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食堂的育人功能

2024-10-02

发挥食堂的育人功能(共10篇)

1.发挥食堂的育人功能 篇一

北京市首届‘智慧教师’教学设计征文

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学校环境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挥育人功能的一种方式。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调节因学习繁忙而带来的紧张心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是新建校,少先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以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一、系列活动,环境育人。

少先队系列教育法,是少先队员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例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分阶段完成一组教育活动。

我校从今年年初开始进行“每人养活一盆花,每人领养一棵树”活动,随之“我与小花一起成长、我与小树一起长大”的系列活动也拉开了帷幕。春天,同学们播下了种子,浇水、施肥、写观察日记成了他们的常规。一棵小花不幸夭折,同学们流下了伤心的眼泪;而一朵小花的盛开,可以让他们忘掉所有的烦恼,同学间的友情变得祢足珍贵。每季度举办的“养花交流,养树交流”更使同学们增长了不少的见识,大家共同“说花(树)、赏花(树)、评花(树)、画花(树)”。“我与小花一起成长,我与小树一起长大”的系列活动中,同学们不仅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增长了科学知识,还美化了校园环境,净化了学生的心灵。走进校园,那一朵朵小花和学生们一样展开灿烂的笑

脸,那一棵棵小树和学生们一起茁壮成长。

二、特色活动,环境育人。

在少先队教育中,各校会涌现出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活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我校也不例外。

我校的原址是一块菜园,土地肥沃,水源便利。大队就在校门外开辟出一块劳动实验田,师生共同种下国槐种子、甜玉米种子,校门外的一丛绿是同学们的一片心。忘不了同学们挥橇劳动的场面,忘不了同学们收获时的喜悦。那里凝聚了同学们的辛勤和汗水,他们的劳动和付出在那里得以回报,他们的才华和能力也在那里得以施展。

校园内那一块块“育人墙”,告诫学生什么才是真善美;“文明、勤奋、诚实、健美”的校训铭记在心;“坚持锻炼身体好”、“校园生活七色光”使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变得那么丰富多彩。每一块“会说话的墙壁”总透着那么一股怎么做人的味道。

校园东墙有一条“蓝色的风景线”可以让同学们大显身手。拿起手中的粉笔,写出你的心愿,画出你的理想。可以做到班班参与、人人有份。

三、阵地建设,环境育人。

少先队阵地活动,在整个少先队教育事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渴求知识的课堂,是同学学习、工作、活动的场所,是同学增长才干的天地,是培养未来建设者的摇篮。

走进各中队,正前方端挂的红色国旗,在蓝底白字的校训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制度角时时提醒同学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卫生

角就能看出一个班卫生情况的好坏。生物角给严肃的教室气氛增添了一丝灵气。荣誉栏更是激发同学们为中队争光。黑板报不时变换着“外衣”——做环境小主人、小草的心声、大树的呼唤„„。最有特色的还是分别挂在南北两墙上的专栏,有的中队展出学生们的作业;有的中队展出学生们的优秀作品,有绘画、写字、国画、摄影、剪纸、蜡染„„

我校教室的布置内容由大队统一规定,布置行式由同学自己设计、制作,充分体现学生特点,既严肃而不呆板,既有学的气氛又不失玩的味道。

四、主题活动,环境育人。

主题班队会亦是对同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最经常、最普通的一种教育形式,它生动活泼,易于接受,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美丽的外衣”主题队会活动,可以使同学们发现自己中队的美。而“美丽的心灵”主题队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行为是否和美丽的环境所协调。通过这种特殊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校的优美环境就成了一条无形的、流动的“教育网”。

我少先大队还进行了“做绿色奥运小天使”的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小小文明工程”中的“利用再生纸”活动。每中队自备一个大尼龙口袋,把废纸攒满后交到大队统一放置,换成再生纸,作为奖品发给学生。还有收集废电池活动、垃圾分类处理等活动。

高雅清新、健康生动的学校环境,可以开拓同学们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们的学习内容;可以升华学生们的精神境界,化粗野为文明,变丑陋为典雅;可以陶冶学生们的道德情操,尊敬师长、互爱同学。学生徜徉在优美的校园,思接天地,情景古今。身心两方面自然而然的就能得到和谐健康的全面发展。何乐而不为?

