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共11篇)
1.金融服务能力提升 篇一
提升保障服务能力 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各地质监部门扎实推进“质量和安全年”活动
一场任务包干会 几多分量压肩头
□ 本报记者 杨荣坚
3月30日下午4时45分,辽宁沈阳市质监局质量处处长张林春气色凝重地走出会场,在刚刚结束的“质量和安全年”工作会议上,他的处室作为活动办公室部门,直接牵头的任务就有9项之多,在全部28项分解任务中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与他前后脚走出会场的监督处处长毕曙光、食品处处长郭赢晨同样若有所思,他们在会上领到的任务从“任务分解书”的字面上就能解读出个中沉甸甸的分量。这是记者在沈阳质监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看到的一个场景。
沈阳市质监局在国家质检总局部署“质量和安全年”工作后,深刻领会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活动平台效应对于开展全年工作的有力促进作用,该局领导班子立即着手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并力求在解决问题见实效上下工夫。在全面部署全年工作的同时,将涉及全局的重点工作分解成6个大类28项任务指标,分别落实到部门,并由责任部门牵头参与部门和各分局分工合作,按分解指标要求确保落实。通过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围绕质量宣传、质量提升、质量安全、质量整治、质量服务、质量建设,力争达到:有利于质量进步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政府监管体系和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更加完善,企业质量责任意识和主体作用普遍加强,全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基本杜绝,群众对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促进和谐、优化结构的作用有效体现。刚刚将任务分解下去的沈阳质监局局长隋莉并未显示出任何轻松,作为该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总指挥,她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她对记者说,实现“质量和安全年”的目标,重点是解决提升质监保障和服务社会能力问题,着力解决质监能力与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和监管能力不足、对监管对象不能全覆盖等问题。我们要高起点建设沈阳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促进沈阳质监的服务优势向区域发展的竞争优势转化。隋莉特别介绍说,目前,沈西工业走廊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进展顺利。该平台总投资约3.2亿元,平台内共建有9个国家级各类检测中心,其中包括: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低压防爆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家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车用橡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长管拖车及罐槽车、工业气瓶检测中心和加气机、大流量、热能等国家级中心实验室,还有为上述国家实验室配套的、国内一流、填补东北地区空白的电磁兼容实验室、消声实验室和地下恒温恒湿实验室。此外,还有化工、建材、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防火材料、高低压电器、电光源、压力管道检测等一批各类实验室,也将在平台建成后整合在一起。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成后,沈阳市的产品检测能力将覆盖沈阳八大优势产业的主要产品和全部重化工产品,将形成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实验室数量最多、技术装备性能水平最高、人才技术优势最集中、检测项目和功能最齐全的检测中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将处于领先地位,可以
填补多项东北地区空白,近可服务拉动本地产业发展,远可辐射中国北方地区及东北亚区域。
“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得到了参会企业的积极响应。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路远达说,作为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国家大型企业,我们深知中国制造质量信誉平台对本土企业的支撑作用,因此,我们从心里拥护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并愿乘此东风,让我们生产的机床质量再上新台阶。
(摘自2009年4月8日《中国质量报》3版头题)
2.金融服务能力提升 篇二
一 、 以 建 设 标 准 化 “ 壮骨”, 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程度的高低, 直接关系着老百姓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一是定位高。我们在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建设上, 坚持“眼光远、思路宽、标准高”的原则, 在符合《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 满足辖区服务人口数量需求的基础上, 力求功能分区合理、流程科学、环境温馨, 并符合国家卫生学等标准。目前, 我市10个卫生院基本建设通过争取国家资金和地方财政支持等措施, 全部实行了新一轮的标准化建设。二是配备齐。10个乡镇卫生院均按1.4名/千服务人口和1.2张/千人口配备了医务人员和床位, 并配备了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其中, 6个卫生院配备了DR, 3个卫生院配备了碎石机和腹腔镜。三是要求严。全市145个村卫生室的建设严格按照“统一设计、统一布局、统一外观、统一标识标牌、统一设备配备”的要求, 扎实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房屋建设和基本装备由市财政、村委会筹资和企业家捐资建设, 业务用房面积120-160平方米, 设“四室一房”, 及29种以上常用设备。目前, 我市145个村卫生室除今年正在新建的16个外, 其他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的要求。
二 、 以 业 务 规 范 化 “ 活血”, 提高医疗技术普及性
