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劳动力市场分析

2024-08-25

女性劳动力市场分析(精选8篇)

1.女性劳动力市场分析 篇一

基于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情况的研究

目录 女性劳动力的特殊性.........................................................................................2

1.1 女性劳动力的就业呈“M型”....................................................................2 1.2 女性婚后的劳动就业取决于家庭整体效用的最大化...............................2 1.3 女性就业带来的双重角色冲突...................................................................2 我国女性劳动力的就业现状...........................................................................2

2.1 女性就业机会不平等......................................................................................3 2.2 就业岗位局限..................................................................................................3 2.3 男女同工不同酬..............................................................................................3 2.4 人为设置女性就业障碍..................................................................................3 2.5妇女权益的不到保障.......................................................................................3 女性劳动力就业难的原因分析......................................................................3

3.1 法律制度不健全、存在漏洞..........................................................................3 3.2历史上对女性价值的陈旧看法仍然存在并发挥作用...................................4 3.3用人单位利益最大化原则...............................................................................4 3.4智能结构差异...................................................................................................4 3.5女性自身缺陷...................................................................................................4 消除女性就业歧视的相应对策......................................................................4

4.1 转变传统思维观念,强化社会平等就业意识..............................................4 4.2女性积极提高自身素质,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 4.3鼓励各种就业方式,缓解就业压力...............................................................5 4.4 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政府干预力度..............................................................5 4.5健全女性社会保障体系,均衡企业负担.......................................................5 4.6 将家庭劳动社会化,减少女性在家庭中的负担..........................................6 结论..........................................................................................................................6

基于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情况的研究

基于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情况的研究

摘要: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就业更难一直是我国的一个大问题,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刚走出校门的学生身上,在社会上更是如此。女性就业是女性获得其经济独立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现实生活中,女性就业形势却日趋严峻,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女性在就业道路上所受到的性别歧视的表现、以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解决女性在就业中受到性别歧视问题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女性

就业

性别歧视

近年来,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数量大幅增长,而就业市场却日渐趋于饱和,在毕业生中广泛流行着“毕业即失业”的说法。然而在这毕业大军中,女大学生的就业更是面临着双重的压力。拥有同样的学位的男大学生往往比女大学生更容易就业,同样的职位上的女性往往要比男性有更高的学位才能得以就业。很多招聘现场,或是报纸、杂志、互联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男女就业不平等的现象,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海报上明确标明“只招聘男性”、“男性优先”等字样,同时还给出了一系列看似“合理”的解释,如:公司女性比例较高;或者工作岗位需要长期出差,女孩子不适合等等。不仅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这种状况,在社会上,亦是如此。虽然国家法律明令规定,不得以性别为借口拒绝求职者,但是女性在就业过程中受到的性别歧视,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日趋严重。下面本文将就女性劳动力的特殊性、女性在职场中受到歧视的现状、原因、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女性劳动力的特殊性

与男性劳动力相比较,女性劳动力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在,其就业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女性劳动力的就业呈“M型”

因为女性在家庭中需要承担生育和抚养孩子的职责,所以女性劳动力的就业就有其特殊性。从劳动力参与的生命周期看,女性劳动力的就业呈“M型”。女性在刚参与劳动到结婚生育之间,劳动力就业处于上升阶段,直到结婚生育形成第一个峰顶;之后由于结婚生育退出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就业下降,形成一个峰谷;35岁左右再次返回劳动市场,形成第二个峰顶;大约50岁以后,劳动力就业下降。女性劳动力在生命周期内的劳动供给曲线,在年轻和中年以后分别出现两个峰值,这种现象被称为女性“M型”就业或者“双头就业”。1.2 女性婚后的劳动就业取决于家庭整体效用的最大化

女性婚后作为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其劳动就业决策既受其他家庭成员的制约,又影响着其他家庭成员的工作决策行为。家庭中的女性是否就业,是以能否得到家庭整体效用最大化为决策原则的。如果其因就业带来的效用小于其承担家务、照顾孩子等的效用,女性则会留在家中而不选择就业。而且受传统观念、社会文化传统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婚后的女性相对是偏重于家庭的。

1.3 女性就业带来的双重角色冲突

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可以从生理和社会两个方面来看。男女生理结构方面的差异,是与生俱来、不可更改的;社会方面的差异是在社会制度及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建立、传递和巩固的,是可以改变的。现在社会的女性因妇女解放而走向社会就业,在家庭和单位中扮演者双重角色,承担着家庭和单位的双重责任。很多时候,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上难以兼顾。大部分女性在事业上升期往往也是其生育的最佳时期,从而决定其必须要退出劳动市场一段时间,提下也会以此为由而不愿招收女性员工。由此,就业公平和经济利益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我国女性劳动力的就业现状

基于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情况的研究

2.1 女性就业机会不平等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招聘中,大多对求职者提出性别要求。绝大多数提出性别限制的职业和职位既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也不属于具有合理性别要求的特殊职业和职位。还有一些用人单位虽然在招聘广告中没有明确提出性别要求,但最终还是录用男性,有人称这种现象为隐性歧视。因此,女性的就业机会远少于男性。2.2 就业岗位局限

女性职业过于集中和层次较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中国女性的职业分布相对集中于教育、卫生、饮食服务、文秘和演艺等行业,科技含量越高、文化层次越高、职位越高的岗位,女性人才所占的比例就越小。这种现象必然会影响到当代女性人才的全面开发,使女性的视野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并助长某些社会偏见的形成。2.3 男女同工不同酬

在职场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有些工作男性得到报酬,女性却没有;或者同样的工作,女性得到的报酬比男性少。这种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存在,我国也是一样。据有关权威部门的统计显示,在我国不同的行业中,男女同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由于女性的生理原因决定的。由于女性的生理、性别分工使得女性的负担要重于男性,这导致女性的生产率低于男性生产率,从而企业也必然会做出男女同工不同酬的选择,使男女员工在工资或其他福利待遇上产生差距。根据全国妇联对六城市女性就业问题的调查,普遍存在女性工资低于男性的现象,并且随着工资收入增加,女性与男性收入差距增大。

2.4 人为设置女性就业障碍

与人为削减女性就业机会相伴的是人为设置女性就业障碍。为数不少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对女性提出身高、外貌气质、婚姻状况、生育状况等与职业客观需要无关的要求,导致现实中发生了一些诸如“就业容貌歧视”和“就业身高歧视”等诉讼案例。还有一些用人单位任招聘中对女性求职者明确提出婚姻和生育方面的限制。2.5妇女权益的不到保障

