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历史教学

2024-09-17

高校历史教学(精选8篇)

1.高校历史教学 篇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了解了中国一路走 来的艰难,更深的了解到我们年轻的一代的身上背负的责任,中国的 来的艰难,更深的了解到我们年轻的一代的身上背负的责任,明天需要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来建设。明天需要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来建设。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 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 尤其是全 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 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 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经过社会主义革命、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年鸦片战争后,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 外国侵略者肆意的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条 争,外国侵略者肆意的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无耻的勒索赔款抢掠财富……犯下种种罪 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无耻的勒索赔款抢掠财富……犯下种种罪 …… 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行,破坏中国的主权。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 破坏中国的主权。资本 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 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奋斗的过程。救亡图存,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奋斗的过程。救亡图存,面临的神圣使命。为了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他们在长时间里进行了 面临的神圣使命。为了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著名的义和团运动、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著名的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皆出于此,加上后来的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运动,他们都是中国反帝 皆出于此,加上后来的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运动,国主义侵略的尝试,但是后来都以失败而告终。国主义侵略的尝试,但是后来都以失败而告终。失败而告终 1901 年的屈辱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年的屈辱的《辛丑条约》 地半封建社会,与之前的几百多个不平等的条约一样让人痛心疾首。地半封建社会,与之前的几百多个不平等的条约一样让人痛心疾首。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于是产生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随后“同盟会”成立,三民主义”出台,广州起义,“ 革命。随后“同盟会”成立,三民主义”出台,广州起义,武昌起 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辛亥革命达到高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辛亥革命达到高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辛亥革命达到高潮 这时的中 国仿佛看到了强国的希望,但是取得取得巨大成功的辛亥革命仍以失 国仿佛看到了强国的希望,败告终,即使如此,但是民主共和的思想流传广远。败告终,即使如此,但是民主共和的思想流传广远。经过长期的摸索,长期的奋斗,最后终于让中国共产党来完成中 经过长期的摸索,长期的奋斗,最后终于让中国共产党来完成中 华民族振兴的任务,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走向世界。华民族振兴的任务,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应该源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列主义理论为基 在中国的传播。础的政党,是一个新型工人阶级革命的政党,础的政党,是一个新型工人阶级革命的政党,1921 年 7 约 23 日全国 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 “ 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这是一个 事变” 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事变” 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革命 展现了新的面貌。展现了新的面貌。中国革命的道路是

曲折的,共产党曾几度遭到国民党的围剿,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共产党曾几度遭到国民党的围剿,但 共产党的生命力顽强,仍在挫折之中顽强成长,并逐步走向成熟。1934 共产党的生命力顽强,仍在挫折之中顽强成长,并逐步走向成熟。年红军长征,期间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年到 1936 年红军长征,期间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过雪地……都流传下了悲壮的故事,抢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过雪地……都流传下了悲壮的故事,也留 ……都流传下了悲壮的故事 下了革命的精英,这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史诗,它向全世界宣告: 下了革命的精英,这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史诗,它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是一个伟大的事迹。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是一个伟大的事迹。虽然国民党 统一与共产党合作抗日,但是在抗日进入“相持阶段” 统一与共产党合作抗日,但是在抗日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开 在抗日进入 始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消极抗日,始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消极抗日,所以抗日的主要力量还是 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日本在中国进行了野蛮的侵略,例如: 三光政策” “ 抗日战争中,日本在中国进行了野蛮的侵略,例如: 三光政策”,“万人坑” 更例如“南京大屠杀” 让不计其数的中国人民呗残酷杀 万人坑” 更例如“南京大屠杀” 也让英勇抗战但设备条件又差的的共产党人牺牲了很多,这是中 害,也让英勇抗战但设备条件又差的的共产党人牺牲了很多,国人最痛苦的记忆,我们要记住我们的人民受到过的屈辱。国人最痛苦的记忆,我们要记住我们的人民受到过的屈辱。当然,正义始终会很公平,当然,正义始终会很公平,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支持帮助 了我们胜利结束了八年抗战。这个胜利告诉了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共产 了我们胜利结束了八年抗战。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 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好未来。好未来。之后,中国又经历了全面内战,之后,中国又经历了全面内战,国民党扼杀全国人民关羽和平建 国的热切愿望,注定要失败。所以当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的热切愿望,注定要失败。所以当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就宣告了 解放军占领南京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随后,全中国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随后,全中国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中国大陆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三大该 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中国大陆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做基本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逐步完善。做基本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发展,虽然有过错,但都能最后改正。索中曲折发展,虽然有过错,但都能最后改正。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 的政策,发展了中国,使中国逐步走向繁荣富强,的政策,发展了中国,使中国逐步走向繁荣富强,最后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主义现代化。在中国不断斗争的过程中,在中国不断斗争的过程中,有这么一个人是伟大的,有这么一个人是伟大的,值得纪念的,值得纪念的,他就是毛泽东。他就是毛泽东。毛泽东是历史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战略家、毛泽东是历史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 理论家,中国共产党、者和领导人。他为中国做了很多突出的贡献,毛泽东在他的晚年虽然 者和领导人。他为中国做了很多突出的贡献,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 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毛泽东思想作为 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许多的伟大的成就,尤其是 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许多的伟大的成就,建国六十周年。在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建国六十周年。在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六 上天,龙芯的开发和研制等等。政治地位上: 上天,龙芯的开发和研制等等。政治地位上:成为联合国五大常委之 一,随着综合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经济上: 随着综合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经济上: 越高 改革开放,人民不断富裕,国民生产总值提高。外交上:独立,改革开放,人民不断富裕,国民生产总值提高。外交上:独立,在国 际交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等等。际交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等等。总体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增强,总体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增强,不 断走向世界,屹立于民族之林。断走向世界,屹立于民族之林。纵观中国近现代史,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纵观中国近现代史,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高校历史教学 篇二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 我国高等院校历史教学就进行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改革,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 使得高校历史院系面临着生源难保证、就业难度大等问题, 这也就要求高校历史教学必须要认真分析目前在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学的质量, 改变历史专业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探索出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新途径。

