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24-08-10

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共13篇)

1.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一

礼泉县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2014年,在县政府及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按照“统一规划,自上而下,公卫优先,分步实施”原则,突出重点。以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技术为手段,建成与医疗卫生相适应的卫生信息化平台,为社会大众提供卫生信息化服务,目前我院卫生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医院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

根据卫生部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我院目前的实际情况,我院原有的海天系统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我院与2012年6月3日将原有的海天系统替换,采用重庆中联的医院信息化软件,在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购进医院硬件设备(电脑30台,服务器一台,专用ups电源一台)等一些专用的材料,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效。经过两年的运行,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在我院深入人心。

二、医院信息化得组成部分

1、成立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长:陈延刚

副组长:张毅锋 刘超 张全超 杨广林

成员:兰俊峰 蒙景新 马武 高洁 李娟

2、完成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能力建设(his)部分:

主要包括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手麻工作站、出入院管理系统、门诊住院收费系统、药库管理系统、物资库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8个模块。由于门诊大楼投入使用,使我院的资金比较紧张,目前lis系统与pacs系统的上线,我们只是对一些软件公司做了一些初步的考察与调研。然后逐步推进与实施。

医院信息化建设两年来,经过不断完善与发展,医患均感觉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实际好处。

1、流程简化、医疗费用降低

2、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

3、诊疗行为规范了,医疗差错减少了

三、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一些初步成效,但任然存在一些不足:

信息化设备紧缺,尤其我院新增科室比较多,加之我院目前病人比较多,数据量比较大,现有的设备已经不能完全开展医院的临床工作,主要反映在科室电脑数量的紧缺备份服务器的添加。

信息化资金紧缺,医院信息化建设没有专项资金,因此工作难度很大。信息化人才紧缺,主要表现在我院信息科人员较少。

礼泉县人民医院

二0一四年七月二十二日

2.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二

关键词:山东气象,办公自动化,PHP生成Word文件

系统使用的开发环境PHP+My SQL是目前基于Web开发的最佳组合,有技术成熟、开发迅速、执行高效、安全可靠和跨平台移植等优点。PHP导出Word文档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com,并且作为PHP的一个扩展库安装到服务器上,然后创建一个com,调用它的方法。安装过Office的服务器可以调用word.application,生成Word文档,不过这种方式因为执行效率比较低,执行时,服务器会打开一个Word客户端,并不推荐;第二种方法,是用PHP将doc文档内容写入一个后缀为doc的文件中。使用这种方法不需要依赖第三方扩展,而且执行效率较高。本系统导出Word文件使用的是第二种方法。

1 系统界面和功能

图1是首页的界面,全部的功能或者链接都集成在首页中。

1.1 提交提醒

当前月份已经提交与未提交工作信息的山东省各地市气象局名称,已提交的地市名称呈现蓝色字体。

1.2 各地市工作信息查看

已提交地市的内容展示,点击部门名称会弹出提交的内容,供各地市检查内容是否符合格式要求。

1.3 历史逐月工作例会材料汇编

系统将包括本季度的以往工作信息汇总在此,山东省局办公室通过该功能导出Word格式的汇编文件打印,列出了以往的汇编文件,选择目标日期点击,进入该季度内容界面;通过该季度的内容界面生成Word文件,Word文件的内容包括封面、目录和各地市工作信息,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分别是本季度待打印的工作材料汇编的封面、目录和各部门工作信息的内容,通过图2的导出Word功能导出Word后打印。

1.4 各地市工作信息录入和修改

图5和图6分别是各地市工作信息录入和工作信息修改的界面。两个界面提供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两种类别的选择、各部门工作单位的选择和添加工作内容条数的功能。

1.5 管理员工作界面

该界面包括管理员登录密码修改和发布通知两个功能。该界面通过首页的管理链接输入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修改的密码即时生效;发布的通知将在系统的首页右侧一条条展示,首页最多展示5条通知,点击“更多”查看全部的管理员通知。

2 格式设计

山东省气象局办公室对导出的工作汇编Word文件格式有3个要求:材料汇编格式、工作信息类别和排版。

2.1 材料汇编格式

打印后的材料汇编包括材料汇编封面、材料汇编目录和材料汇编内容。其中材料汇编封面展示材料的年月信息;材料汇编目录展示各地市的工作信息内容对应的页码;材料汇编内容展示各地市的工作信息内容。

2.2 工作信息类别和排版

工作信息分为本季度工作总结和下季度工作计划,每个地市的这两部分在导出Word文件各占一页B5纸张,超过会影响整个材料汇编的排版;经过测试,考虑打印时上下边距的影响,网页中24行内容是打印后不超过一页B5的极限。

3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使用My SQL数据库,根据需要完成的功能,设计admin、history、notice和office 4个数据表。

3.1 admin表

管理员账户信息表,存储管理员更新的账户密码。

3.2 history表

历史材料汇编日期表,记录有工作信息内容的历史材料汇编的日期,导出历史材料汇编时根据数据表中的日期进行索引查找。

3.3 notice表

系统通知表,存储管理员发布的系统通知。

3.4 office表

工作信息表,存储各单位录入或修改的工作信息内容。

4 PHP生成Word

本系统的开发目的是统一各地市上传工作信息内容的格式成方便打印的Word文件,PHP生成Word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本系统的导出Word是将纯HTML写入Word,如图7所示,没有引入外部CSS(样式)文件。

利用ob_start将html页面存储起来,再写入Word。Word文件发送至客户端的方法是:先在服务器端生成Word文件,记录这个文件的地址,通过header(“location:xx.doc”)使得客户端可以下载这个文件。通过下述代码展示PHP导出Word保存在服务器端后供客户端下载的过程。

5 结语

山东气象季度工作信息汇报系统自2015年起已在山东省气象局投入使用,本系统的衍生系统山东气象月度重点工作信息公开系统也已在全省范围内使用,供山东省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向山东省气象局办公室提交本部门工作信息;济南等两个地市局也使用了本系统的衍生系统,希望本系统可以更多地为山东省气象系统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肖维明.基于PHP+My SQL的网站开发[J].电子商务,2009,06.

