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杨玉环相关介绍(通用7篇)
1.杨贵妃杨玉环相关介绍 篇一
大事年表
杨贵妃,赵王李福生母。
贞观元年,杨氏被封为内宫正一品的“四妃”之一,但其封号不明,只知韦氏自贞观元年到贞观二十三年一直为贵妃。燕氏自贞观元年至十七年为贤妃,贞观十八年再封德妃。所以说杨氏的封号可能是“淑妃”或者“德妃”。
贞观八年,杨氏生唐太宗第十三子赵王李福。
贞观十三年,杨氏唯一的儿子李福受封为赵王,随即便被唐太宗过继给了隐太子李建成,所以从礼法上来说,李福不再是唐太宗之子,而是隐太子李建成之子。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杨氏被唐高宗封为赵国太妃,随儿子赵王李福迁居藩地。
永徽六年正月一日,杨氏作为赵国太妃随同唐高宗祭拜昭陵。
卒年成迷
根据《大唐故赠司空荆州大都督上柱国赵王墓志铭》上记载的“王,杨贵妃之所生也”可知,赵王李福的生母杨氏封号最终是贵妃。纵观整个贞观年间,韦贵妃的封号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所以这位杨氏的贵妃徽号当为死后追赠,而能够在死后被追赠为贵妃,可见杨氏生前就是四妃之一。
同时根据史料及墓志上的记载,杨贵妃应当死于永徽六年至咸亨元年之间,因为永徽六年正月一日,杨贵妃作为赵国太妃随同唐高宗祭拜昭陵,而其子李福死于咸亨元年九月十三日时,墓志上已经写明其母“贵妃”这一追封的徽号,所以杨贵妃的卒年只能在永徽六年至咸亨元年之间的这段时间。
根据昭陵陪葬名单,杨贵妃死后陪葬昭陵,但目前在昭陵墓区还未发现其墓葬。
【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
2.杨贵妃杨玉环相关介绍 篇二
《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虽然勒石树碑,但让许子真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地理的变迁,后人将他的良好愿望变成争吵的理由。他更没想到原来为藤州所辖的普宁县变化这样大,先是划归容州管辖,他回京后的第二年(天宝五年,746年)唐玄宗即将普宁县分成普宁、欣道两个县,并分属容州、藤州,后来普宁县搬到了北流县,尔后干脆划归义州(治所先在今岑溪市,后迁移今广东罗定县),最后变成广东的一个县,竟与原来的普宁县“风马牛不相及”。
这样沧海桑田的历史变化,是许子真完全不曾想到的。幸好,历史典籍中有所记载,划归容州管辖的普宁县治那时还在窦家寨。直到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年间(968年—976年),在全国建立军州,裁减州县,认为欣道县窦家司为藤州西南屏障,控藤、容二州之咽喉要塞,遂又将欣道县裁为窦家司,仍归藤州管辖,却将普宁县从容州迁移到北流县,新置县治。明代陆应阳《广舆志》载:“容州,都督府,普宁郡,宁远军节度。开宝五年,废欣道、渭龙、陵城三县。”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与纪要》载:“普宁废县,今县治,唐初属容州,州盖治北流县。开元中,升州为都督府。”
今天看来,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写碑的这位四门助教许子真,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让杨贵妃恢复了本原面目,他让自己不朽的笔触成为这位千古留名的贵妃出处的最有力证明。
当时许子真差事办毕,与李白一起回程。李白为了有伴,一直跟许子真回到湖北宣城,请许子真回京向唐明皇和杨贵妃美言美言,让明皇收回成命。许子真回京后,将杨贵妃的祖茔之地、阳宅之居一一上书禀报了明皇,又将誊写好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一并呈上。唐明皇见贵妃家山、屋宅出处分明,非常高兴,将许子真的上书当廷宣读,以正视听。之后,许子真将李白的诗呈献给杨贵妃,又向唐明皇说情,唐明皇见许子真办事妥帖,又受杨贵妃枕头风轻轻一吹,便听从许子真之请,敕免了李白。相传,许子真将李白的诗作带回宫中呈给杨贵妃,她读了李白的赞美诗而感念故乡风物,遂请旨赦免了李白。“容州”之名始于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传说即来自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诗句“花想容”;而普宁县此后随容州府衙迁往今北流县城厢后,普宁县故城也改为“欣道县”,相传也是为纪念当年杨玉环入宫为道士、唐明皇欣喜而封“贵妃”之故。总之,容州的设置,是在杨贵妃出生28年后的事情。
当日李白与许子真分别后,干脆在江西庐山屏风叠隐居下来,漫游于江夏、岳阳、浔阳(九江)和金陵(南京)之间,直到“安史之乱”入永王幕府才结束。这就是传说李白来到藤州并到达道家村(窦家寨)的经过。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冬天,永王李璘以抗敌平乱的号召,由江陵率师东下经过庐山,此时的李白已55岁,出于一片爱国热情,应永王之邀加入永王幕府。但永王暗怀和他哥哥李亨(唐肃宗)争夺帝位的野心,不久即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而获罪,下浔阳狱。出狱后,再度被流放夜郎,这次李白溯长江而西行,至巫山,因遇朝廷大赦,得以放还。这是后话。
《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载录于唐朝四门助教许子真编著的《全唐文》(卷四十三),这是明确的。至于史载传说不管是否真实,但这里确实留下了贵妃井、蛮溪、蛮洞、思罗河、罗带冲等等与杨贵妃相关的遗迹,历代吟咏也不少。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雨晴观鸳鸯江》盛赞其美妙胜景,此诗意境后来被清朝诗人黄裳吉再次转化入诗。苏东坡诗云:
