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歇后语

2024-09-08

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歇后语(精选16篇)

1.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歇后语 篇一

1、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2、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3、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4、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5、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6、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7、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8、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9、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10、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11、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1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3、刘备编草鞋――内行

14、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15、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16、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8、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19、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20、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21、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22、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23、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24、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2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6、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27、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

28、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29、过五关斩六将――过关斩将;

30、张飞讨债――声势凶

31、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32、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33、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34、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35、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36、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37、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38、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39、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40、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41、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42、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43、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44、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45、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46、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47、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48、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49、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

50、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51、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52、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53、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54、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55、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56、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57、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58、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59、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60、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61、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62、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63、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6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65、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66、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2.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歇后语 篇二

俚语和谚语是沉淀了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智慧结晶,“俚语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词句”,而谚语是“民间流传的、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广东人日常对话中喜用民间俚语和颇具特色的谚语。例如,家阵搵食艰难,“老细”睇你唔顺眼,随时“炒你鱿鱼”,我地要学识“执生”,甘先得“食自己”。(即现在谋生艰难,老板看你不顺眼,随时可以辞退你,我们要学会靠自己。)又如,果囡正一枕头木虱——专“咬颈”,“咬颈”谐音“拗颈”,意为“执拗,不听劝”(意为:女儿真是个专门抬杠的)。粵語中的俚语和谚语,很多都能看懂字,但是没有一定的粵文化熏陶,很难理解其深意。就好像一个广东人在那讲“栋笃笑”(笑话),本地人哈哈大笑,而不懂粵語的则只能“眼碌碌”——干瞪眼。

一、俚语、谚语

粵語俚语和谚语流行于日常用语中,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1、以动植物来反映人

“张天师遇鬼/老猫烧须”则是说精通某事的人也会失手,如“哇,真系老猫烧须咯,黑到鬼甘”;“狗咬狗骨”有点像“狗咬狗”,表示同类人互斗,一般为贬义;“蛇王”不是说蛇中之王,而是说人偷懒,如“尼又系度蛇王?”;“死牛一边颈”——性格刚强、不肯改变的死硬派:“猪仔得食墟墟冚”——小人得志;“神台猫屎,神憎鬼厌”,指非常讨人厌;“海上无鱼,虾为大”,地方上没有出色的人物,那么就算分量不够的人,也能变成大人物;“死鸡撑饭盖”,比喻人已明显理亏,本应无话可说,却仍顽固地说三道四地坚持、不肯认输的嘴硬的脾气;“一碌木”,喻人反应迟钝“大耳牛”,指对事物漫不经心、善忘的人,即普通话中的“马大哈”;“牛精”指一个人的脾性暴躁、横蛮,动辄发火骂人甚至打人;“失魂鱼”原指渔人捞捕时吓至乱窜乱跳,好像惊慌到失掉魂魄的鱼,借以喻人,意为冒冒失失。

2、某个特定的人或动物表示某件事

“贼佬试沙煲”,在做某一行动时,(多是不怀好意地)先做一些试探行动;“唔使问阿贵”,指一些不问而知的事,如“诶,唔使问阿贵啦,耿系佢做葛。唔荒唔系磨,前果排米系佢咯”;“白鸽眼”,指看不起人,有势利眼的人;“光棍佬遇着冇皮柴”,想敲诈勒索却遇上穷光蛋;“老鼠货”,指来历不明的私货或赃物,喻其似老鼠般见不得阳光。

3、与数字有关

“一支公/一粒仔(女)”,前者特指人的数量词,表“只一个”,后者则是一个仔(女)孤单、矜贵;“一身蚁”指麻烦多多;“九出十三归”,是民国时代流行的一句关于高利贷的术语,名义上借出十元而实付九元,到期(只一两天)除得还十元,还得再加三元利息,指旧社会贫苦人家,被高利贷压倒终身翻不了身。

4、借用烹饪饮食来做喻

“呃鬼食豆腐”,“呃”是欺骗的意思,原指人口才很好,后指代一种欺骗的行为;“炖冬菇”指老板将员工降职;与之类似的是“炒鱿鱼”和“无情鸡”,都指老板辞退员工,后者源于年尾团年或年头开年饭时,老板不想要某个员工来年为他工作,便会为该员工准备一盘鸡,员工被解雇找到工作,很可能会挨饿,故成为“无情鸡”;“冬瓜豆腐”指有危险或出问题,如“行路睇路啊,一唔系有咩冬瓜豆腐,你要我点算?”。

二、歇后语

若说粵語俚语、俚语让人感受到粵語独特的魅力,那歇后语就是婉转而不失简单利落的语言修辞。

1、以神鬼佛来比喻人或事

“阎王殿大罢工——冇鬼用”,是说人没用;“灶君上天——有果句讲果句”,说话直接不隐瞒;“寿星公吊颈——嫌命长”,意指某人做了某些自找苦吃的事;“阎罗王探病——问你死未”,讽刺某些做了某件事使自己吃苦受累的人;“铁拐李踢足球——一脚踢”,指不懂行的人胡乱指点。

2、以人为喻

“光棍仔教仔——便宜莫贪”,警示人们别贪小便宜;“阿兰嫁阿瑞——类斗类”,同种人相互争斗,带贬义;“番鬼佬月饼——(moon cake)闷极”,直接音译英语,指人很郁闷;“非洲和尚——乞(黑)人僧(憎)”,利用谐音,表示一个人对某些事或人的憎恶情绪;“细佬哥剃头——就快就快”,小孩不爱剪头发,一剪就哭闹,家长们为了安慰他,会一直说“就快就快(快了快了)”;“卖鱼佬冲凉——无晒腥(声)气”/“卖鱼佬——有腥(声)气”,两句为对应,是相反意思,说某件事某个人在某个时刻没有动静;“老婆担遮——阴功”,“阴功”指倒霉,老婆为老公撑伞,不就是(使)老公阴(凉)。

3、其他

“水瓜打狗——唔见紧桷”,这句有点“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意思;“鸡食放光虫——心知肚明”,鸡啄食放光虫,放光虫照亮鸡的肚子,而鸡心知晓。

三、小结

在“推广普通话”的浪潮中,方言与普通话争斗日益剧烈,推广普通话是为方便交流发展,致使方言逐渐消亡却是这一浪潮中的不利影响。方言是蕴含地区深厚文化的载体,方言消亡意味着由此承载的历史文化亦随之消亡。语言并无优劣,普通话与方言亦无贵贱,我们需要摆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本文指导教师:马秀兰

摘要:语言是承载人类文明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各种语言虽有强势与弱势之分,但却没有贵贱之别。现今社会极力推广普通話,忽略了方言与普通话在本质上并无差别。在交流中普通話实用方便,但若为此而致方言逐渐灭绝,却未免有些得不偿失。粵語在这股推广普通话的浪潮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本文将从粵語的俚语与谚语出发,以粤方言为例探讨方言存在的必要性。

关键词:粤方言,俚语,谚语,歇后语

参考文献

[1]曾应枫.俗话广州:细说广州民俗风情[J].广州:广州出版社,2011.

