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中班

2024-08-25

数学教案中班(共15篇)

1.数学教案中班 篇一

中班主题教案:诗歌活动_中班主题教案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主题教案:诗歌活动_中班主题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诗歌“四个太阳”,这是一首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和炽热爱心的散文诗。

它将太阳在四季里变成了不同的颜色,在孩子们的幻想中,用生动而简洁的语言勾勒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绿色、金色、红色、彩色这些美丽的色彩都代表了每一季节的太阳,把孩子们带入一个快乐美好的幻想世界中。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所以我准备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感受太阳的温暖,观察了解太阳的颜色,四季中的.变化及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等,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初步的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

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感悟太阳的可爱、体会文中的意境,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并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3、体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活动的重点是:

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想象意境,用诗一般的语言勾画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画面,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活动的难点是:

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欲望和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诗歌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每组操作用四季景观图一套,红色、绿色、黄色太阳各一个,空白太阳轮廓人手一个,水彩笔等。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知道四个季节的变化特点及与人们的关系。

2.数学教案中班 篇二

近期, 我发现孩子们对图形很感兴趣, 区域活动时常常三三两两围在一起, 将一堆图形反复摆弄, 再进行拼搭, 并对无意拼出的图案惊喜不已。幼儿对几何形状的学习需要视觉感知和触摸动作的联合作用, 通过自身的操作和探索才能逐步精确化。根据孩子们近期的兴趣点, 我设想借助于一种巧妙的情境, 让幼儿通过拼搭得到充分探索几何图形的机会, 从而获得更多有关图形的经验, 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图形, 感知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与大正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在情境游戏中主动探索, 感受拼图的乐趣。

3.提高思维的灵敏性, 锻炼手部小肌肉群。

活动准备

1.教具:PPT课件, 共设计了三组幻灯片, 分别体现了图形拼搭的三个层次。幻灯1 (两种图形的组合) :在动物新村的背景基础上, 绘制三座房子, 依次搭配三种动物头像 (代表三动物的家) , 然后动画出示6个图形 (、、各两个) , 每种图形颜色不一, 分别拼贴于房屋的正方形白墙;幻灯2 (四个小图形的组合) :同样的背景绘制两座房子, 分别代表小猫和小狗的家, 动画出示8个图形 (小、小各4个) , 并拼贴于正方形白墙;幻灯3 (一大两小图形的组合) :森林背景, 绘制了维尼、皮杰两个动物的房子, 动画出示3个图形 (1个、2个) , 拼贴于维尼的房子外墙。投影仪, 大房子图一张。

2.学具:作业单人手一份 (附后) 、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几何图形若干 (与作业单中的房子尺寸匹配) 、摆放图形的操作盘、固体胶若干、立体动物贴。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激发活动兴趣

1. 指导语:小熊维尼听说动物新村在进行旧房改造, 他决定去看一看。 (点击PPT出现维尼形象)

2. 幻灯1———依次出示三座房子, 请幼儿猜猜各是谁的家。 (房子后闪出灰兔、胖猪、羊羊三个动物头像)

3. 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指导语:房子的外墙要贴瓷砖, 可是动物们力气太小, 所以就请维尼来帮忙运墙砖, 看看维尼给他们搬来了哪些漂亮的墙砖? (幻灯1逐步点击, 请幼儿分别说出图形的颜色和名称。)

二、感知两种图形与大正方形间的组合关系

1. 继续播放幻灯1, 给三座房子贴上墙砖。

指导语:这么多漂亮的砖头, 也不知道小动物都喜欢什么样的, 我们一起来问问他们吧!

(1) 幼儿向小动物提问:“灰兔、灰兔, 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呀?”课件快速闪出绿色, 请幼儿找出对应的绿色三角形墙砖, 以及和它对应匹配的红色三角形, 幻灯演示拼贴。

(2) 再次提问:“胖猪、胖猪, 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呀?”课件快速闪出粉色, 幼儿找出对应的粉色长方形, 同时匹配紫色的长方形。

(3) 羊羊的演示方法同上。

2. 小结:在这里, 2个三角形、2个长方形摆在一起, 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三、通过主动探索感知四个小图形与大正方形间的组合关系

1. 播放幻灯2, 出示小猫、小狗家的两座房子。

指导语:灰兔、胖猪、羊羊家贴了漂亮墙砖的事在动物新村传开了, 大家都想请维尼来帮忙, 这次维尼会帮小猫、小狗运来什么样的砖头呢? (动画点击:出现4个小正方形、4个小三角形)

2. 指导语:看到四个小图形, 动物们犯了难, 小朋友来试试看, 能不能拼到正方形的白墙上去? (幼儿在作业单上操作探索)

3. 投影仪打出“大房子图”, 提供众多对应图形, 让孩子上前展示探索的结果。

4. 指导语:看来4个小正方形和4个小三角形是可以拼到大正方形墙上的, 我们赶紧把这个秘密告诉小猫和小狗吧! (操作幻灯2, 将图形拼贴完整)

四、感知大小组合的图形与大正方形间的关系

1. 指导语:看到动物们的新家这么漂亮, 维尼和他的好朋友皮杰马上回到了百亩森林, 决定把他们住的房子也重新打扮一下。 (播放幻灯3, 请幼儿猜猜两座房子分别是谁住的, 然后点击跳动头像, 增加孩子们的参与兴趣。)

2. 点击幻灯3, 出示维尼搬来的三块墙砖:红色长方形、黑色正方形和紫色正方形, 提问:三块墙砖也可以拼到正方形的墙上吗? (幼儿自我探索拼摆)