蛮溪数里芙蓉美,山色空明绿转黄。
我爱清流频击楫,鸳鸯秀水世无双。
明末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民族英雄袁崇焕曾吟有《咏贵妃井》诗,可见此地的古迹另有玄机,也别具深意。诗云:
蛮溪洞有纺织女,秀色何关帝国殇。
莫道空山环珮寂,至今犹闻古井香。
往事越千年,道家古城虽在沧桑历史中屡经兴废,但并没有湮灭,尚留下不少的文物古迹。相传为大唐国师杨筠松指点兴建的“福隆庄”、“四知堂”,鉴真大师东渡日本未遂归至此地驻留通济寺时募捐兴建的“通济桥”,古巡检司遗址和古普宁县城遗址,皆历历在目。《梧州府志》《藤县志》所载如属实,“诗仙”李白的诗史,可作为“杨妃故里”的佐证。
史志学家对杨贵妃故里的真知灼见
杨贵妃为容州人,古今考证已无多大异议。但值得明确的是,当时的“容州”并非今日的容县。
据元、明、清学者考证,杨玉环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杨维父名杨当喜,离普宁县城西南十里的杨冲,即是今藤县石表山下“当喜冲”,古为阴石郡县故城。道家村为杨姓聚居地,叫内村,杨冲亦称“杨外村”。
《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说得很清楚:“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自许子真碑记作为历史文献被载入元史乘类书《大元一统志》和明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史乘类书《大明一统志》,杨贵妃故里就被十分明确地记载下来。据《大元一统志》载:“杨妃容县碑记,在普宁县东一百二十步。”后为明代历史巨籍《永乐大典》所援引。之后,在明代,还有学者曹学佺的《一统名胜志》、魏浚的《岭南琐记》,以及邝露的《赤雅》等书志,他们都有经过调查以后的发言权。明末侍郎曾学佺亦说:“杨山在县(普宁县)西云凌里,唐杨贵妃产于此。”
由此可见,杨贵妃是广西容州普宁县杨冲人,是确定无疑的。问题是:普宁县杨冲在哪里?
要弄清这个历史问题,必须还得从历史上的普宁县来说明。
据权威正史《隋书》载:隋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国号隋,改元开皇。开皇初年,把全国划分为105个郡,藤县属永平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将韩擒虎平定南方的陈国后,因当时聚居在藤县一带的多是壮(僮)、瑶(獠)少数民族,为了加强与南方各民族的联系,隋王朝废永平郡而置藤州,治所永平县,统辖永平、猛陵、安基、武林、隋建、阳安、普宁、戎城、宁人、淳人、大宾、贺川12个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藤州,复置永平郡,隶属于扬州。普宁县地(今藤县道家村驻地)秦初属象郡(藤县属南海郡,道家为桂林、象、南海三郡交界地),后与藤州一起改属桂林郡。汉、三国属合浦郡,晋置荡昌县,南朝宋、齐因之。南朝梁置阴石郡阴石县,陈因之。隋置普宁县,唐至元因之。从晋、隋、唐、宋诸史籍可知,普宁、宁人、荡昌、阴石及唐玄宗设置的欣道县等县(郡)治,治所均在现在的藤县道家村或石表山下。因石表山春、秋两季出现低海拔云海奇观,世间稀罕,登山观云海有如凌云之上,故其下村里亦称“云凌里”。
nlc202309031523
据《旧唐书》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五月,唐高祖李渊称帝,改隋为唐,改元武德。武德四年(621年)废永平郡,复置藤州,统辖地12个县,与隋代相同,隶属于邕州都督府。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将武林县(治所在今平南县武林镇)划归龚州(今平南县),安基县拨燕州(唐置,统安基等县,治所在今藤县藤州镇东胜村瓦窑自然村),铜岭县置铜州,普宁县(此时废宁人县并入普宁县,治所在今藤县象棋镇道家村。宁人县治在今象棋镇驻地,自此而废)划入铜州(今容县)。贞观八年(634年),将猛陵(治所在今苍梧县人和村)划归梧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藤州为感义郡,领镡津、感义、义昌、宁风等12县,并将旧普宁县分割为二,将原普宁县、宁人县部分地域改为欣道县(治所在今藤县道家村),另置新普宁县于北流城厢(今北流县城厢),欣道县属藤州;改铜州为容州,置普宁郡,治所北流。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20年),移治所于今容县城厢。
藤州(今藤县)所属的普宁县,管辖范畴大约是现在的藤县象棋镇、岭景镇和金鸡镇的西南一部,容县自良镇的东北一部,以及岑溪市波塘镇、三堡镇一部。治所在窦家寨(今藤县象棋镇道家村)。弄清了容州的普宁县在什么地方,管辖哪些地域,治所在哪里,杨贵妃是哪里人就一清二楚了。所以,说杨贵妃是藤县道家村人,是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又据明代陆应阳《广舆志》载:当时的梧州府管辖苍梧(梧州)、藤州(藤州)、容州(容县)和鬰州(玉林)、白州(博白)等10个州县。容州:下都督府,普宁郡,宁远军节度。初为“防御州”,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升州为宁远军节度,辖普宁等县。此时,普宁县治窦家司已划回归藤州辖地,所以又在今北流县城另设普宁县,置治所。许子真在碑记中所说的容州普宁县在什么地方呢?据清朝初年顾祖禹独撰的一部巨型历史地理著作《读史方舆与纪要》载:“普宁废县,今县治,唐初属容州,州盖治北流县。开元中,升州为都督府。”明代诗人徐棻在《梧州怀古》七律中写得好:
王孙芳草自天涯,把酒凭高眺落霞。
云冷玉环妃子宅,春残金谷美人家。
丹砂寂寞送瑶岛,斑竹扶疏渺翠华。
惟有苍梧城上月,年年清影照凄鸦。
诗中的颔联,不仅描写了生在北流江(绣江)边“丹砂”之下的杨贵妃,而且说明杨贵妃出生在广西梧州府“苍梧”的辖区之内。
