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发言稿

2024-07-16

“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发言稿(11篇)

1.“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发言稿 篇一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之后的感受。故事发生在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当时百姓吃不饱,外加前苏联连续逼债,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这种背景下,为掌握第一手资料来调整相关政策,周恩来总理来到革命老区伯延公社进行调研。公社主任郭凤林不希望给国家添麻烦,采取了一系列弄虚作假的行动。周总理到伯延后,看到树皮都没有了,心里便知道眼前富裕的场景都不是真的。他深入基层,访贫问苦,用自己行动感动了干部和群众,使村民卸下了的心理设防,说出了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周总理在了解到真实情况之后当即向毛主席通话汇报,并在第一时间决定做出调整政策、取消大食堂分户吃饭的硬性制度,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

看完这部电影,一方面让我非常感动,周总理为百姓着想的心意,以及百姓不想给国家添麻烦的淳朴,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另一方面,它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到底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结合现阶段自己仍是一名学生的身份,我做了如下总结:首先,要起先锋模范作用,学习工作样样要尽力做到最好,体现共产党努力向上的精神;其次,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做到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然后,一定要有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有问题就及时反映,及时解决,不能弄虚作假,当然,我们做事还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向周总理学习,谦虚谨慎,这样才会发现问题的本质;最后,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因为我们现在的理论知识还不够,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功底,增强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与同学一起讨论,共同进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2.“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发言稿 篇二

一、营造讨论的氛围

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自由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对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必须加以肯定,至于对与错那是第二位的.课堂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找碴儿”.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学生会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积极地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从而养成对问题的积极探讨、质疑和敢于批判的良好习惯,自觉地养成创新意识,进而学会学习,勇于创新.

例如,学习了“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个规律后,我组织小组讨论:给这个规律起个什么名字好呢?经过一番热烈讨论之后,一名学生说:“叫同心律吧.”并解释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并且是相同的倍数,证明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必须是一致的,所以是同心的,就像我们组里的四个成员,在学习中我们一条心,共同提高.”

在数学课上,居然赋予了被除数和除数以感情色彩,简直太精彩了!我首先表扬他们团结向上的精神,又肯定他们言之有理,并带头鼓掌.

二、把握讨论的层次

学生讨论是自主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但不能自由散漫地进行讨论,而是要选择时机,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讨论.

1. 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不能把某一知识的重点处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怎样做.例如,教学“商不变性质”时,不是把这个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小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质疑问难,找到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对规律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 在总结规律性之前,引导学生讨论

课堂教学中,在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要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动手、动口、动脑,只有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才会对知识掌握得牢而活,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将大大得到加强.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把教具变成学具,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动手.在比一比、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实际操作中,学生找出了多种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方法,从而借助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愉悦.

3. 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教材中出现难点,而使学生思维受阻,或优秀学生提出新的见解而其他大部分学生不理解时,老师不能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组织学生讨论,给他们提供独立探索的机会,大展才华的机会.这样的讨论会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课的开始时,教师说:“我们已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下面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 0.75÷0.25; (2) 10÷3; (3) 58.6÷11.当学生发现 (2) 、 (3) 题除不尽而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教师抓住时机引入课题,并组织学生讨论.这时学生会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从而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

4. 学生思维发散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某一问题有多种思路或解法时,应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会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鼓励.经常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会使学生广开思路,萌发创造性思维,学生还能在相互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追求讨论的效果

教师既然是小组学习的引导者,就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以便随时了解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点拨、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深化、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所以讨论后的总结升华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学生,把学生作为主体,恰当地掌握好讨论的时机,加之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就会不断地涌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1月.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6月.

3.课堂小组合作讨论的有效性 篇三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组合作讨论;有效性

在平时的课堂上,老师经常会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貌似渗透了课标的理念,但由于缺乏对小组合作的认识,活动多处于形式。如何让小组合作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作用,使一堂课作答尽善尽美呢?结合实践,我有以下的体会和感悟。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

组建学习小组,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分组,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如,在教学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黄河,母亲河》时,就需要事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在这堂课到来时有序地完成课本上的要求。提前四周让学生从书报、影视、网络多种渠道查找,收集与黄河文化有关的资料(我是这样安排学生准备的):(1)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共同制成一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2)五位学生准备一个“专题新闻”;(3)六位学生准备一个配乐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4)准备一个有奖问答(有关黄河的诗句);(5)八位学生准备一个小品“壶口之旅”;(6)十位学生准备一个小品“道德法庭”;(7)八位学生准备一个小品“与黄河的较量”;(8)十位学生准备一个综合剧“黄河幻想”;9.大合唱《保卫黄河》。

按照这些要求,就要逐个分析学生的特性,然后再进行明确分工,才能让活动有序地进行下去。这样的分工既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还能达到课堂所要完成的任务。

二、正确引领学生运用小组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

如,在教学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时,我问学生:“为什么文章对皇帝的称呼有两种,前面称作是可汗,后面怎么又变成天子了,不是同一个人吗?”学生开始分组进行讨论,但是讨论的结果仍是一头雾水。我又从背景入手,引导学生,历史上的花木兰是哪个时期的人,被称作可汗通常是什么民族的说法,而天子这个称呼又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会称作天子?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头绪,找到了答案,解决了难题,并对这样的探索性问题有了极大的兴趣。

三、不图热闹,讲究实效

小学生合作学习要注重其实效性,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在需要时、重要处、均受益的前提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例,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合作学习要有价值,1+1+1>3,力戒合作学习“假”与“浮”;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及评价等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既要注意预设,更要重视生成,要因时、因地、因情、因人制宜等。

如,在讨论鲁迅笔下的人物闰土在少年时期和中年时期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从人物的描写方法入手,并找出他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这样的合作讨论,学生可以自行分工完成任务。如果一个学生完成,而其他人在等着坐享其成,那么这样的合作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四、需要合作讨论的问题才让学生去合作讨论

有难度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有较多内容要在短时间内学习时,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在思考本文的主旨时产生了争议,有些学生认为是对作者美好童年生活的热爱,有些学生认为是对封建思想的批判,那么只有小组讨论,找出理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李志君.高效课堂构建与实施.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2012-04.

