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2024-09-06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12篇)

1.《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一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给学生的思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课堂引趣,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一开始先让学生欣赏一组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感受,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统计上海申办世博会各轮投票情况这样一个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同时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表和图的第一印象来说说感受,然后引出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不但因两者有不可分割的渊源,互为依存,而且这种整合也是数学应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在教学条形统计图的组成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而制作条形统计图,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感知统计图的结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通过操作学习,尝试着自己来制作条形统计图。这种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载体。学生能学的教师绝对不讲。借助于信息技术这一软件载体来学习统计图的制作、分析,通过信息技术的链接、转换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观察、比较、思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对知识深层面联系的感知。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主要是:(1)在小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方位一些,发言面可以再广一些。在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可以增加一些现场统计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挑选生活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这样对学生分析的能力又是一种提高。(2)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

(3)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不是很浓,课堂气氛也不是很活跃。练习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过多的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

在今后,我将不断学习,以课改精神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反思教学行为,勇于改革和创新,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

2.《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二

1. 统计学的发源。

“统计学”一词源于拉丁语的“国情学”, 原本是收集和分析国家管理中需要的各种数据, 比如国民收入、各种税收。为了直观, 人们才发明了各种报表、直方图、扇形图等等。后来到了14世纪左右, 随着航海业在欧洲兴起, 航海保险业开始出现。为了合理地确定保险金与赔偿金, 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这是近代统计学的发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人们把概率论的有关知识引入到统计学, 构建了统计学的基础。

二、统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1. 教师层面。

(1) 目标定位不清晰。统计教学最为核心的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对于统计教学的目标把握不清晰、不明确, 主要将能够获取统计结果作为教学目标, 往往忽视了学生对于信息收集以及数据处理的全过程的经历, 很少关注学生对数据调查的体验以及根据这些调查的数据进行决策分析的科学性培养。

(2) 课堂形式难把握。统计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所以在教学时要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可以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一个相对完整的统计过程往往包括收集数据、数据整理以及分析数据这三个主要过程。在具体的统计教学中, 只有让学生经历了整个的统计全过程才能真正了解统计的意义以及价值。在组织学生进行统计学的实验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总结。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统计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较为复杂, 课堂中组织活动时间与教师点拨、总结、加以指导和反馈检测的时间比例应相当。

(3) 教学趣味性不强。有时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当, 教学方法欠缺, 对于教学技巧的应用较少, 或者教学目标不清晰, 课堂中特别注重技巧与程序的学习, 注重统计量的计算, 设置的情境远离学生生活, 出现的数据虚假等。这些现象都会使学生很容易对这部分内容感到枯燥乏味, 产生厌倦情绪。

2. 学生层面。

“统计”是在数量上对事物属性的整体把握。统计思想的本质是从局部观察到的资料的统计特征来推断整个系统的状态, 或去判定某一论断能以多大的概率来保证其准确性。它是一种由局部推断整体的思想方法, 是一种探知某个系统的规律性的科学。儿童的统计思想是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在儿童的经验里, 往往是通过对一组单一数据的比较, 来作出简单的且具有唯一性的判断。儿童主要是从“大、小”开始认识数的。因而, 对低年级的儿童说, 他们往往对数据的“最大”或“最小”比较敏感, 当他们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的时候, 最关注的是“谁大”或“谁小”这样的数据特征。

三、中小学统计学的教育价值

史宁中教授指出, 中小学统计的教育价值主要有三点。首先, 养成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习惯。其实质是通过事实来分析问题, 当遇到问题时, 应当去调查研究, 应当去收集数据,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推断才可能客观地反映实际背景。其次, 建立随机的概念。有些事情可能发生, 有些事情可能不发生, 这在日常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即便如此, 只要我们掌握的信息多了, 也能够合理地推断实际背景。第三, 学习如何去判断事情的主要因素。

四、借助翻转课堂模式, 探讨统计教学策略

当下“微博”、“微信”、“微视频”……盛行, 早已经被打上了“微时代”的标签。以可汗学院和TEDEd为代表的在线微视频学习资源的出现与流行, 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 (MOOC) 以及诸如在“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中使用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触发了教育工作者将微视频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索。笔者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 》为例, 谈谈翻转课堂模式对于小学统计教学的有效帮助。

1. 制作微视频, 直观体验统计全过程。

微视频不是传统的辅助教师讲课的资源, 而是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的资源。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达成目标, 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学习任务, 即学习需求来开发的。统计教学相对容易把握的显性教学重点大致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我们教学中的“正”字统计法等属于收集数据内容;统计表、统计图等属于整理数据的方法;而分析数据相对隐性一些, 更加体现一个人的能力。

在微视频中, 笔者创设情境:学校图书馆, 打算购进一批图书。为了使图书更受孩子们的欢迎引发统计“最喜欢图书种类”的必要性。在用“正字法”收集得到数据之后, 采购员根据记录表绘制出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视频中重点展示绘制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与方法, 从条形统计图中直观的看到喜欢科普类的人数最多, 喜欢哲学类的人数最少。经过数据的简单分析, 可以建议采购员叔叔多购进科普类的书, 少购进一些哲学类的书。微视频作为视频资源, 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 和形象直观的方式, 用短短的几分钟让学生直观体验从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全过程, 并将学生所需自主学习的重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做了详尽的介绍。

2. 设计学习单, 辅助自学统计技能。

“任务驱动, 问题导向”是自主学习单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与方法, 把“任务单”本身创设成一个目标明确的学习情境, 通过把教学重难点, 和其他知识点转化成问题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 就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达到主动的逐步建构知识的目标。