妇女就业劣势使得女性的劳动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在市场竞争的冲击下,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减少成本,往往以女工的健康和安全为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三资”、个体、私营企业中以及租赁承包的国有大集体中,有些企业将女工劳动保护和妇女保健等开支一减再减压到最低,甚至缺乏起码的卫生保健条件和设施,业主对国家制定的女工劳动保护、女工禁忌劳动范围等缺少了解或根本就无视其存在。在现实中,突出问题为:1.女职工产期、哺乳期、休长假时工作岗位无保障;2.任意延长工作时间,女性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加班不加薪;3.低报酬招聘,男女同工不同酬;4.违规作业,在有毒有害环境工作而不告知;5.随时解雇,不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满即换新人;6.惩罚性克扣工资,借故减少女员工的收入;7.拖欠工资或工资不兑现等。女性劳动力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3.1 法律制度不健全、存在漏洞

《劳动法》中虽明令规定不得以性别为借口拒绝求职者,但《劳动法》在实践中却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使得这一规定不能被严格执行。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具体的保障措施,更没有设置相对有效的保障机构,立法仅仅停留在原则内容上,从而无法切实保障女性的就业平等权。对照就业歧视的国际标准,我国的相关立法更是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一是没有专门的反歧视基本法和反就业歧视法。二是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中虽然有一些保护女性就业权的条款,但这些条款大多属于纲领宣言式概括性条款,缺少程序性的保障,不具有可诉性。三是现有的法律本身存在制度性歧视。这些歧视性

基于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情况的研究

法律主要体现在男女不同龄退休的相关规定中。四是现有法规有关内容与适用范围与现实脱节,客观减少了女性的就业机会。

3.2历史上对女性价值的陈旧看法仍然存在并发挥作用

在影响女性就业的诸多因素中,传统性别偏见与歧视,对男女的不同角色期待和对男性价值的崇拜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法律中明确规定男女平等,但数千年来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历史思想已作为一种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部分人的头脑中。社会上许多人更是对女性存在偏见,认为女性生理、智力、体力均逊于男性。一些官员和经济界人士对女性就业歧视现象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都是正常的。对女性持有偏见的不仅限于男性,一些女企业家、女经理身为女性却也对女性存有偏见,不愿雇用女性。这反映出我国公众的社会意识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是很严重的。这些种种对女性的定位和怀疑造成了女性就业困难的现象。

3.3用人单位利益最大化原则

对雇主而言,要利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组合追逐利润最大化。繁重的家务劳动占用了女性的很多时间和精力,阻碍了女性接受教育和工作,产生“性别亏损”。企业以追求“利润大化”为目标,机关(事业)单位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日标,它们不愿承担女性的自然附着成本(如生育、抚养小孩、操持家务等),即不愿接受由于性别差异而受到的损失而拒绝接受女性。

3.4智能结构差异

两性在生理、心理和智能结构上的差异性必然会导致在职业分工和职业选择上的差异性。如女性在总体上体力弱于男性,不适合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高空作业、野外作业等一些特殊岗位;女性在抽象思维、宏观驾御等能力和冒险精神等方面弱于男性,使得她们总体上在一些职业领域内的成就不如男性等等。3.5女性自身缺陷

女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其自身存在着相当的缺陷使其在竞职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首先,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女性就业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相当多的女性在择业时习惯于顺从父母意志,依赖他人的帮助,而自我竞争意识较为欠缺;在职业实践中常常关注别人对相应职业的看法,而自我奋斗、全面分析能力却相对欠缺,往往出现盲目跟风;在面对就业决策时,往往因平时缺乏各种积极准备和科学判断能力,以至在面临激烈竞争和多种机遇时,瞻前顾后,患得患失,难下决断,从而失去良好的发展机会。

其次,大部分的女性还有视野狭隘、缺乏好奇心和积极性的特点。如果说传统女性因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见识有限,情有可原的话,今天的女性则有众多的开阔视野的机会。但在职场实践中,女性因知识面窄、应变能力不够被拒绝的现象却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与女性普遍存在的好奇心较弱有关。缺少好奇心,在面临新事物、新知识时就表现为无动于衷,内在缺乏探索精神的缺陷暴露无遗。加之大部分女性在婚后,尤其在生育后,上进心明显降低,甚至完全安于现状,从而导致在职业工作中得过且过,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性。这些必然会降低女性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最后,一些错误观念导致女性自我放弃在职场中的奋斗。由于在职业实践中存在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部分女性受一些诸如“学得好,不如生得好;生得好,不如嫁得好”等错误观念的影响,把心思用在梳妆打扮上,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别人(父母、丈夫、儿女)身上,出现了对专业学习漠不关心的现象。这些观念严重阻碍了女性的进取动力,削弱了女性在职场中的竞争实力。消除女性就业歧视的相应对策

4.1 转变传统思维观念,强化社会平等就业意识

基于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情况的研究

目前在我国的主流社会意识中,对女性就业的偏见和歧视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是集体无意识的,已经构成了严重的社会歧视。要消除女性在就业中的“不平等”现象,从根本上实现男女平等就业,就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性别歧视观念。

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男尊女卑的思维模式,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必须在全社会进行平等思想和观念的教育,使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牢固树立男女平等,就业机会平等的意识,为女性公平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其次,要积极宣传文明进步的女性观,抵制和消除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努力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认识到女性承担的生育责任属于社会责任,应得到社会的支持,而不应该成为就业时受歧视的原因。“男女平等”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使其深入人心,我们整个社会文化制度还要不断完善。因此,当前应该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树立平等文明公正的社会风气,形成有利于女性充分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4.2女性积极提高自身素质,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为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的女性,应该更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生产技能,增强自身的调节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体现自身价值,争取在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靠自己的能力改变社会传统观念中的女性能力不足的印象。用自己的实力和能力证明女性的价值。同时,女性也要认真学习《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其有关规定,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自身的权益受到侵犯时,要用自己的力量通过法律的途径为自己谋取应得的利益。也要呼吁社会大众都来关心和爱护女性,自觉维护女性权益。4.3鼓励各种就业方式,缓解就业压力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的女性都希望找到一份正式、稳定、轻松的工作。也由于女性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使得大部分的女性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在了家庭当中,这种普遍性的对家庭的强烈依赖心理使大部分的女性缺乏独立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但从现在的就业形势来看,这种大部分女性所期望得到的安稳的工作岗位往往是有限的甚至是很少的。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临时性的、没有确定的劳动关系的。比如一些保洁员、清洁工和自由职业者一类的工作。部分女性认为在这些非正式的岗位就业,虽然获取报酬,但不是正式单位,缺乏保障,从而还是希望得到一份主流意义上的“正规工作”。从这一现象出发,政府应该鼓励各种非正规就业方式,使就业渠道更多样化,女性自身也要摒弃传统就业观念,这将更有利于女性的就业和再就业。

