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古诗词大全

2024-08-07

小学课本古诗词大全(共7篇)

1.小学课本古诗词大全 篇一

小学课本上所有古诗词

一年级上册

1、一去二三里

2、画

3、咏鹅

4、画鸡

5、静夜思

6、悯农唐骆宾王明唐寅唐 李白一去二三里,远看山有色,鹅,鹅,鹅,头上红冠不用裁,床前明月光,烟村四五家。近听水无声。曲项向天歌。满身雪白走将来。疑是地上霜。亭台六七座,春去花还在,白毛浮绿水,平生不敢轻言语,举头望明月,八九十只花。人来鸟不惊。红掌拨清波。一叫千门万户开。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

7、春晓

8、村居

9、所见

10、小池

唐 孟浩然清 高鼎清 袁枚宋 杨万里

春眠不觉晓,草长莺飞二月天,牧童骑黄牛,泉眼无声惜细流,处处闻啼鸟。拂堤杨柳醉春烟。歌声振林樾,树阴照水爱晴柔。

夜来风雨声,儿童散学归来早,意欲捕鸣蝉,小荷才露尖尖角,花落知多少?忙趁东风放纸鸢。忽然闭口立。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

11、赠刘景文

12、山行

13、回乡偶书

14、赠汪伦

宋 苏轼唐 杜牧唐 贺知章唐李白

荷尽已无晴雨盖,远上寒山石径斜,少小离家老大回,李白乘舟将欲行,菊残犹有傲霜枝。白云生处有人家。乡音无改鬓毛衰。忽闻岸上踏歌声。

一年好景君须记。停车坐爱枫林晚。儿童相见不相识,桃花潭水深千尺,正是橙黄橘绿时。霜叶红于二月花。笑问客从何处来。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年级 下册

15、草

16、宿新市徐公店

17、望庐山瀑布

18、绝句

19、敕勒歌

唐 白居易宋 杨万里唐 李白唐 杜甫北朝民歌

离离原上草,篱落疏疏一径深,日照香炉生紫烟,两个黄鹂鸣翠柳,敕勒川,阴山下。

一岁一枯荣。树头花落未成阴。遥看瀑布挂前川。一行白鹭上青天。天似穹庐,野火烧不尽,儿童急走追黄蝶,飞流直下三千尺,窗晗西岭千秋雪,笼盖四野。

春风吹又生。飞入菜花无处寻。疑是银河落九天。门泊东吴万里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小学三年级 】 上册:

20、夜书所见

2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2、望天门山

23、饮湖上初晴后雨

24、小儿垂钓

宋 叶绍翁唐王维唐 李白宋 苏 轼唐 胡令能

萧萧梧叶送寒声,独在异乡为异客,天门中断楚江开水光潋滟晴方好,蓬头稚子学垂纶,江上秋风送客情。每逢佳节倍思亲。碧水东流至此回山色空蒙雨亦奇。侧坐莓苔草映身。

知有儿童挑促织,遥知兄弟登高处,两岸青山相对出,欲把西湖比西子,路人借问遥招手,夜深篱落一灯明。遍插茱萸少一人。孤帆一片日边来.淡妆浓抹总相宜。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年级 下册:

25、咏柳

26、春日

27、乞巧

28、嫦娥

29、游子吟

唐 贺知章宋 朱熹唐 林杰唐 李商隐唐孟郊

碧玉妆成一树高,胜日寻芳泗水滨,七夕今宵看碧霄,云母屏风烛影深,慈母手中线,万条垂下绿丝绦。无边光景一时新。牵牛织女渡河桥。长河渐落晓星沉。游子身上衣。

不知细叶谁裁出?等闲识得东风面,家家乞巧望秋月,嫦娥应悔偷灵药,临行密密缝,二月春风似剪刀。万紫千红总是春。穿尽红丝几万条。碧海青天夜夜心。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年级上册:

30、题西林壁

31、游山西村

3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3、送元二使安西

34、过故人庄

宋 苏轼宋 陆 游唐李 白唐王维唐 孟浩然

横看成岭侧成峰,莫笑农家腊酒浑故人西辞黄鹤楼,渭城朝雨浥轻尘,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远近高低各不同。丰年留客足鸡豚烟花三月下扬州。客舍青青柳色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不识庐山真面目,山重水复疑无路,孤帆远影碧空尽,劝君更进一杯酒,只缘身在此山中。柳暗花明又一村。惟见长江天际流。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年级 下册:

35、独坐敬亭山

36、望洞庭

37、忆江南

38、乡村四月

39、四时田园杂兴40、渔歌子

唐 李白唐 刘禹锡唐 白居易宋 翁卷宋 范成大唐 张志和

众鸟高飞尽,湖光秋月两相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绿遍山原白满川,昼出耘田夜绩麻,西塞山前白鹭飞,孤云独去闲。潭面无风镜未磨。日出江花红胜火,子规声里雨如烟。村庄儿女各当家。桃花流水鳜鱼肥。

相看两不厌,遥望洞庭山水翠,春来江水绿如蓝。乡村四月闲人少,童孙未解供耕织,青箬笠,绿蓑衣,只有敬亭山。白银盘里一青螺。能不忆江南?才了蚕桑又插田。也傍桑阴学种瓜。斜风细雨不须归。

【小学五年级】上册:

41、泊船瓜洲

42、秋思

43、长相思

44、七律.长征

宋 王安石唐张籍清纳兰性德毛泽东

京口瓜洲一水间,洛阳城里见秋风,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钟山只隔数重山。欲作家书意万重。千帐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春风又绿江南岸,复恐匆匆说不尽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

明月何时照我还。行人临发又开封。无此声。

45、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五年级 下册:

46、牧童

47、舟过安仁

48、清平乐·村居

49、浪淘沙唐 吕岩宋 杨万里宋辛弃疾唐 刘禹锡

草铺横野六七里,一叶渔船两小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九曲黄河万里沙,笛弄晚风三四声。收篙停棹坐船中。发谁家翁媪?浪淘风簸自天涯。归来饱饭黄昏后,怪生无雨都张伞,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

不脱蓑衣卧月明。不是遮头是使风。头卧剥莲蓬。

六年级上册

50、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5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3、天净沙.秋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54、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六年级下册:

55、七步诗三国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中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6、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7、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8、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9、石灰吟明 于谦(qiān)

千锤万凿(záo)出深山,烈火焚(fén)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0、竹石明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ěr)东西南北风。

6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62、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才。

63、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四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6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65、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6、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姗姗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2.小学课本古诗词大全 篇二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和默写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 诗歌合为事而作”。诗歌写的是一件事, 在学习时要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阶级立场以及思想感情。例如,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朝经过安史之乱, 已经由盛转衰, 特别是进入晚唐, 社会状况更是江河日下, 诗人忧国忧民, 在夜晚泊舟秦淮河畔, 见浮华奢靡、热闹非凡的场景, 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背景, 学习这首诗时就容易了。“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句中的“月”、“夜”字表明了诗人的船是晚上才停泊在秦淮河岸边的;“水”字前面为什么加个“寒”字, 因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 本诗抒发的是悲凉惋惜的氛围, “寒”字就不难理解。晚上, 秦淮河两岸灯红酒绿, 烟雾笼罩着河边, 不难理解“笼”是笼罩的“笼”, 不是田垄的“垄”, 更不是玩弄、戏弄的“弄”。诗人的船在晚上“靠近”酒家, 诗人痛恨那些令歌女唱的“亡国之音”。诗人反对那些不理朝政的“达官贵人”, 诗人没有和他们同流合污, 更没有进入酒家参与听唱。因此“近”是靠近的“近”, 不是进入的“进”, 诗人没有进入酒家和歌女混在一起, 更没有和统治阶级的腐败分子一起寻欢作乐。学生只要理解了这些, 在默写时就不会出错。

二、巧用形声字, 利于默写

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 汉字分为象形、形声、会意、假借、指事和转注。其中, 形声字大约占汉字的80%, “形声字”顾名思义就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 形旁表字义, 声旁表字音。例如, 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这里的“圆”是外形内声, 是“圆形”、“圆盘”的“圆”。再如, 李商隐的 《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晓镜”指的是“早晨照镜子”。古时候的镜子是用铜打磨的, 所以“镜”字有“金”旁, 不是其他的字。总之, 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 灵活恰当地应用形声字的知识, 可以起到巩固记忆之功效, 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默写效果。

三、运用古诗词创作知识, 帮助默写

学生在默写律诗时应运用好其的四大要素:节奏、押韵、平仄、对仗。正格的律诗, 除首尾两联外, 颔联和颈联必须要求对仗;每句诗当中第几个字该用平声或仄声, 都用一定的普式固定下来;押韵必须在偶数句上押, 奇数句上不能相押, 且不能出韵和重韵等。当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后, 如在默写王维《使至塞上》的颔联“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时, 就不会张冠李戴写成“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或“征蓬出汉塞, 归雁洛阳边”。

四、怎样做古诗词的阅读理解

(一) 了解古诗词的考点

一般古诗词赏析考点有以下几点:

1.理解诗意。包括诗字、词、句的理解, 内容概括, 哲理分析, 思想感情。

2.感知形象。要求考生借助联想、想象以及背景, 感知诗的景物、形象、意境。

3.品味语言。字、词、句的推敲, 名句的感悟。

4.分析技巧。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典故运用, 巧妙构思。

(二) 遵义市中考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的主要题型

1.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如: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答题思路】这种题型首先要弄清是哪一类诗, 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乡愁诗、哲理诗、咏物诗等, 然后根据诗的内容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诗人的心情。《春望》是一首爱国、乡愁诗, 常用来表达这类诗歌思想感情的词语有:伤感、思念、依恋、哀伤、哀痛、忧虑、热爱……

答: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伤感国事、思念亲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热爱国家、眷念亲人等都可以)

2.展开联想和想象, 描绘诗句所展现出的画面。

如: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题例:展开联想和想象, 描绘“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所展现出的画面。

【答题思路】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注意描绘的对象是“明月”、“鹊”、“清风”、“蝉”, 用优美的语言把这些景物描绘出来。

答:在一个晴朗的江南夏夜, 月光皎洁, 栖息在绿树枝杈上的鸟鹊, 以为曙光照临了, “呀呀”地惊飞而起, 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清风徐来, 树枝轻摇, 惊得沉睡的夏蝉也在深夜里鸣叫起来。

3.小学课本古诗词大全 篇三

当然,古代诗词中不乏肖像描写的成功之作,如李白的《嘲鲁儒》中的四句:“足着远游屐,昔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鲁儒脚上穿着远游时的鞋子,头上戴着方正的帽子,慢吞吞地沿着直道行走,未起步已扬起灰尘。幽默、诙谐,生动地勾勒出了腐儒的肖像。再看温庭筠的词[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中的“小山”或谓眉妆名,称“小山眉”,晚唐五代,此样盛行。“金”或谓唐时妇女用金箔剪成的眉际妆饰,称“额黄”。“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出鬓发轻扬之状。“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蛾眉”,形容女子长而美的眉毛。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下片的“ 花面交相映”:“花”指鬓边的簪花;“面”,指女子美丽的容颜。“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新”,指初上身的衣服;“帖”,指花饰盘绣在衣服上;“绣罗襦”,是有刺绣的妇女丝织短袄;“金鹧鸪”,指罗襦上的描金的鹧鸪,亦如鸳鸯,取其成双成对之意,诗词中多用做爱情的象征。

但是,诗词中人物的艺术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成功的肖像描写。诗词,是形象的艺术;更是抒情的艺术,在人物的身上,蕴含着诗人和词人的深挚感情。在一些小诗中,这种感情往往只赋予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具体活动,从而揭示出人物的神韵,特别是他内心的情愫。先看下面两首小诗: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中写人物活动,只用了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

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但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抿合无间、融为一体。

于鹄《巴女谣》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小诗中的人物是位牧牛的巴地少女。夏末秋初,夕阳西下,烟霭四起,江上菱叶铺展,随波轻漾,一个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骑在牛背上,她一边牧牛,一边亢声唱着家乡的山歌《竹枝词》,留连忘返。日暮了,仍不愿回家:“天晚了,怕什么,回家的路儿我记得,只要看见伸出木槿篱笆外面的大大的芭蕉叶子,那就是我的家了!”

透过小小的“剪影”,展现了她勤劳、聪颖、勇敢、自信的性格。

再看两首小词: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初着淡黄衣,倚窗学画伊。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湿胭脂,惹教双翅垂。

——张泌[蝴蝶儿]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无名氏[九张机·其六]

这两首小词中人物都是女子。前者说,晚春时,阿娇在窗下画蝴蝶,画着画着,她觉得似曾相识,由画样上的蝴蝶,想起了往日花间里双飞的蝴蝶:今昔不同,时地各异。于是,眼泪禁不住掉了下来,湿了画幅,把画上的蝴蝶弄坏了。后一首说,一位妇女手巧,织出了新花样,花儿朵朵娇艳,花间蝴蝶双飞。这时她“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这两首小词都只写了她们刹那间的思想活动和短时间内的感情波澜,形体、外貌,以及其他方面,一句话也没有说。就是说只写了她们生活中的一个小侧面,小镜头。但是,透过这些“剪影”,我们不是可以想象出她们的“全影”来么?

