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方案

2024-07-21

手足口病方案(共14篇)

1.手足口病方案 篇一

洪塘营瑶族乡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方案为切实做好我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市疾控中心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开展防控工作。切实做好我县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保护广大群众尤其是儿童的身心健康。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防止暴发流行。

建立预防手足口病明白纸发放登记明细表,确保发放到人。通过托幼机构、卫生室发放预防手足口病明白纸5万份,确保0—5岁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100%。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手足口病发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各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技术方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手足口病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二)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疫情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三)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手足口病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三、工作措施和要求

疫情报告

(一)责任报告人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时,要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实行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报告。托幼机构及各级各类学校有关人员发现可疑手足口病病例时,应及时向乡卫生院 报告。

(二)各村卫生室、托幼机构和学校发现聚集性的手足口病疫情、手足口病患者异常增多或者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时,要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医疗机构接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例的有关流行病学情况,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报告卡报告时要特别注意详细填写病例的居住地、学习(工作)地点、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

托幼机构

(一)要指定专人或校医负责本校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落实晨检制度,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建立手足口病疫情“零”病例报告制度。

(二)发现患有发热或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将其带至医疗机构就诊,直至病愈(退热,手口足的溃疡及水泡消退)方可返校。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三)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做好饮水、饮食和环境卫生。

(四)开展健康教育,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医疗机构

(一)开展预检分诊,防止混合就诊。各医疗机构切实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首诊负责制,做好手足口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止手足口病与其他常见病混合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避免医源性感染。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专辟门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

(二)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医院门诊和病房要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重点加强儿科和感染科等科室门诊和病房的消毒,对患者粪便排泄物及其污物等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医院感染管理要加强对门诊和病房的检查、指导,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及接触者人数,强化陪护和医护人员的洗手、消毒措施,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特别要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洪塘营瑶族乡卫生院

2010年4月12日

2.手足口病方案 篇二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248例, 男141例, 女107例, 年龄6个月~12岁, 大部分集中在3岁~6岁的学龄前儿童。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肛周甚至双下肢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疱疹, 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 数量不等, 疱疹液较浑浊, 疱疹基底部绕有红晕。248例患儿中213例发热, 持续2 d~5 d.发热的143例患儿中有明显的咽腔充血、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厌食、精神差、中毒症状重, 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口腔内有溃疡不能进食者, 给予维生素B12口服液, 疼痛哭闹者给予西瓜霜喷剂治疗。223例经治疗3 d~5 d, 体温下降至正常, 皮肤水疱干涸消退, 丘疹消失, 口腔溃疡愈合, 精神好转, 饮食恢复, 1周后痊愈。25例高热不退或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患儿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223例均临床治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 病程一般为7 d~8 d, 最长15 d.

2 护理

2.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将患儿及时隔离, 隔离室内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 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 h.加强床边隔离, 护理、诊疗不同患儿时, 医护人员要严格消毒双手, 防止交叉感染;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如听诊器等要擦拭消毒;患儿的用具、呕吐物、粪便等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对患儿和密切接触者隔离7 d~10 d, 严格将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的三个标准[2]。对出院患儿床单先用紫外线灯照射2 h, 再用0.2%含氯消毒剂擦拭, 消毒后方可收治患者。

2.2 发热的护理

部分患儿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 大多数在37.5℃左右, 精神状态良好, 此时让患儿多饮热开水, 婴儿可打开包被散热。个别患儿物理降温效果较差, 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包括解热药尼美舒利口服, 或者吲哚美辛片剂研碎后保留灌肠, 并加强病房巡视, 观察降温效果。

2.3 口腔护理

我科收治的248例患儿中, 7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害, 出现水疱样黏膜疹, 分布在上腭、两颊、口唇、舌体等处, 2 d~3 d后破溃形成溃疡。鼓励家长多给患儿饮水, 保持口腔清洁, 可给予西瓜霜喷剂局部喷雾, 以消炎止痛。护理人员也可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后涂康复新液, 同时给予口服, 涂药或口服后15 m in~30 m in后进食或饮水。清洗口腔时动作要轻、快, 切不可摩擦, 尽量减少患儿痛苦。

2.4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 太阳下曝晒, 衣服要宽大、柔软, 床铺平整干燥, 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患儿指甲, 防止抓破皮疹;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 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 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水剂;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 便后用温水清洗, 避免皮疹感染。

