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精选10篇)
1.日语教学 篇一
独立学院商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初探
一、社会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基础日语教学现状分析
商务日语人才大多在日资企业和在日本的中资企业就业,据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发布的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中国的外资企业(除港澳台资企业)共138298家,其中日资企业共22307家,占16.13%。按平均每家日资企业雇用138人的基数计算,日资企业在中国直接雇用了约300万人。值强调的一点是,这并不包括间接产生的雇用&&2005年2008年,中国的日资企业数连续三年增长。2008年中国的日资企业数量攀至峰值,共25796家。受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的日资企业减少到22263家。中国外资企业(不含港澳台资企业)的总数也从2008年的251064家暴跌至2009年的139037家。2010年,日资企业数量轻微增长至22307家。同年,在中国的欧资企业共19606家,美资企业共21617家,均比日资企业要少。换言之,除港台企业之外,日企比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华投资设立的企业都要多。①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日前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现在在日外资企业达4276家,雇用人数为102万3441人,占日本整体雇用人数的2.4%。其中,在日中国大陆企业为61家,居第九位。②因此,我们认为,一方面需求较大,另一方面对该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内高等院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首先是基础日语教学改革。尤其是国外大学很少设立的院校的独立学院,国外这样的研究文献较少。但即使在我国国内,独立院校日语专业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教学相应的软件硬件设备都不够完备。学生整体水平与一本、二本院校相比有一定差距。而商务日语专业带有较为明确的就业指导性,需要教学与实践的紧密配合。既要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又要使他们掌握相当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即培养学生将日语知识和与商务实际业务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既学好日语,又能满足企业需求。如何让入学时日语基本是零起点的学生达到上述目标,成为日语教师应考虑的问题。
从基础日语教学现状来看,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授课方式,摆脱不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此,我们希望通过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这一项目的研究,推动独立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学发展。从日常的日语教学中的小细节抓起,为大家今后的日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勤练习,多实践,体现商务日语专业特色。商务日语专业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及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又要求其能用日语处理日资企业的行政及外贸等工作,能较熟练地运用日语处理外贸往来单证、商务文书及日常翻译工作,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有限,因此难免会出现满堂灌的情况,而学生能完全集中精力的时间更有限,这样就出现了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的情况。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革。
二、独立学院商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教学改革项目面临以下问题: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尤其是专业类课程不尽合理;基础日语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日语运用基础日语能力不足;学习基础日语的学生对于基础日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参与度低;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课程基础日语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独立学院商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通过教学改革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多运用、多提高,真正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与商务实际业务相结合的能力。
1.课程设置的改革
首先,在低年级阶段,可开设中文的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在中高年级阶段,逐步把日语和商贸的课程整合起来,开设经贸日语、商务日语视听说、商务日语报刊文摘选读、商务日语贸易函电等实用性强的课程。其次,可将听力、口语和视听说等实训课程统一整合为视听说课,采用统一的教材和课件,声、像结合,使多感官得到刺激,从而以听力促进会话,以会话增强听力,在综合训练当中使学生的日语实际应用水平得到提高。
2.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教师应在讲课过程中补充相关日本文化知识,让学生不仅掌握语言知识,更了解其文化背景,可每周安排学生看日本电影或电视剧,了解日本的方方面面。其次学生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如多浏览日本网站,关注日本新闻,了解日语新动态。
3.课堂内外结合的改革
课堂内外结合的改革,一改以往比较枯燥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加强老师与同学的互动,鼓励学生自己体验日语学习的乐趣,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体现日语学习的价值,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定期开展日语演讲比赛、日语写作比赛、或外文卡拉ok大赛定期组织日语角活动,每期有一个主题,如学做寿司、日本和服、女孩节等,希望外教和老师多参与。还可以同学校里的一些社团,如动漫社团等一起组织一些大家可以共同参与的活动。
4.教学方式的改革
利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利用合作学习法、发现学习法、个别教学法等,强调自上而下的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并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例如:课文讲完后,或设置相关的场景,或让学生自己设置场景,利用所学语法分组编对话,提高学生兴趣,寓教于乐
利用图示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例如:在学习基础日语1《新编日语第一册》的大学文化节这一课时学习牛肉盖浇饭的做法,可以利用图示介绍做日本饭菜的基本顺序并学习烹调时所用到的各种调味料的名称及烹调方法等的日语表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鼓励、情绪唤醒等多方面进行激励,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改善其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2.日语教学 篇二