4.4 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政府干预力度

针对女性在就业过程中所到歧视的现象,仅靠道德上的自觉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在法律的层面上严格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以确保女性得到公平的待遇。我国目前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虽然旨在保护我国女性的劳动就业权利,但更多的是对男女区别对待或照顾,而对平等的机会和平等的责任缺乏具体的规定。针对这样的现象,应当制定一部保障女性劳动权利的主体法,提高对实践的指导与操作性,切实保障女性劳动权利。

首先,要尽快制定反歧视法,对各种歧视女性的行为进行定性,规定严格的法律责任,对歧视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其次,要完善《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确保其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还要完善相应的诉讼程序,为反女性就业歧视提供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第三,要设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通过立法,设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由法律赋予其独立职权,该机构与法院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以有效解决女性就业歧视纠纷,维护女性合法权益。4.5健全女性社会保障体系,均衡企业负担

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排斥女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要降低成本,雇佣女职工显然要比男职工支付更多的劳动成本。而且女性由于其生理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经历的生

基于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情况的研究

育子女的责任,这无疑也给企业带来了压力和损失。女性生育是为人类社会繁衍后代,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因此这一成本应该由社会来承担。但无疑企业是不愿承担这个成本的,那么,国家就应为女性、为企业、为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来买单。

因此,国家应该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产假和哺乳假制度,承担企业因雇佣女工而带来的利益上的损失,通过把生育成本转移到社会中去,减轻企业负担,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企业在招聘时的女性歧视问题,提高女性的就业竞争力。此外,政府还应通过降低企业雇用女性劳动力的成本或发放一定的补贴来提高女性就业的竞争力。通过减轻企业成本,或者一定程度上的补贴,使得企业增强录用女性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消除因生理差异因素给女性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创造男女公平竞争环境,增加女性就业机会。4.6 将家庭劳动社会化,减少女性在家庭中的负担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的女性在家庭中都要承担家务劳动的责任,洗衣、做饭、照顾孩子等等。这些责任严重的分散了女性的劳动时间,从而使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相对于男性来讲缺乏相当的竞争力。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家务劳动的社会化。比如设立托儿所、幼儿园、食堂、餐馆、洗衣房等等,为家庭提供洗染、缝纫、休息、保姆等服务,从而把女性从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加充分自由的投入到社会劳动中,有效地降低女性就业的机会成本,消除女性劳动力就业的后顾之忧。结论

女性发展在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女性就业难不仅关系到女性的生存与发展权益,更关系到两性平等、家庭幸福与社会稳定,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建设。只有消除女性在就业中的歧视,使男女在职场上拥有同等的地位,才能真正的使女性的权益得到保障,才能使国家和谐稳定的发展。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保障女性在就业上的合法地位,从而开辟一个女性生存发展的无限广阔的自由天地,使女性的独特魅力得以昭示。

【参考文献】

[1].李翌.我国女性就业难对策探讨[J].管理学论,2010,02.[2].羊纳.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J].人力资源管理,2010,02.[3].张车伟.中国30年经济增长与就业:构建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J].中国工业经济,2009.01.[4].张抗私.就业性别歧视与人力资本投资倾向的交互作用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9,05.[5].工作和家庭的平衡:中国的问题与政策研究报告[J].国际劳工组织,2008,04.

2.女性劳动力市场分析 篇二

1 膀胱贮尿功能相关生理[1]

(1) 贮、尿功能是膀胱最重要的两大功能; (2) 贮存功能依靠逼尿肌的伸展性、粘弹性构成一个容器,以及一个高效、精确的“闸门”(膀胱出口括约肌); (3) 括约肌由生理性内括约肌(PUS)及外括约肌(DUS)构成; (4) 生理性内括约肌起主要作用,外括约肌是一横纹肌,起协同作用。切断外括约肌不会导致尿失禁。但BPH术后这一情况发生改变。

2 膀胱排尿功能相关生理

(1) 膀胱贮存大量尿液时,如不能及时排出,会出现自动溢出、膀胱破裂、急性尿潴留——急性肌原性衰竭(BPH不能憋尿); (2) 增高膀胱内压、减低尿道内压力是排尿的两个基本环节。二者同步协调,才能正常排尿; (3) 在神经系统控制下逼尿肌收缩及腹内压增加、近段括约肌松弛就可以启动正常的排尿过程。

3 尿流动力学检查方法

(1) 尿流率(Q)的测定; (2) 各种压力(腹压Pabd、膀胱压Pves、逼尿肌压Padt)测定; (3) 肌电图(EMG)测定; (4) 动态放射学观察等; (5) 尿流动力学分为上尿路及下尿路动力学。

4 尿动力学检查准备

(1) 适应证:有持续的下尿路症状(LUTS)的患者:BPH、脊柱裂、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椎间盘疾病、多发性硬发症、帕金森、盆腔广泛术后、尿失禁等。 (2) 准备:尿动力学检查会出现尿潴留、血尿、尿路感染、疼痛等并发症,检查前对患者进行风险告知及检查方法介绍是很必要的。 (3) 抗生素:尿检阴性可不使用,有心脏瓣膜异常、整形外科假体植入、泌尿生殖系统假体植入、起搏器和其他电子器械植入的患者要给以预防性的抗生素治疗。

5 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查

(1) 尿流率测定(UF)测定单位时间内自尿道外口排出的尿量(mL/s)。本项检查的主要参数: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排尿时间、尿流时间、尿量、其中MFR意义最大,尿量在200~500mL时MFR相对稳定。一般女性MFR≥25~30mL/s,当MFR≤15mL/s时为排尿异常,MFR≤10mL/s时为排尿明显异常的证据,提示有下尿路梗阻(BPH、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 (2) 膀胱压力容积测定:这一检查主要通过测定膀胱压力与容积间的关系反映膀胱功能,可将膀胱充盈期收缩过程描记成膀胱压力容积曲线图(CMG),可反映出: (1) 膀胱顺应性。 (2) 膀胱稳定性。 (3) 膀胱容量。 (4) 膀胱感觉、运动神经支配等情况。检查时膀胱内置管,盐水或CO2逐渐充盈膀胱,观察患者对膀胱充盈的感觉与反应、膀胱容量不断增加时膀胱内压的变化(膀胱顺应性)、有否无抑制性收缩; (5) 排尿时压力/尿流率测定:是一项联合检查,可对逼尿肌收缩能力及下尿路梗阻作出判断,须同时测膀胱内压、腹内压(即直肠压)、逼尿肌收缩压及尿流率; (6) 尿道压力分布测定(UPP):沿尿道全长连续测定记录期内压力称为UPP。