诗词里的人物,有时虽是一个投影,却给人留下耐人寻味的印象。试看苏轼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上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易逝,佳人难见的小词。它写一个人在暮春漫步,偶然听到笑声而惹起来烦恼。上片写红花凋谢、青杏初结、紫燕轻飞、绿溪绕舍、柳絮飘扬、芳草无边的春末夏初景象,充满了“流水落花春去也”之感。下片以行人情思为笑声打动之行为的关系来展现。墙里墙外,布设出极有意趣的生活场景。墙里秋千高荡,佳人笑声飞扬,闻其声之柔媚,想见其人之婉丽。这就使“墙外行人”心荡神怡,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墙里佳人”并不知有“墙外行人”,荡罢秋千,翩然离去,“佳人”笑声渐失,“行人”烦恼倍增。佳人笑,行人恼,多情为无心所搅动。这真是笑者自笑,恼者自恼。但仅这一投影,却有无限情味。很显然,词人于伤春惜春中,自然有“早生华发”的意味;而佳人难见,“多情却被无情恼”,正是他怀才不遇,政治失意的写照。

李冠的[蝶恋花]与苏词很相似: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这首词和苏词一样,也是写一个人在春夜漫步,偶然听到笑声而惹起来的烦恼。本来,春色宜人,但春色也恼人。当没有“触媒”引起的时候,觉得青杏、燕子、绿水、淡云、微月、桃杏都是美好的。后来当被“墙里佳人笑”和“笑里轻轻语”挑拨起感情的琴弦时,原来潜藏着的暗流就浮漾而出了。李冠词里的人物,也只是一个投影,不过把笑语后惹起的烦恼说的如此具体:“人间没个安排处”,不如苏词含蓄好。

诗词中人物,不用象小说那样精雕细琢,但手法高超的作家,只用几笔浅浅的勾勒,就能给人以如见其人的感觉。当然,关键在于作者对生活和人物必须有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孙碧波.新编唐诗三百首例释[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2]张秉戍.历代词分类鉴赏辞典[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3]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4]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5]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4.小学课本诗词 篇四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春日》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夜书所见》

年代: 宋 作者: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望庐山瀑布》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宿新市徐公店》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赠汪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山行》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春晓》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静夜思》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鄂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古诗汇总 篇五

一去二三里

登鹳雀楼

静夜思

北宋 邵雍

唐 王之涣

唐 李白

一去二三里,白日依山尽,床前明月光,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一年级 下册

春晓

唐 孟浩然

黄河入海流。

疑是地上霜。

欲穷千里目,举头望明月,更上一层楼。

低头思故乡。

夜宿山寺

梅花

唐 李白

宋 王安石

危楼高百尺,墙角数枝梅,手可摘星辰。

凌寒独自开。

不敢高声语,遥知不是雪,恐惊天上人。

为有暗香来。

咏柳

悯农

唐 贺知章

唐 李绅

春眠不觉晓,碧玉妆成一树高,锄禾日当午,处处闻啼鸟。

万条垂下绿丝绦。

汗滴禾下土。

夜来风雨声,不知细叶谁裁出,谁知盘中餐,花落知多少。

二月春风似剪刀。

粒粒皆辛苦。

绝句

春游湖

小池

唐 杜甫

宋 徐俯

宋 杨万里

迟日江山丽,双飞燕子几时回?

泉眼无声惜细流,春风花草香。

夹岸桃花蘸水开。

树阴照水爱晴柔。

泥融飞燕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荷才露尖尖角,沙暖睡鸳鸯。

小舟撑出柳阴来。

早有蜻蜓立上头。

早发白帝城

宿新市徐公店

唐 李白

宋 杨万里

朝辞白帝彩云间,篱落疏疏一径深,千里江陵一日还。

树头花落未成荫。

两岸猿声啼不住,儿童急走追黄蝶,轻舟已过万重山。

飞入菜花无处寻。二年级 上册

游子吟

望庐山瀑布

唐 孟郊

唐 李白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日照香炉生紫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遥看瀑布挂前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长歌行(节选)

绝句

寻隐者不遇

汉乐府民歌

唐 杜甫

唐 贾岛

百川东到海,两个黄鹂鸣翠柳,松下问童子,何时复西归。

一行白鹭上青天。

言师采药去。

少壮不努力,窗含西岭千秋雪,只在此山中,老大徒伤悲。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云深不知处。

山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回乡偶书

唐 杜牧

唐 刘长卿

唐 贺知章

远上寒山石径斜,日暮苍山远,少小离家老大回,白云深处有人家。

天寒白屋贫。

乡音无改鬓毛衰。

停车坐爱枫林晚,柴门闻犬吠,儿童相见不相识,霜叶红于二月花。

风雪夜归人。

笑问客从何处来。二年级 下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杂诗

竹石

唐 李白

唐 王维

清 郑燮

故人西辞黄鹤楼,君自故乡来,咬定青山不放松,烟花三月下扬州。

应知故乡事。

立根原在破岩中。

孤帆远影碧空尽,来日绮窗前,千磨万击还坚劲,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采莲曲

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寒梅著花未?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任尔东西南北风。

