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汇报:在体悟中成长

2024-06-30

大学生思想汇报:在体悟中成长(共11篇)

1.大学生思想汇报:在体悟中成长 篇一

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快乐成长

 

河南省鹤壁市第二中学 王 泽

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引发了青少年心理的迅速而不平衡的发展,使他们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时期,他们不善调节自己又不愿向成人袒露心扉,从而诱发了许多心理问题,被人喻为“危险期”。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应当做好学生的保健医生。

一、课题开展的理论意义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和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的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许多人在谈到健康时,常常会认为它只上指身体的强健和没有疾商。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未能真正普及到各个中小学的前提下,探索一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学科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将能大大减轻学校所面临的种种压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端正的品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思想认识,为他们个性的发展打下长久而全面的基础。

二、课题开展的现实意义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是各项心理功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并能在自主性的活动中充分满足自己的各样心理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的水平,增强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促进个性的健全发展;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家庭关系状况,增进团体内部的凝聚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有助于提高人们承受压力、耐受挫折的能力,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

三、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通过对我校学生心理问题的问卷调查,目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压力

(2)情绪不稳定

(3)焦虑

四、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1.学习方面

2.人际交往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

(2)与同学的关系

(3)与社会关系

五、学生心理问题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解决办法

1.创设情景: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由于年龄特点,爱动、好玩,而游戏是青少年普遍喜欢的活动,有益的游戏能给他们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辨论,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学生思维敏捷,语言组织能力强,能够清楚、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能够应用已学知识,旁征博引,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灵活应变能力,足够的自信等。但只要教师适当放低要求,适时点拨,也能达到预期效果。

2.故事启发法:中学生由于年龄、阅历及知识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更乐于从生动、形象的事例中接受教育,在教学中融合中外名人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故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现象,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情感教学:情感教学就是“以情施教”。指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用自己的高尚情绪积极地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课堂上,情感教育实施得好,会产生一系列积极的情感结果,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如下常用的方法:

1.诗歌朗诵法:选编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诗歌,使学生通过诗歌朗诵的`形式,受到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的熏染,从而陶冶其情感,培养其高尚情操。

教师通过在课堂上主动地创设情景,促进师生互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也从中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角色扮演:思想品德课堂上,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扮演在实际生活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是一个行动过程。在这个活动中,既可以收获经验,也体验了与人合作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3.谈话法:这是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心理咨询是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它以谈话的方式进行。(政治教学论文 )学生向教师倾诉自己内心的困惑,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成因,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通过会谈帮助学生澄清问题、解除障碍,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学习、生活。谈话是双向进行的活动,谈话能否取得效果,取决于教师是否能以平等、尊重、热情、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因此运用谈话方式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取信于学生并善于引导,学生才能坦诚吐露;二是要运用教育机智,言必中的,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而改善心态。

4.档案记录法:心理咨询要有记录,要建立档案。档案中除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外,要详细记录学生主诉(学生所吐露的心理困惑),并摘要记录咨询过程和教育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有效地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艺术,在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统一合力的作用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愉快地接受自己,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健全,人际关系和谐,具备了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需要社会共同努力的重要责任。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运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使自己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来适应这项工作。

2.大学生思想汇报:在体悟中成长 篇二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以教材为载体, 以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为依托, 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 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相互合作, 从而获得知识, 发展能力, 健全人格的过程。

一、体验式教学策略的特点与基本环节

体验式教学把学习的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 通过创设情境, 运用合作讨论的方式,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 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学习中体验、感悟, 获得知识, 养成良好品格。它以情境创设为前提, 以主动学习为基础, 以学以致用为目的。

体验式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三个要素:情境、合作、讨论。其中情境是基础, 合作、讨论是途径。与此相对应的是,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包括三个要素:体验、感悟、升华。体验式教学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合作讨论, 体验成功;实践运用, 领悟升华。

二、体验式教学策略应用实例

1.在活动性情境中体验。活动性情境是指通过个体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所形成的情境, 是一种亲历性的情境。在学习《走近父母》一课前, 我安排了“护蛋一星期, 体会父母心”的体验活动, 让每个学生自备一枚生鸡蛋, 然后在一个星期之内像妈妈照顾自己一样照顾这枚“蛋宝宝”, 除了在校上体育课和在家洗澡外必须全天随身携带, 不能让它有半点损伤。经过一星期的护蛋体验, 孩子们体会到了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 理解了生命的珍贵, 学会了感恩。学生们身上发生的变化也让家长倍感欣慰。

2.在问题性情境中体验。问题性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恰当的问题, 从而使学生体验甚至顿悟。在讨论课上, 我设置了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思考题:爸妈离婚了不理我, 怎么办?“拔刀相助”为什么会承担法律责任?“110”电话可以随便拨打吗?……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将法律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了有效的链接,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了法律的内涵, 接受了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

3.在艺术性情境中体验。艺术手段, 如一首歌、一幅画、一首诗等都能带给人一种意境, 给人以情感的体验, 实现人的理智生活、道德生活和美感生活的统一。在学习《描绘自强人生》一课时我播放了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在学习《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一课时我播放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都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学生情感的体验。

4.在反思性情境中体验。反思性情境主要有两类:一是诱发、唤起以前的人生经历而形成的情境;一是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所形成的情境。在学习《理解老师》一课时, 我设置了“老师的爱有多少”的反思性情境体验采访活动。让学生采访各科任课教师, 了解他们一天的工作情况和作息时间, 具体算一下教师除了八小时工作时间外, 还要额外工作多长时间, 从中体验教师为学生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 激发学生尊重教师的思想感情。

三、实施体验式教学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必须充满激情。教师要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似的情感。情感不只是促进认知的手段, 更重要的是它是课堂教学价值、意义的体现。教育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教师的情绪和情感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2.情景的创设必须合理。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有效。在体验式教学中, 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 创设一定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情境的创设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和学习主题的实际出发。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课堂活动要贴近学生的实际, 贴近学生的生活, 所运用的事例应来源于学生的身边事、日常事,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就是事例的参与者, 真正把自己置身于这种情境中来学习和思考问题, 达到知识和情感的内化。