有三种方法: (1) 液体或气体灌注测压法; (2) 气囊尿管测压法; (3) 微型压力传感器尿管测压法;其中:比较常用。可以得出膀胱压、最大尿道压、最大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 (1) 括约肌肌电图:主要用来了解尿道外括约肌功能。 (2) 排尿时尿道膀胱造影:属于动态放射学检查方法; (3) 下尿路尿流动力学的同步联合检查:常用的有: (1) 尿流率/压力/肌电图。 (2) 膀胱压力容积/肌电图。 (3) 尿道压力分布/压力/肌电图。

临床资料:其中排尿不畅,尿后不适12例,尿失禁6例、尿急10例,有急性感染征象者不列入此项研究。结果发现:尿流率基本正常者16列,排尿时显延长者10例,相关动力学检查发现膀胱逼尿肌功能正常者16例;膀胱顺应性下降者2例;尿道闭合压下降者2例;膀胱出口梗阻伴双肾输尿管积水2例;神经原性膀胱伴出口梗阻2例;逼尿肌收缩力明显下降者2例。

6 结论

年轻女性的排尿异常较常见,常被诊为慢性尿道炎或尿道综合征,影响治疗疗效。事实上具有下尿路症状的女性患者存在着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或膀胱颈开放障碍,或尿道闭合功能下降。因此尿动力学检查对建立正确诊断是必要的,它能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3.女性廉价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篇三

30年来,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已经形成如下局面:首先,通过改造国有企业、鼓励私营企业或民营企业的发展、引进外资企业,中国已经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其次,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和城镇贫困人口。中国的基尼系数在2000年后一直在0.4以上。国家福利政策的实施维护了低水平的平等。

那么,人们如何应对这种经济的迅速变化呢?

在剧烈的经济变迁面前,家庭成为应对经济变迁的重要单位,至少在精神意义上,家庭利益成为了社会团结的基础,并发展出各类应对模式。城市底层居民多以家庭共同体模式为主。以竞争为核心的现代化过程迫使城市居民走向个体竞争,但面对残酷的竞争,个体家庭作为经济单位的功能显得更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家庭内部的团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家庭共同体。而农村居民则以想象的家庭利益模式为主。对于广大的乡村来说,现代性为每个家庭提出了一个像城市人一样生活的目标,其结果就是在一个“想象”的家庭利益模式下,每个家庭成员为应对变迁付出成本:老人和孩子守在村庄,青壮年劳动力以个体的方式走进城市,家庭生活变得支离破碎。

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传统计划经济下具有国家保障意义的商品供应被市场化,家庭成为人们应对经济变迁的重要单位,经由家庭分工来削减经济发展的成本,变个人成本为家庭成本。而家庭中的女性成为家庭成本的承担者。

经济转型使平均每户就业人口数减少,最低收入户就业人口数远低于平均水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居民的住房和交通等都有国家的最低保障,而市场化条件下,人们的居住支出和交通通信支出都大幅增长。每人年收入2005年比1990年增长了746.4%,但食品支出增长了420%,居住支出增长了1328%,交通通信支出增长了2460%。这种增长给贫困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对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的调查表明,有29.7%的失业女性是因为要“料理家务”而失去工作,这占了女性失业原因的第一位;而同样原因的男人只占16%。毫无疑问,妇女会像男人一样承担着家庭经济开支和消费的重负,特别是在贫困家庭中。

当实践家庭计划时,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家庭利益”,并可以站在家庭利益的立场上来分析家庭应对策略。但是,家庭利益的实现意味着家庭成员间的利益合作和竞争关系。而非一致性的利益则意味着不公平的权威关系,如丈夫对家庭事务似乎具有更多的合法性权威;如男性比女性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因此更应当让男性发展其社会能力等。那么,站在女性立场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家庭利益掩盖下的女性利益的缺失,正是经由市场化过程和家庭的中介,一个廉价的女性劳动力市场才得以稳定的存在,成为一个劳动力的蓄水池。

佟新认为,廉价的女性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就是嵌入在市场化与家庭利益之下的。当国有企业改制,迫使大量的女工在“减员增效”的名义下退出正规劳动力市场时,女性“更适合在家庭”的意识形态使女性合理和合法地“回家”。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东北三省和京津沪三个直辖市。1982年,这6个省市的女工人数为767万人,占全国女工比重的25.98%;2000年这6个地区的女工人数大幅度下降,仅有476万人,比重降到12.78%。但是,“回家”的女性直接感受着家庭收入的锐减,因此她们不得不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此时,她们只能进到工资更为低下、缺少社会保障和工作更不稳定的非正规就业领域。

4.劳动法保护女性吗 篇四

劳动法规定不得限制女职工生育、结婚,并以此为由辞退员工。现在因为劳动法有这项规定,所以很多单位招聘时都会对适婚的未婚女性问一句“你有没有结婚的打算?”生怕女性求职者工作了以后马上结婚生育,又不好辞退,又影响公司的工作。那我问一句: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劳动法中的这一条就是一个空虚的规定,无法让女性求职者得到真正的劳动权利保护。希望有关部门能句重视这个问题!感激不尽!unjs网为您带来相关内容。

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投票】劳动法并不保护女性!]

5.女性劳动力市场分析 篇五

【文章摘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杨映川小说创作的主要方式,她的小说刻画了在21世纪中国现代都市大背景下,诸多在物欲与爱情之间痛苦交织的男女形象,特别是打造了一系列游走在都市爱情中的女性形象群。本文尝试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域观察杨映川小说中的女性,以《淑女学堂》这部长篇小说为例,通过对文中女性形象生命原型的审视和解读,打破男性与女性强弱分明的二元对立,实现女性的文化自觉和性别自觉。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淑女学堂;女性形象;生命原型

杨映川出版的长篇小说《淑女学堂》,以两名艺校毕业的女性宋紫童和龙婷婷单枪匹马在都市奋斗的生命史为主线,揭示了更为鲜明、深刻的两性生存悖论,具有强烈的生态女性主义色彩。本文尝试寻找作者笔下女性形象的生命原型,挖掘生存悖论的源头所在,以此实现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共生的生态女性主义终极目标,从而求得女性真正意义上的的独立和解放。在人类为中心的现代高度文明的社会中,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传统渗入人类骨髓,女性被驱离她们的身体,同时也被禁锢于她们的身体。女性形象作为“他者”处在弱势地位,承载着太多的苦难,从中国社会发展的的现代化进程中追踪女性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梳理在“人类-自然”、“男性-女性”二元对立冲突中的生命原型,发掘女性形象带血带肉的生存经验和审美体现,体现女性个人生命真实的生态和本质,从而“改变人们对女性与自然的态度,以期能够改善全人类、其他生物以及整个地球的生存状态”。