3.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篇三

北京地区流传有关“三国”的歇后语,我从小就经常听大人们说。幼年时,北京街道的胡同里,摆小摊的随处可见。小摊经营的对象就是小孩儿,小孩爱吃的糖、豆、大酸枣、小玩意儿等应有尽有。多数小摊还卖洋画,一大张硬纸上,分出一张张画面,画与画之间有一条韭菜叶大小的空间。孩子们用剪刀在空间处剪开,分出一张张小画片。当年不少小画片的内容就是歇后语。我每逢买到一大张这种画片就欣喜若狂,忙用剪刀剪开,一张张读。很多名著没读过,可是有关他们的俏皮话却先领教了。从这些歇后语中,也初步了解了一些事物。

今余年过古稀,忽心血来潮,欲将有关“三国”的歇后语收集起来,—一道来,亦颇多佳趣。先从《三国演义》中的三个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说起。

有关刘备的有:“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刘备的兄弟——红黑都对”,“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刘备卖草鞋——有货”,“刘备招亲——弄假成真”,“刘备的耳朵——扇风”(注:《三国演义》中形容刘备双耳垂肩,故有此语)。

下面是有关关羽的歇后语:

“关公进宫——单刀直入”,“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因关公面如重枣,故此),“关云长不杀张文远——念起旧情”,“关公面前耍大刀——献丑”,“关云长走麦城——吃亏就在大意”,“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关公战秦琼——乱了朝代”,“关公斩蔡阳——没跑”,“关云长卖马——周仓不肯画押”。

下面为有关张飞的歇后语:

“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张飞纫针——大眼瞪小眼”,“张飞吃豆芽——小菜”,“张飞的胡子——满脸”,“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张飞拿鸽子——一个不个”,“张飞睡觉——不闭眼”,“张飞讨债——声势大”,“张飞绣花——粗中有细”,“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张飞坐轿——人员不对”,“张飞坐天下——只顾眼前”,“张飞找李逵——黑对黑”。

其他有关《三国演义》人物的歇后语:

“孔明挥泪斩马谡——明正军纪”,“孔明哭周瑜——假慈悲”,“孔明弹琴还仲达——好沉着”,“孔明吊孝——假慈悲”,“黄忠叫阵——不服老”,“属黄忠的——不服老”,“黄忠交女友——人老心不老”,“庞统坐知县——大材小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东吴杀人——移祸于曹”,“东吴大将——甘宁(干拧)”,“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周仓摆手——老爷不在家”,“孔明张嘴——计上心来”,“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周瑜进当铺——穷都督(嘟嘟)”(周瑜为东吴水军都督之职。此处用谐音),“吕布戏貂蝉——上了别人的当”,“属吕布的——有勇无谋”,“董卓进京——不怀好意”,“借东风杀曹操——间接杀人”,“属司马懿的——疑心太大”,“司马懿父子行军——有的要退,有的要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以上是流传在北京等地的有关“三国”的歇后语。一部有影响的名著,它会深远地影响人民的生活……

4.与三国的歇后语 篇四

2、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3、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4、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5、阿斗的江山--白送

6、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7、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8、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9、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10、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11、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12、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13、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14、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15、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16、张飞睡觉--不闭眼

17、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18、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19、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20、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21、曹操转胎--疑心重

22、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23、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24、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25、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26、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27、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28、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29、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30、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31、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32、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33、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34、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35、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36、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37、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38、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39、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40、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41、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4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43、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44、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45、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46、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47、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48、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49、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5.写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篇五

1、曹操

曹操转胎——疑心重

曹操杀人——乱来一气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走对了路子)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吃鸡肋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诸葛亮——心思不一样

2、周瑜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3、黄忠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黄忠出阵——不服老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4、刘备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刘备报仇——因小失大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卖草鞋——有货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刘备得孔明——如鱼得水

刘备上黄鹤楼——胆颤心惊

刘玄德得了赵子龙——甭说多高兴

刘皇叔哭荆州——拿眼泪吓人

刘备杀人——心慈手软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刘备编草鞋——内行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

5、关羽

关云战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羽放屁——不知脸红

关云长不杀张文远——念起旧情

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帝庙求子——拜错了神

关公吃酒——看不出来

关公保刘备——赤胆忠心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公走麦城——最后一招

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关羽卖肉——没人敢要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羽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羽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关公脖子里长肉瘤——脸红脖子粗

6、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有借无还、有把握)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不是真心)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没办法)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办法多)

孔明弹琴退仲达——好沉着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孔明斩马谡——明正军纪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皱眉头(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焚香弹琴——计上心来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7、张飞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

张飞卖豆腐——货不硬人硬

张飞战马超——不相上下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烧火——猛灶

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张飞的胡子——满脸

对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砣)——人强货硬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公(关羽)——忘了旧情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生非(吴氏生飞)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张飞绣花(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

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8、鲁肃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6.名著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篇六

关于名著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1、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2、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3、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4、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5、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6、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7、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8、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9、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10、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11、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12、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13、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14、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15、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16、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17、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18、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19、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20、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21、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22、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23、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24、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25、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7.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歇后语 篇七

《三国演义》的悲剧性在于天命与人事的激烈矛盾的结果:人在操纵一切、不可逆转的天数面前的渺小、软弱。这一点在作品最后引用的古风中有着明显的流露:“纷纷世事无穷尽, 天数茫茫不可逃。”魏、蜀、吴三国其实都是失败者, 相对弱小的蜀汉、孙吴固然破灭, 强大的曹魏也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国演义》中最为深切感愤的悲剧在于诸葛亮北伐事业的失败。诸葛亮是小说中作者倾注了极大的笔力、寄托了深刻的思想情感与理想追求的人物形象, 而北伐事业则代表着复兴汉室的正义努力。小说中的诸葛亮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 也不是历史上蜀汉相的民间化、通俗化, 他代表的是斡旋天地、补缀乾坤的人事之极致。如果说刘备关羽身上都存在着足以致其败亡的性格缺陷, 那么小说中的诸葛亮则近乎完人, 在作者的理想上、在大众的心目中, 这样的人物是应该而且必然能够完成自己的事业、实现“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宏图大志的。然而现实却与之正相反对, 他的事业固然有过多次的辉煌, 甚至是接近成功的境地, 然而最终还是失败的结局, 这也就给六出祁山的故事情节打上了浓厚的悲剧色彩。一出祁山时, “戎阵整齐, 赏罚肃而号令明, 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 关中响震”, 进展迅速, 然而终因误用马谡、丢失街亭, 不得不无功而返。小说第一百回“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中诸葛亮第四次北伐, 开始取得重大胜利, 但是后主却听信谗言下诏班师, 他再一次在遗憾中退兵。最富于戏剧性和象征意味的是第一百零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中诸葛亮本已将司马懿诱入葫芦谷却突因“天降大雨, 火不能着”而让这个最大的对手死里逃生, 他只得慨叹:“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不可强也!”这里作者借孔明之口表达了对冥冥中主宰一切的天命的无奈心理。接下来“陨大星汉丞相归天”中秋风五丈原一节更是将这幕悲剧推向了高潮。“姜维入账直至孔明榻前问安。孔明曰:‘吾本欲竭忠尽力, 恢复中原, 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 吾旦夕将死。’”“孔明强支病体, 令左右扶上小车, 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 彻骨生寒, 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敌矣!悠悠苍天, 曷此其及!”作品在这里反复提到天命的观念不是偶然的, 它突出了一个基本的叙事模式:“人事” (以诸葛亮为代表) 向“天命” (汉室将亡的历史趋势) 发起强烈的挑战最终遭到了毁灭 (北伐事业的彻底失败、蜀汉集团的最终覆亡) 。