2.发挥食堂的育人功能 篇二

一、努力挖掘教材中舞蹈作品的育人素材,确立美育目标

每门学科都有各自的学科德育特点,具有不可替代性。艺术学科的德育具有显性特点,可以直接渗透在教学内容中。上海市中学艺术教材中的舞蹈艺术作品内容丰富:有代表高雅、傲然的西方古典芭蕾舞蹈代表作品《吉赛尔》《天鹅湖》,也有体现含蓄、内敛的中国古典舞代表作品《敦煌乐舞》《踏歌》,还有以舞台呈现为主的艺术性军旅舞蹈《走跑跳》,更有在不同民俗活动中讲究原生态和谐自然之美的各民族群众舞蹈。这些题材、体裁、内容、形式、风格不同的舞蹈作品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思想性和时代性,具体落实到每一节课,美育特点也各不相同,要求教师准确提炼。例如,教材中的女子独舞《春江花月夜》体现出古曲的柔和之美、古典舞蹈的圆形流动之美、古代诗歌的意境之美,代表了中国人特有的含蓄典雅的美学特色,容易帮助学生形成对我国传统审美观的认同。

当然,除了教材上的舞蹈作品,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选择课外的舞蹈作品,来满足学生对舞蹈艺术作品的欣赏与理解需求。

二、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增强美育效果

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而审美创造力是必须在艺术实践过程中锻炼而来的。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给学生充分且适当的学习空间与氛围。例如,我执教的“探究舞蹈《千手观音》之美”一课。在教学内容上,我选择了由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舞蹈作品,并从动作之美、文化之美与思想之美,深入挖掘与作品相关的知识、技能、人文、地理、宗教等内涵。在教学手法上,我选择以情感人。如果说,德育重在晓之以理,那么,美育则重在动之以情。于是,我挖掘这部作品中的“情”并让学生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动之以情,进而感悟作品的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采用欣赏视频、模仿体验等方法与学生共同了解舞蹈《千手观音》的体态之美、动作之美以及构图之美,并指导学生实践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姿态特征。然后,我采用欣赏与体验、交流与分享等方式,为学生分析了舞者“S”型体态与重心下沉、圆的律动等舞蹈造型,并指导学生实践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与哲学内涵。最后,通过模仿与表达、小组合作、拓展与探究等形式,请学生对《千手观音》所表达出的“爱人者,人恒爱之”主题意义进行探究。通过这一系列的艺术实践体验活动,学生体会了中国古典舞及中华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

三、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开展美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3.发挥作文的育人功能 篇三

当然,也有的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了一种内心的焦虑和迷茫,主要是对前途失去足够的信心。比如学习成绩不好者,担心自己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出路,从而有些悲观厌世;有的因为身体上或心理上有什么缺陷,担心以后不能适应社会,从而有些抑郁苦闷,心绪低落;还有的因为家庭环境不好,自己深受影响,不禁有些灰心丧气。

毋庸讳言,人类世界和社会生活是现实而残酷的,必然杂色纷呈,清浊同流。学生们深处其中,不可能不有所见闻,有所感受,并通过自己的是非观念和审美标准进行衡量和观照后,又有所阐发。对于如此阐发出来的意见和情感,如果我们能够紧紧抓住,发掘它的价值,把它作为教育孩子、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的素材,那比我们教师板起面孔在课堂上说教要鲜活得多,有效得多,因为它们都是来自学生的心灵深处,是他们深入体验和思考的结晶,是更贴切他们的生活实际,并容易为他们理解接受的道德教化课程!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在讲评作文时,不仅仅从文章技法,即构思立意、语言运用的角度来评论学生创作的得失,而是更注重把一些闪烁着思想之光、人格之美、人性之善和情感之真的文字作为道德教化的材料,让学生首先从中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以及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每次作文评讲,笔者总是先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喜怒哀乐,读出好恶爱憎,达到以声韵和形象打动人的目的,以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其次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讨论之前,让提出问题的学生先读自己涉及该问题的关键语句或段落,接着概括自己的意见,让他起一个“投石激浪”的作用,再然后让所有的同学加入讨论。比如:对于某某同学提到的缺乏理想、玩物丧志的问题,你们究竟怎么看?你赞不赞成他的看法?若是已经走上了歧途该怎么办?某某同学身体上有一点缺陷,这是明摆着的客观事实,但是有没有必要太在意?某某同学父母离异,从小缺少亲人的关爱,的确值得同情,但这是不是影响你以后发展的决定因素?有些同学成绩平平,考名牌大学可能希望不是很大,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他就没有出路?——让大家畅所欲言,以澄清是非,端正认识,化害为利。最后,把一些感人的特别富有教育意义的片断描写以及精彩的观点、妙言警句等等或抄录或概括出来,并按劝善、励志、解忧、净心等分类整理,分成不同的小栏目,然后办成专栏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让大家继续研读讨论,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由于经常这样注重发挥作文的道德教化功能,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高尚言论和纯洁真挚的心声来规范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所以笔者班上的学生一般都能够做到遵章守纪,文明处世,好人好事也很多,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班级。

