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得体会中班

2024-08-06

幼儿园心得体会中班(精选8篇)

1.幼儿园心得体会中班 篇一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教养员要灵活而机智的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对进行系统。

循循善诱,向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作业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养员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做不到教养员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养员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养员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阿姨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眼睛不要东张西望;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这样要求具体明确,才好照着去做。

不断鼓励,让在练习中慢慢养成。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当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防微杜渐,注意矫正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

有一次,当我和幼儿下课一起走的时候,一个幼儿突然伸手到我的衣袋里。这是不礼貌的行为,我就马上很严肃地告诉这个小朋友:“不要随便把手神到别人的口袋里。”幼儿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行为,特别是喜欢模仿跟他们接近并为他们所喜欢的人的行为。我常常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幼儿。比如,坐的时候注意姿势端正,搬东椅子用完后要放回原来的地方,答应的诺言绝对实现。

因势利导,个别教育与经常相结合。

幼儿的性格特点各有不同,他们各有各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也往往不一样。有一个特别胆小的幼儿,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这个,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上作业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作业薄;吃点心的饿时候,让他来分碗筷。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

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我讲“小白兔”的故事,提问全班的幼儿:“小白兔是什么颜色?”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阿姨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那个曾经胆小的,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2.幼儿园心得体会中班 篇二

经过笔者调查, 幼儿园中班的幼儿教师和幼儿在课堂互动中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如下:

(一) 幼儿和幼儿教师缺乏互动, 教学中教师无形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剥夺, 进而取而代之。

幼儿班中班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课, 幼儿在讲台下仔细地听讲,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幼儿需要互动行为的发起以及互动后行为的反馈。但是由于受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师在讲台上满堂灌, 而幼儿在台下被动听, 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带来师幼关系的颠倒, 忽视了幼儿才是课堂教育的主体, 幼儿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 在整个幼儿教学过程中, 幼儿教师都是在起着积极的导引者的作用。而由于受过去错误观念的影响, 幼儿教师不自觉地将自己摆在了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让幼儿们听从自己的教课, 控制了幼儿们互动行为的发起以及反馈, 长期以往,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降低, 不利于幼儿开放性思维的形成, 同时也不利于幼儿探究性精神的培养。

(二) 幼儿和幼儿教师缺乏互动, 游戏中教师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把自己当成了活动的主裁判。

俗话说“师道尊严”、“尊师爱道”等等, 都无可厚非, 然而幼儿的世界是纯洁的, 是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在游戏活动中, 幼儿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见, 并将其恰当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开发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形成。幼儿代表着祖国的未来, 是将来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这其中少不了幼儿教师的功劳, 当然, 也体现出幼儿教师责任的重大。所以, 幼儿教师一定要好好研究课标精神, 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改变旧有的传统的错误观点, 将自己摆在和幼儿平等的地位, 以幼儿为主体, 以自己为主导, 将幼儿园的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 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升华。

二、幼儿与幼儿教师课堂互动的原则及对策

(一) 幼儿与幼儿教师课堂互动的原则

1. 引导原则

幼儿在课堂的自主学习中, 需要一个引导者, 将其思维引导正确, 并引导到延伸性思维、拓展性思维的开发。这个引导者便是幼儿教师。引导者原则的遵守是幼儿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必须遵守的基础原则。现在的教学讲究的是引导, 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或思路。

2. 支持原则

无论是幼儿学习, 还是成人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 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 一个赞赏的目光, 都会让学习者得到信心的提升, 得到最大的支持。在幼儿的互动学习过程中, 幼儿教师一定要秉持支持原则。这个原则是幼儿教师坚持的众多原则中的重要原则。

3. 合作原则

过去授课, 都是以教师为主, 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现在改变了过去的不科学格局, 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师生对话占了主导。此时的教师已成为课堂上幼儿学习中的合作者, 而不是过去的主导者, 即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独奏者”转变为现在的“合作者”。

