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持续改进会议记录

2024-09-09

输血持续改进会议记录(共9篇)

1.输血持续改进会议记录 篇一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

一.检查标准:落实《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

1.考核方法:查看输血科(血库)的职责、实施细则、考核办法;文件及资料;教育和培训记录。2.改进措施:

⑴查我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是否负责临床输血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有无工作记录;检查临床输血是否是成分输血,血液制品使用是否合理;有无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的重大问题的记录。

⑵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并贯彻落实。加强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⑶制订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信息反馈等制度。

⑷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临床科室成分输血考核办法》等规定并执行和落实。

⑸每年组织医院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考核,使医护人员掌握输血基本知识。

⑹每季度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

二.设立输血科(血库),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配血、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供血。

1.考核方法:实地查看输血科(血库)设施、设备、人员资质及相关制度,抽查工作人员掌握工作制度与操作规程的情况及备案。2.改进措施:

⑴加强输血科(血库)能力建设,做到布局合理,仪器和人员资质符合要求,确保临床工作需要。

⑵与指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输血科(血库)贮血基数要达到3天急症用血量,具备24小时为临床提供输血服务的能力。

⑶严把质量关,输血科(血库)血液来源完全符合规定要求,杜绝非法采供血现象的发生。按照卫生部《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严禁非正常途径的各种血液制品进入输血科(血库)和临床科室贮存、解冻、配血、发放和使用。

三.建立输血质量全程监控,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1.考核方法:质管办定期抽查输血病例,输血科(血库)室备案。2.改进措施:

⑴不断充实、改进、完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输血质量全程监控,保证输血安全。

⑵加强血液入库、核对、交叉配血和出库的技术操作规范和登记制度,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程,确保输血质量与安全。

⑶加强输血适应症的宣传,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输血适应症,完成全血和成份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成分输血比例≥90%的质量指标。⑷输血科(血库)每月对临床用血情况统计考核,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杜绝不合理用血,对临床用血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意见或通报。

四.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考核方法:查看控制输血感染方案及实施情况;工作人员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情况。改进措施:

⑴制定并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⑵严格执行报废血液处理规定。

⑶贮血冰箱每周消毒一次(75%酒精),并进行细菌学监测,做好相关记录。

⑷输血器材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杜绝不合格医疗用品购入和使用。

⑸输血完毕后血袋按规定回收输血科(血库),保存24小时后销毁,做好一次性器材的销毁记录。

五.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完善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考核方法:查看各种制度文件及执行记录。改进措施:

⑴输血前,做好临床输血申请单所查检验项目是否齐全的核对工作。⑵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后连同受血者血样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核对后登记备案,受血者血样各种信息要齐全。

⑶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从接收标本、交叉配血、发放血液要严格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操作,不得有误。⑷病人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同意,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并存入病历。

⑸急诊用血但患者无法签字,家属不在现场无法签字或家属拒绝签字时,应报医务部/总值班备案,因急救用血经医务部审批后方可使用,但应备案并记入病历,用血量超过1600毫升需报请医院医务部、主管院长批准。

⑹加强全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

做好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

2.输血持续改进会议记录 篇二

1 临床资料

1.1 血液成分

成分血包括红细胞 (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浓缩红细胞) 、血小板、粒细胞、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等。全血以200ml为1单位, 浓缩血小板、红细胞均以200ml全血制备而成1单位计算, 血浆100ml为1单位, 单采血小板为每个治疗量按10单位统计[3], 1单位冷沉淀由400ml新鲜全血的血浆制备。本院血液由绍兴市中心血站提供。

1.2 成分血使用率

按卫生部规定的公式计算:成分输血率 (%) = (成分血数/全血数+成分血数) ×100%。

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分析我院临床用血主要指征为: (1) 急性大出血, 主要为产后出血和妇科手术出血。 (2) 严重贫血:主要为妇科经量增多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前纠正贫血。 (3) 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妇产科手术患者, 围手术期输血小板。 (4) 产科DIC患者:羊水栓塞、胎盘早剥、严重肝病等。输全血指征主要为大出血、DIC患者。

我院2005—2008年成分输血率徘徊在90%左右, 针对成分输血率持续无提高的状况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用鱼骨图就存在问题根源分析, 如图1所示:

3 选择改进方案并运用PDCA循环实施

领导重视, 成立提高成分输血率的CQI小组, 由2位分管副院长分别任组长、协调员, 医务科、血库、检验科负责人及各科质控员为组员,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制定质量改进的目标及详细工作计划, 明确各时间段内相关人员的任务, 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及数据收集, 计划实施1年评价效果。

3.1加强血库自身建设是推动成分输血工作的条件, 于2009年1月独立血库, 配备专业人员, 血库由单纯配、发血的功能建设改变为具诊断、治疗功能的独立科室。加强血源组织和用血管理。

3.2强化临床医师对临床用血的认识, 特别是成分输血的使用范围, 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意识。把成分输血相关知识内容, 编印成册发放到各科室,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 转变医务人员输全血观念, 认识到输全血的缺点及成分输血的优越性。

3.3, , 液专家到医院讲课, 讲述成分输血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新进展, 安全用血等内容, 提高临床医师的相关输血知识, 使临床医师全面掌握现代输血新技术。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及临床合理用血原则, 即能不输者坚决不输, 如有输血指征, 尽可能开展成分输血, 不输或少输全血。

