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拓展课程教案(共9篇)
1.小学科学拓展课程教案 篇一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课程小帆船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小帆船;经历搜集、整理、分析、利用信息资料的过程;能用图示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愉快。
3.利用小帆船观察风与帆的关系,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意义;知道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教学准备:本课除了教科书中提到的自制帆船和利用帆船初步探究风与帆的关系这两方面的准备以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风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让学生将搜集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可以按照风对人类的利和害两方面将资料进行分类。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的同时,也应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有关风与生活的图片及音像等资料,帮助学生扩大风与生活关系的信息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从交流学生搜集资料引入。一上课,先让同学们简单谈一谈搜集资料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对搜集资料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议。
(2)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制作的小帆船,交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及感受体会,从而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各自制作的小帆船,想办法让自己的帆船按照指定的方向航行。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刚才的风向变了,要使船仍按照原来的方向航行,应该怎么办”,
2、猜想假设:
引导学生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先进行猜想,意识到要保持航向就应该调整帆面的方向,
3、制定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4、实施探究:
用自制的小帆船进行验证,初步找到调整帆的方法。
5、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将实验过程和实验发现以图示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小组先交流汇总实验情况及发现,而后进行组间交流,并对各组的发现进行比较和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帆船的设计与制作,也可以是实验的方法与发现,还可以是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只要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开口评价即可,重在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自由活动:
让学生说一说:你们认为风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根据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看法。在交流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意识到风的两面性。
在引导学生认识风的两面性时,从一个点切入,如风与火的关系。可以结合宾馆厨房炉灶与森林火灾这两方面的实例,认识风的善与恶:炉灶用风葫芦鼓风,增强火势;森林火灾,风助火势,增加灭火难度,给人类带来灾难。由此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加深对风的两面性的认识。
6、拓展活动:
提示学生根据课堂研究的成果和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课外后续研究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关心大自然的热情,让学生有意识地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大自然的欲望。为使研究活动落到实处,过一段时间,教师要组织学生将自己的课后观察、研究成果进行交流,也可以组织一次研究成果展示会。
作业设计:
设计制作一个利用风驱动的玩具。
板书设计:
小帆船
风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风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灾难:
风的两面性:
课后反思: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风的作用。能从生活实例中分析出风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和好处,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灾难,但对于风的两面性学生还认识不到,通过本课的举例解释,学生认识到了风力的两面性,知道对于风力要想办法利用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避免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通过人类的行为进行控制的。
2.小学科学拓展课程教案 篇二
1990年前后,浙江省全面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重点之一是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及地理课程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内容,以“自然科学”课程取代,课程名称后来又改为“科学”。在初中科学教育目的中,主要任务不再是为高中阶段打好学科基础,而使学生建立必要的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才是主要任务[1,2]。
农村学生比较特殊,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这增加了科学教学的难度。尤其是实验教学,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更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的科学教学质量,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研究课题。我长期从事农村初中的科学教学工作,深感必须重视按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活动。同时,也有必要适度抛开教材,因地制宜地适当开展课外拓展实验。
2. 课外拓展实验的具体项目
课外拓展实验的具体项目很重要,首先应符合农村初中学校的客观条件,其次内容应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一致,应包含丰富的科学知识,简单易做,并且实用有趣。
2.1 人体皮肤电阻的测量
在直流电路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人体是由各种组织构成的非常复杂的导体,体表有一层导电性最差的皮肤,体内为导电性较强的液体和具有不同导电性的各种组织。皮肤的最外层是表皮,包括角质层,其中有汗腺孔,下面是真皮和皮下组织,其中有大量血管。真皮和皮下组织的导电性较好[3]。
实验器材主要有直流稳压电源(可用干电池代替)、电压表、电阻器、电极、导线、纱布、NaCl溶液、棉球、消毒酒精,等等。图1是实验电路示意图。
实验以两个学生为一组,分别测量对方手臂皮肤的电阻。手臂皮肤先用75%医用消毒酒精清洗,再用电极夹住蘸有NaCl溶液的纱布,固定在待测手臂上。实验中,电源输出电压为5.0V,电阻R1=1.0×104Ω,按图1连接电路。由欧姆定律可知,即手臂皮肤的电阻
皮肤的干湿度对皮肤电阻产生影响,在情绪紧张或激动时,人体皮肤汗腺孔水分增多,皮肤电阻发生变化。在实验中可要求学生分别在平静状态、肢体运动状态下进行测量,分析电阻的变化规律。这个实验包含着直流电路的基本知识,注重电学与人体结合,直观地展示了生物电现象,生动有趣。该实验也可简化定量测量,改为定性观察实验现象。
