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人书的读后感

2024-07-02

读名人书的读后感(通用10篇)

1.读名人书的读后感 篇一

如果你和我一样,处在盲目的生活中,那这本书,你一定要读。这不是那种读完后觉得醍醐灌顶的励志书,也不是那种初入职场的工具书,这是一本拨开层层迷雾,让我们幡然领悟的书。我不觉得书中某一个想法让我感悟,我觉得书中每一个观点都让我共鸣。

来谈谈我思维里的一座座墙,我出生在天津,成长在天津,活了二十多年,除了不多的几次旅游,就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而且天津人恋家、比较求安稳,不愿意离开天津去其他城市闯荡,尤其是女孩,亲人朋友全都在天津,为什么要离开这个温暖舒适的爱巢,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我是一个结婚不久的裸婚族,没房没车,并不是思想多么清高多么现代,只是因为两个人都刚刚工作,又不愿意啃老,没有能力购置房产。我跟着爱人一起离开天津,家人虽然没有反对,但他们的不舍与思念透过视频电话看得清清楚楚。他们的思维之墙应该是买房、结婚、生子,一家人一起其乐融融,四代人共享天伦,可是我打破了他们的墙。离开天津,来到一个之前从未听说过的地方――宁德,我思维里的墙也倒了一座。来到这里,主要是考虑爱人的工作发展,这里锂电池公司更大,平台更好。买房是现代人们的痛症,自古成家立业,成家首先要有家,外出打工的人多半不安定是因为没有稳定的住所,谁不想有个安稳窝。因为买房放弃梦想的,多半他是没有胆量完成梦想,房子是一定要有的,但并不求于结婚一时。

现在的小情侣、小夫妻经常拌嘴,说多了不过是男孩儿不懂女孩儿,女孩儿不理解男孩儿。这跟书中说的安全感有很大关系,独生子女一代大多很独立又不自立,希望另一半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对方稍不合心意就觉得没有安全感。书中写了,安全感不是拿回来的,而是给回来的。我们总是担心失去,然后小心翼翼,却还是失去,这是因为我们内心不够强大,足够强大的内心不会患得患失,没有“不安全”,自然也就有安全感了。入职之前我待业两个月之久,过足了家庭主妇的生活,每天闲来无事,做一些手工,看一会儿书,偶尔做做瑜伽,再看看电视,一天一天倒也轻松,开始还很理解爱人加班辛苦,嘘寒问暖,后来偶尔就阴阳怪气,乱发脾气,每天我可以用大把时间想着爱人,然后也要求爱人用同样的时间想着我,这就出现了心态不平衡。总之,只有让自己的内心强大且充实,才不会得了依赖别人才能活下去的“怪病”。

书中还提到心智模式,这样例子太多了,就像人们常说的,心里什么样,看到的世界就什么样。如果你是个对未知充满好奇,对周围友好的人,那么你看到的世界就是天堂。

保持对一些事物的热忱,不幸的人那么多,不需要自顾自怜的说着自己多么不幸运,能表达这些的你已经比很多人幸福了。今年单位的迎春晚会上,我成了大多数没有中奖的一员,难免失望,觉得自己运气不佳。今年初二回家,老爸告诉我,一个常来聊天的叔叔大年初一去世了。心里难免一惊,觉得生命太脆弱了。回家后特意询问老妈,我那多年烟瘾的老爸怎么突然戒烟了,什么事情刺激到他了。说者无意,听着有心,我妈告诉我,爸爸突发心脏病,当时还好自己清醒让别人打了120,在医院发的病,不然就抢救不过来了,在家人劝阻下,先后做了两个支架手术,现在已经没事,怕我担心,就没有告诉我。(无论是得知这事,还是现在敲打这事,我都能感到手冰凉而且颤抖,这种感悟不多说,只祝愿所有父母都平安)那一刻,我觉得,我不要中奖,我不要幸运,我要把所有幸运都给我的爸爸,只要他没事。