3. 请幼儿上前, 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拼摆的结果。

4. 继续播放幻灯3, 演示维尼是如何拼的, 并请幼儿指出维尼的拼摆错误。 (提醒幼儿拼摆的时候, 不能让墙砖贴到白墙外面, 要边对边、角对角。)

5. 教师小结:维尼的家用一个高高的长方形, 2个小小的正方形墙砖打扮, 其实用大图形和小图形组合, 还有很多其他的贴法呢。

(说明:幻灯3中, 皮杰的房子没有进行墙砖装饰, 留白的原因是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 进行不同的创意拼搭。)

五、探索多种贴墙砖的方法, 体验拼图的乐趣

1. 指导语:皮杰也想来贴墙砖, 还有维尼家族的其他成员, 他们房子的白墙都要装修, 那我们一起来帮帮忙吧! (请幼儿取出皮杰和维尼成员的立体贴, 将动物头像贴在作业单的房顶上, 代表各个动物的家。)

2. 指导语:老师有个要求, 每个动物的房子贴的方法都要不一样, 如果墙砖都一样的话, 他们该找不着自己的家了!

3. 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 个别幼儿可能还会重叠, 可单独纠正, 引导孩子想出多种办法, 拼摆完成后用固体胶粘牢。

4. 介绍交流自己贴墙砖的方法。

3.中班数学活动:儿童乐园 篇三

春天来了,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孩子们外出活动的机会也多了,儿童乐园里到处都是孩子们快乐的身影。本次活动就以游儿童乐园为主线,结合他们的游玩经历:排队、买票、游玩等过程巧妙设计,展开活动,具有一定的生活性和游戏性,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活动目标:

1.感知6以内的序数,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

2.学看数字、方向卡,找出对应的位置。

3.在情境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音乐《和快乐在一起》、《铃儿响叮当》、《清晨》。

2.场景布置:过山车、小火车、小甲虫、观光车,圈与幼儿人数相同。

3.1—6数字卡,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白板课件导入,认识新朋友

评:活动以6个可爱的小动物(小兔、小羊、小猪、小牛、小狗、小老鼠)出场,教师与幼儿逐一认识小动物,为下面寻找小动物埋下伏笔。

(二)观察卖票窗口,买票入园

1.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小老鼠在第几个窗口买票。

2.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出示相应的方向卡和数字。

评:活动以小动物去“儿童乐园”这一情节起因,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小老鼠在第几个窗口买票,并介绍自己数的方法。在幼儿发现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相应的方向卡和数字,幼儿初步了解了方向卡的意义。

(三)观察情境挂图,寻找小动物

1.观察画面,寻找游乐园的游乐项目和小动物。

2.幼儿操作练习:将小动物的位置找出来。

3.幼儿介绍记录纸,说说自己找的方法。

4.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出示相应的数字、方向卡。

5.幼儿验证自己的操作结果。

6.教师总结:顺着箭头方向数,我们都找到了小动物们排队的位置。

评:活动从“买票”到“游玩”情节顺利开展,教师请幼儿寻找出图中小动物的位置,其中采用先集体后个别最后自主寻找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白板课件将小动物的位置清晰地用数字呈现出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数概念。其中幼儿对“小火车”上小兔子的位置发生了分歧,这一环节教师没有直接评价,而是给予幼儿发表见解的机会。最终幼儿得出一致的结果:看火车头在哪边,就从哪边开始数。

(四)幼儿游戏体验,进园玩一玩

1.介绍游乐设施。

2.介绍游戏规则:找与门票一样颜色的地方玩,排队时看好箭头的方向和身上的数字,站对应的位置。

3.幼儿看箭头排队游玩。

评:游戏创设的环境已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教师介绍了游戏规则后,幼儿便迫不及待地进入角色了。虽然游戏中有个别幼儿找不到位置,但通过集体调整和个别提醒,幼儿都顺利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随着富有激情的音乐声响起,幼儿也在儿童乐园快乐地游玩起来。

活动延伸:

完成练习1-6的序数辨识。

活动点评:

1.情境创设真实有效。

本次活动中,通过创设“儿童乐园”这个孩子们熟悉并喜爱的生活情境,将1—6的序数知识融入其中,通过“买票”、“找动物朋友”引导幼儿发现感知序数,后面的“乘车”游戏,更是进一步地巩固了幼儿对序数的理解,并帮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情境游戏中,整个活动以“游儿童乐园”这个游戏情境贯穿始终,孩子们玩得非常快乐。从中,我们发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模拟情境紧密结合是十分有效的。

2.重视幼儿自主探究。

4.数学教案中班 篇四

活动目标:

1、认识文字工人,激发幼儿对父母及其他工人劳动的尊敬和热爱。

2、根据文字对称特点,学习用模板拓印的方法剪制文字并制作字幅:工人。

3、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度,增强幼儿对文字游戏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工人半边字的模板人手一套,剪纸文字工人一套,剪刀、铅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的幼儿园是谁造的吗?爸爸妈妈们有建筑工人的请站起来,(集体致敬:谢谢你为我们盖房子!)我们穿的衣服是谁造的?爸爸妈妈们是纺织工人的请站起来(集体致敬:谢谢你给我们做衣服!)我们吃的牛奶、面包是谁造的?不知道没关系,可以现场请教你的爸爸妈妈。(允许幼儿父母帮助回答。)

师小结:工人叔叔、阿姨们真了不起,我们小朋友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好东西一样样都是他们造出来的。

二、学习剪制文字:工人

1、承接语切入主题:为了表示对工人的感谢,陶老师特意剪了两个字(出示文字:工人,集体认读。)我还把字变成了漂亮的字幅。我们的爸爸妈妈们好多也是工人,让我们一起来用灵巧的小手,变出工人两个字,做成漂亮的字幅,为他们送上光荣的称号,好吗?