[2]赵鹤芹.设计动态网站的最佳方案:Apache+PHP+My SQL[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04:059.

3.浅析高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篇三

关键词:高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04-02

高等学校是我国进行高等知识传递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场所。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前进和发展,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高校中保卫部门的职责也随之加大。因为高校的保卫部门承担着高校内部安全防范、公共秩序、交通和消防安全等一系列工作的管理,所以高校保卫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如何做好我国高保卫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化建设的困境

1.工作理念落后。安全保卫工作在人们传统的认识中就是所谓的“看家护院”。在我国人们对保安人员的印象也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并且没有什么文化素质。这种普遍的偏见致使我国安全保卫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和文化水平较低问题。时至今日,我国浙江省的多所高校中,护校队的队员还都是处在高中以下学历,甚至有些护校队员初中都没有毕业。在犯罪活动普遍向高科技方发展的今天,这样一支低水平的保安队伍,能够在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中起到什么作用是十分值得我们商榷的。

2.技术人才缺乏。若要做好我国高校的保安工作,就应该全方位的进行队伍建设,而引进拥有高技术的高素质保安人员,就成为了我国高校保安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当前,我国的各高校中安全保卫人员的来源一般都是高校所在地的流动人员,这直接的影响了我国高校保安人员工作的稳定性。各高校的安全保卫人员对保安员的培训内容,只是初步的专业的保安知识,保安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另外一方面,由于受到了我国传统思想中对保安人员的偏见,专业技术人员很少有愿意从事保安工作的。在这种双重因素的制约之下,导致了我国高校的保卫员在整体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构成上明显的水平偏低,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则更加是凤毛麟角。

3.信息设备老化。目前,信息化设备还属于高科技产品,所以,高校安全保卫用的信息化设备价格还比较昂贵,采购的成本也会较高。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各高校的校园面积也必然会相应的逐步增加,而要建立覆盖整个校园的保卫信息化网络,则需要庞大的信息化设备给予其保证,这部分的开支是十分巨大的。此外,由于信息化设备多数都是电子元件,对设备放置环境的要求较高,而设备元件又十分的容易损坏和老化,需要高校保卫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对校方来说,这部分维护开支,也是对学校财政的一个较大的压力。目前,我国个别的高校由于经费的短缺,安全保卫信息化的设备不到位,消防和监控的设备往往不能正常的运行,从而出现了许多明显的安全漏洞和火灾隐患。

4.管理制度不完备。我国大多数高校校园保卫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同时也没用建立起信息化条件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程序和规范。其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其一,权责不明,工作的方式单一,岗位责任落实不明确。其二,管理制度设置不明确,高校保卫工作中奖惩制度、人员分配、设备使用、工作流程、调查制度以及突发性事件应急等等都没有制定出明确的、系统的管理体制。其三,机构设置简单,目前,我国各高校的保卫机构往往都是以保卫办公室等简单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作的,人员相对单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从而为保安制度的建设显得困难重重。其四,保卫人员流动性大。多年以来,我国高校所聘用的保安人员都是一些社会闲散或打工人员,这就使校园护校队员中出现大批临时工和建筑工等。而恰恰是这些人员的流动性原因,高校保卫部门难以对保安队员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致使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出现漏洞。

二、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引入高科技信息设备。在高校的安全保卫部门中,工作的重心就是抓好各项消防和治安防范工作,要及时有效的对各种校内安全隐患事件进行防范、调查和处理。在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之后,无疑会让我们能够对整个校园进行远程的实时监控,及时的发现异常,弥补传统人工防范的不足和缺陷。利用高科技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对繁杂而庞大的人员和案件信息进行管理,能够随时的应对校内安全事件的相應检索和查阅需要。尤其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接受报案、传达任务以及快速反应方面,高科技信息化系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制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对于高校保卫的信息化建设,制订出总体的发展规划,是我国高校进行保卫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所以,在高校保卫的信息化工作开展之前,我们一定要对其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规划,要依据个高校校内的实际状况,制订出符合本学校实际需要的信息化建设蓝图和制度,以确定本校保卫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我们在高校保卫信息化进食的过程当中,也要根据校园实际的情况不断的对原有保安规章和制度进行修改,保留原制度中合理的部分,改进其中的不足,使高校安全保卫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不断的、科学的进行完善和优化。

3.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在高校的安全保卫部门当中,保卫干部的编制极少,加之学校保卫工作日常任务重,使得加班加点的现象在学校保卫部门中普遍的存在。所以,往往忽视了对高校保卫工作信息化的建设。例如,高校保安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中,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的影响着高校保安部门对校内秩序、消防、治安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防范和纠纷处理工作。所以,对高校安全保卫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势在必行。综上所述,各高校要积极地加快校内安全保卫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努力的把校内安全保卫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起来。

4.提升保卫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在高校的保卫工作当中,安全保卫人员所起到的永远是主导地位。在面临突发性事件时,校园保卫人员的主观意识在进行事件处理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到,高校保卫工作的信息化,并不能代替“人”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的位置。所以,要推动高校保安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文化和专业素养的保卫员队伍。首先,我们要从学校全局发展的角度出发,选择那些作风正派、文化素质较高、专业素养优秀的人才聘用到保卫部门。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保卫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信息化建设不仅对高校的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为我国高校的保卫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只有增强高校保卫的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的维护高校校园的安定秩序,促进高校校园环境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只有加快我国高校信息化安全保卫系统的建设,才能在今后越来越复杂的安全保卫工作中掌握主动权,才能使我们更快、更好地完成高校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

参考文献:

[1]史敏.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2):78-79.