笔者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分为四个问题。第一题:要求根据调查的结果完成相应的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自学到的统计技能, 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能够绘制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第二题: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能想到几点就写几点) 。本题的设计遵从统计的基本思想, 统计学不存在绝对的正误,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可以整理数据, 并清晰的表达数据。但是由于其各自独有的特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整理数据的方式。例如统计表绘制起来方便快捷, 如果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整理数据, 那就可以选择统计表。如果想直观地看到数量间的大小关系, 那就可以选择条形统计表。基于此, 笔者设计了第三题: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中, 你更喜欢哪种形式?请你说说理由。让学生主动思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势, 从而在不同的情境下能够选择更好的统计方式。但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的效果不一, 笔者继续设计了第四题:关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你还存在哪些困惑?或者你还想知道关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什么知识?通过这简单的几个问题, 帮助学生顺利达成自主学习的目标。

2.变革课堂学习, 巩固技能发展观念。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 教学目标基本已经达到。在有效的自主学习之后, 课堂上学生只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内化知识、拓展能力。

(1) 检测进阶, 巩固统计技能。课堂前半部分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深入探究。为了巩固统计技能, 笔者在课堂检测和进阶作业环节主要设计了两个版块, (1) 会看; (2) 会画。会看版块:笔者出示了一系列的统计图表, 让学生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名称上来看统计的内容;从制表日期上看出绘制表格的日期;能从项目栏和数据中看懂各个数据表达的含义。会画版块:笔者创设情境, 出示用“正”字记录的记录表, 让学生在课始交流反馈的基础上, 再次巩固绘制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课堂内这两个版块的教学, 让学生真正掌握统计技能。

(2) 情景模拟, 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本课的后半部分笔者设计了会分析环节。

情境一:学生熟悉的某公园一周旅游人数的统计图

此情境中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a.如果没有数据, 你还能知道这一星期旅游的人数, 哪天最多, 哪天最少吗?b.哪些天的旅游人数都比较多?你能推测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吗?c.星期一、二、三旅游的人数大约都是多少?可是为什么星期四旅游的人数会最少呢?你能推测一下吗?这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 让学生主动思考、推测数据背后的原因, 明白形象直观的统计图能帮助我们做出推测。

情境二:开心水果店这天水果的销量

此情境中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1从统计图表中你知道了什么?2如果你是老板, 第二天准备怎样进货?从上面的统计图表中学生既能看到这六种这天的具体销量, 而且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西瓜的销量最多, 枇杷的销量最少。知道了这样的情况, 作为老板为了提高利润, 可以做出决策第二天应该多进一些西瓜, 少进一些枇杷。让学生体会认真分析数据, 还能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情境三:苏州全年空气优良的天数统计

此情境中笔者提出问题:分析数据,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直观地发现从2013、2014年空气质量明显不如前三年, 接着笔者给学生提供平台, 要求小组合作:上网查询资料、寻找原因、为提高空气质量提一些意见。

3.“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重点: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合理地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学生每人准备红、黄两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统计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前不久老师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你们同意吗?

引导: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怎样办?

进行现场调查,统计数据。

提问:经过这样的统计,可以下结论了吗?

指出:调查的范围太小,人数太少,需要扩大范围,收集更多的数据。

二、复习旧知,提问引新

大丰市第二小学三~六年级男、女生中喜欢数学的人数统计如下:

谈话:课前,老师在三~六年级学生中各随机调查了50名男、女学生,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地整理,为了能够直观地看出人数的多少,又根据这些数据绘制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各统计了什么内容?仔细观察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观察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很快地说出“喜欢数学的男、女生人数哪一个年级相差最小”吗?

引导:单式条形统计图虽然很直观,但不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同学们能设计出一种既直观又便于比较的统计图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统计的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初步的数据收集、整理过程。从单式条形图引入,既复习旧知,为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铺垫,又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条形图的局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

三、学习新知,感知特点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讨论如何设计新的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合并。(统计图的标题、横轴、纵轴等如何确定,横轴上的直条如何合并才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如何区别男、女生人数,等等)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演示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并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单式条形图合并产生复式条形图的过程,避免了繁琐的制图,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复式条形图的特点。】

2.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比较单、复式统计图

提问:把新统计图和原来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作比较,你能给新统计图取一个名字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你发现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比较复式统计图、表

观察并在小组里交流复式统计图中的信息,根据统计图填写复式统计表,分析、比较数据。(同时出示复式统计图表)

提问:喜欢数学的男、女生人数哪两个年级相差最小?哪两个年级相差最大?男、女生各个年级人数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你觉得看统计图还是统计表更方便?

指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直观而且便于比较两组数据。(板书:直观 便于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单、复式条形图和复式统计图表,启发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图的优点,从而获得对复式条形图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3.小结

为了“证实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这个说法,我们首先做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为了既直观又便于比较男、女生人数,我们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根据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喜欢数学的男生不一定比女生多。当然,我们调查的范围偏小,人数偏少,课后还可做进一步调查,收集更多的数据,使结论更有说服力。

四、加深认识,感受作用

1.看图,分析数据并感受作用和特点

谈话: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1)出示“练一练” (直条改为横向):

提问:污染指数是什么意思?指数越高说明什么?

观察统计图(图略),说说上海市和海口市2004年国庆期间空气质量的情况。

(2)出示如下统计图:

提问:观察统计图,你想说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标出图例)2013年又快到了,如果你是小王,看了这幅图,在1~4月份进货时你有什打算?2012年1~4月份天气比较暖和,如果2013年1~4月份天气非常冷,进货时你又有什么打算?

小结:统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重大决策都是根据统计数据作出的,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并利用好统计知识。

【设计意图:发挥多媒体优势,出示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图,让学生感受其形式的多样性,结合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巩固对复式条形图特点的认识,感受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丰富学生的统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绘图,进一步感受特点

出示“试一试”中的表格,同桌交流表中信息。

出示“试一试”中的统计图,提问:图中红色和黄色分别表示哪个年级的人数?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适当指导如何确定直条高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图,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复式条形图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五、全课小结,拓展激趣

今天我们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不仅直观而且便于比较几组数据。但是要独立地制作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麻烦,想不想开开眼界,看老师是怎么利用电脑很快地制作出一幅漂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

演示利用EXCEL表格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生活中手工绘制统计图、表已越来越少。利用多媒体演示EXCEL表格制作复式条形图的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

(责编金铃)

endprint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110-11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重点: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合理地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学生每人准备红、黄两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统计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前不久老师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你们同意吗?