信史可据,来历清晰,事实凿凿,以至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容县志》以易绍惠、王永贞等著名学者为首的编纂者,在记载许子真碑记的同时,又在附录后对杨妃生于容县说加按语道:“其荒诞似不足深辨。”并说“题咏流传、渐成故实;作庙立祠,其惑滋甚。”这是唐代许子真碑记于元代见诸典籍,杨妃生于容州凌云里的事实为人所公认后,历时550多年,又一次被容县自己人斥为荒诞。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太稔熟历史,深知普宁县原属藤州辖地治所在窦家巡检司的缘故;又深知当时容州刺史、长史等州官有名无实,流寓他所,根本不可能在贼寇占据的容州为官执政。所以他们实事求是地否认了杨贵妃是容县人,表现出史学家严谨求真的治史精神。
这就是正史中道家村的杨贵妃。那么,道家村传说中的杨贵妃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她又在这里留下些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和历史遗迹呢?
据《旧唐书》《新唐书》记载,从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到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由于容州四邻僮人、獠人反叛,容州刺史、长史等官吏,都是寄居在梧州、藤州,府衙办公地点就设在窦家巡检司内,以便就近理事。历时19年之久,叛军因内讧而一度被围剿而处于低潮。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当时与杨贵妃相关密切的杨康、杨长史等人,只能驻在窦家司,根本不可能在被贼占据的容州,他们又如何能到容州去收养杨玉环呢?查阅新旧《唐书》等史籍,容州“僮獠之乱”从开元五年(717年)爆发至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复发,30多年始终此起彼伏,从未停息过。直到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王翊调任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使,对其进行大规模清剿,后又得前任容管经略使(容州刺史)元结单身深入叛军所占领的各州进行游说,叛军才陆续投降归顺。
因为杨贵妃出生于道家村蛮洞之中,又因性格颇为固执,所以村中人都叫她“阿蛮”(蛮,俗语,“不讲理”之意)。蛮溪之边,有一口清冽古井如泉溢出,相传为“贵妃井”,井边有碑铭勒石:“莫道空山环珮寂,犹闻古井石泉香。”
晚清大词人广西临桂县的况周颐,在他的《蕙风簃二笔》一书中,对这个问题也作过了明确的论证。他在援引《鹤林玉露》所载上述狄归昌的诗以后,肯定地说:“玉环一名阿蛮,可谓粤产佐证。北人概称南省曰蛮也。”接着况周颐又援引了《永乐大典》所载的许子真碑记,最后他下结论说:“许子真与妃同时所记,得诸咫闻,必无舛误,而妃为粤产无疑矣!”人们称杨贵妃为“阿蛮”,显然是因为她来自南方。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便是。东晋范晔的《南蛮志》有过说明。在唐代也有好几个诗人写过广西是“南蛮”的诗,如宋之问的《过蛮洞》,刘禹锡的《蛮子歌》,以及项斯的《蛮家》等等。当然,这是大汉族主义对少数民族和僻远边民的辱称,但人们称杨贵妃为“阿蛮”则与此不同,因她曾被唐明皇所宠遇,“阿蛮”之名又是首先从宫里叫开去的,所以辱称也就变成了爱称。清代湖南诗人周志勋的五绝:“西子院遗石,贵妃生有村。香泉红泪在,曾照马嵬魂。”多少道出了这个古迹的参证价值。
民国初年李宗仁、黄绍竑所率的“讨贼定桂军”驻扎道家村时,因旧、新桂系的争战,道家村的历史古迹遭到历史上闻所未闻的劫掠,搬不走的则被人为毁坏。但是历史就是历史,虽然真相有时被人为掩盖,但终有大白于天下之时。现在游览道家村,当年杨妃耳染目濡的蛮洞、蛮溪、蛮井、鸳鸯江、羌冲、思罗江等等,虽然物换人新,但江山无恙,景观依旧,一一都留有历史遗迹,依稀可以想见到当年杨妃在这里“清水出芙蓉”的美丽身姿倩影,以及所发生的一桩桩传奇历史故事。
nlc202309031524
杨贵妃神秘失踪与鉴真和尚东渡之谜
杨玉环由一名平凡村女而成为受到海内外人士仰慕的大唐贵妃,其中教育成才是极为重要一环。
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她不仅“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获得唐玄宗无比宠爱,封为贵妃,使他“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以致出现“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景象。更重要的原因是,杨贵妃与众不同,除了长得美以外,她能歌善舞,还会写诗,风流天子唐玄宗对她自是宠爱万分,得以“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全唐诗》中录有杨贵妃诗作一首,题名《赠张云容舞》: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渠袅袅秋烟里。
转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张云容是个宫女,善于表演霓裳羽衣舞。杨玉环与唐玄宗看了她的表演后,深为赞赏,就激动地题赠了这首诗。诗中对其长袖善舞大加形容和渲染,先写其长袖飘动着不绝的香气,接着三句连续排比,形容其轻柔婉转的优美舞姿——就像红花面前的阵阵秋雾;又像山岭上的云忽然被风吹动;更像水池边有柳枝刚刚拂动水上的碧波,一圈圈地荡起涟漪。三个动画形象的比喻,极尽舞姿之妙。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随唐玄宗出逃蜀中,被迫缢死于马嵬坡,但其后尸体却神秘失踪了。自此以后,有关杨贵妃的生死,便成了历史悬谜。
杨贵妃最终归宿是马嵬坡一堆草茔?还是传说中漂洋过海到了日本?
