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评课策略

2024-10-24

美术评课策略(精选10篇)

1.美术评课策略 篇一

美术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老师执教的《漂亮的花边》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梅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梅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具有开放性;其二,独特新颖的舞台主持加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其三,本课教学中用到的许多恐龙玩具是学生自带的、大量恐龙图片和恐龙资料则来自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其四,学生进行创作《漂亮的花边》时,有的拿画笔画,有的用彩纸旧挂历纸去剪贴,每个同学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具有开放性。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梅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互助互动”主要表现在:第一将全体学生分成四个团队即机灵小队、佳绩小队、拼搏小队和高峰小队,通过设计小组问答竞赛、画恐龙竞赛等环节四个小队之间互相竞争,组队内学生间互助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第二、抓住重难点,展开 “互助互动”。教师出示写实恐龙图片,请学生欣赏,教师引导思考:恐龙的身体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我该如何去表现它呢?学生经过认真地思考商讨后认为:用基本形去概括比较好。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画法指导(示范),巧妙解决了重难点。从表面看是学生帮老师解决了难题,实质是学生自己帮助了自己。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

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同一事物的表现也各不同,作业的设计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漂亮的花边》,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了作业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另外,据我所知为了上好这一课她还对四年级学生对恐龙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学生是否喜欢用竞赛的形式上美术课进行过详细的调查;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先个体后合作,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并进行过多次试教的锤炼,在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四、教师素质良好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赏评《漂亮的花边》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1、组织小组活动时,小组人数太多,很容易乱,如果是平时上课,纪律能否控制?

2、好动、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利用这份天性,为学生创设条件。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要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中如何把学习的自主权更完全地还给了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3、教育要以人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都有所发展。本课中的小主持人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机灵劲儿和非凡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令人啧啧称赞,有没有更好的方案让他既做我们的主持人又不失去自己宝贵的美术课学习锻炼机会?

总之,老师执教的《漂亮的花边》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

由于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那么对美术课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时钻研也不够,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漂亮的花边》

一课的肤浅看法,在赏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2.美术评课策略 篇二

一、区分评课的对象

根据教师成长的规律, 对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背景教师的课不能是同一把尺子, 因此评课时要因“人”而异。对于新教师, 评课要以“鼓励为主, 要求为重”, 侧重点宜放在上课是否已掌握了基本套路, 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等方面。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如果是教学业务能力比较强的教师, 评课应“建议为主, 引导为重”, 应在充分挖掘优点的同时, 全面深入地提出存在的问题, 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对于不同类型的课, 评课也应有所差异。评课有以下几类:一是业务学习性的评课;二是选优课的评课;三是指导性的评课;四是示范观摩性的评课;五是研讨性的评课。如专题研讨评课, 评课的侧重点宜放在所进行的专题研究方面, 旨在共同提高评课参与者的教研水平, 突出一个“研”字;对于示范课, 要求“优点说全, 缺点抓准, 点出特色”, 使参与评课的教师从中受益, 倡导一个“学”;对选优课的评议, 采取统一标准, 在分析对比中选优, 应突出一个“严”字。

二、拟定科学的评课标准

评课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 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作为评价活动的工具, 是联系评价主客体的桥梁。它一方面体现评价客体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 又体现主体对评价对象的需要和要求。“实践证明,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以及优秀教师群体的产生, 必须有科学的评价体系来‘保驾护航’。”[1]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构成的多边互动的复杂过程, 因此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是多样性的。如在叶澜教授看来, 一堂好课要达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五个“实”的基本要求。王荣生教授就一堂好的语文课也提出了“9级累进评价标准”等等。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曾说分析一节课, 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技巧方面, 又要分析教学效果方面。通常评课标准的确定首先关注教师教的方面, 按照要素分解法对构成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分解所形成的。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 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要素, 然后再进一步分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遵循共性规律, 还要结合自己的个性特色, 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因时施教。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努力做到合目标、合规律、合个性三者的有机统一, 既要强调统一、客观的标准, 又要重视每个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所以评价标准应实行规范化标准和个性化差异标准的统一, 即采取“5+X”的标准来评价一节课。所谓“5+X”, 就是无论哪一学科、哪一课型、哪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5”个最基本的标准, X型的课堂教学评价除了五个标准外, 还应该有一个体现自身特点的标准。

依据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分类, 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等。因此评课不仅要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 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 要坚持评教和评学相结合, 并将评课的重点放在“评学”上。除上一维度制定评课标准外, 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即学生在课堂的情绪状态、活动广度、活动时间、参与方式、参与品质、活动认知水平和参与效果等。这样就能通过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 从而达到“以学论教, 以教促学”的目的。