引导: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怎样办?

进行现场调查,统计数据。

提问:经过这样的统计,可以下结论了吗?

指出:调查的范围太小,人数太少,需要扩大范围,收集更多的数据。

二、复习旧知,提问引新

大丰市第二小学三~六年级男、女生中喜欢数学的人数统计如下:

谈话:课前,老师在三~六年级学生中各随机调查了50名男、女学生,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地整理,为了能够直观地看出人数的多少,又根据这些数据绘制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各统计了什么内容?仔细观察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观察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很快地说出“喜欢数学的男、女生人数哪一个年级相差最小”吗?

引导:单式条形统计图虽然很直观,但不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同学们能设计出一种既直观又便于比较的统计图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统计的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初步的数据收集、整理过程。从单式条形图引入,既复习旧知,为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铺垫,又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条形图的局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

三、学习新知,感知特点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讨论如何设计新的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合并。(统计图的标题、横轴、纵轴等如何确定,横轴上的直条如何合并才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如何区别男、女生人数,等等)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演示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并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单式条形图合并产生复式条形图的过程,避免了繁琐的制图,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复式条形图的特点。】

2.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比较单、复式统计图

提问:把新统计图和原来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作比较,你能给新统计图取一个名字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你发现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比较复式统计图、表

观察并在小组里交流复式统计图中的信息,根据统计图填写复式统计表,分析、比较数据。(同时出示复式统计图表)

提问:喜欢数学的男、女生人数哪两个年级相差最小?哪两个年级相差最大?男、女生各个年级人数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你觉得看统计图还是统计表更方便?

指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直观而且便于比较两组数据。(板书:直观 便于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单、复式条形图和复式统计图表,启发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图的优点,从而获得对复式条形图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3.小结

为了“证实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这个说法,我们首先做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为了既直观又便于比较男、女生人数,我们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根据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喜欢数学的男生不一定比女生多。当然,我们调查的范围偏小,人数偏少,课后还可做进一步调查,收集更多的数据,使结论更有说服力。

四、加深认识,感受作用

1.看图,分析数据并感受作用和特点

谈话: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1)出示“练一练” (直条改为横向):

提问:污染指数是什么意思?指数越高说明什么?

观察统计图(图略),说说上海市和海口市2004年国庆期间空气质量的情况。

(2)出示如下统计图:

提问:观察统计图,你想说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标出图例)2013年又快到了,如果你是小王,看了这幅图,在1~4月份进货时你有什打算?2012年1~4月份天气比较暖和,如果2013年1~4月份天气非常冷,进货时你又有什么打算?

小结:统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重大决策都是根据统计数据作出的,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并利用好统计知识。

【设计意图:发挥多媒体优势,出示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图,让学生感受其形式的多样性,结合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巩固对复式条形图特点的认识,感受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丰富学生的统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绘图,进一步感受特点

出示“试一试”中的表格,同桌交流表中信息。

出示“试一试”中的统计图,提问:图中红色和黄色分别表示哪个年级的人数?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适当指导如何确定直条高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图,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复式条形图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五、全课小结,拓展激趣

今天我们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不仅直观而且便于比较几组数据。但是要独立地制作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麻烦,想不想开开眼界,看老师是怎么利用电脑很快地制作出一幅漂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

演示利用EXCEL表格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生活中手工绘制统计图、表已越来越少。利用多媒体演示EXCEL表格制作复式条形图的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

(责编金铃)

endprint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110-11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重点: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合理地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学生每人准备红、黄两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统计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前不久老师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你们同意吗?

引导: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怎样办?

进行现场调查,统计数据。

提问:经过这样的统计,可以下结论了吗?

指出:调查的范围太小,人数太少,需要扩大范围,收集更多的数据。

二、复习旧知,提问引新

大丰市第二小学三~六年级男、女生中喜欢数学的人数统计如下:

谈话:课前,老师在三~六年级学生中各随机调查了50名男、女学生,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地整理,为了能够直观地看出人数的多少,又根据这些数据绘制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各统计了什么内容?仔细观察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观察这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很快地说出“喜欢数学的男、女生人数哪一个年级相差最小”吗?

引导:单式条形统计图虽然很直观,但不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同学们能设计出一种既直观又便于比较的统计图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统计的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初步的数据收集、整理过程。从单式条形图引入,既复习旧知,为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铺垫,又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条形图的局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

三、学习新知,感知特点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讨论如何设计新的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合并。(统计图的标题、横轴、纵轴等如何确定,横轴上的直条如何合并才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如何区别男、女生人数,等等)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演示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并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单式条形图合并产生复式条形图的过程,避免了繁琐的制图,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复式条形图的特点。】

2.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比较单、复式统计图

提问:把新统计图和原来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作比较,你能给新统计图取一个名字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你发现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比较复式统计图、表

观察并在小组里交流复式统计图中的信息,根据统计图填写复式统计表,分析、比较数据。(同时出示复式统计图表)

提问:喜欢数学的男、女生人数哪两个年级相差最小?哪两个年级相差最大?男、女生各个年级人数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你觉得看统计图还是统计表更方便?

指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直观而且便于比较两组数据。(板书:直观 便于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单、复式条形图和复式统计图表,启发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图的优点,从而获得对复式条形图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3.小结

为了“证实喜欢数学的学生中男生要比女生多”这个说法,我们首先做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为了既直观又便于比较男、女生人数,我们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根据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喜欢数学的男生不一定比女生多。当然,我们调查的范围偏小,人数偏少,课后还可做进一步调查,收集更多的数据,使结论更有说服力。

四、加深认识,感受作用

1.看图,分析数据并感受作用和特点

谈话: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1)出示“练一练” (直条改为横向):

提问:污染指数是什么意思?指数越高说明什么?