规范化建设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业务发展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普及和提高。一是强化依法执业。我们强化依法执业的理念,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建立健全并落实以医疗核心制度为主的各项业务管理制度, 加大院感预防控制管理力度。二是强化医疗质量提升。乡镇卫生院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安全管理措施, 规范医疗文书书写。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拓展业务范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确保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价廉。4家乡镇卫生院与上级三甲医院建立了长期协作机制, 近3年无医疗事故发生。进一步完善村卫生室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诊疗操作规程和绩效考核办法。督促乡村医生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诊疗规范, 做到诊疗有处方、看病有记录、收费有依据、传染病有报告。三是强化公卫服务。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转变服务模式, 以健康管理为中心, 全市乡镇卫生院组建全科医师团队28个, 实施乡村医生签约服务, 签约率已达55%。截至目前, 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95.7%, 一类疫苗接种率为100%;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7.3%,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9.8%;65岁以上老年人规范管理率70.95%;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80.5%;2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84.6%;重型精神病规范管理率97.2%;全市疫情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均达100%。通过业务规范化建设, 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技术的普及性。
三 、 以 运 行 信 息 化 “ 化瘀”, 提高医疗资源共享性
信息化建设是基层医改的强大支撑, 通过运行信息化建设, 有效化解了基层卫生机构信息不准确、不及时的问题, 提高了医疗资源共享性。一是建平台。我市自2011年开始启动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 在全省率先投资1500余万元建成了包含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结算及综合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当阳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全面实现市、镇、村三级卫生信息资源共享, 为综合服务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支撑。2013年, 当阳市在全国县市级率先发行兼具就医和金融功能的“居民健康卡”。二是建网络。我们建立完善了医生工作站, 为全市10个乡镇卫生院、145个村卫生室按4500元/单元的标准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刷卡器等相关设备, 并联网接入信息化管理平台,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信息系统联网率达100%。全市卫生计生信息实现了无缝对接, 达到了村村通网络, 时时知信息, 处处能报销的目标。三是建机制。我们建立健全了信息运用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信息互联互通作用, 确保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及时报销, 省内住院四级联网即时结算。并定期开展财务运行状况、双向转诊、医疗费用、抗菌药物合理运用等分析, 充分发挥了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
四 、 以 管 理 科 学 化 “ 健体”提高医疗模式统一性
3.浅析着力提升供电服务能力 篇三
关键词:供电服务;提升;供电企业;优质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9-0099-02
优质服务对供电企业非常重要,是其生命所在,是供电企业在内部强化素质,在外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供电企业不断发展改革的条件。那么,优质服务的定义是什么样的,又该用什么来衡量优质的服务呢?在本文中,阐述的优质服务就是指把每一件小事从始至终都做到最好。始终坚持“不断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不断地超越客户的期待”的工作理念,把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把最真诚的服务传递给民众,虚心倾听每一位客户的心声,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把有用的建议都转化成提高企业的动力。
1 供电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客户对企业服务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近年来,供电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入,使供电企业朝着提升服务水平的方向发展,实现优质的服务。在电力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最大的满足就是有电可用、不停电,对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并没有那么看重。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飞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电力行业也飞速发展起来,电力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1]。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供电企业就要寻求一条能继续走下去的发展之路,于是,提供更优质服务就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从而对高质量的服务也提出了新要求。目前,电力行业还仍然是属于垄断行业,市场上竞争压力比较小,但终端能源的市场竞争却越来越激烈[2]。随着可替代能源对电力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上小电网和大电网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地方电厂以及企业自备供电条件的迅速增长,供电企业只有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才能继续吸引客户,不断地增加客户队伍,开拓更大的市场,争取在能源市场上占有更大的比率,增强供电企业的竞争力。换句话说,优质服务仍是供电企业在市场上立足的根本。
