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校如何实施美育教育(精选8篇)
1.浅议学校如何实施美育教育 篇一
学校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实施办法
摘要:学校美育可以与德育智育体育相互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及审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有效实施美育,需要加强艺术教育,开展丰富的课外美育活动,加强美育师资建设,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美育应与家庭美育、社会美育相结合。
关键词:学校美育;素质教育;作用;实施办法
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指出美育作用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表述了美育的重要作用。一般认为,美育的环节有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学校是实施美育的最重要的基地,学校美育因师资条件、环境设施的优势,效果较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更为显著。笔者本人也是一名学校美育工作者,所以这里想就学校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实施办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美育的重要作用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培养人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学校美育是美育中最重要的一环,他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学生的学习是一项十分艰苦的脑力劳动,如果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精神调剂,一天到晚听人说教,或钻进书堆啃知识,难免乏味,而美育可使学生对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
美育的特点要求教师讲求教学的艺术性,做到教态大方,语言准确凝练,讲解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活跃,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没有美育因素的呆板机械、毫无感情色彩和美感的说教,只能使学生厌倦和烦躁。所以,把握和渗透着美育因素的教学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2.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所谓审美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审美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关于美、美感、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从审美的角度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价的原则体系。它是在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实践中形成的,又反过来对人们的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实践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直接规定着审美、立美的方向。审美观从结构上看,主要有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帮助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树立相对稳定的审美标准,正确评价客观对象的美丑及其审美价值;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做生活的主人,创造美好生活。
3.3.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审美活动中发现、感受、判断、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它包括在审美过程中主体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欣赏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等。
美育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接触美的事物,进入美的境界,激起对美的事物的爱好,提高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美育可以培养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鉴别、欣赏各种形态的美,把握美存在的方式和程度,加深对美的感悟和理解,培养欣赏美的能力。同时,美育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因为“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其美的”。没有想象和理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审美感受。
审美创造能力是按照美的规律改造自身和外界事物,创造新的美的事物的能力。美育可使学生养成爱美的习惯和表现美、创造美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美化环境,美化生活,提高审美创造能力。
4.4.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而在创新的素质中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力,爱因斯坦认为:“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实在的因素”。前面已经论述了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想象力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培养的想象力,将极大地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就潜在着突破、提高、创新。
5.5.可以与德育、体育等相互渗透。美育是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因为德育旨在培养正确的政治观点和高尚的道德观念,从理智上对客观社会现象进行正确评价。而理智的肯定与否定总是以情感的爱憎为前提,在很大程度上,“美”与“善”是重合的。所以,道德的教育必须借助美育特有的强烈感染力,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美育与体育分别是人的身心两个方面的教育,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美育以心灵的健康为目标,心灵的健康会促进身体的健康,身体的健康又是心灵健康的基础。
劳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们做一个热爱劳动并且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人,它必须使学习者产生审美共鸣,才能调动劳动积极性,参与劳动创造与实践。
可见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是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