2、出示图例,集体观察分析制作步骤:

(1)先把长方形纸短边对边折,(2)用铅笔把字模沿封口描下轮廓,引导幼儿注意看准方向!(工字是横笔朝外,人字是捺笔朝外)

(3)用剪刀沿轮廓剪下。

3、集体复述剪纸步骤,突出注意要点,画上“眼睛”表示,提出做成字幅还需怎样操作的问题,请幼儿根据范例观察讲述。

4、幼儿开始操作,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作品:突出线条工整,颜色均匀,装饰有新意。

四、给爸爸妈妈送礼物,并说一句问候的话语。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5.数学教案中班 篇五

活动目标:

1、了解制作版画的步骤,学习用版画的方法表现蘑菇房子。

2、尝试用半圆形和长方形表现蘑菇房子的主要特征。

3、体验版画独特的作画方法,享受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吹塑版画纸、笔头坚硬的笔人手一份。

颜料和毛笔若干。

范画一张。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打开幼儿用书,共同阅读故事《蘑菇房子》,引出主题。

二、认识蘑菇房子的特征,了解作画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蘑菇房子,说说:蘑菇房子是什么样子的?房顶是什么形状的?房子又是什么形状的?蘑菇房子上还有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形象。

3、出示范画以及制作工具,认识版画,了解版画的制作过程。

*(出示版画)告诉幼儿这是一张蘑菇房子的版画,说说:版画与我们平时的画画有什么不同?

*(出示制作工具)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先在吹塑纸上用坚硬的笔刻画出蘑菇房子的图案,然后用毛笔在底版上涂色,最后将纸放于纸版上进行拓印。

三、幼儿尝试版画的作画方法。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制作纸版画,提醒幼儿刻画版时要将线条刻得清楚、明晰。拓印时纸和纸版不要移动,并按教师的提示有序地进行操作活动。

四、展览作品,相互评价。

幼儿相互观摩蘑菇房子。教师组织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房子,为什么?

表扬画面颜色鲜艳、图案清晰的幼儿。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6.数学教案中班 篇六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在手上作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乐意用装饰好的手进行表演,感受自由创作与表演的乐趣。活动准备:

1.具有多种想象及可模仿的图案。

2.装饰好的手的造型所编排成的表演剧。

3.多种色彩的颜料与棉签、抹布。

4.供幼儿表演的小舞台。

活动重难点:

大胆想象,创作各种手的变换造型,并直接在手上作画,乐意用装饰好的手自由表演。

活动过程:

一. 想象模仿,引起幼儿对手的兴趣

王老师带来许多有趣的图案,你们想不想看?边看边和小朋友讲讲,这些图案象什么?

1.幼儿自由结伴去观看想象,师随机了解幼儿想法并肯定。

2.引导幼儿试着用手去模仿图案造型。

3.师小结:小朋友学的真象,原来小手能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二. 欣赏表演剧,感受用手作画的乐趣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救命啊)

1.组织幼儿观看表演剧。

2.谈论:这些小演员是什么变成的,你会不会变?

(1)自由交流:小朋友间交流,学学手的变化造型。

(2)集体交流:掌握变化的过程,了解手可以变成许多东西的样子。[page]

3.告诉幼儿颜料能把手变出的东西打扮的更漂亮。

三. 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手的造型创作,让幼儿了解方法。

王老师现在就来用手变一样东西,小朋友说说,让老师变什么?

1.按幼儿意愿明确创作的主题。

2.具体示范创作步骤。

(1)先变好手的造型固定不动。

(2)再涂上美丽的颜色。

(3)完成创作进行表演。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老师:小朋友想不想变?那我们先穿上小背心,再把自己的衣袖卷的高高的,一定要想好自己要变什么,变完以后再涂颜色。

3.幼儿自由创作,师巡回指导。

4.能力强的幼儿鼓励他们双手作画,能力弱的幼儿日则在老师的帮助下共同完成创作。

5.引导完成的幼儿结伴表演,体验表演的乐趣。

6.小结:小朋友举起小手给王老师看看你变了什么?真棒,小手的本领和我们小朋友的一样大,能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去表演给弟弟妹妹们看,好吗?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7.数学教案中班 篇七

一、活动的背景

临近新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引起了中班幼儿的注意和议论。我们从五颜六色的彩带中发现了隐含的数学教育价值:彩带的颜色是按照一定规律,即模式排列的,可以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幼儿通过贴、穿、插等操作活动,发现彩带简单的排列模式,并根据一定的模式去排列彩带。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教研组设计了活动“新年彩带”。试教后,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活动主要由教师发起,幼儿在活动中缺少主动的探索和发现;(2)活动以幼儿进行跑组操作为主要形式(幼儿完成一组的操作单后,再到另一组去完成另一种操作单……),师幼、幼幼间的互动少;(3)材料功能单一,缺少多重的潜在价值;(4)活动评价由教师发起, 标准相对固定。概而言之,缺乏较为开放的活动空间, 影响了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数学教研组重新设计了活动并加以实施,取得较好成效。