[2]华进甫.论高校保卫组织的服务功能[J].江苏教育,2006,(5)140-142.

[3]朱永明.论高校保卫部门的职能及校园保卫立法的必要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0,(2)71-72.

[4]马德华.高校保卫情报信息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

4.###县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篇四

**县工信局(2011年*月*日)

近年来,在市工信委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工业强县,产业富民”这一既定战略,牢牢把握信息化发展新机遇,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全县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和普及,全县信息化建设工作初见成效,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

1、基础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已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基础信息网络体系,已开通移动(GSM)基站*个,CDMA基站*个;止目前,全县互联网用户达*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万户,规模以上企业宽带接入率达*%,全县无线网络基站也正在升级建设。

2、“两化”融合有了突破。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工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向新型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县有网络通讯运营商*户,分别为广电、电信、移动、联通,为全县*余家乳品加工、服装建材、物流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大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网络通讯、移 动办公等各项信息化业务,大大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提升。

3、服务平台快速推进。在局领导的重视下,我局于***年投资*万余初步建立了局机关局域网,利用电子邮件、电子文档、OA、QQ等科技手段处理日常信息,实现了与市局及县上相关部门的信息任互通,有效推动了我局电子政务的发展。同时,2011年来,我局以推进全县工业信息化建设为目标,投资3万元建设了集信息发布、政务公开、政策宣传等为一体的**县工业和信息化网(),现已正式开通运行,使我局成为全市工业系统首个拥有综合型门户网站的局机关,至目前,我局在**县工业和信息化网发布各类图文信息**余篇,有效反映和推动了我局工作,为全县“两化”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县在信息化建设方向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上级工作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全县上下还没有认识到推动两化融合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2、专业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目前,我县工业领域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信息化的发展后劲不足。

3、信息化工作的水平较低。由于全县缺乏信息化专职、专业人员,使得我们的信息化应用工作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只是处理文稿、打印报表等日常事务,不仅大的信息系统没有专业人员开发,而且应用运行信息系统必要的维护和管理人员也明显不足,这也是应用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4、资金、设备不足。从目前情况看,资金不足已成为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直接影响信息化的顺利开展。我局目前的信息化装备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要想满足建设事业的需要还相差甚远,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装备水平,以适应信息化发展进程的要求。

三、今后工作打算

今后,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做好信息化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为契机,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做好两化融合,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是强化领导,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全县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当前信息化发展形势的认识,立足县情实际,分析调查研究,增强发展信心,努力使信息化成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撑。

二是统筹规划,宏观指导。紧抓省市加快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大好机遇,提早动手,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谋划全县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和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并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将“数字**”等发展重点纳入省市发展计划盘子,努力形成全行业覆盖、全方位推进的发展格局。

三是示范带动,深度融合。在**县工业集中区和** 县工业和信息化网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全县政务网和企业网站建设,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分类分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项目带动,做强主导和优势产业,实现“两化”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5.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篇五

作为省、市两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围绕“绿色数字化校园建设”这个试点主题。我校坚持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融合创新”为原则,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资源、信息交换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支撑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

一、统筹规划、构建体系是落实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前提。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我校专门成立了由唐晓芳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负责人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个模型、两个层面、三个阶段” 的学校信息化工作建设和发展模式。一个模型即:基于以硬件环境和网络为基础,完成从标准化建设到资源服务,再到个性化共享应用为主线的学校信息化建设结构模型。两个层面即:做好规划和实施两个层面的工作。按照顶层设计——制定方案——完成建设——应用反馈这个过程理顺管理体制。三个阶段即:按照教育信息化发展过滤,我们将信息化试点工作规划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整合建设三个发展阶段,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二、优化整合、专项建设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管理和投资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实施“两个优化、四项建设”,达到了预期信息化环境建设要求。

(一)、实施“两个优化”,确保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1、优化管理机制,规范信息化建设。为了确保学校信息化

支撑体系的良好运转,学校建立了“行政与技术两条线管理”的共管机制。行政方面:从基础设施、支持服务两个方面制定完善管理办法;技术方面:从资源建设、教学应用、用户行为三个方面实现从网络平台到信息资源再到用户的全程监管。

2、优化建设标准、促进资源规范建设。我校以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为基础,制订了学校《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学校网站建设标准》等规范标准和要求,为信息化共建共享奠定基础。

(二)、实施“四项建设”,健全信息化支撑平台。

1、班班通教学设施建设。学校多方筹集资金,科学规划,进行现代化技术装备班班通。学校现38个教学班,均配备集计算机、投影机、幕布、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一体的交互式教学触摸一体机。建成了多媒体综合教室2个,装配有投影机、服务器、教师机、110台学生机,安装了网络教学系统,能满足常规信息技术教学及电子阅览室的所需功能。

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拿出30万专项资金,用于学校信息化改造和完善学校现有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已建成的30兆校园网,实现了校园网与互联网联通。整个校园网络共有二百个信息点,其中40个信息点到办公室,50个信息点到教室。网络强大的信息量,开放性、交互性及趣味性已经使其成为师生开展教学、进行交流的平台和工具。

3、网站信息平台建设。学校建成高质量且受师生欢迎的主页。网页布局合理,内容更新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信息交流,实现网络化管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最优化环境。

4、电子书包项目建设。作为全省“电子书包项目”西安市

实验校,我校积极发挥这一全新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作用,在做好管理应用的同时,并申报了与电子书包项目配套的子课题,围绕课题目标,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试点和推进,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案例课程,并在全省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奖,有效促进了电子书包应用水平。

三、资源共建、应用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除了完善的信息化设备,信息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产生效果的关键是软件和资源建设。为进一步提升资源共建共享成效,达到信息化资源建设目标,我们不断完善资源建设系统,坚持购置资源、平台建设和校本开发三结合,有效解决学校信息化工作资源支持、交流、管理等问题。