我的父母并不是思想多么开放的,他们有着他们那个年代独有的思维,好在,他们很开明,并不会把他们的意识强加给我,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很明确,就是我幸福、快乐。所以我并没有受到这堵墙的阻碍,我离开天津,他们会舍不得,但是还会让我去闯荡一下,他们和上天一样,并不需要我成功,只需要我尝试一下。我并没有成长为他们期望的那样,但我长成自己的样子,依然是他们捧在手里的、觉得骄傲的、用尽全力去爱的孩子。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因为成长中,这些问题会一遍遍的遇到,每次的感悟都会有所不同。千万不要把这本书读死,不然它就成为了你思维里的另一堵墙,把它当作窗,让你看到墙外的世界,把它化作门,使你走出这堵墙。只要你有感悟,那就是收获。

2.读名人故事精选读后感 篇二

五(6)班 张羽满

这个寒假,学校发了一本课外书—《名人故事精选》。一到家,我便认真地看了起来。

书中讲到了爱国的屈原、苏武、钱学森和为国不计名利的詹天佑;用生命写成书的奥斯特洛夫;希望我们音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失败不气馁的欧立希;诚实守信的曾子、徐悲鸿;胆量过人的富兰克林;乐于奉献的叶圣陶„„古今中外,都有一大批真英雄,从这批英雄身上,我学到了一些从平时生活中不能学到的知识。

我从欧阳修身上,学到了凡事都要认真的道理;我从爱因斯坦身上,懂得了幽默是智慧的化身;从苟巨伯身上,真正意识到了“见义勇为”四个字的含义;从卧薪尝胆繁荣越王勾践身上知道了“毅力”两个字的用意„„

古今中外,曾有多少英雄好汉,有的智慧过人,因而伟大;有的诚实守信用,因而受人尊敬;有的勤俭朴素,因而受到人民的拥戴;还有的勤奋求实,因而受人重用„„

3.初一读后感:读《名人传》有感 篇三

前几天,我来到华中希望读书社,在众多的书中《名人传》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决定就借这本书,读《名人传》有感作文。这本书里面讲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传记。读完贝多芬传,我知道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从小就有一个悲惨的童年。

当我们十一岁还生活在温煦的家庭的时候,他就进入剧院乐团挣钱。革命爆发后,贝多芬积极投入了战争。在维也纳,他把弗里贝格的战斗谱成了曲:一首《出征歌》和一首合唱曲《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人民》,以鼓舞人们。在17到18间,他的重听越来越严重了,但他非但没受影响,还创作了许许多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像那古典悲剧《第五交响曲》、夏季一天那神圣的梦――《田园交响曲》、还有那著名的《热情奏鸣曲》等,小学六年级作文《读《名人传》有感作文》。他的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举行首演.在1827年3月26日,一场暴风雨中,贝多芬――这位音乐巨人合上了眼,他临终前还在为他的侄子的前程奔波。读了贝多芬的传记后。我深深地体会到可贝多芬不屈服于挫折的品质。重听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象征着事业的结束。但他没有放弃,他非常坚强,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打击:重听、失恋、他唯一的亲人他的侄子成为一个赌鬼等,但他还是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鼓舞我们前进。今天的我们似乎就缺少这种品质,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如果在遇到一点点的挫折,一点点困难时,就放弃,就屈服,就后退,那我们将碌碌无为。我们要学习贝多芬先生遇到困难不屈服的品质,像他一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读名人传有感600字_读后感 篇四

他出身贵族,却长着一副农夫的脸庞。他喜欢和农民打交道,了解底层人们的疾苦,也了解他们的快乐所在。他乐观而坚韧,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自己的理想坚持着、奋斗着。他就是大家熟知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给世界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部长篇巨著。他认为,好的作品需要经过反复的打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他用了四年的时间前后改动了12次,废弃的手稿就高达1米多。这是多么精益求精的精神啊!

贝多芬就没有托尔斯泰那样的好运气了,他出身贫寒,25岁时好不容易在乐坛崭露头角,但噩运却降到了他的头上――他的耳朵开始“失聪”了!他没有屈服于命运的不公,相反却凭着坚毅的性格和过人的勇气,像一个地狱里炼就的天使,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乐章。当我看到他指挥《第九交响曲》后被演唱演员引导着转向激动万分的观众时,我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世人的认可!相比起贝多芬来,我现在学习小提琴,多练习几遍,还有什么值得叫苦的呢?