3.4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监控, 从严控制全血的输注, 输全血需科主任审核签字, 血库把关。

3.5目标分解, 制定各科成分输血目标, 定期公布临床用血信息。

4 效果评价

2005-2009年临床用血情况见表1。其中红细胞包括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浓缩红细胞;血浆包括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其他包括浓缩血小板、机采血小板、冷沉淀和粒细胞等。经过一年的改进, 成分血的用血量及使用率有了显著提高, 而全血量的使用率明显下降, 2009年成分血的使用率达到98.38%, 对大出血、DIC患者输注成分血制品。

5 讨论

5.1成分输血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世界各国的临床医师在实践中认识到输注全血的缺点以及成分输血的优越性, 成分输血得以广泛开展, 已列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输血技术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临床医师医术水平的标志之一, 是现代输血学的一个新突破[4]。成分输血具有纯度高、疗效好、针对性强、一血多用、不良反应少、减轻社会个人的经济负担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5.2妇产科专科医院临床用血以产科大出血病人占首位, 大出血引起休克, DIC危及生命, 医生既往认为这类患者输全血可补充血容量、凝血因子, 提高血小板, 而实际上全血中的血小板的功能已经基本丧失, 而且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也减少, 所以临床输入的全血不能替代完全丢失的血液。产科DIC患者在救治过程中输注血小板、悬浮红细胞、冷沉淀因子和新鲜冰冻血浆等成分血制品, 可提高抢救成功率[5]。成分输血在抢救DIC时具有重要作用。

5.3质量改进是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提高产品、过程或体系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使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它是现代化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6]。对提高成分输血率实行持续质量改进后, 医院成分输血率有了显著提高, 并进一步规范了医院临床用血的各个环节, 使医生更新和提高了输血相关知识, 提高了医院输血水平。

5.4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后, 成分输血率显著提高, 除继续按改进后的措施实施外, 对仍存在的问题或新出现问题提出新的目标, 继续PDCA循环。持续质量改进强调在原有的质量基础上不断定位更高的标准, 使其始终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中[7]。只有坚持持续质量改进, 才能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赵铮民, 王世英.简述医院质量管理新进展[J].中国医院, 2003, 7 (1) :29-32.

[2]程绪容.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2) :273-274.

[3]刘文海, 黄河.北海市人民医院1996-2006年临床输血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18) :4434-4435.

[4]邓永福, 付会林, 苏涛.提高基层医院成分输血率初探[J].中国输血杂志, 2005, 18 (4) :363-364.

[5]李岚, 薛俭成, 董洪强.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D IC患者中的临床作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9, 11 (2) :117-118.

[6]曹桂荣.医院管理学 (中)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805-1841.

3.提高能效持续改进 篇三

[摘要]加热炉是热轧线能耗使用和排放最主要的部分,而国家“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的主题又给加热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本文主要总结了加热炉在节能技术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加热炉 节能 煤耗 模糊燃烧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27-02

一、前言

面对严峻的钢铁市场形势,企业寻求盈利甚至存活都十分困难,而对于轧钢企业降本增效的第一环便是降低加热煤气成本。本文借用莱钢型钢厂能源体系方针“提高能效持续改进”为题,依托型钢厂大型线加热炉最近8年的技术改造的经验,对加热炉节能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希望能让读者充分了解加热炉及其工艺技术。

二、加热炉热装技术

这主要时随着连铸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钢坯从连铸机直接进入轧线加热炉,大型加热炉连铸坯热装时钢坯入炉温度能达到500-600度,缩短了钢坯预热所需时间,降低为钢坯预热所需的煤气消耗。

1、采用异形坯

采用异形坯轧制,一方面可以降低轧制过程的能耗;另一方面异形坯在连续式加热炉中加热过程所消耗的热量,要低于加热方形钢坯所消耗的热量。与方坯相比,异形坯有较大的表面积和体积比,从而显著缩短了坯料的加热时间,减少烟气的排放,降低了煤气消耗。而且三种不同的异形坯料,就可以轧出负荷不同国家标准的所有规格的H型钢和工字钢产品,莱钢型钢厂已经多次通过了欧标、日标、韩标的审核。

2、提高热送热装率

轧钢企业中,热送热装率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莱钢型钢厂大型线热装率一直稳定在75%以上。连铸机和轧线生产要密切协调,连铸机换方、换钢种;轧线换辊、检修、故障停机炉都需要两方调度员进行协调,比如轧线故障停机2小小时,连铸机可以改变生产计划,生产用于库存的钢坯,在轧线故障排除之前改回原计划钢坯。

三、多晶莫来石的应用

1、多晶莫来石的特点

(1)体积密度小。莫来石耐火纤维制成的炉衬热容量小、蓄热损失少,特别适合用于间歇作业的工业炉。

(2)导热系数小。因此炉衬传到热损失少,可大幅减少炉体的热损失,并对炉子周围环境有明显改善。

(3)莫来石耐火纤维具有柔性和弹性,耐急冷急热性好,且具有较高荷重软化温度和使用温度。

2、使用效果

以莱钢型钢厂大型线加热炉为例:

(1)节能效果显著。排烟温度平均下降100℃,热效率至少提高了3%,炉子实际单耗下降约0.075GJ/t,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2)提高了炉子的加热能力。炉子升温降温的响应速度与使用前相对较快,减小了炉子的热惯性(1)。提高了炉子加热能力,方便了加热工的操作更满足了轧线生产要求。

