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标准

2024-06-22

计量管理标准(共8篇)

1.计量管理标准 篇一

QB 中铁十一局株桥南山口制梁场企业标准

QG/QZ03.02-2002

设备管理标准

制:罗文斌 审

核:罗 勇 批

准:马永杰 受控标识: 发放编号:

2002-08-08发布

2002-08-10实施

中铁十一局株桥南山口制梁场 发布

设备管理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操作、保养、维护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场设备的管理。1 管理职能

设备管理由技术部负责组织。2 管理内容与要求

固定资产设备管理制度 范围

本制度对固资设备的登记领用、使用、转移、闲置及封存、租赁与调拨、报废、帐卡管理等做了规定。1 固资设备登记领用

1.1设备管理部门对新设备进行清点检查,确定设备合格后,使用单位方可领用。

1.2使用单位领用设备时,必须填写《新建(购置)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单,并由使用单位签字盖章后才能领用。设备领用后如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应及时报告设备主管人员。

1.3设备管理部门应对设备进行统一分类编号、设置标牌、建立台帐。2 固资设备的使用

2.1 使用设备要正确操作,精心维护,科学管理,及时检修,保障设备完好和安全可靠。

2.2设备操作人员通过安全教育,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凭证操作。

2.3 所有设备均应定人定机,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程和标准。3 固资设备的转移、闲置及封存

3.1 固定资产设备转移必须经设备管理部门同意,报经主管经理批准,由接收单位到设备管理部门办理手续,经技术部、调出单位及财务部门签字盖章后,方可进行实物转移。

3.2凡不适用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设备,连续停用一年以上或新购 进场设备二年以上不能使用的(备用设备除外),为闲置固定资产设备。3.3对闲置设备,使用单位应及时提出报告送设备主管部门,由技术部作出技术鉴定,报主管经理批准后,将闲置设备退设备库保管。对不便于退库的设备应就近封存。《设备封存(启封)报告》见附1。3.4设备因生产任务不饱满造成连续停用三个月以上应列为封存设备。连续一年以上停用设备为长期封存设备。

3.5凡列为封存设备的,使用单位必须提出封存申请,报技术部审核批准。对已批准长期封存的设备,由使用单位就地封存,并贴上“封存设备”标记,使用单位应定期对封存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财务部门停止对封存设备提取折旧。

3.6封存设备的启用,应由使用单位提出,并报技术部审核批准。设备启用后,财务部门应开始计提折旧。

3.7未办理有关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启用封存设备。固资设备的租赁与调拨 4.1设备租出场外或租入场内时,需经主管经理批准,由技术部签定合同,并经财务部门会签后,做为核收或支付租金的依据。4.2设备在内部调拨,由需用单位提出申请,经设备主管部门同意,各有关部门(设备、财务调、调出、调入、档案)据此进行交接和帐项处理。

4.3闲置设备可以调剂转让,但必须经设备主管部门同意,主管经理批准。由设备库开转售单,财务部门负责收回其价款,转入更新改造资金科目,并相应冲减闲置设备。4.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有偿调拨办理 a.场内部不同款源单位之间的调拨;b.与场外单位之间的调拨。5 固资设备的报废

5.1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设备,应当报废:

a.主要结构和部件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或修复费用过大不经济的; b.设备陈旧,技术性能低,无利用改造价值的;c.因事故及意外灾害造成严重破坏,无法修复的; d.因改建、扩建工程需要,必须拆除且无利用价值的;

e.因能耗过大,无法改造,继续使用得不偿失的; f.因环境污染超过标准,无法改造的; g.国家明令淘汰的。

5.2 设备报废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经设备主管部门同意,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鉴定,由主管经理批准。5.3技术部、财务部门、使用单位应将批准报废的设备,注销各自的帐 卡,办理报废清理事项,回收残值。

5.4设备库全面负责回收废旧机电设备物资并单独建帐。设备的帐卡管理

6.1技术部、财务部门、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固定资产帐卡,有专人管理。6.2设备员于每月初应将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报表报设备主管部门,技术部按上级规定日期上报上级部门。6.3全场固定资产应每年清查核对一次,由技术部和财务部门共同负责进行,做到帐、卡、物相符。附1 设备封存(启封)报告

年 月 日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型号及规格:

使用单位:

封存(启封)日期:

封存前整修日期:

封存理由:

设备附件:

车间经办人:

设备经办人:

使用日期: 已用年限: 原值(元): 单位主管: 审批单位: 5

设备检查评比制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检查评比标准、设备完好标准及设备技术状态等级划分标准。2设备检查评比标准

2.1制枕场每年开展一次设备大检查。对大检查发现的问题,集中力量组织整改,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同时组织评优活动,表彰奖励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先进个人和红旗设备的操作、包修人员。

2.2对因设备管理混乱、严重失修而影响生产,因设备大量闲置造成浪费的单位,应限期整顿并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2.3对玩忽职守、违章指挥及违反操作、使用、修理等规程,造成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的人员,应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4评比标准按设备完好标准及设备技术状态等级划分标准执行。3设备完好标准:

3.1 设备性能良好,各项技术指标基本达到规定标准,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3.2 设备运转正常、另部件齐全。磨损程度不超过规定标准,主要计量仪器、仪表和润滑系统正常。

3.3 原材料、燃料、油料等消耗正常,基本无漏油、漏气、漏电、漏 水等现象。

4设备技术状态等级划分: 4.1 一级设备:符合完好标准,主要精度(能力)达到原设备出厂标准。4.2 二级设备:符合完好标准。

4.3 三级设备:达不到完好标准,有缺陷、带病运转或停机待修的设备。4.4 四级设备:待报废设备。

设备运行、交接班制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操作人员交接班时应做的工作及内容。2交接班前准备 2.1交班前准备: 1)2)对能操作的设备做最后一次检查并做好记录;

对设备存在的问题,属职责范围内的、能处理的问题要处理完,不能处理的问题,要报告上级,并在交接班记录上记录; 3)使设备 达到“四无”,清洁卫生。“四无”指:无积灰、无油污、无松动、无杂物; 4)5)6)整理好工器具;

认真填写设备运行、交接班记录 做好交接班前的其他准备工作

2.2 接班前准备 1)

接班人员应提前5分钟达到操作岗位; 2)接班前应对设备进行一次检查,了解设备运转情况、卫生情况、润滑情况; 3)做好接班其他准备工作。交班的内容

3.1交接班应在双方认真检查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交班的内容如下: 1)运转情况;设备安全、卫生状况; 2)各项记录是否完整 3)其他事项。

3.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接班人员可拒绝交接: 1)设备存在问题,交班人该处理而未处理; 2)“四无”未做好; 3)记录不清;

4)工具丢失或损坏原因、责任不明。4接班的程序

4.1交接班双方在完成以上工作、符合交接班条件后即可交接; 4.2交接班双方都签名后,视为交接; 5交接班考核

5.1接班人对不符合条件进行交接班的所有问题负责;

5.2交班人未经接班人签字而已交班的,所造成的损失和后果由交班人负责。

设备检修规程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我场设备检修的体制、原则、大修及其他维修方面的 管理要求。2 检修体制

2.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统筹安排设备大修计划。

2.2 其它设备的维修由使用车间自行安排。对难度较大的设备维修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平衡。3 检查原则及要求

3.1 设备检修是根据设备运转的规律、现状、磨损缺陷、故障隐患及功能失常、振动、泄漏等现象,进行预测,有计划地安排必要的修理手段。通过对磨损件的修理,零部件的更换以及测试和调整,最大限度恢复设备的原有性能,以便取得设备的最好效益。