(二) 幼儿与幼儿教师课堂互动的对策

1. 对策一:改变思想, 树立幼儿为主体的观念

受社会的影响, 过去教师都是满堂灌,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只有被动听的份儿, 而现如今, 新课标的推进, 教师深深感受到过去那种教学思想是不正确的, 不能够从本质上将幼儿培养全面, 培养成才, 鉴于此, 新课标要求:新时期,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也就是说, 在课堂上, 幼儿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者, 她操控着课堂的氛围的构建, 指引学生对问题的探讨, 对学习的掌握。

2. 对策二:尊重幼儿, 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

既然幼儿是课堂的学习主体, 那么幼儿教师就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让幼儿能够不断发现新创意, 开拓思维的创新。尊重幼儿体现在多个方面, 不是说幼儿要求什么就给什么, 而是尊重幼儿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 给予他们以积极的支持和合作, 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 和同学们探讨, 将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尊重幼儿的同时, 还要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毕竟幼儿年龄小, 喜欢在玩耍和嬉笑中学习知识, 不喜欢死板, 呆滞的教学环境。

通过对幼儿班中班的教师与幼儿互动情况的调查, 发现了许多问题, 希望能够给大家以提醒,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能够引以为戒, 充分认识到互动对于幼儿教学的重要性。至于如何进行互动, 上面也谈到了几点原则和对策, 大家可以参考。当然,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每个人的互动情景和互动模式大不相同, 但是一定得以“幼儿”为主导, 一切为了孩子。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卢乐珍.关于“师幼互动”的认识[J].早期教育, 2010 (4) .

3.幼儿园中班珠心算教学刍议 篇三

【关键词】幼儿珠心算教学;问题;注意事项

1幼儿珠心算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中班幼儿珠心算的兴趣容易产生,却很难持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几乎所有的教学都会从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为教学切入口。在珠心算活动中,“算盘”这一古老的计算工具,在孩子们的玩具和学具中发挥出它的教育启智功能。成为孩子们学习珠心算最大的诱惑。当他们刚走进课堂,面对小巧、精致的算盘都会兴奋不已,甚至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拿起来大玩一通。那时,对珠心算的喜爱之情全溢于言表。兴趣易产生,却很难持久。当孩子进入真正的学习、训练阶段后,由于他们真实的年龄因素,毕竟才是一些4 岁左右的孩子,一定时间的枯燥拨珠训练、则会令他们开始的学习热情减退、消失,更有甚者转成厌烦、恐惧心理。如何让孩子起初产生的短暂的、临时兴趣得以保持,甚至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升温、提高,从而让孩子单纯的外在兴趣转化成内在的学习动力,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教学问题。

1.2幼儿个体差异显著,珠心算学习能力成不平衡状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近一年珠心算的学习、训练的幼儿,其思维能力一定优于其他幼儿。显性成绩表现在:对数字的理解、运用能力强;思维敏捷;记忆力提高;右脑半球得到有效开发;学习主动性得以提高等等。然而,大千世界,人本来就有先知后觉之分,何况每个幼儿的发展亦是各有先后、不尽相同。有的幼儿语言描述突出点,而逻辑思维就略逊色些;有的幼儿思维敏捷,但动手能力笨拙点;有的幼儿接受能力很强,但学习偏于浮躁。所有这些使每个孩子在珠心算学习中的成绩,成为不平衡状态。从而,给我们教师的统一教学、制定目标带来一定困难,如何解决幼儿发展的这种不平衡问题,让每名幼儿通过学习,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发展。也是呈现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2搞好幼儿珠心算教学实验的对策

1.1丰富教学形式,把珠心算教学渗透到各科教学

现代教学观已经越来越重视各门学科的联系与整合。珠心算教学同样也不能闭门造车。要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学习热情、感受学习乐趣,就有必要在每个活动中渗透语言、美术、计算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例如将一堂活动设计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入,教学环节一步步展开,目标一点点接近。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认知能力,获得立体化的知识。还有,特别是在拨珠训练中,为避免幼儿对长时间,单调的拨珠产生厌倦情绪,可以再单一的手指拨珠同时,赋予趣味性的儿歌。既愉悦了心情,又主动的获得了知识。更为主要的是:增强了他们对珠心算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1.2分散教学难点,促进个别化发展