然而《三国演义》又不是简单地宣扬天命观念、鼓吹安时处顺, 它的确显示了人事与天命斗争的失败、人在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的脆弱, 但整个作品给人带来的阅读享受却不是消沉失落, 而恰恰是充满力量的。毛宗岗在对作品进行加工润色时将杨慎的《临江仙》移诸卷首, 这其实是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涵, 这首词集中表达的是一种“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的对历史及现实的空洞、虚无的感受, 而罗贯中及其作品传达的是一种强烈用世之心、为政之志, 是对历史、现实的深切关怀。在这个意义上, 《三国演义》又是一部仁人志士的颂诗, 因为作品真正指向的是人事对天命的反抗斗争, 体现了人的力量与价值。小说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中记载刘备途遇崔州平的谈话, 崔州平宣扬“岂不闻顺天者逸, 逆天者劳;数之所在, 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 人不得而强之乎”, 刘备则答称“备身为汉胄, 合当匡扶汉室, 何敢委之数与命”。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中面对谯周“臣夜观天象, 北方旺气正盛, 星曜备明, 未可图也”“丞相深明天文, 何故强为”的反对意见时, 诸葛亮坚称“天道变易不常, 岂可拘执”, 这已经是对天命的否定了。三国时代的英雄们不仅以言辞怀疑乃至否定天命, 更以实际行动来张扬作为天命对立面出现的人事, 他们一个个地竭尽全力与天命搏斗, 构成了小说中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情节篇章。正如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陈述的那样:“昔先帝败军于楚, 当此时, 曹操拊手, 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 西取巴蜀, 举兵北征, 夏侯授首, 此曹之失计, 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背盟, 关羽毁败, 秭归蹉跌, 曹丕称帝。凡事如是, 难可逆料。臣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至于成败利钝, 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段话虽然是诸葛亮个人的认识, 却完全可以用以概括《三国演义》中一切仁人志士的精神信念。《三国演义》在天命与人事的矛盾冲突中既悲悼了人的毁灭, 又歌颂了人的反抗, 不愧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历史小说。

摘要:本文依据《三国演义》文本, 参考学界先辈的相关论述, 着力从天命与人事的矛盾冲突中考察我们民族的这部杰出的历史小说, 挖掘其隐藏在政治权谋、军事策略等表象背后的深切的悲剧内涵和颂诗意义。

关键词:天命,人事,悲剧,颂诗

参考文献

8.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初中 篇八

1、张飞讨债——声势凶

2、阿斗的江山——白送

3、曹操转胎——疑心重

4、黄忠叫阵——不服老

5、张飞睡觉——不闭眼

6、刘备编草鞋——内行

7、诸葛亮要丑——不知

8、曹操转胎——疑心重

9、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10、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11、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12、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13、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14、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15、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16、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17、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18、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19、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20、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21、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22、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23、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24、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25、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26、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27、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28、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29、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30、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31、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32、赵子龙出兵——回回胜

33、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34、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35、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36、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37、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38、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39、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

40、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41、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42、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43、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44、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45、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46、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47、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48、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49、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50、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51、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52、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53、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54、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55、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56、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57、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58、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59、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60、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61、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62、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63、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64、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65、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66、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67、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

68、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69、张飞上阵——横冲直撞曹

70、张飞战关羽——忘了旧情

71、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72、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73、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74、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75、关羽进皇宫——单刀直入

9.关于名著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篇九

关于名著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1、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2、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3、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4、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5、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6、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7、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8、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9、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10、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11、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12、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13、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14、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15、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16、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17、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18、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19、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20、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21、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22、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23、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24、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25、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10.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歇后语 篇十

元末明初人罗贯中在前人所创造的各种有关三国题材的文学成果基础上, 纳百川而成大海, 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在小说中所勾画的三国历史框架以《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书为主要依据。在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则广泛地吸收了裴注、《三国志平话》、元杂剧三国戏以及各代三国诗中丰富的创作素材, 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虚构, 使这些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三国传说故事、野史杂传等等丰富的内容都成为了小说中的典型化情节。总之, 罗贯中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所独立创作的这部伟大的小说是三国题材演化史中的巅峰之作, 集大成之作, 是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作品。恰如明人高儒所评:“据正史, 采小说, 证文辞, 通好尚, 非俗非虚, 易观易入, 非史氏苍古之文, 去瞽传诙谐之气, 陈叙百年, 该括万事。”

现存最早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版本, 是明嘉靖壬午年 (公元1522) 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即通常所称的“嘉靖本”。全书二十四卷, 二百四十则, 题署“晋平阳侯陈寿史传, 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至《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 将二百四十则合并为一百二十回;清康熙年间, 毛纶、毛宗岗父子在李卓吾评本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了系统的评点及修改。毛评本《三国演义》自清初以来一直广泛流传, 至今日更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通行本。而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反而较少受到关注。然而, 欲了解罗氏创作的原貌, 则必须从《三国志通俗演义》入手。而《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更是曹操形象演进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发展环节。

二、《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塑造的众多不朽的艺术典型形象中最为成功的一个。罗贯中对前代源于史书、杂传、诗歌、平话、三国戏中的有关曹操的各种文献记载、传说故事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无论是正面的, 还是负面的, 视表现人物的需要, 作者皆取而用之。由此, 这些流传于各个朝代的事件被作者巧妙地串珠成链后同时作用于曹操这一人物身上。不仅使其性格在多元中形成统一, 而且明确地表现为不同于任何一个的艺术典型。这一艺术典型的性格结构是复杂的、多层次的, 同时也是统一的。

(一) 曹操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奸雄, “奸”与“雄”的同时存在造成了曹操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首先,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曹操仍然是东汉末年历史上叱咤风云, 统一北方的政治家、军事家。试看书中曹操出场时的一段文字:“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 身长七尺, 细眼长髯。胆量过人, 机谋出众。笑齐桓、晋文无匡扶之才, 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 胸内熟谙韬略。”曹操以“英雄”的身份出场, 他过人的胆识是作者极力渲染的“雄”的品质。这一品质首先在“诛宦讨卓”的宫廷政治斗争中得到了集中的表现。在何进谋划尽诛宦官的过程中, 曹操劝谏何进说:“宦官之势, 起于冲、质之时, 朝廷滋漫极广, 安能尽诛?倘事不密, 必有灭族之祸。请详察之。”这一极富远见的正确的策略不但未被何进采纳, 反被何进叱为“汝小辈安知朝廷大事。”当袁绍主张“召四方英雄之士”进京“尽诛阉竖”之时, 曹操又一次站出来以忠言劝说何进:“宦官之祸, 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近侍, 浸润成疾, 使至于此。若欲治罪者, 当除元恶, 但付一狱吏足矣, 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 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何进依然没有采纳曹操之言, 并认为曹操“亦怀私意”。结果何进被杀, 董卓进京乱政专权, 曹操“乱天下者必进也”的预见得到了印证。此时满朝文武一筹莫展, “尽皆掩面而哭”, 在这危难时刻, 只见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大臣, 夜哭到明, 明哭到夜, 焉能哭死董卓耶?”原来又是曹操挺身而出, 他定下献刀刺卓之计, 冒着杀身灭族的危险去行刺董卓。这一行动虽然没有成功, 但曹操的胆量、勇气以及甘愿冒死的决心都使他成为这一事件中独一无二的英雄。