二、当前高校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历史专业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担负着培养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前沿史学理论、坚实基础知识和高强专业技能, 能从事本专业的科研、教学、及相关实际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责任。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 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教学理念决定的教学目的。在多数的高校历史教育的教学理念方面的问题, 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开展。一是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在教学活动中, 过多的将精力放在了相关知识的传授上, 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研究能力的培养, 而由于学生对历史学科相关知识已经在中学时期有所涉及, 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造成了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都成为学生的短板。二是重传统内容, 轻现实情况。对传统历史讲授过多, 而没有真正与现实的情况相联系, 没有真正发挥历史的借鉴意义, 对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高校学生而言, 难以吸引其注意力。三是重教师地位, 轻学生配合。由于高校其特殊的教育方式, 导致目前高校教育一直采取以教师为主的模式, 完全将讲台变为教师的舞台, 忽视学生的实际特点, 采取以我为主的方式, 往往是一节课下来, 教师讲的口干舌燥, 而学生则是昏昏欲睡。

2、教学方法还不科学

相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而言, 高校历史教学通常采取满堂灌的方式, 教师仅满足于把授课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缺乏必要的交流, 而对学生能否接受, 接受多少则关心的不够。师生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 使学生逐步丧失了学习的热情, 也摧毁了学生的学习的针对性、创造性。同时, 学校在校外活动方面, 组织还不到位, 学生社会实践相对不足, 而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一些学生难免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问题, 更造成教学效果不让人满意。

3、评估手段还不完善

在多数高校历史考核方面, 多采取单一试卷命题的形式, 通过一次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评估, 而在考核的内容上多注重相关知识点的考核, 强调对教师课堂知识点的背记, 忽视其实际能力的考核, 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多以死记硬背为主, 将其对知识的掌握局限在教师讲授的内容范围之内, 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4、教师素质还不过硬

教师素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进入到高校教师队伍, 对高校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历史专业, 许多优秀的博士、硕士站在的讲台上。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其还有着一定的不足。一是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 多数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 没有对新时期高校教学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有着足够的认识, 影响了教学质量。二是在历史知识与现代社会的结合方面还有弱项。虽然教师在对历史的掌握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但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 缺乏对现实的理性的认识, 难以为学生起到必要的引导作用。

三、提高高校历史教学质量对策建议

1、转变观念, 加强师生之间交流

高校历史教训面临的严峻形势, 要求学校、教师、学生都要转变观念, 准确把握新时期的特点,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的思想, 改变以往教学以我为主的方式, 将学生的地位突出出来,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准备阶段, 要详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层次, 做到有的放矢, 防止吃不饱和吃不了问题的发生;在教学实施阶段,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及时针对教学时学生的反映对教学的节奏进行调整, 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课外学习时期, 要对学生的自学进行及时的指导, 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所学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改革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是转变角色, 突出学生的地位。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来, 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要从知识传播者、灌输者、权威者的角色转变为知识的推荐者、引导者, 要把传播知识的过程变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调动起来”。二是准确找到历史与现代的契合点。时代的发展, 各类思想的出现, 使得一些学生往往更多体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 对事物的观察只立足于表面, 忽视其内涵的挖掘, 而作为历史而言, 其研究的重点就是要从一件件历史事件的表象中找出其特有的规律。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讲授知识点, 更要把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找到, 帮助学生从事物的深层次进行思考和研究, 真正学会从表面看到其核心。三是丰富评价体系。要改变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中一张试卷、一次考试的终结性评价方法, 实行从一次终结性考试向全程形成性考试的转变学生学业成绩的构成要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提高素质,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重点、难点, 从题眼切人, 形成一种似懂非懂、不确定的问题情境, 制造悬念, 启发思考。在现代, 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因此, 教师既要研究教法, 更要重视学生的学法, 既重视教学效果, 更要重视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不仅要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业务素质, 更应具备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 孤陋寡闻信息闭塞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学生的。

参考文献

[1]姚颖:《新时期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思考》,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6) 。

3.高校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三

关键词: 高校历史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策略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历史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充分掌握有效教学的内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致力于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才能更好地培育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从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向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征途。

1.有效教学的内涵分析

所谓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有效的教学,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之后,学生得到一定的进步或发展,若学生没有进步或发展,那么其所开展的教学就是无效教学。而且教学的有效性,并非只要教师将教学内容教完,也并非教学教得认真即可,这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到知识及学生学得好不好判断,教师教学再辛苦、再努力,但只要学生没有收获就视为无效教学,而且即便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是没有得到发展或进步,同样属于无效教学。有效教学的内涵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活动这一载体下,学生的学习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学生在认知方面从不懂向懂转移、从少知向多知转移、从不会向学会转移、从不感兴趣向感兴趣转移等。换言之,有效教学必须在师生双方的密切配合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

