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服务协议

2024-10-03

计划生育服务协议(精选8篇)

1.计划生育服务协议 篇一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甲乙双方都有履行计划生育义务。完善“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机制。××社区(以下简称甲方)与社区育龄妇女(以下简称乙方)经协商,签订服务协议如下:

一、甲方:必须遵守职责,为乙方提供优质服务

1、成立社区计生服务室,建立人口学校,为

乙方提供培训场所;

2、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做好“五期教育”(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限、育儿期、更年期);

3、及时为乙方提供产后、术后、药具随访服务,及时传播孕节育知识。定期组织(乙方)待业、失业已婚育龄妇女进行b超孕、环、病情检查;

4、及时向外出人员办理婚育证明申请。

二、乙方:遵守“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公约”,争创模范公民

1、乙方将提供甲方资料建立联系户制度;

2、依法登记结婚;依法怀孕生育;树立婚育新风;

3、认真学习计划生育政策,行使监督权利,积极参加计生协会组织的各项服务活动。

三、本协议书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四、本协议自双方签字后生效,乙方迁移、调出甲方管辖地后,本协议自行终止

甲 方:××社区(盖章)乙 方:(签名或盖章)

乙方电话:

甲方电话:××× 乙方地址:

2.计划生育服务协议 篇二

一、协议共建, 扩大服务企业覆盖面, 发展联社新成员

随着企业改制的全面推动, 传统意义上的联社所属企业不断减少, 甚至消失, 联社存在的根本乃至作用的发挥是新形势下我们联社面临的新课题。近3年来, 北海市联社始终围绕这个课题不断地努力探索。

一是明确服务的主体对象。北海市二轻联社党委2009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按产业归类组织开展对全市轻工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大调研, 了解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 经研究分析, 结合联社的实际提出服务企业发展的工作思路, 决定把全市轻工中小企业 (重点非公企业) 作为联社服务对象, 纳入联社工作职责范畴, 采取措施开展服务企业发展工作。

二是与企业协议共建。联社主动上门联系对接企业, 与企业签订“结对共建, 服务发展”共建协议书, 明确共建内容, 开展共建活动。协议书分通用部分 (共有8条) , 主要是明确联社的服务事项、措施办法及企业配合的工作, 同时也有各企业提出切合实际的不同服务条款。一年多来, 结对共建企业已达100多家, 由旅游工艺品产业、海产旅游食品加工业及家具生产 (木器雕刻) 产业的企业重点结对, 迅速拓展到其它产业的轻工企业。通过协议共建方式, 明确服务工作关系, 措施方法具体化, 对推动工作的开展很有效。

三是发展联社新成员。在开展“结对共建, 服务发展”活动中抓示范建设, 制订示范企业工作标准, 在相关产业中选定3-5个骨干企业创示范, 重点服务, 并以服务发展为工作纽带吸纳发展为联社的新成员。

二、真抓实干, 探索创新措施办法, 有效服务企业发展

北海市联社几年来一直不断地探索着有效服务企业发展的工作措施办法。通过协议共建, 举措新着力实, 真抓实干促发展。

一是发挥服务平台作用。北海市联社2009年创建了“两库一站” (即北海轻工项目技术信息库、北海二轻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及北海轻工企业信息服务网站) , 作为联社服务企业发展的主要平台。联社主动联系对接区内高校及科研机构, 收集相关项目技术信息, 整理归类, 储备推介, 为企业提供项目技术信息服务, 已先后无偿为8家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 同时依托北海市二轻企业就业培训中心, 开展各种劳动技术技能培训, 受训人员的信息及二轻企业原有职工信息等进行收集、储备, 为企业提供用工信息服务, 为10多家企业提供近300人就业, 并免费为结对企业制作企业信息网页上挂二轻信息网站, 宣传推介企业, 发布产品信息等, 已有50多家企业信息网页上挂网站。服务平台有效地促进联社与企业协议共建工作的开展, 协议共建工作也推动服务平台的建设,

二是以人为本促“动”激活力。企业发展重要是人, 是职工团队, 让企业充满活力, 让职工发挥主动性, 企业文化建设、留人成才的企业氛围是十分的关键。联社通过调查了解到非公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普遍较为薄弱, 联社把指导帮助抓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服务企业发展工作的重要部分, 着力推动企业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效益至上经营目标最佳结合。通过策划开展一系列的职工主题活动, 营造“关爱·成长·奉献”的企业氛围。在结对共建企业中开展“岗位贡献, 厂兴我荣”职工主题活动, 让职工“主动”起来, 为企业发展乐于奉献;在协议共建的20家创示范企业中建立“二轻结对企业职工流动图书室”, 让文化“流动”起来, 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提高文化素质;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结对企业建立工青妇群团组织, 建立企业党支部或企业联合党支部, 并通过联社党内关爱基金、工会金秋助学基金、大病特困救助基金等对职工开展关爱行动, 让组织的关爱“传动”起来, 使非公企业职工也感受组织的温暖。

三是助推“校企牵手”。非公轻工中小企业发展, 人才也是一个瓶颈。为了让大学毕业生多了解企业, 选择中小企业就业, 促进企业发展, 北海市联社策划开展“校企牵手, 共促发展”活动, 推动二轻结对企业与市内各高校协议共建, 组织企业进校园开展宣传推介, 在企业中开辟学生实习基地, 开展就业技能实训, 引导学生面向企业就业, 激发创业, 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的支持。5月中旬组织首批1 2家企业在北航北海学院开展的“2011北海二轻企业宣传推介校园行”活动, 吸引2000多名毕业生的关注, 意向实习、就业的学生达300人, 校企双羸。

三、协调部门, 开展联动形成合力, 整体推进企业发展

北海市联社立足于服务轻工中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 协议结对共建形式有效, 但联社的力量有限, 必须协调政府相关部门, 开展联合行动, 形成工作合力, 才能有效推进企业整体快速发展。

一是注重宣传, 争取部门对工作的认同。联社主动谋划, 扎实开展工作, 以实效赢得认同。在开展服务企业发展工作过程中, 注重把握工作切入点、工作亮点进行宣传。尽可能利用媒体对工作进行宣传, 扩大影响, 引起社会各界对联社工作的关注, 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利于联社开展服务企业发展工作;利用联社网站网络平台、每月定期工作简报及工作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 将工作情况反馈政府相关部门, 让部门能及时全面了解联社的服务企业发展工作, 自觉支持。