3.大学生思想汇报:在体悟中成长 篇三

1.猜想创编,于探索挑战中“体悟”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有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口算“60÷3= 15÷3= ”有了“好算”的体验后,再把学生组织在猜想编好算的除法题“80÷4= 60÷2= 90÷3= 40÷2= 24÷3= 18÷6= 12÷4= 48÷6= 72÷8= ”这一极富挑战性的活动中。在学习中,我多次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并不在于学生是否能猜想出正确的结果、结论、重要的是通过猜想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学到探究知识规律的科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发现“75÷3= 65÷5= 84÷4= 42÷3=”的多种计算方法。而学生对口算的感悟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享受到探索活动的乐趣,对枯燥无味的口算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数学规律探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大胆地让学生进行猜想。

2.实践探索,在操作情境中“体悟”学习。数学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从而在这些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体验。这正是“学科本位”转向“关注”学生。在《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我设计了(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三个环节,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知周长。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媒体的直观演示,便于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互使用,发展了思维能力。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2)通过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实物操作,再到画图表征,充分体验周长的意义,并感悟周长的实质。激起学生的思维振荡,放射出欲罢不能的情感元素,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讨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面对新的问题,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不同的学生也能依靠各自的知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加深对图形周长的感受、体验。

3.沟通联系,在迁移同化中“体悟”学习。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与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完整,牢固的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用已有的经验来解释同化新知的过程,也是未知与已有的经验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过程。现在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用1、2两个数字组成尽可能多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这一开放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沟通了数与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探究“1÷2是什么意思”时,老师巧妙地提供8÷4、4÷2这两个算式。学生借助它们,通过类比思考,发现了1÷2与8÷4等算式的本质联系。这样的教学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挈入点,引导他们着力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在捕捉联系,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历着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认知矛盾趋于平衡,认知结构得以拓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思维,同时也在解决问题学习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4.引导深究,于反思总结中“体悟”学习。建构主义认为:一切认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诊断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目标。通过反思,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学到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元认知能力。我认为课堂上教师应“导在所当导,放在不得不放处”。上面的教学中,当学生暴露口算除法有多种想法时,教师创造性地提供了一个变式,让学生深究,从而强化对口算方法和转化思维的认识,又孕伏了优化的策略思想。这样的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建构。

总之,要实现数学教学从获取知识这个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经历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和感悟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4.在学习中成长 青年教师汇报专题 篇四

时间过的真快,我来到****工作已经三年了,在一千多个日子里,让我感同身受的是来自每一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我的信任、关心、支持和帮助,我在****这个大家庭中慢慢成长,古语说:滴水之恩,涌泉想报,我先借此机会向各位老师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因此我在工作中不断的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让自己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比如说上学期用学案中的当堂检测作为作业,刚开始我收上来的学案都是杂乱无章的,而我看到**老师给学生发的资料、作业都是装订成册的,而且每一份都有封皮,于是我也以此要求学生,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复习时候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上晚自习的时候,我们班级有的学生跟我说:“老师,我不喜欢刘老师看自习,我喜欢你给我们看自习。”刚一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一阵窃喜,我想一定是学生喜欢我、认可我才这样说的,可学生接着说:“每次问刘老师题,他都让我们自己在想想,好好考虑考虑,也不给我们讲。”我一下怔住了,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数学老师最忌讳的错误,每次学生问问题,我都是迫不及待的去讲解,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些问题是他们经过认真思考可以独立解决的,于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杜绝了这样的现象;二年级下学期是学生思想波动较大的时期,有一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严重,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每一位老师都绞尽脑汁,**老师采用了出小条的方法,每张小条只有两道题,学生自主找老师要小条,题量小,难度适中,对学生来说没有负担,对老师来说批改较快,成效较好,于是我也效仿了钱老师的作法,并在课间辅导批阅;在与学生的沟通方面,不要吝啬表扬的话,我就因为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让他对我产生了敌对情绪,**老师告诉我,要看到他的闪光点,真诚的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几次之后,这个学生对我的态度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善,学习积极性也有所提高……我在这个大家庭中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这些,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我学习的地方,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成长,我所取得的成绩有个人的努力也有大家的帮助。

5.大学生思想汇报:在体悟中成长 篇五

--平略小学寄宿制学校汇报材料

平略小学现服务村有平略、留纪、南堆等13个村,服务半径6公里;学校占地面积498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935平方米,在校学生414人,其中寄宿学生275人,留守儿童205人,10个教学班级;共有教职工26名,其中英语、体育、美术专责教师各一人;宿管员1人,保安人员1人,学校厨房工人4人;设有学生微机室、舞蹈室、多功能教室兼会议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群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创新德育教育方式,以情感教育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主体,以道德活动为载体,改善人文教学环境,优化德育教学资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取得的成绩

(一)、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强化行为习惯,生活技能教育,为学生自我打基础

好习惯益终生,我校教育坚持从学生的养成教育出发,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具体体现如下: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学年开学初一周,我们不急于上新课,全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前教育”课,内容包括:唱国歌、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紧急事故逃生演练、学习学校校规、校纪、校风、内务整理、个人卫生、队列队形等。这样不仅为后期常规教育打下基础,也渗透了爱家、爱校、爱国的教育,更加强了学生自我保护、自我服务的教育,使学生的自我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在独立生活下健康成长。

2、晨读。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为了利用一天的最好光阴来学习,我校每班每一学科都有一名领读人员。在做好晨扫后,未上早读前,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晨读,基本上不用老师怎么监管,学生都会在完成自己的晨扫任务后自觉进入教室读书,学生逐步养成学习的习惯。

3、午休习惯。每天中午1点,我校午休预备铃响,我校采取每班科任教师中午轮流跟班形式,对学生午休习惯的养成进行了培养,经过长期的坚持,现在我校午休基本不用教师看管,学生已经形成习惯。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下午学习效率,同时也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4、做好寄宿学生的晚辅指导,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我校一半以上是住校生,又是留守儿童较多,所以我校一直以来都安排各班或各年级教师轮流晚辅。组织学生进教室一起学习,做个别辅导。现在各班

