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共5篇)
1.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 篇一
逆生别于不朽,思索多于评价--《本杰明巴顿奇事》的揭示
对于这篇“影评”的题目,我有理由自责--前后在说完全不一样的事情,虽然都与《本杰明巴顿奇事》有关。
生来年老,而越来越年轻,这是一个较好莱坞以往影片十分新颖的情节外套(虽然影片的脚本并不“新”了):这往往会让人乍一看下与另外一个线路混淆:那就是“不朽”。我们会在两个虚幻的基础上进行不一样的思索:年老和年轻的逆向生长,不朽,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命题。《夜访吸血鬼》里讨论的不朽,《指环王》里讨论的不朽,那是在讨论妖媚和凡人间的关系,或者说那是一种孤独却又良好的心境,看着时代在自我的指边更替,而“我”却不再受到时空的束缚,无论是看着“人王”故去,还是提心吊胆地在黑夜出没,这都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历程,虽然伴随着的也是痛苦和挣扎,伴随着的是“看着所爱的人远去”,而时空的转换会令处于其中的心态获得一种异样的淡然。但千万千万,不要把《本》错误地理解为不朽,那绝对有天壤之别。年老到年轻,最后走向的也同样是死亡,只但是,生长的过程和表象与常人略有不一样而已,而身处其中的心境是怎样的?所要承担的痛苦绝对不是“不朽”的人物能够体尝;他体会不到童年的快乐而留存不完整的完美回忆,体会不到年轻生长所带来的欣喜,体会不到走向成熟逐渐具备力量的得意,也同样体会不到与爱人终老膝下环绕的欢愉,只能在短暂的期间与身边的人擦身而过,在某一个时候狠心
割断所有的缠绵,这实在不是一个人类能够承受的。
那么《本》所揭示的是什么?人生究竟是什么?时光究竟是什么?时光是可逆的么?时光真的能像那倒走的钟似的,把逝去的亲人带回到我们身边?也许影片正在告诉我们,无论人的一生是如何的,即使你的一生离奇另类到从老而年轻,那究竟是一生,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短暂的旅程。人的一生能够那样多彩,你能够固守在一个地方,也能够走过所有的角落,而时光对所有人都很公平,她在那个地方克扣了你,也就在这个地方给与并但是分的补偿,而在这短暂的旅程中你会做什么,取决于自我的选取。而无论你如何表达你的始点和终点,你终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也许影片正在告诉我们,始终的表象倒置并不影响生命的活力和精彩,而人的始和终,是一样的,完全一样,初生的婴儿和垂暮的老人,他们拥有同样的状态和情绪,他们都是最接近于上帝的生命。或许影片在告诉我们,人都是孤独的动物,他们并不群居,他们只会以自我的人生轨迹偶尔交汇,完美的缘分,短暂的相聚,应当使人感到满足,即使你们的生命之线是相向而行,相汇只在瞬间,那个瞬间已经足够让人体味,让人珍藏了--因为时光并不可逆,就像影片结尾飓风带来的洪水一样,奔流不息,势不可挡,她带来了所有,也带走了一切,即便是不朽,也在时光的长河中
,演示一个不朽的寓言而已。
《本》或者能更多地激发观众的思考,而更少得获得一些技术上的评价。但是依旧有若干点能够指出:女主角撞车的一段无疑是十分搞笑的,或许能够理解为在长河中的一条小小支流,它是那样不和谐,而又让人感到闪亮。这个段落似乎与本片的风格完全无关,而类似与其他轻快风格影片的一个开场,安插在那里有很强的跳跃性。我不想褒贬这个桥段,只能说,这的确十分特殊。皮特的演出我不想过多褒奖,他的确在不断突破自我,获得长足进步;相形之下,其最近的作品,我更多欣赏其在《阅后即焚》中的表现,那里他是那样一个另类搞笑的人物,而在《本》中,他十分深沉,十分忠实,十分恳切,也许这是两个不一样层面,不从进行深入的比较。试想当年莱奥那多从铁迪尼号到飞行者的升华,皮特也让同样我对于漂亮脸蛋的演员有了更多的宽容的期望,转看当今中国的漂亮男星,感叹不知何时,他们的脱胎换骨也能稍许到来啊。
★ 本杰明·巴顿奇事经典台词
★ 经典巴顿语录
★ 鱼缸奇事作文
★ 电影巴顿将军有感
★ 梦中奇事作文700字
★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 我与巴顿作文500字
★ 成功的方法本杰明富兰克林
★ 台词经典
★ 我班的奇人奇事小学生作文
2.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 篇二
一、媒介转换带来的叙事时空转换