二是主动对接, 争取工作部门联动。联社在开展服务企业发展中涉及有关企业扶持政策、资金、技术等, 必须对应相关的政府部门, 联社主动对接联系部门, 争取对轻工中小型微型非公企业给予同等的待遇, 甚至力争得到倾斜扶持。通过结对服务, 联社不仅直接有效服务企业发展, 还间接地搭建了企业沟通政府的平台。

3.计划生育服务协议 篇三

关键词:云服务 云SLA 生命周期管理 云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 G255.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1-0051-07

1 引言

云服务是云计算技术将其自身展现给用户的具体实现形式,也是其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方式。对云服务提供商而言,他们以不同的云服务内容和形式相互竞争,Google、Amazon、IBM、Sun、Microsoft、HP和Salesforce等这些大型的IT厂商均推出不同的云服务,如应用程序服务、存储服务、架构服务和计算服务等。对用户而言,众多的云服务可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按需使用的需求,但用户在访问云服务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一定费用的支付和预算的局限。因此,从云服务提供商角度来看,可以依据云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s,服务等级协议)来优化使用其基础设施以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云服务。从用户角度来看,可以依据云SLA来确保自己能够享受到云服务提供商所承受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等级,进而平衡成本的支出与所获得服务质量的水平,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云服务。

2 服务等级协议

TMF GB917定义的SLA为:SLA是服务提供商(Service Provider, SP)和用户之间正式签订的一个协定,是存在于双方之间的一个合约。它是一个正式的、经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协商的合约,包括双方对服务内容、优先权、责任和义务以及费用和赔偿问题的共识,同时包括对服务质量等级的规定。在现有云环境下,SLA能较稳定地支持对服务的正常运营,因此是信息服务双方不可或缺的一项协议[1]。云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等级协议(Information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ISLA)是提供商关于如何实现提供给客户的信息服务的承诺、保证客户获得预定义的信息服务质量的协议。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信服务、网络服务和云服务的提供商均面临着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和满足用户性能需求的双重压力。他们一方面致力于减少服务的成本,另一方面又必须努力改进云服务质量,从而使自己的服务/产品有别于其他的竞争者。由于网络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通信服务提供商(Transmission Service Provider, TSP)、云服务提供商(Cloud Service Provider, CSP)、信息资源服务提供商(Information Resource Service Provider, IRSP)及终端用户(User)这些参与方、其角色具有多重性、用户需求具有多样化,使得成本和QoS之间的平衡尤为复杂和困难;同一个服务提供商,它的角色既可以是服务的提供方,也可以是服务的接收方。这种多重角色形成了一条复杂的关系链[2],如云服务提供商对于网络服务提供商是接受网络服务的客户(但不是终端客户),他们之间的服务等级协议是WSLA;对于信息资源服务提供商来说,云服务提供商是信息服务平台的提供者,因而他们之间的服务等级协议是ISLA(见图1)。

[图1 信息服务的业务关系模型]2.1 SLA的发展

SLA的应用经历了从电信到IP网络服务,在两者的基础上,SLA又被引入到云服务领域。因此,可以将SLA的发展归结为三个阶段,即电信服务阶段、网络服务阶段和云服务阶段。

(1) 电信管理论坛TMF将SLA应用于电信服务领域。TMF、ITU、IETF等部门分别制定各种SLA和QoS的标准与规范,如有关服务质量的术语定义、确定和应用QoS参数的框架和方法、SLA的框架、SLA的管理手册等,有利于统一规范SLA的应用,保证用户和提供商对SLA和QoS术语的统一理解。

(2) 在网络服务领域,各种在Web和Grid服务中签订的SLA逐渐形成,如HP的WSMF(Web Services Management Framework)[3]、IBM的WSLA(Web Service Level Agreement)[4]、WSPL[5]、WS-agreement[6]及其基于WS-Policy[7]的方法等。这些在Web服务领域中用以保证Web服务质量的协议,通过提供各种IT服务水平的参数、衡量实际服务水平与预先协定的偏差和失误、监测和管理Web服务的执行,从而确保Web服务的网络性能和质量得到应有的保证。

(3) 云服务领域,各云服务提供商制定各自的云SLA以保证云服务的质量。如Microsoft Azure云平台服务制定SLAs,从Storage、Compute、SQL、AppFabric和CDN等方面来明确服务双方的职责与义务;Amazon S3存储服务制定Amazon S3 SLA,从功能、可靠性和价格等方面来明确其存储服务;Google Apps制定Google Apps SLA,明确Apps产品提供的服务等级及违规情况。各种云SLA的实施使得云SLA成为目前云服务提供商们保证QoS的重要手段。

2.2 云SLA的需求及意义

云计算的本质是将资源虚拟化存储于云端,以互联网传播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因此,我们认为能通过网络实现的信息服务是实现云服务的前提条件之一。云SLA是对服务提供商所提供云服务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等级进行阐述和明确的法律文本[8]。就云SLA而言,服务提供商或用户都会考虑与某项云服务相关的要素,如服务对象等级、双方职责、服务维护、数据存储位置、业务连续性或灾难恢复能力、系统冗余等,因此需要在SLA文本中明确或者满足以下几点需求[9]:

nlc202309031434

(1)对服务加以清晰的描述,以便用户能够容易地理解和完成对服务的操作。

(2)说明服务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服务等级。

(3)定义对服务参数进行监控的具体方式以及监控报告的格式。

(4)说明服务提供商不能提供服务时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5)说明计费等具体的业务参数等。

在关于云SLA的相关文本中,服务提供商和用户需要分别把各自的责、权、利阐述清楚,需要就双方均认可的服务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类型、所提供服务的等级参数、用户所需付费情况、关于所提供服务的相关保证措施以及关于服务提供商与用户违反文本中相关条款的惩罚措施等具体的文本条文明确下来。由于云计算在线服务模式的特殊性,对于云服务提供商可能出现的服务中断和不适时、数据损坏、用户隐私泄露等情况,要在云SLA文本中明确云服务提供商的责任以及一旦出现上述情况服务提供商所需承担的责任等。

3 云SLA管理的价值

为了服务质量水平以SLA预先定义的性能等级进行交付使用,需要对SLA中所有服务过程加以管理,即SLA管理(Service Level Agreement Management, SLAM)。TMF提出SLA生命周期管理和SLA参数框架两种SLAM管理工具。其中,SLA参数框架是对独立参数进行分类的有用工具。