二、活动的分析

1.活动目标的对比

目标的变化对活动的影响:

(1)活动内容由模仿学习 (幼儿接着排列彩带 )走向探究学习(幼儿自己制作彩带)。

(2)活动策略由幼儿的语言参与(讲述彩带排列的顺序) 扩充为幼儿的多感官运用(与同伴交换彩色纸条)。

(3)活动中的情感由个体情绪的体验(感受操作的快乐)发展为群体中情感的分享(分享探索、发现的快乐)。

2.活动准备的对比

材料的变化对活动的影响:

(1)学具功能由单一 (每种玩具一种玩法 )到多样 (一种材料多种制作方法)。

(2)教具功能由提供一种学习支架(操作底板中提供半范例模式)到提供多种学习支架(PPT提供全、半范例等模式)。

3.活动过程的对比

过程的变化对活动的影响:

(1)活动组织由教授式学习 (教师介绍制作方法 ) 转变为互动分享式学习(师生共同探索、总结方法)。

(2)活动形式由个体学习 (幼儿独立完成作品 )发展到群体共同学习(合作完成作品)。

(3)活动评价由统一标准 (集体按统一口径念读 )转换为多维标准(幼儿介绍自己喜爱的彩带)。

总之,与原活动相比,幼儿在现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强,获得数学经验的过程更加自然化、多样化和个体化。

三、活动的感悟

通过两次活动的比较和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教育中创设开放的活动空间, 支持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的策略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

1.低结构材料,有利于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原活动中的材料较为丰富,有圆形贴纸、雪花片、插塑等,但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对材料进行了高结构化的设计,即对材料附加了特定的任务:用圆形贴纸粘贴彩带, 用雪花片在绳子上穿出彩带, 用插塑插出彩带。教师准备的材料看似详尽,实则是给活动设置了一个无形的框架,幼儿的探索和发现只能在框架内进行, 缺少挖掘材料蕴含教育价值的机会。

现活动只提供制作彩带的基本材料: 彩色纸、剪刀、胶棒。教师既没有具体规定用纸制作彩带的方法, 也没有规定幼儿彩带排列的规律, 只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材料进行简单的设计(纸的大小不同、色彩不同),并通过提问调动了幼儿制作彩带的已有经验。这种低结构化的材料给了幼儿更多的自主空间, 能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相关的数学认知经验。例如,幼儿A拿到纸后未加思考就动手剪,剪出的纸条长短宽窄不一, 无法粘贴成所需要的彩带。从中他领悟到:要想剪出的纸条能够粘贴成彩带,必须先用对折的方法折叠纸条, 才能保证剪出的纸条是一样大小。又如幼儿B剪好纸条后与同伴交换了不同色的一根纸条,粘贴后发现:只交换一根,数量是不够的,必须再继续交换才能完成彩带的制作。幼儿在制作彩带的过程中,不断地操作,不断地发现问题,乐此不疲。低结构材料创造出的探究空间,提供了幼儿发现更多问题的条件,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易于幼儿的接受和理解。

2.多选的操作方法 ,有助于幼儿建立个体化的学习支架。

原活动的操作方法是: 教师按照AAB、ABB或者AABB的模式 , 用两种颜色的材料间隔排序制作出前半部分的彩带。幼儿按照彩带排列的模式,接着往下或贴,或穿,或插,进而完成后半部分彩带的制作。这样的方法蕴含着两种模式的认知水平, 一种是全范例模式的认知水平,即根据教师提供的完整模式范例,幼儿通过观察彩带和讲述彩带排列顺序, 认知彩带的基本特征,如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进而发现彩带排列的模式(或红红黄红红黄,或大大小大大小,或圆方方圆方方等)。另一种是半范例模式的认知水平,即幼儿在已有排列模式的基础上, 运用相同的材料继续完成现有模式的排列。活动中,全体幼儿都是先按照全范例模式排列彩带,再按照半范例的模式排列彩带。这种操作方法是教师事先规定好的, 幼儿无法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自行进行选择。这样的操作方法是数学活动中惯有的方法。

现活动打破了惯有的操作方法, 教师在PPT中提供了全范例和半范例的彩带, 幼儿可以将PPT中的彩带排列模式迁移到自己制作的彩带中, 通过复制彩带模式的方法制作自己的彩带, 也可以在没有任何模式示范的情况下创造出自己的模式。这样,那些不能完全理解排列模式的幼儿,选择了PPT中的全范例,制作了一串相同的彩带;那些理解排列模式的幼儿,则选择了一串半范例的彩带, 通过复制PPT中范例模式的方法制作出完整的彩带; 那些对排列模式认知水平较高的幼儿,则制作了一串和范例模式完全不同的彩带。多选的操作方法, 可以帮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建立各自的学习支架。

3.开放的操作规则,蕴含幼儿解决问题的空间。

原活动的操作规则是相对固定的, 即幼儿必须按照彩带前半部分排列的模式完成作品。这一规则的活动空间相对局限, 幼儿在活动中更多的是反复操作和摆弄,缺少主动计划、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性学习。

现活动的操作规则比较开放:幼儿剪出一种颜色的纸条后, 通过和同伴交换获得自己需要颜色的纸条,粘贴出一定模式的彩带。相对开放的规则,为幼儿创设了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幼儿在活动中无论采用何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数学经验。例如幼儿C制作彩纸时只将彩纸对折了一次, 打开之后发现:只折出两条纸条,数量远远不够。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他开始重新折叠纸张,这一次他对折了两次,打开后发现纸张变成了四条。这下不仅纸条数量变多了, 纸条的宽窄也更合适了……幼儿在反复尝试和思考中不仅获得了纸张对折次数与纸条数量、宽窄的关系等数学经验,还发展了与同伴交往的技能,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认真思考的学习品质。