三、确立多元化的评课主体

评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评课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让教师从评课中获得发展的自信与动力, 并体验教学成功的快乐。教师作为教育教学职能的履行者、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 最清楚自己做出教学安排和构思的根据, 最了解自己教学设计的背景和教学的对象, 所以一般情况下, 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做出准确评判。另外课堂教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是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理应成为评课主体。一节课结束后, 教师能够对照指标及标准对自己教学的成败得失、优缺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应是评课主体之一, 在评课中要“重视评价对象的自我反思、自我反馈、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2]

在评课过程中, 教师自我评价是基础, 他评是条件, 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指由执教者以外的人对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评价, 如可由专家评、领导评、同事评、学生评等。专家、领导是评课主体“平等中的首席”, 可以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遗漏与闪光点, 辩证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顺应时代潮流以提高教学质量, 具有导航作用。

“对课堂教学活动、教材与教师的要求比较熟悉的评价者, 最能对教师改进他们的教学工作提出具体与实用的意见。”[3] 由于教师同事认识上能互通, 在教学目标、方法、过程甚至教学环境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对工作的目标、意义有着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 所以同事评价在平等相处中更容易合作、沟通、交流, 能对教师工作达成共识。另外由于教师在年龄、教龄、所学专业、能力特长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 每个教师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也不尽相同, 教师通过同事评价相互作用、相互支持、互通有无, 能够帮助被评价教师“确诊”、“会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能力上获得互补。

同时,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 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服务的对象, 是学习的主体, 理应是评课的主体之一。一堂课成功与否, 尤其是教师教学的适应性, 学生最清楚, 最有发言权。评课时应该把舞台让给学生, 使学生成为评课的主体之一, 让学生参与发表自己对教师这节课的想法和要求。当然, 受年龄、阅历和认知水平的限制, 学生的评课意见有时不够成熟、全面, 教师可权做参考。

经常性地开展评课有利于研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 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艺术, 促进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科学的评课能够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 指导他们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协助他们发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 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 逐步达到成熟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蒋国和.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J].中小学校长, 2003 (12) :38-39.

[2]潘永庆.多元评价: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17.

3.浅析听评课活动组织策略 篇三

关键词:听评课意义 现存问题 组织策略

一、研究背景

教师听评课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方式。但是,通过诸多观察不难发现听评课教研活动很难达到学校设想的效果。教师被动听课、浅表分析、敷衍评价等现象司空见惯,导致听评课活动成了浪费听课者时间和组织者精力的活动,难以实现其在深化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分析

1.从学校层面看

其一,学校对听评课活动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活动前没能明确给出听评课的类型与活动预想目标,所以教师在听课前没有任何准备,对听课内容更是一无所知。教师茫然参加听课,只能听多思少,听多评少,使听评课活动形式大于实际意义。

其二,学校对听评课的细节过程重视不够。学校领导只关注组织听课活动次数,较少组织听评课的方法讲座、研讨活动,导致部分教师不会科学听评课。

其三,对活动效果检查考评措施落实不够。组织者一般注重检查参加听评课教师的出勤状况,很少认真检查听评课记录。这种对细节的忽略无形中给予教师一定的偷懒机会,致使活动成为攀附潮流的一种形式。由于缺乏组织者对听课教师的考核,教师本人通过听评课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欲望大打折扣,教研的实际作用也就不大了。

2.从教师层面看

一是缺乏正确认识,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学校对听评课活动目标要求不到位,致使教师将听评课当做一个要完成的任务来对待,很多教师都抱着“参加是必须的,学不学习是自由的”的心态。

二是缺乏听评课方法。教师听课时不能很好地能进入角色,又不能感受到听评课带来的学习乐趣。评课时不能从教学策略、方法、质量等方面逐一分析点评,而是人云亦云,难中其的。

三是缺乏自我反思调整能力。听课之前没有准备,评课时更是跟着感觉走,很难做到听评课后自我对比反思,调整教学活动策划方案,起不到提升自身教学素质的目的。

上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表现为:组织者在形式化上要求多、实效检查少;为难情绪多,解决办法少;责备教师多,自身反思少。听评课活动在实现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与发展的目标上收效甚微。问题的实质是组织者对听评课活动策划重视不够,大多不做活动策划书,只有一个简单的听评课时间、地点、授课教师、参加人员等项目的教研计划,根本谈不上制定具体的活动目标、主题、措施,因此造成活动组织管理不力,使活动流于形式。

