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科中考研讨会发言

2024-09-06

历史科中考研讨会发言(通用6篇)

1.历史科中考研讨会发言 篇一

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经验交流发言稿

院子中学:陈文丹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探讨2014年中考复习的方法与策略。下面我就此次模拟及2014年中考复习设想,谈一下我个人对今年中考的粗浅见解。

二、试题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试题的重点

中考仍然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放在首位。尤其是一些对历史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体现了中考命题的基础性原则,符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

2、注重考察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1)、注重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历史信息和提炼历史知识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运用的综合探究能力,注重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表现在识图题,(2)材料解析题和活动与探究题比以往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综合归纳的能力。

3、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4、中考侧重对学生的历史观考察,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对学生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的考查。

5、与时事联系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

三、历史中考命题的趋势

紧扣新课标、体现新理念、探求新思路(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采用新理念

遵照《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中考指导用书》的规定。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考试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为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基础,体现发展性

(2)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

(3)采用历史研究的新理念,新成果,并注重对社会文明史、发展史的考查。

四、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答题格式不规范。这各问题主要出现在试题的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如,“答”不写,答题缺乏条理,不在规定的地方的作答等。

2、错别字较多。

3、基础知识不牢固:

历史基本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线索;历史基本技能力包括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间、地点、文献的正确表述,对重要历史地图、图像的识别;正确阐述或说明、简要评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背景、内容、作用和意义。由于许多考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训练而丢分。

4、审题不清,深度不够。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至出现不应该的错误。2014中考复习设想

一、制定计划、确定内容

根据各方面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班教学计划。计划应包括:

1、新课完成计划

2、一轮复习计划

3、二轮长效与热点专题复习

4、最后冲刺复习

1、开学到三月初:完成初三九年级下册的新课教学任务。

2、三月初到四月中下旬:进行第一轮复习。复习的同时要整理分册训练复习试题,根据进度让学生按时练习,并及时反馈巩固。然后在初步综合复习指导的基础上,准备3月新课结束考试和4月份下旬的模拟考试。

3、五月份:进行第二轮专题复习,依据2014年的新考纲进行有目的、有目标、有重点地指导,并配上综合练习,将自己整理的历史中考复习提纲,及时发到学生手中,成为复习的依据(6本书的精华部分)。同时安排好每天的历史学习任务。确保顺利参加我县5月初的第一次模拟考试。

4、六月上旬:根据模考的信息反馈进一步调整复习的方向和重点。搜集中考信息,挑选外来综合试卷,让学生精做练习。最后阶段,帮助和引导学生摆正心态,准备适应性考试和最后的中考。

二、紧扣考纲、明确复习目标

1、摸清考点,明确考试的内容与目标要求。

要严格按照考纲规定的考点范围梳理,组织复习,把准考点.凡是考纲没有罗列到的知识点坚决不讲,罗列出来的要一个不漏.讲准确、讲到位。

2、明确考试的形式要求及变化。

近几年历史学科的考试形式、题型相对稳定。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两大类。选择题是四选一型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列举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类型题。两类题型的分布比例为:选择题:40%,非选择:60%。

3、明确考试命题原则

初中毕业历史学科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2.注重“三维目标”,侧重能力考查。

3.遵循新课程理念设计试题。历史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设计既要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通过设计各种情境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适度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

4、认真研究题型示例及样题

考纲提供的题型示例给出了中考命题的呈现形式、考查角度及能力层次要求,同时要演练近年本地中考历史真题,给中考复习以明确的标高,具体的方向。

5、关注板块分值分布

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历史与政治同场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共150分,其中历史占75分。重要版块重点讲

中国古代史:约占30%;中国近现代史:约占40% 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0%

三、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从考试目标看:

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考查时突出主干知识,注意历史知识的点拨面结合,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方法及过程。包括阅读基本的历史资料,识读,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用科学的历史观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与现实问题,收集和运用历史信息等。从考试难度要求看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适中题和稍难题。估计难度(通过率)系数在0.8以上为容易题,难度在0.5~0.8之间的为适中题,难度系数为0.5以下的为稍难题,三种试题分值之比为7﹕2﹕1.2、如何夯实

(1)考点解读、夯实基础

考纲依据《课标》对历史知识与学习能力的不同要求,按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考查.对此,要准确解读:识记识记什么,如何识记,理解如何理解,应用如何应用。(2)回归课本,梳理整合。

将课本读“薄”、读“通”、读“活”。研读教材,要抓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历史教师在复习中,要重视整合主题知识,突出重点,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适当打破单元、课之间的界限,做到将基础知识“联线串珠”,纵横联系,整理专题,要注重历史的因果联系、中外联系、古今联系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温故而知新.(3)改进方法,落实能力要求。