毋庸置疑,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是与年龄大小成反比例的。现代教育观认为,应该重视儿童个别差异,从而给予充分的关注,使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提高。为了充分尊重、重视幼儿在认知思维等能力反面的差异,我们遵循《新纲要》中个别化学习原则,在教学中,除了新的知识点采用集体学习形式外,对于珠心算学习中的难点,我们采取逐一分解——小步走、稳步走的循序渐进法。尤其是在学习口诀中,我们针对每一术语、词义予以具体、详细的分析、阐述,并让幼儿在亲自的操作中感受、理解口诀含义,根据各个幼儿发展水平,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能动的获取知识、提高认识。为接下来的珠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可见,个别化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吃不饱、吃不了的两极现象,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在自己可以达到的层面上获得进一步发展。 在幼儿中班开展珠心算教学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无不感叹孩子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看着他一个个手握铅笔在算盘上噼里啪啦的样子,让我们尤为感叹,对他们进行珠心算教学不仅利于将来的计算,更重要的是发展孩子智力,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如今的算盘不再单纯是计数工具,而且还兼任了教育工具和智力开发工具的角色。幼儿中班的珠心算教学还远远没有结束,让我们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教学经验,为今后的珠心算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2幼儿园中班进行珠心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1量力而行 审慎行事

幼儿园珠算教学是一种智力启蒙教育,是一门似乎容易而实际上不容易的新兴学科。没有合适的教材,没有称职的教师,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必须深入了解并研究珠算教育的特点、目标、内容和方法,充分权衡幼儿园的自身条件,尤其是师资水平。否则必然事与愿违。

2.2着眼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有人认为中班幼儿学珠算无非是教幼儿拨拨珠,数数几个珠,持有这种观点,就会不论条件,一哄而起,既不严肃又很有害。有的教师为了出效果,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随意增加时间及难度,结果加重了幼儿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甚至逼迫幼儿学算盘,结局适得其反——“倒”了孩子学珠算的“胃口”。

3总结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 ,高科技目新月异 。在有限的学龄时期内,如何以最优化的教育方法 ,教育出最优的人才,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珠心算教育”可谓一个新的课题,值得珍视。

【参考文献】

[1]丁先觉.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七届五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工作报告[J]. 珠算与珠心算,2013,02:4-8.

4.幼儿园中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篇四

否认教育的家长:一些家长觉得经常夸奖孩子会让宝宝变得骄傲,所以就采取否认教育的方法,不管是孩子做了什么事情,不管是孩子的行为,就算孩子已经是很努力了,也不会给予孩子肯定,而是先否认孩子,想要用这种方法来刺激孩子,让孩子做的更好,但其实这样恰恰是起到相反的效果,会让孩子极度的没有自我,从而丧失自信。

要求太高的家长:一些家长因为自身的原因,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很高,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非常的有压力,而且当孩子没有很好的完成家长的要求,家长们会指责孩子,在无形中也会大大打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变得自卑或者是自暴自弃。

代劳一切的家长:一些家长就害怕自己的孩子受了是什么委屈,所以对于孩子的一切都会代劳,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没有办法拥有独立性,在孩子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没有办法很好的自己解决,并且会因为自己的一无所知产生一定的自卑感,从而让孩子丧失自信。

过度赞美孩子的家长:适当的赞美孩子的确可以让孩子变得自信,但是一些家长不管是孩子做的是对的还是错的,不管是孩子做的结果是怎样的,都会给予孩子肯定,于是就造成了孩子没有办法主观的判断自己自身的实力,等到遇见什么挫折的时候,就会大受打击,从而丧失自信!

