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结对帮扶

2024-09-30

教研员结对帮扶(共13篇)

1.教研员结对帮扶 篇一

教师结对帮扶教研活动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今天是我们洪岭协作组开展的第二次教师结对帮扶的教研活动,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进入角色迅速成长,虽已是寒冬,可是参与到活动中的老师们却是兴致盎然、热情似火。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中心小学分管教育教学的三位领导,你们在百忙之中亲临活动现场指导工作,这是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是对洪岭协作组工作的支持。接下来要感谢张高玉、戴雨薇两位老师提供的公开课课例,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你们辛苦了。最后还要感谢承办本次活动的前湾小学各位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支持配合。刚才来的时候,接触到张高玉老师,她看起来似乎很紧张,一个劲地说没做好准备,上不好。其实两位老师不要有压力,开展这样的活动不是来针对你们挑刺的、找茬的,相反我们是抱着关心你们业务成长的态度举办这样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你们新入职老师教学中的困惑,采取这样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提高,因此你们不要有压力、不要有心理负担。没有责怪,只有关怀。下面就先请两位老师说课,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也可以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怎样的教学方法,反思得失等等。

(两位老师说课略)

2、介绍张高玉的帮扶指导老师张爱玲:张爱玲老师从教已经十几年了,是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她的课充满童趣,非常生动,一直以来是我的偶像。张高玉老师要多向张爱玲老师学习,走进她的课堂,亲身感受、学习,能得到张老师的指教一二,确实是受益匪浅的。

(张爱玲作为张高玉的指导老师评课略)

3、介绍戴雨薇的指导老师周霞林:周老师从教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她所带学科每学期评比中都是名列前茅。周老师教学态度严谨、认真,希望戴老师能多向周老师请教、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周霞林作为戴雨薇的指导老师评课略)

4、我的点评:

开展这次活动,收效有多大,是否成功?其实一开始我心里也没有底,因为两位老师是今年9月份才走上讲台,是新入职的教师,课能有多精彩?我的期望值并不高,这不是瞧不起两位老师,只是说对于刚进入教师这个职业,如何上好一堂课,确实是挺难的。但是今天听了你们两节课,我很欣喜,对于刚走上讲台的你们能有这样的表现,超乎我的想象。我能感觉到你们所做出的努力,也能看出两位指导老师也做了精心的指导和准备,感谢你们的努力和付出。正因为这样,我们今天的活动才有实效,才能圆满成功。刚才很多老师都针对两位老师的课作了精彩点评,点评得很到位,很专业,在这里我就不具体展开了。张高玉老师的课充满童趣,应该说是一位很有潜力的老师,希望你多向张爱玲老师请教,投入到教学中去,更好地充实自己,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取得更大的进步;戴雨薇老师的课堂清新,我想就一些课堂细节提出来与戴老师一起探讨:①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应予以激励性评价,然后及时让学生坐下,不能老让学生站在那里。②一堂课的教学流程应该在心中,当然这跟准备得是否充分有关,不能老是站在讲桌旁,盯着教案看,这样很难与学生互动起来。③教师的教态、语言、行为举止要大方得体,课堂上的动作行为也是很重要的,老是双手抱胸的动作挺随性的,语言要有激情,过于平淡难以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④当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老师反复逼问:知道了吗?谁来说一说?平时不是挺会说的吗?这样逼问是适得其反的,怎么办呢?我想提倡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会更好,毕竟人多力量大,调动发挥大家的力量来探讨问题,比一个人苦思冥想要好很多,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是放羊式的、随性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之间都应该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不能随性的一问一答式,这样学生就各学各的、各玩各的。

谢谢大家!

2.教研员结对帮扶 篇二

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 各地选派机关干部和机关党组织以结对共建的形式帮助农村基层快速发展。他们不仅为农村带来了人才支撑, 还带来项目支持。农村道路平坦了, 新的企业开工了, 村庄环境美化了, 农民增收了。然而, 当前一些地方的“闪婚闪离”式的结对帮扶做法值得警惕。这种以“短平快”的运动式、体验式的做法推动基层发展, 来时风风火火, 走时匆匆忙忙。村民还不认识机关干部, 机关干部还没摸透基本情况, 制订的方案还没开始实施就草草收尾。

有些地方实施机关与村镇结对共建, 一年一调整, 一年一变动, 机关干部和村镇都苦不堪言, 对方合作关系刚建立, 基本发展思路才理清, 引进的项目刚落地, 感情渐趋平稳发展, 双方却又面临“闪离”重新“闪婚”的命运。这种“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做法, 导致机关党员干部难以静下心、沉下身、扎下根。这种被迫“闪婚闪离”的结对帮扶既浪费了时间精力, 又寒了基层群众寄以厚望的心———怎么说来就来, 说走就走?