杨贵妃去了日本,这个传说千余年前就广泛流传。
此事还得从头说起。就在杨玉环被册封贵妃的第四个年头,已是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一艘宽阔的木船顺流而下转过石表山下,向北缓缓驶向窦家寨(今道家村)。船头站着一个身材魁梧的大和尚,睿智的双目浏览着沿河的山光水色。突然,他像感应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心里怦然一动,眼光停留在石表山上,不禁发出“啊!”的一声惊叹,又欢快地诵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船上众僧和随从大为惊奇,大法师素来持律稳重,如此惊叹必有奇异。便随大法师眼光张望,同时发出惊叹:“佛祖坐莲!”“太像了,太太太像了!”原来,他们眼前的石表山,就像一尊巨佛庄严地坐在那里,慧目慈祥,前面的葱郁山岭宛如莲花瓣一般。好一个“佛祖坐莲”!
大木船继续往前行二三里,向西北转入思罗江(泗罗江),停靠在窦家司码头。司官窦天赐早已接到驿站传报,已在司衙前守候多时了。见船开到,远远就招手高呼:“大法师!大法师!”
这个大法师,就是名扬天下的鉴真大和尚。鉴真大和尚如何会到窦家寨来呢?这一段世间难遇、冥冥中注定的因缘,却得由他的东渡之念说起。
却说大唐自太宗皇帝李世民派唐僧玄奘赴西天取得真经后,大译佛经,大兴佛法。此后经过数十年的弘扬,便将中国佛教的发展推到了鼎盛期,大唐佛教学术远播海外,众多国家向中国派遣学习佛教的留学生,而以日本为最。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人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随同遣唐大师丹墀真人广成来中国学习佛教。他们同时负有邀请中国传戒师东渡日本传戒的任务。他们先请了洛阳大福先寺道璿大师乘了日本副使的船赴日本,为正式传戒做好准备。
到天宝元年(742年),荣睿、普照留学中国已经10年。这两位日本留学僧人,始终不忘请鉴真大师去日本传戒的使命。他们请宰相李林甫之兄李林宗写信给扬州州官,请造船备粮做好东渡的准备。
荣睿、普照两度从京城长安下扬州拜访鉴真大和尚,请他东渡日本传戒。
鉴真是唐代的佛教高僧,出生于武则天称帝后的垂拱四年(688年),籍贯扬州江阳县,俗姓淳于。14岁从智满禅师出家为沙弥;神龙元年(705年),从光州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707年),游学东都洛阳;后入西京长安,次年,于长安从恒景律师受戒。鉴真受了这些名师的熏陶,数年之间便通达了“三藏教法”。后来他又从融济法师研习道宣的《四分律行事钞》《羯磨疏》《量处轻重仪》;从义威、智全、大亮等法师钻研了相部律宗法砺的《四分律疏》。鉴真在传持律学上获得了重大成就。
唐玄宗开元初期,励精图治,将大唐推向了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开元二十一年(733年),46岁的鉴真从长安回到扬州,在江淮地区努力讲律传戒,声名远播。他培养出著名弟子35人。同时建造了许多寺院和佛像,书写过3部《大藏经》,又兴办救济孤儿、疾病等社会事业。被人尊为“鉴真大和尚”。
鉴真的声名成就获得日本国佛教界的尊敬,一心想邀请他去日本传戒。鉴真认为日本是“有缘之国”,愿意到日本去传法。他的弟子祥彦说:“日本远隔大海,路途危险,去者少能安全到达。”
鉴真说:“为是法事也,何惜生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弟子们受到鉴真激励,祥彦首先愿意随师前往,其余21名弟子也表示愿往。
鉴真从此展开了东渡日本历经5次失败、第六次成功的艰难历程。第六次东渡成功后,鉴真在中日文化学术交流史上写下可歌可泣的一页。
鉴真前后经历的6次东渡,其中只有第五次东渡行程经过道家村,并沿河而下到了藤县、梧州等地。途经道家村的这一次,也是鉴真东渡历程中最为艰难曲折的一次。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冬天,在扬州造好了船准备出发。鉴真及弟子21人、4名日本僧人,强调去的僧人要求品行端严,提议不让如海等少学的人同去。这件事引起如海极大不满,他向淮南采访厅诬告道航造船入海和海贼勾结,闹出了一场大风波。第一次东渡以未出海而告终。
过了两年,天宝三年(744年)一月,鉴真率100多人乘船出发。这次船未出海,刚到长江口狼沟浦,便遇风浪沉船,第二次东渡未能去成。鉴真在浙江宁波阿育王寺安顿。
又过了一年,天宝四年(745年),鉴真的这次东渡,被越州僧人知道后,为挽留鉴真,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荣睿潜藏中国,诱引鉴真去日本,官府将荣睿投入大牢。第三次东渡因此作罢。
3.杨玉环是怎样从寿王妃变成贵妃的 篇三
自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十二月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即寿王生母)去世后,玄宗整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后宫数千佳丽竟然没有一个能入得他的法眼,讨得他的欢心,这样了无生趣的日子差不多持续了将近三年。最懂得主子心思的宦官高力士,只得从宫外寻觅物色可心的新人选了。当他看到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后,觉得杨玉环不仅“姿色冠代”,还能歌善舞,通晓韵律,娴熟各种乐器,惊为天仙下凡。随即奏报,并得到唐玄宗的首肯。于是,高力士找了个借口,把寿王妃杨玉环召进宫来。一见之下,李隆基果然迷恋上了这位美丽乖巧的儿媳妇。