2.2 人体血压的测量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作用在血管壁的侧压强叫血压,血压的单位一般用kPa或mmHg。心脏收缩时,血液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此时血压达到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末期动脉压所能保持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实验仪器采用常见的汞柱式血压计和听诊器,实验以两个学生为一组,互相测量。测量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血压计使用说明书,记录血压值,并与人体正常值相比较。这个实验包含着压强、声音传播等力学知识,同时也包含简单的生物医学知识和健康保健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很实用。
2.3 实用小仪器的使用
精心选择一些实用小仪器,把它们引入拓展实验中,必将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实用小仪器。
手持式激光测距仪:
光以速度c在空气中传播,在A、B两点间往返一次所需时间为t,则A、B两点间的距离。因此,测距离就是测时间。可安排学生测量教室长度和宽度。
便携式读数显微镜:
该仪器使用白色LED光源,便于携带,可调焦,放大倍数有40、80、100、150倍等,并带有刻度,可进行定量测量。实验可安排学生观察人民币纸质与普通书写纸质的差异、丝绸与麻布纤维的差异、观察植物病虫害情况,等等。
眼镜片超声波清洗机:
该仪器包含着超声波的一些基本知识,可使学生了解超声波的基本特点。超声波使液体流动而产生数以万计的微小气泡,微小气泡在超声波的作用下振动,当声压达到一定值时,气泡迅速增长,然后突然破裂,在气泡破裂时产生冲击波,击碎周围不溶性污物而使它们分散于清洗液中,从而达到清洗目的(4)。
上述仪器简易实用,价格便宜,类似这样的仪器很多,这里不一一介绍。
2.4 数码摄影
随着摄影技术的高速发展,喜爱摄影的人群年龄越来越小。可组织学生到野外摄影,拍摄新农村景象,拍摄鲜花、禾苗、小鸟,感受大自然之美。而把摄影引入科学拓展实验中,则需要教师进行二次创造,提炼出摄影技术中的科学要素。实验前可向学生简单介绍照相机的发展历程、照相机的结构、人眼生理特点、色彩学知识等。照相机成像原理就是凸透镜成像理论,这需要学生掌握几何光学基础知识。
3. 结语
每一个农村初中教师都肩负着提高农村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发挥自身特长,树立创新理念,不断增强教学效果,这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在农村初中科学教学中,根据本地区的教学特点适当开展课外拓展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开阔视野,提高科学素养。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 提出了适当开展课外拓展实验的必要性, 并具体设计了人体皮肤电阻的测量、人体血压的测量、实用小仪器的使用和数码摄影等四个课外拓展实验项目。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程,课外拓展实验,教学改革,皮肤电阻
参考文献
[1]郭伟杰, 钱长炎.STS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物理教学探讨, 2008, (8) :27-30.
[2]谢正喜.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 (下半月刊) , 2009, (5) :97-98.
[3]王正, 姚云云, 张红静等.大学生皮肤电阻实验设计与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 2005, (3) :27-28, 31.
3.运用社会热点拓展科学课程资源 篇三
关键词:社会热点 科学 课程资源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这是教师挖掘、利用课程资源的指南.社会热点是初中科学课的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作为科学教师要积极利用社会热点,开发课程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挖掘社会热点,增添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新颖性
社会热点具有时代性和时效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它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出“死读书、读死书”的误区.现在的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通过上网、电视、广播、报刊等渠道了解社会热点,这种便利的课程资源给教师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教师可以引用鲜活而有针对性的热点结合授课知识点,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2008年1、2月份的特大雪灾,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学生对此也感受深切,是学习热情的“爆发点”.在学习《地球的“外衣”——大气》一章后,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那场大雪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提出以下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大雪是从哪儿来的?
2.大雪给我们的生活、生产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3.这场大雪说明全球气候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以上问题是由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而且对解决这些问题也信心十足,笔者及时推学生一把,鼓励学生自由组合,组成研究小组,分工合作,研究以上问题.学生围绕雪灾,自己设计研究问题,从网络、报刊中寻找各种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样就能增添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新颖性.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过程中,落实了课标要求,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挖掘社会热点,拓展科学课程教学知识
新课程改革呼唤课程内容更加开放.关注社会,贴近生活,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既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纳米、记忆金属等新材料,新兴的克隆技术、基因工程及高度发达的通讯技术、航天技术,理应引入科学教学之中,让学生时时触摸时代,感受生活.善待资源,保护自然,善用科技,造福人类等内容自然也是学生应该了解的.我们应自觉地将其融入到科学教育之中,让科学教育要与时俱进,生动鲜活,以弥补教材的滞后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发展为志趣,转化为科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彰显了科技奥运鲜明的中国特色.新材料、新工艺给体育运动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铝合金、钛金属取代钢铁,更轻、更强的碳纤维受到广泛应用后,自行车几乎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赛艇、雪橇、滑雪板等运动器械也为之面目一新;至于碳纤维制成的网球拍、羽毛球拍不但强度增加且重量减轻,海绵拍的登场对乒乓球运动的意义更不待言.更令人惊喜的是北京奥运会终点摄像仪能通过每秒2000次的缝隙扫描,将计时精度提高到千分之一秒,起跑线上抢跑百分之一秒就会被“捉拿归案”.游泳池终点触摸屏则“一触即发”并精确到毫秒;激光测距仪能在瞬时判读出投掷、跳远的比赛成绩.在网球、羽毛球赛场上,雷达测速仪当场可显示出运动员击球的速度;明察秋毫的“鹰眼”则能随时回放网球、足球在三维空间的运动轨迹和准确落点.各种新颖别致的光电仪器在赛场上层出迭见,使运动数据的粗放式测量变得日益快捷、精准和可靠.同时,高科技新型材料与人体工程学、运动力学有机结合,共同打造了体育健儿的披挂、战靴和征衣,北京奥运会共破了38项世界纪录,其中“水立方”刷新了19项纪录,科技的进步功不可没.
