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一种语言(精选8篇)
1.文言文一种语言 篇一
文言文阅读教学应强化语言积累议论文
先来看杂志上的一则言论: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
现代汉语用词日渐贫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担忧。
类似这样的语言粗鄙化的病相在当下中学生口语与书面表达中普遍存在。这应引起广大中学一线语文教师的反思。现代汉语用词的贫乏的背后是什么?它分明暴露出了言语者言语素养的浅薄、言语修辞的贫血。这种缺陷与表达者阅读积淀的贫乏有直接的关联。古代经典诗文典雅而丰富的词汇、语句为什么遭到年轻一代的冷遇?原因固然很多,如当代社会流行语、网络语汇的强势同化,表达者的趋时迎新等等;我以为根本的症结之一恐怕在于中学古诗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积累的放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部分指明: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很大比重。文言文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独特风貌。文言文阅读教学,应该强化语言积累。这里所述的语言是广义的概念,不单单是古代汉语语言,而是复合了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诸方面因子的鲜活的语言素材。正如于漪老师所说的,钟情于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直接触摸民族的历史与文化,领悟其价值和精神追求,体验各个时期各类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强化语言积累,正是要经由语言素材的萃取、积累、整合、转化,从而使之内化为学习者个体的语言素材库存,且能为之灵活自如地调用,即使之成为默会知识而在言语表达的实践中焕发其生命力。
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一、加强背诵指导,熟练背诵、默写经典名篇。
背诵是指不看原文凭记忆而念出读过的文字的读书方法,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功。《荀子·大略》中言:少不讽诵,壮不议论,虽可,未成也。讽诵,即朗读、背诵。青少年时期,记忆力好,阅读文言经典名篇,反复朗读、背诵,熟记在心,可丰厚自身的语言积淀。背诵古诗文的最佳期在义务教育阶段,而不在高中,但这并不是说高中一点不能提出背诵要求。我们认为,高中阶段背诵一点古诗文有利于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是阅读鉴赏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结果,而不是有意追求的目的。
[1]方智范先生强调背诵并非刻意追求,而是阅读鉴赏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结果,其本质含义是背诵乃基于阅读鉴赏基础上的认知巩固,是建基于理解、体会基础上的背诵;不是为生吞活剥、不求甚解地为背诵而被诵;否则,背诵就蜕变为一种生硬、机械的填鸭,那样做只会把学习者异化为食而不化的两脚书橱。
加强文言文背诵的指导,应该怎么做?我以为,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反复申明背诵之于语言积累、文化积淀的意义。以名家大家学习古文的掌故来作为典型个案,向学生宣讲,以资借鉴,这是一种可取的途径。例如:有人问过巴金一个问题:你创作灵感来自何处?他说:我得益最大的在于我小时候背诵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古文观止》。可见,背诵文言文经典名篇对于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奠基有多么重要。其次,教师要授予快速背诵的方法,如关键词导背、思路图导背、首字提示背、分段分层背、分组接龙背等。再者,教师要及时检查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背诵积累,可运用通篇、选段或选句默写测试、口头背诵抽查等方式,来督促学生背诵名篇。
二、创设鲜活语境,恰当迁移、活用经典名篇。
语言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运用。如何才能让学生将已背诵、识记的文言文名篇的语言积累在言语表达过程中充分地释放出来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各种鲜活的语境,来引导学生恰当迁移、活用经典名篇,以使之将所读文言文的语言素材内化为个体的语言库存。以下试介绍几种语境创设的类型。
⒈选句填空型。即给出若干待完形的句子或语段,让学生根据句子或语段的上下文语境,从所读的文言文中摘选贴切的`语句填空,以检测其言语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例A:请从依次从读过的《秋声赋》《始得西山宴游记》《送李愿归盘谷序》三篇文章各摘选中恰当的语句填充,使之与上下文语意连贯。
⑴一步入校园,只见偌大的草坪绿茵萋萋,围墙边古木森森,她猛然间脱口而出:。
⑵登临太姥山覆鼎峰,放眼望去,云霞翻卷,仿佛已置身仙境,正可谓。
⑶人到晚年,心如止水。他终于挣脱了那些名缰利锁,退隐老家,过起了恬然自安的日子。每每与那些血气方刚、锋芒毕露的年轻人闲聊时,他总会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小伙子啊,凡事不可太过张扬!,进退分寸可要拿捏好呀!