4.党小组讨论发言. 篇四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近日,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发出通知,要求以迎接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讲党性、学党史、树典型、当先锋,掀起创先争优新高潮,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通知要求,要广泛开展为“十二五”开局作贡献活动。围绕推进“十二五”开局各项工作,采取对标定位、践行承诺、岗位练兵等方式,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创一流业绩、争当时代先锋。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中勇挑重担,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平安创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作用。以党组织带动群团组织、以党员带动身边群众,推动“工人劳动竞赛”、“青年创业”、“巾帼建功”,在党内和全社会形成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的生动局面。

要深入开展党性教育活动。采取“读一本党史书籍、上一堂党课、重温一次入党誓词、举办一次群众歌咏、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主题实践日”、“党员奉献周”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党性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党的知识、党的历史,深入了解建党90年的光辉历程、丰功伟绩、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增强知党、爱党、兴党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围绕“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普遍过一次组织生活,深入讨论交流,增强党员意识,激发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

材料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继续。中国共产党作为我们国家唯一的执政党,就应该处处敢为人先,就应该时时“争先进、创优秀”啊?那为什么现在还要提出来,并且围绕着它而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呢?我想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创先争优的提出,体现了党组织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要把它做好、做实的决心和信心。在这里,“创先争优”并不单

单只是一句口号而已,一旦提出来就表明一定会花大力气将这项任务贯彻落实到底的!

第二、创先争优的提出,预示着我们有些基层党组织在这方面肯定存在着不少问题。就像株洲市提出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就说明原来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的事实。同样的道理,“创先争优”的提出,是不是我们的党组织发现了我们各个基层党组织在“争先进、创优秀”这方面还缺乏相对应的工作激情呢?是啊,朋友们,共产党的先进性是毋庸臵疑的,但也不能排除有些党员同志有不思进取、安图享乐之嫌啊!

有些同志可能就有疑问了,按照你这样说,“创先争优”是不是只有那些落后的基层党组织就要做的啊,像我们本来就“很先进”、“很优秀”的党组织就可以不用开展了吧?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只能说明你不思进取,与“先进”、“优秀”之类的词汇越来越远了!我个人认为:“创先争优”的活动对象应该是所有的基层党组织、所有的的党员个人。不但落后的要开展,先进的也要开展,我们为什么就不能“防微杜渐”、“精益求精”呢?我想:追求“先进”、“优秀”的脚步是永远不能停歇的,“不进则退”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吧!

第三、创先争优的提出,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它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目标,是一种方向。它的提出能让我们凝成一股绳,使我们团结一致而努力奋进。也有利于以先进带动落后,以点带面,最终推动党建工作的蓬勃发展!总之,“创先争优”的提出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创先争优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创先争优,创造一流业绩。具体到每个党员身上,就是要坚持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狠抓落实,形成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真正做到每项工作都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每项任务都不说则已、说了就干,不抓则已、抓就抓成,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来体现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创先争优是构建和谐的重要载体。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的目标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这就需要全所干群进一步解放思想,不争论、争时间,不评论、评业绩,不议论、议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需要全所干部职工把群众满意作为创先争优的标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公路运输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波澜壮阔的90年,是伟大的、奋进的、不平凡的90年。庆祝建党9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

子,同样具有不平凡的意义。不平凡的90年、不平凡的纪念日,就应当用不平凡的方式去纪念。何谓不平凡的纪念方式呢?那就是,要使党的先进性得到一次总展示,党的形象得到一次总提升;以认真总结过去,继续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以创先争优的实际行动、热烈氛围去迎接和庆祝90年。

以创先争优的实际行动、热烈氛围迎接建党90周年,这样做的不平凡意义:首先在于它能够淋漓尽致地把我们党90年奋斗历史中最本质的东西表达出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以“先进”和“优秀”的行动来庆祝党的伟大节日。他们有的可以在推动科学发展,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上作出新的成绩;有的可以在促进社会和谐,化解矛盾,保一方平安上作出新的成绩;有的可以在服务群众、转变作风,密切党同人民血肉联系上作出新的成绩;有的可以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抓基层打基础上作出新的成绩;还有的可以在学习党的历史,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上取得新的感悟;如此等等。总之,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在建党9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上,互比互学,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让“先进”和“优秀”的声音响彻中华大地,传遍党内党外。只有紧紧抓住创先争优活动这个总的载体,再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丰富多采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热烈的、鲜明的主题,极大地彰显党的先进性这个灵魂,整个迎接和庆祝活动才会不同凡响,声势宏大,在党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再加上层层评选和表彰先进,社会舆论大力跟进,就一定会对各项实际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得到充分尊重,全党的信心得到极大增强,全党的形象得到极大提升。唯有如此,全党才会满意,人民才会满意。

以创先争优的实际行动、热烈氛围迎接建党90周年,这样做的不平凡意义:还在于它能够极大地丰富党的思想理论宝库,深化全党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使我们党始终保持目光远大,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把握历史的前进方向。我们党是注重实干,敏于行动,一刻也不停顿不懈怠地进行着实践创造,去为人民谋利益的;我们党是注重理论,善于思考,一刻也不停顿不懈怠地进行着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创新,去把握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的。一部党的历史,就是创先争优的历史。我们今天以创先争优去迎接党的90岁生日,就是要真实再现党的历史,这是党的历史很好的浓缩,真实的写照。在创先争优过程中,全党同志必然会以亲身的体会进一步思考:一个党员、一个党的组织,乃至一个政党和一个国家,究竟怎样才是先进和优秀的?必然会加深对我们党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措施的理解,必然会认真总结出追求先进和优秀的许许多多实践经验,特别是带规律性的经验。这些,都是极为珍贵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变化时期,各种力量都在密切关注着中国的走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这么大的事情,也一定会引起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我们把创先争优活动的氛围搞得浓浓的,就是向世人展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正确主张。我们要创科学发展之先,争和谐社会之优;创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之先,争生态文明建设之优;创追求进步美好事物之先,争营造公平正义之优;创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共同发展之先,争构建和谐世界繁荣世界之优。从而,使世界上那些支持中国的人更加支持,不理解的人变得理解,敌视中国的人感到汗颜。