媒介指的是让人与人、物与物产生关联的任何物质, 其实质就是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载体。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实际上是同一个故事在不同媒介下的传播, 前者使用的是文字, 而后者使用的是音响、语言、光等传递信息。尽管是传播方式的改变, 但是实际上却对传播效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麦克卢汉所说, 媒介即信息。看起来麦克卢汉的理论有些不符合逻辑, 但是他在提醒研究者我们应该注意在信息技术时代对媒介自身的研究。在传统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将研究对象停留在媒介的内容上, 也就是对电影的内容, 或者是小说到电影改编过程中内容的变化进行研究。而在麦克卢汉理论的影响下, 我们应该注意到, 媒介本身形式实际上就正在传递着信息, 媒介拥有自己的力量, 它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播意义, 并且改变人们的思考方式。
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讲述的本杰明的一生, 从出生到慢慢走向死亡的过程, 对于时间而言, 这是一个非常平凡的故事, 而对于周围的人们来说却是异乎寻常, 他拥有着矛盾的年龄和外貌, 他的出现颠覆了身边所有人的世界观, 就连同他的父母也感觉到他的怪异, 他们想方设法地给这个孩子染头发、剪胡须, 逼迫本杰明·巴顿喝牛奶, 玩玩具, 不过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无济于事。他们对这个孩子的出现感到一种恐慌、害怕。而在电影中, 整个故事却笼罩在一种温情之中, 不免让人颇为感动。同样的故事, 却因为讲述故事的方式的差异, 却带来了决然不同的效果。
小说是一种以文字为媒介, 是一种时间艺术, 以语言作为符号, 适合表现部分或者是整体在时间中的持续运动的事物, 而对于电影而言, 是一种空间艺术, 以形体和色彩来展现一种空间。而在这个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 电影却大大的发挥了自己的媒介作用, 将时间艺术巧妙地转换成为了空间艺术。
电影在一开头以将要走到生命尽头的黛茜躺在病床上静静的听自己的女儿给自己读信, 这是一个封闭的物理空间, 而整部电影也就是在这个物理空间中开始和结束。黛茜的女儿给黛茜读信, 于是封闭的物理空间之下开始了一段时间的旅程, 关于本杰明·巴顿的一生:在一战时, 本杰明巴顿出生, 他的出生并没有给自己的父母带来欣喜, 后来这个被遗弃的孤儿被一个好心的黑人收养, 当他长大到11岁的时候, 结识了黛茜, 17岁远离家乡, 开始闯荡, 当二战爆发的时候, 他参加了战争, 中年的本杰明·巴顿已到中年, 当他历经了人生的悲欢之后, 于是选择了与黛茜结婚, 当他们准备共同抚育自己的女儿长大, 最终还是选择了浪迹天涯, 当他再次回归家庭的时候是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时, 最终他的生命在黛茜的照顾下走向了终点。故事发生的空间在那个看起来现代化的医院, 结束在这家医院, 整个故事在这个物理空间中开展叙事, 叙事空间因为回忆而使其逐渐的完整, 叙事空间整合统一于物理空间之下, 这其中还不断的通过一些闪回的方式, 甚至女儿的询问打断叙事空间叙事的完整性。换句话说, 电影以空间叙事感知媒介, 而将历时性的故事有意的破坏置于物理空间之中, 有意识地通过制造打断、交叉甚至省略的方式中断或者推进或者延缓情节发展。如果说, 小说是将各种本杰明·巴顿所经历事情的物理空间统一在时间之内, 用本杰明·巴顿一生这样的时间线索串起零碎的物理空间从而形成统一在时间之下的叙事空间的话, 那么电影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物理空间之内将时间统一于其中。当代视觉文化在改变我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和感受的同时, 导致了地理学家们所描述的“时空凝缩”。1
二、时空转换对叙事效果的影响
小说《本杰明·巴顿》和电影《本杰明·巴顿》的故事虽然没有变化, 但是由于时空安排的差异却发生了质变, 前者看似比后者拥有更为广阔的时间与空间, 而事实恰恰相反:读者和观者在电影所设置的封闭空间之中反而看到了比小说更为深远、更为广阔的时间, 因为时空凝缩呈现为种种时空障碍的消解, 其实从另一个层面上看, 恰恰又是人的视线延伸。2这种视线延伸使观影者对自我生命进行反思, 同时也拓展了故事的情感空间。它以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眼光, 赋予了文本新的内容。