三、解决策略

1.活动策划要有目标

对管理者来说,指明了听评课活动的方向,才能确定听评课活动的宗旨和将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组织者必须在策划活动前弄懂活动目标是什么。这要多设疑问,反问为何组织这次听评课活动:是为了推进教学改革倡导教学新模式,还是为了给如何创建有效课堂立标杆;是为了推广教学策略,还是为了深入研究某一教学方法;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把关诊脉,还是为了检验、提高教师听评课能力,以便提升教师教学实用能力等等。

2.活动策划要有主题

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确定活动主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确定着力点,即活动内容。在此基础上,组织者方可结合现有条件来确定听课类型,确定授课人与授课内容等。

3.活动策划要有措施

听评课活动措施是听评课活动实现目标的保障。在目标和主题明确的前提下,制定活动策划方案,在制定中要以强化活动措施为中心,对听评课活动每一环节逐一分析,选择有效的过程管理、考核办法,制定活动规则。这样才能保障每名参与听评课活动的教师认真对待每个活动细节,从而有效地实现活动目标。

4.活动策划要有告示

在听评课活动开展之前,组织者就要将活动计划、目标、流程、要求、考核标准等广而告之。这样可以使教师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依据学校要求结合听课内容、本人条件以及学情做出听课计划,同专业或同学科教师还可以做出教学活动策划方案。教师带着计划、方案投入到听评课教研活动之中,对比、检验自身教学能力,找出差距,更利于教学反思,使听评课活动切实实现教研的各项功能,消除盲从听课、敷衍评课等现象。

5.活动策划要有培训

听评课培训是为更好地实现活动目标打基础,其目的一是使教师真正弄懂听评课的目的、意义、价值,二是引导教师掌握听评课方法。所以,组织者应当将培训讲座、专题研讨会等教研活动与听评课活动同时策划,使其切实起到培训、指导教师听评课活动的作用。其具体方法有:

(1)开设听评课方法辅导讲座。聘请专家、学者或对听评课有一定见解的校内外教师,开设听评课方法专题辅导讲座,介绍听评课方法和听评课要领,如开展以介绍具体听评课方法培训为目的的“角色转换听课法”“三步基础听课法”“六项指标评课法”以及“观察法在听评课中的应用”等专题讲座,也可以以调整反思教学活动策略为目的开设“教学反思法”“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标准”等相关专题讲座,通过专家的培训提高教师听评课能力。

(2)开展听评课方法专题研讨会。可以开展“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如何听评课”“这样听评课你赞成吗”等命题的专题研讨会,使教师在研讨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掌握听评课方法与技巧,实现提升教师听评课能力、反思能力的目的。

6.活动策划要有考核

考核的最终目的是增进教师对听评课的正确认识,以便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听评课质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实现学校组织策划活动的预期目标,也是实现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师教研能力、教学能力的必要措施。所以应围绕听评课活动制定必要的、可行的检查与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记入教师考核档案,作为晋职、评先、奖惩的重要依据。

四、小结

要使听评课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教研活动具有新的活力,真正起到教学研究、教学质量检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等作用,就必须从组织者开始,重新认识其意义、作用、价值,细致做好听评课组织策划方案,从而带动、引导教师掌握听评课方法,学会应用反思调整方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跟上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才能有效地推动教改不断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司筱.应用课堂观察法提高听评课实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4).

[2]陈华忠.如何有效地进行听评课[J].实践新课程,2010(9).

[3]周勇,赵宪宇.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沈阳技师学院)

4.美术评课稿 篇四

三天的观摩时间很短,听完整个课程,仍觉意犹未尽。下面就观摩的过程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本次评比讲授的课程全部为山东美术出版社的美术鉴赏及其他选修教材内容。我校现在使用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教材,二者有一定的差别,编写的角度不是一样的。这给听课带来了一定的新鲜感受。一定程度上窥探了鲁美版的教材全貌。

2、参加评比的教师在课程设置、内容安排上都比较有创意,课件制作较为精美,音乐课件的大量使用使美术教学的课堂效果更加良好。

下面就几个案例谈一下听评课感受:

案例一:xxxx年5月19日胶州实验中学倪丽娟利津二中

课程《中国民间美术》

课:常规导入,使用电脑课件。用喜庆的音乐突出年节的热闹,烘托节日气氛,学生联想音乐所能代表的现实环境。通过音乐导入红红火火的民间美术作品。学生阅读教材,找到什么是民间美术并回答。

评:音乐和美术合称为艺术,可见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用喜庆音乐的形式导入民间美术,恰到好处。喜庆的音乐容易使人联想到春节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而这一传统节日又是由很多民俗活动构成的,民俗活动恰好是民间美术样式的载体。如:春联、门神、挂笺、窗花、年画等等。学生通过音乐很容易想到这些美术样式。整体导入富于联想、贴近生活。