同样,米开朗基罗也有着伟大的梦想,虽然经历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却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终成一代大师。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榜样。我不仅敬佩《名人传》中三位大师的艺术成就,更被他们直面挫折、不向命运低头、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所感动。我想,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还能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吗?《名人传》给了我最好的答案。

5.有关书的名人语录 篇五

有关书的名人语录

1、读书之于头脑,好比运动之于身体。――爱迪生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4、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5、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7、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9、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10、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11、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高尔基

12、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3、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高尔基

1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5、书是良药,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7、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C.C.科尔顿

18、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9、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1、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22、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23、书籍。――举世之宝。――梭罗

24、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2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6、书。――人类发出的最美妙的声音。――莱文

27、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6.关于书的名人语录 篇六

关于书的名人语录:

1、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冈察洛夫

2、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4、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5、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6、书籍――举世之宝。――梭罗

7、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8、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9、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10、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11、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2、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13、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14、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15、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16、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17、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

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放悔读书迟。――颜真卿

2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7.书的名人名言高尔基 篇七

2)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兽性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

3) 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慨叹是弱者......

4) 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5) 政治是经济的女儿,所以他照顾自己的女儿是很自然的。

6) 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

7) 人要想在别人面前敞开心房,却痛感言辞贫乏,生活中很多伟大、重要的智慧都湮灭了,完全归咎于不能及时找到所需的表达形式。

8) 我们的目的是要鼓舞青年热爱生活,对生活满怀信心,我们要在人们身上培养英雄主义精神。必须使每一个人明白:他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人,他对地球上的一切不幸负有责任,而争取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的荣誉,也都是属于他的。

9)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8.谈谈读理论书的方法 篇八

狗剩儿他爹2012-05-13 22:21:52 虽然孟子说“人之患再好为人师”,元好问则诗云:“鸳鸯绣出从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但我还是想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读理论书的方法。

说到读理论书,其目的无非有三:其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或曰理解力;其二,则是为了兴趣,例如获得一种对世界、社会、人生、自然等方面的觉解;其三,则是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即写论文乃至最终取得学位、完成项目等。其中第三类为最需要方法的。

说 到读书的方法,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恐怕是联想到某种无往而不利的利器,犹如一把手术刀,有了它就可以如庖丁一样,解开整个理论世界这头大牛;或者把它想象为 某种探索世界的必然方式,例如自然科学所普遍采用的观察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实验法、调查法等等。但是,对于人文学科的理论书籍来说,这 些方法统统如隔靴挠痒,不能解决读者的问题。

一般来说,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划分方式:例如可分为精读、略读、跳读等等;或者又可分为比较 法、渐次法、一心一意法等等。例如,钱穆先生做学问所采用的普遍方法就是“精读法”,他说“十本书读一遍,不如一本书读十遍。”此话绝非虚言,但又不完全 是这样。例如,如果我们要围绕某本经典著作或专著写论文、做研究时,则适合此种方法。但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获取大概的信息,做较浅层的理解,则不适合这种精 读法。而秦牧的读书方法则属于另一种变异的精读法:先是“鲸吞”,即大体看一遍全书,然后再“牛嚼”,即像牛的“反刍”一样,仔细研究品味细节。对于很多 不需要仔细探究的书,鲸吞即可,牛嚼则需要太多时间,不符合实际所需。

曾国藩的方法则是所谓的“一心一意法”,他在写给弟弟的《曾国藩家 书》中曾说“一书未读毕不读他书”;他还对弟弟说道:“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 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无别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在他的脑子里,读圣贤书就得这么读。而梁实秋则 同样采用此种“一心一意法”,他说:桌上永远只放一本书!当然,这种读书方法,最适合那些想练好基本功,打下扎实治学功底的读书人。但并不适合所有阶段。例如在写文章的阶段则不适合此种方式。例如,李商隐写作时则采用“多检阅书史,鳞次堆积左右”,这种方法,叫獭祭。水獭抓鱼,摆成一排,好像祭祀一般,叫 “獭祭鱼”,典出于此。李商隐的读书法,其实也是目前绝大多数作家和学者所采用的读书法。