2.高校历史教学中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有效教学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有效策略的应用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致力于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自初中接触历史教学以来,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历史学科的学习主要是死记硬背,这与传统的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模式有着莫大的关系。高校历史教师应尽可能地转变教学观念,并在教学中始终致力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为高校历史有效教学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引导和启发学生更好地学习,切实掌握高校历史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应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还能强化师生互动,整个学习过程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着力将问题解决,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更多的时候彰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二是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加强高校历史教学。开放性教学首先应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确定的目标在满足学生求知需要的同时,应有助于学生理性探索精神和拓展思维品性的形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开放性教学的主要目标。其次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取开放性的教学形式,例如分组讨论、情境复现、自主学习等方式均是开放性的教学形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并将这种开放式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尤其是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将开放式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开放性的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评价,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其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三是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高校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实际需要,切实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不仅能生动再现历史场景,营造良好的历史氛围,还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节省教学时间的同时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应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而且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在整个应用过程中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有关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内容时,重庆谈判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事关未来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业。教师可以播放《重庆谈判》这一视频中的选段,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了解该事件的基本背景、大致经过及重要影响,同时也能通过视频中对蒋介石和毛泽东两个人物性格、气度的分析把握中国未来命运的走向,在掌握事件真相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的记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在整个教学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切勿喧宾夺主,预防从传统的人灌转移到机灌上,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四是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打造。高效课堂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环节。为了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师就应切实注重“人和”、“激趣”、“主动”这三个关键词。其中“人和”是高效历史课堂构建的基础,“激趣”是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重要条件,“主动”是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主体。所谓“人和”,主要是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于和谐关系的打造,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结合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激趣”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新课改理念和新型的教学模式及新颖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调动起来。“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工作,教师为了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致力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3]。

3.结语

高校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的认真努力。为确保教学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想方设法地进行优化,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高效课堂的构建,丰富高校历史有效教学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玉亮,王俊荣.开放式教学理念在大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02:98-100.

[2]张淑利.大学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7:126-128.

4.高校历史教学 篇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我认为,历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帮助青年人坚定“四个自信”等方面一直发挥着很好的作用。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中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多以死记硬背为主,缺少必要的历史意识培养和历史素养熏陶。在大学阶段,高校尽管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必修课程,但仍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我国历史进程全面深入了解的需求。

因此,我认为应将历史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在高校开设一门“大学历史”公共必修课,有关部门应从历史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材资源建设等方面予以保障,若能实现,将极大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爱国精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5.高校历史教学 篇五

“孔子文化月”系列活动——

滋养学子心灵 培育健全人格 铸造文化品牌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二〇一一年九月

目录

第一部分 肩负神圣使命 铸造文化品牌

“孔子文化月”活动简介 „„„„„„„„„„„„2 第二部分 滋养学生心灵 培育健全人格

活动缘起与目标„„„„„„„„„„„„„„„„

3第三部分 立足孔子故里 弘扬优秀文化

活动创意及思路„„„„„„„„„„„„„„„„4 第四部分 注重体系设计 周密规划实施

1、宣传动员阶段„„„„„„„„„„„„„„„5

2、组织筹备阶段„„„„„„„„„„„„„„„5

3、正式实施

„„„„„„„„„„„„„„„5

4、总结阶段 „„„„„„„„„„„„„„„„8 第五部分 获得高度认同 学子广泛参与

活动实践经验及价值体现„„„„„„„„„„„„8 第六部分 活动辐射校外 社会反响强烈

“孔子文化月”活动拓展„„„„„„„„„„„„ 9 第七部分 活动影像 珍贵记录

部分活动照片及媒体报道材料„„„„„„„„„„11

一、肩负神圣使命 铸造文化品牌——“孔子文化月”活动简介

“孔子文化月”大型系列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是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之一。该文化活动以“弘扬儒韵风范,彰显洙泗遗风”为宗旨,自2008年推出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每届主体部分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举办。该传统文化活动以推广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构建美好和谐的精神家园为追求,是曲阜师范大学紧紧抓住当前复兴传统文化的热潮,进一步打造孔子故里学府独特文化品牌的有益尝试。

近年来,社会上“国学热”、“文化热”持续升温,作为中华文化的奠基人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以及他所代表的儒家思想自然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曲阜师范大学基于人杰地灵的地域优势特推出“孔子文化月”大型系列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坚持了建设时代性、特色性、实用性的高品质校园文化的文化建设方向,抓住了当前复兴传统文化的热潮,契合了现今传统文化热的大背景,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传播和发展了中国先进文化。活动内容主要包括:

专业学术报告——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开办讲座,宣扬传统文化精髓; 祭祀典礼——组织儒学爱好者追忆圣贤,祭祀孔子;

儒服射礼——儒学爱好者身穿儒服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六艺”中的古代射礼;

大学生成人礼——行成人之礼,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开启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经典诵读——大范围的组织儒学爱好者重温四书五经,诵读古代文学思想

精华;

历史话剧展演——将历史重现舞台,还原精彩瞬间;

“儒风随行”摄影文学大赛——用镜头凝聚历史,以文字描绘经典; 国学知识竞赛——加深对国学的理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闭幕式晚会——总结“孔子文化月”,颁发相关获奖名单,通过晚会的形式展现“孔子文化月”的优秀成果。