二、学校美育的实施办法 1.加强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渠道,进行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重要途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艺术教育的美育同样是不完全的美育。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这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得出的结论。艺术教育使学生在艺术审美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开发潜能、展示个性、净化心灵,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塑造完善人格,这些,都是学校美育要达到的目的。现在,中小学都开设了音乐课、美术课,大多数高校也开始重视艺术课程的设置,开设了音乐欣赏、美学原理、艺术概论等课程,但是,有很多学校的艺术教育还只是流于形式,尤其中小学,由于升学率的重压而将艺术课视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或“小儿科”的现象随处可见。即使一些重视艺术教育的学校也出现重艺术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智育化倾向。这就要求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去重视、改革艺术教育,使之真正起到推动美育建设的作用。
2.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艺术教育固然是美育中最重要的实施途径,但它不能等同于美育。学校教育中的各个学科、各个环节乃至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都可以用来进行美育。正如蔡元培所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这就要求我们挖掘并利用学校教育中的各种美育因素,时刻注意以美育人。美育工作应积极、主动地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努力与德、智、体等其他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3.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现在,我国小学教师队伍中,没有受过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还占较大比重,不少教师既教语文、数学,又教体音美课程,他们在体音美等方面的素质是不尽人意的;农村中学,兼职教师任音乐、美术课的情况也很普遍;即便在高校,也有相当一部分从事美育教学科研的教师是“半道出家”,这些,势必影响美育工作的效果。教育部门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现任教师队伍的培训,另一方面需要采取多种渠道扩充壮大美育师资队伍,如:吸收美育专业毕业生到校任教,聘请社会美育专家做学校兼职教师等,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美育教师队伍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校领导及每个教职工对美育重要性的认识及其自身的审美修养。
4.加强课外活动的美育。
美育课程和课外活动的美育,有着各自的长处和作用,不能相互替代,课外活动的美育,是学校美育的十分丰富、活泼的部分,尤其是高等学校的学生,已有相当的组织活动能力,兴趣爱好又广泛多样,不会满足于几门美育课程的学习,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和场所来培养和施展自己的审美和艺术方面的才华。文学艺术方面的课外活动,对美育来说意义重大,学校应举办各种文艺讲座,举行文体艺术节等活动,还应引导学生组织文学社、书画社、艺术团、剧社等文艺社团,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这些课外活动,不仅能巩固和加强课内美育的成果,而且还是课内美育的补充和延伸,有着课内美育难以起到的作用。5.使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家庭美育相结合。
美育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系统工程,全社会都应充分认识道美育工作的重要性,社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应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义务。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与社会和家庭加强联系和沟通,以便整合学校、社区和家庭美育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巩固学校美育工作及其成果,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种文化艺术设施、团体及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总之,充分认识学校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学校美育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总结探索学校美育的经验方法。如何更好地让青年学生沐浴着美育春风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道远。参考文献:
[1]欧阳周,顾建华,宋凡圣,美学新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浅议学校如何实施美育教育 篇二
素质教育是为人的基本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 我认为, 最主要的是爱心、创造力、自我心理调控力这三种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不是单独进行的, 它潜在于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等以及各种日常的活动。美育由于它自身的特点, 在培养人的优良素质方面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但如今把美育仅仅当作艺术特长或技能技术教育来施行, 这是认识上的误区。要论述艺术教育, 自然会提到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但当前教育界不少人对蔡元培美育思想存在误解, 偏离美育宗旨, 把美育仅仅狭义地理解为艺术教育, 或完全停留或局限在学习某种艺术项目及其技能上, 这是不对的。所以我们应转变观念, 切实地将人品的陶养和个性的培养放在首位。既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又违背了美育自身的规律和宗旨。下面谈谈笔者的浅见。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进一步明确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 这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着重大意义。为什么美育应该受到如此重视呢?这与美育的根本宗旨有关。美育的目标, 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 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 发展美的品格, 培养美的情操, 形成美的人格。因而, 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无疑这是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重要方面。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 教育应分心育与体育两大领域, 心育应包括智育、德育、美育3个方面。在我们看来, 真善美不仅相互区分, 而且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智育、德育和美育处于对立统一之中。所以, 没有美育的教育, 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 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 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 我们的学校教育, 只有从培养“备真善美之三德”的“完全之人物”的高度来认识美育的根本宗旨, 才能充分尊重美育的规律, 从而正确地施行学校美育。但是, 长期以来,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我们学校只重知识传授, 忽视了育人的大目标。美育没有地位, 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美育。因为, 美育不能是整齐划一、呆板凝滞的, 也不能由教师单向灌输, 更不能以考试分数来检验成果。所以, 若要实施真正的美育, 就必须从应试教育的习惯中脱离出来, 坚决地向素质教育转变。目前, 之所以有的学校把美育搞成了特长教育、技术教育, 其原因是:首先, 观念上还没有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以至把美育变成了只针对少数学生的天才教育, 或者仅仅停留于知识技能的传授上。其次, 是对美育的宗旨缺乏认识, 不够自觉。诚然, 进行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但是, 仅仅停留于技能的传授和特长的培养上, 忘记了美育的宗旨, 就达不到美育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格培育和心灵建设的目的。再次, 对美育的特点、规律和功能缺乏正确的了解, 因而在实践中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地实施美育。
