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明行动

2024-08-19

乡村文明行动(精选8篇)

1.乡村文明行动 篇一

关于在全县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

(2011年9月2日)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鲁办发[2011]11号)的精神和市文明委的安排部署,为切实改善我县农村人居环境,转变农村生活方式,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研究决定,在全县农村实施为期五年的“乡村文明行动”,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重要意义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就没有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就不会落到实处。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大多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农

—— 民物质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县“六级梯次联创”活动、“四德”工程的深入实施,农民文明程度普遍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是,也应清醒看到,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滞后,陈规陋习仍然存在,人居环境脏乱差,文化生活单调,生活方式落后,与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在全县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经济文化强县建设的基础工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掀起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热潮。

二、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总体要求

—— 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行政村和新型农村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实现新发展”为总体目标,突出诚信建设和生态建设两个重点,不断建设完善村文化大院、村文明诚信示范街、乡村学校少年宫三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深化开展“文明诚信户”、“文明生态村”、“文明社区中心村”、“文明集市”四项创建活动,坚持实施“城乡文明牵手共建”、“志愿服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优化”、“五项文化惠民工程”五大推进行动,努力培养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定、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三、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目标

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目标是:自2011年起到2012年底,在现有基础上,全县50%左右的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5%左右的村达到市级以上文明村标准;到2015年底,实现活动全覆盖,村村有新貌,75%以上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10%以上的村达到市级以上文明村标准。农村环境更加整洁、村风民俗更加文明、道德素质更加提升、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社会秩序更加稳定、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全县广大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主要任务

(一)着力构建“三大阵地”,夯实“乡村文明行动”建设的基础

阵地建设是“乡村文明行动”的基础。在全县“乡村文明行动”推进过程中,各级要着力抓好村文化大院、村文明诚信示范街和乡村学校少年宫三个活动主阵地建设,夯实“乡村文明行动”建设基础。

1、村文化大院建设。围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

——近群众,按照“一校、二室、三栏”的标准建设村文化大院。一校即村民教育学校(与人口学校、农技学校合署);二室即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农家书屋);三栏即宣传栏、政务公开栏、光荣栏。村文化大院建设要列入乡镇(街道)经济发展规划中,与经济工作一起布臵、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验收。到2012年底,全县1/3以上的村要建立起文化大院,2015年底,全县3/4以上的村要建立起文化大院,市级以上文明村要建设较高标准的文化广场。

牵头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村文明诚信示范街建设。全县各行政村(社区)都要确定一条主要街道,按照“四清五化六建设”的标准,建设“文明诚信示范街”。“四清”即清除柴草堆、土石堆、粪堆、垃圾堆;“五化”即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六建设”即街道两侧建排水暗沟、垃圾箱、公共厕所、村头绿地、文明诚信示范街标牌、宣传栏。使“文明诚信示范街”充分发挥“人造环境、环境育人”

—— 的阵地作用。在此基础上影响带动其它街巷、农户院落的环境改观。

牵头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3、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依托乡镇中小学,按照三个“标准化”进行建设:一是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四室一校一广场一橱窗”,即青少年活动室、图书室、展览室、排练室、培训学校、文体广场、宣传橱窗,室内总面积、室外活动面积分别不低于200平方米和500平方米,青少年读物15种以上。二是队伍建设标准化。组建文艺演出队、体育健身队、科普宣传队和文艺创作组,定期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三是活动管理标准化。设专职或兼职辅导管理员。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青少年电脑培训室、远程教育点播室、文化共享培训室三位一体的综合活动室,实现远程教育播放网和互联网、局域网“三网”互通。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文体活动,全面促进广大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升。

牵头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二)着力打造“四个载体”,构筑“乡村文明行动”平台

抓好活动载体是开展好“乡村文明行动”的关键。要突出抓好文明诚信户、文明生态村、文明社区中心村、文明集市创建四大载体活动,以载体建设推动“乡村文明行动”扎实开展。

1、文明诚信户创建。以“十个好”(思想道德好、遵纪守法好、依法纳税好、科技致富好、信誉信用好、家庭建设好、邻里团结好、计划生育好、卫生清洁好、移风易俗好)为标准,按照“两公开、两评议、一审定”(公开评选标准、村民小组评议、文明诚信评议会评议、村“两委”审定、公开评议结果)的程序广泛开展创评活动。召开村民大会对当选的“文明诚信户”进行授牌表彰的同时,由农合行各乡镇支行分三个档次,分别发放2万元、1.5万元、1万元的《信用贷款证》,实行无抵押贷款,帮扶农民上项目奔康致富。

牵头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农村合作银行

——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文明生态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主要包括班子建设、思想教育、村庄规划、环境卫生、社会治安、文体活动、科技普及、文明风气、信誉信用、生产发展等十个方面,侧重抓好“三建四改五清”。“三建”即建设文明诚信示范街、文化大院、文体活动队伍;“四改”即改水、改厕、改灶、改圈;“五清”即清除柴草乱垛、污水乱流、粪土乱堆、禽畜乱跑、街道乱占等脏、乱、差现象。“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以“文明诚信户”和“文明诚信示范街”的建设为基础,只有在“文明诚信户”达到全村户数的70%和建设起规范的“文明诚信示范街”时,才能参评“文明生态村”。各村在争创中,要抓教育、办实事,积极引导村民在家里做个好成员,在村里做个好村民,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形成户户争先,人人向上的良好局面。

牵头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县文明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3、文明社区中心村建设。按照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方

—— 向,每个乡镇(街道)规划建设1—3个新型社区,每个社区覆盖4—8个村。选择交通便利、班子好、发展潜力大的村庄作为社区中心村进行建设,创建“文明社区中心村”。社区中心村要设立社区服务中心。2012年底,每个乡镇(街道)要至少建立1个新型社区,1个文明社区中心村示范点。2015年底,每个乡镇(街道)要建立3-5个文明社区中心村示范点。文明社区中心村建设按照《关于在全县开展文明社区(中心村)星级创建的实施意见》(东文明委[2010]4号)执行。