总之,以创先争优的实际行动、热烈氛围迎接建党90周年,无论从实践上看,还是从理论上看;无论从国内影响看,还是从国际影响看,都会有十分重大、不同凡响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增强政治责任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切实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实抓好。(韩 旭 作者为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组副组长)

二共产党员的诚信问题

材料一,诚信,对普通公民来讲,是一种道德诉求,但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则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党员干部在群众的心目中是社会公德的示范者和实践者,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有责任通过自身的模范行动去践行诚信原则,这样才能赢得民心,取得广大群众的信任。

然而,也有少数党员干部或是为了给自己树立虚假的威信,或是为了捞取虚假政绩,把诚信的原则和要求抛在了脑后。有的是言行不一,甚至“口言善、身行恶”,明知做坏事见不得人,还在背地里做见不得人的事;有的朝令夕改,对政策规定或是有始无终,或是随意操作,使政策变成一纸空文;有的虚报浮夸、弄虚作假,不是深入实际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把精力用在抓落实、办实事上,而是在说假话上下功夫,在数字上动脑筋,在材料上做游戏,对成绩大吹大擂,对问题遮遮掩掩;还有的打着为群众办实事的旗号,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其目的是为自己的升迁打基础。这些做法不仅失信于民,还侵犯了群众利益,损害了党的形象,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党员干部能否坚持诚信原则,不仅仅关系到群众的道德评价,还关系到党是否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任。人的工作能力有强弱,但在诚信问题上却不应该有任何可供挑剔之处。两千多年前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就强调“民无信不立”。党员干部要想得到人民的

支持和信赖,更需要具备诚信的道德品质,这也是党员干部产生向心力、号召力,组织形成凝聚力、战斗力的基本条件。如果不能做到待人以诚、行事以信,又怎么能在工作中使群众满意,又怎么能让群众看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党员干部要做到诚信,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政绩观,通过勤勤恳恳的工作,创造出局部与全局协调发展的政绩,单项工作与全面建设互相促进的政绩,使自己的工作业绩经得起群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在工作中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讲实话、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不隐瞒自己的真实观点,不为私欲做有损党和人民的事,真正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上,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走出讲排场、大呼隆、不讲实际效果的误区。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言出必行,行出必果,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人。材料二,为一个共产党员,不断巩固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体现先进性、弘扬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在现实生活中,首先要真正做到诚信为人。

诚信为人,就是在与人交往和办事中讲诚实、讲信用、讲原则。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两千多年前的老子说:“与,善仁;言,善信。”就是要求人们待人要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要恪守信用。在现代社会,讲诚信是人们社会和经济交往的基础,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讲诚信也是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至死践行入党誓词,用生命捍卫了共产主义理想。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了终生。他们是共产党人讲诚信的光辉典范。现阶段,党领导全国人民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诚信经济,建设诚信社会是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涵。不讲诚信,小则影响同事、朋友、合作伙伴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和关系;大则违

反党纪国法。不讲诚信较严重的现象在经济生活中主要表现为采用欺骗手段谋取经济利益,在政治生活中则主要表现为说一套做一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欺骗党组织和群众,如赖昌星、陈克杰、王怀忠、李真之流等。这些现象虽然不是我们社会的主流,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极大的反作用。因此,党中央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提出了全社会要“共铸诚信”。

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首先要成为讲诚信的表率。讲诚信,必须做到对党忠诚老实。对党忠诚老实,是《党章》规定的基本义务。对党忠诚,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党组织的威信,坚持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员个人服从组织、下级党组织服从上级党组织、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纪律。对党老实,就是要求每一名党员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党组织不隐瞒观点,不夸大成绩,不缩小失误。在学习上,要活到老,学到老,做到学以致用;在工作上,要能够做最基层、最具体、最细小的事情,善于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在生活上,要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不讲排场,要妥善处理与父母、配偶、子女和邻里的关系;在社会交往上,要能够以诚待人、宽以待人,能够以心换心,将心比己。材料三,诚信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美德。古人言:“立信才能立业”、“人之所助,信也。”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是否讲诚信,直接体现着其对社会、对他人的基本态度。不讲诚信就是对社会、对他人不尊重,当然也就不可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尊重和支持帮助。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普遍的守信行为是市场交易能够顺利进行、经济能够良性运转的前提。诚信也是市场主体的一种重要社会资本。无论任何个人和企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历代的志士仁人都以诚信立身,成功的企业家都靠诚信立业。

在新时期,共产党员只有自觉讲诚信,才能有效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对于领导者来说,诚信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

动员力和组织凝聚力。古人称诚信为“政事之本”、“国之大纲”。我们只有讲诚信,时时事事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取信于民,赢得被领导者的信赖和尊重,作指示、发号召、提要求才有吸引力、说服力和号召力。如果不讲诚信,经常失信于人,必然丧失被领导者的信任,甚至众叛亲离。当前我们党内少数人存在的心口不

一、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相互欺瞒之类的不正之风,既严重破坏了党自身思想和行动的集中统一,又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听任其发展蔓延,必然会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甚至失去民心。

共产党员讲诚信,必须自觉做到:(1)表里如一。取信于人的前提是心地坦诚,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外信于人。因此,共产党员讲诚信,必须襟怀坦白、诚实正直,待人处事真心实意,表里如一。一是说话心口一致。不说假话,不信口开河、无中生有,不说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违心话,不说空话。二是办事知行统一,尊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规制度,严格按原则和规矩办事。不弄虚作假,不明知故犯,不装模作样地故作姿态,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花架子,不办知行相悖的违心事和违背事理的昧心事。三是言行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光明正大地说话办事,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对人对己一个样。对上不阳奉阴违,对下不矫揉造作,处理公共事务不搞暗箱操作,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作风,不搞对人一套、对己一套的双重标准。(2)实事求是。共产党员讲诚信,必须自觉坚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要认真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和处理问题自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客观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冷静观察和科学理性思考;遇事善于明辨是非利害,严肃认真,谨言慎行,求真务实;说话不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办事不草率决定、盲目行动,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符合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事实的验证。还要勇于坚持真理、纠正错误,敢于旗臶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注意发现并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错误。(3)言行一致。共产党员讲诚