随后,唐玄宗选择了在骊山温泉宫(开元年间称谓)泡温泉的时机,派人将杨玉环装扮成女道士召来相会。这次温泉宫度假,是自武惠妃去世后,唐玄宗过得最为欢畅,最为愉快,最有激情的一段幸福时光。此时的李隆基虽已年过半百,但从寿王妃杨玉环身上却找回了青春,找到了激情,重新焕发了旺盛的生命力。可惜良宵苦短,半个多月的光阴转瞬即逝,唐玄宗不得不返回京城。然而,经过这次骊山相会,两人已到了难舍难分的地步。如何让杨玉环永远名正言顺地留在自己的身边,便成了唐玄宗当时最重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李隆基虽然风流,但并不昏聩;人伦常理与皇家颜面还是要顾及的,直接把自己正式的儿媳妇弄来做自己的嫔妃那是说不过去的。由是,这位梨园行的祖师爷就导演了一出让寿王妃变身成女道士好戏。接下来,就有了杨玉环要求出家当女道士的“申请”;再接下来,就有了唐玄宗颁布《度寿王妃为女道士》的.敕令。《新唐书.本纪第五》是这样记载李隆基在温泉宫私会杨玉环的:“十月甲子,幸温泉宫。以寿王妃杨氏为道士,号太真。”其意思是: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甲子(十一日),唐玄宗到骊山温泉宫度假。特意将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装扮成女道士召来相会,并赐道号为“太真”。下面是唐玄宗正式批准杨玉环“申请”当道士的敕令全文。
在唐玄宗从骊山回京后不久,寿王妃杨玉环就正式向皇帝提出出家当道士的“申请”,李隆基也很快就作了同意的批复。在清人董诰编纂的《全唐文》中,收录了这篇批复的全文。题为:《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全文如下:“圣人用心,方悟真宰;妇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这篇敕令的前半段,主要是称赞寿王妃杨氏,身为藩国嫔妃,素以端庄大方示人;虽然享受荣华富贵,但仍时时不忘精诚修心。后半段则表示,值此皇太后忌辰,杨氏玉环期盼为亡灵祈福,因此请求出家超度,这种高雅的情志实在难以违背;为了敦促宏扬此道德之风,特满足杨氏这一由衷请求,批准其为女道士。
这篇唐玄宗批准寿王妃杨氏自请度为女道士的敕令,颁布时间应该是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正月初二。因为这一天是李隆基的母亲窦太后的忌日(被武则天杀害),这也就对应了文中说的:“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为什么本人要特别强调敕令颁布的时间呢?这是为了推算从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甲子李、杨相会温泉宫,到开元二十九年正月初二颁布敕令的相隔时间。也就是说,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杨玉环的身份就由寿王妃变成了女道士。继而,又从女道士变成了杨贵妃。那些什么“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等等冠冕堂皇的话,统统是骗人的鬼话。只有寿王妃杨玉环变成了贵妃杨玉环才是真的。
杨“太真”变成杨贵妃以后,得到了唐玄宗“三千宠爱在一身”的专宠。自此,“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就在唐玄宗尽情享受“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的时候,也许是历史的宿命,也许是上天的警示;“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了。不但绝代佳人杨贵妃冤死马嵬驿,就连大好的盛唐江山也差点被老年的唐玄宗玩完了。
宋朝的欧阳修、宋祁在《新唐书.本纪第五》中是这样评论唐玄宗的:“方其励精政事,开元之际,几致太平,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欲不足为其乐,而溺其所甚爱,忘其所可戒,至于窜身失国而不悔。考其始终之异,其性习之相远也至于如此。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拓展:
杨玉环简介
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唐代蒲州永乐人(山西永济人)。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开元七年7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虽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体有狐臭,因此特别喜欢沐浴。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 杨玉环(719—756),号太真,蒲州永乐人,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开元二十二载(734年)她被册立为李瑁的妃子,后又受令出家,天宝四载(745年),杨氏正式被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玄宗西逃四川,杨氏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
这位以胖为美的杨贵妃,是最简单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她真叫玉环吗?