(3)改善加热炉周围环境。多晶莫来石的使用不但增加了炉体耐材热阻而且封闭了炉体膨胀及裂纹,有效降低了炉体散热。

(4)提高炉子使用寿命,延长炉门等附属设备的使用寿命。多晶莫来石的使用改善了火焰和炉气对炉顶及侧墙的冲刷,并减少了炉头、炉尾的冒火现象。

四、孔型滑块

1、孔型滑块示意图(图1)

2、孔型滑块的优点

加热炉水梁滑块直接与钢坯接触,造成钢坯下表面产生黑印,使下表面温度不均匀,温差大,在轧制过程中对轧机形成较大的冲击负荷,对轧件尺寸造成影响,严重的可能造成轧辊断裂。

孔型滑块具有以下优点:

(1)在钢坯加热过程中拥有更高的温度,减少与钢坯的温差,减轻黑印甚至消除黑印现象。

(2)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炉子的热效率。减少了待温时间。

(3)由于黑印的减轻,优化了加热工艺,降低了工艺要求温度,降低煤气的消耗。

五、汽化冷却

1、水冷却的缺点

加热炉的冷却油工业水冷却和汽化冷却两种方式。工业水冷却有下问题:

(1)水中含有钙镁等离子、溶解氧和杂物,易结垢并对冷却水管网造成腐蚀。

(2)冷却水温度低,造成水梁滑块温度低,易产生钢坯下表面黑印。

(3)易造成水资源浪费,与国家和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相悖。

(4)难以进行余热回收,造成企业基本没有对冷却水热量的回收利用。

2、汽化冷却的应用

汽化冷却示意图如下(图2)

汽化冷却的优势:

(1)采用除氧软水闭式循环冷却,不结垢、不积渣堵塞、无腐蚀、传热性好,水梁事故率低、寿命长,保证轧机作业率。

(2)利用水汽化为蒸汽吸热量大的机能进行冷却,水使用量少,能耗低,例如260t/h的步进式大型加热炉仅需水460t/h。

(3)汽化冷却蒸汽温度高,可以减少钢坯黑印的形成。

(4)不需要室外冷却水设施,占地面积小。

(5)易于余热回收,间接的提高了加热炉能效。

六、PID模糊燃烧控制

加热炉燃烧控制过程本身易受随机因素的干扰,具有惯性、纯滞后等非线性以及时变的特点(3)。在开关炉门、环境温度以及钢种等都对温度有较大影响。所以基于精确数学模型的常规控制很难实现对炉温的精确控制。下面我们看下燃烧控制技术的基础以及发展。

1、脉冲燃烧控制(2)

首先来了解下什么是脉冲燃烧控制。与连续燃烧控制方法不同,脉冲燃烧控制技术改变了连续燃烧控制中对燃料与空气供给量的连续供给方式,采用电磁阀通断式控制燃料和空气流量,避免了调剂阀非线性特性给燃烧控制系统带来的影响。

燃烧过程控制主要是对热需求的计算,如何准确计算每个区域的热需求时提高热效率、保证加热稳定的关键。热需求的控制不是通过控制空气、煤气流量,而是通过控制每个区域的燃烧时间来实现的。操作人员虽然钢坯的化学成分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可以针对不同钢种的性质制定不同的工艺规程。

2、传统P1I]控制

PID算法控制方法简单、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在工业控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4)。但它—般只适用于线性系统,而且存在参数不易整定、抗干扰性不强、适应性查,并且严重依赖操作人员的现场经验等缺点,难以适应现代化加热工艺的要求。

3、模糊白整定PID控制技术

模糊控制其控制动作仍然有经典PID承担,模糊逻辑程序块输入值确定并适应PID调节器必要的变化。结果以由模糊逻辑监控根据系统观测提取的专门的数据库、人的经验和处理过程只是为基础,这一解决方案不需要过程模型。模糊调节在监控层实现,它计算标准温度控制回路PID设备的在线参数。

加热炉PID模糊燃烧控制优化了加热炉温度设定点,使得目标温度稳定。加热质量不收生产率变化、轧机延迟及操作人员的影响,在长期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其节能效果已经得以验证。

七、总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有拥有领先技术的企业才能占领先机,赢得发展。对于轧线企业,加热炉这一环在降本增效中拥有着巨大的潜力,而加热炉节能工作是一项集经济、技术和管理于一体的重要工作,需要企业从上到下做好协调。从上世纪出现的热送热装技术到最近几年开始普及应用的PID模糊燃烧控制系统,科技的进步带动着加热炉节能技术的发展。随着国家对能源体系管理工作的推动,节能技术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加热炉技术人员应努力开发新技术,“提高能效”,并“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翁林山,多晶莫来石纤维在步进式加热炉上的应用,冶金能源,2003,(3);50-53

[2]冯桂宁,蒋翔俊,单片机模糊P1D自整定控制算法的实现及仿真[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7,9(5);59-62

[3]廉小亲,模糊控制技术l Ml,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4.优质护理持续改进实施记录 篇四

为了进一步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病人真正受益,根据河北省卫生厅《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继续改进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开展优质护理的必要性优质护理模式是以疾病为中心向病人为中心转变的过程,护理观念转变是一个全员参与且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进一步转变护理人员思想观念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关键,在我们这个护理人员编制相对不足的医院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做到:

1、以病人为中心实施生活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及给药护理。

2、是树立病人是整体的观念;

3、是要树立全程观念;

4、是增强护理程序意识;

5、是增强环境意识、安全意识。

二、组织管理落实为了保证优质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在原来优质护理小组的基础上,增加小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制定持续改进优质护理实施方案,指导和督促科室的工作,协调解决在优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继续搞好培训,普及知识为了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护理部采取讲课与辅导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中医基础培训,学习辨证施护有关理论,中医技能操作,使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护理思想

四、行政、后勤支持系统的保障加强与各科室护理之间的工作协调,加强与临床护理协调配合,进一步取得后勤、器械、物质供应的支持,维修及时到位,提供后勤保障;取得药剂科、检验科的支持,为病区护理提供方便,节约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多的临床护理服务。

五、合理的人员配备,是确保优质护理开展的基本要求,一是增加全院护理人员数,二是护理部经常深入临床一线,根据治疗、护理工作量,随时调配护士,同时要求各科室实行弹性排班,星期天、节假日应有较充足的护理人员数,以保障系统的护理程序为病员服务。实行病房护士分组管理,将病房护士分成2-3个小组,由学历高的或有经验的

高年资护士任组长,每组负责一定数目的病人(根据床位数而定),为病人做好各种治疗、护理、健康宣教,主动做好各种护理的同时与病人交谈,密切护患关系。

六、加强护理质量监控加强质量控制与评价是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关键,质控的关键是设立标准,并注意护理效果的评价,以优质护理质量标准为依据,建立护理质控组,护理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检查,检查时注意病人的实际效果,反映护理工作的有效性,通过询问病人,听取病人及家属的反馈意见,不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七、注意护理工作实效加强护理人员与病人的沟通和健康指导、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接受完整的健康教育,完善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护理工作程序、质量评价标准、健康教育内容以及标准健康教育计划、规范护理记录,让护士有限的时间用在病人的治疗护理、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上。

5.护理部持续改进的专题会议 篇五

护理部召开持续质量改进专题会议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护理部于1月1在行政楼三楼大会议室召开了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专题会议。会议由护理部王惠主任主持,全体护士长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王惠主任提出了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总体思路要求,钱红主任分析了我院自2014年开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案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对各科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的项目展开了认真探讨,内容涉及护理文书书写、健康教育、规范操作流程等,其中手术室、儿科、内科、中西医、外科等六个科室就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的一些方法和体会。今年我院护理部在原有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了具体实施进度表、资料的完善、收集和阶段评价等,使持续质量改进落实更加客观、有据可循,做到全员知晓、全员参与。在实施的初级阶段,外科组织科内护士总结以往管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析原因后,提出了系列措施。具体包括明确监测对象、制定监测方法、实施细节和对异常情况的启动处理程序。该科还设计了导管监测记录表,对患者的置管部位、日期、周围皮肤情况、实验室指标和抗生素的使用等均作了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

评估。对发现异常情况,科室积极采取措施,与相关人员联系并密切配合。

会上,各位护士长踊跃发言,就持续质量改进实施中碰到的困难提出了多项建议。钱红副主任在肯定各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的同时也希望通过互相交流,各位护士长能够取长补短,不断改进,能针对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护士长要主动学习持续质量改进的相关理论知识,护理部也将于4月份组织大家到上级医院学习持续质量改进实施中的体会及经验,把持续质量改进方法作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工具,使其在质量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护理部

6.输血持续改进会议记录 篇六

知情同意制度、保护患者隐私制度执行情况持续改进记录

检查时间:2014年2月15日-16日 检查人员: 检查记录:

我们用两天时间对精神科、心身科、老年科、PICU、内科、外科、妇科等临床科室进行了检查。

我们对这些临床科室检查的内容为:

1、关于保护患者隐私权制度掌握及落实情况。

2、关于尊重患者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制度掌握及落实情况。

3、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向患者及监护人说明知情同意情况。

4、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替代医疗方案告知情况。

通过对这些临床科室的检查,我们发现这些科室均能较好的做到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制度,包括对保护患者隐私权的落实、尊重患者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落实、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协调处置的实施。能够及时将患者病情、诊断、治疗告知监护人并签字、特殊检查和治疗、替代医疗方案能告知监护人。

随机抽取这些科室的医师,检查对以上制度的知晓情况,发现基本上均能知晓,在实际工作中也基本能够按照制度、流程进行。

但是通过对这些临床科室的检查,我们发现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精1有一份病历做MECT告知内容不全面。

2、心身科、内科等科室的个别病房探视人员较多,环境嘈杂。

3、老年

3、精2等科室的个别医师对患者病情、治疗、处置等交代不明确。

4、PICU、老年1等科室的个别医师对个别药物副作用、诊疗手段交代不明确,没有将其合并症、预后讲明。

5、老年5等科室的个别危重病人在更换衣服、翻身时未做到隐私保护。心理咨询科有个别医生咨询之初未关门。特检科检查时未遮挡。

6、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的个别患者反应投诉时找不到投诉渠道。精

4、精5等科室的个别病房、个别患者个人物品杂乱、不讲卫生,医护人员未协调好,没有给其他患者一个清洁的医疗环境。

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相关制度的学习和再领会,提高认识,对医师进行培训。

2、作批评与自我批评,强调加强工作责任心。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做好家属的沟通、解释工作,加强学习,掌握谈话技巧。

