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总结分析

2024-06-18

文化地理总结分析(精选8篇)

1.文化地理总结分析 篇一

湖南早期楚文化的历史地理分析

本文在对楚文化何时开始对湖南产生影响、楚人何时进入湖南、楚人何时开发湖南、楚人何时入主湖南等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与界定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通过对以澧县文家山、湘阴晒网场、岳阳毛家堰--阎家山等为代表的湘北地区早期楚文化遗址的考古学研究,并结合对熊渠伐杨粤称王、楚文王迁罗于湖南、楚公(爱)戈等相关历史文献和文物资料的`考辨,提出:西周末期,楚文化才开始对湖南产生影响;春秋早期,楚人才自发地进入湖南.从而有力地反驳了楚人于西周中期入湘的传统观点.

作 者:李海勇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武汉,430072刊 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PKU CSSCI英文刊名:COLLECTIONS OF ESSAYS ON CN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年,卷(期):16(2)分类号:G07关键词:早期楚文化 历史地理 湖南 文化因素分析法

2.文化地理总结分析 篇二

第一, 它是多学科研究文化遗产的扎实著作。传统的文化遗产研究多是从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等单一视角入手, 见物不见人, 出版的文化遗产著作多被束之高阁, 成为学者案头的“藏书”。祖群博士则不然, 2009年7月, 他在博士论文《清代以来咸阳村落的分布变化和社会之考察》答辩获得通过之后, 以此为基础, 成功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年多来, 他多次往返北京、西安 (咸阳) , 几次到咸阳调研, 几上咸阳原, 书写了40多万字的文化人类学调查报告 (实录) , 积累了20余万字的咸阳原史料。祖群博士在读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以及在工作期间, 横跨风景园林、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生态学、旅游管理5个学科, 最后以一种综合性特殊性视角, 对其进行深入解构。各个学科均有所长, 也有所短, 诚如他所说, 最使他为难的是“不同学科范式的抵牾”。《大遗址的文化地理空间分析——以咸阳原为例》一书从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等角度对咸阳原进行综合性研究, 广辟史源文本, 应用多重史料, 运用多种方法, 分析了咸阳原的聚落、都城、陵墓文化因子, 提取重大历史文化事件, 充分解读了其文化景观内容;赋予该区域从丝绸之路跨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陕西段) 、大遗址的保护与管理到大汉文化复兴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 它是解构文化地理板块的学术典范。该书为从多学科视角解构一个文化层面复杂的文化地理板块提供了学术典范, 最重要的是提取该文化地理板块的核心文化因子, 逐个进行单一文化因子的分析, 然后上升到区域文化整合高度, 联系文化地理的遗产保护、遗产破坏、经济社会发展等现实。它为我们深入理解周秦汉唐文化脉络, 理解现代化进程中文物保护与区域发展的悖论, 为解决大遗址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学术标本。同样, 对比中国八大古都的文化地理分析, 都城、陵墓、聚落等文化空间因子提取可视为一个可取角度。

第三, 它提供了区域文化地理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不同学科出身的人研究同一个问题最后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研究范式。祖群博士的《大遗址的文化地理空间分析——以咸阳原为例》为多学科研究提供了一种融通的路径, 形成“对比研究——实地考察——构建理论——验证理论”规范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当我们漠视同一个对象, 只是局限于单一学科视角的时候, 你永远只能捡起一块碎玻璃, 而且可能扎手、流血。只有用综合视角聚焦某一个对象, 根植于问题意识, 展开多学科的讨论, 形成立体的学术图景与辐射力, 我们才能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天, 紧紧抓住我们民族文化的根。

以上只是我“正面”的阅读感受, 主要是想给读者推介并重点突出张祖群副教授的跨学科学术眼光。当然, 该书也还存在着一些白璧之微瑕, 仅代表个人意见在此提出。

第一, 应处理好个案与整体研究的关系。该书是以大遗址保护为宏大视野, 以咸阳原个案来解构大遗址的文化地理空间, 故而咸阳原个案研究是重中之重, 但行文结束并未上升到宏观视野, 仍停留在个案层面, 缺乏对大遗址的整体认识。

第二, 章节安排有商榷之处。如第三章“咸阳原聚落研究”, 一上来就安排1-3节咸阳都城的内容, 而将“不同时间断面咸阳原聚落分布”安排在第4节, 这样显然不太合理, 应该先安排第4节“聚落分布”, 再论述聚落中独特类型的都城。再者“聚落分布”的内容太少, 很难给读者呈现出不同时间断面咸阳原的聚落分布。

第三, 应深化过程研究。或许是由于多学科背景, 研究过程中有些方面浅尝辄止, 如研究综述中对聚落 (古村落) 的分类、价值研究方法等多引用最新的期刊或学位论文进行综述, 有待评述。“本书第三章主要是解构咸阳原村落的时间属性、空间属性和结构属性, 限于各种原因, 只选取重要的结构属性因子重点进行探讨” (第50页) , 这里时间、空间属性是关键, 本应重点论述, 或许是章节安排的原因让读者留有很大的遗憾, 只待他的其他著作或文章进行论述了。

第四, 应加强空间信息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该书广征博引, 列表资料丰富, 但缺乏空间感和精准度, 且所附咸阳原各种成果图, 或采纳前贤, 或亲自改绘, 若能够加强空间信息技术的运用, 可能会更好。如给出咸阳原遥感影像图, 并结合大比例尺地貌地形图和“渭北咸阳原主体陵区地热分布图”等, 利用GIS制图技术将咸阳原的聚落、陵墓、都城空间等文化因子在黄土原面微地形下予以时空呈现。3S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空间定位 (如古墓葬、古村落、古河道) 也应关注。

3.正定文化产业现状分析及问题总结 篇三

摘 要: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对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将从调研正定文化产业的背景及目的、正定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和正定文化产业的问题总结等三个方面展开对于正定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分析,从而推动正定新区文化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正定新区;文化产业;文化资源;现状分析;问题总结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紧锣密鼓的形势下,正定凭借其自身具有独特而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其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我们的调研也围绕正定的文化产业随之展开。

一、调研正定文化产业的背景及目的

文化产业属于新兴产业,也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加速发展并成为20年来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在文化产业如此蓬勃发展的今天,河北省在积极顺应目前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提下,出台了《河北省正定县城乡总体规划征求意见》。《规划》提出,正定未来的发展要坚持“区域视角”,要坚持滹沱河北岸地区与南岸地区“一河两岸”一体化发展,建设石家庄中心城市。同时,坚持滹沱河北岸地区与南岸地区错位发展,古城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县域内重点发展地区与重点保护地区错位发展;坚持“文化传承、绿色发展”。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坚持田园城市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正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百岁帝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故里。截至2010年正定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①为响应国家和河北省的号召,2015年7月份,我们深入正定,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发现并分析了河北省正定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凸显的一系列问题,写在这里希望能够对正定的进一步开发与管理提供帮助。

二、正定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

(一)文化资源

正定目前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9处,他们分别是开元寺、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天宁寺凌霄塔、隆兴寺、府文庙、县文庙大成殿、正定古城墙、唐代风动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小客龙山文化遗址、新城铺商周遗址、西洋仰韶文化遗址、梁氏宗祠、王氏家族墓地5处(说法不一,也有6处说)。新建旅游景点多处,荣国府和宁荣街,位于正定城内东北部,是一座仿古建筑,1984年为了拍摄《红楼梦》而兴建。西游记宫,座落在常山公园北端,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有3个展厅,18个景区,5个人物塑像。全部场景配有灯光音响,配合巧妙。封神演义宫 ,位于荣国府东侧,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厅内37个故事画面,有声、光、电、激光灯现代技术配合,再现了姜子牙扶周灭纣的故事。②除了这些文物古迹和新建旅游景点之外,正定还是众多的古遗址所在地,小客龙山文化遗址、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西洋仰韶文化遗址、新城铺商代遗址等。同时,正定还是众多历史名人的故里,南越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元杂剧作家白朴等等。

(二)交通设施

正定对外交通便利,石家庄机场驻地便在正定县,同时京广线还设有正定一站,广大旅客到正定旅游十分方便。正定县城内修建了201路汽车专用线,沿途设站点20多个,同时开设了多部客运汽车。政府出资加宽、修整了常山路等主要街道,修筑了隆兴寺、荣国府等段的多条路线和大型停车场。目前通往正定文化景区的交通总体来说是比较方便的。(详见图1)

(三)宣传力度

从80年代起,正定政府就积极致力于正定文化景点的宣传,印制了多套明信片,制作了碑帖、字画和各种有正定古迹特点的旅游工艺品。当前,经过我们的问卷调研分析,发现无论在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心目中,荣国府、古城墙、赵云庙等景点的知名度非常高。

三、正定文化产业的问题总结

正定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来说是欣欣向荣的,但是经过我们的深度调研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既有中国文化产业目前共有的通病,也有正定自身存在的个性问题。下面将逐条对调研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一)文化资源传承面临困境,亟待规范与保护

