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质量管理制度

2024-08-14

评估质量管理制度(共8篇)

1.评估质量管理制度 篇一

消防安全评估管理制度 8篇

消防安全评估管理制度 1

1、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一)、建立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落实巡查检查制度。

(二)、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检查人员应填写记录,并按照规定,要求有关人员在记录上签名。

(三)、检查部门应将检查情况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受检部门,受检部门负责人应按通知要求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四)、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未按规定时间及时整改的,根据公司规定给予处罚。

2、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一)、厂内的车间、仓库、宿舍的安全出口门、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的宽度必须按规范设置。

(二)、所有的疏散出口、楼梯、走道必须配置相应的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

(三)、上班时、生产车间、仓库应保证安全出口畅通,安全出口不得上锁。

(四)、车间、仓库应按规定存放物品,不得堵塞通道。

(五)、各部门负责人应按规定定期检查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是否完好,发现损坏及时维修。

3、消防安全值班制度

(一)、值班人员应尽职尽责,如有发生火灾事故,应按有关预案及时处理,并报告有关部门。

(二)、值班人员应记录下当班情况,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三)、值班人员每日应观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自检情况,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4、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一)、公司应严格实行用火用电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二)、用电安全管理:1严禁随意拉设电线,严禁超负荷用电。2、各车间下班后,该关闭的电源应予以关闭,否则安全部将对责任人提出处分。3、禁止私用电热棒、电炉等大功率电器。

(三)、用火安全管理:

1、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点附近4米半区域范围内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或作适当之安全隔离,并准备适当种类、数量的灭火器材随时备用,结束作业后应立即放回原处。

2、如属在作业点就地动火施工,应离地面2米以上的高架动火作业必须保证一人在下方专职负责随时扑灭可能引燃其它物品的火花。

5、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管理制度

(一)、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有专用的库房,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设施。

(二)、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分类、分项储存。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应分隔存放。

(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入库前应经检验部门检验,出入库应进行登记。

(四)、库存物品应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一百平方米,垛与垛之间不小于一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小于零点三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二米。

(五)、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存取应按安全操作规程执行,非工作人员随意入内。

(六)、易燃易爆场所应根据消防规范要求采取防火防爆措施并做好防火防爆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6、生产车间安全意识管理制度

(一)、下班前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水电气,确保所有电源都已切断后方可离开。

(二)、电气设备和线路要定期检修,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三)、储存燃气的库房,应严格按照消防规范要求采取防火、防爆、防静电措施。

(四)、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应定点存放、定人保养、定期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存档。

7、车间消防安全生产“十不准”

(一)、不准在车间内吸烟,擅自进行明火作业。

(二)、不准占用疏散通道。

(三)、不准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四)、不准在生产工作期间将安全出口大门上锁或关闭。

(五)、不准随便动用消防器材。

(六)、非机修人员不准擅自拆装机器设备。

(七)、不准无证上岗操作危险机台。

(八)、故障设备未修好前,不准使用。

(九)、上班时间不准怠工、滋事、打架或擅离职守。

(十)、不准赤膀赤脚进车间,不准带小孩进车间。

消防安全评估管理制度 2

1、坚持“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搞好消防工作,杜绝火灾事故。定期对师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加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开设学生消防知识等安全课堂。

2、建立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制,对违反消防安全制度的有关人员将追究职责,并视情节给予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职责。

3、加强用电管理,安装电器,布设电线要贴合规定。定期检查电线、电器,不得违章用电和使用明火。

4、学校的重要部位要配备齐全相应的消防器材,并持续性能良好有效,存放位置合理。

5、对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等危险物品要单独存放保管,按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实行特殊管理。

6、新建、改建、扩建建筑项目,严格执行安全“三同时”制度。

7、建立兼职义务消防队伍,定期进行安全训练演习。

8、建立消防安全疏散、应急救援预案,并图示公告,送上级管理部门及属地消防部门和安监管理部门备案。

消防安全评估管理制度 3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校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证正常的教学、教研和学习秩序,保障公共财产和教师、职工、学生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及市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我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一、在各班级、办公室、功能室工作学习的师生应当遵守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安全工作方针,积极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消防安全。

二、我校的法人代表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各班班主任是本班消防安全的具体责任人,负责本班教室的消防安全工作;各办公室、功能室教师具体负责所处室的消防安全工作。

三、各班主任、教师应当在的安排下,根据公安消防部门的指导落实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岗位消防安全职责,抓好各种具体的消防安全工作管理。

四、学校要积极开展消防工作,校长应当履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的第六条规定的职责。

五、班主任、各室负责人是本年级办公室、本班教室、本功能室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对校长负责,按照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要求和安排,实施和组织落实相关的消防安全职责。

六、微机室、实验室、仪器保管室、办公室、宿舍五个部门,是我校的消防安全重点部门,应当按照学校的消防工作要求,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七、按照消防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落实。

八、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制度

1。教学活动中凡需使用易燃、易爆、放射性和剧毒物品及有害菌种的,一定要先报告学校进行消防备案,设安全放臵处所,明确专人保管,建立使用卡,严格使用管理。

2。易燃、易爆、放射性和剧毒物品及有害菌种统一由学校设仓贮存,不准私自贮存。

3。学校任何地方不准贮存汽油、柴油。

4。领用剧毒危险物品时,需经校长同意,两人一同领取,违反规定的保管人员应拒绝发放。领用剧毒危险物品不能超过教学需要的使用量限额。如需较大使用量的,学校须报市局有关科室负责人签批同意并备案。

九、临时动火审批制度

1、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动火,必须报请学校审查批准,作好防火安全准备措施,指定专人负责现场指挥,才能进行动火。

2、动火完毕要当即清理现场火种。

十、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及个人,应当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违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或因此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当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本制度,对其部门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和直接责任人,将视其情节的轻重,报请上级给予行政处分或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十一、本制度适用于规范和指导本单位的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国家和地方政府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有关职能部门另有规定的,按国家和地方政府法律法规及有关职能部门的规定办理。

消防安全评估管理制度 4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游客、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旅游景区文物、建筑等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旅游景区的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二、旅游景区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总体规划,确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与消防安全管理人,使消防工作与景区建设相适应。

三、旅游景区应当根据景区建设的需要,成立安全防火委员会,建立专职或义务消防队,并在景区门口设立防火检查站,提示游客不准携带火种进入景区。

四、旅游景区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时,应将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审核合格后方可施工。

五、经审核的建筑工程消防设计需要变更的,应报原审核单位的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核准后方可变更。

六、建筑工程竣工时,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七、旅游景区的建筑工程室内装修、装饰应当根据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使用不燃、难燃材料。

八、旅游景区应当经常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景区工作人员和景区讲解员在讲解时要随时提示游客严格遵守《消防法》,不准携带火种进入景区,更不准在景区内用明火野炊。

九、旅游景区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十、旅游景区应当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记录,对发现的和公安消防机构提出的火灾隐患及时消除。

十一、旅游景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十二、旅游景区应当保障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十三、在禁止烟火的地域,旅游景区应当设置“禁止烟火”的标志牌,对游客的吸烟、使用明火行为加以制止。

十四、发生火灾后,应当立即利用现有消防设施、器材,组织专职或义务消防队队员进行扑救,并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十五、在公安消防队赶到火场扑救火灾时,旅游景区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火灾的扑救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消防安全评估管理制度 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第61号令)等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及附属幼儿园的消防安全管理。

第三条: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纳入学校目标职责管理体系。

第二章:消防组织及职责

第四条:学校应当落实消防安全职责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制,明确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人。

第五条:学校成立防火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防火安全委员会由学校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各司其职。学校防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工作。校长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学校防火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落实层级消防安全职责制、保障本单位消防安全;

(二)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其他工作统筹安排,纳入工作计划

(三)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带给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四)确定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与岗位消防安全员,明确其消防安全职责;

(五)第二十五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有关条款者,追究其法律职责

(六)组织防火自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

第三章:消防宣传教育

第七条:学校宜设置消防宣传专栏、消防宣传公益广告牌等固定消防宣传设施,并通过印发宣传手册、张贴图画,广播、闭路电视、举办消防冬夏令营、知识讲座、竞赛、消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第八条: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主要资料包括:

(一)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工作程序及操作规程;