在作者让曹操以英雄的面目在书中出场时, 又紧接着写了曹操年幼时假装败面㖞口欺骗叔父的故事。也就是说, 曹操的“奸”与“雄”是同时出场的人物特质, 它们都是人物的主体性格。又前文所叙曹操在谋刺董卓事件中是一个英雄, 而作者在此事件之后所作的叙述, 则极端地表现出曹操的奸与残。曹操谋刺董卓失败后, 在逃跑途中来到了世叔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对待正被追捕的曹操非常热情, 欲杀猪款待。而曹操在听到“磨刀之声”和“缚而杀之”之语后, 顿生疑心, 误以为吕家要杀害自己, 于是“不问男女”, 杀死了吕家老小八口。更为可恶的是, 当曹操明知误杀以后, 又为了保全自己杀死了为自己外出打酒的吕伯奢。这种“知而故杀”的行为, 是“大不义”, 是极其残忍、无情的。之后书中用曹操的一句话道出了其如此残忍的原因:“宁使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这种极端利己的心理使曹操必然具有多疑、奸险、不择手段的性格。这一性格在此全方位地表现出来, 也由此贯穿这一人物形象始终。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 曹操的奸与雄总是同时存在的, 它们共同构成了曹操这一人物的主体性格, 也形成了这一性格的复杂性。

(二) 曹操人物性格的多层次性

如前文所述, 罗贯中笔下的曹操因为具有两面主体性格而显得复杂。但是, “奸”与“雄”并不能完整地概括曹操这一人物的性格内涵。在这两面主体性格之下, 是人物多层次展开的侧面性格线索, 这些侧面性格既丰富了主体性格, 又与主体性格保持着和谐、统一。首先, 在曹操“雄”的主体性格中, 罗贯中又通过多个性格侧面的描写来丰富曹操性格中“雄”的内涵。

第一, 在残酷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 为了扫除异己, 巩固自己的权利, 曹操有其奸狠的一面。而从另外一个角度, 为了统率三军, 为了笼络人心, 为了成就霸业, 必然也要求曹操的性格中具有包容性的一面。曹操性格中的包容性首先表现在惜才用才上。曹操一生都以广揽人才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策略。曹操纳才, 不问出身, 不论贵贱, 即使来自敌方阵营, 甚至曾经势不两立, 曹操都能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之。曹操著名的谋士荀彧、许攸都曾旧事袁绍, 曹操对其皆视若心腹。在官渡之战最紧要的关头, 许攸弃袁绍来投曹操, 曹操闻许攸前来竟“不及穿履, 跣足出迎之”。许攸为曹操献“火烧乌巢”之计, 军中将士皆劝曹操不可轻信许攸, 而曹操却对许攸信而不疑。若无过人的胆识与胸襟, 曹操岂能在这危急时刻接纳许攸并委以重任?然若曹操不纳许攸, 又岂能取得官渡之战的全胜?

第二, 为了笼络人才, 让众多有才之士能为自己所用, 曹操有一套十分积极的与部将的相处之道, 在这些相处之道中, 也折射出曹操性格中闪光的地方。例如:曹操虽然智谋出众, 见识过人, 但与部将相处时, 却并不刚愎自用, 而是能够真诚地听取部将的意见。对于一个政治军事领袖来说, 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正是这一可贵的品质, 为他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仍以官渡之战为例, 曹操先依荀攸之计确定了正确的战争策略;又在将士疲惫、粮草缺乏, 打算放弃官渡之时听从荀彧“画地而守之”的建议, 坚定了战斗的决心;最后, 曹操又用许攸之计火烧乌巢粮草, 取得了转折性的胜利。此三计若缺一, 曹操就很难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相反, 袁绍也正是因为拒不听从谋士的建议, 骄傲固执, 才最后落得惨败的下场。

第三, 赏罚分明的行事作风也是曹操成就霸业不可或缺的领袖品质。曹操领军征战, 只要取胜, 必定犒赏将士。对于功臣爱将, 更是以厚赏相酬。有时甚至兵败, 曹操依然会奖赏有功之人。例如建安十三年, 夏侯惇与于禁、李典引军南征, 至博望坡时, 夏侯惇执意催军赶杀, 中了诸葛亮火攻之计, 致使曹军死伤惨重。回到许昌后, 夏侯惇向曹操负荆请罪, 并言说于禁曾预见诸葛亮火攻之计并劝阻自己一事。曹操听闻, 对于于禁之才大为赞赏, 并在兵败的情况下同样厚赏了于禁。对有功之臣, 曹操会慷慨嘉奖;而对有过之臣, 则无论亲子爱将, 皆毫不留情。例如曹操率军西征张鲁时, 夏侯渊、张郃因疏忽大意被敌兵劫寨, 致使曹军大败。曹操恨二人之轻率, 大怒曰:“汝二人行军许多年, 岂不知‘兵若远行疲困, 可防劫寨’, 如何不作准备?”因此欲斩二人以明军法。可见即使是曹操的至亲, 在军法面前也没有情面可讲。

第四, 罗贯中同样也多层次地描写了曹操性格中“奸”的一面。曹操的“奸”, 除了表现为前文所叙的奸诈、残忍两个主要方面外, 也同样有其他侧面的表现, 例如僭越皇权。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中, 曹操最为人所厌恶的当是他对皇权的蔑视与践踏。罗贯中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对这一侧面进行了充分的描绘。其中最典型的情节当属“许田射鹿”了。曹操与天子在许田狩猎, “操与天子只争一马头, 背后都是操的心腹之人”。献帝令曹操射一只大鹿, 曹操竟然讨要只有天子能用的雕弓与金鈚箭, 这已然是大不敬了。待曹操射中之后, 群臣皆以为乃天子之箭, 于是高呼“万岁”, 曹操此时挡在天子面前, 心安理得地消受这“山呼万岁”之声。曹操欺君罔上若此, “奸臣”“奸贼”之名不可谓不当也。

由此可见, “奸”“雄”二字还远远无法概括曹操性格的全部, 他的性格体系是一个多方面展开的层级结构, 它们从不同角度大大丰富了这一人物的性格内涵, 使曹操当之无愧地成为全书中最好看也是最耐人寻味的人物。

(三) 曹操人物性格的统一性

有人也许会说, 这么多性格因素同时出现在曹操身上, 难免会造成人物性格的无序、分裂, 从而导致人物形象塑造的失败。然而, 罗贯中笔下的曹操却是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这就是因为在复杂面前做到了统一。曹操之“奸”并不能阻挡其取得战争的胜利, 也不能影响其胸中的雄才大略, 有时反而会成为其保护自己、达到目的的手段;而曹操之“雄”虽不能抹煞其性格中狡诈残忍的阴暗面, 但若“奸”与“雄”产生矛盾, “奸”便会向“雄”的方向转化, 最终仍然达到统一。例如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 曹操当然不可能真的自刎, 这固然是他在玩弄权术, 但另一方面权术的目的却是为了严明军纪。“奸”是为“雄”服务的, 若没有“割发代首”, 又怎能表现出法令严明、言出必行?又怎能统率三军呢?再看曹操降张辽一节, 张辽被俘后, 曹操认得张辽乃当日濮阳城内放火之将, 张辽骂曰:“只可惜火不大, 若火大, 烧死你这国贼!”曹操听闻此言, 怒不可遏曰:“败将安敢辱吾!”拔剑便欲杀张辽。刘备、关羽俱劝曹操张辽乃忠义之士, 当容留身边。于是曹操的态度旋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先大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之士, 故相戏耳。”又亲自为张辽松绑, 并说:“纵使杀吾妻子, 亦不记仇。”张辽用曹操昔日中计惨败之事辱之, 曹操岂有不怒之理?曹操为报父仇徐州屠城, 又岂是不记仇之人?然曹操爱张辽之才, 敬张辽之义, 杀之不如降之。于是曹操顷刻间化怒为善, 变恨为爱, 那一番虚词假意自是曹操奸处, 然此种气度、此种爱才之心又恰是曹操雄处。可见, 曹操性格中的两个主体方面是始终统一于人物形象内部的。它们相互交融, 互相转化, 共同构筑了这一生动完满的人物形象。