(一)、积极购置资源。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购置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软件,推广使用省三级发行网推荐的电教教材,购置有课件操作系统、教育软件资源库、素材库等,极大的丰富了学校信息化软件装备。

(二)、建立校本资源平台:针对各类资源库建设无法实现跨平台浏览和建设标准不统一的矛盾。本学期学校采用软硬件结合,投资20余万元,购置教学视频移动录播系统和教育云管理平台系统。运用模块化的B/S架构设计,通过IE浏览器实现资源的生产管理、存储管理、使用管理,进行网络互动教学、网络教研、网络培训、基础网络互动会议等活动,更好的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目前正在进行前期的设备调试和软件用户身份认证和用户名分配管理。

(三)、自主研发资源:学校鼓励引导教师搜集、整理、开发和制作教学课件和素材,并在校内共享。先后建立了教学资源课件库、视频库等自主资源库,使优质资源数字化,易于共享获

取。同时,学校在全区率先借助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开展大学区跨区域网络互动课堂教学,实现了远程资源、网络资源和自备资源的全面共享,为实现不同区域学生共享名师课堂和优质教学资源提供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

四、强化技能、优化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其应用水平是检验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标准。学校通过建立“两机制”建设,促进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的提升。

(一)、建立全员培养长效机制。学校详尽的培训计划,本着“普及兼顾提高,应用兼顾开发”的原则,通过外出学习、全员短讯等形式,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目前,我校95%的教师可以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运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个人主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及教师展现自身素质的重要载体。

(二)建立优化课堂教学长效机制。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我们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是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研,鼓励支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充分运用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实施技术和课堂的整合。二是深入课堂,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组织教师上好公开课、示范课和研讨课,同时举办教育资源进课堂教学实践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利用典型课堂案例进行教学交流、研讨与反思等。

五、成效引领、成果推广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动力。

学校优质的管理保障体系、先进的教育信息化设备、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催生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丰硕成果。

(一)、支撑特色办学成效显著。信息化建设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档案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的个个领域,有效引领着学校的创新发展,特色化办学成果显著。学校先后荣获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陕西省课题研究先进单位、陕西省特长生综合素质教育基地、西安市校本研修基地学校等殊荣。

(二)、师生信息素养显著提高。2012年以来,13位教师课堂实录和课件获国家级、省级奖励,26篇信息化相关论文获奖。5名教师荣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居全省之首。4名教师分获“西部六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应用大赛一等奖,12位教师获西安市小课题研究优秀奖,他们的研修博客在全市展示。王亮老师获全市电子白板应用大赛一等奖。杨运江老师获西安市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一名。美术组、信息组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32名学生获奖,获奖人数和等次居灞桥区第一,处全市前列。

6.明珠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篇六

嘉峪关市明珠学校

嘉峪关市明珠学校是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列入2010年九项惠民实事的建设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南市新区居民子女就近入学问题建设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根据南市区当前人口结构和增长趋势,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进行设计。一期工程小学部建设于2010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共有学生860人,教师46人,教学班18个。

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高度重视我校的建设和发展,按照“高标准建设,高起点办学,高效能管理,高水平发展”的办学思路,不断加大投入,着力优化办学条件。尤其是在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更是给予了资金和设备上的大力的支持。先后累计投入经费105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我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明确了“推进基础设施配备建设,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设开放、动态、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教育

信息化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使得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成为深化教学改革和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制高点。下面,我就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硬件环境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办学过程中,我校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技术装备。一是计算机配备工作。建校初,学校建成标准化计算机室1个,配备了54台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5:1,为学生信息课的开设提供了保障。市教育局先后为我校配备教师办公电脑27台,并全部接入互联网,师机比达到2:1,符合3:1的国家配备标准。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节点,使教师办公、学生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满足了教师电子备课需要,实现了资源共享。二是交互智能平板配备工作。今年,我校配备了16台交互智能平板,基本达到了每个教室1台,并接入网络宽带,实现了班班通。该设备集成度高、智能化高,计算机老师和设备厂家专业人员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均已能熟练运用于课堂教学。学校制定了使用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管好、用好交互智能平板。三是配备了移动电教小推车。学校共配有4台小推车,满足了每层楼班级的灵活教学需要。四是配齐了电教辅助设备。学校配有复印机1台、打印机8台、录音机6台、速印一体机1台、数码照相机1架、数码摄像

机1架、笔记本电脑2台,保证了日常办公的需要。五是其他信息化设备配备工作。学校还配有多媒体教室2个、电子交互式白板1个,还建有校园网站,校讯通信息网络平台、校园广播系统、红外线监控系统、LED电子显示屏等,满足了学校信息化教学需求。

二、软件环境建设

1.建成校园网。学校建有独立的网站,并设有高质量并受师生欢迎的主页。通过校园网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教研交流、重大事项公示等。网页布局合理,内容更新及时,点击率高,已成为我校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2.上好信息技术课程。我校共有计算机专业教师1名,学校按照课程设置要求,4-6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2节。在落实信息技术教材的同时,每个年级补充相应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我们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学校100%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得到提高。学校还派信息技术教师赴湖南等地进行培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

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早已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4.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竞赛。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课件制作、交互式白板应用课比赛、录相课等,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重要要素,使教师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

5.成立了“C世界”计算机兴趣小组。将喜欢计算机的学生吸收进来,于每周四下午两节课后定期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的打字、电脑绘画、网页制作、软件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明珠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广大教职工的辛勤努力下,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与上级的要求、形势的发展还有较大的距离。我们将乘这次信息化建设的东风,认真听取各位领导的建议,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新局面。