在调研之前,我们进行了网上路线规划,查询了常山战鼓等有名的正定特色文化。结果显示以常山战鼓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并没有固定的表演地点和正规的演出团队,而且局限于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很难准确地找到其所在地,由此造成了人们对其关注越来越少。我们在走访东杨庄和西阳庄的过程中,发现战鼓的表演队伍不够正规,和以往的演出和资料相对比,发现现在的常山战鼓表演对传统套路的继承并不是十分准确。而且,通过调查发现,政府重视不够,对其投入的资金力度不足,造成表演队员的参演积极性并不能被很好的调动起来。还有一些文化旅游景点,比如位于常山公园南侧的西游记二宫,已经是大门紧闭,没有游客前来参观。由此看来,正定的文化资源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宣传保护力度,做好文化传承的工作,由此才可以发挥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并且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以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省会4+1组团城市发展构架明确指出石家庄政府将正定的发展定位为文化旅游等的集结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迄今为止,正定的文化产业亟待进一步的发展,千年古城正定,其丰富的文物修护和保护工作所需费用也是很高的。

(二)文化资源未能有效地开发利用于旅游等产业,且旅游资源整合利用未形成体系

正定文化资源丰富且独特,但其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与开发。一是没有利用好原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二是没有能够将城镇建设与文化资源相互融合。《规划》中提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协同发展转型综合实验区、石家庄都市区副中心③”并没得到很好地融合与互相提升和促进。

其次便是资源整合利用未形成一个运作顺畅且规范的体系。旅游资源是一个综合的系统,不光涉及到其观赏的景观,还要有相关的配套设施,包含食住行购游等多方面。就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最普遍的问题比较普遍的,一是交通问题,游客被一些拉客的黑车或者电动车所左右,无法按照自己的心意选择旅游顺序,自驾游的车辆也面临停车难的问题。二是旅游资源挖掘深度不够,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只是单纯的传统的图文介绍,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比如荣国府只是简单的实物游览,并没有充分利用其所蕴含的的《红楼梦》的文化氛围,做到让人们身临其境,缺乏有效的展示手段。三是游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且文化氛围有待加强。游客只能象征性地游览观光,缺乏一些体验性的活动的加入。且游区的基础设施未能形成规模效益,过于分散,造成竞争力较弱。四是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完善,虽然新区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在新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问题的存在。例如,政府与文化经营单位之间的责、权利等关系不明确,政府干预过多,致使文化产业缺乏生机与活力。并且文化体制改革远远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这都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文化产业的民众普及率不高,民众的文化意识有待提高

在正定街头的走访调查之中,当我们提及正定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时,更多的受访人们表现出了迷茫,“不知道”或者“听说过一点,但不也不太清楚具体内容”成了人们更多的回答。正定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无疑是一项整体性的工程,政府、社会、民众,缺少了哪一环节,都会造成整个规划的周转费力。而如今,明显地,正定新区的民众或者是外地人对正定新区的文化产业规划了解不多,因此可能造成民众的参与热情下降,在整个规划过程中,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群众的配合和支持。(详见图2)

(四)文化产业品牌意识薄弱,品牌打造力度不够

以荣国府为代表的影视文化资源、常山战鼓为代表的地方资源、小客龙山文化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址资源、“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为代表的古建筑资源,他们都是既包含众多的文化内涵,又包含经济内涵,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却没有得到良好的捕捉和体现。目前我省的文化产业多归文化部门来统筹规划,但真正能够落实和发展文化产业的,还是靠政府的经济部门。目前,文化品牌化战略的最大问题,就是政府经济部门的资金投入不足,品牌的开发和创建缺乏市政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人员的投入。品牌规划和运作脱节,使得文化品牌的打造方向偏失,意见缺乏可操作性,使得整体工作处于随意性较大的状态,不够坚实。正定新区的文化产业还发展面临着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文化能够成为产业的原因是应用了一些高技术,例如数字化、网络传输等,现代科技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工具。目前,正定新区的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较低,这不利于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由此造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化产业名气不够大,品牌不够响亮。

(五)文化市场违法经营现象频发,市场秩序不容乐观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正定文化市场存在着不少的市场规划问题。文化市场秩序较为混乱比如:有小摊贩在门口拉客,声称可以提供半价票等内部票,或者是在距景点不远处,强制拉旅客乘坐其交通工具,或者有的小商贩讲述其拉客的回扣等现象。文化市场秩序混乱,管理无序,缺乏政府的统一管理和引导;同时,缺少合理的文化市场规划,都造成了文化市场管理难的现状。

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对自由、宽松的氛围,才能促进其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这必须建立在遵守文化市场经营规范的前提下,否则造成秩序混乱,会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出台与有效管理,才能取得更加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六)文化产业人才匮乏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正定新区从事文化产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缺少资本运作的经验,技术水平较低,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产业运营管理人才稀缺,正定新区文化产业经济社会效益的提升,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有较强的文化专业技能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正定文化产业作为正定新兴的朝阳产业,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开发以及现代化转型,是解决广大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希望我们的调查为政府制定正定文化产业方案提供一些思路与角度,扩大正定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影响力,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注释:

①《河北省正定县城乡总体规划征求意见》

②《正定县志》 中国城市出版社

③《河北省正定县城乡总体规划征求意见》

参考文献:

[1]河北省正定县城乡总体规划征求意见[Z].

[2]正定县志[J].河北生正定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篡.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2.

[3] 何惠欣,谢伟.“河北文化品牌的培育与发展研究——以正定文化品牌常山战鼓为研究个案”[J].大舞台,2010(9).

[4]刘洪彩,王增成.刘“开拓国际名人效应 打造正定文化品牌”[J].大众文艺, 2013(4).

4.高考区域地理原因因素分析总结 篇四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国土开发(山区、农业低产区、商品农业区)与 整治(水土流失、荒漠化、大型水利建设)、交通建设、资源调配与海岛、城市新区开发 区域地理的复习中,要注意抓区域特征

如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海洋性显著的季风气候、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

高科技农业和海洋渔业

非洲:起伏和缓的高原大陆、对称分布的气候类型、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差距较大的南北经济、“原生态”的黑人故乡

如中亚: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自然环境、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

中国的气候:冬夏气温各异,南北分布不同;降水时空分布,取决季风活动;

认识气候特征,利用气候资源;

气象灾害频发,影响生产生活。

气候

1.气候成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因素(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风的性质)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等);人类活动因素。

2.描述等温线走向:与海岸线平行;与某山脉平行;与等高线平行;与纬线平行;或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南-西北;西北-东南走向等。

3.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风向);下垫面(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等)

4.某地区某季节气温分布特点:气温高低(总体);极值的位置;该区域各地的气温差距

5.分析降水的影响因素:大气环流(风向);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或距离海洋远近或海岸线情况、地形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洋流)

6.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和过饱和);降温(气流上升—对流、气旋、锋面、地形抬升);凝结核

7.描述天气及天气变化: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

8.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动力或大气环流(气旋和反气旋、锋面、对流);沙源(地表状况)

沙源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方面思考

9.太阳辐射强弱(太阳能):纬度;地势;天气和气候

河流

1.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河流落差大(解释为什么)水量大(解释为什么)

2.渔业资源丰富(渔场)的原因

光照、热量;营养物质来源(陆地河流、上升洋流、寒暖流交汇、温带海水冬季上翻)

3.盐度的影响因素:

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较;淡水汇入情况;海域特点;洋流;结(融)冰情况

4.河流航运价值(能力)大小的分析:

河流流量及季节变化;流速(地形);冰期;含沙量

5.河流航运量大小分析:

航运价值(能力);腹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疏密程度等。

6.河流流量大的原因:

流域内降水量(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水系特点;流域面积;

7.描述河流走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北-东南;描述河流流向(从高向低流)

8.描述河流水文特征:流量大小;汛期长短及出现的时间;水能大小;冰期及长短;含沙量多少;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黄河下游地上河);凌汛(不普遍)

9.描述水系特征:河网密度;河流长短;支流多少及分布状态;流域大小;落差大小;流速大小;流向等

10.某地地下水是否丰富;有无含水的地质构造和含水层;是否有地下水补给的条件(植被状况、坡度大小、降水强度和降水时间)

11.描述海水特征:海水温度和盐度

12.河流凌汛发生的时空条件:有冰期;低纬流向高纬;结冰和融冰时期。

产生的危害—冰坝抬高水位,浮冰冲击河岸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13.内陆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工农业引用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河水灌溉),汇入湖泊的河流水量减少。

灾害

1.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山区)坡度大;地壳运动导致岩石破碎;气候(降水);植被状态。

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工程建设(按材料来)

2.洪涝灾害的原因:(从收支方面思考)

自然原因:降水(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丰沛导致河流水量大);地形地势(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系特点;区域内的地形状况等。

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抗灾能力弱

3.干旱灾害的原因:

自然原因:降水和蒸发的时空变化、气候异常等导致河流水量少及变化大;

人为原因:人口、经济(农业、工业等)发达程度;污染;浪费(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干旱治理措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思考。

如①跨流域调水;②修建水库;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海水淡化等。

4.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

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5.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降水状况;地表植被;土质特点。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

6.土壤次生盐碱化

分布: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自然灾害频繁;旱灾;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