一般在读文学或相类似专业的圈子中,老师带领学 生读书时都非常注重量的积累,而且强调速度,否则读书量太少或读得太慢的人根本无法生存。他们在养成这样一种读书习惯和方法之后,往往也以此种方式对待理 论书籍。结果往往导致囫囵吐枣,或者自以为是,常常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卖弄理论书籍中的概念和表达方式,不仅耽误自己,也为害人间。而读哲学或相关专业的 方式则恰恰与之相反,老师往往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读书,一本书往往读几个学期乃至几年。例如武大邓晓芒的《纯批》读书班则读了10年左右才读完。我所受的 教育主要是后一种。很多经典例如《存在与时间》、《纯批》、《哲学研究》、《经验主义与心灵哲学》、《从逻辑的观点看》等等都从来没有读完过,有的甚至只 读了一两章。再比如美国的一些康德专家在讲《纯批》的时候,一上来就同时比较各种版本的翻译,提出很多具体而细节的修订意见,而不首先把康德的全部思想(至少三大批判的明义)向学生梳理一遍,结果导致学生失去对康德的兴趣。当然这也是学术体制僵化——具体来说则是分工过于明细导致连单一学科内的通识教育 都普遍匮乏——的表现,它让学者们不再注重整体,而只注重所谓“小学”的功夫。比起上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害处同样很大,受这种训练出来的学生只知片断和 细节的精确含义,却很难看到这个作者思想的whole picture,以及这本书想表达的核心义理,更让学生无法看到这本书在学术史、文化史上的意义。

因 此,我主张要根据自己具体的需要和能力以及所处的阶段而采取相应的方法。磨刀不误砍柴工,读书之前,首先问自己读它作甚,想要收获什么,然后再读。当然这 都是属于功利的做法。不功利的读书,似乎则不需要什么方法。但是话说回来,根本就没有不功利的阅读,只有暂时看不到用处的读书,长远地看即使随便翻阅也仍 然会有益处,所谓开卷有益嘛。读书的目的最终还不是为了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以及能力的提升吗?所以不管是出于兴趣,还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都需要以一种 整全、高远的眼光来看待阅读活动。这种眼光就是要立志。要把成为一个精神高尚、人格健全、知识结构合理的人看作是一种终身阅读的目标。

为 什么大学培养人才的方式是让他们写论文(设计)呢?因为以写促读,才能真正读出水平、读出成果来。大学既要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较高文化水平的人,更要培养 学生具体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的能力。做论文的过程正是训练这种能力的过程。回味我整个受教育的生涯,功利的阅读和无功利的阅读之比大概是一 半一半,前者不断督促我要出成果,后者则悠闲地培养我成为一个有闲阶层,两种读书方式缺一不可。

在我看来,在根基不深之时,大多数情况下 应采取精读法和一心一意法。等到已经有所积累,例如开始要写作时,则应采用多种阅读方法结合的思路:既要精读主要文献(我一个好哥们把《逻辑哲学论》的几 个版本都读了几十遍乃至书都读没了,可想而知),又要同时参考各类相关文献以及二手、三手文献,所谓触类旁通,互相发明都是必须的读书方法。当然,除此之 外,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采用“精华提炼法”,例如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说明:为什么很多受过多年教育的人不会读书?对 这种方法的一个具体补充则是采用“写卡片法”或“写笔记法”。这种方法的口号叫做“不动笔墨不看书”。比方我每阅读一本书,都会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并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当然,我有时也比较懒,这个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再比如钱钟书先生,他家 里的墙上到处都贴满他所做的笔记纸条,抽屉里则是各种卡片。他“照相术”般的“记忆力”(实乃虚传)其实正是靠这种方法给塑造出来的。而李敖的方法则是按 照领域、作者、年代、话题等各种方式搜集资料,然后通过复印材料、剪报纸等方式将它们全部放进一个特殊的地方(抽屉)以便日后使用。大学者们都是通过大量 地占有材料,精细地划分材料来为写作做准备的。

再比如,吴思先生则通过树状目录式读书法来阅读。首先他主张要带着问题读,要读出想法,然 后做笔记,写那么一章,哪怕就是几句话。然后用WORD的功能,比如说一百条,一百条分类,最后用一大个文本管理,大目录、子目录,三层目录、四层目录,形成一个读书笔记。这样一来,你的好想法、读书产生的一些东西都整理成结构了。读得越多,这个结构就越复杂,就好像树一样,一棵大树长起来就分叉了。什么 时候你有新想法,这个叶芽又冒出来一个新知识。你有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它是有生命的,像一棵树成长,只要你给它提供养分,它就不断的生长。最后发现原来 的知识体系装不住了,需要有一个新的东西装进来。最后形成一个大的革命,你会随着这个革命方式发生思维方式、思维结构的转变。