1家园意识——女性精神家园的缺失

中国本土的女性写作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资源和传统,在融入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中阴阳和合的自然观,提炼出当代女性“她,何以为家?”生命原型。“家园意识”立足于女性自我的生态整体主义的宇宙观,从中提炼出女性形象与生态命题,寻找到女性她的灵与肉在当代社会纷繁芜杂的深穴中幽突奔走、颠沛流离的根源。《淑女学堂》中的女性在都市奔走的的目标正如宋紫童在与龙婷婷吃辣椒酱拌饭时恶狠狠的说:“我们算是投错胎了,我们一定要努力呀,将来我要穿名牌,我要开小车,我要住别墅!”女性在大都市闯荡,出于人对生存现状的不满,因而总会不断地迁移或者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因而,生态主义叙事中的“家”意象始终不自觉的出现在女性作家以及她所描述的女性形象身上。鲁枢元在出版的《生态文艺学》(出版)中提到,(西方)“现代文明中的一切偏颇,一切过错,一切邪恶,都是由于女性天生的严重流失、男人意志的恶性膨胀造成的结果。”因此,女性在社会中“算是投错胎”,谋求一份职业或创造一番事业异常艰难,因为“这些职业打上了纯粹男性文化劳动的标记。”小说中宋紫童、龙婷婷艺校毕业之后在求职的道路上历经坎坷,连生存都难以保障,在这由男性掠夺自然创造的现代文明中,虽然女性天然地具有大自然的生态特征,但并没有得到另眼相待。现代文明照耀下的“家园”,并没有给予身处在其中的自然与女性一个美丽的“家”,相反带给女性的是畸形、残缺的身体。小说中野心勃勃的宋紫童,将“嫁得好”作为寻找精神家园的途径。现实中的“家”是残缺的,母亲的早逝,父亲宋承业只是个卖油豆腐的小贩,作为父亲,他鄙俗、自私自利,他所创造的“家园”悬挂在父权、男权制度下。按照传统,孩子读书所需的学费、生活费等,父母责无旁贷。但在这个家庭中,女儿要想上大学必须要和父亲进行谈判,甚至用到威胁不给他养老才说服父亲给出学费。而宋紫童上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名字改掉了,将父母起的名字“宋艳丽”改成“宋紫童”。改名事件象征着男女两性博弈中女性的胜利,宋承业是衰落的父权象征,但同时也是悬挂在宋紫童头上的无形的“包袱”,不断提醒自己的处身和在家中的地位。父权制度营造下的“家园”不适合女性的成长,甚至给女性带来创伤,宋紫童潜意识追求的爱情、事业双丰收恰恰是因为家园的破碎造成的。

2身体意识——女性肉体、情感的发现

在科技文明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女性/自然遭到男性/人类的掠夺和占有,重新成为依附性的存在。女性要通过自己的美貌、身体、才华吸引男性,以期男性给予她们爱与希望,给予她们一个家园,本身就是一个可悲的现实。小说中的“淑女学堂”开设的`是琴棋书画、家庭理财、家庭教育等课程,目的是培养具有传统气质的淑女形象,这是男权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要求。用“女人帮”的话说是将女人推到一个最卑微的境地,教会女性依附家庭,取悦丈夫,而女性自我的发展并没有放在主要地位。男权文化秩序的规约影响了女性性别角色、性别气质的塑造,使淑女学堂培养的女性成为男人的审美对象,这是对女性内心深处一种更为有力的无形束缚。故“淑女学堂”的存在恰恰是现实社会的映射,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并按照男性的标准来塑造自己,培养出一个个标准淑女,正是男权社会给女性带来的身体束缚和心理束缚。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自我的发现就在于承认、维护女性源于自然的肉体、情感存在和发展的独特的生态权利,以女性自我的生态主义的价值立场维护两性之爱的合乎自然的精神向度。因而,当这种要求遭到父权制的世界观和生产方式的统治时,两性之爱变成了相互对立,自然与女性共同被排斥于主流文化之外,成为缺乏灵性的、被动的“肉机器”,遭到严重的贬抑和无情的控制。恰如小说中“女人帮”理事覃亚敏被出轨的丈夫葛铁山抓到现行的时候说的话,“男人是用橡胶做名声,摔不破打不碎;女人是用玻璃做名声,稍有磕碰便粉身碎骨。”女性被男权社会的等级制、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统治而无情边缘化了。小说无情的揭露了这样的社会现实,为女性敲响警钟。小说中“女人帮”的出现寄托着作者深切的希望,“女人帮”的姐妹们一方而坚守着传统道德规范,另一方而又成为“小三”“二奶”的受害者,她们集结在一起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安慰取暖,共同对付负心男人和情敌。作为家庭主妇的覃亚敏遭遇丈夫的背叛,不得不求助于“女人帮”。在“女人帮”姐妹们的开导下,覃亚敏开始关注自己的发展,有了自己的事业,能够坦然地而对丈夫的背叛,甚至迎来了爱情和婚姻的第二春,嫁给了小自己一轮的男人,女性自我主体得以确立。杨映川在此倡导的是一种自立自强的女性价值观,呼唤长久以来埋没在家庭中的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唤醒处于弱势处境的女性,强调女性不要将生活的重心放在男人身上,要为自己活,而不是为男人活。

3母性意识——母性家园的寻找

现代人对自然总是保持一种对立的态度,现代文化是在克服和征服自然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逃离地方”,逃离生养之地,去投奔另外一片热望之土:城市。现代人逃离地方的过程也就是逃离自己所嵌入的自然和文化的背景的过程,同时,也是在人化自然中重新创造和建构文化自我的过程。小说中的女性们远离故土,奔跑于更大的城市,在逃避自己和逃离家园的同时,也在新的城市建立起新的“自己”以及新的“家园”。小说中从故土带来的自卑感一直萦绕在宋紫童的心理,尽管她通过代理名牌服装,跻身中产阶级,从自卑慢慢走向了自信。她倾心于苏璜,为他学习做蛋糕、弹钢琴、学茶道、懂时事经济等,经过不断的修炼,脱胎换骨,举手投足尽显优雅,俨然成为一名真正的淑女。但宋紫童在苏璜的母亲这个真正的大家闺秀面前,无所遁形,苏母一眼就看清了宋紫童的本质,“打她进门的那一眼,我就看出她的出身了,尽管她很漂亮,表面上也很懂事,其实啊,说白了,还是俗气。”“由很多东西是后天学不来的,她再把自己装点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显得她是个功利的女子。”当代女性主义美术评论家岛子在探究女性主义艺术学理中发现,坚持女性的性别差异是以回归母性秩序——女神时代为指趋的,母性秩序亦为家园意象。故以亲历的此在来思考彼此,真正开始触及自身的真实历史和身份,是小说文本在生命知觉的表现中发现并坚持女性本质、寻找母性家园的重要指征。宋紫童骨子里的“家园意识”是她极力想掩饰的,似乎通过“淑女学堂”的学习来达到去掉“家园”带给自己的女性本质,但最后功亏于溃。究其根源,母性家园的丧失促使宋紫童对家园的无感,甚至极力摆脱真实的历史和身份,她妄想通过“淑女学堂”的历练来弥补母性家园的缺失,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杨映川塑造的宋紫童、龙婷婷在进行不断地超越,她认为女性成长不再是纯然的性别对抗,更注重的是对人性悖论的发现,女性的挣扎与奋斗恰恰是生命原型的诉说。女性作为在现实社会中的“他者”,只有重新确立对性别体制的反思,探寻遗失的家园意识、身体意识以及母性家园,找到归属地,才能寻找到“我是谁”以及“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价值追问的答案。家应该是天下最幸福、最温暖的地方,女性只有追问到家的人性根源:相爱的两个人的生命、情感、灵魂的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