综上所述,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复杂的、丰富的、完整的人物形象。罗贯中恰如其分地设置了可获取的各种于人物塑造有益的故事情节, 而没有有意地取舍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合理性虚构, 从而使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没有走向任何一个极端。他没有伟大似神, 也没有可恶如鬼, 他是一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人。这也正是曹操这一艺术形象塑造最为成功、内涵最为丰富之处了。

三、通行本《三国演义》对曹操形象的再塑造

毛本《三国演义》中, 弥漫着强烈的贬曹色彩, 曹操性格中的“奸”与“雄”已经不再处于共存融合的状态, 而是“奸”远远地占了上风。无论在封建伦理道德上, 还是在性格品质上, 曹操已然成为对立于刘蜀的反面人物形象。在《读三国志法》中, 毛氏父子便非常明确地表示了他们的立场。《读三国志法》第一句话, 毛宗岗便开宗明义地说:“读《三国志》者, 当知有正统、闰运、僭国之别。正统者何?蜀汉是也。僭国者何?吴、魏是也。闰运者何?晋是也。”在毛宗岗的正统观念中, “蜀为帝室之胄”而“魏为篡国之贼”, 这一封建正统道德观念不仅贯穿毛本《三国演义》始终, 也大大影响了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曹操之僭越乃毛氏父子绝无可能容忍之处, 其“窃国家之柄而姑存其号”的做法也为人所共愤。因此这一人物在毛氏父子的评改之下必然难逃被贬斥与批判的命运。再有,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谈到:“吾以为三国有三奇, 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 关云长一绝也, 曹操亦一绝也。”诸葛亮之“智绝”、关羽之“义绝”、曹操之“奸绝”固然概括得不错, 然此三绝一定, 便为人物设定了其形象发展的模式。曹操之“可恶”在毛宗岗的评改中被渲染、强化, 而其他可赞之处则被相应地弱化甚至抹杀, 因此更显得奸诈凶残。即使提及其智, 毛宗岗也同样以贬词叙之。例如, 他在《读三国志法》中所言:“智足以揽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这两句话当能准确地表述出毛氏对曹操的评价。曹操在毛本《三国演义》中, 以一个奸狠的国贼形象出现。为了完成这样的形象再塑造, 毛宗岗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 在刘、曹对比中见优劣

如前文所述, 由于毛氏父子强烈的封建正统道德观念, “尊刘贬曹”的思想始终贯穿着毛本《三国演义》。因此, 曹操总是作为正面人物刘备的对立面出现, 在两相比照下使胜负自见。这正是毛宗岗再塑造曹操形象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例如毛本《三国演义》第一回写道:“百忙中忽入刘、曹二小传:一则自幼便大, 一则自幼便奸;一则中山靖王之后, 一则中常侍之养孙。低昂已判矣。”在第一回正文刘曹二小传的描写中, 写刘备是“玄德幼孤, 事母至孝”;而写曹操则用其“败而㖞口”以欺叔父一事, 于是毛氏有评道:“玄德孝其母, 曹瞒欺其父, 邪正便判。”再看“曹操释关羽”与“刘备送徐庶”两个典型情节的对照:毛本《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中写曹操送关羽离去后, 关羽因缺少一纸“丞相文凭”而屡受阻碍, 因此才不得已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杀去。毛宗岗评道:“其于关公之去, 赠金、赠袍, 亲自送行, 而独吝一纸文凭, 不即给与。使关公而死于卞喜之伏兵, 或死于王植之纵火, 则操必曰:‘非我也, 守关将吏也。’”而书中第三十六回写刘备送徐庶之景则情深意长, 感人肺腑。当刘备得知徐庶将要离去, 与徐庶对饮而泣, “坐以待旦”;第二天更与徐庶“并马出城, 至长亭下马相辞”;最令人感动敬佩的当属其送别之辞:“备分浅缘薄, 不能与先生相聚, 望先生善事新主, 以成功名!”直至徐庶上马, 刘备仍紧紧拉住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 天各一方, 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罢, 泪如雨下。一边是金银珠宝贿赂不成万般无奈让其离去, 一边是设身处地为其着想以真情送其离去, 两相比较之下, 毛氏自有定论:“曹操之于关公, 佯纵之而阴阻之, 及阻之不得, 而后送之;若玄德之于徐庶, 则竟送之而已。且曹操深欲袁绍之杀玄德, 而玄德惟恐曹操之杀徐母。一诈一诚, 相去何啻天渊!”在与刘备的对比中, 曹操成了一个道德丑的典型, 他的奸伪、自私在鲜明的对比中被揭示得淋漓尽致, 让人读来也难免不产生爱刘恨曹的情感倾向。

(二) 在情节、文字的改动中丑化人物

与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比较来看, 毛本《三国演义》有很多与其情节、文字相异之处, 这些相异之处必然会影响人物形象的表现。就曹操人物形象来说, 在情节文字的变化中, 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结构逐渐向集中表现其道德丑的方向发展了。试举数例说明之:例如前文所述曹操义释关羽一事, 罗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 曹操数次下令沿途关卡不得阻挡关羽;而毛本《三国演义》中, 关羽却因为缺少曹操的一纸文凭而遭遇重重困难。这一情节的细微改动使曹操全关羽之义的大度成了阳奉阴违的阻挠。再以曹操对待刘备为例:曹操引刘备见献帝后, 献帝认刘备为皇叔, 曹操的部将都认为这件事于曹操不利。罗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写曹操的态度是:“玄德与吾结为昆仲, 安肯外向耶?”而毛本《三国演义》中, 曹操则换了另一副嘴脸:“彼既为皇叔, 吾以天子之诏令之, 彼愈不敢不服矣。况吾留彼在许都, 名虽近君, 实在吾掌握之内, 吾何惧哉!”言语上的些许变化使一个心胸宽广, 有王者之风的曹操变成了一个老谋深算、阴险虚伪的小人。

还有曹操在书中的出场, 毛本也与罗氏原本大异其趣。罗氏原本写曹操出场是“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 而毛本中则是“为首闪出一将”。在毛本《三国演义》中, 用“英雄”来指代曹操当然太不合适了。无论是在正文还是回目中, 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指代曹操的称呼, 有很多都是诸如“曹瞒”“老瞒”“奸贼”一类极富贬斥性的语辞。例如罗本中的“曹操勒死董贵妃”, 到毛本中是“国贼行凶杀贵妃”;而“祢衡裸衣骂曹操”则成了“祢正平裸衣骂贼”等等。可见, 称呼的变化可以使赋予人物的情感取向发生很大的变化, 而曹操的国贼形象在毛本中是表现得非常明确的。