观察统计图(图略),说说上海市和海口市2004年国庆期间空气质量的情况。

(2)出示如下统计图:

提问:观察统计图,你想说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标出图例)2013年又快到了,如果你是小王,看了这幅图,在1~4月份进货时你有什打算?2012年1~4月份天气比较暖和,如果2013年1~4月份天气非常冷,进货时你又有什么打算?

小结:统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重大决策都是根据统计数据作出的,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并利用好统计知识。

【设计意图:发挥多媒体优势,出示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图,让学生感受其形式的多样性,结合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巩固对复式条形图特点的认识,感受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丰富学生的统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绘图,进一步感受特点

出示“试一试”中的表格,同桌交流表中信息。

出示“试一试”中的统计图,提问:图中红色和黄色分别表示哪个年级的人数?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适当指导如何确定直条高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图,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复式条形图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五、全课小结,拓展激趣

今天我们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不仅直观而且便于比较几组数据。但是要独立地制作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麻烦,想不想开开眼界,看老师是怎么利用电脑很快地制作出一幅漂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

演示利用EXCEL表格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生活中手工绘制统计图、表已越来越少。利用多媒体演示EXCEL表格制作复式条形图的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

(责编金铃)

4.《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四

1、应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本节课引课是从一张普通的统计表导入,再引出统计数据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统计起来更直观和形象。这样在素材选择和情景创设上,没有走出教材,没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愿意关注到的事例。如果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又从中可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图形后,设计“看图后说说你想到了什么?”这环节,不仅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得出调查结论,还能从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又使学生容易而轻松的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意义。

2、小组合作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发挥真正作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导入新课后,用课件出示某地降水量的统计图,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得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它表示的意义;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汇报在哪些情况可以利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这里是体现了新课标里面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读图这一环节用的时间太多了,效果不好。

3、应先让学生先画条形统计图,通过感知、实践操作,再让学生总结得出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显得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发展学生个性化的、独立的思维能力。

4、练习设计应具有现实化和富有挑战性。

我本来是设计了五道练习题,第一、二道是结合生活实例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第三道是让学生课前查找中国近四届奥运会金牌数的资料,已制好统计表,再制成条形统计图;第四道是画我国五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第五道是实践作业,调查六年级课桌椅损坏的情况后,制成条形统计图。因为时间不够,只是完成了前面三个练习。现在回顾起来这五道练习题没有贴近生活,没有一定的难度,没有创新思维的训练。

5.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五

第一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课本P94页例1及95页“做一做”。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即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的例题在选材上很注意生活现实,以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为例题,采用了统计表和统计图相结合的方式,让老师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较为简单的统计知识,学习过统计表的认识、并能把统计表的内容用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这节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整理与比较,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特点,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自主探索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作用,体会统计的意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利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

2、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学会解释统计结果并进行简单的预测。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学生经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活动中,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能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表示数据,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掌握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特点,能根据统计数据准确地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 能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并对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课型:

探索交流课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中寻找有关统计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首先让学生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表示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并比较各种统计方法的优劣,使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各自的作用、优点;教学时,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用统计方法分析和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拉进师生距离,激发孩子学习欲望。

1、谈话拉进师生之间距离。

孩子们,你们好!首先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我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工作之余我经常读书、旅游,还喜欢和孩子们做朋友,最喜欢的就是用手机或者相机捕捉生活周边的美。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我平时拍摄的照片,供大家欣赏一下。

2、课件播放影集,抛出问题:孩子们,图片上的景色和你生活见到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孩子说出:图片上面的景色看起来比平时见到的要漂亮很多!

3、教师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

师:是啊,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很多,阳光、草坪、鲜花,甚至公路、泥泞;当然也有很多美好的情感,只是我们经常被生活中的不快所蒙蔽,心灵得不到舒展,视线不够长远,以致于对身边的美好熟视无睹,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允许我带领大家一起朗诵这句我最喜欢的话。

(带领孩子们朗诵。)师说:“今天,我们要共同发现课堂中的美!你认为课堂中,怎么表现在课堂中才是最美的?”

(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师:好,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你能尽情展现你的美。今天张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学习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设计意图:教育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工作。在这一环节,我从同学们身边的景物照片入手,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生活周边之美;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课堂中怎样表现才是最美的,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而且让学生明白“美”不仅存在于生活,还存在于课堂;“美”不但存在于外表,还体现在我们细微的行动中。)

(二)导入新课

1、和学生交流今天的天气,问:今天的天气情况,在天气预报上应该用什么图标表示?

学生回答:太阳

老师请学生回答,还知道哪些表示天气的图标。

2、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师生交流,看谁认识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3、在图例中,把各种天气情况放在一起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知道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很快说出来么?如果不能,你怎么样才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抛出问题:如果想知道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激发孩子们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明白,混杂的图形不能很快回答出问题,必须把各种天气进行分类,这就让学生萌发了必须要整理数据的想法,看似简单的问题,不但为下一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而且提供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探索发现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整理数据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要怎么记下来才让人觉得非常清楚。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你怎样可以严谨的统计出这些数据呢?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2)表示数据。学生汇报展示。

①、可以做成统计表。②、可以用图示表示出来。③、可以做成统计图。(3)分析数据。

师:刚才这几组同学做的棒极了!我非常佩服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现在同学们把数据都表示的很清楚了。那么图示表示和统计图表示两种方法哪种更清楚?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汇报时明确:这三种方法都能表示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但是条形统计图能更好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更直观清楚。

(板书: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直观清楚的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及差异。)

2、绘制条形统计图。(1)、课件出示空白统计图。

师:大家看这一个空白统计图,你首先看到了什么?