小说《本杰明·巴顿》讲述了一个传奇的人物的一生, 他出生时是耄耋来人, 而当他的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成为了一个婴儿, 这在平凡的生活中看起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 我们能在其中看到关于死亡、爱情、生命等等, 但是, 对于电影而言, 将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浓缩在一个小小的病房中展开, 物理空间伴随着故事的开始和故事不断的被读信女儿的打断而延缓了叙事, 这样我们在电影和小说里同样看到死亡、同样看到战场上牺牲的士兵, 同样看到奄奄一息的黛茜, 但是, 却带有完全不同的情感。在小说中我们会跟随这个奇遇故事去体验本杰明·巴顿逆向生长所带来的烦恼与痛苦、幸福与快乐, 甚至产生对死亡的担忧和恐惧。
然而在电影中, 将时间压缩在空间之中带来了两种后果:第一, 故事因为不断的被中断, 因而减缓了叙事节奏, 而生发出了更多的情感空间, 作为观影者会开始思考。这时候故事本身的奇幻色彩已经成为次要, 观众的接受模式在这样的空间之下受到了冲击, 于是调整, 并最终与媒介叙事本身一起获得情感体现, 引发观影者的思考, 即使在病房中展开的关于死亡的故事, 却丝毫没有恐惧和担忧, 反而观影者会随着这样不断抽离和中断的情节而不断的反观自己, 让自己在故事中, 又在故事之外。可以这样说, 电影作为视觉文化改变我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和感受的同时, 导致了地理学家们所描述的“时空凝缩”。
第二, 故事以病房这一物理空间展开叙事空间, 带我们走向了一段人生旅程, 小说中历时性时间变成了一种循环时间, 而这样的时间却使文本独白性叙事转换为了对话关系, 这种对话关系不仅仅是角色与角色之间展开, 同时也在观影者与电影文本之间展开。这段压缩在病房的时间旅程中有充满了生死, 在固定的物理空间中时间流逝辗转, 诉说着生命如同旅程, 有起点, 也有终点, 此时, 生命的短暂与电影角色正在读的信件的永恒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而这段传奇的生命轨迹, 其本身所具有的魔幻色彩、奇幻色彩就弱化, 而更多的引起的是观影者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而观影者也就在这样的关系中获得情感的共鸣, 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叙事空间的转换无形之中使一个魔幻的故事转变成为一个带有文学性的故事。
三、结语
从小说《本杰明·巴顿》到电影《本杰明·巴顿》同一个故事, 只是因为传播媒介的不同而造成了叙事时空的转换, 进而影响到表达效果, 甚至对于主题意义的拓展和转换。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媒介转换所带来的后果。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 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 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3在电影《本杰明·巴顿》中就是因为传播媒介介入故事与传统文本的不同而让观影者不断的在故事与抽离故事之中获得对于自身生命的思考。
按照巴拉兹的观点, 电影的诞生并不是闻名的进步与创新, 反而是一种回归。他说, 文字实际上文字并不足以说明画面的精神内容, 它只是还不很完美的艺术形式的一种过渡性工具。4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实际上是一种对其本质的内在精神的重新发现以及回归, 而并不是对于摹本的一种模仿, 恰恰相反, 是逾越文字对视觉图像的复兴。所以, 从这个层面出发, 反而是以图像为代表的电影更能够表现和反映其本身故事的内涵和灵韵, 而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参考文献
[1][英]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M], 宁一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3][美]尼克·波兹曼, 娱乐至死[M], 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 篇三
一、 对爱的谱写