2 供电企业在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1)供电企业对服务的认识不够,服务观念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在对待供电企业要不要提供优质服务、怎样提供优质服务的问题上,部分领导认为“在如今的情况下,供电企业不适合提升优质服务,因为优质服务的成本投入太大,得不偿失。即使有同意提供优质服务的领导,也仅仅是提升以企业为主的优质服务,而没有真正把客户放在第一位,没有做到以客户的需求为主的服务思想。从上面两点可以看出,有些供电企业对提升优质服务的思想缺少整体的认识,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没有考虑全局和长远的发展,这种落后的思想将会导致供电企业不能走得长远。
(2)供电企业服务比较单一,服务质量跟不上,没有能吸引客户的特点[3]。服务单一指的是服务内容缺少多样化,有些企业只是看重传统方法的售电服务,没有重视销售后的服务,也没有提供发电和输电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不能使客户满意,服务没有深入化,甚至有些企业提供的服务仅仅是形式,走过场后就没有下文,让客户感觉不到良好的服务态度。不同行业的服务内容也会有所不同,而供电企业在服务内容上盲目模仿其他行业的服务模式,显示不出供电企业的服务内容特点,没有自己的优势。
(3)服务运行的体制不完善,管理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企业服务运行的各个环节与部门和班组之间的没能协调好;在供电服务方面,没有计划地停电或者是送电的时间无故被延迟又没有提前通知到客户,承诺好客户的事情没能做好并且事后也没有很合理的理由来回复客户,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
(4)供电企业在对电力品牌和提供优质服务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媒体宣传中对电力广告和提供优质服务的宣传报道非常少。
(5)供电企业服务人员的素质不高。在企业中员工的人数比较多,而且很大部分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培训,或者是员工的文化层次和学历较低,使得员工的整体素质较差。一方面是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较差,缺少团结合作的思想,对工作缺少热情。另一方面就是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很多服务中出现的技术困难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 提升优质服务的措施
(1)树立“真诚服务,客户至上,共同发展”的服务思想,把客戶当作是企业的合作伙伴,更是企业的衣食父母[4]。在服务上多了解客户的内心想法,真正做到为客户排忧解难,要学会换位思考,真正用心去服务每一位客户,营造一种服务人员与客户相处融洽的和谐愉悦氛围。真诚服务在服务理念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它是一种主动奉献的方式,把客户的需要当做是企业发展的最大目标,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不断的超越,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在服务中,耐心也是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员工的一种很重要的素质,工作的烦琐,决定了在服务工作中要具有耐心。在工作量比较大的时候,特别是遇到用电高峰期的时候,客户有时会对供电企业的服务方式和工作的流程方式不清楚,或者是对服务的内容不理解时,服务人员要耐心地给客户讲解,直到他们明白为止。客户是企业服务的对象,企业的工作需要客户的配合,更需要客户的支持,在两者相互合作中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壮大。
(3)增强服务意思,用微笑拉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彼此之间的亲和力,也是表达友好、传递温暖的一种方式。一个发自内心的真正微笑就好像是寒冬的一股暖流,带给人温暖和舒适,还能在需要的时候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一线的服务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充满激情,面对客户时脸上要始终带着微笑,真诚对待每一位客户,认真地完成每一天的工作。优质的服务需要企业不断的努力,这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目标,永远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4)创新服务,做到更好更快地解决客户的困难,满足客户的需求。供电企业在提升服务的同时还要发扬“努力超越、达到更好”的企业精神[5],弘扬企业真诚对待、奉献社会的良好企业文化,不断探索、追求更好的高品质服务。做好超前的服务内容,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或者是采用问卷调查、客户走访等方式,主动了解客户的心声,总结客户提出的建议,并将客户的需求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4 结束语
服务的变化是供电企业成长的需要,优质服务让供电企业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电力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其他行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更是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能源动力,是社会的一支稳定剂。不断深化服务的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使供电企业的每一个部门,甚至是每一个员工都具有全局意识、以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真正地把服务质量放在首位。因此,做好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工作,既是供电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客户日益不断提高的服务需求,更是全社会不断进步的强烈需要。
参考文献:
[1] 高兵.提升供电服务四要点[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18).
[2] 岳寒冰.供电企业做好优质服务工作的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
[3] 唐莹莹.对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几点思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S1).
[4] 张利华,史文斌.浅谈电力行业的优质服务[J].才智,2011,(4).
