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2015答案

2024-07-27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2015答案(精选4篇)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2015答案 篇一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自行评标采购方式中原则上采用的评标方法是(B)。A.综合评分法 B.最低价法 C.抽签法 D.询价 A B

C

D

答案解析:自行采购评标原则上采用最低价法,确需采取其他三种方法的,由各采购单位集体研究决定。

2.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中心是(C)。A.资产采购 B.资产配置 C.资产预算 D.资产使用 A B

C

D

答案解析:强调保证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就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为中心的资产管理。3.下列不属于政府采购计划实施中价格预算确定的控制措施的是(D)。

A.采购需求部门应设置专人专岗对专业性较强的采购需求价格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价格估算

B.采购需求部门应设置专人专岗对其他专业性不强的采购需求价格向第三方机构进行询价 C.采购需求部门应设置专人专岗搜集现有的行业标准,并对采购需求价格进行套算 D.采购需求部门应设置专人专岗根据以往的采购经验对采购需求价格进行估算 A B

C

D

答案解析:D选项中根据以往的采购经验估算出的价格可能存在不公允的情形,故错误。4.下列不属于合同控制的主要手段的是(B)。A.审查 B.履行 C.监督 D.控制 A B

C

D

答案解析:B选项是合同控制的内容,而非手段。5.下列不属于预算执行一般途径的是(B)。A.直接报销 B.先报销后申请 C.政府采购执行 D.执行申请 A B

C

D

答案解析:预算执行一般包括三种途径:直接报销、政府采购执行、执行申请(内部采购执行)。

二、判断题

1.政府审计部门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单位政府审计承担最终的责任。(√)案解析:以上说法正确。2.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四个环节。(√)答案解析:以上说法正确。

3.各采购单位应当在采购预算指标批准范围内,按季度组织本单位采购计划编制工作。(√)答案解析:以上说法正确。

4.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有助于单位科学决策、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降低风险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关风险。(√)答案解析:以上说法正确。

5.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时,对于金额较小的收入报批领导审批后可直接用于支出。(×)

答案解析:收入控制时,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确保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收入。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2015答案 篇二

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 B.上级人民代表大会

 C.国务院常务会议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正确答案】 A

2.()是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安排与筹划。

 A.预测

 B.决策

 C.规划

 D.控制

【正确答案】 C

3.()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 A.公共财政预算

 B.政府性基金预算

 C.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 D.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正确答案】 A

4.()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企业战略决策关注的首要因素。

 A.资本

 B.收益

 C.效益

 D.成本高低

【正确答案】 D

5.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 A.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三

 B.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

 C.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三

 D.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

【正确答案】 B

6.下列关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管理会计侧重于对内提供信息服务

 B.财务会计侧重于对外提供信息服务

 C.管理会计工作的侧重点是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遇到的特定问题,以专门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关预测决策和控制考核的信息资料

 D.管理会计在对外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对内提供服务

【正确答案】 D

7.下列属于管理控制与决策阶段创新的管理会计理论是()。

 A.成本计算

 B.标准成本制度

 C.预算控制

 D.全面质量管理

【正确答案】 D

8.“不知道管理会计是什么,但在实践中运用了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这种状态在我国单位中比较普遍”这是属于我国单位运用管理会计的()状态。

 A.不知未做

 B.不知在做

 C.已知未做

 D.已知在做

【正确答案】 B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品投产后成本的可控性最大,控制效果最佳

 B.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品成本只是部分可控

 C.有些成本在设计、筹建阶段已经决定

 D.产品设计阶段,一切尚未发生的产品成本都是可控的

【正确答案】 A

10.一些地方政府为求快速发展,快出政绩,不顾地方财力,不惜突破预算,大肆举债,大上项目,表面风光,暗藏风险,此种现象正是()的生动写照。

 A.“寅吃卯粮”  B.“越俎代庖”  C.“上屋抽梯”  D.“李代桃僵”

【正确答案】 A

11.为了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从()起,将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及主要用于人员和机构运转等方面的项目收支转列一般公共预算。

 A.2013年12月1日

 B.2014年1月1日

 C.2014年12月28日

 D.2015年1月1日

【正确答案】 D

12.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的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A.财政部要与所有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倡导管理会计强化预算绩效和价值创造的功能,在各单位掀起学习和应用管理会计的热潮  B.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在杂志开辟专栏、组织会员交流等多种途径,主动融入管理会计改革实践

 C.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切实加强基础建设,把管理会计嵌入自身管理和发展中,增强实施管理会计的自信心和内动力

 D.广大会计从业人员特别是总会计师、CFO等高级会计人才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将现有的业务专长向纵深发展,积极拓展国际化视野,不断增强适应力和竞争力

【正确答案】 A

13.各级政府对于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并必须提请()审查和批准。

 A.国务院

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各级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 B

14.企业用来进行长期投资决策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是()。

 A.成本效益分析法

 B.战略分析法

 C.边际分析法

 D.折现的现金流量法

【正确答案】 D

15.“管理会计的发展归根结底需要单位积极运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管理水平”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的重点和任务中的()。

 A.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 B.研究建立中国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

 C.研究建立管理会计公告制度

 D.积极推进管理会计实践

【正确答案】 D

16.()是指政府和相关组织机构向公众公开或开放自己所拥有的财政预算信息,使其他组织机构和公众个人可以基于任何正当理由和采用尽可能简便的方法获得相关信息。

 A.预算公开

 B.决算公开

 C.预算监督

 D.决算监督

【正确答案】 A

17.下列有关边际贡献的公式不正确的是()。

 A.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

 B.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 C.制造边际贡献=销售收入-产品变动成本

 D.产品边际贡献=制造边际贡献-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

【正确答案】 A

18.《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改革重点锁定六大税种中,不包括()。

 A.增值税

 B.消费税

 C.资源税

 D.营业税

【正确答案】 D

19.管理会计的基础信息收集按照数据的性质可分为()。

 A.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

 B.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 C.历史数据和未来数据

 D.数值与文本记录

【正确答案】 B

20.()收入包括各项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

 A.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 B.一般公共预算

 C.政府性基金预算

 D.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正确答案】 B

21.权变理论是20世纪()形成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其主要观点为: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方法是普遍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所谓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应该是根据特定时期、特定企业的内外环境和条件,权宜应变,灵活掌握。

 A.60年代

 B.70年代

 C.80年代

 D.90年代

【正确答案】 B

22.下列不属于管理会计“控制”职能的是()。

 A.编制业绩报告

 B.工作绩效分析

 C.预算偏差纠正

 D.资源分配

【正确答案】 D

23.下列选项中关于政府收入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 A.政府收入分为类、款两级

 B.政府收入分为类、款、项三级

 C.政府收入分为类、款、项、目四级  D.收入分类的内容有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公共安全等

【正确答案】 C

24.联合单位法计算保本量的关键是()。

 A.各产品的销售单价

 B.各产品之间的实物量比例

 C.各产品的变动成本

 D.各产品的保本量

【正确答案】 B

25.目前我国()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买回国债、国债回购和逆回购等。

 A.国债余额管理

 B.国库现金管理

 C.国库余额管理

 D.国库集中收付

【正确答案】 B

26.()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 A.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 B.一般公共预算

 C.政府性基金预算

 D.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正确答案】 A

27.管理会计理论引入中国的时间是()。

 A.20世纪70年代初

 B.20世纪70年代末

 C.20世纪80年代初

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正确答案】 D

28.1952年()正式采用“管理会计”来统称企业内部会计体系,标志着管理会计正式形成。

 A.美国会计学会(AAA)