经常拿孩子和别人比较的家长: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吧,小时候家长经常说别人家的孩子怎样,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去面对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这样就会让孩子大受打击,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丧失自信,变得自卑,所以家长们千万别拿自己孩子与别人还自己做比较了。

5.幼儿园中班育儿心得 篇五

我是大二班张皓晨同学的妈妈,老师让写点育儿心得。其实,忙忙乱乱的生活,很少有时间去思考和回顾,今天忽然才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呀,一转眼孩子已经五岁了,从上幼儿园到现在其中的变化是显著的,作为妈妈我也由衷的为孩子感到高兴。我不要求孩子什么都行,但一定要培养他对事情感兴趣,做事情一定要有原则,我也希望他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快乐健康的成长。以下是我日常生活中得出的一些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 培养他简单的自理能力

在孩子上学之前,我就让他慢慢学会上厕所,怎样才不会把裤子尿湿;穿简单的衣服,袜子,鞋子,即便是穿的不好看也没关系,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自己吃饭,自己按时刷牙洗脸洗脚。如果他说“我自己穿,我自己吃,我自己做”那你更应该让他尝试。要鼓励他,让他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体会更多地快乐与知识。

二: 培养他的阅读能力

从他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有意无意的讲故事给他听。虽然很多时候他不太明白,但是拉直了小脑袋听的津津有味,并且还会有很多的问题。我就知道他有了兴趣,慢慢长大我就挑些生动的富有道理的故事,儿歌,成语故事,三子经,给他听。让他用小脑子思考,回答简单的问题,或概括的叙述下故事情节,在激发他的想象力的同时又提高了记忆力,培养了兴趣,当他把一个故事听得熟悉了时,我讲到哪里他就会接着给我讲,并且会准确的记住有些词语,这让我感到每天晚上的辛苦没有白费。所以这让我找到了继续坚持的理由。

三: 培养他的好奇心

现在满嘴的为什么。大大小小的事情,懂的也问,不懂的也问,都想知道其中的原理,来满足他的好奇心,所以千万不能敷衍孩子,那就是对他的不负责任,而是尽量找到答案来回答他。

孩子虽然小,但是爱好还是非常显明的。儿子最喜欢的东西有两样,陀螺和篮球。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好,一来强身健体,二来有了爱好身边就会有很多的朋友,孩子就会快乐成长。四: 培养他的信心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用大人的做法来衡量比较,怪他这个做的不好,那个做的不对,哪怕一点点的小事都要力求他完美,这样反而打击了他幼小的心灵。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来聆听孩子的想法,让他有机会来表达自己或者有机会在我们面前表演。让他时刻觉得父母的眼光在关注他。我们应该适当的表扬,再指出哪里的不足,下次一定会做的更好。这样,孩子才会有更多的自信。

6.幼儿园中班教育心得 篇六

材料准备:

l毛绒小动物若干,四色的塑料彩链。

观察要点:

l了解幼儿按照ABA ABA和ABBABB模式排序的经验。

观察记录:

先后有五位幼儿玩“给小动物做新年的项链”。幼儿拿到材料时,有以下不同的表现:

悦说看到毛绒绒的小动物就把他们轮流抱在手里,开始把自己想象成小动物的妈妈,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看到盘子里的彩链,她就没有任何规律的把他们穿得很长,做成拴小动物的绳子。

杰杰看到小动物和彩链的时候,同时也注意到了戴项链的小动物的照片,在摆弄和观察了一番之后,他开始为小动物做项链,每种小动物的项链都是同一种颜色。完成后,他将小动物排成一队,拍手说到“真漂亮。”

菲菲和超超市一起玩这份材料的,拿起小动物后,就非常熟练的对着照片为他们穿项链,每串一个,都会看着照片反复验证好几遍。两个人还不时地进行相互检查。全部完成后,他们就开始数上面彩链数目,在数了几遍都没数清楚后,菲菲和超超将材料“物还原样,物归原处了”。

观察分析:

比起一般用于排序的小火车,给小动物串项链的形式显得更为生动,使幼儿有了一份亲切感,幼儿更愿意操作这样的材料,因此教师提供的材料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大多数孩子能按照教师的预设操作材料,表明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按照ABAABA,ABBABB模式排序的经验和能力。而说悦出现的情况,则说明一部分孩子只在情感上得到了发展,在能力上的发展还稍有欠缺。菲菲的情况则和说悦的正好相反,她在能力上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孩子,但情感的发展却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思考与对策

7.幼儿园心得体会中班 篇七

“假日小组”是幼儿自主选择同伴组成小组, 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 在家长陪同下共同进行的小组性活动。“假日小组”成立不到一学期, 已开展了两次活动。