学生同桌交流之后,引导学生回答看到了标题、横轴和纵轴。

师:棒极了,所以我们在做统计图的时候,首先要绘制出横轴和纵轴,那么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在横轴上表示天气的各种情况;在纵轴上定刻度。师:那么2012年8月北京的天气,我们该怎么定刻度呢? 引导学生回答,一格代表一天。

教师肯定之后,表示一格代表一天也就是一格代表一个单位。教师引导学生写类别,画直条。

(板书: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横轴、纵轴、直条组成。)(2)、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组织学生回忆刚才我们绘制统计图的过程,引导学生说出绘制统计图的步骤,找学生回答。

①、画纵轴和横轴。②、定刻度。(一格表示几个单位。)③、写类别,画直条。(3)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

小组讨论:比较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2、统计表能够直接看出数据的多少;而条形统计图不但能够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看出数据的差异。

(设计意图:比较统计图的优劣和绘制条形统计图,是这一环节的重点。图示统计图是学生很久之前接触的内容,学生或许已经忘记,但教师可以提示让学生看书解决。比较统计图的优劣,这样在学生意识中更能够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组成,并自主探索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经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更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

以小组为单位,统计一下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完成条形统计图。

(五)评价反馈

谈谈你在本节课上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6.条形统计图 教学设计 篇六

图》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 王彩兰

【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是苏教国标版第七册的内容,包括教材第75的例题、第76页的“试一试”、第77和7 8页的“想想做做”。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本节课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通过读图和画图,丰富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掌握收集数据、用相应的图形表示数据一格表示多个单位并进行分析的方法,以及认识条形统计图不同的呈现方式。通过例题和“试一试”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据的方法,学会并掌握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想想做做”中利用丰富的教学素材(有关注环境的,如“长江等四条河流的长度”,有关注社会的,如“我国运动员在第24-27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等),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读图(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根据图里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分析。

2、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可以说明生产、生活中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从报刊或查阅资料中获得信息和数据,体会统计有说明问题、对问题有简单预测的作用,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确定直条的高度

【教学准备】课件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四条河流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大家知道世博会吗?

生:知道(不排除什么也没查到的学生)师:关于世博会你知道些什么呢?

生1:我知道世博会上,世界各国的高科技产品、特产都送来展览,并协商交易 生2:我知道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 生3:我知道世界博览会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 生4:我知道2010年的世博会在我国上海举办

生5:„„

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

2、课件出示:例题主题图(欢庆场面)

师:2002年,世界5大城市申办2010年的世博会,我国上海最终取得了举办权,人们欢欣鼓舞,所有中国人为之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世博会的知识,介绍我国上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使学生感到兴奋和自豪,激发起学生了解上海市在申办过程中获胜情况的欲望,以及获得新知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让我们来仔细观察第一轮的投票结果 课件展示例题条形图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

2、从这张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小声交流)

汇报交流

生1:我看到了这是“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图” 生2:我看到它是“2002年12月” 生3:我看到了它的“单位:票”,还知道了有五个国家参加的

生4:我看到了竖的有好多数“0、5、10、15、20、25、30、35、40”

生5:我知道了“波兰弗洛茨瓦夫得了2票,俄罗斯莫斯科得了12票,韩国丽水得了28票,墨西哥克雷塔罗得了6票,中国上海得36了票”

生6:我看到了统计图上有5个涂色长方形,每个长方形上面都写了数 生7:我知道中国上海得票最多,波兰弗洛茨瓦夫得票最少 生8:„„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说明条形统计图应该有标题,如“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图”;有绘图时间,如“2002年12月”;有单位,如“单位:票”;要有横轴、纵轴,横轴上有统计的项目,这里是参加申办的城市;纵轴上有刻度,也就是这里的“0、5、10、15、20、25、30、35、40”;要有表示数据的直条,也就是刚才说的这些涂色的长方形,直条上还要写上数据„„

3、请大家仔细观察,今天学习的统计图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的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在这张统计图上,一格表示了5个单位 师(小结):在数据很多的情况下,一格可以表示多个数据。

4、这时我们该怎样确定直条的高度呢?

课件演示,结合教师叙述:如波兰弗洛茨瓦夫的2票,2在0—5之间,将0—5

之间的一个平均分成5分,在2份的地方作个标记,对着波兰弗洛茨瓦夫的那一行,沿着标记画线定下2票的高度,在这个范围内的涂色,涂好后在直条上写上“2”,这样表示波兰弗洛茨瓦夫的2票就完成了(每叙述一步,课件上就相应的演示这一步骤),再按相同的方法完成其他几个国家的,就行了。

5、看着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中国比韩国多得多少票? 36-28=8(票)生2:俄罗斯和墨西哥一共得了多少票? 12+6=18(票)生3:„„

6、大家再仔细看一下这幅统计图的标题,从“第一轮”,你想到什么?

生:还有第二轮、第三轮„„

师:的确如此,虽然在第一轮中,上海得票最高,但并没有立即胜出,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投票选举的规则。学生打开到地76页,自学“你知道吗” 汇报交流

a每轮投票中,某个城市得票数超过半数,就能获得主办权;

b得票数都不超过半数,得票最少的城市被淘汰,然后进行下一轮投票。

7、那上海的36票有没有超过半数呢?咱们来一起算一算

师生共同计算,明确上海没过半数,因此没能在第一轮胜出

8、根据这个规定,谁能说说这一轮的结果是什么?

生:波兰被淘汰,其他四个国家进入下一轮投票 师:谁能预测第二轮的结果?

生:我预测第二轮会淘汰墨西哥,其他三个国家进入第三轮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第一轮投票情况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读图活动中,明确统计图的结构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读懂条形统计图。对直条高度的特别关注,可以预防学生作图中常犯的错误。通过让学生猜测后几轮的结果,使学生体会统计图有说明问题,对问题有预测的作用,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三、学画统计图,加深认识

1、第二轮究竟是什么结果呢,咱们一起来看第三轮的投票情况

课件出示第三轮投票情况统计表

有哪几个国家?

生:有 俄罗斯莫斯科,韩国丽水,中国上海

2、跟大家预测的一样,预测的真准!

能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完成统计图吗?