学困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二)、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1、感恩教育活动

为培养学生的爱心,做一个尊老、爱幼好学生,学校加强学生感恩之心的培养,引导学生开展对长辈的感恩之情教育,例如通过“三八”节、母亲节、教师节、重阳等节日,分别组织并开展了以“感恩父母,关爱母亲”、“我是妈妈小棉袄”、“我是老师小助手”等为主题的活动;还积极引导并帮助孩子通过信件、电话、网络等方式向父母汇报在家在校情况,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交流,理解、感恩父母。弥补亲情缺失对他们思想情感造成的影响。

2、法制教育活动

小学生的法律知识的知晓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能力差,而他们又远离亲人,如何增强学生的的法制意识,加强自我防护呢?我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校醒目的墙上制了永久性标语:“今天我为懂法而快乐,明天我为有法而富有”,时刻提醒学生,让法伴成长;每学期聘请法制副校长、消防大队、交通大队、食品卫生部门到我校为学生上法制课,通过血淋淋的事件挂图、活生生的案例,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律能力,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加强自我保护。

3、安全教育活动

加强教育,促进自护,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因此,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晨会、讲座、安全教育课、主题班会、活动课、学科课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许多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如: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火、防盗、防地震等)。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每位教师利用课前一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班级作好班级日志并每周五交校长亲自查阅。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4、家校沟通活动

①、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集中办学的好处。

②、通过家长会,面对面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分析学生的问题所在,交流、指导家长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家校整和教育落

到实处。

5、少年宫活动开设

每周星期二下午二、三节课,周三、周四的课外活动课,我校开展民歌、电子琴、舞蹈、手工、书法等10多个活动小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及兴趣爱好,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我们还利用地方课、班会课校园广播对学生进行县情、乡情、校情等方面的教育。

(三)、加强师德修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意识

1、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也是每个教师事业的生命。2009年集中办学之初,我校就确立了“从实际出发,从基础入手,帮助差生,巩固中等生,培养尖子生,力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①对学困生转化,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负责5名学困生的学习转化,以上学期期末统测成绩为准算出进步分,学困生由各教师自己选定;②优生培养,以上学期期末统测成绩优良率为准,每进步一个百分点给以一定的奖励。③、每位教师负责2名问题学生的转化,每班把认为最难转化的学生交校长,由班主任与校长共同转化。各教师与教导处经常研究各年级各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就所教学科学生学习情况随时分析、总结,采取应对措施。

2、教师的素质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常言说“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备一桶水”远远不适应现在的教育,现在的教育要求“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水。”近几年来我校人事的变动非常之大,这给我校工作的实施及教学质量的确保是带来很大影响的。在教师的培养上我们坚持作到:

①、积极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培训,通过学历的提升提高教师的素质。目前我校教师大部分都已达到了本科学历。

②、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升教师的素质。首先,我校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的形式进行每学期循环上公开课,全员参与,以此锻炼每位教师的胆量,技能和相互学习借鉴;其次是实行一课重上,落到实处的培养教师成长。具体方法是,同一节课的内容,用平行班的学生上两次,上完第一堂后根据大家的评课进行整改,再用平行班的学生教学二次。再则,我校还采取“走出去,引进来”进行抛砖引玉。每当上级组织各种竞赛时,我校都是把机会留给每一位老师,让每一位老师都有参加锻炼机会。

(四)、以制度作保障,促进各项活动的正常实施

根据上级部门各项管理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我校先后制定了各种制度。制度建设做到了人性化、规范化、系列化、可操化。管理工

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我们特别注意调动教师的主观积极性,推动师生从被动管理向自觉管理、自我管理方向发展。我们重视目标管理,狠抓过程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抓好常规教学,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抓。

按要求开足开全课程,做好各样常规教学检查。以评促升的方式进行各科单元平行班统一测评,每以20元作为高分班级的奖励。

二、当前的设想

(一)、养成教育上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想与品质习惯:

1、充分利用身边的、媒体的正能量事例,进行正面的宣传与教育,让学生得要感染与熏陶;

2、收集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正面与负面的生活片段,通过对比,让学生找出处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监督,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避免5+2=0的教育反弹。

4、加强问题学生的转化力度,让我们的爱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以心灵的触动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5、组建亲情网络平台,让学生多与家长沟通,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及帮扶工作。

(二)、文化育人上

1、展示教师及学生的作品,在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的走道,展挂教师及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特长兴趣与爱好。

2、开学初,先组织全体教师对学校的文化进行诠释,各班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到各区域进行实地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内涵,在心里成为一种定式,让定式指引行动。

3、利用假期时间,对学校破损的文化进行重新的布置,各活动场所有各自的主题内容。

(三)、教学质量上

1、借2013年暑假师德培训的力度,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学习,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夯实的基础。

2、开足开齐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进一步加大转化学困生、巩固中等生、培养尖子生的力度,让学生整体得到提高。

4、以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开设好常规教育活动,做实少年宫活动项目,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打基础。

(四)、责任与安全上

1、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项设施、制度,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优雅的学习环境。

2、通过政府职能,将学生的安全接送与《村规民约》、《双诚信双承诺》挂钩,让学生在家校往返途中的安全得到保障。

3、开学初,学校将各渡口、各村接送学生的名单发给各家长、各村委,学校、村委共同监督学生的安全接送。

4、加强各岗位教师的责任感,特别是宿管员、保安人员,加强夜间及课余时间的执勤力度,保证学生的安全。

三、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寄宿制学校在硬件上、后勤服务人员安排上达不到办学条件的标准,专业技术教师在学校充当服务学生的各种角色,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师不能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来。

2、学校没有教师宿舍,如果让教师在外租住,学生的安全得不到很好的监管,我校亟待上级帮我校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

3、由于学生周五放学回家,是一个乘车的高峰期,对于乘坐超载车辆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较好的控制;星期天,学生基本上是自己从家回学校,我校又是库区所在地,学生的水上安全存在着极大的隐患。