【参考文献】

[1]杨映川.淑女学堂:像个男人一样去奋斗[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年

[2]王明丽.生态女性主义与现代中国文学女性形象[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6.女性消费心理分析 篇六

25岁左右的女性一般都有着她们自己的公共群体特征和消费特点, 如冲动、感性、讲究个性、追求时尚、喜欢高科技的东西等。成功的广告往往是迎合她们的特点和喜好而诉求。

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为他所特有的性质, 包括行为方式、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等等。充分发展和展示个性风采是每一个人的最内在的冲动, 谁也不愿意让自己淹没在众人之中年轻女性就更是如此, 很多时候, 她们对个性的需求是为了突出、表现自己独特的一面, 张扬个人魅力, 使之与她人或前一辈人产生差异而引发的一种消费心理。伊利优酸乳运用各种叛逆的表现来阐释“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无疑正是在贩卖“个性”。原本在众多休闲服品牌中颇为平淡的森马, 用一句“穿什么就是什么”而获得甚多目标受众的青睐。难怪“好时”这个巧克力市场的后来者也能够在大家都以“爱情至上”的广告环境中脱颖而出, “宠爱自己” 的功劳确实不小„„由此, 传播个性成为针对这部分群体的有效诉求之一。

时尚价值是消费者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德国社会学家说“越是容易激动的群体, 对时尚的追求越强烈”。多少年来, 不管是心理学理论的分析还是现实的表现, 都无不证明着年轻女性这一冲动型、非理性的消费群体对时尚有着无限的需求, 时尚是驱动年轻女性消费的重大商业元素。所以, “创造时尚”、“引领时尚”应该是以年轻女性为目标消费群体的。很多广告因此而获得相当大的成功,如ipod创造“在你的口袋里装一万首歌”的音乐时尚大赚其利。百丽以“百变所以美丽”的色彩时尚而赢得巨大附加价值。

社会学家· 齐美尔解释, 时尚消费是“示同” 和“示异”的结合。所谓“示同”, 就是借消费来表现与自己所认同的某个社会阶层的一致性。所谓“示异”, 就是借消费显示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差异性。时尚消费使消费者获得了一种“群体成员感”。它使消费者获得了一种具有了进入某个“时髦社会圈”门票的感觉, 从而摆脱了对“落伍”、“不合拍”、“乡巴佬” 等“社会污名”的恐惧。对于那些天性不够独立但又想使自己变得有点突出不凡、引人注意的个体而言, 时尚是她们需要的表演舞台。

高科技产品过去曾是男性的专有领域, 有人这样描述男人都IT了, 剩下女人在写字,写出了许多美女作家。今天扫描都市街头, 20至35左右时尚女性手中小巧手机、胸前晃来荡去的播放器、数码摄像笔等外观酷酷的数码产品已成为青年女性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当今社会, 随着年轻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经济实力的增强, 她们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的提升,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以积极主动的方式追求自己理想的状态。在她们看来高科技意味着时尚、先进、高效、快乐„„她们对这个概念的关注已不再局限在工作领域, 还荃延到了生活层面。保暖内衣这几年大打高科技牌, 保暖内衣市场上新添的所谓高科技新概念层出不穷, 有的品牌号称是加入了日本的暖素, 有的则声称加入了美国的莱卡, 还有暖卡、炭卡、热力卡、暖力卡、塞维卡、魔卡等,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 卡” 是否真的具有明显的科学效果, 但它们的广告却的确吸引了不少的年轻女性。很多成功的化妆品企业也往往都将“高科技”作为企业定位, 如创美时的“美容师仰赖的专业品牌”, 和雅兰国际的“一个具有国际医药背景的品牌”。曾经做过一项统计, 仅广州一地, 将“科技创造美”作为诉求的企业就不下于10家。

2、中老年女性家、实惠、安全与保持容颜

中老年女性消费家庭观念强、喜欢便宜实惠、重视美的效果等。这样的诉求对她们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岁左右的女人已经为人妻、为人母, 她们少了年轻时候的冲动、个人主义, 多了成熟女人的细腻、对家的奉献精神。所谓家是女人的归宿, 为了让老公有个好形象,她可能为老公买一套名牌西装为了让孩子有出息, 她可能把孩子送进专业学习班或者贵族学校„„男人是女人生命的支柱, 孩子是女人心中的太阳。—女人会紊不吝惜地打开钱包,为自己的密切关联群体消费。美国一佰分儿童服饰广告简洁、明了, 直叙其意“妈妈, 我要穿”。北京正清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孕康宝则打出“让未来的宝宝更健康”, 这都足以让女人心动。海王金禅也看准了女人“弱点”“人在商海走, 哪能不喝酒, 老公, 来点海王金搏吧, 第二天更舒服点”。所以, 在对儿童用品、男士用品进行营销策划时, 不妨把目标瞄准女人, 向女人“开枪”, 说不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广告效果和营销绩效。

古人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养儿不知父母心”, 作为家庭主妇的她们既当家又养儿,已充分了解了其中的不易, 反映在消费上就更为理性, “好而不贵, 真的实惠”是她们的消费理想。聪明的商家, 就是利用这部分女性求美又求廉的消费心理大做文章, 如巧手系列洗化用品广告的“ 妈会管钱, 总是买好而不贵的东西”、“巧妇用巧手, 省钱是好手”。浙江纳爱斯雕牌洗衣粉广告“只选对的, 不买贵的”, 都是把便宜、优质作为广告诉求点, 注重产品的“双价比”,即使用价值与价格相比, 较好的迎合了家庭主妇求好、求廉的消费心理。

