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活动课:作文活动课

2024-10-16

小学作文活动课:作文活动课(精选16篇)

1.小学作文活动课:作文活动课 篇一

难忘的活动课小学作文

今天下午,我盼望已久的活动课终于来了。一上课,老师先出示了我们画的一些画。随后说出了这节课的游戏——闭着眼睛画画!同学们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我也觉得不可能。但又转念一想,感觉也没有什么难的吧!

李沛洋第一个打起“冲锋”,打算先尝尝闭着眼睛画画是什么滋味。他骄傲地宣布了他的作品名称:一头大象。随后,老师把他的眼睛蒙住,又递给他一支粉笔。李沛洋一步跨上讲台,左手在黑板上拍了两下,好像在确定位置。不一会儿,他就开始画起大象的右耳朵。我们屏住呼吸,期待接下来的结果。李沛洋不紧不慢地画着大象的脑门儿,等脑门和左耳朵画完后,便开始画鼻子了。李沛洋画的象鼻又粗又长,鼻头那儿还有两个凸起。全班爆发出“WOW!”的喊声。李沛洋得意洋洋,似乎胜?辉谖铡U馐保?老师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李沛洋,是不是眼罩没绑好,李沛洋透过光线看到了黑板?一番调整后,李沛洋被重新送上讲台。可此时的他完全忘记了原先他画象的位置,一脸茫然。最终,他凭着自己的记忆画上了象的眼睛。顿时,全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笑声。我也笑得前倾后仰,肚子疼得受不了。李沛洋觉得很奇怪,摘下眼罩,也一阵狂晕。因为他把象眼画在了右象牙上面,也就是鼻子右边。

接下来,该我们自己画了。我想画一艘海上轮船。估计好位置后,我闭上眼睛,开始画起来。刚闭上眼,我就发现我把这个游戏想的太简单了,那种从没有体会过的强烈茫然感觉袭遍全身,笔变得沉重起来。我开始画波浪,画船身。在这儿我犯了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贸然抬笔。一下子,我就忘记了之前笔画的地方。我只能凭想象画甲板、客舱,心中直打鼓。终于,画完了。我赶紧睁开眼,一看自己画的画,就笑出了声——甲板与客舱分了家,客舱成了驾驶室。乍一看还以为是一辆水上货车呢!正当我们兴高采烈地沉浸在游戏中时,下课铃响了。

通过这个游戏,我知道了眼睛的重要性。要是没有眼睛,生活将变得黑暗、糟糕、茫然。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2.小学作文活动课:作文活动课 篇二

以作文为中心, 首先要在教学活动中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阅读与写作是教学中两个相互独立且不可偏废的重大任务。但读与写又紧密联系在一起, 读是写的基础, 写则是读的发展。阅读表现了对他人作品的理解与吸收, 写作表现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创造及表达。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 我们采取了以写带读的方式, 把作文指导紧贴于阅读教学中, 使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 吸取其某一方面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 并运用在自我的写作过程中。随着点滴积累, 学生们读一点写一点, 读了就能用得上, 使知识能转化为技能, 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课下还应鼓励他们广泛阅读, 为作文积累更多语言材料及方式方法。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还发现以作文为中心的教学形式, 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在长期复杂的思维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以作文为中心使他们的思维长期得到锻炼, 作文需要思想和文字的综合统一, 从观察现实生活, 明确中心再到选择素材, 从立意构思布局谋篇再到造句遣词,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能力的大融合, 所以作文教学体现了综合能力的磨炼过程。以作文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还可以让语法、逻辑修辞及写作等方面知识更具生活气息。学生们在实践中更能把这些知识自然地运用到作文活动之中, 使他们在表述上更准确鲜明、生动精练, 完整地再现其思想观念, 使学生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获取知识、能力。文章就是现实客观世界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学生们的头脑就是个加工厂, 把对客观世界的存在及意识理念以文字语言的形式展现出来就是文章。

以作文为中心, 还需要让学生对客观事物经常进行细致观察, 使学生们对周围的事物环境有所了解, 有所发现, 从而突破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过程中的瓶颈。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周围的人物事件也就是观察的对象数不胜数, 如果做到随时留心观察, 并把观察了解的事物储存于头脑并记忆下来, 作文的表现就如鱼得水, 不再觉得麻烦了。学生们通过不懈的坚持, 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 掌握观察客观事物的方式方法, 不断积累许多材料, 并获得许多知识, 从而使作文的写作内容越发具体充实。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兴趣,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 并在他们的观察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在活动中重点引导他们细致观察, 体验这过程中的精彩。对于人物的观察则引导学生们善于发现这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找出不同人物的特点, 这样才能刻画得更贴近人物本身。在观察静物的过程中从形状、姿态、颜色、气味等方面边看边说, 相互启发, 加深印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 采取多样形式引导、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 让他们在实际观察过程中积累观察经验。引导他们观察, 同时也要指导他们用脑思考。

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学会观察事物的同时, 还应引导培养他们分析事物的能力。分析能力取决于学生们的知识积累、感受的能力如何, 与能否肯用心思索有很大关系。所以提升学生们的分析能力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 并在教学的各环节上想方设法启发他们的思维。时常指导他们用脑分析日常生活中观察注意到的事物, 并且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些事物, 在写作文章过程中, 就能选择有意义的事情出来, 自然分析能力也会不断提升。培养学生们认真观察的习惯和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通过观察, 不仅仅可以提升他们的习作水平, 也是让学生认识自然, 增长知识的良好途径。假如他们对客观事物不细致观察, 就不会获得大量丰富的知识。观察还是思维的基础, 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越强, 其思维也就越活跃, 分析推理、判断理解的能力也会增强。

此外, 通过观察生活, 还可以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心生活, 进而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学习、锤炼。在培养他们观察能力的过程中, 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观察的方法, 更要关注引导他们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力所能及的分析。在他们观察的过程中, 要启发引导他们开动脑筋分析事物, 善于提出问题, 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观察分析过程中, 学生们既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 也能够根据现象, 进一步探索事物的内在原因, 逐步认识、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 不断提升他们认识事物、鉴别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要同培养、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相结合。借助典范的文章, 引导他们学习文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 学习文章作者如何准确地运用语言再现事物的经验, 进而不断提升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小学作文课活动起来 篇三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开设活动课应以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目的,以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思维为核心,以已掌握的语文知识、技能为载体。作文知识教学在小学语文知识技能训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一、寓教于情趣活动之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1、角色游戏的天地是孩子们的乐园