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阅读基本的历史资料,识读,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用科学的历史观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与现实问题,收集和运用历史信息,撰写历史习作等。因此,提高复习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精心备课,落实辅导措施和改进复习方法,如平时教学注重史料运用、知识点的探究结合以往中考试题来巩固等。

(4)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树立“大历史观”

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应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学习、去思考。只有如此才能学“活”历史,提高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应答历史问题才能轻松自如。

大历史观是一种整体史观,立体史观,有三个基本维度,中国与世界、过去与现在和未来、人的心灵与外部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注意传授一些相关的正确认识和观念,让学生获得一些文明史、全球史和现代化史观的基本知识。在中考复习中:首先带领学生从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用新史观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其次, 尝试用各种历史观去分析、研究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联系时政热点进行重点分析阐述。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看待历史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

复习方法:

对于中国史的复习,我们可以按照历史分期和历史线索来进行,例如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时期,而旧民主主义时期又包括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义时期包括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四单元“抗日战争”第五单元“解放战争”,在复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把握一条主线:因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略反抗(武力反抗失败,所以开始探索)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失败、资产阶级失败、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随着民族矛盾的加剧开始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结束后,阶级矛盾重新上升,解放战争打响。这样学生了解了知识间的联系,就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也可以总结出每课的重点问题发给学生,帮助他们复习。

一、名词五点法

即用五个要点概括名词

即: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⑤评价或意义。此法适合于人物、事件、著作等类别的名词。

如:《孙子兵法》可这样概括:①春秋时期;②吴国;③军事家孙武所著;④总结了前人及自己作战经验写成《孙子兵法》;⑤世界闻名的古代兵书。

二、数学代表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提取字头法

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

如:记646年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时,可记为“分田土改”即分配土地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土地属国家;改革行政制度。

四、谐音趣味记忆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如:记苏联在1924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外有两只鹅”。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外高加索。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五、关键字词法

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可将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开始;②进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然后联系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④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有时候在关键词记忆中还能找出有趣的排列,比如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考生只需记住一、二、三、四就可以了,引申出来的知识点就是一个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两个集团(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巴尔干)、打了四年(1914-1918),这样记忆深刻还不容易错。

六、概括记忆法

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拉美革命的过程可概括为:一场革命、二个阶段(1810—1815;1816—1826)、三个中心(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三个领导人(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反对2个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一场决战(阿亚库巧战役)即“123321”就可以将整个拉美革命进程完全掌握

对待差生

鼓励优生,帮助欠佳生。学困生因基础、自觉性、积极性等均不如优生,往往不能按时完成复习任务,更不用说保证复习质量了。为此,应随时及时掌握这一部分学生的情况,对他们多一份爱心和耐心,多一份督促。帮助他们整理知识、落实考点,在平时的课堂提问、试卷批阅和阅后的改错中,加大对他们的检查力度,让他们无懒可偷。同时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让他们有成就感,以此提高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四、了解时事、关注热点

(一)、热点问题的呈现

1、多数题型都出现过“热点”问题:单项选择、组合列举、材料解析、分析探究等题型。2.“热点”问题呈现有三个特点

(1)近一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2013、4-2014、3】,包括当年的国内外重大问题,也包括一段时期以来持续存在的、舆论持续关切的国内外重大问题,例如,(南海、钓鱼岛问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

(2)周年大事,包括上一年、当年和下一年的周年大事特别是当年的周年大事,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作深入挖掘。(3)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中发生的特别重大事件和历史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在考试中出现的“高频考点

(二)、热点问题解决

1、搜集热点问题

2、分析热点问题

(1)、热点背景分析(为什么“热”)

(2)、找准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考什么)

先梳理与该热点相关的中考范围内的历史知识,有机整合,寻找结合点、交叉点和渗透点。应多思考、多联系,将一个热点与多个历史问题建立联系。

(3)、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怎么考)

由一点牵出一条线,乃至形成一个面,从而体现“切入点小,纵深联系广”的历史学科特点。

(三)、进行考点梳理

1、知识点的梳理

2、预设开放性问题

(四)、精编试题强化训练

备考中教师就要精选精编一些历史与热点问题融合的较好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有质、有量、有序、有度的强化训练,提高他们的应考能力。

(五)、加强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训练

处理好复习与考试的关系:

度:一是考试不能过频、过滥。因此要控制考试的频率度,不要天天考,要有科学安排。最忌多而烂。一般一个专题一套训练题,这根据教学速度进行,同时每两周进行一次综合测试,教师要自我设计、制作训练题;二是不落实的考试必须摒弃,所谓不落实的考试是指考试完后不改卷或不评讲,有的是来不及改或评,这样的考试是无用的,考过之后要及时评讲,考而不评不如不考; 三是考试要切合自己的学生,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实际,不能把外地的试卷不加分析,不加裁剪就拿来考试,这样就害了学生,复习时尽量不要用现成的套题,可将几套题拼凑成一套题再用比较好。精:①基础性:突出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学科热点和规律的总结;②适应性:与中考试题的命题角度、命题形式和试题难度基本一致,通过模拟训练逐步适应中考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③适量性:试题难度要尽量接近中考的难度,题量不宜过多,坚决避免题海战术。