8.数学教案中班 篇八

【关键词】小组活动数学学具适应需要

中图分类号:G613.4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中班的幼儿正是处在对数学的敏感期,他们对数字、数量、空间感等充满好奇,就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却一定是学习(包括已有经验的练习和新经验的获得),这种自发的无意性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在实现其娱乐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它的教育功能。在此,我们将游戏材料界定为被用于幼儿游戏的一切物品,包括专门为幼儿游戏而制作的玩具以及认可日常物品或自然材料。”我们应当利用这个敏感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与活动,把理性的数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在对幼儿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教育的教学目的、内容、要求进行统一融合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让幼兒感受到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从学习中感知、体验、积累数学知识与经验。

目前,幼儿园数学活动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游戏三个环节组织实施,结合我园区级小课题《中班数学小组活动中学具运用的研究》(2009X150)的研究,发现小组活动以其自主性与小范围性的特点成为了数学活动中幼儿操作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形成数概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所创设的数学学具又是整个数学活动关键与精髓,它的选择与使用对于孩子数知识与数经验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小组数学学具的设计和投放中根据幼儿在不同水平和能力设计的游戏,有效地使幼儿积极快乐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使学具操作活动成为幼儿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养成良好数学心理品质的重要助力。

一、小组活动中的学具材料本身都有暗示性

小组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主要活动组织形式之一,学具材料在激发幼儿操作兴趣与主动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在小组活动中我们需要大量使用学具材料,材料除了一些定向课程中所提供的精美的智能学具外,一般日常使用的学具分两类,一类是我们与幼儿共同收集的内含数学功能的玩具与日常生活用品,另一类是教师自制的学具。在使用学具和玩具时,老师考虑学具要有趣味性、美观性,同时考虑如何通过学具和玩具调动幼儿思维积极性。有一种小鱼玩具,也就是鱼尾巴接上第二条鱼的嘴巴(可以接出很长的一截),幼儿很喜欢玩,经常一个接一个地把它们连成长长的一条,在设计学具中把这种常见的玩具利用起来教小朋友排序,幼儿能够在尝试首尾相连等不同情况下学会了不同的排序队列。小组活动时老师就跟小朋友一起玩,把小鱼按一红一绿的规律连接起来,然后让小朋友看看是老师连接的好看,还是小朋友连接的好看,他们都说是老师连的好看。老师就让他们观察比较,为什么老师连的好看,启发他们说出“一红一绿一红一绿”,他们很快又发现,小朋友连接的颜色太乱了。这时,老师又说你们能不能不让它乱,而像老师这样来玩呢?这一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没红、黄颜色的幼儿问:“老师,我用一个白的一个蓝的行吗?”“我用一个绿的,一个红的行吗?”老师鼓励他们去试一试,然后又肯定了他们的创造,他们高兴极了。然后老师又进一步启发幼儿谁能和老师连的不一样?谁能跟我们以前连的不一样?谁能连出更好看的来?孩子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又被向前推了一步。从两种颜色同样个数,到两种颜色不同个数,三种颜色排序等,不断的尝试进行。还有瓶宝宝找帽子、扣纽扣、雪人排队、毛毛虫等材料,都是根据幼儿学习的需要制作具有引导作用指引幼儿进行操作的。

二、小组活动中的学具适应幼儿学习的一般特征,同时兼顾个别需要

在小组活动中投放学具材料时必须做到适时、适度和适量,做到三个结合:序列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多样性与多功能性相结合;滚动性与随机性相结合。其中序列性要求学具的内容必须由浅到深,方法由简到繁,操作的时间由短到长,层次性就是围绕同一教育内容,投放多种层次的材料,两者相结合可以使材料既可适应幼儿学习中的一般特征,又可顾及个别特征,使幼儿保持长期稳定的兴趣。

在进行关于分类的小组活动时,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形状、颜色、大小各异的图形卡片,要求按不同的特征分类;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图形片,如颜色不同,而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片,这样分类时没有干扰,就显得简单了;能力更弱一些的,则提供雪花片、纽扣等实物进行分类。再如按物体长短排序时,我们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了宽窄不一的纸条,而且数量较多,长短距离较小;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铅笔、游戏棒等材料,且材料的数量少,长短距离大……只有让每个幼儿进行适合自己层次的操作,数学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别。

三、小组活动中充分利用学具的投放

在小组活动中有的材料是收集回来的如茶叶罐、饮料瓶、薯片罐、牙膏盒等,将材料进行装饰,在药瓶子、瓶盖上贴上数字或不同数量的实物图片,让幼儿帮瓶子找瓶盖按相同的数量进行匹配,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来获得长短、粗细、大小等知识,引导幼儿学习排序、分类、点数、计数等数学方法。这一类材料它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如吸管既可以让幼儿穿成项链手环,然后数一数有几根,还可以按颜色分类或可以比较粗细、长短,这一类低结构材料它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对幼儿的创造力提出了挑战,使幼儿既获得成功又满足了创新的需要,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皮亚杰说“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因此教师在幼儿小组活动中通过提供活动目标明确的学具材料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条件,充足的操作材料对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李季湄、冯晓霞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2.《幼儿园数学教育》张慧和张俊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9.数学教案中班 篇九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点、短线和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现太阳散发的光芒。