[5] 李怀玲,孙兵,王凯.浅谈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若干问题与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
4.践行群众路线 提升服务能力 篇四
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群众观,今天我要跟大家探讨的是“践行群众路线,提升服务能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具有维护社会和平和改变历史进程的积极作用,千百年来,亘古未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亦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真谛和精髓。
2013年6月,中共中央统一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中共全党深入开展。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凝聚人民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强保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能否坚持群众观至关重要。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是我们每一位党员、每一位基层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也是我们干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社区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单元,贯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充分发挥社区的功能和作用,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成立的城市社区,各项工作尚处在探索阶段。为更好地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服务广大社区居民,就要做到重心下沉,把群众工作做到实处,让矛盾化解在一线,问题解决在内部,牢牢把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契机,言必信,行必果,切实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第一.整合力量,优化资源。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以优质服务凝聚民心,提高社区组织的战斗力、号召力。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宗旨,以互助性、福利性、经营性等多种形式,整合社区资源,创新社区服务工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构建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打造社区党支部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物业共同管理的模式,分别从软件和硬件上提升居民满意度,定期召开社区管理工作会议,探讨解决居民反映的现实存在问题。第二、包幢包户,优化服务。我们社区目前在册325户,每一位社区干部包幢包楼道包户,全面开展入户行动,分阶段同时入户访民情,听民声,排群众所忧,解群众所难,排摸骨干力量,拓宽服务渠道。切实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发动一批愿意投身社区事业的爱心居民,协助社区开展各项活动,让社区服务工作良性发展。加强邻里互助,形成远亲不如近邻的良好生活氛围。完善工作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升工作效率。第三、加强管理,优化队伍。搭建“两网合一”平台,完善网格化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社情民意交流平台。抓好社区班子成员能力建设,强化素质,更好服务居民,围绕提高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社区班子成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加强团结,注重成员内部修养。制定“每周例会制度”,以分工不分家为务事前提,加强社区干部之间的团结,完善集体意识。注重挖掘班子成员本身的能力,以使人适其位、人尽其用,为做好社区工作打造最合理的队伍。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理应是最贴地气,最了解人民群众的团体。我想我们更应该努力做到心里想着群众;感情亲近群众;言行尊重群众,真正树立起我们心中的群众观,切实提升自身服务能力。
第一、放低姿态亲民众。在基层,最直接、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搞好群众服务工作。要真正维护好与居民之间的关系还是需要放低自身姿态,秉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向群众学习,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用心做好惠民工作,多做一些合民情、顺民意的事。工作中坚持做到四勤:眼勤、耳勤、脚勤、手勤。经常深入居民,听取居民意见建议,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多做实际工作,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做到职为民守、责为民尽、业为民兴、绩为民创。第二、真抓实干求务实。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但有广度而且有深度,不但要解忧愁而且要见真情,想要真正把工作做到实处首先积极主动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知识,进一步提升思想水平。学习社区业务知识,优化办事效率,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做到言行一致,工作中不作表面文章,不打官腔、不只炼“嘴功”。把实干放在第一位,急需办的事及时办,需要办的事抓紧办。讲求实际,力求实效,勇于攻难点,善于解难题,推动社区工作的不断深入。
第三、敢于作为守清廉。廉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品格。秉公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居民负责。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必须警钟长鸣,用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自己,用先进事迹来督促自己,用反面典型来警示自己,牢固树立自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观点。对照党章,自觉遵守,严格执行,严以律己。坚持原则的踏实工作,不偏袒,不徇私。
隆 昌 社 区
5.金融服务能力提升 篇五
陈奇