“孔子文化月”大型系列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自开办以来在学校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了本校及省内各高校师生的一致认可。该活动也到了其他院校及部门的积极参与,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济南大学等多所省内高校主动与学校联系,他们来到曲阜师范大学与师生一起进行祭孔、儒服射礼等活动。曲阜市政协、文化局旅游局及世界各地儒学研究者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大学生学习“国学”进一步升温,掀起了学习和弘扬国学的热潮。

活动还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普遍好评和广泛响应。日本NHK电视台、齐鲁电视台、曲阜电视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及百度、新浪和中新网、大众网、中华孔子网、华禹教育网等大型媒体均对该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

二、滋养学子心灵 培育健全人格——活动缘起与目标

1.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 增进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孔子文化月”系列活动旨在宣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促进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融合。

2.提高当代大学生个人文化素养 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四有人才

内外兼修、高尚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对每一位炎黄子孙提出的要求,遵纪守法、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人格完善的方向。修习传统文

化,体验“仁义礼智信”之精华与当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有新人的目标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3.丰富校园文化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文化月”系列活动既体现立足学术圣地,发掘儒学精义的学校特色,又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生活,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气息。

三、立足孔子故里 弘扬优秀文化——活动创意及思路

1.文化寻根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儒家文化为精神内核和伦理本位,在薪火相传,融汇贯通的过程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文明塑造人。

2.立足特色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是孔孟桑梓之地,礼乐文明之邦,更是有着现代气息的城市。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借此人杰地灵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学院学科特长,把握时代脉搏,集思广益,推出“孔子文化月”系列活动。

四、注重体系设计 周密规划实施——活动具体实施与过程

“弘扬儒韵风范,彰显洙泗遗风”,为实现宣扬以孔子及儒学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美好精神家园的目标,活动各阶段具体情况及开展方式如下:

(一)宣传动员阶段

“孔子文化月”活动宣传期间,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团总支相关部门为领导小组,逐步展开各项宣传活动,层层深入,渐次扩大宣传力度。联系省内各主要友好院校,为活动吸收更多感兴趣于儒学思想及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志同道合之士,并与他们一同展开专业学术层面的交流合作,从而提高活动质量,扩大活动影响力。

(二)组织筹备阶段

健全组织领导体制,发挥党政团领导作用,调动院系各部门积极性,是“孔子文化月”大型传统文化主题系列活动顺利举办的重要保证。主要准备工作如下:

1.选拔孔子文化使者 邀请多名儒学资深研究教师及儒学专家作为评委,参与评审工作,选拨具有较高传统文化素养的孔子文化使者,对孔子文化使者进行培训。各使者培训合格后,作为核心人员参与“孔子文化月”期间各式活动。

2.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办学术讲座 邀请大陆、港澳台及国外儒学专家做相关主题讲座,提前做好预告宣传工作,场地联络和相关负责人员安排。

3.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系 在保证本校师生充分参加的同时,积极拓宽活动范围,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保证更多传统文化爱好者参与进来。

4.文艺节目征集 届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活动期间相关文艺演出的节目征集工作。

(三)正式实施

“孔子文化月”活动的正式开展时间为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为期一个月。历届“孔子文化月”根据当年的实际开展环境,以不同的活动主题策划

活动内容。开展过的活动主要包括:

1.开幕式 开幕式最集观赏性和学术性于一体。主要开展方式为:邀请曲阜市及曲阜师范大学重要领导及老师出席并致开幕词,同时邀请国内知名学者进行首场学术报告。如第三届“孔子文化月”开幕式暨首场学术讲座,便是由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傅永聚教授担任主讲人,作了题为《<增广贤文>赏析——兼谈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的学术报告。

2.春季祭孔 清明节春季祭孔是“孔子文化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者着儒服,正冠帽,亲身感受祭祀礼的传统魅力。第三届“孔子文化月”组织者同时邀请到青岛科技大学国学读书会会长东方文山、山东大学孔子文化协会会长李光及本次活动主办方洙泗学社社长黄腾龙与大家进行思想学术经验交流。活动增强了活动参与者对儒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对提高个人的传统文化修养有着重要意义。

3.经典诵读 重温经典,诵读古代文学思想精华,有利于提高参与者的国学素养,加深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该活动每周举办两次,“孔子文化月”期间共举办累计八次以上。在专门人员的领读下,近200多名同学诵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经典。诵经人员身著儒服,在领读的带领下高声诵读,场面庄严宏大,在广大同学中形成了诵读经典的良好习惯。

4.大学生成人礼 冠礼又称成人礼,是非常重要的礼仪。活动参加者肃立孔子像前,面谒先师,行成人之礼。在典雅的古琴声中,学生代表按照传统男生加冠、女生加笄(仪式分一加,一醴,三拜)。通过举办大学生成人礼,结合古今成人礼的精华,举办兼具古今特色的成人礼,让同学们深切认识到自己成年的事实,加深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国学知识竞赛 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加深参与者对国学等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其传统文化素养,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6.历史话剧大赛 以多样形式展现传统文化风采,让同学们充分领略到历史话剧的魅力,培养对话剧艺术的欣赏力。通过编排历史话剧来学习历史,形式新颖,学生喜闻乐见,值得继续发扬。

7.儒服射礼活动 活动现场,扮演射礼主人、宾客等角色的同学身着儒服按照古代礼仪依次进入场地,演示对拜、授箭、射箭等礼仪。仪式结束后,同学们可以走进射箭场地,一展“箭法”。这种形式新颖、儒家传统特色浓厚的射礼活动,很好的体现了“孔子文化月”的举办初衷。让参与者体验真实传统儒家礼仪,宣扬优秀传统文化,调动大家参与热情。