4、少年宫活动的开设,让我们看到了活动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对此项目的实施,挤占了教师的业余时间,教师没有任何怨言,主要是教师不是专业的人员,在授课时很吃力,特别器乐教师我校根本没有教师能胜任,特请为我校调配一名器乐特岗教师。

5、我校纳入“留守儿童之家”试点学校,在亲情平台网络上,我校现在仅有宽带网,没有光纤,不能满足亲情网络平台的开设,在网络及维护维修上,更是没有老师能胜任,也恳请领导为我校调配一名信息技术专业特岗教师。

6、由于聘请后勤工作人员挤占我校生均公用严重(每年7万元),导致我校经费匮乏,现目前还欠“天洪广告”文化宣传费用15000元,假期对学校文化重新规划布局,尚需20000元。

7、在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学生的安全与自护自救能力的培养发生着冲突,如何解决好安全与能力的问题时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8、如何加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拓展学生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是学校教育面临的共性问题。

平略小学

6.大学生思想汇报:在体悟中成长 篇六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复习课教学设计

海南省儋州市思源实验学校吴美慧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意识;愿意自觉承担责任,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将各考点知识灵活应用到试题中解题的能力,能够逐步掌握不同题目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知识目标: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自觉承担集体责任和社会责任,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承担责任的意义;树立责任意识;参加公益活动的形式和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能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能够逐步掌握不同题目的答题方法。

三、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题型演练、创新设计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自制视频,展示班级活动掠影,体现本班同学们积极承担集体责任。

(二)讲授本课

环节一:课标指导

展示课标指导,教师进行简要解说,并解释亲社会行为。

环节二:考点梳理

1、课前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梳理本单元知识点。

2、请学生展示导学案上的思考题。

(1)人多一定力量大吗?

(2)请搜集有关个人和集体的名言警句。

(3)中学生可以参加哪些公益活动?

3、解说思维导图,从全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思维导图,并由作者上台对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解说。

环节三:考点拓展

同学们课前写出与本课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点,课堂上进行展示,不同小组进行质疑补充,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环节四:中考链接

教师概括近五年海南政治中考题考查本课知识点情况,从中选出一道选择题和一道辨析题进行分析。先由同学们分组派代表展示成果,互相补充,最后教师归纳,并总结辨析题的答题方法。

(XX年13题)XX年11月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完成了对接。成功的背后,是航天科研团队万众一心、大力协同、团结奋战的结果,是中国航天人多年艰辛付出的结果。这表明(D)

A.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

B.关爱集体要放弃自己的一切利益

C.只能合作,反对竞争

D.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XX年中考18题)刘磊等27名大学生毕业后,扎根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与青山为友,与绿水作伴,艰苦创业,乐于奉献。五年来,他们用双脚丈量200多个山头,徒步调查保护区的每一个角落……

有人认为,鹦哥岭青年团队扎根深山、坚守理想以及奉献青春的精神不值得提倡。请你对这一观点加以辨析。

答:①判断正误:我不赞成这一观点或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②说明理由:“乐于奉献、奉献青春”——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

③“扎根深山、艰苦创业”—— 民族精神、艰苦奋斗。

④“坚守理想”——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发展的大业中。

⑤“奉献青春的精神”——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

⑥总结该怎么做: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积极服务社会。

环节五:答题技巧

展示材料,思考问题。

问:(1)该社区倡导人人参与公益活动,有什么意义?(4分)

(2)如果你是该社区一员,在参与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的过程中,可以扮演什么角色,相应承担哪些责任?(两种,4分)

先让一个同学回答,再展示某考生的答案,同学们打分,说出应该怎么答题,归纳答题方法,要审清题意,抓住主干。

老师总结:意义类题目,要从个人和国家社会多角度回答。要审清题意,主体为社区成员,不能脱离这个身份,不能答子女或学生的责任。

环节六:考题探究

展示“时代楷模”魏德友材料,请各小组根据材料,讨论出题,可指定某小组回答。最后

展示老师的命题题目供参考。

六、课堂总结

7.大学生思想汇报:在体悟中成长 篇七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应该成为每个人自我成长和提升的重要途径。无论教师还是学生, 其实质性的、发自内部的成长与发展, 必然要求不断追求知识, 实现自我思考和提升。

二、体悟教学的含义与价值

“体悟教学”是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唐江澎老师通过自我审视、解读, 展示自我专业发展的历程与方法, 为教师自我实践提供概念化示例而提出的。他认为体悟教学就是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策略 (如调动主动性、鼓励参与和交流等) 和方法 (如换位、参与、设境、对比、援例、譬喻等) , 使学生在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 能够把自己已有的经验 (直接的生活经验和间接的学习经验、知识背景) 与当前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 从而产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对形象的深刻感受和对方法技能的切实领会[1]。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 体悟教学的理念对于阅读素养及阅读有效性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 体悟教学有助于实现阅读教学的本质追求。

阅读的本质就是要求阅读主体对文本有内在的动态的反应, 通过与文本的交流, 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通过教师的指导, 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感受、关注阅读文本, 自己领会、感悟, 把陌生的、外在的阅读对象变成熟悉的、可以交流的存在。

2. 体悟教学有助于促进教学双方对文本的理解。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2]。然而教师、学生和阅读文本之间存在着时间空间、心理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距离, 若要突破这个距离,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必须架设起多架沟通的桥梁。教师通过体悟, 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在的含义, 也就能够更准确地指引学生架设起与文本沟通的桥梁;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感悟, 也能够联系自身的经历体验, 激发探究文本的热情, 进一步走进文本之中。

3. 体悟教学有助于发展正确的人文素养。

阅读素养的提升不仅能够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也能够逐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通过体悟教学所养成的阅读习惯, 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地进入文字中, 从中汲取丰富的情感体验,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 体悟教学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体悟教学不仅是相对学生而言的, 教师更应该通过体悟教学达成与学生的共同成长。教师通过体悟形成自身的独特体验, 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进行作品的再创造。