牵头责任单位:县农工办、县文明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4、文明集市建设。集市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阵地。各乡镇(街道)要对辖区内的集市合理布局、加强管理,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央文明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农村广泛开展创建文明集市活动的通知》(工商市字[2010]56号)的精神,规划开展好文明集市创建活动。要结合《创建文明集市

—— 示范标准》(工商市字[2010]227号),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创建思路,有效整合辖区资源,加强集市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做好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不断改善集市环境,真正发挥文明集市创建活动在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传播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12年底,各乡镇(街道)要至少建设1处较高标准的文明示范集市;2015年底,各乡镇(街道)集市全部达到“文明集市”标准。

牵头责任单位:县工商局、县文明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三)着力推进“五项行动”,促进“乡村文明行动”深入开展

1、扎实开展“城乡文明牵手共建”行动。县文明办确定30个左右行政村与我县省、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机关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共建行动周期为2年。要充分发挥各共建单位的物资条件、人力资源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等优势,支援结对村建设公共设施、改善

—— 文化条件、治理村容村貌、开展科技培训,帮助和带动结对村全面发展。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推进“城乡文明牵手共建”行动规范化、科学化。要把共建任务落实情况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评挂钩,作为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村镇考评的重要依据。积极协调落实好省、市“城乡文明牵手共建”行动,大力争取省、市单位的帮扶,促进我县结对村的快速发展。

牵头责任单位:县文明办

责任单位:各省、市级文明单位(机关),各乡镇(街道)

2、不断深化志愿服务行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营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增加和谐因素、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着力壮大志愿者队伍,着力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化运行模式,推动志愿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一个大发展。2011年底,各乡镇(街道)都要建立起乡镇(街道)志愿者服务总队,每个行政村

—— 都要成立志愿者服务分队。要围绕开展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改善环境面貌、维护公共秩序、打造和谐社会、扶危济困、关爱未成年人成长、服务大型社会活动、服务旅游发展等方面开展志愿活动,确保志愿服务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省、市级文明单位(机关)志愿服务队每年要深入农村开展3—5次志愿服务活动,乡镇志愿服务总队每季要组织开展1次大型志愿服务行动。

牵头责任单位:县文明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各省市级文明单位(机关)志愿服务队

3、坚持抓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行动。紧密结合“三农”工作形势发展变化,创新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技系统要在农村大力加强科普宣传教育,重视农民科技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和创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农村科技骨干和实用人才,要健全农村科普组织和服务网络,建立农村科普示范和教育基地,组织经常性的科技下乡和科

—— 普宣传活动。文化系统要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培养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农民自办文化,不断提高农村文化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卫生系统要关注农民健康,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使农民群众得到优质、方便、价格合理的基本卫生服务。各责任单位每年要组织开展2次以上的大型下乡活动。

牵头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科协、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卫生局

4、大力实施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优化行动(1)坚持倡导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促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进村民自治。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倡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消费观,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杜绝黄赌毒,培育文明新风,形成崇尚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

牵头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计生局

——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坚持开展社会文化环境整顿活动。开展文化环境整顿和规范活动,加大网吧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加强网络文化内容监管,强化游艺娱乐场所管理和文化演出市场管理,使社会文化环境不断净化。

牵头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3)坚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东平湖5A级景区目标要求,依据《东平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指导标准(暂行)的通知》,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形成县、乡镇、村、户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和生活污水净化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建公共绿地和开展庭院植树为重点,积极推进村庄、庭院和道路绿化工作。

牵头责任单位:县农工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4)坚持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活动。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载体,全力打造平安乡村。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完善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农村社会治安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基层社会管理机制,坚持群防群治。大力推进平安协会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一套以群众为主体、各界广泛参与、共同化解社会矛盾的治安防范、平安维稳体系。

牵头责任单位:县综治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5、加快“五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行动

加快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确保到2012年底每个乡镇(街道)建有符合标准的多功能、综合性文化站;2015年,全部建成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机制灵活、保障有力、服务优良的示范性综合文化站。完善乡镇(街道)数字服务平台,促

—— 进图书馆数字化成果在农村的应用,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2012年底,50%的乡镇(街道)文化信息资源接收服务站实现配臵要求,力争2015年底,各乡镇(街道)实现全面达标。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村民共享”的原则,积极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加强农家书屋日常督导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每个行政村要选一名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热爱文化事业的人负责图书的借阅、运行。同时积极对农家书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解决书屋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知识的问题。在全县基本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的基础上,按照数字电视节目传输的特点和要求,对乡村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争取在2015年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由现在的7万户提高到12万户,农村覆盖率达到65%以上。全面完成省广电局统一部署的电影放映数字化设备更新任务,农村电影放映实现数字化全覆盖,加强电影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禁止农村电影的非法放映、侵权、盗版活动,确保有专人监督检查、跟踪服务,设臵监督电话。

牵头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广播电

—— 视台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五、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乡村文明行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文明委具体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把“乡村文明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具体方案,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深入调研,加强指导督查,狠抓工作落实。各文明委成员单位、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分别制定参与乡村文明行动的实施方案,抓好贯彻落实。县文明办切实担负起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的职责,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广泛宣传发动。大力宣传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义、标准和要求,动员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通过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参观学习等方式,开阔眼界,学习经验,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的开展。及时总结、宣传、推

—— 广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典型和经验,努力营造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浓厚氛围。

3、强化责任考核。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情况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双创”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各级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各项评先树优挂钩。县文明委将组织力量,每半年对创建活动情况进行一次初步检查,年终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对实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没有收到实效的给予通报批评,以此充分调动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