8.释奠礼研修及展演 祭奠礼分为迎神、献礼、送神三个主要环节,研修主要是介绍各环节礼仪、方式,像男、女式儒服的特色;展演主要是对释奠礼的现场展示,在古曲声中,身穿儒服的孔子文化使者们献上瓜果礼品并诵读祭文,虔诚的向先师孔子行四叩礼等。第三届“孔子文化月”期间,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教授秦兆雄先生参加了该活动,高度赞扬了此次祭奠。

9.“儒风随行”摄影文学大赛 用镜头记录寻孔精彩瞬间,用文字抒发敬贤虔诚之情。感受儒风雅韵,仰慕圣者荣光,作品或体现“孔子文化月”系列活动的精彩片段,或展现与孔子有关的事物,很好地起到了启迪同学们善于发现身边的孔子精神,感悟儒学对生活影响的积极作用。

10.专业学术讲座 邀请知名学者举行与儒学等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专业学术讲座,全校师生可自由参加。自该活动开办以来,我们曾邀请多位专家进行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例如:

《我们对孔子还有多少误解》、《<大学>与大学之道》——杨朝明教授

《孔子思想与孝文化》、《孔子文化与曲阜》——骆承烈教授 《凝神孔子,走幸福之路》——崔茂新教授

《<增广贤文>赏析——兼谈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傅永聚教授 《遥望孔子,走近孔子》——王红霞副教授 《孔子易学观对人生指导意义》——刘彬副教授

他们从传统文化各个方面阐发自己的见解,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丰富听众儒家文化知识有重大作用。

11.闭幕式晚会 为总结孔子文化月,进一步宣传“孔子文化月”活动,组织举办大型文艺晚会。晚会节目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线,综合古典戏曲、舞蹈和历史剧等精彩节目,如上演过的古典乐器《茉莉花》、宫廷舞蹈《踏歌》等。闭幕式暨传统文化节目展演不但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对促进我校和谐校园建设、培养传统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阶段

1.每届孔子文化月活动结束后,将根据此次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以书面或讨论的形式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2.编辑《孔子文化月》报刊,集中体现活动成果。

3.协助《孔子文化》的编辑于写作,为该报刊提供相关材料。

4.充分发挥媒体作用,通过网络传播该文化活动,扩大活动影响覆盖面。

五、获得高度认同 学子广泛参与——活动实践经验及价值体现

1.立足文化根本,挖掘学校特色 立足曲阜文化名城,圣人故里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儒家传统文化活动。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建校以来最有实力的三大系科之一,拥有丰富的图书文史资料,拥有包括曾任院长的杨朝明教授等众多研究儒家文化的高端学者。同时,更高地贯

彻学校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办学理念,建设特色性校园文化。

2.学生参与度高,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思想教育意义重大 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活动,传统仪式,观光游览,学术交流,让同学们领悟文化神韵,并用儒家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指导个人学习生活,提高思想觉悟,自觉地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贡献。

3.文化建设上下互动,横向联动 活动使师生双向互动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切身参观文化遗迹,参与传统仪式,拉近传统与现代文明的距离。高校之间互动,开阔了学术交流视野,提高了学术交流水平。

4.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服务社会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结合当前文化发展的时代需求,努力发掘文化资源,整合教育研究力量,拓展服务社会领域,很好地起到了延续“孔子文化月”影响的积极作用。先后承担了对党政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文化旅游团体等各类人员的传统文化培训任务,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5.致力社会实践,创新传播途径 儒家文化以其重视教化,讲求仁义的内涵,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持续扩大“孔子文化月”影响,立足暑期社会实践,推出了“儒家文化齐鲁行”活动,开创了普及传播儒家文化的新途径。

六、活动辐射校外 社会反响强烈——“孔子文化月”活动拓展

1.“儒家文化齐鲁行”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孔子文化月”的延续与拓展,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暑假期间组织了“儒家文化齐鲁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实践队员不仅发挥了学院的专业优势,展示了学生的专业特色,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探

究精神,传播儒家文化精神,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跨越山东省的济南、青岛、潍坊、滨州、威海、莱芜、曲阜等地分别举办,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传播儒家文化,增强山东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儒家文化齐鲁行”实践团队被评为2010年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团队,两名同学获2010年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学生称号。

2.东莞广电网络传媒等企业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进行儒家文化研修

“儒家文化研修班”是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东莞广电网络传媒公司等企业高管开展的传统文化培训活动。研修期间,副校长傅永聚教授,党委副书记刘新生教授,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孔子研究所所长成积春教授,儒家研究专家骆承烈教授,全面阐释了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以及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借鉴价值。研修活动是文化产业公司与文化教育单位的一次成功合作,是现代企业管理行为与高校文化传播活动成功的一次合作,对拓宽服务地方工作思路等有着很好的启发和借鉴,必将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3.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赴监狱协助教化服刑人员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多次应邀到江苏盐城监狱、济宁邹城监狱、济宁微山监狱等地开展协助教化活动,对服刑人员进行传统文化相关方面的指导。学院里的儒学专家开展有关儒家传统文化的讲座,引导服刑人员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与此同时,学院里的同学还为监狱带去了有关传统文化的相关演出,在锻炼同学们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达到了宣传儒家文化的目的。据悉,历史文化学院还与监狱达成了合作项目,决定长期合作,用传统文化教育感化服刑人员。