 B.全美会计师协会(NAA)

 C.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

 D.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ICMA)

【正确答案】 C

29.下列关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来源相同

 B.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工作对象相同

 C.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 D.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相同

【正确答案】 D

30.下列关于国外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概念论述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1981年,美国会计学会将管理会计的活动领域限定于微观,即企业环境

 B.1982年,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给管理会计下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定义,认为除了外部审计以外的所有会计分支(包括簿记系统、资金筹措、编制财务计划与预算、实施财务控制、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均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

 C.1983年,全美会计师协会指明管理会计的活动领域不应仅限于“微观”,还应扩展到“宏观”

 D.1985年4月,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设的财务和管理会计师委员会认为,管理会计可定义为:在一个组织中,管理部门用于计划、评价和控制的(财务和经营)信息的确认、计量、收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合理使用并履行相应的经营责任

【正确答案】 B

31.关于《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基本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遵循现代国家治理理念

 B.模糊市场和政府的边界

 C.着力推进预算公开透明

 D.坚持总体设计、协同推进

【正确答案】 B

32.关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4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4%,连续10个季度运行在7%~8%的区间,主要经济指标也都处于预期合理区间

 B.在我国,一些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矛盾和问题仍较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C.地方政府性债务压力较小,债务违约风险较低

 D.生产者物价指数连续下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生产经营较为困难

【正确答案】 C

33.管理会计的职能定位是()。

 A.记录价值

 B.创造价值

 C.决策支持

 D.过程控制

【正确答案】 B

34.对成本动因描述不恰当的是()。

 A.某项作业被重复执行,每次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差别很小,执行次数可视作执行动因

 B.若资源费用的消耗与作业时间之间存在近似的正比例关系,可视为数量动因

 C.特殊性作业个别追踪记录,直接把作业成本归属于成本计算对象,可视为强度动因  D.强度动因进行成本的数量归属是最精确的,也是最符合逻辑的,且花费成本不多

【正确答案】 D

3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的是()。

 A.会计主体假设

 B.持续经营假设

 C.灵活分期假设

 D.理性行为假设

【正确答案】 A

36.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审查和批准预算调整方案的()前,将预算调整初步方案送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

 A.十日

 B.十五日

 C.二十日

 D.三十日

【正确答案】 D

37.我国现行的政府性基金预算体制,是根据()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决定》确定的。

 A.1990  B.1994  C.1996  D.1999

【正确答案】 C

38.组织行为学是20世纪()针对科学管理的不足而产生的、专门研究人类行为的客观规律的学科。

 A.20年代

 B.30年代

 C.40年代

 D.50年代

【正确答案】 C

39.()是以成本习性分析为基础,通过研究一定期间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来进行各项分析的一种方法。

 A.成本效益分析法

 B.变动成本法

 C.本量利分析

 D.边际分析法

【正确答案】 C

40.管理会计的原始数据类型按照数据的性质可以分为()。

 A.历史数据和未来数据  B.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

 C.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 D.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

【正确答案】 C

41.下列属于付现成本的是()。

 A.设备折旧

 B.计提当月工资

 C.偿还借款

 D.材料耗用

【正确答案】 D

42.合理选择分配基础,正确分配间接成本需要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A.因果原则

 B.受益原则

 C.公平原则

 D.效率原则

【正确答案】 D

43.《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要求,各地一律不得新设专项支出财政专户,除财政部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予以保留的专户外,其余专户在()年内逐步取消。

 A.1  B.2  C.3  D.5

【正确答案】 B

44.在初始基数的基础上随产量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叫做()。

 A.半变动成本

 B.阶梯式成本

 C.延期变动成本

 D.变动成本

【正确答案】 A

45.下列属于可避免成本的是()。

 A.人工成本

 B.管理费用

 C.该企业特殊定制模具

 D.某定制产品特殊模具

【正确答案】 D

46.新《预算法》中第九十二条规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有违反本法规定,进行预算调整等行为的,责令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责任。

 A.刑事  B.民事

 C.行政

 D.违宪

【正确答案】 C

47.20世纪20年代,泰罗提出的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化管理为核心的科学管理学说在()许多企业中受到重视。

 A.美国

 B.英国

 C.韩国

 D.德国

【正确答案】 A

48.各级决算经批准后,财政部门应当在()内向本级各部门批复决算。

 A.二十日

 B.十五日

 C.十日

 D.五日

【正确答案】 A

49.科学管理的代表人物是()。

 A.卡普兰

 B.泰勒

 C.法约尔

 D.马斯洛

【正确答案】 B

5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成本都是可控成本

 B.下一级责任单位不可控制的成本,对于上一级责任单位来讲往往是可控的

 C.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的区分与成本责任中心所处的管理层次的高低、管理权限的大小及控制的范围的大小有关

 D.处于同一层次的成本责任中心,成本可控与否是一致的

【正确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28.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有()。

 A.预测

 B.决策

 C.规划

 D.控制、考核

【正确答案】 A, B, C, D 2.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组成部分有()。

 A.一般公共财政

 B.政府性基金预算

 C.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 D.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正确答案】 A, B, C, D

3.从发展历程看,西方管理会计是随着()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 A.社会经济环境

 B.企业生产经营模式

 C.企业生产管理科学

 D.企业生产科技水平

【正确答案】 A, B, C, D

4.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 A.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应该在动作和时间研究的基础上有科学根据地制定

 B.计件工资制是对劳动生产率提高具有极大刺激作用的付酬制度

 C.计划职能应与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制度标准、拟定计划、下达命令、比较差异等职能

 D.成本信息应该及时报告

【正确答案】 A, B, C, D

5.关于我国加快发展管理会计的必要性说法正确的有()。

 A.全球化竞争时代要求企业有效运用管理会计、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企业有效运用管理会计、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 C.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企业有效运用管理会计、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 D.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加快发展管理会计

【正确答案】 A, B, C, D

6.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原则有()。

 A.经济性原则

 B.稳定与可变性相结合的原则

 C.完整性原则

 D.体现政府职能的原则和国际可比性原则

【正确答案】 A, B, C, D

7.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主要从()等七个方面推进。

 A.以推进预算公开为核心,建立透明预算制度

 B.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研究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

 C.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预算平衡机制

 D.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正确答案】 A, B, C, D 8.规划与决策会计在现代管理会计中居核心地位,主要内容包括()。

 A.预测

 B.短期经营决策

 C.长期投资决策

 D.预算管理

【正确答案】 A, B, C, D

9.下列关于管理会计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有()。

 A.管理会计主要是为单位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为强化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属于“对内报告会计”

 B.管理会计重在“创造价值”,它渗透于单位管理的全过程,既有助于解析过去,又有助于控制现在,还有助于筹划未来,属于“经营管理型会计”

 C.管理会计为单位自身服务,采用的程序与方法灵活多样,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

 D.管理会计重在“记录价值”,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对单位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属于“报账型会计”

【正确答案】 A, B, C

10.中央预算和有关地方预算中应当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扶助()发展经济社会建设事业。

 A.革命老区

 B.民族地区

 C.边疆地区

 D.贫困地区

【正确答案】 A, B, C, D

11.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的主要组成环节有()。

 A.制定控制标准

 B.对实际经营活动运行状况进行连续计量和记录,收集实际经营活动的反馈信息,定期编制业绩报告

 C.将实际经营活动的反馈数据同责任预算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差异程度,以分析各责任中心的工作绩效

 D.偏离预算的差异进行纠正,根据差异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活动,确保既定经营目标的实现