5.“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发言稿 篇五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是我们研究组申请的省级课题,在前期充分的准备下,经陕西省教育学会批准立项。我代表课题组成员做开题报告,下面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及老师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界定和说明

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共同探索和交流分享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课堂中利用分组讨论可以提高有限时间内学生学习、交流、表达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优势互补,也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组织开展有效的小组学习的形式解决问题,是面向全体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的方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然而,不容忽略的是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们经常感觉自己的课堂“小组讨论”不尽人意,课堂讨论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当我在课堂上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不是我所想象的有争议、有碰撞、有生成,我只要走下去,询问他们讨论的如何,他们立刻便问:老师这道题答案是这样的吧,答案对不对,一会上去展示错了怎么办……等等问题,而不是真正针对问题本身的讨论。讨论流于形式,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很难保证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在讨论过程中有“浑水摸鱼”者,有“离题太远”者,有“离群索居”者。交流过程也有的学生“随波逐流”,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讨论实际上对课堂教学没有多大帮助;还有小组讨论参与率低;讨论时间控制不好等。小组讨论的无效,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这也是我们许多一线的教师所困惑的,究竟如何使小组讨论更有效,怎样开展、如何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等等,是本课题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课题想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认识水平,深刻领会提高课堂学生讨论的有效性,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关键。也是我校成功实施“两段六环导学大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通过课题研究,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吸纳他人意见,并能有效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是我们教师真正从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生能力培养者,努力提高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自己的教学技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有(1)小组讨论的分组研究。

(2)学生讨论习惯的培养(3)小组讨论的有效评价机制

(4)开展课堂讨论与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是一线教学改革急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2)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就是在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实施,边改进,边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校本研修,同时通过研修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仔细查阅、钻研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认真制定相关的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2)、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适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采取“自修---反思”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的校本研修。开展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对他们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建立假说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上大胆地改革,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小组讨论教学策略。

(3)、教育调查法:通过多种形式对本学校各学段、各类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为课题研究积累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4)、调查研究法:运用访谈、问卷等方式系统地收集客观资料,探究影响讨论有效性的因素,发现问题,验证假设。

(5)、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教育教学事件或研究对象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积极发现并培植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充分发挥个案研究对教师校本成长的促进作用。(6)、经验总结法:定期对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交流、互动,对研究成果及时汇总,逐步形成成果。

五、基本思路和研究步骤

(一)、研究思路:本课题将以我所带的本校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自己要进行理论学习论证,并收集相关资料,吸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其次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摸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同学生一起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在实践中摸索出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操作策略和方法。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6月-2014年8月)(1).问题反思,确定课题;(2).文献研究,申报课题;(3).立项开题,制定方案;(4).培训动员,熟悉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4月)第一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0月)(1).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步骤。

(2).讨论设计和编写集体调查问卷和个案调查问卷。第二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4月)

(1).进行有序、科学的调查和问询,找出学生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识,建立学情问询跟踪记录。

(2).通过问卷和调查及时收集和总结小组讨论的策略。(3).各学段交流实施提高小组讨论有效性策略,并对实施这一研究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找出解决方案。

(4).分层次交流研修成果,撰写反思、论文,汇编成集。

3、总结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

(1).反思研究过程,收集研究成果,准备申请结题。(2).撰写反思和论文,收集和整理研究成果资料。(3).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六.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人员具体分工:

(一)课题实施方案的策划,课题的组织、管理、协调 李玉玲 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课题资料的汇编,结题报告的撰写 王燕

(二)、学情调查,学情反馈 王燕

(三)、小组讨论课堂教学实施 郭丽萍 李玉玲 刘文斌 王燕

(四)、课堂讨论分组的研究 刘文斌

6.“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发言稿 篇六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市第XX次党代会,是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重大关头、“两个大局”风云际会的重要节点、阔步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今天上午,认真聆听了XX书记代表市委所作的工作报告,我感到,报告全面总结了我市五年来所取得的工作成果,系统凝练了发展经验,认真分析了我市的发展目标和面临的发展形势,并指明了今后五年的发展道路。认真研读后,我感到,对XX书记的报告印象最深刻的有4个方面:

一是主题主线“明”。

报告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高屋建瓴,立意深远,主题鲜明,思路清晰,既是一份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好报告,更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相信,在新一届市委班子的带领下,XX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二是回顾工作“实”。

报告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反映了过去五年我市致力于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城乡品质、民生福祉、管党治党等方面的工作,发展成果十分丰硕,尤其是成功赢得XX首批、XX首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殊荣,既是荣誉、也是责任。作为新一届班子成员,我也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必将用实际行动为XX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目标站位“高”。

报告精准把握发展方位,聚力打造“XX”,以推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主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号召为建设现代化XX而奋斗。蓝图已经绘就,我相信,只要我们锚定目标、精准发力,“XX”的目标定位必将一步步实现。

四是路径措施“新”。

聚焦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报告提出了全面推进XX经济社会发展的“八大工程”,明确时间、明确数据、明确举措,为全市未来发展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我想,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和步骤,深入思考、系统推进、重点突破,一项任务一项任务完成,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实现,不负XX人民的期望。

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我想,要实现全市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意义重大。全市纪检监察战线必须要聚焦市党代会的工作部署,以更大担当、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进纪检监察工作,为建设现代化XX提供坚强保障。具体来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职能定位,强化学思践悟。

要认真学习宣传市第XX次党代会精神,把贯彻落实党代会部署要求融入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统一部署和行动中,自觉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到全局工作中去定位、思考、谋划和实施,切实把党代会精神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工作的举措、落实工作的能力。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充分认识纪检监察事业所肩负的职责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忠实履职尽责,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精准有力的监督推动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走深走实。要树立品牌意识,既要不折不扣落实党代会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又要大深入挖掘本土特色红廉资源,深入总结XX、“XX”、“XX”等具有XX辨识度的特色做法,奋力书写好纪检监察工作的XX答卷。

