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区小学大班额问题的调查报告

2024-07-28

城关区小学大班额问题的调查报告(精选12篇)

1.城关区小学大班额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一

北戴河新区都寨小学大班额现象自查报告

按照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大校额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都寨小学校对学校“大班额”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57人,教学班6个,教职工16人。平均每班26人,最大班额为一年级,现有33人;最小班额为四年级,现有人数20人师生比为1:10。

学校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体育器材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7个功能室,教学设备比较齐全,生活设施完善,能够满足日常教学需要。

总之,学校不存在大班额现象。今后,学校会一如既往的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坚决杜绝大班额现象存在。

秦皇岛北戴河新区都寨小学

2018年3月15日

2.城关区小学大班额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二

关键词:大班额,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策略

一、引言

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全国中小学超大班额现象调查结果表明,大班额现象严重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制约着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提高大班额小学英语的教学效果,笔者对大班额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和大班额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二、大班额及分层教学概念的界定

1.大班额概念的界定。世界各国对小学大班额的界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1989年,英国曼彻斯特和利兹大学通过联合研究认为,50人左右的班级为大班额。美国全国教师协会提出,超过25人的班级为大班额。2002年,我国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正常班额数为:小学为40~45人,中学为45~50人。在2008年全国中小学超大班额现象调查时,教育部提出:大班额是“56~65人”,超大班额是“66人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班额占被调查的全国中小学校278万多个班级总数的8.8%,共有24.5万个;超大班额占总数的5.5%,共有15.3万个。

2.分层教学概念的界定。目前,世界各国对分层教学的界定也没有统一标准。有教师认为,分层教学是适用于全体学生的有效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素质教育,如陈建在《浅谈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优势》中提出的观点。有教师认为,分层教学能促进全体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及个别的教学形式,谋求各层次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如李玉琴在《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提出的观点。还有教师认为,分层教学是在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别教学要求下产生的,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内容、速度、方法等各方面需要,以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如王静在《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应用》提出的观点。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是依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学习积极性标准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及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成绩变化调整学生的层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满足不同学生个体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

三、大班额的成因

1.教育投入不足及资源配置不平衡。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经费的总量逐年递增,但相对支出较低,与世界平均相比有较大差距,如2006年,世界平均教育经费支出比重为5.7%,我国只有4.6%。政府教育经费支出的比重较低导致各地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的现象比较严重,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经费更为短缺。城市学校的规划及建设滞后于城市规模的发展及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教育资源的紧张;城乡二元化结构导致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资源向城市学校倾斜,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严重滞后于城市学校,催生了“大班额”的现象。

2.中小学布局调整不合理。2002年,国务院在全国开展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对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但也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由于学生数减少等方面的原因撤并了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或教学点,生源快速减少使城乡结合部或城郊地区的中小学被撤销或合并,导致随父母一起进入城市的学龄儿童大幅度增长,大量涌向被撤销或被合并学校的周边学校,使这些学校产生大量的“大班额”。

3.择校热的盛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在竞争激烈的升学压力下,家长的择校意识越来越强烈,渴求子女能进更好的学校,“有学上”不再是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目标,“上好学”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越来越多住在城市的家长追求名校和名师,尽其所能将自己的孩子送进优质学校,特别是“名校”。因此,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的生源出现井喷式增长,不可避免诞生大班额。

四、大班额对小学英语教学产生的不利影响

1.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大班额的学生数众多,少则40-50人,多则60-70人。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以照顾所有人的学习需求,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往往适合一部分学生,通常是成绩良好的学生,却难以适合另一些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大班额的人数太多,教师往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只能选择和积极举手的学生进行较多的交流,而基础较差或举手不积极的学生则缺少英语交流和训练的机会,因此学生成绩的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

2.课堂教学活动难以有效组织和开展。大班额影响了同一个班级内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教师则很难全面兼顾学生的众多差异,难以对个别或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大班额的学生多,学生受干扰因素也多,再加上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喜欢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很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地组织和开展,不利于全体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直接影响了英语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

3.学生个体差异不受足够关注。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基础不一,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困难。整体与个体很难被全面兼顾,很多学生很难得到更多的交流英语的机会。大班额对小学生英语教学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大量学生得不到发言交流机会开口练习英语,教师给学生纠错机会也不够,英语课上大量的对话练习难以落实。师生无法进行充分沟通,不仅难以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慢慢使得部分学生失去了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成绩越来越差。

五、大班额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任务及策略

1 . 大班额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大班额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任务是要充分考虑每个小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为每个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供同等的机会,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收获。例如,笔者在教授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It’s windy.时,用分组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游戏当中。为了让成绩不佳、经常被忽略的学生参与游戏活动,让他们担任游戏加分的任务,也就是在黑板上为获得星星的学生加分。再如,让词汇量不大的学生说出相对简单的单词;让爱讲话、嗓门大的学生喊游戏口令,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2.大班额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策略

(1)按教学对象分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按教学对象分层教学,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学习积极性标准进行分层。在日常小学英语教学中,笔者将班级内学生分成A、B、C三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及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成绩变化调整学生的层次。C层是指学习基础不牢,各方面知识欠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的学生;B层是指学习潜力大、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习不够积极和主动的中等学生;A层是指成绩良好、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的优秀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成绩调整学生的层次。

(2)按教学目标分层,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为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笔者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制定不同学习目标。A层学习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英语综合能力。B层学习目标是熟练掌握英语课本知识,英语综合知识有较大提高。C层学习目标是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进行简单英语训练。此外,笔者将课文预习任务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熟读单词、掌握单词的拼写、词义及词性,找出重要词组并理解词组意思;第二层是通读文章,设法理解文章意思并根据文章回答问题;第三层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第一层任务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第二层任务要求无词汇方面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第三层任务让有兴趣的学生完成。