爱是人们永恒追求的主题,在追求的同时,也给予了爱很多赞美。在影片《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爱”这一主题贯穿于整部片子的始终,黛西和本杰明之间的爱情也是这部影片的重要线索。年少时,两个人在养老院里相识,在成年之后,两人互相吸引,在年老时,两人互相依靠。两人的爱情虽然平凡,但也浓烈,其实每看一场爱情的影片,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问自己什么是爱情?爱情不应是只是同甘,更是应该在一起共苦。在影片中,既有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也包括着伟大的爱国之情。本杰明的母亲在临死之时,并未害怕自己即将死去,而是牵挂着本杰明,希望丈夫可以好好照顾他,他可以快乐成长。本杰明自生下来,由于体质虚弱以及外表怪异,遭到家人的遗弃。奎尼本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她在看到本杰明之后,不顾自己先生的反对,充满怜悯地收留下本杰明,像对待自己亲生孩子一样照顾着本杰明。虽然本杰明的亲生父亲遗弃了他,但是他还是关心着本杰明,很多时候都给本杰明很大的帮助,在他死后,把自己的遗产全部留给了本杰明。也许正是由于血浓于水,最终本杰明原谅了父亲,在父亲最后的那段日子里,本杰明一直陪在父亲的身边。迈克船长,既好女色,也好喝酒,每天都在混日子。但是在战争爆发那一时刻,他义务反顾地参与到革命队伍中,最终不幸在战争中牺牲。但是与影片不同,在小说中,本杰明拥有着离奇的身世,与漂亮美丽的希尔迪加小姐恋爱后,受到很多人的非议,世人都不看好他们之间这段爱恋。但是本杰明和希尔迪加并未受到他人的影响,毅然地决定着要在一起。但是也可以说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建立在外表上,在时间的流逝下,本杰明越来越年轻,而希尔迪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苍老,这时候本杰明开始追求其他年轻貌美的女性,希尔迪加无法接受如此花心的本杰明,决定离开他,在希尔迪加离开本杰明之后,两个人的爱情也走到了尽头。其实,作者菲茨杰拉德在编写本杰明的爱情时,也按照自身的感情经历进行编写的,作者通过作品提醒人们爱情与金钱是充满着矛盾的。
二、 生命的意义彰显
从影片开始到影片结束,始终充满着与死亡相关的影像: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士兵,在死亡时所体现出的不舍;本杰明母亲的死去;老年黛西的死亡;本杰明父亲的死亡等等。但是在观看影片中,并未渲染出对于面临死亡所体现出的担忧,而是以更加温情的方式告诉观众,死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注定我们要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我们所爱的人。迈克船长在战争中牺牲;本杰明父亲在本杰明的陪伴下,没有任何遗憾的离开人世;养老院的老人更是以自然以及平和的方式离世。在整部影片中,本杰明的自身经历作为整部影片的主要线索,在他临死之前,也为女儿留下关于生命的感悟。“做一件事情并未有时间期限,如果你想做,那么随时都可以开始去做,即使保持原状或者停留原地都是可以的,做事情本来就不应该被束缚,不能因为一件事情而羁绊自己的脚步。我们可能会做好一件事情,也有可能破坏一件事情,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过上自己所想要的生活,成为自己所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我希望你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最终自己的一生是无憾的。如果生活并非你想象的那样,我希望你有勇气面对,有勇气继续体验生活所带给的你的种种。”在影片中,很多小人物生活可能既平凡,也卑微,但是他们的一生却非常精彩。在本杰明刚刚出生时,医生就说他可能活不了几天,但他却意外地活了很多年,这与他的坚强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他一直逆向行走,也没有体验到生命的精彩,却一直在经历着死亡,但是他也从未因为自己的特殊而放弃过自己,反而却一直在努力改变自身的生活。在影片之中,很多人们都开始体会在本杰明将要死亡时,留给女儿的箴言,我们可以体会到生命是独特的,也是特殊的,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早一点,或者时间晚一点,只是需要我们更好的体会,并勇敢去追求一切,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梦想,能够在自己死亡的时,自己这一生是丰富精彩的,是没有任何遗憾的,人生也就圆满了,这时我们所面对的死亡,成为了一件很渺小的事情。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重视描写生命的传奇色彩,对于本杰明自身的逆向生这一现象,既给他带来了幸福,也给他带来了不幸,这其中所产生的痛苦和烦恼都只是轻描淡写。[1]在揭示出奇特生命状态中,人们对于生命的体验和理解,在小说中,作者在他的思想下,为我们展示出生命的短暂。其实,无论是电影版的《本杰明·巴顿奇事》,还是小说版的《本杰明·巴顿奇事》,都是非常成功的,都在讲述着本杰明的故事。所谓的故事,顾名思义就是所叙述的时间,也是在一定情感中和观念中所产生出来的。