花 影

宋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三年级上册

所见

鹿柴

敕勒歌

清 袁牧

唐 王维

北朝民歌

牧童骑黄牛,空山不见人,敕勒川,阴山下。

歌声振林樾。

但闻人语响。

天似穹庐,意欲捕鸣蝉,返景入深林,笼盖四野。

忽然闭口立。

复照青苔上。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舟夜书所见

乐游原

清 査慎行

唐 李商隐

月黑见渔灯,向晚意不适,孤光一点萤。

驱车登古原。

微微风簇浪,夕阳无限好,散作满河星。

只是近黄昏。

望天门山

赠刘景文

唐 罗隐

唐 李白

宋 苏轼

不论平地与山尖,天门中断楚江开,荷尽已无擎雨盖,无限风光尽被占。

碧水东流至此回。

菊残犹有傲霜枝。

采得百花成蜜后,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年好景君须记,为谁辛苦为谁甜?

孤帆一片日边来。

正是橙黄橘绿时。

三年级下册

村 居

江畔独步寻花

春 日

清 高鼎

唐 杜甫

宋 朱熹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相见不相识,忙趁东风放纸鸢。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牧 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黄四娘家花满蹊,胜日寻芳泗水滨,千朵万朵压枝低。

无边光景一时新。留连戏蝶时时舞,等闲识得东风面,自在娇莺恰恰啼。

万紫千红总是春。峨眉山月歌

宿建德江 唐 李白

唐 孟浩然 峨眉山月半轮秋,移舟泊烟渚,影入平羌江水流。

日暮客愁新。夜发清溪向三峡,野旷天低树,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清月近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不脱蓑衣卧明月。

映日荷花别样红。四年级 上册

四时田园杂兴

初秋行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宋 范成大

宋 杨万里

唐 王维

昼出耘田夜绩麻,落日无情最有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偏催万树暮蝉鸣。

每逢佳节倍思亲。

听来咫尺无寻处,遥知兄弟登高处,寻到旁边不作声。

遍插茱萸少一人。

子夜吴歌

唐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元 日 宋 苏轼

宋 王安石

水光潋滟晴方好,爆竹声中一岁除,山色空濛雨亦奇。

春风送暖入屠苏。

莫愁前路无知己,欲把西湖比西子,千门万户曈曈日,天下谁人不识君?

淡妆浓抹总相宜。

总把新桃换旧符。

四年级 下册

游园不值

泊船瓜洲

清 明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墨 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识庐山真面目,姑苏城外寒山寺,只缘身在此山中。

夜半钟声到客船。五年级 上册

十五夜望月

石灰吟

秋 思

唐 王建

明 于谦

唐 张籍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终南望余雪 唐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客中作 唐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念天地之悠悠,林表明霁色,独怆然而涕下。

城中增暮寒。

五年级 下册

江南春

江畔独步寻花

渔歌子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寒 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唐 杜甫

唐 张志和

黄师塔前江水东,西塞山前白鹭飞,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一簇开无主,青箬笠,绿蓑衣,可爱深红爱浅红?

斜风细雨不须归。

约 客

书湖阴先生壁

宋 赵师秀

宋 王安石

黄梅时节家家雨,茅檐长扫静无苔,青草池塘处处蛙。

花木成畦手自栽。

有约不来过夜半,一水护田将绿绕,闲敲棋子落灯花。

两山排闼送青来。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春潮带雨晚来急,日长篱落无人过,野渡无人舟自横。

唯有蜻蜓蛱蝶飞。六年级上册

舟过安仁

碛中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杨万里

唐 岑参

宋 陆游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题画兰

清 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11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江村即事

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我劝天公重抖擞,非无脚下浮云闹,不拘一格降人才。

来不相知去不留。

六年级 下册

题临安邸

出 塞

乡村四月

宋 林升

唐 王昌龄

宋 翁卷

山外青山楼外楼,秦时明月汉时关,绿遍山原白满川,西湖歌舞几时休。

万里长征人未还。

子规声里雨如烟。

暖风熏得游人醉,但使龙城飞将在,乡村四月闲人少,直把杭州作汴州。

不教胡马度阴山。

才了蚕桑又插田。

观 猎

惠崇《春江晚景》

唐 王维

宋 苏轼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竹外桃花三两枝,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春江水暖鸭先知。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蒌蒿满地芦芽短,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正是河豚欲上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唐 杜甫