云SLA定义了双方或者多方关于服务质量、优先权和职责等期望。传统的SLA是服务提供商和企业用户所签订的合同(见图2)。SP必须积极地管理所提供服务的质量以获得竞争优势。此外,其所提供的服务越是依赖于多个合作者,管理这些服务的云SLA在SP维持众多合作关系或用户关系中越具有重要的作用(见图3)。因此,云SLA及其管理在SP的用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关系管理(SRM)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对SP、用户和供应商均有着重要的价值。

4 云SLA的生命周期管理

TMF[10]在eTOM视图中定义了SLA的生命周期过程,云服务提供商同样需要eTOM商务过程框架来规范、集成并自动化云服务的商务运营过程,能高效地与其它实体或参与方开展商务,使通过网络实现的云服务能更多地关注客户、关注服务质量,实现其资源节约、资源共享、安全保障等基本特征。根据业务或参与方的性质,云SLA的类型包括云服务提供商内部的SLA、云服务提供商-客户的SLA、云服务提供商-供应商的SLA(见图4)。

目前云服务提供商向用户提供的云服务一般包括四种: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以及存储即服务。以上四种服务,在其服务等级协议的管理过程中都应该遵循SLA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管理。

4.1 云SLA开发阶段

云SLA的开发主要是支持服务计划及其活动,如预测市场的趋势、定义和构建可用的服务产品目录等活动。SP将其服务以不同的形式提供给云用户,服务产品是用其功能和特征加以描述的。在此阶段,首先,SP可以采用用户需求调查系统、用户评价系统、服务交互或监测程序等应用程序加以辅助支持,以做出服务开发阶段的一系列决策:如提供服务的类型、服务的水平、服务的质量等级,衡量每项服务水平及质量的参数、参数值的确定等。其次,由于市场需求、竞争压力、服务性能的变动预示着SP开发新服务及其新的SLA模板(见图5)。总之,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识别云用户需求。用户需求是开发新云SLA的主要依据。SP在将当前服务交付给用户使用时,需要不断地搜集用户在使用服务过程中所反馈的信息,从而分析用户的使用偏好、识别用户需求。此阶段中SP主要收集用户三个方面的需求:SLA中不存在的服务、SLA中没有定义的服务、超出当前SLA参数的定义。

(2)识别并描述与用户需求相称的服务特征(如服务水平、服务参数及参数值)。在服务的描述过程中,不仅要描述与服务相关的SLA参数,还要描述该SLA参数值是否可以由用户自己选择指定、某参数值是否依赖于已选择的某些参数。

(3)识别并描述网络、通信和云计算的性能。如现有网络和信息资源供给的技术所能提供的服务水平、质量等级等,有助于SP较好地认清当前的技术水平;同时需要将性能以可量化、可计算的参数及参数值的形式将其描述出来,以供用户选择和评价。

(4)准备标准的SLA模板。新服务的描述及其SLA模板是本阶段的结束标志及检验准则,为后阶段与用户的协商奠定基础。

本阶段结束的标志是获得服务的SLA模板。在SLA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对SLA模板的生命周期加以管理,使SLA模板尽可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SLA模板的生命周期包括初始模板的生成、用户的反映/回馈、分析用户需求、改进模板和生成最终模板等。SLA模板是一个公用的服务模板,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在云SLA的协商阶段,与SP进行谈判、协商,从而形成适合自身需求的云SLA。

在此阶段,云服务提供中心(Cloud Service Provider Center, CSPC)持续不断地收集来自不同用户的请求,检查当前目录中是否有与用户需求相匹配或相近的服务,估计新服务潜在的用户量、预期利润和潜在的市场需求等,并将用户需求连同新服务的潜在市场价值及所估算的生命周期发送给云服务计划和开发中心(Cloud Servic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CSP&D)。CSP&D将用户需求划分为业务需求和技术需求,咨询云服务质量管理中心(Cloud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CSQM)当前网络、通信和云资源质量的情况,然后衡量提供新服务的可选架构,确定开发新服务所需的潜在技术或技术的优先级,并将技术需求发送给技术计划和开发中心(Technolog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TP&D)。TP&D根据收到的技术需求,比较当前技术的性能和可靠性能力,分析其技术实现的可能性、更新或改进技术所需成本、实现新服务的时间跨度。如果TP&D认为支持服务可用性或QoS的某项技术尚未成熟,应给出使用其他特定技术的具体建议。TP&D将估计出来的成本和时间值返回给云服务计划和开发中心(Cloud Servic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CSP&D)。CSP&D依据所有返回的成本和时间等信息,评估服务和技术的可行性,如果可行,则生成服务描述文档和SLA模板,并将其发送给相关中心。如CSPC负责服务的供给,服务配置中心根据与用户签订的SLA配置云服务,CSQM负责检测服务质量的执行情况等。

nlc202309031434

4.2 云SLA协商阶段

经过云SLA开发阶段,成型的服务及其描述文档和SLA模板即可发布。SLA的协商阶段始于用户与提供商双方对云服务的特征、功能、价格及双方的职责等信息经过多次协商、谈判后,签订包含一个或多个需要安装和使用服务实例的合同。因此,协商阶段包含的活动主要有协商服务的选项、服务参数的QoS水平、SLA模板中服务参数值,并要详细说明SLA合同的责任和义务(见图6)。总之,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为特定的服务实例选择合适的SLA参数值。用户协商主要是围绕服务的实例、质量水平以及用于衡量质量水平的参数值等内容展开的。

(2)确定签订SLA的用户成本,即确定用户购买服务的价格。

(3)确定发生SLA违规的SP成本,或当实现的服务水平超出SLA规定时SP所获得的奖励。

(4)定义与服务相关的使用报告。这与SLA参数的性质有关。

此阶段结束的标志是用户签订SLA合同。CSPC接受来自用户对云服务合同信息的咨询,将用户信息发送给订单处理中心(Order Handling,OH),然后其将订单细节提交给云服务配置和激活中心(Cloud Service Configuration & Activation,CSC&A)。CSC&A检查订单中各服务要素的可用性及可行性,如果涉及到外部提供商的服务要素,则咨询采购中心(Buying)。此外,CSC&A还需请求资源提供中心(Resource Provisioning,RP)检查支持该服务实例的能力及资源的可用性,并将核查的结果返回给OH,由OH来确定产品的可用性,并将结果返回给CSPC。CSPC向用户提供SLA模版,针对SLA的细节向用户提出报价,与用户谈判、协商,最后签订合同。合同中应包含经过双方同意的QoS和SLA参数。