世界上每年总要发生一些重大事件,它既是新闻,也是社会热点和焦点,各种传媒的报道,各类专家的点评,社会群体的关注,由此产生的资源极为丰富.关注时事,把握热点,紧扣热点事件开发课程资源,它符合新课程理念,顺应学生需要,开发难度也相对较小,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挖掘社会热点,发挥在学业考试中的价值
社会热点课程资源常常出现在学业考试的试题中,每一年中考试卷,有相当比例的试题来自社会热点.如2008年绍兴市学业考试卷中,出现了诸如禁售塑料袋、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汶川大地震等,涉及到的考点有土壤污染与防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地理方位的确定、平均速度的计算、辨认有机物、灾难前的逃生方法、输血、溶液的配制等.
在平时的复习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以社会热点为主线,整合知识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效率与答题的准确率都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当时事的解说员、评论员,及时补充时政热点,让这些教学资源价值最优化.
复习时要重视知识点的网络化、模块化,这是非常必要的,复习时能联系得上的社会热点一定要用,而且要用好,以期使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考点都可以找到相关的社会热点,在平时的复习中,也不要过于追求热点,而脱离知识点的复习,只能是“舍本逐末”.
以社会热点问题为情景,编制教学案例或试题,充分发挥程资资源的价值.例如根据“三鹿奶粉事件”编拟出以下题目.
牛奶的价格取决于蛋白质含量的高低,通用的蛋白质测试方法“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出含氮量来估算蛋白质含量.目前发现三鹿奶粉因添加三聚氰胺(C3N6H6)而产生了许多“结石”宝宝.三聚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无味,密度1.573g/cm3(16℃),溶于热水,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会分解;呈弱碱性,与盐酸、硫酸等酸都能反应形成三聚氰胺盐.
(1)在实验室里,可以用__________检验蛋白质的存在,现象是__________.
(2)上述文字中描述三聚氰胺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
(3)三聚氰胺中碳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4)三聚氰胺的生产是以尿素(CO(NH2)2)为原料,硅胶为催化剂,在380~400℃温度下反应生成.副产品是氨气和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此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
总之,教师平时要有课程资源意识,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捕捉热点,让社会热点发挥其重要的资源作用,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生活中学科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内和国际社会发展的方向,为今后有效参与社会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技能和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科教育网”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3]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
4.小学科学拓展课程教案 篇四
总目标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本着“阅读是教育的核心”的理念,深入探索《课标》当中的学段目标,具体到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梳理出了“理解、统整、评鉴”这三大总目标。
一年级阶段目标
“读懂一篇好文章”的总目标体现为对信息的“理解、统整、评鉴”。在兼顾这三个目标的基础上,一年级侧重“理解”。
一年级教学大纲
本学年预计16课时左右,单周/双周授课。1.1 了解书本,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1.2 了解图书馆,培养阅读的习惯。
1.3 走进绘本,了解绘本。布置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 1.4 绘本故事1《猜猜我有多爱你》。布置阅读《小狐狸买手套》 1.5 绘本故事2《小狐狸买手套》。布置阅读《蚯蚓的日记》 1.6 绘本故事3《蚯蚓的日记》 1.7 绘本创编之猜——《逃家小兔》 1.8 汇报本学期所读,推荐下学期书目 2.1 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地》 2.2 中国古代神话《共工触山》
2.3 中国古代神话《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4 中国古代民俗故事《年除夕的故事》 2.5 中国古代民俗故事《端午节的故事》《清明节的故事》 2.6 中国古代民俗故事《年糕的故事》
2.7 绘本故事《我爸爸》《青蛙和蟾蜍石好朋友》 2.8汇报本学期所读,推荐下学期书目
