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感悟

2024-06-18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感悟(精选8篇)

1.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感悟 篇一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陈梦龙

一、课题提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从十二个方面对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教学提出了要求,仔细审读这些要求和目标,我们发现,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阅读教学更加强调阅读的个性化、独立化、自主化,指出“阅读与鉴赏”要让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在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时,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学生要“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并且要“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独立阅读”、“个性化的阅读”、“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等等,强调的都是学生个体的阅读实践,而只有有了这种实践才可能有与他人交流阅读鉴赏心得的可能。

可是,用这种理念去观照一下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我们会发现有许多与此不相合的现象。我们现在最常见的语文阅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课内广为流行的讲读(赏读),边读边讲,边讲边读。讲的主体显然是教师;读的主体表面上是学生,但是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即便读,也是浮光掠影、囫囵吞枣的,这样,读的主体本质也成了教师。因为教师在授课之前,是花了大量时间研读文本的。这样一来,阅读教学就成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刻意寻找教材中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并通过所谓的引导、启发将此批发给学生的一种活动。学生的个性化、独立化、自主化阅读远没有得到落实。另外一种常见的阅读方式,是学生课外阅读中最常见的,那就是闲读,不带任何预设目的,随兴而起,随性而读,把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从头读到尾,读完,也就完了。这种闲读,虽然表面上是个性化、独立化、自主化的,但它不能完全等同于我们严格意义的“阅读与鉴赏”,它更多的是一种类似于看看电视、听听音乐的消遣。由此说来,要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与鉴赏”目标绝非易事,而事实上,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总体低下也正好对此作了注释。

阅读学原理告诉我们,阅读是由阅读客体(文本)、阅读主体(阅读者)和阅读本体(读者阅读书本的实践活动)三者组成的。当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之间不是通过阅读本体而是通过第三者的阅读实践(教师的阅读)来构成这个系统时,这种阅读的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如何构建学生与文本、与教材编者之间的直接对话从而搭建起基于“自已的阅读鉴赏心得”的交流平台并完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们选择批注式阅读教学作为研究课题,以期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为新课程阅读教学探索一条新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和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研究综述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既传统又新鲜的阅读的方法。说它传统,是因为古已有之。“评点最初始于诗文,唐宋以后,出现小说评点,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的李贽和叶昼,把评点变成了文学批评的独特形式,明末金圣叹进一步发扬光大。”(浙江文艺出版社《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一89页)张竹坡、金圣叹、李卓吾(即李贽)、毛纶和毛宗岗父子以及脂砚斋在明清时代大规模地评点小说,留下千古妙语,珠玑灿烂,魅力四射,以至文坛上出现了无书不评的蔚然奇观。李卓吾评点的《水浒》、金圣叹评点的《水浒》和《西厢》、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成了经典评注,长盛不衰。在现当代,不少人也依旧喜欢使用这种阅读方法。毛泽东就是批注式阅读的典型代表,他特别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特别重视阅读过程中的批注。他读过鲍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全书 10 万多字,但在书的空白处毛泽东的批注就有 1.2 万多字。他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点、杠等各种符号,联系中外先人的学说进行分析、综合、评论,批语言简意赅,别具新思,耐人寻味。198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收集了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读过的不少哲学著作而写下的大量批注;2005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张贻玖著的《毛泽东读史》一书。毛泽东酷爱读史,并写下了大量的批注,这些批注往往妙语联珠,风趣而有哲理。在这些批注中有他某些思想观念的雏形,流露着他的感情和性格,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研究和独到见解。本书以介绍毛泽东读史时写下的大量批注为主,在讲解批注的过程中,介绍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历史知识、读史爱好及史学藏书内容。

说它新鲜,是因为这种写于书眉页册、在只言片语中立论的传统阅读方法在二十世纪的新文学借鉴西方的创作和评论之后,渐渐地被西方那种独立发表在报刊上的宏篇大论式的评论方式所取代,批注式阅读只以个人阅读的习惯和方式而存在于现实中。同时,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批注式阅读也没有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不过,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教师开始将批注式阅读教学引入到阅读教学之中,如东北师范大学附中孙立权老师开展的“批注式阅读”课题研究就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而同时,一些教材编写者也开始有意识地为批注式阅读提供舞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的编写就体现了编者这一考虑。编者在专题说明中指出,“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于是,编者以“对话栏”的形式在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中留下了十七处评点,其内容关涉文本的思想、写法,也含有编者自己阅读的感悟、思想。同时,编者在第二板块中以“对话栏”的形式留下大量的空白地方,要求学生“结合对本专题其他作品的研读,从上面两篇散文中任选一篇在对话栏中进行评点,评点时要注意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然后将评点和同学交换阅读”。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与必修课本相配套的《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一)选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一回,在文后的“评价与应用”当中,对批注式阅读即评点作了介绍,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第一章全文与脂砚斋评点,并试着将‘绛珠草与神瑛侍者’一段,加以点评,表达自已独到的见解”。这些要求和安排,很明显,批注式阅读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肯定。

三、研究思路

1、主要概念界定

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或符号在读物上的空白处作注释、写评语、留标记,记录自已在阅读时所产生的联想、感悟,对文本内容、形式作评价与赏析,突出重点,启发思维,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的读书方法。“批注式阅读”的突出特点是“意(批注)随文(文本)生”。阅读者在读文过程中兴之所至,随感而发,信手拈来,议论纵横,忽东忽西,随读随注。个体的阅读实践是批注的前提,而批注又要求学生不仅要深入地领会文本,还要跳出文本,这样,就能比较好地实现学生与作者、文本、自我以及生活之间的多重对话,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批注式阅读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阅读理念,它倡导自主学习,突出了阅读中学生的主体位置;它注重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它强调多边对话,有利于启迪智慧,涵养性灵。

2、研究预期目标

①通过对批注式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的对比研究,探索和认识新课程背景下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作用、方法、规律、优缺点等。

②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及操作流程。

③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自主、探究、合作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④结集出版教师批注式实践与研究论文及学生批注式阅读作品选。

3、研究内容

①新课程背景下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及价值。②批注式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的对比分析。如批注式阅读的特点、方法、一般要求,批注式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异同点及其优势与劣势分析。