课:了解了民间美术的界定,同学们试着发现一下我们自己身边都有哪些民间美术样式。学生回答(积极踊跃)

评: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授课的最根本任务,不能空讲,要结合生活才能使知识在学生心里融会贯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的美术样式,也是对于美术的定义的一个巩固。

课:观看视频图像,展示各种样式的美术作品。然后观察同学们手中的民间美术作品,主要是观察色彩和造型两个方面,讨论分析民间美术作品的寓意性和象征性。

评:课前教师发给同学们已经准备好的民间美术物件教具风筝、布老虎、年画、泥玩具等。然后利用多媒体表现作品。学生不但能从多媒体中观看到民间美术作品,更能从手中拿到的作品中亲身体验到民间美术作品的意义特征。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只停留在表象上,更能深入内心。

课: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共有4名同学回答了手中的作品)。学生分析的不错(感觉学生整体素质比较不错,这也是倪老师本节课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引导着逐步深入分析。

评:分析的过程更要注重启发式的引导方法,少一点直接性的引导。(如布老虎的象征性意义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可以试着让学生从整体观察色彩,再从老虎本身代表的含义上入手,比引导学生说“布老虎身上的大红和黄色是不是很鲜艳”要好一点。

课:播放教师亲身参与的年画视频让学生观看,然后运用图片手段展示民间美术作品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并作简要分析,总结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评:立意新颖,教师亲身体验的视频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增加了观看的趣味性。适时的总结起到了趁热打铁的作用。

课:教师出示现场的一些较大的民间美术作品,学生观看并讨论分析。扩展练习:1、山东省有哪些民间美术样式?2、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福娃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学生回答较为不错)

评:课堂练习必不可少,主要起到知识巩固、总结的作用。练习的关键是选题内容。这两道题选题合理,贴近生活。山东省的民间美术样式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民间美术样式。如:高密剪纸、胶州面塑、枣庄泥人、莱西葫芦雕刻、杨家阜年画、潍坊风筝等等。奥运福娃选题更趋时代性,让学生体会民间美术的样式是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的。

课程总评:倪丽娟老师的课程设计整体比较好,没有出现前后时间段不协调的现象,是一节十分生动的互动型的课程。开始用喜庆音乐导入课程,让学生以一个比较热情的节奏不如课堂教学,这时也个十分成功的环节。学生互动的较为成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整节课轻松愉快,也为老师更好地发挥创造了条件。学生中个别同学对民间美术的熟知也使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教师采用多媒体、挂件和实体物品综合的授课方式不但

是学生能够看得到,更能摸得着,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中两名同学精彩的回答,倪老师即兴送学生的民间美术作品使师生互动气氛达到了高潮。贴近生活的问题设计也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亮点,让学生回答山东地区有关的美术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福娃问题更是贴近时代特征,更是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

倪老师的这节课使整个评比课中的开头课,,之前没有可以参考的,但听完她后面的课之后,我们几个人研究了一下,觉得他的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评比继续进行中,好的课程频频出现。张焕玉老师的可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耳目一新。

张焕玉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张老师的课虽然是让人感到沉重的青铜器,但整个课程的气氛却是十分轻松的。平淡无奇的内容在张老师的课堂中经过创造呈现出另外一种形式。他把课本知识经过揉和、整理、拓展分成三大部分,并且以一个导游的身份来介绍讲解历史、评说历史,即“识厅”、“赏厅”、“评厅”。三个“厅”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进行的。采用导游的形式,比较新颖别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件制作较为新颖,切换时清脆的金属声音,从另一个侧面加深了同学们对青铜器的印象。

课:进入“识厅”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青铜器”,图片示例分别列出青铜器的不同的种类样式,并分析各种不同形式的青铜器的主要功用。及各种不同种类青铜器具上的纹样:夔龙纹、饕餮纹、窃曲纹等。根据所认识的不同的樽、爵、鼎、簋等,给出一个图片示例,进入“考考你”环节。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内容,分析展示的图片。

评:生动的语言描述,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构成了本课成功的开始。基础性知识铺垫的“识厅”让学生了解到青铜器的真实面貌。而在其后巩固性的练习使同学们加深了对青铜器的认识。

课:导游继续前行。观察了第一部分的“识厅”后,进入第二展厅“赏厅”。这里主要展示的是青铜器的发展历程。从夏朝到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发展历程是不尽相同的,每个时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无论从体积、重量、造型、纹样、用途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总结各自特点并对整个观赏过程进行点评。