3.教研员结对帮扶 篇三

【摘 要】分析实施结对帮扶工程的意义,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为例,探讨结对帮扶工程实施过程、保障机制及实践成效。

【关键词】学生党员 结对帮扶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12-02

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和中坚力量,应充分发挥他们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实践锻炼和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在关键时刻、重大活动中的骨干带头作用,扩大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达到发展一个党员、带动一批学生的效果,使他们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广大师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建功立业。对此,可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结对帮扶的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困难生的和学院学风进一步好转,也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本文试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结对帮扶进行实践探索。

一、实施结对帮扶工程的意义

(一)是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最高价值取向,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结对帮扶活动,是用行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而且能与其他学生一道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二)是建设优良学风与和谐校园的需要。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实施结对帮扶工程,为他们发挥先进性和示范引领作用搭建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发挥他们的优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身边学习困难、经济困难或其他困难的学生,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些对建设优良学风和和谐校园有着具体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较之于普通学生是优秀的,但自身也存在诸多先天与后天的不足,如生源的局限、学制造成培养期短等因素导致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先天不足;而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趋势明显、过分注重技能培养忽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性教育、重发展数量轻质量,特别是缺乏后续的培养教育长效机制等后天不足制约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员意识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进一点提升,也影响了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实施结对帮扶工程,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练足“内功”,时时注意自己的形象。促使他们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党员意识,提高思想觉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通过自身的表率带领帮扶对象共同进步。

二、结对帮扶工程实施过程

(一)分类分层帮扶。活动开始前先对学院的困难学生进行分类,分出经济困难生、学习困难生、自我约束困难生、心理困难生等不同类别,根据不同的困难确定帮扶的方式,对症下药。

1.“输血式”帮扶。“输血式”帮扶重在物质援助,主要对象是经济困难生,重点是特困生和因突发事故导致困难的学生。帮扶资金除各类奖助学金外,还成立了商学院爱心基金,师生党员以缴纳特殊党费方式带领入党积极分子向基金捐款,同时发动全院师生捐款,通过为困难生发放爱心红包、爱心车票、疾病慰问、节日慰问等方式进行临时救济,解决帮扶对象燃眉之急。

2.“造血式”帮扶。“造血式”帮扶重在扶本。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造血式”帮扶对象包括所有困难生。根据困难学生分类,有针对性帮扶。对经济困难学生除了适度输血外,更主要是帮他们联系勤工助学岗位、课余时间社会兼职,同时选拔有创业意愿的贫困生成立创业班,培养其创业能力,学院为其创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通过帮扶,使他们用自己劳动换来较稳定的经济来源。其他困难生的帮扶方式主要采取“手拉手”结对帮扶,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与帮扶对象朝夕相处,彼此熟悉了解,利用他们的优势与帮扶对象自愿结成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对子。对学习困难生区别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单科帮扶或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能力提升的帮扶;对自我约束能力弱的学生帮扶时侧重于平时提醒、督促或监督,帮助他们逐渐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减少违纪现象;心理困难生的帮扶主要通过与其交朋友,平时多关心帮助他们,带领他们参加有益的活动,让他们打开心扉,走出心理阴影。对个别心理障碍严重帮扶成效不明显的则求助于院校心理咨询老师,通过老师的开导帮他们打开心结。

3.“活血式”帮扶。“活血式”帮扶重要形成全员参与、创建良好学风的局面,是帮扶工程的目的和归宿。在“输血式”和“造血式”帮扶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表现突出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步明显的困难学生。商学院党委适时开展了寻找“闪光之星”、学习“闪光之星”和践行“闪光之星”的系列活动,在各班和全院评选出在不同方面表现优异的个人和集体,对他们进行表彰,并召开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全院形成“比、学、赶、超”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将帮扶活动引向全面和深入。

(二)由点到面帮扶。为了将结对帮扶活动延伸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全方位的考察教育,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结对帮扶活动从教室引入了公寓,让党旗飘扬在公寓楼。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学习、娱乐、休息的场所,也是学生表现得最真实最经常的地方,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在公寓里度过的。公寓的卫生、文明体现了学生的修养和素质,关系到身心健康。公寓也是人际矛盾多发地,人际关系不良成为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时因学生大量使用电子设备导致了宿舍电线乱拉乱接,给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首先创建党员示范宿舍,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所住宿舍统一授牌,将他们的宿舍公开,接受同学监督,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促使加强自律,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并辐射带动周边的宿舍共同宿舍管理规定。其次,组建联合巡查工作组,根据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所住的楼栋和楼层组建5个工作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轮值,定期与不定期巡查宿舍环境卫生、治安状况和生活秩序。在巡查中对宿舍卫生死角、物品乱摆放等不文明现象、乱拉电线乱接插座或把插座随意乱放等安全隐患进行重点排查,并给予纠正,责令限期整改;发现矛盾及时协调,督促有课的同学按时上课,在同学上课期间有效保证了宿舍的财产安全,实现了一名党员净化一个寝室、带动一个班级、影响一个楼层、和谐整个校园的管理目标。endprint