2.乡村文明行动 篇二

生态乡村活动于2015年至2016年集中开展, 重点实施“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个专项活动。到2016年底, “村屯绿化”要实现乡村普遍增绿, 绿化美化水平大幅提高,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效益显著提升;“饮水净化”要实现乡村供水基础设施完备, 生活生产用水提质增效, 供水用水保障体制机制基本完善, 村屯自来水普及率明显提升, 饮水安全得到保障;“道路硬化”要实现乡村道路基础设施普遍改善,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 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生态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配合活动开展与经济携手发展共进

联社工作队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具体工作部署, 继续抽调单位业务骨干全力协助长坪村、东护村开展“美丽梧州·生态乡村”工作, 动员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合力, 力争在短时间内打开“生态乡村”阶段工作局面, 在“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个专项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从现阶段情况来看, “美丽梧州·生态乡村”的目标不能只盯紧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 关键的是要通过活动的开展, 使环境进一步优化、美化, 形成生态效应, 以此提高长坪乡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增加他们的收入, 协调推进“生态乡村”建设, 才能长效与持久。

因此, 我们要把握方向, 深挖“生态乡村”过程中的丰富内涵, 探索把长坪村与东护村的特色农业发展与“生态乡村”建设结合起来, 并配合已成规模的长坪村瑶族民族生态休闲旅游和东护村的经济林木产业发展, 着力打造特色农副业、“生态乡村”、乡村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体系, 增加农民收入, 助力“生态乡村”建设。

发挥地域优势形成发展两翼齐飞

三月的长坪, 一切都那么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晶莹的雨滴润透了大山的每一处土地, 放眼望去, 翠色欲滴, 阳光映在了大山的每一片叶子上;虫鸣鸟叫, 流水潺潺, 欢快的歌声传到大山的每一个角落里, 整座山去热闹起来了, 到处都充满春的气息, 瑶乡民族广场到场腰带飘舞, 瑶乡群众整穿着美丽的民族服饰, 捧着甜美的酒, 欢迎八方宾客, 多么醉人的画面, 也预示着瑶族小镇新的变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长坪村的观湖天景台、农家小楼、水上酒店、特色小木屋及古色古香的风雨桥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优美的自然环境, 清澈见底的河水、整洁美丽的民族广场、特色鲜明的水上酒店、平整的环山道, 让生态休闲一体化旅游区已经形成并具规模, 民族特色风情游在区内外形成了品牌影响力, 区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感受瑶寨水韵的特有魅力, 后期发展的潜力巨大;东护村百香果树苗及其他经济果木的种植项目准备投入, 杉木、生姜、八角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经济收入有望增长, 棉垌组至乡道的道路硬化工程也已提上日程, 乡村道路建成后能极大地提高交通通行率, 让大山里的全生态的农产品顺畅运输到各地, 有效减少经济效益形成周期, 促进农民增效增收, 富裕当地群众。

活动开展以来, 特别是生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 我们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建设, 巧借长坪村、东护村的山形、善用水势、整合资源, 已经有效地提高周边村庄美化率、绿化率, 形成集生态、旅游、休闲、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林”。联社工作队深入调研, 抓住长坪村建造旅游生态休闲街项目的契机, 作为清洁活动的一个突破点, 花大力气把生态休闲村建设工程打造成长坪村清洁乡村工程的一个亮点与特色品牌, 让清洁乡村工程为生态休闲建设工程贴上“清洁、养生、休闲、纯天然”的生态旅游标签, 要把两个工程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完美合一, 以更快的速度实现惠民、富民的目标。此外, 长坪村与东护村把各自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势与开展“美丽广西”建设大势相结合, 以林、农产业发展加上特色民族旅游助力“生态乡村”建设, 形成耦合叠加、两翼齐飞的局面。

返乡创业富村民众望所归“领头雁”

优美的自然环境, 良好的人居自然条件, 也让很多在外打工的像黄师傅这样的本地村民有了回乡创业的念想。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在外务工人员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 掌握了一定的营销渠道之后就开始返乡创业, 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他们回到自己家乡, 依托长坪乡山青水秀的天然优势, 深入系统地挖掘特色文化、瑶族文化、乡村生态文化等系列内涵, 分别建设了瑶族民俗广场和瑶家客栈、水上酒店等旅游设施, 开发了打糍粑、跳竹棍舞、绣球招亲、渡船迎亲、火把竹筒饭、娃娃鱼养殖等特色旅游项目, 让各方游客既是观众又是演员, 亲身体验民族风情。他们通过带动示范, 让更多的村民通过转变经营方式与理念, 因地制宜开设服务项目, 引领群众走上“创业梦”、“致富梦”, 长坪村已经成为梧州市民族特色与乡村旅游完美融合的成功典范, 被授与“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示范点”等称号。

措施保障得力为发展保驾护航

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一是继续落实相关活动方案, 以高标准、严要求, 抓好各个关键环节的工作开展, 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予以修改完善;二是要加大活动宣传力度, 采取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工作, 做到横向广覆盖, 纵向入民心, 真正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网格化局面, 做到村民“全知晓、齐参与、共行动、同遵守”, 激发大家的热情, 确保长效、实效;三是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的前提下, 在尊重风俗民情的基础上贯彻好《村规民约》, 让广大村民既是“生态乡村”活动的参与者, 也是活动的监督者, 更是活动的受益者;四是继续巩固清洁乡村的工作成果, 进一步加大对田园、水源的保护力度不放松, 与生态乡村的各项工作开展形成耦合叠加效应, 整合两个阶段的资源统筹推进。