五、研究题型、方法指导

(一)对中考试题要有深度的研究

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将近几年来中考考点按专题进行梳理,把握历史中考的命题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也是有效进行中考备考的捷径。

(二)题型分析与方法指导

1、单项选择

【命题原则及特点】

选择题是历史学科中考的基本题型之一,题干以文字形式(如一段引文、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一段史实叙述等)或图表材料(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等)呈现,选择四个选项之中最为合适的一项。(1)最佳型选择题

该类型题目的特点是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的的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符合题目限定要求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中往往会有“最主要”、“最突出”、“最大”、等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和副词。

答题方法: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2)因果型选择题

这类型的题目的特点是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或结果,考查角度有两个: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另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

解题方法:要明确因果关系,弄清例题意图。注意区别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内因和外因。(3)逆向型选择题

这类型题目的特点是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题干中一般有否定的提示或限制,如“不是”、“不正确”、“没有”等。

解题方法:可用正推法,选出符合去掉了否定意思的题干要求的三个备选项,那么第四个备选项就是正确答案。(4)排序型选择题

该类型题目的特点是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史实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通常是时间先后排列。

(5)组合型选择题

该类型题目的特点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

解题方法:可运用选基法,即首先确定一个甚至一个以上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

(6)图表型选择题

该类型题目的特点就是围绕一个命题主题,选取几幅历史插图(包括人、物、事、疆域地图等)或表格组成题干,从而进行设问。

解题方法:准确提炼出图表的信息,牢牢抓住题干中答题项的要求。(7)材料型选择题 材料型选择题的特点是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选出设问要求的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首先通看材料,包括材料的出处及其他信息,确定材料的历史背景;然后搞清四个备选项的内涵与材料的关系,从而确定正确的答案。

2、列举题

【命题原则及特点】

组合列举题是把符合某种条件的人物、事件等按要求排列出来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归纳、列举、综合等能力,着眼点往往放在一些大的历史发展脉络、一些框架性的知识结构、一些相类似的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上。该类试题往往以话题或主题形式呈现,知识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综合归纳性强。要求学生在掌握具体史实的基础上,注意对历史宏观知识框架的把握,注意对历史知识内在纵横联系的梳理和总结。类型:横向列举、纵向列举

主题列举、图片列举 【解题要领】

1.认真审题,明确范围,确定类别和具体内容。

2.按要求规范作答,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做到简明扼要。

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条理清楚、中国历史的人名地名不能出现错别字。历年中考答卷中都回出现书写错别字现象,多数是平常不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养成不良习惯,考试时无意识地书写错别字。识图题

【解题要领】

我们首先要分析图片在试题中发挥的作用,根据图片的不同作用来寻找解题方法和技巧。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都是根据自己的命题意图来选择图片的。图片在试题中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辅助型作用,这样的图片只是将试题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形象化,用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第二类是题干型作用,这样的图片直接被命题者作为题干使用,解题信息也包含在图片中。解答这样的图片型题目,第一步要认真观察图片,第二步仔细阅读选项或者要求回答的具体问题,第三步再观察图片,找出图片中与题目相关的有效信息,主要是指包括图片中出现的人物、文字等,找准了有效信息,也就找到了解题的钥匙

4、材料解析题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试题类型,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材料来源往往是课本之外,学生比较生疏,试题的答案并不是集中在某一课,某一册书,而可能涉及古今中外,跨度相对较大,学生对此类题感觉无可适从,不知从何下手,也是考试失分较多的题型。我认为要做好材料题应做到:

首先,学会读题,读懂材料。

认真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弄清理清材料在说什么、有几层含义,或材料对什么历史事件发表了什么见解,然后再挖掘材料,还原历史。这是解好材料题的关键,它基本上锁定了答案的来源。挖掘材料就是要抓住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如:材料的来源,文献的名称、事件名称、时间,地点、作者等关键词。其次、审清题目,弄清意图。

这一环节就是要结合所设置的问题,看清有几问,再回到材料,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出题人考查意图,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去分析,这样就会避免答非所问。审清题目对于正确答题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答题的方向和范围。第三、提炼答案,准确下笔。

弄清了题意,那么最后一步就是要结合材料提炼答案,这是考察学生答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考场上我们往往会发现,有的学生虽然知道试题的主旨,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回答,有的考生答题,心中无数,喜欢撒大网,老怕遗漏要点,结果就认为答得多就是全面,一句话的答案他可以写一段,结果是言多必失,主次不分,写多了反而把正确的要点淹没了。因此这一环节,教师平时就要多让学生训练,考试时做题才能条理清楚,言简意赅,准确规范。