建设新农村,需要金融支持。近年来,包括农行在内的我省金融部门积极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全面的金融服务,有效促进了我省新农村建设发展。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支持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不断加大信贷投放:2009年,湖南省新增涉农贷款652亿元、同比多增593亿元,余额同比增长33%、增速比2008年提高30个百分点;改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先后推出惠农卡、“客户一证通”、“信用一证通”等支农新产品,极大地满足了农民金融需求;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截至2009年末,全省新增大小额支付系统网点271家,新增POS及电话支付终端11626台、ATM机415台,开通“惠农直补”汇道80个县(市)、“直补”资金87.2亿元,省内137个无金融机构网点的乡镇中有124个解决了支付服务缺失问题;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信用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加强和金融环境的改善,使农民分享到现代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促进了农民增收,2009年湖南农民收入同比增长10%,领先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幅度。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农村地区资金投入相对不足、金融服务能力相对滞后、金融环境建设还相对欠缺的现实,这对农村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增强农村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一、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提升金融服务的关键在于畅通涉农资金投入渠道。为避免投入资金的同质化和完全商业化,应建立法定的“三农”资金投入机制,增加投入渠道,完善投入方式。“三农”资金投入渠道要合理分工,分别确定重点支持对象和范围。通过合理界定,从而建立以财政资金和政策性金融为导向,合作金融、商业金融为主体,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形成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切实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位的问题。
农村金融需求是多层次和全方位的,资金和投入并不是金融服务的全部。而农村金融资源的稀缺性也表现在与这些需求相对应的多个方面。因此在促进机构多元化的同时,也要努力促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既要创新面向农村生产的信贷产品,也要为农村消费增长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农村消费者特征的、包括消费信贷在内的各类金融创新产品;既要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应用,也要加大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普及,发生在城市的各类金融服务创新也应该惠及农村,如通过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改善,在汇兑、清算结算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金融便利。
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原因还在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应通过政策引导、差异化监管、设立多种形态金融机构等综合手段,鼓励各种金融服务和资金流入农村,在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多主体、多来源、多方面的有序竞争,从而刺激各金融机构加速进入、加快创新、加大投入、降低价格,使“三农”直接受益。
二、解决资金投入瓶颈制约
目前,在农村资金投入方面面临的突出矛盾是,财政有意愿但财力不足,银行有资金但手段不足,农村有需求但条件不足。对银行来说,满足商业运营的有效需求不足。农业整体上仍然是高风险的弱质产业。作为农业生产资金的主要供应者,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信贷资金往往因农业风险而形成损失,使得农业信贷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农业贷款风险收益的这种不对称性成为制约农业信贷增长的主要因素。
农村信贷服务成本高、风险大,单靠银行机构的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是不够的,必须加强金融与财政、信贷与保险等方面的合作,建立、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支农金融投入的风险。一是加快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二是积极探索发展基于订单与保单的金融产品,分
散农业信贷风险。三是积极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降低贷款的信用违约风险,以此完善农村小额信贷增长机制。
农村信贷投入不足的一个关键问题还在于双方信息不对称,而农村企业和农户又难以提供有效合法的担保抵押。为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农村信用担保模式,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其次,应扶持建立政府牵头、有关涉农企(事)业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基金。再次,拓宽融资担保方式,扩大抵押担保品范围。对拥有一定资产或质权、信用记录好、还贷能力强的农村自然人,可试行宅基地(住房)抵押贷款、耕地经营权、养殖水面使用权、经济林权质押贷款等多种贷款模式;对市场化运作、收益稳定、有还贷保证的农村企业,可推出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存货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要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提高农村资产的流动性。
三、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
农村金融的良性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业发展的质量。一是广泛开展农村信用评级活动,促进农民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二是完善农村信用的征集、评估、发布与服务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机构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农村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库,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提高失信者的违约成本。四是建立健全维护金融债权的法制保障体系。
6.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篇六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县公路局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服务能力,带领党群创先争优的原动力,多举措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该局采取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座谈交流、外出学习等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围绕提高政治理论、增强业务技能,组织开展和参加各类业务培训13次。在依法行政工作中,推行“首问负责制”、“一站式”审批制和限时办结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截止目前,共上报并审批平交道口21起,处理路政事案17起。以“畅安舒美”为标准,累计补植公路中央绿化带苗木52000株,行道树刷白300公里,维修、清理疏通排水沟7830余米,并加强了桥梁护管,有力得提升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罗建雷)