此外, 还要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 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分时期、分阶段的工作规划, 使活动进度、资金投入与实际效果间能有一个合理的平衡, 真正把资金用实、用好、用到位;另外, 探索经费投入多方支持的联合机制:即联社部门支持、申请上级部门支持、发动乡里或村里的经济能人支持等, 共同为建设生态长坪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留念一缕“乡愁乡情”实现美丽“长坪梦”

以前长坪的乡村环境概括起来是:“垃圾靠风刮, 污水靠蒸发, 家里现代化, 屋外脏乱差。”自开展“美丽梧州·清洁乡村”活动以来, 长坪乡乡村面貌可谓翻天覆地、日新月异。通过前期精心谋划、多形式引导, 形成了政府主导、村民参与、支持清洁乡村活动的良好局面。

走进如今的长坪, 洁净的街道向外延伸, 整齐有序、墙面整洁的房舍掩映在绿阴丛中, 花草芬芳的绿地生机盎然, 民族特色风雨桥横跨河岸两旁, 一条清澈的河水溢满欢笑, 向山外奔流而去……这都是“美丽梧州”活动持续开展所带来的可喜变化, 既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生产条件, 也创造了和谐的人居环境。

村民们对这样的环境变化感到了惊喜, 村民赵师傅说:“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好, 为百姓做了天大的好事, 水清了, 田园美了, 道路也通了, 没说的, 我们听党的话, 永远跟党走”, 村民李大爷更是对此赞不绝口, “共产党好, 社会主义好, 这么大岁数了, 还能看见村里大变化, 想想都流眼泪, 我要再活一百岁”, 这是长坪村民对自己家乡的变化感到的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也激励他们更加积极投身生态乡村建设中去, 为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好做出自己的贡献。

活动开展以来, 由于干部齐心协力, 措施有效得力, 生态乡村工作取得了很大突破, 长坪村获得“全区百佳村屯”, 长坪乡获得“生态建设优秀奖”等荣誉称号。但这已是过去, 在新的征程上, 我们要有新的期待与谋划, 要有新的力量与激情, 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 使长坪乡的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 长坪的河水更清澈、田园更翠绿、家园更美好, 道路更通畅, 营造一个清洁的长坪、一个生态的长坪、一个宜居的长坪、一个幸福的长坪。

村民盼望许久的“美丽长坪”幸福画卷已然舒展开来, 大家都期盼能以一个“清洁、生态、宜居、幸福”的长坪来实现美丽“长坪梦”。村民在这山青水秀的地方, 愉悦地生产、生活, 让长坪的村民走出去, 也能深深地想念长坪家乡的情怀, 从而为长坪人民留住了“美丽的乡愁”、也留住了“浓浓的乡情”。

扬帆起启正当时不惧云高几万里

青山绿野家住处河山为友田为伴

晨露甘甜夜雨香踏山有痕路有印

莫问前路苦与辛激荡拼搏好儿郎

——李胜华

(创作起源:新一阶段的清洁乡村工作已经起航, 看到长坪乡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效及获得的荣誉, 倍感欣慰, 面对新一阶段的工作要求, 我们要用新的工作方式, 新的工作态度, 更加深入群众, 了解好群众的所想所需, 以青山为家, 以田园为伴, 星夜努力, 踏踏实实落实好各项任务, 不管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险阻, 都要以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 以广阔的心胸, 积极的心态, 战胜困难, 不负时代重托, 在拼搏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重建乡村的NGO行动 篇三

原住民不仅是生态文明的守护者,也是乡村文明的守护者。

2007年,吕植创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简称“山水自然”)的初衷是在中国西部探索人与自然、传统与当代、当地和外界之间的生态公平之道,并在中国生态系统最宝贵也是最脆弱的地区,支持基层的、原创的、有效的保护行动。

经过7年的尝试和实践,吕植的体会是:“当地人自发的保护行为,对保护的强烈意愿,让我们对保护更有信心。”

他们渐渐走出了一条别样的乡村建设之路。

研修生计划

山水自然重点关注三江源和西南山地。

在三江源开展近5年工作后,山水自然开始探索三江源独特的环境、社会、经济平衡的新道路,因为这片美丽神圣而又备受挑战的高原土地,需要打破环境、贫困、传统经济模式的旧发展方式,而生态环境与草场,是这里文化与新型经济方式的基础。

山水自然推出青年研修生计划,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为组织聚集一批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的新生力量。“一年的研修生计划,对每一位志愿者既是奢侈,也是很大的‘探险’。”吕植说。

2011年,赵翔作为研修生在青海三江源進行了为期一年的社区研究。他一开始先来到三江源的云塔村,因为听说那里的野生动物特别多。后来他渐渐发现,这个藏族乡村依然保持着比较好的社区管理制度,村里的公共事务都是村民自己商议来完成的。

比如,村里每年有几百万的虫草收入,通过村民自己的决议,就可以分配得非常科学、公平。村里每年会先拿出虫草收入的百分之30%,给那些1994年后迁到当地的100多个老人,保障他们的生活。剩下来的钱,再平均分给这个村的所有人。这些老人拿到那30%后,可以继续再享受剩下虫草收入。

“这是一种非常惊人的社会哲学。我们在平地上讲什么平均主义、公平,到了云塔村你会发现这些东西早已经存在了不知道多少年。我们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就会发现他们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自然资源,分配自己社区的公共资金。我们只要把权力交给他们,他们就能成为三江源保护的主人!”赵翔说。

在云塔村,赵翔就住在村长家,村里的集体活动他都会参加。村里挂经幡祭祀他们的神山,他也跟着一起扛水泥,爬45度的山坡,去山上举行仪式。

研修期结束后,赵翔加入山水自然,继续留在了云塔村。“在未来几年,我想花功夫搞清楚三江源藏区的文化、社会、经济,让自己可以自信地告诉其他人,这个村庄为什么是这样子,以及它背后的逻辑是怎样的。同时告诉外面的人:这些千百年来生活在三江源的居民是有能力来保护自己的家园的;他们应该成为这些保护权利的主体;他们是三江源真正的主人。”