总之,“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上述仅是解材料题的最基本技巧和方法,方法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作后盾。因此,要做好材料题,减少失误,就必须夯实基础,熟悉教材,拓宽知识面,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和历史观,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面对不同类型材料题时,不慌不乱,做到游刃有余,准确作答。

5、活动探究

【命题原则及特点】

探究类试题往往通过提供历史材料或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从试题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探究类试题着重考查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反映了当今新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要求。探究类试题在不同试卷中有不同的名称,如“分析探究题”、活动与探究”、“学习与实践题“历史探究”、“实践应用题”、“学以致用”。

一、牢固掌握课本知识,深化学习能力培养。教师在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复习备考时,有必要将课本中的对于重点知识的共性表达、经典表达,甚至一事多表达的特定表述方式牢固掌握。

二、关注审题环节,读懂题意为先。审题又分为两方面,“审问题”和“审材料”。“审问题”的第一步:通读问题,弄清问题大意。知道“问什么”。“审问题”的第二步:精读问题,找出问题中限定的各项条件。知道“答什么”。“审问题”的第三步,重读问题,找出问题的答题要求。知道“怎么答”。材料型探究题的审材料的几种方法。①通过材料中的信息点,读材料反映的事件。②通过材料中的语言倾向,读材料提出的观点。③通过对比类比的方法,读材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注重答案规范性,全面提升学生答题能力。

1、作答思路的规范性。论从史出、全面辩证的看待问题。

2、作答书写的规范性。书写规范、格式明确、分点多层。

以上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供大家探讨,另外我们在教学中也遇到一些困惑,现在提出来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一下

1.如何把握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开放性试题在近几年中考试题的比重中逐年增加。诗词、漫画、歌曲、名言、史实等都有可能成为命题的切入点,这样的出题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否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呢?这所以称之为开放性试题,无疑应当对教材知识作适当的变通和概括,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尤其是对创新性答案应给予鼓励和加分,但是,怎样变通?变通到什么程度,观点的创新性如何评价?对教师来说,很难有界定的尺度,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学生如此,教师也是如此,所以就有了教师拿着题“不会讲”,拿着试卷“不会阅”的尴尬。特别是一些注明“言之有理即可”的题目,看似给了教师自主权,实则难度更大。2.如何处理好政史合场的关系时间分配,由于历史题目在政治题目之后,所以很多学生反映做历史题目的时间不充足,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时间分配的问题呢?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

以上,是我们在中考复习时的一点体会和教学中的困惑,希望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2.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篇二

上午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参加这个中考研讨会,中考研讨会发言稿。在2010年中考中,我校的中考成绩不是很理想,在这里谈谈我们的备考做法和体会,真是献丑,不好的地方请多指正。

下面,我就代表我校初三备课组谈谈中考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制定科学的备考复习计划。结合年级组的工作计划和政治教学的实际,我们把本学期的复习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基础为主,三位教师分工负责,为学生整理好每课基础知识和配套练习,全面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第二阶段,以专题训练为主,以热点问题和时政问题为切入点,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并着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解题策略、方法的熟练掌握.第三阶段查漏补缺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回归基础知识,检查基础知识的识记效果,避免遗忘;整理知识,加强知识体系的条理性和熟练程度。在各阶段我们都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人文关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做好早读、晚自习指导以及各层次学生的辅导工作。由于我们学校是山区住宿学校,安排了早读和晚自习,因此我们 备课组老师对各班的早读、晚自习任务都进行了安排和落实,布置科代表认真监督早读的落实,使每次的早读都有明确的内容和目标,从而尽最大的可能充分利用好早读的30分钟时间,发言稿《中考研讨会发言稿》。对各层次的学生布置了不同的练习和复习要求,让下层生努力夯实基础,在基础题部分争取分数,让高层生全面发展,辅导他们提升实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拓展知识面

在考试中,要想回答好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敏锐的观察力、广博的知识及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审题的能力。仅仅拘泥于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学习是不够的。因此,我们积极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如,对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治理环境的建议;模拟法庭、辩论赛、政治小论文等等。

但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

1、作为山区学校的学生,生活圈子比较窄,视野不够开豁,导致对时政了解比较少,只靠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引。如:交通问题;吸毒问题等,他们的感悟都不是很深刻。

2、备考时的教学方法还比较传统,比较缺乏创新,对学生的表达、组织、思维训练比较少。

3、比较多的学生对政治不感兴趣,对书本知识不熟,考试时就无从下手,抄得很多得分却很少,没有体现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鉴于以上的不足,在2011年复习备考中我校将有一定的改进:

1、继续严抓学生的基础,减少低分段,提高“两率”,积极利用好指导书。

2、加强对学生的表达、组织、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进行题型归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题型的训练。

3、加强对时政的引导并结合课本的内容进行复习,并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拓展山区学生的生活圈子。