课堂是一个静态的空间,在这静态的空间中,充分进行动态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在教学第六册看图作文《春游》时播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采用扮一扮图片中的人物,演一演课文中的有关情节的方法,使静态的图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全班学生边观看表演边思考:谁演得像?哪些对话是他们自己加进去的,加得合适吗?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加深了对作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对“捉蝴蝶”、“逮鱼”等动词的动用,理解得更为透彻,学生创造表演的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在作文创作兴趣的培养过程中,还蕴藏着儿童善感的潜能。在教学《春天来了》的景物描写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习作的内容绘制一幅《春景图》,在活动课中,边朗读自己的佳作,边欣赏图画,学生笔下绿的叶、五色的花、可爱的小鸟、蓝蓝的天、嫩嫩的柳条、调皮的青蛙,构成了一幅幅美妙、充满童趣的画面。在教学描写状物练笔后,可让学生结合所描写的电冰箱、邮筒、黄瓜、苹果等,绘制成美术作品,并附有文字介绍,在活动课中供大家赏心悦目。

2、交际生活中耳闻目睹离不开交际手段

学生进行书面表达,首先接通思维的线路是言语的交际。如《秋游卜塘》的习作前,我们上了一堂以汇报为内容的活动课,先让学生在小组自由交际感受最深的印象,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际,引导学生品析,最后围绕交际内容,归纳出以下练笔片断:盼秋游、发生在汽车上的事、祭扫烈士墓、我来到了百果树爷爷身旁、我终于登上了山顶、野炊啦、我遇到了难题、归途。学生通过活动课的交际,既提高了观察生活的能力,又拓宽了选材的思路。

二、寓教于操作活动之中

1、动动做做

在教有顺序描写一事物时,可要求每位学生带针、线、钮扣、布头,完成整个钉钮扣过程,再想想,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整个过程的顺序如何?然后进行第二次尝试,比较两次钉钮扣的速度,效果有何不同。此外,操作小实验、制作贺卡、课程表、削水果、编写手抄报、设计读书角、整理书包、抽屉,都是操作的好材料。

2、玩玩比比

儿童喜欢做自己所喜欢的活动,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无意注意,召唤起他们有意注意,促使他们走进情境,从而达到感受情景、创造情景。不少学生各具特长,唱歌、跳舞、画画、集邮等,应鼓励他们多参与一些有益活动。活动课中,教师让他们介绍自己这些方面的亲自体验,一到此时,孩子们真诚的感情自然争先恐后的表露,并启迪不少没尝试过的学生跃跃欲试。让学生寻找同一类事物的两件物体进行比较观察,找出异同点,进行交流,从而感受“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人不可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从小受到逻辑思维训练以及辩证唯物思维的渗透。

3、拼拼摆摆

在教学描写景物方位时,可设计一些图块,让学生摆摆、拼拼,按顺序说出先摆什么,后摆什么,最后再摆什么。有些拼图,又可构成孩子想象创造作文的材料,如学生自己设计造型别致,形象生动的《鸭子戏水》、《熊猫打煞》、《动物运动会》、《小鸟盖房》……在口述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练笔,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培养。

4、组织社会活动。作文活动课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将学生带进社会大门。如组织各类作文竞赛、社会考察、信息调查、参观访问、书评影评、读书读报、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使学生在受到高尚情操陶冶的同时,意志的磨炼,毅力的培养,能力的训练也随之发展。

三、寓教于学法活动之中,一位有成就的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探索真谛的引导者

1、指导学法

小学生作文常用的体裁一般是记叙文,其中包括写人、写景、记事、状物等,每一类文章都有其内在的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思维过程趋向于写谁?写什么事?为何写?怎样写?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找出学法,从而用这些学法积极主动地阅读大量文章,获得阅读、思考、钻研的能力。

2、作文评析

“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评析课上,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品析原文优缺点,提供修改方案,小到标点,大到结构选材,大家畅所欲言,提高了作文审美能力。通过自评、自改的方式,让学生从小发现自己的错误,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3、交流体会

4.小学作文活动课:作文活动课 篇四

原来,在霜天红叶、金秋送爽的季节里,学校举行了秋季采摘活动。活动当天望着陆续离开校园的大巴车,望着窗外的花草树木,幻想着果园丰收的美景和等待着我们的水果梨,我心头涌起一丝兴奋和期盼。不久后,实践基地到了,我带着满脑子的幻想走了进去,这里的树上挂满了风铃,它们迎着秋风,真是美不胜收啊!

老师下令,可以采摘了。大家脱去一天的疲惫,换好精气神,大步走进果园,围着果树挑选着那个与自己十分有缘的果梨。后来,热爱观察的同学们发现了一点:长在高处的果梨大,长在低处的果梨小。知道这点后,大家为了找到心仪的果子,真是各出奇招:你看,张子涵为了摘高处的果梨,将手中的袋子扔在一边,弯下腿,然后如兔子般猛得一跳,抬起胳膊顺势将树顶上那颗红着脸、微笑着的梨姑娘解救下来,说:“你们快看这个梨又大又红,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摘下来呢!”我们看着她那被晒的绯红的脸和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便知她的努力和付出,我们都夸她真厉害。

再看白存一和胡晨,白存一将胡晨抱起来,下面的白存一脸憋得通红,胡晨也拉长脖子将手伸向那两个红色的大苹果梨,两人摇摇晃晃,站立不稳。摘下来后,两个人一人一个大果梨,都十分开心。果然,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咦!万小军他因为袋子重,直不起腰来,他的好兄弟不知从哪里找了一根长长的棍子,然后将装满梨的两个大袋子挂在上面,两人挑起扁担来,他们可真聪明呀!

也有同学馋的直流口水,迫不及待地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湿巾,将手中的梨胡乱一擦,猛地咬上一口,“嘎吱!”清脆的声音传入耳蜗,甘甜的汁水流进肺腑,香味儿进入鼻腔,解除了暴晒的口渴。不一会儿,一个梨就吃完了。紧接着,拿出第二个,第三个……

5.小学活动作文 篇五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来到越秀公园参加“活力东风西,梦圆中国梦”的活动。

首先,我们第一站来到了五羊石像,石像雕刻得栩栩如生,好像一个母亲保护着孩子们似的。欣赏完石像后,我们接着到第二站-----镇海楼。它一共有五层高,旁边有一个博物馆,看起来它们好像是相通的。镇海楼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物。最后一站是北秀歌舞台,这里有每个班级的书法展览,我来到盖章的地方换取礼物。

这次的活动不仅有礼物,而且玩得很开心,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6.“珍惜母爱”作文活动课教学设计 篇六

1.精心创设情境, 使学生感受母爱的珍贵。

2.要求学生围绕“爱母亲需要行动”这一中心, 以描写自己的心理变化为主线, 记叙作文活动课的过程。

3.参考题目:记一堂×××的作文课。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询问学生的生日, 并让学生们谈谈自己过生日时的情景与感受。

二、接着教师话锋一转, 问:

大家是否知道自己母亲的生日?根据经验, 肯定有很多同学不知道母亲的生日。这时教师可抓住契机, 进行教育:我们的生日, 正是母亲的受难日。母亲不仅给了我们生命, 抚养我们长大, 又教会我们做人, 母亲为我们做的这一切都渗透着浓浓的母爱。母爱是伟大的, 母爱是无私的, 她悄无声息, 犹如涓涓细流, 哺育我们成长。我们一天天长大, 母亲却一天天衰老, 岁月的长河在她原本美丽的面庞上留下了一道道沟壑, 无情的时光在她的黑发上增添了几多沧桑。

三、投影显示孟郊的《游子吟》, 教师带领学生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中轻声朗读, 感受母爱的细腻与伟大。

四、心理实验

请同学们每人准备一支笔、一张纸, 把自己平时最珍爱的五项东西写在纸上, 其中必须有“自己”和“母亲”两项。

实验第一步:现在要请你忍痛割爱了, 五项内容中只能保留四项, 请你慎重考虑, 去掉其中的一项。去掉的一项用笔划去, 就意味着它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了。

实验第二步:现在还要请你继续忍痛割爱, 剩下的四项珍贵的东西只能保留三项, 请你慎重考虑, 然后从四项中划去一项。在划去之前想想它曾给你带来过的无穷欢乐, 把它划去, 你一定非常难过, 但你还是要做出选择。

实验第三步:现在剩下的三项中你只能保留两项。怎么办?

“虽然财富、事业可以给我们带来成就感, 但它们毕竟是没有生命的, 而朋友, 伤心时给我安慰, 成功时为我喝彩, 寂寞时与我作伴, 苦闷时和我谈心。”教师这样说了之后学生们一时间难以下手, 想了很久, 在深深的惭愧中, 用颤抖的手划去了“朋友”, 心里默念着:“原谅我吧!”做完这一步实验, 学生的心情一定会很沉重, 而这时每个学生的选项中剩下的肯定是相同的两项:自己、母亲。

实验第四步:实验进入最残酷的阶段了。现在你和妈妈坐在一条船上, 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游玩。清风徐来, 心旷神怡, 突然天气骤变, 海面上波涛翻滚, 海水击打在船舷上扬起如雪的浪花, 狂风裹挟着雷电掠过波涛汹涌的海面, 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呼啸声, 眼望怒海茫茫, 死神的魔爪一步步逼近, 而船上只有一件救生衣, 你该怎么办?

面对两难选择, 教师要“无情”地激化矛盾:你和妈妈到底谁活下来?划去你自己吗?你还没有好好欣赏这多彩的世界, 还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划去妈妈, 就意味着你将永远失去母亲, 失去母爱, 请你回想一下, 母亲平时对你多么关心, 多么呵护, 可现在, 你就要失去母亲了……

五、交流感受

心理实验到此结束, 请大家回到现实中来。窗外阳光明媚, 鸟语花香, 草长莺飞, 生活美好安宁, 你没有失去母亲。但这个残忍的实验一定在学生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 教师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让学生们在轻柔的音乐声中交流自己的感受。

六、介绍母亲节的来历

十九世纪初, 美国的安娜·查维斯女士亲眼目睹了战争给女性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 倡导创立了“母亲节”, 即在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表达对母亲的敬意。现在这已经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节日。

七、畅谈节日打算, 祝福母亲

“爱母亲需要行动” (板书, 红色, 字体要大) 。今年的母亲节已经过去, 明年的母亲节会如期而来, 在下一个母亲节来临之际, 你最想对母亲说一句什么话?做一件什么事?

7.小学作文活动课:作文活动课 篇七

一、加强阅读,积累语言素材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语言仓储。新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思想内容丰富,表达方式灵活多样,是我们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及时把握教材中各种有利的写作因素,指导学生阅读品味,对文中描写生动优美的佳词妙句及精彩片段进行反复地朗读、理解、摘抄,并要求熟读成诵,融会贯通,吸收其中最富有营养的东西,强化学生对语言词汇的积累。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更多的阅读汲取精华,开发和培养自己的创作思维。学生只读课本的几篇文章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单元教材特点和单元习作训练重点,及时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文章,鼓励学生平时广泛阅读一些浅显易懂、情节生动并有意义的课外读物,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学习别人好的写作方法;我还引导学生通过看一些好的电视节目、收听广播、上网阅读电子文章等渠道,开阔视野,获取更加广泛的知识;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互相借阅、交换手中的课外读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收听、观看来获取知识积累,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活跃了写作思维,这样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为以后的习作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文字积累,解决了作文词语匮乏的问题。

二、以读促写,进行练笔训练

作文指导不应该仅限在作文训练课上进行,还要善于借助阅读教学促进写作。贾志敏老师说:“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范文,讲清句子的结构、含义,让学生懂得怎样准确地选择词语,写出通畅的句子,扎扎实实打好写作的基础,切忌抛开阅读教学而另搞一套写作‘理论’和练习。”这些都告诉我们作文指导要善于挖掘教材这个重要的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及时捕捉训练的契机,找到与练笔的结合点,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品读佳作中悟情悟理,在练笔中发展思维,正确地表达真情实感。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充分结合阅读教学,找准训练契机,进行练笔训练。

1.仿照文章精彩片段进行仿写

仿写是读写结合的一种习作方法,也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教学中,把读写结合起来,阅读结束后进行仿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小学生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此时学生还处在对文章思想内容、表现技能、佳词妙句及精彩片段的回味之中,及时抓住训练的契机进行练写,顺风顺水,有的放矢,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措施。仿写的途径比较多,如人物外貌描写的练笔、人物神态描写的练笔、人物内心活动描写以及不同构段方式的练笔、场面描写、环境描写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模仿着写。学一篇仿一篇,学生可以循迹追踪,比照样板,学得轻松,自然就乐于动笔写了,消除了怕写的心理。如读了《可贵的沉默》后,我设计了一个课后练笔的作业:请你回忆、了解生活中父母如何关心、疼爱自己的事情;观察父母亲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自己有什么感受,再想想自己应该怎样对待父母?以《感恩》为题,通过具体的事例把自己内心的话语写下来。从学生写的内容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捕捉到平日里父母如何为孩子倾注关爱的事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这样,先扶后放,从学到仿,从仿到创,大大提高了学生自行写作的积极性。

2.抓住课文空白进行练笔

在教材里,一些课文中有许多地方作者有意留出空白,意在让学生去想象、领悟、延伸、拓展。教学时,笔者充分利用这样的空白点,鼓励学生联系前后文的内容,大胆体验、思考、想象和创新,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表达出来。如学习《中彩那天》一文后,我及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课后小练笔,让学生们想一想: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把小汽车开走以后,当时父亲的表现怎么样?我和母亲当时的表现怎么样?合理地想象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以及内心活动,并将它写下来。学生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对“父亲”的诚信精神深受感动,写起来也就有内容了,许多同学写了“父亲”把车还给库伯后十分轻松愉快的表现,还写了母亲对丈夫的决定和做法的支持和称赞,以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谈笑风生的场景。这样让学生在读中练写,在练中促读,使阅读教学与习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调动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三、深入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作文指导的同时,还要重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家庭、学校、社会乃至世界,指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体验,学会观察,不断积累,唤起学生习作的灵感。因此,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积累写作素材,进行作文训练。