然而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原能力测试已不能满足考查日语能力的要求。 因此, 自2010年7月开始, 日语能力测试 (JLPT) 采用新的考核标准, 对考试模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新的能力测试加强了对应用能力的考查。 针对这一变化, 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 切实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发挥语言这一沟通交流工具的作用。
一、日语语言能力测试的变化
1.等级的变化
原能力测试共分为N1至N4四个等级, 其中N4为最低级, N1为最高级。 N4要求具备基本的单词语法能力, N3要求具备一定的阅读文章的能力, N2要求具备一定听、说、读、写的能力, N1要求具有社会交际和在日本学习的能力, 各级别的考试满分为400分。
而新的日语能力测试分为 (N1~N5) 五个级别, N5为最低级, N1为最高级。 新N1与原日本语能力测试N1相比, 增加了高难度部分, 但评分更灵活, 及格线基本相同。 新N2与原N2难度水平基本相同。 新N3介于原日本语能力测试N2与N3级之间。 新N4与原日本语能力测试N3级难度基本相同。 新N5与原日本语能力测试4级水平基本相同。 五个级别的考试满分均为180分。
2.内容的变化
原日语能力测试每个级别的考试都是由 “文字-词汇”、“ 听力理解” 和 “ 读解- 语法” 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 “ 文字- 词汇”和“听力理解”各占100分, “读解-语法”占200分, 满分为400分。
新能力测试根据等级的不同, 内容有所改变。 其中高等级的N1、N2考试分“语言知识 (文字、词汇、语法) 、阅读”和“听力理解”两部分, 较简单的N3、N4、N5考试分“语言知识 (文字、词汇) ”、“语言知识 (语法) 、阅读”及“听力”三个部分。
3.合格标准的变化
原日语能力测试的合格标准中除了N1考试以280分为及格之外, 其他各级考试的及格线均为240分。 计分方式以各部分总得分为准, 没有单科分数受限的制度。
新日本语能力测试是设立了单科通过的最低分数线, 即只有总得分必须在合格分以上, 各单项分必须在各单项分设定的及格分以上才能视为合格。
4.考试时间的变化
原日语能力测试每年举行一次, 时间为12月的第一个周日上午。
新日语能力测试的考试时间改为每年两次, 分别为7月和12月的第一个周日, 具体时间由上午改为下午。
二、加强对学生日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新的日语能力测试加强了对考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 针对这一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改变, 重视交流应用能力的提高。 这种交流能力涵盖了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交谈能力三部分。
1.语法能力
所谓语法能力, 是指能够正确地理解语法, 准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不仅包括语法规则, 更包括单词的语义、发音及文字表示等各方面的含义。 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 在教学中仍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2.社会语言能力
所谓社会语言能力是指根据场合贴切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上述语法能力的要求更进一步, 应是合乎社交氛围的最恰当表达, 考虑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社交语言的重大影响。 例如:
(1) 见面打招呼这一场景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 习惯问候“吃了吗”;而日本人则经常以天气为开场白展开话题, 这一点与欧美相似。
(2) 对敏感话题的询问
由于文化不同, 日本人对年龄和收入等敏感话题有所忌讳。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化发展, 这一点逐渐受到国人的重视。
由于新能力测试中加强了对听力和阅读理解的要求, 因此这种实际会话表达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3.交谈能力
所谓交谈能力是指准确驾驭一段连贯语言的能力。 这种交谈能力的运用在考试的听力部分、语法部分和阅读部分都有所体现。 在实际表达中, 不论是书面用语还是会话用语, 都不可能是单一的一个句子, 而是一整段完整意思的表达。 因此, 理顺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更好地沟通交流、正确地表情达意。
为了切实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日语语言能力, 提高日语能力测试的通过率,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上述四个方面入手,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最终实现日语应用能力的增强及语言文化的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青木直子, 尾崎明人, 土岐哲.日本語教育学[M].京都:世界思想社, 2001.
[2]北嶋千鹤子, 著.亚希, 译.最新日语综合读解[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7.
[3]佐や木瑞枝.标准日语口语表达[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4]何琳, 守屋三千代.综合日语 (第四册)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日语语法特点与日语语法教学研究 篇三
关键词:日语语法 日语教学 动词
一、引言
目前,我国日语学习者日益增多,包括以日语为专业的大学生和日语兴趣者等。如今日语教育事业在我国蓬勃发展。日语已成为继英语之后在我国的第二大外语语种。日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受一下两个方面的推动。首先是受到国际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的合作和交流日益加深,尤其是与日本在经济、贸易领域的交往日益频繁。由此需要一大批日语学习者参与其中,这是导致日语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另外,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使得我国与日本交流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多。
任何一种语言关于动词的研究都备受研究者的瞩目,因为动词在语言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想研究动词的种种状态,有必要弄清动词的分类。本文求着眼于动词的词义并对其进行分类,然后探讨各类动词在语法上的特点。
日语教学中,日语语法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方面,从语言学习的目的看,具备一定的语法能力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以书面形式运用日语语言语的能力,进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正确的语法形式及其运用方法的意识对促进交际是必需的。另一方面,语法是词的形态变化和用词造句规则的总和。通过语法教学,让学生掌握语法基础知识,从理性上认识语法规律并藉以指导语言实践活动,是完全必要的。由此可见语法教学是日语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的日语教育几乎就是日语语法的教育,然而传统的日语语法教育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近些年来在各项日语考试中,尤其是日语三四级考试,学生常常犯得错误都是因为语法引起。近年来,经济贸易的需要更加重视日语口语的表达,书面的表达,然而传统日语语法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在这方面的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日语语法中的动词入手,通过动词分析日语语法特点。进而对日语语法教学进行研究。