【正确答案】 A, B, C, D

1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

 A.监督权

 B.审查权

 C.批准权

 D.变更撤销权

【正确答案】 B, C, D

13.下列关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表述正确的有()。 A.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服务;财务会计既为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又为企业外部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单位或个人服务

 B.管理会计关注管理过程和人的心理行为;财务会计反映结果

 C.管理会计需要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财务会计需要操作能力较强、工作细致的专门人员

 D.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不固定、不统一,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财务会计有固定、统一的会计核算程序

【正确答案】 A, B, C, D

14.管理会计通过沟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沟通企业内部各个层面的经营管理人员,主动渗透到管理控制的每一方面,具体表现有()。

 A.提供SWOT分析,明确企业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这是企业战略确定的前提

 B.将企业关键成功因素转化为衡量指标,从而明确了目标

 C.将企业各种资源与目标对接,这就是计划或预算

 D.进一步将计划或预算按权力和责任分解、落实,以形成责任预算

【正确答案】 A, B, C, D

15.2014年6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重点推进改革的方面有()。

 A.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 B.预算体制改革

 C.完善税收制度

 D.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正确答案】 A, C, D

16.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A.统筹编制,明确责任

 B.专项基金,专款专用

 C.相对独立,有机衔接

 D.收支平衡,留有结余

【正确答案】 A, B, C, D

17.下列关于管理会计的取数方法表述正确的有()。

 A.取数方法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直接调查法和间接调查法

 B.直接调查法在管理会计的取数分析中应用较多,而间接调查法则较少

 C.直接调查法往往涉及较多的人力资本投入,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在管理会计的取数分析中应用较少

 D.间接调查法一般有三种具体方式:查阅、咨询和经验判断

【正确答案】 A, C, D

18.()预算的调整方案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

 A.乡

 B.民族乡

 C.镇  D.市

【正确答案】 A, B, C

19.预算组织程序包括预算的()。

 A.编制

 B.审批

 C.执行

 D.调整

【正确答案】 A, B, C, D

20.各级财政部门的职权有()。

 A.编制权

 B.执行权

 C.提案权

 D.报告权

【正确答案】 A, B, C, D

21.管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信性包括()方面。

 A.相关性

 B.可靠性

 C.可理解性

 D.真实性

【正确答案】 B, C

22.新《预算法》中第九十三条规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有()行为的,责令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 A.未将所有政府收入和支出列入预算或者虚列收入和支出的

 B.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多征、提前征收或者减征、免征、缓征应征预算收入的

 C.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应当上缴国库的预算收入的 D.擅自改变上级政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途的

【正确答案】 A, B, C, D

23.()等计划决策模型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建立了有关流程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等理论与方法体系,极大推动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有效应用,管理会计职能转向为内部管理人员提供企业计划和控制信息。

 A.投入产出法

 B.线性规划

 C.存货控制

 D.方差分析

【正确答案】 A, B, C, D

2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原则有()。

 A.统筹兼顾、适度集中  B.相对独立、相互衔接

 C.分级编制、逐步实施

 D.依法建立,规范统一

【正确答案】 A, B, C

25.“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加快发展管理会计”主要体现在()。

 A.加快管理会计发展有助于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和水平

 B.加快管理会计发展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支出效率

 C.加快管理会计发展有助于维护国家经济信息安全

 D.加快管理会计发展有助于全面推动企业从粗放式到集约式发展,从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合理使用企业资源,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力

【正确答案】 A, B, C

26.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A.理论体系建设滞后

 B.实践处于自发无序状态

 C.人才匮乏

 D.信息化支撑不足

【正确答案】 A, B, C, D

27.各级国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办理预算收入的()和预算支出的拨付。

 A.收纳

 B.划分

 C.留解

 D.退付

【正确答案】 A, B, C, D

28.新《预算法》中第五条规定:预算包括()。

 A.一般公共预算

 B.政府性基金预算

 C.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 D.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正确答案】 A, B, C, D

1.成本性态分析是管理会计区别于财务会计的重要特征之一。()

对 错

【正确答案】 错

2.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专项收入、其他收入。除预算收入外,各地方、部门、各单位还有一部分预算外资金,也是国家的财政收入。()

对 错

【正确答案】 对

3.预算公开本质上是政府行为的透明,是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需要,也是依法行政、防范财政风险的需要。()

对 错

【正确答案】 对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出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结果报告。()

对 错

【正确答案】 对

5.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就是健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科学的、可持续的财政制度。()

对 错

【正确答案】 对

6.管理会计的定量分析既包括对未来事项的规划分析,也包括对已发生事项的控制分析。()

对 错

【正确答案】 对

7.管理会计师一般有三个重要职能:记录、发现问题和寻求机会、解决问题。()

对 错

【正确答案】 对

8.在预算执行中,因上级政府返还或者给予补助而引起的预算收支变化,不属于预算调整。()

对 错

【正确答案】 对

9.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国务院财政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监督。()

对 错

【正确答案】 对 10.管理控制系统必须将企业的目标细化到每个组织,从而形成一个以组织为依托的全员行为责任体系。()

对 错

【正确答案】 对

11.折现的现金流量法是企业用来进行短期投资决策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

对 错

【正确答案】 错

12.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是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对 错

【正确答案】 对

13.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应当参考上一年决算情况和本收支预测进行编制。()

对 错

【正确答案】 错

14.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注册会计师,既懂往后看、会记账,又懂往前看、能为决策服务的管理会计人才充足。()

对 错

【正确答案】 错

15.国库现金管理是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完整和财政支出需要的前提下,对国库现金进行有效的运作管理,实现国库闲置现金余额最小化、投资收益最大化的一系列财政资金管理活动。()

对 错

【正确答案】 对

16.政府性基金项目由财政部审批,重要的政府性基金项目须报人大审批。()

对 错

【正确答案】 错

17.科学管理导致了管理会计的萌芽。正是为了配合科学管理的实施,会计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专门的记录和反映,从而出现了与传统财务会计所记录和反映的不同性质的事项。()

对 错

【正确答案】 对

18.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为企业管理提供基础信息、管控手段、评价方法等,从而为企业决策、改进管理和提高效益服务。()

对 错

【正确答案】 对

19.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将所有政府收入全部列入预算,可以隐瞒、少列。()

对 错

【正确答案】 错

20.管理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对其经营目标和实施方案进行预测决策,编制预算,对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价值控制,考核评价有关方面的经营业绩,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献计献策。()

对 错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2015答案 篇三

关于反腐败,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应该认识到,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途径,也是长效机制。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权力运行监督来看,内部控制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其本身就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一种落地机制。

关于内部控制建设,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提出: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财政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防控廉政风险的有效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应结合业务和流程,找出关键节点,识别和分析存在的风险,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授权控制、归口管理、流程控制、信息系统管理控制等方法进行有效防控。通过内部控制建设,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将防范腐败的关口前移,建立起有效防范腐败风险的长效机制。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正式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范围内正式施行。该指引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一个内容全面、框架清晰、路径明确的方向。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依法治国,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以权力制衡权力、反对贪污腐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最具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其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过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的水平;第二,通过内部控制建设中的流程梳理,有利于发现存在重大风险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手段,将防腐反腐的关口前移;第三,通过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的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岗位实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防止权力滥用。第四,通过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建立常态化的监督制度,完善问责方式与问责程序。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的权威性也在于执行。2014年即将过去,《内控规范》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已满一年,那么执行效果如何?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未来还可以进行哪些改进?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带着这些问题,设计并进行了大范围的问卷调查研究,以期为财政部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有关精神,进一步落实和推动《内控规范》的有效实施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二、调查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以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行政事业类会计行业领军人才集中培训班》、《国管局高级会计人才后续教育培训班》、教授负责制特色项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程梳理、评价与审计操作实务高级研修班》的全体学员为受访对象。受访对象均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及财务骨干,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及经济运行情况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知,受访对象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真实、可靠,并且有效。问卷发放前后历时8个月(2014.4-2014.11),主要通过现场填写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755份,回收530份,回收率达到70.2%,其中有效问卷528份。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内控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属性分为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等;如表1所示,受访对象所属单位性质为“党的机关”共有21人,占有效样本3.99%;“行政机关”共176人,占有效样本33.33%;“政协机关”共7人,占有效样本1.32%;“事业单位”共324人,占有效样本61.36%。此外,为了判断受访对象所属单位的规模,本问卷对受访对象所属单位是否有下属单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对象所属单位有248家有下属单位,占比46.97%。可见,无论是从被调查者单位性质还是从规模来看,本次调查结果对本研究主题而言具有较强典型性和代表性。