(二)组织分析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隐患、存在的火灾危险性和研究防火措施;

(三)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四)报火警、以及预防火灾、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第九条: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学校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职责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第十条:学校设立由两名男教师和一名大队辅导员为兼职消防教师,专门负责对在校师生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等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认真组织消防安全教育活动,保证消防安全教育进课堂,保证每学年的两次安全教育课中有消防知识的资料。

第十二条:学校每学期应通过组织疏散逃生演练、消防知识问答等形式,对在校师生进行消防技能的考核。

第十三条:学校下列人员应当理解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组织的专门培训,取得省公安消防机构统一制发的消防安全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一)学校消防安全职责人;

(二)学校兼职消防教师;

(三)重点岗位消防安全员;操作人员;

第四章: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学校应将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严重危及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及有重大影响的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第十五条:学校内的建筑物,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贴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持续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

严禁下列行为:

(一)占用疏散通道;

(二)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三)在使用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遮挡、覆盖;

(四)其它影响安全疏散的行为。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并登记备案,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检查与整改的资料应当包括:

(一)火灾隐患的整改状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状况;

(二)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状况。

(三)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

(四)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状况;

(五)用电、用火有无违章状况;

(六)消防安全要害部位的管理状况;

(七)仪器室、实验室、电教室、微机室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状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状况;

(八)更夫值班记录状况;

(九)其他需要检查的资料。

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学校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应当及时听取检查状况汇报,提出整改意见,明确整改职责人并限期进行整改。

第十七条:建立消防档案。学校应收集有关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方面材料,分门别类做好归档工作。

第十八条:学校举办集会、焰火晚会等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活动,主办部门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职责。并应当做好大型活动的消防安全工作,在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情况下,向学校消防领导小组申报审查,然后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第十九条: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需进行消防设计的学校新建、改建、扩建及装修工程,应将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公安消防机构进行审核;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合格的,不得施工。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的工程设计需要变更的,应当报经原审核的公安消防机构核准;未经审核的,不得变更。工程竣工时,务必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五章:火灾扑救

第二十条:学校一旦发生火灾,应当立即启动《学校消防灭火救援预案》,现场最高职位的领导为总指挥,教室在场的任课教师为第一职责人;应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并组织撤离疏散;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学校不得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灭火工作。

第六章: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二条:学校及幼儿园应当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内部检查、考核、考评资料。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或者违反消防安全制度的行为,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职责人员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者其他处理。

第二十三条:在消防教育管理中作出贡献或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的;

(二)及时组织或用心参加扑灭火灾,避免重大损失,表现突出的;

(三)制止违反消防法规行为,避免火灾事故发生的。

第二十四条:违反消防安全规定,有下列问题之一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轻重、造成的后果及应承担的职责,给予相应的处分。

(一)防火工作职责人不履行职责,未落实有关规章制度,教育管理不力,未及时整改火险隐患,致使发生火险、火灾的;

(二)值班人员失职或擅离职守,职责区发生火险、火灾的;

(三)违反消防安全制度和有关操作规程,引发火灾的;

(五)损坏或擅自动用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

(六)其他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导致火灾事故者。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学校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20xx年3月1起施行。

消防安全评估管理制度 6

为加强公司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规定。各车间应严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切实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消防安全。车间主任为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本车间的消防安全工作。

一、消防安全管理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二、消防安全责任和安全管理

1、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本车间的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车间的消防安全情况。

2、将消防工作与本车间的生产、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实施消防工作计划。

3、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4、组织制定符合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5、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办公楼、会议室、档案室、仓库、施工现场及现场职工宿舍等场所。

三、防火检查

1、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2、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3、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4、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发现初起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

四、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内容

1、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2、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害性和防火措施。

3、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五、消防应急电话

火警:119 急救:120

消防安全评估管理制度 7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安全工作方针,预防企业发生火灾事故,督促各级人员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保护企业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公司防火安全运行控制的内容及要求。

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全体员工,也适用于为公司服务的外来相关方。

二、术语及定义

1、四会:会报警;会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逃生自救。

2、四个能力: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级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3、三同时: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引进的工程项目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消防安全设施和消防技术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

4、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5、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预防和扑救有机结合,开展日常消防安全工作。

三、各级人员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1、企业法人职责:对公司的消防安全负全责。

2、总经理职责:对公司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负直接责任。

3、各部门负责人职责:对分管范围内的防火安全负全责。

4、企管部职责:

1)作为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常设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和考核公司各部门有效开展消防安全工作;

2)负责具体组织公司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并对开展工作的绩效负责;

3)负责制定并贯彻落实公司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灭火和应急救援预案,实现组织健全、制度健全、管理到位、执行有力;

4)负责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培训,使员工具有:会管理、会检查、会使用、会报警、会救援等五个基本消防安全工作能力;

5)负责做好义务消防队员培训、开展消防演练、提高初期灭火技能;

6)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负责按需及时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完好可靠;

7)组织开展日常消防安全检查、整改工作,督促消防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的落实到位,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事故隐患,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8)组织开展专项消防安全大检查,重点防火部位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建筑物的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其记录应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9)负责对建设工程消防设施设计、施工、验收的“三同时”制度的贯彻执行和申报、审批、验收;

10)负责动火作业的审批并监护动火作业施工的消防安全,严禁违章、冒险作业;

11)负责组织公司内部一般性火警、火灾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办事;

12)参加和协助上级机构对公司重大火灾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工作。

5、部门负责人职责

1)对职责范围内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

2)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经常开展对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督促员工遵章守纪,树立强烈的消防安全意识,自觉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3)定期组织对本部门的消防安全检查,特别是重点防火部位要经常检查,发现隐患应及时整改或上报协调整改,主动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4)积极支持本部门义务消防队员参加企业的消防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援工作,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紧急疏散演练,提高处置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

5)对本部门存放的灭火器材进行妥善管理和检查、维护,发现过期、失压、损坏、遗失灭火器材时,应主动及时报告企管部整改。

6)严格执行动火作业申报审批制度、严格定点吸烟管理、严格重点防火管理部位的监督管理;

7)发生火灾事故时,应立即通报企管部,同时,及时组织抢救,注意保护事故现场,参加或组织对火灾事故的调查、分析,坚持“四不放过”原则。

6、班组长、安全员职责

1)负责协助部门负责人开展责任区域的消防安全工作,认真执行部门负责人布置的防火工作任务;

2)教育、督促员工遵守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止违章行为,监督定点吸烟、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3)积极协助和支持公司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组织员工进行消防知识的学习和演练,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灭火技能;

4)严格执行动火作业申报审批制度、严格定点吸烟管理、严格重点防火管理部位的监督管理;

5)对责任区域内存放的灭火器材进行妥善管理和检查、维护,发现过期、失压、损坏、遗失、使用过的灭火器材时,应及时报告部门负责人或企管部整改;

6)定期组织对本部门的消防安全检查,特别是电气防火、易燃易爆重点防火部位要经常检查,发现隐患应及时整改或上报协调整改,主动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7)发生火灾时,迅速向部门负责人或保安班、企管部报告,并带领员工积极进行抢险救灾,做好抢救伤员、疏散人群、保护现场工作。

7、员工职责

1)遵守公司制定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对工作责任区的防火安全负责,自觉做好防火检查和整改工作;

2)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不违章作业,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3)爱护消防器材,不在消防设施周围乱堆杂物,不得擅自动用或故意损坏消防设施;

4)发现火警要及时报警,并积极参加灭火救灾;已用消防器材应及时通知更换;

5)严格执行动火作业申报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定点吸烟管理制度、严格易燃易爆重点防火部位的管理。

四、管理程序

1、消防“三同时”的实施

1)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其实施部门应严格执行“三同时”申报、审批制度,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消防安全设计规范和生产工艺及环境要求,做好消防措施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督促、检查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到位;

2)组织实施部门应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及施工部门参与项目设计和建设,并按有关管理规定与相关方签订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的施工合同和安全协议书,做好统一协调管理工作;

3)组织实施部门应及时将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方案的安全技术措施报上级消防管理部门、公司企管部审批,并按审批意见组织施工;

4)施工中,施工部门应自觉接受甲方及监理方的监督检查和统一协调管理,确保消防技术措施的实施到位;