二、日语动词的分类及特点
从动词的语义角度,可以将日语动词分为动作动词、变化动词和状态动词。
所说的动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因素,即对客体施行某动作的主体(施动者)、接受了主体所施加的动作的客体(受动者)、动作的整个过程、还有作为施动的结果在客体身上所产生的一种新的状态或变化。在日语当中表示自己对自己施加动作的动词叫做「再归动词」再归动词的特点就是动作的主体同时也是动作的客体。
变化动词就其词义来讲通常包括以下四种因素。(1)发生变化的事物;(2)变化前的状态;(3)作为变化结果的新的状态;(4)以及向新状态转移的瞬间。
状态动词所表示的状态和动作动词的持续态所表示的作为变化结果的状态是不同的。它是暂时发生的一种单纯的状态。因此这种状态是不可分割的,它不包含变化前的状态,转移的瞬间,也没有变化结果的状态。
从日语动词的分类和特点,不难看出日语语法的几个重要特点:(1)谓语放在句末。即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2)词或句子的后面接有助词。助词的作用在于表示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或为词语增加种种附加意义(3)动词和形容词有活用,词尾因时态状态等因素发生变化。(4)日语文体分为普通体和礼貌体,在文章和会话中,视情况加以使用。
三、现代日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学生所犯的问题可知,传统日语语法教学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改善日语语法教学方法,提高日语语法教学质量,必须分析并探讨日语语法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点:
语法教学存在不科学性。有些教师会导致另外一个极端,特别偏重语法知识的讲授, 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语法知识的传授上, 把活生生的语言材料变成干巴巴的语言点, 把一条条语法规则灌输给学生。往往造成学生学了六七年的日语却说不出来的结果。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语法真正的作用是传达语言的感觉, 失去了对语言的感觉,语法规则记得再牢也不会有实际的语感。
着重理论讲解,忽略实际运用能力。换句话说,传统的日语语法教学理论讲解与实际运用能力严重脱节。致使学生很多情况下在死记硬背语法规则,然而使用过程中却错误百出。
教材陈旧。任何一门语言都随着文化的进步而在不断完善。日语也不例外,日语语法在不断进步,然而日语教材陈旧是现存的普遍现象。
除此之外,传统日语语法教学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枯燥乏味等问题。
四、日语语法教学原则与日语语法教学模式建议
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会日语语法,并且能够合理正确的运用日语语法,在日语语法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具体的说有以下几个基本教学原则:(1)循序渐进的原则。(2)结合具体语境的原则。(3)与文化相结合的原则。日本作为一个海岛国家,有自己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在这种条件下形成的文化特点。独特的文化特点,造就了日语语法的独特特点,只有结合日本的具体文化,才能使得日语语法教学更加容易理解和应用。
4.日语教学反思 篇四
赛杨青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我对自己在实习期间的教学反思如下:
1,在备课阶段,由于对教材的把握不够熟练,导致在参看教学参考书的时候对材料的选择不够精细,很想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涵盖,这样虽然内容会比较丰富,但是会导致上课时重难点的讲授在时间上的安排不够突出,讲解不够透彻。2,在写教案阶段,语言过于书面化,在讲课过程中会显得硬梆梆的,不够生动,学生也会觉得较乏味。
3,在授课阶段,刚开始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上台的时候较为紧张,语速偏快,声音也不够大;多侧重用多媒体课件,板书较少,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课堂设置的问题较多,这样引导学生思考,互动良好,但是有的问题在设问的时候不够恰当,让学生难以回答,未能达到预先效果。
4,在出练习卷阶段,开始时态度也不够严谨,在试卷的难易比例配上也不够协调,出现偏难的趋势。
5,课后阶段,刚来时,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清晰,一直把自己当作是一名学生。虽然与学生处的不错,但是在听取学生的教学反馈方面便有所欠缺,这对自己的教学不利。
5.日语教师教学心得 篇五
接着,我给学员讲清二外学习的重要性:(1)不同语言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学习其它语言对本专业语言能得以借鉴,通过语言间对比,可加深对本专业学习的印象等;(2)学会一门外语就等于开启了一扇世界之窗,可以更多地了解世界,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开阔自己的眼界,采他国之长,补一己之短在这一节课上按教学计划上的内容只教了第一行元音,并且形象地讲清这些假名的来源。留给学员的印象却非常深,基本上是一次成功,从而使学员产生“鼓励效应”,更想往下学。
帮助学员总结日语的语言特点,归纳日语语言特色
(一)采用日、英、汉三语对比教学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母语与外语相同或相近的现象。人们从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得到启示:人之所以能学会母语,是因为生来便具有语言习得机制,而成年人学习外语因已经掌握了母语语法并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必须充分利用母语的语法知识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进行母语与外语的对比研究。通过对比之后发现各种语言的语法具有一定普遍性和共同性。其区别仅在于表达形式不同而已。学习外语时,母语的语法认知概念、规则等必然会迁移到外语学习中,因此,适当地利用母语是有必要的。
日语中的汉字来源于古汉语,虽然年代久远,但仍有很多还保留着古汉语的意义。在进行词汇教学时,由于学员们都有古汉语基础,所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采用日汉对比的方法讲词汇,就收到好的效果,而且能引起学员的兴趣。如“君”字,唐诗中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在学习“走る”时结合古汉语知识讲解,提醒学员不要想当然地将它理解为现代汉语的“走”,并补充介绍“步る”(走,步行),以加深印象。
(二)归纳日语语法知识
世界语言分为:
1、孤立语:语法关系只靠句子里词的排列位置来表示,无词尾变化,也几乎不具有表示语法关系的助词,如汉语。
2、黏着语:靠接词(接头词,接尾词)及其他种.种附属成份表示,如日语、蒙古语、朝鲜语、芬兰语。
3、屈折语:靠词形或词尾曲折变化,如英语,拉丁语;
日语属于粘着语,它有下列几个特点:
a.依靠助词或助动词的粘着来表示每个单词在句中的作用,因此掌握助词、助动词极为重要。而汉语助词较少。
b.一部分词类有词尾变化,主要是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等。而汉语单词基本无词形变化,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学习日语的难点。
c.日语和汉语及英语的语序不同。汉语、英语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日语的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但不十分严格,因由助词来决定其机能,所以必要时主语、宾语和补语的词序可以改变,但谓语动词一般在最后。
d.敬语使用普遍,根据与说话人的亲疏内外关系使用不同程度的敬语,比较复杂,讲究。日语有敬体和简体之别,简体是普通说法,敬体是客气的说法。一般书写的文章用简体,如报纸、杂志上的文章。说话时对很热悉的,有亲密关系的人可以用简体。敬体是比较客气的,有礼貌的,而且是标准的说法。因此初学日语的同学们首先可以学习敬体,因为课本上的课文,基本上都采用敬体。