“假日小组”活动之一:周末聚会

1. 组建“周末聚会”小组。活动前,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选择周末聚会地点, 经过自由推荐和举手表决, 幼儿最终确定了五个聚会地点。然后, 幼儿自由报名选择自己喜欢的聚会地点组成小组, 并以聚会地点命名各个“假日小组”, 分别为“中山公园组”“爬山组”“富源广场组”“沙滩组”“五四广场组”。

2. 制订小组活动计划。“周末聚会”小组成立后, 教师分别组织各个小组的成员集体讨论聚会的时间、内容、物品的准备及其负责人, 并用图画和符号进行记录。例如, 下图为中山公园小组的聚会计划, 包括具体的聚会时间、聚会地点、活动内容、小组成员、各成员需准备的物品。

各组完成周末聚会计划后, 孩子们都急切地盼望周末的到来。周五离园前, 班主任召开了一个简短的家长会, 向家长详细介绍聚会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通报了各小组成员的名单, 并解读了每个小组的活动计划。会上, 教师还介绍了班级幼儿的交往现状, 指导家长在聚会活动中不要干预幼儿之间的交往, 而是注意观察孩子在同伴交往中的特点和问题, 顺势引导其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方式方法。

“周末聚会”活动赢得全体家长的赞同, 家长会结束后, 家长们自动留下来, 分组聚合在一起。研读孩子制订的活动计划, 商讨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并纷纷表示十分期待这次活动。

3.“周末聚会”活动如期举行。活动过程中, 家长以照片、录像等方式记录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情况, 如友好的交往言行、矛盾冲突及其解决的方法等。

4. 组织活动分享, 提升交往水平。周一到园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 各个“周末聚会”小组用照片、图示和符号等方式制作了信息报“快乐的周末聚会”。在此基础上班级组织了“周末聚会”的分享活动, 用意在于提升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意愿和技能, 教师着重引导幼儿分享与同伴友好交往所获得的愉悦情绪。如中山公园小组的时畅小朋友说:“我把我的棒棒糖分给大壮、阳阳一起吃, 他们很开心, 我也很开心。”教师还选取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组织幼儿讨论。例如大壮不经过允许就去抢骑同伴的自行车;果果带的滑板车不让别人玩;豆豆想和大家一起玩赛跑的游戏, 但不知道参与的方法……通过讨论, 帮助幼儿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方法, 如自己的好东西应该与同伴分享;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可以轮流玩;可以用请求或交换玩具的方法加入同伴的游戏;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应该用协商、和平的方式解决;勇于表达对同伴的关心, 等等。

“假日小组”活动之二:我是小主人

“周末聚会”活动后, 不仅幼儿之间更加认同、接纳和亲近, 家长彼此之间也更加熟悉了, 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幼儿之间相互邀请做客的热潮。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发动了第二次“假日小组”活动——“我是小主人”。

借助周末聚会活动的经验, 班级幼儿的好朋友之间迅速形成假日活动小组, 并通过协商, 确定了本组第一次做客的小主人和小客人。在这个活动中, 教师给予不善于交往的幼儿更多关注和帮助。如有一位小主人是不善交往的泽泽, 活动前, 教师与泽泽妈妈进行了沟通, 协商引导泽泽学习当小主人的方法。待客准备时, 妈妈和泽泽共同商量需要的水果和食品, 并一起去购买。在妈妈的协助下, 泽泽自己准备了待客的玩具。周末, 程子航、李泽一、桐桐和张俊涛如约来到泽泽家做客。泽泽热情地款待小客人, 他还拿出自己最珍爱的大型汽车轨道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耍。事后, 小客人都对泽泽这个小主人表示满意, 泽泽自己也很开心。泽泽有了当小主人的成功体验和经验后,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表现出以往少见的主动和自信, 和同伴的互动越来越多。