5)竣工时,组织实施部门应通知企管部进行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验收合格的准予投入使用。

2、动火作业的审批

1)各部门及外来施工方在公司范围内实施动火作业时,必须向企管部提出动火作业申请,并填写《动火作业申请单》,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2)企管部接到动火作业申请后,消防管理人员应到现场查看确认,根据动火作业审批意见,认真做好现场巡检工作,督促实施部门做好动火作业监护工作。

3、电热器具的管理

1)有关部门因工作需要使用的电热器具,应按规定到企管部申请备案,自觉接受监督和指导,预防由此产生的火灾和触电事故。未申报的,一律不准使用;

2)工程部门接到电热器具安装申请后,应派人现场确认,并指导、协助安装。

4、消防设施的检查与维护保养

1)各部门应对消防设施做好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工作,不在消防设施周围摆放杂物,不得擅自动用或故意损坏消防设施,已用消防器材应及时通知企管部门更换;

2)企管部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应做好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和整改工作,做好消防器材定期年检、换新、演练工作,确保消防系统设施能正常使用。

五、火灾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

1、当火警发生时各部门应严格按火灾应急救援预案执行,及时开展初期救护和灭火、疏散人群、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及时上报救援;

2、应急报警电话:

直线:

外部:全市联动救援治安110火警119交通122医疗救护120

3、应急准备:

1)配备消防水栓,消防水水源,其供水应充足,水带、水枪应齐全完好。

2)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麻布口袋,河沙等灭火器材。

3)配备应急照明灯、通讯工具、交通工具、防毒面具、口罩、手套、防护鞋、绳索等。

4)应急响应:

A、迅速切断电源、气源,扑救初期火灾,开展自救和互救,避免混乱、防止烟气吸入、及时报警、保护现场;

B、抢险救灾人员及时出警,专人指挥,迅速抢救伤员、疏散被困人员、抢救贵重物资、评估灾情、上报救援;

C、坚持先救人后灭火,先控制后灭火,先重点后一般原则,防止事故扩大;

D、正确选择灭火技术和方法控制火势,灭火时尽量选择上风位或侧风位、正确着装及个人防护,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救援工作;

E、医疗救护队做好现场急救或转院急救,注意救援人员身体状况和健康;

F、做好清场工作,清点抢险救援人员,评估灾情,并及时汇报。

六、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

1)发生无人受伤的火警小事件的调查处理由事故部门召集相关人员针对火警事故的发生原因、责任、防范措施进行调查、分析、处理,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办事,并记录建档保存,上报公司企管部备案;

2)发生有人受伤或财产损失较大的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由企管部召集相关人员对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责任、防范措施进行调查、分析、处理,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办事,并记录建档保存。

3)奖惩办法按《奖惩条理》相关条款执行。

七、培训教育

1)新进厂人员由企管部负责组织培训,企管部门做好消防基本知识及企业消防管理制度、灭火技能的培训和演练;

2)外来人员由接洽部门召集,企管部实施培训、教育,并做好对相关方的管理与协调工作;

3)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消防培训或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灭火或紧急疏散演练,提高火灾初期的补救和应急救援能力。

八、附则

1、本规定由企管部负责解释。

2、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3、相关附件另附。

消防安全评估管理制度 8

(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每年以创办消防知识宣传栏、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

2、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消防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火。

3、各部门应针对岗位特点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4、对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使用人员应进行实地演示和培训。

5、对新员工进行岗前消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6、因工作需要员工换岗前必须进行再教育培训。

7、消控中心等特殊岗位要进行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二)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1、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巡查检查制度。

2、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每日对公司进行防火巡查。每月对单位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并复查追踪改善。

3、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检查人员应填写防火检查记录,并按照规定,要求有关人员在记录上签名。

4、检查部门应将检查情况及时通知受检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应每日消防安全检查情况通知,若发现本单位存在火灾隐患,应及时整改。

5、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未按规定时间及时整改的,根据奖惩制度给予处罚。

(三)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1、单位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2、应按规范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

3、应保持防火门、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并定期组织检查、测试、维护和保养。

4、严禁在营业或工作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

5、严禁在营业或工作期间将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关闭、遮挡或覆盖。

(四)消防控制中心管理制度

1、熟悉并掌握各类消防设施的使用性能,保证扑救火灾过程中操作有序、准确迅速。

2、做好消防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处理消防报警电话。

3、按时交接班,做好值班记录、设备情况、事故处理等情况的交接手续。无交接班手续,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4、发现设备故障时,应及时报告,并通知有关部门及时修复。

5、非工作所需,不得使用消控中心内线电话,非消防控制中心值班人员禁止进入值班室。

6、上班时间不准在消控中心抽烟、睡觉、看书报等,离岗应做好交接班手续。

7、发现火灾时,迅速按灭火作战预案紧急处理,并拨打119电话通知公安消防部门并报告部门主管。

(五)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1、消防设施日常使用管理由专职管理员负责,专职管理员每日检查消防设施的使用状况,保持设施整洁、卫生、完好。

2、消防设施及消防设备的技术性能的维修保养和定期技术检测由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设专职管理员每日按时检查了解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查看运行记录,听取值班人员意见,发现异常及时安排维修,使设备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

3、消防设施和消防设备定期测试:

(1)烟、温感报警系统的测试由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保安部参加,每个烟、温感探头至少每年轮测一次。

(2)消防水泵、喷淋水泵、水幕水泵每月试开泵一次,检查其是否完整好用。

(3)正压送风、防排烟系统每半年检测一次。

(4)室内消火栓、喷淋泄水测试每季度一次。

(5)其它消防设备的测试,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测试时间。

4、消防器材管理:

(1)每年在冬防、夏防期间定期两次对灭火器进行普查换药。

(2)派专人管理,定期巡查消防器材,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3)对消防器材应经常检查,发现丢失、损坏应立即补充并上报领导。

(4)各部门的消防器材由本部门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

(六)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1、各部门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2、在防火安全检查中,应对所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逐项登记,并将隐患情况书面下发各部门限期整改,同时要做好隐患整改情况记录。

3、在火灾隐患未消除前,各部门应当落实防范措施,确保隐患整改期间的消防安全,对确无能力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应当提出解决方案,及时向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并由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报告。

4、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写出隐患整改的复函,报送公安消防机构。

(七)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1、用电安全管理:

(1)严禁随意拉设电线,严禁超负荷用电。

(2)电气线路、设备安装应由持证电工负责。

(3)各部门下班后,该关闭的电源应予以关闭。

(4)禁止私用电热棒、电炉等大功率电器。

2、用火安全管理:

(1)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确需动火作业时,作业单位应按规定向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申请“动火许可证”。

(2)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点附近5米区域范围内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或作适当的安全隔离,并向保卫部借取适当种类、数量的灭火器材随时备用,结束作业后应即时归还,若有动用应如实报告。

(3)如在作业点就地动火施工,应按规定向作业点所在单位经理级(含)以上主管人员申请,申请部门需派人现场监督并不定时派人巡查。离地面2米以上的高架动火作业必须保证有一人在下方专职负责随时扑灭可能引燃其它物品的火花。

(4)未办理“动火许可证”擅自动火作业者,本单位人员予以记小过二次处分,严重的予以开除。

(八)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1、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有专用的库房,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设施,仓管人员必须由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

2、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分类、分项储存。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应分库存放。

3、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入库前应经检验部门检验,出入库应进行登记。

4、库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一百平方米,垛与垛之间不小于一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二米。

5、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存取应按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仓库工作人员应坚守岗位,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6、易燃易爆场所应根据消防规范要求采取防火防爆措施并做好防火防爆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九)义务消防队组织管理制度

1、义务消防员应在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领导下开展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各项技术考核应达到规定的指标。

2、要结合对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维护检查,有计划地对每个义务消防员进行轮训,使每个人都具有实际操作技能。

3、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4、每年举行一次防火、灭火知识考核,考核优秀给予表彰。

5、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防火灭火自救能力。

(十)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1、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2、组织全员学习和熟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3、每次组织预案演练前应精心开会部署,明确分工。

4、应按制定的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

5、演练结束后应召开讲评会,认真总结预案演练的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应及时修改和完善预案。