③批注式阅读教学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操作流程及其规律。比如如何对学生进行批注阅读的指导,如何在课堂45分钟教学中开展好批注式阅读教学,如何提高学生批注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如何落实阅读教学的重难点等等。④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延伸及管理。

4、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辅以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总结法等科研方法,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及反思,不断总结和修正行动及目标,以期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环境下的有效的阅读方法。

四、研究实施

(一)本课题预计二年完成。2009年9月——2011年9月。

1、准备阶段: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

①文献研究:了解批注式阅读的一般方法、要求、历史源流、前人成果,汲取当前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优秀成果。

②确定研究人员,统一思想,制订研究计划和课题实施章程。③探讨批注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操作流程,并选择部分班级开展前期的实践,以获得初步的材料。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

①参与实验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②定期举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公开教学。

③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反思行动,交流看法,总结经验。

3、结题阶段

①2011年6月,完成结题报告,形成成果。②2011年7月至8月,完成成果鉴定和评价。③2011年9月,教师研究论文及学生批注作品出版。

(二)人员分工陈梦龙

课题总体设计

温州市第21中学

高级、教研副主任周凡

研究计划、方案的制定、实施

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高级、语文组组长潘小炜

课题实施的管理

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一级、备课组长鲍海蓉

课题实施及数据、资料整理

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一级蔡舒雯

课题实施及数据、资料整理

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一级林斌斌

课题实施及数据、资料整理

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一级周亦丹

课题实施及数据、资料整理

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二级陈涵

资料收集、整理与结题

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二级教师

2.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感悟 篇二

一、欣赏点评, 摘录评析

在我们的课堂上, 学生是有差异的。要想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 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批注式阅读, 教师就要让学生懂得批注阅读从何入手。因此, 在开始实施时, 为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一方面教师可以专题介绍有关批注阅读的知识, 提供批注范本, 引导学生欣赏名家点评等, 让学生熟悉批注的内容和方法, 为独立批注打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摘录课堂评析, 形成书面语言。通过这样的训练, 使学生明白对文本做批注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为进一步开展批注阅读培养自信心。

二、分步实施, 掌握方式

1.符号式批注

符号批注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应注意的字、词、句、段用各种符号或不同颜色加以标记。每种符号代表什么意义, 可由学生自己来掌握。符号批注一般在初读时进行。即在初读课文时, 对生字新词、自然段的序号、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进行圈点。这时的批注主要在于读通文章, 理清脉络, 粗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这对深入阅读课文起到了确定方向的作用。这种圈点的过程是学生读、思、记的综合过程, 可促进理解, 加深记忆, 便于检查和摘录。由于使用符号简单易行, 此法使用面最广。常用的批注符号及作用:

“~~~”或“——”画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 以便加深记忆、理解。

“○○○”或“▲▲▲”标在文章的重点词或优美词语下面。

“?”用在有疑问的词或句旁边。

“!”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

“‖”“/”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2.文字式批注

文字批注是指学生依据初读时所做的符号进行进一步的阅读批注, 可分为眉批、旁批、夹批、脚批等。眉批是提出疑难问题, 旁批是对内容的概括和写作特点的批注, 夹批是对字词和语境含义的理解, 脚批是总结评价和想象拓展。文字批注是对文章的品评与鉴赏, 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 同时也是读者消化、吸收、内化和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要求学生把阅读中形成的看法、疑问、启迪, 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写在文章的开头、旁空、行间、页脚等处。这就需要学生细读课文, 对初读标记加以整理, 该去的去, 该加的加。通过这样的训练, 让学生将读、思、写结合起来,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且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从而终身获益。

3.提纲式批注

提纲式批注是用简洁的语言或简单的图示、图表结合的方式, 将文本的内容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它能反映文本的知识结构, 帮助学生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 使繁多复杂的文本内容变得简洁明了, 实现把书读“薄”。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扼要,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可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训练时, 让学生反复品读, 进行分析、概括、整理, 把作者隐含的提纲记下来。经常运用提纲式批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 教学《景阳冈》, 由于是古典名著, 课文比较长, 阅读批注时, 指导学生抓住时间或地点的变化这两条主线, 理清文本脉络, 再根据文本的写作顺序来划分段落层次, 然后归纳出各个段落层次的要点, 并用小标题与简单的图示相结合的形式表示出来。

三、授之以渔, 传授方法

1.推敲字词法

文学语言极富表现力, 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浓缩, 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往往在道理的阐述、人物的刻画、气氛的渲染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在理解词语时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其含义, 只有准确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抓住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及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才能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内涵。因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咀嚼那些含义丰富、表达形象、情味浓郁的字词, 可进行“同义换词”或“词语删减”, 然后比较分析, 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妙,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 《一夜的工作》, 教学“他一句一句地审阅, ……他不是普通的浏览……”一句时, 让学生抓住“浏览”与“审阅”两个词联系上下文进行批注阅读, 有的学生写:“总理认真地审阅。”有的学生写:“总理一丝不苟地审阅。” 有的学生写:“为了改变中国的面貌, 总理审阅文件是那样的废寝忘食。”……

2.品味修辞法

修辞是作者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它能给语言附上形象性和抒情性。叶老指出:“研究修辞最紧要的在于多比较、多揣摩、多体会, 务必发现它的特征。”为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语气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去把握修辞的内容和用法, 并联系文章所描绘的对象、渲染的气氛来体会其表达作用。这样, 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句子的含义, 感受语言的魅力;更有助于披文入情、体验作者的情感。

例如, 《开国大典》, 课文运用了四个“传到”这一排比句。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给中国人民带来了 ( ) , 带来了 ( ) , 带来了 ( ) , 带来了 ( ) 。练笔后要求学生给文中这一排比句写批注, 有的写:这句话气势磅礴, 表达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自豪感和毛主席这一宣告的庄严与雄伟;有的写:从这句话中我深深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激动、自豪……

3.填补空白法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鉴赏文学作品, 必须由语言入手。文学语言有时会留有空白, 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尧斯认为:“言语作品的意义不是由作家独创的, 而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和完成的。”因此, 文本意义的实现必须靠学生的感受、经验和想象去补充和扩大。填补文本“空白”, 需要品味语言本身丰富的潜台词, 读出其弦外之音, 丰富作品的内涵, 深刻领悟作品的情感。这样, 文本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学作品。