美育的一个突出特征, 是它的情感教育的作用与功能。蔡元培曾说:“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 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陶养的工具, 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 叫做美育”。王国维也认为, 美育“使人之感情发达, 以达完美之域”, 美育“即情育”也。
情感的陶养, 一方面是要防止卑鄙丑恶的东西腐蚀人们美好的情感, 另一方面则要用美的事物对人们进行情感教育。柏拉图就强调过, 要防止青年们“在丑恶事物的影像中培养起来……以至日久就不知不觉地把四周许多坏影响都铭刻到心灵的深处。”。达芬奇也警告说:“如果所爱好的对象是卑鄙的, 它的爱好者也就变成卑鄙的……”现在有些低劣、卑俗甚或色情的文艺作品, 给人以丑恶低级的感官刺激或颓废变态的迷乱情感, 这对青少年的心灵具有很坏的腐蚀作用。对于这种情感腐蚀, 我们要坚决加以抵制。同时, 我们更要用美的事物去浸润青少年的心灵, 使他们不断地、长久地被美的情感所陶醉、所滋养, 从而“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 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 以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也许有人问, 难道情感还需要教育吗?是的。人的情感对他的社会行为和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梁启超说:“情感的作用固然是神圣, 但它的本质不能说都是善的、美的;它也有恶和丑的方面, 好起来好得可爱, 坏起来也坏得可怕, 所以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 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养。”这充分说明了情感需要陶养的道理。
美育的规律, 基本上就是对美欣赏的规律。它的奥秘即在人们欣赏美时所发生的美感之中。美感并不神秘, 从根本上说, 产生情感的直接原因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与评估。能满足主体的需求和渴望, 主体就会对它发生肯定的情感;反之, 则发生否定的情感。情感还具有强烈的主观体验性,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 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 从根本上说, 一个人的情感能够反映出他的精神世界和个性特征。这种反映越深刻、越全面, 情感也就越高级。例如, 因搭上便车而满意, 因旧友重逢而欢喜, 都是一般的社会情感, 而美感的反映性, 则相当深刻和全面。
所以我认为, 学校实施美育必须尊重美育的特点和规律。
第一, 要在引导学生欣赏美上下功夫。美育的过程, 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自我教育能否发生, 是否有效, 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发生情感。美感不能强加于人, 却可以引导, 引导学生发现美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点。
第二, 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范围, 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美育, 并把美育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之中, 使他们不断地得到美感的陶养, 那他们就会逐渐形成自觉地认识美、热心地追求美的事物的习惯, 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树立起美的理想, 养成美的情操, 形成美的人格。
第三, 要把美育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之中, 实施多种多样多层次的美育。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音乐、美术课, 还可以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文娱活动。把美育与德育很好地结合起来, 同样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形式。
3.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美育 篇三
一个人,在成人之前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在各级学校里度过的。学校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对一个人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美育。
那么,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实施美育呢?笔者认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通过各学科的教育进行美育
首先,要改变以往对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教育重视不够的现象,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美育优势对学生进行美育。艺术是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美的,它表达了艺术家的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及审美理想。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艺术知识和艺术技巧,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并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掌握人类的审美经验,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发展审美能力。这是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
其次,要努力发掘其他学科的审美因素,揭示学科的审美价值,并讲究教学艺术,“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从而达到美育的效果。而这一点,由于我们以往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智育),做得是非常不够的。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等学科的美育,我们不少教师甚至还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而实际上,这些学科所涉及的领域,同样也有形形色色的美,同样与美育直接相关。地理讲到的祖国山河雄伟壮丽是一种美,它所涉及的淳朴的民风民俗也是一种美;而电子计算的高速运算,对复杂繁难问题的准确判断以及种种对未知状态的模拟与设计,同样也是一种美;人造卫星在茫茫宇宙中准确对接、对火星的探测,宇宙飞船着陆月球,预测彗星撞击木星的时间可以精确到几日几时几分,同样也是一种美。而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高科技,难道不也是一种美?难怪现代卓越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会这么说:“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十个阿拉伯数字就造就出了一个无限的、真的世界,这当然也是一种美。而对于波尔原子理论,他则评价说这是“最高的音乐神韵”。因此,我们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要向学生揭示自然的壮观和美丽,引导学生观察宇宙和微观世界物质运动中的奥秘,发现科学的美,掌握美的法则。使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因此,有学者甚至认为,将普遍的教育转变成美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乃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二、利用主题班会课进行美育