宋 陆游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古人学问无遗力,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少壮工夫老始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纸上得来终觉浅,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知此事要躬行。

西江月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6.小学课本古诗词大全 篇六

(一

级)

1.《古朗月行》(唐)骆宾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3.《鹅》(唐)李白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一去二三里 》又名《 山村咏怀》(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5、《江南》

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间。

6、《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悯农》二首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咏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苏教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所有必背古诗词

(二

级)

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3.《长歌行》

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4.《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5.《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6.《游子吟》(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7.《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8、《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苏教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所有必背古诗词

(三

级)

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2.《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4.《竹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6.《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7.《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8.《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9.《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10.《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1.《夏日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2.《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13.《滕王阁序》

(唐)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4.《明日歌》

(清)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

苏教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所有必背古诗词

(四

级)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4.《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5.《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6.《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7.《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8.《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9.《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0.《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1.《春日偶成》

(宋)程颢(hào)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苏教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所有必背古诗词

(五

级)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4.《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5.《清平乐 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ǎo)?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7.《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8.《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9.《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10.《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11.《七律 长征》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2.《长征组歌》之《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zhòng)兵,压黔(qián)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13.《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苏教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所有必背古诗词

(六

级)

1.《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3.《大风歌》

(西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家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5.《示儿》

(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6.《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流清白在人间。7.《墨梅》(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8.《如梦令》

(南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9.《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青箬(ruò)笠,绿蓑(suō)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0.《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1.《马诗》

7.百年前的小学课本 篇七

辛亥革命风暴乍起,中国由帝国突然进入民国,令当时中国最具实力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措手不及,原来的课本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从商务印书馆出来的一班人,早就准备了一套因应变化的课本,他们创办中华书局,抢占了先机。商务印书馆迅速赶上,推出“共和国教科书”,仍然占据着庞大的市场份额。在那个时代的小学课本中,商务印书馆的“共和国教科书”,到“新学制教科书”,具有典型性,其中传递的价值也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趋向。

造就共和国民的“共和国教科书”

当时的中国还是农耕社会,工商业初兴。从“共和国教科书”中许多优美的课文,都可以看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季变化,万物更替的一派平静的乡村生活。

如《新国文》第二册第十六课:

有农夫住山下编茅为屋编竹为篱日初升荷锄出日将落荷锄归

第二十八课:

北风起大雪飞登楼远望一片白色雪止日出檐溜成冰其形如箸

第三十六课:

小园中梅花开我折两枝插瓶中置案上瓶中花香时时入鼻

《共和国女子新国文教科书》第一册有课文:

夕阳红好风来柳荫中燕子飞庭中花先后开木笔紫海棠红

第三册,有《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树水边杨柳数株中杂桃李飞燕一只忽高忽低去来甚捷

这是小学生初入校门接触到的课文,与此相关,许多课文都在传递千年不易的充满人性温暖的价值,比如《新国文》第二册第二十二课:

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

不过到了第四册,舟车、电报、电话等近代事物,就会逐渐进入孩子们的视野。就说车吧,汽车、电车、脚踏车都已出现在课文中。在这些课文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转型中的社会正在新旧交替当中,工商业文明的嫩芽已在这块古老土地上抽出来了。课文带着孩子们睁开眼,认识一个新的世界。

在器物之外,尤其在制度层面,从帝国的漫漫长夜中刚刚出来的孩子,将在课本中接触到与古老的“三纲五常”截然不同的新价值。在一个老帝国更新的过程中,小学课本起着难以想象的巨大作用。也许它的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

1912年4月,商务印书馆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新编共和国教科书说明》:

……民国成立,数千年专制政体一跃而成世界最高尚最完美之共和国。政体既已革新,而为教育根本之教科书,亦不能不随之转移,以应时势之需要。东南光复以来,本馆即将旧有各书遵照教育部通令大加改订。凡与满清有关系者,悉数删除;并于封面上特加订正为中华民国字样,先行出版,以应今年各学校开学之用。更联合十数同志,日夕研究,本十余年编辑上、教授上之经验,从事于教科书之革新,博采世界最新主义,期以养成共和国民之人格……现小学各书大致粗具,陆续发行。

“养成共和国民之人格”,成为这些课本的首要目标。所以,从《新国文》初小第四册起,大总统》《自治》《共和国》《平等》《自由》《法律》《行政》《司法》等课文都陆续出现了。在《待外国人之道》中提出:

及交通既盛,文明大启,始知同为人类,则无论肤色如何,程度如何,皆当待之以道。

这是一种崭新的国民意识,有了面向世界万国的朝气。

《新国文》高小第一册第一课《国体与政体》,以简明的方式将国体、政体问题告诉小学生,使他们明了专制与民主的区别。第二课是《民国成立始末》,第二十三课是《共和政体》,强调指出共和国的原则,全国人民都有参与政事的权利,通过选举议员组成国会,选举总统以组织政府。《新国文》风行多年,印刷版次超过2560次。

与此同时发行的《新修身》,编辑用意在于“养成共和国民之道德为目的”,注重独立、自尊、爱国、乐群等价值。初小八册,从看图说话步步深入,举凡守信、勇敢、正直、信实、宽厚,以及选举、尊重名誉、博爱、爱国、平等、自由、好国民等,已包含共和国民必需的现代价值,《平等》一课开宗明义即说:

共和国无君主、无贵族,人民不分阶级,凡权利义务一切以法律为断,不相侵犯,此之谓真平等。

《自由》一课直言,自由即天赋人权,自由以不侵犯他人之自由为原则。《新修身》高小第二册又有《自由》一课,说得更加清晰:

人类者,天赋以自由权者也。有身体之自由,有思想之自由,有信仰之自由。

……

要之,吾人自己之生命财产名誉,固当贵重,而尤不可妨害他人之生命财产名誉。妨害他人者,即轶出于法律之外者也。

高小《新修身》共六册,从道德、求己、自助、不畏难、清洁、职业、戒贪、自省、节用,讲到自由、平和、人道、宽容、博爱、人权、人格等。

商务印书馆的这套“共和国教科书”,出齐共65册(包括中小学),总共发行了七八千万册,对那个时代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中华书局推出的“新制中华国文教科书”,也有《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记》《国体之别》《政体之别》《共和国民之自治》《共和国民之责任》《共和政治》等课文。这些课本传递的价值是一致的,都是以造就共和国民为目标。

袁世凯称帝前,对这些小学课本表现出的不满,恰恰证明了其影响和代表的方向。在1915年冬天,当局曾下令修改课本,删除《自由》《平等》等课文。商务印书馆将“共和国教科书”,更名为“普通教科书”。主事的张元济在与朋友、同事的通信或日记里,曾为此发愁,所幸袁氏称帝迅速失败,民营出版业主导课本的时代得以继续。

nlc202309091549

传递新概念、新常识的“新学制教科书”

1920年1月1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代理部务次长傅岳棻签发12号训令,同意全国教育联合会关于推广国语,以消除文、言分歧,以期言、文一致的建议,令各省教育厅京师学务处,从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自当年7月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法国语教科书”,不单国语,也不止一二年级,所有年级都采用语体文,还加上了新式标点,生字加注音字母。其它各科也如是。1919年,在教育部还没发出这个训令之前,商务印书馆就已着手在编“新体国语教科书”,也就是说,当舆论还在为白话、文言争得不可开交时,这家占有中国最大课本市场的出版机构,已在悄悄准备白话的课本了。“国文”改成“国语”,只是语言表述形式的变化,更值得关心的仍然是这些课本要传递给小学生什么样的价值。那是个上层政局不稳,政潮涌动,暗流明流,派系角逐,主义纷纭的时代,然而就在一片乱哄哄当中,却为那一代投身出版和教育的知识人提供了一个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埋头编撰超越政争的课本。他们的努力似乎无关时时风云变幻的政局,而指向更长远的将来,他们意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新社会造就新民,不汲汲于眼前所见。他们认识到自己承担的责任之重,丝毫不敢大意。

1921年9月21日,美国教育家、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孟罗访问中国,张元济和英文部主任邝富灼前往北京饭店拜访,说中国的教育改革已有二十年,没有成效。“今世界大势变更,我国教育未上轨,不能不急图改良。本馆教科书约有七成供全国学生之用,自觉责任甚重,愈觉兢兢”。

他们之所以用心编课本,正是要开启民智,这一用意自晚清以来就没有变过。这一年,商务印书馆初版的“新法国语教科书”,以初小第八册为例,有《人民的权利义务》《公共的念头》《地方自治》《公民、公权》《选举》《三权》《学生自治》《国民外交》等课文,启蒙意识很浓,但是趣味性不够。到1923年出版的“新学制国语教科书”,就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贴近他们的生活和心理。从第一册第一课《狗,大狗,小狗》开始,到处都是《狐狸想吃肉》《狐狸怕狗》《蚂蚁搬米》《猫的宝贝》《喜鹊与乌鸦》这样的课文,虽被有些人讥为“猫狗教育”,实际上许多还是充满寓意的,比如《公鸡的脸红了》:

公鸡知道鸽子出去了,到鸽笼里去吃米,鸽子从外面回来,看见公鸡在他的笼里,忙问他说:“你在这里做什么?”公鸡给米鲠住了喉咙,说不出什么;心里一急,脸就变红了。

初小第八册,有一课《没字的保荐书》:

某商人要招一个伙计,在报纸上登了个广告,不到几天,拿着保荐书来报名的,一共有几十个,商人却选中一个没保荐书的,其余有保荐书的统统不取。

人家问商人:“这人没有保荐书,你为什么取他呢?”商人说:“这人怎说没有保荐书!他的保荐书很多哩:他进了我的屋子,就轻轻地把门关上,那是他小心谨慎的保荐书了;我把话问他,他回答得很明白,很正确,那是他诚实有才干的保荐书了;他坐在椅子上,看见一个老头子进来,赶忙站起让座,那是他恭敬有礼的保荐书了;并且他的衣服鞋帽很干净,手上也不肮脏;他有这许多的保荐书,怎么还说没有呢?不过人家的保荐书是有字的,他的保荐书是没有字的罢了。”

这样的课文,娓娓道来,胜过了许多干巴巴的说理,是滋润人心的好课文。也是第八册,有《百年一觉》的课文,有人于1923年9月1日睡了一觉,醒来是一百年后,一切都变了:

那大宗的人民遗产,都给公家办了实业,没事的人,都叫去作工;因此街上的现任,一概没有了。每人至少要读六年书,因此人人都有很高的普通学识,都明白道理;犯罪的人没有了,监狱也废去了。国内既是这样,国外也大家爱和平,讲法律,因此没有冲突和战争;警察和军队,完全用不着了。

当然,今天重新审视这个梦,或许会有另外的感慨。但不可否认,这样的课文,放在那个时代还是有棱有角的。

自1922年起,“修身”课取消,初小改为“社会”,高小为“公民”。国文课原来担负的公民教育功能,更多由公民课直接去承担了。所以,与公民权利、人格的铸造有关的课文在“新学制国语教科书”中减少了。但是体现人的尊严、人性美好,针砭人性丑陋的课文也是时常可见,与公民课相呼应。

王云五等编撰的《公民》第一册,涉及会场规则、小公民会、乡自治等;第二册包括职业、爱美、尊重别人的权利、市自治、县自治、公共心、选举适当的人、社会领袖、国家、法律、法治精神等;到了第三册,有省议会、国会、选举权、选举票和选举手续、代议制度的精神、人民的资格、人民的权利、人民的义务、我国的领土、我国的主权、大总统、国务员、法院、审计院、政党、好政府等课文。

在一个长期奉行官本位的民族,公民课本却在《职业》一课告诉小学生:

我们从前的观念,以做官为荣,因此,一般人都以为官吏是最尊贵的职业。我们应当打破这种旧观念,要晓得,一切有益于社会的职业都是一样的尊贵。

《法治精神》一课,在举了人治的例子后,如此解释:民国成立后,我们有了国会,国会里的议员,都是人民举出来的代表,所有的法律,都应当由他们议决,再请政府公布施行。照这样规定的法律,就格外有力量,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所能变更或废止的。无论政府人民,都要受法律的拘束,都要得法律的保护。这就叫做法治。我们要维持这制度,必须人人具备法治的精神。

“新学制教科书”在北洋时代后期曾被全

国广为采用,那个时代的小学生从这些课文中接收到的信息,是充满了政治文明的新空气的,其中没有什么高深学理,无非是人类文明发展到20世纪逐步形成的一些基本常识。那些与古老帝国隔膜的新概念、新常识,透过这些浅显、明白的课文,渐渐地进入了正在成长的孩子心中。如果能持续下去,一个民族在这样的常识中浸润久了,思考问题、行事为人自然而然就会正常,一个合乎常识的常态社会也就会出现。

我深知,认识一个时代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入,时过境迁之后,从单一的视角去看一个时代,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侧面,而不是完整的时代面貌。由小学课本,何况这里只是选取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国语)、新修身和公民几种课本,来观察那个时代,从中看到的诚然不是那个时代的完整形象。但是,这个侧面,或者说这个角度,仍然是重要的、不可忽略的。权力舞台上的演出醒目、扎眼,容易被更多的人看见,那些默默地躺在历史角落里的旧课本早已被遗忘,仔细想想,这些课本难道不同样是构成历史的一部分吗?那些用心编课本的人们,在更长远的时间尺度里,他们的贡献将更被凸显出来,这些课本也将在时间中重新被认识,特别是课本传递出来的价值。

上一篇:模拟卷在学校教代会上工作汇报发言下一篇:中控操作员技术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