四、关注生成, 专题批注

开展批注式阅读,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 然后以文本的问题为中心, 通过对文本的探究, 形成自己的观点。假如脱离了一定的问题中心, 就会造成学生阅读目标的偏离, 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 确立批注式阅读专题非常重要。教师要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捕捉文本中蕴藏着的有效信息,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引导学生“入境”。让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 进行主题阅读或相关的语文实践。根据教材的中心、重难点及学生实际,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专题:

1.直接以课题为专题

对文章题目的质疑批注, 常常是打开分析文章的“窗户”。课文的题目就如文章的“眼睛”, 启发学生通过“眼睛”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能使阅读带有导向性。如教学《飞夺泸定桥》, 抓住“飞夺”这一重点题眼引导学生批注。有的学生是这样批注的:为什么要夺?怎样夺?结果呢?“夺”的前面为什么还要加上“飞”?然后,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全文, 深入批注。这样, 以课题为突破口, 由题目辐射开去, 可以窥得文章内涵, 理清结构, 把握中心, 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

2.以文本的中心句为专题

文章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 而句子又总是围绕着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思路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在阅读教学中, 如果能深刻领会文本的中心句, 其他句子的意义和作用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设计专题。对中心句进行批注阅读, 使学生把握住段落的核心, 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如《桂林山水》, 以“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句来引导学生展开批注。中心句是什么意思?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甲天下”?

3.以文本的重点段为专题

文章的段落总是按逻辑有层次地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形成一种表达结构。有些段落承担着反映文章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的任务, 这样的段落就是重点段落。这些段落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 每个信息之间总有一个分界线, 捕捉这些分界线能帮助学生理清段落的内部层次结构, 较好地把握文本的内容。如教学《称象》一文时, 第三、四、五自然段是重点, 引导学生从层次结构上入手, 抓住“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方法?曹冲想出什么称象方法?并让学生归纳曹冲的称象步骤”等进行阅读批注, 使学生建立段的概念, 明确层次关系。

4.以篇章结构为专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每篇文章都是各部分互相关联的一个整体, 作者用一定的方法把句与句、段与段巧妙地连接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从整体着眼, 弄清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 以及各个部分与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可按“作者写了些什么;它们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作者又是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步骤进行批注。通过这样的阅读批注,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是零星的、杂乱的, 而是比较完整、深刻的。

例如, 课文《凡卡》。文章运用了插叙手法, 一会儿写凡卡在写信, 一会儿又介绍乡下的爷爷。教学时, 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批注, 理清文章的层次:“写信前——写信中——写信后”, 抓住这条筋络, 着重体会“文章在写信中为什么要插叙爷爷守夜、砍树, 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领会作者写作的艺术性。通过批注交流, 文章的思路清晰了,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

可确立的批注专题很多, 以上只是进行过的几种尝试。教师只要抓住一两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批注, 就能把握文本真谛, 提高阅读水平。

总之, 在批注式阅读中, 学生是阅读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思维的点拨者。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 引导学生积极批注, 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 使学生不仅增加知识, 提高能力, 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让课堂充满智慧, 充满活力, 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摘要:批注式阅读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文本符号进行解码、注释, 在自己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在实践中, 我们可以采用符号式批注、文字式批注、提纲式批注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其掌握推敲字词法、品味修辞法和填补空白法等阅读方法。开展批注式阅读可以根据实际, 以课题、文本的中心句、文本的重点段或是篇章结构为主题, 以此确立正确的阅读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阅读专题

参考文献

[1]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2]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07 (9) .

3.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篇三

[关键词]语文教学 批注式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68

语文批注式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悟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中常用六类批注方式。

1.感受式批注

这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批注类型,即在阅读时针对某个词语或句子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

2.注释式批注

指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通过查字典、利用工具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的一种方法。

3.评价式批注

指阅读时针对文章的内容、写作手法及行文背景作出的评价。此种批注可以褒贬文中人物,可以评价作者的写作手法,也可品评好词佳句等。

4.质疑式批注

即阅读时随手写下自己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学贵有疑。”阅读时带着问题去读,才能进行深入思考。

5.补白式批注

指阅读时顺着作者的思路,举一反三,针对阅读内容进行联想,或依照作者的写法,为作者补充,有时也称仿写或续写。

6.概括式批注

指边读边思考,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中心、理清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等,有概括段落大意之味。

以上批注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合理运用呢?笔者尝试着“自主学习三步走”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以不同环节的不同批注形式来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现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为例阐述。

第一步,初读文本,注释为主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作个标记,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以注释式批注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步,再读文本,概括质疑

自学的第二步主要以概括式和质疑式批注为主。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时,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找一找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什么;文章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了课文后,有哪些疑问。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精读品悟做好铺垫。

以上两步都要求在课前预习阶段完成。以下是一位学生完成预习批注的表格内容:

通过这样的表格式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掌握预习阶段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提高自主预习的效率。

第三步,课中阅读,感受评价

有了充分预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难点进行批注,对重点句进行赏析,这时的批注大多以感受式、评价式或补白式为主。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在精读品悟阶段,教师可用提问:“课题说‘只拣儿童多处行’,那么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儿童多’?”引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结束后再用另一个问题引领文章下半部分的学习:“作者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课堂上可利用同桌、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学。此环节的阅读批注在于促进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直接对话,调动已有经验,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

“自主学习三步走”的阅读策略和批注方法,尊重了个体体验,满足了不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思考的过程,完成了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4.批注评点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四

内容摘要:把提问、理解、交流、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对话文本、对话作(编)者、对话自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体验、感悟、微文,并以注释、提要、感想、联想、点评、追问、质疑等方式记录下所学、所思、所悟、所得,是高中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在阅读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独立思考,并从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美的享受”教学目的下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 批注评点式 阅读教学 方式方法 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学习的本质最终将落点学习者个体的“自得行为”,高中语文学习尤其如此。然而,以文学作品为主体内容的语文教材运用的多是“形象化的描述性语言”,它更多地讲求语境、意境与意蕴。因此,要深入理解、领悟创作主体(作者和编者)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涵泳的文本意蕴与规划的编排意图,作为读者的学习者,必须“充分调动主体能动性、发挥想象力,综合运用各种思维能力,对文本符号进行解码”,甚至“渗入自己的人格、气质、情感”,“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以言语或行文的语文方式外在表达。