二年级阶段目标
“读懂一篇好文章”的总目标体现为对信息的“理解、统整、评鉴”。在兼顾这三个目标的基础上,二年级侧重“理解”。
二年级教学大纲
本学年预计16课时左右,单周/双周授课。1.1 汇报假期读书感受
1.2 图书馆授课,如何快速挑选书本
1.3 成语故事《朝三暮四》《鹬蚌相争》收集其他成语故事 1.4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愚公移山》收集其他成语故事 1.5 成语故事大赛
1.6 《妹妹的红雨鞋》了解儿童诗 1.7 走进《雪人》上
1.8 走进《雪人》下。布置假期阅读书目 2.1 汇报假期读书感受
2.2 寓言故事《纪昌学射箭》《愚人买鞋》布置共读人物《稻草人》 2.3 寓言故事《铁杵磨成针《疑人偷斧》》 2.4 图书馆授课,聊聊《稻草人》 2.5 影视和阅读上《没头脑和不高兴》 2.6 影视和阅读下《武松打虎》 2.7 《安徒生童话》上 2.8 《安徒生童话》下
三年级阶段目标
“读懂一篇好文章”的总目标体现为对信息的“理解、统整、评鉴”。在兼顾这三个目标的基础上,三年级侧重“统整”。
三年级教学大纲
本学年预计16课时左右,单周/双周授课。1.1 中国古代传说《舜耕历山》《大禹锁蛟》
1.2 中国古代传说《龙生九子》《黄帝诞生》布置共读《夏洛的网》 1.3 影视与阅读上《宝葫芦的秘密》 1.4 影视与鱼肚下《绿野仙踪》 1.5 图书馆授课,聊聊《夏洛的网》 1.6 叶圣陶上《耦与莼菜》
1.7 关于月亮《鼹鼠的月亮河》《公主的月亮》 1.8 总结汇报,布置假期阅读。
2.1 中国名胜传说《莫愁女儿》《飞来奇峰》
2.2 中国名胜传说《阳燧宝珠》《巫山神女》布置共读《森林报》 2.3 科学与阅读《蓝鲸的眼睛》
2.3 影视与阅读《爱丽丝梦游仙境》《查理的巧克力工厂》 2.5 叶圣陶中《小青石》 2.6 叶圣陶下《牵牛花》 2.7 图书馆授课,聊聊《森林报》上
2.8 图书馆授课,聊聊《森林报》下。布置假期阅读。
四年级阶段目标
“读懂一篇好文章”的总目标体现为对信息的“理解、统整、评鉴”。在兼顾这三个目标的基础上,四年级侧重“统整”。
四年级教学大纲
本学年预计16课时左右,单周/双周授课。1.1 中国智谋故事《奇猫》《泄气生员》
1.2 中国智谋故事《巧治妒妇》《道人父子》,布置共读《獾的礼物》
1.3 走进曹文轩之《金色的茅草》 1.4 走进丰子恺之《梧桐树》 1.5 走进朱自清之《梅雨潭》 1.6 图书馆授课,聊聊《獾的礼物》 1.7 会飞的人之《小飞侠彼得潘》 1.8 会飞的人之《小飞人卡尔松》 2.1 与哈利波特有个约会一 2.2 与哈利波特有个约会二 2.3 与哈利波特有个约会三
2.4 中国智谋故事《田忌赛马》《黄盖诈降》 2.5 中国智谋故事《包拯断牛》《海瑞惩霸》 2.6 走进老舍之《想北平》 2.7 走进冰心《和小鸟最相亲爱》
2.8 又见叶圣陶之《小蚬回家》。布置假期阅读书目
五年级阶段目标
“读懂一篇好文章”的总目标体现为对信息的“理解、统整、评鉴”。在兼顾这三个目标的基础上,五年级侧重“评鉴”。
五年级教学大纲
本学年预计16课时左右,单周/双周授课。1.1 走进马克吐温之《农庄与小黑奴》
1.2 走进巴金之《爱尔克的灯光》,布置共读《草房子》 1.3 又见冰心之《小桔灯》 1.4 又见老舍之《济南的冬天》 1.5 读读诗《新月集》
1.6 图书馆授课 聊聊《草房子》上 1.7 聊聊《草房子》下 1.8 暑期必读书目推荐 2.1 暑期读后感交流
2.2 又见鲁迅之《社戏》,推荐阅读鲁迅作品 2.3 又见鲁迅之《狂人日记》
2.4 关于鲁迅,你们怎么看,读书交流会 2.5 走进外国外国短篇小说之《最后一课》 2.6 走进短篇小说之《项链》 2.7 文言文拾趣上 2.8 文言文拾趣下
六年级阶段目标
“读懂一篇好文章”的总目标体现为对信息的“理解、统整、评鉴”。在兼顾这三个目标的基础上,六年级侧重“评鉴”。
六年级教学大纲
本学年预计16课时左右,单周/双周授课。1.1 原著中的《西游记》上 1.2 原著中的《西游记》中 1.3 原著中的《西游记》下 1.4 文言文拾趣
1.5 图书馆授课《清雅食谱》 1.6 残疾作家之海伦凯勒 1.7 残疾作家之史铁生
1.8 残疾作家之张海迪。暑期阅读书目推荐 2.1 原著中的《三国演义》上 2.2 原著中的《三国演义》中 2.3 原著中的《三国演义》下
5.幼儿科学小班课程教案:开超市 篇五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缺乏,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物的判断有所偏差。如:拿着一只封闭的内有东西的盒子,他会说里面没有东西。因此,我创设情景游戏,让幼儿运用感官看一看、摸一摸、摇一摇等方法去感知、判断“有”和“没有”,初步理解“空集”的概念。为帮助幼儿理解“空集”这一比较特殊的概念,我设计了“开超市”的情节。在材料的提供上,幼儿园教案我力求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并注意在难度上分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在过程设计上,我让幼儿通过直接的探索、体验来积累经验,并用比较简单的语句,讲述操作的过程,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尝试用各种方法感知,判断“有”和“没有”,愿意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述。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口语表达力。
准备:
透明类、不透明类的各种食品包装若干、有的.装东西,有的不装东西。
过程:
一、观察激趣
观察空货架,激发幼儿做理货员的欲望
二、尝试操作
1、介绍操作要求:旁边有吃的,有用的,还有玩具,可是有的里面有东西,有的里面是空的。每人进一样东西,空的东西不要的。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是用什么方法去判断“有”和“没有”。
3、交流小结你进的是什么?里面有东西吗?你怎么知道的?