2、学会用简单的线条或图案装饰太阳娃娃的脸,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装饰太阳。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范画三幅、勾线笔、蜡笔、白纸。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导入:脸蛋圆又红,天亮就上班,哪日不见他,无雨也有风。

(2)出示图片:太阳娃娃。教师:“今天,老师把太阳娃娃请来了,可是你们看太阳娃娃怎么啦?“(只是一个圆圈,没有眼睛和光芒。)

2、教师讲述太阳娃娃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a、教师:太阳娃娃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像这个样子。教师出示范画

(一),引导孩子欣赏画面,提问:太阳娃娃的头发、眼睛、脸以及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后来他出来玩,看见一朵小花在呜呜呜地哭,太阳娃娃问:“你为什么要哭啊?”小花说:“我的花瓣掉光了,好难看啊,呜呜。”太阳娃娃想也没想,就脱下自己的花瓣衣服给了小花。

b、太阳娃娃回家换了一件衣服,看,是这个样子的。教师出示范画

(二),提问:谁来说说?太阳娃娃的头发、眼睛、脸以及光芒是什么样子的?[page]

后来他出来玩,看见大树妈妈无精打采地站在路边,太阳娃娃关心地问:“大树妈妈,你怎么啦?”大树妈妈说:“秋天,我的孩子都离开我去了远方,我一个人好孤单啊?”太阳娃娃想也没想,又脱下自己的树叶衣服给了大树妈妈。

c、太阳娃娃又回家换了一件衣服,看,是这个样子的。教师出示范画

(三),提问:谁来说说?太阳娃娃的头发、眼睛、脸以及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就在刚才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太阳娃娃就把自己的光芒全给了他。

d、太阳娃娃的最后一件给了太阳公公,他再也没有衣服可以换了,他也就失去了笑脸。你们觉得太阳娃娃怎么样啊?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娃娃呢?(运用故事激起了孩子关心太阳娃娃,为太阳娃娃设计光芒的愿望。)

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画,贴一贴,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3、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用笔勾画出太阳娃娃的基本形象,然后用蜡笔进行涂色。

(2)鼓励幼儿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太阳光芒和太阳娃娃的笑脸。

(3)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太阳娃娃。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太阳娃娃,让幼儿找自己的好朋友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太阳娃娃,并说出原因。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10.数学教案中班 篇十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绕毛线的方式,表现神秘的天空。

2、了解排水画的基本方法,学习用排刷从左到右有序的平涂。

3、感知油画颜料和水粉颜料不想溶所带来的特殊绘画效果,对排水画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油画棒、纸、派刷

2、范画。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范画。

老师画的这一幅画是神秘的天空,请小朋友猜一猜这神秘的天空里有些什

么?你觉得象什么?小朋友想的真多,刚才小朋友说了神秘的天空中有许多神秘的东西,那么现在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准备在神秘的天空中画什么东西呢?请你们猜猜这神秘的天空老师是怎么画的。

2、了解排水画的方法

想知道是怎么画的?请小朋友仔细的看清楚老师手里的东西,(出示排刷)

谁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让幼儿认识排刷)老师是先用蜡笔在纸上画神秘天空中的东西,然后用这个排刷蘸颜料,从左向右涂上底色。(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排水画的效果。)

3、幼儿作画

鼓励幼儿用多种颜色作画,涂底色时,让幼儿注意衣服的整洁,画好后请小

朋友讲讲自己在神秘的天空中画了什么。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11.数学教案中班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班主任;法治教育;培养;研究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目前中国教育全面改革的形势之下,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同时又是小学班主任,在给小学生进行答疑解惑之外,要充分重视对小学生的一些道理的传授。一般来说,小学生具有很高的可塑性,我们在给小学生传播数学知识的同时,应当结合自身学科的特性,对其进行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以净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从而保证小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在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班主任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那么,如何能够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法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也是我们所迫切关注的问题。

一、提高自身法律知识及综合素养

(一)强化自身的法律知识

作为班主任,应当努力完善自身的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从而实现以身作则。首先,要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了解与小学教育相关的所有法律知识,树立起自己学习法律的良好态度,认识到法律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

(二)具备多元化的知识

班主任还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在具备良好的数学知识的同时,班主任还需不断强化自己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做到能够对小学生的心理进行更好的了解,懂得结合具体情况来运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法治教育能够顺利进行。

(三)提高自身的素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表率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必须培养自身的良好素养,做到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法治教学

(一)合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元素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合理运用数学教材中的法治因素,仔细钻研。可以对数学题目当中有关法律的部分进行解析,抓住时机,利用数学教学当中对法治知识的渗透来深化小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做到以数学教学为主、法治教育为辅,达成小学生的德智双修。

(二)在实践中进行法治教育

首先,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来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例如,通过班会宣传、举办法律知识比赛等方式,将法治理念融入小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在小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增强法律防范意识。其次,可以利用学生生活当中的实例来进行法治教育,例如,在学生课下打闹时意外受伤的情况下,就可以根据事件进行教育,分析引发的后果,让小学生深刻了解到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来提升小学生的相关法律素养。

(三)改善教学方法

班主任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法治教育,如通过学生学习时的合作探讨等培养其团结互助的意识,明白协助的重要性,从而将法治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课程当中,使小学生在学习到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强化了自身的法治观念。

综上所述,法治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班主任只有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时刻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其法治理念,才能使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防止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使他们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参考文献:

[1]马凤莲.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赤子:中旬,2014.