或许,高中语文苏教版以增设“对话栏”的方式引入“批注评点式”阅读教学法的行动希望达到的编排意图正基于此。所以,我们看到了必修一“月是故乡明”整个专题对于评点批注式阅读的重视(甚至前三篇还有了一些编者的示范性批注),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专题的“殉道者之歌”版块或设编者的示范性批注或要求学生作点评或批注的规划设计,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文后展示了脂砚斋与王蒙先生的评点,必修五《报任安书》的字词句注释或翻译,以及必修一“吟诵青春”专题以“朗读提示”为方式的另类批注。

一.“批注评点式”阅读教学的概念内涵

古人云: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了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要让教育的这一要旨实现,必须把学习、发现、思考、表达的权力从课堂做起“还给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会读善思、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在众多教学法中,“批注评点式”阅读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

什么是“批注评点式”阅读教学?笔者以为,所谓“批注评点式”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引领与指导一定的阅读方法前提下,学生调动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在所学、所思、所悟、所得的文本阅读文字(句、段等)及其旁边空白处,运用注释、提要、感想、联想、点评、追问、质疑等语言方式和“○”、“△”、“~~”等批注符号,对话文本、对话作(编)者、对话自我,把对文本的字、句、篇的赏析,对人物的评价和感受,对文本主旨与情感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批注评点式”阅读,可以深入到文本内容、扩面教材整体甚至“大语文”本体,它是师生于课堂互动共生的有思考的阅读、有深度的阅读、有个性的阅读,更是一种快乐与自我实现、学习与终身受益的阅读!

二.“批注评点式”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

1.注释式。注释式也叫清障式,就是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对不懂的字词注音、释义,解释不懂的熟语、典故等,可以直接借助工具书注解词句并写在相应的空白处。注释式批注能够帮助学生扫除阅读中的障碍,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为学生更深层次的阅读做好准备。苏教版教材《离骚》的“对话栏”设置对于其中文言字句的注释,“吟诵青春”专题中的“朗读提示”均为此例。

2.提要式。提要式,即为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进行归纳整理,对文章总体和段落意思进行概括。通过提要式批注,读者能够对文章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和把握,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苏教版教材《乡土情结》的“对话栏”中“本文…写起…最后…”即是。这样的提要,既可以就全篇而指要,亦可就文段而归纳,还可以就相关文段内容而缀连解读,收获的不正是对于段、章、篇内容、构思与情感的理解。

3.感想式。感想式,即为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会情不自禁地被作品中的某一点而动情,从而引发了读者的感慨、感动和感想,并想通过笔端记录下自己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我与地坛》一文时,读到“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去”一段时,学生会对其中的场景生发感想:“仍”、“原地”、“还是”、“姿势”,几个朴实的词语,一个无比感人的情景,一种自然而“惯性”的牵挂,这样的爱的姿势叫守望。感想式批注评点,记录的正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感受,它必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为以后重读留下重要线索。

4.联想式。有的文章会采用“留白”的方法,留给读者发挥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揣摩。联想式,即为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文章的内容会联想到与此相关的人物、典故、诗词、名言警句等,将此记录下来,在与原文形成互补的基础上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项脊轩志》教学中,读到“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凭几学书”这一细处,联想起在归有光苦读之时,妻子的鼓励“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归有光.请敕命事略[M]震川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之语,再去理解“庭有枇杷树”一段,那份思念与潸然之上的那份愧疚与落寞之情方可深知矣!

5.点评式。点评式,即对文章中的人物和语言文字进行品评鉴赏。一是对作品中人物的评价,还有一种是对语言文字的点评,包括修辞和句式等。《林黛玉进贾府》文后引脂砚斋和王蒙先生的评语即为此例。《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中,我以“对比手法”入手,引导学生点评批注,学生批曰:蔺相如的宽容大度与廉颇的心胸狭隘是一对比,蔺相如考虑问题的周密细致但不缺勇气与果敢,廉颇勇武粗豪但不失深思熟虑,亦对比矣。于对比中,形象鲜明立现!批注足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课堂上的阅读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逐步提高,也必将使学生越来越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追问式。在阅读中读者会遇到一些只提出问题并不回答的批注,我们把他们称之为追问式批注。例如《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一文中,连续三个“为什么”和一个“象征什么”,虽然没有批语和注释,我们自己在做批注时,完全可以自问自答。追问式批注有一个追问的过程,可以突出其重要性并提醒读者在作批注时追问。

7.质疑式。质疑式,就是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对文章的思想观点、遣词造句、思路逻辑等方面感到困惑并有所质疑,进而写下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一种批注。《劝学》一文教学结束,不妨质疑:“荀子劝人学习,请问,他劝人们学习什么呢?”《祝福》一文教学,不妨质疑:“‘我’只是文中的一个祥林嫂故事的见证人么?”这样的质疑对于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意义重大。因为有了疑问,学生才能真正地与文章和作者进行对话,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也才能够更好地培养起来。

三.“批注评点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思考

1.教学模式。评点批注式阅读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采取教师示范和学生专研两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⑴教师示范。教师将自己的评点批注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借鉴模仿的过程中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批注下来,渐渐形成自己的批注方式和阅读习惯。⑵学生钻研。学生初评时可以以作业的形式与老师交流阅读心得,这种作业交流法有利于教师开展分层教学和有效进行因材施教。小组交流法和集体合作法也是学生间常采用的评点批注方法,学生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在充分交流心得的基础上得出小组批注成果。

2.教学实践。评点批注式阅读不仅可以在现代文的课堂中开展,在文言文和古诗词甚至作文指导的教学中也可以尝试运用评点批注式。此外,在评点批注式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教学,还应注重课外延伸。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课外阅读,要将课内习得的方法迁移至课外评点批注阅读中,从而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3.教学评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进行评点批注教学时应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并对学生的批注做出适时的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批注灵活地修改、补充和升华,评价要在纠正错误的同时以激励为主。同时,教师要将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要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要让学生走进作品并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教学效果。评点批注式阅读法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教师、学生、阅读材料加以整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众生合鸣,启发智慧、创新思维的同时实现课堂教学有效阅读。因此,评点批注阅读教学法充分体现现代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新理念,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批注评点式”阅读教学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搭建起思考、体验、感受、微文习作的平台,启发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激励了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涵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并最终促成了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们拭目以待它为我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播下可持续发展的种子,然后,开花、结果,香满语文这一片天。