美,几乎是无处不在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充分感受到它。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笔者认为,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就文明礼貌、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甄别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给学生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笔者就曾以“发现身边的美”为题。开了几个带连续性的主题班会,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用心体会,感受身边各种形式的美,并把这些美描述出来,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要求学生自觉地珍惜爱护这些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这些美。结果学生的讨论相当热烈,而且越来越深入。通过这一系列主题班会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而且给了学生更加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确实给了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另外,笔者还利用班会课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学名著,引导学生去读好书、买好书,让学生自觉地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同时,还经常从报纸杂志上收集一些颂扬美好人生、亲情、友情等等的好文章,如《读者》、《心灵鸡汤》、《世界名家经典短篇作品》等等,在班会课上进行朗读,展现文中人物形象高尚的思想情操和精神世界,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开设专题音乐欣赏课进行美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不是要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音乐等艺术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可以减轻学生左半脑的负担,刺激右半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笔者在一所寄宿性学校任教,学生晚上一般都要上晚自习。笔者利用身兼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便利,在每周语文下班的晚自习上课前后,专门抽出20分钟左右,放音乐给学生听。利用这20来分钟,笔者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让学生知道,除了流行歌曲、通俗唱法,还有民族唱法、美声唱法。还给他们介绍著名的民族、美声歌唱家;介绍世界的各种乐器;介绍我国的古典名曲;介绍京剧、越剧等戏曲艺术以及评弹、大鼓等曲艺艺术;介绍外国古典音乐、现代交响乐……笔者的目的只有一个:学生平时听到的大多是流行歌曲,笔者想通过每周这短短的20来分钟,让他们了解到除了流行音乐,除了偶像歌星,天皇天后,实际上,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更美、更动听的音乐,还有许多更出色的音乐家、歌唱家、演奏家。他们所演唱的歌曲,所演绎的音乐作品,丝毫不比流行音乐逊色,甚至比流行音乐更悦耳动听,更优美动人。笔者希望学生在接触流行音乐的同时,也应该尝试着接触比流行音乐更美、更丰富、更有内涵、更加动人的高雅音乐和高雅艺术,培养自己更高的欣赏能力,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笔者希望学生能如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中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向他们介绍,让他们多看、多听、多接触、多研究、多实践,才能有所比较,才能鉴别精粗、美丑。而且,值得庆幸的是,笔者的学生由原来不怎么喜欢,发展到逐步喜欢,甚至主动要求听。这不得不说他们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不仅仅音乐可以这样,实际上,其他艺术门类,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向学生推荐通过艺术欣赏、艺术观摩、自身的艺术实践,使学生获得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学会发现美,鉴赏美,甚至创造美。
四、通过组织学生旅游、参观等集体活动进行美育
我们南宁市有不少旅游景点、博物馆、展览馆等,它们要么体现了各种独特的自然美,要么集中体现了民族历史、文化或淳朴的民风民情。这些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好场所。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旅游、参观等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美育。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领略、欣赏到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可以让学生感知、体味许多生动形象的地理、历史、文化艺术知识,淳朴的民风民情,即内在的精神美、社会美。傅雷先生就曾告诉他的儿子傅聪说,多与大自然和造型艺术接触,能使人恬静旷达,保持精神心理健康。并且说:“只有不断与森林小溪、花木鸟兽和美术馆中的杰作亲炙的人接触,才会永远保持童心,有纯洁与美好的理想。”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间发扬了团结友爱的精神,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仅增进了学生间、师生间的理解和友谊,而且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这无疑也是一种美——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形成的美。
学校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美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索。抓好学校美育,将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四
根据安徽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为更好提升我校美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学校章程第条,特制定如下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成立校美育工作领导小组:
为更好保证美育工作的顺利实施,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研处、班主任、艺体组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指导美育工作的开展。
三、明确中小学美育的目标、内容及要求
(一)中小学美育以构建中小学“大美育”格局为目标。