4.如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 篇四

随着《课程标准》的逐渐实施,体育教学的功能已经得到初步的重视,但是,在基层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体育教学仍有不重视体育教学的现象,要想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有必要再谈一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充分发挥“运动参与”学习领域的作用,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知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类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锲而不舍,乐此不疲。同样,体育兴趣是学生自觉上好体育课的核心因素,是强化剂。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运动与参与的兴趣呢?

1、内容上求新。

学生生性活泼,有着强烈的探知心和求知欲望,乐于接 受新事物,不喜欢机械的重复。而小学阶段的教材内容往往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完成,怎样处理机械练习与运动兴趣的矛盾,首先应该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同一个内容要有不同的练习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练习中达到反复练习的效果。如:在“水平一”教材单、双脚跳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剪刀、石头、布》、《跳过小河》、《踏石过河》等游戏进行教学,学

生在游戏的情境中,进行了充分的身体练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单、双脚跳的动作要领。

2、教态上求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言谈举止,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 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假如教师带着饱满的热情、愉快的情绪走进课堂,学生会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因此兴趣大增,学习的积极性倍增,反之,学生者产生厌烦的情绪。如:在“水平二”教材内容 蹲距式跳远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动作不够规范。表现为弹跳能力差,教师如果采用积极的态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努力点你会做得更好。”“我想你能做得更好”。学生就会信心倍增,进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练习,才有可能达成教学目标。反之,学生会失去练习的兴趣和信心,更无从谈起达到教学目标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慎批评;多期待,少失望。用爱心去感召学生,用行动来引导学生,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3、教法上求活。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有 效途径。而教法单调、缺乏新意就难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比如: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我就采用转移性的练习方法,把常用的场地跑改为追跑、按不同的图形跑等:另外,结合生理知识强化诱导,提高了学生参加跑步的积极性。

4、示范上求美。

正确优美的示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 象,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模仿动作。在新授动作时,教师的示范动作准确无误、潇洒大方,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教材内容,如:跨越式跳高、蹲踞式跳远等项目,还会使学生减轻畏惧心理,增强练习的信心和勇气。

5、讲解上求形象。

生动形象的讲解,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我运用了“蹬腿提臀要低头,团身前滚身似球”的顺口溜来讲解。说话不多,却生动、形象、完整、准确地描述了动作要领,学生听起来有趣,学起来有劲儿。

另外,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竞争意识较强的心理特点,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

二:讲究启发的艺术。

启发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各种有效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和创新思维,主动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其实质就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的方法多样,要灵活运用。

1、直观启发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知识信息的传导始于人对事物的感觉。这种方法能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获得生动的表象,丰富自己的感情认识,从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础技术,基本技能,并进一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如: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一手拿皮球,另一手拿一个方盒子,同时放在光滑的地面上滚动。让学生观察分析,看哪一个物体滚动圆滑,方向正。学生自己就会找到答案,进而明白团身在前滚翻中的作用。

2、比较启发。

实践证明教师在做出正确的讲解与示范之后,把一些常 见错误展示出来,进行正误对比。学生就容易判断出那个是正确的动作,哪个是错误的动作。并能在练习中注意纠正,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练习,就比较容易掌握规范的动作。

三、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对“体育后进生”的转化。

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所以,我们在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的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发展。

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在同等时间内,他们所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便出现了“体育精英”和

“体育后进生”的区别。体育后进生的转化对于实施《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产生“体育后进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查,了解其产生的原因,了解他们的思想,做到心中有数。这部分学生本身很羡慕其他同学,潜意识中希望像他们一样,在体育课上展示自我,和同学们一起娱乐、交流,可是,由于自己身体或是能力方面的原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不敢上体育课。