大名鼎鼎的杨贵妃,芳名是什么?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1,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后人沿用至今。对此,有一种不同的说法,郑嵎的《津阳门诗注》里说:“玉奴,太真小字也”。郑处诲和郑嵎都是唐人,生活年代也差不多,而且都是进士出身,所以他们的说法都有可信的理由。当然,也可能这两个名字都属杨美人,一个是真名,一个是昵称。
管杨贵妃叫什么,那个叫李隆基的老男人都喜欢。说他是老男人,一点不假,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杨氏才22岁,而他已经56岁了。老是老点,可他是皇帝,所以能够为所欲为。他不但不管她叫什么,而且也不管她嫁没嫁人,甚至都不考虑她嫁的是自己的儿子,只要他喜欢,便一定要夺过来。唐玄宗看上杨玉环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时宫廷“胡风”盛行,老子抢儿子的媳妇,好像也不算稀罕事,“爱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没有卫道士哭闹着向皇上谏劝什么“人伦之理”。但这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唐玄宗还是做了一些台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下诏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让杨玉环搬出寿王府,住太真宫。这样做也是为避人耳目,方便他们偷情。好不容易熬过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经地尽了一把“父亲之责”,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妃,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将杨氏迎回宫里,并正式册封为贵妃。杨玉环不仅长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聪明,善解人意,简直就是皇上的贴心“小棉袄”,玄宗自然极为喜欢。不久,杨玉环便专宠后宫,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当时宫中称她为娘子,一切待遇(仪体规制)也都是皇后级别。
对此,唐人李商隐有话要说。他在《骊山有感·咏杨妃》
里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看来寿王真是郁闷至极、尴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顾人伦,依然要夺子所爱,那就只能感叹杨玉环的美色太有诱惑力了。不过,根据常理推断,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可能不仅是贪图美色和床笫之欢,更是将她当作生活体贴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犹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侣。
4.李白杨玉环诗句 篇四
李白杨玉环诗句
诗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诗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诗句: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诗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诗句: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诗句: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诗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诗句: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诗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诗句: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诗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诗句: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诗句: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诗句: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诗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诗句: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诗句: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诗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诗句: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诗句: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诗句: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诗句: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诗句: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诗句: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诗句: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诗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诗句: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诗句: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诗句: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诗句: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诗句: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诗句: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诗句: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诗句: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诗句: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诗句: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诗句: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诗句: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诗句: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诗句: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诗句: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诗句: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诗句: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诗句: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诗句: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诗句: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诗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诗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诗句: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诗句: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诗句: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诗句: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诗句: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诗句: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诗句: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5.杨玉环生平简介 篇五