1.关注家庭生活

家庭是孩子们生活的摇篮,它充满了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要引导学生通过关心、参与、体验家庭生活,和家人建立融洽的亲情关系,学习生活自理,树立尊老爱幼的美德,体验家庭生活的乐趣。如开展“今天我当家”体验活动,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亲自大胆实践,真正体验到当家长的不容易,进一步理解了父母承担家庭义务、养儿育女、孝敬长辈的辛苦,从而更加热爱父母,热爱自己的家。活动后,一篇篇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小作文,内容真实感人,充分地表达了孩子们的心声。

2.开展别开生面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填充了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空白。组织学生到学校基地实践,学做一餐同学们自己做的饭菜,让孩子们自由组合,自己选购,自己下厨,如包饺子、炒菜等,劳动中孩子们兴趣盎然,个个大显身手,乐此不疲,共享劳动成果的轻松与快乐;还可以利用学校实践课教学生用餐巾编折花式、折纸、贴画、编织、出手抄报、编墙报、小制作、小实验等,学生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强;此外,还可以结合学校安排开展了各项比赛活动,如讲故事、成语接龙、品读诗文、跳绳、拔河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活动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多体会,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诉说自己的感悟,抒写自己的情感。以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作文素材,作文课上其中有一位学生写的《有趣的餐巾编折》,以生动有趣的笔触讲述了动手课上同学们认真学编折的认真态度,描写了作品展示那丰富多彩的场面以及自己愉快的内心体验,语言自然真切,富有儿童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习作者内心无比喜悦的感情。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为习作积累好的素材,还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3.鼓励学生关心社会生活,感知时代节奏

社会是个大舞台,纷繁的社会十分精彩,走进社会将能捕捉到更多的习作素材。所以,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感知人际交往的真情,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如我校开展了“城乡小朋友手拉手”系列活动;我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到市老干所听老前辈讲革命故事;到市精神文明图片展厅参观,了解家乡改革以来的巨大变化;参加社区文化生活;利用节假日与父母到外地参观旅游,领略异地风光、风土人情。通过各种方法为学生的作文准备、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四、多维训练,提高习作质量

为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笔者还设计了特色日记、看图作文、给词想象作文、通过有趣的游戏作文,描写生活见闻、课文续写、读(观)后感等周末小作。如插图日记,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构思,如在日记本上配上色彩鲜艳的一只小动物、一片绿叶、一朵小花等,再加上自己喜爱的标题,激起学生的练笔热情。又如采访小记,要求学生采访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人,了解他们的童年,以《我与××比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习作热情高,写出了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作文,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协作的精神。这样的训练,每位学生都觉得有内容可写,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它要求我们必须不怕麻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寻找一条适合孩子们学习的作文教学路子。只要我们切实地按照新的课程理念扎实地做好教学工作,就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读书和习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符 洁)

8.课间活动小学作文 篇八

椭圆形的操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同学。刚一下课,就有同学到操场上来了。有的同学在跳绳,有的再抖空竹,还有的在做游戏。不过一会儿,操场上已经变成了人的海洋。

瞧,那边抖空竹的同学,他(她)们抖得多带劲啊,他(她)们花样多式的招数让围观的人看的眼花缭乱,娴熟的手法让一贯的空竹变得有趣无比。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个小女孩了,她的手法更是熟练,更是一流。很快,许多同学都挤过去看她抖空竹,都想看她用更高超的技术完成更高难度的表演。

看,另一边的同学,他们在干什么呢?没错,他们正在玩捉迷藏。他们这些小朋友玩得可真高兴呀,躲得小朋友早已不知躲到那里去了,找的小朋友更是兴趣浓厚地到处找,看!其中一个小男孩,无论其他小朋友左躲右藏,还是在那么阴暗的角落,他都很快地找到了,不过一会儿,所有的小朋友都被找到了。

”叮铃铃——"上课了,同学们赶紧回到了教室,沸腾的操场又顿时安静下来。

9.想象与作文活动 篇九

如果是一篇扩充性的作文题材,我想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非常简单的概述,提供情节,让学生据此展开丰富的想象。构思出事情的细节内容,扩充为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如给学生提供一个情节:“几名少先队员在树林里发现一只摔伤的小黄鹂,他们把小黄鹂带回家去,精心护理和喂养,小黄鹂的伤好后,少先队员们又把它送回了树林。”让学生大胆合理地展开想象,什么时间,怎样发现,怎样精心护理和喂养,怎样送回了树林等,写一篇六百字左右的记叙文。

如果是一篇续写性的作文练习,我们就要考虑到,一般作家往往会艺术地去设计安排情节结构,戏剧性地反映人物的命运。这就客观地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编写未发生的故事,去设计人物将来的命运,学生自己也享受了虚构的乐趣,有了作家般的自豪感。如在作文课上,我让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故乡》进行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设想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有的学生设想成年以后的水生和宏儿的生活,不再是像“我”和闰土的关系;有的学生设想老年闰土的改变,以及与“我”的关系。他们的想法大多都比较简单,但确实是自己的思考结果,这是训练想象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果是一篇改写型的习作训练。这就是一种大开大合的训练形式,也就是一篇课文,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新构思,另拟题目,或另选体裁,再造新篇。它的难度较大,尽管离不开原文提供的情境,但在人称、角度、重点的确立上,又与原文很不相同。我们可以根据课文提供作文材料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觉运用知识的能力,使课文教学与写作教学,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相得益彰。

我想除了运用有效的方法启发学生想象外,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对学生的乐说、乐写也是很有帮助的,只有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里,放飞想象,他们才能自由飞翔,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此外,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是有创意的,都应予以鼓励。对于一时不能展开想象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我们必须遵循“教师给的是想象的方法,而绝不是想象的结果”这一原则。想象作文在教学上要想获得成功,还须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灵活运用,切勿机械死板,要尽可能让学生有动脑筋、动手、甚至动口的机会,要尽可能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要尽可能创造时机、创造意境让学生出“灵感”。

10.小学作文活动课:作文活动课 篇十

一、放大课间活动, 积累“童趣”素材

常常听老师批评学生“上课一条虫, 下课一条龙”。课间, 学生们为什么生龙活虎了呢?有心的老师就会发现, 女孩们这儿一群, 那儿一伙, 玩着不知是由谁发明的新鲜游戏, 男生们除了手中总少不了的各种新式玩具外, 还爱上了各种各样的球类运动。学生流行什么?迷恋什么?亲爱的老师们你们知道吗?我想:若能从课间活动中挖掘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来, 学生写起作文来定会有话可说。