在故事中,表明着“怎样讲”,讲什么的问题。在叙事过程中,不但要关心说什么,还要关心怎么说。在影片之中,采用两条主线共同讲述整个故事,采用对比结构以及交织方式进行讲述。2003年在飓风来临时,在医院的病床上,有一个奄奄一息的老太太,这个老太太便是黛西,她的女儿守护在她的身边,并且拿着一个古老的日记本,在念给她听,这是一条线索;这个日记本主人正是本杰明,叙述本杰明的人生经历,这是整部影片的另外一个线索,所采用的叙事方式是第三人称方式,同时也巧妙的使用其他人称的转换。可以说,一条线索以现实生活情况为主线,在时间的推移下,叙述出黛西和女儿的故事;另外一条线索通过同步回忆本杰明的日记,在回忆种种事情中,想到与本杰明的年少时的故事。这部影片的时间大约两个半小时,叙述从1918年到2003年的故事,并没有太多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太多的事物矛盾。在整个叙事过程中,两条线索既有交汇的时候,也会分开的时候,一会是现实情况,一会是回忆过去情况,不但给影片增强了很大的时间感,也让观看者在观看过程中,可以对生与死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可以说,小说的推进速度是非常快的,且情节密度也是很大的。作者采用了双重视角的叙事方式,按照时间的推进顺序将主人公短暂但并不平凡的一生完整地叙述出来。所谓的双重视角所指的是小说中的叙述者以及在作品两种不同形式的叙事视角。其中人物叙事视角也深度展示出人物内心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全面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所想,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下,在全知视角中表达着作者的心声。同时,作者还采用人物叙事视角互相转化的结构形式,在读者观看小说中,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深入了解小说的意义。[2]小说中本杰明随着自己的父亲在参加舞会时,认识了希尔迪加,并与她一见钟情,两人开始了一段水深火热的爱恋。他的父亲曾经问他,认为什么东西最有价值的,最值得关注的?本杰明说是Love,他的父亲却听成为Lug。其实这个年龄阶段的父亲,以及成熟的本杰明。在时间的推移下,本杰明所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在希尔迪加慢慢老去时,而本杰明却越来越年轻时,他便对希尔迪加失去了兴趣,便开始寻找新的年轻女孩。其实,在年轻时,都会认为爱情至上,在一旦成熟起来之后,便认为爱情并未有那么重要,也失去了对爱情的兴趣。
三、 故事情节以及语言展现
我们将菲茨杰拉德的年龄共分为两个阶段,同样是人生发展的主要两个阶段,采用很奇妙的故事情节,在将这两个情节错置到同个层面之上,这两个情节在这个平面上产生了交点,其实也就将现实中的矛盾和人们内心所追求的东西真正展现出来,这一点也引发出读者深入的思考。与文字不同,观看者更加注重电影的情节内容是否丰富,以具体的和直接的视听元素,进一步表达出自身的观点。其实电影语言也是电影展开传达思想和进行叙事的主要手段,在影片中的对话或者独白这也是电影语言中比较突出的地方,在这部电影中,语言突出的地方在于影片中很多具有哲理性的话语,贯穿于整个影片的始终,也成为了感情发展和叙事结构的主要线索。[3]在影片之中,采用独白和对话相结合的形式,形象地描绘出本杰明的一生,这样使整部影片的情节发展按照观看者的思维进行,防止出现情节苍白的情况,不但震撼了观众的心灵,也给观众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同时,在这部影片中,影片的音乐和画面色彩都有着很强烈的特征,在回忆中,很多镜头都是呈现出淡黄色调,给人以一种老照片的效果,这种颜色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在本杰明父亲去世和母亲去世时候,影片中呈现出的画面再加上很欢快的曲调,并未让人感觉到死亡应该是悲伤的,反而却感觉是一种解脱。在年老的黛西抱着婴儿时的本杰明去世时,这样的画面给人一种一位母亲正在哄着新生婴儿睡觉,这样的画面也冲淡了死亡应有悲伤气氛,这样的画面也在告诉人们应该积极面对生活和面对生命,使自身的生命更加有价值有意义。另外,在影片中,很多柔和的音乐,都间接的体现出人物内心的坦然。其实,这样的画面也是告诉人们,死亡是我们必须要面临的事情,在我们还没有面临死亡之前,都应该积极过好每一天,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而在《本杰明·巴顿奇事》这部小说中,很多观点都非常新颖,作者简洁易懂的语言,也在告诉人们生活本应该就是简简单单的。在对比电影版的《本杰明·巴顿奇事》和小说版的《本杰明·巴顿奇事》,我们可以知道,小说与电影的叙事模式和叙事切入点是不同的,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可能所体现的东西是不同的,所重点表达的部分也不一样,尤其是电影,需要为人们创造出一场视觉盛宴,因此,在改编小说中,首先要考虑到是否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4]