本次调查共包括三大部分43个问题,调查核心模块涉及以下几个问题:①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现行规范的认识及落实情况;②单位层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及内部控制建设情况;③具体业务层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及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其中,针对单位层面及具体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调查,每个问题均采用李克特式五分量表方式进行设计,按照单位现实与问题描述的符合程度由5至1分分别予以赋值,得分越高表示该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越好。针对内部控制措施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根据《内控规范》提出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和信息内部公开等控制方法和手段,罗列了若干内部控制措施选项,受访对象所属单位设置有该内部控制措施的选“是”,未设置该措施的选“否”,以此调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的实际执行情况。

表1:被调查单位的性质

三、《内控规范》普及与落实情况

1.针对《内控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仍缺乏了解

《内控规范》作为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其落地实施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全员参与,使得内控观念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共识。对《内控规范》的具体操作内容熟悉,是内部控制机制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基础。那么,目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规范》的普及工作达到什么程度了呢?

2013年7月19日,财政部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组织召开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全国动员视频会议。要求财政部门应对内控规范的重点、要点进行广泛宣传、培训,做到“宣传无死角、培训无盲区”。虽然如此,但执行一年来,情况并不理想。统计结果表明(如图1所示),仅有6%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了解《内控规范》,12%的受访对象表示自己完全不了解《内控规范》的内容,超过80%的受访者对于《内控规范》处于不太了解、基本了解、比较了解的状态。在进一步的访谈中,绝大多数的受访对象表示已经掌握《内控规范》等相关政策文件,但对具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流程、方法和体系建设等内容还缺乏相关认知。

可见,当前《内控规范》的普及落实情况与实际工作需要有较大差距,尚未引起广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尤其是单位负责人的重视。

图1: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了解调查情况

2.大部分单位对于《内控规范》持观望态度和未采取任何举措

《内控规范》及其配套的指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并规定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2014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对此,问卷调查了受访对象对《内控规范》的落实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如图2所示),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规范》的落实程度并不理想,大部分单位尚未将《内控规范》的要求落实到本单位的制度建设中,仅有10%的受访对象表示已经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要求,22%已采取措施落实,约有35%的受访对象表示持观望态度,正在为《内控规范》的全面落实进行相关准备工作,26%的受访对象对于2014年如何将《内控规范》落实到单位的内控建设中没有任何计划,甚至7%的被访者不了解任何情况。

图2: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落实调查情况

四、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及建设情况

1.“防范舞弊”和“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目标的实现程度较差

内部控制目标是组织设置内部控制所要实现的目的或欲达到的效果。我国《内控规范》第四条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界定为五个: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建设目标,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这些目标随着我国《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落地实施,已经基本实现。以合法合规目标为例,约有77%(如图3所示)的受访对象认为本单位已经基本实现该目标。

我们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管理的实施部门,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其应当承担提供优质高效公共服务的职能,因此,“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效果”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建立事先防治和事后惩治的反腐倡廉机制则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公共受托责任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作为防范舞弊的三道防线之一,更应当关注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尤其是当前的政治与经济形势下,显得更为必要。

为什么我国发布的这套《内控规范》有利于防范舞弊,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呢?这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内在要求直接相关。从内容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要求本单位在治理结构、机构和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做到科学、合理,并符合内部牵制的基本要求,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横向关系来讲,完成某个环节的工作须由来自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协调运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证明;从纵向关系来讲,完成某项工作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同时,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责部门的独立性有利于减少存在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特殊权力的可能性。从而依据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原则,通过建立权责一致、有效制衡的组织架构体系,使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将各个业务中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融入流程中的每个环节,从制度上防范了腐败的发生。同时,内部控制体系以牵制作为手段增加监督环节,看起来似乎降低工作效率,但是,制度与流程建设却减少了各种扯皮、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提高了议事、决策机制的效率效果性。

图3: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调查情况

现实的调查结果显示(如图3所示),“防范舞弊预防腐败”和“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效果”的实现程度并不理想,约有8%的受访对象认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完全没有实现、基本未实现“防范舞弊预防腐败”与“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效果”的目标,约33%的受访者认为部分实现了这两个目标。调查表明,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在合法合规目标的实现上已经建立了若干制度,但从制度真正落地执行、真正有利于权力制衡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方面来看仍然十分欠缺。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重在建设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最终形成一套制度规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效果”和“防范舞弊预防腐败”这两项目标的实现上,仍需做出更大的努力。

2.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不容乐观

(1)内控建设谁负责这一问题上存在模糊认识

我国《内控规范》第十三条规定:“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从目前来看(如图4所示),在内部控制建设牵头部门或者职能部门的问题上,受访对象对于这一问题看法不一。高达42%的受访对象认为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是内部控制的牵头部门或者职能部门,37%的受访对象认为应该由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比例最小的是纪检监察部门和财务部门。赞同新设内部控制部门的占到13%。

图4:内部控制建设的职能部门调查情况

我们认为,应该认识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单位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其必然涉及到本单位的所有部门。也就是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全员参加的工作,并且是“一把手”工程。当然,根据《内控规范》的规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肯定是要具体落实到某个职能部门。从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来看,新设一个内部控制部门,无论是从审批的程序还是部门编制资源的有限性来看,可能性极小。一把手也不可能亲自负责此事。尽管财务背景的受访对象普遍认为单位主要负责人应该是内部控制建设的职能部门,但在具体操作上,“一把手”也会将这项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这样来看,就会集中在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选择上。从问卷调查显示,受访对象还是认为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是内部控制的牵头部门。这与内部审计人员查错防弊、进行监督、开展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职责直接相关。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的作用是对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发挥监督和再评价,对于尚未建立内部控制的单位,内部控制仅能参与,不能直接建设,否则会违背《内控规范》第六十条第二款规定:“内部监督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如果内部审计负责内部控制建设,会集运动员裁判员于一身,影响自身的独立性。而且,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设置的独立性、权威性的现实来看,其执行内部控制建设会使得内部控制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从财政部发布此项规定来看,财务部门最有可能是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当然,财务部门应该认识到,单位负责人对于此事的支持和理解是能否顺利实施《内控规范》的关键,财务部门仅是帮助单位负责人履行职责,单位负责人还是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责任人。

可见,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财务部门对于这一问题还是存在模糊认识,这可能缘于大多数被访者出身于财务或者来自于财务部门有关。