二是围绕“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

要以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党代会工作部署,强化政治监督,开展专项监督,做实日常监督,推动各项工作在XX落实落细落地。要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既用监督加压,又用信任加力,用严的标准、严的措施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要聚焦市党代会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围绕市委重要工作部署开展监督检查和政治巡察,着力发现和纠正各地各部门在思想认识、政治态度、落实行动中的偏差,确保政令畅通、落地见效。

三是敢于善于斗争,强化正风反腐。

要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保持不怕得罪人的精气神,不折不扣落实纪检监察职责使命,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要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把“三不”一体推进贯彻到正风反腐全过程、各方面,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露头就打,对作风和腐败交织问题精准处置,要借助数字化手段,通过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不断深化国企、粮食、教育、医疗、交通等重点领域腐败问题整治。要聚焦干部作风不严不实、履职不力等问题,加大对“躺平式干部”的监督力度。要坚持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高质量抓好清廉XX建设,强化点名道姓通报力度,切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奋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四是坚定人民立场,强化为民情怀。

要始终树牢人民至上的理念,坚定“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决心,紧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紧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运用纪检监察信息化手段,常态化用好“大数据”精准查处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要围绕村级小型工程项目建设和集体“三资”管理,创新监督方式,用好基层监督数字化运行平台,持续规范和优化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切实激发群众监督热情,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助力美丽乡村、清廉村居建设。

五是护航发展大局,强化责任担当。

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争当XX、争创XX、高质量发展建设XX、建设现代化XX等目标有机贯穿起来,慎终如始强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监督。要充分发挥“亲清XX”平台作用,健全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引导党员干部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推动政商交往更加“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进一步完善干部容错纠错减责免责机制、深化“XX”澄清正名制度、不断打击诬告陷害行为、做好被问责和受处分干部跟踪回访工作等系列“组合拳”,不断释放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鼓劲。

7.“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发言稿 篇七

1) 纪律问题。由于班级大教师很难控制和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尤其是, 当进行小组表演时, 往往一整个班级的学生集体出动, 课堂组织变得很复杂很难安排, 而将大部分口语交流活动安排成小组活动模式, 能够较好的控制课堂组织状况, 分散了教师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教师只需要跟几个小组长交流沟通, 并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就可以了。

2) 参与问题。由于高中学生水平不齐, 性格不同, 教师在课堂上很难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 往往是少数几个人控制了发言或沉默不语, 而性格开朗活泼的人往往成了课堂的主角, 或者有的学生即使参与了实际效果也不尽理想, 教师对这种情况下通常采取积极鼓励不爱发言的同学站出来表演, 而这样势必造成课堂节奏的拖沓, 同时又限制了想参与活动的同学的积极性。

3) 选题问题。教科书上的讨论题单调, 缺少灵活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全班同学如果只围绕一个选题来讨论, 势必会有的同学对这个论题不感兴趣, 或者有其他观点, 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放开手脚, 将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 通过各自的讨论帮助他们进一步对论题进行更深刻的认识。

4) 效率问题。不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布置的任务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大班活动由于节奏拖沓, 往往一节课下来每个同学表现的机会很少, 而教师也无法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因而课堂效率不高。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分析和反思我们可以发现:纪律问题除了班级大、人数多的原因之外, 还有其他原因, 如:主题缺乏兴趣, 表现单调, 缺少挑战, 小组表演时个别学生说话不清楚或声音太小, 使听的人失去兴趣, 没有有效的评估和激励机制。参与问题、选题问题、效率问题以及语言表达都是由于没有做充分准备。我发现教师的设计和组织是上好每次口语课的关键。包括任务的布置, 课后的准备, 课堂表现和评估。根据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我决定采用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式自主学习方法,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以对子和小组开展基于主题和任务型的多样化活动, 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2 小组讨论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1 确定小组讨论的目的, 内容和方式

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不同的, 教师应该根据学习的重点来安排小组讨论活动。因此,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环境, 教师要在上课前确定好小组讨论的目的, 内容和方式。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息息相关。

2.2 小组讨论的应用

教师在课堂上是个指导者和协调者。教师不同的教学目的会导致交流方式的差异, 继而也会影响到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我选择的是传统教学法, 也就是教育界常提到的三个Ps。它们分别是:Presentation→ (讲课) →Practice (操练) →Production (语言产出) 。讲课与陈述性知识有关, 而操练和语言产出与过程性知识有关。传统的三个Ps是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过程性知识的自动化过程, 如表1所示。

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步是演示。首先学生独自找到黑板上几个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必须要认真读懂文章。然后, 我检查并核对他们的答案和详细地解释重点难点。我提供所有与对话相关的信息给学生。

第二步是操练。学生结对子复述文章。接着4个学生搭配成一个小组。每个组员轮流复述文章后一起讨论话题“考试利大于弊”或“考试弊大于利” (小组抽签决定) 。为了找到充分的理由来证明他们组的观点, 每个组员都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发表意见。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学会了互助和增强了合作精神。同时, 我也会四处走动并给予他们指导。

第三步是语言产出。在正反方间我们进行一个辩论赛。每组的成员是正反两方加上一个法官和记录员。我详细地告诉他们辩论程序。每个记录员要记录下辩论的整个过程。这是个有趣却是比较艰难的挑战, 每个辩手都要维护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辩护和反驳, 可以充分利用上所学的新的表达方式, 巩固并加深了知识点。作为老师,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起来, 并尽可能地激发他们运用第二语言的积极性。

第四步是教师评价和总结。小组活动结束后, 教师要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 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评价组员在小组活动的表现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和自我意识。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了他们今后的学习。他们会从中吸长补短, 这样也就避免了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教师来说, 学生的表现是最直接的反馈。教师可以从整个教学过程和结果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并从中判断该种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与不可行性。我通过多次的实践证明, 小组讨论确实具有其可行性。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然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合作, 共同努力,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这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 它较之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及课外活动中去。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们教师过分强调语法教学和笔试成绩, 从而忽略了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讲话和交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也不断增强, 而这种心理现象却使学生出现了“怕出错而不敢讲, 越不敢讲越容易出错”的现象。因此我们利用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宽松的交流平台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