4.3 云SLA实现阶段

云用户的请求在协商阶段转化为用户订单与SLA合同,而SLA合同在实现阶段被转化为可运行的实例。因此实现阶段即SLA实例化的过程,也是激活服务、对服务及服务实例进行配置、安装、启用的过程(见图7)。云SLA实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三个方面:

(1)配置和提供支付服务的资源。SP将提供给个体服务的实例化资源分配到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2)配置满足SLA的特定服务实例;

(3)激活云服务,将服务交付给用户使用,

此阶段结束的标志是产生实例化的、经过测试的、可接受的服务。CSC&A配置订单中所请求的服务实例,并将请求发送至恰当的部门。CSC&A执行对服务实例的测试,以检验其关键质量指标(Key Quality Indicator,KQI)是否达到SLA的标准,并在管理服务目录中更新服务实例及其KQIs。此外,CSC&A还需通知CSQM初始化监测新服务实例。一切准备就绪后,CSC&A通知服务OH,由OH负责通知用户及其他部门。

4.4 云SLA执行阶段

云SLA执行阶段即执行SLA合同中的各项规定,它涵盖了SLA服务的所有操作。此阶段主要的任务包括:

(1)正常执行和监测服务。其中正常执行的情况包括一切正常、无差错的执行以及出现中断但在SLA范围之内的执行。SP自身执行的服务与供应商/合作者执行的外部服务都需要进行全程监测。监测的目的,一方面是监测服务的性能数据,保证对服务的评价做到有据可依,有助于预测长期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是保证服务的可用性及可靠性。

(2)即时报告服务执行的情况。报告记录的是服务执行和监测的情况,报告的时间和频率依服务的类型和特征而定。

(3)SLA违规的即时处理。SLA违规即服务的非正常执行。倘若SP首先发现服务中断,SP则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确保中断的时间尽量不违反SLA的规定。因此,此处的SLA违规是指用户首先发现的服务中断,并且中断的时间超出了SLA的规定,从而造成SLA违规。

执行阶段结束的标志是用户使用了云服务,但执行的过程却存在正常执行和SLA违规的情况。正常执行是指执行的服务在SLA规定的范围内,或一切正常运行,或是曾出现过服务中断,但中断时间没超出SLA规定的范围。SLA违规的情况是指用户发现服务没有达到SLA规定的质量等级,并向SP提出相应的赔偿。

云服务在执行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超出或达不到SLA中明确规定的参数及参数值。换言之,在执行SLA的过程中会出现违反SLA规定的情况。而发现SLA违规的情况至少有两种,一种是SP首先发现违规,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另一种是用户首先发现违规,并向SP报告服务非正常执行的情况。

4.5 云SLA评估阶段

云SLA评估阶段的任务一方面是评估单个云用户的SLA与交付给云用户QoS的情况;另一方面是评估某一时期SP所有业务的整体质量水平,包括整体的质量目标、业务目标以及风险管理的过程,即SP内部业务评估的一部分。

4.5.1 单个云用户的阶段性评估

(1)SP实际交付给用户的QoS情况。QoS的评价存在不同视角:用户QoS需求、SP提供的QoS、SP实际交付、提供给用户的QoS以及用户所感知到的QoS。因此,在评估云SLA的阶段,必须要根据云服务在执行过程中所获得的监测数据为QoS的执行情况提供有力的证据,从而作为评价服务及其质量的依据。

(2)用户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SP实际交付给用户的QoS情况,另一方面是用户对QoS的期望。

(3)改进用户满意度的潜力。SP根据用户的满意度以及自身提供QoS的能力来确定自身提高QoS的潜力及改善用户满意度的潜力,从而保持用户的忠诚度。

(4)用户需求的改变。评估用户需求与发现用户需求的变化,进而分析其变化的因素及趋势,有利于SP改进服务及其SLA、开发新服务及新SLA、吸引用户和保持用户的忠诚度。

nlc202309031434

4.5.2 SP内部整体业务的质量水平评估

(1)向所有用户交付服务质量的整体情况。云服务的整体质量情况是SP服务实力的真实体现。因此,评估整体服务质量的情况也是SP衡量自身服务实力的依据。

(2)重新调整服务目标,使得服务实力与服务目标相匹配。

(3)重新调整服务运营。目标调整后,服务的执行和运营也需要同步协调。

(4)识别服务支持的问题。服务的执行和运营离不开支持性、辅助性的活动,如战略计划、风险管理、绩效管理、资金财产管理和人力支援管理等。

(5)创建不同SLA的服务水平。云服务提供商可以根据用户群的不同需求,创建SLA的不同服务等级。

云SLA评估的启动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阶段性的评估,即根据SLA的规定,定期评估服务执行是否满足SLA的情况。第二是用户要求的重新评估,当用户对SP发送过来的评估报告存在质疑时,向SP提出重新评估或复查等需求。第三是用户退出服务时的评估,此时评估用户退出服务的相关影响因素。

4.6 云SLA撤销阶段

云SLA撤销阶段指的是SP因自身的问题,使得服务暂时撤销,其主要是解决与终止服务相关的用户端设备和线路问题。此阶段与云SLA相关的问题包括:

(1)规定设备或线路的拆除或搬迁的责任。

(2)承诺拆除或搬迁设备或线路的时间。

(3)规定SP有权使用用户的设备。设备或线路在拆除、搬迁的过程中,涉及到对用户设备的测试、拆除或搬迁,因此,SLA中应规定SP何时有权使用或有权访问用户的设备,以协助服务的关闭活动,减少关闭服务的时间。

总之,由于SP自身原因导致服务被关闭,对用户的行为产生的影响,用户对此应具有知情权。SP均应在SLA中明确规定并勇于承担其中的责任,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5 结语

云SLA的管理是对云服务过程中涉及的SLA加以规划,使其服务质量与预先定义的性能相一致。云SLA的管理有利于高效地管理资源和服务,确保实现不同等级的服务质量。云SLA管理是SP从技术角度来衡量性能的一种方法。它通过量化性能指标获得和保留用户,监管性能和服务的实施,提供性能报告,并以惩罚的方式履行协议、管理供应链关系,有助于SP满足用户的需求、与用户保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本文对云SLA的生命周期管理加以分析,是为了展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软件即服务SaaS、 平台即服务PaaS以及存储即服务这些云服务在实现过程中得以保证其服务质量的管理方式。从云SLA的生命周期管理角度分析各类服务要满足的基本管理模式仅仅是SLAM的一种工具,SLA参数框架的管理同样也是SLAM的一项重要工具,这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详细阐述。

参考文献:

[1]邓仲华,喻越.云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等级协议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9,(4):57-60.