三、再次操作
1、鼓励幼儿去试试看,用和刚才不一样的办法再进许多货。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用直接的方法感知。能力强的幼儿各种方法判断。询问个别幼儿:里面有东西吗?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
2、相互介绍。
6.小学科学拓展课程教案 篇六
展资料
第八单元
29、数星星的孩子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用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直出课题,提示“数”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2.指三人读课文,分别读1~3段、4~5段和第6段。说说这课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这课讲了张衡数星星的事。)
三、抓住重点词语,结合插图理解课文
1.直插第六小段,知道这段主要内容。
问学生哪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然后指名读第六段,再说说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什么了,最后老师领读第六段。
2.学习一、二、三段。
(1)学习第一小段,体会夜空的美丽。
①出投影,内容是课文第一幅插图,即夜空的美景。指名用书里的话说出夜空的美丽。用投影出示这句话,指名读。比较句子:“天空中有无数颗星星”和“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范读再指名读。
②看书里的第二幅图,用书里的句子说说谁在干什么。
③指名有语气读第一段。
(2)学习二、三小段,知道张衡和奶奶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看法。
①指名读二、三小段,找出奶奶和张衡说的话。
②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什么。(“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张衡不止一次这样做。)
③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第一句: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第二句:星星不是乱动。第三句: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帮助学生理解: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
④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奶奶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
3.学习四、五小段,知道爷爷的观点,以及张衡听了爷爷的话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1)默读第四小段,看看爷爷说了几次话。
(2)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
(3)指名读爷爷的第二次话。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投影。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投影句子: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和“那七颗星叫北斗星”比较,使学生知道这句话把北斗星比成了一把勺子。再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运行规律。
(4)说说听了爷爷的话,张衡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用书里的话回答。再说说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果然”说明什么。用投影演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
四、总结全文
指名分角色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张衡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二、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三、指导生字的字形,练习书写
1.学习难字。
看书上的范字,找出难记、难写的字,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师板书并告诉学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照样子抄字头。
数:左上是“米”,左下是“女”,右边是“攵”。在写法上注意“米”最后一笔是点,女字旁的横要写成提。在读音上注意它是一个多音字,在“无数”中读sh),在“数星星”中读sh
词语解释:
环顾:向四周看。
迟疑:拿不定主意;犹豫。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
31、恐龙的灭绝
恐龙的灭绝
课前透视
《恐龙的灭绝》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家们关于“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本文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逼真,内容层次清晰,集中反映了在中生代时期,遍布恐龙的神秘世界。
“恐龙”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从题目到内容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然而恐龙却是生活中已经不存在的生物了。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更加引起孩子们的探究心理,从这个角度说,它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培养学科学、爱科学、发现科学的极好范例。课前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丰富学生对恐龙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能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或有关恐龙的音像资料、恐龙的玩具模型或图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激趣:(或挂图出示恐龙)。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你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结合学生对恐龙的认知,启发谈话,尊重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认知。在交流过程中,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
2、观察感知:教师准备恐龙的动物模型。同学们,现在我这里有许多动物的模型,我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谁能快速答出这是什么动物的模型?在学生抢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对恐龙的了解。(如果有条件的可以插入音像资料,让学生观看,以丰富学生对恐龙的认知。)
初读、自由读文。边读边画,自主识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语读准确。
2、师生交流,理解字词。利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及时正音并点拨“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的意思,重点交流识字方法。
3、互读课文。重点交流朗读中的重点(字音或长句子),师生共同练读评议。
4、交流在读书中了解到的信息。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在学生汇报中教师可组织同学就简单问题进行的解答。如:“恐龙历史比人类历史长远得多”“现在恐龙已经灭绝了”等。其他细致的问题,启发学生继续读书研究,进行解决。
朗读
1、指导默读课文,边读边标画。想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哪些内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指导默读方法:不出声,不指读。)
2、学生边默读边动笔圈画,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读书。
3、读书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归纳出课文主要讲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及时评价学生读书情况。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亡、肉、耐、类”。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在书写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记忆方法。如“类”:一种大米等。)
3、学生认为难的字,教师示范书写。(如“类”字书写时,米的最后一笔。)
4、学生练习,互相点评,展示佳作。
第二课时
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字词。指读、扩词、听写相结合。
2、指读课文,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收获。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谜、传染、严寒”。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书写中的注意事项。如:“谜”字三个部分的分布要合理;“染”字右上方不要写成“丸”字等。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研读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恐龙灭绝的说法?