4、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在平时的生活中,尤其是考前和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多鼓励,使其消除顾虑,树立信心,以最佳姿态迎考。

5、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多向兄弟学校学习和交流。

3.2012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篇三

首先感谢教研室于老师给我们提供这次交流的机会。下面我就我们学校的复习时间的安排、复习课的几点做法和对优秀生培养的几点共识三方面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复习时间的安排

第一轮复习

从开学到县第一次练兵考试,回归课本,分册按模块整合教材,夯实基础。具体按排如下: 2月7日---2月22日 七年级(上、下册)2月 23日---3月18日 八年级(上、下册)3月18日---3月31日 九年级(上、下册)

第二轮复习

从一练到二练,专项复习:词类、常规句式、语法。4月 1日---4月15日 词类及句式分类复习4月16日---4月25日 词性以及时态、语态复习4月26日---5月5日 从句及其句子结构复习

第三轮复习

二练到三练,综合填空及作文训练。5月6日---5月13日 听力技巧、单选方法训练 5月14日---5月21日 综合填空及作文训练 5月22日---6月2日

模拟考试训练

6月 3日---中考 查漏补缺

二、复习课的几点做法:

1.选话题,练口语,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能力。

选取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材料,看视频或听录音朗读这些句子,然后跟读。注意尽量模仿其语调和语速,先慢后快,然后快速地把整个句子脱口而出。

2.整合教材,夯实基础。

注意单词、词组、重点句型的学用结合。

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以全面掌握教材为基础,以注重双基为核心,以模块课时为顺序,以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应用为突破口,进行系统,扎实、全面的复习。在梳理课本知识的过程中,除了巩固原有的知识以外,最重要的是查漏补缺。要让学生多思考,找出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并随时做笔记。

在这一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学用结合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一个单词或词组,在你了解了它的基本意思之后,最主要的是要用它,下次再看到它时认识它。单词、词组的用法很明白地体现在一个个的句子当中,记住了句子也就记住了单词、词组的用法。

3.适时合理复习语法。

第二轮复习主要针对中考热点语法,将分散于教材各部分的语法进行集中复习。在第一轮复习中夯实了基础,第二轮就是能力的提升。语法复习中要求学生注重细节,有时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用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是这一轮复习中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的课堂上语法的复习是通过记忆句子的方法来进行的。确定要讲的语法点后,结合当时情景,找一个含有这个语法点的常用易记句子,记住了这个句子,这个语法点也就掌握了。而且最好能让这些句子常现课堂,成为链接对应语法的标志。

4.及时检测,强化训练。

考点是什么,讲什么。讲什么,记什么。记什么,检查什么。可采用组内合作、组际交流的方式及时给出恰当的激励性评价。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针对中考的各个题型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对中考的考点、难点加深理解,以及掌握一些针对各个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并让学生在练习中去运用和体会做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解题能力得到 2

提高,也能使学生从无休止的题海中解脱出来。在练习过程中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做到多思善记。、三轮复习之后就是中考模拟训练,也是考前的练兵,更是最后一轮的查漏补缺。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强化他们的综合解题能力、应试能力。

5.创建多维课堂,全员参与。(我的教育理想和正在做的事)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任务,合作对查、订正错误,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当堂听写、作业后,教师会讲评,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但由于学生错误类型各不相同,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内讲解所有题目,怎么办?可以在小组内让同学们先对查,然后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相互探讨,共同订正错误。这样能营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氛围,树立对话式、互动型的多维合作立体课堂。6.集体备课,全方位突破。

我们备课的内容有:1.聚焦考点。2.运用实例突破难点。3.针对易错点,建立错题集。4.关注社会热点,把握中考英语命题趋势。5.分析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特点,使教学相长。

三、我们对优秀生培养的几点共识:

优秀生=良好的身心+优秀的习惯+扎实的基础+正确的策略。1.要有人人都优秀的眼光,养成优秀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引导学生立长志入手,鼓励学生要尽力、要虚心、要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不怕困难、培养自我教育和自我调节能力。2.优秀习惯早养成

优秀生的培养重在习惯,重在细节,重在积累。如果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一般来讲不太可能,但是“多拿一分、多对一题”却容易做到。在平常考试中,引导学生养成清算应得而未得的分数的习惯;克服答题不规范的弊端,养成良好的书写、答题习惯;养成独立学习,适时合作的习惯。3.切实解决“付出却无回报”的问题。

考试后要找出自己拿不到分的具体原因,究竟是掌握基础知识出了问题、理解能力出了问题、答题规范出了问题,还是强化操练出了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就会事半功倍、收获颇丰。

4.合理适时构建知识网络,奠定扎实的基础。

对于优秀生来说,结构化的知识、系统化的复习和综合化的训练是最为重要的。

要引导学生学会把零散知识变成结构知识。合理适时构建知识网络,学会画知识树。把缺漏知识变成新增知识,把残缺知识变成系统知识,也就是查缺补漏,综合运用。5.有些题目需重复。

有些题目对自己薄弱环节有针对性,有些题目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关键,这类题目就有必要多次重复去做。6.鼓励学生做好信息搜集也是培优的关键。

平时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帮助、指导优秀生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信息、新题型。为优秀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引导他们关注近期的国内外大事和社会热点,帮助他们收集、整理、交流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信息、新题型。

总之,我们在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班级特点,充分汇聚本组教师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力争复习做到“六个要”:要科学整合教材;要把合作教学配合的默契一些;要分析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要建立互动型的多维合作立体课堂;要关注社会热点、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紧密配合我县中考备考工作,让2012年的中考因我们的共同努力而更精彩!