评:课程讲到这里已经差不多一半了,张老师从不同的时期着眼于青铜器的不同特点。用图示的方法一目了然,使学生容易接受不易混乱。采用表格对比的手法使每个时期的各自特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夏代时期青铜器体积小、重量轻,到商代变得大了一些,西周时期体积更加庞大造型更加规范。等到了春秋时期,体积又再度变小,重量变轻,造型更趋于文明,纹样多是朴实自然的,而且铭文较多。

课:由“赏厅”出来,进入最后一个展厅“评厅”。评厅的主要目的是学生能运用“识厅”和“赏厅”的知识来评价青铜器具。观看两件青铜器作品。一个是尊,一个是鼎。从名称、用途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本环节张老师采用的是挑战的形式进行的,有点类似电视里的“想挑战吗?”,名称就叫“挑战解说员”。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整个课程进行质的飞跃的过程,学生由刚才的赏过渡到了现在的评。分组的解说方法,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到前台的解说,锻炼了学生开放的性格,也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课: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提出期望。在总结本课内容的同时进而提出了保护文物的方法,使学生意识的保护文物应从自身做起。

评:本节内容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期望,属扩展内容,不过正是这个扩展内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重视育人的观念。

整体评价: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的张焕玉老师的课程设置合理紧凑,实用性较强,可见整体声音效果很好。三个展厅的设计,使学生耳目一新,带着好奇去听课。尤其是“挑战解说员”环节更是把课程带到了高潮。丰富生动的肢体语言和语言表达使得课堂气氛热烈而又活泼。

随着观摩的继续,许多好的课程都陆续的浮出水面。xxxx年省优质课一等奖的济宁市第一中学的万璐璐老师的课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xxxx年5月20日上午第一节,我们在胶州三中听取了万老师的优质课《中西古典园林》。

课:课件采用了图片和视频图像相结合的方法展示了中西古典园林。课程首先从欣赏园林的视频开始,然后进入课题中西古典园林,学生参照教材,读出园林定义,教师借园林的繁体“园”字讲园林构成。

评:繁体“园”字解释园林可谓新颖独到,颇具创意。激发学生学习园林的兴趣。课:园林的欣赏方法——三心二意法。“三心”即“清心”“文心”“镜心”,“二意”即“画意”“意境”。导入本课,诠释园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和园林面对面。

评:听了万璐璐的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语言。流畅的语言表达、完美的语言组织,是本课的授课过程好似一只欢快的乐曲。视频资料的导入,丰富了课程内容,使学生欣赏园林如身临其境。

课:对比中西园林。西方的园林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秩序美、人工驯服自然的美感。学生在中戏对比中发现不同,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来的不同的美的文化差异。列举了四时的园林美景,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园林。

评:如诗如画的园林给同学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课件中的音乐更是沁人心神。合理的音乐设置会让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更佳良好。随堂的小练习、提问也起到了知识巩固的作用。学生气氛活跃,回答积极踊跃。

课:播放苏州园林的短片《忆江南》,从色彩、意境上让学生感受苏州园林。提出分类赏析法:框景、借景、分景、移景。对比中西园林艺术,作总结性分析。最后用真实的本地园林(胶州市)景观解说结论。

评:条理清晰的分类方法,使课程脉络更为清晰。借用实际的胶州本地园林景观,使学生更容易赏析。课后的作业也是很有针对性的实践性问题:拍摄依稀本地的园林景观。让学生在详细了解园林之后再去和园林面对面,更能加深理解。

总体评析:万璐璐老师的课程听下来,似行云流水,非常流畅,课堂节奏把握的很好,没有多余的环节,学生的互动性也还可以。语言组织和表达精彩,可见优美动人,是本节课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但有一点需要提的是:中西园林中不应把日本园林(枯山水)算作中西园林以内的,可以算作补充教学资料。

短短的几天观摩的时间结束了,仍觉意犹未尽。百花齐放的省优质课给了我太多的启示,学到了太多的课堂教学方法、处理课堂事件的手法、对待学生互动的方式等。同时由于本次使用的是鲁美版的教材,也更丰富了我的美术鉴赏知识。纵观整个优质课评选,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和教师的语言组织是整个授课的中心灵魂部分。通过这次胶州之行,我学到了很多:

1、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过程要更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班级根据不同的班级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不可千篇 一律。

2、要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课程组织。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课程本身的趣味性之外,教师的语言和课程组织结构设计也是重中之重。很多优秀的理论型课程也正是从学生的实际环境入手,引导启发。如胜利十中的潘志杰老师的《中西古典园林》利用胶州本地的园林景观引入新课。蓬莱一中的陈湘怡老师的《中西神像雕刻》采用宗教引入的方法等。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创新。本次优质课的课件制作可谓精美。许多老师不但有图片文字,而且都插播视频资料,从全方位进行视觉教学。万璐璐老师的《中西古典园林》精彩的视频片段引人入胜。倪丽娟老师的近亲身体验的视频更是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枣庄40中学的孙云山老师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凡尔赛宫》,更是用视频恢复了圆明园的原貌,使学生更能感受中国文化建筑的恢宏壮阔。