2、在课文2、3、4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自由结组学习。思考: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段落?如果让你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介绍恐龙灭绝的原因,你怎样才能表达清楚?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对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地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先要认真读书,有次序地交流各自的感受,结合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巡视指导,防止学习流于形式。
3、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汇报读书情况。如:有感情地朗读、复述、转换身份的介绍或演讲、组内扮演采访等方式。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针对同学的汇报,互动评价或质疑。
4、引导学生想像画面,有感情地读文。
(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强调感悟的语言,重语文积累和情感的积淀。想象体味阅读,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促使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情境化,帮助学生感悟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
拓展
1、恐龙灭绝的说法只有书上这五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除了这些原因以外,结合你收集的资料,想像一下还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启发学生想像表达,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说法不一,引导学生对这些说法质疑,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你还想了解其他关于恐龙方面的知识吗?大家互相交流收集的资料。课后办一次“恐龙世界”的展览。
(语文课程的学习,绝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课程本身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能使学生从中吸收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发展个性。)
3、学习了这一课,你有怎么的感受?
32、阿德的梦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充满幻想色彩而又富有时代意义的短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叙了阿德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梦境。本文以“梦”为载体,以阿德乘飞船去火星旅行,与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能电话为线索,描绘了幻想中的神奇太空世界。本文是连环画形式的略读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活泼,内容简单,易于理解。重点应放在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大意、展开想象,以及借助图画识字等方面。
喜爱幻想是低年级孩子们共有的特点,课文内容符合儿童的年龄实际。教学中应抓住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走进阿德的梦境,体会和分享他的幸福与快乐。然后启发学生结合当前的科学发展,展开丰富的想像,在说“梦”中训练语言,培养语感。激发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兴趣和培养科学幻想的意识。
教学目标、会认12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大意。
3、培养学生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点新课标第一网
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大意、展开想象,借助图画识字。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课文连环画,儿歌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切入举偶:、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小朋友,这个小朋友也做了一个梦,不过他的梦可与你们的梦大不一样!
2、观察:出示航天飞机、飞船或太空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说说对它们的了解。教师由此引出世界或我国的科技发展情况。今天让我们去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体验一下现代科技先进水平。
识字、默读课文,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借助拼音读准。读前提出要求:不出声,不指读。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自学字词情况。相机正音,合作交流解决不懂的词语。
3、学生交流识字情况,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经验。(教师引导:“婆、屏、型、呜”等字可以利用熟字的偏旁认记;要注意区别“呜”和“鸣”;“喽”是语气词,可通过朗读的语气来感悟。)
4、出示儿歌,自读,齐读,指名读,巩固识字。
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飞船是新型。
起飞时间还未到,可视电话传真情。
电话屏上见外婆,聊起畅销新车型。
预定新车无污染,动力来自太阳能。
飞船呜呜长鸣声,阿德落地未成行。
原来未系安全带,大叫一声梦惊醒。
默读、默读课文,你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知道这是一场梦?默读前,提出默读的要求:不出声,不指读,速度要适当加快。
2、再读课文,结合文中的七幅插图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3、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分小组讨论:阿德梦中的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写在卡片上。
4、把各组写有新科技成果名字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进行读书汇报。
朗读
让学生根据文中的叙述顺序摆好连环画,分组接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拓展、你认为阿德的梦有一天会真的发生吗?从阿德的梦中,自己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或动笔把心中未来世界的样子画出来。
3、课外阅读科学幻想故事。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移居:改变居住的地方。
污染:空气、土壤、水源等混入有害的东西。
预订:预先订购。
语文园地八
我的发现
这一部分由意思完全相同,表达方式迥异的三个句子组成。标点和句式的不同,体现了汉语表达灵活多样的特点,启发学生写作与口语表达应采用灵活的正确的方式。
过程建议
出示三个句子,学生自读体会,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
组内交流发现,教师巡视点拨。
启发:像这样的句子,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日积月累
这部分含有“选选认认”、“我会读”“读读背背”三项内容组成。“选选认认”安排了四组同音形近字,包含九个生字的认读任务。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拼读。通过填写,读词认真领会它们的不同含义。“我会读”中安排了四个比喻句,通过朗读,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比喻句的好处,体会语言的生动性,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读读背背”安排的是名言警句的积累。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句子的意思,在读中感悟,进而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过程建议
读读认认
出示四组同音形近字,引导学生观察,理解题意。
自主完成题目填写。
组内交流,互相检查,重点交流识字方法。
利用字卡,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识记,引导学生通过读词和分析字形结构,巩固生字的识字。
我会读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句子的共同特点。
组内交流读后的发现,教师点拨认识句子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句子中“把什么比成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类似这样的句子,你还知道吗?说给大家听,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读读背背