5.发挥食堂的育人功能 篇五

摘 要:现在小学书法教学提出,要求学生在学习书法的同时,能初步体会汉字的美学意境,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书法的审美价值。为此,在开展书法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书法的美育功能,加强写字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运用趣味性、直观性、客观规律性等教学原则使学生能感受书法魅力,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操,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书法 传统文化 育人

现在的书法课堂教学,绝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学方法单调、乏味。老师在黑板上示范,学生自己去临习,每一堂课完成老师布置的若干学习任务等,很少有学生是主动参与、在快乐中学习书法的,都是为了完成写字任务而写字,书法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更谈不上让学生感悟书法的魅力,也就达不到用传统文化育人的教学目的了。如何去创新我们的小学写字课堂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书法教学活动中感受书法的魅力,达到使学生在书法教学活动中感受到数法定美、还能达到运用传统文化育人的教学目的,是摆在我们这些书法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在书法课堂教学活动中,书法老师往往只强调了书写技能的练习,而忽视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书法魅力的个性感觉,没有让学生在提升书写水平的同时,感悟书法的魅力,领略书法美的熏陶。我从事书法教学工作已二十五年,根据教学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要在书法课堂教学活动中能让学生感悟到书法的魅力,并达到用传统文化育人的教学目标,可从“激发学习兴趣、感受书法魅力,创新教学模式、引导书法审美,构建德育平台、发挥传统文化育人的功能”等方面来进行书法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研究。

一、激发学习兴趣、感受书法魅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在书法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去感知书法之美,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书法产生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一切动力之源,要使学生能认知书法艺术的美、感悟到书法艺术的魅力,就一定要激发学生对于书法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感受书法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感悟书法的审美能力。在书法教学中,书法老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真实感知书法艺术的美,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也被激发起来,就会进入主动学习书法、感受书法的味道、感悟书法魅力的境界。

我们在日常的书法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对于学习书法的兴趣:

1.故事激趣。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尤其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述学习书法故事中的优秀人物,自然的就成为他们心中的偶像。在书法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生动故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在心中树立优秀的榜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书法的信心。

2.比赛激趣。现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成功欲望,在书法教学中利用一些随机的小比赛,同样能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如开展“坐姿――木头人”小游戏、“小组合作竞赛优胜奖”、“班级书法之星”、“书法小擂台”等,让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达到提高书写技能的目的,并在游戏和竞赛中领会小组合作、团结协作的意义。

3.评价激趣。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对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评价会有更高的要求,何况书法课又是那样的枯燥、乏味。如何使学生在书法课堂教学在不断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喜悦,取得到自我心理上的满足,书法老师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反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使学生在自然中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书法有兴趣了,就能主动达成学习书法的愿望,就能激发出对于书法的热情,从而促进发展学生对于书法的审美情趣,并从中感悟到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引导书法审美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种美的艺术。中小学书法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亦是一个美育的过程,许多书法家在其学书经历和成长过程中,都曾在自然万物中感受到书法艺术美的启迪;历史上留下的诸多经典书法作品,往往都融入了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美的因素;我们在欣赏书法艺术时,往往能透过书法本身,发现书法家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对自然的感悟与亲近。这一切无不体现着美,无不体现着人格的魅力。我们在书法教学中,要将这些内容传达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的书法审美,就要不断的去创新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会欣赏书法来激发审美感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示范引导审美鉴赏、学生通过书写练习培养审美意识等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的书法审美。

1.学会欣赏,激发审美感受。欣赏是情感的操练,在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去欣赏书法艺术。借助欣赏,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书法,促进书写技能进一步得到提高。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书法艺术的美,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美的鉴赏力。优秀的书法作品所表达的意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加深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在书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的、有选择地安排书法欣赏教学内容,那么不同风格的书法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美的感受,为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学生感知美、理解美的能力。