① 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醒 ② 组织学生交流画法,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没有的,课件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注意点:a直条高度要准确;b要有日期;c直条上要写上数据 ③ 检查订正,完善各自的统计图

3、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这一轮中国上海是44票,韩国丽水是32票,俄罗斯莫斯科是12票

生2:从直条的高度看,可以看出得票上海最多 生3:„„

4、与统计表相比,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生:条形统计图能很清晰的看到谁最多、谁最少

(师:条形统计图能够更形象的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5、谁能说说这一轮的结果?

生:这一轮淘汰俄罗斯

6、第四轮的结果呢?

生:中国上海获胜 师:在第四轮中,我国上海获得了54票,以高与韩国丽水20票的优势取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自豪吗? 〔设计意图:“试一试”的素材与例题相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可增加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感受;通过与统计表的对比,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可以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便于统计数据的比较。〕

四、解决问题,拓展提高

统计图还可以统计日常生活中的数据

1、小芳学习条形统计图后,自己收集数据制成了一张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① 她统计的是有关什么的内容?

生:小芳统计的是几座电视塔的高度

② 仔细看一下,小芳的这张统计图与我们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张统计图没有了表格,只有直条,每1格表示100个单位 ③ 从这张统计图上,你知道每座塔的高度吗?

生:青岛电视塔高232米„„ ④ 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

生: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405-318)87米 ⑤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互相提问题,解答

2、在今年的十运会上,我们的体育健儿显示了不凡的水平。相信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我国的体育健儿还会更出色。现在咱们来看看前几届奥运会上,我国各获得了多少枚金牌。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统计表 ① 从统计表中你知道各是多少枚吗?

生;我知道第24届获得5枚金牌„„

② 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把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交流画图情况,汇报交流结果(投影与课件展示结合)③ 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生1:从统计图中,我发现直条高度在上升,一届比一届金牌多 生2:25届、26届一样,其他越来越多 生3:我感受到我们国家正越来越强大 生4:„„

④ 谁来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会获得多少枚金牌?

生:(预测结果在45左右)

师:究竟谁预测的准呢?2008,我们拭目以待

3、统计图是不是只能用直条表示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这幅统计图上是用什么表示的? 生:圆柱体的

师:统计图可以用直条表示数据,也可以用圆柱体表示,还可以有其他的表示方式

① 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高?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低?

生:2004年棉花产量最高,2000年棉花产量最低。② 2004年的棉花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多少万吨?

生:632-442=190(万吨)2004年的棉花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190万吨。③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互相提问题解答

4、我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这些都离不开河流给人们提供的水资源。我国四条主要河流是哪些?她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呢? 生:四条主要河流是:长江、黄河、珠江、淮河

生:我们查的长江6300千米,黄河5464千米,珠江2214千米,淮河1000千米 ①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的统计图

提问:这里的统计图与前面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这幅统计图刻度在横轴上,统计的项目(长江、黄河、珠江、淮河)在纵轴上,它的每1格表示500个单位 师:绘出的直条是什么样的? 生:直条是横的

师:这样的统计图是纵式统计图,前面的都是横式统计图 ② 请根据我们查到的每条河的长度,完成这幅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③ 交流绘图情况

课件展示完成图

〔设计意图: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在

格子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进一步巩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题中的素材来自学生身边,有的从新闻媒体中来,有的需要查阅资料。在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同时,还主义引导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不同形式,更加全面的认识条形统计图。〕

五、总结评价,汇报收获

7.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例谈 篇七

一、从外到内完整看图

解题时, 理解题意很重要, 有关统计图的题目, 怎样审题呢?笔者认为应“从外到内, 完整看图”。

如图1, 看外部:从标题得知, 统计的是2011年1~6月京海火车站旅客发送情况, 绘图日期为2011年8月, 横轴表示月份, 由纵轴的数据、单位名称可知, 一大格表示10万人。

看内部:每个点附近的数据表示相应月份的发送旅客数;一月与二月的数据对应点连成的折线呈上行, 说明发送旅客数增加, 是由于二月份为春运高峰;二月与三月的数据对应点连成的折线呈下行, 说明发送旅客数减少, 是由于到三月份, 春运已过;到五月份, 折线呈上行, 说明发送旅客数增加, 是由于“五一”假期中人们回家、出游以及返程等原因。总体走势为:一月到二月发送旅客数增加, 二月到三月, 发送数大幅下降, 三月到五月, 发送旅客数回升, 六月有所减少。

二、由外到内有序制图

折线统计图, 是利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通过“点与点连成的线”的走向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所以, “点”与“线”是折线统计图的重要部分。如何完成折线统计图呢?可以这样:由外到内, 有序制图。如图2所示。

先完成统计图的外部:标题、日期、横轴、纵轴、单位等。如果这些部分不完整的, 需填写完整。比如图2中, 标题部分填写“四年级二班”, 日期需填绘图当天的日期, 横轴补充“2011”, 纵轴补充“20、25、30、45”, 单位栏补充“台”。

再完成统计图的内部, 顺序是:描点、写数、连线。由统计表得知, 2009年为10台, 就在横轴上“2009”对应数据10的位置“描点”, 在点附近写上数“10”, 以此类推, 在“2010”对应位置“描点”, 在点附近写上数“19”……注意, 写数时, 要考虑相邻两点随后“连线”的走向, 不能和线重叠。最后连线, 需要注意的是, 从一点连向相邻的另一点, 不能跳越, 一段线与接下来的另一段线连接要自然, 不要出现像图2中“虚线”示意的那样, 连接处有交错, 就不美观了。