[2]McConnell J, Siegel E. Practice Service Level Management: Delivering High-Quality Web Based Services [M]. Cisco Press, 2004.

[3]Nicolas C, Pankaj K,Bryan M,et al.Web Service Management Framework-Overview Version 2.0[R].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2003.

[4]Ludwig H, Keller A, Dan A, et al.Web Service Level Agreement(WSLA) Language Specification, Version 1.0[S].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IBM),2003.

[5]Anderson A. An Introduction to the Web Service Policy Language[J].IEEE Computer Society,2004:189-192.

[6]Audrieux A, Czajkowski K, Dan A, et al.Web Service Agreement Spcification(WS-agreement)[S].Grid Resource Allocation Agreement Protocol(GRAAP)WG,2007.

[7]Vedamuthu A S, Orchard D,Hirsch F, et all. Web Services Policy Framwork(WS-Policy),Version 1.5[S].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2007.

[8]邓仲华等. SLA研究及其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A].胡昌平.信息资源研究进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305-339.

[9]张健.云计算服务等级协议(SLA)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2(2):7-10.

[10]TMF GB921. Business Process Framwork(eTOM) Enhanced Telecom Operations Map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Version 8.1[R]. TeleManagement Forum, 2008.

作者简介:赵又霖,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组织与系统开发、信息资源管理;邓仲华,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组织与系统开发、信息资源管理;黎春兰,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

4.计划生育服务协议 篇四

双 向 协 作

协 议 书

二○一二年

甲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双向协作 协 议 书

乙方:

为认真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进一步巩固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机制,切实增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实效,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就推进两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双向协作达成以下一致意见。

一、基本原则

遵守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人民政府管理为主,户籍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的原则,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的,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为手段,坚持“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切实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权益。

二、具体职责

(一)宣传与扶助

双方共同对流动人口开展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婚育文明新风、避孕节育措施、生殖保健及优生优育知识等的宣传教育。户籍地的乡镇、街道(以下简称户籍地)应为流动人口落实计划生育相关奖励待遇,关心流动人口的生产、生活,为其排忧解难。现居住地的乡镇、街道(以下简称现居住地)应在办证、培训、就医、就学、务工、经商等方面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政策引导和服务,并对特别困难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

实施扶助,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

双方重视并加强《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管理,积极开展宣传教育,促使流动人口树立办证、持证的观念,严格执行查验制度。户籍地应在成年育龄妇女外出前为其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现居住地应及时查验,对未办理的成年育龄妇女发放《补办通知书》,督促及时补办。对返回户籍地办理存在困难的,可由现居住地收集照片,提供在当地居住期间婚育情况,并填写申报表后,寄交户籍地。户籍地应将办理完毕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寄回现居住地或其本人。

(三)《生育服务证》办理

对流动人口拟在现居住地办理《生育服务证》的,现居住地应在接到申请7个工作日内将所需要核查的情况通报户籍地,户籍地在收到后15个工作日内将核查后的情况通报现居住地。现居住地应根据通报情况及时办理《生育服务证》,并在15个工作日内向户籍地通报办理结果。如不予办理,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四)信息交换

双方应充分利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准确地向对方发送协查或通报信息。如遇特殊紧急情况,可通过电话或传真直接联系和反馈。

(五)技术服务

现居住地为流动人口提供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咨询服务,提供免费药具、随访、妇科病普查服务和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出具全国统一格式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并通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交换平台,每季度向户籍地通报。

(六)行政执法

流动人口社会抚养费征收按照《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双方合作开展调查处理流动人口违法怀孕、生育案件和社会抚养费非诉讼案件执行工作,互为对方工作提供便利。征收流动人口社会抚养费,应履行协商程序,原则上由户籍地征收社会抚养费,若现居住地处理更有利于工作,户籍地可委托现居住地代为征收。

三、其他情况

对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协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双方本着互谅互让和公平合理的原则,加强协商,务实解决。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负责人:负责人:

联系人:联系人:

邮编:邮编:

地址:地址: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传真:传真:

签约日期:2012年6月日签约日期:

5.计划生育服务协议 篇五

服 务 方:(志愿者)(以下简称甲方)

被服务方:(市[地]“村村大学生行动”项目办)(以下简称乙方)

经黑龙江省“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确认,甲方将在省、、市(地)、县(市、区)的乡(镇)从事志愿服务。服务期为2年,自2004年7月20日起至2006年7月20日止。

为切实做好服务工作,维护志愿者正当权益,规范双方在服务期间的权利和义务,保证相关工作顺利进行,志愿者服务地所在市(地)项目办与志愿者签定如下协议。

第一条甲方权利:

1、享受《关于实施选派大学生服务农村行动计划的通知》中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

2、在服务协议书所确定的岗位开展服务,享有与服务单位正式人员同等的办公条件以及免费住宿等基本生活条件;

3、享受服务单位正式人员同等的休假待遇,如周末、节假日正常休息等;

4、参加乙方组织的相关学习、培训、交流等活动;

5、服务期满,取得本人的服务鉴定等证明材料;根据本人意愿选择扎根基层、自主择业或流动就业。

第二条甲方义务:

1、服务期间,应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服从管理,尊重民风民俗,自觉维护志愿者形象;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相关管理规定和服务单位的规章制度。

2、除了因不可抗拒因素影响,不得单方中止协议或擅自离岗,如确有特殊需要或原因的,须经乙方同意;因正常休假离开服务地的,也应向乙方请假并保持联系。

3、服务期满,应参加相关考核工作,并递交工作总结;按时离岗的,必须做好相关的工作交接;

4、完成乙方交办的相关任务。

第三条乙方权利:

1、按照“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的有关规定对志愿者进行日常管理;

2、对服务单位的志愿者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对志愿者的服务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并提出相关意见。

第四条乙方义务:

1、向甲方提供或协调、落实《关于实施选派大学生服务农村行动计划的通知》中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保障;

2、保证甲方享有服务单位正式人员同等的办公条件以及免费住宿等基本生活条件,享有服务单位正式人员同等的休假待遇;

3、负责落实“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的相关工作要求;及时了解、掌握甲方的工作、生活情况,对甲方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适时组织交流、学习、培训等活动;