7.提升档案服务能力的有效策略 篇七
一、建立档案集中保管中心, 为提升服务能力提供资源保障
改革档案接收机制是提升档案服务能力的前提。目前, 影响档案服务能力提高的因素之一是馆藏档案资源贫乏, 无法满足社会各界的查询需求。究其原因, 是各地档案资源条块分割、分散保管、各自为政, 档案资源在本区域内无法实现统一接收和管理。所以, 应跳出传统档案管理的条条框框, 采用“大档案”管理体制, 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协商的方式、共享的合作机制, 集中本地区档案资源, 建立档案集中保管中心, 为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打下资源基础。档案集中保管中心必须坚持以集聚档案资源为目的, 创新档案接收体制, 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在多渠道接收档案过程中, 本着使用就近原则, 全部接收和直接管理城建、土管、房产等专业和户籍、公证、学籍等专题档案;市级各部门和单位的文书档案保留五年供日常使用, 将超过5年以上的永久和长期档案移交中心保管, 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专业档案, 原则上把超过10年保管期限的档案, 采用移交和寄存两种方式向档案中心移交, 不到10年的专业档案, 根据各职能部门自身要求, 以寄存方式委托档案中心保管;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可以采用档案寄存、捐赠等方式, 将档案资源移交中心托管。保管中心按照各专题、专业档案分门别类存放, 统一管理, 集中开发利用。
二、建立档案便民查阅中心, 为提升服务能力提供高效平台
创新档案服务模式是提升档案服务能力的根本。以档案馆、部门和专业档案室分别提供利用服务的传统模式, 导致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能力被相对弱化, 许多来信来函查阅、网上查阅和为政府决策提供超前服务等无法实现。只有将原先分散在各部门的专业档案在档案中心进行资源整合、归类和优化, 建立档案查阅超市, 实行便民服务式的窗口服务, 并通过档案信息网络、传真等形式提供各部门未进馆档案的代查服务, 真正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社会化的一体化服务。档案便民查阅中心建设, 可按照档案实体移交、人员编制隶属关系不变的原则, 接纳城建、房产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档案人员进驻档案中心, 管理本职能部门的业务档案和专题档案, 接受档案中心的统一管理。中心可按照专业设置、窗口服务、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 设置普档查阅、房产地籍档案、城建档案、户籍档案、现行文件、特种载体档案、公证档案等查阅服务窗口, 在查阅大厅设置计算机自行查阅平台, 供人们自行查阅相关档案信息, 真正把中心建成一个档案服务便民“超市”。
三、构建档案综合信息中心, 为提升服务能力提供现代化手段
以数字档案馆工程为依托, 建设档案综合信息中心。随着各种门类、专业档案向档案中心集聚, 必须建设一个以集聚各类资源为基础的数字档案馆, 并以此为依托建设综合信息中心, 实现数字化管理、高效率利用。以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依托平台的综合档案信息中心, 包含专题档案目录、现行文件目录、多媒体档案目录、重大活动档案目录、诚信档案目录等各类数据库, 通过政务内网、外网和查阅窗口, 向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以实现政府信息公开为目的, 建设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现行文件中心的建立, 为老百姓查阅现行政府公开文件起到积极作用, 但由于各部门一些政策法规, 基本上在各自网站上都已向社会公开, 为更好地发挥文件中心的服务功能, 方便人民群众查阅信息、解决难题、落实政策、寻求查证, 文件中心建设必须突破原先的档案资料收集范围和服务方式, 在原“现行文件查阅中心”的基础上, 建设全市政府信息查阅中心, 及时接收各市级部门和单位报送的纸质和电子文献等资料, 将各类现行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服务性等非保密性文件和公开出版发行的政策法规汇编、书籍报刊、信息简报和政务公报等资料, 经整合建成党政文献资料库, 建立全市文件级目录数据库, 向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的政府信息查阅服务。
四、拓宽档案展厅建设思路, 为提升公共教育能力奠定基础
8.拓宽业务领域 提升服务能力 篇八
关键词:科技情报服务领域
中图分类号:G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237-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建设科技型国家的发展战略的实施,给科技情报事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与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新形势下,如何变革情报服务理念和方式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拓宽业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对科技情报战线而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几年来,黑龙江省科技情报所紧紧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新要求,不断加强情报服务创新,努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1 总结成绩,发挥优势
黑龙江省科技情报所以服务于决策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情报研究,为领导部门的战略决策、规划计划和重大政策的制定、科技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的实施方案,为实现我省建设创新型省份重大战略做出了贡献。一是承担省科技厅的规划、计划的编制工作。承担黑龙江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采用技术路线图等科技创新方法开展研究。二是为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和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完成国家级课题有《黑龙江省模具设计网络协同服务平台》、《黑龙江省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区域应用战略研究与基础平台建设》等,完成省重大重点课题:《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黑龙江省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三是技术咨询、项目评估等任务。