7.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产生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导致问题:地面沉陷,建筑物塌陷,沿海地区海水倒灌。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8.沼泽地成因:地表水收入大于支出

气候因素(降水或地表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形地势低洼不利于排水;高纬冻土(如西西伯利亚平原和我国东北平原)和高原冻土(如青藏高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

例如:江苏浙江多湿地的自然原因: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海岸线长。浙江的湿地公园少于江苏的原因:山地丘陵多、平原少。

水利工程建设利弊

利:防洪 发电 灌溉 航运 养殖 旅游 生态等综合效益

弊:移民 淹没土地 生态危机 文物破坏等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

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所有资源调配都有这意义)

考虑对输出地(资源开发 基地设施建设 相关产业发展 就业 环保)

沿线 输入地(缓解资源或能源紧张,基础设施 就业 相关产业发展 环保)

铁路建设意义

经济意义(农业资源开发 工业商业旅游业 区际经济联系等)

政治意义(解决贫困 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

战略意义(外向型经济 国防)

生态意义(人口对生态压力 能源调运 改善能源利用结构 减少对植被破坏)

5.文化地理总结分析 篇五

张明保

(永丰县藤田中学,江西 吉安 331509)

【摘 要】本文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了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的现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初中生认为地理学习很有必要,但普遍不重视;学习地理的自主性较弱,学习主动性不足;对地理课没印象,缺乏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引起社会、学校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增强初中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好。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态度;调查分析;对策

目前对于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的研究多数以定性分析为主,本文另辟蹊径,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江西省吉安市三个不同级别的初级中学的278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分别在三所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开展座谈会,会后分层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最后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初中生的地理学习态度的现状,结果发现这三所学校的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态度却有着明显的相似特点。

一、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的现状分析

(一)绝大部分初中生认为地理学习很有必要,但普遍不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认为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是有必要的,明确表示没有必要的只占4%。认为有必要的学生中13%的人觉得初中地理的学习能够增长见识,2%的人觉得学地理可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85%的人觉得地理学习有助于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资源的合理利用,地震、气象分析,旅游活动等)。但是,从调查中可以发现,虽然有许多同学认同地理学习的作用和意义,但他们在实际行动上却表现出地理并不是他们喜欢的学科。很多学生觉得地理是一门“副科”,其中考中的地位远不如语数外重要,对于地理课程学习的重视度也相应较低,表现为: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不到位,花在地理上的时间很少等等。

(二)绝大部分初中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较弱,学习主动性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地理学习主要受学校、老师、家长的影响,从自身意愿出发的却很少,这就表明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较弱,学习主动性不足。而学生在地理学习动机上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功利性和务实性。很多学生学习地理主要就是为了考重点高中和今后的深造,因此希望通过初中学习来获得升入重点高中学习的机会。而觉得通过地理课的学习加强思维锻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小,仅有12.4%。在实际行动上则表现出学习主动性的缺乏。比如,课前能自觉做好预习工作的只占6%;而在课后能每天花30分钟以上复习时间的只占2%,不安排任何时间复习的占有33.5%。调查还显示,学生对身边的地理知识关注较少,有的甚至从不关心,懒得去思考。例如,调查显示,去一个新地方之前,会查地图的同学只占了13%。大多数的人都是听别人讲怎么走或跟着别人走而不去想该怎么走。在看天气预报时,只的9%的同学能知道绝大多数省区市的位置,还有47%的同学不知道本市和各省区在哪儿。

(三)绝大部分初中生对地理课没印象,缺乏兴趣

初中阶段的课程除语数外剩下的六门中,地理课不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科目,只有13%的学生觉得地理是他们最喜欢的科目。从调查的数据看,对于课堂学习,30%左右的学生认为地理课对于他们有深刻的印象,而有37%的学生表示不好回答,还有32%的学生对于上地理课缺乏兴趣。同时,表示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只占全体的31%,52%的学生表示自己有时在听,有时会开小差,甚至还有17%的学生根本不听,大部分的学生表示今后不会选择继续学习地理。

二、绝大多数初中生不喜欢学习地理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中学地理的学科地位较低

教育部新中考制度的改革,虽然规定从2012年起我市将其列入中考科目,但其在试卷中仅占30分左右,地理学科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削弱了地理在中考和中考中的地位,其“桥梁”作用也逐渐降低。目前的社会舆论认为地理是“冷门学科”,其地位根本无法与语文、外语和数、理、化等学科相比,目前地理课在中学里常常被当作“散科”、“副科”、“小三门”而遭另眼相待,地理课时得不到保障,被所谓的语、数、外三门“主课”抢占大量课时[3]。这就大大削弱了初中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学校因素——地理教学设备设施相对不足

调查表明:目前各中学地理教学的设备和设施都相对不足。一是地图不全,大部分中学最多就只有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根本没有天文图、剖面图、资源分布图、交通运输图等专题性地图。二是地理仪器缺乏,学校基本上只有地球仪而天球仪、三球仪、二球仪,经纬仪这些重要的地理仪器却很少看见。三是地理电化教学资源绝大部分学校等于空白。这与地理学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广泛应用的形势相去甚远。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进入中学课堂,80年代已基本普及。许多中学虽然也建有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但大多是为了应付达标检查,利用率极低,不受重视的地理教学指大多数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主要还是“粉笔+黑板”,显然这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必然形成初中生对地理的厌学态度。

(三)家庭因素——不少家长对地理学科具有偏见

不少学生的家长认为地理课学得好不好都不重要,有更多的时间不如学习语、数、外和其他学科这样暗示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对地理学科地位和作用的错误认识也成为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长大多希望子女选择理科一类的课程,家长对地理学科的态度也影响着子女的地理学习态度。

(四)教师因素——优秀的专业地理教师相对短缺

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有教学经验的地理教师纷纷向浙江、广东等地发展,优秀地理教师“流失”现象严重。目前许多中学的地理教师并不是学地理专业出身,专业的地理教师数量相对短缺,很多是由于学校地理教师资源不足而其他专业教师资源过剩而被迫改教地理。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遵循着地理八股式的固定模式进行授课,这种方式因新教材的使用更失去了它往日的光彩,也更加减少了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许多有经验的地理教师都认为初中地理是一门比较难教的课程,如果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不够,往往容易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消极的态度。

(五)教法因素——地图、生活中地理现象和新课导入法尚未灵活运用

运用多种地理图像进行教学是地理学科最大的特点。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没有地图也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也是各种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6]

[5]

[4]

养成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不仅是学好地理的关键,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终生受益无穷。但是就目前而言,许多中学地理教师因为学校缺乏地图、自己画图能力低等原因很少引导学生读图、用图,学生仅靠老师的语言和文字解释,许多地理现象都弄不懂,再加上一些教师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不够关注,难以运用到课堂上来,因此学生对地理课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上课自然容易走神、甚至做与地理不相关的事情。

三、端正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的对策探讨

(一)改变地理的课程价值观,提高地理的学科地位

课程价值观反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有用的看法。学生认为某一学科重要,对自己将来的发展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他就会努力去学。而该学科是否重要,学生一般是根据它在中考中所占的份量来衡量。语文,数学,英语历来是公认的主科,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其原因绝大部分是由于它们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大。而地理之所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无非是因为其中考试卷中仅占30分左右,所以学生认为它是“副科”,未对其给予应有的重视。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的学习自然很被动。因此,必须扭转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学好学坏无所谓的错误认识,改变学生的课程价值观:即地理是一门对实际生活帮助很大的学科,正确认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良好的地理素质。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学科的知识在帮助学生了解宇宙、了解世界、了解国情、保护环境等方面,均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优势,因而从教育部门到学校内部,均应对目前这种状况予以关注,在提高地理在中考地位和中考地位的同时,明确地理学科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从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开始直到结束,都要强调地理知识、能力在日常生活、工作、经济、军事、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大量学生可亲身感受的事例,体会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用,从而引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完善中学的地理教学设备和设施,倡导多媒体教学方式

学校应该拨出一些资金,用于购买地理教学设备,如幻灯机、投影仪和相对应的教学软件,使教师有条件开展形式丰富、方法多样的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地理。同时有些学校有比较好的教育技术设备,但利用范围比较狭窄,可以通过地[9]

[8]

[7]

理的多媒体教学来带动其他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提高学校教育技术设备的利用率和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学生兴趣的培养贯穿于教师、教学过程、学生三者之中。教学过程中又包括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活动的组织等

[10]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相对选择和把握余地较大的主要还是媒体运用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现代化媒体的恰当运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端正学生地理学习态度的直接渠道。它以特有的功能和极强的表现能力,使地理教师能够将课本中抽象枯燥的地理概念,转化成准确直观的图象、动画等,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从而使学生上课愿意听讲,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消除地理学科的偏见,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感情

由于中学地理课时设置偏少,以及社会和某些家长、教师对地理学科的传统偏见,相对而言,初中生学习地理的主观意愿较淡薄,对学习地理往往抱无所谓的态度(初三学生因面临中考压力,情况相对较好[11])。因此消除地理学科偏见,主要还是通过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感情。由于目前使用的地理教材是全国统一的版本,因此总是存在着相对滞后性和地区局限性,作为教师要善于补充时事热点和乡土地理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充实、也更贴近于同学的生活实际,甚至让他们触手可及,学生对地理的喜爱之情也就由然而生了。