2.5 休息与饮食护理

轻症患儿宜在病房休息, 不要外出, 病房通风换气, 保持空气新鲜。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 以温凉、清淡为主, 避免刺激性如辛辣、过咸等食物。及时补液, 纠正酸碱失衡。由于手足口病具备多种传播途径, 患儿饭前、便后要洗净双手, 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并专人专用。住院期间患儿家长及患儿均不能接触健康小孩, 因为患儿家长属隐性感染者, 可传播给其他孩子。

2.6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并发症发生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A 16和E71两种病毒感染引起, 柯萨奇A 16还可并发心肌炎, E71则可并发脑炎、脑膜炎等。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胸闷、头痛、昏睡、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做好抢救准备。

2.7 出院指导

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 出院后仍须居家隔离1周并注意饮食卫生, 且部分患儿为好转出院, 仍须继续服用抗病毒药1周。复查血常规, 患儿出现皮疹复发、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应立即来院就诊。在电话随访过程中, 患儿家属对我们的治疗效果给予肯定并感到满意。

3 讨论

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家庭室内保持空气新鲜;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 提高机体抵抗力。流行期间儿童避免出入公共场所, 以减少感染机会。加强社会对手足口病的正确认识, 因为此病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 如发热、咽痛等[3], 而口腔溃疡易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 其他部位皮疹或疱疹易误诊为水痘或荨麻疹。因此, 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若发现小儿出现发热、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早期诊治, 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汤卫兰.手足口病68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7, 5 (1) :52.

[2]吴晓波.手足口病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6, 12 (6) :559.

3.手足起疹子,可能是手足口病 篇三

手足口病

你可以发现的信号

一些信号,暗示着宝宝可能中招了。

低热:约半数以上患儿出现低热。

皮疹:皮疹在发病当天或3天内即出现,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即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足心和口腔,婴幼儿或皮疹多者,有时膝、肘、臀部也可见到。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形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拒绝进食,流口水:由于宝宝的口腔两颊黏膜、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患儿吃东西倍感疼痛,便会出现拒食、流口水等现象。

手足口病与其他

出疹性疾病皮疹辨别

不仅是手足口病出疹子,还有一些疾病也有出疹子的情况,如何辨别?看下面

预防手足口病妈妈这样做

1. 饭前便后、外出归来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宝宝洗手,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 家长接触宝宝前或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垃圾污物。

3. 宝宝的餐具使用前后均应及时清洗干净,以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4.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

5. 如果幼儿园中出现患手足口病的宝宝,可暂时不去幼儿园。

妈妈经验分享

手足口病不可怕

我家宝贝上幼儿园小班,有一天接回她时,发现手上有小疱疱,第二天洗脚时,小脚上也有,我带她看医生,医生说别去幼儿园了,这是手足口病。我请假在家看了一个礼拜,前四天嘴疼不吃不喝,药都得灌下去。第五天早上主动要求吃面条,已经好多了,知道吃就好。当时真的把我吓坏了。现在想想,其实手足口病没那么可怕,也不要老去医院,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水、多睡觉、少去户外活动。

在美国治疗手足口病

我家Tom在美国时得的手足口病,和国内的其他妈妈交流了一下,比起国内对宝宝的治疗,我家Tom使用的是口腔止痛液,这种液体是利多卡因(有麻醉作用)调成的液体,让宝宝漱口,可以很快减轻宝宝的口腔疼痛。在每次吃饭之前,用这样的液体给宝宝漱口的话,就可以让宝宝有吃的欲望,宝宝不至于由于口腔疼痛不吃东西。

居家照顾

患手足口病的宝宝

宝宝病情较轻时,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患病宝宝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家长不能因宝宝症状轻而送幼儿园。

尽量让患儿待在家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与健康儿童密切接触;直到热度、皮疹消退,一般需隔离2周。

患病宝宝可能因为发热、口腔疱疹,不愿进食,所以饮食要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吃一些常温的流质食物。禁食过烫、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患病宝宝的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剪短宝宝指甲;臀部有皮疹的婴儿,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局部皮肤破损可涂擦抗菌素软膏。

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程度发热,可让宝宝多饮水,物理降温,无须特殊处理;如体温超过38.5℃,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出现恶心、呕吐、烦躁、发热、精神状态改变、嗜睡、厌食等情况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4.小学手足口病防控方案 篇四