当然,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把这些写下来, 并且写好, 还得花点小心思。有一天课堂上, 我对学生说:“谁今天课堂表现好了, 这节课后我就陪谁做课间活动。”这一节课上学生听得特别认真。课间, 我就陪几个男生打乒乓球, 男生们全都成了我的手下败将后, 把我传得更神了, 其他同学也都希望我能参加他们的活动。这样一来, 我自然是分身无术了, 我让他们都把自己最喜欢的课间活动介绍一下, 看谁介绍得最有趣, 最能打动我的心, 我就和谁活动。你瞧:单脚跳、兔子舞、课间篮球、乒乓球大比拼……各式各样的话题就诞生了。有了感兴趣的话题, 我手写我心就成了很自然的事了, 我让他们都好好准备一下, 然后在班上进行一次“课间活动大比拼”。课堂上, 让喜欢不同课间活动的同学来介绍, 然后大家评选, 有意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活动中的典型场面介绍来指导。如打球时激烈场面的刻画、编织东西的技巧、车迷的快乐等。因为每种活动参与的人都不在少数, 他们认同感也较强, 此时进行表达的指导就不那么费力了, 学生也都有一吐为快的感觉。

由此可见, 充满童趣的话题能让学生自由驰骋, 其乐无穷。如果我们老师也拥有一颗童心, 定能发现并挖掘出课间学生生活的许多新奇、有趣的及让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的作文话题来, 学生也定然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 此时的作文就是学生在描述童年生活的绚丽多彩, 就是让别人分享自己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这是一件何其幸福的事呀如此的写作自然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了。

二、聚焦学校活动, 丰富“童心”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引导学生有意识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 校园的活动丰富多彩, 如果能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这些活动资源, 让学生观察、体验、感悟生活, 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 广开习作之源, 学生的作文定能如有源头之水般活泼地流个不停。

如每年“五一”、“十一”长假期间, 结合我校布置的“走进福清”系列实践活动, 活动前深入指导, 活动后交流, 根据调查的现象指导学生针对福清发展的某个方面写建议书或对福清的未来进行畅想写想象作文等。又如我校每年开展的一次“红领巾义卖”活动, 在活动前我就做了非常周密的安排:让学生起店名, 收集并创编叫卖台词、招聘工作人员, 并对推销员进行培训;活动时亲自引导, 让大家各尽所能的尽情展示;活动后谈收获然后进行总结写日记。

学生日记里鲜活的语言都告诉我们, 学校开展的各种大型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精彩的写作素材, 使学生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着力强调学生习作兴趣时, 还提供了调动学生习作兴趣的方向———突出主体体验。“文学贵为有感而发, 缘事而发。”这句话也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体验作文让学生有事可写, 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是解决学生作文“无病呻吟”的有效方法。作为教师, 我们要把学生的生活引入作文, 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成。

三、精选课堂活动, 抒写“童真”愿望

前一段时间, 我们欣喜地感受到“新课改”给作文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 特别是活动作文、游戏作文风靡一时, 然而“热闹”的背后不由得让人深思:学生为什么写起活动作文热情高涨, 可回到教材中的作文还是眉头紧皱, 词不达意呢?写活动作文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似乎作用不大?实践中发现, 提高活动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要努力做到“两个结合”。

1. 课堂活动与教材的写作内容的有机整合

我们发现语文教材中有些作文话题可谓“经久不衰”。如《写身边的一个人》《记难忘的一件事》《第一次……》等等, 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从三年写到六年经常是同样的内容, 只不过是字数的变化而已。这些话题虽单调无趣却又不能不面对, 我想只要变变形式, 也许学生就会更有激情, 或许就能写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如我在上六年级劳动课《炒肉片》一课时, 我布置学生讨论炒肉片的方法及可以创造出哪些品种后, 让学生带任务回家去炒肉片, 下节课带到班级来欣赏品评并评选“小厨师”。那节课上, 学生激动、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此情此景, 让学生写作, 作文就成了学生宣泄情感、释放感动的场所, 成为学生表白内心的需要。又如, 我教的这届学生有好几个跟随父母出国学习, 每逢这时, 孩子们也总是懂事地早早备好留言簿, 让每个学生都写好留言, 然后装订成一本送给他们。抓住这一时机, 我总会为他们开一场欢送会, 让孩子们一起回忆该同学过去的点点滴滴以及为班级的贡献, 然后让每人对他们说一句祝福的话语。如此伤感的情景调动起了学生所有的情感, 淡淡的伤感弥漫心头, 此时, 学生的心间定然是激情汹涌澎湃, 思绪定然是万千起伏……是的, 难忘那人, 难忘那往事, 难忘那同学之情……千言万语奔涌而出, 只可惜情长纸短。

学生是学习写作的主人, 他们对写作是积极寻求, 还是消极应付, 是兴味盎然, 还是厌恶排斥, 往往直接影响作文教学的质量, 影响写作的效果。作为语文老师, 若能拥有一双慧眼, 一颗敏感的心, 定能触摸到孩子内心的渴望, 内心的情感, 变出各种花样来, 巧借课堂活动来丰富老话题作文的素材, 用新瓶子装上老酒, 让老酒愈发香醇诱人, 在“老掉牙”的话题上巧谱新曲, 让老话题作文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2. 课堂活动与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结合

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使他们对游戏、实验等活动总是特别喜欢, 对活动作文总是特别青睐。但常常因为我们在教学中缺少对不同年级活动开展的规划及必要的方法指导而使活动作文训练流于形式, 不同年级的学生写活动作文的水平并未见进展, 甚至重复、雷同的文章偏多, 那么, 该如何提高活动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呢?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活动。如我在中年级进行了“报数游戏”“夹弹珠”“胖大海的实验”……在高年级开展了“成语竞赛”“鸡蛋浮起来”“捏不破的鸭蛋”“厨艺大比拼”“水果拼盘”等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的不同而做不同的安排, 中年级更注重游戏的趣味性,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在体验中感受快乐。高年级除了以上这些要求外, 还多了一些动手能力的考验, 理性的思考, 即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明白道理。

其次, 在写作指导上也有区别。中年级活动作文指导时, 主要是从内容入手, 教给学生抓住哪些方面来写 (即选材) , 免得眉毛、胡子一把抓, 写成了流水账。如可以适当提示应选择哪些环节要重点写: (1) 老师介绍活动, 同学们的心情。 (2) 活动最精彩处或你最喜欢处, 仔细观察参与者的表现和观众的反应。 (3) 自己参与的活动, 自己的心情感受及观众们的反应。 (4) 活动的收获。因为中年级的学生初学作文, 写作文目的性不够明确, 整节课活动参与人数多, 而且活动进行中往往分成好几个环节, 这种情况他他们们往往无从下手, 不是写得很长长, , 没没有重点, 就是杂乱无章没有条条理理。所以提出要求和给出方向性性的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让学生根据据需需要自行选择。到了高年级了, 要要求求就要适当提高, 更注重篇章结构构及及细节的指导。如抓住精彩处用生生动动细细致的细节描写扣住读者心弦, , 设设置置一些悬念引人入胜, 凸显自我感感受受, 用真情感染人等。而方法也伴随随快快乐同在。活动中, 教师巧妙引导, , 孩孩子子在嬉笑间捕捉了画面, 加深了感感受受, 也逐步提高了作文能力。