3.按教学内容分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分层备课、突出不同设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分层备课的主要内容是备学生,只有熟知学生的情况才能使分层教学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备课要注意层次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分类达标”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备不同的课。如A层学生以拔高学习为主,要精通课文,单词拼写、词组句型和课文默写的正确率达100%;B层学生以再现学习为主,要熟练背诵课文,熟悉单词拼写、句型及课文内容;C层学生以培养兴趣为主,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朗读课文,拼写单词等。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核心和重心。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以及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难度的教学方式。例如,笔者在平时的小学英语教学中,通常要求A层学生回答难度大且比较灵活的问题,重点教学英语综合知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对B层学生采用精讲精练的方式,重点教授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对于C层学生主要教授基本知识,上课所提的问题也比较简单,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摆脱厌烦和畏难的情绪,愿意和快乐学习英语。分层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英语信心。

(3)分层作业,满足不同需求。如果对全体学生布置一样的作业,就会出现能力强的学生轻易完成,能力一般的学生勉强完成,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不了的现象。因此,布置作业时,笔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要求,给C层学生重点布置背诵单词和复习词汇等方面的作业;给B层学生布置复习课文、练习听力、学习情景对话的作业;给A层学生布置熟练掌握课文、听力、句型及情景对话的作业。在教学Is this your skirt?时,给C层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背诵单词、练习句型、诵读课文;给B层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模仿课文进行角色表演;给A层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运用句型及单词进行会话表演,并布置课外语法练习作业。

(4)分层评价、增强学习信心。评价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英语教师改进教学质量和获知反馈信息的重要根据,又是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升学习效率的必要手段。为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激励,笔者在平常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层次的评价,增强各类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在设计英语测试试卷时,设计三套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试卷。C套试卷重点考察基础知识,B套试卷比C套试卷的难度有较大提升,增加了一部分知识拓展题,A套试卷比B套试卷的难度更大,增加了大量的综合知识题。这样有利于发挥各层次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各层次学生的自信心。

3.城关区小学大班额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河北;城镇小学;大班额;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9-0005-05

班额是指一个班级内学生的数量,大班额即现实中存在的,超出国家相关部门根据我国国情和教育规律制定的班容量。国家规定完全小学的班额人数为45人,非完全小学的班额人数为30人。完全小学(elementary school)是指设有1~6年级的对少年进行义务教育的场所,非完全小学(lower elementary school)是指设有1~4年级的对儿童、少年实施义务基础教育的场所。

一、对3所小学班容量的调查分析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大班额在县城小学比比皆是,以下是河北某县两所完全小学(表1、表2)和一所非完全小学(表3)的班容量。

从以上两个表格可以看出,两所完全小学120个班无一例外是大班额,而且全是超大班额,即使是最小的一个班也是58人,是班额所限的128.89%,最大的一个班125人,更是达到了班额所限的277.78%。120个班11065个学生,平均每班班额为92人之多,是班额所限的204.91%,;尤其是第二所完全小学,班额最小的居然达82人,是班额所限的182.22%;45个班4743人,平均每班105人,是班额所限的234.22%。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这所非完全小学每一个班的班额都严重超出了国家规定的班额人数。国家规定非完全小学的班额人数为30人,而这所非完全小学共62个班5172人,平均每班83人,是30人的2.77倍,即使是班额人数最少班也达到了77人,是30人的2.59倍;

以上三所小学教室面积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也就是说在标准教室里承载了两三倍的标准学生数,每个学生只占有标准面积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这使得课桌椅的排距、前排与黑板的间距、中间走道的距离等都远远小于国家标准。国家对于中小学建筑设计的规范是:中小学校普通教室课桌椅的排距不宜小于0.90m,独立的非完全小学可为0.85m;最前排课桌的前沿与前方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20m;教室最后排座椅之后应设横向疏散走道;自最后排课桌后沿至后墙面或固定家具的净距不应小于1.10m;中小学校普通教室内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0.60m,独立的非完全小学可为0.55m;沿墙布置的课桌端部与墙面或壁柱、管道等墙面突出物的净距不宜小于0.15m;前排边座座椅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而现实中的大班额,甚至是巨班额,每个教室都严重“超载”,各项指标严重超标,这直接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大班额对学生身体的影响

1.教室内人满为患,空气质量变差,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降低,使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变慢,学生精神状态不好,难以集中精神,甚至昏昏入睡,不仅大大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容易滋生细菌,诱发各种疾病,是学生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2.教室拥挤不堪,课桌之间间距小,过道也窄,即使下课学生也很难出去活动,使得学生运动量大大减少。而少年期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期,缺乏运动,不仅会使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身高,而且会影响到成年后的习惯,我国很多人不喜欢健身,或难以坚持运动,就是因为少年时没有养成习惯所致。

3.前排与黑板距离近、最后排离黑板距离远,排两端与墙壁间隔小,导致学生近视、斜视率大大提升。

三、大班额对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分析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一所完全小学的4~6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结果如下(表4~6)

从表4可以看出,在132份有效问卷中,一项>8分的有31人,占23.5%,两项>8分的有15人,占11.4%,三项>8分的有13人,占9.8%,总体平均分为25.3,属于低焦虑水平人群,但总分≧65分有4人,占总人数的3%,属于高焦虑,也就是说3%的人处于高焦虑状态。对于庞大的小学生群体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并且小学生正是无忧无虑的年龄,高焦虑势必影响其健康成长。