3.2 设备检修必要时运用系统工程、价值工程、网络技术等先进管理方法。检修计划周密科学,配件、材料准备合理。力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到人力合理安排,配件材料牢固耐用,修理费用适当。既要防止设备失修,又要防止对设备进行不必要的拆卸;既要防止无计划、无准备,又要防止仓促对付。

3.3 要认真做好检修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检修规程和实际情况做到“三定”、“四交底”、“五落实”。即:定项目、定时间、定人员;工程任务交底、设计图纸交底、检查标准交底、施工及安全措施交底;组织落实、资金落实、检修方案落实、材料落实、检修技术资料及工具落实;做到优质、高效、安全、文明、节约,避免仓促停车检修。3.4 正确处理好设备检修与生产的关系,正确地安排好检修,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妥善安排|,及时地按计划完成检修任务,恢复和完善设备性能。当生产和设备检修发生矛盾时,生产应服从检修。生产高 度和生产安排,应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和恢复设备的原有性能。

3.5 设备检修要力求做到工期短、质量高、用料省、安全好。3.6 为了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增加设备效益,降低检修费用,根据设备的运转状况,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可适当延长检修的间隔期。3.7 由于环境的影响,自然灾害或人为的原因,零部件设计、制造工艺的缺陷,使设备状况恶化或受到破坏,不能继续坚持到预定的检修周期,使用单位应写出报告,由技术部和使用单位共同鉴定,报主管设备经理批准,可提前检修。4 大修计划编制

4.1 各单位根据本单位设备状态、生产情况、参照检修周期于每年8月底以前提出设备大修申请。

4.2 技术部根据本场技术、设备能力,结合生产情况汇总、平衡,编制制枕场下的设备大修计划,并纳入制枕场总计划,由主管经理批准后下达执行。

4.3技术部负责检查大修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指导和协调修理中出现的问题。5 检修费用

5.1 设备维修费用(配件、材料、劳务费)纳入成本。

5.2 设备大修费用,包括配件、材料、劳务、工时等费用在大修费用中开支。修理完毕后,施工单位凭大修竣工单和施工决算由技术部办理。检修施工管理 6.1 设备维修施工管理

6.1.1 经营部应按每月确定的维修计划做好配件、材料准备,力争按计划完成。

6.1.2 检修施工中,应派机电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随时掌握施工中发生的情况,对于技术问题应当场做出决定,较大的问题找有关人员共同研究,施工中发生配件材料不足时,机电技术人员应设法解决。

6.1.3 维修施工中,需要更换的组装件,在检修前应早做安排,按要求组装好。6.2 大修施工管理

6.2.1 大修施工前的管理工作

6.2.1.1 大修的外委工作由技术部负责。施工单位应按修理项目做出预算,由技术部审查预算后订出合同,再组织实施。

6.2.1.2 技术部制定大修方案,组织并主持召开施工单位主要工种负责人会议,使他们了解检修项目、工程进度、技术要求。6.2.2 大修施工中的管理

6.2.2.1 大修理施工中,技术部应派专人进行现场管理。严格保证检修质量。

6.2.2.2 施工中,施工单位负责检修质量的人员对完成一个工序、一个项目,就要验收一个项目,抓住工序质量关。上一个工序、上一个项目未达到技术要求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或下一个项目。

6.2.2.3 主要设备大修施工中,工艺线内如有其他设备的维修项目施工,由技术部派专人进行管理,所需配件材料由安全生产部负责领用,单独核算,纳入生产成本,不得与大修混合。7.施工验收及竣工结算

7.1 设备经大修后执行《设备安装验收制度》。

7.2 设备大修后,由施工单位填好竣工报告和提供施工决算,由技术部组织生产、施工单位等部门按施工(单位)方案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和国家标准及有关标准验收。

7.3 试车后填写《大修工程竣工验收交接记录》、施工记录以及其他资料,由技术部负责收集归档。

7.4设备大修经验收合格后,由施工单位做工程决算表,交技术部审核签字后,再交财务部门结算。

7.5 大修的保修期,一般规定为6个月。

设备维护与保养规程

范围

本规程具体规定了我场设备管理工作中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的原则和要求。2 设备维护保养的原则

2.1 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在我场的生产过程中坚持采用“机台维护保养与专职维护保养”相结合的原则。

2.2 机台维护保养是由班组操作人员对生产设备进行擦洗、润滑、检查、调整、养护等点检工作以及和设备人员或部门反映设备现有状态等工作。2.3 专职人员维护保养是设备维修工人配合设备管理人员对生产设备进行停机检查、调整、紧固、清洗以及更换易损易磨部件等工作。3 维护保养工作的具体要求

3.1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持有设备操作证;学徒及实习人员要在有专人指导下,才能进行操作。因生产需要变更使用人时,应经领导及设备员批准并承担责任。

3.2 设备使用应做到定人、定机等“两定”“三包制”。执行岗位责任制,操作者应做到“三好”、“四会”。3.2.1 三好:管理好、使用好、养修好。3.2.1.1 管理好的具体内容是:

a.对设备负保管责任,无领导批准,不准他人动用你所负责的设备。

b.对设备及附件、仪表、冷却及安全防护装置负责,保持齐全、完好无损。

c.设备开动后不准擅自离开岗位,如人离开机器时,要停机并断开电源。

d.发现设备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断电,保护好现场,及时向领导报告。

3.2.1.2 使用好的具体内容是: a.要求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b.要求确保设备经常处于整齐、清洁、安全、润滑良好的状态。3.2.1.3 养修好的具体内容是:

a.确保设备各部位处于良好状态。b.按自检自修范围要求,确保设备处于性能良好状态。做好养修工作。

c.要求设备无缺陷,仪表、冷却、润滑系统及防护设施灵敏、可靠。

3.2.2 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3.2.2.1 会使用的具体内容是:

熟识设备构造、性能、原理和工艺范围。能正确使用设备。3.2.2.2 会保养的具体内容是:

a.按设备润滑图表给油;做到定人、定量、定质、定时、定部位给油。

b.应保持设备“四无”(即无积灰、无杂物、无松动、无油污)和“六不漏”(即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汽、不漏风、不漏电、不漏物料)。

3.2.2.3 会检查的具体内容是:

a.动用设备前行检查操作机构、限位器、保护装置等是否可靠灵活;联接部分是否紧固,润滑是否良好。

b.设备开动后,认真观察各部运转情况,状态、声音等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立即查明原因,如没有把握保证正常生产或正常操作则应停止报修。

3.2.2.4 会排除故障的内容是:

a.会调整各部螺栓、离合器、皮带松紧等工作。

b.会排除故障。

3.3 专职维修人员应了解并执行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制 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等制度。

3.4 专职维修人员要熟识设备的正常使用、保养、修理知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巩固和提高设备完好率,提高设备利用率。3.5 专职维修人员应善于和不断提高维修质量,缩短停修期,降低修理成本。

3.6 机台人员和专职人员都应执行设备保养润滑“五定”原则。3.7 机台人员和专职人员共同努力,确保设备处于“三无”状态(即:无缺陷存在、无隐患存在、无功能失常现象)。4 费用与周期