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用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4人。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
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水),小字玉环,道号太真,出生地为容州(今广西容县)。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
她本来是玄宗第18子寿王的王妃,婚后本来生活幸福甜蜜。然而皇帝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竟悖常伦,欲占为己有。于是以“做女道士”为名招入宫,经过一番暗渡陈仓后,于天宝四年(745)封为贵妃(此等手法与当年高宗朝武则天削发为尼后入宫如出一辙),(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
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南逃。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白居易所言“六军”当为北衙禁军 ——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但玄宗朝其实只有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四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 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杨玉环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庆)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来又迁往永乐(山西永济)。所以问杨贵妃是哪里人,有说广西容县的,有说四川的,有说山西永乐的,莫衷一是。就我看到的《唐国史补》有言: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虽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体有狐臭,因此特别喜欢沐浴。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天宝四载(745年),杨氏正式被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玄宗西逃四川,杨氏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
这位以胖为美的杨贵妃,是最简单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杨玉环的名字及其他
她真叫玉环吗?
大名鼎鼎的杨贵妃,芳名是什么?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 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后人沿用至今。对此,有一种不同的说法,郑嵎的《津阳门诗注》里说:“玉奴,太真小字也”。郑处诲和郑嵎都是唐人,生活年代也差不多,而且都是进士出身,所以他们的说法都有可信的理由。当然,也可能这两个名字都属杨美人,一个是真名,一个是昵称。
管杨贵妃叫什么,那个叫李隆基的老男人都喜欢。说他是老男人,一点不假,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杨氏才22岁,而他已经56岁了。老是老点,可他是皇帝,所以能够为所欲为。他不但不管她叫什么,而且也不管她嫁没嫁人,甚至都不考虑她嫁的是自己的儿子,只要他喜欢,便一定要夺过来。
唐玄宗看上杨玉环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时宫廷“胡风”盛行,老子抢儿子的媳妇,好像也不算稀罕事,“爱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没有卫道士哭闹着向皇上谏劝什么“人伦之理”。但这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唐玄宗还是做了一些台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下诏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让杨玉环搬出寿王府,住太真宫。这样做也是为避人耳目,方便他们偷情。好不容易熬过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经地尽了一把“父亲之责”,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妃,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将杨氏迎回宫里,并正式册封为贵妃。杨玉环不仅长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聪明,善解人意,简直就是皇上的贴心“小棉袄”,玄宗自然极为喜欢。不久,杨玉环便专宠后宫,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当时宫中称她为娘子,一切待遇(仪体规制)也都是皇后级别。
对此,唐人李商隐有话要说。他在《骊山有感·咏杨妃》
里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看来寿王真是郁闷至极、尴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顾人伦,依然要夺子所爱,那就只能感叹杨玉环的美色太有诱惑力了。不过,根据常理推断,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可能不仅是贪图美色和床第之欢,更是将她当作生活体贴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犹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侣。
如《旧唐书》所述:“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如上意。”而《新唐书》里的评语也大致相同,只是很含蓄地加了“遂专房宴”的提示。后世诸多文学作品,极尽意淫之能事,一味放大贵妃“以色邀宠”的本领,我以为有高估唐明皇生理功能之嫌。当然,再老的男人,对美色还是很受用的,何况这位美人儿长得如天仙一般。
《霓裳羽衣曲》
杨玉环除却容貌出众,更令玄宗神魂颠倒的是她高超的音乐舞蹈艺术修养。史载她“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也有同好,这就难怪他会将她视为自己的艺术知音和精神伴侣了。这一点,从他“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的欣喜语气里便可知。
唐玄宗熟悉音律,对曲乐、舞蹈都颇有研究,不少贵族子弟在梨园都曾受过他的训练。《旧唐书》里记载,玄宗曾组建过“宫廷乐队”,选拔子弟300人,宫女数百人,招呼他们作指导。对于这样很有才情的“艺术”帝王,精通音律的杨玉环自然显得格外有魅力。据说有一次,玄宗倡议用内地的乐器配合西域传来的5种乐器开一场演奏会,贵妃积极应和。当时贵妃怀抱琵琶,玄宗手持羯鼓,轻歌曼舞,昼夜不息。对此,有白居易诗为证:“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杨玉环还是个击磬高手,她演奏时“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声,虽梨园弟子,莫能及之”。玄宗为讨得美人欢心,特意令人以蓝田绿玉精琢为磬,并饰以金钿珠翠,珍贵无比。