(2)财产保护与信息内部公开情况控制手段执行较差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时,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业务内容,根据控制方法采取具体的控制措施。其具体的控制手段包括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业务流程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和信息内部公开。区别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手段,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控制方法主要体现在归口管理、单据控制和信息内部公开。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如图5所示),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会计控制、全面预算等方法的应用上使用较多(应用率均超过60%)。但在归口管理、单据控制、财产保护、内部信息公开方面使用不足。尤其是财产保护控制和内部信息公开的应用上明显不足,执行较差(应用率33%-35%)。

图5:本单位已经采取的内部控制手段调查情况

我们认为,建立和使用财产保护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从购置到处置的全过程实现监督,从而确保资产的安全和高效使用。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使用情况来看,虽然规模庞大、价值巨大,但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管理薄弱,存在不少问题。例如,①资产管理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资产权属不清。有的由专职资产管理机构负责资产管理工作,有的由财务部门负责牵头,有的由办公室、后勤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分别负责。②资产配置存在盲目性、随意性,预算安排不尽合理。③资产处置随意现象严重。④国有资产收益流失严重。⑤“重钱轻物”、“重使用轻管理”意识普遍存在。而从行政事业单位财产保护控制使用情况来看,正好验证了这一点。

信息公开控制手段在行政事业单位必不可少。记得一千多年前的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正如一个人发现自己舌尖上有蜂蜜或者毒药,不可能不去品尝一样,负责管理政府资金的人不可能不去品尝一点,哪怕是一点点国王的财富。正如一条鱼在水里游时,我们无法知道它是否在喝水一样,我们也无法知道掌管政府财富的人是否错误的分配了钱财”。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本身是一个黑匣子,当权力过于集中,资源的分配就会由于人的自利性带来不公平或者舞弊。尤其是当资源的所有权归属为一个大的群体——人民领导的国家时,国有资源的运作就会更加具有随意性、隐蔽性。信息内部公开控制手段的使用有利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以及工作效率,减少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作为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它有利于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还公众以知情权,以保障当事人的利益,满足内部员工的知情权和对经济业务活动的监督。针对信息公开,其实早在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就已经正式施行。时至今日,执行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常言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才会带来最大程度的透明。信息不公开,就没有竞争与监督的压力,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信息公开应用不好更会导致的广大群众利益损失,甚至带来腐败。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应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政府的政务公开。

考虑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类型众多,所采取的信息公开方式也区别较大,因此在我们针对信息内部公开的进一步问卷中未对业务信息公开和财务信息公开进行调查,仅对具有普适性的问题,例如“贵单位是否建立了获取和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机制”,“贵单位是否建立职工报告怀疑的不当行为的完善沟通渠道,并保护举报人不被报复”等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图6所示),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这一控制措施的落实程度相对较差,大部分受访单位表示未建立获取和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机制。同时已建立相关机制的单位中,大多数表示直接向单位负责人沟通即可,这表明单位的内部控制并未建立顺畅的意见沟通渠道,而是依靠领导特殊干预维持信息沟通。此外,绝大多数受访单位表示未建立安全的职工报告沟通渠道,或者建立了相关渠道但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这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前面关于信息公开控制手段执行较差的判断。

图6:信息内部公开进一步的调查

(3)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设整体情况尚可,但关键岗位轮换及专家参与的议事机制上还存在欠缺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顶层设计,它为具体业务流程层面的内部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控制环境或者说“生存土壤”,尤其是有利于整体控制文化的形成,也直接决定了具体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有效实施和运行。在实际建设中,也是最容易忽视甚至认为最为空洞的一些控制,但影响和意义却极为深远,甚至对未来整个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是否已经根据控制方法在单位层面有针对性 的制定了控制措施,我们的问卷调查列举了八项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措施,分别为: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单位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岗位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岗位采取专项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够胜任本单位工作要求;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相符;单位有专业人员组成的内控团队,能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单位建有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图7: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调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如图7所示),受访对象在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大部分的单位层面控制措施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执行,特别是在重大经济事项的集体决策、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岗位责任制与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预算管理贯穿经济活动全过程、关键节点上控制人员胜任相关工作。但是,在关键岗位的轮岗制度、专业内控团队建设方面、建有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方面还是明显不足。

关键岗位轮岗制度既有利于激励,更重要的是通过关键岗位的轮岗制度有利于预防腐败。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关键岗位的轮岗制度执行情况不是十分理想,尤其是像物资、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关键岗位环节一旦缺乏明确岗位职责分工,未有效实现轮换,不利于加强重要岗位人员的管理,不利于健全内控机制和长效预防机制,不利于廉政风险防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上规定:“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但目前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议事决策机制上,虽然都是集体决议,但是往往缺少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一言堂与一支笔的现象普遍存在。重大行政决策往往表面上经过了集体决策,但事实上还是领导说了算,这也是为什么在离任审计过程中责任往往难以界定的主要原因。在专业内控团队建设方面不足的事实则同样验证了前面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了解不足和执行较差的现实。

(4)在内部控制评价职能部门上认识存在模糊,内部审计自身的不足又会导致未来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与评价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的有效性开展监督检查,查找和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督促落实整改,一方面可以防范经济活动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持续地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为此,《内控规范》第六十一条指出:“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内控规范》第六十三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内部审计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是两件事情。

我们认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主体部门应当与内部审计有所区别。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该是,由内控建设牵头部门组织的,由所有已经建立内部控制的部门或单位进行的,针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自我评价工作,工作成果以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展示。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岗位负责对已经评价完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一种再监督和再评价,并且针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但从问卷调查来看(如图8所示),人们对这一问题还是存在模糊的认识。被调查者认为,内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单位负责人、其他(例如财务部门、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部门都存在成为评价职能部门的可能性,在选择上的差异性不大。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建设工作尚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更不要说未来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按道理讲,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但现实中的问卷调查显示(如图9所示),内部审计部门极少从事内部控制检查工作。这与当前内部审计部门不存在或者隶属于纪检监察领导的地位直接相关。根据刘力云(2007)研究认为,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起源于行政命令,许多部门对内部审计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大多政府机关都未建立起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专门的审计人员。即使是配置了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岗位,其从事的审计类型也大多是财务审计或者离任审计,也很少从事内部控制专门的检查评价工作。这些不足会导致未来的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内部控制建设后效果大打折扣。

图8:内部控制评价职能部门调查情况

图9:内部审计介入内部控制检查工作调查情况

为了调查了解这些具体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及其实施情况,结合目标及具体内容,我们分别针对预算管理、收支业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六大业务设计了相关问题,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预算业务: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仍然存在较大问题

预算业务控制是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起点和基础,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本次问卷列示了四项预算业务的控制目标。目标1: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合法合规;目标2: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目标3: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目标4: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相一致。

图10 预算业务控制目标实现程度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建立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的预算管理机制,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如图10所示),预算业务基本实现了“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合法合规”的控制目标。然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业务控制的理解仅限于合法合规,并没有在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存在挤占预算经费、预算收入流失、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缺失等问题。

《内控规范》指出单位应当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将预算安排、执行效率和实施效果挂钩,确保预算监督作用的发挥。随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但在制度的落地实施和切实发挥作用上,仍然存在较大风险。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如图10所示),控制目标3“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实现程度不容乐观,多达13%的受访者认为本单位基本未能实现该目标,甚至有3%的受访者认为本单位预算评价结果完全没能得到应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单位没有充分认识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认为与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追求社会效益,预算绩效管理并不重要;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对绩效评价指标的解释较为笼统,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以合规性为目的,缺少将预算绩效评价与本单位业务相结合发挥实效的动力。