小组讨论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产物, 其特点是以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为合作对象, 小组成员通力合作, 充分说明这种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传统课堂教学只注重掌握语言规则而忽视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知、实践后归纳与总结规则。而在小组活动中, 通过提问、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 为每个学生增加了更多接触目的语的机会, 也增加了为真正的交际目的使用英语的机会。同时, 他的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情感因素影响了语言习得。多样的小组活动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加强了学习英语的动机;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后, 自信心与自尊心增强, 焦虑感降低, 这样在一个低情感过滤的环境中进行口语训练, 语言输入会更多, 输出的效果会更好。

3 小组讨论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组探究学习法的优点很多, 体现了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型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理念。以小组形式安排的英语口语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同学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 能够弥补传统课口语训练的不足, 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但是, 在实践中仍然发现如下问题, 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改进。如有些小组过分注重PPT漂亮的画面和表演, 忽略了语言信息的输出。另外, 同学评估和自评打分时, 标准把握不够严格和准确。还有的同学背讲稿, 仍有个别同学念讲稿。这些都是小组讨论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从另一方面讲, 小组讨论学习对班级整体互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小组上台表演与班级同学互动较少。班级与班级之间存在着水平, 能力, 性格差异。最后一点, 由于一个班级中几个小组论题不同, 且观点也有很大差异, 教师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充分的点评与指导, 这就造成了学生讨论时候积极性很高, 然而很多论题无法得出什么有效成果, 这就对教学质量打了折扣。因此, 教师一定要扬长避短, 加强小组讨论活动中的进度控制, 积极指导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使每个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4 结束语

小组讨论学习模式是当前一时无法完成小班英语授课的有效的替代品。当前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态度也有待调整, 大班英语授课中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将学生分散到各个小组当中, 使其有更多的主动表现的机会, 这不但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还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 因此, 小组讨论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关于合作学习组织优化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高中, 2004.

[2]茅雅琳.高中英语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定位[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4.

8.“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发言稿 篇八

【关键词】语文 有效 小组 讨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组讨论成为初中语文课堂中常见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近年所接触的各类语文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几乎都出现了小组讨论的身影。当前,不少专家在肯定小组讨论方式重要性的同时,对许多“为了讨论而讨论”的现象提出了质疑,他们普遍认为不少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与小组讨论方式的切适性问题缺少研究。

学生在课堂上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分组展开讨论,是美国七十年代兴起的合作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自古就有这方面的萌芽。《诗经•卫风》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记》中提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如果能互相切磋,交流心得,学习效率自然会提升。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以问题为引领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获得普遍推广,但能举手回答问题的多为班中较优秀学生,整个课堂教学如同教师“导演”下的优等生“演出”,不少中下学生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配角”或“听众”。小组讨论是改变这一现状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把语文“讲堂”变成语文“学堂”,使教师的‘教’更好地作用于全体学生。以下,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实施小组讨论进行论述,欢迎同行、专家斧正。

一、著力提升合作意识

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意识,使他们乐意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要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合作意识、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合作小组的成立决定了学生在讨论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负责,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取长补短的氛围。教师可以规定每个小组只需提交一份答案,亦可不表扬(代表本组回答讨论结果的)学生个人,而表扬整个小组,这样做有助于形成讨论小组的集体向心力。并且,各讨论小组必然会存在竞争,教师可通过组织竞赛的方式,推动小组之间的有序竞赛,用竞争的压力提升各小组的凝聚力。当某小组提交有价值的讨论结果时,教师要积极地给予回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如果小组内的讨论比较激烈,甚至组员之间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时,教师要安排一些时间用来分析分歧产生的原因,也可以把确实存在较大分歧的问题提交到全班进一步讨论。在总体点评时,除了知识方面的梳理、总结,教师还要点评各小组开展讨论的情况,使学生了解本小组在合作讨论时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有待提高。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不单能提升小组讨论的效能,还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产生积极影响,进而促使学生形成现代社会所需的宽容、负责的良好心态。

二、合理编排讨论小组

一般的精品课、展示课,执教教师多为借班上课,对所教班级非常陌生(又缺少了解学生的时间),只能仓促地按固定座位(大多前后左右几名学生)组成临时讨论小组。如果老师对如何科学编排合作小组缺乏思考,而是照搬照抄,就会出现讨论小组内优秀生主宰讨论、积极发言,其他学生长期扮演接受者的角色的情况,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就难以实现。

日常教学中,教师对自己所教班级是熟悉的,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组织能力、个性差异组成若干合作小组,没有必要按照学生固定的座位编排讨论小组。教师可以指定组内的某位学生作为核心来组织讨论,核心学生也可由组内学生推举产生或轮换。这个核心学生要组织组内成员有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每个组员都有表达的机会,要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并安排某个“发言人”代表本组参与全班交流。一般来讲,课堂上需要小组展开讨论的,都是具有一定难度或迷惑性的问题。教师要时常对核心学生进行指导,使其能鼓励中等学生发言,能引导学困生倾听他人观点并尝试着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设定讨论时间

教师设定讨论时间时,要立足学情,兼顾各层次学生,不可因急于完成教学进度,而忽视学生思维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巡视小组讨论进度时,需根据情况延长或缩短讨论时间。一般来讲,小组讨论的时间以中等学生能完成任务为限。由于学习基础、认知水平方面的差异,占学生人数最多的中等生自然比优秀生需要的时间多,教师需要正视优秀生与中等学生的讨论“时间差”,千万不要让这些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机会。对于少数的学困生,教师要积极鼓励其思考、讨论,不可求全责备。

四、辩证看待讨论评价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必然需要对讨论的质量、结果给予适当的评价。理论上来说,评价的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但在实践中,一般较少选择让学生作为评价主体。这不是教师理论修养或课堂操控能力的问题,而是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任务及时间设定,令教师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评定他们小组或其他小组的讨论的质量,更不用说对小组内的组员表现分别进行评价。