五、注重日本文化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适时导入一定的日本文化知识
教师不仅要将课本上的内容归纳、总结,还要将课文、语法、概念、惯用句等所涉及的日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介绍给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也了解到了一些日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兴趣。
一方面,在日语教学中,我们尽量让学员感受日本文化以及日本人的精神,即一种渴望进步,勤奋不辍,危机感强的精神,使学员了解:日本吸收文化,更注重消化与创新,即通常所谓的“拿来”和“嫁接”。
日本文化是“拿来文化”,对于新鲜事物或对于自己有用的东西,他们总是先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取之以作为对自我的完善,然后对其进行消化、吸收。“日本人永恒不变的目标是名誉,一个人为达到这个目标而使用的手段是根据需要既可拿起来又可放弃的工具,当情况改变时,日本人也能改变其态度、转变其方向,日本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把改变态度视为道德问题。”
日本文化是“嫁接文化”,即在日本文化这一主干上,不断地嫁接各种可以弥补自己文化不足的“枝条”,在这一枝条上生长出来的果实往往是发挥了“主干”与“枝条”的双重优势。这一特点取决于日本文化的“无常观”和求新态度,所以当西方的文化优于中国文化时,他们便主动脱离中国文化圈而投身欧洲文化圈,同时这种思想决定了他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
由此可知,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他们能够正直的学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并且尽力让外来文化融解在本民族的文化中(例如:在中西文化的接缘中,日本以片假名、平假名以及日语中的当用汉字三者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语言形式),使得本民族的文化更加完善,更加优秀,发挥出“杂交共生”的优势。
另一方面,日语是个岛国。岛本身便是蓝色海洋文化(蓝色文明)与黄土大陆文化(黄色文明)的产物。这是日本的幸运──东西贯通,也是日本的不幸──没有严格意义上自己的文化。如:日本人的精神是灵魂深处的蛮荒;日本的神道是没有典籍的信仰;日本的宗教是摇摆不定的彼岸;日本人的意识是没有原则的效忠;日本人的文化是没有思想的芦苇;日本人的姓名是失去血脉的谱系;日本人的语言复杂暧昧的咿呀;日本的文学是表象精致的空洞;日本的艺术是优雅颓废的精巧;日本人的生活是光怪陆离的变奏;日本人的婚姻是充满倒错的组合;日本的食物是视觉高于味觉的盛筵;日本人的休闲是劳累感官的休息;日本人的社会是貌合神离的拼图;日本的政治是农民主演的活剧,等等,使学员对日本文化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与此同时,我们要向学员介绍一些中日文化差异和日本文化的禁忌,如:日本人大多数信奉神道和佛教,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日本人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及淡黄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愿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图案的东西或礼物,因为它是皇室家族的标志。日本人喜欢的图案是松、竹、梅、鸭子、乌龟等。在日本,招呼侍者时,得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并摆动手指,侍者就懂了。谈判时,日本人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字形,你若点头同意,日本人就会认为你将给他一笔现金。在日本,用手抓自己的头皮是愤怒和不满的表示。
(二)调动学员学习日语的兴趣
日语学习兴趣低下,是日语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之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日语学习兴趣低下与各项日语学习(听、说、读、写、译及综合语言知识)均呈现显著的负值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着力调动、培养学员学习日语的兴趣,成为日语教学一大努力方向。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每当我开始一个新班级教学的时候,总是要先了解一下班中学员学习日语的动机。我碰到过不少这样的学员,在上课之前说得自己有多么得喜欢日语。可是往往才刚刚学习了平假名、片假名,态度就来了个180度大拐弯。“日语真是太难学了,一开始就要记那么多的假名”。“光记平假名就有的受了,为什么还要有片假名?不都是读成あ、い、う、え、お、吗?干吗弄得那么复杂呢?”针对这种情况,我就从以下两点入手:
(1)从心理学入手。细微地去分析他们目前所处的状况,排除了他们的各种想法,同时也排除了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从而学习的动机增强了,主动参与的程度也有较大的提高,学习劲头也足了,与此同时,再适当地给予一定的成就感,使之在自觉与不自觉当中对日语产生兴趣和感情。其实,在学员中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对日语有一种恐惧感和生疏感,若不是出于求学、求知等因素,有许多学员会自动放弃学习日语,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在学习日语过程中,他们受到太多的失败,使学员对学好日语失去信心。因此,让学员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被人尊重的感觉,是重塑学员的自信、克服自卑、激发兴趣重要的来源。在每堂课里,对学员的点滴进步,我都坚持给予及时、公正的表扬,一个“よい”,就是一个希望的种子,会在学员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个诚挚的“よい”的微笑,一次次成功的喜悦,能使他们感到赞赏和认可。从而恢复自信,激发心灵之光,增强求知欲,增强成功和自信。
(2)从教学入手。诱发他们对学习日语的兴趣,启发式教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
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在学单词的时候,充分发挥自己是中国人的优势,在学习日语词汇时,抓住特点,举一反三,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在学日语中的外来语时,又让学生发挥自己第一外是英语的优势,因为外来语中的单语许多来自英语,让学生根据发音来记忆外来语,这样就能相对比较轻松的掌握日语,从而让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背诵也是语言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但是如果只是为了背诵而背诵学生很容易厌烦,因此我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课文,还要考虑是否可行,学生能否达到背诵这个目的,不要一下子要求所有的学生都会,应因材施教,千方百计调动差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达到能把课文背诵下来的目的,长此以往,在勤奋的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摸索出经验和规律,找出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了日语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学好日语的目的。
6.经济日语教学大纲 篇六
适用四年制本科经济专业
(参考时数:60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经济日语是为经济系学习过初级日语的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学习本课程可使学生了解日本经济的基本情况,掌握一定的日语经济术语,为学生在今后的继续学习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日本经济的基本情况,掌握一定的日语经济术语。