结语
总而言之,每一部小说在被改编成电影时,都可以当作对小说内容的重新创作。其实,小说与电影所体现的魅力是不同的,其两者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应该在原有的层次上不断创新,根据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充分体现其各自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孙烨,陈可培.中西方古代生死观之比较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J].长春大学学报,2009(5):67-69.
[2]钟勇.电影细节的审美功能与解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4):51-53.
[3]J·希利斯·米勒,陈永国.现代性、后现代性与新技术制度[J].文艺研究,2000(5):69-70.
4.《本杰明巴顿奇事》台词 篇四
1、你永远都猜不到,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2、要是我告诉你我没有变老,而是变得更年轻了呢?
那真不幸。你必须看着你爱的人先你而去,真是可怕的责任。
我以前从没想过生死。
本杰明,我们命中注定要失去所爱之人,不然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多重要?
3、回家是一件令我感到新奇的事情,周遭一切看起来依旧,闻起来依旧,感觉起来也依旧。你才意识到,其实真正发生改变的,是你自己。
4、我们的生命,因为各种各样的机遇而变得有意义,甚至那些我们错过的。
5、不顺心的时候,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发狂,你可以破口大骂,诅咒命运;但到头来,还是得放手。
6、生活并没有那么复杂,要是你喜欢,大可以说我是在探索生命。
7、有时候,我们的人生轨道,会与别人的交错,只是不自知罢了。无论是意外,还是天意,我们都无力改变。
8、如果只有那么一件事情没有按原样发生的话,
如果那个朋友鞋带没有松,
如果那辆货车提前几分钟开走,
如果那个服务员没和她的男朋友分手,商品被提前包好,
如果那个男人的闹钟提前上了五分钟,
如果那个司机没有停下来去喝杯咖啡,
如果那个巴黎女人没有忘了拿大衣,而坐上早一班的出租车,
那么黛西和她的朋友穿过马路时,出租车也只会和他们擦肩而过……
但是,生活没有如果,只有一连串互相交错的意外,无人能够控制。
9、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对于我来说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要改变或者保留原状都无所谓,做事本不应有所束缚,我们可以办好这件事,却也可以把它搞砸,但我希望,最终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我希望你有时能驻足于这个令你感到惊叹的世界,体会你从未有过的感觉,我希望你能见到其他与你观点不同的人们,我希望你能有一个值得自豪的一生,如果和你想象的.生活不一样,我希望你能有勇气,重新启程。
10、妈妈,有时候,我感觉一切和前一天不大一样。
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对自己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我们最后都会往同一个地方,只是走的路不同罢了。你也有属于你的路,Benjamin。
11、有些人 就在河边出生;
有些人 被闪电击中过;
有些人 对音乐有着非凡的天赋;
有些人 是艺术家;
有些人 游泳;
有些人 懂得纽扣;
有些人 知道莎士比亚 而有些人 是母亲;
也有些人 能够跳舞。
12、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为什么世上没有永恒呢?多可惜。
有些事情,是永恒的。
晚安,黛西。
晚安,本杰明。
13、你既然选择了做那种特别的,与众不同的事情,那么就只有那么短的一段时间你能做它们,即使是什么也没发生过,早晚你也还是得在你现在待的地方。
14、我有一只眼睛瞎了,耳朵也基本听不清了,身体到处抽搐,我还经常忘记事情,但是你知道么?上帝不断地提醒我,我能活到今天就是很幸运了。(被雷劈7次老人最后台词…难道劈他是在提醒他?!)