长期以来,由于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缺乏关于项目进度的沟通,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往往只能在业务事项的行为发生后,财务部门通过资金收付控制进行,无法确保业务部门的业务事项与预算目标相一致、符合预算要求,往往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的偏差,甚至引发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矛盾。同时,由于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我国大多数单位的财政专项经费存在相互挤占的现象,进一步导致了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的偏差。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如图10所示),仅有18%的受访者认为本单位完全实现“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相一致”。

预算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复杂性和专业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实现以管理制度规范预算业务的各个环节。《内控规范》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为了探究当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落实情况,问卷针对“贵单位是否将去年财政下达的经费预算在内部各职能部门间进行分解并下达,建立内部责任预算制度”和“贵单位是否定期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如图11所示),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本单位均以将预算经费在内部各职能部门间进行分解下达,建立了内部责任预算制度,并且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本单位定期进行了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说明目前大多数受访单位预算管理的执行控制已经基本建立。但是根据财务分析的执行情况来看(如图12所示),财务分析方式以年度分析为主,具有较大的时滞性,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执行情况不好,尚未做到根据项目重要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财务分析。

图11 内部责任预算制度建立情况

图12 采取的财务分析形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预算管理执行的现实,我们总结了预算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A.预算口径不够全面;B.预算指标偏紧;C.预算指标确定方法不够科学合理;D.预算编制程序没有完全符合规范;E.预算编制时间过长;F.预算追加的随意性较大。问卷要求受访对象对六个问题按照严重程度排序,最严重的问题排在第1位。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3所示),有26%的受访者认为预算管理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预算口径不够全面”,24%的受访者认为预算管理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预算指标偏紧”,同时也有24%的受访者认为“预算指标确定方法不够科学合理”是最严重的问题,而认为“预算编制时间过长”和“预算编制程序没有完全符合规范”是预算管理中最严重问题的受访者分别进展6%和7%。这一结果表明,虽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合规性大大提高,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仍然存在较大问题。

图13 本单位预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本文对受访者的排序结果进行赋值,排序第1位的赋值为6,其余各项赋值按照排序依次递减,排序第6位的赋值为1。随后计算各个问题的平均得分,结果显示(如图14所示),“预算指标确定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得分最高为4.39分,表明受访者认为预算指标的科学合理性是目前预算管理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得分排名第二位的是“预算口径不够全面”,得分为4,21分。而得益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改革、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落实,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程序的合规性和时间控制相对较好,“预算追加的随意性较大”,“预算编制时间过长”和“预算编制程序没有完全符合规范”三个问题得分相对较低。

图14 预算制度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2.收支业务:整体控制目标实现较好,尤其是票据印章管理控制较好,但资金支付合规、报销单据审核方面仍需改善

收支控制历来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支出控制中的“三公经费”广为社会所关注。这些客观上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完善收支管理,确保单位收支业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为此,国家在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具体控制措施的执行上也要求十分严格。例如,①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支出审批控制。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度、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③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票据保管、登记、使用和检查的责任,对票据试行专人、专账、专柜管理。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图

15、图

16、图17所示),94%的受访者选择了本单位的非税收入严格了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97%的受访者表示,本单位的经费支出有明确的审批权限划分。94%的票据实现了专人管理。证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具体收支的管理上已经建立了明确的制度要求,并且在支出的审批和票据管理方面执行较好。

图15 非税收入执行“收支两条线”情况

图16 经费支出审批权限设置

图17 票据是否指定专人管理

本次问卷列示了四项收支业务的控制目标:目标1:收支业务合规合法,不存在违规收取或违规支出等问题;目标2:票据、印章管理严格,不存在收入资金流失的现象;目标3:资金支付符合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结算等相关规定;目标4:报销单据审核严格。

图18 收支业务控制目标实现程度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8所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收支目标实现程度较好,尤其是目标2(票据、印章管理严格,不存在收入资金流失的现象)实现程度最好。具体来看,收支业务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排序是:目标2基本实现及完全实现的程度为91%(其中61%的受访者表示,本单位票据与印章管理可以完全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不存在收入资金流失的现象),目标4基本实现及完全实现的程度为89%,目标1的基本实现及完全实现的程度为87%,目标3基本实现及完全实现的程度为84%。即使是这样,近些年从审计机关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过程中仍然发现:许多单位“其他支出”科目使用频繁、金额较大,且支出的内容复杂多样,超标问题严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科目填报不够准确、支出审核不严或不规范、报销单据审核不够严格、不能按照规定使用公务卡结算等问题。特别是部分单位在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公务卡改革等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不注重对单位员工的教育与推广,未能与业务部门及时沟通,导致未能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段,存在严重的控制风险。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业务控制确实还应该在资金支付合法合规性及报销单据的审核上进一步完善。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业务控制中,专项资金支出的管理尤为重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核算,对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专项资金的使用涉及预算控制、收支控制和建设项目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存在专项资金与共有经费相互借用,项目资金挪用等问题,因此分析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规定的支出标准和支出方向执行项目预算。专项资金在批复下达时应明确了预算指标、支出标准和支出方向,相关业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指标、支出标准和支出方向办理,财会部门应当对专项资金进行单独审核,加强支付审核控制。根据审计署历年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结果来看,专项资金的审计发现很多突出的问题,例如:①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挤占专项资金;②对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拨给的专项资金,没有按规定专款专用,而是用于弥补日常公用经费不足,致使单位公用经费挤占专项资金;③滞留未拨专项资金,由于财政资金较紧张,将专项资金挂账,未及时下拨,以备用于资金周转、经费、工资或其他支出;④专项资金没有单独核算,与正常支出和公用支出相混淆,不能正确反映实际使用情况,违背了专款专用原则;⑤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拨入的专项资金在未使用或者当年未使用完的情况下,通过虚列支出转“其他应付款”等往来科目进行核算。

图19 专项资金是否已经单独核算

图20 专项资金拨款是否存在不及时不到位情况

问卷调查显示(如图19所示)90%的被访单位表示已经针对专项资金进行了单独核算,并且执行情况较好。但针对“专项资金拨款是否存在不及时或不到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如图20所示),接近半数的受访单位表示存在专项资金拨款存在不及时或不到位的情况。如果专项资金拨款不及时或不到位会导致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项目资金与项目不匹配从而影响项目进度。在进一步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单位存在领导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意识淡薄,任意使用专项资金的现象,造成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项目建设进度延迟等后果,问卷对“专项资金是否有与公用经费互补使用的情况”“过去是否发现有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如图

21、图22所示),约有37%的受访单位表示存在专项资金与公用经费互补使用的情况,41%的被访者认为本单位还是存在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图21 专项资金拨款是否与公用经费互补使用的情况

图22 是否存在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针对专项资金,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和支出的监控机制,定期采集信息并汇总分析,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可以保证预算目标实现和财政资金安全。调查结果表明(如图23所示),仅有34%的受访对象表示本单位已经采取了专项资金使用跟踪问效评价机制,表明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控制和收支控制中尚有漏洞,应当在今后的内部控制建设中不断加强。

图23 专项资金的使用是否已经建立并实施跟踪问效评价机制

3.政府采购:依法采购实现较好,但存在采购随意性大、采购资产质次价高的突出问题

政府采购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开展的经常性支出活动,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因为伴随着财政资金的支出和公共资源的流入,在这一过程中极易由于操作控制环节执行不到位、监督处罚不到位引发舞弊行为和经济腐败等问题,从而出现采购价高质次、造成财政资金浪费损失、无法体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现象。该领域也成为领导干部违规、违纪、违法的高危领域。本次问卷列示了四项收支业务的控制目标,其中目标1:所有政府采购均依法实施;目标2:政府采购与业务活动相匹配,不存在资金浪费或资产闲置等问题;目标3:政府采购审核严格,不存在货物或服务质次价高的情况;目标4:政府采购信息和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图24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目标实现程度