11.采访活动小学作文 篇十一

今天,我们新概念小记者团来到安居小区,采访路人,问他们国庆节有什么安排。

开始出发了,这时,天高云淡,阳光格外灿烂,树叶都变黄了,打着旋儿,从空中飘落下来,好似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很快,我们就来到了安居小区。

到了安居小区,老师让我们分头采访路人,十五分钟在门口集合,至少要采访三个人。小区里的花坛里小草绿茵茵的,我边走边欣赏,觉得这里的景色美丽极了!这时,我看见有一位阿姨在倒垃圾,我心里想:“到底去采访她呢,还是不去采访她呢?”虽然我这不是第一次采访了,但我的心情还是格外紧张,我还是鼓起勇气跑过去,对阿姨说:“阿姨您好,我是新概念的小记者,我可以问您几个问题吗?”“好的。”那位阿姨高兴的答应了。我问:“阿姨,国庆节您打算到哪里游玩呀?”那位阿姨说:“我打算到日照去玩!”我又问:“那您打算和谁一起去?”“和家人一起去呀。”“那您为什么要去哪里呀?”“听说那里的海洋馆不错!”“哦,谢谢阿姨!”因为我一时紧张,竟把谢谢阿姨说成谢谢大家了!

之后,我又顺利的采访了三个人,从参访中,我了解大家国庆节要到哪里游玩,有的去天马山玩,有的要去地下大峡谷和彩虹谷,还有的要到青岛去玩。。。。。。在回来的.时候,我看见一个年轻的叔叔,有了上几次的经历,我不再那么紧张了,顺利采访完了。

12.体验活动小学作文 篇十二

我们先去了沈家门渔港,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一块石头边,一看上面刻着“沈家门渔港”,大家一起拍了合照,杨老师就给我们讲起了沈家门渔港的来历,还告诉我们沈家门渔港是世界三大渔港之一,他的长度有十里,宽度有半里,大家都在杨老师的讲解下恍然大悟。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沈家门港海底隧道口,沿着阶梯下去,里面灯光明亮,十分宽敞,我们体验了海底隧道竞走比赛,从这头走到鲁家峙只需要两三分钟就可以到达,我真不敢相信。当我们随意采访路人时,一位阿姨高兴地说:“我来沈家门买东西也方便多了。”

13.主题活动作文教学的实践思考 篇十三

一、概念阐释

主题活动作文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围绕某一主要内容开展的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命题作文。它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源起,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资源并进行有效的自我整合,它是为了开发作文教学资源、激活学生作文兴趣、营造良好的作文氛围的一种作文理念。

主题活动作文教学是指:以活动为契机,寻找与主题相关又让学生感到有兴趣的话题进行命题写作的教学。在主题活动作文教学中,“活动”是教学的手段,“作文”是教学的目的。[1]主题活动作文教学要求教师从主题活动中找出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触发点,深入学生心灵,在这基础上多角度思考命题,拟出能激发学生灵感的题目。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能自觉地打开写作思路,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和“怎么写”。最终达到让学生“乐写”“善写”的目的。

主题活动作文教学的过程是简约的,只有两步,一是主题活动,二是活动后的命题写作。二者构成了对学生整个写作过程的引导。主题活动作文, 它源于“活动课程”“活动教学”的理论,课堂上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作为一种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主题活动作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重要的是综合性主题活动和写作紧密结合,二者不可分割。

二、实践案例

(一)课堂资源

以课堂教学资源为活动主题开发学生的写作资源。如课堂游戏、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等。

举隅1:课堂游戏

活动主题:OM竞赛(头脑奥林匹克)

活动的目的:通过益智游戏来活跃班级气氛, 激发创造力。主要考察中学生的思维敏捷度、应变反应等方面。分“语言题”和“添画题”两部分。全班分为5组,每组之间进行团体竞争。

(1)出示命题

教师围绕游戏内容,借学生兴致大发,即兴命题写作,要求学生写出精彩的过程和感受。

文题展示:请以“课堂游戏传真”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列写提纲

限时5分钟,围绕“写什么”和“怎么写”来列写提纲。然后学生读自己的提纲,同学互评,教师点拨。

(3)动笔作文

启示:在这一案例中,学生积极参与游戏,由于受到加星得锦旗、抢答得书签等激励,热情高涨,兴趣盎然,过程体验深刻。作文的命题又紧扣活动内容,在接下来的限时45分钟的课堂写作中,学生都有话可说,全部完成了作文的写作,无一例外。但是,如果没有教师对写作提纲的点拨引导,学生很难写出新意和个性。因此,列写提纲, 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这种案例适用于其他以课堂教学资源为活动主题的作文教学。

(二)课外资源

以课外学习资源为活动主题开发学生写作资源。如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传达的国内外的重要热点事件;如饮食、卫生、穿戴等日常生活的话题;如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等本土资源为活动主题。

举隅2:歌词训练记

活动目的:90后中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歌手, 也有自己爱唱会唱的歌曲,我们可以从歌词中汲取精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1)文题展示

有人说,当今社会是一个盛产明星的社会,也有人说,现代社会是一个缺失明星的社会。明星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人们理想和目标的外在表现,也是人们心灵力量的源泉。

请以“心中的明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列写提纲

学生列好提纲后,说提纲,同学互评,教师点拨,补充完善。

(3)思路点拨

构思一:注重从所给的材料中寻找行文立意的信息。如“明星是一种精神寄托”,这涉及整个社会对明星的认识和看法,我们可以站在社会的高度去审视“明星”。又如“明星是理想和目标的一种外在表现,是力量的源泉”,这是明星所产生的社会效应问题。我们可以从个体去思考“明星”给人心灵的启迪或感动。因此,文章可以对当今社会现象或发表看法,或叙述故事。

构思二:学会从材料的暗示或提示中,打开写作思路。如“有人说,当今社会是一个盛产明星的社会,也有人说,现代社会是一个缺失明星的社会”。 可以展开想象和联想的双翅,进而在古今中外的现实或文学艺术之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构思三:从材料或话题中得到启发,巧妙构思。 什么才是真正的明星?它所蕴含的内涵是什么?经过思考、分析,不难认清现实生活中的“伪明星”现象的本质特征。通过正反对比,明星所具备的魅力便会彰显无疑。