鲁琴

4.中考研讨会校长发言稿 篇四

各位的各位家长:

下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第四中学的全体教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你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校的家长会,单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你们对自己子女的关心和对我校工作的支持。

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备战中考100天的方案;也为了进一 步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更清楚的了解初三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在20xx年中考中再创四中学校新的辉煌;同时促使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让你们的孩子能顺利升入理想学校。

总之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我希望也坚信,从这个出发点出发,我们的家长会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圆满成功!

今天,我想跟各位家长谈一谈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1.新的中考方案的具体内容是:

中考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各为120分,物理、化学满分各为70分,体育满分30分。

2.各类中考考试时间安排

(1)体育中考:4月(2)英语口语中考:4月21日23日;

(3)会考:3月28日;

(4)第一次模拟考试时间

(5)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

(6)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中考:6月25日26日。

年中考情况

年招生信息

1.学生在家的时间明显增加,对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要求也增加了,而事实上,每天放学后和双休日的学习情况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学习不自觉较差,在家复习效率低;双休日学生的学习与管理大有问题。

2.中考时间近在眼前,而学生没有急迫感。

1.严格管理,依法治校。一个学校没有严格的管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成果,一个班级没有严格的纪律,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为此,我们重点强化纪律教育,强化时间观念。

2.加强教育,增强学生责任感和成才欲望。充分利用课堂、班会的时间给讲道理,定目标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们要求教师对后进生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3.既全面抓,又重点抓。我们始终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关心鼓励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宗旨,同时又要有所侧重。

对基础较好的、冲刺重点中学有希望的同学重点抓,要求班主任、课任教师经常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学习上对这些同学提出严格的要求,生活上经常鼓励帮助他们,使这些同学在学习上能够明确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对“特困生”,我们要求随时了解思想学习状况,帮助他们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能够体验到成功后的喜悦,进而重新点燃学习的希望。在抓好两头的同时,还要带动中间绝大部分同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学习。

4.在教学上,我们要求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精选试题、习题,部分作业进行面批,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充分利用集体智慧。

每次大型考试都召开初三年级组会议,认真总结,细致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完善。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呈现的特征作为评价的依据,结合学生的性格、态度,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诱导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客观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5.今后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工作:

(1)学有余力的学生如何挖掘他们的潜力?

(2)学习困难学生如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3)中等水平的学生如何突破现状再上一个台阶?

(4)如何使学生专注于初三的复习?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

1.给钱不过问。孩子已进入初三,到了关键时期,孩子提出要钱就给,而不了解其要钱的用处。

2.不关心学生的交往。

3.过分期待。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这样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4.家长要言传身教,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每天有一位在家,每天陪子女一小时,了解子女的没一次考试成绩。

5.要重视心理健康,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备加呵护,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1.家长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工作。

2.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处事能力,要让孩子能自己管理自己。

3.注重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4.帮助子女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

5.关注子女思想变化,鼓励积极向上。

6.加强家校联系,了解子女在校学习情况。

最后,我衷心希望学校的工作能得到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并坚信在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美好目标,让我们试目以待。

一、投入满腔热情。我们将去掉浮躁,洗尽铅华,静下心来教书,安下心来育人。我们的心要专一,做到心正气定;我们的脑要清醒,‘做到开足脑筋;我们的口要用好,做到出口成珠;我们的耳要玲珑,做到耳听八方;我们的鼻要灵敏,做到嗅觉超常;我们的眼要雪亮,做到目光远大;我们的脚要勤快,做到脚踏实地;我们的手要紧握,做到出手不凡。全身心地投入,使出浑身解数,凝聚到一个灵魂一一爱与责任。

二、落实高效课堂。我们将着力追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境界,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每一个专题、每一套练习题。在教学中以新课标为理念,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创新,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牢固树立“训练出能力”的思想,做到有讲有练、有练必查、有查必讲、有错必改,力争使学生做到讲过的都会,会的绝不失分。坚决克服“机械重复多、加工整理少;记忆结论多,思维过程少”的复习模式,做到全面、系统、灵活、扎实,努力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三、做到因材施教。我们将坚守“关爱每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的信念,充分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特征,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开展针对性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进步。