自《政府采购法》颁布以来,政府采购作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功能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意见》,从坚持应采尽采、管采分离、加强预算约束、考核培训等七个方面对政府采购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政府采购规范化创造了政策基础。虽然我国政府采购历史较短,但得益于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和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政府采购的合法合规控制目标实现较好。当然,也必须承认,从现实的运行来看,我国各地行政事业单位仍出现尚未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机制,从而造成政府采购管理松散、随意的现象,政府采购计划编制、组织实施、监督评价等工作流于形式等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如图24所示),50%的受访者表示本单位的政府采

购业务完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在政府采购目标的基本及完全实现程度上排序依次是:目标1(81%)、目标4(76%)、目标2(66%)、目标3(61%)。可见,与目标1和4实现程度相比较,我国还需要在目标2(政府采购与业务活动相匹配,不存在资金浪费或资产闲置等问题)和目标3(政府采购审核严格,不存在货物或服务质次价高的情况)上进一步完善。调查结果表明,多达31%的受访者表示,本单位政府采购业务与业务活动不相匹配,存在相当程度的资金浪费和资产闲置问题。多达39%的受访者表示,政府采购审核严格,不存在货物或服务质次价高的目标基本或者完全未实现。

4.资产管理:总体情况尚好,但缺乏对于资产的高效利用,闲置浪费问题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有形或者无形资产,数量和金额相当庞大,分布十分广泛,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相当比重。它不仅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转的基本保障,也是其履行社会职责的重要基础。资产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通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性及使用的效益性。尤其是通过对于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的管理实现资金流与实物流的共同驱动作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钱管物的水平。

(1)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目标,财政部曾于1995年印发执行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1995),2006年重新修订颁布了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根据问卷调查(如图25所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建立了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很好。虽然如此,我们依然会发现,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实施情况依然显得十分不足,现实中也确实出现了许多问题,资产管理控制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图25 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2)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与定期清查情况

根据《内控规范》第四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资产管理岗位的合理设置与资产安全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的管理要点在于落实使用保管责任,应当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有效使用的控制目标密切相关,并且在一定时期内难以通过内部人员置换和外部人才供给所替代,因此,合理设置资产管理机构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至关重要。《内控规范》第四十四条第四款规定:“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单位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根据这一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组建资产清查小组对本单位的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并根据盘点结果填写实物资产盘点表,并与资产台账核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根据问卷调查(如图

26、图27结果所示),我国有32%的行政事业单位设置有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31%的行政事业单位在相关部门中设置有专门的岗位负责资产管理工作,但仍有高达37%的行政事业单位在相关部门中设置兼职岗位负责资产管理工作。从定期清查资产的制度执行情况来看,高达69%的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了定期的资产清查制度。但仍有22%的行政事业单位尚未执行定期资产清查,9%的被访者并不清楚本单位是否有定期资产清查。从问卷调查结果整体来分析,我们认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总体情况尚好。但是,从我们了解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现实来看,资产管理中的货币资金管理一般由财务部门负责,职责清晰明确。但对于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管理工作则往往通过在财务部门或者办公室抽调、任命相关人员临时负责,缺少专职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这使得资产管理的定期清查制度并不是普遍执行,且相关岗位设置缺少不相容职务的岗位职责分离控制,这往往容易导致国有资产账实不符,甚至会出现流失的现象。

图26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图27 是否已经建立并实施了定期资产清查制度

(3)资产管理控制目标实现情况

针对资产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本次问卷列示了五项资产管理的控制目标,其中目标1:所有资产的购置、取得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目标2:所有资产保全有效,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目标3:所有资产高效利用,避免闲置和浪费;目标4:资产的所有信息处理及时,记录真实、完整准确;目标5:所有资产的增加、处置和转移符合单位发展规划。并针对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然后,针对资产管理中具体控制措施实施情况,展开了进一步的问卷调查。具体来看:调查结果表明(如图28所示),得益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的规范化和收支两条线等管理制度改革,“所有资产的增加、处置和转移符合单位发展规划”的目标5实现程度尚可,45%的受访者认为该目标在本单位完全实现,目标3(所有资产高效利用,避免闲置和浪费)实现程度最差,仅有8%的受访者认为本单位在该目标的实现上是完全实现的。

必须承认,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多数资产不进入政府的公共运行成本,不计提折旧,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问题。同时,盲目求新、追求高端化,重增量资产的扩张,轻存量资产的管理,很容易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盲目构建、闲置、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率低下、维护不当,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价值贬损、资源浪费或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如图28所示),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本单位仅部分实现或者未实现资产的高效利用,甚至资产闲置和浪费现象严重。此外,资产信息不准确也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突出问题。例如,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资产的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购置固定资产时只列支费用,不记固定资产账;新建的办公楼、房屋建筑物完工后未及时办理竣工结算,使用多年仍挂在基建账上,未在单位的固定资产账上登记。同时,对资产的处置也同时存在随意处置和不处置同时存在的现象。部分单位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处置随意性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而部分单位由于未能及时盘点核查资产,资产记录与实际脱节,导致大量失去使用价值的待报废资产挂在固定资产账上。

调查结果表明(如图28所示),超过32%的受访者认为本单位仅部分实现了资产所有信息处理及时,记录真实、完整准确的控制目标。

图28 资产管理控制目标实现程度

5.建设项目:整体目标实现程度较好,但建设项目资金控制和项目档案管理有待提高

与政府采购一样,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项目往往占用资金多、投入资源大、涉及环节多、建设工期长、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往往成为经济犯罪和贪污腐败的“重灾区”,建设项目控制中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和暴露出许多环节中的风险。例如,①部分单位建设项目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②部分单位在招标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和相关文件,甚至存在将建设项目整体或部分拆分为单位工程或分项工程,使标的金额降至《招标投标法》规定的限额以下,以此规避招标;③部分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用一套基建账核算多个项目,或将基建资金纳入财务账,工程直接费用核算不准确、间接费用归集不正确,影响工程造价的真实性;④部分单位基建账目长期挂账,不及时进行财务决算,使得专项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流于形式,降低了专项资金使用效率。

此外,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也是建设项目控制的薄弱环节,行政事业单位与建设项目相关的文档很多,立项过程会涉及到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投资概算等,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可能设计到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工程变更申请、项目进度报告及计算申请等,项目竣工阶段涉及到竣工决算报告等,由于不同的文档分别由参与建设项目的不同部门编写,散落在不同的部门中,缺乏对项目文档的统一管理,因此往往容易丢失或损毁,对建设项目的进展造成阻碍。甚至存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垫付了项目资金,而在建设过程中由于丢失了项目预算和立项书等关键文档,导致不能依法获取项目资金的事故。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项目内部控制有利于加强项目资金的管控和安全有效使用,避免工程建设领域的违法违规、贪污腐败案件的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既保证了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性。本次问卷列示了四项建设项目的控制目标,其中目标1:所有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招标、方案设计、价款结算、项目变更、竣工验收等环节均合规合法;目标2: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严格,不存在工程进度延迟、中断、资金损失等风险;目标3:项目决算中投资完成额、建设成本和结余资金等信息真实有效;目标4: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记录真实、保管完善、完整准确。