15、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你可以诅咒命运…但是等到了最后一刻…你还是得平静的放手而。
16、我想如果我年轻很多的话,我将改变很多事情,并且弥补以前的那些遗憾。
什么遗憾?
我不断的在等待,思考我是不是能够做些什么来改变我的现状,做一些什么……这就是浪费生命……你永远也不能够再挽回了……那些逝的时间……
17、蜂鸟,绝对不是一般的鸟,它的心脏可以每分钟跳1200下!每秒翅膀扇80次!如果谁想让它的翅膀停下来,十秒钟之内绝对死亡。这可不是一个寻常的鸟,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他们用连续拍照看到了减慢后的那对翅膀,你们知道他们看到了什么了么,就像这样……你们知道是个数学符号吧?
18、这里每一个人,无论他们怀有什么样的成见,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颜色的皮肤,都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每天晚上都喝得烂醉。
19、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对自己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我们最后都会往同一个地方,只是走的路不同罢了。你也有属于你的路,Benjamin。
20、你永远也不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1、人大部分都是一个人,你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你的生活也注定如此。但我告诉你一个秘密,胖子们,瘦子们,高个的,或是白人……他们其实都一样孤独,但是他们格外害怕。
22、有些时候我觉得很可笑,那些在我们记忆力占据很小一部分的人们,却往往给我们留了最深刻的印象。
23、弹琴不是看你弹得有多好,而是你对于你弹的东西有什么感受。这其实就是在为你自己演奏音乐。
24、别让任何人左右你的想法,你就是你自己。
5.本杰明巴顿——影评 篇五
《本杰明·巴顿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这部由大卫·芬奇导演,联合强大的明星阵容,投资1.5亿美元并获得81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奖以及十三项奥斯卡提名奖的电影改编自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同名短篇小说,但是两者内容想去甚远,只能说菲茨杰拉德的小说给大卫·芬奇灵感——原来生命可以倒置。而大卫·芬奇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告诉观众错位的生命同样有着非凡的意义。
亮点一:强大的明星阵容
本片男主角布拉德·皮特在94年上映的《夜访吸血鬼》中与汤姆克鲁斯合作就已经获得大众认可,于99年的《搏击俱乐部中》中的表演更是肯定了他在好莱坞中的地位,凭借04年的《特洛伊·木马屠城》中扮演桀骜不驯的第一勇士阿喀琉斯角色更是成为众多女屌丝心目中的男神,被评为最性感的男演员,而在本部影片中则让他获得奥斯卡男主角提名奖。另一位主角则是毕业于悉尼国家戏剧院的凯特·布兰切特,她所扮演的《夺宝奇兵之水晶骷髅国》中的艾琳娜·史帕可、《魔戒》中的凯兰崔尔则是个性鲜明,也成为部分宅男的女神。而在本部影片中两位“神”的相遇则演绎了一段平淡却深刻的爱情。除此之外大卫·芬奇还邀请美国著名童星艾丽·范宁(2011年,14岁的她成功问鼎获得青年好莱坞奖,她的姐姐也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童星)、蒂尔达·斯文顿、杰森·弗莱明、朱莉娅·奥蒙德等众多明星参与本片。
亮点二:高难的视觉特效