三、巧分数据熟练画图

通常统计图的纵轴标注数据, 但是在绘制统计图时, 遇到的数据并非正好是所标的数据, 如图3。

已知一月产值610万元, 二月产值540万元, 三月产值350万元, 四月产值832万元……

绘制统计图时, 先根据已知数据描点, 这时, 就需要在纵轴上确定已知数据所对应的刻度线。一月产值610万元, 看纵轴数据得知, “610”包含在“600~700”的这一大格, 而一大格表示100万元, 我们可以将这一大格平均分成10份, 这样的一份就是10万元, 600增加这样的一份, 就是610, 这种确定刻度的方法, 不妨说成“十分法” (如图3A) 。二月产值的数据540, 不难发现包含在500~600的大格, 可以将这一大格平均分成5份, 这样的一份是20万元, 500增加这样的2份, 就是540, 这是采用了“五分法” (如图3B) 。三月产值的数据350, 包含在300~400的大格, 可以将这一大格平均分成2份, 这样的一份是50万元, 300增加这样的1份, 就是350, 这是采用了“二分法” (如图3C) 。有些数据, 还需要结合估算来确定刻度。比如四月产值的数据832, 包含在800~900的大格, 若将这一大格平均分成3份, 这样的1份是33多一些, 比这样的1份少一些, 差不多是32, 只需把“三分法”的一份刻度线下移一点, 就可以作为832的数据线。

另外, 确定数据的对应刻度线, 可以利用纵轴以外的竖向网格线。比如图3中, 描出四月份产值数据的对应点, 可以在“四月”对应的竖线上确定 (如图3D, 根据“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处处相等”) 。

8.《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八

图表行列转换

首先在Excel工作表中收集每位球星的数据,添加辅助列1、辅助列2,每个辅助列中的数据都是其左侧数据与100%的差值,即在C3单元格输入“=1-B3”,向下拖动填充到C7;同样,在E3单元格输入“=1-D3”,向下拖动填充到E7,这样就完成了图表数据的准备(图2)。

数据准备完成后开始着手创建图表。选定A2:F7数据区域,插入堆积条形图表,选中插入的图表,点击图表工具“设计”选项卡中的“切换行/列”按钮,图表的行、列就会进行切换(图3)。

隐藏辅助图表列

双击纵坐标轴,在右侧“设置坐标轴格式”的“坐标轴选项”卡中勾选“逆序类别”,刻度线主要类型处设置为“无”;选中图表中代表辅助列1的条形图,设置它的填充色为“无填充”;同样,也设置辅助列2的条形图填充色为“无填充”(图4)。

美化图表

9.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九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选形象大使的活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画完整。

过程与方法

1、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已知数据作出合理的预测。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能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画完整。

教学方法:

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明年我们学校要召开一次规模较大的运动会,学校想在下面两位获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中挑选一位做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

(出示运动员田亮和李杰的相关图片),问:认识吗?

2、你希望谁担任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呢?

学生各抒己见。

3、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各不相同,那么我们到底该请谁?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渗透统计的必要性,及统计的一般方法。

二、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1、(出示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说说单式条形统计图由那些部分组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名称

横轴

纵轴

直条

2、从这二幅图中同学们能够直观看出五年级各班同学更希望谁来做形象大使吗?

3、根据学生讨论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探究新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一)、(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点。

1、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2、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重点强调图例的作用。并板书:图例

(二)、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1、那么究竟怎样制作这张图呢?学生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3、学生看课件演示,了解制图全过程。

师演示课件,学生观察作图的顺序和方法。

(三)、分析统计图、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目的是为了直观的获取信息、分析数据。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五、课堂反馈练习。

1、某商场一季度冰箱、取暖器情况统计图,缺少图例。

学生从冬天取暖器卖得较多,并且随着气温的增高,销量逐渐减少。可以分析一下哪一种直条表示冰箱台数,哪一种直条表示取暖器台数。

2、某超市甲、乙两种品牌饮料的销售情况统计图、没有涂色并缺少直条上的数据。

学生根据要求分析出那些直条代表甲品牌,那些直条代表乙品牌,然后在直条上添上数据,最后分析如果你是经理人,你今后会怎么办?

六、自己动手,按要求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1、(出示本课主题图)这是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表。你能根据统计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2、学生绘制,师巡视。

3、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进行评价。

4、你从图中获取了那些信息?

5、说说为什么纵轴0~8之间用折线?

七、总结。

10.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十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已有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观察、对比、分析中,认识到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了一个教学重点,绘制统计图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从而完成了统计数据、制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并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总结以下几点:

一、结合生活中的材料做为教学内容。

以城镇、乡村的复式统计表来复习旧知,引出新授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的例题2是学生们熟知的体育达标测试,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更容易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试一试”我选择了一组统计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书局,学生对这个素材比课本中提供的练习更容易收集与整理数据。巩固练习,2014年国庆期间蒙城县和涡阳县空气质量统计图,主要是结合现在禁烧秸秆污染大气,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也让他们知道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学习起来就更有激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从中了解多种信息,并提出各种问题,巩固、整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样的设计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生自主探索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尝试绘制复式统计图,立刻引起了学生要制作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的欲望。在画图的时候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醒:画图时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探索怎样画统计图,所以,在绘制玩体育组之后,紧接着让学生总结绘图的方法步骤,讨论之后让学生按照折步绘制余下的统计图。之后,我分别展示了几个学生的作品,比较其中制作的优缺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制图的分析能力。

三、统计无处不在

学生在体验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并会绘制复式统计图之后,我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统计图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学生们积极踊跃,这个环节,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统计拓展思维能力,也使他们感受到统计的趣味性。这时我抓住学生的浓厚兴趣,出示统计图在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最后鼓励学生收集整理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数据,制作成统计图,并试着写一份分析报告,和大家一同分享。新课到此结束,给学生留下学习的空间自己去探索。

四、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这堂课是一次公开课,反思这节课,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教学时间的安排的不够合理,教学评价上较为单一;课堂激情性不够高,导致学生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公开课不是上给听课教师的,而是上给学生的!课堂不能是老师带着学生走,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走,教师跟着学生走,激活他们的思维状态,可以鼓励、肯定、以吸引的语言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1.“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与评析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估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正确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科技展吗?那里有许多的科学奥秘,今天老师带来了有关科技展的一些图片,想看吗?一起来看看吧。老师收集了有关某市小学生近几年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情况。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的导入,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为引出下面的条形统计图作准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师:我们用什么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便于分析数据呢?你学过哪些统计方法?(学生回答:统计表,统计图,包括条形统计图)那么,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和特点是什么呢?(学生个别回答,为下面制作条形统计图作铺垫)