(三) 在评点中表现出强烈的贬抑之情

毛本《三国演义》最显著的特征即是毛氏父子的评点。他们以回前批语、文中夹评的形式对小说的情节、人物、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符合其道德及审美倾向的评点, 极力地深化曹操奸狠虚伪的性格特征, 表现出对曹操的贬抑之情。例如, 在曹操残忍杀害吕伯奢灭口的正文之后, 毛氏有一段激愤的评点:“乃翁之结义兄弟也, 而既杀其家, 复杀其身, 咄哉阿瞒!岂堪复与刘、关、张三人作狗彘耶?”毛氏先激烈地控诉曹操“既杀其家, 复杀其身”的无情无义之举, 又将此举与刘、关、张的结义之情作出比较, 以更加突显曹操的奸诈凶残。而在陈宫患曹操之奸狠, 拔剑欲杀曹操之文后, 毛氏又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立场:“该杀!”这两个字虽然简单, 却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 在文中本写曹操之奸之残的情节之后贯入这样的评点, 更加能引起读者对曹操的反感和对其无义行为的痛恨, 并同时在对比中进一步牢固尊刘贬曹的审美倾向。

就是在毛氏父子如此的修改、评点之下, 曹操的形象失去了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多层次性、复杂性, 而扎扎实实的就是一个国贼奸雄的艺术典型。“奸绝”正是这一艺术典型的典型性所在, 这一典型性形象经过再塑造之后, 人物性格重点突出了, 但丰富性相对弱化了。他因为性格中的一绝———“奸”而同样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艺术印象, 但在性格的绝对化中又显得不够真实。然而毛本《三国演义》毕竟是今天离普通大众最近的一个阅读版本, 因此, 毛本《三国演义》中的这个“奸绝”曹操也是今天普通大众最为熟悉, 最为接受的曹操形象。历史中的曹操也许会对这个被艺术化的自己不甚满意, 但是, 从塑造典型艺术形象的角度来说, 这种定型化的工作还是值得肯定的, 因为它终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绝版的精彩人物, “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曹操。

摘要:《三国演义》在中国是传统的四大名著之一, 可谓家喻户晓。而三国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等也是妇孺皆知。然而, 对于普通读者甚至有一些专业知识的人来说, 都是只知通行本《三国演义》, 却不很了解其重要的“母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对两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差异则更是少有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曹操这一重要的三国人物形象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与通行本《三国演义》中的不同表现, 阐明”通俗演义“本与”演义“本的区别, 强调“通俗演义”本的重要性, 也使已经百花纷呈的曹操人物形象研究更加完整。

关键词:曹操,《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形象,比较

参考文献

[1] (明)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全二册) [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2] (明) 罗贯中.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 (全二册) [M] (.清) 毛宗岗批评, 孟昭连, 卞清波, 王凌校点, 长沙:岳麓书社, 2006.

[3]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 (全二册) [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4]朱一玄, 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5]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6]张作耀.曹操传[M].人民出版社, 2000.

11.短小风趣的三国演义歇后语 篇十一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1)董卓、貂蝉、吕布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2)阿斗、蜀国战将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刘禅小阿斗——扶不起

阿斗的江山——白送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单刀赴会——声势压人

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无敌

击鼓骂曹——现开销(当场指责)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3)蒋干、徐庶、许褚、马超、庞统

12.《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整合 篇十二

2、刘备的舅子——孙权

3、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4、刘备里江山——哭出来里

5、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6、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巧用天时

7、貂婵嫁吕布——英雄难过美人关

8、刘阿斗的江山——白送

9、猛张飞战马超——不相上下

10、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11、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12、周瑜倒在芦花荡——气煞

13、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14、关帝庙里找美髯公——笃定

15、张飞讨债——声势凶

16、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17、孟获见孔明——俯伏在地;口服心服

18、张飞打敬德——黑对黑

19、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上当受骗

20、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21、吕布拜董卓——认贼作父

22、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23、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24、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25、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26、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27、张飞纫针——大眼瞪小眼;粗中有细;有劲使不上

28、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29、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30、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31、孔明练琵琶——老生常弹(谈)

32、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33、张飞娘姓吴——吴氏生飞;无事生非

34、孔明借箭——有借无还

13.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歇后语 篇十三

1.1 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

美国是创业教育的开创者。1947年,哈佛大学首开创业学课程,到今天其创业教育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并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具体特点有如下三点。

(1)创业教育师资力量雄厚。雄厚的师资力量是美国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保证。专职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都经过专门培训或选拔,具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同时,社会各界既有创业经验又有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也被学校吸纳进来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他们的讲授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全新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内容得以丰富。

(2)创业教育课程系统化。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已经系统化,涵盖了创业构思、融资、企业设立、管理等方方面面,综合起来有如下课程:商业计划书、新兴企业融资、创业领导艺术及教育、大型机构创业、启动新设企业、产业和可行性分析、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创业营销、法律条款分析、企业成长战略等。[1]

(3)重视实践教学与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美国高校经常开展各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计划是指创业者为获得风险投资,针对某一具有商业潜力的产品、技术、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提供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优胜者可获资金支持,还有机会直接进入大学孵化器,因此,美国不少公司是从创业计划大赛中诞生的,其中较为著名的有Yahoo、Netscape公司。

1.2 日本大学生创业教育

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关注并发展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培养未来富有挑战性人才的战略,在高等教育及基础教育阶段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日本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点如下:

(1)“官、产、学”紧密合作。“官、产、学”合作是日本政府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法宝之一。在政府方面,政府不仅出台了简化新公司申请程序和资金支持方面的政策,还积极主动推动全国规模的创业教育信息联网,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在产业界方面,企业和中介机构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和“风险资金”,还与大学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将产学研一体化,提高了创新成果的转换率。在大学方面,各大学加强创业孵化器、创业辅导机构等创业基础设施建设,并利用校友资源,通过校友会加强与校友的广泛联系。

(2)学校课程体系的相互衔接。日本政府重视创业教育的连贯性,在不同教育阶段对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主要通过开设理财教育、手工制作等课程激发学生的创业想法,在学生心里种下创业的种子。在中学阶段,开设“商店街活动”“创业发明大王”“动手练习”等活动和课程,为学生提供开展模拟创业的广阔空间。在大学阶段,创业教育的设置更加深入。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提供企业见习机会、创造创业实践条件等,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由此可见,日本的创业教育从小学到大学贯穿始终,相互衔接,为学生未来的创业奠定基础。[2]

1.3 印度大学生创业教育

20世纪80年代,“自我就业教育”引起了印度社会的重视。1986年,印度政府在《国家教育政策》一文中要求大学要培养学生“自我就业所需的态度、知识和技能”。在政府的推动下,印度创业教育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

(1)独特的访问制度。访问制度是印度高等教育体系中已经制度化、合法化了的独特制度,如“访问研究员”“访问教授”等。在印度的高校中担任访问教授等职位的人,也可以是企业界的人士,这就从制度上为提高创业教育教师的质量提供了条件。所以,印度大学的创业学课程或者全部由访问教授承担,或者是本校的教师(主要教授理论部分)和访问教授(主要承担实践部分)共同承担。

