;城市发展;培训转岗

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走入正轨

(一)农村建设新的步伐加速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经济的增长都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来讲,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土地,只有农业才能获得净收益,只有农业才有效益。农村土地集中管理耕种,农民没有土地就意味着农民的经济来源被卡断了。在农村一户一耕实行了几十年,农村农民土地被收购了,农民失去了土地,所谓失地农民就是指我国城乡转型发展的过程,因政府征用土地,占用农田而失去土地经营权的特别农民群体,提出政府为了缓解失去土地农民就业采取了措施,一是对东北地区现行政策进行整合,同时提出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方案,针对这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这个地方解决农民就业的措施。

(二)国外是如何对待农民失地的问题

越南土地属于私有,国家不能强行从农民手中征地,越南一条高速路一直修不起来,原因是没有农民的允许土地是不能强行被征用,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对被征用的农民土地做出让步,土地征用标准是根据土地被征用时市场价格为基数,加上土地可预期的未来价值并充分考虑土地所有者的利益而加以补偿。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上岗开拓人力资源市场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农民就业竞争力

农民就业突出的一个矛盾是非农业的工作,农民如何适应,技能与技能之间的矛盾,文化素质和年龄的矛盾,农民再就业难度大。我国目前没有建立完整的农民转型培训机构制,长期的农业职业教育内容与农村发展相结合。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市场拓宽就业渠道

转变观念要变坐等以上门要人为主动出击并参与市场竞争,寻求就业岗位,同时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力农民自主创业,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审视恳定自我,从而把城市劳动就业技能学习好,把城市的发展延伸到农村,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建立全市和劳动力市场体系,减少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盲目性。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再开发的途径需要逐步完善 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多,知识水平低开发起来有困难,网络发达农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比较低,在转岗之前进行计算机培训,普及网络知识,年前人接受新鲜事务快,信息时代多种培训再就业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让有经验的计算机老师授课,新农村图书馆购置一些计算机让农民学习计算机知识,利用网络与外界联系,开阔眼界。接受新的事物,提高农村的知识水平和就业机会。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有社会的福利事业

农民土地没有了他们已经和城市居民没有本质的区别了,他们一样的承受市场经济的压力,接受巨大的风险,因此必须为他们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具有包括最低保障,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以土地换取保障,即那么被征用土地和承包土地,还要获得补偿。现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政府力量有限,要建立完全与城市居民相同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难度挺大,政府要出台与这个相应的方案,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三)建设中国的新农村向世界发达国家看齐 美国政府颁布了大量的农业发展和支持政策,包括补贴政策、农业保险、农业教育科研投入政策、农业科技推广政策、法律法规建设等。美国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农产品实行各种补贴。美国政府每年给予农产品大量的补贴,其主要用途是提高农产品生产和促进农产品市场销售。通过政府力量为农产品打开国际贸易渠道。

四、今后的方向

(一)按照中国国强,做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养老保障机制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政策,在建设中国式新农村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农民养老保障机制,政府每年要有拨款,新农村委会要筹集资金,广开财路。为那些失去生活能力的农民做些实事,农民从农村转向城市生活,政府在制度上要有倾斜。建立农村集体养老,成立新农村要老所,由专门机构培训养老机构服务工作人员,(二)剩余农村劳动力带来了市场的生机,多渠道开展农民就业与创业培训 合理安排由于国家的政策变动给农村农民带来的变化,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变化,开拓思路,跟上时代的变化,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做新时代的城市人。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时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农民就业培训与社会保障的意见,各省相应出台了相关政策,职业培训与相关培训对就业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各地区的就业渠道,就业形势不同,目的一个就是广开农民就业渠道,(三)网络建设及时传递农民剩余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信息

加快新农村的步伐,缩小城乡差别,保证我国农业发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国家。让我们的粮库有自己的粮食,保证我们有足够的耕地我国农业。

要实现从播种到收割全部使用机械化,减少了人工劳动,解放了生产力,节约了劳动成本,创造了价值。实现三农,保证中国国库有中国的粮食,加快东北三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在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我们党的宗旨,实事求是为农民做事,新农村要利用网络信息把农民再就业工作做好,让我们的农村实行现代化,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张践,公共关系学[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9)[2] 翟东升,中国为什么有前途[J],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9)

[3] 金国利,李静江,西方经济学说与当代流派[J],华文出版社(2011,6)

7.浅谈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 篇七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进行体育教学资源开发条件的调查研究,阐明在农村初中进行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并进一步的对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Content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as well as carries on the sports teaching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nditi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expounded carries on the sports teaching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 necessity as well as the feasibility, and further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to sports teaching resources development several aspects.关键词:体育教学、资源、开发