(四)聘用并培养优秀的地理专业教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随着目前高师院校加强对地理专业教师培养,教育部门和各中学现在可以优先考虑高薪聘用优秀的地理专业教师,避免教学经验的地理教师“流失”,同时可以采用“一帮一”,“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有经验的地理教师指导新来的地理教师上课,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学生希望老师的课讲得更贴近自己、贴近生活,更具有吸引力本功,提高讲授技巧,要讲得有声有色,有理有趣,好听好记

[13]

[12]

。教师必须练好基

。此外,教师的感召权威源于教师的个人魅力,热情、和蔼、公正、守信的人格特点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冷漠、粗暴、失信、偏袒的人格特点则导致学生产生不信任感。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是他们进行学习选择时参考教师建议的基础。这就对地理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知识丰富、教学得力、幽默风趣、和蔼可亲、有师德有耐心等,都是学生希望老师具有的素质

[14]。

(五)灵活运用地图、生活中地理现象和新课导入法组织教学

各类地理图表是地理事实的骨架,是地理教学最直观的工具。利用图表组织教学,有利于

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地理表象,满足学生感知的需要,在培养兴趣的道路上迈出有力的第一步[15]。教师在课上及课下要坚持用图来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地理。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和学会识别地图。从认识地图的基本要素开始,知道地图上的经纬网、方向、位置、比例尺、图例、注记等内容及用途,进一步认识各种等值线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剖面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图等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纠正学生在用图中的不正确习惯和方法,如把地图上的方位不是说东西南北,而说成“上下左右”;对“点、线、面”的指图方法不够正确,如指河流不是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而是从河口指向源头等

[16]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识记重要地理区域及地理事物的轮廓和外形特征。如中国的整体轮廓,中国各省区的轮廓特征,世界七大洲及主要国家的轮廓等。再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画图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充分运用各种挂图、投影图等以外,还应经常在黑板上随手绘制简略地图及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也跟着教师一起画学生也学会逐步养成随手画图的好习惯。

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有趣的地理现象和地理故事、新颖的地理资料和生动描述地理实况的文字等为课堂气氛增光添彩

[18]

[17]

。这样,久而久之,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如学到“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时,可选用诗句“一山

[19]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诗句让学生进行分析、对比、判断

。如此情景交融,学生学习时就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而会感觉到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学习效果当然也是最理想的。这样一来,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在大脑皮层内形成一个持续的兴奋中心,同时唤起学生全力以赴的学习主动性。另外,教师应该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上课开始,教师就应组织巧妙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地理情境”,形成课堂的第一个高潮,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学生听完后或许会受到感染,从而产生了愉悦欢乐之情。

四、结语

通过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的调查,以及对其成因的分析,为进一步了解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然而由于时间上的匆促和本人实际水平的限制,成因分析部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深度和广度上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而对于如何提高地理学科的社会影响等方面,也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理解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陈尔寿.地理教育与地理国情[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9. [2]陆希舜.中学地理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5-18,21. [3]王树声.学科素质教育丛书—中学地理[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8. [4]王树声.王树声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2. [5]曾浩然.中学地理实践活动[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00:17-31. [6]孙人文.地理教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2-3.

[7]褚亚平.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人学出版社,1998:32-45. [8]冯克诚.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方法[M].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23-35. [9]吴传钧.世纪之交的中国地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

[10]张诗亚.震荡与变革—20世纪的教育技术[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29. [11]刘北南.中考改革总原则[J].北京教育报,2006,11(3):22.[12]胡建伟.初中生地理学习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福建地理,1999,2(1):91.[13]刘艳.谈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强化[J].青海师专报,2005,8(6):26.[14]刘方.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23(12):7-8.[15]刘立勇.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哈尔滨师范大学,2003,5(4):3.[16]徐京会.浅谈地理教师的十大教学能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7(4):9.[17]叶成福.浅谈地理课堂设问的方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3(7):13.[18]宋有青.巧用引言激发兴趣[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6(7-8):2.[19]康启路.诗情画意寓教于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10(9):2.附录1:

吉安市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为了解吉安市初中生地理学习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我们采用匿名方式作一次抽样调查,您的回答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且我们将为您保密,您选答不必有任何顾虑,填写问卷时选最接近你看法的选项,并把选项的序号填在题目前面的括号内。

基本信息:

所在学校: 性别: 户口所在地(填农村或城镇): 父亲文化程度: 母亲文化程度:

[ ]1.我上初中:A.是为了上大学继续深造;B.是家长要求;C.没有明确目标。[ ]2.我觉得初中开设地理课:A.有必要;B.一般;C.没必要。

[ ]3.我觉得学地理有必要是因为:A.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B.拓宽知识结构。C.提高综合素质。[ ]4.我学地理是:A.学校安排;B.家长要求;C.自己选择。

[ ]5.我主动选择学习地理是因为:A.喜欢地理老师;B.对地理感兴趣;C.地理在中考中易拿分,对升学有帮助。

[ ]6.在所开设的科目中,地理是我:A.最喜欢的;B.最不喜欢;C.一般喜欢的。

[ ]7.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我最感兴趣的是:A.文娱小说;B.追星杂志;C.自然地理类书籍;D.人文地理类书籍。

[ ]8.对于地理课堂学习:A.印象深刻;B.说不出来;C.缺乏兴趣。

[ ]9.在老师上地理课时,我:A.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B.有时在听,有时会开小差;C.根本不听。[ ]10.对于地理知识我觉得:A.好理解;B.难度一般;C.不好理解。[ ]11.对于地理知识,我:A.自己能读懂;B.读懂一半;C.完全不懂。[ ]12.我觉得地理内容:A.容易记忆;B.记忆难度一般;C.太难。[ ]13.地理填图的难度:A.小;B.一般;C.大。

[ ]14.为了地理考试,我:A.花好多时间复习;B.用不着多复习;C.课上复习就够了。[ ]15地理课前预习,我:A.自觉做到;B.老师布置才做;C.不做。

[ ]16.地理课后复习,我:A.花了30分钟或以上时间;B.花30分钟以下;C.不花时间。[ ]17.我觉得地理课本格式:A.不好;B.好;C.一般。

[ ]18.我最喜欢地理课本中的:A想一想。B.读一读。C.做一做。[ ]19.我的地理知识主要来自:A.课堂;B.电视;C.课外书刊。[ ]20.我最喜欢在地理课上:A.听讲;B.读图;C.看幻灯录像。

[ ]21.我喜欢地理老师的讲课方式是:A.聊天式;B.照本宣科;C.讲自己的体会。

[ ]22.我觉得地理老师最好采取:A.挂图讲课;B.边讲边画图于黑板上;C.边讲边在地图上找地名。[ ]23.我觉得我知道的地理知识:A.不多;B.一般;C.挺多。

[ ]24.我出门之前,如去亲戚家或到一个新地方,一般:A.要查地图;B.要听别人讲讲怎么走;C.跟别人走,不去想路该怎么走。

[ ]25.我现在拿到一幅地图:A.不会读;B.能读一些;C.会读。

[ ]26.我家里:A.有本市地图或中国地图;B.有世界、中国和本市地图;C.除了学校发给我的,什么地图都没有。

[ ]27.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时:A.我不知道本市和各省区在哪儿;B.我只知道北京等少数几个省区的位置;C.我能知道绝大多数省区市的位置。

6.地理文化常识 篇六

目 录

一、中国精髓............................................................................................2

二、世界十大……....................................................................................4

三、国家别称............................................................................................8

四、其他世界之最....................................................................................9

五、地球经纬............................................................................................9 六、七大洲四大洋..................................................................................10

七、岛屿、群岛、半岛..........................................................................10

八、海洋、海、洋、海峡、江、河、湖、大陆架、海岸线、三角洲、海拔、运河、瀑布、海沟......................................................................11

九、世界有150个国家,亚洲48个,欧洲43个,美洲35个,非洲53个,大洋州14个...............................................................................17

一、中国精髓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蜀三关】阳平关、江关、白水关 【义阳三关】平靖关、黄岘关、武阳关 【古代内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 【古代外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 【北京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 【福州三山】屏山、乌山、九仙山 【盛京三陵】福陵、昭陵、永陵 【盘山三胜】松、泉、石

【晋祠三绝】圣母殿、周柏、难老泉 【雁荡三绝】:灵峰、灵岩、大龙湫 【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大宁河小三峡】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 【西江小三峡】大鼎峡、三榕峡、羚羊峡 【岷江小三峡】平羌峡、背城峡、犁头峡 【嘉陵江小三峡】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七大藏书楼】文渊阁〖北京〗、文源阁〖北京〗、文津阁〖承德〗、文溯阁〖沈阳〗、文汇阁〖扬州〗、文淙阁〖镇江〗、文澜阁〖杭州〗