(4)动笔作文

启示:本次活动由学生喜爱的歌词引出对心中明星的写作,考察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活动引发学生的联想和回忆,命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写作热情。教师的思路点拨,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完善了学生的写作构思,打开了写作思路。

(三)课程资源

以校本课程资源为活动主题开发学生写作资源。如调查采风,语文实践活动,各种主题的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科技节、艺术节等。[3]

举隅3:语文实践活动

活动主题:鲁迅研究

活动目的:通过对鲁迅生平资料、图片的全方位的查找、筛选,自定主题,撰写手抄探究报,感受鲁迅的文学风采、情怀和人格魅力。

(1)文题展示

通过这次语文实践活动,你对鲁迅先生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想?请以“我看鲁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列写提纲

提示:列提纲从四方面考虑:内容,结构,语言, 创新。本题重点在“看”,也就是你对鲁迅先生的新认识。

启示:语文研究活动可通过调查学生喜欢的作者来确定研究对象,也可以是学生不喜欢的作者来作为研究对象。据笔者对129位学生的调查了解, 学生喜欢课本中的作者主要有:诸葛亮、李白、李清照、苏轼、鲁迅、辛弃疾、李煜、老舍、冰心、巴金、杜甫、朱自清。这次作文后,要求学生编写手抄报,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排版也由学生自由发挥,要求图文并茂,可以抄上自己写的这篇文章,也可以摘抄他人文章;有鲁迅书籍介绍,也有鲁迅文章评点, 等等。整整一个星期的探究活动,最终形成了一张张手编报纸。报纸作品的完成与展示,凝聚着学生的研究心得与感受,也使学生书写、编辑、排版、美工等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

(四)自身资源

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交际范围、追寻理想等为活动主题开发学生写作资源。如读书感受、人生体验、人生设想等。

举隅4:热点辩论

活动主题:辩论90后学生理想是否缺失

正方观点:90后学生理想扎根现实,像腾飞的雄鹰

反方观点:90后学生理想缺失,如断线的风筝

活动目的:讨论社会热点,发表个人观点,在思维的交锋中促进对“理想”的深刻认识,以帮助规划人生目标。

(1)文题展示

通过刚才的主题辩论会,以“我的理想翅膀”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2)列写提纲

提示:列提纲可分两个部分:内容,技法。本题重点在“理想翅膀”,写的是自己的理想,注意这个限定“我”。学生列好提纲后,说提纲,同学互评,教师适时引导,补充完善。

启示:辩论不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让学生提升了辩证地看问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论辩让学生的写作思路走向开阔,写作思维得到训练,让学生的思想更加敏锐。

(五)作文资源

通过对主题佳作或病文升格评改示例为活动主题开发学生写作资源。这是主题活动作文教学的一种特殊活动形式。

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体现了重视学生主体作用,也充满了高度的人文关怀。作文批改是众多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笔者制定了一套作文评改的流程方案:评改项目—圈点批注—填表点评—写后札记。

举隅5:习作评改

《“梦想”主题活动作文》教学设计

由一则关于“梦想”的故事导入,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梦想”,进而考虑如何写好自己的“梦想”,由此进入对“梦想”主题佳作———《小雅的梦》的赏评。

(1)文题展示

青春生活充满了期盼。我们期盼着老师的理解、父母的宽宥、家庭的温馨、集体的和谐。成长中, 我们期盼快快长大,期盼少一份责骂,多一份微笑; 期盼阳光,期盼心灵的抚慰;期盼没了作业负担,没了考试压力;期盼想说就说,想唱就唱的自由……

请以“我心中的那份期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列写提纲

提示:提纲可分两个部分:写什么,怎么写。

学生列好提纲后,说提纲,同学互评,补充完善。

启示:既然是作文评改活动,就应该让学生先掌握评改的方法,围绕“评改的项目、圈点批注、填表点评、写后札记”来设计,让学生在评改中有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从“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角度, 让学生点评作文,而学生的点评是依据习作中具体的例子,也就是通过圈点批注后得来的。旨在通过这样设计,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探究,在点评中悟出取材方向和写法,从而在写作中运用自己悟出的方法,这就是评中悟。

三、几点思考

以上的案例中,都是让学生在出示命题后列写提纲而没有让学生当堂写片段或者整篇作文,原因在于,这种做法的本身就是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笔者向来不主张学生在具体的一篇文章、在具体的文字上进行模仿,这样会制约学生的创造力,影响学生作文的创新,也容易让学生陷入缩构或抄袭的误区。

主题活动作文不仅具有先进的理念、优化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过程,紧扣学生生活,把写作的权力交给学生,它还具有以下特征。

(一)具有完善的训练系统

“主题活动作文教学”的作文训练是比较系统的、有计划的、同步的、序列的主题活动作文训练。 “主题”的确定通常和教材单元的主题同步,每单元的技法则既考虑到教材中单元的文本技法,又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排列。初中阶段的六本书,35个单元,形成一定的序列。[3]同时,不同版本的教材,其主题和技法排列又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训练系统,实际上是主题活动作文教学的教材内容构架,而作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则赋予学生选择的权力,这样的训练系统既尊重了学生的主观需求,又考虑到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它是全面的、科学的。

(二)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一是哲学依据。主题活动作文教学,它是一种作文教学方法,是活动式作文教学法。教学法是属于意识的范畴,主题活动作文教学,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产生联想,还原生活,联系生活的对象、自我,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感受、体验生活,找到写作之源。根据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主题活动的内容形式都和学生的写作密切相关,是为学生的写作服务的。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对充满发展写作潜力的学生,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去观察他们,弄清他们各自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分析他们的思想、行为,走进他们的心灵中去,帮助他们挖掘自身潜在的写作素材,提升各自的写作能力。根据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地位,写作水平差异的学生,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通过主题活动作为教学手段,实施针对性的引导,充分调动每个学生思维触角,让他们各自有不同的联想,让他们发挥各自的写作潜能,使之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二是教育心理学依据。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主题活动作文教学正是“活动”创造写作的最近发展区。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活动课程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主题活动作文教学正是通过综合性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活动的启发,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主题活动作文教学就是通过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开启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三是教学论依据。主题活动作文教学落实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原则,落实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落实了听、说、读、写、思全面训练的原则,落实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落实了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原则。

(三)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主题活动作文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真实、简洁、开放、有趣是主题活动作文的特点。 目前,国内外作文教学中有一些“活动作文”教学的研究文章,但很少有“主题活动作文教学”的研究文章,对主题活动作文缺乏系统全面的研讨和科学的实验。它的创新价值在于它有“主题”且与教材的主题同步,在于它训练技法的有序,在于它全面、系统、简约,在于它训练系统依据了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生作文成长的规律,在于它促进了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在于它让作文生长在生活的土壤里,更在于它真实、真切地把写作的权力交给学生。