手足口病(EV71感染)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通常流行季节在每年的4-9月份,5-7月份是高发期。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但对婴幼儿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如果发现迟或救治不当,会引起少数孩子病情加重,甚至会引发死亡。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为了针对我校全体儿童,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手段,广泛普及预防手足口病的科学知识,增强社会、家长、学校的防护意识,减少和降低该病的感染、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儿童的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切实做好我校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 明确工作目标

针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动员和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和方法,通过培训、健康传播和行为干预,使目标人群和广大群众了解手足口病的危害,掌握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方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保护我校全体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 提高思想认识

我校,从校长到每一位授课教师,全体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校目前已把做好学校的卫生安全工作,特别是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校长王保英亲自负责,做到思想到位,时间精力到位,组织部署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三 健全防控组织

为了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组,全面负责我校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组织成员构成情况如下:

组长:(校长)

副组长:

成员:

王保英负责全面掌控我校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手足口病防治的日常工作由李坤霞具体负责。各班主任负责对本班级学生将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宣传到位,并每日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有否异常变化,将异常情况及时向安全室汇报,楚立方负责校园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消毒通风工作,及时督促、认真检查。

四 具体防控措施

1、制定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增强防控工作的针对性。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及时制定了手足口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防控目标,细化防控措施,增强防控工作的针对性。

2、认真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控知识水平。利用班会、队会、黑板报、宣传栏、讲座、健康课、家长会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防范意识和知识水平。着重正面介绍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纠正儿童不良的卫生习惯,对儿童的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3、加强卫生监督检查,增强预防意识。认真开展饭前便后洗手、房间通风、不吃不安全食品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措施,加强用品的消毒工作,切实加强食品与校园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传播渠道,增强预防意识和能力。

4、开展晨午检,严格报告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并将晨午检情况及时记入《班级晨午检情况日报表》,除正常报告外,如发现手足口病人或疑似病人后,要第一时间报告中心校。

5、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对发现的病人及疑似病人及早隔离治疗,对患儿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要随时进行消毒。必要时要到中心学校申请放假若干天,以保护易感儿童。

6、积极配合,主动做好防控工作。我校将与卫生院密切配合,保持良好的联系与协调关系,加强对我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监督管理,协同开展应对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主动开展防控工作。

5.手足口病防控实施方案 篇五

手足口病防控实施方案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由于手足口病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和社会影响,我院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幷进行积极协调,与县卫生局和学校互相配合,及时通报防控信息。我院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

长:张安田

院长 成员:王桂枝

防疫科

张秀娣

公共卫生

徐小红 护理部

林晶晶 防疫科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公共卫生所,保证手足口病宣传知识到位,及时发现,及时上报。

二、开展技术培训

1、公共卫生所要组织医护人员开展对手足口病的疫情、预防知识要点、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培训,提高开展工作的能力。

2、在学校、幼教机构组织开展机构员工的防治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训,使他们掌握和了解相关知识和技

能,每一所幼教机构要设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

三、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自觉意识,重点加强预防接种室的消毒控制,提高防控院内感染的意识。

2、向孩子家长发放宣传材料,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家长的防范意识。教育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规范治疗。

3、在托幼机构、中小学开展饭前便后洗手,房间通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加强孩子共用玩具、毛巾、牙刷、水杯可能会受感染用品的消毒工作,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增强预防意识和能力,开展托幼机构晨间体检,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治疗。

4、通过展板、横幅、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辖区内预防手足口病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5、加强与各乡村医生联系,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入户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6、结合春夏季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广大城乡居民讲卫生、除陋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积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五、预防手足口病核心信息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5、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6、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7、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与治疗。

8、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9、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10、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

6.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六

方案

为保障我乡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指导学校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手足口病的监测、报告、调查、处置等工作,教育体育局按照国家、省、市、区防控手足口病的有关要求,结合我乡中小学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蔓延,确保我乡中小学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领导小组 组 长:王声忠

副组长:方建秋、吴耀生、冷美娇、朱红秋 成 员:方伟柏、谢 荣、吴建民、吴为禄、李进刚

吴庆华、王 静

联系电话:7601007 各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校长、院长负总责,班主任、卫生负责人为主要成员,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三、制度管理

严格外出请示制度和大型活动备案制度。

四、工作措施

1、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学校要加大管理力 度,严格落实晨检登记制度,发现病人及疑似病例一定要及早隔离、治疗,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理机制。

教室、食堂、宿舍等公共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对公共场所、餐具、衣物等要定期消毒,以确保健康人群的身体健康。

2、强化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各校要尽快对广大师生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控水平,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防病知识水平。各单位要利用多种形式正面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者接触;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