2012年,山水自然执行主任、研修生项目指导老师孙姗在《写给三江源研修生的一封信》中说道:“研修生项目设计的目的并不是期望由于各位的参与,改变三江源的面貌。我们的目的是让大家了解一个真正的三江源。因为只有不带偏见和预设的深入了解,才是三江源最缺乏的。而这个过程,每个青年人一定都会有很多个人成长,这也是我们非常看重的。”

汲取乡村智慧

甘肃文县白水江保护区七信沟村的志愿者刘锡婷认为,“一个有保护、有管理、有产品的‘三有’社区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在一定基础上培养出来的。”

2013年3月,刘锡婷在《我的熊猫蜂蜜日记》写道:七信沟村的第一步工作,就是了解社区已有的基础—通过给予社区一笔小额赠款,用于做一件让大部分居民都受益的公共事务,观察记录社区决策和行动过程,了解社区自我管理方式。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养蜂培训和一些技术设备的支持提升社区生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蜜源监测培训和实践从社区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引入保护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修路涉及到的问题还有很多。如何修路才能省工、省钱?会占用谁家的田?路要修到哪里为止?那些路没有修到家门口的村民怎么办?没钱请人平地,如何投工投劳?每家出几个劳动力合适?……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刘锡婷意识到,如果靠自己这个外来者来解决只能是一筹莫展,但村里自然会运用他们内生的文化和智慧来一一化解,而她需要做的仅仅是了解记录这一过程,熟悉社区的做事方法,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使“社区保护地”的理念能够柔软落地,尽量用村民熟悉的方式引导社区将生态保护内化为村民自己的需求。

李梦娇踏进山水自然的第一站,是加入在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的扎嘎寺实施的一个社区项目。她是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后辞职,一心想从事生态保护的工作,恰逢山水自然在甘孜州的项目招募志愿者,需要扎根基层驻点一年。她一开始不理解山水自然为什么会选择扎嘎寺作为项目点,后来听说了寺庙活佛的故事后,也就了解了其中缘由。

扎嘎寺的云登活佛一直致力于对寺庙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林业局主业还是伐木,眼见砍伐的范围就快到寺庙以及神山的范围,为了保护这片森林,云登活佛开始跟林业局打起了持久战,甚至还闹上了法庭,最后云登活佛胜诉,林业局的伐木场没能扩展到寺庙周边,所以现在还能在这里见到原始森林以及参天大树。

同时,云登活佛开创了放生树的先例,每年会固定地选择一片树林,组织放生活动,“念了经挂上了嘛呢旗,村民就不再敢随便砍这片区域里的树了。”

每年,村民们在寺庙的组织下,有两次转山活动,主要目的是防止盗猎以及捡拾垃圾。听村民说,最开始一次转山,拾下山中没收的猎套能装满满几拖拉机,但随着数年的坚持,如今捡拾到的猎套数量已经很少了。

给守护者以力量

十几年前,吕植第一次来到四川省平武县投身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当时,他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综合保护与发展项目”的工作人员,面对平武的“木头经济”发出感慨:“批评很容易,但很苍白。”简单的执法与教育—“不许砍树!保护自然!”—也不能解决问题。

吕植认为:老百姓就是老百姓,他们想的是吃饱穿暖有钱花。那么,如何既保护大熊猫和生物多样性,又让老百姓过上小康日子?如何既缓解对资源的压力,又发展地方经济?

“让当地百姓成为生态保护的主人并从中受益。”在关坝村实施的生态养蜂产业发展项目,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中诞生的。比起十几年前国家要保护、非政府组织要保护、专家学者要保护,如今关坝村的养蜂业,最忙碌的是当地村民,没有项目官员在“坐镇”,不用任何人监督、督促,村民们还会根据协议制止乱采滥伐、污染环境,他们要保护自己赖以谋生和致富的山林。

关坝村是平武县木皮藏族乡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村庄。对于大熊猫和水资源保护来说,它却是一个让人不能轻易略过的地方。这个村子东邻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连着老河沟保护区,南挨着余家山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等多种珍稀动植物的生态走廊带和庇护所。同时,它所处的位置属于涪江上游的支流火溪河流域,沟里的流水也是一路奔腾着流入火溪河,更是木皮藏族乡场镇和关坝村两个自然村社村民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地。

2014年4月22日下午,李梦姣作为关坝村社区保护项目的管理者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讲述关坝村和蜜蜂,以及保护大熊猫的故事。

由于高品质的蜂蜜对生态环境有很高的要求—丰富的蜜源植物,清潔的水源、良好的气候条件以及无污染的产地土壤等,整个养蜂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村民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慢慢地在改变增强,保护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环节,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必定要与发展相互冲撞。

村子里换上了一批崭新的太阳能热水器,种植上了17公顷的碳汇林,开展起了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养蜂技术,重整了合作社,并购置了一批改良的新式蜂箱,沿着关坝沟大大小小建起了7个蜂场;村子里的养羊大户卖掉了自己所有的羊,开始从头认真专注养起蜜蜂来,村里养蜂的人也发展到了原来的3倍;巡护队建了起来,一方面做蜜源植物监测,数据可以用于指导如何更好地养蜂,一方面巡护监测整个关坝沟的资源状况,同时也负责及时阻止外来人员的破坏行为。

2009年12月,关坝村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养蜂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通过培养和支持当地守护者,发展生态的社区替代生计,为保护提供持续的动力来源。在李梦娇眼里,这些山民都是“社区英雄”。