三、影响阅读有效性的因素

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信息的基本途径之一, 对人的成长影响巨大, 一本好书往往会改变人的一生。然而目前国人的阅读现状令人颇为担忧。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环境因素。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等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选择的多元化使得阅读在生活中的比重日益下降。对学生而言, 学习压力大, 课外活动多也让他们少有时间花在阅读上。二是阅读文本因素。目前市面上各种出版物、阅读物的泛滥和粗制也造成了阅读者的选择困难。对于学生而言, 他们更喜欢从报刊、杂志中快速获取最新的信息, 而忽视了传统的文学著作。三是教师因素。教师的教育观念、思想道德水平、教学能力、心理状态、智力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态度。一名优秀的教师, 特别是语言文学类教师应该善于发掘学生的阅读关注点, 通过自身的学习、生活经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吸引他们自觉、主动地去阅读。四是学生因素。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态度等将会影响到他们的阅读习惯、阅读特点及阅读方式。例如, 男生通常对理工类、科技类读物感兴趣, 而女生多热衷于文学作品。态度积极的学生更能以良好的心态接纳和吸收书本知识。

四、体悟教学理念对有效阅读的指导作用

体悟教学是唐江澎老师经过几十载的教学探索, 其自身的经历也是“体悟”二字真谛的最好诠释。“体”是体验、体察、体会, 是手段、途径和方法, “悟”是领悟、感悟, 是结果、目的[3]。体悟教学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最终获得“个人意义”, 而有效的阅读是教师和学生实现这一意义的重要途径。体悟教学要求教师呈现自己的体验, 教师通过阅读学习能够产生对文本的体验, 并且积累更多成功的学习方法, 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学习体验, 更是对方法的深刻领悟。这也是古人所谓“传道授业解惑”, 正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现实意义。而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感悟, 获得新的内部体验, 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 能够融入到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中。体悟教学理念既注重人与人、人与外部环境互动中的生命体验, 也注重在体验过程中引导人不断内省, 帮助学生自我觉悟、自悟自得, 这也是有效的阅读最终需要达到的目的。阅读文本是作者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凝结成文字展现在读者面前, 是读者能够从外部获取的体验资料。有效的阅读能够使读者产生切身的感悟, 与作者在文字中互动交流, 被作者的观念、思维、情感潜移默化, 产生对自身的反省与思考。

五、体悟式阅读教学, 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有效的阅读更注重方法和技巧的创新。在语言类、文学类等各种有关阅读的教学中, 可引入体悟教学的教育理念, 探寻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 注重教师阅读体验的提升, 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引导教师与学生深入地阅读体悟、思想交流, 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提高。

体悟式阅读教学应循序渐进, 激发、感悟、体验、成长。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他们带领至阅读文本中, 教师的指引能够使学生关注写作者的经验, 拉近距离, 与自身的体验相关联、相结合, 调动其思维与情感的参与, 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最终在真实的生活经历中这种通过阅读获得的思想、体悟对行为方式产生正确的指导作用, 也体现了体悟式阅读教学要达成的教育意义。体悟式阅读教学要在方法和技巧上有所创新, 要避免教条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寻找更多能够促进师生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形成阅读技能[4]。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将直接影响阅读的有效性。教师要带动学生同台交流, 要求学生参与对话、问答、讨论等, 既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检验阅读效果。适时进行调研交流, 如问卷调查、个别交谈等, 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并进行指导。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就同一主题同时写作, 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探究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也可进行对比交流, 互相探讨。体悟式阅读教学不仅要在课堂内进行, 更要延伸到课堂外。成长所需要的营养是多方面的, 不同的需求可以在不同的阅读体验中获得满足。在课堂上, 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阅读, 将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到阅读中来, 获得新的体验又扩展到生活中去[5];在课堂外, 根据需要选择阅读文本, 不仅巩固课堂中所获得的阅读体验, 更能扩展更深层次的阅读交流。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影响阅读有效性的因素, 对体悟教学促进阅读能力提升进行理论探讨, 提出如何通过阅读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悟教学,阅读,有效性,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帆.语义体悟教学思想发展探究[J].教学管理, 2010, (3) .

[2]江苏省教研室.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3.

[3]唐江澎.论“体悟教学”的目标和意义“体悟教学”简论 (一) [J].无锡教育, 2001, (2) .

[4]佟健博.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金田, 2013, (10) .

8.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 篇八

一、猜想创编,于探索挑战中“体悟”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有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口算“60÷3= 15÷3= ”有了“好算”的体验后,再把学生组织在猜想编好算的除法题“80÷4= 60÷2= 90÷3= 40÷2= 24÷3= 18÷6= 12÷4= 48÷6= 72÷8= ”这一极富挑战性的活动中。在学习中,我多次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并不在于学生是否能猜想出正确的结果、结论、重要的是通过猜想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学到探究知识规律的科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发现“75÷3= 65÷5= 84÷4= 42÷3=”的多种计算方法。而学生对口算的感悟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享受到探索活动的乐趣,对枯燥无味的口算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数学规律探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大胆地让学生进行猜想。

二、实践探索,在操作情境中“体悟”学习

数学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从而在这些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体验。这正是“学科本位”转向“关注”学生。在《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我设计了(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三个环节,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知周长。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媒体的直观演示,便于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互使用,发展了思维能力。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2)通过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实物操作,再到画图表征,充分体验周长的意义,并感悟周长的实质。激起学生的思维振荡,放射出欲罢不能的情感元素,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讨论。

《课标》的基本理念部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面对新的问题,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不同的学生也能依靠各自的知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加深对图形周长的感受、体验。

三、沟通联系,在迁移同化中“体悟”学习。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与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完整,牢固的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用已有的经验来解释同化新知的过程,也是未知与已有的经验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过程。现在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用1、2两个数字组成尽可能多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这一开放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沟通了数与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探究“1÷2是什么意思”时,老师巧妙地提供8÷4、4÷2这两个算式。学生借助它们,通过类比思考,发现了1÷2与8÷4等算式的本质联系。这样的教学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挈入点,引导他们着力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在捕捉联系,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历着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认知矛盾趋于平衡,认知结构得以拓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思维,同时也在解决问题学习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引导深究,于反思总结中“体悟”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一切认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诊断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目标。通过反思,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学到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元认知能力。我认为课堂上教师应“导在所当导,放在不得不放处”。上面的教学中,当学生暴露口算除法有多种想法时,教师创造性地提供了一个变式,让学生深究,从而强化对口算方法和转化思维的认识,又孕伏了优化的策略思想。这样的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建构。