2.能借助词典比较顺利地阅读和翻译一般性经济文章。
三、教学内容
战后日本经济史、企业与产业构造、财政、物价、金融、贸易与国际经济、日圆与汇兑等的基本知识。
四、学时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讲授学时
1.战后日本经济史8
2.企业与产业构造10
3.财政、物价、金融24
4.贸易与国际经济8
5.日圆与汇兑等1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
1.冯昭奎编著.日本经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朝香丰编.経済のことがよくわかる事典.日本:西东社,1993
六、大纲使用说明
1.由于目前还没有经济日语这本专业教材,因此,可根据专业要求选取相关教材,讲解相应的内容。
2.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记相关日语词汇。
7.日语翻译教学探讨 篇七
关键词:日语,翻译教学,存在问题,翻译能力
1. 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及信息时代的到来,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 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国际贸易急速发展, 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现象:中日两国为了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 急需一大批既懂专业知识又能翻译的日语翻译人才共同构筑加强对外交流的桥梁, 这使得优秀翻译人员成了中日两国的紧缺人才, 同时对翻译人才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翻译是日语教学中应培养的一种基本技能和应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 大学日语翻译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对日语的理解能力和把日语译为汉语的表达能力, 最终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翻译水平。本文结合翻译教学实践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初步探讨。
翻译教学是对学生以往所学知识及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检测,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是翻译能力能发生质的飞跃。翻译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 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翻泽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诸多因素, 译文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译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语法功底, 更体现了译者的逻辑思辨能力及应变能力。为了能在有限的课时中, 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 达到事半功倍的预期效果, 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提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笔者在翻译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以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 翻译教学探索
2.1 加强基本功练习
翻译教学一般在本科教学的高年级阶段实施, 即在学生已完成基础阶段的听、说、读、写相关课程后才开始的。因此, 也可以说翻译教学是对本科教学低年级基础教学成果的检验。同时翻译课程也是一门集听、说、读、写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复合型课程。下面笔者分别从翻译课对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的要求来论述如何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
听是说的基础, 听力是翻译的第一步, 也是最关键的技能。因此, 在听力方面, 根据翻译的特点, 教师应在课堂中加强听力训练。在综合低年级听力教学的基础上, 针对高年级翻译教学的特点采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素材进一步提高翻译所需的听力能力。通过反复听各种会议或NHK、电影、日剧、动画等的日语原文内容, 使学生掌握各个领域及场景的相关知识及信息。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从日本电台或电视节目中选取有关内容反复让学生练习听力, 也可以直接采用会议资料作为听力材料, 了解某领域的最新动向, 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同时要注意素材的真实性, 因为学生有时会接触到大量不同方言的日语发音而非完全的标准发音, 学生要能听懂并能模仿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及普通日本人的语速表达, 以适应未来翻译任务中的现实情况。
有了听力基础, 下一步便是开口练习说。多数学生对开口说外语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感, 这种恐惧来自对说好外语没有充足的自信, 朗读一般被认为是开口学说外语的必要训练。大声朗读外语不仅能增强自信, 而且只要手头有外语书籍, 马上就可以开始练习。大声朗读的同时也对大脑产生极大的刺激, 帮助记忆, 较之小声朗读更容易发现错误。朗读练习越多就越能掌握外语的语感, 通过朗读记忆, 逐渐使教科书的内容变为自身的东西, 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同时学生也能通过朗读掌握发音、语法、句型等, 为开口说外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 朗读练习中学生还应注重多读、快读、熟读。多读尽量做到广泛选题阅读, 朗读、默读都可以, 目的是增加外语的输入量。进入高年级阶段, 尽管学生已学了一段时间的日语, 但有时说出的句子中或单词使用不恰当, 或出现明显的语法错误, 此类现象的出现主要还是由于缺乏语感所致。只有多读才能弥补上述不足。其次, 快读练习对翻译训练也十分必要, 开始时学生可以一般速度朗读, 随着熟练程度增加, 朗读速度应努力做到接近播音员的速度。通过多读、快读, 使读达到熟练程度, 熟读能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语法结构和单词使用。
2.2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翻译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将翻译理论以及常用的具有规律性的翻译技巧, 如加译、减译、分译、合译、顺译、倒译、意译、变译、反译等方法作为教学内容提示给学生, 并加以课堂训练, 使其形成记忆上的联想反应, 使他们能够从较高的层面上理解把握翻译的实质, 开阔思路, 改变思维方式。但翻译教学必须精讲多练, 如果教师总在那里唱“独角戏”, 学生将难于掌握翻译的要领。只有让学生“下水”, 让他们在“水中遨游”, 脚踏实地地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 才能够使其真正学会运用前人所归纳总结出来的经验, 从根本上提高翻译水平。教师可以进行公共演说训练;配音、字幕翻译练习 (可将处理过的音频文件 (如消掉原音等) 让学生进行汉译日、日译汉翻译及配音练习)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笔者让学生练习建立中日友好学校时的致词演讲, 如:
尊敬する傅校長をはじめご在席の皆様方:こんにちは!