2010年,一家知名国际酒店认同这样的保护理念以及村民所付诸的保护行动,以较高溢价收购了关坝村的蜂蜜。

让原住民受益的保护模式

曾有一段时间,关坝村养蜂合作社的步伐迈得颇为艰难。从2011年开始,天公不作美,蜂蜜连续两年欠收,加上好不容易花了几万块钱和不少精力申请到的有机认证,却在一夜之间因国家宣布蜂蜜行业取消有机认证而化为泡影。

这时,一位长期在外打工的村民李芯锐回家,本打算娶了媳妇就继续外出打工,看着合作社的村民面临的压力,看着这一切似乎是挺有意义的事情,一咬牙就留了下来,张罗起合作社的大小事务。

为了壮大规模发展会员,他深夜跟着老人们到一户一户会员家里面亲自检测蜜的质量,时常被蛰得浑身大包小包;为了商标的申请注册、包装设计,他跑遍工商、税务、质检部门,四下找人协助帮忙;他为合作社开了淘宝店,还四处奔波着参加各种市集和展销会……不知不觉中,生态产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了他返乡的理由和心里坚守的信念。他说,“家乡有了这个平台,我相信我们可以在从事对环境友好的产业中走出一条路来!”

2012年,熊猫蜂蜜项目在关坝开始实践,项目试图通过直接将关坝村合作社固定蜂场的蜂蜜包装成为高端产品,直接对接市场销售,一瓶蜜的定价中不仅仅是蜂蜜的价格,更包括生态的价值,是生物多样性以及水源保护所付出的行动,也是当地村民为了保护而丧失的机会成本。而反过来,熊猫蜂蜜从收购开始,第一步首先以较高的价格通过溢价的形式给予村民实际的利益;第二步通过到市场销售,将销售得到的利润返还到社区层面,继续支持当地守护者们的保护工作。

这年6月,知名地产商任志强也在微博上帮忙叫卖“熊猫蜂蜜”。他上传了一张印有熊猫图案的罐装蜂蜜图,附言“熊猫保护区生产的熊猫蜂蜜。欢迎有意者帮助推销,以扩大资金来源用于熊猫的保护”。

2013年,关坝养蜂专业合作社迎来了丰收的喜悦,不仅提供了1000多斤蜜用作熊猫蜂蜜的原料,并且有着合作社自主品牌和包装的蜂蜜从生产线上来到了桌前,还成功地签出去4000多斤蜂蜜订单,净利润达到了70000元左右。

“这样的欢欣鼓舞是那么的真实。”李梦娇在演讲中感慨地说。

与此同时,最近几年,关坝沟里放牧的牛羊少了,进沟挖药打猎的人少了,毒鱼电鱼的人也少了;去年,一位村民甚至用手机拍摄到了熊猫的照片,保护的成效经过几年的沉淀也渐渐地凸显了出来。

2014年4月3日举行的“联合国基金会气候变化项目气候传播科学论坛”上,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项目协调员何兵发表了题为《中国西部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基层行动》的演讲。他说:“这几年,山水致力于保护西部仅存的完整生态系统。也许他们的一些行动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理念有矛盾、相悖之处,但他们的行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让我们重新认识西部,重新思考应该怎样开发西部?”

关坝村的示范效应给西部乡村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就是能够让保护和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乡村的美丽未来。

4.乡村文明行动[小编推荐] 篇四

**镇抓好七项建设 助力“乡村文明行动”

为进一步推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切实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镇以行政村和新型农村社区为基本单位,针对我镇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抓好七项建设。

抓好村容村貌建设,以硬化、绿化、净化为重点,引导广大群众投入环境优美、社会秩序井然的新村居建设中;抓好村风民俗建设,以村风、民俗、习惯为重点,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形成文明进步向上的新风尚;抓好乡村道德建设,利用村(居)各种宣传教育阵地,深入开展以关爱、互助、诚信为重点的道德教育,培育和睦友善的邻里关系;抓好科学服务建设,以科学、卫生、健康为重点,广泛组织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建设科学文明健康的新生活;抓好平安村庄建设,加强农村普法宣传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创建活动,营造安全稳定的农村生产生活秩序;抓好文化惠民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农民抒发情感、愉悦身心,进一步推进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繁荣;抓好惠农资金建设,在现有基础上,镇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资金作为“乡村文明行动”专项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经考核验收达到创建要求的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按规定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继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以来,我镇本着“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各村(居)自身条件,依托“道德模范”、“五好文明家庭”、“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文明示范户”等群体性精神文明评选活动,采取有力措施,助力“乡村文明行动”快速前进。

5.乡村文明行动 篇五

主题班会方案

一、班会目的

以“美丽乡村---文明行动----百日清洁行动” 为主题,倡议学生家长争做文明风尚的传播者,争做美丽家园的践行者。从校园延伸到家园、延伸到社会,通过“小手拉大手”方式来带动、影响家人爱护环境,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为建设文明校园、卫生社区、美丽槐荫贡献力量,为师生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作保证。

二、班会主题

美丽乡村---文明行动----百日清洁行动

三、班会准备

课件、校园照片若干张

四、班会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能说说我们学校的名称吗?(汇英小学)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已经在这个学校里学习生活了一个多学期了,那么你觉得我们的学校是个怎样的学校?(干净的、整洁的、美丽的……)

(一)引出话题

1、师:是呀,这么美丽的学校,却出现了不足之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逐一出示学校的照片,让学生找找不足之处在哪儿?

3、思考:这些垃圾从哪儿来?说说你看到的一些不讲卫生的现象?

4、讨论: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校园、班级,更加美丽、整洁。

(二)学生自我检查

1、(课件出示)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以下几条:(课件出示)(1)、认真完成值日工作。

(2)、不带零食进校园,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3)、不往水池中丢垃圾。

(4)、看见垃圾能主动弯腰捡起。

(5)、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6)、愿做校园的清洁小卫士,保护校园环境!