4、加强卫生监督检查。各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强对食堂、生活饮用水的监督检查;要进一步落实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严禁采购和使用不合格的食品和原材料;严格餐具、用具的清洗消毒;加强桶装水的管理。

5、对本小学、幼儿园手足口病防疫共组哟进行各项部署。要有明确跟踪记录。

五、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各校要保证防控手足口病所需经费。

2、人员保障。学校要组建一支手足口病防控队伍,加强防治工作。

3、物资保障。做好消毒、各类器械用品的储备和供应,保障信息畅通和行动迅速。

六、责任追究

1、学校领导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不重视,制度不健全,人员分工不明确,不按要求落实防控措施,造成突发卫生事件的,将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学校负责人的责任。

2、对卫生、教育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不办理,造成后果的将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7.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 篇七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疱疹,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disease, HFMD) , 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疾病,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 以夏、秋季多见, 常呈爆发性流行。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达20余种, 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最常见[1]。本病传染性强, 传播速度快, 短时间内可在学校、幼儿园等社会人口密集的地区引起大流行[2]。多数患儿症状轻, 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儿可合并脑膜炎、脑炎、脑脊髓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 可伴随较高的病死率[3]。2008年5—6月, 我市发生本病流行, 我院共收治26例手足口病患儿,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取得满意成效,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26例:男14例, 女12例, 年龄4~6岁, 平均3岁±4个月, 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肛周出现丘疱疹, 手部皮疹多在手心;足部皮疹多在足底, 少数曼延至膝部;口腔疱疹主要见于舌及两颊部;臀部皮疹多见于肛周、骶尾部皮肤, 一般无疼痛和痒感, 愈后不留痕迹。同一患儿皮疹不一定会全部出现, 伴体温在37~40℃, 合并肺部感染8例, 主要表现为咳嗽, 胸片提示肺部感染 (其中双肺感染2例, 左肺感染3例) ;合并心肌炎5例, 主要表现为突然呼吸急促, 心律快而不规律, 有心肌酶谱的特异性变化 (2例CPK-MB升高, 3例肌钙蛋白阳性) ;合并胃肠道症状6例,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 其余7例均为单纯疱疹症状。实验室检查:本组3例病毒分离 EV 71病毒株, 3例分离出柯萨奇A16病毒株, 抗体阳性, 其余病毒阴性, 均给予床边隔离、抗病毒、抗感染、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根据临床治疗观察显示效果好, 住院时间平均6天, 26例临床治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2护理

2.1消毒隔离

本病传染源为患儿及健康带菌者, 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或通过涶液中的飞沫传播[4], 一旦确诊, 立即按呼吸道及消化道隔离处理。首先应将患儿及时隔离, 专人陪护, 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温度适宜的病房内, 住院期间不允许患儿及家属出入病房;患儿的大小便和分泌物应用含氯消毒液浸泡, 分别放置1~2h后再处理掉;患儿的各种用具, 如餐具、玩具应消毒处理。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每一位患儿后都应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双手, 避免交叉感染。病房每天开窗通风2次 (避免患儿直接吹对流风而受凉) , 保持空气清新。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病房2次, 每次30min。病区、病房每天用消毒液喷洒地面2次, 每个病房门口放置消毒垫。

2.2心理护理

由于陌生的环境, 加上疱疹疼痛的刺激和穿刺的疼痛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用温和的态度, 爱护体贴患儿, 采取鼓励、表扬等方法, 保持患儿的情绪稳定。对于较大的患儿要耐心细致地解释, 争取其配合治疗, 并允许家属陪伴, 使他们有安全感。要及时与患儿家长沟通, 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及愈后, 使家长了解治疗、护理过程及愈后, 并告知家长治疗护理的注意事项, 消除其紧张情绪, 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争取早日康复。

2.3皮肤护理

患儿的衣物应宽大、柔软, 被褥要清洁、平整、干燥, 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还要剪短指甲, 必要时包裹患儿的双手, 避免抓破皮疹, 引起感染;温水沐浴, 禁用肥皂等刺激性沐浴液;如患儿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抓破皮疹;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 以免擦破皮疹;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 局部皮肤可涂抗生素药膏和炉甘石洗剂, 经过护理, 本组无一例皮肤感染。