4、做好安全保障等工作,在服务方发生意外或伤病时给予帮助,并及时向省项目办上报相关情况。

第五条因甲方无故单方中止协议或擅自离岗致使协议无法履行的,乙方有权追究其责任。

第六条因乙方无故中止协议,致使甲方权益受到侵害的,服务方有权追究其责任。

第六条本协议书生效期间,因甲方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害、损失及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由甲方个人承担,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处理。

第七条本协议书一式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双方各持一份,并由“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备份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第八条如因本协议书发生争议,争议各方应通过友好协

商解决。协商不成,由乙方办公场所所在地的仲裁机构或法院解决。

服 务 方(签字):

被服务方(盖章):

协议签定地点:

协议签定时间:

6.服务期协议(专项培训协议) 篇六

甲方:【公司名称】

地址:

乙方:【员工】

身份证号:

鉴于乙方作为甲方专业技术人员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为提高乙方的专业技能,甲方愿意给予乙方特殊待遇,为乙方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乙方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基于上述情形,现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下,特签订本服务期协议,并达成如下内容:

一、乙方工作岗位

1、乙方在甲方【】部门任【】一职,劳动合同期限从年至年月日止。

2、该工作岗位需掌握与技术及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

二、专项培训

1、甲方对乙方进行的专项技术培训为: 课程,培训时间为:,具体的培训内容为。

2、该专项技术培训将视为甲方给予乙方的特殊待遇。

三、培训费用

1、甲方承担上述专项技术培训的专项培训费用,总计人民币【】元。

2、培训费用总额包括:培训费、讲义费、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以及因培训产生的用于乙方的其他费用等。若培训完成后,结算确定的培训费用总额高于第三条第1款所述费用的,以实际发生的培训费用总额为准。

乙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支付方式:甲方收到乙方提供的培训机构相应发票后,直接将该培训费用支

付至培训机构,或者,经甲方同意后将该培训费用交给乙方,由乙方自行缴纳相关培训费用。

4、乙方向甲方提供该专项技术培训机构开具的相应发票,以及因本次培训所发

生的所有相关费用凭证。

四、乙方义务

1、乙方接受甲方提供的上述培训作为特殊待遇,并自愿签订本协议。

2、乙方应勤奋认真学习,达到甲方和培训机构的培训要求,并通过所有的评定

或考试。

3、乙方在结束本协议项下之培训后,按照甲方要求及时回到工作岗位,同时,乙方保证学以致用,把上述培训获取的知识充分运用到甲方的实际工作中,协助甲方的经营生产。

4、培训期间若因乙方原因提出终止培训,乙方必须承担甲方为乙方已实际支出的全部培训费用。

5、双方确认,乙方在接受上述培训后,自培训结束之次日(工作日)起,须至

少在甲方公司继续服务【 】年,该服务期自乙方受训结束之日起计算。

五、违约责任

1、乙方若违反本协议,在服务期内提出辞职的或因乙方原因、过错导致甲方与

乙方解除劳动关系的,乙方须支付的违约金按以下方式计算:

违约金金额

=培训费用总额×(1-自培训结束起已服务月份数÷规定服务期月份数)。注:服务月份数的计算:月实际工作天数(不含休息天数)超出11天(含11天),则按整月计算;月实际工作天数(不含休息天数)超出1天(含1天)但不足11天的按0.5个月计算。

2、如前述违约金不足以赔偿甲方实际遭受的全部损失,乙方还应继续承担赔偿

责任。

3、甲方有权从乙方劳动报酬中对上述违约金或者赔偿金予以扣除。

六、协议的终止及期限

1、本协议约定的服务期间,若甲方因甲方原因提出与乙方解除劳动关系,本协

议自劳动关系解除之日自动终止。如甲方因乙方原因或过错(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四十条规定之情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或乙方单方提出辞职的,乙方需按照本协议第五条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2、如本协议约定的服务期限长于乙方的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甲方有权决定是否要求乙方继续履行本协议。若甲方要求乙方继续履行的,乙方应继续在甲方工作,否则乙方须按本协议第五条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若甲方放弃要求乙方继续履行本协议的,本协议自双方劳动合同终止之日起自动终止。

七、其他

1、若本协议部分条款被认定为无效的,不影响其他条款的法律效力。

2、乙方从本协议项下所述培训中获得的任何技术、知识、信息,均应保密,未

经甲方事先书面允许,不得公开、泄露或提供给他人。如乙方违反本款约定的,必须赔偿甲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2、本协议未尽之内容,双方友好协商解决。除非甲乙双方另行达成书面协议,本协议在服务期期限届满后自动终止。

4、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5、本协议为劳动合同的附件,与劳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本协议与劳动

合同有不一致之处,以本协议为准。

甲方:【公司】(章)

2012年月日

7.浅议协议库存物资计划预测管理 篇七

一、协议库存物资计划预测管理现状

物资计划是物资采购的依据, 是物资管理工作的源头。随着物资集约化管理工作不断深入, 协议库存在采购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 采购范围不断扩大, 加强协议库存需求计划管理越来越重要。

1.协议库存物资计划的范围、数量不断逐渐扩大

近年来, 伴随着国家不断加大中央投资农网升级改造力度, 城市逐步扩大, 新建住宅小区不断增多, 使得配网物资采购范围, 数量增大, 协议库存采购模式的重要性突显, 因此协议库存物资计划预测管理工作成为当前一向重要课题。

2.协议库存物资计划预测手段欠缺

过去对协议库存物资计划预测工作仅根据当年的投资总额和分项比例, 凭计划专责的工作经验预测下一年度的协议库存需求计划分布, 没有数学模型。由于缺少科学预测手段, 计划预测偏差较大常常出现协议已经到期, 但协议执行率却很低或是协议未到期, 却早已超额执行, 对公司的同业对标指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3.无有效地协同机制, 物资预测信息缺乏统一口径申报

以往的物资需求预测管理比较粗放, 准确性不够, 而且目前需求协同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物资管理部门与物资需求部门、项目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制度性的沟通协作机制和高度集成的信息平台, 亦无法支撑物资管理部门在规划、设计等项目管理前端提供物资需求服务, 使得公司各条线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物资供应侧不能准确把握物资需求情况, 造成预测偏离度大。