大量的情报研究工作成果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取得了很多荣誉。2008年在国家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大会上,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先进服务机构称号”。2009年,在“第三届中国产学研合作(滨海)高峰论坛暨2009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年会”上,荣获“首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2 扩宽业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
我们紧紧围绕黑龙江省科技经济发展,不断加强服务能力和手段建设,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产业集群升级、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效地支撑和服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1)坚持情报研究,把为政府提供决策服务作为发展的正确方向
发挥情报所占有信息量大,长期从事软科学研究的优势,紧紧围绕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战略、政策研究,为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情报研究工作实践中,注重情报研究成果的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时效性。科学性是情报研究成果的根本标志,也是其应用的内在基础,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客观性,对情况、形势的分析判断要准确,既要注意应用价值又要注意学术水平。例如,在研究制定黑龙江省科技发展五年规划时,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和技术路线图等科学的调查方法,对重点领域进行客观分析预测,择优选出领域和重点项目,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成果的针对性是应用的重要前提,针对决策者思虑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做到有的放矢。可行性是应用的可靠保证,即成果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应具备技术、经济、操作、政策等方面的可行性,以便于决策者在实际工作中采纳应用,实现其价值。研究成果时效性必须提交在决策前而不是决策后。例如,完成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发展的调查》,即是针对我省哈尔滨、大庆两个国家级高新产业开发区存在的问题,当时我省尚未出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而直接影响其发展这一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征询财政、税收等方面意见,提出了政策建议。该成果体现了针对性、可行性和时效性,被省委、省政府制定高新产业发展政策时所吸收、采纳,获省委优秀研究成果奖。
(2)引进先进科技创新方法,助力黑龙江省企业自主创新
科技创新方法(TRIZ理论)是为大力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而提出的科学创新方法。我单位被确定为首批技术创新方法试点单位,在人才培養、组织培训、创建学术团体、组织学术研讨和交流、参与企业试点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承办了各类培训班10余次,同时联合地市中心开展培训,培训生产力促进中心从业人员、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人员达1.2万余人。组织成立国内首家省级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会—— “黑龙江省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会”,目前,团体会员达到100家,个人会员超过2000人。组织推荐技术创新方法试点企业中,取得专利成果达到70余项。
(3)创新服务模式,服务产业集群创新和产业升级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围绕产业集群升级、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服务载体,从服务单个企业向服务整个产业转变。先后参与组织筹备了“黑龙江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黑龙江省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2010年,黑龙江省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集聚了47家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半导体照明研发和生产单位,推动我省半导体照明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提升黑龙江省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4)搭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组织开展项目对接活动,搭建中小企业与研究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提供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咨询、培训服务,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认定申报、培训工作,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申报服务。举办技术转移项目对接会,研发单位、地市科技局、中介机构等约200人参加会议,展出科技成果500余项,企业需求200余项,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承办“2009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培训会暨科技成果对接会”,全省200多家企业、高新区和各市各区科技管理部门近300人参加会议,共联系对接32项发明专利。
(5)开展对俄合作,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利用地缘优势,开展对俄交流与合作。2009年俄罗斯萨哈林州情报中心、哈巴罗夫斯克情报中心专家分别来参观交流。在座谈交流中,俄方对我省半导体产业及产品表示了浓厚兴趣,并表示目前俄罗斯政府对节能领域非常关注,LED相关产品在俄罗斯具有很大的应用市场。黑龙江省情报所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情报中心副所长安德烈?巴尔让诺夫进行深入会谈,签署合作意向书。2010年双方联合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举办了“黑龙江省LED节能产品和技术展览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业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将以基础建设、环境建设和文明建设为基础,全力提升服务能力,打造创新型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为黑龙江省科技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科技部.国家科委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若干意见.国科发信字199号.1997.