2.4口腔护理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 加强口腔护理, 防止细菌继发感染。三餐前后用温水和生理盐水漱口, 避免用刺激性及腐蚀性溶液漱口。口腔有溃疡者, 局部涂抹思密达, 可减轻食物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较大患儿可用西瓜霜或抗病毒含片, 涂药时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 要观察有无糜烂、溃疡等。

2.5病情观察

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并且熟练掌握患者病情、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等,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尤其是体温的变化、皮疹消退情况、腹泻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做好病情记录, 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并且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2.6饮食护理

给予患儿高蛋白、高维生素, 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如牛奶、鸡蛋汤、菜汤等, 保持营养均衡, 食物温凉可口, 避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患儿因口腔疼痛, 咀嚼、吞咽困难, 唾液经常流出, 要嘱患儿咽下唾液。对于进食少或拒绝进食而造成脱水酸中毒的患儿要给予补液, 以纠正水电解平衡紊乱。

2.7健康教育

积极宣传预防疾病知识, 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家庭内保持空气新鲜, 注意孩子的营养, 加强体格锻练, 多食含维生素C的食物, 提高机体抵抗力。出院后, 在家隔离1周, 避免接触人群, 以减少感染机会。

3结语

面对此类病人, 护士要有爱心、同情心及高度的责任心。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并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智宏, 朱启镕, 李秀珠, 等.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 43 (9) :648.

[2]顾友梅.小儿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3]李爱敏, 孙洪亮, 于慧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4, 19 (8) :464-466.

8.阻击手足口病 篇八

什么时手足口病?

谈起手足口病,不得不说说肠病毒。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其中以EV 71和Cox A16型最为常见,也可由其它十几种肠病毒引起。

肠道病毒属RNA病毒类,对抵抗力强,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耐低温、耐酸;而对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热、紫外线和干燥都较敏感。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EV 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手足口病毒的传播路径

肠道病毒感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传播方式主要有:

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手足口病一级防御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宝宝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超市、游乐场等。

5.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肠病毒怕紫外线,所以要给宝宝勤晒衣被。

6.宝宝的玩具要经常清洗或消毒,避免宝宝接触病毒。

7.在本病流行期司,妈妈应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钥匙、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用稀释的84消毒液即可。

8.假如宝宝的幼儿园有小朋友患病,就不要送宝宝到幼儿园了。

9.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多由疫毒狎湿引起,妈妈可用板蓝根或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煎水,给宝宝服用预防感染。

手足口病信号

发烧: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有发热,多在38℃左右。

皮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臂四个部位(四部曲);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嘴疼:孩子的口腔中出现红色水疱疹并很快破溃成2~3毫米的小溃疡,分布在舌、牙龈、颊部等处,造成孩子口腔疼痛,流口水,拒绝进食等。

类似感冒症状:部分宝宝可伴有咳嗽、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并发症:有些重症病例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当宝宝出现发烧、起皮疹症状时就要及时送宝宝到医院检查,以免出现并发症。

宝宝居家护理

如有低热,可多饮白开水,一般体温不超过38℃时,不必用退热药。如已超过38℃时,应服用退热剂,仔细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发现异常应急去医院诊治。

宝宝因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因此妈妈要给宝宝做些粥或面条汤类的易消化,流质食物。同时禁止宝宝食用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对口腔内的溃疡面有刺激作用。

宝宝的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宝宝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患病宝宝周内应卧床休息,不要外出游玩及做大运动量的活动。

宝宝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

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每天早晚开窗通风30分钟,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继发感染。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宝宝患病后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可口服板蓝根、利巴韦林等,口腔可用冰硼散喷涂,手足疱疹可用维生素B6软膏外涂。

妈咪经验

果儿妈妈:去年3岁多的女儿得了手足口病。带她去儿研所,医生开了些药就回家了。孩子舌头溃疡很厉害,那几天坚持吃了稀粥,蛋羹,服用维生素B溶液,还用盐水漱口。吃药她一直都很自觉。过了4天她吃包子,竟然要求沾醋,我知道她的病肯定好了。我觉得得这个病不可怕,吃点药,一星期内就能好。

小宇妈妈:去年8月小宇他们班就有十多个孩子被传上手足口病,小宇也没逃过去。刚开始孩子说嘴疼,周上学的时候,正好在校门口碰上校医,就问孩子嘴疼吃点什么药!校医却看了看孩子的手,说你们去医院吧!当时我们直接去了医院,开了点口含片。因为嘴疼宝宝不肯吃东西,我就换样儿给他做稀粥,也就三天左右就好啦!但医院有规定,必须到一周后才能开入学证明,所以我们整整在家休息了一周。

佑佑妈妈:去年我家女儿的幼儿园里有个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而且是和女儿关系非常好的小朋友。当时我们就想:完了,自己女儿跑不了了。保健医建议我们先不要上幼儿园,在家休息,每天喝一包板蓝根。这样过了一星期,女儿啥事也没有,但也听说有几个被传染上了。我觉得让宝宝吃好、睡好、心情好,病毒就不容易攻击宝宝。

专家答疑

手足口病只在中国流行吗?