出示名言,学生自读,读通顺,读流利。
组内交流:这几句名言有什么含义?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采用自己的方式背诵,积累这些名言警句。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以一个短文的形式,揭示了“生活当中处处有科学”的道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身边的科学发现,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发现的热情。在本组教材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搜集身边的科学。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交际准备
课前布置同学搜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反映身边科学现象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把学生他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建议
创设情境:出示图片或演示多媒体资料,组织学生观察发现。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活动内容。
组内交流:根据提示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科学现象,讲述给同组的同学们听。推选出本组表现最佳的同学,向全班汇报。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身边科学的奥秘。
启发拓展:课下把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办一期“科学奥秘在身边”的小报。同学间互相介绍有关科学常识的书报,把学生的活动热情引向课外,提高阅读探究的兴趣。
“写一写”
这次练习提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自己这学期的收获;二是写假期的打算。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理解好学习伙伴的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动笔练习。
过程建议:
出示学习伙伴的提示,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自主练笔,教师巡视点拨。
互读展示,师生简评。
展示台
这次的展示台是展示学生借到的科普读物和小组创办的“身边的科学”的手抄报。课前可安排学生进行有目的搜集和创办报纸活动。教学时,要拓宽展示内容,丰富展示的形式,增加展示的范围,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活动当中,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和热情。这一项内容也可以与前面的口语交际和后面的宽带网结合起来进行。
过程建议、教师启发谈话,引导学生借助学习伙伴的提示,认识本次活动的内容。
2、小组合作,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外搜集的科普图书,和小组创办的“身边的科学”的手抄报。选出优秀书籍和作品,准备在全班展示。
3、全班展示,教师适时鼓励评价,启发学生投入到课外的读书和探索当中。
宽带网
本级宽带网給出了我国古今科学家和科学成就的一些资料,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课外搜集和查找资料,了解科学家和科学知识和发明成就。
过程建议、出示短文,学生自读,了解短文介绍的内容。
2、谈话:你们还了解哪些我国古今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他们的成就?试着在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适当整理,向全班汇报。
3、启发:我们还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和科学成就呢?交流搜集的方法和途径。
7.怎样拓展小学科学课教学空间 篇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空间;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366-01
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头脑里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脱离的现象,看来我们科学课教学上的弊病已经影响了几代人,课堂教学单纯地传授知识,确切地讲只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严重脱离,长期下来,学生形成了只记住课本知识、读“死书”的习惯,不能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大自然想联系,更不能把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当然谈不上什么科学探究精神了。
一、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学校资源包括学生的教材,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体系,提供了最基础的科学知识,提供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课程教师用好教材是不可忽视的,除了在教室上课外,还可以:
1、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自行实验
要使学生的科学探究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象科学家那样为其准备一个能自行实验研究的“实验室”,而学校里的实验室则是学生自行实验的最好场所。课后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听到过学生这样的请求,“老师,我们实验还没完成,我们还想更深入地进行实验。”因此,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行实验,可由值班教师提供所需的器材和相应的指导,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里,轻松自在,设想出许多奇思妙想的实验设计,通过互相合作,自主实验,他们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科学现象,领悟书上学不到的科学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了却了他们做完实验的心愿。
2、发挥网络、图书室优势,扩大信息收集范围
在学生学习探究中,经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疑问,说实在的,许多疑问老师都难以解释清楚的,而学生恰对这些问题最感兴趣,比如上《太阳太阳系》一课时,许多学生提出了“有没有外星人?木星、水星上有哪些东西?”等问题,象这些问题单凭课本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但可以让学生从图书室借来有关这方面的书刊来查阅,同时还可以开放网络教室,让学生带着对宇宙的神秘向往自主收搜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在大自然中拓展。
大自然不仅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而且还是本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客观存在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对象,如果我们局限在教室里,单凭标本、教具、课件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既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又会削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因此,要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如在教学新课标教材三年级《科学》中的《蚂蚁的观察》《蜗牛的观察》等课文时,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对蚂蚁、蜗牛都很熟悉,很多同学都玩过蚂蚁、蜗牛,如果上课时把学生束缚在教室中,把课本与大自然隔离开,很有可能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白白浪费,而让学生形成“书中的蚂蚁”和“大自然中的蚂蚁”隔断,这样难免使学生把书中学到的知识与大自然相脱离。要是这样,本文开头例子出现的“萝卜用根繁殖”“孢子当毛毛虫卵”也就不奇怪了。