7.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七

听取了自治区建设厅厅长宋继东、有关部门及设计单位的汇报后, 马飚主席对前段时间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他说, 自治区各相关部门和设计单位为推进南宁五象新区规划建设和北海冠岭项目规划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 进行了广泛考察研究, 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理念和做法, 项目总体规划设计得到进一步优化, 基本符合自治区提出的要求, 为下一步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马飚主席强调, 今后要继续完善相关规划, 把五象新区的建设规划放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大格局中去考虑, 根据五象新区的地形特点, 突出“因势而建”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指导思想, 突出广西民族特色,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进一步优化规划设计方案,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做到一次性规划, 分步实施。要进一步明确北海冠岭项目建设的功能定位和目标, 尽可能保护好原生态的滨海自然景观, 做到依山就势、与自然融为一体, 既要注重美观, 更要注重实用。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李金早对加快推进南宁五象新区规划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8.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探讨 篇八

【关键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措施

人事档案作为文件材料,是个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各类信息的真实记录,具有较好的全面性。同时人事档案详细的记录着员工的个人成长及思想发展等内容,使人事部门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是具有科学的依据,能够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也使人事档案具有明显的现实的性和真實性的特点。而且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员工和人事档案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员工调动过程中人员档案也会随其转到新的部门。另外人事档案中涉及的内容较多,对于人事档案材料不得泄露和私自保存,具有较强的机密性特点。人事档案的这些特点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在当前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需要加快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人事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长期以来人事档案都是以纸质的形式进行保存,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纸质档案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使静态人事档案信息发展为动态的人事档案信息,有效的简化了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对人事档案管理进行管理,进一步简化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繁琐性,加快推动了人事信息的整合。利用计算机来对个人信息进行动态管理,不仅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而且有效的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对档案信息的查询和检索带来了更多的利利,能够为干部选拔和人员考核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观念滞后,管理部门权责不明。一直以来人事档案管理模式都具有较强的封闭性,主要是对单位内部的人员档案进行封闭式管理,同时个人对自己的档案内容不具有知情权。但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人员流动十分频繁,而且人员职称、考核和学历等资料时时在变化,这就使人事档案动态性增强,对人事档案更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势在必行。但在当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再加之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权责不明确,不能及时对人事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较强的被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标准规范化是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要实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建立规范机制。在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单位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去遵循,各搞一套,自称体系,造成档案信息化的网络无法畅通,信息化资源共享也不可能实现。还有很多单位采用不同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往往只能符合它们本单位的需求,在人才流通迅速的今天,无法满足档案信息的社会化的需求。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水平整体不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要扎实掌握档案管理知识和传统档案管理经验,同时还要掌握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但当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很大一部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仍局限在纸质档案建立和保管工作方面,只是利用计算机将简单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对档案目录进行打印,人事档案数字化还没有完全实现,档案管理队伍整体水平不高,这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三、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完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要不断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提高各级各类档案部门、档案室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建设过程中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加快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积极推挤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数字化进程。同时建设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尽快在全国推广应用相对统一、符合规范的档案管理软件,为档案信息交换以及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大安全保密力度。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要注重健全各种相应的规章制度,提出比较成熟的行政立法建议,推动相关配套行政规章的制订和完善,形成有效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应注重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各级档案部门要实现专人专管专用,确保档案数据库的安全,加强对电子文档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有效完整。还要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防止泄密、失密等情况的发生。

(三)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队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还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管理软件知识的掌握,提高对现代化技术的运用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同时还要重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责任心。

四、结束语

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任重而道远,档案管理人员要认清形势,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扈妍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2).

[2]赵凌.浅谈人事档案在现今企业中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5(2).

9.西平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篇九

教育信息化就是运用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传播、储存、优化以实现教育信息的电子化和共享、互动、快速传递,便利创新与再生,进一步提高教育效益,促进教育改革和师生创新互动发展的过程。学校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在学校范畴的实现,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这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与促进教育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制高点。

西平小学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大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下面就近年的工作作简要的回顾。

一、构建组织管理体系是落实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我校专门成立了由曾智校长亲自挂帅任组长,张沛校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科室负责人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成员的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各人分工明确,各施其职,共商学校信息化发展大计。领导小组成员定期碰头,交流各条线开展的活动与具体工作设想。在每个年级组还专门设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其中年级组长任小组长,熟知电脑专业知识的老师任助理,计算机老师做指导,年级组其他教师为组员。有了层层的管理,确保了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

二、加大硬件投入是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前提

在办学过程中,我校多方筹集资金,科学规划,进行现代化技术装备。先后添置了阶梯教室(1个),多功能教室(1个),学生机房(1个)、广播室、等设施,每个行政办公室及综合学科教师办公室都已配有电脑。10多个专用功能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电脑都能上网。并提供全天(含节假日)24小时的上网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学校现有电脑50台,配有多种电脑辅助设施,如喷墨打印机两台、速印一体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复印机、等,保证供应经常性的各种电脑耗材。

三、着力软件开发是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

1、构建网络,发挥效应。

2006年5月,我校筹建西平小学网站,分设学校概况、学

校管理、教师天地、学生天地、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版面。至今,登陆拜访者有十多万人次。

我校用校园网信息平台为基础建立学校资源库。利用校园网可在校园的主域中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各多媒体教室可直接播放主域上的任意一台电脑上的多媒体课件。学校自行设计的学校主页可在局域网发布信息,教师可在校园网中建立自己的邮箱,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了解学校信息参与学校管理,鼓励学生在校园网上开辟个人主页。平台提供学校管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统计等功能,具备无纸化办公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它的网络效应,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校园网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⑴校园广播站每天早、中午播放节目,使学生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⑵开放学校校园网络。每天中午十二时至一时,下午四时至五时三十分,我校学生机房为全体学生开放,允许学生上网查询资料、打印文件。让学生充分感受互联网带来的精彩、方便、快捷的各种信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开设课程,务实基础。我校一~六年级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一二年级以游戏为主,熟悉鼠标,激发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三四年级主要以Word操作为主,学会文档的打印、编排;五六年级以网上查阅资料为主,学会网上浏览,拓宽收集信息的渠道。上课均为二人一机。