(2)独特的创业教育模式。印度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可分为师徒制被动学习策略模式和导师制自主学习策略模式两种。师徒制模式主要应用在创业基础学习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为主要目标,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创业价值观、获得基础的创业技能。导师制自主学习策略模式更多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将技术教育和学历教育、理论学习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3]

(3)创业教育课程层次化。由于学习生命周期不同,印度创业教育的内容也有所区别。在初级学习阶段,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创业的技术技能,主要科目包括职业理论学科、技术培训等。在高级学习阶段,印度创业教育几乎普及到了全国所有的大学和学院,开设了包括创业技能、创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课程。

2 美、日、印三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比较

2.1 教育方式

由于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具有语言优势,高校在创业教材选用上多与英语国家一致。因此,印度与美国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式上比较一致,主要通过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及辅助课程计划和开展创业活动来进行创业教育。日本则非常重视学生创业教育的衔接问题,对学生开展连贯性的创业教育,在不同教育阶段对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

2.2 社会背景

美国人长期以来就有崇尚自由,善于冒险的思想理念,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在美国移民文化的背景下,美国人注重实用主义,具有进取精神,立足于现实,崇尚奋斗与实干,在整个社会中形成重视和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印度的私营企业一直在经济体系中占多数,因而形成了独特的企业家精神,如家族观念、精英观念、信用观念、人本观念等。[4]日本社会则提倡“创业家精神”。企业家的创业动机是以挑战自我为中心,不同于印度的“为自己挣钱”和美国的“追求个人与家庭幸福”。[5]日本社会将“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教育理念渗透于创业教育之中。

2.3 教育的环境条件

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政府、企业、学校联合行动以及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在这方面,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在其自身的创业文化建设、学校的支持和重视以及社会资金渠道来源上都具有很大优势。日本政府在创业教育系统中扮演了指导者、推动者和协助者的角色。一些大企业和众多的援助团体或基金都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而印度在这方面却远不如美国和日本。首先是印度保守文化与创业文化相背离,其次是创业资金的匮乏,最后是政府在推动方面也表现得很乏力,即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推动。

3 美、日、印三国创业教育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3.1 打造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我国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中,既具备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因此我国高校应重点培养专职教师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创造各种条件,为教师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增强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此外,还可以借鉴印度的访问制度,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界人士做访问教授或兼职教师,定期举办创业交流活动,交流成功经验,拓宽大学生的视野。

3.2 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特色。一些高校虽然设置了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但大多孤立于教学大纲,内容零散,数量有限,也不能和专业知识相联系,仅传授简单的创业概念。因此,我国高校应积极借鉴美国和印度高校的成功经验,一方面,重视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的联系,开设与各专业相关的创业课程,使创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体系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开设多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教育模式更加科学。另外,也可以学习日本,开设具有高校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创业课程。利用本地域产业优势,因地制宜,突出创业教育的特点。

3.3 完善创业实践教育保障制度

目前多数参与创业实践的大学生没有足够成熟的心理素质,在创业初期往往热情高涨,对创业前景充满信心,难以预料到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与风险,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与毅力去面对失败和挫折并解决问题。所以国家要建立完善的创业实践教育保障制度,适当对坚持创业实践的学生给予帮助。高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注重宣传体现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实践形式和资金支持,保障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3.4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服务于创业教育

借鉴日本的经验,中国政府与企业应联合起来支持大学生创业。政府通过放宽企业审批、简化程序,减免行政收费,加大税收优惠,降低大学生创业成本,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通过完善小额贷款政策,设立国家创业资金,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大学生创业融资。企业要积极参与创业教育,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进行创业实战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等。

3.5 在中小学校开展创业教育,从小培养创新意识

在我国,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已逐渐普及,但还未出现在中小学的课堂中。但日本的经验说明,培养创业精神要从娃娃抓起,尽早地开始创业教育,不仅可以为今后开展更为专业的创业教育打好基础,更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独立的人格与冒险精神。在我国开展中小学创业教育,可以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创业教育培训,同时在中小学开展形式丰富的创业模拟活动,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形成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房国忠,刘宏妍.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

[2]李志永.日本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9(3):40-44.

[3]陈浩凯.全球竞争视野下的印度创业教育[J].中青创业教育论坛,2008(4).

[4]袁南生.感受印度企业文化[J].湘潮,2005(12).

14.三国演义张飞的歇后语 篇十四

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黑白分明

张飞卖肉——一刀切

张飞卖铁锤——人硬货了当

张飞卖针——人强货扎手

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

张飞骑老虎——人强马壮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耍扛子——轻而易举

曹操张飞打哑谜——你猜你的,我猜我的

对着张飞骂刘备——寻着惹气

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让张飞绣花——滥用人才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熬(杀)

张飞唱曲子——粗声粗气

张飞撤退长坂坡——过河拆桥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小菜儿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有劲无处使

张飞打岳飞——乱了朝代

张飞当县官——能文能武;文武双全

张飞剁肉馅——大材小用

张飞翻脸——吹胡子瞪眼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哈气——自我吹虚(须)

张飞看地老鼠——大眼瞪小眼

张飞嗑瓜子——不够塞牙缝;不够嚼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飞)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15.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篇十五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阿斗的江山--白送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6.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歇后语 篇十六

一、许昌三国文化的资源概述

许昌历史源远流长, 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中原文化的发展影响十分巨大, 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许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三国时期还给许昌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故事传说, 为许昌地区文化的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元196年, 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 成为许昌开始曹魏文化发展的起源, 他“奉天子以令不臣, 修耕织以蓄军资”, 使得许昌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与经济的中心, 曹操在雄踞许昌的25年中, 做出了许多贡献, 首先是创立了屯田制, 积极的推广“以劳养武”的方针, 促进了当时国家的经济、军事的发展;其次是在许昌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 促进当时许昌地区的文化发展, 其中以“三曹”的建安文学为代表, 还是当前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第三是曹操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 为后期的军事发展奠定了基础;第四曹操唯才是用, 大量引用人才, 促进当时北方的经济发展, 也体现出一代政治家的胸襟。通过曹魏文化的发展, 在许昌还保存着“春秋楼”“射鹿台”“受禅台”“华佗墓”“运粮河”等著名的三国遗迹, 成为许昌重要的旅游景区。在我国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 有172处涉及到许昌的文化发展, 其中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七子”建安文学, 在诗词、歌赋、散文等方面对中国达到文学影响十分巨大, 同时还有神医华佗的建安医学, 为后期的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学家马钧的“龙骨水车”“指南车”“织锦机”等促进了当时建安科学的发展, 为后期的科学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样曹魏的音乐、曲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三国文化中曹操的人才观、军事才能、忧患意识等对后期文化的研究影响十分巨大。同样, 关公文化中的“忠义、诚信”也是三国文化发展的代表。

二、三国文化对许昌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 知名度较高, 曹魏文化独具特色

许昌的三国文化 (特别是曹魏文化) 在中原地区的文化发展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 而且所包含的的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汉献帝和曹操在许昌定都的时间虽然较短, 但是, 他们创造的曹魏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是十分巨大。在曹魏文化中, 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文人成为曹魏文化的代表, 开创了慷慨悲歌、刚健沉雄的“建安文学”, 成为许昌文化发展的杰出代表。曹操在军事、政治上开阔的战略思想、唯才是举的宽广胸怀以及在治国中的求真务实的作风, 也是我们现代值得传承与发扬的。自2006年, 许昌被评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之后, 每年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三国文化周, 以促进三国文化的研究与发展, 同时, 还发行了有关三国文化的邮票, 提高许昌三国文化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由于许昌的曹魏文化的特征比较鲜明, 而且三国文化的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 使得许昌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吸引对世界上的“三国迷”对许昌曹魏文化的研究。