Key word: Sports teaching, resources, development

一、农村体育教学的现状

我国虽然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却是各不相同。不同的经济水平、文化背景、教育资源面,使之现存的国家课程(国家大纲)很难全面顾及各个地区教育需求,(即使是在同一地区,也存在学校办学理念的不同、办学条件的不相同)。如果要求每个学校都实施相同的国家课程,完成 相同的课程目标,势必造成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严重脱节。特别在占3/4农村的学校,那就根本就不可能统一不起来了,农村初中体育的现状是很不乐观的。以我校(我校地处三市交界,生源广,三市区的学生都有,我镇的在校生占不到60%)的调查为例:我通过下面的表对我校近1000名学生进行调查。

对你(学生)以前的中学或小学的情况调查表

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年级__班级__

1、你学校有几名体育专职教师()

A、1名 B、2名 C、3名 D、4名及以上 E、无

2、你学校的体育器材有。中学()小学()

1、篮球

2、排球

3、足球 4、300米以上的田径场

5、跳绳

6、羽毛球场地

7、乒乓球场地

8、田赛场地

9、铅球

10、铁饼

11、标枪

12、跳高垫子

13、体操垫子

14、单杠

15、双杠

A、5---12项 B、10---15项 C、5项以下 D、什么也没有

3、体育教师的学历。中学()小学()A、全本科 B、全专科 C、有本科,也有专科 D、其他_

4、体育课程为()节。中学()小学()课外活动()

A、2节 B、3节 C、无 D、有

5、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A、重视 B、不重视 C、一般

6、体育经费的投入。中学()小学()A、1500——3000元 B、3000——5000元 C、5000——10000元D、10000元以上 E、1500元以下

7、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程度()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D、其他

8、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A、少数 B、一些 C、比较多 D、多

9、学校一年组织几次体育比赛。中学()小学()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没有 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什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体育教师的听课情况()A、有 B、偶尔 C、经常 D、没有

11、体育教师的奖金()

A、有 B、没有 C、同其他的教师一样 D、比其他的教师高

12、体育教师对学科的科研情况()A、有开展 B、没有开展 C、开展并有成果

13、体育教师的职称情况()

A、中学一级 B、中学高级 C、中学二级 D、中学三级

14、体育课学习的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这样的结论:1、95%以上学生认为的学校体育经费少,场地小、器材缺。2、70%以上学生认为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领导根本不重视体育的教学。3、60%以上学生认为的学校的体育教师缺乏改革思想,得过且过。4、50%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师资不足、体育师资水平低。

5、80%以上学生认为的学校体育开展的项目比较少,而且单一,学生真正喜欢的几乎没有。

6、95%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应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和娱乐活动。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合乎我们体育教师呢?在现有的条件,(少器材、小场地、无福利、无地位),体育老师可谓是“无用武之地”。

以上这些都是农村学校的现存的问题,它们这些因素使农村的体育教学处于不好的处境,许多的学校体育课基本处于一种应付的状况,学生健康情况十分不乐观(这几年来,我在国家的学生体质数据库也了解到这一点)。我们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目前,靠国家拨钱到每一个农村中学或学校添置齐全,基本上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只有靠我们的教师和同学们自己。只有调动体育教师和学生们的积极性,多开发和创造一些体育项目,多开发一些体育资源,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热爱运动,从体育运动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悟出做人的道理。从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

实际上这些因素是我们体育教师要进行体育教学资源开发 的基础。

二、国家政策成就了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资源开发 1、2001年6月,国务院发表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也指出:“各地、各校和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它为我们进行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提供了法律保证。

2、体育中考

它是国家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加大,是社会对我们现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差,进行弥补的一个措施。国家升学考试有原来的30分,加入中招考试,到现在的体育50分,这将会刺激我们的领导重视体育,重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增高,这样为了提高本校的体育成绩,就会迫使体育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来提高体育成绩,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面对我们现阶段农村体育的现状,体育中考就成了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催化剂。

3、教师晋级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晋级,同其他的老师一样,得有教学效果的成绩,在县市的获奖情况等,这也是体育教师不得不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进行体育资源开发的动力。

三、农村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 从一、二来看,不论对学生还是老师,为提高体育成绩,我们就应该对教学的资源进行开发。那么我们怎样开发呢? 1)、体育教师是农村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主体,要充分开发教师智慧和创造性。

众说周知,体育教学是不开教师,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同样也离不开一线的体育教师,因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最了解课堂实践的具体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他是体育的教材结构与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结合的组织者。农村初中体育的教学从某方面来说,主要在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想让体育教好,虽然不能一定能使体育成绩提高,但体育教师就不想教好,那一定体育成绩是不可能会好的,所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当中是很重要的。只是因为上面(体育中考、和晋级)的原因,体育教师也还是很有干劲的,思想上还是十分重视的。