物质产品营销如此, 精神产品营销亦如此我国台湾《Beauty美人志》杂志, 其发行量从2万册起步, 到第期的21万册, 创下了台湾女性刊物的记录。其成功的要诀就在于办刊和广告宣传均把“物美、价廉、实用”作为指南。国内《都市丽人》杂志与其相比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来作为一本全彩印杂志6元的定价已经相当优惠, 更重要的是每期杂志均奉送一个精美的小礼物, 诸如钥匙扣、手机链、钱包、发卡等, 让每个消费者都颇感自己占了便宜, 创刊仅仅半年时间便挤身于国内主流女性杂志之列。

女性消费很重视安全性, 并且自我保护的能力也日渐增强。尤其食品、饮料、日化用品等消费品。女性在汽车消费时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此宝马汽车曾把安全性能作为其第一诉求。目前很多乳品企业在进行广告宜传时大力倡导“新鲜”、“消毒”、“灭菌”等诉求点是有道理的。上海光明乳业公司广告语“新鲜每一天”, 吉林省金财食品有限公司“金财消毒奶, 喝着放心” „„这些都是应对于女性安全消费心理的而采取的策略。

同时, 女性也很重视可靠性。女人不希望购买了一台家电在保修期内就无法正常工作了, 更不希望购买一台经常抛锚的汽车。美国通用汽车在全国汽车展上面向女士免费赠发一本教育性的小册子—《关于孩子与汽车, 通用汽车公司给您的几点提示》, 小册子中包括安全带的使用、要儿乘车安全、如何使用汽车安全装置等内容, 与小册子同时赠送的还有带手电的钥匙环、微型车形状的冰箱磁帖。通用汽车营销创意的高处在于针对女性营销的目标性极强,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年代, 女性高素质、高修养决定了在消费过程中对安全可靠的要求日益增多, 观念也日益增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渐渐老去的容颜, 中年女性有着莫大的失落感和恐慌感, 对美的追求尤为强烈一方面, 她们对于那些能够保持身材、延缓衰老的产品有极大的敏感和需求。静

7.女性劳动力市场分析 篇七

关键词:二元结构,女性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二元结构下我国女性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分析

著名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模式理论由刘易斯提出,所谓“二元经济”就是指在发展中国家中,存在着以小生产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部门和大工业为代表的现代经济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在二元经济结构中,农业部门是传统的,由于农业人口数量远大于农业生产中所需的人口数量,使得农业的边际生产率几乎为零,这时农业生产者的工资不再是等于边际效益,而是维持生活的基本量。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门的转移会提供无限的劳动力供给。在城市工业部门较高工资的吸引下,剩余劳动力自然会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流动最终形成现代工业占主体的一元经济结构。该理论强调了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对工业部门积累资本和扩张的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国民经济的现状及工农业特点在许多方面都与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所描述的情况相似,我国长期以来城乡分野二元结构突出,而且我国女性剩余劳动力似乎更加符合刘易斯的描述。由于几千年封建传统奉行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束缚导致我国农村一般是男性外出务工,而女性则大量留守在农村。除了普通家务和农活,农村妇女还有大量的闲置时间没有加以利用,形成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加之,女性自身素质不如男性,择业范围很狭小,受教育水平也普遍低于男性,没有进城务工的欲望和能力,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割据现象严重,也成了二元结构的症结所在。所以要突破二元结构,就要把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发力点。

二、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自身素质的制约,导致转移无法实现实质性突破

劳动者的素质对于劳动力就业开拓能力和就业选择能力具有直接影响,不同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决定了就业方式和转移方向的不同。尤其是我国女性劳动力素质,它是影响劳动力转移规模和速度,特别是转移层次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农村女性的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我国文盲人群中2/3是女性,其中约60%~70%生活在农村及边远地区;二是接受劳动技术技能培训较少。在继续对上一地区调查当中,农村男性和女性一年当中参加技术培训的次数、累计天数、累计培训费的均值均高于女性;三是,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由于生理原因女性身体素质比男性弱,还存在如哺乳期、生理期等特殊的生理周期;四是心理素质较差,农村女性一般思想落后,缺乏进取心和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女性进程务工只是为了寻找一个好的归宿,把自己嫁出去。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力转移。总而言之,女性劳动力自身素质的制约导致我国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长期效率低下,没有办法实现实质性突破。

2.传统陈旧观念的制约,无法为转移提供良好的市场向导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形成“男尊女卑”的思想。尽管随着社会发展,传统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传统观念在文明程度低、知识相对贫乏的农村农村依然根深蒂固妇女地位总体依然低于男性,使得妇女失去了许多创业、就业的机会。她们大多选择在家相夫教子,而多由男性进程务工。同时由于中国农村的传统习俗和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多农村妇女思想观念陈旧、保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形成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尤正因为这种根深蒂固的自卑心理,有些农村妇女不愿意外出打工,有的即使愿意走出去,在务工岗位的选择上,往往愿意选择农民工较聚集的集体劳动的工种,不愿意进城从事诸如家政服务类的工作。同时,也在给企业和用人单位释放了一种错误的信号,导致了在招工的过程当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使得女性就业问题更加严峻,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制度约束,无法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与保障

我国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和阻碍恰好暴露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用工体系的不完善。同时对于已经制定的法律我国也缺乏良好的监督机制保障其实施,例如很多企业不执行《劳动法》的规定,不与女工签订劳工合同。随意解雇工人,随便安排劳动时间等,劳动者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保护自己正当权益的法律依据。有些雇主虽然与女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但从内容上看,存在者极大的“不公正性”。如延长工作,却不按规定发加班费。女农民工进城务工所从事的基本都是纺织、玩具和电子产品等行业,这些行业要求以完成任务的数量计算记件工资,大多数私营企业的日工作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加班时间严重超出国家有关规定,却没有支付相应的工资。对于上述现象我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去杜绝。同时也反应了我国对农村女性法律援助体系的确实。总而言之,我国现行的制度无法为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还有待完善。

三、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分析

1.加大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素质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女性的投资力度,大力发展教育,重视农村女性的扫盲工作。提高农村女性的受教育水平。除了在政策制度上有适度的倾斜之外,还可以出面组织协调企业和农村信贷机构,也可以招募有投资意向的社会组织参与,将培训机构引入农村。给女性提供有正对性的技能培训。同时,还可以对那些经济紧张的农村妇女提供风险极小的小额贷款,提高农村女性的就业热情。

在发展多渠道投资的同时,还应当提高农村女性人力资本的利用率。要充分利用农村女性的闲散时间,农村女性除了务农还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但农村很少提高适当的机会给女性兼职,找成了资源的浪费。为了利用这一部分闲散资源政府可以大力开发民间企业,诸如民间手工艺,民间文艺等。这样可以充分的实现农村女性人力资本的价值,不至于使这些人力资本闲置和浪费。