[2]姚永妃.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12.中班科学活动:小帮手 篇十二

1.探索发现各种工具固定图书的方法。

2.进行简单统计, 提高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记录能力。

3.能积极参与装订图书活动, 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

知道一些常用小工具的名称以及用途。

活动难点

学习常用小工具的一些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认识身边常用的工具。

教师准备:小鸭玩具手偶, 图片、回形针、订书机、夹子、铅笔、毛线、眉毛夹、固体胶若干, 统计表、四个画架和适合活动情境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老师出示小鸭手偶说:嘿, 大家好!我是小鸭乐乐, 我刚开了一家印刷厂, 厂里印了好多画纸, 我想把它们装订成图书, 但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工具装订, 你们能帮我想到好办法吗? (请幼儿说出自己的办法)

二、探索发现哪些小帮手能够帮助固定图书

1.操作前的猜想。

教师:我这里有很多工具图片 (出示六张图片) , 请你们把认为能装订图书的工具放在上面, 不能装订的放下面, 谁来试试。有人有不同的意见吗?

2.幼儿操作。

教师:每个人的篓子里也都有这几样工具, 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看看哪些工具是我们的小帮手, 能帮助我们装订图书, 请把每一样工具都试一试。

(教师除了鼓励幼儿各种工具都试一试之外, 可以尽量减少直接指导、语言提示, 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发现, 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

3.交流经验。

教师:请做好的孩子拿着图书和笔, 把你用了哪几种工具记录在统计表上。 (一张大的统计表) 谁能拿着图书告诉大家, 你用到哪些小帮手装订图书的?是怎么做的?哪些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装订图书?

三、探索发现固定图书本领最好的小帮手

1.幼儿的讨论。

教师:小鸭乐乐说, 你们真有办法, 能用这么多的小帮手装订图书。但是我的图书应该装订得不容易散, 你们觉得是哪一种小帮手呢?谁来说说?有不同的想法吗?

2.幼儿再次操作。

教师:请孩子们选一种你认为能装订得最结实的小帮手来试一试。 (幼儿自由选择一种工具装订另外一套图书, 装订好后按顺序摆放在画架上。)

3.得出结论。

幼儿一一演示。演示完以后老师和幼儿一起得出结论:订书机装订的图书又结实、又牢固。

四、给装订好的图书编页码

1.教师再次创设情境:小鸭乐乐说, 你们真棒!帮他找到了装订图书最好的办法, 如果给他的图书编上页码, 图书就可以卖出去了。请用订书机订图书的小朋友帮图书编上页码, 不是用订书机装订图书的孩子可以试试用订书机装订一本图书, 再编上页码。谢谢你们!

2.幼儿根据自己的装订情况自行选择编页码、改进装订方法。

13.中班数学教案 篇十三

活动内容:数学《哪里一样》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2、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挂图2幅、标记若干。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篮子、胶水、小标记。

活动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教师讲解提问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的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难点:让幼儿通过说、作操作材料,从而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引导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请谁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小兔)小兔子告诉我它有好多好朋友是图形宝宝,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可是图形宝宝今天给小兔子出了几个难题,小兔子不会做了,要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帮它。”

(2)出示挂图一,概括两个图形间相同点。

“你们看图上有什么?(三角形)它们什么地方是一样的?(颜色、形状一样)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你们看我这里还准备了好多小标记,我要把这些小标记送给图形宝宝。请你们再说一说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教师按照先记颜色,再记形状的顺序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色的三角形)。”

(3)教师出示图二,让幼儿在现有基础上加以巩固。

“看这里还有一幅图,看一看是什么图形?它们哪里一样?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帮忙。记录方法同上。”

2、小组活动。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把小兔字不会做的难题全都解决了,小兔子真高兴,他让我谢谢你们!可是图形宝宝又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了,看看我们班哪一个小朋友最聪明。”

第一组:给图形做一样的标记。

分别是红色长方形、蓝色梯形。

第二组:给图形做一样的标记。

分别是蓝色长方形、黄色正方形。

“请小朋友们把图形一样的地方用标记记录下来,然后再说说这是什么样的图形?”

3、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读一读操作材料纸,评价是否记录了两个相同点。

4、活动结束

14.中班数学教案 篇十四

爱迪生B班李玉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自主探索各种排序方法。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1、红、黄色卡纸若干,自制面包若干;

2、自制地图一幅:

3、模拟场地;

三、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教师和幼儿听《感恩的心》跟随老师进入场地。

(二)谈话引出主题:

1、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打来了求助电话,说他们那里发生了火灾,虽然大火扑灭了,但是它们没有食物吃,已经饿了好几天肚子了,我们一起给他们运一些面包去吧。

2、教师:“但是通往森林是没有道路的,只有一张地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路出发吧。

3、教师:(教师出示电脑课件地图,边引导幼儿观察边讲述)我们现在的位置是营地(指出营地坐标),一会出发我们将要穿越一条小河(指出小河坐标),在傍晚时分我们将到达丘陵地带(指出丘陵地带坐标),在丘陵地带住一晚上,第二天上午我们将翻越一座大山(指出大山坐标),下午我们就到达森林啦!去森林的路程会很艰难你们有信心吗?

3、教师:“现在出发,出发前先按纵向报数(每队幼儿从第一个开始报数),报数完后带上面包和物品出发!”

(三)引导幼儿根据要求解决困难:

(1)遇到小河:

1、师:怎么办?(搭桥)那我请小朋友们分组,搭一座有规律的桥吧!