5、对患者做好入院时及住院期间的卫生宣教,保持整洁的医疗环境。

6、做好入院宣教,减少陪床人员,减少探视时间。

7、建立完善医患沟通体制,增强医患交流,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交流用语通俗、易懂,增强沟通效果。

8、加强医患沟通,做好沟通后签字记录。

9、危重症病人在更换被服、衣物、翻身时,应尽量减少暴露。

10、完善投诉管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建立适宜的投诉处理的流程。

效果评定: 较前有较大改进。

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

知情同意制度、保护患者隐私制度执行情况持续改进记录

检查时间:2014年7月10日-11日 检查人员:谭伟、蔡端芳 检查记录:

我们用两天时间对精神科、心身科、老年科、PICU、内科、外科、妇科等临床科室进行了检查。

我们对这些临床科室检查的内容为:

1、关于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制度掌握及落实情况。

2、关于保护患者隐私权制度掌握及落实情况。

3、关于尊重患者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制度掌握及落实情况。

4、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协调处置情况。

5、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向患者及监护人说明知情同意情况。

6、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替代医疗方案告知情况。

通过对这些临床科室的检查,我们发现这些科室均能较好的做到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制度,包括对保护患者隐私权的落实、尊重患者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落实、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协调处置的实施。能够及时将患者病情、诊断、治疗告知监护人并签字、特殊检查和治疗、替代医疗方案能告知监护人。

随机抽取这些科室的医师,检查对以上制度的知晓情况,发现基本上均能知晓,在实际工作中也基本能够按照制度、流程进行。

但是通过对这些临床科室的检查,我们发现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内科、老2特殊检查MRI无家属签字。

2、有一份病历医患沟通未告知家属替代医疗方案。

3、知情同意书因患者长期住院,内转家属未来院签字。

4、心身科、PICU等科室的个别医护人员私下谈论患者隐私。特检科

检查时病人较多拥挤、不利于病人隐私保护,内科检查病人时未喊旁边家属回避。精3给病人更换衣物时为遮挡。精4检查时有病人围观。

5、妇科、精2科等科室对患者治疗费用解释不合理。

6、老年5住院病室未做到男、女患者分开。

7、老年4等科室对个别被投诉者处罚不到位。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相关制度的学习和再领会,提高认识,对医师进行培训。

2、作批评与自我批评,强调加强工作责任心。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做好家属的沟通、解释工作,加强学习,掌握谈话技巧。

5、合理安排入住患者病室,尽量男、女患者分开。

7.输血持续改进会议记录 篇七

科室:

武汉市武东医院医院科室医疗质量

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科室管理能力,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根据《湖北省省三级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人员组成各科室应成立由科主任和护士长任组长,科副主任(主任助理)任副组长,各医疗诊疗组组长及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管理小组设一名专职质控员,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活动本的记录等工作。功能检验科负责心电图及B超室等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所有小组均应向医务科备案。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一)建立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包括: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的管理。

(二)建立健全和落实本科室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

(三)做好本科室人员、技术、设备的权限与资格管理,确保依法执业。

如执业医师护士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输血及抗菌药物处方权、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等。

(四)加强基础、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用诊疗常规指导对患者诊疗工作,要应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五)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医疗工作制度的落实等进行自查、分析、评估、整改,同时依据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督查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六)加强对运行病历质量、终末病历质量的自查与管理。

(七)加强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八)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的培训和考核,必须人人达标。

(九)分析、评估科室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现缺陷并进行改进。

(十)对本科室人员开展的技术权限(包括:手术、介入、麻醉、腔镜诊疗等高风险技术)进行初审,并报医务科予以授权,对科内人员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监管。

(十一)学习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定期评价,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十二)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主管职能部门(医务科)汇报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

(十三)执行行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新要求。

三、工作要求

1.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长应主动领导本组成员开展工作,在每年2月前完成当年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定。

2.管理小组每月至少1次对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制度的落实指标进行自查、分析、整改、持续改进。

3.管理小组开展活动后,质控员应及时记录,并由组长签名确认。

4.各科室应在每月20日前将上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记录整理完成。

四、考核

医务科每月对科室上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情况及记录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见医院《考核与奖惩》有关规定。

武东医院医务科

二〇一五年一月二日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填写要求

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和护士长为组长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并设有专职质控员。

2、本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由科主任负责,质控员负责填写。

3、每科室要制订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指标。

4、科室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内容。

5、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工作记录,会议讨论,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6、每年底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2、负责制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适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并组织科内定期进行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教育培训。

3、负责制定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指标,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内容。

4、根据工作计划组织具体落实措施,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制定科室奖惩、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

5、根据科室医疗运行情况,定期自查、评估、分析、整改,体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6、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质控员:

具体职责分工:

主任:为科室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能够运用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进行科室质量持续改进,每月召开工作会议,确定质控计划和会议议题,分析科室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护士长:负责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质控员:负责对科室质量与安全各项资料和指标进行收集和整理,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2015

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工作方案

(模板)——各科室自行制定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和科室管理的核心。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科室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我科在去年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控的基础上制定2015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工作方案,制定标准如

下:

检查标准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入院时、入院后第二天及出院时评估,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进行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全面推行《患者病情评估及告知制度》,由接诊医师在病例书写中体现。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方案需经副高以上人员确定。诊疗方案随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检查治疗计划及方案调整、分析在病历须中有记录。

检查标准2: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明确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职责,严格遵守病历书写规定,病历体现诊断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知情同意书完备。由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落实、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科室设兼职质控员,明晰责任分工。科主任组织质检员及相关人员,及时检查、评价、监督、保障运行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检查标准3: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各科室在相关制度制订中要明确规定各级医师查房要求,尽量确定各级医师查房时间,由质控、医务部门不定期参加各科室、各级医师查房,并对终末病历及环节病历进行检查、评价。

检查标准4: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武汉市武东医院医院制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规范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根据医院感染科制定相应的方案及整改通知,做到有落实及改进的措施及记录。

检查标准5: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各专业制定本专业的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加强急危重病人抢救理论、技能及操作规程的的培训,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须≥80%。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制度和相应职责,规范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并形成重大、复杂事件科级、院级分级响应机制。

检查标准6:按手术诊疗管理有创诊疗操作。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我科所开展所以有创诊疗操作(如胸穿、腰穿、骨穿、腹穿、深静脉留置等),要在设施、消毒、制度、流程等方面管理上符合手术管理水平,完善并建立定期自查、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医疗技术、有创诊疗操作和人员资质的资格准入、分级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

检查标准7:开展重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措施:实行一定时段内所有病例质量考核。结合临床诊疗实际,应用相应临床诊疗路径、指南等规范医疗工作。要求质量控制病种诊断与鉴别诊断明确,治疗方案恰当,检查处理适宜,用药合理安全,急重症处理及时、有效。

每月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计划和重点

(模板)——建议参照医务科安排制定

2015年1月

各科诊疗指南的制定,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历讨论制度)的学习。

2015年2月

组织科室进行“三基三严”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操作的培训,纠纷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等规章制度的学习。

2015年3月

临床用血评估及用血效果评价制度,用血申请管理制度,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制度的学习。

2015年4月

执业医师法、核心制度(会诊制度、急诊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的学习。

2015年5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输血管理制度、临床输血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的学习,2015年6月

抗菌药物临床分级管理制度、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规范的学习,临床路径工作进展督导。

2015年7月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流程,侵权责任法,精神卫生法的学习。

2015年8月

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学习。

2015年9月

危机值相关制度及上报流程,病历、处方书写规范的学习。

2015年10月

临床用血评估及用血效果评价制度,用血申请管理制度,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制度的学习,临床路径工作督查。

2015年11月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流程,核心制度(查对制度、医生交接班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病历管理制度)的学习。

2015年12月

临床路径工作的总结,各科诊疗规范检查验收。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

一、科室自查情况总结

二、专项质控评价(内容包括下列方面)

(一)科室病历书写质量评价

(二)合理用药评价

(三)科室合理用血评价(采血、取血、输血流程执行情况;输血适应症、合理用血评价;输血病历质量检查)

(四)核心制度执行情况

(五)住院超过30天患者管理与评价

(六)医疗不良事件及纠纷

(七)非计划二次手术分析

(八)科室诊疗组诊疗质量分析(三个月)

(九)科室医疗技术管理(二、三类医疗技术、科室新技术等技术评价和人员技能评价、审核等(三个月)

(十)手术科室手术质量评价(三个月)

(十一)“三基”培训和掌握情况(三个月)

(十二)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变化趋势分析(三个月)

三、主管部门检查反馈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

四、科室质量安全控制重点议题(包括根据医院工作重点制定下一阶段科室质控计划等)。

医务科医疗质量和安全检查反馈

说明:本页为黏贴各项检查反馈单用,不够加页。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月通报记录

检查日期

20XX年XX月XX日

主要检查重点

1、住院部登记本;2、病历及时归档;

督导信息来源

1、行政查房;2、医务科督导检查;3、院病历考核小组的月考核;4、各职能部门的反馈。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a、35岁以上患者登记本记录间断;b、门诊日志登记不连续;c、大型器械维修记录不完整。2、a、医生交接班本有漏记;b、危重病人讨论记录本登记不完整,缺参加人员签字;3、病历考核:a、个别病历首页缺项;b、病历语法不通顺,读起来比较拗口;c、病人名前后不一致;

整改措施

(包括处罚情况)

1、要求交接班医生在交接班同时要及时做好记录。3、对危重病人讨论要认真对待,防止医疗纠纷发生。4、病历中存在问题对责任医师进行了处罚。

反馈方式

1、晨会通报;2、文字性反馈。

效果评价(主要针对上期出现问题的整改效果)

1通过主任督导,质控员反复抽查,基本能够完整做好记录;2、经各科主任的强调,质控员对登记本抽查,都能将记录补充完整。3、通过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加强对危重病人管理,能够有效防止医疗纠纷。病人满意度较高,得到院领导的肯定。

下期抽查的重点内容

1、患者病情评估制度落实情况;

2、告知制度落实情况;3、手术分级管理;4、大型设备阳性率。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月通报记录

检查日期

20XX年XX月XX日

主要质控重点

1、患者病情评估制度落实情况;

2、告知制度落实情况;3、手术分级管理;4、大型设备阳性率。

督导信息来源

1、医务科督导检查;