2.教学示范,引导审美鉴赏。在书法课堂教学中,最好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则是教师亲自拿笔做示范给学生看。我小时候的书法老师在课堂上示范书写“永”字的画面,到今天还是历历在目,也促使我从少年时就立下要学好书法的誓言。可见,课堂上老师的书写示范,对于学生学习书法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根据新课标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教师的示范书写是书法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环节,这样直观的教学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示范,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识,直观地了解书法字帖中的技法。教师在示范书写时所表现出来对于书法运笔和结构的掌握,能使学生直观的体会到书法技法,更使学生感受书法之妙、体会书法艺术之美。老师书法基本功的扎实、龙飞凤舞的书写,让学生的心灵直接受到启迪,自然的融入到自我的情感之中,使得学生在感受老师示范教学的同时,达到对书法艺术美的鉴赏。

3.书写练习,培养审美意识。要提高书写技能,勤奋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书法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时,还要培养学生能用审美的眼光去读帖、临帖。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感知基础上,结合教师的书写示范,正确引导学生在书法练习中进行有益的尝试,并从中体验书法艺术的美。在书法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基本笔画、还是间架结构的教学,老师都要指导学生能书写出中国书法的神韵来。指导学生带着审美的眼光,以完美的姿态完成每一个笔画和动作,使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态掌握书写技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以自身的实践参与体验书法艺术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构建德育平台、发挥传统文化育人功能

论及人的品德修养,我们无法不想到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它是人的品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和外显形式,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书法教学,我们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这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着书法教学活动要朝着“字如其人”、“书品如人品”、“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方向努力。我们要在书法教学活动中贯彻德育目标,就要使书法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技法训练和书写,而是通过书法教学活动构建德育平台,让书法教学也凝聚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在书法活动中感受传统美育的精髓,达到传统美育促使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

在书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书法中的德育素材,有效地利用这个书法艺术德育平台,在书法练习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在教学书法结构时,通过指导学生如何把字写平稳、端正,引导到让学生知晓“写字如做人要行得稳,做得正”的道理。在进行“左右结构”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唐代书法家张旭对颜真卿讲的“挑夫让道”故事进行技法讲解,并引导学生将书法技法与做人的一些品德行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书法技法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上,更使得学生在学习书法技法、领略书法艺术之美的同时,感受到作为高尚的人格内涵,从而达到运用传统文化育人的教学目标。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写一手好字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追求的一个美好愿望。我们在开展书法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对学生进行书法技法训练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提升学生书法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对书法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切实感悟到书法艺术的魅力,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在书法练习过程中达到用传统文化所具备的美育功能来塑造健全人格的教学目标。这是学校开展书法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作为一名书法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地进行实践探究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6.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篇六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师,都担负着育人的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要充分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消除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书而不育人、授业而不传道的现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

第一,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阐释,引导大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做到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努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第二,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必须加强课堂讲坛管理。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要健全完善有关管理制度,防止错误观点和言论进课堂讲坛,确保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政治方向。

7.道德冲突与班主任育人功能的发挥 篇七

一、班主任工作离不开道德冲突的解决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 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1) 而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 也是学校中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 班主任则作为这个组织的负责人, 担负着教育、培养、塑造合格人才的职责。班主任要全面关心学生, 在诸多应关心的内容中, 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情感生活, 我们称之为“精神关怀”, (2) 是最根本的。因此, 中学班主任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位, 以人的建设、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 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它不仅是目的, 而且是过程。说它是目的, 因为社会发展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说它是过程, 是因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 任何一项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都要代表、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4年3月10日,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 党的十七大指出,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走共同富裕道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

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 价值世界支离破碎, 充满矛盾和冲突。而这种矛盾和冲突作用于价值观道德观处于塑形状态的中学生, 其最显著的后果之一即是学生个体价值取向的无所适从, 道德冲突的不断激化。“道德冲突既是在道德观念评价上的不相容, 也是在道德行为选择上的不相容”。 (4) 学校教育对真善美的传授, 现实中假丑恶的显露;东方的传统美德, 西方思想的渗入, 选择的绝对自由使道德评价失去了统一标准。中学生心理问题、行为偏差、人格缺陷等现象日趋严重。中学班主任工作要真正发挥其“育人”功能, 就要打破这种道德冲突的无解状态。道德冲突是中学班主任育人工作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同时, 道德冲突的解决也是一个引导价值澄清培养学生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过程, 中学班主任工作的育人功能应渗透其中。

二、中学班主任工作中道德冲突解决的缺失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其发展的动力, 冲突是矛盾的外在表现形式。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 在其形成健全人格过程中, 道德冲突存在于一定意义上是绝对的。学生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形成就是在道德冲突的解决过程中实现的。然而中学班主任工作却普遍存在道德冲突解决的缺失。