从表5可以看出,在132份有效问卷中,有40人对人焦虑,占总人数的30.3%,是大班额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心理健康上适应不良人数最多的一个维度,其次是冲动倾向、学习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过敏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这很可能是因为在大班额中空间狭窄,学生活动范围有限,与之交往的多限于前后左右的小圈,缺乏与更多人交往的经验,从而形成了对人的焦虑,一旦对人处于焦虑状态,就很难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更难控制情绪,容易冲动。

4.城关区小学大班额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四

实施方案及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5〕152号)精神,切实解决好我市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以下简称“大班额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该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按照特事特办、综合施策、用好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加大财政金融投入力度,扩增教育资源总量,优化城镇中小学校布局,足额均衡配置师资,到2017年底,解决我市大班额问题。

二、目标任务

坚持市域统筹、以县为主、一县一策,以新建、改扩建学校为主,扩增优化城镇教育资源。2015—2017年全市计划新建城镇中小学83所(其中小学52所、初中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普通高中7所),改扩建104所(其中小学61所、初中3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普通高中8所),新增学位183080个(其中小学102780个、初中56700个、普通高中23600个)。新增学校用地7436.1亩,新增建筑面积249.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75.06亿元,招聘教师10101人。城镇普通中小学班额达到标准班额。

2015年,全市新建城镇中小学5所,改扩建10所,新增学位8490个,新增用地779.6亩,新增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59亿元,招聘教师497人。

2016年,全市新建城镇中小学21所,改扩建46所,新增学位60020个,新增用地1929.7亩,新增建筑面积72.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7.94亿元,招聘教师3652人。

2017年,全市新建城镇中小学57所,改扩建48所,新增学位114570个,新增用地4726.8亩,新增建筑面积166.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53.53亿元,招聘教师5952人,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三、保障措施

(一)扩增优化城镇教育资源。

1.科学调整完善城镇中小学布局和建设规划。各县(市、区)政府要依据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大班额的现实状况、计生政策和户籍政策调整、未来城镇化对教育资源的需求等因素,编制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方案,确定2015—2017年县域内城镇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计划,明确解决大班额问题时间表和路线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优化学校布局,扩增城镇教育资源总量。

2.确保教育设施配套建设。教育设施应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对已建成的居住区,在规划条件和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中未载明建设投资来源的教育设施,由政府负责建设,在2017年底前建成后,及时交由教育部门管理。因开发企业原因未达到配建要求的,责成开发企业完成学校配套建设,否则记入不良信用记录,重新审核开发资质,限制或停止其承接新的开发项目。违反规划在配建中小学教育设施用地上进行其他项目建设的,依法实行追责,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责令其拆除,限期按规划要求完成中小学配套建设。严格执行城乡新建居住区(楼盘)配套学校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教育部门应列为各县(市、区)规划委员会和规划联审会成员单位。实行教育设施“交钥匙”工程。对违反规定、不能如期交“钥匙”的居住区项目,住房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不予办理竣工综合验收备案和不动产登记。加强建设监管,把城镇中小学校建成放心工程、满意工程、精品工程。

3.创新学校办学模式。支持社会力量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中小学校。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混合股份等办学模式,支持名校办分部、托管薄弱学校,鼓励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建立学校联盟。采取派出公办教师支教、购买学位、落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同等待遇等措施,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小学。

(二)保障学校建设用地。

1.统筹安排学校建设用地。调整完善市、县土地规划,进一步优化用地布局,“挤出”规划空间,将未纳入规划的新增中小学校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编制用地供应计划时,新增用地指标、盘活的存量土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节余指标优先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在国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未正式下达前,可预支部分计划指标保障各地急需开工的中小学项目。老城区、已建成居住区、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中,新增适龄儿童学位必须与新建住宅区统筹解决。

2.充分挖掘教育用地资源。支持利用现有学校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办中小学教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教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鼓励各地采取城区高中(职业高中)外迁办学,初中利用高中校舍、小学利用初中校舍梯次补位办学的办法,扩大城区学校办学空间。做好闲置教育用地置换、再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增减挂钩等试点政策,有序开展废弃教育用地的复垦利用工作,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城镇中小学发展需要;在保证教育发展需要的前提下,节余的指标可以调剂使用,产生的收益用于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三)足额配置师资。

1.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编制部门定期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根据生源状况核定教职工编制。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报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备案。撤并、改企转制等方式收回的事业机构编制资源,优先保障新设中小学机构编制需要。中小学有空编的县(市、区),原则上按照中小学申报情况足额安排用编进人计划,及时招聘教师,做到有编即补,到2017年实现有空编的中小学教师补充到位。新建中小学按照办学标准和招生规模确定教师编制;暂不具备条件的,依托现有学校设立分部或教学点等形式予以统筹调剂。鼓励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教学辅助和后勤服务问题。2.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按照教师“退补相当”的原则,解决总体超编但学科结构性缺员问题,保证开齐开全国家规定课程。中小学满编超编的县(市、区),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根据解决大班额问题需要,在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利用精简压缩和事业单位改革等方式收回的编制,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对满编超编的中小学确需补充专任教师的,使用临时专户编制予以补充。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后,使用专户编制补充的专任教师改为占用中小学编制,专户编制相应核减。专户编制不计入中小学编制总额,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单独管理。

(四)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1.保障财政投入,强化金融扶持。2015—2017年,市财政安排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用于奖补各县(市、区)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建设费用。财政奖补资金比例综合考虑各县(市、区)学校建设计划、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水平进行分配。各县(市、区)要落实经费投入主体责任,切实保障解决大班额问题资金需求。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增加大额长期信贷资金和政策性贷款规模,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积极筹措学校建设资金。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土地校舍,由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收储并处置,所得收益计提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城镇廉租住房保障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国有土地储备资金、教育资金后,全部用于中小学校建设。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主动争取社会力量自愿捐资建校。探索灵活融资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力量办学可以另外申请贷款贴息。