(2)师:现在选择你喜欢的形式进行统计,想想为什么这么选择。开始吧。(学生活动制作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3)学生展示活动成果,并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发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自己选择整理统计的方法,并且通过亲手制作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巩固复习以前学习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回忆和梳理,也为新知的教学作铺垫。]

2.引出折线统计图。

(1)师:同学们,其实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你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折线统计图)

(2)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师:想看看老师是怎么绘制的吗?一起来看图(动画展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安排为下节课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埋下伏笔,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丰富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整体认识。]

3.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

师:我们现在认识了两种统计图,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什么知识吗?(学生回答略)我们就重点研究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把你们的想法带到小组中去,然后小组汇报,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学生合作探索,然后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合作交流、研讨探究的基础上,借助板书上的折线统计图和课件上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统计图的异同点,得出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据的多少,能清楚看出谁多谁少,而折线统计是用点的高低表示数据的多少,也能一眼看出数据谁多谁少等异同点。通过这样的比较发现,顺理成章地得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也就攻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4.引导学生说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刚才我们分析研究了这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那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分析折线统计图。我们先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2)多媒体逐步出示三个问题:

a.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b.如何在折线统计图上找出相应的数据?

c.为什么要把折线统计图的点用线段连接起来?

(3)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4)学生初步得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总结并板书):折线统计图不但能看出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看出数据增减变化的情况。

[设计意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从学生的口中总结出还是有难度的,所以教师在这里要留有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共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

三、联系生活,实践创新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你在哪儿见过呢?比如,天气气温变化情况。(出示题目,生答略)

2.师:你是如何一眼看出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呢?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解决问题。]

3.奥运统计图。

师: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所有,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知道2008年是特殊的一年,我们国家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瞧,老师来之前收集了有关这方面的数据(一个学生读题),根据统计图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信息?(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并且通过多层次与多形式的巩固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深化性练习等,让学生在应用拓展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堆、提高能力和素养。]

四、浅谈收获,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2.请你统计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每天获得的金牌数目,并制成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数学课的结尾,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并强化感受、提炼升华,同时向课外拓展延伸。这不仅能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强化学习策略与方法,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新的高潮。]

总评:

12.《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十二

所以本设计实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 (即知识、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方法、能力) 的充分融合。下面对设计中的亮点与不足做具体阐述:

●●章节内容选择准确

《形象的图表》是Excel模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Excel教学内容主要是两大方面:输入数据, 用公式、函数进行统计和根据数据用图表表示分析。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他们往往对形象化的图表更感兴趣, 因此《形象的图表》这一节也就成了激发初中生学习Excel兴趣的抓手。陈老师找对了教学抓手, 接下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靠教学内容。

●●创新使用教材, 拓展教学内容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理念是要让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 即从过去严格按照教材照本宣科, 到现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情、地域实况, 有选择地用教材, 甚至开发校本教材。但这一点是说着容易, 做着难, 因为多年的教学惯性, 照着教材讲最简单也最不容易犯错。《形象的图表》这一节内容很多教材都是统计“一个城市一年12个月的平均气温”用图表表示。

我们宁波市编教材为承接前面Word模块的“太阳能利用”专题, 设计的是统计“三个城市 (北京、拉萨、杭州) 一年12个月的平均日照时间”用图表表示。

《形象的图表》是第十一课。前面第十课的课后练习2是统计“蔬菜营养成分 (微量元素) ”。陈老师大胆地把第十课的课后练习2, 拓展到调查水果营养成分, 最后又根据学生实际, 细化为让学生统计自己最喜欢吃蔬菜和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 进而得到学生通常每天平均维生素C摄入量。接着陈老师又从网上找了这一年龄阶段维生素C摄入的标准值, 让学生与自己统计出的摄入量比较后分析出否还需吃维生素营养品?这是一个有实际生活意义的问题。把课后作业拓展, 提炼后成为下面新课的任务, 确实是大胆地突破教材的创新, 但细细想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作业的连续性, 而且又便于实际操作。

●●重点和难点把握精确, 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有效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创建图表, 难点是根据统计目的选择合适类型的图表。在Excel中创建图表的操作并不难, 只要选好数据区域, 用“插入图表”菜单就能建立起图表。关键是学生不清楚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类型的图表。初一数学七年级 (浙教版) 中有图表统计这块内容, 如果数学进度快的话, 信息技术上到第十一课时, 数学已经教了。那样学生也就可以理解了。根据我的教学实践, 多数时候我们和数学往往是同步上到那块内容。有些时候可能还是我们信息先上到。

这节课的难点就是要设计任务让学生把常见图表 (柱状图、饼图、折线图) 类型都做一遍。这里的教学设计应该说是这节课最难的地方。围绕一个主题要设计出多个小任务, 每个小任务制作一个类型的图表, 每个小任务之间要有联系, 任务之间最好有层次性 (即难易梯度) 。陈超老师的教学设计都做到了, 而且做得很好。他围绕“蔬菜、水果维生素C统计, 先让学生做了“最喜欢的蔬菜、水果维生素C比较的柱状图”, 接着统计“自己总摄入维生素C中各种蔬菜、水果的贡献率的百分比饼图”, 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网上收集的每个人各年龄阶段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做一个人一生维生素C需求量变化折线图。任务三综合性强, 要求学生从一段文字信息中提取出数据再做图表, 所以难度更大些。

●●不足之处

(一) 新课导入, 教师讲得偏多, 还可以更紧凑些。

(二) 让学生创设图表的探究操作时间还不够。

(三) 对图表设置中坐标的名称设置一定要强调, 这是图表表达意义是否清晰的关键。同时横坐标数据的系列产生是按行还是按列怎样选择也需要强调。

上一篇:成立家委会通知下一篇:感悟周易的生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