2、请幼儿分成四组将这些卡纸铺成各种各样的长长的桥。

幼儿分组边讨论边操作将这些卡纸根据颜色铺成各种规律的桥。

第一小组按卡纸颜色搭的是██████

第二小组按卡纸颜色搭的是█████████;

第三小组按卡纸颜色搭的是██████;

第四小组按卡纸颜色搭的是██████

3、幼儿分组讨论操作。

4、师:“铺好的小组请站到旁边,我们一起看看哪个小组搭的桥是有规律的。”

5、集体讨论幼儿操作结果,和全体幼儿一起从第一队开始按顺序读出泡沫 板颜色,等找出规律后再问幼儿,如果再向下接着按这样的规律排,应该再放什么颜色?(此处让个别幼儿来操作)。请小朋友快速的过桥我们继续前进!

(2)进入丘陵地带:

1、师:晚上了,我们要休息,怎么办?(铺地毯)“地毯有什么形状的呢?(幼儿回答:一般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那我请小朋友们分成四组根据卡纸颜色铺成有规律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地毯。“好,现在开始行动”。

2、铺好地毯的士兵请迅速归队,我们一起看看每一组铺的地毯是什么规律的?” 如图:

第一组:

████████

████████

████████

████████

第二组:

████████

████████

████████

第三组:

████████

████████

████████

████████

第四组:

██████████

██████████

██████████

好,现在开始休息!

(3)(大约1分钟后)进入大山:

1、师:早上起床,我们要翻过大山,怎么办?(铺路)那我请小朋友们分成四组边讨论边操作将这些卡纸根据颜色铺成有规律的长方形路。师:要求要按规律,不能和前面的一样。教师:“铺好路的小组迅速回队,我们一起看看每一组铺的路是什么规律的?”

3、总结点评。如果再向下接着按这样的规律排,应该再放什么颜色?请小朋友们快速翻过大山我们继续前进!

(四)结束活动:

15.中班科学活动:巧放珠子 篇十五

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在每天的区域活动中,孩子总是兴致盎然、乐此不疲。“珠珠乐”游戏一直深受孩子的青睐,可是每次玩过以后,孩子都不能将珠子全部装进玻璃罐,总会有一些遗留在外面。孩子们在相互检查整理情况后都会告诉我这一发现。我通过观察后发现,孩子们在整理的时候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其实玻璃罐中还留有很多的空隙,于是我针对孩子们发现的问题专门设计了一个活动。科学活动“巧放珠子”就这样产生了,它来源于孩子的生活,这个问题是孩子熟悉的、乐意感知的、愿意解决的问题。

二、目标预设

(1)通过实验,探索巧放珠子的有效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

(2)学会记录,能用连贯的语言交流探索的方法和结果。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能观察到珠子之间的空隙;难点是如何将大小珠子合理分布。

四、活动准备

(1)幼儿用: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空玻璃罐1个,分别装在篓子里的大小珠子各5个,记录纸一张,笔一支)。

(2)教师用:大记录纸一张,玻璃瓶1个(装有大小珠子各5个)。

(3)图片。

五、设计理念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科学探索活动“巧放珠子”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应运而生的。在本次活动中,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确实是孩子们自己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探索的过程中,始终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让他们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懂得: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多动脑筋,积极探索,寻求最简单、方便的解决问题方法。本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主动建构,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中,我始终以培养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活动的中心,从一开始的图片直接抛出游戏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接着提供操作材料,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七、活动过程

1. 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1)看一看,这是你们平时玩的什么游戏?

(2)这两张图片中有什么不一样?幼儿通过观察,很快得出结论:游戏前珠子都装在玻璃罐中,游戏后有的珠子散落在桌子上。

(3)哪些小朋友在这个区域玩过?为什么会这样呢?

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玩过以后就装不进去了。哦,原来是这样,那么这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怎样就可以装进去呢?

2. 实验操作,探索方法

(1)观察实验操作的材料:了解记录纸、笔,数一数大小珠子各几个。

(2)第一次实验操作。①教师提出要求:将大小珠子装进玻璃罐,数一数,能装多少个珠子,并把自己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②幼儿实验操作,并在记录纸上记录珠子的数量。③比一比,谁装得多?教师将幼儿的实验结果记录在大纸上。④观察大记录纸上的数字,展开讨论:都是一样的玻璃罐,一样的珠子,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装得多,有的小朋友装得少呢?⑤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

教师小结:原来小朋友装珠子的顺序不一样,有的小朋友是先装小珠子,有的小朋友是先装大珠子,大小珠子是分开摆放的。

(3)第二次操作。出示教师的玻璃罐和刚才两个小朋友的实验结果,让小朋友仔细比较、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大珠子之间有很多的空隙,这些空隙,可以放小珠子。

①老师是怎样装的呢?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把珠子都装进玻璃罐吗?③幼儿再次操作。④交流实验过程。

第一次操作时,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操作的方法,而是让孩子大胆地去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体的交流又为孩子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提供了帮助,并且很自然地引发下面环节的再次探索。在第二次实验时,教师也没有告诉孩子方法,而是让孩子观察、比较、验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使幼儿的探究活动不流于形式。

3. 迁移运用、回归生活

(1)观察每个小朋友的小柜子,比一比谁的物品摆放最整洁,空间最大。

(2)延伸活动:我的地盘我做主。在幼儿园和家中,引导幼儿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

上一篇:元旦600字作文高中下一篇:成本管理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