2.以优惠政策支持城镇学校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落实中小学校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限度减免建设规费、减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为学校建设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严格执行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教育厅《关于减免中小学校舍建设有关收费的通知》(鲁财综〔2015〕63号),中小学校规划建设规费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予以免收,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属于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并且有浮动的,按规定标准的30—50%收取,有上下限的,按不超过下限的标准收取,有条件的可以免收。

(五)强化教育管理。

1.严格招生管理。以初中招生服务范围为基础设立义务教育学区,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对口入学为适龄儿童入学基本方式,以学区为单位实行小学与初中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完善普通高中招生指标生政策。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入学管理平台,加强对学校招生行为的监管,坚决落实义务教育学校“零择校”政策,全面实行阳光招生,确保招生工作公开透明。根据学校规模和国家规定设定学校在校生总数和班额上限,按照实际生源情况确定招生计划,对未经批准突破招生计划招收的学生不予注册学籍,对在校生数和班额达到规定上限的学校,无学生转出的,不准接收学生转入。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相对就近接受义务教育。

2.深化教育交流合作。全面建立义务教育学区制度,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办学水平大致均衡的原则,将初中与小学结合成片统筹管理,推动学区内校长、教师均衡配置,促进教育管理模式、设施设备、运动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全面提升学区内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扶持薄弱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安排方面优先支持薄弱学校建设,在教师增编和选调工作中优先考虑薄弱学校的需要,在教育评先、评优工作方面对薄弱学校给予倾斜。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强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资源的统筹配置和管理功能。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师资科学均衡配置,提高薄弱学校校长教师队伍素质。实行义务教育学区内教师资源统一调配使用,积极推行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走教,开展师范生顶岗实习和“三支一扶”支教等,所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六)加强组织领导。

5.大班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篇五

大班额教学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师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面对六七十人的大班额,如何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也许是每个老师都关注的问题。下面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特别是中高年级),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

对策:

1.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这样可以提高课文学习的有效性。

2.精心设计每节课,将课堂用到的表格或问题提前发放,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加强小组的合作交流。为学生营造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

二、如何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对策: 1.让优生吃饱,让差生吃好。课堂上培养小老师,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启发诱导,养成他们思考的习惯。对于差生,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或基本的句型,因材施教。

6.大班额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六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大庆市杜尔伯特县蒙古族实验小学 朱晓辉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大班额现象的不断增加,已经引起国内有关人士的重视。大多数认为,班级规模最终将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班级规模过大对教师和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及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产生作用,从而对师生的心理产生影响。班级人数过多易于导致教师的课堂霸权和控制,影响到教师的“教育关照度”,影响到课堂教学管理,也影响到教学效果。

我校现有学生1983人,有31个教学班,班额均在50人以上,多则70余人,均为大班额。我校班额过大的现象长久以来一直存在,是一个短期内很难改变的现实,也将是学校教育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在新课程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与大班额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如何在大班额的背景下,关注所有学生,如何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在大班额条件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困扰着教师,值得研究和亟待解决。因此,基于学校的现状,我们提出了“大班额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的研究课题,立足于对现有课堂的观察与反思,旨在引导教师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技艺与对策,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开放、和谐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学校的发展。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打下基础。2.以“校本研究”的形式,摸索、实践出适合大班额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理论基础:

新课程标准倡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这些都是以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参与与合作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互动式理论

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能在教学中实现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达到不同的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创造性,构建发展学生才能的平台”的教学方式,已经普遍被我校教师采用,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师生互动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

2.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起源于20世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之后,被欧美等发达国家于70年代将该理论用于课堂,发现了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全球进行推广,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为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3.构建主义理论

现实的构建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活动,以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实际的教学,以学生主动构建过程为核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并与学生原有经验紧密结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目标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的探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新知识的意义,构建主义还强调教学目标的多维度,多层次性,重视学生的能力构建和情感体验,班额过大,学生人数过多,学生的差异性更大,在此同时,教师就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均衡搭配,让每一个学生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和受教育机会。

4.质的研究理论

质的研究理论,重视口头描述,强调在自然情境中作自然式的探究,相对于量的研究,质的研究比较关注过程,其研究过程本身就决定了研究结果,因此需要对过程进行细致的反思,从研究思路来看,质的研究可以采用许多种方法,例如: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也就是自下而上收集资料,从收集资料中提出理论假设,在通过相关的检验和不断的比较中逐步得到充实和系统化。质的研究还有案例法、调查法、观察法等,质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通过认同的方式加以推广,教师在大班额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亲身体验,通过信息反馈,从多方面的实践活动中获取较为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并以书面的形式真实有效地反映出来,让所有教师一起讨论探究。

实践基础:我校的大班额情况已持续多年,在大班额教学的组织管理上老师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我校曾开展了“关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教师观念得以转变,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逐步建立,并努力营造着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大班额情况下的教学也有了一些思考,“高效课堂”的研究在我校已实施一年,并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拨优练”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实践经验,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所以我们仍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总结以前的经验,从课堂教学的细节入手,继续做好高效课堂的研究。

四、研究内容:

1.探索大班额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技艺与对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

2.大班额情况下,如何实现高效课堂,进行大班额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关于大班额教学方面的理论的检索、学习、研究,从中寻求对本课题研究有指导的理论支撑,吸取有价值的营养。

2.调查分析法:调查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查找不足,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3.行为研究法:通过听同组教师或其它学科组老师的课,对教师及学生参与研究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观察、跟踪与分析,并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4.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不断验证、修改、提高,形成规律,提高策略的效度。

六、研究步骤:

1.理论学习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

了解目前国内有关大班额教学的研究动态,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学习新课改与《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增强教师开展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调查分析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收集资料,开展调研和论证,提出实施方案。

(1)通过实施问卷调查,了解大班额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举行座谈会,与课题组教师交流征询意见,探讨解决大班额教学问题的对策。

(3)邀请专家组,进行开题论证,确定实验方案。3.实践研究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2月)

根据前期的调查分析,采取集中研讨、反复观摩、评析等方式开展教学实践和研讨,验证有关对策的实际效果,撰写阶段总结,评价并分析实践结果,修正方案,进一步深化、完善对策。

(1)(2011.7—2011.12)探索大班额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技艺与对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通过常规听课,分析交流,提出相应对策,并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2)(2012.1—2012.7)探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拨优练”的教学模式。深入大班额班级的课堂教学,进行跟踪听课,并组织组内教师互听,反复观摩,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

(3)(2012.8—2012.12)对大班额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研究,形成学科教学模式。

组织大班额教学公开课,验证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

4.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5月)

基于对上述调查、实践等活动及相关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归纳,撰写一批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及研究报告,并提出结题申请。

七、预期研究成果:

1.高效课堂的教学录像资料及文本资料 2.教师教育叙事及论文 3.课题研究报告

八、保障措施:

1.为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落实好相关措施,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长:朱晓辉(职务:副校长

专业:小学教学研究

年龄:40)

副组长:包玉文(职务:主任

专业:小学教学研究

年龄:38)

石桂英(职务:副主任

专业:小学教学研究

年龄:44)

2.研究人员主要由主抓教学的管理人员和学科一线教师参加,并且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

课题主持人曾参加过一项国家课题和一项省级课题,主持过一项省级课题,并均已圆满结题。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同志,都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经历过其他课题的研究,针对研究的课题,他们大多数人有相关的研究经验,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3.条件保证:我校拥有105人的师资队伍,现有1983名学生,是县级实验教学的龙头校、示范校,曾获过省级标准化合格小学,为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场地。学校每年均为教师订阅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学校的网络条件较优越,每2—3人一台电脑,为搜集资料提供了条件。

4.经费保证:学校校长为资金担保人,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保障本课题中使用的所有费用。

7.城关区小学大班额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七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思考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里学生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大面积的普及,我们发现,合作学习环节“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十分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发现,其中学生合作意识淡漠,合作学习技能缺失,不会合作学习,是造成合作学习“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1.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严重缺失。调查发现,在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小学生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你讲我听,你问我答”的课堂学习方式。在这种传统课堂学习方式中,根本无法培育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技能。在学生之间严重缺乏合作意识和交流欲望的情况下,教师强行推广合作学习方式,其结果是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被动应付式“讨论”,机械地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合作的程序和步骤,按部就班地开展合作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没有好奇心的驱使,没有批判性的质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既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更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从而导致合作学习完全成为一个装饰性的却没有实效性的学习过程。

2.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不明确,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合作技能。因而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争论、不相互倾听、不懂得分享现象,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讨论的声音,表面上看,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得很热烈,事实上谁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老师一喊“停”,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汇报讨论交流结果时,由于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合作的心理倾向,谈出来的意见,还只是个人的想法,没有形成小组意见,从而导致合作学习徒具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

3.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严重不均衡。调查发现,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参与度存在严重不均衡的现象:学优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更多,在小组合作中一般处于支配地位;学困生往往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习惯于在热闹的交流讨论中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旁观者。如此合作学习,与“让学生学会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合作目的背道而驰。

二、进一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有效策略的思考

1.以合理组建为抓手,着力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证明,培育学生强烈的合作意识,教师除了加强对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构建合作小组,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为此,一要合理确定小组人数。一般以5-6人一组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二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合理确定小组成员。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要对小组成员实施动态管理。定期让小组间某些成员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以创设适宜合作环境为抓手,着力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交流合作实践中才能真正学会合作学习。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创设适宜的合作学习环境,通过悉心个别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合作学习基本技能。一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进行合作的基础。因此,在小组讨论时要求一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要听出其重点。教师要抓住机会多表扬那些听得认真和敢于怀疑和否定的同学。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二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善于表达是进行合作的保证。为此,在合作学习中要训练学生准确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例如“我代表我们小组汇报,我们小组的观点是……”,“我来补充第一位同学说的……”,“我来总结一下他们的观点……”“我来评价一下他们的发言……”等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放手”,给学生合作学习提供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敢说、愿说、会说。并及时鼓励和表扬;三要让学生学会协作。协作是合作的核心。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动手能力较强,有的计算准确,有的分析严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自觉培养学生学会取长补短、相互启发,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信心,能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中获得各自的成功。

8.郭庄小学消除大班额的方案及措施 篇八

一、指导思想

大班额问题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学校安全稳定的一大隐患。我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了大班额问题的危害性和解决大班额问题的紧迫性,制定了相关工作的详细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

二、现状分析

学校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微机室、会议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器材室、少队部、音美室、劳技教室等部室,教学设备齐全,生活设施完善。

三、消除措施

1、规范招生

近几年我们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现象。为此,我们每学期开学都对照户籍进行招生,有效控制接纳非本学区生源,逐步减少外学区学生。学校每个学期录取新生认真执行适龄儿童、少年的户籍与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相统一;适龄儿童、少年的户籍与实际居住地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按照本校学区招生,不拒收学区内学生;严格按照计划招生,有效控制班额;严格控制借读生,在近区内生源全部招满;严格控制非适龄儿童入学,从而有效控制班额增大的态势。

2、严格控制学生留级

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学生不得降级的原则,严格把关,落实原则;因病休学必须有医疗机构出具证明,从而有效地遏制变相留级和转学,同时也减少班额大的压力。