【九大名关】山海关〖河北〗、居庸关〖北京〗、紫荆关〖河北〗、娘子关〖山西〗、平型关〖山西〗、雁门关〖山西〗、嘉峪关〖甘肃〗、武胜关〖河南〗、镇南关(今名友谊关)〖广西〗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西湖十景】三潭印月、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峰夕照

【碣石十景】碣石观海、天柱凌云、山岩春晓、石洞秋风、西嶂排青、东峰耸翠、龙蝠灵壑、风翥祥峦、霞辉窣堵、仙影沧浪

【台湾十二胜】角板山、草山北投、新店、大溪、玉山、八卦山、虎头牌、狮头山、太平山、大里简、旗山、雾社

【巫山十二奇峰】神女、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二、世界十大……

【世界六大宫殿】

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俄国克里姆林宫、美国白宫、英国白金汉宫、文莱王宫

【世界十大高楼】

[1]101摩天大楼〖中国~台北·452m〗

[2]国家石油公司双塔〖马来西亚~吉隆坡·452m〗[3]西尔斯大厦〖美国~芝加哥·443m〗 [4]金茂大厦〖中国~上海·420m〗 [5]帝国大厦〖美国~纽约·381m〗 [6]中环广场大厦〖中国~台北·452m〗 [7]中国银行大厦〖中国~香港·369m〗 [8]T/C大厦〖中国~高雄·374m〗 [9]阿摩珂大厦〖美国~芝加哥·346m〗 [10]约翰·汉考克大厦〖美国~芝加哥·344m〗 【世界十大山峰】

[1]珠穆郎玛峰〖中国--尼泊尔·8848.13m〗 [2]乔戈里峰〖中国--克什米尔·8611m〗 [3]干城章嘉峰〖尼泊尔--锡金·8586m〗 [4]洛子峰〖中国--尼泊尔·8516m〗 [5]马卡鲁峰〖中国--尼泊尔·8463m〗 [6]卓奥友峰〖中国--尼泊尔·8201m〗 [7]道拉吉里峰〖尼泊尔·8172m〗 [8]马纳斯卢峰〖尼泊尔·8156m〗 [9]南伽峰〖克什米尔·8125m〗 [10]安那布尔纳峰〖尼泊尔·8091m〗 【世界十大河流】

[1]尼罗河〖非洲·6671km〗 [2]亚马逊河〖南美洲·6480km〗

[3]长江〖中国·6397km〗

[4]密西西比∽密苏里河〖美国·6262km〗 [5]黄河〖中国·5464km〗

[6]额毕∽额尔齐斯河〖亚洲·5410km〗 [7]澜沧江∽湄公河〖亚洲·4667km〗 [8]刚果河〖非洲·4640km〗 [9]勒拿河〖俄罗斯·4400km〗 [10]黑龙江〖中国·4350km〗 【世界十大运河】

[1]京杭大运河〖中国·1801km〗 [2]伊利运河〖美国·581km〗 [3]苏伊士运河〖埃及·173km〗 [4]阿尔贝特运河〖比利时·130km〗 [5]莫斯科运河〖俄罗斯·128km〗

[6]伏尔加河∽顿河运河〖俄罗斯·101km〗[7]基尔运河〖德国·98.7km〗 [8]约塔运河〖瑞典·87km〗 [9]巴拿马运河〖巴拿马·81.3km〗 [10]曼彻斯特运河〖英国·58km〗 【世界十大沙漠】

[1]撒哈拉沙漠〖非洲北部〗 [2]阿拉伯沙漠〖阿拉伯半岛〗 [3]利比亚沙漠〖非洲东北部〗 [4]澳大利亚沙漠〖澳大利亚〗 [5]戈壁沙漠〖中国·蒙古〗 [6]巴塔哥尼亚沙漠〖阿根廷〗 [7]鲁卜哈利沙漠〖阿拉伯半岛〗 [8]卡拉哈里沙漠〖博茨瓦纳〗 [9]大沙沙漠〖澳大利亚〗

[10]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新疆〗 【世界十大岛屿】

[1]阿拉伯半岛〖亚洲·3000000km2〗 [2]印度半岛〖亚洲·2088000km2〗 [3]中南半岛〖亚洲·2000000km2〗 [4]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1400000km2〗 [5]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欧洲·750000km2〗 [6]索马里半岛〖非洲·720000km2〗 [7]伊比利亚半岛〖欧洲·584000km2〗 [8]小亚细亚半岛〖亚洲·525000km2〗 [9]巴尔干半岛〖欧洲·505000km2〗 [10]泰梅尔半岛〖亚洲·400000km2〗 【世界十大半岛】

[1]格陵兰岛〖北美洲~丹麦·2175600km2〗

[2]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大洋洲~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785000km2〗[3]加里曼丹岛〖亚洲~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734000km2〗 [4]马达加斯达岛〖非洲~马达加斯达·620000km2〗 [5]巴芬岛〖北美洲~加拿大·512000km2〗 [6]苏门答腊岛〖亚洲~印度尼西亚·434000km2〗 [7]本州岛〖亚洲~日本·227414km2〗 [8]大不列颠岛〖欧洲~英国·219800km2〗 [9]维多利亚岛〖北美洲~加拿大·212200km2〗 [10]埃尔斯米尔岛〖北美洲~200445、km2〗 【世界十大湖泊】 [1]里海〖土库曼斯坦〗 [2]苏必利尔湖〖美国·加拿大〗

[3]维多利亚湖〖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 [4]咸海〖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5]休伦湖〖美国·加拿大〗 [6]密执安湖〖美国〗

[7]坦噶尼喀湖〖扎伊尔·坦桑尼亚·布隆迪·赞比亚〗 [8]贝加尔湖〖俄罗斯〗 [9]大熊湖〖加拿大〗

[10]马拉维湖〖马拉维·莫桑比克·坦桑尼亚〗 【世界十大海】 [1]珊瑚海 [2]阿拉伯海 [3]南海 [4]威德尔海 [5]加勒比海 [6]地中海 [7]白令海 [8]塔斯曼海 [9]鄂霍次克海 [10]巴伦支海 【世界十小国家】

[1]梵蒂冈〖欧洲·0.44km2〗 [2]摩纳哥〖欧洲·1.9km2〗 [3]瑙鲁〖大洋洲·22km2〗 [4]图瓦卢〖大洋洲·26km2〗 [5]圣马力诺〖欧洲·61km2〗 [6]列支敦士登〖欧洲·160km2〗 [7]马绍尔群岛〖大洋洲·181km2〗 [8]圣基茨和尼维斯〖北美洲·269km2〗 [9]马尔代夫〖亚洲·298km2〗 [10]马耳他〖欧洲·316km2〗

三、国家别称

钟表之国:瑞士

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

火山之国:日本

低洼之国:荷兰

沙漠之国:沙特阿拉伯

鸵鸟之国:肯尼亚

黄麻之国:孟加拉

仙人掌之国:墨西哥

花生之国:塞内加尔

清真之国:巴基斯坦

高山之国:尼泊尔

软木之国:葡萄牙

玫瑰之国:保加利亚

咖啡之国:巴西

风车之国:荷兰

花园之国:新加坡

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

袋鼠之国:澳大利亚

绵羊之国:新西兰

橡胶之国:马来西亚

黄金之国:南非

白金之国:哥伦比亚

邮票之国:圣马利诺

赤道之国:厄瓜多尔

香料之国:格林纳达

蝴蝶之国:巴拿马

赤脚之国:埃塞俄比亚

油棕之国:尼日利亚 渔业之国:挪威

音乐之国:奥地利

无新闻之国:瑙鲁

无猫之国:马尔代夫

枫叶之国:加拿大

四、其他世界之最

世界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

亚洲的文莱(占全国面积75%以上)世界海岸线最长的国家

大洋州澳大利亚(20100多千米)

世界民族语言最多的国家

亚洲印度尼西亚(100多种)

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摩纳哥(14700人/平方千米)

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

哈萨克斯坦(1.18人/平方千米)

世界人口最少的国家

梵蒂冈(约1000人)

世界最深的裂谷带

雅鲁藏布大峡谷(最深6009米)世界最大的海湾

孟加拉湾(面积217平方千米)

世界流径国家最多的河流

多瑙河(9个国家)

世界货运量最大的国际运河

苏伊土运河

世界岛屿最多的海

爱琴海(约1400多个)

世界最年轻的海

红海(4000万年)

世界盐度最低的海

波罗的海(平均盐度7%一8%)

世界最浅的海

亚速海(平均深度8米)

世界最大的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

世界出口牛肉最多的国家

阿根廷

五、地球经纬

地球呈椭圆形

南北纬线

以赤道线为界,分南北半球。赤道线北面为北纬,赤道线南边为南纬。

南北回归线为纬度线,南回归线是南纬23度26分线,北回归线是北纬23度26分线。

南北回归线为太阳能直射到的最远距离。

北回归线经过我国的广州、云南。

纬度线穿越我国最长的是北纬40度的线

我国最南边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位于北纬4度左右,最北边的漠河位于北纬53度左右。

东西经线

以东经160度、西经20度为界,分东西半球。

东经0度跟西经0度重合,0经度线经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威治天文台。0经度线往东边就是东经,往西边就是西经。东经180度跟西经180度重合,这条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经过俄罗斯的东西泊利亚海、太平洋。