(三)由内而外帮扶。结对帮扶工程除了在校内的纵向延伸外,还延伸到校外进行横向帮扶。通过与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结对共建,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专业优势,送文化送技术下乡。先后开展了两百多人次村干部电脑技术培训,手把手教村干部操作电脑、帮永安村委修订村规民约并制作上墙、多次到永安村和陆连村慰问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多次参加石埠街道组织的清洁乡村及美丽南方旅游活动筹划等系列活动。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到陆连村开展了“中国梦”主题教育、共建留守儿童安全网、农村文艺队化妆礼仪培训、农副产品营销调查、无偿献血科普宣传等系列活动。此外,还先后选派了20多名优秀学生党员进入南宁市各街道办各村担任社区副书记、村长助理。这些对外帮扶活动,不仅为农村送去了他们急需的物质与精神援助,而且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搭建了联系基层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广阔平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增强了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结对帮扶工程的保障机制

(一)完善组织机制。一是根据工作要求,结合学院特点,将原商学院党委下属的教工和学生两个党支部调整为按专业设置的5个党支部,壮大了党务工作队伍,有利于各支部开展工作,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督促指导。各支部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年级还分别成立了几个党小组,便于分类开展工作。二是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加强了对帮扶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各自职责。三是创建党务工作和学生党员工作QQ群,方便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

(二)健全管理机制。制定实施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制度、结对帮扶工作制度、管理办法及活动方案、爱心基金管理办法、党员宿舍挂牌制度及宿舍轮值制度等系列制度。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约束,保证活动有序高效运行。

(三)建立考评机制。建立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帮扶考评机制,坚持每学期期中和期末两次考核,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自评的基础上,学院党委和各党支部定期不定走访帮扶对象,深入宿舍、召开座谈会,了解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帮扶工作中的表现,将结对帮扶成效作为评价党员业绩、考核预备党员能否按期转正、发展对象能否发展为预备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能否确定为发展对象的重要依据。对表现突出的举办经验交流会、表彰会进行奖励,激励其他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帮扶的积极性。

四、结对帮扶工程的实践成效

(一)增强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从过去不当学生干部就不知道怎样为人民服务,不要求不安排就不参加学习实践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积极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在帮扶活动中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分享着别人进步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促使他们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实践证明,参加帮扶活动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就业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更容易得到用人企业的青睐,也使招聘企业的回头率更高。

(二)促进了困难生的转变,学院学风进一步好转。结对帮扶工程实施近三年来,参与活动2000多人,共结成1000多对,为各类困难生解决了实际问题,通过先进带后进、后进促先进的帮扶,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生活困难生减少了后顾之忧,纪律松散生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学习困难生成绩明显提高。特别是在“活血式”帮扶的激发下,结合我校实施的“学生素养提升工程”,全院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院的学风进一步好转。

(三)树立活动品牌,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结对帮扶工程经过三年来由点到面、由内而外的延伸,不仅在商学院师生中树立了品牌意识,在社会上也形成了良好的效应。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广西教育厅官网、南宁电视台、南国早报等多家媒体对活动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过多次报道,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得到了广泛好评。

【基金项目】2011年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品牌一般项目

【作者简介】孙新凤(1965-),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研究;何海波(1979-),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专职辅导员,讲师。

4.师徒结对帮扶总结 篇四

本学期,学校安排我和王兴平老师结成师徒对子,王老师是一位从业多年的老教师,能成为他的徒弟我深感很荣幸,同时也感受到到身上的责任和压力。转眼,一学期就要结束了,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本学期结对子工作做一个小结:。

首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才能使自己跟上新课改的步伐,才能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在老师的要求、指导下,我坚持平时及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做到认真备课,钻研教材,遇到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疑点,主动向老师请教,与老师共同钻研教材和备课,主动让老师指导教案,虚心接受老师的建议,修改不足,更好地吃透教材。特别是我以前没有从事过低年级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刚开始把握不好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虽然感觉自己把该讲的东西讲完了,以为学生能理解,但反过头来一检查,才知道学生还是一脸茫然,不太理解。老师就给我介绍如何控制课堂秩序以及如何调动课堂气氛,通过老师的帮助,我明白毕竟小学生不像高中生理解力那么强,我应该把握好学生的特点,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才会使课堂气氛既活跃教学质量也提高。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学习、实践、摸索,我的课堂也开始变得活泼生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课堂纪律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其次,互相听课、评课是师徒结对的一种基本活动形式,这也是向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我感到师徒结对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在我与师傅之间,使我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得到提高。