3、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通过学区校对,学校负责,班主任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

4、学校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适龄儿童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既不让学校班额过大,也不让一个学生无学可上。

9.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的实践研究 篇九

(一)问题的提出

1、近几年来,因学生人数急增,而办学规模和师资并未得到相应改善,县级及以下学校普遍形成了大班额教学。每班学生都在64人以上,甚至超过70人。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择校,使教学质量较高的重点学校、城镇学校及市区学校也形成了大班额教学。如我校一至六年级39个教学班平均班额达85人,最多的班级人数达94人,这与新课程所要求的小班化教学相距甚远。

2、大班额教学的现状及困难 现状--(1)教学管理及设计、实施及仍以原小班方式。所谓面对全体,实际只重视了中、优学生,而产生了较多差生。(2)教师负担加重,作业批改量大,个别教育相对减弱。(3)师生问卷调查中,针对影响目前教学质量的原因剖析,提出首要因素是班额大,学生差异大,教学定位难以把握。困难--在大班额教学中,教师总感到:课前准备有信心,上课实施不顺心,课后回想不放心,其主要困难有:(1)学生人数多,作业量大;个体差异大,作业评阅难度大;教学定位困难,顾此失彼。(2)组织实施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难度大。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进程不一,增加了完成教学目标的困难。(3)全体与个体的关系难以把握,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教学难以实现。(4)师生负担加重。但我们不能因为班额过大就坐等不动,就降低要求。我们适时提出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就是期望通过实践研究切实解决大班额条件下的系列问题,使各类学生学有所得,全面提高,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概念界定 所谓大班额指的是每班学生人数超过标准学生数20%以上的教学班。其每班学生数都在 55人以上。因材施教即因学生之材而施教。教学要照顾个别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其基本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二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学;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因材施教的本质和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摸清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优势和弱势及已有的知识基础等,然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就我国的实情而言,在许多地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想实现小班额教学也许还不是容易的事。就我们学校而言,全校一至六年级39个教学班平均班额达85人,最多的班级人数达94 人,这与新课程所要求的小班化教学相距甚远。但我们不能因为班额过大就坐等不动,就降低要求。我们适时提出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就是期望通过实践研究切实解决大班额条件下的系列问题,使各类学生学有所得,全面提高,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合作学习,主张探究学习等等,又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有益思路。如何在大班额的背景下,照顾到所有学生;如何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是如何照顾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等等这些问题并不是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才出现的,而是与班级授课制相伴相生的。历史上许多教学论专家都做过努力,比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设计教学法(活动教学),斯金纳提出的意在实现学生个别学习的程序教学等等。但是,这些解决问题的思路虽然在理论上能够自圆其说,但在教学实践中又遇到其他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我国的实情而言,尤其不可取。因此,如何正视班级授课制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就非常必要。新时期以来,许多学校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一些理论研究者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四)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大班额教学将存在于今后一定时期内,是基础教学研究的新课题,也急待开发。我们选用该课题实验研究,探索在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策略,解决大班额的现实与新课程的的理念、目标的矛盾,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处理,分组要求,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既有统一的要求,又进行因材施教,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各类学生学有所得,全面提高,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一)理论依据 本课题主要应用教育学中的教育公平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群体动力 理论。综合应用这些理论,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新课堂教学策略。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了个人钻研,还需要集体合作和协调,因此,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4、群体动力理论: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正是在充分借鉴集体动力理论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

(二)研究目标

1、在大班额条件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通过该课题研究,努力提升教师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水平和能力。

(三)研究内容

1、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策略。

2、在大班额条件下如何处理好个别与全体的关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班额大,学生差异大,教学定位难以把握。作为教者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创造性地把脉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四)研究假设

1、在大班额条件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教师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水平大幅度提升。

(五)拟创新点 新课教改要求面向全体、主动发展。大班额教学如何实施,目前尚无好的教改经验和实施方案。我们的研究将是一个引子,恳求专家的赐教及同仁的研究和实践,以完善大班额条件下的教学的需要。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学校设立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实验机构和研究人员。明确班级、科目及研究任务,定期组织研讨和评价(每学期不少于二次),及时总结,交流研究成果(研究人员每学期撰写一篇论文)组织研究人员学习、讨论、提高科研能力,力争取得具有较高价值的教学教研成果。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方法,探索同时注入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等研究方法。其中行动研究法的步骤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三)技术路线 本课题走行动实施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正视问题,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积极尝试课堂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改变课堂时空结构,实施发展性差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开展多样化地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反思小结,自我提高。

10.城关区小学大班额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十

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超大班额”和“大班额”现象,特制定本方案: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缓解学校压力。

三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按照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规范转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严格控制学生留级,因病休学必须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书、病历以及必要的住院票据;化解已有“大班额”,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四是优化师资结构。对全县各学校教师统筹调配,争取各校教师结构合理,不缺科目。同时,加大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争取各校都有一批先进的教师队伍,各校都有名师,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五是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防止“大班额”现象的“死灰复燃”。

11.城关区小学大班额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十一

[摘 要] 大班额的出现主要源自县域内适龄儿童增多和广大人民群众追求优质教育资摘要:源所引发的供需矛盾两大类。为有效解决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需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走出教育误区并通过政府统筹解决县域内适龄儿童增多所引发的供需矛盾、加大对义务教育的资源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 县域学校 义务教育 大班额 调查研究 解决对策

当前现状及弊病影响

(一)大班额现状

1、全省情况:根据2012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内江市小学、初中大班额均位居全省第1和2位。