在“我是小主人”活动的分享中, 孩子们运用绘画、拼摆、泥工等多种形式, 表现自己当小主人或小客人的情境以及和好朋友在一起游戏、玩耍的快乐体验。

第一次“我是小主人”假日活动结束后, 孩子们自发地组成小组, 协商决定了组员之间轮流做小主人的次序。常常会听到有孩子说:“昨天, 小朋友到我家做客了, 我们在一起……”

8.幼儿园心得体会中班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

幼儿园中班是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幼儿园教师可以在这个过渡期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将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可知,我们对幼儿园中班的区域活动问题进行研究是有一定原因的。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掌握学习和健康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必须观察幼儿园中班学生的特性,然后根据孩子的性格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活动教学。

一、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概述

幼儿园中班的学生对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有可能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但是在他们的脑海里已经认识了在幼儿园中要学习的概念。这个概念会引导幼儿园中班的学生进行选择,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区域活动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兴奋度。幼教要根据学生的兴奋度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从小就有全面发展的意识。区域活动包括益智科学、美工、图书语言、建构、角色表演几大类。这几大类让学生可以在老师的监管之下进行自主活动,从活动中掌握科学知识。然而区域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幼儿园的中班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懂得善良、谦让、互相帮助和自主独立的美德。

二、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的目的

幼儿园中班教学是有一定目的的,这些目的可以通过区域活动表现出来。

1.让幼儿园中班学生有“人”和“学习”的意识

幼儿园中班的学生入园已经有了一定的时间,他们不会像刚入园时那样的哭闹和无助。这说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意识,他知道就算哭闹也改变不了要上学的事实。但是幼儿园中班的区域活动是要让学生有“人”和“学习”的意识。“人”是有品德的,幼儿园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品德,因为孩子日后的成长离不开交际,而品德是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素质,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养成自私的坏习惯,那么日后也难以和他人合作。区域活动也会让学生意识到要学习才能得到表扬,这样有利于学生从小培养爱学习的好习惯。

2.为学生进入小学打下基础

虽然一些幼儿园中班的学生需要进行幼儿园大班学习,但是幼儿园中班的区域活动也为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打下了基础。我们知道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是一个成长过程,而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个过渡期。在前文中我们也有所提到,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教学就是一个过渡期。如果学生可以在这个阶段的区域活动中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那么日后就读小学时就比其他学生多了一份优势,这份优势会让学生不必担心老師的责骂,从而比别人多了一份安全感。而这份安全感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与自强,这些都来自于幼儿园中班的区域活动教学。

三、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的具体教学

设置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可以让幼儿园中班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而如何设计这些区域活动就需要各位教师进行认真的思考与探索。

1.学科和美工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中班的学生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学科知识。例如,数学中简单的加减法、语文中简单的拼音和汉字以及英语中的英文字母。如果教师将这些学科知识生硬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不仅不理解它们还会厌恶学科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学科和美工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措施来引导幼儿园中班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区域活动中重复播放一些语言儿歌当作背景音乐,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脑海中将知识固定下来,从而掌握学科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绘画,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数字、拼音、字母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通过大脑的运作,就

会对知识进行吸收。

2.图书朗诵和扮演角色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中班的学生发音会跟随父母,所以可能会存在一些方言,这不利于孩子以后和他人进行普通话的交流。所以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班的区域活动中举行图书朗诵的小比赛,让学生对可爱的图书进行朗读,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中班学生给予奖励。扮演角色是区域活动中的重点内容,学生喜欢看些小故事,老师可以利用这个特性组织幼儿园的学生根据故事进行角色扮演,排演小品向家长展示。图书朗诵会让中班的学生认识到只有平常努力,多读书才能得到老师的奖励,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角色扮演的区域活动传达了良好的品质,有利于培养孩子优良的传统美德。

总而言之,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问题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点研究对象。我们要认真分析区域活动的培养目的,准确认识到幼儿园区域活动对中班学生的重要影响。从而通过学科、美工、朗诵、角色扮演等多种区域活动的教学来提高中班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关虹.幼儿园区域活动教育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田崔迪.中班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D].河北大学,2010.

[3]聂懿.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D].河北大学,2010.

上一篇:灯塔大课堂第一课的党员观后感心得体会下一篇:软弱涣散党支部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