A:不是。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1969年EV 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 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我家宝宝上幼儿园,她会被传染上吗?

A:这种病很容易造成托幼机构的大范围流行,一个宝宝患病,往往造成一个班级甚至整个幼儿园的宝宝感染。一般幼儿园的保健医会进行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或出皮疹的宝宝,会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如果发现幼儿园里有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最好不要去幼儿园。

这种病有疫苗吗?

A:由于手口足病系病毒,还没有相应的疫苗来预防,因此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但是通过15字防控口诀可有效降低被感染的可能,即: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我家宝宝得了手足口病,我在看护他,会传染上吗?

A: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一共有10种之多,而成年人一般均在其婴幼儿阶段悉数感染过全部病毒并自发产生抗体,所以该疾病一般不会导致成年人患病。

我家宝宝得了手足口病,现在已经好了,何时能上幼儿园呢?

9.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篇九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一、隔离 设隔离门诊 设立手足口病隔离门诊,诊室内配置感应式流水洗手设施、手消毒剂、手套。使用一次性压舌板,用后无害化处理。配备足够数量的体温计,一用一消毒。血压计及所配物品、器具等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消毒。隔离治疗 设立手足口病隔离病区(或病室),设置肠道隔离标志,实施肠道隔离措施,切断粪-口传播途径,其隔离原则主要是:(1)住隔离室,同种病原体感染同居一室;(2)在环境被污染易沾污工作服时穿隔离衣;(3)接触污物时戴手套;(4)接触污物或患者后,或护理下一个患者前必须严格洗手;(5)被粪便污染的物品要随时消毒或装袋,标记后送焚烧或洗消处理;(6)室内无蝇、无蟑螂;(7)探视者进入室内需通知值班护士;(8)采用棕色隔离标记[3 ]。隔离病区内医务人员固定,抽血、穿刺及其他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实行“一人一巾一带一针一管”。物品及用具固定。手足口病患者使用过的被服,直接装入袋内收集到洗衣房,使用专用洗衣机单独洗涤。

二、消毒 空气消毒 由医院专职消毒员进行:(1)用500 mg/ L 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2)使用量与室内空间相匹配、可在有人环境下使用的消毒机;紫外线照射消毒,在无人情况下或做好防护的情况下照射消毒,每日2 次,每次1 h。环境、物品消毒 运转患者车辆按常规消毒;楼梯扶手用1 000 mg/ 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4 次以上;电梯门、电梯间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2 次以上,特殊情况随时消毒;地面和物体表面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患者出院、转科后病房按终末消毒常规进行。治疗室、换药室及监护室消毒(1)使用能在有人环境下消毒的静电吸附消毒机消毒;(2)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用500 mg/ L 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洗刷间、厕所消毒 地面、墙壁、粪便池用500~1 500 mg/ L 含氯消毒液消毒,每日2~4 次(特殊情况,随时消毒)。粪便在加盖的消毒容器内用1 000~2 000 mg/ L 含氯消毒液浸泡2 h 后倒入厕所。手足口病患儿接触过的物品、器械进行双消毒,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用后直接焚烧。洗衣房消毒 洗衣房空气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洗衣机内、外面,地面及其他机器门、窗等用1 000 mg/ L 含氯消毒液消毒,每日1~2 次。6 体温计 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冲净擦干,一人一用。7 生活污水 用50 mg/ L 有效氯消毒剂作用120 min。

10.双塘小学手足口病预防方案 篇十

2014.5 为切实加强2014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有效应急处置我校可能发生的手足口病,防止疫情的发生和扩散,确保全校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成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把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人,由专人负责专项工作,分工协作,分头行动,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郑茂辉 副组长:袁银杰 成 员: 各班主任 消毒员:孙桂泉

二、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教育

1、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2、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学校各班要做好晨午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避免其他儿童接触,及时报告并进行积极治疗。建立每日零报告制度,幼儿有异常症状,班主任要及时报告教导处,教导处及时上报乡教办。