4.1 维护与保养所需经费列入车间经费。

4.2 未安装使用的设备由设备管理部门的仓库管理费解决。4.3 维护保养周期由设备使用和保管单位按设备周期结构规定制定。5 奖励和惩罚

5.1 因设备维护不良而造成设备事故按《设备事故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处理。

5.2根据本规则制定具体机台岗位的操作维护保养规程。

2.计量管理标准 篇二

随着各技术机构的不断发展壮大和检测能力的不断提高,计量标准装置也在更新换代,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各技术机构在不断完善检测项目的同时,还应不断地加强计量标准器具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检测质量和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

一个检测项目的开展,从立项建标开始到计量标准器具的投入使用,每个环节都要加以控制,例如,计量标准器具的选型、建档、溯源等都需要符合计量考核标准要求。所以,对于计量标准器具,从其购置到使用的过程,都需我们加以控制和进行日常管理。

2 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达到或者超过规定标准的,能够使用1年以上且在使用过程中没用明显损耗,并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因此,计量标准器具和配套的测量仪器应该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当然,也应该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这方面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行分级归口管理

相关部门负责编制标准器具分布情况表,明确划分各使用部门的管理范围和权限,落实管理责任制,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相关部门负责标准器具的管理,使用部门负责标准器具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2.2 各部门分别建账、建卡管理

标准器具由财务部门建总账,相关部门建实物账,各使用部门建卡管理。

2.3 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

建立标准器具账、物、卡核对制度,财务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应会同使用部门,定期对标准器具进行清查盘点,及时掌握标准器具的增减变动情况,做到账、物、卡相符。

3 标准计量器具的使用管理

对仪器设备进行使用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仪器时刻处于“符合检定、校准、检测的规程、规范等技术文件要求”的良好状态,并且能时刻处于可控状态。标准计量器具的使用管理贯穿于仪器设备从购置到报废的全过程,主要由购置、验收、建档、校验、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几个方面构成。下面具体论述各阶段的管理办法。

3.1 仪器设备的采购

申请部门应根据检测的需要,对仪器设备的采购填写申请计划。在申请采购前,应研究相关的规程、规范等技术文件对仪器设备提出的要求,并进行可行性论证,说明申请购置的理由、同类仪器设备的比较分析、供方单位等情况。相关部门对仪器设备的申请进行技术性和必要性审核,在采购审批通过后,应仔细对各生产厂商进行深入的调研,最后选择口碑、质量、售后服务都比较好的供应商。

3.2 仪器设备的验收

仪器设备到货后,要组织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开箱,按照装箱单对货物和附件进行清点,并对仪器设备进行质量货物验证。需要委托外单位检定或校准的测量设备,由使用部门选择合格供方单位进行检定或校准,或自行进行检定或校准,或由使用部门按其出厂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对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和使用要求进行验证。最后,要将清点和验证等情况记录在验收报告中,并且所有参与验收的人员都应该签字确认。

3.3 仪器设备的建档

在设备验收结束后,将仪器设备的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出厂技术文件,仪器的验收报告和启用单,检定或校准证书原件等资料整理成册,并在历史记录卡中记录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商名称、出厂编号、准确度等级、制造日期、测量范围、启用日期、使用部门、保管人和自编号等内容。本中心实行一设备一档一唯一编号的方式,每个设备单独建立设备档案,以方便使用管理。

3.4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标识

用于检定、校准、检测的每台测量设备应有设备的唯一性标识,对所有需要检定或校准的设备,包括标准物质,应贴有“合格”(绿色)、“准用(黄色)、“停用”(红色)状态标识,并标明器具名称、编号、检定/校准日期、检定元、检定/校准单位名称、有效期或停用日期。若在某一段时间内设备不受直接控制,在其返回后进行再次使用前,应进行适当的核查,以确保其功能和检定、校准状态符合要求。

3.5 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维护

设备购置以后应制订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设备保管人应掌握设备的维护保养知识和技能,根据计划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保证其在受控状态下和检定有效期内能正常使用。数据的准确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仪器本身的性能,还在于工作人员的操作是否得当。因此,所有的仪器使用人员都应该接受专业培训,并且取得资格证,仪器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进行操作。使用仪器设备之前,应先检查设备上粘贴的设备当前状态标识,确定可以使用后再进行操作。在操作仪器时,应该严格按照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检测操作程序和设备操作规范。使用标准物质时,应对每一次标准物质的购置、发放和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3.6 仪器设备的维修、封存和报废

仪器设备经过修理或调整后,应经检定或校准合格后才可启用。对长期不用的仪器设备应填写封存单,经审核批准后办理封存手续;对封存后需要重新使用的测量设备,需经质量验证合格后重新出具启用单,经认可后才能再次投入使用。已封存或报废的设备应搬出固定的工作场所,并转入设备仓库,移动困难的设备需经批准后放在固定位置,安排专人进行保管,并在设备上标注“停用”的状态标识。

4 结束语

计量标准器具作为控制产品质量的重要设备,其管理过程烦琐,所以应做到细致、认真。为了使各种计量器具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除了加快研发功能更强大的仪器设备之外,提高仪器操作人员的素质和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摘要:对于各技术机构来说,计量标准装置的使用管理和受控状态,直接影响着检测质量和国家的量值传递。要想计量得准确,那么,对计量标准器具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各技术机构在不断完善检测项目的同时,还应不断加强计量标准器具的日常管理工作,以保证检测质量和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所以,由此论述了有关这些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计量,标准器具,使用管理,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3.谈电力企业计量标准化管理 篇三

关键词:电力计量 分析 标准化管理

新的形势对电能计量管理提出了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对电能计量检定提出了科学、公正、准确、高效、依法检定、无偿服务的要求,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可靠性、多功能等技术要求则越来越高,使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电力系统电能计量管理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和挑战。此外,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管理权限、机构和职责的变化,对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权、管理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电量交易方式的改革、开放低谷用电市场,新的管理思想、高效率的管理手段和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迫使电能计量管理模式必须变革。

一、发挥优势、创新管理,规范电能计量管理和计量检定

1.硬件要求

建立完善的计量管理体系,成立合理的计量管理和计量技术机构网络,做到重视管理和技术把关;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经过多年发展,电力企业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缺乏有效考核制度,在执行中难于落实,只有制度完备,奖罚分明,才能使工作人员有制度可遵循,有规范可约束;计量设备应完备和可靠。具备现代化的计量器具和计量装置是保障计量公正、准确的先决条件。配备先进的计量校验装置使量值得到正确的传递。淘汰不能正确进行量值传递的陈旧老化计量设备。配备专用的防震交通工具。重视计量检定环境的达标是保证计量准确性的基础,防尘、防震、防磁、防静电措施要落实。

2.软件要求

计量管理体系中,责任分工到个人,上到主管领导,下到工作人员,层层分工,级级把关。同时建立计量管理监督网络,聘请计量监督员,监督计量工作中的每个工作环节,进行责任制考核,做到哪里出问题哪里负责,使之更有力的保障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电能计量人员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计量工作的成效,特别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微机化管理、无笔化作业势在必行;电力行业已逐渐过渡为服务性行业,追求经济效益也成为最终目标,而服务质量的高低能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和现代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服务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客户是上帝、人民电力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二、加强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管理,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1.新购电能计量器具必须按电力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与制造方签订的订货合同中技术规范,应明确验收检定项目、技术要求、验收依据和方法等条款,在责任条款中应明确不符合技术条件要求时的责任划分和处理办法。并严格按合同规定严格验收检定,不合格退货。