四、加强教学研究。我们将认真研究历届中考试题,把握中考命题规律;研究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捕捉中考命题热点,预测中考命题趋势;研究复课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重视教学反恩,找到提高质量的切入点和增长点。

五、注重学法指导。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鱼终身受用。我们将在课堂中不断渗透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适应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如何系统地整理掌握知识结构、重难点;如何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规范地解决问题;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选用资料;如何有效地排除干扰、全心投入,保证学习的优质高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甚至可能是一个家庭几代人的梦想。我们决不辜负领导的期望,错守了重要的阵地,抹煞了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我们将满腔热忱,用‘‘爱与责任”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每一个学生支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为教育强县再献力量,为我县教育事业的辉煌再谱新的华章!谢谢大家!

1.中考研讨会校长发言稿

2.中考地理研讨会发言稿

3.总结会上校长发言稿

4.学校总结会校长发言稿

5.青年教师会校长发言稿

6.家长会议校长发言稿

年初中秋季开学典礼校长发言稿

年秋季开学典礼校长发言稿

9.大学领导发言稿

5.历史科目中考研讨会培训心得 篇五

德思里中学

作为一名历史科目新教师,今年很荣幸能参加全省组织的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研讨会。背负着满腹希望去,结束了却有些小失望有些小紧张,要努力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历史本身学科的特点,教师放得多开,学生的思路就有多宽。可是想想我自己整天只能依赖于课本上的知识,可想而知我学生的思路会怎样。虽然这次研讨会才简短的一天,但给了我以后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历史老师,要给学生一桶水,那么你必须努力成为一片海洋。

培训的时间很简短,有两位专家给我们做了讲座。他们分别是云南省历史教研专家吕珍老师,昆明十中历史名师李薇薇老师。两位专家大题都是侧重讨论中考的备考策略,并且重点强调了怎么用好《中考说明》这一本资料书。

2016年中考历史命题原则及依据(1)原则:正确导向、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全面考查、科学规范。(2)依据:《历史新课程标准》及《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

2016年历史科目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分值的减少,而试题的类型还有结构都没有变化。

吕珍老师主要带着我们研究了《考试说明》这本书的用法,考试说明中对学生考试能力的要求主要要分为三个层次:实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其中试题结构的难易比例为7:2:1,所以对于中考的复习着重是在于基础知识的复习。老师分析的第二个问题是初中六册书的知识点中,中考卷中各个内容所占的比例:中国古代史(15%)中国近代史现代史(45%)世界古代史(5%)世界近代史现代史(35%),按照试卷的分值比例,在教师实际组织板块复习的时候对时间的安排就特别重要。第三个问题,复习中教师要能够给学生将整个初中阶段的内容连成一条线,让学生的知识越来越系统。近几年的考题中很少出现考察具体的某一个时间点的,所以历史的时间记忆大多是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困难的一个点,所以关于确切的时间记忆学生不必面面俱到的去记忆那么多的时间,学生只需要做到大体上记忆某个时间段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就可以。第四个问题就是一些复习的策略研究。

昆明十中的李薇薇老师却从这么研究中考入手,分别讲了怎么研究《考试说明》、研究考题、研究考生三个方面来说。并且在教学进度等方面都给了我们一个大体的方向,还和我们一起分享了她个人的复习计划、复习进度、复习方法。从中都使我受益匪浅,李薇薇老师还分析了2012—2015年云南省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考点分布情况。

不管怎么说短暂的培训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虽然第一次接历史科目中考班级,心里有些紧张也有些迷茫,但我还是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与付出会有收获的。

2016年3月16号

6.中考数学研讨会交流发言稿 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我很荣幸能在这次研讨会上发言,九年级数学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但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并掌握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扎实有序地开展复习工作。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谈对“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复习:

统计与概率是新课标初中数学三个学习领域之一,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能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体会统计与概率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注重从事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注重在具体情景中体会概率的意义;加强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在复习时必须弄清统计与概率的课标要求及统计与概率领域的《中考说明》要求和我省近三年所考试题及涉及知识点。

近年来本部分试题的总体特点:试题的题数求稳;试题的题型求稳;试题的分值求稳;考查的方式求稳;考查的核心不变。对于本部分试题的考法评析:

(1)试题背景体现时代性,数学的教育教学与社会和时代息息相关,因而试题紧扣时代脉搏,把握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和社会实际,从而培养学生的现实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给试题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试题考查属于类特征问题,所谓类特征问题,是指问题的内在结构一致,解答过程模式一致,但具体问题情境和涉及的数学知识、技能不完全相同的问题.几年来的小统计题,基本上都在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上设问,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如;09年第4题填空题考查数据的平均数而且一题多解两个答案,通过此题也考查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10年第15题选择题考查众数,11年第13题选择题考查中位数。对三个反映平均水平的常用的统计量进行考查,突出试题以考查的数学核心的不变性,另一方面又为指导平时教学具有一定的价值,对教育教学一定的导向作用。