在体育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一般会立足于教师的个性和专业特长,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师资。如学校的体育老师在武术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和水平,就可适当开发武术、体操等方面的资源:如对现有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不连接,使初中的体育教学,从技术、难度上都无法进行,我们只有通过对一些运动项目技术环节和运动强度的降低,教师可以通过与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相结合,对进行现有的体育项目改造,以更好的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例如学生个子低,我们把篮球场变小,规则变少,栏架降低。难度小了,学生就参与的多了。比如用排 球教手球,初中学生兴趣更大。),这即使学生学到了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又能锻炼了身体。

2)、“健康第一”原则是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核心。

在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中要围绕这一理念选择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都要体现体育课程的主要教育思想,不仅体现身体健康,更要使学生身心融和,使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注重兴趣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的目的性和传授体育文化的知识性.当前一些学校对一些运动项目的改造,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学生的身体生物感受,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一玩到底,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3)、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

学生的学过见过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及身心发展状况和生活环境都是可开发的资源。开发学生的资源要考虑到学生的特长、兴趣和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好玩的天性和生活经验,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开发理念。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资源的开发,从课程和教学两个方要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创造形式多样的、健康有趣的游戏,改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师可以促使学生把他们的生活经验改造成游戏,想方设法去形成一定的课程活动模式。教学资源的开发就是要改变学校教育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的课程模式,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要求融入到学校的课程计划之中,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的能力和个性 得到更加充分、自由的发展.以我校为例:

表2:对学校进行校本体育项目的征集调查表

姓名________年级___班级___民族____学生的籍贯__________

1、所在地区、乡镇、在家的体育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己通过家长的介绍、或了解家长小时侯的体育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自己选择的体育活动或自己喜欢和愿意进行的体育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的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征集,学生提出了很多的好的建议和在现在条件下,可开发的体育项目,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参与中,获得了知识、技能、身体得到了锻炼,还是他们在思想上、情操上、性格上等方面,有大的提升。他们提的项目有老游戏例如:

打旋耧 跳皮筋 砸沙包

杀羊 跳绳 摸瞎

打面包 骑马打仗 丢沙包 当然,也有现在的体育项目,在电视上,看到一些体育项目。很多的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去筛选,用我们自己学校实用的。健美(不需场地大小)、攀岩(我校的特殊地理)、现代体育舞蹈等; 4)、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学校及周围环境的自然资源。

因地制宜原则应当根据学校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地和其他的自然环境;(例如我校是在高的土地上,有些像

山,我们就开了爬山的课),要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使每一设施都能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我们还利用利用校旁

边的干水沟沟,进行立定跳远的练习),可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格,开展多种多样的民间体育活动(推铁环),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了解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惯。

5)、用多媒体和课堂休息时间,挖掘体育人文社会资源。

体育人文社会资源也是学校体育资源开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 重要领域。各种竞技体育史、奥运冠军和奥运精神等都可以成为体育课程最真实的题材,不但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体育锻炼欲望。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最好的教学素材,也是德育渗透体育的最合适的方式。人文资源的引入要注意联系实际,要使内容具有教育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不要使我们成为一种粉饰体育教学的摆设。

比如:让学生观看,今年的08奥运会,获得金奖的名人经历、训练时的吃苦精神,获奖时的激动与成就感,学生无形当中就会从性格上、身心上得到提高。

四、总结和建议

对于我们农村一线的体育教师,要想让我们的学生更爱我们,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不至于在以后的生活中说在初中什么也没有学到),我们就应该开发适合我们自己的体育项目和教学资源,更多为学生想一想。

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论我们体育教学资体育资源怎样开发,都不能与体育课程标准思想冲突、不能与体育课本质意义相悖”,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可从不同体育素材的板块中进行选择合乎我们自己的教学资源。

8.浅谈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篇八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期末作业

参考书目:《水利水电工程概论》,田士豪等编著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介绍水资源、水利事业和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发展概况以及有关水利水

电工程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相关建筑物的特点和工程的施工方面的问题。水利事业的效益主要有:防洪、农田水利、水力发电、工业及生活供水、排水、航运、水产等。我觉得水利水电事业的最基础最根本的东西是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因为水利水电事业的目标就是除水害和兴水利,我认为大概水害常常都是有人类的不合理暴虐式开发,比如说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从而引发洪水或者对河流的本身的损害或者还有以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目的的某些地方政府的政策性错误。另外,认清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水利水电事业必不可少的基本前提,正所谓要统筹兼顾顾全大局,形成全国性的“统一战线”。我认为水利水电事业在某些意义上说是水资源利用和开发的一种锦上添花,而我们必须把最基本的——水资源本身放在首位。