2、平时巡查;3、病历考核小组的考核。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a、外科一例重症患者评估只有住院医师签字,无上级医师签字。b、部分住院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不够熟悉,评估不到位。2、a、部分医生在告知患者病情时告知不到位,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意;

3、a、手术科室对本专业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没读懂,让低年级住院医师单独去做一些手术。b、重大手术审批的原始资料不够完整。

4、相关科室对CT、B超阳性率经行了统计,CT、B超阳性率都做的相对较好。5、病人满意度较高。6、病历中共性问题a、化验单无眉批;b、电子病历病程记录千篇一律,甚至对患者性别都不加改动,出现低级错误;c、手术同意书上缺手术医师签字,d、部分科室病历不能按时归档。

整改措施

(包括处罚情况)

1、相关科室加强对《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及告知制度》的学习,做到熟读制度,按制度要求做好工作。2、要求科主任对临床医师的手术分级管理,按手术权限实施手术。按规定实行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做好原始记录。3、要求科主任把好科室病历出科前第一关,对出现问题的责任医师进行了处罚。问题处方已处罚相关人员。

反馈方式

1、晨会通报;2、文字性反馈。

效果评价(主要针对上期出现问题的整改效果)

1、通过科室加强对《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及告知制度》的学习,能够做到熟读制度,并按制度要求做好工作。2、通过相关部门对临床医师的手术分级管理,手术科室都能按手术权限实施手术。并能按规定实行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做好相关原始记录。3、病历中的共性问题得到改善。

下期抽查的重点内容

1、门诊患者就诊流程;

2、首诊制度落实情况;3、会诊制度的落实情况;4、病历、处方考核;5、门诊服务环境。6、对门诊满意度调查。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月通报记录

检查日期

20XX年XX月XX日

主要质控重点

1、门诊患者就诊流程;

2、首诊制度落实情况;3、会诊制度的落实情况;4、病历考核;

督导信息来源

1、医务科督导检查;

2、平时巡查;3、病历考核小组的考核。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a、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在周一、二患者等待时间超过15分钟。b、放射科做CT患者,自检查到出具结果时间大于半小时;c、导医台护士对全院情况了解不到位,无法正确引导患者就医;2、通过对门诊病历的抽查及对当班大夫的问题,首诊负责都能落到实处;3、急诊患者会诊做的不到位,急诊患者被急救车送到120后做完相关检查后才通知会诊,延误会诊时间。4、a、个别病历首页缺项,填写错误;b、患者预约时间模糊,不够详细。c、病历中做了辅助检查,但无辅助检查分析;d、现病史描述不够完整;e、缺相关辅助检查。5、门诊患者满意度较高。

整改措施

(包括处罚情况)

1、a、经月质量会议分析、讨论,制定相关制度,对门诊服务流程进行了优化。b、通过业务院长与放射科主任沟通,简短了出片时间,使患者都能在30分钟内拿到报告。2、通过对导医的培训,使导医能够熟悉医院工作流程,掌握各科基本情况。3、通过对急诊会诊制度的改进,要求120出车接到病人的同时就通知相关科室人到位,第一时间给患者会诊。4、病历中存在问题下发科室已得到改正,对存在问题的病历经行了经济处罚,病历都能按时归档;5、门诊科室满意度较高。

反馈方式

1、晨会通报;2、文字性反馈。

效果评价(主要针对上期出现问题的整改效果)

1、经过改进门诊服务流程得到了优化,缩短了病人等待时间,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提升。2、导医能够熟悉医院工作流程,掌握各科基本情况。3、通过对急诊会诊制度的改进,要求120出车接到病人的同时就通知相关科室人到位,第一时间给患者会诊。4、病历质量得到提升。

下期抽查的重点内容

1、依法执业;

2、围手术期管理制度;3、病历、处方考核;4、夜间查岗。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月通报记录

检查日期

主要质控重点

督导信息来源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整改措施

(包括处罚情况)

反馈方式

效果评价(主要针对上期出现问题的整改效果)

下期抽查的重点内容

END

8.输血持续改进会议记录 篇八

记录要求及内容

一.记录要求:

(一)从2015年7月1日起全院统一使用《科室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手册》。

(二)认真完成科室日常质量检查和及时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分析评价会议,以保障记录内容真实可靠,杜绝弄虚作假、个人包办;能发现问题、指出责任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务必真实可靠,字迹工整。

二.记录内容:

科主任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首先组织学习医疗核心制度、临床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和单病种工作制度、“十项”安全目标等相关文件,以便统一全科思想、行动;后合理安排科室检查各学习内容的具体落实情况,要善于发现缺陷、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并将检查改进等内容登记在《科室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手册》。记录内容分以下两部分,供各科室根据本科特点参考使用。

(一)科室日常自查情况记录:

科室每月自查以下内容,但不仅限于此!