(十一)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1、应按规定正确安装、使用电器设备,相关人员必须经必要的培训,获得相关部门核发的有效证书方可操作。各类设备均需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效合格证明并经维修部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电气设备应由持证人员定期进行检查(至少每月一次)。

2、防雷、防静电设施定期检查、检测,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并记录。

3、电器设备负荷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接头牢固,绝缘良好,保险装置合格、正常并具备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应严格按照电气施工要求测试。

4、各类线路均应以套管加以隔绝,特殊情况下,亦应使用绝缘良好的铅皮或胶皮电缆线。各类电气设备及线路均应定期检修,随时排除因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的消防安全隐患。

5、未经批准,严禁擅自加长电线。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安全小组、维修部人员检查加长电线是否仅供紧急使用、外壳是否完好、是否有维修部人员检测后投入使用。

6、电器设备、开关箱线路附近按照本单位标准划定黄色区域,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并定期检查、排除隐患。

7、设备用毕应切断电源。未经试验正式通电的设备,安装、维修人员离开现场时应切断电源。

8、除已采取防范措施的部门外,工作场所内严禁使用明火。

9、使用明火的部门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做到用火不离人、人离火灭。

10、场所内严禁吸烟并张贴禁烟标识,每一位员工均有义务提醒其他人员共同遵守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

(十二)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1、对消防安全工作作出成绩的,予以通报表扬或物质奖励。

2、对造成消防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将依据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予以不同的处理,除已达到依照国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已够追究刑事责任的事故责任人将依法移送国家有关部门处理外,根据本单位的规定,对下列行为予以处罚: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损失情况与认识态度除责令赔偿全部或部分损失外,予以口头告诫:

a、使用易燃危险品未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或保管不当而造成火警、火灾,损失不大的;

b、在禁烟场所吸烟或处置烟头不当而引起火警、火灾,损失不大的;

c、未及时清理区域内易燃物品,而造成火灾隐患的;

d、未经批准,违规使用加长电线、用电未使用安全保险装置的或擅自增加小负荷电器的;

e、谎报火警;

f、未经批准,玩弄消防设施、器材,未造成不良后果的;

g、对安全小组提出的消防隐患未予以及时整改而无法说明原因的部门管理人员;

h、阻塞消防通道、遮挡安全指示标志等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和认识态度,除责令赔偿全部或部分损失外,予以通报批评:

a、擅自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

b、擅自挪用消防设施、器材的位置或改为它用的;

c、违反安全管理和操作规程、擅离职守从而导致火警、火灾损失轻微的;

d、强迫其他员工违规操作的管理人员;

e、发现火警,未及时依照紧急情况处理程序处理的;

f、对安全小组的检查未予以配合、拒绝整改的管理人员。

(3)对任何事故隐瞒事实,不处理、不追究的或提供虚假信息的,予以解聘。

(4)对违反消防安全管理导致事故发生(损失轻微的),但能主动坦白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处理事故、挽回损失的肇事者或责任人可视情况予以减轻或免予处罚

2.评估质量管理制度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1年1月起在该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绩效考核制度, 作为实验阶段。以2010年进行常规护理管理阶段为对照组阶段。两阶段该院床位数、患者总数等,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与方差齐性。两阶段的护士年龄、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助理护士等配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阶段护士的学历, 包括本科、大专、中专护士等构成比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方差齐性与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阶段采用以往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实验阶段采用绩效考核制度, 具体方法为。

1.2.1 完善薪酬评价

将护士每个月工资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本工资, 第二部分为绩效工资。其中基本工资为固定工资, 包括护士的工资、工作年限津贴等。绩效工资为活工资, 包括生活补贴、劳动报酬等。科室护士长根据护士的不同岗位职责进行不同薪资分配。

1.2.2 绩效考核内容

绩效考核根据科室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定, 其中包括护士的工作量, 护士承担的责任, 护士的工作风险, 工作强度, 且要包括护士的职业道德水平, 即赢得的患者满意度, 此外, 还要纳入护士的工作主动性、责任感、理论学习与技能学习情况, 是否有创新性, 是否对科室有特殊的贡献。

1.2.3 绩效考核的原则

科室制定绩效考核, 要以客观性、公开性、差别性为原则。坚持实事求是, 避免携带主观色彩, 同时要定时进行反馈, 以提高护士的知晓能力, 并要将考核结果拉开档次, 让护士更清楚地认识到绩效考核的差别, 起到激励的作用。

1.2.4 绩效考核方式

科室建立绩效考核小组, 定期对护士的各个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核实, 使工资具有严肃性和规范性。并成立更高级的质量管理体系, 更好地对科室绩效管理情况进行评价。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阶段护理质量, 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理论学习, 每项满分均为100分, 每个季度进行1次评价, 去四个季度的平均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经过1年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 护士护理工作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护理缺陷投诉降低, 护患纠纷发生率降低, 患者的满意度逐渐提高。

实验阶段通过绩效考核制度, 该院护理管理质量, 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理论学习均高于对照阶段,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P<0.05, 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是企业最常用的一种管理制度, 其能够有效地整合机构中部门及人员的整体力量, 并构建更和谐的团体, 有效利用机构内的稀缺资源, 并可以激发员工的动力, 获得更高的效率与效益[2]。

绩效考核的优势:绩效考核以护理质量为要求, 使护士建立了质量第一的思想, 在临床工作中, 形成以患者为中心, 持续不断进行质量改进的效果[3], 进而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从该次实验结果也可以看出, 通过绩效考核, 护士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指标均高于对照阶段 (P<0.05) 。

绩效考核还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学习热情。护理管理者根据护士的考试结果, 对护士进行培训与管理, 并不断监督, 定期检查和反馈, 可以更好地改进和规范护士的行为, 使护理人员产生了提高自身业绩的动力[4], 并相互学习与督促。同时, 绩效考核以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为原则, 将护士的工作效果与工资合理分配, 可以更好地激励护士学习和主动服务的热情。从实验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 实验阶段, 护士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阶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此外, 绩效考核还将临床护理管理进行了标准化, 且更加科学, 其不再以以往的任务完成为标准, 而是以护理效果、护理质量为标准, 进而完善护理管理。

但是, 通过2011年的绩效考核制度我们也发现了几点影响因素:首先, 护士要提供给患者多种护理服务, 每种护理均有各自的测量方法, 且有较多的潜在活动, 因此缺少反应护士整体服务的指标。其次, 护士提供给患者的护理服务, 为个性化的且复杂的, 护理绩效单纯从结果, 或者过程进行评价, 均不够客观, 需要综合考量。第三, 由于患者的病情复杂, 护理服务质量与取得的结果并不存在绝对一致[5]。

因此, 在绩效考核制度中需要一个长期有效的过程, 需要不断努力和完善;其次, 要完善各项评价体系, 加强监督力度, 并增加考核对护理人员的激励作用。同时还要重视绩效反馈[6], 护理管理者要建立更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 针对不同护理层次进行不同指标的制定, 使绩效考核与护士岗位、技术、责任大小、质量、强度、值得道德等彼此符合。

综上所述, 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绩效考核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 且效果显著, 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绩效考核制度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取得的效果, 分析绩效考核对提高医院质量的有效性。方法 于2011年1月起在该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绩效考核制度, 作为实验阶段。以2010年进行常规护理管理阶段为对照组阶段。观察并对比两阶段护理管理下护理质量, 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理论学习, 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阶段通过绩效考核制度, 该院护理管理质量, 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理论学习均高于对照阶段,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绩效考核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 且效果显著, 值得应用。

关键词:绩效考核,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护理

参考文献

[1]Wilson A, Chur-Hansen A, Donnelly F, et al.Being an interviewer in a structured oral assessment process for selection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motivations, expectations and reflections of the experi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 2008, 14 (6) :477-485.

[2]苏驳, 邱平, 刘金莲, 等.360度反馈法在肾病风湿科护士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 (1) :65-66.

[3]陶秀彬, 鲍娟, 匡霞, 等.关键业绩指标绩效考核体系在该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 (12) :87-89.

[4]徐婷婷, 戈婵, 毕华, 等.护理绩效考核在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3) :73-74.

[5]饶艳, 冯志仙, 邵荣雅, 等.护士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6) :533-536.