五、营造氛围,在师生评价中体悟学习。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也就是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本,对学生进行终合评价,使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每个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发展。朱熹不是说过“大以成大,小以成小,无异人也”。在我的教学中,很注重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评价。对于一些后进生实行“暂不答分”,“舍得送分”,对于一些特优生的表现,实行“突破满分”。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师生的鼓励声中,激励声中去体验知识的来龙去脉,去攀登知识的高峰。课中,课尾的师生自发的热烈鼓掌,既是对问题解决的评价,更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9.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篇九

让 学 生 在 体 验 中 成 长

----新课标下的数学体验学习

台城中心小学方青云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体验,就是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带来的成功感受,是真切的、深刻的,是自立自愿的情感渗透和价值态度的自然融合与升华。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即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在特定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在经历数学问题中从提出到解决的整个过程,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教师必须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在体验中不断成长。

一、在自主参与中体验“探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便是他的不幸。”学生,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好奇、探索的愿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体验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位学生在顺境中探究,尽情表现自己,那么学生就会拥有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体验到探索的成功和创造的乐趣。如学生学习了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后,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特殊情况时,我

1先出示了几组数让学生求最大公约数,并要求他们找规律:(1)35和7、40和5、12和6、77和11(2)8和9、15和37、16和9、4和7,探索过程中,学生兴奋地叫了起来:不用短除法就能很快地找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啦!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秘密”:两个数是整除关系,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接下来我让他们举例验证,他们态度认真,不断尝试,为证实自己的发现毫不放松。最后,我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两个数是整除关系,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两个数是互质关系,他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探究中推向问题的关键。这个过程,从探索到发现再到完善结论,不仅加深了对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方法的理解,还为后面学习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情况作了学习方法的铺垫,学生完全在自主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规律性。

二、在实践操作中体验“玩数学”。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把课本中的一些知识转化成“玩”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心情愉快,而且还能从“玩”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使“玩”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的方面转化,所以玩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中,我先播放配乐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米老鼠躲在圆栓形滚筒里四处奔跑、滚动、嬉闹的滑稽画面,然后话外音质疑:米老鼠躲在一个怎样神奇的小屋里?为什么跑得那么快?这种紧张而有趣的场景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他们情绪高涨,很兴奋地 “玩”了起来: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桌面滚动,再拿出一个圆柱体学具在桌面上滚动,在探索比较中同学们感悟到: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很多角,跑不动,而圆圆的柱子可以滚动,所以米老鼠躲在这种形状的小屋里跑得特别快。又如“装有水的容器里放入石头”,为了让学生理解升高的水的体积等于石头的体积这一关系,我把学生分成六组,每组一个装满水的量杯,一块长方体或正方体铁块,一个小桶,让他们玩起“测一测,量一量”的活动。为了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让学生玩起“剪剪拼拼”的活动。学了轴对称图形后,我又组织了学生玩起“画一画,剪一剪,作出最美的图案”活动,学生通过“玩”展示了一张张美丽的图画,不但懂得了什么是“对称”,还感受到对称的美。由此可见,实践操作不仅让学生体验到“玩数学”的乐趣,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拓展。

三、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相互的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中,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就会在交流中萌发我要学数学的心理需求。例如我在教学“把35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7段,每段是多少米?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这类题目对于初学的五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些难理解,且容易混淆。教学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说一说“你怎样区别并解答两个问题的?”经过一番的讨论,得到了始料不到的效果:有学生说,求每段长几米,就是把35平均分成7份,用35÷7=5就可以算出,而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把35米看作单位“1”,意思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那每份就是全长的了。又有学生说,求每段长几米,是求每份数,我根据“每份数=总数÷份数”这数量关系用35÷7=5就求出来,而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我理解为每份所占的分率,把总数看作单位“1”,用117

÷7=就求出来,还有学生说,求每段长几米,就是把35平均分成7份,根据“每份数=总数÷份数”这数量关系用35÷7=5计算,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我利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根据“每段长度÷总长度=每段占全长几分之几”这数量关系用5÷35=,等等不同的说法,道出了学生心中的所想,道出了各自卓越的思维方法,同学们也体验到精彩的畅所欲言学数学的情趣。又如,我在教完“归

一、归总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根钢管长300厘米,截下30厘米的一段钢管重450克,剩下的一段钢管重多少克?”先让学生思考再分组讨论并解答,场面非常热烈,解答的思路有多种情况:①先求出1厘米的钢重几克,再求剩下几厘米,最后求剩下几克,列式为(450÷

30)×(300-30);②先求出1厘米的钢重几克,再求出共有几克,最后求剩下几克,列式为450÷30×300-450;③把30厘米的一段钢管重450克看作一份的数,求出剩下的厘米数即剩下几份,再求出剩下的重量,列式为450×【(300-30)÷30】;④先求出300厘米可以截成长30厘米为一段的有几段,再求出共几克,最后求剩下几克,列式为450×(300÷30)-450等等,学生通过思考和合作交流,畅开了思路,深化了认识。

四、在生活实际中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新课标强调让学生走向自然、面向社会,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对每个学习内容的引入,都尽可能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例如我在教学“利息”这节课时,我让学生解决以下的实际问题:

1、生活实际中储蓄的种类有哪些?哪种的储蓄方法利息最高?

2、如果某客户把5000定期储蓄3年,而他两年半就提款,该怎样计1717

算他所得的税后利息?如果延迟半年提款,又怎样计算他所得的税后利息?