2.改革單相电能表的管理方式,变过去的定期轮换为根据运行情况抽样检定、状态监测,有利于积累表计运行情况的原始数据,帮助供电企业准确的判断各家电能表的质量优劣,使占电能表总量80%多的单相表的管理更科学合理,以达到和国际通行管理模式的接轨。

3.加强对在运行的重要电能计量装置施行质量跟踪、状态监测、抽样检定、动态管理,定期进行对在用计量装置测试数据分析,归纳同一批次表计运行质量变化,避免计量装置失准运行,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

三、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推动电能计量管理水平提高

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进步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不竭的发展动力。企业不断应用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因此,电力企业电能计量管理更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推动其管理水平提高。由于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和成熟应用,新的管理理念得在实践中应用,特别是电量交易方式的改革、开放低谷用电市场等,以及电力企业信息网络时代来临,企业也将建设具有本企业特点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因此,电能量数据及时准确收集,对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主要在几个方面体现:

1.计量资产管理方面。由于计量工作量大、任务繁杂,尤其每天要面对各种校准/检定数据统计,其数据量都非常大,如果手工来输入和统计确实非常繁琐,不可避免出现工作失误问题,因此,在计量器具资产管理中,采用计算机条形码技术对器具进行数据输入管理,是大势所趋,应加大推广应用条形码技术范围。电能表标准装置应选用检定工作效率高且带有数据通讯接口的产品。

2.电能计量管理部门及计量检定机构应建立电能计量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与用电营业及其他有关部门的联网。计量检定机构内应利用该系统并将检定装置联网运行,以监督电能表检定过程及质量,逐步实现电能计量管理现代化、计量检定自动化、人员操作无笔化、计量信息网络化。

3.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及装备,实现检定过程控制自动化和各类检定、检测数据的存储、分析,并探索实现电能表自动调整的方法。

4.借助电能量计费系统和远方自动抄表系统等管理系统,加强对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状况的动态分析、远程对时。

四、建立有效多层次社会和内部监督机制

计量检定工作是否是遵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进行,不仅是否具备符合计量检定的设备和相适应的工作环境,关键在于建立有效多层次社会监督机制,不论是否是中介或事业计量检定机构,缺乏有效多层次社会和内部监督机制,必然无法实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开展计量检定工作。在省级及以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行政监督和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社会监督,对内建立投诉处理考核机制,做到及时有效优质客户服务,在电能表检定环节中实现微机自动化检定,并实施电能表初次检定实行对生产厂家的铅印不开封、不调整、只作电能表的数据检定和验收为原则,有效避免人为影响,以示提高公正性。

五、结束语

4.仓库管理管理标准 篇四

一、目的:为规范仓库管理,使之员工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二、适用范围:各分店

三、内容:

1、目标:良好的仓库管理,能提供良好的补货条件和精确的盘点环境,以及减

少不明损耗和报废;为确保商品的合理周转,原则上仓库只允许存

放畅销商品。

2、特定区域:仓库在区域内可设立待退货区域,但必须确保该区域需退货商

品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换货或退货处理;若因为人为操作疏忽

(如:供货商到货后可正常退换货的,本区域员工未能及时退换的)

造成商品过期,最终导致商品无法退换的;将由本区域负责人承

担商品的损失。

3、仓库存放商品应先按部门再按分类的存放原则进行存放。

4、仓库区域应按照部门进行相应的规划,并在规划的区域内醒目位置标注所

属的具体部门及分类。

5、原则上存放在仓库的商品,应是未拆箱的整件商品(部分商品除外例:条装

纸巾、家用百货);已开箱及零散的商品都应陈列卖场货架上。

6、仓库区域内存储的商品应保持堆码整齐、分类明确、一目了然;不允许出

现一个商品存放位堆放多种商品和一种商品堆放多个地方等现象。

7、仓库区域内应随时保持通道畅通、无杂物、无异味、地面干净卫生。

5.计量管理标准 篇五

静乐县人民医院

医 务 科

医疗质量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

一、手术室管理标准和措施

(一)标准:

1.术前检查齐全,准备完善。

2.术前小结,大型手术、复杂手术、危重病例、新开展手术有术前讨论,制定有较详细的手术方案。

3.择期手术应予手术前一日,急诊手术提前30分钟通知麻醉手术科,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必须按时做好准备和参加手术,急诊手术随叫随到。

4.麻醉师术前必须查看病员,制定麻醉方案。5.病历书写按照《病历书写规范》标准执行。

6.术前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手术同意书及相关医疗文书。7.手术人员安排按照《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执行。

8.消毒灭菌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

9.手术室布局合理、流程规范,手术室器械、药品和设备必须满足手术麻醉需要。10.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二)措施:

1.严格执行手术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2.择期手术前,必须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按规定进行术前讨论。3.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纠正手术禁忌症及相对禁忌症。

4.术前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好规定的手术同意书及相关医疗文书。5.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6.提前通知手术相关部门做好手术准备。

7.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范,仔细解剖,准确操作,爱护组织。

8.麻醉师必须进行麻醉探视、术前讨论。做好麻醉准备、术中管理、术后管理和随访。严格掌握拔管指征,不得随意带管回病房。

9.严格遵守手术室工作制度,遵守无菌原则。10.严格手术器械管理,术前术后清点无误。11.严格查对制定。

12.严格请示汇报制定手术安排的变动、术中发现异常、“意外”等均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科主任,必要时应立即向医务科、业务副院长或院长汇报。13.及时书写认真填写各种录单,粘贴各种标签存放病历中。14.标本必须送病检,必要时展示给病员及家属。

15.麻醉师、术者、护士共同护送病员到病房,并做好交接工作。麻醉医师在24小时内作好随访记录,特殊情况时及时、多次随访。

16.主管(刀)医生及时下达术后医嘱,及时完成手术相关记录,向值班医生做好床旁交班。

17.病区护理根据医嘱和病情认真做好护理、治疗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工作。18.急诊科、门诊换药室、科室治疗室除开展简单的清创缝合、紧急止血和外科换药手术外,不允许开展其他手术

19.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质量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二、急诊室管理标准与措施

(一)标准:

1.急诊急救人员相对固定(75%),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及技术水平的医师、护士,必须具有较高的急救意识和急救综合能力。

2.急诊科人员24小时待命,接到指令后5分内出车,迅速到达现场开展急救,待病情允许及时转送到指定或病员要求的医院治疗,做好与转诊医院交接工作。

3.急诊抢救药品、器材准备齐全,设备(包括车辆)处于备用状态,能满足院内院前急救需要。

4.病历质量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及《山西省住院、门诊、急诊病历质量评分标准》执行。

5.各种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医院相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二)措施:

1.加强爱岗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爱岗敬业、勇于奉献、“救死扶伤”高尚的职业情操。加强首诊负责制、岗位责任制、交接班重点等医疗核心制度的学习和落实。

2.医护人员包括救护车驾驶员定期举行急救演练和培训。

3.严密观察急诊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认真执行急诊技术操作规程。4.遇重大抢救,应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应亲临现场指挥抢救。

5.加强与病员及家属的沟通,知晓急救的各种风险,及时签署转送、转诊同意书和其他相关医疗文书。

6.进入我院的急救病员按照医院急救病员“绿色通道”组织急救

7.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质量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三、重症病室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一)标准:

1.ICU应配备较齐全的抢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随时保持完好状态。

2.严格执行《ICU患者转入转出制度》,对入住ICU的患者实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医生值班制度,24小时专人值班监护。4.执行ICU管理制度及ICU探视制度。5.病历质量按照《病历书写规范》执行。