参考答案:⑴丰草绿褥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⑵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⑶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⒉摘句解说型。即给出一个特定的语用情境,让学生根据要求摘选所读文言文中的恰当语句,并加以理由阐述。
例B:古文经典名篇中散落着许多对人生富有启迪意义的警句。读了苏辙的《武昌九曲亭记》一文,你觉得哪一句可做为自己的左右铭?请写出,并简述理由。
答案示例:
⑴无愧于中,无责于外。理由: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生于世,当有明月清风自在怀,多一些淡泊、超脱。
⑵天下之乐无穷,当以适意为悦。理由:心安即福,知足常乐;多一点随缘自适的心态,就更几分快乐。
⒊扩词成段型。即给出一组典雅的文言文的词语,让学生从中抽取若干扩词成段,以训练其准确而灵活地调用语词的能力,以促进其提高选用雅词优化言语修辞的意识。
例C:以下一组词语摘选自《秋声赋》,请尝试运用其中的若干个来写一段,要求主旨鲜明,语言通畅。
淅沥、爽飒、奔腾、砰湃、波涛夜惊、风雨骤至、星月皎洁、明河在天、惨淡、烟霏云敛、清明、天高日晶、栗冽、萧条、寂寥、凄凄切切、砭人肌骨、葱茏、零落。
示例:一阵淅沥小雨刚过,爽飒的秋风吹来,虽未有砭人肌骨的程度,倒也给人以萧条栗冽之感。心里暗想,这天气也变得真快啊!起先还是烟霏云敛,风雨骤至;转瞬就是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只是满地零落的桂花,用缕缕幽香唤醒那游子思乡的寂寥。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各种言语情境中去进行言语活动,从中不断认识和体验言语的多种功能,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言语水平。[2]教读文言文经典名篇,应积极创设丰富多样的言语表达、交际的情境,来驱动学生迁移运用所读文本中的富有感染力、生命力的语言,借以扩充自己的语汇库。
三、写作赏析笔记,深透领会、掌握经典名篇。
建立在深透理解基础上语言积累,才能促进学习者的语言素养的提升。阅读文言文经典名篇,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语言赏析笔记的写作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具体深入地认识文本的语言美,发现构成这种美感的言语表达的内在规律,为积累和迁移提供质的铺垫。指导学生写作文言文语言赏析笔记,可以用句评,或段评,或全篇,也可单就文本语言形式的突出、独特处作专门分析、评论。这种写作训练,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能为学生的有效迁移搭建起扎实的引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示范工作,先简后繁,由易到难,循序推进。以下试以句评为例作解说。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后赤壁赋》)
学生赏析示例:这一句叙述登临赤壁的经过。作者用摄、履、披、踞、攀、俯等一列动词,表现了赤壁地势的陡峭、险峻,攀登的费力,为下文的盖二客不能从焉设伏。写景点到为止却特点鲜明、生动传神。作者用虎豹状写大石岿然之形,用虬龙比拟古木弯曲之态,以栖鹘之危巢突出绝壁之高峻,以冯夷之幽宫的传说强调江水之深不可测,给人以神秘、怪异之感。句式整饬,节奏鲜明。作者用两组三字对句、一组六字对句,写攀登赤壁的具体情形,语句中洋溢着一种兴奋莫名的快感,这种快感正是其叹服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力之使然。
句评式语言赏析的操练,首先,要精选关键句、精彩句来指导学生赏析;其次,教师在示范赏析与讲解时应适当渗透有关修辞格、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语法学、文章学、文艺学的相关基本知识;第三,要及时开展赏析笔记的交流、评价和修改、润色等工作,从而达成对文本语言美的特点与内在表达规律的知识的掌、巩固。至于段评或基于全篇的语言赏析笔记,道理相同,要抓住重点段、精彩段与语篇语言表达的特色处来指导学生写作语言赏析笔记。
四、编写名句句典,精心萃取、巩固经典名篇。
语言的发展具有传承性,学习者个体的语言积累亦然。范文是累积言语材料和积淀素养文化的对象。文言文经典名篇是文质兼美的范文。通过编写名句句典的方式,引导学生萃取范文中那些生动优美或精警深刻的语句,有利于巩固记忆,这是从源头上充实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为了便于识记,可按朝代,按专书,按单元,按主题,按作者等为标准,来归类梳理教材中所选文言文的名句。可采用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来组织学生编辑名句句典,教师在编写体式、数量上提出具体要求与示例,以便相互交流。下列试举一例。
编写要求:请以人才治国勇气家庭教育淡定为话题,分别从《兴贤》《六国论》《留后论》《种树郭橐驼传》《六一居士传》等文中摘录出恰当的语句作为名言论据材料。
参考示例:
⒈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王安石《兴贤》)适用话题:人才
⒉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适用话题:治国
⒊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留后论》)适用话题:勇气
⒋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适用话题:家庭教育
⒌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欧阳修《六一居士传》)适用话题:淡定
心理学研究指出:认知技能迁移的前提是知识编辑,因为杂乱无章的知识是难以迁移的。只有经过精选、梳理和编辑的知识,才能有助于应用。编写句典就是一种快捷、有效的精选、梳理和编辑知识的过程。若能让这一过程的实施成为学习者的一种自觉的习惯,则学习者语言积累就有可能呈现出富有逻辑层次和生命活力的建构。
我以为,治疗当下中学生言语表达用词粗鄙化的根本出路在于提生学生的精读技能,扩展其泛读积累,加强其语言修养。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精读的重要指向之一是文言文言语表达之美,我们不能只顾了鸡零狗碎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语法分析,只顾了微言大义、纵横捭阖的人文内涵的挖掘;而应在离章析句、研索主旨、探究意蕴的同时,更关注学习者对文言文本典雅、优美语言的积累、吸收与转化能力的培养,应植根于为我所用、能内化为学习者主体的语言质素的习惯的养成。
2.文言文一种语言 篇二
一、“反客为主”, 激发兴趣