3、张平有500元,打算存入银行两年。可以有两种储蓄办法,一种是存两年期的,年利率是2.43%;一种是先存一年期的,年利率是2.25%,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入一年.选择哪种办法得到的税后利息多一些?这样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就会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就会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用于生活。

五、在总结反思中体验“评数学”。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学的得与失,师生共同总结与反思是一种很好的评价体验。学生可以在评价中体验到与人分享、相互鉴赏,促人进步的乐趣。为了发挥这种“双促进”导向功能,每次上完课,我都要求学生从学习态度、学习情感过程以及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以下的总结评价:

1、你认为这堂数学课有什么作用?自己在这堂课学得怎样?给自己打几分?

2、选择班里的一两个同学,评价一下,表现怎样?你给他打几分?

3、老师在这堂课中表现怎样?还有什么改进?通过这样的评价就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断激励自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可以互相督促、相互赏识、取长补短。

“让学生体验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过程性目标,也是时下数学教坛的流行语。体验学习确实能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在接受知识,更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在构造自己对认识客体的理解,不仅是用“脑”去学习,更是用“心”去学习,用

10.让学生在评价中快乐成长 篇十

宁安市试验小学张晓红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然也应是课程评价的主体。改革评价的方式是学生的呼唤和每一位有社会责任感教师的渴望,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真正发挥评价激励学生的功能,在评价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乐观、活泼、奋进、耐久的学习品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合作,培养探究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评价工作中,我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创新理念,躬身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的评价与赞美密不可分

赞美是滋养心灵的雨露,一般说来,成年人做某些事大多会在理智的支配下,是认识到其重要性,出于责任感而去做的,孩子可就不同了,他们更多地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承认后才会去主动地干一件事,特别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美,可以说需要赞美是人的本性,就连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说过“一句精彩的赞辞可以当作我十天的口粮”,更何况我们所教的孩子。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实验,教授的名字我有些忘了,他把一群能力相等的儿童分成4个组教他们算术,A组采取赞扬的方式,B组着眼点放在他们出现的错误上,采取谴责的方式,对C组学生既不表扬也不批评,旁听AB组。D组与以上三组隔离,对D组学生的学习,教师不加评论。一段时间后,A、B组的成绩有明显进步,C组学生略有进步,D组无进步,继续一段时间后,A组成绩明显超出其他组,而B组成绩又低落下来,C组也低落下来,D组稍有进步但不明显。

可见,对孩子的学习应以表扬为主,谴责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不可常用要慎重。通过实践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赞扬的重要作用。我班有位学生叫俞泽霖。他个子高高的早在接班之前就对他印象深刻。刚接班第一天就有几个学生告状说他如何如何欺负同学,他的同桌也不想和他一桌,我观察了一天,他自然也就被我列为教育的重点对象,我先跟他讲道理,因为他个子高,声音洪亮我选他当体委,他有几天确实改了许多,不打其他同学了,可过了几天又犯了,我的态度就很急,认为教育不行就批评他,结果我发现他的态度就好象批评听多了根本就不在忽,上课也不注意参与教学活动,有一天上数学课,他先做完题,我发现他很高兴的坐好,我就赞赏他一句说“今天俞泽霖是第一个写完的,还用他那漂亮的坐姿来准备参与下一个活动。”我发现,我刚说完,在同学们看他的同时他又挺了挺身子,接下来的一天他都那么出色,处处成为其他学生的表率。放学时,我见到他的家长,赶紧当着他的面说今天俞泽霖可出色了,第一个做完题,纪律还好,其他同学都像他学习呢。他的爸爸激动的说:我儿子真进步了,我还头一次听老师夸你呢。当时我看俞泽霖那兴奋的劲就甭提了。第二天一早就严格要求自己,而且整队也很认真,我不断表扬他,发现他每天都在进步,我终于明白学生需要的不是苦口婆心的教育,更讨厌批评,他更喜欢的是赞赏,后来我对待其他同学也注意少批评多用不同方式赞美他们,效果确实很好,我班有个叫石诺的女生,比其他学生都小,胆子也小,记得我第一次叫她读拼音时,她站起来哇的一声哭了,我问她原因,她说“妈妈不管我”,我说那老师管你呀,先听别人读好吗?过后我一调查,她语文前面学的内容都不会,我就试着给她补可她决是不用心,有一次七个字教她一个小时都没教会她妈妈,都对她没有信心了,可我不想放弃,可也很着急,一天做练习写句子,她每次做题都是最后一个写完,可那天她却没落在后面,我一检查发现她每个类型都少写了一句,但对于她来说,能写出1个句子已经很棒了,我就给她打了个100分,她高兴的蹦着回到了座位。我又说:“谁说石诺语文不好,她写的句子很好,全都正确,说明石诺只要用心学,一定行的。当时我在石诺的脸上也看到了自信的表情,从那以后她学语文用心多了,兴趣也浓了,期末测试达到了优秀。

二、真诚的非语言式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既然赞美性评价做到了那我们为什么要吝啬赞美之词呢,及时的,诚恳的,不断制造机会去赞美他们,他们会在愉悦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非语言式评价方式有很多,可以营造轻松的师生交往氛围,实施微笑教育,把微笑留给学生,用欣赏的目光面对学生,使学生感受安全与信任,感受温暖与亲情。我们走进学生,亲昵地抚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给学生竖起大拇指,以建立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非语言式评价还可以用不同的奖励方式给学生以鼓励。学生更希望这种光荣感能保持长久。我就设计了一些奖励方法,刚开始接班时我设计了文明之星评比活动,名单上墙,谁纪律好盖红星章,谁回答问题好盖金苹果章,谁进步了盖进步章,好长一段时间学生都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也观注着自己的章是否增多,但后来快复习时我就发现学生对这种激励的方式已经不太在乎了,也不争着夺星了。临近复习成绩是很重要的怎么办?我想学生必须得激励才能进步,那么就要换一种方法了,于是我在后面的黑板上订了夺红旗专栏,每个学生一面红旗,分出优、良、及格、差等不同档次看谁的红旗升得最后,每次做题每次小测验都会调整红旗,并在原来位置画线,看是时步了还是后退了。在黑板的旁边我还写了激励性话语“要想把红旗升得最高就要努力呀!加油吧!结果这