二、协议库存物资计划管理的创新思路

通过构建全面物资需求预测方法体系和机制, 运用科学合理的物资需求预测方法, 提高物资需求预测能力, 优化提升物资采购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建立预测协同运作机制, 加强需求侧与供应侧之间的协同管控, 减少物资需求预测与实际需求的偏离度, 从而保证物资高效、及时供应, 提高内部服务水平。

1.运行机制方面

构建标准化的采购BOM表, 建立预测信息储备机制, 建立预测协同工作机制, 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化要求, 提高预测协同工作效率。

2.保障机制方面

在需求预测管理过程中, 公司由物资部牵头, 各相关项目主管部门和物资公司紧密配合, 建立了组织保障机制、制度保障机制、KPI考核保障机制, 确保统一标准的要求和措施的落地, 规范物资预测的各项业务管理流程, 保证物资需求预测研究应用管理业务的规范性;对物资需求预测研究与应用过程, 通过KPI考核手段, 对物资需求预测信息储备、预测编制和应用、预测结果执行等方面进行关键指标统计分析, 运用KPI监控, 促进预测结果的实施和预测工作的改进。

3.方法体系方面

通过建立科学的需求预测管理, 有效支撑集中采购管理、年度协议库存采购管理、专项物资储备采购管理等采购模式, 从开展需求预测、需求预测应用、需求执行反馈和预测修正、需求预测评估与改进四个方面构建预测方法体系。

(1) 开展需求预测

分析公司物资需求的历史数据, 运用统计学习理论与机器学习方法, 建立需求预测基础模型, 并结合年度物资需求计划、年度综合投资量等关键因素, 定期对物资未来的需求趋势与需求数量进行预测, 为计划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2) 需求预测应用

将预测结果应用于公司的采购计划批次安排、年度协议库存采购计划、专项物资储备采购计划中, 作为各项计划制定的数据参考, 有力支撑全面物资计划管理体系。与此同时, 将预测结果反馈公司各物资需求部门, 搭建物资需求计划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沟通桥梁, 加强物资管理部门和物资需求部门之间的双向互动, 逐步实现需求计划协同机制。

(3) 需求执行反馈和预测修正

分析物资预测结果与实际采购结果, 以及各物资需求部门对预测情况的反馈信息, 通过调整项目投资量、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等信息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 提高物资计划制定和执行的准确性, 推进物资供应全过程的闭环管理。

(4) 评估与改进

结合公司的业务与数据, 预测未来物资需求分布, 为科学制定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 优化采购模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开展物资需求预测管理, 结合年度投资计划与综合计划, 做好物资需求储备, 形成需求计划协同机制, 并逐步规范和完善项目设计标准清册, 实现物资计划管理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对接。

三、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1.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图

协议库存全面预测体系及协同运作机制建设全面梳理了预测信息日常维护、协议库存预测管理两大业务流程, 形成比较完整的需求预测管理流程体系。

(1) 预测信息日常维护流程

预测信息日常维护流程, 共有4个关键节点, 现加以详细介绍。

①发策部发布年度投资计划, 基建、运检、营销等进行项目储备, 按照储备的项目按照标准BOM表填写物料, 物资公司进行历史物资消耗数据收集和分析。

②随着项目进度的不断推进, 基建、运检、营销对储备项目的标准BOM表进行更新维护。

③物资公司物资计划人员按照预测模型进行分析测算。

④物资部物资计划人员召开预测协调会, 对测算结果进行优化

(2) 协议库存预测管理流程

协议库存预测管理流程, 共有9个关键节点, 现加以详细介绍。

①基建、运检、营销等进行项目储备, 按照储备的项目按照标准BOM表填写物料。

②物资公司进行历史物资消耗数据收集和分析, 根据消耗特性, 选择预测模型, 并按照预测模型测算。

③物资部计划人员根据预测结果, 召开预测协调会, 对预测结果进行审定。

④预测结果审定后, 物资公司物资计划人员进行计划编制与调整。

⑤物资部召开计划审定会。

⑥物资公司跟进计划执行结果。

⑦物资公司对执行与预测结果进行比对。

⑧物资部对预测工作进行评估。

⑨物资部对预测工作进行预测工作改进。

2.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1) 物资条线人员配置

省电力公司设置物资专业单位物资公司, 负责物资供应业务的具体实施。省公司预测工作形成物资部计划处统筹管理和决策、本部其他需求部门和技术部门协同运作、物资公司物资计划部具体实施、各单位物资计划专职分项管理的三级管理架构 (如图1所示) 。这要求各基层单位需要设置物资计划专职岗位, 负责本单位的需求预测数据编报业务。

(2) 人员培训

协议库存全面预测体系及协同运作机制的建设要取得预期效果, 需要对需求侧人员、各基层单位物资计划管理专职、物资公司物资计划部等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理念导入和技术培训。

①需求侧人员培训

需求侧人员作为需求预测数据的源头, 直接影响着预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 一方面加强对采购标准的理解和应用;一方面强化需求侧人员全面预测的理念, 对于提高需求侧预测对各自需求的掌控能力和预测能力。培训内容包括解读物资采购标准、采购策略和预测方法等, 明确需求侧在需求预测管理中的职责要求和数据提报要求。确保预测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②物资计划人员培训

物资计划人员是各基层单位物资预测管理工作的主体, 是总体预测流程中的重要环节。物资部分别就物资采购标准、预测模型方法和协议库存预测管理流程对物资计划人员进行了培训, 使其具备对需求预测准确性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提高预测工作质量和效率。

3.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1) 建立需求预测考核体系

为了促进预测工作不断改进提升, 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激发员工潜能, 增强团队协作, 建设学习型组织, 制订相应的需求预测KPI考核体系。

通过分析, 发现预测工作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前端工程需求的不确定, 造成预测难度大。另一方面执行过程中, 需求波动、技术改进、设备市场变化等带来影响, 造成执行偏差, 影响预测的准确性, 从而影响物资采购的效率和效益。

因此, 针对上述问题, 设置相应的KPI指标。主要指标有:需求预测准确率、需求预测上报及时率、协议库存物资采购计划完成率;其中需求预测准确率、需求预测上报及时率同时考核物资公司及各需求单位/部门, 协议库存物资采购计划完成率考核物资公司。

考核同时考虑激励原则:对预测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进行奖励, 促进中心员工共同进步。

(2) 建立预测信息储备机制

运用采购物料清单 (采购的BOM) 方法, 在工程建设部门推进典型设计、工程建设标准的基础上, 推进标准统一的采购BOM表, 结合工程建设部门提供的项目前期需求信息,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做好物资需求预测信息储备工作, 确保预测所需信息的全面采集, 不断提高物资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为更好地做好用户工程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和采购供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建立预测协同运作机制