结 语——永恒的文化工程

我们将该活动申报2011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是希望此活动得到扩大宣传和发扬光大的机会。孔子文化的宣传不仅要面向在校大学生,还应该进一步走向社区,在弘扬古代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活动形式,面向全社会推广普及,不停留在活动的层面上,不停留在口头层面上,要真正让参与活动的人感受一种心灵的震撼和洗礼,真正走近孔子,了解儒学,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创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秩序。

活动影像,珍贵记录——部分活动照片及媒体报道材料

▲“孔子文化月”开幕式暨首场学术报告

▲ 儒服射礼——儒学爱好者身穿儒服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六艺”中的古代射礼

▲大学生成人礼——行成人之礼,人生成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经典诵读——儒学爱好者重温四书五经,诵读古代文学思想精华

▲历史话剧大赛——将历史重现舞台,还原精彩瞬间

▲尼山孔庙祭孔——追忆圣贤,祭祀孔子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儒家文化齐鲁行

▲孔子文化月特刊

▲孔子文化月宣传彩页

▲齐鲁晚报网站关于“孔子文化月”活动的报道

▲网易新闻关于“儒家文化齐鲁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报道

6.高校历史教学 篇六

对于进入高中的新生,他们往往对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在一开始就能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学反思.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实施途径和课堂结构,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下面笔者就高一新教材(人民版)有关专题为例,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反思。

一、对新教材特点的分析和反思

历史新教材采用“模块”来安排历史教学的知识体系,突出特点有以下三点:一是在知识处理上更加灵活。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教学系统,时间压缩为半个学期,内容相对独立、完整,便于调控和整合。二是知识的专题性和包容性突出,必修课25个专题,主题突出;贯通古今,融汇中外,涵盖性强。三是知识的选择性和个性化明显,选修课6个专题在激发兴趣,拓宽视野方面独具匠心,有利于学习的个性化,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历史学习的多种选择。

新课程历史知识深挖形成专题,围绕专题组织史实,围绕专题形成知识结构,依托专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形成认识判断,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思辨性加强,因为通过各方面教学任务的分解,最终完成某一项综合性的教学任务。

但是,那时着眼于教师的“教”,研究的是知识如何落实;现在;着眼于学生的“学”,研究的是知识如何在启智方面发挥最大的效益,知识是怎样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素质的。再具体点说。按照旧的教学观念组织教学。教师会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分析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和认识。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会让学生就宗法制和分封制自主提出问题,在筛选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在解决旧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学生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为他可能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切入点。总之,反思模块化教学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认识层次。

二、对教学现状的反思,发现问题

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否则可能成为我们新课程实践中新的难题。首先是关于专题授课的问题,在专题模块和问题中心的内容体系下,专题和问题的选择就变得尤为关键。然而专题的选择

与设置都不可回避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相关知识的储备量度,也就是说学生是否在学习某一专题时已有了相当的知识基础。新课程一开始就采用专题教学,而现行高中教学只是在高三总复习时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因此新课程教学中不少内容老师必须要做大量的知识铺垫,学生也是如此。另外一点,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古今中外的历史混编为若干专题是符合了综合史观的趋势,但是从另一层面而言,又割裂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这种相类似的遗漏对历史的连贯性会造成伤害,也影响到教学中过渡的流畅性和学生的理解。第三,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问题在新课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憾,《课程标准》虽有较强的指导教学作用,但标准宜宽松,不可绝对化。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自主地开展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程序,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学生主体

作用的发挥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通过教学反思来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个体知,情,意多向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7.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历史演进 篇七

1 沉潜阶段

自我国与1895年10月建立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高校天津大学起,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活动也就伴随着出现, 而从1895年到20世纪50年代, 是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沉潜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还处于自发性的微弱状态,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教学发展是科研发展中的点缀。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 在我国的高校里, 人们大多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具有丰富文化知识的学者, 而教学并不需要专业和技巧, 任何具有丰富文化知识的教师都能做好。从我国高校初建伊始到20世纪60年代的这段时间以来, 人们都默许“高校教师发展就是知识和科研的发展”这个观点。在这个时期之前, 对进行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政策和活动特别少, 只有在参加高校教学会议和进修时才能得以提高, 而就这个时期来说, 这种机会也是非常少见的, 所以在这个期间,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活动中, 是以发展学科教学内容为主, 本身的教学发展只是科研发展中的点缀。

(2) 注重个人发展忽视教学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前,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主要注重在自发和个人发展上。这是由于, 该时期的高校往往以科研为重, 而对教师教学发展没有具体要求, 也没有提供教师教学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使得高校教师绝大多数通常注重研发科研成果而忽视教学发展, 注重提升自我成为优秀的学者而很少在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上花费精力, 即使有投入精力并采取行动和措施来发展教学的, 也只是少量出于兴趣爱好或是成就感和责任感的部分教师, 不占主流地位。

(3) 教学发展较被动。在这一时期,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主要源自于在对新入职教师的指导培训活动。这主要是因为, 高校的基本职能就是教学, 这也是高校教师的一项主要职责, 而新入职的教师要想更快的适应并胜任教学工作, 就需要对其进行教学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如学院教学会议和专业会议等的培训活动, 成为这一时期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主要活动, 而其他方面的行为还是以发展科研为主, 使得教学发展较为被动。