那么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是怎么样的呢。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我过得水资源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而且在时空的分布上又极为不均,另一个方面水环境恶化的趋势也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全国近一半河段和九成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资料显示,由于地表水不足,只能过量开采地下水。中国平地的地下水位几乎都在逐渐下降。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5m。在中国的大河中,黄河在1972年的夏天出现了断流。这是在它长达3000年悠久历史中的首次断流。

因此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是严峻的,之前的西南旱灾,旱情导致6420多万人受灾,农作物绝收面积110多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46亿多元。水是国家的生命之源,水本来就少我们就更要珍惜利用水资源了,防治和阻止水资源的污染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我们看到,中国水资源的污染状况也是在日益严峻地江河日下。就以我家乡为例,我们那里有个很有名气的企业叫做广济药业。是一家以生产、销售医药原料药及制剂、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为主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2007年的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未经净化的污水污染物常用衡量指标COD超标18倍就远远不断的放生到长江里,并随着长江的原本清澈的水流向了下游的龙坪镇以及其他地方,以前还可以看到长江里的白鳍豚成群出现现在根本没有了,长江里的鱼类也因此大祸临头满门抄斩似的消失无踪。再有,记得小的时候,在我们那里的后来建造的造纸厂的旁边曾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流或者说是很小型的那种水道样子的水流。自从造纸厂在那理安营扎寨以后,它的生命的脉搏就越来越小直到今天惨不忍睹的停息。现在的那条小河流里面全是泛黄的水,然后有的段是浑浊黑色的污水,里面大概也有一些植物,可是那些植物大都接近枯萎或者萎焉。动物根本而并没有!另外,小时候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池塘到现在都全部干枯了。!

见微知著,我们国家政府总是以资源的牺牲换取经济暂时的飞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的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使我们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使我们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有数据表明,出在各种环境污染事故中,水污染发生的概率一直排在首位。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水体使用功能下降甚至丧失,不仅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和城市的缺水问题,还使南方相对多水的地区和城市形成了“水质型”缺水。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亲河黄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 水质不合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另外据了解“三河三湖”即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面试

辽河、海河、淮河、太湖、巢湖、滇池的治理,刚刚拉开了我国水污染整治的序幕,长江、黄河的污染也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的程度。从目前全国水环境状况看,水污染尚未得到不效的控制,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钾等污染指标居高不下,城市地下水50%受到严重污染。我国的水污染现状不容乐观,而水污染的后果不容马虎和忽视!

我觉得任何系统想要运转好,必须有完善的自上而下的体制。中国的水资源利用中存在太多漏洞。比如说广济药业,它何以排放了那么多年的污水到今天才被揭露,而政府也只是在这个时候被迫出来直面观众!而发现这个漏洞就是那么的简单,而且为何只是对它罚款十万元不足以使这些企业形成威慑力。因此我们期待一个明智的管理体制的出现来使水资源的非工程型利用更加有效合理,更加符合国家持续发展的概念。另外对于技术性的水利水电工程,我认为治理污水的技术应该大力发展。目前世界上许多面临着严重水危机的国家都在积极利用城市污水,并将城市污水作为第二水源予以开发利用。日本从60年代起一直大力研究和推广城市污水回用和中水技术,广泛供给工厂、企业和居民小区“中水道“冲洗厕所及杂用;南非1986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污水“再生水“厂,用作城市自来水的补充水源。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中国,污水回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经济的新水源,减少了社会对新鲜水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保护优质的饮用水源。通过将污水处理后回用,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从而减轻了对城市周围的水环境影响;污水经处理后作为城市景观河道的补充水,改善了城市水环境的质量。可能我觉得比起南水北调巨大的工程投资更具有经济和实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后我认为,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水利方面远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不少发展,无论是防洪、灌溉、航运、城市给诽水各方面都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成就。从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治理河流历史——大禹治水,到都江堰郑国渠,再到苏杭大运河等等,对于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我们应该研究和借鉴,在新世纪的形势下我们要加快发展水利水电的新技术,比如说怎么样能让水力发电更加有效率或者说直接去发展新能源不用水力发电等等。不论是全世界,还是我们国家,水资源的问题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世纪里,我们必须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不断改善我们的生存条件,同时不能恶化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于我们广大的公民特别是那些水利工作者,在新的一个世纪里,有许多工作要做。

上一篇:育才二小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套圈游戏(教材76~77页)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下一篇:愿做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