万事开头难。教学实践证明, 第一堂文言文课对学生来说是陌生而新奇的。教师要想打开良好的教学开端, 必须使学生对略显艰涩的教学内容的畏惧感消失, 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缩短文言知识和学生的时代差距。现代的学生思维活跃, 情感丰富, 善于标新立异, 敢于坚持己见, 引导他们成为课堂主体, 激发内在学习兴趣。记得我第一次讲文言文课时, 突然一阵风吹来, 把我的教案吹得哗啦哗啦响。我把教案本重新摆放好, 并翻回原先讲课处, 顺口说了一句:“清风不识字, 何故乱翻书也。”这句话不但可以缓解一下自己, 还可以调整自己的思路, 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不要因为这个小动作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思维。另外, 我利用大约一分钟的时间向学生讲了上述典故:清朝著名的文字狱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清政府往往大兴文字之狱, 使人噤若寒蝉, 有口难言;有书难读, 有字难写。到了乾隆时代, 竟然酷虐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一句“清风不识字, 何故乱翻书”, 居然会株连九族, 祸从天降) 。一句文言, 一则故事, 一次调侃, 让我把文言的世界活生生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也让我带领着孩子们走进了那些古老的故事和传说。
二、还原情景, 深化感悟
文言翻译讲究“信、雅、达”。而幽默的语言使得遥远的故事得以生动重现, 创设出风趣动人的情境, 还原当时的情境。我们发现虽然时代不同, 文学给人的情趣仍在。我在讲解《蝜蝂传》时, 和见习老师上演了一场情景剧, 语言滑稽幽默, 讲述了一位贪官的孩子学习《蝜蝂传》与亲生父亲决裂引得贪官反悔辞官的喜剧。我并没有把两课时全部用来讲义, 但是我发现第二课时我的讲解十分顺利, 并惊喜地发现一部分头脑灵活的孩子已经会背诵文章, 直到现在他们偶尔还会学我大摇大摆的样子, 说那一课是他们印象最深的语文课。诙谐的语言表现方式再现了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 不仅让学生轻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也让他们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深化了他们对人生的感悟。
三、创新思维, 攻守结合
这一点是针对教师的语文教学方式而谈。著名教育家王先藻先生说:“语文教学宁可相对保守一些。”但很多语文教师因此陷入僵、灌的误区, 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讲究朗读背诵、细节翻译、整体感悟, 平实甚至呆板的私塾先生式教学已不能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如何在这基础的三大部分推陈出新, 就要发挥文学本身的艺术作用。所谓攻守结合即稳抓不放文言文学习的三大基础部分, 其为守, 幽默语言创新讲义其为攻。攻当代学生新奇心理, 守文言教学三大阵地。目前传统教学造成部分学生知识零散化、思维表面化、理解肤浅化。因而希望以幽默语言为砖, 抛砖引玉, 倡导业界同仁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教学方法。
3.品味语言,深化文言文学习过程 篇三
【关键词】文言文;品味语言;体验式教学
各级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大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遣词造句都经过千锤百炼。所以,对文本词句的品味评赏对文言文教学尤为重要。真正的凸现语文本色的文言文课堂,应该是踏踏实实回归文本、把重点聚焦于语言文字本身的课堂;对语言的感悟、品味、积累和运用是第一位的。如果把文言文教学看做是一棵大树,那么语言就是树根。根深本固,只有根系发达了,大树的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才能得到保证。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抓住“语言”这条根本。
一、抓住关键词句,仔细推敲
文言文学习要扎实掌握好文言特殊句式、重点实词、虚词等基础知识。一定要亲自动手,用笔做出标记,积累材料,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把品味推敲文言文关键词句运用于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既会让学生对字词的含义有深入的掌握,又可以避免学生对文言文课堂的厌倦情绪,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乐趣,给课堂注入无限的生机活力。
文言文的语义丰富、深刻,而语言却十分精炼,所以在文言文学习中,抓住文言关键词句,认真推敲是非常重要的。在讲授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品中那种怀才不遇的感伤和历經磨难的沧桑,引导学生品读五个典故:孙权、刘裕的英雄壮举,刘义隆的草率北伐,拓跋焘的佛狸祠,廉颇的被谗言。词人将典故化为形象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了再创作,毫无刻板、呆滞、生涩之感。写刘裕北面破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其英武形象跃然纸上;我们可以想象刘裕驰骋沙场的情态。而刘裕的驰骋沙场、跃马横歌又何尝不是辛弃疾所期盼的呢?一句话寄托着词人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二、换词换句,加深品味
中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和阅读经验的制约,在进行文言文语言的品评、赏析时往往表现得不是很到位,这就需要教师的指点和引导了。为了能够快速找到语言的品味点,可以借助变换句式或变换词语的方式进行比较品味。
在教学《五人墓碑记》时,讲述苏州市民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英雄事迹,赞颂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浩然正气,阐明“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时,为表达自己的感慨,多处运用了反问句。如“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为了让学生明白反问语气运用的好处,采用变换句式的形式,让学生分别用陈述句和感叹句来表述,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对三种句式进行比较。通过体验,让学生明白,反问语气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情,使作者的悲愤之情更加强烈,文章论证的力量也得到了强化。