参考文献

1.海霞.“批注评点式”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EB/OL].http:///index.phpr=studio/postview&sid=203&id=199133,2016-04-24/2016-05-09

该文为2012年入选衢州115人才工程培养人员科技项目(课题)《高中语文评点式知识拓展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

5.小学语文教学批注式阅读探究 篇五

时间:2010-6-23 15:07:13 点击:1239

核心提示:本文从分析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概念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分阶段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内容摘要:

本文从分析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概念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分阶段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批注式阅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课上要明确批注目的及目标;给足学生独立思考、批注的时间;注重交流及反馈;充分利用略读课文进行批注训练;注重批注教学的层次性、差异性、持续性等。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批注式阅读 方法 探究

一、批注式阅读的基本含义

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对于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巨大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说明是这样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能力包括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筛选能力、鉴赏能力和记忆能力,而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所谓理解,就是弄明白课文意思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大凡认真读书的人都能体会到:有效的阅读一定是“心灵与文本的真诚对话”。而课文批注恰恰可以对这一过程的实现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批注,简单地说,指在阅读过程中及时把批语、评论、心得、疑问、警句、注释等写在读物的空白处的阅读法。批注可以使文章醒目,能够促使自己在阅读中思考,增强读书时的感受力,把握读物的主要内容,开拓剖析作品的思路,提高表达能力,与作者进行对话。

“批注式阅读的特点是:‘意(批注)随文(文本)生’。”①通过一边阅读一边点评把读、想、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种读写结合的方法,从古至今都用得十分普遍。宋代理学家朱熹把这种读书法称为“标记阅读法”,它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语文教学意义上的批注类似于评点式的读书笔记,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个体经验去赏鉴、探究文字暗含的各种“意义”并加以精到的文字表述。它不仅是评点者自身感受的外溢过程,而且是合作交流语言运用、字斟句酌地表情达意的言语实践过程,最能见出个性和才情。

如果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具有一定阅读水平的小学生,就会解开很多小语教学中的难题。批注对于小学生,不仅仅是点评别人的作品,而更重要的是会大大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极大地发展思维能力。因为批注的过程是一个文本发出刺激→学生接受→进行内化→做出对文本再创作,表达反应的心理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的学习过程,更是用精当文字进行创造性对话的过程。将批注引入语文教学是新课标的需要。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教会小学生批注来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批注的种类一般有三种,常规式批注、特殊式批注、自由式批注。常规式批注指学生每读一篇课文,都要对课文的词语知识、篇章结构、写作特色及中心思想等加以分析、理解,写上批注。特殊式批注指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先自读思考题,然后根据思考题来阅读课文,做出简明的批注。自由式批注指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自己特别欣赏的地方,或一些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批注,哪怕是批上一个问号也可以。批注的内容包括对词语的具体理解、评价、辨析,对特殊句式,如反问句、设问句的辨析,对重点句或段落的体会,对某个标点的特殊用法或个别标点的特殊含义,比如引号、省略号、破折号在文章中所含的特殊意义的理解,对文章结构等写作方面的问题的体会及对课题的分析等。

批注的符号比较随意,一般不对学生做生硬要求。教师可做简单介绍,由学生自己做选择。如:“~~~”波浪线(也叫曲线)可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圈,可标在文章的重点词下面。“——”直线,可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批注的地方一般在书页正文的上面、下面或是两边空白的地方,也可在行间或文章最后结尾处。

二、分阶段教会学生批注方法

第一阶段:讲清含义,初步试批,交流反馈。

在小学高年级段,学生刚刚接触到批注这一新的学习方法,什么叫批注,批什么内容?在哪批?怎么批?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教师要在批注前给学生一一讲清。尤其是试批的课文的难度要合适。笔者所使用的教材是京版实验教材,第一课的课文是诗歌《我们爱你,中国》。诗歌这种体裁的课文内容批注起来有其特殊性,所以不适合作试批的对象,斟酌一番,决定以第二课写事文章《拐杖》为例,教学生批注。《拐杖》主要写了“我”为丈夫买拐杖,无意拄着拐杖走,被一位小姑娘当作“腿脚不方便的人”,一路上受到关照的事,表现了小姑娘关爱他人的好品质。文中有许多关于小姑娘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内容浅显易懂。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姑娘的语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学生们埋头读书,教师在行间巡视时发现,学生的批注五花八门,对“从人群中拽了拽我的衣服,说‘阿姨,您坐这个位子。’”这一句话的批注就各不相同,有语言罗嗦的:“我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有理解不到位的:“小姑娘想一会自己坐过去。”有表述太笼统的:“她是好孩子。”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为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做任何评判,只是将几种典型批注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看一看规范的批注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通过对一课书的批注,就要求学生规范批注是不现实的,此后,教师又通过指导学生批注《北京老人》、《记金华双龙洞》、《猫》、《买小狗的小孩》等十余篇课文,逐渐使学生能够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抓住重点词按老师要求去批注。

第二阶段:扩充批注时段,鼓励多角度去批注。

在第一阶段,教师只在深入理解课文的第二课时带领学生批注,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掌握批注方法后,可将批注时段扩大范围,在学生初读课文质疑阶段就把自己的疑惑标注出来。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质疑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学习能力大小的重要体现,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等限制,在发现、破解深层信息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疑问和困惑,尤其是当文本所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与学生的“阅读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时,其疑问和困惑就更加突出,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这种疑问或见解往往是一闪而过的,很有必要及时记录,以便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确定自己的批判恰当与否。批注阅读就要求学生把点滴疑问或不同的见解表达出来,这能清楚地反映出阅读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往在第一课时的口头质疑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批注可使学生深入思考,使质疑更有实效性。例如:学习《白杨》前,学生在书上批注疑问:“文章开头为何有环境描写?这和描写白杨有什么关系?”“作者写白杨为什么用写人的词语?”这些有质量的质疑恰好也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不仅在第一课时,学生学完课文后,对课文的正确理解上有了一定的认识,思想情感都有了很大提高和深化,这时趁热打铁,深化批注,既是对原文批注的补充、巩固和提高,又能检查其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学生在学完《军神》后批注到:“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呀!真是个极不平凡的人!”“如果我能有他的一半精神,学习上的许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了。”