作为徒弟,我诚挚地感谢师傅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也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个学习成长的机会,将师徒结对这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在我们师徒之间,为我们增加了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的平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将她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转化为教育教学上的动力,虚心请教师傅,真心诚意地接受师傅的指导和督促,争取工作中更快地成长。现在又是一个起点,我更深知自己的责任,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会有陌生的事情发生,所以我要不断努力的学习,多听听师傅的课,多学习师傅的教育教学方法,多学习师傅的工作态度,多学习师傅的教学经验,在师傅的帮助下,不断成长。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虽然工作时间很短,但我的教学水平明显有很大进步,从如何备课到如何备好每一节课;从板书凌乱到板书规划;从缺乏关注学生的听课反应到与学生互动;从如何上课到如何上好每一节课,从管理学生到管理好学生等等。这一切的进步都离不开师傅的谆谆教导,我从心里深深地感谢我的师傅,还有那些关心和爱护我的老师及领导。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学校的“师徒结对”活动,“师徒结对”的形式可以让我们年轻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尽可能地让年轻教师少走弯路,在教育教学这条荆棘遍布的崎岖道路上能够比较顺利地得到指引而前进。比如关于课堂调控、应急事件处理、教师语言、教态、板书等都可以在老教师的指导下短时间内得到规范。

5.学校结对帮扶方案 篇五

结对帮扶方案

近几年随着我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白桑关镇中心学校也借助教育大发展的东风,不断促进学校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本学期白桑关镇中心学校高瞻远瞩,为使我镇各校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缩小校际间差距,三校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在白桑关镇中心学校正确领导和悉心关怀下,结合区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和三校的实际,三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及质量上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建设及学校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制订此方案.特将白桑九年一贯制学校与白湾完全小学,龙头初级小学结为帮扶学校,要求在各方面全面合作互相学习,重点帮扶白湾完全小学, 龙头初级小学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政教和各功能室管理;体育和艺术活动等工作。为切实落实好帮扶工作,为白湾完全小学,龙头 初级小学教育贡献一份力量,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三校结对帮扶交流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互动交流、听课研讨、专题讲座,为骨干教师、青年新秀搭建展示教学艺术和方法的平台,促进两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3、结对交流既可增进校际间的友谊又可相互学习,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不断更新管理理念。4、进一步激活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带动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确定帮扶目标

我们将开展积极的调研活动,通过多向的对话互动,加强了解两校的管理、师资、教育、教学等现状,互相更新理念,明确目标。

1、利用结对学校见面会,通过教研组之间、教师之间等多向的对话互动,促进相互了解,增进学校之间的友谊。

2、组织两校教师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彼此学校的发展现状。

3、以教学教研为主要途径,促进结对学校双方形成比较浓厚的科研氛围帮助教师了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态势,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的创新意识。通过三校校委会间的交流、探讨,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帮扶目标,共谋办学大计,努力办让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的学校。

三、主要内容

(一)德育工作:

按照县教育局师德建设工作重点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加强校际间教师队伍建设。

1:我校与白湾完全小学,龙头初级小学德育处进行经验交流将我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与他们共同分享,如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班主任管理、少先大队管理,德育大型活动组织与档案建设等。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根据白桑关镇中心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班主任培训方案,定期汇报交流与学习培训相结合的制度,内容要有创新,确保每位班主任平时认真学习班级管理理论,积极探索创建优秀班级集体的有效途径。

3、三校要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主题实践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五观”和“四个认同”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加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力度,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4、要进一步发挥三校少先队的作用,按学校计划围绕教育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学校少先队要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队员得到全面发展。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板报按期更换,要保证质量;可以有计划有组织的联办文化艺术节活动,及运动会。

6、以活动为三校经验交流的载体,根据两校大事日程安排互派教师观摩、参加、评比,在活动中学习、总结经验。

(二)教育教学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和施教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我校与白湾完全小学,龙头初级小学教学常规经验交流。互派优秀教师,积极开展优质课、示范课、实验课、指导课的研究活动。

3、每学期开展 2 次教学经验交流会(期中考试后和期末考试前)。骨干教师送课2次(根据两个学校的需要来定时间)

4、针对新课改的实际需要,定期开展师资培训.(专题讲座、观看名师教学实录等)

(三)其他方面:

1、体育与艺术活动,本学期我校与白湾完全小学,龙头初级小学 全面合作交流,利用传统节日为载体,举办趣味运动会、书画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大型活动,为全面践行素质教育提供绝佳的载体。

2、在各功能室及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邀请白湾完全小学,龙头初级小学 教师参观我校各功能室及校园文化建设布置情况,三校教师共同策划,集思广益,使各功能室发挥素质教育的独特优势。

3、每学期开展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材的整合课,利于云教学来提高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电教化教学水平。

四、措施要求: 1、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结对交流帮扶的重大意义,把此项活动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积极参与、友好合作。2、加强管理与考核,教务政教两处要密切配合、周密安排、认真实施。把此项活动纳入教研组,教师及班主任的全方位考核之中.3、学校领导小组要加强此项活动的督查工作,要把此项活动抓在手上,定期了解帮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4、以活动为载体,搞活帮扶合作工作。主要举行集中教研活动,科研知识专题讲座、师徒结对、业务竞赛等活动,形式“学习、研究、实践”为一体的科研氛围。