主题活动作文教学重在解决学生作文时最头疼的问题“写什么”和“怎么写”。而“写什么”和“怎么写”是作文的原点问题,主题活动作文正是立足于作文教学的原点来解决作文教学的现状。在“散文化”作文泛滥的今天,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参考文献

[1]宾敬.初中语文活动课程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4.初中作文活动化教学 篇十四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活动化教学;人文修养

长期以来,我国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学措施相对死板,依然沿用许多年前的“命题—作文—讲评”的模式,有着极为严重的“八股”倾向,整个教学活动的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对作文普遍存在着抗拒感和恐惧感,“怕作文”“烦作文”的情况极为常见。活动化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语文作文课程的有效开展和效果的优化有着根本性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何教学活动,其根本对象就是学生,提高学生相应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亦是根本目的,没有学生,相应的教育活动就没有真正的意义。从本质而言,学生若想真正地掌握和应用相应的知识,必须从本质上产生对相应知识的兴趣,否则,教学的效果就无从谈起。

因此,具体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而言,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教师过多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从思想上对语文作文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相关的教育活动方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在实践中,笔者常采取“简政放权”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赋予学生以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不进行命题作文,而是在作文教学活动前一周至10天的时间内,即向学生讲述一定的文章技法和系统要求,并且要求学生在这一框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地选择作文题目并且完成创作;其次,不干预学生进行作文的具体创作过程,放弃“指导权”,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完成作文作品的创作;最后,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首先以小组的形式分配学生,学生对自己本小组同学的作文作品进行赏析和评价,寻找其中出彩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而后再进行相应的点评。

如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有效的巩固和体现,其进行作文创造和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效果极为明显。

二、实现立体化的信息交流

若想真正地实现活动化教学,并且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就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思想进行有效的转变,教师不应单单是“导演”,亦应当是一个出色的“演员”和“观众”。

当指引学生主动地进行相关作文技巧和创作时,教师应当是一个“导演”,指导相应的方向;当学生在相关方向的基础上独立地进行作文创造时,教师又是一个“观众”和“演员”,既要及时地处理好其中可能发生的问题,纠正学生方向性错误,又不能过于干涉学生的创作,使学生的创作能够真正得以实施。

如此综合性的措施,可以摆脱原有、陈旧的教学理念的束缚,将教师彻底地解放出来,可以非常客观地审视学生的作文水平,并且和学生之间形成以有效的信息交流为表现的良好沟通。如此,教师就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开拓思维的广度、促进思维的多样性,从本质上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亦可显著地提高其人文修养,最终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其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个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展开多样性教学

与其他科目相比,语文和学生的实践生活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而任何科目只要能够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往往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兴趣。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念,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和社会现实条件,尽可能实现语文作文教学和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从而使语文作文教学能够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达到“接地气”的目的,最终在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其学习能力。

笔者经常根据自身条件,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之中,例如野游、参观博物馆、采访身边人和事等,不仅能激发学生进行语文作文写作的兴趣,而且能显著地开阔其写作视野,为语文作文的创作提供鲜活的素材,从而避免“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这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作文教学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活动式教学具有诸多优点,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肖家芸.“语文‘活动式教学”简介[J].语文教学通讯,2003(3).

15.课间活动小学作文 篇十五

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飞快地飞出教室。平静的走廊又响起了同学们的欢笑!下课了,同学们有的玩救木、有的玩老鹰捉小鸡,有的玩穿越火线。老师们有的回办公室改作业,还有的准备到课室上课。我和其他同学们玩救木,游戏规则是这样的,首先要求3个同学一起玩游戏,然后石头剪刀布,谁输了就他捉住我们大家。我们开始玩了,石头剪刀布,小轩他捉我们两个。小轩他看见小盛走神的时候,小轩马上飞快的跑过去,小轩差一步就捉到小盛了,小盛一听到脚步声,小盛就木了,小轩的眼睛就像孙悟空的金光火眼一样,一眼就看见小坤没木了,就马上跑过去捉小坤,不一会儿,小轩捉到小坤了,小轩急忙跑走了。小轩左闪右闪,小坤像一只猛虎一样追赶它的猎物。最后小轩还是被小坤捉住了。上课铃响了,充满同学们笑声的走廊又平静了起来。

16.小学语文活动课探索 篇十六

关键词:语文教学,活动课,活动形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 小学语文教学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 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学实现教学目标, 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

一、语文活动课的重要意义

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成果——语文活动课, 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举措, 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手段。

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 受到各种批评, 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但其中主要症结我觉得应该是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陈旧, 导致教学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脱节, 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由于教学方法老套, 只是注重知识的注入, 学生缺乏自主的参与, 无法调动课堂气疯, 导致语文教学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迅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 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途径。但是, 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处于一个摸索阶段, 没有统一的课标、内容和评价机制, 导致很多学校只是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 甚至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外衣”, 华而不实。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 制定一个教学目标、内容和进度, 学校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 才能保证其质量和预期的效果。

二、语文活动课的显著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 并不是传统教育观念中的教学活动, 而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主要是以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开展组织教学, 因而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 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语文活动课内容是开放的, 可以涉及了语文应用的每个领域,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因而具备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所以, 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缺陷,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适应社会的需要, 同时又能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生动具体的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举办“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 既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生活中语文的应用, 也锻炼了学生应用语文能力, 学生积极性高, 学习效果好。

在教学方法上, 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实践性。在活动课中, 学生不在是灌注的对象, 而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按照自己的志趣进行选择, 主动参与。活动课的过程, 一方面, 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课程的过程;另一方面, 优势学生自我活动、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在各种具体的活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 在教师的指导下升华为理性知识。这种学习, 学生记忆深刻, 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 “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几节课就能明显见效。

三、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依据

小学学生, 虽然正在经历着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 但形象思维在学生的认知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在进行抽象思维时, 仍然需要较多的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获得感性认识和经验的最好的途径就是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因此, 在开展语文教学时, 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 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 去体会, 去发现。

从教育学看, 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 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 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都离不开主体实践。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 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 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 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 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文作为交际工具, 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 要熟练地掌握它, 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 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 形成技能, 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 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 从某种意义上讲, 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 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四、语文活动课的注意问题

一是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在语文活动课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首先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 教师必须放弃原先的教育观念。但这并不是教师无事可做, 放任自流。教师的工作主要是课前对活动的设计, 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 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 等等。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 相机行事, 灵活应变。

二是必须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语文活动课的目标是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 因此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不同的活动中, 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 积极参加语文活动。活动课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 而让大部分学生成为观众, 这就不是活动课的初衷了。因此, 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 应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活动具有较广泛的参与性, 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在组织活动时, 应按照分类要求, 分类指导的原则, 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 适当分工, 适当轮换, 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 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上一篇:少年闰土111教学课件下一篇:提高初中化学复习课效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