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入宫,封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杨花花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涴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杨玉环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此外,杨玉环在宫中与安禄山有染,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今陕西兴平市有杨贵妃墓,占地3000平方米,墓侧有李商隐、白居易、林则徐等历代诗碑。临潼骊山北麓有华清池,传为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遗迹,其中尤以“贵妃池”更为著名,传为杨贵妃专用的浴池,故又称“妃子汤”,池侧有“凉发亭”,传为贵妃浴罢凉发梳头之处。这些名胜古迹因为与古代著名美人杨贵妃有密切关系,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杨贵妃故乡
杨贵妃故乡有三个说法,一说广西容县,一说陕西华阴,还有一说山西蒲州。据元、清版本《容县志》记载:“世传唐太真故里,有井曰杨妃井,久已湮塞,乡人为立杨妃庙焉。”这就是杨妃庙的由来,它曾被摧毁,只余下一个遗址,后来又多次得到修复,而来访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6.杨玉环的故事 篇六
贵妃魂断马嵬坡,历来贬责与同情者皆有之,而贬责是主流。直指杨贵妃是迷惑皇帝,害人家国的祸水。更有不少史传认为是杨贵妃家族骄奢淫欲,祸国殃民,因“士兵不得食”,“饥而愤怒”,激起了马嵬兵变,因此“军士围驿……”
要真是因为饥饿疲劳而激起了马嵬兵变,即便诛杀了杨家兄妹,也并不能解除士兵的饥饿疲劳。事实却是,杨家兄妹被杀后,士兵马上服从指挥,又继续护驾前进,显然兵变原因并非士兵饥饿疲劳。
玄宗出逃前作过相应的准备,在头一天“曾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比六军,厚赐钱帛,选闲厩马九百余匹”。又是选良马,又是给卫队赐丰厚的钱帛,难道路上竟然不知道带粮食和可以买、换粮食的钱帛?何况长安到马嵬坡仅百余里路,所需时间不过一天左右,即使士兵饥饿疲劳,情况也不很严重。
马嵬兵变的指挥者陈玄礼,不过是统率禁军的一员武将,杀了杨国忠,既不可能取代其宰相职务,并且还要担杀头、诛九族的风险,他为何有如此巨大的魄力和勇气?那是因为兵变同谋者有宦官高力士,后台是兵变的发动者——太子李亨。
高力士是唐玄宗晚年最宠信、重用的大宦官,他常代玄宗处理国家政事,成了不是宰相的宰相,与杨国忠互相倾轧,争权夺利。高力士曾多次暗示唐玄宗剪除杨国忠,玄宗未允。玄宗逃难到马嵬,是难逢的下手机会。高力士、陈玄礼合谋控制禁军,杀掉杨国忠,又武力胁迫玄宗赐死杨贵妃后,陈玄礼立即派人向在后队的李亨密报。
李亨虽是太子,能否继承皇位,不到最后时刻,实在无人能知。李亨集团发动兵变的真正目的是诛杀杨国忠,如不铲除他这有实力的宰相,就无法弑帝或迫使唐玄宗李隆基逊位。
杨贵妃虽无政治野心,却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宫廷贵妇,让她活着,兵变参与者难免日夜担心“秋后算账”,所以也难逃一死。李亨在马嵬兵变后,不再随玄宗逃亡四川,率领部下前往朔方节度使所在地灵武(今宁夏境内)。公元756年7月,在他皇帝老子没有退位的情况下,擅自在灵武登基,另立中央,称为肃宗。逼得他老爸李隆基不得不退休去当他的太上皇。
7.李白与杨玉环 篇七
李白,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才华盖世。
杨贵妃,大唐第一美女,有“羞花”之貌,天姿国色。
后世很多人硬要暧昧地将两人拉到一起,给这对作古千年的才子佳人造点诽闻。
近年的电视剧《杨贵妃秘史》,就很煽情地将这“李杨恋”当做戏里的三大感情主线之一。
考证,“李杨恋”纯属子虚乌有,李白和杨贵妃绝无爱情纠葛。
一、“李杨恋”没有上床必须的客观条件
杨贵妃可不是《红楼梦》里的鲍二老婆,贾琏何时偷得空就叫小丫头拿点钱去,随叫随到,方便的很。人家杨贵妃是**,皇帝的女人,不是随便见得到的,皇宫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的。
与杨贵妃传出绯闻的男人里面,最靠谱的是安禄山和杨国忠,这两位可是占尽了天时地利。
安禄山是杨贵妃的干儿子,儿子看娘,天经地义。杨贵妃可以呼啦啦把安禄山给扒光了,唐玄宗来的巧,看到了这一幕,杨贵妃说是在行“洗儿礼”呢,两人的暧昧关系可想而知。
杨国忠呢,是杨贵妃的堂兄,在京城里代表着贵妃娘家,不仅杨大美女自己可以时不时的回娘家串串门,走走亲戚。连唐玄宗也认真老实地把情敌当亲人了,杨贵妃惹他生气了,赶她出皇宫也是送到杨国忠手上,那真是机会多多。
李白可与杨贵妃没啥关联,李白是写过三首诗赞杨贵妃,但那是唐玄宗要他写的,派太监宣他入宫的时候他还正在“长安市上酒家眠”呢。
二、从诗句里面看端倪
李白这次奉旨拍马屁,还是要拍唐玄宗最爱的女人,自然认为接近最高领导,升官进爵的好机会到了。他就抖擞精神,卖了十二分的力气,写下了《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坚持他们两人有私情的人呢,大多都是在这三首诗上做文章。对文字的那个穿凿附会呀,真是到了“索隐派”研究《红楼梦》的地步,让人觉得好笑。我们随便来看一段有代表性的论述。“飞燕”来暗喻贵妃当时的处境就像一只可怜的燕子似的,对明皇没有真感情却还要无奈地把自己的身体倚靠在明皇这新的“妆台”上。李诗里令他常相思伤感的景物经常带有“燕”字,如春思里的“燕草”及别的诗里的“燕山”等。莫非贵妃的小名有个“燕”字,李白才常借“燕”来传情? 如果大家都照这个思路来解读古诗,那就太热闹了。 首先这里的`“可怜”是夸杨贵妃娇俏可爱的意思。 白居易在出任杭州刺史的途中写过一首诗《暮江吟》,咱们上小学的时候都学过了。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珍月似弓。”这里的“可怜”就是用“可爱”之意,两首诗这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然后,翻遍正史野史,杨玉环小姐的小名里还真没个“燕”字,“玉环”的记载最多,也有史书记载她叫“玉奴”。李白借“燕”传情,可真是“索隐派”的兄弟们坐在屋子里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 我们平日里见了领导的夫人都要赞两句,李白是奉旨为杨贵妃的美貌作诗,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众所周知杨贵妃是肥美人,她本人也挺忌讳的,还坚持减肥,听到李诗仙那么善解人意,说她象古代第一瘦美女赵飞燕,怎能不开心。还有一点,如果大诗仙真的与第一美女有过什么情感纠葛,虽不敢明说,总会留下一些隐晦的诗作吧。
《神雕侠侣》中尹志平得到了小龙女后就怎么都憋不住,冒着危险也要向人诉说,这也是人的正常心理。白居易写过一段露水情缘,那是不能天长地久又无法言明的感情。“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晦涩凄美跃然纸上。李商隐在玉阳山修道的时候,与陪公主在此修行的一个宫女对上了路子。两人一个东山一个西山,每次都要翻山越岭的到两山之间的玉溪山谷相聚偷情,看看这感情何等的炙热。 李商隐后来写下了《碧城三首》记载这段情事。 “星沉海底当窗见, 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 一生长对水精盘。”露水把头发打湿了,我的手臂也被你枕得发麻。可是我不忍心动一下,怕惊醒了你。长夜要怎样才能不再破晓?多想时光就此停滞,瞬间化为永远! 今生今世,我只想和你一起,缠缠绵绵直到天荒地老,永不分离! 偷情只是因为双方的爱情不合世人定下的礼教罢了,感情倒是真挚,让人感动。这些记载偷情的诗句被别人演绎的如此美好,想来以李白之才,若得了第一美女,定会写下许多美好诗句,可是,没有。 三、李白的结局是铁证 我们看看杨大美人两大绯闻男友的官职势力。安禄山,权利大的可以拥兵造反了,“安史之乱”闹得大唐悬的很呢,后来安禄山、史思明都被自己儿子给干了,我看主要是他们内部起了争执,大唐打了八年这才平了乱,否则还不定是什么结局呢。 杨国忠呢,其实只是杨贵妃的一个远房堂兄,一个街市上的二流子,智商不高,无才无德。这样的人可以位居宰相,其中玄妙不由让人会心一笑。
再来看看李白仕途的狼狈。
李白之才,昭天皓月的,谁都知道他当了两年的待召翰林的虚职就被赐金放还了,假如李白与杨贵妃上过床,杨贵妃只稍稍吹吹枕头风,他自然可以轻轻松松做上高官。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何至于搞得这样兴冲冲地去当官,落到如此凄惶的下场!
李白对当官还是很上劲的,可惜没后台,一直不得其便,蹉跎了十年赶上“安史之乱”以为来了机会,投军到永王帐下,后来永王拥兵自立,李白受了牵连差点为此送命。
【杨贵妃杨玉环相关介绍】推荐阅读:
杨贵妃传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