真成了学生关注的对象,每天早晨来都要看一看黑板,并且脸上的表情也随着黑板的变化而改变,她们的学习劲头又足了,也不做题累了,可时间长还是不行,有的学生写题快有的写题慢,反正不论快慢对就能把旗升得高,于是我就又想出了一个奖励的方法,谁做完题谁可以随便看图书角的书,因为我班以前中午都看书,后来复习我怕学生中午太累就没让看,查是好多学生已经养成了爱看故事书的习惯,我这样一说确实有效,我又说如果你们都做题快老师就给你们讲你们喜欢听的故事。这样枯燥的复习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学生压力小了,成绩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可见,非语言式评价,尤其是奖励不可少,方法也要灵活多样,推陈出新,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感兴趣,重要的是能够产生激励的效果。

三、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评价中,我们教师应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运用自评,建立自信学生自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因,启发学生认识自我运用自我,有利于减少对学生的伤害,使学生去不断地认识和改进自我。如:学生在读完课文后,让他们自评朗读的质量和效果时,学生自评为:“我觉得我读得不错”“我觉得我读得不够流利”“我觉得我读出了语气”等等。我觉得如果能让学生观看到课堂实录,让学生看关看着自己的表现而自评,也会影响他一段时间。

2、引导学生互评,促进合作,共同发展

在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中,我首先帮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注重互评时学生之间的交流,从伙伴的优点中找到不足,从而激励学生共同发展。以前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时,总在挑对方的“刺”,我就用表扬的语言来引导他们“潘铨读得太棒了,声音那么洪亮,连老师都要像你学习呢!另外我还引导学生有感情的交流,评价时眼睛互相看着对方,以你称呼,谈话式的互相交流,慢慢地他们也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能正视自己正视伙伴,有一次晨读当王旭晗读完后学生都不约而同的鼓起掌,还有的同学情不自禁的竖起了大拇指,学生正是在被同伴肯定和帮助指正下,满载着成功的愉悦健康成长。

3、通过小组评价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形成小组间的互帮互助,增强共同发展的责任感,我让学生在做完题或读完书,写完字时先在小组内由学生互评,有时在测查听、说、读、写给学生打分时我还先给每个学生打出分然后再取小组学生的平均分做为这一小组每个学生的成绩,这样好的学生就积极帮助差的,差的同学也怕给别人拉分而努力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不断要求进步,使他们在小组中快乐成长。

4、评价要有利于建立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家长评价必不可少是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发展的保证,教师与家长经常联系,互相沟通,帮助家长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理念,使家长掌握评价的方法,教师可以经常的当着家长面表扬学生,共同激励孩子健康成长。

5、采用评价小结法

通过日常观察学生的情况不断变化,对学生的评价应是联续的,并经常总结,在周末月末、学期末、年末对学生的情况给予评价,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展现学生好与坏的不能只凭一纸试卷,可以展示“成长记录袋”,平时发现的得星情况及老师的有针对性的评语。我班关玉鑫的家长这样说:“老师你的评语太贴切了,我开家长会时到那张桌子上拿起教师评语,没看名字,一看内容就知道是我儿子,我再看旁边的写得都不一样”我把你的评语读给我儿子听,我们都能感受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我会注意的,帮助儿子改掉不足的,我想每个孩子是不同的评语当然不一样,希望这短短的评语对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次小小的激励。

以上是我对教学评价方面的一点做法和体会,怎样使评价更有效,我想说倾听、借鉴、学习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

11.大学生思想汇报:在体悟中成长 篇十一

1.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操作活动历来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帮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先拿出一条黄彩带和一条蓝彩带,让学生比一比两条彩带的长短,指一指哪是长出来的,并让学生把长出来的那一段剪下来。学生在剪的过程中体会到:在黄彩带中,有与蓝彩带同样多的部分,有比蓝彩带多的部分;要留住黄彩带比蓝彩带多的部分,就要去掉与蓝彩带同样多的部分。这样,学生逐步体会到:较大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较小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较小数多出来的。这就为学习相差关系应用题做了铺垫。教师创设的比彩带、剪彩带这一情境,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感性材料中汲取知识,便于学生及时抽象概括出数量关系。

2.抽象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以往教这类题时先想红花片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和蓝花片同样多的8个,另一部分是比蓝花片多出的部分,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就是从13个里去掉和蓝花片同样多的8个,得到比蓝花片多的5个。这里用的是严谨的推理,借助“同样多”实现两个转化,即把8个蓝花片转化成同样多的8个红花片,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转化成从总数里减去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应用题。这样推理很严密,但不少学生只会按语言模式填空,未必真懂。本节课教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13个红花片,第二行摆8个蓝花片,在摆的过程中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就会想到两种花片一个对一个地排,排过后就会看到多出5个,然后再讨论可以怎样算。有的学生是两种花片一个对一个,红花片对掉8个,所以从13里去掉8个,列式为13-8;有的是上一排的个数减去下一排的个数。这些想法都是学生自己想到的,他们真懂。教师接着又提出了“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的问题,学生会凭借以往观察图时的多次体验想到“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蓝花片就比红花片少几个”,所以用13-8=5这个算式既解决了上一个问题,也解决了下一个问题。教师这样安排及时地沟通了问题的两种提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很快地形成了清晰的认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3.加强表述,深化思维。

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时,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观察黑板上两排花片示意图逐步把思维过程表述出来:要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就是从13里面去掉一个与一个对齐的那一部分的8个花片,剩下的那一部分就是多出来的。这是进行语言表述训练的第一阶段。当学生能较好地表达出动作感知或思维过程后,又及时将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思维活动进行简缩,也就是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这就是语言表述训练的第二阶段。如上题,教师引导学生表述出: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实际上就是求13比8多几。这样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层次不断提高。

4.注重训练,培养能力。

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有一个过程,为此可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训练。除了一般性的常规形式外,还可采用如下方式:(1)填条件提问题的练习;(2)一题多变的练习,如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或问题;(3)用简缩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如求有多少朵红花就是求比5多3的数是多少;(4)对比练习;(5)判断性练习;(6)编题练习……

上一篇:物业公司7月工作总结下一篇:城区巡逻队考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