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情况: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班级19.51万个,其中56人及以上的大班4.71万个,占全省总班数的24.16%;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1.82万个,占全省总班数的9.33%。从城乡来看,大班主要集中在镇区学校,全省镇区学校56人及以上大班2.85万个,占全省大班额总个数的60.5%,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1.21万个,占全省超大班额总个数的66.5%。从分市州来看,部分市州大班额现象较为严重内江初中大班额比例超过了50%,内江小学大班额比例超过了30%。

(1)初中班额情况

2、全县情况: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县共有班级1222个,其中56人及以上的大班356个,占总班数的29.13%;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165个,占总班数的13.50%。2010年全县小学教学班891个,56-65人的超大班额有111个,占小学教学班总数的12.46 %;66人以上的特大班额有79个,占小学教学班总数的8.86%,初中教学班420 个,其中班额在51-60人的教学班有152个,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36.19%;61-70人的超大班额有24个,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5.71%;71人以上的特大班额有 44 个,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10.48 %。

县城中心的两所小学:严陵镇中心校和实验小学,各有学生数为2520 人和2568人,教学班各有 35个和 37个,平均班额为70.67 人,其中66人以上的特大班额为19个和 24个。

县城有两所初中:严陵中学和第一初级中学(简称“一初中”),严陵中学学生数3030人,教学班 45个,班级平均人数 67.33人,其中71人以上的特大班19个;一初中学生数 3541人,教学班 51 个,班级平均人数69.43人,其中71人以上的特大班 24个。

(二)大班额呈现的特征

1.县镇多于农村。“大班额”问题最突出的是县镇学校,其次是农村学校,最后是城市学校。2010-2012年,全县班额在5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147个,县镇、农村、城市所占比例分别为53.4%、33.7%、12.8%。

2.小学多于初中。“大班额”问题最严重的是,其次是初中和小学。以超大班和特大班为例,小学和初中超大班和特大班的比例分别为25.6%、56%,而高中达到了68.5%。

3.好校多于差校。优良学校和乡镇中心校的“大班额”比普通学校突出。如严陵镇中心校,校园面积仅40亩,却容纳了7600人,平均班额90人以上,最大的达118人!

(三)大班额弊病

班级规模影响到教师的教育关照度、影响到课堂教学管理、也影响到教学效果。班级规模的过度膨胀,造成教学空间拥挤!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引发了安全问题,并使许多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

1.制约新课改理念的推行,降低教育质量,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增加教学课堂压力,造成安全隐患,形成重大安全隐患。

3.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四是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增加教学管理成本。

4.班额过大给学校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避免放学时拥挤伤人事件的发生,各年级还必须分时间段放学。

二、形成原因及问题分析

由于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学校建设滞后、学校布局调整不尽合理、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间差异较大、招生管理不够规范、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大班额”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是县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农村学校的规划建设未与县镇学校发展不同步。多年来教育资金投向农村,资金流向与人口流向背道而驰,从而导致农村教育资源闲置,城镇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二是县域内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历史、地理因素影响较大。学校发展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导致“择校”之风盛行,这是优良学校班额居高不下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是县域内学校布局调整不合理,生源变化超过规划进程。

四是县域内学校办学的市场导向是造成大班额现象的经济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学校面临校际竞争、达标评估、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便向择校学生收取数额不菲的择校费和赞助费,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大班额问题随之产生。

三、化解策略及未来发展

破解“大班额”难题,是此次探索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大班额”现象和“教育均衡”发展有着必然联系,为此,解决大班额的根本还在于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要在领导班子配备、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造等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整体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的差距。

(一)加大政府投入,适当超前规划,从政策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1.加强城镇学校规划建设,扩大城镇学校容量。县镇要根据本区域内建设发展规划和人口不断增加的新情况,科学制定和调整城镇学校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适度超前新建和扩建必需的中小学校,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确保中小学容量满足当地学龄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有效解决因教育资源不足而产生的大班额问题。

2.科学配置教师资源,优化师资结构。区域内学校要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有计划地增加教师数量,通过配备数量够、质量高、学科配套的教师队伍,解决新增班级的教师需求,有效解决师资不足产生的大班额问题。

3.合理布局校点。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审慎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保留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确需对学校进行调整的,要先建后撤,平稳过渡。要通过统筹安排农村教育各种项目资金,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增强农村学校吸引力,为农村学生就近入学提供良好条件,以缓减城镇学校压力。

此外,政府应积极鼓励并出台更加有利于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教育事业,分担“大班额”的压力。政府应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譬如2012年我县为103万元。

(二)加强薄弱改造,推动均衡发展,从源头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要在领导班子配备、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造等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整体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的差距。要千方百计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学生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大体相当的本地学校接受教育,缓解因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家长择校而导致的大班额问题,从源头上遏制择校,有效解决因择校择师产生的大班额问题。

一是提升区域内农村学校的硬件。按照学校建设配备标准建好农村学校,让农村学校拥有坚固够用的房屋,平整标准的运动场,基本的实验设备和艺体设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需要;在经费的划拨上,实现城乡一样,并向农村学校倾斜,为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二是教师配备上向农村学校倾斜。根据部分农村学校班额小的实际,打破师生比的限制,实事求是配齐配足教师,特别是艺体、英语、信息技术等缺科教师,落实城区教师到农村工作制度,保证农村学校师资,农村教师的各项待遇与城区教师一致,在评职评优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设立农村教师专项津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同样付出的农村教师有更高的待遇,确保农村教师的稳定,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师德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三是县镇农村学校形成联动机制。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互动发展模式,通过互派干部、教师,统一管理,整体考核等措施,实现“资源共享,捆绑发展”,提高农村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通过以上措施,尽快达到城乡教育的均衡,使农村孩子能安心在农村学校上学,减小城区教育资源的矛盾,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此外,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坚决贯彻《义务教育法》的精神,努力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禁止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内部禁止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以缓解择校压力。