3.评估质量管理制度 篇三

摘 要 制约新通则执行力度和效果的主要是缺少相应建立引导、督促、鼓励执行的具体制度。应依据新通则及相关法律制度,建立财务管理评估制度,为推行新通则提供有力保障,加快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财政部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前提下,确保会计准则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

关键词 新通则完善企业财务管理 理评估制度

财政部2006年底发布的《新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新通则)是规范和指导企业财务行为的纲领性文件,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控制财务风险做出了系统的规定。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与新通则关系密切:新通则根据资金管理流程和财务实质,将纷繁复杂的企业财务行为归纳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财务监督等方面,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评估制度的构建了完整的制度框架;新通则为各级财政部门对企业进行外部财务监督提供了依据。企业财务管理评估是财政部门未来开展财务监督的主要手段。从实践经验看,一项规章能否在企业中得到切实执行,取决于企业自身是否主动执行规章和规章制定部门是否设计了有力的保障机制。

一、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的基本框架的主要内容

(一)总则。明确评估的依据、目的、适用范围、指导原则。

(二)评估对象。目前,我国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就超过11万家。对所有企业都进行评估,显然不可行。而要从数量众多的企业中确定评估对象,既要看评估部门当年的宏观管理需要和可能投入评估工作的人力、财力资源,又要看企业的影响力及其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三)评估内容。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环境,如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和财务管理体制。2.内部财务制度的健全性,如企业建立的财务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新通则的规定,以及适应企业实际业务的复杂程度和管理需要。3.内部财务制度的有效性,如企业已建立的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及时纠正。

(四)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讨论会法、业务流程分析法、穿行测试法、重新执行法、实地观察法、文件审阅法、演绎法、指标分析法、核查表法、抽样法等。不同方法应有不同用途,有些评估内容需要运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互相验证。

(五)评估流程。评估工作至少要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准备阶段,如财政部门确定评估对象并开展培训、企业制定自我评估实施方案;二是实施阶段,企业组织自我评估,如集团母公司对成员企业进行评估;三是结束阶段,财政部门综合评定结果,并予公示。实际工作中,财政部门和企业有时需要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因此,评估制度应对中介机构的资质做出原则要求,以保证评估质量。

(六)评估结果及其使用。评估结果是财政部门对被评估企业一定期间(一般为一年)的财务管理状况所作的判断,除了作为财政部门监督企业财务、实施财政政策、分配财政资金的参考依据外,还应当向企业反馈并肯定成绩,或者提出改进建议,便于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必要时,可以考虑以适当的形式向公众披露。

(七)附则。明确财政部门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二者违反评估制度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

二、企业财务管理评估的基本原则

在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对象的选择、评估流程的设计、评估内容的安排、评估结果的判断等方面,财政部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重要性原则。即要求评估主体在评估工作量和评估效益之间进行权衡,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佳的效益。

(二)适应性原则。评估主体应根据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调整和选择评估程序、方法及重点内容,并以是否能够适应企业控制自身特有财务风险的需要,来判断财务管理的优劣。

(三)公正性原则。评估主体应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评估作为政府外部监管手段的特点和优势,确保评估结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四)导向性原则。评估主体应树立服务意识,通过评估引导企业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进而在全社会推广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

三、企业财务管理评估的流程

由于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工作具有专业性较强且实地评估工作量较大的特点,财政部门开展工作时,应尽可能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如评估机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的力量,以及借鉴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成果。

一般情况下,中介机构接受财政部门的委托,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评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相对较为健全,在委托中介机构对其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之外,还要接受来自国家证券监管、审计等部门的外部监督。因此,财政部门在评估这类企业时,可借鉴企业内、外部的审计和监督检查结果。对于集团母公司控制有效或者中介机构、有关政府部门认可其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企业,财政部门可简化评估程序及内容,可以仅就某方面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或不再评估。

四、企业财务管理评估结果的等级划分

评估结果的分类描述,主要是定量和定性两种思路。定量就是打分数,以分数高低描述优劣,适用于评估主体需要对评估对象进行排序的情形,缺点是对评分标准的科学性要求很高。定性适用于评估主体需要对评估对象进行分类并采取不同的策略,缺点是主观性较强。在定性描述时,可将被评估企业划分为正常、基本正常、关注、失控四个等级。对企业特定期间财务管理进行的特征描述和等级划分,具体如下:

(一)内部财务管理环境和内部财务制度体系。财务管理正常的企业,其内部财务管理环境优良,内部财务制度体系完备,覆盖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要素和各项财务活动,内容合法合规,且与企业经营目标相符。而企业财务管理失控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环境较差,内部财务制度不能覆盖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财务活动,存在内部规定与国家统一财务制度不一致的问题。

(二)内部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财务管理正常的企业,其内部财务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内部财务管理的实际流程与制度规定相符,能够及时处理内部违规行为,及时解决发现的内部财务管理薄弱问题。而财务管理失控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内部存在重大违规行为,财务管理不能正常发挥防弊纠偏功能,违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发现的内部财务管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三)财务风险的控制情况。财务管理正常的企业,表现为生产经营正常,近3年能够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支付工资以及缴纳税费等。而财务管理失控的企业,表现为评估期间有拖欠贷款本息、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税款及应付利润的情况,或者连续亏损,已出现资不抵债情况,或者管理层频繁变更,或者财务部门已无法正常履行职责等。

(四)“例外”事项。这是属于“一票否决”的事项。例如,企业评估期间只要出现了重大财务舞弊事件,无论财务管理的其他方面情况如何,都不能划为“正常”和“基本正常”,而只能劃为“关注”或“失控”。对于评估结果属于“正常”和“基本正常”两级的企业,财政部门应予肯定,成功经验可以推广。对于评估结果属于“关注”的企业,财政部门应向企业出具警示通知,指出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可能出现的后果,提出采取具体措施加强管理。对于评估结果属于“失控”的企业,财政部门应下达整改通知,对企业的整改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并为企业实施整改提供必要的政策咨询服务。

五、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制度的适用范围

4.小班安全质量动态评估制度 篇四

一、实施范围:

井下采煤、掘进、开拓工作面。

二、实施程序:

动态评估----分数计算----等级确定----采取对策----整改落实----达到控制目的。

(一)、班评估内容和标准:见各工作面班评估表。

(二)、评估程序和要求:

1、现场全方位动态评估工作由跟班安全员负责执行。每天安全员开完班前会后领取评估表,升井后把评估表送交安监处,由安监站全面审查鉴定后信息中心筛选隐患,反馈落实,督促完成,同时把评估分数计算统计,上台帐。

安全员下井必须携带卷尺、线绳、记录笔和动态安全评估表,并做到现场交接班,接班后要按规定路线顺序巡查施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和汇报。

2、上班安全员评估表由接班安全员鉴字,上班没有整改的隐患由当班安全员继续监管,当班安全员接班后对工作面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当班安全员在段队收工时内按评估内容逐项检查评估,凡不符合标准的划“×”,符合的划“√”,不存在的项目划“○”,汇总后划“×”的不得分,划“√”的按标准分计分,并填写安全评估总分数。

对评估表凡划“×”号的项目,应作为当班安全员督促整改的

重点工作,与当班值班队长联系,督促整改。当班整改不完的交下一班安全员督促整改,并及时按程序电活汇报给信息站,汇报时只汇报评估大项和扣分的项目,信息站及时做记录,并根据具体情况与接班队长交涉,便于问题及时解决。

3、填报现场隐患记录

安全员要将填入现场隐患记录表(安全检查表)升井后交与安监处。

三、搞好动态安全评估的措施:

(一)、安全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认真履行职责,按照班评估的项目和要求认真进行班评估工作,并对所填表负责,不得随意降低标准,或敷衍草率打分,更不得打人情分,给安全工作带来大的隐患。

(二)、建立安全评估制约机制,其制约方法如下:

1、安全员现场评估是否切合实际,可由安监处和各业务科室员入井现场检查所填写的“动态安全评估表”进行制约。安监处和科室人员评估分值若低于安全员所评分值的5分时,对安全员提出警告,当低于10分时,每发现一次罚安全员20元,如发现安全员弄虚作假,责令其停工住“三违学习班”并按规定处罚。