6.消毒灭菌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7.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二)措施:

1.严格执行ICU工作常规。

2.ICU医生全权负责医疗工作,专科医生参与,ICU医生分管病人,执行联合查房、病历讨论制度,认真履行职责,随时掌握病情及变化,及时会诊和讨论,及时处理病情变化。3.及时与患者及近亲属加强沟通,通报病情及诊疗计划等。4.严格交接班,班班交接,床头交接。

5.非本科及相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进入工作人员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换拖鞋,戴口罩。

6.患者的家属需留下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及时取得联系,按我院ICU探视制度探视。7.保持仪器、设备完好,建立仪器使用登记制度,熟练掌握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用后要整理完毕放回原处,关掉电源。

8.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目标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四、新生儿室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一)标准:

1.新生儿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和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良好。2.新生儿室应备有必要的抢救药品和器械,随时保持效期和完好。

3.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无菌操作技术。工作人员无传染病者。非新生儿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新生儿室谢绝参观、探视。4.病历质量按照《病历书写规范》执行; 5.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二)措施:

1.室内每日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

2.新生儿室有医护人员24小时守护。严格交接班制度,必须床旁交接。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情况。

3.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应戴帽子、口罩,穿好隔离衣,更换专用鞋。接触新生儿前后,应洗净手。

4.新生儿室内的器械、物品均应固定专用。5.新生儿使用腕带识别。

6.新生儿应逐日称量体重,按要求接种预防疫苗。

7.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通报新生儿现状和观察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和相关医疗文书。

8.加强质量控制、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目标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五、内窥镜室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一)标准:

1.诊疗操作按照相关内窥镜技术操作规范和人流程执行。2.检查室必须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3.消毒灭菌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执行。4.检查报告及时.描述准确,有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者以病理报告为准。5.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二)措施:

1.操作医师必须了解相关病史,把握检查的适应症、(相对)禁忌症,检查前必须进行病情评估,做好检查前各项准备,做好肝功能,HBV,HCV标记物检查,异常者,严格消毒隔离。

2.HbsAg、HCV阳性病人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使用专用内窥镜。每月进行卫生学检测,并记录。

3.对发现异常组织必须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4.对高危患者进行检查时,应在临床科室做好充分的现场抢救准备,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由经治医师陪同进行。

5.检查前必须履行告知义务,签署检查知情同意书和相关医疗文书,操作结束后即刻完成有创诊疗操作记录。

6.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目标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六、产房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一)标准:

1.产房应保持清洁整齐和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良好。2.产房应备有必要的抢救药品和器械,随时保持效期和完好。3.产房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

4.工作人员无传染病者。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谢绝参观、探视。5.产妇在产后一般留观2小时,无特殊情况才可送回病房。

6.出生后的新生儿须做全身检查,测体重,验留脚印、系手圈等,然后送病房。7.病历质量按照《病历书写规范》执行。

8.工作人员进入产房时,必须穿专用衣、裤、鞋,戴好工作帽、口罩,接生和手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9.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二)措施:

1.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2.产房应备齐产程中所需要物,药品和急救设备,固定位置,专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补充和更换。

3.应热情接待产妇,严密测血压、听胎心、观察产程。产妇在待产和分娩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产房应保持清洁,定期做好清洁工作、消毒工作和细菌培养。可疑患者有传染病的产妇,分娩时应采取隔离措施,产后及时消毒处理,分娩结束后,及时整理用物、产床、被服,行常规清洁消毒,各种物品归还原位。每周打清扫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各种消毒物品每周定期灭菌一次,各种消毒液按规定更换。

5.接生人员应及时、准确地填写产程、临产、新生儿和出生证等记录。6.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让产妇和亲人知晓相关情况。

7.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目标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七、血液透析室管理标准与措施

(一)标准:

1.血液透析室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检测制度、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设备运行记录与检修制度等制度。

2.血液透析室保持空气清新,光线充足,环境安静,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1)清洁区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III类环境的要求; 2)清洁区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

3)每次透析结束更换床单、被单,对透析间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消毒擦拭。3.血液透析室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制度,包括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感染病例监测,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者,并将在院患者转出。1)血液透析室设立隔离治疗间或隔离区域,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透析,工作人员人员相对固定。

2)医护人员和患者更衣区分开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医护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护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护理操作时应当遵循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

3)根据设备的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符合质量要求。每次消毒和冲洗后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定在安全范围。4)血液透析室建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

(二)措施:

1.透析用水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细菌数不能超出200cfu/ml。

2.透析液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在透析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过200cfu /ml。

3.透析液、透析用水每三个月进行1次内毒素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

4.定期进行自行配置透析液溶质浓度的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5.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每年测定一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每周进行1次,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6.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隔日使用需要重新消毒。肝素盐水、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现用现配。7.血液透析室建立规范合理的透析诊疗流程,制定严格的接诊制度,实行患者实名制管理。8.血液透析室为透析设备建立档案,对透析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证透析机及其他相关设备正常运行。

9.血液透析室使用的医疗设备、医疗耗材、医疗用品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使用和管理。

10.血液透析室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渠道,按照规定对患者履行告知手续,维护患者权益。11.血液透析室建立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病历管理制度。透析病历包括首次病历、透析记录、化验记录、用药记录等。

6.计量标准档案管理制度 篇六

①计量标准合格证书;

②建立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③计量标准技术考核(复查)申请表;

④计量标准有效内检定证书;

⑤计量标准装置履历表;

⑥计量标准稳定度考核记录;

⑦主标准器和配套仪器设备说明书图纸和有关资料。

2.计量标准档案必须完整,准确无误。

3.各种技术档案和资料设专职或兼职人员保管。

4.电能计量标准器具和标准装置检定证书,标准装置考核证书 ,由使用单位妥善保存,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5.除各类检定原始记录,证书。考核报告外,其它技术资料和台帐应纳入微机管理。

6.建立技术档案借阅制度,保证资料无涂改,损坏,丢失,缺页,保持清洁完整,外借时应登记,不得转借他人,按期归还;档案若有丢失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并实施相应处理。

7.新购标准设备,随箱所带技术资料,开箱取出后,应先交资料保管员登记注册后才能借阅。

事故报告制度

1. 凡因人员责任发生的人身伤害、设备损坏事故、障碍、未遂事故,其统计办法均应按《电业事故调查规程》规定及补充规定处理执行。

2. 不论事故大小,凡发生事故后,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如实汇报。重大事故应报部门负责人,由部门负责人向有关部门报告。

3. 发生事故后应保留事故现场,以利于事故原因查找和分析,任何人不得破坏。

4. 不论事故大小,凡发生事故后,部门负责人应按“三不放过”的原则组织全站人员进行事故分析,查找事故原因,指定整改措施。

5. 重大事故除班组要进行分析还应由局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分析,再将分析结果报局领导

实验室管理制度

1. 实验室及标准计量器具应保持清洁干净。设备和各种物件应放置整齐。

2. 室内应保持安静,不得在室内大声说笑、唱歌、吸烟、看小说、打毛衣等与生产无关的事情。

3. 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拖鞋,穿清洁工作服。与生产无关的人员严禁入内。

4. 实验室环境应符合规程规定和设备技术要求。

5. 外单位来学习、参观、实习的人员,须经局有关领导批准方可入内。

6. 实验室应作好防火,防盗、防爆、防水工作。易燃易爆及有化学腐蚀性的物品应严格管理,严禁存放在实验室内。

7. 实验室应采取防尘、防震、防潮措施,室内应达到设备技术条件要求的温度和湿度。并做好有关记录。

8. 仪器仪表应设置专人管理,并认真做好仪器仪表的收发、借用等台帐记录。

9. 下班前必须检查设备电源是否断开。窗、柜、门必须锁好。

10. 每周定期检查一次本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结果及时公布,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对造成设备或其它损失,应按有关规定处理。