1. 管理教条主义, 忽略道德冲突。

班级管理是中学班主任育人最主要的途径。然而一些中学班主任在工作中把班级管理简单地等同于班级秩序的维护而极少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 忽略了班主任工作过程同时亦是学生的意识与精神的培育过程。没有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渗透于班级管理过程中, 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状态, 也就不可能发现了解学生存在的道德冲突。

2. 极端正面教育, 回避道德冲突。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产物, 不应与社会脱离成为“文化孤岛”。然而一些班主任为了将“正面教育”坚持到底, 一味向学生灌输高尚的道德思想、优良传统美德而全然不顾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各种道德冲突对中学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如:提倡“舍己救人”却殊不知对于学生“量力而行”更应考虑;主张坚持不懈却不懂有时也该适当鼓励学生勇于放弃……此种将育人工作简单化、片面化、一头倒的极端“正面教育”导致的也只能是对道德冲突的刻意回避。

3. 一味急功近利, 漠视道德冲突。

道德的成长需要一个长期渐进, 不断积蓄的过程。教育不仅要看学生一时, 更要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教育开始浮躁, 开始急功近利。我们不许学生有自己的质疑, 不允许在道德冲突的解决上“停留片刻”“浪费时间”。“飞速”“畅通无阻”的发展成了诸多中学班主任工作的追求, 然而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解决又何来发展?

三、应对道德冲突解决缺失, 发挥中学班主任工作育人功能

学校作为一个育人机构与其他具有教育潜能的社会机构的最大区别在于: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 关注学生的特殊性。尽可能多地保留学生个性、创造力, 避免对儿童与生俱来探究力的扼杀是其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在解决道德冲突发挥班主任工作的育人功能过程中应真正赋予学生生活的权利, 给予学生澄清自我价值的机会, 尊重学生的成长。

1. 民主管理, 激发学生自主发展。

权威型班主任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 但他们往往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更谈不上具备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 (5) 中学班主任应抛弃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 以对话者、引导者的立场提高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参与性, 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美, 进而提升学生整体道德水平, 促其发展。“德性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外部影响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逐渐外显的复杂过程, 它要有儿童、青少年作为主体的参与和介入才可能实现”。 (6) 陶行知认为, “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 “管是为了不管”。班主任工作必须激发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生长与发展, 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应是培养“能够成为的人”而不是“希望成为的人”。

2. 价值澄清, 建立学生核心价值。

中学生们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面对异彩纷呈的外部世界, 缺乏辨别和思考。 (7) 各种各样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冲击着他们稚嫩的心灵。正视道德冲突是解决道德冲突的前提, 而正视道德冲突要求教师不仅要在班主任育人过程中提倡真善美, 还要勇于揭示假丑恶。在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澄清自我价值观。当然价值澄清并非等同“放任自由”。“放任儿童按照他自己的无指导的自由性去发展”, 那么, “从粗糙的东西发展出来的只能是粗糙的东西”。 (8) 因此, 在价值澄清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对核心价值的把握。尼采说, 凡是使生命力更强健旺盛的就是善, 价值就高;凡是使生命力萎靡衰退的就是恶, 就是无价值。人的发展是价值判断合理性的根据, 也即核心价值的内涵所在, 中学班主任工作要在坚持这一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价值澄清, 进而解决道德冲突。

3. 尊重成长, 支持学生循序渐进。

《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人类生来就是‘早熟的’。他带着一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这些潜能可能半途流产, 也可能在一些有利或不利的生存条件下成熟起来。” (9) 其中个体潜能成熟的必要生存条件之一是时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人的发展更是如此。要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真正解决道德冲突, 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就必须尊重学生的成长。从每一个具体的学生个体出发, 细心耐心地保护和支持其道德潜能的生长和强大。允许学生一时的迷茫, 必要时引导学生在曲折中前进发展。

中学班主任工作的育人功能对儿童青少年身心的发展及其未来的成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这一育人功能必须在道德冲突的妥善解决中实现。多元文化下道德冲突的解决将是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永恒话题。

摘要:班主任工作必须以人为本, 以人的建设、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然而不论是人的建设还是人的发展, 都要依赖于道德冲突的妥善解决。道德冲突的解决是中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同时道德冲突的解决过程其实亦是班主任工作育人功能的发挥过程。而当前中学班主任工作中普遍存在道德冲突解决缺失的现象。本文针对这一现状, 探寻对策以便更好地发挥中学班主任工作的育人功能, 提升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道德冲突,中学班主任工作,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N].人民日报, 2000.03.01, (1) .