伽达默尔指 出精神科学(Geisteswissenshaften)——也即人文学科——的方法根本不可能如自然科学一般。所谓科学的方法是无法达到理解的真理的。科学方法所提供的确实性,并不足以保证真理。他最后说道:“凡是方法工具不能做到的,必然并且能够通过提问和研究的的学科来做到。”此种观点深得吾心。因 此,我以为,读理论书最好的方法就是带着问题去读、去追问、去探求答案。

除了前面所说的方法,我想再谈谈具体地如何能造成理解的方法。就 我自己来说,我一开始读很厚的理论书时往往如同阅读天书。我们读不懂是因为我们的“视域”与书籍的“视域”完全没有交合的可能性,离得太远,说白了就是我 们水平太差。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造成的,第一是主要的概念不熟悉,不能理解;第二则是我们自身的阅历、体验、自我认知还不够深广。我现在看黑格尔就比之前 容易了很多。首先,虽然我没怎么看过他的书,但我培养了一定程度的哲学素养,一些概念比较熟悉了,而概念之间是存在网络联系的,因此对黑格尔的一些陌生概 念也多少有过一种非对象化的接触(即点头之交 nodding acquaintance)。其次,我的年龄也逐渐变大,社会经验、人生资历增加了许多,这意味着我明白了很多事理,而理论从来都不远离日常的事理、常识 和情理,因此理解起来就有了基础。

那么,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按照我的经验,理解的过程是从生疏到熟练地使用概念(也就是那个词汇)的过 程。我们查字典往往就有这种经验:生僻的字词可以用我们所熟悉、已明白的字眼来解释。那么熟悉的字词又是怎么就被理解的呢?那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是我们生活 的一部分,我们通过和它们生活在一起、大量地使用它们而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它们的用法,从而理解它们。理解的基础是一种自然反应,通过将语词与对象的指物对 应、对象与对象之间的自然联系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落实在实际生活中而实现(指物教学、模仿引起的条件反射为基础,在此之上培养起的能动地运用概 念并使其符合规则的能力则是上层建筑)。就像维特根斯坦指出,我们不信基督宗教的人往往很难理解所谓的道成肉身或三位一体什么的,这时候通过阅读理论书并 不能达到理解。最好的方式是和基督教徒一起生活,一起参加教会仪式,一起唱颂歌,逐渐地通过生活地改变来达到理解。我们不明白理论书中的道理,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我们并未曾像那些学者过那样的生活。

9.我和书的故事——读《童年》有感 篇九

可是,好景不长,没多久,高尔基的妈妈离开了他。等妈妈再回来的时候是和一个叔叔在一起,高尔基很不喜欢这个人,但高尔基还是个孩子,不能说服妈妈。最终,他不得不承认这个继父。

有一天,高尔基从学校回来后发现家里有一本书,在那时,他的家里能有一本书已经很好了。于是,高尔基便拿起它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当读到其中一页时,他高兴极了,因为里面夹着一张10元的戈比和一张15元的戈比。高尔基小心翼翼的拿了那张10元钱,因为他知道:虽然家里不富裕,但10元钱在这个家里还是可以经常见到的,而且,这些钱足够买许多面包、火腿肠,还能买一本最近班级里很火的《鲁滨逊漂流记》。

10.书的名人名言 篇十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考门斯基

书籍使人变得思想奔放。

———革拉特珂夫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我身上所有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归于书籍。

———高尔基

书籍是老年人的益友,也是青年人的良师。

———史美尔斯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

翅膀。

———莎士比亚

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冰心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严文井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 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高尔基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 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 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

理 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 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 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 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托马斯?卡莱尔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 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书 读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 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

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 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书--人类发出的最美妙的声音。---莱文

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艾迪生

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卡莱尔

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以是哺育心灵的母乳,启迪智慧的钥匙。

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读书之于头脑,好比运动之于身体。---艾迪生

书是个好伙伴。它满腹经纶,却不喋喋不休。

在你渴望时,它前来给予详细指教,

但是从不纠缠不休。---比切

读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好的书对青少年的成长乃至他们的一生,

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

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洛克

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狄德罗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卡莱尔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弥尔顿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书是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史美尔斯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狄德罗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卡莱尔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弥尔顿

上一篇:当前两岸关系现状及走势分析下一篇:抽采部制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