《本杰明·巴顿奇事》讲述的是主人公本杰明从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头到一个婴儿的“成长”过程,期间导演大卫·芬奇就请了六位演员来当布拉德·皮特的替身扮演不同时期的本杰明,“对于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无论哪个时期的本杰明,他们的脸一定要让观众一眼认出来他就是布拉德·皮特”,因此在面部特效这一块则用电子成像捕捉布拉德·皮特的面容,然后安在其他人的身体上,难点在于布拉德·皮特的面部表演,由于是电子成像,必须对其表演时的脸部面容进行动态捕捉,以保证其真实性芬奇对特效技术要求甚高,为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在特技效果和后期制作方面动用顶级扫描技术最后还追加了成本。因此获得81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对此我不得不想起由陈德森导演,刘德华主演的《童梦奇缘》,小光仔(薛立贤饰)渴望长大,服用一种药,一夜之间长大,变成大光仔(刘德华饰),这样明显违反生物进化的成长方式确实让导演省了一笔不小的费用,也因此这部电影在豆瓣评分也就6.2,若不是有刘德华,莫文蔚,黄日华,应采儿等明星加盟,估计导演要赔的连内裤都保不住。(关于《本杰明·巴顿奇事》详细特效制作可以访问“Mtime时光网”)。
亮点三:隽永的人生哲理
本部影片既然被标注为“奇幻,文艺,剧情,爱情”,最大的亮点当然要属影片所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本杰明一出生就是个有着婴儿的身材和枯槁容颜的老头,然后变成青年,婴儿„„,他是特别的,也是孤独的。而欧缇告诉他
“无论什么样的人总是孤独的,但是可怕的不是孤独,而是害怕孤独”。
不是为了要天长地久去寻找一个人,而是出现一个人就突然想要天长地久。他80岁,却只有11岁心智,他遇到了5岁黛西,在老人院,他想到了天长地久,但是他的生命与黛西是倒错着翻过。也因此,他与黛西的爱情,生命与时间的矛盾成为的本片的主线。劳森太太:我不知道为什么你的头发变得越来越多?
本杰明:如果我告诉你我没有变老,而是变得越来越年轻?
劳森太太:那太不幸了,你必须看着你爱的人先你而去,这是可怕的责任。
本杰明从来没有想过生死问题,这次他不得不认真考虑
劳森太太:本杰明,我们注定要失去所爱之人,不然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在我们生命中有多重要? 由于生命的错位,注定他与黛西的爱情分分合合。离开黛西,在拖船上成为海员,遇见一心要成为艺术家的船长,于旅馆遇见了曾想游过英吉利海峡而未成的伊丽莎白,他们让本杰明明白
“不顺心的时候可以像疯狗一样发狂,破口大骂,诅咒命运,但到头来还是得放手。”
“只要有意义的事,再晚去做还有意义”
“你永远猜不到以后的生活是哪个样子”
„„
29岁的本杰明(五六十岁的容颜)再次与黛西相遇,那年黛西23岁,最疯狂的青春。两人没有在一起,却依然在睡前对着黑夜,用仅仅自己听得到的声音互道晚安
黛西:晚安,本杰明(身边睡着黛西现任男友)本杰明:晚安,黛西(一人独眠)这一镜头感动了不少观众。
再后来的相遇没有来的太早或是太迟,一个49,一个43,是在他们各自生命的中点,拥有者最美丽的爱情。
黛西:等我变成黄脸婆你还会爱我吗?
本杰明:等我老到长满青春痘,老到尿床,老到连楼梯下有什么都害怕,你还会爱我吗?„„多可惜,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接着是生命、责任与时间的矛盾,分离。
后来的相遇是青年的本杰明与五六十岁黛西,矛盾依然存在,爱也依然存在。
最后的相遇在他们初时的地方,老人院。迟暮之年的黛西照顾着只有五岁大的本杰明,他们第一次相遇黛西也只有五岁。黛西拄着拐杖牵着小本杰明的手在林荫小道上散步,时不时低头亲吻本杰明的脸颊的镜头令不少观众为之感动落泪。最后只有婴儿大的本杰明静静的躺在黛西怀里,忽然若有所悟的看了一眼黛西,闭上了眼睛,像睡着一样。
“我知道,那一刻他认出了我。”黛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