4、实物课件在课堂上使用的频率也更为频繁。实物课件以其“百闻不如一见”“看见不如摸到”的效果,对教学效果的加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张焕玉老师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使用的战国编钟模型,孙云山老师的“斗拱”模型等。

5、课程设计要更注重实效性,结合具体实际。不要只讲空空的理论,更要教会学生处理实际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知识发挥作用,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6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至关重要。一节好的课程要求语言组织合理,语气流畅。这就要求要练好普通话,多读书。这样才能在授课时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富有趣味性。

7学生心理研究更加深入全面,如授课的导入要抓住学生年龄的特征,分析其爱好,偏向,投其所好,才能做其他的课题,所以学生的心理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8、踏实备课是一堂课的基础因素。只有备好课、备精课,才能上好课、出精品课。备课要不只停留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范围内,更应广泛涉猎,凡是和本课有关的知识都要准备。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应该多读书,多积累。

还有很多的感悟,自己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求证,不断融汇。这一系列的获益对我今后的教学活动将产生很大的触动。为我的教学起到了强大的辅助作用。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促进教学能力的进步这才是我所希望的,也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我会努力。

5.美术评课稿 篇五

在课堂上我最大的感受是: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体验、思考、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改变过去以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验,更加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课堂上也能得到阵阵掌声和笑声。制作、评说时由于没有局限,可以说作品的优缺点,也可以根据作品的形式来讲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同学之间也有互相辨认等激励的场面。显然学生学得轻松又所得。

3、通过剪剪、拼拼、贴贴、画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美术课《钓鱼》 评课 篇六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如何上好小学生的美术课呢?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发挥小学生喜欢玩的特点,通过游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张老师的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两方面略作探讨。

通过情景创设创造和谐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通过一系列思考`讨论`对话`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

本课首先通过学生在电脑上钓鱼,唱《鱼儿海底游》,欣赏动画《美丽的海底世界》等各种活动,以及一系列的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鱼的特征,为后面的教学打 下基础。这样学生在玩中学,从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欣赏、游戏、讨论等环节,教师从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创意,然后引导学生总结,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情感交流、平等对话。让他们在一种完全没有压力的情景中去学习。

重视学生学习方法、自我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讨论完鱼的结构和形状后,教师通过课件把真鱼变成制作鱼,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并发给学生一些制作好的鱼,让他们研究、讨论,去发现这些鱼是同什么材料做成的?是用什么材料来装饰的?要学生自己找出制作鱼所必须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然后教师动手示范,学生分组制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鱼的制作,让他们在操作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学生制作鱼的过程中教师强调每个小组的同学要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整个教学流程一气呵成,顺理成章。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情感意识在学习中不断升华、提高。通过感受、观察、分析、制作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7.美术评课策略 篇七

1.美术高考生美术学习动机类型与问题分析

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 学习动机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动机产生的根源可以把美术考生的美术学习动机分为下列类型。

(1) 理想型。这类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把学习作为全面发展的首要途径,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虽然选择了美术专业方向, 但是仍注重全面发展, 不因美术专业学习而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学习, 不因为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熏陶。他们适应新课程改革与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 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为今后升学和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兴趣型。动机来源于学生对美术学习本身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源于学习兴趣本身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者的内在动机, 动机的强弱与学习兴趣紧密相联。兴趣为动机指明方向, 动机为兴趣提供动力, 两者相辅相成, 荣辱与共。

(3) 投机型。有调查显示, 大部分考生均是从高中开始学习美术的。这类考生, 很多人本身对美术没有兴趣, 在升学的压力驱动下, 只是把美术考试作为大学的晋升之道, 在学习上急功近利, 真正为考试而学, 缺乏全面发展与持续发展的学习规划。他们即使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也很难在美术专业上有大的作为。

(4) 依赖型。这类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外部作用。在学习者自身对学习动机不明、缺乏主见的情况下, 家长、老师或朋友的劝说或暗示成为学习选择的重要依据。这类学生学习内在动力不足, 离开家长或教师的监督, 动机就可能消失。

(5) 放任型。这类学生平时自由散漫, 我行我素, 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大多数学习成绩较差, 行为习惯不良, 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文化学习, 受教师暗示分流成为美术学生, 接受分类教学, 或干脆离开原来的学校进私立的美术培训班, 享受更自由的生活。这类学生即使学习美术也是心不在焉, 最终很难学有所成。