2.更新观念,保护农村女性人力资本

更新观念首先要从政府做起,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立适应时代的新型伦理道德规范,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宣传文明进步的妇女观,抵制和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在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方面,要逐步减少和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着力解决工资拖欠、职业安全、同工同酬、社会保障等问题,减少农村进城就业人员在户籍管理、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困难,积极维护农村进城就业妇女的合法权益。同时,国家应该鼓励和支持通过建立培训学校、成立维权工作站和宣传典型侵权案例等途径,提高农村进城就业妇女的权利意识,增强其依法维权能力。

3.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劳动就业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针对农村女性的法律援助体系

政府可以建立旨在指导农村女性外出就业的中介机构,帮租期收集和沟通各地的女性劳动力需求和供应的信息,有组织地协调和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输出。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女性进城就业的服务体系,包括建立覆盖乡镇、联通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信息互联网。建立专门针对外出务工农村女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必要的时候,政府可以购买就业岗位,安置农村具有潜力的限制劳动力。对外出务工的农村女性的学龄子女提供受教育场所,减轻外出女性的经济成本。

参考文献

[1]王桂新高慧徐伟陈国相农村女性劳动与农村发展[J]市场与人口分, 2002.08

[2]刘雁农村女性人力资本开发与研究[D]

8.女性劳动力市场分析 篇八

关键词:女性职工;劳动权益;法律保护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妇女在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而妇女的劳动权益又是一项基本的权利。女性职工的劳动权益的保护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利益,更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近年来,国家对女性职工劳动权益的保护愈加重视,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和规定,例如《国务院关于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对“三八妇女节”放假通知的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对“产期、假期以及哺乳时间”的规定等等,此外《劳动法》对于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也做了专章的规定,力争为女性职工的劳动权益保障提供法律依据。

保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各用人单位也都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仍有部分企业出于控制成本等因素的考虑,通过种种规避法律的措施剥夺和侵害女性职工的劳动权益。如何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进而为女性职工的劳动权益提供充分且到位的保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女性职工的劳动权益概述

要对女性职工的劳动权益进行保护,首先要明确女性职工有哪些劳动权益是需要进行保护的。在笔者看来,女性职工的劳动权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般权益保障和特殊权益保障。

(一)一般权益保障

所谓的一般劳动权益就是在《劳动法》第二条中明确规定的企业职工所具有的劳动权益,即“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此外,《劳动法》第七条还赋予了劳动者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二)特殊权益保障

女性职工因为自身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社会角色,除了受到一般权益保障外,还应受到符合其自身特殊状况的保护,也就是特殊权益保护。女职工的特殊权益保护也成为“四期”、“经期”、“孕期”、“育期”、“哺乳期”。在上述特殊的时期,女性职工应该在休息、安全等方面受到特殊的照顾,如怀孕生育期间用人单位不安排其上夜班、怀孕生育期间用人单位应将其调离有污染的岗位、哺乳期能享受每天一小时的哺乳时间等。

三、女性职工劳动权益保障的现状

女性职工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但是,社会上对女性职工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仍然存在,对该群体的劳动权益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从实践和调查中的到的数据分析来看,女性职工劳动权益的保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企业用工制度不够规范。据调查统计,在我国目前的私营企业中有近三分之二的企业和单位没有与女性职工签订劳动合同。①企业出于节省劳动成本的考虑往往通过招收短工以及采取“试用期”的形式逃避义务,或者利用外来务工人员急于寻找工作的心理在为其提供工作岗位的同时拒绝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即使用工单位与女性职工签订劳动协议,协议也不涉及女性职工的权益保护的内容,人为的减轻同工单位的负担。

第二,相关立法原则性与操作性失衡。前文提到过我国对于女性职工的权益保护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但是在这些立法中偏重于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对相关行为和程序作出详尽的规定,使得部分企业打法律的擦边球。②如《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被侵害人可以向妇女组织投诉,妇女组织应当要求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查处,保护被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显然其中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些有关部门,这样在实践中容易出现有关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导致妇女的劳动权益得不到有效及时的保护。

第三,女性职工维权意识淡薄。维权意识的淡薄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一方面,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使得女职工在遇到侵权情形的时候往往自认倒霉,对于存在的侵权现象往往是忍气吞声而不是寻求法律上的帮助和援助;另一方面,大部分女性职工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以及对自身法律知识的匮乏,并不了解自己的劳动权益以及维护自己权益的方式和途径。

第四,相关组织机构不够完善。我国《劳动法》赋予了劳动者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工会的存在是企业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现实情况是用人单位组建的工会并不是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与此同时,工会的组织设置缺乏有效的处理问题的部门和机制,对于女职工反映到工会的问题,各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很难做出有效的回应。工会在行使职权的时候并没有对女性职工的合法权益进行积极而有效的保护,久而久之职工便对工会失去信息,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也忽略了工会的存在。

三、女性职工劳动权益的保障

(一)加强监管力度,规范企业用工制度

政府以及相关监督和执法部门的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不够是女性职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我国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政府往往过度关注社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职工的权益保障,尤其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女性职工的合法权益。要使女职工的权益得到保障,政府发挥其监督与监管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要积极推进企业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预防、监督、调节功能的协调机制,规范企业的用工制度。③

(二)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立法可操作性

现阶段我国已经有相应的法律来对女性职工的权益进行维护,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一个公民既有劳动的权利,同时又有劳动的义务。《劳动法》进一步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的法律规定的劳动权利。1988年《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92年4月3日《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的进一步发展,是阶段性的突破。但是正如前文提到的,上述法律的原则性较强,对于妇女权益的维护欠缺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和规范。由此可见,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是今后立法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三)加大普法力度,增强职工维权意识

提高女性职工的维权意识首先是要加大对女职工的宣传和教育,应把《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工会法》和《妇女权益保护法》作为系统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政府及其部门、社会组织要进一步改善宣传的方式、方法,务必将宣传与提高女职工的素质联系在一起,并探索可行的绩效考评机制,使女职工真正了解国家关于女职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提高女职工自身的维权意识;其次,女性职工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加强自我学习和应用,提高法律意识,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本领。

(四)健全工会制度,畅通职工维权途径

工会是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健全工会制度、明确工会的责任、设置维权专项机构、畅通职工通道,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处理相关事件,将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女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够让女职工第一时间内想到工会,想女工之所想,做女工之所需。除此之外,工会应当真正深入到职工中去,认真完成各项调查研究工作,真正成为政府、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及时有效反馈女性职工的工作情况,及时解决女职工遇到的各项问题,并为女职工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

四、结语

女性职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于男性职工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职工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也将会越来越重要,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女性职工的劳动权益理应得到更好的保护。女性职工法律权益的保障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伴随着我国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民素质的逐渐提高,法律机制的逐步完善,人民法制观念的逐步形成, 女性职工的劳动权益保护定会逐步得到完善。

作者简介:

上一篇:记一次有趣的春游作文下一篇: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