(4)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在教学型高校里相对较提倡。在我国, 例如职业技术学院一类的教学型大学, 它们的主要职能就是教学, 因此即使是在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沉潜阶段, 它们也相对一般高校来说较提倡发展教学, 在发展教育教学上的活动也相对多一些。例如开展的一些教学信息反馈活动、教学评价活动和教学管理措施活动等, 在无形中就能推动教师教学的发展。

2 发起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由自发、微弱状态逐渐向有组织较正式的状态发展,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

(1) 建立了发展教师教学的组织, 但其发展还是较被动。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 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活动逐渐兴起, 但也是处于发展的初期, 主要体现在建立高校教学研究中心之类用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问题和传播教学信息的组织, 在此后, 我国各高校又相继建立起此类发展高校教师教学的组织, 但是这类组织建立和发展的较缓慢, 在发展教学方面所受的关注也不多, 各类发展教学的活动也很少, 虽然有了发展教学的雏形, 但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且在这一时期,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外部, 高校教师在发展教学上缺乏积极主动性, 教学发展还是较为被动。

(2) 高校教师发展关注的中心逐渐向教学发展转变。在上一时期, 通过提高自身发展成为学科专家是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主要目的, 而科研发展是高校教师发展的方向。到20世纪70年代, 各高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活动项目扩张较迅速,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高校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来使高校的教学活动更为有效。自此,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开始受到重视, 公共出版物开始关注与高校教学相关的研究, 国家级机构和会议也在积极推动高校教师教学的发展, 而许多公共资金也开始向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活动中投放, 这说明高校教师发展的中心已经由个人发展、科研发展向教学发展转变。

3 繁荣阶段

20世纪80年代,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在向理性化和特色化的跨越性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实质性的转变, 这一时期是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繁荣时期,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支持教学发展的经费来源广泛而稳定。在我国教师教学发展的沉潜阶段, 教学发展的经费主要源于政府和基金等外部支持, 而在这一时期, 除了一些外部资金支持外, 高校自身也为教师教学发展投入了大量经费, 并在经费支持中占主要地位,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经费由外部支持变为内部支持, 标志着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已经由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并且许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经费被列入财务预算, 使经费支持来源广泛而稳定, 这说明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已经向日常化和制度化转变, 这是一种实质性的转变, 有着浓厚的主动发展色彩, 标志着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走向繁荣时期。

(2) 教学发展组织不断壮大, 且开展的组织活动具有主动性。在这一时期,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组织数量在不断增多, 类型也形式多样, 各种教学研究中心、教学促进协会和教师发展委员会等组织都不断兴起, 且发展教学的活动和项目也都丰富多样, 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提供了促进作用, 教学发展组织的壮大是推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主要手段。而且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范围也日趋广泛, 除了重视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等围绕教学方面的发展外, 也开始关注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也在引导高校教师自主学习以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不仅教学发展组织在不断壮大, 而且组织活动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发起阶段, 我国高校发展教学的组织活动一般是由高校外部或者高校自身提供, 要求教师参加或者教师自愿参加, 到了这一时期, 其组织活动不仅有高校外部和高校自身组织, 还有高校教师主动要求提供, 在参加方式上更多的是教师主动参加, 意味着我国高校教师在教学发展上的意识已经产生, 这就推动了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的良好发展。

4 科学化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到如今,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已经向制度、专业和技术化方向发展, 标志着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进入了科学化的阶段, 其特点主要有:

4.1 制度化方向发展

在这一时期,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逐渐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主要表现在: (1) 很多高校都在成立教师教学发展组织机构, 并日趋稳定和完善, 且都有相应的人员编制; (2) 许多发展高校教师教学活动的经费都列入学校预算之中, 使得发展教学的经费来源较稳定; (3) 许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具有了确定的归属关系, 有高校专人进行负责, 并且视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这种组织机构稳定、经费来源稳定和归属关系明确的状况是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走向制度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4.2 专业化方向发展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在这一时期逐渐变得精细和深入, 实现了专业化发展, 主要体现在: (1)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组织人员多为教学设计者、网络课程设计者和多媒体专家等全面而权威的专业化人才; (2)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活动已经将理论、技术和实践应用以及反思交流有机结合在一起, 使教学发展活动更为精细和科学; (3)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活动的安排符合教学发展的规律, 通过学习之后进行实践, 经实践发现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更好的学习, 这种方式使得教学发展的效果更好。

4.3 技术化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发展也逐渐先进起来, 向技术化方向发展。在教师教学发展的活动中, 在运用传统的视频教学技术和录像技术来进行教学发展活动的同时, 多数已经利用起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设备, 一方面利用在线学习或网络教学课堂等现代技术形式来发展教学活动, 另一方面利用新兴网络技术如网络档案技术和博客技术等来促进教学发展, 标志着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走向了技术化发展水平, 使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的发展更为便利, 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效率和效果。

摘要:我国高等院校的基础职能同时也是核心性职能就是教育教学和对人才的培养, 在这个基础上, 决定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核心内涵就是教学的发展。随着高校教师教学的发展演进, 纵观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的发展历史, 大致可以分为沉潜阶段、发起阶段、繁荣阶段和科学化阶段这四个时期。本文针对这四个阶段, 分别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的相关特点。

关键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历史演进

参考文献

[1]陈伟.从遮蔽到去蔽:教学学术发展的制度分析[J].高教探索, 2010 (4) :75.

[2]卢晓中.高等教育概论[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58.

[3]林杰.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组织化历程及机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 (4) :49.