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但如何对讨论小组开展表扬却是个看似容易,操作起来难度很大的事情。课堂上,如果教师千方百计地从各个角度表扬学生,最终的结果是导致表扬的“廉价”、低效,这是笔者在实践中遇到过的问题,表扬讨论小组也是如此。笔者的实践表明,过多的表扬并不能促进小组讨论的有效进步。

我们都知道基于符合某些操作标准而给予的表扬才能起到相当的作用,但如何让表扬与该小组学生在小组讨论时的付出相匹配,进而产生相当的作用,这是个很难界定的命题。教师虽然在小组讨论时巡视整个课堂,但终究不能详细了解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小组讨论后,怎样的评价才是科学、合理的,这是所有教师都需认真思考、不断完善的。可以说,不重视评价的效果,就难以使小组讨论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郭保富.《莫让合作学习“有名无实》.《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1年第1期

[2]盖金涛.《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初探》.《教学交流》,2008年第8期

[3]李英华.《浅谈“合作学习”》.《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7年第6期

作者简介:

9.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有效小组讨论 篇九

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是十分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合作的当数“小组讨论”了。“小组讨论”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热点,甚至出现了上课必有“小组讨论”的现象。小组讨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在对小组讨论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等方面存在偏差,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小组讨论过程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1、缺乏讨论情境

很多情况下,教师为了营造课堂气氛,在讨论条件并未成熟的情况下,就随意的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的思维还未来得及转换,故常常出现面面相觑的现象;或是“各自为战,信口开河;或者几个人一起随便谈谈,说的内容与讨论问题并无关联。这三种表面形式的“小组讨论”,实际上是没有收效的,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2.讨论内容缺乏价值

小组讨论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公开课,不论需不需要,一律讨论,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实际上只流于形式。很多布置给学生讨论的内容过于简单,没有讨论价值,合作学习没有素材。3.讨论缺乏思考的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的问题提出后马上让学生小组讨论,课堂一片喧哗。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进行独立思考,个别优秀的同学己经说出了答案或教师为了赶进度直接公布了标准答案,学生的思考讨论成果末能得到展示,学生的个性思维当然得不到发展了。4.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课堂上出现一个或几个活跃学生“包办”所有合作学习,也有的小组一潭死水,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不知道如何去讨论,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小组合作学习沦为部分精英的舞台,另一部分学生就成为听众和看客。

5.小组分工不明确

分组的形式按座就近组合、或自由结伴组合,这违背了小组合作的组建原则,不利于合作的和谐进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沦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学生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毕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

6.教师引导和指导不充分

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往往不知道自己的位置。有些教师认为小组讨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因此在活动中偶尔参与或不参与,这样表面上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缺乏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的任务不够明确,队员之间容易产生误解,会使课堂陷入无序状态。

7、教师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实际教学中,“讨论”结束后,教者关心的往往是“讨论问题”的结果和答案,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却很少提及“讨论得怎样?讨论中有什么现象或问题等,殊不知,我们设计小组讨论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提高素质。

二、小组讨论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巧妙创设讨论情境

怎样才能促使每位同学都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去呢?

首先,要选择组织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要给学生这样一种感觉或暗示:现在是“小组讨论时刻”!一般来讲,当出现新知识时,当遇到个人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当学生意见不统一且有争论时,当学生产生实践的欲望时,问题的答案不唯

一、方法不确定时,„„这些时机,教师要有效利用。

其次,教师应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体验出发,设法挖掘原有认识和课本内容的联系,设置有趣味性、知识性、层次性的问题,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操作平台,让学生入情入境,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积极地利用旧知探索新知。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创设思维情境也很重要。2.选择和设计有价值的讨论任务

想使讨论富有成效,提高所讨论问题“质量”。教者所提出的“讨论题”,首先必须有讨论价值,如果问题含量过小,一个人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就设有让大家共同讨论的必要。教者必须在问题设计的“质”上下功夫,最好提一些“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真正起到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

另外“讨论题”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讨论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讨论形式引发其思考,促使其思考。因此应鼓励学生在课前、课堂、课后认真阅读课文,提出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教师要灵活处理这些问题,将他们纳入课堂小组讨论的问题中。

3、小组讨论之前,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地进行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合作在现代社会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但是合作也需要建立在个人具有一定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4.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教育观念,是把每个学生都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的发展。在分组时,要把学困生分配到每个小组中,以优带差,以优助差。在教学设计要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倾向,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为此学习任务可分割为不同层次的小任务,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出贡献。同时,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宽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思考方式学习。5.均衡的小组划分和明确的组内分工

建议教者要在小组讨论的操作上作如下分工,即:“分派角色,适时轮换,任务分割,结果整合”。

在划分小组过程中,一方面要经过教师的仔细斟酌并对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考察和比较,包括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参与的积极性,性格特征等等,最大程度上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另一方面,小组的划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适时调整和改换各小组成员,以避免学生在合作能力的形成上的思维定势以及避免各小组之问产生恶性竞争和小团体冲突。除此,实践中还要对组内成员做好角色分工,建立必要的合作规则和激励机制。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小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明确个人的责任。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小组配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长承担小组各成员的分工,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任务,记录员承担记录小组各成员意见的任务:发言人在小组学习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阐明见解。6.做好捕捉和策划工作,一方面,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和思考为主,在了解的基础上策划: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和强调,哪些小组讨论离了题,学生讨论时出现的新问题应该怎样加以引导和设计,学生在交流时闪现的创新意识和独特见解应该怎样给予欣赏和利用等等。

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有的小组讨论完全离题或毫无起色时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指点,问题的思路往往是隐藏在文章字里行间。教师的指导必须得法:或指点“迷”途,或拓宽思路,也许只是只言片语,或一点头、一微笑,或对课文范围的一个比划动作,抛砖引玉,便让学生茅塞顿开,使讨论进入正轨或高潮。

7、建立有效合理的评价机制

如何正确地评价讨论结果呢?教师在深入讨论群体和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时必须高度集中精力,力求迅速全面把握各种意见的分歧的最关键原因,根据课文内容、生活实际及儿童特点等因素果断作出判断,并巧妙地引导学生达成共识。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必须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别化特征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大家的智慧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得多。