(三)推进布局调整,更新教育机制,从科学发展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合理布局,在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时,应做好调整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将现实情况和未来变化的趋势结合起来考虑,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对正处于初中适龄人口高峰期的地方,要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实施布局调整,避免出现由于布局调整造成学校班额过大的问题。

(四)规范择校行为,严格学籍管理,从机制上变更教育观念

一是加强招生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区域内学校应首先规范招生秩序,制订严格招生计划,合理确定中小学的生源范围和在校生规模;其次学籍管理加强,认真执行转学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不招收“择校生”,严把转学关口,严格转学的条件和程序。已经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班额上限的中小学或班级,原则上不再接收转学学生。

二是把控制“大班额”工作与中小学编制核定和管理工作相结合。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批准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内,调控中小学班额和班级数,科学确定中小学教职工工作量,采取在校学生人数、标准班额、班级数、每班教师定员等指标,区别学校层次和地域分布,计算并分配中小学校编制数额。要根据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的情况,合理调剂学校之间编制余缺,按规定增加缺编教师。

三是变革教育观念。要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促进教学活动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友好互助的生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成长!通过精心布置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健康卫生的教学氛围”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四)建立督导评估,制订实施方案,从问责机制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实行班额控制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切实解决好“大班额”问题作为考核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县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推进城镇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

(五)提前规划、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面对大班额现状,当前学校必须做好的工作

在“大班额”压力短期无法缓解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正视现实,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克服困难,促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1.探索“大班额”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组织方式

“大班额”给学校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个别地方已经出现了教育质量下滑的趋势。为了稳定教学质量,一些学校通过加强研究,积极探索“大班额”环境下的新教学策略和组织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对“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提高“大班额”条件的教育质量大有益处。

2.加强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确保学生的生命健康

3.组织和开展好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12.城关区小学大班额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十二

【作者】郝六一

【摘要】要在大班额下,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其次组建互补型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动达到目标。最后,抓实当堂训练,实现“堂堂清”。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大班额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很多年轻农民通过外出打工,把儿女留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来照看,由于爷奶对知识的欠缺,于是把孙女孙儿都送到镇上的家教部,这样造成镇学校存在严重“大班额”现象,尤其在我校特别突出,“大班额”人数多,学生差异大,教学过程难以顾及学生周全,为此,给课堂的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两极分化现象也日趋明显。要克服这些困难而实施新课改,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大部分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我就提高大班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几点浅见。

一、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激发参与动机,提高参与兴趣。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师要把教和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拿现成的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案找出来,并能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首先,教师要着眼于诱导,千方百计地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正确的学习动机,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要着重于指导。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认知策略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科学得体,就可以促进学生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学生就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自学分析、解决新知识和新问题,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做出评价调控。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有畏难情绪不积极参加学习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真诚的鼓励、热情的帮助、细心的辅导,促其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提高参与的质效,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的目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 2 堂“活”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个性的、可持续的发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发展,使学生探究新知,不断进取,充满自信心和成就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才能促进数学成绩的全面提高。

二、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激励办法,努力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大班额”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指导,检查等都难以面面俱到。因此,把全体学生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分为若干个小组。我首先为每个小组挑选了一个学习优秀,有主见而又果断的,能起到小组核心作用的学生当小组长,然后其他成员按优、良、中、差几种不同学习程度,性格上形成互补来进行搭配。

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时运用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的重点往往就是教学中的难点。面对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或是半信半疑、没有十分把握,或是一知半解、无从下手。这时候就比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组建互补型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动达到目标。我在构建小组时,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在教学“百以内的减法”时,我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进行小组交流,学生提出了“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相减、两位数减一位数再减十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等”方法,学生思维活跃了起来。这样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体会、交流的机会,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尤其对于提高大班额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三、以“关注差生”为重点,切实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提高大班额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中尤其包括较多的中差生的数学发展。因此,在“大班额”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中差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应成为数学教师关 4 注的重点。那么,在“大班额”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关注差生”呢?

首先,教师应心中先有“差生“后有优生,只有教师心中有“差生”,才会真正关注“差生”。其次,当中差生的学习有困难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增强其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再次,教师要注意发现中差生的学习成功之处,并及时予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让中差生能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并且教师要尽量关注中差生在每一次数学学习活动,要让其感到自己受到重视。最后,教师关注中差生不光是为了中差生的数学学习,而是通过注意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到更多的课堂教学信息,以便全面、准确地掌握教学情况,从而作出相应的处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抓实当堂训练,争取做到“堂堂清”。

“当堂训练”是指运用所学知识,当堂完成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的内容当然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训练的形式则是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论。这对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 5 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做到作业的“堂堂清”、“日日清”,都是极为有利的。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批改学生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学生作业当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要强调学生纠错。有题必做,有错必纠。教师批改以后的作业,学生如果做错了,必须更正,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更正错误。学习既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补漏改错、融会贯通的过程。一门课程,知识漏洞越小,说明学得越好,那些作业中出错的地方,往往就是知识漏洞最大的地方。教师要帮助学生都要建立一个“错题集”,每次作业之后,将其中做错的题目及时记录下来,这些就是知识的漏洞。教师既要重视这些错题,从中找出教学难点和规律,又要督促学生经常看看这些错题,反复练习,时间长了,漏洞就会补上。总之要当堂完成任务,通过及时反馈信息,做到“堂堂清”。对于完不成任务的学生,课后要主动找来“开小灶”,也就做到了“日日清”。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上一篇:读书点亮了我的生活作文下一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税收优惠政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