美术考生学习动机的问题必然在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中体现出来。据调查, 升入高等学校的美术专业学生, 文化知识欠缺、行为习惯欠佳的现象比较常见, 持续学习和发展能力与非艺术学科相比存在差距;未能升学的美术考生就业现状也不容乐观。因此改变美术高考学生的学习现状, 提升美术考生的持续发展能力应注重其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2.美术高考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学习动机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制约, 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1) 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目标分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我国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全面落实课程方案, 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 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高中美术考生虽然有一定的专业性, 但是也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学习目标, 在突出专业发展的同时, 注重知识与能力、品德与修养的全面提升。

(2)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研究表明, 学生的学习动机容易在问题情境中被激发。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高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指向单一的学习目标, 学习情境非常单调, 这也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问题情境的创设, 应结合学科教学与学生发展的需要, 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把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品德养成与问题解决结合起来。在竞争的情境中培养进取精神, 在合作的氛围中培养合作意识, 在批判的情境中提升创新能力, 在愉快的情境中陶冶美好情操。

(3) 利用成功体验, 强化学习动机。人本主义认为,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巨大潜能, 成功是每个人努力追求的完美结果, 成功体验能强化一个人持续学习的动机。美术考生艺术学科普遍优于普通考生, 许多人经过短期培训班的学习就可以参加美术高考, 学生容易获得成功体验, 放大学生的成功体验, 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和学习自信心, 必定有利于强化学习动机。

(4) 利用兴趣迁移, 培养学习动机。美术考生的学习兴趣常常集中在美术学习上, 对美术学习的直接兴趣还是间接兴趣都可能成为美术考生新兴趣的生长点。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尤其是间接兴趣总是建立在对学习活动的目的与意义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利用兴趣迁移应在原有兴趣与新兴趣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 例如利用美术考生对艺术美的追求, 可以激发学生对一切美好事物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懂得用美的心情、美的理智、美的行为塑造美的生活。

(5) 引导学习需求, 培养学习动机。有调查发现, 有不少美术考生本身对美术并无特别的兴趣, 只是把美术高考作为一种晋升的途径, 因而在美术学习之外存在许多潜在的需求。对这些潜在需求, 尤其是高级的潜在需求的激发与培养, 让学生在尊重与理解的环境中得到尊重与关爱, 在理智感的养成中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学习动机也会因此变得长远和高尚。

8.美术色彩统考高分策略 篇八

[关键词] 美术考试;评分;色彩试卷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055-01

2009年的美术统考已经落幕一个多月,成绩也已揭晓,纵观几年的统考历程和学生们取得的成绩,留给我许多反思和启发。从2003年带美术班以来,我经历和见证了高中美术统考制度的艰难改革和不断完善,统考制度在不断的成熟化和科学化,但每年的统考结束后都会引起激烈的反响和议论,特别是对考题难度、阅卷公平性等等。

在我认为,虽然美术考试和评分在很大程度上和文化考试是不尽相同的,美术的评分跟阅卷老师的主观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一张好的试卷纵然有再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也不会脱离其取得优秀成绩的结果。那么在统考中,一份色彩试卷如何才能脱颖而出,一举夺冠呢?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考生要练好“内功”,才能在临场考试中发挥出水平,取得好成绩,具体需要在考试中做好以下几点:

一、认真审题,领会题意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几年色彩考试形式无非是默写或是对着黑白照片画,主要考察学生的画面色调的把握、体积的塑造、空间的表现和质感的表现等。因此,考生就要多在这些因素上下“功夫”。考生在拿到试卷时,不要急于动笔,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和意图,先酝酿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构画出几张画面,设计下画面的预期效果,然后加以比较,有意识地取舍,敲定自己满意的画面。

二、别具一格的构图

在阅卷时,评卷老师需要面对的是几万份试卷,因此,那些构图千篇一律,没有变化,缺乏新意的构图是很难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和打动他们的心灵的。当面对考题中同样的物体,每个考生都应该有自己的一些不同于他人的看法和感受。在平时教学中,我们通常教学生构图要饱满、完整,这是对构图的基本要求,也是考生最常用的构图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不至于在考试中太吃亏,出大漏子。但要想让你的试卷从上万份中脱颖而出,构图饱满、完整肯定是不行的。要想取得理想的分数,必须充分利用形式美的规律,使构图富有创意和吸引人。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去多看多画,多思考多总结,熟练掌握构图的规律,并大胆进行创新,才能在考试中做到新颖独特,迎刃有余。