2、学生进行对照,说说自己哪几条做得好,哪几条做得还不够。

(三)判断对错

1、课件出示题目:

(1)、冰冰小朋友爱劳动,每次学校大扫除,她总是积极参加。

(2)、一天,小明看见周围没有人,就很快把桔子皮丢地上。

(3)、轮到小华值日时,小华总要组长催了才打扫。

(4)、一次,小花看见一个小妹妹把 纸片丢地上,她连忙跑过去捡起纸片,并告诉小妹妹,垃圾要丢在垃圾筒里。

(5)、课间,小阳看见楼梯口有个塑料瓶掉在地上,他把头一抬,假装没看见,从瓶子上跨了过去。

2、学生先判断对错,错的说明原因,该怎样做。

(四)学习拍手歌,识记卫生好习惯

1、学生拍拍念念,同桌拍拍念念。

2、师生对答。

你拍一,我拍一,美化校园不迟疑;

你拍二,我拍二,捡纸和捡塑料袋;

你拍三,我拍三,避免垃圾堆成山;

你拍四,我拍四,教育别人在其次;

你拍五,我拍五,做好榜样别怕苦;

你拍六,我拍六,大家劲往一块凑;

你拍七,我拍七,把握现在好时机;

你拍八,我拍八,保护环境靠大家;

你拍九,我拍九,造福社会才持久; 你拍十,我拍十,回收废纸和电池。

三、欣赏校园的美景。(课件)

四、呼吁

6.乡村文明行动 篇六

扮靓乡村

美化城镇

——美女镇文化特色建设示范镇申报材料

一、乡镇概况

美女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镇政府驻地北距县城12公里,东距济南80公里,西距聊城25公里。依黄河百余里,毗邻京

九、京沪、济邯、济馆等交通动脉;省道324线穿镇而过,北接105国道、省道329线;县级公路关顾路、单王路贯穿全境;途径美女辖区的青兰高速、聊泰铁路即将动工建设。

美女镇辖35个行政村,5个管理区,3.1万人,耕地面积4.8万亩,另外沉沙池占地1.1万亩。2014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499万元,工商税收429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招商引资5.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447元。先后获得“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绿化十佳先进单位”、“山东省绿化模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二、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层层担责。镇党委政府把该项活动纳入党委政府重要日程之上,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35个行政村也分别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镇村一把手亲自抓此项工作。实行镇村两级责任制,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及时召开“四德四心工程”动员会和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大会,将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实行日汇报制度,2

孝子坊两座牌坊,分别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2001年,被列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镇对此精心修缮维护,现依旧古风犹存。

(二)持续扩大非遗文化名气。美女镇烧鸡、豆腐皮,成功入选东阿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聊城市场已占一定份额,颇具名气。我镇积极组织推荐进入各种食品展销会,目前正在逐步探索如何将美女烧鸡作坊变成工厂公司,如何将零散加工户进行整合。

7.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篇七

关键词:生态文明理念,美丽乡村,建设

1 引言

美好乡村的“美好”主要是指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 其中, 外在美主要包括生态的良好、环境的优美等, 而内在美则主要包括产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以及社会的和谐。但无论是内在美还是外在美, 均需要遵循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等原则, 从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2 科学制定城乡规划,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1 以品牌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对于美丽乡村建设, 必须要突显出生态主题, 并且还要构建生态品牌意识。美丽乡村作为其所在省市的品牌, 必须要对当地自然条件进行综合的考虑, 以突出美丽乡村特色。通常情况下, 传统的村落几乎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产生的, 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优美的田园景色。基于此, 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与设计工作时, 应当严格遵循现存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 最大限度的保留山地、水乡等风格与特色。此处以某城市为例, 其应当在坚持“最美荔乡”与建造中国版“欧陆小镇”理念的基础上, 采取全区域公园化策略与城乡绿道网建设, 以此来构建宜居城乡。从近几年发展情况来看, 该城市现已成为一个生态之城、活力之都, 并且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游玩, 是真正的“美丽乡村”。

2.2 做好功能区规划建设

(1) 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村庄布局规划与乡村建设规划, 并且还要重点落实村庄布点、新村庄建设与旧村庄改造规划工作, 使其能够满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等方面的要求。 (2) 依据农村功能布局情况, 对各个功能区域进行合理的规划, 并且还要明确规定公共服务区等, 从而构建具有农民集中居住区与特色产业园区等功能区域的美丽新农村。

2.3 强化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生活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是美丽乡村的基本表现, 对于美丽乡村优美生态环境的建设, 必须重点做好村庄综合整治工作, 并且还要重视村庄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工作, 以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从古至今, 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图1所示。同时, 在村庄环境综合整合治理过程中, 还需要严格遵循布局科学、设计合理、风格独特的要求, 不断强化农村居住地景观环境建设, 并且还要做好以自然村为单位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以此使得构建的生态型村庄满足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生产无害等方面的需求。

3 发展农村生态经济, 夯实美丽乡村基础

3.1 重点发展生态经济

(1) 大力推行生态经济化策略, 并向市场机制中引入生态建设理念。 (2) 积极采用现代化科技与管理措施, 将农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以满足生态资源经济化要求。 (3) 积极发展以“青山、碧水、农趣”为特色, 有效结合现代文明与乡村特色的旅游休闲经济, 将乡村转换为真正的“生态城”。 (4) 积极发展经济生态化, 并通过改造传统产业生态化的方式, 构建具有高效经济、和谐环境与满足社会需求的农村生态产业。 (5) 实施清洁生产, 推行循环经济, 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与降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程度, 最终满足村域经济生态化需求。

3.2 大力推行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

在农村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 生态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能够有效缓解农村资源紧缺问题, 并且还可以大大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价格。同时, 通过建设生态农业, 还可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一定的保护, 进而为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此外, 生态农业还具有维护农业与平衡生态环境的作用, 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进而促进农民长效增收目的的实现。