2、对每日安全员和、安监处、科室干部入井填报卡筛选出来的问题和隐患以及安全质量大检查定了的问题和隐患报告扣分制度 第一次评估查出的隐患由安全员督促,带班长负责整改,未整改的问题,再次评估时,按项目分值扣分。

安监处以及矿、科干部下井,填写的班评估表,低于班安全员

评估分数时,以安监处和矿科干部所评估的分数进行打分定级。班填写班评估分无效。

当班当日不能处理的隐患和矿、科领导下井填报的隐患,按信息中心下发的反馈卡,限期处理,并由安监处复查整改情况,发现一处未按规定时间整改,扣复查日评估总分的10%。

对上级及局矿安全质量大检查查出的问题,以三定表形式,由信息中心督促处理,限期整改并由安监处复查整改情况。逾期未解决,每一个问题扣月评估总分5分。

四、实行安全评估与质量标准化综合评定奖罚制度。即:将每月的安全评估与月质量标准化得分相加被2除后所得分定为综合评定的奖罚分数。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和治理制度

一、矿长对全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负责,分管副矿长、总工程师对矿长负责,负责组织本职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监察处负责安全隐患的管理、监督和统计上报工作。

二、安全隐患是指矿井生产现场、技术管理、装备设施等所有环节和矿井周围附近地区所存在的危及矿井安全的一些不良因素。

1、按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解决难易分为三级:

A级:危害严重或者治理难度大,需由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隐患。B级:危害比较严重或者有一定的工程量,需由矿限期解决的隐患。

C级:对矿井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由工区、业务部门解决的隐患。

2、按事故隐患的种类分为:通风、瓦斯、煤尘、火灾、水灾、提升运输、机电、放炮、顶板和其它等。

三、安全隐患的确认

每月10日、20日、30日,由矿长负责召集分管领导、各专业、各段队负责人以及有关技术人员对矿井安全隐患各排查一次,并形成例会制度。根据安全隐患分级、分类标准,对本矿B、C级安全隐患直接确认,A级隐患提出确认意见,报集团公司确认。

四、安全隐患的治理

安全隐患的整改治理必须坚持贯彻行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排查出的隐患,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治理措施,矿长组织整改落实。隐患涉及相邻其它矿井的,报集团公司、所在

地的县级及以上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协调、监控治理。隐患整改资金从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中列支,不足部分从维简费用中列支。隐患整改做到七落实,即项目、措施、资金、时间、进度、人员以及责任落实。

五、安全隐患治理实行跟踪管理。

1、安全隐患及治理情况要逐级汇总上报,每月5日前,将矿上月隐患治理情况和下月隐患排查情况报送集团公司,安全隐患在未整改完前,必须每次都报。其他有关隐患管理的上报按照上级要求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活动的具体要求进行及时上报。

2、开展矿、科室、段队、班组、现场岗位工五级排查机制,要求矿每月组织三次隐患排查,科室每周组织一次隐患排查、段队每旬组织一次隐患排查、每班下井的各级管理人员配合班组进行隐患排查、现场跟班安监员与岗位工时时进行隐患排查。

3、矿每月组织三次安全隐患及治理情况调度审查和排查,各有关单位必须汇报上月隐患治理以及下月本单位、本专业隐患排查情况,并将该月隐患治理反馈表在每月末17:00前报安监处;各有关科室必须在每周日下午17:00前将上周隐患治理情况和下周隐患排查情况书面报安监处;各有关段队必须在每月10号、20号以及30号下午17:00前将上旬隐患治理情况和下周隐患排查情况书面报安监处;每班下井的各级管理人员对所检查区域查出的问题必须填写班隐患台帐并限期整改,由当班所属区域跟班管理人员签字落实整改,跟班安监员负责复查销号。

4、各有关科室、段队的周、旬隐患报表必须字迹清晰,参加排

查人员和整改责任人签字,单位盖章;现场班隐患台帐必须填写认真、字迹清晰,不得涂改。

5、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凡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必须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无措施不准生产。安全隐患治理完毕后,须由确认单位组织验收,验收结果及时上报销号。

6、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力或安全隐患整改措施不落实,导致发生事故的,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7、加强对安全隐患的管理,把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安全办公会议、安全检查和安全考核的重要内容,研究、协调并督促安全隐患的整改,严防事故的发生。

5.评估质量管理制度 篇五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病案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依据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河北省病历书写规范(2013年版)》等规范性文件,依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年版)》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依据为《河北省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河北省医疗机构门诊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试行)》。

二、检查方法:

1、对运行病历质量控制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科主任和护士长为第一责任人,每个科室主任或指定一名副主任为质控组组长,负责运行病历及出院病历质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管床医师,并按要求记录在《科室质量管理记录册》中。归档病历必须由质控人员填写《河北省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组长签字后方可入档。病案管理委员会成员每月每科随机抽查运行病历不少于2份,填写《河北省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

2、每月由病案室随机抽取每科7天以上(最短不能少于3天)出院病历1份,病案管理委员会成员分成内、外科系统每月集中1天交叉检查病历质量,每份病历至少经4人检查,并填写《河北省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用表。

3、门诊病历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门诊主任负责监督检查。病

案管理委员会每月抽查一次,并填写《河北省医疗机构门诊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试行)》用表。

三、考核结果的界定:

1、考核结果实行扣分制。按照《河北省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扣分,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甲级病历,81-90分为乙级病历,80分以下为丙级病历。

2、门诊病历低于75分为不合格病历。

3、出院病历按检查用表平均分计算。

四、措施及奖惩:

1、每季度汇总检查结果,其后的院周会通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各科室。

2、对不合格病历实行经济处罚并限期整改。

(1)对未达到甲级病历的,实行追踪监测。同一医师一年内累计3次出现乙级病历的,予以全院通报批评,累计2次发现丙级病历的,予以延迟晋升晋级一年;

(2)对病案管理委员会专家评审(至少3名以上专家,其中含有专业委员)认定的乙级病历和丙级病历的,由医教科反馈到科室,科室质控小组组长签字确认后生效,每份乙级病历扣罚科室100元、每份丙级病历扣罚科室200元,并限期一周内完成病历整改,再次发现的,加倍扣罚;

(3)每个科室每月准备甲级病历二份,并将所有死亡病历、疑难危重病历、手术病历、输血病历,其病案号必须在次月5日前上报

病案室备查,所有出院病历于患者出院后7天内入病案室,未按时上报或按时归档的每份病历扣罚科室50元;

(4)每半年组织一次全院病历质量评比,随机抽取,全年进行统计总结,对总成绩在全院前三名的科室及个人给予全院通报表扬。

3、对于急需复印的现运行病历必需由相关的医护人员或病案室管理人员复印,不允许病人私自携带复印,发现一次,每份病历扣罚当事人50元。

4、各种检查申请单,如果发现书写不合格的,扣罚5元/张。

5、对所有扣罚的数额上交院财务,不得他用。

6.评估质量管理制度 篇六

一、危重患者由工作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响应处理。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抢救工作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三、危重、躁动患者的病床应有床档防护,必要时给予适当约束,避免坠床。

四、及时、清晰、准确地做好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并签名。

五、做好患者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保持患者全身清洁无异味,无血、痰、便、胶布痕迹,保证患者卧位舒适,床单位整洁,及时为患者更换被服。

六、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并了解其使用目的及报警的排除,仪器报警时能及时判断处理。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护士应沉着、熟练地应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预案。

七、做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手卫生,患者使用的仪器及物品要专人专用,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医源性感染。

八、保证各种管道畅通并妥善固定,防止管路滑脱。

九、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护理方案,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手术时间、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治疗用药、饮食、护理要点、重要的辅助检查、心理状况等。

十、护士长每日检查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督导整改,每月分析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制定整改措施并加强落实,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提高。

十一、护理部定期对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督导、分析与整改,保证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制度

一、通过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和护理服务需求。

二、危重患者护理风险评估的重点包括:病情评估、管道评估、跌倒评估、坠床评估、压疮评估及其他风险评估。

三、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工作应由责任护士完成,班班评估并记录。

四、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在1小时内完成,对病情危急、有生命危险、需抢救的病人可延时评估,抢救完毕后及时评估。

五、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对于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提前预警,制定预防措施并实施,及时化解护理风险。