同样的内容,批注的角度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精彩。例如:《桂林山水》一课,既可以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去批注,分析排比句、比喻句,结构特点,也可以从作者情感角度去批注,还可以从文章内容入手,写体会及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批注,尊重了学生理解文本的差异,又训练了思维的广度。

第三阶段: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批注方法。利用“二次批注”提高批注精准性。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批注训练,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批注经验,掌握了一定的批注技巧,见识了不同类型的文章,教师可在此阶段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看看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什么不同的批注方法。例如,学生学过的写人的文章有《北京老人》、《森林警察》、《爱的奇迹》、《买小狗的小孩》、《深山风雪路》、《在炮兵阵地上》„„。说明文有《只有一个地球》、《蝉》等等。写景的文章有《记金化双龙洞》、《颐和园》、《慕田峪观云海》、《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诗歌有《我们爱你,中国》、《长江之歌》等。经过归类,学生就会发现写人的文章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批注,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写景的文章主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批注,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用词之精妙。说明文主要抓住说明方法去批注,深入体会作者用词之严谨,写作手法之灵活。诗歌可抓住重点词及诵读技巧去批注,体会诗歌内容的跳跃性,语言文字的音韵感及诗人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学生在了解了不同文章批注的侧重点不同后,遇到新的课文不用老师指点,会目的明确地直入主题,很快的寻找到自己所需的答案。

在批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最大问题就是批注的不到位,这体现在批注内容的浅显、用词不准确或不知如何表达。如果教师能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后提醒学生将新的收获补充进批注内容,学生将受益匪浅。“二次批注”不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学生已有水平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有意识地发现别人思考角度、思想内容的独特之处,开阔思路,丰富批注内容。常此以往,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概括性将得到很大的提高。例如:《木笛》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听了这句话,朱丹的眼中顿时涌出苦涩的泪水„„”,因受自己的理解水平限制,学生只批注道:“没被录取,心情沉痛。”学生与老师交流后才得知,他内心的苦楚不仅是因为个人前途的渺茫,也同样因不被人理解而伤感,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而悲痛。学生经点拨对课文理解得更深了,此时我要求学生将新的收获补充进去。几课下来,学生的思考有了方向性,更注重听别人发言,学得也更扎实了。

三、批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有明确的批注目的及要求

每次安排批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是为了批注而批注。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围绕课文重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和难点进行深入的研讨、探究,进行批注指导。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如: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示是:默读课文,批注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学习《鸟的天堂》时,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示是:画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在旁边批注大榕树的特点。学习《在炮兵阵地上》时,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示是:画出描写彭总的句子,抓住他的神态变化,批注变化原因及彭总是个怎样的人。要进行批注式阅读,需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降低。要激发学生写的欲望,适时批注,批注只是让学生“如愿以偿”的一个过程。在学生特别想说的时候让他写下来,水到渠成满足了他们表达自己看法的愿望。另外,在写的时候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不能说空话套话。因此在批注时要巧妙安排切入口,精心设计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阅读,兴致勃勃地阅读。

(二)给足学生独立思考批注的时间

学习应该动脑又动手,手脑并举才会有创造。批注是一种需要动手的表达方式,需要学生专心阅读、潜心思考,静心书写。如果匆匆而就,其表达就难免肤浅、草率。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文本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在有所感悟处、思维困惑处、求异创新处深入思考,还有些批注需要学生把学习内容经过分析、归纳、加工整理,提纲挈领地形成一个阅读纲要,以揭示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复杂的内容明晰化、简便化、形象化,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因此,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思考表述的时间。就一般情况而言,每篇课文学生大约需要10到15分钟的时间。在学习批注方法的初期,学生的速度较慢,但磨刀不误砍柴功,读得细,自然思考的深度就得到了保证。阅读课文相对于讲读课文较易,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缩短批注时间。像《跳水》、《挑山工》、《鸟的天堂》这些名家名篇可回味、品读的地方很多,留给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更要充分。

(三)注重交流及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最后,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批注的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人人都有发展,都有提高,避免了少数人发言,多数人听的弊端。而且学生在批注过程中思考更有深度,表述更有条理。

(四)充分利用略读课文进行批注训练

“略读课文是学生在课堂进行阅读实践的材料之一,目的是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加以运用。”②许多阅读课文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文,教师切不可放弃这阅读训练的好机会。《鸟的天堂》、《乌塔》、《漫谈沟通》等等这样的略读课文完全可以在学完本单元课文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批注训练,既进行了语言的积累,又巩固了批注方法。实验教材第十册的第四单元有两篇讲读课文:《义犬复仇》、《金色的脚印》。这两篇讲读课文写的都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通过批注式阅读,学生已经深深感悟到军犬文尔内的无限忠诚,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并在周记当中谈到了这种情感给自己带来的震撼。随之而来的阅读课文《母爱》同样描写了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真实感人的故事,在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把以死抗争得来的水给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母爱的伟大。从整套书的内容安排来看,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有其延续性,学生在批注时,自然而然的抓住描写老牛的语句,尤其重点批注了一些关键词语“挣脱缰绳”、“强行闯入”、“不肯挪动半步”、“慈爱地看着”。这些词语直入人心,学生在旁批注“伟大的母爱”,“孩子的需求胜于自己生命”。通过对阅读课文的批注,学生的批注方法得以巩固。

(五)注重批注教学的层次性、差异性、持续性 1.层次性

指导学生使用批注,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讲读课文延伸到略读课文,从课文延伸到实践活动中的短文再到单元测验中的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简单到复杂。从字词句扩展到篇章、结构、主题、写作技巧,从遣词造句到分析作用,领会含义。要求不断提高,学生能力便不断加强。