三、统一而丰富的色调

色调是一幅画总的色彩倾向。构图之后,可根据题意和物体,首先确定几个大的色块,以便能确定出整幅画的色彩基调。一幅作品的色调把握,其衬布的色彩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它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多,起着全局的作用,因而衬布的表现成败很关键。在此基础上应着重组织好亮部与暗部,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画时可采取快速薄画平涂式,使画面色调能较快的体现。铺色时要从整体着眼,充分处理好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关系,不能把画面搞得“花”、“乱”, 各自为阵,要主次不分,要在丰富的前提下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相互衬托,使整个画面的色彩能统一而丰富。

四、深入的刻划和生动的塑造

画面有了统一的色调还要进行局部的深入塑造,否则是非常空洞的,显然评卷老师也是不会感兴趣的。刻划要重点抓住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空间进行塑造。此时,宜采取厚薄相结合的画法,且注意运用笔触对物体进行塑造,以增强画面生动的效果和感染力。塑造物体要从大局出发,突出主体,虚实结合,前紧后松,切勿面面俱到。主要的物体、前面的物体要进行精彩的塑造,次要的物体、后面的物体要进行概括的塑造,使画面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刻划局部时不能太专,要不时的从局部跑出来,把所描绘的局部和其他部分进行比较,要经常调整画面不满意的地方,使一切细节服从于整体。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反复推敲,努力把物体的形体、色彩、层次、空间、质感塑造到位,?表现出你对对象的透彻理解和整体的把握能力。

五、纵观全局,调整收拾

这个环节对考生能否取得高分至关重要。调整主要是让画面更突出,更响亮,使自己的画面能在众多试卷中“跳”出来,这样才能引起评卷老师的注意。因此,调整中,要加强静物的形体结构,空间层次和画面上静物色彩的空间对比。调整时,通常要将后面的物体与前面的物体多作比较,增强层次感与空间感,后面物体的塑造要概括一些,色彩也稍灰一些,前面的物体塑造要结实一些,色彩纯度稍高一些,主要物体要多深入多刻划。用笔,后面的笔触要大一些,前面的小一些,丰富一些。同时也要注意色彩的纯度关系,要处理好画面的“鲜艳”与灰的关系,不能画得“太火”、“太粉”。要画得“灰”而不“暗”不“脏”。此外还要加强明部和暗部、物体和背景的冷暖对比,这样才能主次分明,对比强烈,画面突出。

考生在做好以上五点外,还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考试中要镇静,始终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勿急躁不安,调配好作画时间,有条不紊的去表现。

9.小学美术评课稿 篇九

“活动一”即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构成既有必须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不一样纹样的一方纸手帕。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花手帕》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要使用纸材和水性颜料等媒材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材料的特点,要能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感受和理解印染工艺的美感、功用和社会人文价值。因而在备课上我结合课改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欢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讲授示范的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主动性,使学生在简便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欢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进取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我的潜能。所以我采用下头两种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平等,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经过启发教给学生赏、做、评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1、自主探究学习法

前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自我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异常强烈。”所以,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本事,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在教学本课难点——折法多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多种折叠纸巾的方法。

2、合作交流法

10.小学美术课评课 篇十

澄迈县仁兴学校松运小学 符小凤

这节由符老师执教的《漂亮的纸袋》一课,是三年级的一节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首先,从符老师的备课、教具、课件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进行活动和组织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的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方法,培养创新、合作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符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实物与游戏导入。通过用塑料袋与纸袋的比较,引出环保知识;用变魔术的方法,引出课题。

二、观察分析。让学生欣赏并分析教师所展示的范作,找出装饰纸袋的装饰手法,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三、欣赏分析,讨论构思。引导学生观察范作与图片,找出纸袋装饰图案的表现主题。

四、思考方法,动手制作。以小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学间互相配合,互相帮助。

五、作品展示,知识延伸。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装饰手法和创作意图,教师归纳总结加以评价。在课堂上,符老师以她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改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能够抓住学生活泼、好玩、好动的心理,利用比较与变魔术的方法导入,在课的一开始就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这里来,为整堂课的集中进行提供了一个前提保障。其次,在讲授新课部分,丰富有效的教具,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且极大地展示了讲授的基本功,也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视觉上有所收获,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创作思路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再次,“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符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最后,这节课分别以环保的形式来开头与结尾,很好的做到了首尾呼应。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美术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在赏评这节课的时候,认为本节课也相应的存在一些遗憾,归纳如下:首先,作为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美术课的示范教学是指学生理解制作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示范教学贵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符老师在此环节上有些疏忽了。最后,符老师在作品展示环节中只考虑到展示评价好的学生作品,而忽略了对较差的学生作品的点评。因为教师在评价环节中,对较差的学生作品的评价也能对学生做出很好的警示作用。

上一篇:忙碌的句子唯美下一篇:忠县教育学会会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