[4]王昕红.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大学教师发展政策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 2007 (1) :43.

8.高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篇八

关键词: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在当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教育大环境下,历史学专业作为传统文科专业必须知难而上,在教育教学中贯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学生技能,增强学生的市场适应性。为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摒弃呆板、低效的传统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提高与课堂教学、理论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

一、历史学专业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主要活动

通过长期摸索,我院已经认识到上述单一的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以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契机,我院以“多样性”和“循序渐进”为原则,合理安排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首先,在教学方面,我院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的各种活动,促进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就是制造灾难的凶手之一。近年来,学院每年都统一组织历史学专业学生前往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参观,让学生近距离地、真切地感知日寇发动侵华战争的罪恶,深化理解理论知识。为了避免学生走马观花,学院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了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小组,鼓励各小组自行安排各种专题性的活动,包括参观展览、走访专家、担任志愿者、听取学术报告等。2012级同学就组织了多个课外活动小组,并充分利用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资源自主地进行有效活动:他们自行组织了更为细致的参观活动,在参观过程中注意有针对性地记录相关资料、史实,为自己撰写论文收集材料;他们走访了展馆周围平房区的老居民,倾听这些老人们讲述七三一部队的累累罪行;他们还与陈列馆内的专家学者交流,了解相关研究现状和前沿问题。学院还将结合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延长历史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时间。届时,学生可以在更长的时段内、较为集中地在实践基地学习、工作。

其次,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和技能。学院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增长。针对大一学生知识储备相对较少的特点,学院主要组织他们参观考察活动,增强感性认识;对大二学生,学院推荐优秀学生定期到展馆从事讲解工作的学习,陈列馆根据学生表现选拔胜任者出任讲解员;对大三、大四学生,学院鼓励他们争取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特长、锻炼能力、提高素质。比如,进行田野考察,跟随专家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参与各种学术会议等。在“2013年世界犹太研究与大屠杀教育国际研讨会”七三一分会场的活动中,我院历史学专业的部分学生陪同参观,表现出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再次,依托校外实践基地,积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院历史学专业学生结合陈列馆的展品资源,运用网络、展板、征文、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积极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和教育。近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了多位省内外专家到我校讲学,内容包括侵华日军化学战研究、战后七三一遗址保护情况等。

二、实践教学活动取得的成果

通过历史学专业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我院在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促进了史实与实物、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结合,提升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很多同学对历史学专业有成见,认为它不如其他实用性强的专业,只能纸上谈兵,将来找工作也受局限。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很多同学们认识到,历史是人类知识宝库中的重要财富,是人类共同的记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他们理解了什么是历史、什么是“以史为鉴”,懂得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很多同学摒弃了过去的偏见,学习兴趣提高了。一些同学还选择了考取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近年来,我院历史学专业的考研率始终居于全校前列。更多的同学毕业后选择了从事历史教学工作。一些同学在学习世界史或考研的过程中,外语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实践教学活动还引导一些学生选择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在学习兴趣提高的同时,通过多层次的活动,一些同学对中国现代史、东北地方史的学习、研究兴趣渐浓。他们认识到东北地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看到了身处东北从事地方史研究的优越条件。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些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把学习、研究的重心向中国现代史、地方史领域靠拢。目前我院已有多名同学围绕这些领域成功申报了大学生创新项目。每年学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中,这两个方向的选题总是占有比较大的比例。还有一些同学在此基础上报考、攻读这些方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达到了双重效果:其一,避免了枯燥、单调的说教,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他们主动地向他人宣传,同时把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二,很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都一反以往老师组织的自上而下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安排各项活动。这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更体现了学生“以史为鉴”的人文情怀,用他们的行动彰显了史学研究的现实价值。在历次参观七三一罪证陈列馆的总结会、报告会、征文稿中,我们都能感觉到一届一届学生思想受到的触动。

除了专业方面的成果外,实践教学活动还锻炼了学生沟通、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在担任讲解员、会议志愿者以及跟随专家从事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田野考察等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而且在待人接物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很多同学认识到,要做好工作,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因此,他们在实践基地的活动中,向指导教师、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学习,在各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目前已有多名优秀毕业生被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选拔留馆就业。

以上成果仅就本科教学而言。相信通过与校外实践基地长期、持续的合作,未来在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的成果将会与日俱增。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层次、扩大教学对象的范围。目前实践教学活动主要限于本科学生。本科学生的年龄、知识储备、阅历都限制了他们参与的实践活动的内容、方式、层次。这必然影响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本着实践教学活动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来应从大一学生开始到研究生阶段一条龙式地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从而保证参加实践活动的人员相对稳定、学生的研究范围相对固定、研究成果不断深化、层次不断提高。此外,还应积极推进合作培养研究生等方面的工作。

第二,应保证实践活动时间的连续性。目前我院历史学专业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时间比较短且分散,导致学生的锻炼机会少。这主要是由于在目前教学培养模式下,课堂授课时间比例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应适当延长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课外实习实践活动的时间,保证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增加学生轮岗的机会,促进能力培养。

第三,建立追踪与反馈的长效机制,保证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校内、外指导教师应积极加强合作,有效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对各批次参与校外实践活动的学生,都应设立专门档案,加强管理和引导,储备资料。学生毕业后,还应定期与其沟通,了解学生发展情况,更好地改进实践教学工作。

上一篇:好书伴我过暑假300字暑假作文素材下一篇:把幸福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