1.科学构建工作机制。在美学理论、教育理论指导下,健全完善与德育、智育、体育协调实施的美育工作体制,构建“课程实施、科研支撑、文化引领、活动推动、环境熏陶”美育工作机制,实行全员美育、全程美育、全面美育。
2.努力实现美育的“四个结合”。要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2+1项目”达标活动相结合,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相结合,逐步形成美育工作整体推进的新局面。
3.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能。通过开展美育,使中小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同时,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从而树立美的思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提高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内容和要求。
侧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判断力。引导学生感受和初步认识色彩、构图、造型、声音、节奏、旋律等美的构成元素,学会用审美的眼光观察事物;初步了解社会美,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培养良好的品行,懂得礼貌待人;接触欣赏自然美,培养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体验运动美、形体美,感受运动与美的关系。
四、工作措施:
(一)、要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
1、学科之间是相互贯穿,是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现。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基本工作。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教书育人教学原则的高度体现。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因此,我校把美育教育向各科教学渗透和各科教学向审美特质方向转化的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制定每个月每位教师都写一份学科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的详细教学设计。
2、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强化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首先,进行美育特色教育理论培训。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强化骨干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重修艺术,提高美育素养,增强美育责任,为全员美育奠定坚实基础。深入明确什么是美育,美育教育包涵哪些内容,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美育教育。全体教师要真正懂得美育的涵义,努力以自己美好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打造美妙的课堂,要用知识的严密美、结构美、深邃美来感染和陶冶学生,从而达到对美育教育充满信心,并能很好的付诸实施。其次,立足校本,进行教师师德素养培训。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发现美的素材,积累美的资源,创造美,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审美情趣与积累审美经验。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美育 第一,开展课外美育活动。
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美育活动,符合青少年学生活泼、求异心理,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这种美育活动之中,因而能够收到较好的美育效果。活动之后,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使美育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本学期制定如下活动安排:
1、读书活动、文艺汇演。
2、诗歌朗诵比赛。
3、学雷锋主题班会、手抄报、演讲。
4、看教育片电影写出观后感。
5、清明节祭扫、制作节日小报。
第二、建立课余兴趣活动小组。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建立课余美育兴趣活动小组,培养、发展学生的特长,深化、延伸课内学习,“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课余活动小组的天地里,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会投入极大的热情,自觉地、努力地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爱好、专长得到培养、提高和发展,在某一方面获得更深层次的美感。
(三)、在艺术课中体验美
艺术学科是美育的主阵地,开齐开足音乐、美术和艺术欣赏等艺术类课程,系统普及美育知识,将音乐、美术学科作为美育教育的龙头科目,充分应用一切可开发的资源,通过讲解造型、色彩、画法的设计与应用,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审美意识。通过讲解乐理知识,说明不同的曲调、节拍、音符的特点,掌握艺术的不同表现手法,从而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欲望,学会如何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培养和发展艺术特长。
(四)、在校园建设中实施美育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浸入学生心灵的美育。我们应当深刻认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熏陶,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美育功能。
(1)在原有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校园设施,通过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努力烘托一种清新、优雅、文化氛围浓厚的气氛。要让每一面墙会说话,真正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
(2)开展室内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布置好教室的墙壁、黑板。(3)建设好信息技术硬件、软件,督促教师充分运用好网络教书育人。(4)充分利用社会美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依托团队阵地,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让校园广播成为美育的宣传阵地。
五、强化评价,规范管理
(1)加强艺术课程教师的评价。进一步完善艺术课程教师个人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参与情况、成果展示、问卷调查等方面进行评价,每月进行总结,对任务落实中有困难的教师给予帮助。
(2)细化学生评价。通过对艺术课程教师的走访调查,在原有的学生评价考核表上增添美育活动考核内容,考核主要从收集的资料、过程的表现、展示的作品等方面进行评价,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师生参与艺术课程的热情。
(3)其他学科教师的考核。其他学科教师在突出学科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突出美育教育的权重,量化打分。
(4)将学生板报及手抄报、校园广播、班级美化绿化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之中。
5.学校美育教育标语 篇五
爱心是一盏小橘灯,照亮你和我;诚信是一朵小花儿,芬芳你和我;美德是一滴小露珠,滋润你和我;文明是一棵小树苗,需要你和我。
读书穷理,识趣为先;为人处事,坦诚为先;待人接物,明礼为先;人之相敬,以德为先;仁慈典范,以爱为先;修身律己,文明当先!