东经120度经过我国北京。

我国最西位于东经75度左右,最东边位于135度左右。时区

以经度线分为24个时区,一个时区15度。我国跨5个时区,北京位于东八区。

六、七大洲四大洋

地球分七大洲四大洋,陆地占29%,海洋占71%的面积。

七大洲为: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州

四大洋为: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五大洲里亚洲面积最大、大洋州面积最小

四大洋里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

亚洲的全名为亚细亚洲、欧洲的全称为欧罗巴洲、非洲的全称为阿非利加洲、美洲的全称为亚美利加洲。

七、岛屿、群岛、半岛

岛屿、群岛:散布在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四面环水、高潮时露出水面、自然形 成的陆地叫岛屿。彼此相距较近的一组岛屿称为群岛。

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位于加拿大东北方向,属于丹麦。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由印度尼西亚13000多个岛屿和菲律宾约7000个岛屿组成,称为马来群岛

世界最小的岛屿是位于太平洋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一个美丽的珊瑚小岛。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我国宝岛台湾岛。

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海域。

半岛:指伸入海洋或湖遥中的陆地。它的构成形式一般是三面临水,一面同大陆相连。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

中国最大半岛是山东半岛、其次为辽东半岛、雷州半岛(广东西南部,因多雷暴而得名)。

八、海洋、海、洋、海峡、江、河、湖、大陆架、海岸线、三角洲、海拔、运河、瀑布、海沟

1.海洋、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广大而连续分布的咸水体的总称,也是海和洋的统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称为洋,边缘附属部分称为海。海与洋之间彼此连通,共同组成世界统一的海洋整体。

世界最大的海是珊瑚海(位于澳大利亚东边,也是最深的海)

世界面积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位于土耳其附近)

中国面积最大的海是南海(也是我国最深的海)

中国面积最小的海是渤海(还有的海是东海、黄海)

海峡:两块陆地之间狭长的海域,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世界最长的海峡是莫桑比克海峡(非洲的莫桑比克)

世界最宽最深的海峡是德雷克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

中国最大的海峡是台湾海峡

2.江:较大的河 世界最长的江为尼罗河

中国最长的江是长江

3.河:通指一般的水道,通常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个部分。

世界最长的河是尼罗河、排在后面的分别是亚马逊河、长江。

中国最长的河是黄河

4.湖:陆地表面比较宽阔的洼地积水而成的水体,可分为淡水湖、咸水湖、盐湖等

世界最大的湖是里海

世界最小的湖是本溪湖(位于辽宁)

中国大的湖是青海湖(也是最大的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中国湖泊:青海湖、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

5.大陆架:大陆边缘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呈一自陆向海自然延伸和缓倾的浅水平台。简单来说,是在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架不仅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

海岸线:海水面和陆地的分界线,一般定在平均海平面的交线上。世界海岸线总长度大约为44万公里。我国有大陆海岸线18000多公里,岛屿岸线14000多公里,海岸线总长度居世界第八位。

6.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处的一种自然地形,呈三角形,是河流造陆地的地方,如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

7.海拔: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它是根据当地测潮站的多年记录,把海水面的位置加以平均而得出的。1956年起,我国统一改用青岛零点作为各地计算海拔高度的水准零点。8.运河:是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

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

世界著名的运河有: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9.瀑布

世界最大的瀑布是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上)

中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位于我国贵州)

著名的瀑布还有有维多利亚瀑布、伊瓜苏瀑布、安赫尔瀑布、壶口瀑布等

10.海沟:深度比相邻海底深2000米以上,两坡较陡的狭长深海洼地

世界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北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以东)

山系、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沙漠、火山、板块

山系:几个相邻山脉组成一个山系。

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这个山系从北美一直延伸到南美,全长18000公里。安第斯山脉属科迪勒拉山系

著名的还有喜马拉雅山系

11.山脉:山脉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因像脉状而称之为山脉。

世界最大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跟尼泊尔交界处),它的主峰珠穆琅玛峰海拔8844米,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世界上著名的山脉主要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

12.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中国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中国四大高原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13.平原:指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逊平原(南美洲)

中国最大的平原是东北平原(中国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14.丘陵

我国东部丘陵广布,尤其在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直达于海的东南地区,是丘陵分布最广泛而又集中的地方,统称为东南丘陵。其中位于南岭以北,长江以南地区称为江南丘陵;南岭以南,两广境内地区称为两广丘陵;武夷山以东,浙闽两省境内地区称为浙闽丘陵。北方也有许多丘陵如辽东丘陵、山东丘陵等。

15.盆地: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又称扎伊尔盆地),位于非洲刚果

中国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中国有五个著名的盆地,分别为四川、塔里木、吐鲁番、准噶尔、柴达木盆地,面积都在10万平方千米以上。

16.沙漠:植被破坏之后,地面失去覆盖,在干旱气候和大风作用下,绿色原野逐步变成类似沙漠的景观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东北部)

中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位于新疆)

17.火山:板块运动形成

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冒纳罗亚火山(美国夏威夷)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南美洲)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区:蓝湖(冰岛)最大的火山口:阿苏山(日本)中国最大的火山是

18.板块,分6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9.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高山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a.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b.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c.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d.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e.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f.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g.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h.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i.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g.极地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k.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其中极地气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气候

(1)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所候)。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 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2)极地冰原气候。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 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l.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 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目前上有150个国家

我国气候有三大特点:显著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

九、世界有150个国家,亚洲48个,欧洲43个,美洲35个,非洲53个,大洋州14个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其次为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阿根廷、哈萨克斯坦、苏丹。。

跨洲国家,就是指本国国土跨置在一个以上的大洲上的国家。纵观世界,跨洲国家以亚洲最多,共有5个。欧洲、非洲各一个,美洲4个。

亚洲: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

欧洲:俄罗斯横跨欧洲、亚洲两个洲。

非洲:埃及横跨亚洲、非洲两个洲。

美洲:巴拿马横跨北美洲、南美洲两个洲; 丹麦横跨北美洲、欧洲两个洲;智利本土在南美洲,但是复活节岛却在大洋洲,所以智利也是横跨南美洲、大洋洲两个洲; 美国横跨北美洲、大洋洲两个洲

各大洲的最高峰和高度: 乞力马扎罗(5895米)非洲的坦桑尼亚

麦金利峰(6194米)

北美洲的美国

珠穆朗玛峰(8844.5米)亚洲的尼泊尔/中国

文森峰(4897米)

南极洲

阿空加瓜峰(6964米)南美洲的阿根廷

厄尔布鲁士(5642米)欧洲的俄罗斯

科修斯科峰(2228米)查亚峰(5030米)

大洋洲的印度尼西亚

7.文化地理总结分析 篇七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一批新教材的推行, 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更新,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课堂文化的重建。在课堂中, 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学而产生的, 因此课堂文化建构的核心在于教学文化。钟启泉先生认为:“课堂教学总是存在着某种文化, 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 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 其本质就是隐性观念、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影响。”隐性观念主要指价值层面的观念, 即对于课堂教学而言, 什么是最重要的。教学价值观直接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取舍。思维方式是个体思维层次、结构、方向的综合表现, 它对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制约。因此, “重要的问题就在于, 教师应当创造一种怎样的‘教学文化’适应。”

地理科学是一门“生活化”的科学, 是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科学, 是注重“体验”和思维发展的科学。传统地理教学中, 具有学科特色的内容、教学方法等往往被忽视, “灌输中心”、“知识中心”的教学理念占据主导, 地理知识学习“难”、“繁”、“旧”等问题突出, 而对生活的体验, 对时代脉搏的把握, 尤其是对地理现象的“观测”、“调查”、“统计”、“实验”、“模拟”以及地理思维发展等方面明显存在不足。

从社会大环境和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 “灌输式”教学和“知识”本位教学是各学科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习惯“灌输”, 学生习惯“被灌输”, 这种教师与学生文化适应的“惯性”, 也的确是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文化重构的一大阻力。但抛开上述共性, 从学科教学本身来看, 地理学科特性的缺失, 是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学科教学中一味追求“统一”、“求同”和“中庸”, 缺乏学科独特的个性, 必然缺乏学科魅力。因此, 关注地理学科特性, 构建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是充分展示地理学科魅力, 促进地理课程目标达成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愉悦”、“互动”、“探究”、“合作”等理念是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文化建构的共识, 在地理课堂教学文化建构中, 除需要注重上述诸多共性的要素外, 还必须结合学科特性, 建构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1. 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要求地理教学模式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地理学科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性质, 新课程改革把地理学科定位为兼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这就要求广泛吸收其他学科教学文化中对地理教学有益的成分, 如语文学科的“阅读文化”, 数学学科的“思维文化 (如建模方法) ”, 理化生学科的“实验文化 (如实验操作技能) 、观测文化 (如自然现象观察) ”, 政史学科的“调查文化 (如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搜集) 、论述文化 (如通过论述阐明观点) ”等等, 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不同领域都需要充分运用。