四、加强师生培训是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教师是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者和开发者,学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他们信息素养的水平将制约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益。因此,我们在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中始终坚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致力于使网络成为学生、教师必要的学习与交流的工具。

1、充分利用本校计算机教师的优势,利用空余时间对其他教师进行专门、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

去年,为了能顺利通过教育信息技术的考试,我校组织计算机老师利用星期天给中青年教师进行技术指导,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我校参加考试的老师全部通过了教育信息技术的考试。除此之外,我校利用寒暑假,组织了青年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和网页制作的培训。目前,我校青年教师可以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运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运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主页。老师们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现代化教学水平。

2、组织开展多样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评优和展示活动,营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浓厚氛围。

我校选派了语、数、综合学科共11位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课堂评优活动,掀起了我校教师课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潮,教师们纷纷自发的“拜师学艺”,有的自费参加课件制作培训班,有的请来熟人指导运用电脑技术„„评优课上,精美实用的课件、娴熟的运用媒体技术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加的11人中共有8人获奖,其中两人获一等奖,两人获二等奖,四人获三等奖。

2009年4月,我校举行“园丁杯”数学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要求自选教学内容、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参赛的九位教师经过整整一个多月的忙碌,完成了课件制作,上出了充满现代气息的充满活力的优质课。在课上,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课件制作已达到专业水准。这一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也带动了全校教师学电脑、用电脑、做课件的热情。

3、建立课件开发中心,发挥集体智慧,开发和设计优秀的课件。

2006年始,我校逐步成立了课件开发中心,由教导处分管领导谢重和牵头,网络管理员叶冲负责,各电脑爱好者志愿加入,收集各类声音、图片素材,研究课件制作发展趋势,尝试制作富有挑战性的多媒体课件。

4、成立多样的信息学兴趣小组,提升学生使用现代化技术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从2006年始,我们成立了打字、电脑绘画、信息学奥林匹克等兴趣小组,辅导老师定期给予辅导。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先行一步大大激发了全校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强烈兴趣。目前,我校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均能较为熟练地上网查询资料、下载文件、打印作文日记、创作电脑画。

五、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就应该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此,我们作了如下的工作:

1、与学科教学整合。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主,课堂上教学信息的传递呈单向性,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令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从2009年始,我们就在构思如何将电脑与网络引进课堂辅助教学。我们在数学课上首次进行实验,在“圆的周长”一课中,先由学生独立操作量出一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再利用网络了解其他同学的操作后所得的数据,最后将全班同学的测量结果汇总,从中发现规律,探讨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课堂上的信息传递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的实时交流,提高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分别在社会、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积累了经验。

2、与教育科研结合。

2009年,我们立项课题“校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就网络与小组学习、网络与课程开发、网络与研究性学习三个方面开展研究。目前,我们在网络与研究性学习方面进行了一番有益的尝试,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借助于网络。课题组教师与学生一起拟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提出研究内容,然后由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形成解释,最后师生共同对结果进行评价,撰写研究报告。

10.组织部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篇十

近年来,**县委组织部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加强组织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大资金投入,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行,积极探索组织系统信息化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有力地促进了组织部门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

一、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我部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部机关信息化建设,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建立了组织部门信息化协调机制,各科(室)的科长(主任)作为组织部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成员及本科室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担负着对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和维护宣传本科室相关栏目的双重职责,有力促进了部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加大投入,完善设备。自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0多万元,购置更新了服务器、编辑机、摄像机、网络打印机、扫描仪和各种通信设备,使部内100%的干部职工应用微机办公,有效提高了办公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为构建全县组织系统网络平台提供了硬件基础。同时,根据今年5月20日召开的全省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各级领导要求,拟建立《**党建网》,目前,各项筹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3、建立制度,规范管理。先后制订下发了《**峡县委组织部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暂行规定》、《**县委组织部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6个文件和《涉密人员职责》等8项具体规定,对网络运行和安全进行了全面规范,从制度上保证信息化建设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加大培训力度,着力加强信息化工作队伍建设。在机关内部选调1名政治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同志专职专责从事信息化工作;今年以来组织部内业务培训3次,使部机关干部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目前,部机关100%的干部职工都能够规范操作、安全上网。

4、学用结合,提升水平。一是农村党员农村教育系统运转良好。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我县自2006年至2008年开始分两批建成19个乡镇(街道)中心站点和除16个偏远村之外的283个村级站点,同时在全县各地还建有12个科技大户站点,共计314个站点。自站点运行以来,我县始终把“学用”工作放在远程教育工作的首位,立足从学习内容、参学对象、学习形式和学用成果转化四个方面实现创新突破,近年来,累计举办不同层次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5000多期,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20万余人次,涌现出了像**村、**村和**、**等一批集体或个人学用典型。二是建立了全县干部档案党员管理信息库。坚持层层把关、逐级上报、整理归档、统一录入的原则,对全县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建成了干部档案管理信息库、党员信息库和人才库,并坚持定期对照台帐对数据库进行维护,保证全县各类信息库及时更新维护和数据准确可靠。

二、存在问题

我部信息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机关的硬件设施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专职人员少,机关干部适应信息化建设能力亟待提高;三是受今年“7.24”洪灾的影响,部分远程教育站点损毁或故障,影响到系统的学习应用。

三、下步打算

一是加快《**党建网》建设步伐,争取年底前初步建设完毕,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二是继续加强组工信息员队伍建设,从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中培养出1-2名懂技术、文笔好的年轻干部纳入组工信息员队伍;三是继续探索山区远程教育学教模式,强力推进远程教育学用工作的深入开展,努力实现学用成果的转化,真正达到“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的。