文明表现在言语,每一句话都令人温暖和亲和;文明驻存心里,每一闪念都富含爱心和善意;文明始于足下,每一步都应该扎实和稳重!
6.浅议学校如何实施美育教育 篇六
摘要:艺术能启发人的创造思维。而创造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人格特质。可见,艺术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影响有重要作用。当前,教育的改革已使人们认识到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关键词:美育 创造思维 教学
美育被明确地列入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冶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
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但重视教学过程,而且注重知识生成过程,更重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在美术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临模临摹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学画方法,一种踩在巨人肩上上楼的好方法,这种教法的确能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登堂入室,但也带来不少弊端:思维受到束博,画面效果呆板,千篇一律。我认为应拓宽临摹概念,以原作为主,但可取舍。形式、内容、构图、表现对象基本相似即可,色彩亦可加以变化,这样能给学生一个创造大地,加强创造意识,使他们求异思维、想象力、情感的表现有舒展的可能,并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且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了他们的一种探究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要像一个磁场,能吸引全体学生。
二,教学理念一定要转变。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要注意生活化、感性化、兴趣化、交流化,让学生动手,注重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的作用。这也是一个比较难以攻克的关口,老师要因人而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因,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副课。美术课一直以来被视为副课,学生上课时涂涂画画一幅作业一堂课,大部分学生不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美术课真正能体现出来的美的感观,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也过于陈旧。所以,教学理念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关键。学生常被枯燥的美术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中反复,久而久之就会因此丧失了对美术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心理。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任何有趣的事,对学生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可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场地,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美的学习活动中来。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殊的审美对象时,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新异的事物,新鲜感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物。组织教学时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晰简洁的谈话等,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审美心境,这是一种对学习形态企盼的、渴望的情绪。创设教学情境,对优化审美教育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三,练得灵动。美术课的作业要求是联系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也是联系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中介,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布置美术作业要注意灵活性、适用性、创造性、美感性,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色彩的搭配上、线条的运用上,注意删繁就简,使学生能练、可练、练得好。因为,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作业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促进学生对美术课的喜好,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都是由教师给学生打分,因为教师掌握着知识,掌握着打分(评价)的标准。以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好不好,画的东西像不像,涂的色彩是否均匀,画面是否整洁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美术成绩。这种封闭式的教学评价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同时也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美术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检验教学活动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也就是要从技能、认知、创造和情感态度、学生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美术课虽然学时不多,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作业要精心评点,可采用多样、灵活的方式。评点时要注意激发兴趣、激发潜能、激发上进、激发成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明确学生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五、美育的范围是广泛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修养不仅仅在课内,课外的很多形式也不容忽视,教学中有一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如果仅是照本宣科或是教师单纯的讲解,往往显得很是枯燥,学生也较难真正做到理解掌握。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按照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和可以接受的程度,设计系列问题将学生已有的经验类比延伸、层层深入,便能使学生从具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入手,较好地化解教学中的知识难点。美育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净化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我们美术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热爱美术,热爱生活。另外,还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使美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效力大大加强。