本日私どもが常熟理工学院を訪問できて大変嬉しく思います。また皆様方と再びお目にかかれたことを心から喜んでおります。先ほどは、傅校長から友情溢れるお言葉を賜りました、代表団を代表して、皆様に心より感謝申し上げます。さて、この度の目的は、常熟理工学院と我々東京大学が姉妹校として末永く交流できるよう意見を交換し、来年度の調印式の準備をするためにあります。この姉妹校提携を通じて、偉大な中国の姿を知り、日本を伝え、両校の生徒の友情を深めることができることと確信しております。青少年は民族の誇りであり、この交流を通じて両国の青少年が心を通わせ、子々孫々まで仲良く付き合えるよう願っています。簡単ではございますが、以上を持ちまして私のご挨拶と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通过课堂上的模拟实训, 既使学生掌握了特定场合的专业用语, 又锻炼了学生作为翻译的胆量,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注意授课技巧
翻译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笔译、口译交替进行, 注意保持形式的多样化。笔头翻译可以加深组织语言的功力, 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水平, 以及分析、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口头翻译则需要翻译人员有极强的应变能力, 其内容千变万化, 瞬间即逝。口译的基础是笔译, 只有通过大量的、持之以恒的笔头翻译练习, 才能使口译的水平得以提高。而口译练习又能使人更加敏捷, 提高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多种形式的练习, 不但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集中精力, 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综合实力。同时教师对授课内容的难易度也要把握好, 如笔者在教学中曾经让学生练习翻译「工場見学」, 但是当学生翻译「当工場では一元されたデータベースを駆使し、受注から出荷までの生産管理システムや、品質、コスト、納期に関する情報を提供する生産情報システムを構築しています。また、これらの情報を活用するために一人一台の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ーをネットワークで結んで企業内イントラネットを構築すると同時に、さらにインターネットにより各地区、各工場、そして全世界との情報融合にの取り込んでいます。こうして高度な生産の効率化、合理化を達成しています。」时, 由于生僻单词过多, 学生渐渐失去了兴趣。于是笔者就把这部分内容先跳过, 下次课时给学生找来企业生产、办公的相关图片及词汇介绍给学生, 然后再让学生练习翻译, 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所以熟悉各种场景的专业用语和翻译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
3. 结语
翻译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烦琐的工作, 熟知汉日两种语言的特点, 从中寻找一定的规律是平日课堂训练和个人练兵的一条途径, 也是解决临场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翻译教学是一门综合学科, 如何使课堂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收获, 尚有许多课题有待今后进一步地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谭晶华.日语笔译实务[M].外文出版社, 2006.
[2]高宁.日汉互译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
[3]铁军.通向翻译的自由王国[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4]庞春兰.新编日汉翻译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5]陆留弟, 王颀, 陈忠.同传捷径[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8.日语教学 篇八
关键词: 意念教学法非日语专业交际能力语法翻译教学法
一、非日语专业日语教学现状
2008年9月,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编写的《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对非日语专业本科生的基本要求是:①能听懂日语讲课,对题材熟悉、浅于课本、基本无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80-200字的听力材料,一遍可以听懂,理解的准确率不低于70%。②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能就教材内容进行问答和复苏。表达意思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③掌握基本阅读技能,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一般题材,中等语言难度的文章,速度达每分钟90-100字。在阅读难度较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数2%的材料时,语速为每分钟120-140字,阅读理解的准确率不低于70%。④能按规定的题目和提示,在半小时内写出300-350字的短文,内容连贯,问题统一,无重大语法错误,词语错误较少,表意基本清楚。⑤能借助工具书将与课文难度相仿的文章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笔译速度达到每小时700-800字。
多年来,大学日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基本上为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语法翻译法是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日语译成母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其教学程序大致如下:第一阶段,让学生熟悉生词,然后用日语的义释( Para-phrase)解释,并举出许多例句来精心比较和辨析各种意义及用法上的细微差别。第二阶段,围绕着这些重点结构和词语做大量练习以求加深记忆,并运用这些语言知识进行语法和翻译的操作。第三阶段,引导学生在掌握语言规则和词项的基础上进行表达,通常以写的形式。
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词汇、语法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忽视语言习得的自身规律,忽视学习者多方面的因素,学生虽然从课堂中获得了相当数量的语言知识,但语言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得不到发展。无法满足《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本要求。
为了提高听说方面的技能,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如意念教学法。
二、意念教学法的引入
意念教学法(Notional·Approach)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戴尔·海姆斯(Dell·Hymes)提出。意念教学法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基础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而且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