2. 地理学的思维特性要求地理教学建构“思维型”教学文化

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记忆型”教学文化的色彩极其明显, “死记硬背”成为很多人公认的地理学习法宝, 地理学科“有地无理”也因此根植于大多数人的头脑中。事实上, 当前地理科学发展日新月异, 传统的区域性和综合性被赋予新的内涵, 地理思维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例如, 在区域地理学中从传统的强调现象描述转为强调从一般到具体的演绎和定量分析, 把解释和建立模型作为中心任务;在地理学传统的综合研究基础上, 综合地理学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它要求实现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合作与统一, 同时要运用和吸取经济学、工程技术科学、生态学、行为学和政策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积极推动区域综合开发、区域系统工程和区域综合问题 (如三峡工程和长江流域的治理与开发等) 的研究;等等。

由此可见, 在地理教学中紧抓地理思维特性是重塑地理课堂教学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地理思维是地理素质最本质的东西, 在地理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地理教学的过程体现出“地理味”, 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地理学的决策功能要求建构地理课堂教学的决策文化

地理学在区域开发与国土整治研究方面具有优良传统, 已经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决策依据;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为区域规划、管理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 强化了地理的决策思维, 也促进了学科的决策化;地理学每每走在时代的前列, 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知识经济及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等都为国家提供了决策依据。从目前中学基础学科设置来看, 具有决策特性的学科并不多,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通过问题分析、制定方案、方案对比、模拟决策等环节, 充分展示地理科学的决策功能, 这也是展现地理学科魅力的重要途径。

4. 地理学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要求地理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开放性

首先, 地理学的社会性要求地理课堂教学紧贴时代脉搏。从宏观上来看, 地理学在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等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微观来看, 地理学在区域开发与国土整治以及在重大项目的建设方面都能够提供大量的决策依据。地理学关注社会, 对于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理性分析和反思, 是促进地理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 地理学对上述系列问题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进步和完善的。例如:在沙尘暴问题、江河泛滥问题、全球变暖问题、城市化问题、重大工程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等的教学中, 教师必须关注相关的前沿观点, 充分发挥地理理性分析和反思的功能, 培养学生的质疑力、反思力等批判性思维。

其次, 地理学的实践性要求地理课堂关注学生对地理现象和规律的体验。地理学向来重视其实践作用的发挥, 实地考察、调查等手段在农业区划、行政区划、城市和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规划等方面得以充分运用。地理教学应充分开展地理观测、考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 这些都是学生体验地理规律和现象的重要手段。当然, 课堂教学中由于时空的限制, 在上述活动无法开展的时候, 地理教学设计就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

5. 地理学所传递的价值观要求地理课堂关注环境伦理教育

地理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可见价值观的传递和渗透是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同时也是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实施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地理教学所传递的最主要的价值观, 要从观念走向行动, 必须通过人们的伦理道德来促成, 这种伦理道德就是环境伦理。环境伦理虽然在发达国家逐步发展为大众伦理, 但在我国仍然是前沿伦理, 所以以地理课程为载体进行环境伦理教育, 也是地理教学顺应时代潮流和切合中国国情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改革:新视点与生长点.中国教育学刊, 2005 (8)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8.中国地名命名的地理文化特征 篇八

关键词:中国地名,构成形态,地理,文化

中图分类号:N04;P281;C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5)02-0047-05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laceNames Structure

LING Dexiang

Abstract: Names reflect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different regional geography and culture. The place name is the living fossil of social culture and the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Understanding more Chinese place names culture resources can better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volution mode of Chinese place names, words constitution, f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to reveal the rich social culture code contained in the placenames.

Keywords: Chinese placename,structure,geography,culture

一 中国地名命名的词语构成特征

古代汉语的词汇构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词汇构成的单音节化,即词汇构成主要以一字词为主,多音节单纯词多为外来词。现代汉语词汇构成双音节化,即词汇构成以二字词为主,三音节词,特别是三音节及三音节以上的单纯词多为外来词。上述汉语词汇构成特点也充分体现在古今地名的命名上,主要体现如下:

1.古代地名构成多以单音节词为主

中国地名最早多为单纯词构成,其中单音节一字词构成的地名多为汉语词,多音节单纯词(两字或两字以上)多为外来词。古代国名也多为一字词,后来称呼时多加上泛指的通名“国”“县”“州”“城”等构成。现代地名简称大多源于古汉语。

大约从先秦往后,汉语地名逐渐多音节化,早期的一字地名,有的逐步作为泛指意义的通名,演变成为地名的主要构词要素。主要有“京”“江”“河”等。

2.古代地名复合词构成的语序

先秦以后地名主要以二字复合词为主,三字及以上单纯词地名多为外来词。现代汉语地名或构词词干也多为复合的两字词或两字词加“省” “市” “县” “村”的构成,四字及以上地名则多为外来词。

古代二字复合词构成的地名大多为地名加上“国” “县” “城”等通名。上古时,汉语词语构成的语序多为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地名的语序与后世也有较大区别。复合词地名主要为“大名冠小名”语序,如:丘商、丘皇、丘莸、丘舆、城父、城告、城棣、城且、城颍、城麇、城濮、水潦、土涂、蓄水潦、积土涂、河漳等。

而现代汉语复合词地名则多为“小名冠大名”[1]语序,如上述例中的“丘商” “河漳”,则为现代的“商丘” “漳河”。

古汉语“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一语序特点,在现代方言中仍有保留。如南方方言中的“鸡公”实为“公鸡”[2],某地名原为“鸡公山”,因形似“公鸡”而名,后期北方多因不解其意而改为“鸡冠山”。又如安徽淮北地区有一地名“城父”,相传为项羽所建,后人多按现代语序误解为“城市之父”之义,其实与实际意义相差甚远。“城父”应为今天意义上的“父城”,可能是项羽为怀念父亲及家乡亲人而建。

二 古今地名借用外来词语的主要形式

今之汉人非往日之汉人,今之汉语也非往日之汉语。自古以来,中原地区一直是多民族杂居,语言之间也相互融合、影响[3]。但古代外来词构成地名大多已经逐步“汉字化”,现在已很难看出其外来特征[4]。

一方面,古代汉语外来词语音译地名大多用汉字转写,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用汉字音译转写的地名,特别是半音译、半意译的外来词语,现在已很难看出其外来词语的特征。主要如:“法库”(辽宁省),源于满语;“句容”(江苏),源于古越语等。

另一方面,早期的音译地名,很多后来已逐步改为汉语音义兼译的意译形式、完全意译形式或添加汉语意译成分的半音译、半意译形式,举例说明如下:

1.音义兼译形式

“康保”(河北省)为蒙古语“康巴诺尔”汉字音译;“包头”(内蒙古)为蒙古语“包克图”汉字音译。还有一些地名的音译词都直接改为汉化的意译词,如广西的横县(那郎),海南省的崖县(那门)、乐东县(只龙)、保亭县(打南、什南办)等。

2.意译形式

“胡硕(和硕)”为蒙古语音译,本义为旗帜,作为行政区划单位现在改意译为“旗”。

3.半音译、半意译形式

“藏布”为藏语音译,意为“江,较大的河流”,如“雅鲁藏布”,汉语改译加通名“江”,译为“雅鲁藏布江”;“错”,藏语音译,意为“湖”,“纳木错”意为“天湖”,汉语翻译为“纳木错湖”;“阿城”(黑龙江省),“阿”地名源于古女真语[5]。endprint

三 中国河流主要命名特征

中国河流名称分布带有明显的“北河南江”的区域特征。北方地区多以“河”为主命名,南方地区多以“江”为主命名。黄河、长江之间地区多称“水”或“川”。

商朝时,“江”和“河”还主要作为“大水,大的河流”,特指“长江”和“黄河”。“水”和“川”则作为河流的普通名词。

以“水”和“川”命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古代的中原文化圈。“水”,甲骨文为“”;“川”,甲骨文为“”,从字形上看二者都是河流的象形,字源上应为同源,可能是当时南北不同方言发音不同所致的分化[6]。

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兴起后,“水”“川”命名功能减弱,逐渐被泛指的“江” “河”所代替。

“河”由最早专指“黄河”逐渐转为泛指,主要用于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河流命名。“江”由最早专指“长江”,也转而用于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南方河流命名。现在中国境内的河流名称仍然保留这些痕迹。

中国淮河以北地区河流多以“河”命名为多。如“黄河”“淮河”“海河”“滹沱河”等。南方也有以“河”命名的河流,如海南的“万泉河”等,可能反映了这一地区历史上曾受到黄河文化为代表的北方文明的影响比较大。

长江以南地区河流多以“江”命名为多,如“珠江”“黄浦江”“澜沧江”等。但东北地区则有“黑龙江” “松花江”和“鸭绿江”等,这些地区开发时间相对较晚。这一地区河流以“江”命名,可能反映了这一地区在开发之初曾受到长江文化为代表的南方文明的影响比较大[7]。

以“水”和“川”命名的河流名称,相对比较古老,其分布范围主要在陕西、山西、山东、河北以及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现存以“水”与“川”命名的河流主要是一些入“河”、入“江”,被列为“江”“河”支流的水流。