2. 蕴含丰富旅游价值, 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旅游文化的发展, 为许昌的经济发展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许昌三国时期和历史上各个朝代所遗留的遗址遗迹, 古建筑物已经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具有较高的旅游、休闲、观光的价值。同时, 具有三国文化特征的庙宇、亭台楼阁、名人故居、古战场、墓葬、碑刻、古建筑、文化广场等旅游景区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消费者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三国人物的魅力与风姿, 也能够体会与感受到三国文化的内涵, 能够了解到三国历史事件场面的恢弘, 理解以“建安文化”为代表的三国文化的内涵, 体验到三国文化的真正魅力。在许昌的旅游资源景点中, 通过对三国文化的挖掘, 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三国文化的历史, 增加消费者对许昌的理解与认识。另外, 许昌还通过开展举办民俗表演、三国文化研究活动、三国文化周等等相关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资源开发活动, 将三国文化融入旅游之中, 能让更多的旅游者参与进来, 品味三国文化的魅力, 帮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文化体验, 扩大许昌旅游资源的影响力。

3. 有利于许昌文化产业聚集区的发展

由于文化产业在许昌地区的发展, 2013年, 许昌地区采取主动融入、深度对接的方式, 实施许昌地区的三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开始实施许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地区的配套设施, 大力挖掘三国文化产业, 将三国文化产业融入到许昌的经济建设中来, 目前, 许昌以三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核心, 坚持“高起点站位、高标准规划、高效率推进、高水平运作”的要求来建设许昌文化产业聚集区。目前许昌地区正按照《许昌魏都三国文化产业集聚区》的规划, 积极打造许昌生态文化产业聚集区, 并以曹魏文化和关公诚信文化为依托, 将许昌达到的文化、旅游、水环境、聚居环境融为一体, 构建一个水文共荣、成水互动的和谐生态宜居城市。目前, 许昌的三国文化产业集聚区规划采用当前国际最新城市“Bleen (Blue+Green) ”体系, 将城市的文化建设、规划体系、文化观光公园、城市绿地、街心公园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按照许昌规划的“一心、两带、一环、四轴、九大片区、十二个功能板块”的框架对文化产业聚居去进行建设, 实现许昌生态文化城市的建设发展。

三、许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三国文化研究的促进作用

1. 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人们对三国文化发展的研究

许昌三国文本身所描绘的三国时期的曹魏文化与关公的诚信文化, 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研究, 可以深刻的反映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 在许昌三国文化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 紧紧围绕三国文化的内涵进行建设的。因此, 通过深层次的研究与挖掘三国文化的历史内涵, 能够有效的促进许昌三国文化产业聚居区的建设。以许昌的“建安文化”为枢轴的流传以及在新的艺术样式的改编和创新中, 将许昌的传统文化有机的融入到三国文化的研究中。通过对许昌三国文化的研究, 可以发现许昌的传统文化参与了“建安文化”为核心的“三国文化”的形成, 促进了许昌曹魏文化的发展。“三国文化”在许昌的形成和流传中, 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影响许昌地区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而且随着人们对三国文化研究的重视, 这种影响还在动态的影响和丰富的发展中, 例如, 由许昌市政府、许昌市文化产业局共同主办的“曹魏大讲坛”开讲, 可以说明政府对三国文化研究的重视, 通过提取并充分挖掘曹魏历史人物、史实、遗址加以关注, 突出三国文化在许昌城市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丰厚底蕴。

2. 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以三国文化为旅游主题品牌的形成

在许昌实施“旅游立市”战略中, 如何有效的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将所有的旅游资源有机的整合, 促进许昌旅游经济的发展, 成为许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许昌在明确“三大文化”主题, 将其作为旅游文化的发展品牌, 将围绕三国文化、生态文化、钧瓷文化等优势文化旅游资源有机的整合, 实施特色旅游, 发展旅游战略目标, 积极的推进“三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和许昌文化产业一日游的精品线路旅游活动。积极的推进文化产业“体验旅游”活动, 它是在许昌的传统的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基础发展起来, 通过让游客感受到三国文化的魅力, 对三国文化的实际发源地进行考察, 增加游客的消费体验, 强调游客对文化、生活、历史的体验, 参与性到旅游图样活动中, 让游客获得完美体验, 在旅游中感受到三国旅游的没力量, 满足心理感受的高层次旅游形式, 提升许昌旅游目的地的魅力。旅游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游客体验许昌三国文化、体验生态、体验环境等活动, 通过体验感受许昌生态文化旅游的魅力, 扩大许昌文化旅游的魅力, 提高许昌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通过对许昌三国历史性文化遗址遗迹、历代纪念性建筑等相关的旅游地点进行包装、打造, 形成具有名族特色的旅游景区, 能够有效的促进许昌旅游经济的发展。

3. 有利三国文化的区域整合开发

许昌地区的旅游资源联合开发与“三国文化”的整合与开发, 可以极大地拓宽许昌的旅游资源空间和市场空间, 也能够有效的推进许昌三国文化产业聚区的快速发展, 通过对许昌三国文化的区域整合开发, 可以有效的吸纳我国其他地区对三国文化的研究, 并为其他地区三国文化的研究提供借鉴, 扩大许昌“曹魏文化”“三国文化”“建安文化”“关公诚信文化”研究的影响力, 拓宽许昌“三国文化”的研究空间。根据许昌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目前开发的现状以及三国文化的研究情况, 只有进行区域的联合开发才能拓展许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 促进许昌经济发展, 才能有效的推进人们对三国文化的体验与认可。将许昌区域“三国文化”联合开发有利于树立三国文化品牌, 降低研究的成本, 提高许昌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竞争能力。品牌效应将会给许昌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关注点, 也会给许昌的旅游的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提高许昌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区域游联合开发可以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三国文化产业, 结合三国遗址遗迹, 开发三国文化旅游资源, 在许昌地区形成旅游精品和名牌旅游产品, 实现许昌地区三国文化的旅游、经营、开发、销售一体化的旅游品牌。

随着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 对许昌地区三国文化的整体开发, 是保持许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背景下, 三国文化的区域联合己成为我国文化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有利于促进许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有利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三国文化”为基蕴的文化产业作为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融合了文化产业的特点, 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的特点, 这对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就业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同时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消费, 有利于消费结构的调整,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小结

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市民的修养, 建设许昌生态卫生城市, 同时其发展, 会吸引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游客, 这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并且促进城市的发展。发展“三国文化”为基蕴的文化产业, 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 促进城市发展, 也能够促进区域文化研究的整合。此外, 对于河南地区经济与旅游中心的许昌地区来说, 三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巩固及发展许昌旅游中心地位。

参考文献

[1]潘利.三国文化旅游研究述评[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9 (5) .

[2]高洪涛.许昌三国文化旅游线路的整合开发[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 .

[3]刘霞.许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研究「月.许昌学院学报, 2010 (4) .

[4]郑斌, 刘家明, 杨兆萍.基于“一站式体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J].旅游学刊, 2011 (9) .

上一篇:幼儿园清明节活动方案策划2022年下一篇:教师经典诵读指定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