图29 建设项目控制目标实现程度

正是由于建设项目成为众矢之的,针对建设项目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先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得益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布与实施,调查结果表明(如图29所示),71%的受访者表示,目标3(项目决算中投资完成额、建设成本和结余资金等信息真实有效)基本或者完全实现;约有70%的受访者表示,目标1(所有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招标、方案设计、价款结算、项目变更、竣工验收等环节均合规合法)基本或者完全实现。对比而言,目标2(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严格,不存在工程进度延迟、中断、资金损失等风险)和目标4(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记录真实、保管完善、完整准确)实现程度较差。甚至约3%的受访者表示本单位完全未能实现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严格和项目档案记录真实的控制目标。

6.合同管理:合同纠纷处理控制存在较大缺陷

合同业务是行政事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发生政府采购业务、开展工程建设、取得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收入时,都可能涉及合同的订立与履行。加强合同控制,有利于防范法律风险,避免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维护行政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现实中,行政事业单位合同业务控制也暴露出较多问题。例如,合同管理归口管理职责不明确,合同散落在各个业务部门,合同样式五花八门,未能有效执行合同签订程,合同纠纷处理不当等突出问题。本次问卷列示了六项合同管理的控制目标,其中目标1:所有合同的订立、履约、登记归档和纠纷处理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目标2:合同订立范围和条件明确,不存在违规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目标3:合同履行符合规定,监督持续有效;目标4:合同相关资料记录真实,保管完善,完整准确;目标5:合同信息安全有效保证;目标6:合同纠纷处理得当,并能够及时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

图30 合同管理控制目标实现程度

目前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对合同订立范围和条件认识更加明确,合同风险意识得到了提高。调查结果表明(如图30所示)目标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试题及答案 篇四

一、判断题组织中决策权的分配有两种方式:集权和分权。()

2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跟踪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并就内部监督中发现的缺陷,追究相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的责任。()

3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感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高度一致。()4全面预算控制要求保证预算的绝对刚性。()

5在内部控制中,制衡性原则要求成本与效益的制衡。()

6由于自我评价中,评价主体难以保证客观公正,因此内部控制无需自我评价。()

7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协助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8正规化程度越高,人的自主权越低。()

9风险识别,只需关注内部风险。()

10《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行政事业单位同步实行。()

11全面预算控制要求保证预算的绝对刚性。()

12文化环境属于外部环境。()

13内部审计工作应当保持绝对的独立性,从而确保内审工作质量。()

14在内部控制中,制衡性原则要求成本与效益的制衡。()

15预算编制的依据应当是定员定额管理制度。()

16风险评估就是风险识别。()

17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跟踪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并就内部监督中发现的缺陷,追究相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的责任。()

18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

19公务员的岗位设置,应当按需设岗。()

20出纳人员可以兼任往来账目的登记。()

21往来资金不需定期清理。()

22采用邀请招标方式时,废标后,采购人不需要当将废标理由通知所有投标人。()23 工程招标是风险控制的最为重要的阶段。()

24工程预算必须在年初列入或年中调整列入财务预算,并通过财务预算对工程支出进行控制。()单位应通过开展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及时找出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全年收入的足额完成。()

26经营支出是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的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二、单选题下列类型的单位中,不属于事业单位的是(C)。

A.高等院校B.地震局C.地方政协机关D.科学研究机构部门划分应遵循的总的原则是分工与协作原则,不属于具体原则的是(D)。

A.力求维持最少部门B.确保目标的实现

C.各部门任务的分配应平衡,避免忙闲不均D.不考虑目标实现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和短期行为的公共组织结构是(A)。

A.事业部式B.矩阵式C.团队式D.委员会式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风险要素的是(A)。

A.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B.法律法规C.教育水平D.技术进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组织,采用的组织形式是(A)。

A.虚拟组织B.团队式C.委员会结构D.矩阵式COSO委员会于2004年9月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将内部控制五要素变为八个要素,其中保留的要素是(A)。

A.风险评估B.目标制定C.事项识别D.风险反应内部审计机构应该隶属于(A)。

A.组织的最高管理层B.组织的财务部门

C.组织的人力资源部门D.组织的会计部门下列选项中,属于预算管理职能部门设置要求的是(A)。

A.不具备设立专门机构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指定财会部门等负责预算管理工作B.财会部门不得负责预算管理

C.预算委员会下不设置考核评价组

D.不是组员管理组织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A)。

A.专项监督B.持续监督C.自我监督D.过程监督

10下列选项中,与授权审批为不相容职务的是(D)。

A.申请B.财产保管C.记录D.财产清查

11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A)。

A.专项监督B.持续监督C.自我监督D.过程监督

12行政事业单位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的因素是(B)。

A.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B.经济形势、财政管理体制、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C.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D.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13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控制的目标不包括(D)。

A.保证预算的刚性,一经制定不得更改

B.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C.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

D.对预算编制方法、审批程序、预算执行情况检查、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

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14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不属于内部控制三个要素的是(D)。

A.控制环境B.会计制度C.控制程序D.风险评估

15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主体是(D)。

A.行政事业单位各级管理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B.仅行政事业单位各级领导

C.仅内部审计部门D.财务部门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组织结构6个关键要素的是(D)。

A.工作专门化B.命令链C.控制跨度D.权责明确下列各项中,人力资源退出机制需要的支撑不包括的是(D)。

A.观念支撑B.物质支撑C.法律支撑D.组织支撑

18下列各项中,属于资金管理中的重点是(A)。

A.货币资金管理B.非流动资金管理C.专项资金管理D.固定资金管理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固定资产目录管理制度中的三级管理的是(D)。

A.固定资产总账B.固定资产登记簿C.固定资产卡片D.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政府采购文件的保存期限为(A)。

A.从采购结束之日起至少保存十五年B.从谈判之日起至少保存十五年

C.从采购结束之日起至少保存二十年D.永久保存

21下列各项中,属于工程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工作的是(A)。

A.初步可行性研究B.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C.工程项目的试运行D.建设条件的准备

2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工程变更的是(D)。

A.筹建单位变更B.施工单位变更C.建立单位变更D.分包单位变更

23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要求是(A)。

A.分类管理B.收支统一管理

C.收入不需上缴财政D.收入不需纳入单位综合财政收支计划

24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各项政府专项支出实行(B)。

A.限额管理B.预算管理C.领导管理D.全员管理

三、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进行预算编制时应注意的问题有(ABD)。

A.收入预算的编制,要符合国家政策

B.支出预算的编制,要符合国家政策

C.支出预算的编制,要量入为出,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D.支出预算可以不考虑收入预算,赤字预算是可以接受的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不相容职务的有(ABCD)。

A.授权审批与申请B.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

C.执行与财产保管D.财产保管与核查内部控制是一种(ABC)过程。

A.全员B.全面C.全过程D.全防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预算执行控制包括(ABCD)。

A.依法组织收入,保证收入任务的完成B.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控制开支

C.建立了各项经费管理制度D.对重大预算项目特别关注下列选项中,实行集中领导的组织结构有(ABCD)。

A.直线式B.事业部式C.直线职能式D.矩阵式

6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控制的目标包括(ABC)。

A.保证预算的刚性,一经制定不得更改

B.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C.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

D.对预算编制方法、审批程序、预算执行情况检查、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7下列选项中,属于具体目标的有(ACD)。

A.经营目标B.管理目标C.财务报告目标D.合规性目标

8下列选项中,属于风险应对策略的有(ABCD)。

A.风险规避B.风险减低C.风险分担D.风险承受

9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控制整合架构阶段的目标有(ABC)。

A.财务报告的可靠性B.营运的效率性和效果性

C.法律法规的遵循性D.杜绝舞弊发生

10下列选项中,控制活动包括(ABC)。

上一篇:从合理的角度做群众工作下一篇:情侣暖心早安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