五、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齐随庆

副组长:王书明 蔡士先 李永涛 张清学 田龙勇、成 员:彭华平柏吉玲 王金国 刘艳 张志新 关成莲 周开玲 张文亮 董学贵 张云、开展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撮而就的,三所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德育工作、体育和艺术活动等方面全面合作。在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三所学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实现白桑关镇教育均衡发展而不懈努力。

6.帮扶结对 传递爱心 篇六

作者:温州第二实验中学文章来源:温州第二实验中学点击数:112更新时间:2009-4-30

帮扶结对传递爱心

—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班级与泰顺司前民族中学学生结对仪式

泰顺司前民族中学是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结对扶贫学校,位于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地处山区,承担三乡两镇的中学教育。共有班级12个,在校生600多人,教职工40多人。开学初,我校团委、学生会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节约压岁钱·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同学们积极响应,将平时节省下来的压岁钱进行了爱心捐款,慷慨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同学们将爱心洒向山区学生,将一片片心意献给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司前中学的同龄人。希望让他们能够多一份希望、多一份梦想,多一本书,多一支笔,多一张阳光灿烂的笑脸!

为了让这笔扶贫基金用在最需要帮助,最困难的地方,学校团委组织了“扶贫济困献爱心,一帮一结对活动”——将我校22个班级与泰顺司前民族学校的22名贫困学生一一结对。

7.教研员结对帮扶 篇七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区域差距与校际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各地教师素质相差较大,学校布局在加快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呈现不合理现象;以及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因此,加快教育发展步伐,提升教育总体水平,是建成“经济重镇、特色瓷都、旅游都市”,与江西省正在实施的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基地的迫切需要。

为了继续推进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构建城乡一体、教育均衡发展, 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近年来,景德镇市教育局努力实施四项工程———“统筹资源,捐资助学,联合办班,结对帮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认真审视我市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中的经验和不足,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理念,通过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教育结构,调整教育布局;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危房面积全省最低;抓住政府办教育的主渠道的具体举措上的教育投入、捐资助学惠及6万多名学生;城区强弱学校教师互派交流,56所城乡中小学结对挂钩,推进我市城乡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一、统筹教育资源,配置合理的现代化教育格局

景德镇市教育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民满意为宗旨,统筹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资源。近年来,将农村教育列为重中之重,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农村教师工资由县市级财政按时足额发放,2009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已全部发放到位。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由20元增加到40或45元、中学由40元增加到60或70元。同时,大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新建改建了一批学校。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完成投资2.1亿元,争取项目228个,新建、改建校舍40.75万平方米,维修校舍28.16万平方米。2001年,全市中小学危房有12.54万平方米,比例为9.94%。目前,下降到2.01万平方米,危房比例1.07%,为全省最低。在景德镇市许多乡村出现了“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最美的房屋是校舍”的动人景观。

为从整体上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十年前起,景德镇市就全面启动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奏响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大比例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确保每年市财政预算转移支付资金和镇(街道)按比例支付的经费全额用于农村教育,大幅度增加农村中小学特别是村(完)小的公用经费补助。

在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基础上,景德镇市教育局还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认真实施新一轮校网调整规划,督促、帮助景德镇市各镇(街道)切实按照规划要求,落实好调整任务。运用“撤、并、扩、建”的办法,减少薄弱学校的数量,逐步缩小城市与农村教育差距,保持适度超前的发展步伐,实现教育资源统筹,加速校网调整规划,提升城区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效益,使我市城区的基础教育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完善、配置合理的现代化教育格局。

生源均衡是缩小校际差距的基础。我市教育行政部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一是连续多年从省重点高中拿出5%~7%的招生计划,向薄弱学校倾斜,招收在薄弱学校学习三年期满的学生,为稳定薄弱学校生源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市区热点高中不向县市区选拔考生,不搞垄断性招生;三是五年前对城区小学毕业生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均衡城区初中生源质量;四是有针对性地采取特别扶助政策。

二、捐资助学,改善城乡办学条件促均衡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最好的选择是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均衡的、开放的、平等的成长环境。在尽可能给予农村学生同等升学机会的同时,也让他们特别是那些上不了大学的农村孩子更多地受到对于他们而言的更好教育,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配置,包括学校建设,教学设施的配备。

我市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按照《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妥善安排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学校入学就读,建立专门的学籍档案,并通过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助学。同时认真实行“两免一补”和“一费制”,切实减轻了广大群众上学贵的问题。景德镇市委、市政府连续多年将资助贫困家庭子女读书,列为每年为民办理的20件实事之一,建立了全市经常性助学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助学专项基金,建立了资助档案,确定了减免杂费的标准,使资助贫困学生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我们还大面积扩大免费教育范围,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扩大对困难家庭子女就学的资助面。