11.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完善统计工作 篇十一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统计工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3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31-01

1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只有广泛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才能完成各项复杂的信息搜集、整理和计算任务,大大缩短信息传递的周期。医院统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地替代统计人员的手工劳动,更主要的是通过电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准确、及时地掌握大量的、详细的基础数据,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各种复杂的分类、分组,并运用统计学和其它科学方法,去完成人们手工计算难以做到的大量数据的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工作。

1.2 统计信息是医院领导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传统的医院统计以手工填报、搜集、整理内部数据为主,搞单纯的事后统计,统计分析也只是本医院简单的数字说明,缺乏对医院外部有效信息的搜集、整理、利用和有深度加工分析,以致许多医院尽管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多年,但医院统计工作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大量宝贵的信息被闲置,医院管理决策并不能从中受益。随着计算机技术影响力的日益增大,医院统计必须调整视角,变单纯的事后反映为事前的预测与咨询、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信息与评价为一体,促进统计信息整体功能的发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为医院领导、医院各科室和临床人员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服务,为探讨和摸索适合医院实情的医疗决策提供依据。

1.3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行各业,以计算机为龙头的信息革命正在迅速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特别是医院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引入到了经营管理当中,这不仅有利于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信息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和数据库化将是建设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加强和完善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以此来强化医院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

2 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方案

2.1 加强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开发利用和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应用是目的。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选择适合本医院统计工作开展的实用的计算机软件,使统计工作程序化、网络化、规范化。我院目前开通了门诊收费工作站、住院护理、医生工作站、病案管理工作站、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处理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医院内部网络的构建,可以提高数据的综合利用效率,方便统计工作的开展,为准确、及时地获取详细的统计基础数据打好基础。

2.2 实行电子病历制度,强化信息质量控制力度 电子病历是进行医院统计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具有及时、准确和系统三大特征。不仅是医疗管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获取医疗统计信息的途径之一,只有确保病案管理实现规范化,统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才具备有力保障。全院各科室要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集中力量严格把控好基础数据录入工作的质量关,病案统计人员对录入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查,不规范、不合要求的病案不予录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并做出相应处理,保证信息质量的准确、完整、无误,将缺陷发生率控制在最低限度,促进医院统计数据信息质量监控机制的不断完善。

2.3 加强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确保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虽然在收集和整理资料上,计算机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手工方式,但是这并不代表医院的统计工作完全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的,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统计人员既掌握统计业务知识,又通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才能对于网络数据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整理,才能够客观而真实地反应医院经营和医疗活动,并做出高质量的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2.4 加强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管理 医院实施信息化管理,各种统计数据都将依赖计算机整理、传输、保存,所以我们必须确保医院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信息系统的网络维护,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定时监测,及时更新软件设备等安全防御体系。因此,医院要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规则,并完善相关制度,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加强计算机数据备份工作,必要时建立光盘库,防止数据丢失。安装并及时升级杀病毒软件,设置“防火墙”,防止病毒和黑客非法入侵。

3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统计工作的手工、局限、烦琐的被动局面,变为自动化、全方位、简单快捷、多方位运用的现代化工作模式,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益,增强了统计工作职能,赋予了统计工作人员更重要、更艰巨的任务,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不断学习,开拓创新,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在实践中逐步摸索,不断拓展统计职能,在发现问题的同时,逐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把统计工作做得更好,确实当好新时期管理决策者的参谋和助手。

参考文献

[1] 于卫力.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医院统计工作[J].经济导报,2013(03).

[2] 张瑄.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J].信息系统工程,2011(01).

[3] 钟靖明,缑文海,冯艳慧,王玲.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做好医院统计工作.中国医院统计,2004年第04期.

12.浅谈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 篇十二

一、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 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信息大爆炸的社会, 必须抓住机遇, 以技术和社会为驱动力, 将手中“死”的档案转化为可开发、可利用的“活”的资源, 为高校的改革发展上水平提供高效快捷的工作环境, 进而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档案的服务水平。

(一)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技术、设备、人才因素是制约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

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下, 一方面, 档案接触的主体多再加上长期的积累, 导致信息量大, 不易检索和更新维护;另一方面, 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落后, 对档案的保密和调用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同时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给当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巨大的考验。

(二)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明显提升

档案记载着一个学校创立发展的全过程, 保持着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状态数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参照, 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判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依据。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在支撑学校运行机制改革方面的作用显著上升, 已有许多高校将其列入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校园信息公开促进了科学、法制、民主理念的传播及开放式办学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提升了学校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了校园文化建设。

(三) 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软件的迅速发展为实现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等技术, 将文档、图片档案电子化, 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 实现电子档案归档管理, 以方便对档案的查找、更新和选择性共享。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 现代电子产品和管理软件开发速度更快速、出售价格也显著下降, 为高校实现档案工作信息化提供了硬件方面的支持。

(四) 高校档案工作已取得部分成效为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动力

各院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的档案工作规范》, 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立档案馆, 出台办法和规章对档案进行具体分类;同时针对各部门情况配备专业的档案员, 对其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 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的要求。

二、提高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的策略

面对这些机遇, 在遵循可靠性、科学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共享性原则的前提下, 对提高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可以从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着手:

(一) “硬件”因素

1. 设备改进和更新。

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 首要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信息的转化、传输、交换和共享, 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硬件和网络技术的支持。现有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已不能满足信息微机管理的要求。为此, 一方面, 需根据信息的发展, 文件处理的具体要求, 及时的改进和更新硬件设备;另一方面, 开发或购买适合于不同类型档案馆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网络软件。