7.我国版权价值评估制度的建构 篇七

一、我国版权价值评估困境分析

1. 版权产品的无形性

版权与传统意义上的厂房、设备、机器等有形资产不同, 是把智力成果作为财产的无形资产。版权交易多以版权转让、版权许可使用等方式体现。版权交易主体对版权产品不同的利用, 使版权价值得到实现。版权价值衡量是其产业链上版权要素的经济价值的总和。我国版权产业链构建不成熟, 版权集体管理仍有待完善。版权产业链上的版权价值往往难以准确衡量。

2. 版权交易中, 不同主体对版权价值评估的不同诉求

企业版权评估目的在于依靠版权产品获得融资, 其瓶颈仍集中在缺乏版权作品价值评估的有关体系方法上。企业对自己拥有的版权评估最主要目的是核算企业总资产, 而非将其拥有的版权投放市场。往往使用成本法进行评估, 即评估价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中介服务机构对版权价值缺少清晰、准确的认定,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日常运营, 以及有关经营成果的实现。而投资者主要关心版权作品的商业价值。当其价值大于版权 (作品) 成本后, 投资者会利用价差进行投资活动。专业投资人对投资标的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评估方法与行业惯例, 但对有较为特殊资产属性的版权产品, 惯用方法与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却不够适用。尤其需要具有科学统计口径, 符合国内外行业惯例与规范, 能基本反映版权商业潜在价值的评估方法, 需要有公信力、科学权威的价值评估体系出炉。

3. 版权交易中, 不同形式版权作品价值评估标准不同

⑴图书文字产品。首先确定出版各个环节耗费的成本, 然后预先设定必要利润率, 根据预先调研得出市场规模综合确定其发行码及册数等, 以最终确定版权潜在价值。图书作品价值还应涵盖影视改编权、报刊连载权、电子图书数据库转载和海外版权收入等所带来的价值。对后者应当将版权价值链的两个主要因素概率与收益进行分解, 综合加权其价值链上的所有可能收益。

⑵电影及动漫产业。该类版权产品往往通过合同方式流转, 产品价值由电影公司与放映商、电视台、音响制片商等协商确定。在产业运作上, 每部影片需要考虑的标准包括剧本、导演、演员阵容、同类影片的票房情况、影片的预计租金和影片上映的档期等。一部电影的票房实现是制片方、发行方和影院三方的合作。分账制是现在电影产业票房利益分配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每部影片在电影院上映的收入, 除去相应税费支出外, 其余在电影出品公司和发行公司、影院之间进行分配。一部影片不仅可从影院获取客观的经济收益, 在其辅助市场, 例如有线电视、付费电视、收费电影额逆、家庭录像等其他发行渠道, 还可获得更为客观的“下游产值”。

⑶音像产业。网络数字时代, 面对盗版肆虐、恶性竞争, 音像出版业萧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通过建立完善的音像产品评估与交易机制, 音像产业将获得较传统交易模式更广泛的推广与收益。音像出版业完全可以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 把KTV产业、网络音乐产业等纳入自己版权经营的多元领域。运营的关键在于音像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以及按点唱次数的量化收费模式。新兴的KTV产业, 交易的价值评估是基于点唱数据库相关数据, 按K厅包间数缴费和歌曲点击率进行分配的。其中缴费应当考虑歌曲总数、歌曲被点唱次数、音像公司的h指数, 即音像公司的在各K房中平均被点唱次数等。

二、我国版权价值评估现状分析

1. 评估方法有待标准化

目前, 我国版权价值评估主要采用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其中, 成本法与收益法是较成熟的计算方法, 对版权产品可依靠成本法中所需要的参数进行评估。成本法与收益法对企业本身而言, 具有核定企业资产总额的功用。然而, 版权产品的成本并不必然决定其在市场上流通的价值。换言之, 利用成本法评估的版权价值是否可为交易对方所接受。并且, 版权价值评估更主要的是将版权产品投入市场来寻求增值。而对市场法而言, “交易信息易于获得, 否则难以对版权进行价值评估。在发育完善、有活跃版权交易的市场, 运用市场法进行价值评估简单、直观、运用灵活, 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价值评估方法。但目前我国版权交易市场不完善也不活跃。再加上版权具有专有性、唯一性、创新性等经济特征, 很难在市场上找到相同或类似参照物。用市场法对版权质押进行价值评估的关键是有可参照物, 没有参照物市场法无法应用。”因此, 收益法在版权交易过程中是主要的方法。收益法的一般公式为P=∑ (t=1, 2……T) Mt/ (1+r) t。其中, P为评估值;Mt为被评估资产所带来的第t年的年收益;T为被评估资产能带来收益的总年数;r为折现率。版权产品收益额不同于一般制造业, 可依照货物年产量、利润率等参数进行计算。因此, 利用收益法对版权价值的评估参数无法确定, 也无法通过市场调研而得出, 折现率与收益额等参数的确定往往缺乏统一标准, 随意性较大。此外, 各评估机构没有相对统一的一套规则和方法, 结果就是各评估机构对同一被评估对象的评估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版权价值评估被社会各相关机构的接受程度。

2. 我国版权交易制度有待发展

⑴我国版权代理机构有待发展。在英美, 一些无名的著作权人如果没有版权代理人的推荐, 出版公司多不予理会, 要想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是非常难的。版权代理人对无名著作权人作品的推介常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对出版机构来说, 版权代理人常常在帮助编辑起到过滤作用。一个有经验的代理人一般不会给出版机构送去质量差或不适合使用的作品, 这样就可以减轻出版机构编辑的负担。所以, 大多数出版机构首选来自版权代理人的书稿, 他的出版机构甚至不考虑从著作权人那里直接收稿。

⑵版权登记制度有待完善。虽然我国实行版权自愿登记制度, 我国版权登记有版权初始登记与版权质押合同登记。负责各种登记的机关混乱而不统一, 呈现多头并举的局面。考虑我国现实情况可由国家版权局负责统一作品登记。另外, 应加强版权登记机关与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以及版权交易平台等版权交易主体的登记信息共享。只有登记信息与版权交易参与者及时共享, 才能改变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版权“一物多主”的混乱局面, 版权公示才能产生公信力, 有力保障交易安全。版权登记信息应当包括版权的转让、许可、质押等。

⑶版权交易中心的建设。在国家政策支持下, 版权交易平台建设成为我国版权交易建设重点。目前, 我国版权交易平台主动交易的业务量少, 受到制度不健全、版权保护力度不足等外部条件约束, 版权交易平台尽管已搭建了较为完备的“交易”流程, 但对交易主体的“吸引力”不足。平台作为中间组织机构, 其版权交易及由交易本身衍生的各类版权服务功能仍在政府主导下。主动出击市场、整合资源的平台优势尚需不断提高。“版权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的“价格发现”的基本功能, 市场调节功能尚未发挥出来。此外, 各家版权交易中心各自经营, 关联度不高。从全国来看, 版权交易市场分散程度大, 且存在交易模式单一。各家版权交易中心功能雷同、业务领域相似。“诸侯争霸”的格局初显。而对版权交易的“需求者”而言, 无论版权所有人还是版权需求方, 版权交易公共平台能带来什么服务、能否确保版权交易权益受到保护、平台能否使交易成本降低并获得双赢, 都是目前我国版权交易平台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版权价值评估制度建构

1. 完善我国版权价值评估方法

⑴合理确定版权商业价值因素。在市场中, 权利人依靠对版权作品传播的垄断, 许可他人使用作品或自己对作品利用而获得利润。版权价值是基于版权作品的原创性及在有效期内不可复制而产生的。版权商业价值因素包括:

(1) 作品的独创性。作品为作者的智慧创造性成果, 它作为无形财产区别传统体力劳动成果而具有商业价值。作品的独创性在版权商业价值评估活动中具有一票否决地位。对可享有版权的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应根据评估要求在版权权利约束中, 选择作为评估对象的版权财产权利分项进行评估。

(2) 作品的市场范围。不同类型的作品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比如, 美术作品用于展览, 电影作品用于有偿放映、网络传播, 文字作品用于书籍出版。不同内容的作品拥有不同的消费群体。例如, 影视作品、动漫的消费主体集中于青少年, 电影作品消费主体集中于中青年。相同作品由于不同地域人的文化背景不同, 受欢迎度也不同。这就使处于不同市场范围的作品, 最终的盈利能力不同。