几年来,全市资助金额、资助人数均超过往年,对农村贫困户、城市低保户和低保特困户子女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金额达到680余万元,免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借读费70余万元,惠及6万余名家庭困难的中小学生。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无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1%, 初中入学率为98%, 高中毛入学率由2001年36.3%提高到2009年的75.3%, 在校生人数由2.1万人, 上升到3.4万人, 乐平、浮梁等农村新办复办了一批高中。

我市教育部门还大力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辐射作用,提高农村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我市涉农县区全部进入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市、县两级财政配套406万元,惠及440多所农村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基本配备了电视机、DvD播放器和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等,初中还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生机比由56:1上升到18:1,大大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结对帮扶,全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政策与制度设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与制度设计相吻合、相匹配,就是确保重点的非均衡的价值取向,采取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与制度的设计也是如此,这势必导致我们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导致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

过去的学校管理和学校评估政策也在有意无意地引导和制造出新的差异。如评选示范性初中和小学,客观上推动了基层政府和社会对原有基础较好的学校重点关注、集中投入、增加资源,因而势必拉大了校际差距,助长择重点校的形成。师资均衡是缩小校际差距的关键。近年来,我市教育部门把办好每一所学校,关爱每一个孩子,改造提升薄弱学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降低“择校热”,作为实现教育均衡的根本点。实施了“城乡教育对口帮扶、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城市强弱学校结对共建、资助困难学生”五项举措,全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生源、师资、设备、管理和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大范围开展结对扶贫帮困活动,不仅继续鼓励强校、名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还积极动员残联、慈善机构等社会团体和有识之士参与扶贫助学活动。

近年来在全市56所中小学校中开展结对帮扶行动,全市28所优质中小学对口支援28所农村薄弱中小学,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帮扶,并抽调了50多名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和农村中小学校支教。我市五中、师范附小帮扶浮梁县江村乡中、小学,不仅老师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为学校送去电脑、彩电、铁床、生活用品、衣物等,而且组织了骨干老师下乡上示范课,开展优质课观摩活动,分学科共同备课,并向农村教师赠送了精心制作的课件,还组织学生到农村开展社会实践,让城市的孩子体验农村生活,受到一致好评。这些举措得到了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一致好评,提高了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

当前,全市各级各类示范性学校和重点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在经费、设备、师资等方面都在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四、联合办班,统筹全市师资达均衡

师资均衡是缩小校际差距的关键。我市教育部门改造薄弱学校不仅重视硬件上的提升,更加注重师资、管理等软件上的升华,采取有力措施统筹全市师资,我市大力鼓励名师名校长跨校上课,有计划组织名师送教下乡,努力扩大其受益范围,有计划地控制农村教师进城。景德镇市区9所初中学校选调了48名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结对交流。市教育局还大力推进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程,组织了28所城区中小学对口帮扶28所农村中小学。对下乡支教教师实行浮动一级工资、聘评职称优先和评先评模优先等激励措施,对支教教师年限、课时等都有明确细致的要求,绝不流于形式。对农村学校任教的“专任教师”和城区学校到农村支教的教师实行岗位津贴,以稳定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积极做好超编学校的富余人员的转岗分流工作。

我们也认识到要想达到教育均衡,只靠别校“输血”是不行的,需要自己变成“造血”者才可以。我市大力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构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办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师资力量方面,及时补充年轻的、知识丰富的,特别是一些特殊专业的教师,并设法让他们安于本职。

8.教研员结对帮扶 篇八

精心组织,充分发挥领导作用。西平县委及时成立抗旱保秋工作指挥部,制订抗旱保秋方案,四次召开专题会和现场会进行全面安排,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充分认识当前抗旱保秋工作的重大意义,把抗旱保秋和解决人、畜饮水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切实抓紧抓好。积极组织水利、农机、农业、气象、电力等部门选调130名政治业务素质高的同志,组成抗旱保秋和解决人、畜饮水服务队与突击队20支,深入农村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实行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面及时掌握动态情况,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到位、报告及时、处置科学。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目前,该县共召开广播会300多场次,举办专题讲座16期,日出动劳力3.2万人、投入抗旱机械8万多台套。

冲锋在前,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把抗旱保秋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组织广大党员全力以赴投入抗旱保秋战斗中,做到哪里有旱情,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群众需要,共产党员就出现在哪里。深入开展“抗旱保秋义务奉献日”、“一个党员一面旗”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引导党员争做抗旱保秋排头兵。该县目前已有2.6万多名党员投身抗旱大会战。盆尧镇于营村共产党员、电工张向利,每天带着病躯从早晨5时起床巡查线路、帮助群众接电线、维修电机都无怨无悔、默默奉献。重渠乡李庄村党员李志勇得知村里五保户生活困难、缺少劳力、无力抗旱后,毫不犹豫拿出家中积蓄2000元钱,购买柴油、租赁抽水机,帮助村里五保户抗旱浇地。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联谊帮建、抗旱保秋志愿帮扶活动,采取县直局委派驻工作队、党员与困难户结帮扶对子等形式帮助群众抗旱保秋,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困难面前冲在前、危难时刻豁出去的政治本色。县交通局驻出山镇大于庄村工作队员宋红卫急群众之所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帮助群众协调潜水泵、喷灌机15台,输水软管1500米,为群众解了燃眉之急,群众称他为拯救百姓的“活菩萨”。