意念教学法认为,人对语言有两种能力:一种是语言能力(Language·Competence),也就是人具有说出语音语调和遣词造句的话语功能;二是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即根据交际的目的、对象、内容、语境、身份等讲出恰当的符合语境的话语的能力。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第一,以培养交际功能为宗旨。不仅要求语言运用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第二,以功能意念为纲。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而不是经过加工后的“教科书语言”。第三,教学过程交际化。在教学中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并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大量语言交际活动,培养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并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交际结合起来。第四,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认为语言不是存在于孤立的词语或句子中,而是存在于连贯的语篇中。第五,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技能训练相结合。以综合性训练为主,最后达到在交际中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第六,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鼓励学习者发挥语言交际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要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以语言功能为纲,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针对不同专业安排“专用语言”教学。第八,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日语教学研究和实践使得意念教学法独领风骚,教师从重视语言知识转为重视语言运用,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其优点体现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学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感到学习轻松,没有焦虑感,并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说的机会和勇气。还可使学生之间相互得到配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许多教师的实践证明,单纯运用传统的教学法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而意念教学法却可以弥补传统的语法教学的缺陷,有效地提高日语教学质量。
三、意念教学法在非日语专业日语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意念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理论与实践的困境和问题。
1语法教学的忽视
用母语教授日语,以翻译和机械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注重语法规则的讲解和操练的语法翻译法曾在传统日语教学法中起主导的地位和作用。
意念教学法强调对日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情境中积极操练,淡化语法的教授,打破了语法知识的系统性。但事实上是,词汇和语法是语言交际的基础和框架,没有语法,语言就没有逻辑性和根本,也就不可能达到交际的正常效果。而且,交际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知识。所以,意念教学法中依然不可忽视语法教学。
2语言环境的缺乏
意念教学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需要历经无数的交际过程,也就是说需要进行交际的日语环境。然而,對我们中国人来说,日语的“非母语”限制了用日语交际的自然环境。仅靠有限的日语课堂教学时间和难得的某些情境(如日语角、各种竞赛)使得意念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3当前日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缺陷
评价体系是教学的衡量器,又是导航器。在当前,不管是终结性评价还是形成性评价,考试都是评价教学的重要手段。意念教学法强调外语学习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但是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考证风又迫使教师和学生以考试为中心,围着考试转,而把以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晾在一边。
四、结论与思考
片面强调意念教学法的人们曾抨击以语法分析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法。但赞成把意念教学法原则引入我们的教学实践,并不是否定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忽视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是意念教学法的误区。
毕竟学习者的需要、兴趣、态度和学习期望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的表现是不同的。由于教师和学生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要认识到学生的行为必然会随着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的改变而改变。世上没有哪个教学法是万应灵药,各种教学法都是一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无论哪种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合理的成分和可取之处,但又都有它的问题和局限。也就是说,没有也不可能有现成的教学法适合各种条件和环境的教学活动。由此,作为高校日语教师,我们应该在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时候保持清醒,不应该人云亦云,我们还应该对任何教学法的适应性进行不断反思,提出质疑,寻找对策。
因此,在今后的大学日语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教师要把握好活动的难易度,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同时,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应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注意对字、词、句的识记和对课文内容的浅层理解并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乐于说。二是在纠错方面,教师可记住学生犯的错误,不要马上指出,应在学习后期有针对性地加强讲解和精确练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M]江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王晓静交际法与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结合并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3]舒白梅陈佑林外语教学法自学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颜榴红试论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的交替与互补[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
9.日语教学活动总结 篇九
一、活动介绍
现在大学生在因为高中过度学习英语导致对英语的学习都缺少兴趣和方法,对于英语学习有迷惘和疑惑,导致大学生忽略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大学生对于异域文化充满了好奇但因为周围生活环境的限制没有机会与外国人面对面的交流。