基于此, 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 必须要重视生态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并且还要鼓励发展有特色、有效益、有前景的生态产业循环环境链, 以构建良好的生态经济发展新格局。之后, 还需要依据优质、生态等方面要求, 不断完善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当然, 不断优化农业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绿色食品认证体系等也是很重要的, 进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

对于当地农业发展模式的制定与落实, 需要对农产品地区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差异进行全面的考虑, 以形成具有独特优势的生态产业体系。例如在临近两市绿色产业发展推行过程中, 分别制定了适宜的涵养区生态保护等政策规定, 并鼓励农村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休闲、生态种植等产业, 以生态带动农民致富, 这使得两地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生态旅游等得以迅速发展, 使得农村经济发展与文化、生态得以有效交融, 并且取得了优良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4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提供美丽乡村建设动力

4.1 建立和完善生态规章制度

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 政府决策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严格执行农村生态文明所要求的生态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等内容, 并且还要坚持“生态为政”的理念, 构建绿色的、高效的、廉洁的行政管理体系, 形成生态文明性政府。例如在生态建设考核机制完善过程中, 某城市积极推行绿色GDP考核制度, 并将单一经济考核转变为了综合考核制度。对于该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综合考核制度, 不仅需要对经济增长情况进行详细的考核, 还要严格考核社会发展, 并且还要按照不同功能区域、不同乡镇生态各方面发展需求, 制定不同的目标与要求, 有效融合生态建设与干部实绩考核, 确保“生态为政”职责得以真正落实。

4.2 建立健全的农村生态恢复及补偿制度

(1) 不断强化生态环境补偿排污收费政策。 (2) 依据美丽乡村建设实际需求, 合理优化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制度与生态破坏限期恢复制度。 (3) 真正落实农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活动的惩罚制度, 并将破坏人员、污染人员恢复、治理已破坏生态系统、环境污染的期限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4) 制定相应的价值补偿制度, 但需确保其满足生态资源保护、恢复、更新等方面要求, 以确保农村生态资源环境的循环使用。

4.3 构建健全的农村生态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1) 构建、落实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 构建、落实农村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制度, 并启动执行听证会制度。 (3) 构建、推行农村环保重大决策事项落实反馈机制。 (4) 构建健全的农村自然资源使用许可制度, 并将其真正运用于所有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的领域。 (5) 逐渐强化政府人员、社会公众生态道德人格培养机制的构建, 并建立完善的生态道德教育制度。 (6) 制定并积极推行农民生态道德监督评价制度, 增强农村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监督, 使得生态文明理念深入美丽乡村建设过程。

5 结语

综上所述, 乡村文化是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基础, 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不仅仅变现为物质生活的满足, 文化精神生活富裕也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通过文化的推广, 不仅能够使得乡村民风更加的淳朴, 还可全面提升农民文化素质, 进而激励全体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此外, 要想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发展, 还必须要确保乡镇文化站所与农家书屋等基础性设施的完备, 并在有效融合我国传统节日与乡土风俗的情况下, 合理传承文化, 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军.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浙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综述[J].今日浙江, 2010 (21) :10~13.

[2]张小超.运用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泉州美丽乡村建设[J].决策与信息旬刊, 2014 (07) :68.

8.乡村文明行动 篇八

医术精湛 门庭若市医治忙

王国欣,男,1953年出生,汉族,湖南省石门县人,自幼跟随民间中医郭常林学习,拜师学艺四年。他虚心求教,学到了一身过硬的中草药医骨伤科的医术,在石门县及周边县市享有良好的声誉。

记者来到王国欣所在的夹山镇晓星村卫生室时,他正在为患者换药。和所有的乡村卫生室一样,王国欣工作的地方小且拥挤,但和其他卫生室不同的是,王国欣的卫生室挤满了前来就诊的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王国欣中草药治疗骨伤科的声誉逐渐传开,诊疗辐射范围宽达两市四县(常德市、张家界市,慈利县、临澧县、澧县、津市)等,甚至有浙江、广州、福建、河南等省市骨伤科病人来就诊。目前,日门诊量达50余人次,日在床病人达20多人次。“我每天晚上十一点强行睡觉,二三点钟起床给病人换药。”王国欣说,2000年以后,慕名前来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他一天仅休息4个小时也满足不了骨伤病人的治疗需求,许多病人排队等候治疗,他只有凌晨开始换药,才能忙得过来。“现在每天大概睡三小时吧!”

“我主要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自制中草药膏外敷加内服中成药及中医理疗等方法治疗骨伤科患者。中草药原材料自采自供,碾碎制成草药膏。为追踪治疗效果,会经常带病人到县级医院做X光检查,不盲目推断骨骼恢复情况。”王国欣说,他特别喜欢钻研中医药知识和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遇到这方面的问题从不放过,直到弄懂为止。现在,他还用自制中草药成功治疗银屑病、皮肤湿疹、过敏性关节病变等疾病。

声名远扬 行医四十载仁爱为民

前往王国欣卫生室的路十分颠簸,又没有直达公共汽车,为了方便外地病人前来治疗,王国欣主动承担起了免费接送病人的任务。一天接送两三趟是很常见的事情,有时甚至到偏远山区的群众家里接诊病人。每隔一两天,他还开车送患者到县城医院进行X光及其他检验检查,跟踪观察治疗效果。16年来,累计接送病人上万次。为解决住院病人餐饮问题,王国欣开设了食堂,专门安排1名厨师。开食堂之初,每人每顿饭仅收3元钱,现在含住宿每天也只收15-18元,按现在物价标准成本都难收回。

上一篇:秋季预防传染病告知书下一篇:成绩单评语(转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