[2][英]P·朗著.范国睿译.情感教育的国际透视[M].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科版) .1995:3.“精神关怀” (pas-toralcare) 这术语来自英国, 原指教区的牧师或主教给予教区内的教民的关心和帮助, 尤其是精神方面的关心和帮助, 故译作“精神关怀”。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850.

[4]何力平.试论转型时期的道德冲突与道德困惑[J].理论与改革, 1999, (4) .

[5]吴大胜, 刘丽娟.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班主任工作转变[J].教育探索, 2006, (6) .

[6]朱小蔓, 其东.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J].教育研究, 2005, (3) .

[7]宋运芳, 文良.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谈谈中学班主任工作[J].江西教育科研, 1999, (3) .

[8]杜威著, 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8.如何发挥思想品德的育人功能 篇八

关键词:思想品德;育人功能;感恩;尊重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思品课的育人功能,使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让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事事顺着,导致一部分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取”是应该的。他们亲情意识淡薄,缺少感恩之心。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思品课的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感恩。

例如,在教学《感激父母》时,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行,懂得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在导入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韩红的《天亮了》,并向学生讲述了这首歌背后的故事,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在生活中是怎样爱护自己的。之后,我将学生引入正文的学习当中。最后,让学生真正懂得理解父母、孝敬父母,让学生真正明白父母是谁、我是谁,进而让学生学会

感恩。

二、让学生学会尊重

尊重他人是创造和谐社会的基础,但是,现在的学生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在不经意间不尊重他人,导致一些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而且,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学生看不起打扫卫生的阿姨,总是以一种高傲的态度站在她们面前等等,这些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所以,在教学《学会尊重》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懂得尊重他人,在授课的时候,我组织了一场以“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为主题的辩论会,让正反双方在激烈的争辩中明确尊重的价值,进而让学生懂得“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的真正含义。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除上述两点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思品课让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控制自己等等。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价值,充分挖掘教材深处的情感,最终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的提高,进而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获得大幅度提高。

(作者单位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中学)

9.发挥食堂的育人功能 篇九

一、立足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借助语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因此,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中心,让学生在语文的熏陶下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二、借助语文教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探究能力是创新的前提,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通过语文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我与地坛》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授课的时候,我采取的是问题情境教学法,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最初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闯入地坛的?为何他会在地坛中驻留?(2)“理解了地坛的意图”作者眼中的地坛有什么样的特点?(2)从母亲对待“难题”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中心思想,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过程中,也促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获得大幅度提高。

第 1 页第 1 页

三、凭借语文阅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其工具性决定了我们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也不是单一的为了考试,而是用其表达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的看法,让他人了解自己是语文应用价值的体现。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要抓住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借助课堂评价,加强学生自我认识

由于长时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一直在教师的保护下学习和成长,教师和家长的习惯性包办让学生缺少对自己的认识,甚至导致学生因为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学习信心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我们可以完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中正确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缺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都是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的,因为,我们的评价要准确,不再是简单的“你真棒”“好”“你很聪明”之类的概括性语言,而要在肯定学生优势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并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以促使学生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已知经验出发,充分发挥语文的价值,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10.发挥资助育人作用 篇十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太原铁路机械学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促进教育发展和公平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后,太原铁路机械学校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以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核心,秉承“和谐、爱心、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创新工作,把党和政府的资助政策作为教育学生的新载体,把资助工作的全面落实作为学校发展的新动力,把资助管理的严格规范作为科室考核的新要求。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始终注重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教育引导,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起到了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

一、构建科学规范的学生资助工作机制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主要部门中层干部为成员的学生资助领导组。下设以学生科、财务科、专业部人员为成员的资助管理中心,并明确了资助领导组和管理中心的责任及要求。具体工作中做到了领导组靠前指挥,学年初开会安排部署,学年末开会总结检查,日常工作抓制度、抓监督。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程参与。每月通报情况,每周周报总结,工作中逐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指导系统和自下而上的保障体系。