1.自查交接班记录等其它10余种登记本的完成情况,强调各记录本不得包办;

2.至少抽查本科所有管床医师病历1份,重点检查:(1)各种记录书写规范的执行情况以及内涵质量。(2)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的执行情况。(3)知情同意、医患沟通执行情况等。

3.自查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查对制度、手卫生规范、特殊药管理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上报制度等“十项”安全目标的知晓和落实情况。

4.自查各种应急预案、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再授权管理制度等知晓情况。

5.医疗仪器设备使用安全与风险管理情况。(二)科室质量与安全分析评价讨论记录

科主任每月主持召开一次医护共同参与的科室质量与安全分析评价会议,定期对科室质量与安全及其各种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讨论(部分指标科室收集,另一部分指标由医院每月在质控通报上提供),指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务必对上一次或以前讨论形成的整改措施的落实效果进行再次分析总结,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记录簿中按发言顺序做好讨论记录,讨论中或讨论后必须同时选择其中某一内容或指标配合使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评价。

科室每月讨论以下内容,但不仅限于此!会议记录簿中“参加者”一栏必需亲笔签名。

1.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如平均住院日、药占比、基药占比、抗菌素比、耗材比、甲级病案率等)三比(比标准、环比、同比)分析。

2.自查或职能部门反馈问题分析。

3.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工作开展情况、相关指标分析。4.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情况分析。

5.住院重点疾病的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分析。

6.住院重点手术的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分析。

7.手术(麻醉)并发症分析。8.不良事件、医疗差错与纠纷分析。

2015-7-17

9.输血记录要求 篇九

病历书写原则: 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1、输血记录是整个输血诊疗活动的客观记录,它完整、连续地记录了血液从入库到临床输 注的各个环节、各过程,与诊疗病史一样具可追溯性。输血记录的基本要求(十个字)真实、准确、及时,可追溯性。

2、在处理有关医疗纠纷、事故、法律诉 讼时,可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法律效用。

3、同时,也为输血医学的科学研究、教学以及 相关疾病调查提高回顾性的档案资料。

4、临床输血记录,除了“四单”(输血治疗同意书、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交叉记录单、输血 不良反应回报单)以外,还包括病程记录、医嘱、护理记录、手术记录、麻醉记录单、辅助 检查申请(报告)单以及病历首页的输血相关信息等等。

(一)、输血(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

1、逐项填写,不得空项、漏项,字迹清楚;输血目的、预选输血成分填写必须符合输血 技术规范。

2、紧急输血要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先配血输血,并在输血前应抽取血液备查各项输血前传 染病检测后,补填检测结果; 输血前传染病检测报告单应将送检时间、检验时间精确到分钟。

3、无近亲属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必须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

4、输血(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

医患双方签字应精确到分钟; 谈话时间与签名时间要有时间差; 患者授权代理人签字 时要注明与患者关系。

5、无近亲属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必须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

1、输血由主治医师以上任职职称的医师提出申请,逐项、规范地填写 《临床输血申请单》,不缺项漏项,字迹工整。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 800 毫升(不含)以下的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发;800-1600 毫升由上级医师审核以后,报科主任核准签发;1600 毫升(含)以上的经科主任核准后,报医务科批准。

3、申请医师、上级医师、科主任必须本人亲笔签字,不得替他人签名。

4、未按规范履行审批签字手续的输血申请,输血科不得配血发血。

(三)配血、输血记录单

1、交叉配血报告单交叉配血中定血型和配血一定要一人操作,另一人核对,即使一人上班,也 要反复核对并签名。

2、交叉配血报告单应逐项填写,配血、发血、取血时间精确到分钟。

(四)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其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五)输血护理与记录

1、输血前进行基线观察:体温、血压、脉搏等一般状态

2、输血过程中:从输血开始前 15 分钟起密切观察。比如输血小板后,应观察患者出血 是否减轻,有无新的出血倾向等

3、输血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作好护理记录

(六)输血前评估

输血前评估的主要依据和内容如下:

患者主诉,病史回顾,临床表现,适应征,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预期临床转归,患者知情选择(患方签署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时的态度),社会健康与医疗保险,经济

(七)输注后评价:输注后评价2次

1、输注后评价—输血当天有输血记录,输血病程记录要反映输血适应症,输注的血液制品种类、剂量和血型,输血过程观 察情况,有无输血反应以及输血反应处置措施。输血过程中至少观察二次。

2、输血治疗后第二天评价,应根据输血治疗目的,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相应的 实验室检测,并观察患者病情有无好转、临床表现是否改善等,做出输血治疗疗效评价,并 记录在病程记录中。输注后评价标准通常是:

(1)临床转归:精神状态、一般情况、原有症状或体征的变化。甚至包括患方对本次输血 过程和输血后疗效的认同情况。

(2)实验室检查: HGB 或 HCT、计数、PLT 血小板回收率(RPR)PLT 计数增高指数、(CCI)、凝血功能等。

血液输注无效及其处理 血液输注无效处理——判断标准(3)红细胞输注后贫血症状未得到改善,HGB 或 HCT 继续降低或升高未达到预期

(八)手术记录、麻醉记录单

1、术中输血的要在手术记录和麻醉记录中记录出血数量,输注的血液制品种类、剂量 和血型,有无输血反应以及输血反应处置情况。

2、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

3、术中紧急配血输血的应及时补开医嘱。

(九)输血医嘱:

1、输血医嘱应明确输注的血液制品种类、剂量和血型。

2、医嘱执行时间和执行人签名清晰。

3、备血医嘱和输血医嘱明确清晰,未执行的备血、输血医嘱应红字取消。

4、医嘱血液制品种类、剂量应与配血发血单、护理记录单、输血病程记录、麻醉记录 单等一致。应完整、正确、规范填写病历首页中 ABO 血型、(十)输血病案首页

上一篇:电信营业厅班长竞聘的演讲稿下一篇:宇宙和宇宙数计算法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