检定记录及证书核验制度

1. 所有的电能表、互感器的检定应有详细的原始记录。

2. 全局范围内所有携带型仪表,均建立www.unjs.cOm每表一本记录薄,每次检定或修理后,将修校内容记入记录薄内。对无需数据的仪表,经检定合格后,可不填写检定证书,但要出检定合格证。

3. 外单位委托检定、修理的仪表,经校验合格后,除委托单位要求给出检定数据外,一般只出检定合格证。

4. 检定证书和检定合格证的填写,字迹应工整,并由持有“检定员证书”的检定人员出据,通过检定盖章后方可有效。

5. 检定证书和检定合格证的核定由专人负责,有权核定检定证书和检定合格证的人员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有关规定确定。

计量标准器具使用维护制度

1. 建立健全计量标准器具技术档案,妥善保存有关说明书、图纸等技术资料。

2. 所有的计量标准器具,必须由熟悉设备厂和技术的专人使用和保管,单独使用计量标准器具的人员必须取得该项目考试合格证,未取得该项目考试合格证的人员使用计量标准器具时,应在有该项目考试合格证人员的指导下使用,不得单独操作和使用。

3. 使用计量标准器具前,必须先熟悉和了解该装置的原理、技术指标、操作规程及有关使用说明书。

4. 使用中应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使用结束,应将装置的各种切换开关恢复至起始位置,断开电源,然后认真做好设备清洁,并采取防尘措施。

5. 使用中若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班长,便于及时消除故障,防止故障扩大。

6. 计量标准器具的修理工作应由部门负责人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检定人员不得擅自开机检查。

7. 经修理后的计量标准器具,若任然达不到其技术指标,应按有关规定作降级使用,或申请有关部门作报废处理。

8. 计量标准器具应按有关规定,按时送上级监督机构检定。

周 期 检 定 制 度

1.实验室所配置的标准电能表、标准电测仪表、标准互感器,应按周期按时送省电能计量中心检定。

2.变电站的关口表应每三个月现场检定一次,每3年轮换一次。大客户的电能表应每半年检定一次,每2-3年轮换一次。变电站的其它电能表应每年检定一次,每2-3年轮换一次。其它用户的电能表按三相表2-3年轮换一次,单相表5年轮换一次。

3.0.5级携带型指示仪表应每年检定一次,用于量值传递的和用于高压试验的应每半年检定一次。

4.变电站所属重要指示仪表的校验周期应与其主设备大修一致,其它指示仪表可2-4年坚定一次。每间隔一个周期轮换一次,若对运行中的指示仪表有疑问时可用标准表在其工作点用比较法进行现场核对。

5.万用表、钳型表每四年检定一次,用于高压测试的钳型表应每年检定一次。

6.兆欧表、接地电阻测定仪每两年检定一次,高压试验用的兆欧表、接地电阻测定仪应每年检定一次。

7.用作标准的电压、电流互感器每两年送检一次,用作计量的电压、电流互感器应每2-4年现场检定一次。

8.变电站二次回路的压降每两年测试一次,新建或改建的二次回路的压降应在投运后15日内测试一次。

9.属本局自检的直流仪器应每半年检定一次。

10.对新购进的仪器仪表必须经首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或未经检验的计量器具,严禁使用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

岗位工作标准

一、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1、本工作标准根据甘肃省电力公司企业标准《电能计量管理》制定。

2、本标准规定了电能计量专责的工作权限、工作内容和要求、责任和权限、检查与考核。

3、本标准适用于高台县电力局。

二、岗位职责

1、计量管理专责在综合科及电业局营销部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全局电能计量管理工作。

2、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标准,执行上级颁发的规章制度、协助部门主任制订本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安排实施。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1、贯彻执行《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及有关政策、规定。

2、负责电力用户和各电力公司上、下网的电能计量管理工作。

3、负责组织、处理电能计量纠纷,配合有关部门参加315KVA以上的计量装置设计审查。

4、负责提出电能计量装置及相关设备的购置计划和设备迭型方案。

5、负责对供电所及代管公司计量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和电能计量装置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工作。

6、完成领导交办任务。

四、责任和权限

对本标准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负全面责任。

计量站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制定的计量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2.建立和维护电能,电测计量标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量值传递与计量标准考核任务。

3.参与用户供电方案中有关电能计量方式的确定和电力建设工程,地方用电电厂,用户自备电厂并网,用电业扩工程中电能计量装置设计的审查及竣工后的验收。

4.编制指示仪表、电能表、互感器的年度定货计划,负责新购入电能,电测计量器具的验收。

5.负责电能、电测、互感器的计量检定和其它计量试验任务,出计量检定印证管理印钳、印模。

6.负责电能、电测计量装置的安装、维护、检修和周期轮换工作。

7.对电能表、高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和高压互感器的二次负荷进行现场校验。

8.实施计量技术改进和新技术推广计划,根据需要进行电能表长远计量性能试验。

9.负责计量故障差错的处理和缺陷处理。

10.负责电能、电测计量器具的资产管理,办理电测仪表、电能表、互感器和计量标准设备的封存、淘汰、报废手续。

11.经取得《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后,可接受用户内部安装使用的电测仪表、电能表、互感器的修理业务。

12.购置和配备必要的电能计量装置的零件与配件。

13.完成上级规定的其它计量管理任务。

电能表校验工职责

1.负责管辖区内所有电能表的室内校验,并做好原始记录。

2.负责电能表校验台的日常维护工作和清洁卫生。负责检验装置的小故障处理。

3.加强对电能表校验技术的提高和业务学习。

4.对所校电能表的校验质量负责,校验后的电能表必须家铅封。

5.负责库存电能表的管理,做好电能表的领用记录。

6.严格按照规程和使用说明书进行工作,防止损坏仪器仪表和检定装置。

7.协助班长搞好班内管理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互感器校验工职责

1. 负责全局变电站,供电局大宗用户,供电所互感器周期现场检定工作。

2.负责全局变电站,供电局大宗用户,供电所互感器临时现场检定工作。

3.负责全局变电站,供电局大宗用户,供电所互感器的建档工作。

4.负责互感器检定装置及其附件的保管运输安全,保证其完好性和完整性。

5.负责建立互感器检定记录,其内容应认真填写,字迹清楚,数

据准确无误,内容详实。

6.负责填写互感器缺陷通知单,报有关部门。

7.每月月末,协助班长报下月互感器检定计划。

8.每月月末,报互感器故障缺陷报表。

9.每月月初,报上月互感器检定统计报表。

10.完成临时任务。

外勤修校工职责

1.严格贯彻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电能表现场检定规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劳动纪律。

2.定期对我局所管辖大宗用户及变电站的电能表进行现场检定以及现场运行表计的.消缺工作。

3.定期对我局所管辖大宗用户及变电站的电能表二次压降进行测试。

4.按期参加班内组织的安全学习活动,牢固树立安全思想,完善安全措施,防止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并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积极进行事故防范。