9.强化业务能力,提升接待服务质量 篇九
为进一步提高接待服务能力,提升接待服务标准,更好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月**号,全体人员进行服务技能考核。本次考核是接待科面对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体现用心用情服务采取的一项举措。
此次考核内容采用多样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每位员工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锻炼应变能力。通过全体员工的实战操作,紧紧围绕工作实际、抓住重点、取长补短,夯实了接待科服务人员对业务技能的掌握,为提供优质的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建设一个高素质的队伍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10.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篇十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上级部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江苏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指导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发挥我院在盐都区中医药服务网络的龙头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
二、加强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接建病房楼2597平方米,基中标准化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已投入使用;
三、四楼手术室、产房,正在装修。门诊楼的辅助用房,接建220平方米,部分用于开展磁共振项目,该项目已经省卫生厅审核许可;部分用于数字化接种门诊。变压器由原来的160KW,增容到400KW。在病区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综合治疗室。重新规范全院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导向标识标牌。未病堂、百草堂设计装修风格有鲜明的中医特色。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我院疼痛科为市级重点专科,肛肠科、糖尿病科为区级重点发展学科。疼痛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同时根据专家的经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顾,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病、肩周炎等病症,临床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好评。肛肠科在治疗痔疮、肛瘘、肛裂等方面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建立了“治未病”服务平台。规范了服务流程面向公众提供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包括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信息库建设、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通过开展“治未病”服务,拓展了医院服务范围,我院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拓宽了服务半径,提高医院影响力。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院内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充分显示出开展“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影响力。连续开展“冬病夏治”活动,为广大患者提供冬病夏治穴位三伏贴中医特色治疗。取得疗效显著,得到广大患者普遍。
3.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HIS信息系统;门诊、病房全部使用电子处方,近期院分管院长、医务科长、临床科室派人到区卫生局参加培训,正积极准备使用电子病历。建设中医药视频网络学习的平台,每周二下午,组织全院职工进行中医学习。与市中医院专家建设远程会诊平台,开展远程会诊。
三、加强中药饮片管理及使用
我院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药事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药品质量管理责任,每年对药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中药饮片全部由盐城市中药饮片厂购进,由主管中药师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对中草药养护一遍,保证了药品质量。
鼓励使用中草药,推行中医绩效考核。医院逐年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每个临床科室至少2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开展非中医类别专业技术人员“西学中”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对口支援、师承培养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今年引进中医药人才2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9人参加中医研究生班学习。将全院所有青年中医类别临床执业医师纳入青苗工程培养,中医师承有声有色,2011年、2012年分别举行第一、第二批中医师承拜师仪式。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为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我院在医院走廊、过道、诊室、病房等处悬挂古代中医名家、中医药、“治未病”等宣传图画,积极营造中医药特色服务氛围,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每年和省中医药学会、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合作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江苏行、健康你我他”、“中医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活动。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作用率。
六、加强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院作为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承担了全区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任务。区卫生局和我院联合举办了“盐都区中医药治未病冬病夏治社区行活动”,并深入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健康管理和保健服务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培训。医院对口支援中兴、北蒋等乡镇卫生院,以专家门诊、定期查房、学术讲座等形式,构建中医对口支援关系。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今后要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中医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大中医诊疗设备和中药房设备的投资力度;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业务技术水平。
11.襄州区提升水稻机插秧服务能力 篇十一
襄州区将现代农业装备生产资源与农业大区农村耕地资源相结合,助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2013年引进东风井关农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后,利用该公司的农业装备制造企业,结合农业大区生产发展优势,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推进襄州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的政策和措施。把东风井关农机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优势资源与襄州169万亩农业耕地优势资源有机结合,共同建设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将襄州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襄州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的核心内容,统一规划,重点支持。
襄州区将插秧机械销售推广与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薄弱环节相结合,解决水稻生产瓶颈问题。以水稻全程机械化为服务体系建设的突破口,重点突破机插秧环节。通过科学组织,精心运作提高机械插秧普及率,提升服务组织机械插秧的服务能力,进而积累经验形成示范,并将成熟体系逐步延伸至玉米、小麦、大豆等其它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应用上。
襄州区将国家补贴、企业让利与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激发农民购机热情。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优先考虑购买东风井关插秧机械的水稻种植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种植型农业公司。东风井关公司在规定的允许利润率内下调25个百分点,让利襄州区境内购买插秧机的水稻种植户。东风井关公司在襄州区设立插秧机直销部,取消二级销售市场,并且与农商银行联袂为购买插秧机者提供无息贷款,贷款利息由东风井关公司支付。
襄州区资源整合措施的出台,大大激发了水稻种植户购买插秧机的热情。截至今年2月20日,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种植型农业公司共新购置东风井关PC4、PC6、PZ60-S插秧机245台,购机总价达到511.8万元。全区机械插秧机累计达到1130台,每年可插秧25万亩,为全面完成2015年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财政局农业科 钟新年供稿)
责任编辑:欣闻
【金融服务能力提升】推荐阅读:
孵化服务能力提升09-15
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10-06
提升三个能力,做好社区卫生服务09-15
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全面提升服务能力07-23
牢记党的宗旨 不断提升气象服务能力08-01
《金融写作技巧提升》练习题11-13
信贷金融服务方案08-19
金融服务室功能08-29
金融服务部职责09-22
金融服务营销命题作业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