三、在社区和家庭生活中延续。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对家庭生活也是最熟悉的。课本是教材,大自然是教材,生活更是一部最现实的大教材,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到许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体会知识力量的强大。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行探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初冬的一天,一位学生问我:为什么早上起床时,我卧室的窗玻璃上都沾满了水珠?学生能提出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我非常欣喜,但我没有回答,决定把这个问题抛向全体同学。于是在我的提议下,成立了“神秘的水珠”专案组,让学生象大侦探一样去搜寻这神秘的水珠来历。几天后,学生找到了许许多多出现“神秘水珠”的地方:“我在烧饭时发现锅盖上有水珠”“我在玻璃上呼气也会出现水珠”“我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外面很快也出现水珠”。一位戴眼镜的同学汇报:“我的眼镜有时也会莫名其妙地出现水珠。”……学生纷纷汇报自己的发现,气氛异常激烈。我再引导学生找出出现水珠时的相同条件,最后经过讨论后,大家形成统一意见:热的水蒸气碰到冷的东西,就会形成水珠。这时,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我想,这块内容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印象深刻的,因为这是他们自己从生活中发现的。
学生在家中做家务也经常会有问题,烧水时水溢出水壶;烧鸡蛋时鸡蛋烧爆了;冷天里,倒开水后塞上热水瓶塞,瓶塞会蹦出来等。当他们提出这些问题时,我们正好可以引导他们学习热胀冷缩知识,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并且已有经验,水到渠成,肯定成功。
四、在其他媒体中补充。
有线电视几乎进入了每个家庭,许多家长都为怎样能让孩子不看电视而发愁,其实,只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在电视中还可以学到许多最新的科学知识。我鼓励学生看中央电视台第10套“教育科技”节目,其中“探索发现”“走近科学”“斗转星移”等栏目,其内容、图文、解说对学生产生的教育效果,都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很难达到的。
科学课程的教师们,让我们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进社区和家庭、走进网络、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为孩子们提供自由成长的乐土,富有创造性的一代就是他们。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2] 《透视科学探究性学习》罗星凯
8.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创意教案 篇八
科学知识
能举例说出常见的人工制造产品。
科学探究
1、能对人工世界的物体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对校园内和校园外的物体是否是人工制造的进行猜想。
3、能针对寻找人工制造的物体这一活动制订简单的计划。
4、能用合适的语言简单描述人工制造的物体。
5、能与同学讨论、交流生活中常见的人工制造的物体。
6、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寻找人工制造的物体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2、能如实描述生活中的人工制造的物体。
3、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认识人工制造的物体。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观察结果,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3、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造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准备
校园外人工制造产品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看视频,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除了自然物体,还有什么?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1、寻找校园里的人工制造的产品
制订计划:去哪里寻找,怎么寻找,需要带些什么,小组同学怎么分工,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
交流讨论。
搜集信息
处理信息。完成手册第六页。
表达交流
得出结论:房屋、衣服、文具、自行车等都是人工制造的,它们构成了人工世界。
(三)应用与拓展
1、说说自己了解的人造产品
9.小学科学教案 篇九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 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种,要有铜、铝等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
2、橡胶皮(气球皮)、杯子和水。
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
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如:金属?铁?······)
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做实验)
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1、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样)。我们先预测一下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实验进行检验吧。(预测时说说理由或根据)
2、我们小组的桌子上就有这些材料,一会儿就要请大家来做做小小检验员了。实验可不要忘了做记录啊。(投影出现记录表)检测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然后小组讨论记录下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学生实验并记录填写好表格)
3、交流汇报。
4、小结。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
(3)、与我们刚上课时的观点相比较,原来的观点是得到了确认,还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顾板书,修正板书。)
5、辨认铁制品。
(1)、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实物投影出示:主要是硬币、茶叶筒等)(2)、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
(3)、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铁)
(4)、那我们就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吧!学生实验。
(5)、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吗?哪一次判断更能使人信服呢?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呢?学生汇报、交流、小结(教师小结: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
三、隔物吸铁:
1、引入研究。
(1)、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带来的遥控小车吗?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能指挥小车是因为有磁铁的原因,可当时知道吗?为什么?(纸包住了磁铁)磁铁被纸包住了,隔着纸,还能吸铁吗?
(2)、学生猜测,教师演示。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交流汇报。
(3)、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那搁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体呢?学生列举。
2、实验设计。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实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实验呢?哪个小组先设计好了哪种物体的研究计划,并口头交流汇报获得了我们的认可,就可以先领走该种物体了。(特别关注隔水实验的设计)
3、学生实验并做记录。(相应的物体后面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
5、小结。
(1)、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补充介绍并演示:磁铁隔着铁片吸铁。(让学生领悟到书中结语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
四、课外延伸:
1、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把钥匙成功捞上来呢?
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拓展课程教案】推荐阅读:
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07-24
小学科学教案模板09-09
《我们知道的磁铁》小学科学教案08-16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08-01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10-05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08-09
拓展中小学课程资源工作总结07-04
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