5、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6、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7、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诫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8、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9、做好校内教室、环境、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保持通风,定时打扫消毒。厕所要随时清扫积水、尿垢、粪便,确保厕所清洁,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10、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11、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三、我校预防手足口病实施方案

1、认真做好晨检、午检工作

在疫情期间,严格实行晨检、午检和零报告制度,并认真做好学生缺课情况统计和缺课原因追踪记录。每天早上,班主任老师逐一对学生进行晨检,仔细检查每位孩子的手、口腔等部位,如发现可疑患儿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劝其到医院就诊,如诊断不是手足口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书方可入校。下午到校后各班班主任再进行一次午检,发现疑似症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上报。一旦被卫生部门确诊为手足口病疑似病例,要立即停课隔离,并在卫生部门指导下立即对教室、桌凳及相关物品进行彻底消毒。我校要将对学生健康状况加强监测,对近期生病的学生进行确诊,掌握病因。做到“四早”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认真做好各班级消毒工作 学校进行定期全面大扫除,并进行全校消毒。每天用稀释的消毒剂拖擦走廊、楼梯地面、楼梯扶手、厕所等。每天对教室进行喷撒消毒。

3、加强幼儿的卫生教育

加强学生个人卫生教育,勤洗手,勤剪指甲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要求学生饭前、便后勤洗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双塘小学

11.看疹,识别手足口病 篇十一

什么是手足口病?

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手足口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每年春季开始多发,5月份至8月份为发病高峰,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

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其症状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会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

低热:

约半数以上患儿出现低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9℃。

皮疹:

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3天即出现,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即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足心和口腔,婴幼儿或皮疹多者,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拒绝进食,流口水:

由于宝宝的口腔两颊黏膜、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吃东西倍感疼痛,便会出现拒食等现象。

其他:

有些宝宝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极少数宝宝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预防要点

1 饭前便后、外出归来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宝宝洗手,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 家长接触宝宝前或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垃圾污物。

3 宝宝的奶瓶、奶嘴以及其他餐具使用前后均应及时清洗干净,以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4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

护理要点

1 宝宝病情较轻时,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2 患病宝宝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家长不能因宝宝症状轻而送幼儿园。尽量让患儿待在家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与健康儿童密切接触;直到热度、皮疹消退,一般需隔离2周。

3 患病宝宝可能因为发热、口腔疱疹,不愿进食,所以饮食要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吃一些常温的流质食物。禁食过烫、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4 患病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剪短宝宝指甲;臀部有皮疹的婴儿,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皮肤破损的局部可涂擦抗菌素软膏。

5 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可让宝宝多饮水,无需特殊处理,如体温超过38.5℃,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6 出现恶心、呕吐、烦躁、发热、精神状态改变、嗜睡、厌食等情况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手足口病问答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出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手足口病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手足口病几天能好?

12.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 篇十二

1一般资料

男性284例, 女性117例, 年龄5个月~10岁, 其中3岁以下患儿有304例, 合并脑炎25例。所有患儿病情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HFMD诊断标准。401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 401例全部治愈出院。

2护理体会

2.1 消毒隔离

早发现, 早隔离, 早治疗。患儿应安排在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病房内, 每日紫外线照射1h, 并固定房间收治病人。患儿的粪便、剩余食物、呕吐物、日用品、食具、玩具等应彻底消毒, 一般用3%漂白粉浸泡2h后处置;衣服被褥暴晒6h;护理不同疾病患儿, 医护人员双手要严格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对患儿和密切接触者隔离7~10d, 体温恢复正常, 皮疹基本消退, 水疱结痂脱落后, 才能解除隔离。对出院患儿床单位应先用紫外线灯照射1h, 再用0.2%含氯消毒剂擦拭, 消毒后方可收治病人。

2.2 发热护理

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的变化, 识别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和体征。低热患儿无须做特殊护理, 可多喂水。对体温持续超过38.5℃, 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防止小儿高热惊厥。

2.3 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 保持皮肤清洁, 穿柔软、棉质、宽松的衣服。修剪指甲, 防止抓破疱疹。对抓破的疱疹要及时涂安尔碘, 有疱疹的皮肤涂阿昔洛韦软膏。进行各种注射或帖胶布时要避开皮损灶。

2.4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继发感染。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 口腔已有溃烂的, 可用双料喉风散喷涂患处, 同时口服复合维生素B, 以促进溃疡愈合。