二、活动过程
(1)做好通过发传单,到教室、寝室里面通知,网络等相应的宣传工作,对本次活动进行大力宣传;
(2)会长简单介绍所邀请到的外教,并向邀请的嘉宾以及在场的所有同学表示谢意;
(3)进入主题,将时间交给外教;
(4)与外教进行互动、交流,活跃交流会气氛,让课堂生动灵活。;
(5)交流过程中进行拍照,作为协会资料;(6)活动过后安排人员将清理卫生。
三、活动结果
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外语的兴趣,开拓同学们的视野,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也体现了协会的性质以及协会活动的多样化,让大学生更轻松地学习英语,找到学习英语以及日语的方法,更好地运用英语日语等第二语言。
四、自我评估
此次活动体现了协会的性质以及协会活动的多样化,让大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外语,纠正了平时发音的一些错误以及理解上的误差。总的来说此次活动非常成功。
(一)活动成功的地方:此次活动到场人数多,同学们热情高昂,积极与外教交流,大一干事表现良好,在多位干部不在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此次活动。
(二)活动不足的地方:临近期末,多位干部在当晚参加期末考试,未能临场组织本次活动。
10.日语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方法 篇十
近年来日本独资、中日合资等不同形式的企业林立于中国。中日合作不断加强。这一发展趋势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日语已成为英语专业学生的首选课程。而如何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词汇、文法并通过实践能够具备一定的交流能力不仅足我们的教学目的,而且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十数年前。我国经济发展远不如现在。虽然日本有部分企业以不同形式进驻我国。但其广度和深度远逊色于今天。当时对于外语类人才的要求也仅仅局限于单一语种。即掌握好一门外语已经足够。由此也就导致在传统的日语教学巾,我们的教学目的仅仅是让非专业学生了解日语这门语言的基础知识而已。并没有着力于实用性。教师对的教学投入非常少,这也使得学生对的态度不正确满足于皮毛的一知半解,甚至仅以考试过关为目的。这也使得我同高校口语教学严重滞后。
二、学好日语的关键性问题是学习动机
虽然随着形式的不断变化我们对教学的方法有过些许改善,但制约学习的根本因素仍然没有改变。除去智力水平、接收能力、学习方法及习惯等因素外,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应该非学习动机莫属。学习动机一旦产生,将会促使学生持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笔者认为在当今形式下,对多门外语的掌握的要求已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在教学巾多向学生介绍日本的国际地位,以及政治实力经济实力等。让学生能深切感受列学习日语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向学生介绍日本的文化风俗让学生产生通过语言去了解日本文化的欲胡。以上的工作能大大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和改变传统的学习动机。新的动机一旦产生可以促进学习而所学知识又能反过来加强动机两者相互推进。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日语教学虽然属于成人教学范畴但其与专业语言教学毕竟不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同步推进提高。这无疑给日语教学增加了难度。在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等教学方法中,文法译读法这一传统教学法成为首选方法。即用母语教学,首先讲解词汇,其次理解文法最后讲这嶂知识运用到文章中,逐句讲解后翻译成母语,再从母语翻译成口语周而复始。此种教学法强调成人教学与幼儿教学的区别是:成人有强大的母语基础随时都能起到下扰作用。而幼儿则足一张白纸。同时,成人具有比较、推理、综合、分析等能力,忽视成年人的这些特点及其与幼儿在语言学习上的区别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此种教学法虽然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但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我国和口本的交流h益频繁,打破语言障碍,直接用外语进行交流的呼声越发强烈。在此情形下盲接法已成为日涪教学的主流。直接法强调以口语为基础,以模仿为主,采用幼儿母语的自然语言习得规律,主张模仿记忆。该教学法反对对语法规则的死记硬背,打破传统束缚,使学牛能够大胆开口说外语。讲求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可见直接法非常适合日语教学。也符合语言实用性的要求。所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
四、对比教学法不可或缺
由于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现代日语巾汉字的比例相当大。同时日本对欧美文化的学习也使得现代日语中的音译外来词汇非常多。而口语的学生都具备很强的中文和英文水平。在这样的前提下对比教学法相对其他教学法显得尤为重要。
1、汉日对比
众所周知,日语是在吸收汉语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汉字已融进了日语词汇中的音、意中去了,这对于中国学生就有先天的优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完伞可以在介绍日语汉字词汇的同时。与中文汉字进行类比。分别找出日语词汇中与中文词汇同形同义、同形异义的词汇。这对于学生掌握好日文汉字词汇和文法有很大的意义。
2、英日对比
日本民族的学习能力令人惊叹。在明治维新后日本伞面学习西方尤其是欧洲。在大量的文化和技术进入日本的同时,大量的词汇也随之进入日本。而这些被称为外来语的词汇在日语中被规定用片假名表示。这对于以口语为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无疑又是一大优势。而英日对比法(日语外来语80%来源于英语)是教学中的又一有效方法。
五、日语写作教学方法的探索
1、现状与水平:大学生日语写作水平总体来说不尽如人意,很多写作的书写并不符合日语用语习惯。思路逻辑不清晰,写出了中文语意习惯的日语。日语的写作并不是简单的翻译,如果采用脑海中形成中文,然后用日语翻译出来的思考模式,就把日语写作与翻译进行了混淆。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写作中发现,相关的日语语法错误,也是出现错误频率较多的地方。如助词的选用、接续、以及时态使用不妥的错误比比皆是。
2、改革思路探索:注重教学原点。对于生的写作教学,可以从教学原点入手,以它自身的结构规律逐步深入。理解句的子核心,熟悉句节成分功能,进一步到简单的名词句、形容词句、形容动词句、动词句,当学生能够运用词汇和词组时,开始使用复杂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对写作的作品给出评价。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及时给出反馈。可以采用每两次写作进行一次当堂评论的方式,从时间与写作作品上都可以满足课堂的教学要求;不等同于翻译。锻炼运用日语思维,在脑海中形成日语习惯的句子,写作完成后,可以借助翻译书写是否正确的检查;利用多种资源:课本上的教学资源是很有限的,我们可以通过对日本风俗习惯的了解,丰富日本文化,提升写作水平;可以通过阅读日文书籍,学习典型的日文写作模式;可以观看日文的电影,从视觉听觉刺激日语水平提高,摘取适合书面写作的语句,应用到写作中来。
六、总结
【日语教学】推荐阅读:
日语教学反思09-28
二外日语教学模式改革06-23
国际商务日语教学大纲10-21
基础日语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研究论文07-23
基于网络多媒体辅助的大学日语教学研究10-25
日语词汇交通06-17
应对日语面试07-14
日语新春贺词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