9.结对“帮扶”活动方案 篇九

结对“帮扶”活动方案

为提高我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快新教师成长速度,以保证学校的健康稳定发展,特制定我校新骨干教师结对“帮扶”活动方案。

一、学校推出师德师风好,教育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人选,一般情况作为骨干教师的教师应具有小高级职称。

二、参加工作不满三年,要求上进,热爱教育事业,肯于钻研,工作认真的教师作为年青教师人选。

三、“帮扶”双方适当通过双向选择,由教研组统计,报学校教务处讨论通过,双方签定“帮扶”协议书。

四、协议期间,骨干教师承担如下职责和义务:

(一)、骨干教师承担的职责:

1.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骨干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树立高尚的师德形象,在师德、工作态度、教学业务等方面为年青教师做出榜样。

2.关心年青教师教育教学情况。骨干教师应帮助年青教师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制订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要求年青教师写出规范具体的教案,指导、帮助年青教师在教学业务上不断提高。

3.骨干教师参加上级听课活动等各项教研活动,要及时向年青教师传授经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4.骨干教师每周至少听年青教师一节课,课后及时评价,共同研究改进教法的措施,并作好记录。指导年青教师上公开课、研讨课。

5.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向年青教师推荐一本对教育教学有指导意义的书籍,指出其中可借鉴的理论,并经常了解年青教师学习情况。指导年青教师结合实践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6. 骨干教师研究的课题,邀请年青教师共同参与;年青教师研究的课题,骨干教师予以指导,并作好记录。

(二)、年青教师承担的职责:

1.年青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关心学生,养成高尚的师德。

2.年青教师应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认真执行教学常规,主动争取骨干教师的帮助,虚心学习,有疑必问。

3.年青教师每周向骨干教师听课不少于1节,每学期在骨干教师指导下上公开课、研讨课不少于2节。

4.年青教师要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研究活动,定期主动向骨干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交流体会,并将骨干教师的指导建议及时记录下来,写好拜师总结。

5.年青教师应积极参与骨干教师研究的课题,并邀请骨干教师参加自己研究的课题,接受指导。

6、年青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五、表彰总结,积极推广

10.结对帮扶工作小结 篇十

东莞市高埗镇中心小学到饶平县东山镇中心小学

结对帮扶工作小结

——东莞市高埗镇中心小学帮扶潮州市饶平县东山镇中心小学专题报道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广东省“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的通知》(粤教基[2008]120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千校扶千校”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东教基[2010]24号)的精神,根据我校《东莞市高埗镇中心小学结对帮扶饶平县东山镇中心小学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制订了《2010-2011学第一学期东莞市高埗镇中心小学结对帮扶饶平县东山镇中心小学工作计划》,我们采取定期互派学校行政、骨干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交流和示范等方式,于10月10日至10月23日由黎美顺教导主任带队,一行3人到结对帮扶学校(饶平县东山镇中心小学)开展为期两周的帮扶支教工作。

为了使这次帮扶支教工作能顺利地开展,我们按照学校帮扶的目标,作出了大致的工作任务计划和帮扶方法,确保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期帮扶的内容,我们根据派出人员的个人优势,突出了带动开展校本教研方面的帮扶力度,并加强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硬件建设。

本期我们为帮扶学校带来了学校教学管理、班级管理以及音乐教学的专题交流,带来了示范课例的展示,带来了老师实地任教,共开设示范课4节,开展了专题讲座3场,开展听课评课7节次,指导上课4节,其中两节为参赛课,一节获得了东山镇参加县作文教学参赛资格,另外两节是根据受援学校课程改革进程而开设的语文、数学科专题试验课,二年级语文阅读试验课的研究专题是“突出学生为学习主体,以读代讲,读中理解”,数学科的试验课的研究专题是“突出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开设语文、数学两个专题研究试验课,引导学科教师以课堂教学为课程改革主阵地,以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思维能力为目标,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受援学校教师从中受到启发,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为受援学校建设校园宣传标语、宣传画一批,规划了校园绿化项目一个。

由于本期的帮扶工作结合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支教老师的务实、认真,对促进受援学校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有较强的启发和导向作用,因而受到了受援学校领导、师生的高度赞扬。