2.5 饮食护理

注意合理膳食,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饮食不宜过热、过咸, 避免辛辣, 以减少对口腔溃疡的刺激。对疼痛明显而拒食的患儿要适当补液。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等, 保持大便通畅。

2.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患儿体温、意识等变化, 如持续高热、心率快、呕吐、精神萎靡或嗜睡等, 应警惕脑膜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巡视, 并做好抢救准备。

2.7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到陌生的地方, 加上疱疹疼痛的刺激, 使患儿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护理人员要用温和亲切的态度, 爱护体贴患儿, 取得患儿的信任。病房内适当帖一些动画图片, 以消除患儿恐惧心理。治疗时多鼓励表扬, 使其配合治疗, 争取早日康复。

2.8 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由于传染性强, 传播快, 多渠道传播, 应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的卫生保健,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玩具、文具应定时消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一旦确诊, 嘱家长2周内勿送患儿上幼儿园或到公共场所, 以免造成爆发流行。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 多饮水, 避免日光暴晒, 防止过度疲劳, 降低机体抵抗力。

3小结

综上所述, 在对手足口病患儿积极治疗的基础上, 实施有效的口腔皮肤护理, 做好消毒隔离、心理护理, 争取患儿的配合、家长的支持, 严密细致地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治愈率;加强常见并发症先兆症状的观察与预防, 并及时处理与护理, 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对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2008-11-04

13.相山中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十三

为了有效防范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确保广大师生安全,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学校安全工作方面的文件及会议精神,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安全无小事”的原则,杜绝麻痹、侥幸、松懈的心理。

二、工作目标

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积极性,坚持以防为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构建安全、卫生的和谐校园。

三、工作安排

1、学校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宁进华

副组长:谢绍林周运江

成员:全体校务成员和各班班主任

办公室下设在总务处,由周运江负责信息的下传上报工作。

2、加强宣力度,学校充分利用例会、班会、黑板报,宣传窗等形式将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和措施及时告知学生和家长,增加儿童少年及家长的预防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和战胜手足口病的疫情的信心。

3、认真防范,对学生建立晨检,午检制度,重点检查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疮疹为特征的手足口病临床表现。班主任对缺课的学生一定要查清原因;学校还要抓好校园内外环境的卫生,食堂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清除卫生死角,及时派专人消毒(每天一次)。

4、明确责任,学校领导小组成员为防治工作第一负责人,各班主任负责做好晨检、午检及重点排查工作,及时检查,及时上报,对出现疫情不及时上报和采取措施不力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将严肃追究责任。

5、信息畅通,实行零报告制度。各班班主任每天要将本班情况统计好向总务处汇报一次,并做好统计记录;办公室每天下午3:00之前要及时向县教育局校安办章军明汇报。如果出现情况,还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防疫站报告。

14.洒雨中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十四

为保障我校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指导学校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手足口病的监测、报告、调查、处置等工作,我校根据安龙县教育局安教安管字〔2010〕22号黔西南教[2010]办字第43号文件精神,面对当前的紧急形势,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蔓延,确保洒雨中学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机构

洒雨中学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坤

组 员:曾捷、李明虎、陈廷华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校安全办,由王红旭负责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处理日常事务。

三、制度管理

严格外出请示制度和大型活动备案制度。

四、工作措施

1、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学校要加大管理力度,严格落实晨检登记制度,发现病人及疑似病例一定要及早隔离、治疗,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理机制。

公共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对公共场所、餐具等要定期消毒,以确保健康人群的身体健康。

2、强化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各校要尽快对广大师生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控水平,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防病知识水平。各单位要利用多种形式正面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者接触;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

4、加强卫生监督检查。学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强对教室、生活

饮用水的监督检查;要进一步落实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严禁采购和使用不

合格的食品和原材料;严格餐具、用具的清洗消毒;加强桶装水的管理。

五、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学校要保证防控手足口病所需经费。

2、人员保障。学校要组建一支手足口病防控队伍,加强防治工作。

3、物资保障。做好消毒、各类器械用品的储备和供应,保障信息畅通和行动

迅速。

六、责任追究

1、各班主任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不重视,制度不健全,人员分工不明确,不按要求落实防控措施,造成突发卫生事件的,将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学校负责人的责任。

2、对卫生、教育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不办理,造成后果的将严格追究相关人

员的责任。

安龙县洒雨中学

上一篇:会计的工作计划下一篇:2023年第1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会议纪要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