2.差异性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在阅读文本时,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语言具有相似性的信息模块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批注式阅读属于主观式解读”③,每个人的经历、知识水平、感知理解能力、悟性是各不相同的,这决定了阅读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这是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批注阅读追求的正是这种可贵的差异,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保护绚丽多彩的个性,不能压抑甚至抹杀个性。其实,学生阅读文本,既是文本信息的接受者,又是文本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学生的个性特点、心智水平、生活经验的差异,决定了阅读批注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不同的学生批注的质量并不相同。如:学生对《木笛》一课中“朱丹轻轻走进屋,小心地从绒套种取出木笛。”一句中的“小心地”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有的同学批注:“很从容、轻松。”这种理解明显有偏差。有的同学批注:“爱惜乐器,喜欢木笛。”这种理解无明显错误,但比较浅显。还有的学生联系上文理解批注“对本次考试很在意、很重视。”理解到这个程度,也就对下文中朱丹的选择放弃考试的举动而深感痛惜却暗暗敬佩。虽然经过了一学期的批注训练,学生因自身情况的不同仍然有较大的差异,教师不可急于求成,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训练,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持续性 教师要用各种教育技巧督促学生对于批注持之以恒,不断激发热情,直至自然成习惯。一般可采用上课抽查,经常组织交流,定期组织检查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采用必要的激励机制,让学生愿去做,想去做,并努力做好。笔者在课上巡视学生的批注状况时,经常针对不同的批注状况称赞到:“你的字迹很工整。”“你的重点词抓得很准确。”“你思考的角度很新颖。”“你的语言很简洁。”“你这一处批得很准确。”„„学生听到这样的鼓励,信心倍增,有了坚持下去提高能力的美好愿望。

批注式读书法不仅现在对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很有帮助,对未来的阅读同样实用。即使脱离了笔,这种宽广,深度的思维方式还会继续。大语文教育观认为,一个人的语文学习是贯穿终身的。学生走出学校后,依然要读书看报或上网,阅读活动几乎天天进行。这种阅读带有强烈的个性化和独立性,阅读批判、阅读反思、阅读创新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阅读,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才能帮助学生将来成为有独特个性的创造型人才。??

批注式阅读是真正有效的阅读,它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本质。批注是形式,用心是根本;批注是手段,促进用“心”阅读是目的。学生学习给课文批注这种“动笔墨”阅读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的应用语言,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在理解、分析、概括、评价等能力层面去展开阅读,促进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实现,逐步提高了对课文理解的深度,提高了感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健全了人格,培养了学生细心阅读、读思结合的良好的阅读个性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注:本文获2007年北京市基础教研中心小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注释

1.《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孙立权,《东疆学刊》,2005年第1期。2.《教材说明》: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6页。

3.《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孙立权,《东疆学刊》,2005年第1期延边大学《东疆学刊》编辑部。

参考文献

1.《阅读100法》:庄大伟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2.《青年读书技巧训练教程》:薛智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1月北京第1版。

3.《阅读技法大全》:阎银夫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4.《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吴立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5.《语文教学通论》:王宛磐、郭奇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6.《超级读书百法》:王荣国主编,沈阳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7.《小学语文教学指导全书》:寒天、高长梅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8.《阅读教学的结构设计与实施》:冯克强、肖坚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9.《语言学与语文教育》:倪宝元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6.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感悟 篇六

【摘 要】批注式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而且重要的策略,批注式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进行阅读时,拿笔在文字或者整个句子旁边做一些不同的标记,表示不同的意思。本文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目标,对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教学优势进行简单的介绍,分析其可取性,以及总结一些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与步骤,供语文教育工作者授课使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批注式 阅读教学

现在许多小学生的课文阅读只是满足看在“眼里”,并没有用心阅读,对课文产生自己的感悟,甚至对于不认识的生字也只是一撇而过,并不在意字词的正确读法。批注式阅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拿起笔在课文的一旁做些标记,做到阅读时眼到、手到、心到。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展开,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自己在文章中标记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便于自己之后回味思考或者画出使自己困惑的地方等老师上课时解决。同时批注式阅读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在课本上,学生拿起笔做批注就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我现在忙着看文章做批注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如果学生手里空空如也,注意力就很难集中,阅读的效果就不佳。最后批注式阅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将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提出几种有效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供教育者参考。

一、教师备课时做好批注

教师的备课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应该自己先看一遍课文,并做好批注。教师在阅读课文做批注时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象自己是学生,在阅读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将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用横线或者圆圈标记出来。当然教师不是圣人,即使是小学课本课文也会有不理解的地方,因此教师要用另一种符号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并且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将问题解决掉,以免上课时学生恰好问到该问题,出现教师无法解答的尴尬情况。在这里举个例子,教师备课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小学六年级学生可能不会理解“祭祀”这个词语,教师就要将课文第二段“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一句中的“祭祀”标记出来,提醒自己在课堂上给学生做一个解释。同样,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词语如“忙月”“家景”“短工”。教师都应该在这些词旁边做好相应的批注,版面允许的条件下,批注要尽量详细。

二、学生预习课文时做好批注

课前预习课文是小学生阅读学习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教师要提醒学生课前阅读课文时要适当的做一些批注,这种批注是一种基础式的批注,即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遇到生字、生词、不懂的句子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或是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小学生上课时注意力能够集中在课堂上的时间十分有限,那么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将教学效果达到最好,课前的预习批注就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使学生将能够集中的20分钟集中到自己不懂的难点重点内容上来。例如,六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应该讲“瘫痪”“絮絮叨叨”“侍弄”等生字用问号标记出来,还有对于文章一些有深意句子也要标注出来,如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以及“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学生只有做好了预习批注,上课时教师讲到该地方时学生才会有更深的印象和理解。

三、学生听课时做好批注

紧接着预习批注,学生听课的过程中做好批注也是批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听课时做的批注事实上就是听课的笔记,但是这种批注相比于笔记还多了一种项内容,就是听课时的疑问。会学习的学生一定会做笔记,学生听课时将老师讲的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记录下来会形成脑海的知识储备。教师课上的讲解是对课文的精读,会涉及到许多细枝末节的知识,也会将难点知识一一剖析使其简单化,学生将老师对课文的解读和补充记录的文章里就逐渐填补了脑海中空缺的文章结构网。学生听课时做好批注也方便对比自己对于课文的解读和老师解读的异同,引发深度思考。

四、课后做好复习批注

除了上述三个批注式阅读教学方式,教师还要督促学生做好复习批注。教师每讲完一篇课文,学生就完全理解没有任何疑问的情况是极其少见的。甚至有些好奇心较强的学生在老师讲完课文之后他的问题更多了。复习批注就是在课后学生将学完的课文再仔细阅读一遍做一些批注。这些批注的形式不一定是疑问,也可以是学生对整篇课文的自我思考或者个人对文章中心思想的不同理解,还可以是学生自己对课文风格和作者的评价。比如在学习完课文《小桔灯》后,学生复习时做的批注可以是对“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这句话的赏析,学生可以在一旁批注:这句话是作者对小姑娘未来生活的美好预期,生动表现了人物“我”的善良以及对关怀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师督促学生做好复习批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富有个性的文学思维,培养其文学创造力。