5.工作前,负责准备现场使用工具和检查计量器具,工作结束负责清扫现场。

6.负责计量设备到现场的正确运输,计量器具的安装、调试、维护工作。

7.负责运行计量器具的管理、轮换工作。

8.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安全员岗位职责

一、班长的领导下,积极宣传安全生产方针,监督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上级指示的贯彻执行。对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通报、规定、电力工业技术法规严格执行。加强电冶安全工作规程、运行、检修、试验规程的技术监督。

二、对设备运行健康状况、安全措施的防护装置状况、设备缺陷和隐患人员技术状况等进行监督。督促消除设备缺陷,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制止违章作业,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在班长的主持下,负责本单位成员的安全思想教育,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

四、督促本班成员的认真贯彻“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方针,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制止习惯性违章作业行为,经常检查本班成员安全规程的学习和执行情况,必要时进行“安规”的考核。

五、协助班长组织安全分析会,熟悉事故调查规程,搞好事故分析,组织、开展安全竞赛。整理、收集上报有关事故的报告,有关安全生产的先进事迹,并将本班发生的不安全现象,及时口头或电话报告车间安全总责。

六、协助班长抓好季节性安全大检查和反事故演习。定期进行安全工机具、用具的检查、试验,监督正确使用,提出整改具体措施。

7.浅谈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 篇七

关键词:电力计量,管理,标准化

供电企业主要的业务方向就是销售商品化的电力, 而计电的标准化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反映, 其作为电力企业经营的核心内容, 计电的标准程度直接体现在企业的效益上, 因此, 企业要提高计量标准化的管理水平需要完善的首要方面就是针对计量的完整体系要求, 即在技术、管理和服务上的标准化要求。

1 技术要求

标准化的计量需要技术上的支持, 通过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制, 改进管理方式方法, 使得计量达到标准化要求。

1.1 计量设备的精度要求规范化

1.1.1 及时的更换落后的设备,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

一些电能表应当淘汰掉, 电力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的规定对于淘汰的电表进行更换和改造, 这种改造包括技术改造和管理改造, 技术上将传统的电能表改为数字化的产品, 逐渐实现远程管数据管理。计量管理的自动化是建立在高精度的规范计量装置基础上的, 这就要求电能表必须满足计量的稳定要求, 采用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专用二次回路, 不与保护、测量回路共用。根据计量规程要求, 开展计量点的改造工作, 完善计量装置。

1.1.2 加大监督力度:

通过加大监督力度, 使得计量工作严格按照规定执行。通过对于电表的定期检验, 包括对于电压误差的监测, 增大互感器的调整力度定期对其考核等方式对计量的精度做出规整。最大程度的发挥技术方面的优势, 计量装置的误差不可避免但同过使用前的调试和使用过程中的保养校验等都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误差对计量标准化的影响。

1.1.3 综合误差的存在是由于电压和电流的互感器合成产生

的, 在计量的管理中, 明确要求了定期校验, 对于综合误差只要在电路二次负荷的范围内, 都可以通过准确度等级控制。综合误差可控但是二次导线进行降压时产生的损耗误差无法直观的衡量, 这就要求工作人员通过对互感器的调整来弥补误差, 也可以利用补偿器来进行调整。

1.2 加强综合性分析来增加计量的准确性

1.2.1 对接线的要求:误差的减少不仅仅是在技术上, 由于电力系统构造和情况的不同可以适当的通过调整接线来减小误差。

1.2.2 对定位的要求:减少距离可以提高计量精度, 越是靠近现场互感器的二次损耗就越低, 误差就越小。

1.2.3 对选型的要求:

互感器的高精度运行可以通过使用多抽头电流互感器来解决对季节条件要求严格的问题, 只要电流互感器负荷超过额定电流百分之六十七以上的电流就可以实现。

1.2.4 综合的误差分析:

对电能表的定期校验、对于互感器二次降压误差的分析以及周期检验, 对于周期校验工作和周期轮换制度等工作的合力开展都可以提高计量的标准化建设进程。但是综合分析计量点可以从整体角度对计量的管理工作进行宏观调控, 增强综合的误差分析也是提高标准化的计量工作的要求之一。

1.3 标准的检验工具是基础保障

对于定期接受检验的计量器具, 应当制定相应的标准, 对不符合标注你的工具应当按照规定停止使用, 或者进行适当的调整, 待符合标准后方可继续使用。

1.4 进行必要的技术革新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通过将现代技术和管理理念应用于现代计检中和计量管理中, 对现有的计量体系进行制度和技术的改进完善。

1.5 增进部门交流加大技术支持

计量体系的改进需要的不仅仅是企业本身的革新, 上级主管部门还应当适当的对其进行技术性指导, 以及政策性支持, 电力计量的良好客观环境的改造需要上级部门的支持。

2 管理标准化

2.1 依法办事

以法律为依据, 加强宣传, 切实贯彻《计量法》、《电力法》等法律法规, 将其作为企业计量活动的行为准则, 依法管电。

2.2 领导重视

在组织管理上, 要建立行政一把手直接管理的组织形式, 把计量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上。

2.3 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包括“计量管理技术规范”、“计量标准周期检定制度”, “计量标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计量标准使用维护制度”, “周期检定 (轮换) 制度”, “现场检验管理制度”等针对计量管理各个环节标准化管理的制度, 确保计量标准器具和在用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

2.4 部门配合

注重各部门各个环节动态管理, 责任到人, 措施到位, 严格奖惩制度。

2.5 强制检验

加强电能计量表的强制检定, 对新购、在用表计按检定规程要求, 利用现场校验仪进行现场校表, 现场校验不合格的表计, 送指定计量站进行全指标检查和实验, 如不合格, 要求用户更换表计。从而控制不合格表的使用, 同时为每块计量表计建立原始档案, 进行归档管理。

3 人员及服务标准化

3.1 队伍建设

加强计量队伍建设, 提高计量人员素质, 为计量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智力和人力资源。

3.2 技术交流

加强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 提高计量人员技术素质。计量标准化管理的深入实施与先进技术的应用和高素质计量人员的分不开的。要经常组织计量管理人员开展政治和业务学习, 不断研究和探讨计量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结合不同企业计量管理的特点, 有针对性的组织培训班, 听计量专家讲座, 学习有关计量技术的理论, 了解计量产品的性能和发展方向。使计量人员系统地学习计量技术理论, 提高计量人员技术素质。

3.3 咨询服务

对用户开展电力计量咨询服务, 广泛宣传计量使用的相关知识, 使用户清楚计量检测工作程序和必要性, 积极配合计量管理工作, 使计量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同时, 要提高社会计量检测工作的服务质量, 全方位的推行计量的标准化工作。

3.4 服务标准

加强服务标准的实施力度, 大力推进服务标准化。建立健全营业室服务、服务制度及业务流程、收费标准、维修及装拆服务、抢修抢险服务及服务监督等服务标准及奖罚标准。规范所有的操作审批程序, 强化监督检查机制, 加大奖惩力度, 使承诺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4 结语

8.国际标准改变中国管理 篇八

与以往三届评选所不同的是,本次评选的主办方特别邀请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专业咨询公司——美世咨询公司(Mercer Human Resource Consulting)专门设计了适合国情的评估方案。这一评估方案是美世咨询基于对领导力的大量研究,参照国际经理人与企业家的评估标准,结合我国企业管理现状制定出的。

专业咨询公司的介入,一方面使本次评选更为客观、公正和公开;另一方面,评选本身也可以对中国企业管理与领导力方面的状况进行了解和总结,发现规律,为中国的企业发展、经理人和企业家的成长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指导。