(3) 作品的增值潜力。不同作品的增值潜力是不同的。比如, 一部好的动漫可开发成游戏软件, 也可设计成动漫装饰品, 还可打造相关的主题公园及特色旅游景点。作品的增值潜力越大, 意味着该作品能以版权打造一条漫长的产业链, 形成属于该作品的一项产业。

(4) 作品开发团队的实力。一部好作品的开发需要一个优良的团队。而团队的实力可增加作品的受欢迎度。例如, 电影作品的团队实力, 包括导演的名气、演员的知名度、电影制作成本、改编原著的名气等。开发团队实力越强意味着作品的经济价值越高。

(5) 作品的许可情况。依照我国著作权法, 作品许可分为独占许可和非独占许可两种。作品许可越多说明其经济价值越高。版权人与被许可方在许可合同中约定的许可费用, 也可以作为版权价值评估的参考因素。

⑵依照版权商业价值因素确定版权评估参数。目前, 我国版权评估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 评估公式参数的确定缺乏统一标准, 随意性较大。例如, 收益法中:P=∑ (t=1, 2……T) Mt/ (1+r) t。其中, P为评估值;Mt为被评估资产所带来的第t年的年收益;T为被评估资产能带来收益的总年数;r为折现率。折现率参数的确定往往缺乏客观与现实依据。评估方法中对商业价值因素并未做过多考虑。因此, 评估机构首先应依照作品的商业价值因素, 确定相关因素在评估方法上所占比重, 进而将评估方法的参数细化、量化。然后, 再依照版权作品的不同性质制定适合不同作品的一套标准化评估方法。最后, 在版权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中, 评估版权价值在该产业中的比重。

2. 版权中介机构管理制度的完善

中介机构采取科学而客观的评估方法并非意味着版权价值评估制度最终得以完善。版权作品的无形性决定了版权作品价值的难以确定性、波动性。评估机构应对其最终评估结果负责, 也应在固定年限内或依照相关人申请对版权作品价值评估进行修正, 甚至重新评估。中介机构管理应做出如下完善: (1) 设立行业协会对评估机构虚假评估进行监管, 允许利害关系人对评估结果提出质疑。 (2) 评估机构应当对过分高估或低估的评估结果负责。 (3) 评估机构负有义务对其评估结果进行备案, 定期进行修正, 甚至重新评估。 (4) 加强评估机构同作品登记机关的合作, 明确作品许可、转让的登记状况。

3. 我国版权评估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证券法》第173条规定:“证券服务机构为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等证券业务活动制作、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财务顾问报告、资信评级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 应当勤勉尽责, 对所依据的文件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其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给他人造成损失的, 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但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除外。”我国《公司法》第208条第1, 2款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验证的机构提供虚假材料的, 由公司登记机关没收违法所得, 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责令该机构停业、吊销直接责任人员的资格证书, 吊销营业执照。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过失提供有重大遗漏的报告的, 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 情节较重的, 处以所得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责令该机构停业、吊销直接责任人员的资格证书, 吊销营业执照。”由此, 针对版权评估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责任追加及监督有待细化。法律制度也应明确版权评估管理部门为工商行政部门, 行业协会对评估机构虚假评估进行监管、查处;明确行业协会应依照市场对各评估机构针对各类版权作品的评估方法做出统一指导;明确行业协会应对评估机构进行监管, 赋予利害关系人请求重新评估的权利。

摘要:我国版权交易中心的建设引发了版权价值评估问题。版权作品评估方法较有形资产评估有其自身特点, 版权价值评估制度关系版权产业的健康发展, 也是我国版权产业的重要环节。建构与完善我国版权价值评估制度势在必行。

关键词:版权作品,版权价值,评估

参考文献

[1]莫超群.我国版权质押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对外经贸, 2014 (1) .

[2]徐建华.版权贸易新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5:8.

[3]何焕锋.著作权公示制度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 2009 (11) .

8.培训评估制度分析与模型构建 篇八

关键词:培训;评估模型;人力资本;指标设计

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评判培训目标达成,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判断受训者知识和技能的提升,界定培训效益,提高培训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培训评估也是培训过程中问题最多、最具争议的环节。本文拟对培训评估制度进行系统的探讨,以期对我国企业培训评估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培训评估的经济学分析与模型构建

培训的路径通常是:企业→培训管理部门→培训师→受训者,依据委托代理理论,四者之间目标各不相同,且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道德风险、诱导与监督行为以及风险分配等因素。企业为了在相互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提高培训管理部门、培训师和受训者的工作或学习的积极性,事先拟定培训考核标准,然后在培训过程中和培训结束后分别对培训管理部门、培训师和受训者进行培训评估不失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为培训评估的经济学分析提供了另一个视角。该理论认为,企业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企业是否愿意提供培训,取决于培训收益的现值大于或等于培训成本。因此,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培训评估数学模型:

∑[An/(1+R)n]-C≧0

其中,A—培训与未培训个体的收入差额

C—参与培训的总成本

R—贴现率(利率)

n—受益期限

由于上述计算非常困难,也为了减少评估风险,通常将培训过程纳入评估范围,并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下表是笔者依据中国实际,参考现有培训评估模型拟定的一种培训评估模式:

二、我国培训评估现状分析

目前,培训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但在培训评估方面仍面临不少问题。

1.对培训评估认识不足,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培训评估制度。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调查,只有15.22%的企业进行较完整的评估,而54.34%的企业很少或偶尔开展评估。

2.培训评估方法单一,量化指标少,科学性不足。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调查数据显示,在开展培训评估的企业中,79.09%的企业选择满意度评估,51.16%的企业采用笔试或口试评估,37.21%的企业采用培训前后员工行为的改善作为评估,而采用培训投资回报率或其他专业评估工具的企业分别为2.33%、2.33%。

3.培训评估不够全面,仍停留在初级阶段。由于培训评估费时、费力,培训的成本效益难以量化,多数企业仅对培训内容、环境条件、教材、讲师等进行考核,很少对受训者回到工作岗位后的行为及态度的改变、能力的提高、工作绩效的提升和对组织绩效带来的变化进行跟踪考核。

4.培训评估少了反馈和结果运用环节,培训评估缺乏激励作用。由于培训大多具有时间短和受训者分散的特征,因而培训结束后多作鸟兽散,反馈环节往往被忽视了。

三、企業培训评估制度的构建

要改变当前企业培训评估的现状,提高培训效率,必须着眼于长远,尽快构建完整的培训评估制度。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1.构建培训投资的风险防范机制。对企业而言,应做好培训投资的战略规划,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加强内部文化建设,完善银行薪酬福利制度,以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服务的意向和忠诚度。对受训者而言,应优化知识结构,注重知识积累,选择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加强体育锻炼。

2.建立完整的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培训评估标准。即拟订培训全过程的指标,并针对这些指标分别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标准。其中,培训前的评估包括培训需求评估、培训目标评估和培训资源评估;培训过程中的评估主要是为了避免培训出现较大的偏差所进行的临时性评估,以便及时对培训作出相应的调整;培训后的评估包括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保障和培训目标分析等。

3.培训评估人员和评估方法的合理选择。主要是精心挑选培训评估组织者和培训评估报告撰写人员,回避道德风险。同时,在实施评估前,应对参与评估的受训者进行必要的评估知识讲解,避免评估的随意性。在培训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应注意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4.适时反馈评估结果,重视培训评估结果的运用。适时的培训评估包括五条反馈路径:即受训者、受训者的直接上级、培训师、培训组织者和高管层。培训评估结果的运用主要将培训结果与受训者任职、岗位轮换、外出交流实习、晋升、奖惩、工资福利等结合起来,让受训者受到某种程度的鼓励。

5.培训评估数据库的建立、培训评估总结和资料归档。培训数据是评估的重要参数和实施评估的基础,因此,做好培训评估工作,必须注重评估数据库建设,包括硬数据和软数据。前者如评估参数,后者如组织文化、环境、培训目的与要求、满意度和主动性等。

参考文献:

[1]莱斯利·瑞.培训效果评估[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杰克·J·菲利普斯.培训评估与衡量方法手册(第三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忆读书》下一篇:女儿结婚父母上台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