2. 开发信息资源。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取得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现有的档案信息存在规模小、信息不完善等方面的不足, 往往不能满足用户共享等要求, 导致学校部分日常操作不能正常化、系统化的进行。针对此类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法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进程:一是实行任务分配责任制。将学校的档案信息开发分配到各个相关部门, 各部门在压力小、出错少的优势下分别完成本季度、本年度的归档工作, 加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二是聘请专家对档案进行统一整理。针对档案信息的内容, 聘请相关技术人员对档案的收集、整理、装订、著录和归档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确保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3. 提高档案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信息数字化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高校档案文本管理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要求, 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开展这一工作, 人才是关键。必须配备一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化管理队伍。一方面, 提高档案员的入职台阶, 聘用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 热爱档案事业, 坚持原则同时又精通业务的档案工作者, 在职期间, 定期地组织培训, 实行业务考核, 指导和鼓励他们自学;另一方面, 引进具有计算机操作又会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信念观念教育, 让档案员具有较高的技能又不乏忧患意识;同时适当地提高档案员待遇,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 “软件”因素

1. 提高思想认识,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在信息科学飞速发展的的今天, 信息与档案工作的结合就是更好的利用信息科学, 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档案管理, 促进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此, 档案员必须充分利用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 提高职业道德;结合科学发展观, 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服务方式, 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2. 加大资金投入, 合理分配资源。

资金是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和实现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 档案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向相关领导和部门争取更多的资金, 更新设备, 为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搭好“阶梯”;发挥档案资源的优势, 满足学校改革发展和师生的需求, 将档案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根据国家和各部门关于档案工作的法令法规, 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 及时有效的开发信息, 调整档案信息的采集方向, 分析服务对象, 建设特色化校园档案信息库, 统一归整。

3. 加强组织领导, 实现规范化管理。

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要实现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 首先就要提高领导的重视度, 实行领导带头制, 即以分管校长为领导, 各部门档案室为成员, 以“科学、实用、共享、适用”为原则, 以统一规划档案数据格式、软件程序、技术标准为基础, 制定符合国家要求的适合学校发展的信息化工作体制, 组织协调全校的档案工作。

4. 完善制度, 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要给领导的科学决策做好优化工作指导、扩大档案利用。档案管理提供档案服务, 必须具备一套相对完善的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制度。第一, 遵守《档案法》和《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可行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度, 指导并完成全校的档案工作, 保障学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朝着现代化、共享化、标准化、制度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第二, 实现信息共享, 确保信息安全。档案是一个学校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轨迹, 必须通过设置网络权限等安全防护措施完善档案信息系统建设, 确保非公开信息的安全性, 实现财富共享与保护的“双赢”。

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信息化背景下, 研究高校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可以为实现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现代化、共享化、标准化、制度化和服务化提供安全、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程玉敏.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3) :109-110.

[2]徐洁.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J].办公室业务, 2012, (15) :39-40.

[3]荆秀琴, 张亚荣.关于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的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24 (4) :108-109.

[4]尤长军, 胡雪飞.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浅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0 (5) :59.

[5]王艳玲.浅谈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现代情报, 2007, (6) :63-67.

[6]窦丽娟.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1) :97-98

13.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十三

2018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摘要:金融财税公安教育卫生农业统计等行业性内部网络功能日趋完善,二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收效明显,进行了网络校园及校校通建设工作的示范和试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3篇最新2016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范文,欢迎参阅!

2016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2017-01-17 17:03:52 | #1楼

XXX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2016年8月1日

随着XXX区开展全区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工作以来,区XXX局结合

相关责任单位积极推进全区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领域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2016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设现状

XXXX区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xx年就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结合今年机构改革和人事变动情况,对领导小组成员及时进行了调整,并成立了XXX区信息化办公室,隶属XXX区XXX局管辖,确保了信息化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职责,使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在我区已建成以光缆通信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信息网络,城市宽带骨干网络基本覆盖整个区。截止至2016年上半年,各大电信运营商铺设的本地中继光缆和接入网缆基本覆

盖全区100%的街道和社区。全区固定电话有20000部,普及率达到94%,电视综合覆盖率95%,有线电视的全区接入12000户,每百户城市居民家用电脑拥有量达到30台。全区拥有移动电话105410个,全区拥有因特网用户16600个,其中企业用户2500个,居民用户11700个,机关用户2400个。大部分居民能享受到网上浏览、电子邮件、网上交易、远程教育等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推进。政府门户网站逐步完善,以 1

《XXXX区党政信息网》为代表的政府门户网站相继建立并运行;投资200余万元的大型户外led彩色电子显示屏系统今年开始兴建,将有力地改变我区室外广告形象,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成了具备了宽带交换和高速接入能力的电子政务核心机房,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一批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已投入建设。

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体系基本做到了与市同步。“金财”、“金卡”、“金税”等一批重大信息工程在我区全面实施并初步形成了政务、商用、公众三大信息资源体系。金融、财税、公安、教育、卫生、农业、统计等行业性内部网络功能日趋完善。

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基本具备。企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初步建立,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中,均设有自己的电子邮箱,限额以上企业有65%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页,有50%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网络信息应用正逐步成为企业沟通联系和产品推介的重要渠道。

二、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电子党政内网顺利接入。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设立了区委机要机房,并顺利与市党政内网进行了对接;成立了区委信息处理中心,专门负责《XXXX区党政信息网》日常管理和政务信息处理,指导区直党政部门门户网站建设。

目前电子政务核心机房和全区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已形成基本框架。

积极推动信息渠道沟通建设。区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均设立了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并向社会进行了公布,服务范围覆盖到政府公共服务的全部领域,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24小时不间断服务,社会公众向各机关单位的咨询、投诉、2

批评、建议、求助等得到有效处理。

三、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收效明显。配合国家“金财工程”建设,加强财政信息资源规划和整合,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得到全面应用。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财政资金的全过程规范管理,科学掌握宏观经济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为政府财政预算编制、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政策调整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提高了政府

宏观调控水平。

上一篇:秩序和道德下一篇:如何做优秀教师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