参考文献:
[1]孔起英著,《儿童园美术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7.学校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篇七
一、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天性
人天生就有为了创造而创造、为了探究而探究的行为动机, 越小的学生表现得越突出。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是创造力形成的基础, 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天性。
尊重儿童的视角和表达, 允许学生按照他的需要和兴趣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充满鼓励和相互理解的教学氛围, 发展学生好动、好奇、富于想象的个性,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倾注爱心, 考虑问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胆量和冒险精神。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见解、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和挑战权威的特征, 允许并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 考虑问题时从学生的愿望、思维及行为的差异性出发, 尊重学生走一条适合他自己的道路, 敢于质疑, 敢于批判, 善于创新, 善于超越。
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教师小心呵护、精心孕育。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培养学生十分重要, 要特别珍惜学生的优点。小学生很敏感, 可能会因为一件小事甚至一个误会而失去学习信心, 所以教师要多观察, 多鼓励, 多引导。
二、实施创新教育, 给学生提供足够发展空间
学生对所处环境做出的反应千差万别, 学校教育要为之提供足够空间, 支持、保护并发展这种差异性。培养创造能力就是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引导, 是对学生精神的培养。
轻松学习, 有利于对学生创造力人格的培养。现在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 不仅使学生过早地成人化, 更剥夺了儿童自己动脑、动手的权利, 以至于在童年的最佳发展期丧失了创造力。对小学生而言, 教育方法主要是尊重儿童, 保护和善待他们, 为他们减压, 给他们以休息、游戏、交往、想象的时间, 顺其自然, 发展个性。
减少重复训练, 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多变。重复性训练会形成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越强, 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的难度就越大。因而降低了学生的可塑性, 削弱了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机械学习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反而造成了他们沉重的心理压力, 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每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性格特征都不相同。教学中, 笔者通过创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 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欲望, 从而能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培养创新精神, 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满腔热情应对学生质疑, 发展展创创造造性性思思维维。学学生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 才具备真正的创新意义。所以, 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 笔者就充分重视学生的提问。在课堂上, 教师要利用教学“留白”艺术, 指引学生进行思考, 让他们去解释一些现象, 解决一些问题, 去搞小发明小制作, 而不是将所有问题都解决, 使学生没有任何疑问。
8.浅议农村学校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 篇八
商品经济时代的物欲横流,网络时代的信息泛滥,宁静乡村的审美情趣遭受冲击。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多,他们缺乏关爱,审美诉求不易实现。部分农村语文教师审美理念缺失,语文审美教育实施步履维艰。然而,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意义非凡:一方面审美教育有利于实现高质量而有生命力的教学,另一方面通过以美激趣、以美启真、以美育人,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农村学校有着丰富的语文审美教育资源。首先,多姿多彩的自然美。现实生活中自然事物有着赏心悦目的审美特征,教材里落日孤烟,浩瀚星辰,小桥流水,枯藤老树等景象写照着农村孩子的生活,编织着“美的艺术境界”,自然美丰富着孩子的体验,倾注着孩子内在的感情,触发着独特的感悟。其次,丰富多样的社会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或个人身上所表现的生活情趣、人格品质、风俗风尚等都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忙于农耕的劳作美充满着诗意,邻里互助的人情美流露着温情,仁义礼智的风尚美感化着心灵。最后,得天独厚的生态美。农村孩子的成长中,会与鸡鸭牛羊共处一院,见证它们繁育生长;会与鸟木虫鱼共同嬉戏,感受它们的喜怒哀乐。广阔的生态环境,开阔视野,丰富表象,为他们提供无限想象的天地和自由创造的动力。
农村学校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应充分关注上述美育资源,将语文教育规律和审美教育规律结合,并按照审美过程,设计教学,挖掘语文学科的美感因素,唤起学生美感情绪,获得美感体验,使语文审美教育得到完满实施。首先,感受美。要开发美育资源,营造美的氛围;要发掘文本深层美并与美育资源融合。其次,鉴赏美。借助文本形象,结合日常生活,启发审美想象;设计文本与资源契合的审美议题,加强审美体验;选定教材与经验融合的审美目标,展开审美鉴赏。最后,创造美。结合日常经验,认识美的创造规律;积极参与,提供美的实践平台;合理引导,指导审美创造实践。
总之,要让学生有美的灵魂,热情实践,勇敢创造;要让学生有双发现美的眼睛,利用日常美育资源实现美的内迁;要让学生有表达美的通道,迁移写作教学实现美的创造。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浅议学校如何实施美育教育】推荐阅读:
学校如何实施教学理念10-14
如何向教育局投诉学校07-17
论学校教育中自然美育11-08
如何宣传学校活动06-25
如何创建特色学校08-24
如何抓好学校管理06-25
学校如何开好主题班会08-18
学校美育建设汇报材料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