评估体系基于咨询经验和素质模型

与目前多如牛毛的评选活动不同的是,美世咨询为此次评选开发的评估体系是基于其大量的国内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经验以及管理和领导力的素质模型。

对于“具价值的经理人”的评选,美世咨询认为,经理人的价值体现在经理人对企业有效的领导和管理上,其中至少应包括“结果”和“能力”两个方面,有效的管理和领导即这两个方面的相乘的结果。这两个方面被细化为九个方面:“结果”即“管理绩效”,包括“组织发展”、“股东收益”、“员工凝聚力”和“顾客满意度”等四个方面;“能力”包括“成就动机”、“战略规划”、“流程规范”、“人才培养”和“正直诚信”等五个方面。上述九个方面具有不同的权重。

由于候选人来自于不同的行业,企业的产权、类型与治理结构不同,其管理企业的时间不同,因而在评价时不能仅依据企业规模、产值、利润等财务数据进行比较,而应根据对候选人提供的有关信息的了解和评价标准进行总体评价。收集信息时,经理人及所在企业被要求提供包括“企业基本信息”、“管理业绩”和“个人能力”等三大方面的50余项信息,以供评委进行综合评价。

在“聚人气企业家”评选上,美世咨询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所谓“聚人气”,即该企业家是否对内有凝聚力、对外有号召力、对人才有吸引力、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因此,在制定“聚人气企业家”的评选标准时,至少必须包括如下四个大的方面,即该企业家是否为“行业领袖或挑战者”、“社会影响力”、“人才吸引力”和“员工士气”。同样,上述维度也都有明确的定义和行为指标,在评估时也有不同的权重。

在评选过程中,主办方还对一些入选企业家和经理人进行了深度访谈。比如有企业家谈到运作企业需要遵循“管理之道”,特别强调战略沟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要关注人的本性与需要、双向的沟通和激励。这在评估体系中都反映出来。

下面以职业经理人的评选为例,作以说明。

领导变革成为首要素质

10位上榜的具价值经理人中,国内企业的掌门人占据7席,对企业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取得明显效果是他们上榜的主要原因之一。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国有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组织调整速度和频率也就会更快,企业必须不满足现状,快速地检测外部环境的变化,迅速地做出决策,并积极寻找新的业务运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组织的管理者必须能积极适应和跟上外界的变化,并带领组织的员工去适应变革的要求。在刘德树的带领下,中化集团成功实现从贸易型企业向技工贸相结合的实业公司的转型,第14年进入全球财富500强;中粮集团则连续10年入选《财富》500强,并成功重组了原中国八大外贸集团之一的中土畜。魏家福对中远实施变革后,组织愿景清晰,架构完整,成为中国最大的物流集团,再造“资本中远”;周玉成领导下的华源集团近年来先后将北京医药集团和上海医药集团尽揽旗下,改变了医药行业格局,打造“药业航母”。

上榜的两位外资企业经理人同样因为不断变革带领组织持续发展,IBM在IT领域的关键技术和行业标准方面成为“思想领袖”;惠普在完成四大业务部门重组后,进入合并整合之后的优化阶段,目标是成为全球第一大科技公司。

解决问题重点在选拔和培养上

事实上,就高层经理人而言,选拔比培养更为重要。从“具价值经理人”的评价标准来看,诸如“成就动机”和“正直诚信”等潜力指标是难以改变的。

换句话说,许多领导特质和能力几乎是不能通过教育培训来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选对人”远比在培训上大量投入要重要和有效得多。但并不是说,培训对于领导力发展是无效的;相反,在领导力养成的某些方面的系统建构对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极为关键的。这一点,外资企业明显比国内企业做得早和做得好。

上榜的经理人中,孙振耀和周伟焜无疑是通过系统化的领导力培养体系(接班人计划),有层次地实现“领导力输送系统”建立的代表。在国内企业中,周明臣领导的中粮集团也在开始系统化地规划和实施人力资源战略。

当然,评选活动有助于了解现状和发现问题,但真正要使其发挥作用,仅有评估是不够的。从影响度来看,这样的评选活动是可以扩展和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指导企业家和经理人的成长和发展。主办方及中国管理宣传主流媒体联盟共同举办的主题为“转型经济下的变革管理”的2004中国年度管理大会,就是试图宣传管理实践经验的一个尝试。

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咨询长期以来在中国致力于帮助各类型企业规划人力资源战略、构架人力资源系统、改进流程以提高运作效率,从而在变革的商业环境中获得人力资源领域的竞争优势,发挥员工潜能,实现股东、组织、个人和客户的多赢目标。在帮助客户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系统效能的同时,美世咨询发现,领导人才的短缺、领导力与人员管理技能的欠缺,已经日益成为限制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许多企业面临着培养能够卓越执行、发展团队、带领并提升企业进入新阶段的巨大而迫切的压力。

评估体系的各项指标说明

I. “具价值经理人”评选标准

结果-管理绩效

Ÿ组织发展:在该经理人的领导和管理下,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是否得以成长、其成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着重考察“组织成长速度”和“组织学习能力”两个方面。

Ÿ为股东创造价值:在该经理人的领导和管理下,企业在财务方面有无增长、是否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主要考察“业务增长”和“资产净值增长”。

Ÿ员工凝聚力:员工是否满意企业的发展,对该经理人的管理举措是否满意,员工凝聚力如何,对员工培训和发展有无系统的考虑和措施等。主要考察“培养员工核心技能”和“增进员工的承诺”等两方面。

Ÿ顾客满意度:企业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影响、企业行为体现出的社会责任感(纳税、捐款等)、用户或顾客对该企业的满意程度。主要从“顾客对产品与服务的满意度”和“社会责任感”两方面考察。

潜力-个人能力

Ÿ成就动机:该经理人是否为企业和自己设定目标,不断地达到和超越目标的内在驱动力。包括如下一些要点:设定并努力达到有挑战性的目标、寻求更优或更有效的方式、不断领导企业改进产品和服务、“与自己赛跑”-与自己定义的卓越的标准竞争等。

Ÿ战略规划:该经理人是否为企业制定竞争和发展的战略,其战略规划能力如何。包括:企业有无愿景或使命宣言、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规划、规划是否创新,是否能实现和在企业中部门之间是否认同相同的目标,等。

Ÿ流程规范:该经理人是否按照先进、现代企业管理体制规范自己企业的流程,是否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包括: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追求结果、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建立行业标准等。

Ÿ人才培养:该经理人是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包括:吸纳人才、助人成长、授权赋能等。

Ÿ正直诚信:被评价人的个人品质,包括:坚持崇高的社会道德标准和职业道德、表现出良好的商业道德、言行一致和忠诚于服务的组织等。

II.“聚人气企业家”评选标准

“聚人气”是现状的反映。作为一个企业家,所谓“聚人气”,即该企业家是否对内有凝聚力、对外有号召力、对人才有吸引力、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因此,“聚人气企业家”的评选标准包括如下四个大的方面:

Ÿ“行业领袖或挑战者”,主要包括所在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是否行业协会领导或会员和企业成长情况等;

Ÿ“社会影响力”,可以从参政程度——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公司良好的社会声誉、在社会活动中的影响力和员工的自豪感等方面考察;

Ÿ“人才吸引力”,主要从高层管理者组成、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等方面评比;

上一篇:2019年小学五年级评语下一篇:读《林汉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