建立预测协同工作机制, 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需求预测需要公司物资管理部门与基建、生产、营销、科技、信息等物资需求部门、项目管理部门之间应建立制度性的沟通协作机制, 支撑需求预测所需的规划、设计等项目管理前端的信息, 将物资需求信息的提前期加大。同时也使物资供应侧及时了解和把握物资需求侧的不确定性因素, 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工作的效率。

由于物资需求预测管理涉及部门广, 因此需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流程等规范化要求, 这是提高预测协同工作效率和物资计划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

(4) 强化预警机制运作

根据不同消耗特性物料的协议库存, 实时监测有效期内的执行比例和金额, 建立不同的预警比例和响应机制。第一时间发出采购与预测结果比对的警报通告, 即时响应, 避免缺货和违约风险。

四、协议库存物资计划预测管理体系实施效果

在进行全面预测管理体系以后, 通过一段时间的改进, 某省电力公司2014年协议库存采购计划、超市化采购等计划的编制工作中, 预测范围涉及7个物资大类、28个中类、140个物料小类, 编制协议库存采购计划1539条。需求预测及时率达到了100%, 需求预测偏离度在10%以内。协议库存物资采购计划完成率达到了100%。

五、结束语

通过建立科学可靠的协议库存计划需求预测管理, 加强物资管理部门与物资需求部门的沟通与联系, 做到全面覆盖, 全程管控, 全员参与, 实现物资计划与综合计划、财务预算的协同, 提高物资计划的前瞻性, 显著提高了协议库存计划报送的准确性和物资计划执行准确性。

摘要:物资计划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前端, 是物资供应保障的基础。本文是在物资集约化管理不断深化的背景下, 开展物资需求预测的研究。一方面对协议库存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梳理和总结目前预测管理体系上存在的问题, 对预测工作做了一个全面评估;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测工作改进提升的建议措施和实施计划, 并在此基础上, 建立预测模型和协同运作机制。从开展需求预测、需求预测应用、需求执行反馈和预测修正、需求预测评估与改进四个方面构建预测方法体系,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需求预测体系和协同运作机制, 从而为物资的及时、稳定的供应提供了保障, 进一步助力电网建设。

关键词:协议库存,需求预测,物资计划管理

参考文献

8.计划生育服务协议 篇八

关键词:IPv6;无线;传感网

中图分类号:TN929.5;TP2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6-0090-01

1 项目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传感器网络已经经历了四代的发展,无线传感网作为新兴的下一代传感网络,节点计算能力更强,节点间通信更加方便,能够实现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应用。现阶段的无线传感网正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已有一些试验性项目,美国INTEL公司从2002年开始了基于微型无线传感网络的新型计算发展规划,我国也在无线传感网的节点硬件设计、操作系统设计、网络路由等方面陆续开展工作。

1.2 研究目标

研究传感器网络与下一代互联网互联的问题,重点研究具通用性的基础服务和对应的面向传感器网络的IPv6支撑协议,以方便快速构建连接传感器网络和互联网,连接不同地域环境的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应用。

2 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相关协议

本项目研究面向典型应用的共性基础服务,以及支撑服务的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族,并构建典型应用环境,部署并运行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服务系统及其支撑协议的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2.1 传感网IPv6协议族

IPv6具有地址数量大,很好的支持自组织组网等诸多优点,充分符合传感器网络与互联网互联的网络层协议要求。但传感节点由于诸多硬件限制,难以实现整个IPv6协议族,需要基于上面提到的几类服务,针对性的研究必需的几类简化IPv6协议,服务和IPv6中的协议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由于无线传感网节点功耗和计算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不可能也不必要实现完整的IPv6协议族,而要根据上层服务的需求,仅实现必需的最小协议集合,需符合两条要求:首先,输入/输出数据包都具有标准格式,能与IPv6网络互连互通;其次,为降低功耗,去除IPv6协议标准中不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类。

2.1.1 路由协议

主要实现局部网络常用的ICMPv6和邻居发现(Neighbor Discovery, ND)协议,以支持传感节点的自组织组网。

2.1.2 传输协议

单播通信支持UDP协议,TCP协议由于其复杂性不适合在传感网节点实现,且传感网内由于数据量不大,基于其特点实现逐跳可靠传输,跨越互联网的可靠传输可由网关提供支持。

2.1.3 服务协议

①自动服务注册。

网关需要向中央服务器预注册以获取一些全局分配信息,如IPv6地址。传感节点经简单的撒播部署后能自动组织成局部传感网络,并连接到网关,网关根据预设信息在指定的中央服务器上注册该网络,并返回一些传感网内节点的初始信息。

②可靠的点对点通信服务。

互联网内的点对点通信的可靠性由TCP协(下转92页)(上接90页)议来保证,但由于传感网节点较弱的功能和单次传输信息较少的特点,TCP协议的消耗过大。另外,如果传感网节点具移动性,路由会经常更改和出错,造成上层连接频繁的不稳定。

3 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创新之处

3.1 以面向服务为目标,提出融合传感网和互联网的服务框架

结合目前省内可持续化发展的需求,提出基于IPv6协议的融合传感网和互联网的服务框架,可有效用于涉及多个传感网的跨互联网的大规模聚集应用。服务框架提供自动服务注册机制,有利于应用的快速部署;提出了适合混合网络整体特点的可靠通信机制,以保证一些关键应用的可靠性;并提供针对单个节点访问的服务原语,规范化了节点的访问方法,消除了应用开发时的大量重复性工作;同时以整网操作为目标,提出了更具应用信息的群操作服务,消除了IPv6多播协议和上层应用需求的差距,方便全局信息的配置。

3.2 面向传感网和互联网互联的传感网IPv6精简协议栈设计

针对传感器网络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对网络的需求,充分考虑必要的传感器网络的在功耗和性能方面的要求,结合节点的大部分应用场景,精简IPv6协议栈。从OSI七层协议的角度,裁减高层协议。在报头定义、路径最大传输单元发现、邻居发现、地址自动配置等方面进行相应修改。精简后的协议能够保证和下一代互联网的互联,同时兼顾自主设计的传感节点的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 肖晓军.美国防部C4KISR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J].装备参考, 2003,(5).

上一篇:科普项目策划下一篇:自来水站考核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