黎美顺主任为两个习作课进行点评

黎美顺主任给东山镇各小学行政管理人员开设了教学管理专题讲座

黎丽珍老师为受援学校的班主任

作班级管理讲座

尽管教学设备简陋,李凤霞老师 却把《顽皮的杜鹃》上得活泼有趣

李凤霞老师为受援学校的老师

作音乐专题讲座

黎美顺主任与受援学校领导亲切

交谈,商讨如何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黎丽珍老师在上习作示范课

黎美顺主任作支教工作小结

东莞市高埗镇中心小学供稿

11.教研员结对帮扶 篇十一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镇中心学校及各中小学校分别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学困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各中小学校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底子,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相关内容。

三是真情关爱,做到“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学困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随时了解他们的疾苦,学校、教师做到有求必应,消除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顾虑,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四是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学困生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

五是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谈心交心制度。学校广泛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任课教师每月至少分别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

六是注重对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上好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这些有力措施,形成教育合力,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机制,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2.教师结对帮扶计划 篇十二

语文教师结对帮扶计划(2018——2019学)永安完小 李明

“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帮扶是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名“蓝方”教师,我对自己应努力尽到的职责和自身的差距感到有些不安。我应该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积极的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这样才能积极发挥“蓝方”教师的真正作用。充分发挥“蓝方”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方”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打造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互相学习氛围的形成。

一、师徒结对对象:

“蓝方”教师: 李明 “青方”教师:余艳

二、帮扶形式:

交叉听课、教案共享、随笔分享。

三、帮扶目标:

备课基本环节、课堂教学细节、课堂教学评价、教学反思、识字教学方法、汉字书写方法、课堂教学困惑、班级管理、特殊学生引导方法。

四、帮扶措施:

1、课前教案的准备情况交流。

2、每周交流听课一节以上(至少保持每月三节)。

3、教学反思的撰写,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上。

3、汉字书写指导内容,课堂教学书写,学生作业,教师教案。

4、参与班级管理与学生交流引导。

5、分享总结教学的反思和随笔。

13.结对帮扶报告 篇十三

4月份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工作交办精神,我交通运输局挂钩帮扶梁垛镇殷乐村,经过几个月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兴办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努力,使实招用实劲,帮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现将工作情况向全体村民做概要汇报。

一、深入调查,掌握村情组情民情

梁垛镇殷乐村是全市33个贫困村之一,现有居民3551人,实际耕地面积4600亩。由于村办工厂的经营不当和原董乐、周徐、殷寒三村合并等诸多因素导致殷乐村负债138万元。村中大部分青年劳动力在外务工,留守多为老年人和儿童,且在近几年道路建设中,殷乐村不占天时地利,这都加剧了村集体经济起步和发展的难度。

二、兴办实事,改善民生条件

我交通运输局对此次帮扶经济薄弱村工作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帮扶领导小组,局党委书记、局长秦志水任组长,局纪检组长丁凤池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下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员,局办公室承担具体工作。要求尽全局之力,尽最大可能,真心实意,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做好帮扶工作。具体帮扶工作如下:

1.支持旧村部改造,提升对外形象,增强凝聚力。殷乐村旧村部虽有几处办公用房,但屋顶多处破漏,10名村部工作人员

合处工作在一间办公室。民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合处办公在一处只有几张办公桌椅的近20平米的工作室内。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局提供5万元支持资金,对旧村部进行整体翻新,大大改善了村部办公环境,提升了对外形象,为该村部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

2.路桥改造,解决瓶颈因素,为村部经济起步创造条件。由于村里经济收入薄弱,村中5座农村干线公路桥梁出现下沉和开裂等情况,却没有得到及时的修补和翻新,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我局采取了3个1/3政策,由梁垛镇、殷乐村和市交通运输局各投资1 /3对5座危桥进行改造。目前投标工作已完成,可望年底实施到位;

3.开展智力和科技帮扶,因地制宜。经常上门与村民沟通,改变村名的精神面貌和发展观念,充分调动村名的积极性,增强发展的信心。同时充分调动我交通运输局在交通运输上的优势,尽全局之力,真心实意结对,如果有需要,我交通运输局可提供车辆帮助殷乐村村民到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如三仓的大棚种植技术)交流学习经验,并安排相关人员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寻找项目,帮助殷乐村繁荣经济。

三、今后工作措施打算

在结对帮扶工作中,我局始终坚持好实务实、真心实意、真抓实干的工作理念,举全局之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是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与市领导的要求和殷乐村广大群众的

期盼相比还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一步我局将根据殷乐村的村情组情民情,切实解决几个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采取倾斜政策,将2公里农村四级公路建设到位;二是与村组干部共同会商,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帮助殷乐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创造殷乐村的经济发展品牌,形成殷乐村独有的发展特色;三是动员村组干部和广大村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和借鉴外地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从学习、借鉴开始,逐步走出殷乐村自己的风格。如果村民有需要,我局可以组织部分村民代表到经济发展较好的邻村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致富经验;四是根据村情组情民情和经济薄弱的实际情况,脚踏实地、靠实务实,谋求新的发展思路。

四、携手同发展,共创致富路

上一篇:机械助理工程师工作下一篇:新年销售人员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