(3)试题呈现的方式比较熟悉。几年来,统计的大题都是紧紧围绕学生比较熟悉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问题,即考查了学生综合利用两张统计图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进而作图、计算和进一步认识统计的现实价值,具有较好的效度。又在试题贴近学生生活的背景中渗透思想教育,具有较好的教育性。

一、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复习指导

统计更多地体现归纳推理,根据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主要方法,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是统计活动的重要思想,各种统计图表是数据描述的重要形式,各种统计量的合理使用是实现统计推断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关于“统计”的试题常考查学生的统计意识及对统计量的理解,考查读图识图补全统计图及从图中获取数据信息的能力,考查正确的利用统计量和各种统计量的计算,以及考查统计推断的能力。题型依然会以一小一大出现.7分左右的解答题依然会以统计信息处理为主。因此不难预测:2012年对于统计的考查和前几年的变化不会很大,在关注统计量的计算、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再进行处理信息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关注的还有:调查方式的选择、统计量的选择。复习时,要把重点放在:学生读图识图及从图中获取数据信息、进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上.把各种统计图表相结合让学生读取,读取

时注意表(图)头,图中所涉及的量,各数据之间的关系等。训练时,要把规范解答统计题做为重点。

概率体现了统计中通过数据探究规律的归纳思想.所以,对“概率”考查常常考查概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考查学生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考查学生的概率意识和概率应用的能力.概率考查题型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如:10年第4题填空题摸黑球概率,11年第17题选择题两次摸出的小球的标号的和等于6的概率,所以复习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概率”的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对列表和树状图进行合理的选择,分清一步还是二步,放回还是不放回。同时还要关注几何概率题型的计算、以及概率计算与其他知识的结合等。如:09年牡丹江试卷15题填空题现有四条线段,长度依次是2、3、4、5,从中任选三条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即考查概率又考查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因此需要我们关注考查内容是否会更丰富,与其他知识联系是否更多等。

二、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复习建议

1、复习定位不宜过高,适可而止

(1)对普查与抽样调查的考查定位为基本了解,能结合实例分析何时选择普查,何时选择抽样调查,但不必作更多、更高的要求。

(2)能识别、补充、绘制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能认识到各种统计数据描述形式的特点及优缺点,能从各种统计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就足以,不必对此深入挖掘。

(3)会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知道它们是反映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据,并做合理选择,以及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方差、标准差,但不必掌握各种数据的相应性质和大数据的复杂计算。

2、复习时间不宜过长,重在落实

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复习时间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定,但总体上不宜太长.第一轮复习要细,第二轮要精,第三轮主要是通过模拟考试进行考查、落实。要注意“三轮复习”中,各阶段复习目的不同,复习角度和方法也不相同.三轮复习决不是机械重复,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第一轮复习-----基础复习(全面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完善知识框架。对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整理,形成系统。在第一轮复习阶段,要集中所有注意力,争取把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补上来,对于基础题要认真对待、弄清每道题的做法,认真自觉地改错。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重点复习),专题复习阶段主要进行专题训练,主要训练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阶段接触的主要是一些综合题。这一阶段不是简单做题,而是通过试题这一载体,揭示有关知识的本质属性,明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问题进行分类,在不同情境中找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思想方法。从思想方法的角度讲,每节复习课又都是新授课。这个阶段应是最大程度的提高阶段。

第三轮复习-----模拟、冲刺阶段主要是模拟考试,查漏补缺,增加学生实战经验.这个阶段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和其它知识一同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要让学生将该领域的试题当简单题来做,当拿分题来做,当提高学困生兴趣和成绩的题来做。做为老师,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的试卷讲评,注意学生出现的错误的原因和表述上的不完整.通过模拟训练,把中考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和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包括题目的分布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个阶段是使学生建立足够信心的阶段。

3、复习方法不宜过讲,注意方法

(1)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学习贯穿着两条主线,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复习备考时,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更要重视提炼隐含在数学知识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将两条主线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的精髓。在本部分主要涉猎的数学思想:分类,转化,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2)关注热点问题、薄弱环节的复习

我们几位老师将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中的统计概率试题收集分类,组织学生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解答这类新题的能力,对我市近几年还没有出现过的题型更需要关注。

总之,“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复习要做到:重教材,抓基础;重过程,抓思想;重通法,抓变通;重应用,抓热点;重反思,防粗心。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只有站在系统的高度上组织教学,统筹安排复习时间、内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同时训练注意科学性和基础性,避免强度过大的训练和高开低走的现象;教师的评讲要具有针对性,避免重复复习;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状态,及时调整学生的心态,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中考中实现数学水平的有效发挥!

上一篇:幸福家庭事迹创业发展范文下一篇:HTML5开发工程师的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