(二)奖助并行、健全体系

目前,太原铁路机械学校已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助学金和省教育扶贫资助为主体,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和顶岗实习并行的学生资助体系。至今,全校36128人/次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资助金额达2709.5万元;1048人/次享受省教育扶贫资助,资助金额达209.6万元;3650人/次受到免学费资助,资助金额达333.72万元;7884人/次受到奖学金奖励,金额达111.92万元,帮助在校贫困学生解决了实际困难,顺利完成了学业。

(三)壮大队伍、培训骨干

为了提高资助工作的效率,及时准确的把资助金发放到位,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了4名专职工作人员、4台专用计算机和1台打印机。中心成立以来,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加强与兄弟学校的横向联系,以及校内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学校资助管理中心组织了有关人员进行了骨干培训,学习政策、熟悉业务、明确职责、提高要求,有效保障了太原铁路机械学校资助工作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框架内高效运行。

(四)扩大宣传、注重引导

各类资助金及奖学金不仅是按规定发放,同时还要宣传好、管理好、使用好、监督好。太原铁路机械学校把宣传引导作为助学育人的重要内容。工作中逐步形成了学校宣传政策、学生科解释办法、专业部组织实施、班主任动员引导的四位一体宣传模式。让每个学生了解国家政策、感受党、政府及学校的关爱,从而真正发挥各类资助金及奖学金对中职学生的作用,进而保证资金的顺利发放。

二、建立公开透明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

(一)规范工作程序,把好发放关

首先,申请程序严格。对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本人提出申请、班级民主评定、专业部初步审核、学校公示认定的申请程序。第二,学籍资助信息准确。学校自主开发了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唯一学籍”,严把入口关和出口关,注重动态管理。学生学籍注册、退休转学、毕业等环节规范,及时更新上报,实现信息化规范化管理。贫困学生档案数据库,建立及时,信息准确,档案齐全。第三,管理工作及时。在工作中做到了五个“及时”,学生信息在学生入学时及时登记、审核、确认;每周及时对学籍异动学生进行变更;款项下拔后及时做好发放的通告、领取工作;学生银行卡丢失后及时补办;款项未到时及时做好解释工作。

(二)完善资助制度,把好监督关

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组织监督是保证。首先,用规章制度保监督。太原铁路机械学校建立健全了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策和运行制度、学生建档及动态管理制度、学生民主评议制度、资助结果公示制度、助后跟踪检查制度等多项制度。其次,用完善组织保监督。学校资助管理中心、各专业部、财务科三方相互协作监督。纪检部门实施全程监督,确保不违反国家政策,不侵害学生权益。再次,用透明公开保监督。及时公示受助学生名单,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随时抽查发放情况,杜绝了各类资金出现截留、挪用和发放不及时的现象。

(三)及时发现问题,把好使用关

太原铁路机械学校始终坚持“把好事办好,钱要花在刀刃上”原则。一是教育学校各级管理人员正确理解国家资助政策,严禁以评定和发放资助金来谋取私利或送人情、拉关系等不正之风。二是通过专题教育、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在受助学生中广泛开展“有钱我该怎么花”的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制止铺张浪费、吸烟酗酒、迷恋网吧等不良消费。三是所有受助学生书写承诺书,接受全校师生监督。四是多渠道与家长沟通,准确提供学校消费信息,及时反馈资助金发放情况,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三、坚持教育引导,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太原铁路机械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这一中心,在对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他们进行精神资助、心理的辅导、素质能力的提高,发展其良好的品行。

(一)助学为先

学校以国家助学金和省教育扶贫资助金为主体,学生奖学金、勤工俭学、顶岗实习等多种手段为补充,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保证不让一个困难学生因交不起费用而辍学。保证不让一个困难学生因为金钱所困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保证不让一个困难学生因为生病住院而成为经济负担。

(二)励志为重

学校经常通过讲座、培训、主题班会、致学生的公开信等形式,积极开展励志教育,鼓励学生奋发有为,克难奋进,自强自立。

(三)感恩为导

太原铁路机械学校围绕“爱心助学,回报社会”这一主题,在贫困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心传递”等主题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如,组织受助学生到福利院、敬老院做公益活动等。现在,学校已经有数千名受助学生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成为了企业单位的骨干和业务能手。

上一篇:正能量温馨的句子下一篇:写葡萄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