以“水”命名的河流相对保留较多一些,大多在陕西、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各省的交界处。

以“川”命名的河流多分布在中西部和西南的四川和湖北等地。“川”作为河流的泛指名称应该也非常古老。成语“川流不息”以及《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中的“川”均指“河流”,这些都证明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川”仍常用为河流的泛指。

日本受中国唐文化影响最大,其河流名称现仍多以“川”命名,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川”在古代常用作河流泛指[8]。

江西、安徽、浙江和福建等山区的河流(支流)也多有以“溪”命名的。根据其发音考证,与“江”“河”元音发音开口很大、语音洪亮相比,“溪”的元音开口度小、语音细小,其原义就应指“细小水流”。

四 中国地名命名的地理文化特征

现代汉语的地名多来源于古代,古今地名命名有很多相同点,地名命名方式多有一定渊源。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不同风土民情,地域的多样性也必然体现在地名命名上。中国现代地名的命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及特点:

1.以地理地貌特征命名

(1)直接根据地理地貌命名。主要有: 黑龙江、大横沟、青崖头、石崖只、窑子门、中岔口、岭底、坡头、沙凹、红土坡、苌池、红崖底、象鼻山等。

(2)地理地貌名作为地名命名构词要素。主要有:沟、梁、峪、陵、丘、阜、畈、墩、乡、亭、聚、坞、壁、垒、戍、堡、镇、铺、集、市、场、务、平、坪、门、砭、碱、寺、塔、嘴、店、渠、岭、湾、汇、垴、川、场、窑、城、台、池、坳、屯坎、坟等。

另外,不同历史时期也体现出地名命名的不同特点。

先秦时,华北平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其地理地貌特点多丘陵,该时期地名多以“丘” “陵” “阜”命名。此后,由于黄河等河水漫流所挟泥沙淤平导致的地理地貌变化,“丘”也从地名命名中逐渐消逝。

两汉时,以人的聚集地“乡”“亭”“聚”命名较多,表现了当时的地方基层行政制度。

六朝时由于豪族大土地所有制以及用于防御社会动乱等需要,“坞”“壁”“垒”“戍”“堡”等字开始多用于地名。

唐中叶以后,由于城市商业兴起,以集市为特点的“镇”“集”“市”等命名增多。

“州”的本义是“河道中的小岛(或称沙洲)、水中陆地”。《说文解字》:“州,水中可居曰州。周绕其旁。从重川。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或曰九州岛。”

但一直到秦汉,“州”的范围仍相当不确定。直到东汉末“州”才开始成为郡以上一级行政区划。后来“州”一直作为行政区划概念,为加以区别,人们曾经用 “洲”代指原“水中陆地”之“州”。

现在中国为城市命名时,除“株洲市”和“满洲里市”用“洲”外,其他均统一用“州”。

2.以家族、族群或人物姓氏命名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根基。因此,以姓氏或族群姓氏命名的村落或城市在中国地名中是最多、最常见的。宗法社会人们往往根据姓氏聚居,以姓氏作为地名命名的主要依据。其命名方式主要为:姓氏名加地理地貌或村(乡、县)名或行政区划名。

如“祁县”,因春秋时晋国大夫祁奚食邑于此而得名;“稷山”(县),相传后稷曾于县境南陲的山中教民稼穑,后人称此山为“稷王山”,该地又因其山而得名“稷山”;现代也有因革命英烈左权和刘志丹而命名的“左权县”“志丹县”等。

3.以动植物命名

这部分的例子有: 苹果园、枣林沟、榆林垴、麻地沟、杨林窑、香草坪、柏石、芦芽沟、椿树底、檀山沟、杳树坡、有鹿峪、马乡、熊坪、鹤山、猫铺、豹川、羊泉、鳌头、骆驼道、獐儿坪、绵羊坡、虾蟆垴、狮子坪等。

4.以历史人文命名

源于神话故事的有:神泉、石佛、普贤、寺坪、禅房、佛堂、观音堂、罗汉堂、降香坪、狮子神、老石神、玉女峰、望夫崖等。

源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有:“闻喜”(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原名左邑县,因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经此地时,听到官军破南粤(今广东)的喜讯,遂将此县改为“闻喜”;“灵石”(县),因隋文帝开皇十年挖河道时发现的古代陨石而得名。endprint

5.以方位加其他类别名称命名

方位词作为构词要素的地名有:北坡、北社、北娄、北沟、北崖湾;东寨、东垴、东坪、东园、东坡、东山;南村、南沟、南河、南岭、南社、南流、南峪、南嘴、南贝子;西村、西社、西湾、西峪、西掌、西坡、西垴、西山头;中兰、中庄、中社、中兴道、中心梁等。

中国古代因山之南能照到太阳,故称为“阳”,山之北则称为“阴”;而水(河流)之北能照到太阳,则北为阳,南为阴。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阴”“阳”也常用作地名命名构词要素。如“洛阳”“江阴”“山阳”“华阴”等。 但也有少数例外,如湖北“汉阳”,历史上曾因在汉水之北而得名,后因汉水改道,由汉阳城的南面改到北面,而城市名称未变,所以就形成了一个特例。

五 中国地名历史演变的主要形态

1.地名的合并命名

由于历史变革,中国地名多经更改,目前中国可能只有“邯郸”作为地名沿用三千年而未曾更改,算是特例。“邯郸”因邯郸山得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

合并地名主要是指在建制变更中,因两地名合并而成的新地名。如:山西“临猗”(县),1954年由原“临晋”“猗氏”两县合并而得名;内蒙古“乌海市”,由“乌达市”“海勃湾市”合并而得名; 山东省“淄博市”,为“淄川县”“博山县”合称;安徽“东至(县)”,也为“东流”“至德”的合称;辽宁省“盘锦”,取“盘山”“锦县”各一字而成。

2.地名的简称

由于中国地名繁多,地名较长、读写繁难,同音、同名现象也增多,为了便于识记区分,出现了中国特有的简称地名。其中, 全国现行34个省级政区的简称为:京、津、冀、晋、内蒙古、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或蜀、贵或黔、云或滇、藏、陕或秦、甘或陇、青、宁、新、港、澳、台。部分大中城市也有自己的简称,如:宁(南京市)、穗(广州市)、肥(合肥市)、榕(福州市)、蓉(成都市)、并(太原市)、汴(开封市)、甬(宁波市)、浔(九江市)。

3.城市地名命名变化

自古以来,中国城市地名逐渐形成了以县、州、市等命名的体系基本可以显示各类城市的规模和等级。一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命名,基本上还是根据城市规模或等级以市、州(地区级)和县来命名的。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市命名逐步“升级化”。而“市”的命名尤为泛滥。很多原先以“县”“州”或“城”命名的城市也纷纷改为“市”,或直接在原地名后加“市”。如 “宣州市”原为“宣州”;“宿州市”原为“宿县”。

现在,全国 “市”至少可有省级、副省级、准副省级、正厅级、副厅级和处级等六个等级区分。主要如:

(1)“省级”的直辖“市”。有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

(2)所谓“计划单列”的副省级的“市”。主要有:东北地区:沈阳市、大连市、长春市、哈尔滨市;华东地区:南京市、杭州市、宁波市、厦门市、济南市、青岛市;华中地区:武汉市;华南地区:广州市、深圳市;西南地区:成都市;西北地区:西安市。

(3)准副省级的“市”。除了上述国家计划单列的其他所有省会城市还有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城市”,一般为“准副省级”的“市”。主要有:唐山市、大同市、包头市、鞍山市、吉林市、齐齐哈尔市、无锡市、淮南市、洛阳市等。

还有相当一部分城市长期由相当于“副省级”以上或党委常委的官员兼任市委书记,该“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主要如:苏州市、延边市、烟台市、芜湖市、温州市、珠海市、三亚市、桂林市、宜昌市、延安市、格尔木市等。

(4)正厅级(一般地级)的“市”。主要有:河北张家口市、山西晋城市、江苏徐州市、浙江绍兴市、安徽亳州市、福建泉州市、山东聊城市等。

(5)副厅级(省管县市)的“市”。主要有:新疆石河子市、湖北天门市、河南汝州市、黑龙江绥芬河市、江苏昆山市等。

(6)处级(市管县市)的“市”。主要有:河北新集市、辽宁盖州市、吉林梅河口市、黑龙江阿城市、江苏锡山市等。

参考文献

[1] 孟蓬生.上古汉语的大名冠小名语序[J].中国语文,1994,(3):301-307.

[2] 罗自群.从汉语方言“鸡公”“公鸡”看动物名词雌雄南北异序的成因[J].方言,2006,(4):378-384.

[3] 凌德祥. Opium的历史文化解读与中文名[J].中国科技术语.2013,(3):34-36.

[4] 凌德祥.东西方火的文明比较研究[C]//东方文库——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90-97.

[5] 凌德祥.走向世界的汉语[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6] 张洪明,颜洽茂,邓风平.汉语“河流”词源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63-70.

[7] 凌德祥.“汉字圈”の汉字の応用研究[J].中国事情:2008(17):12-19.

上一篇:2022国庆节诗歌下一篇:群众路线实践社会组织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