小组讨论打破了封闭的教学格局,调动学生的体验、情感,培养了创造性与协作精神,充分体现了教学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我们广大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探索,让小组讨论真正地落到实处,让学生从中受益,让教学从中受益。

10.“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发言稿 篇十

一、自由讨论阶段发言要积极、主动

讨论开始后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不仅可以给考官留下较深的印象,而且还有可能引导考生的思想和见解,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可,逐步成为本组的主导或核心人物。当自己的观点表述完以后,还应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取长补短,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审时度势,尽最大努力说服其他考生

在试图说服对方的时候要掌握适当的时机,不要在对方情绪激动时去说服他改变观点。在情绪激动时,大多数人的情感多于理智,过于逼迫反而可能使其更加坚持原有的观点,做出过火的行为,造成更难以改变的结果。待对方表述完毕,情绪稍缓和时再去说服对方改变观点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考生在表述时也要注意控制情绪,不要造成讨论过程中自身的言语不当中.公教育版权。

三、发言要注意说话的技巧,言词要恳切可信

发言的时候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找出彼此的共同点,引导对方尽量接受自己的观点。讨论过程中态度要诚恳,用词要准确,不要出现过激的词语,表述的言语要真实可信,通过有技巧的说话让其他考生对你产生认可和信赖,从而能够在讨论过程中获得其他考生的肯定,逐步成为本组的主导。

四、发言时避免过于冗长,做到言简意赅

陈述过程中多记录其他考生的观点和意见,找到能为我所用之处;在表述时尽量把答题时间控制在一分半内,避免过于冗长造成其他考生的反感;要抓住重点,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加深考官的印象。

五、千万不能使用粗话或黑话

有人认为说出那些很流行的网络语言,或者那种所谓的很另类的流行词语,便会缩小同他人的距离,他们把宅在家中叫做“屌丝”、“宅男宅女”,或者借用甄嬛体等流行语。如果想让自己在表述过程中与别人稍显不同,可以用一些家常性的语言,这样还可以增加彼此的亲切感,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中.公教育版权。

六、不要使用外语和方言

外语和方言是有时候能显现出讲话者的某种能力,有时候能体现出幽默。但是假如有人听不懂,那就最好别用。不然就会使他人感到是故意卖弄学问或有意不让他听懂。

七、谈话时注重礼仪,不要失礼、失态

在讨论过程中适当的手势是必要的,但是不要用手或笔尖去指别人,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在别人反对你的观点时也要面带笑容,不要做出厌恶反感之态,情绪过于激动时也不要说出刺激对方的言语,在整个过程中要表现出得体、大方、有肚量。

11.“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发言稿 篇十一

一、小组讨论式教学

小组讨论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或者以新课程的预习为目标,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学和互助式讨论,通过讨论获得问题的答案,完成合作学习。这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形式,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小组讨论式教学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强调学生的自学,二是强调合作讨论。必须要把握好小组讨论式教学的这两大特征合理地组织教学,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实现小组讨论式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1.合理编排小组,是有效性的前提

在小组讨论式教学这种模式中,小组的编排是十分重要的。在小组编排时,要将学生自主选择和教师调控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是基于学生交往喜好和沟通需要的选择。这种方式能够确保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但是这种方式有可能无法保证小组成员资质的均衡。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调控,在学生自由结合的基础上,确保各小组之间优中差的合理搭配和分配,确保各小组水平的一致,这样才能为学生合作讨论奠定良好的基础。

2.认真设计讨论问题,是有效性的基础

小组合作讨论这种形式并不是适用于所有课堂内容教学的,对于一些没有讨论价值的内容,如果生搬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必然无法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认真地精心设计讨论问题,问题的设计要遵循有“讨论点”这个原则。要设计能够反映课文主旨或中心思想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例如,在《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讨论问题:文章中的白衣战士有哪些特征?永远的白衣战士中“永远”的含义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是能够说明文章中心思想和主旨的,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会对文章的主人公叶欣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能让他们更清楚地把握人物的品格,能够让他们对这个白衣战士有更深刻的了解。他们讨论这个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和消化过程。这种讨论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发言意识,能够让他们各抒己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叶欣崇高奉献精神的敬佩之情。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是有效性的保证

小组合作讨论并不是让学生无目的地进行争论,而是为了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正确的认识。如果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讨论,这样的讨论是毫无价值的,会造成许多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滥竽充数,会让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小组讨论之前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组内讨论。这样在讨论中才会出现多方观点,学生之间才会有正面交锋,才会出现观点上的针锋相对,学生之间才能形成思想上的碰撞,从而达到恍然大悟的效果。继而通过小组讨论得出问题的最佳答案。在讨论前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能够避免学生在讨论时的滥竽充数,是小组讨论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4.对讨论过程和结果的调控,是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学生是如何进行讨论的,学生讨论的结果如何都是有效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确保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注意对小组讨论过程的调控。在小组讨论环节,为了确保讨论的有序进行,可以在小组内采取轮流发言的形式,让学生依次发表意见、阐述主张,让每个成员都认真聆听其他成员的意见,小组组长将小组成员有争论的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待小组成员发言之后,由小组组长对观点进行分类,并开始讨论,最后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各小组在讨论中要认真记录本小组的讨论情况,便于最后进行组间讨论。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要组织各小组代表汇报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点评,让各小组反思自身的讨论成果,吸取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这种有效的调控,可以让各小组自觉反思,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小组讨论的成效。

此外,教师还可以建立针对小组讨论的激励机制,对在小组讨论中表现优异、积极的学生要给予口头奖励,对于表现差、滥竽充数的学生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通过有效的激励,增强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意识,提高小组讨论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热情。

综上所述,小组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通过合理编排小组、设计讨论问题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小组讨论式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构建较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世虎.新课程背景下的讨论式教学[J].中学语文,2010(06).

[2]肖忠芬.讨论式教学运用于语文课上的意义及做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0(06).

[3]姜萍.再谈讨论式教学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9(06).

上一篇:党员活动室申请书下一篇:我国国债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