【结 语】

批注式阅读教学方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散了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享受到了阅读的真正乐趣。教师通过长期的批注式阅读教学,还能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逐渐养成集中精神阅读课文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杨淑延.在批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

7.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感悟 篇七

一、“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多鼓励, 少说教

1. 树榜样, 爱批注。

在课余, 我经常向学生介绍作家、名人写批注的故事, 并且让学生学习。在学习课文《绿》时, 我首先自己去做了批注, 展示给学生, 教给他们方法。在第一段“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这一句的旁边做批注:一个“惊诧”, 作者的感情倾泻而出, 总揽全文。在第二段“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这一句的旁边作批注:从岩石与草丛都能透出绿意, 这是一个怎样美的梅雨潭呀。学生对身边的事情总是特别兴奋, 模仿能力也特别强, 老师批注了, 他们便开始关注, 并开始模仿。

2. 抓预习, 学批注。

初次学习批注, 可以从布置预习作业开始, 让学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 或者针对课题入手, 对文章里的重点语句, 写写自己的读书感受。如在学习《古诗词三首》时, 我首先布置学生自己预习, 在诗词旁写写从哪个词语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有的写着:“相看两不厌”李白怎么会对一座山看也看不厌呢?难道他一个朋友也没有吗?有的写:没有打磨的镜子, 把洞庭湖的湖面的样子形容得真准确。这样的自我学习, 学习写批注, 让学生自己先走进课文, 对课堂学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重指导, 免自流

1. 先扶后放, 服务课堂。

教师要把学生的读书批注当做课堂生成的宝贵的教学资源, 鼓励学生多借助批注开展阅读交流。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 真正实现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

批注阅读在略读课文中的用武之地更加重要。由于在精读课文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在略读课文中, 我们就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特别是在高年级段, 自主学习尤为重要。所以利用批注阅读, 给足空间, 让学生根据课文的阅读提示, 勾勾画画, 写阅读批注, 效果可能更好。

2. 注重交流, 思维碰撞。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知识结构不同, 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 所以当学生完成批注式阅读后, 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如在学习略读课文《将心比心》一文时, 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默读课文, 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情作为重点学习, 勾画批注。在充分学习之后, 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要求: (1) 要抓住课文中的句子、片段、关键词, 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2) 小组讨论中每人都要发言, 推荐一人准备全班汇报。 (3) 最后进行全班交流, 突破重点, 体会最后的句子“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 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 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 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一节课上下来,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基本上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 效果很好。

8.关于语文批注式阅读的教学思考 篇八

一、课前预习,自由批注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预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效率,从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我国教育全面实施改革,教学创新在教学水平的提升及学生能力提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在传统的预习方法的基础上多创设出新的方法,为教育工作及为学生学习做出自己的努力及贡献。而预习与批阅式阅读教学便是一种创新,二者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共同为学生谋福利。

可以让学生画出段落及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是转折句,有利于学生整体了解文章结构。此外,学生还可以在空白处写下自己对此段落的感想或疑问,为深入的学习打好基础。批注做的足够多的时候,对文章的大意也差不多了解了几分,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文章的中心内容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

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学生可能通过阅读了解到这是一篇小说,从而做出相关批注,而且学生可以明白文章大体结构:先是我们一家人盼望于勒归来,到后来在船上相遇并躲着于勒的过程,再到最后的令人出乎意料的结果。例如在阅读《观沧海》时,学生在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后,对文章的关键词进行标注,最终明白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通过批注,学生能够对文章结构以及中心内容了解更深刻,从而很好地完成了预习工作。

二、课上学习,引导批注

主题批注,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主题,只有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题才有可能深入了解文章的内部结构。所以在阅读时,教师要强调主题批注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完成主题批注,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主旨,增强学生分析文章以及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到文章的中心思想:菲利普一家人对于勒的前后态度变化反映出他们的嫌贫爱富,并标注在课本上。质疑批注,疑问是一种认真思考后的结果。学生毕竟是学生,在学习和批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疑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些疑问标出来并且与同学探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个问题进行解答,疑问被解决了,便可以更进一步地研究课文。例如,在阅读《曹刿论战》这一古文时,学生对其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有疑问,既然案子不能准确清楚地查出个所以然,那么通过实际情况来判断案件并不符合法规,这句话是不是错了?然后教师再给予解答。

除此之外,课上标注的方法还有很多,基础性阅读:在开始读文章的同时,对文章中的生僻字词进行标注,并自主进行这些字词的学习;感受式批注阅读:学生可以将文章中打动自己的句子画出,与同学分享;点评式批注阅读:在阅读文章时,可以将自己对文章某些句子或是某些段落的评价标注在书上,从而以更独特的视角来阅读文章;赏析式批注:无论是现代文章还是古代文章,其内容、用法有特点的句子,段落有很多,学生可以将其画出,好好品味一番,对以后的写作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课后复习,深入批注

课后在教师讲解完文章之后,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感悟批注,将自己对文章的所思所想做成批注。学生学完课文后,其思想感悟能力肯定有所提高,对文章也会有新的见解,学生可以在原有标注的基础上进行新标注的填写。如《夸父逐日》这篇文章,夸父敢于征服自然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所以,学生便可以作批注:在现代化的生活中,当遭遇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后,我们要团结,众志成城,要相信人定胜天。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续写内容作为文章的批注,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最后结局可以是菲利普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想法并进行了改正,从而有皆大欢喜的结局。也可以对文章进行改写,再次以这篇文章为例,假如菲利普一家人在船上遇到的于勒不是一个穷人而是一个富人,菲利普一家人对于勒的态度会有所变化……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文章改写。在对《出师表》这篇文章进行批注时,学生可以写出关于诸葛亮忠贞爱国的高洁品质的感想,并对这种品质极力赞扬,而且作为国民,我们也应具备这种爱国精神。

批注式阅读是语文阅读方法的一种,在此种方法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标注,从而对文章的结构及内容都有自己的见解。通过此过程,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自我感悟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批注。

上一篇:公司新员培训计划下一篇:新车转让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