三、联系比照相关课文,横向比较
不同的个体,人生体验是不同的,体现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就会大相径庭。即便是同一个个体,在人生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体验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借古抒情佳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怀古情怀的表达上就各不相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这两种情感的不同之处,把两首词放在同一堂课上对照进行讲解。两首词的最后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重点带学生品读的部分。可以先交给学生一个问题:“两首词结尾的两句话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带着这个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小声吟诵,然后分小组交流感受和体验,接着教师提问,在班级范围内进行体验交流。通过诵读、交流和体验,学生一致认为:“廉颇老矣”一句,要读出一种慷慨悲壮的感觉,要读得慷慨激昂一些,读出作者老当益壮的决心和意志。而“人生如梦”一句,语速要慢,声音要低沉一些,语调要尽量悲伤一些。要使用降调来读,要把辛弃疾想超脱而不能,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读出来。在学生各种体验交流完之后,教师对两个人的情感作出总结:苏词表达了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切感悟,而辛词倾诉了无路请缨、空怀壮志的悲愤。苏轼的情感显得旷达一些,而辛弃疾的情感则更加壮烈一些。
文言文词句品味的方式,这些还远远不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发现并仔细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进一步去体会、去想象,真正实现学生与课文、作者、教师的交流对话,达到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终极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朱惠敏.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M].湖南:湖南师专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3期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张正君.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
4.文言经典学习的语言艺术初探论文 篇四
在初中课本中有不少课文是学习口语交际的好素材,尤其是文言文,人物巧妙机智的对话、逻辑严密的论辩、针锋相对的交锋无不表现出深邃的思想,非凡的胆识以及说话的艺术,这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委婉迂回,避直就曲
在古代,臣子劝谏君王,一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如果方式方法不当,就会适得其反,轻则掉乌纱帽,重则招来杀身之祸。齐国的邹忌是一位能言善辩者,他讽谏齐威王,使齐国大治,出现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局面,其能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深谙劝谏艺术,巧妙地采用委婉迂回的方式,避直就曲。他指出齐王受蒙蔽很深,劝谏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不是直而谏之,而是先从生活中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小事说起,说自己如何与徐公比美,妻、妾、客对此是什么态度,这犹如在拉家常,齐王听了一定觉得很有趣,听得也很认真。然而邹忌并非仅仅说此事,而是以此进行类比,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水到渠成地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样入情入理地劝谏,怎能不让齐王接受呢?采用委婉劝说的好处就在于能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其听了入耳顺心,能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二、巧设陷阱,请君入瓮
在外交斗争中要取得胜利,除了有较强的实力做后盾,与对手交锋时还要讲究策略和技巧。课文《公输》中墨子能成功劝阻楚国攻打宋国,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除了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还与墨子的机智善辩是分不开的。墨子见公输盘,先设下圈套,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还要“请献十金”,故意激怒公输盘,诱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然后连用五个“不可谓”予以批驳,指出其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使公输盘无可辩驳。对楚王墨子也采取了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他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诱使其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国物产丰富和宋国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与此同类”,使得楚王无话可说,诺诺称是。墨子说服公输盘和楚王都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先作比喻,巧设陷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陷入困境,理屈词穷。
三、趣讲故事,含沙射影
惠子和庄子是一对难得的知己。有一天,庄子听说惠子做了梁国的宰相,大老远来看望朋友,这应该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是惠子对自己不是很自信,又有旁人挑拨,说庄子是为梁国相位而来,心里非常恐慌,于是不顾朋友情面,大动干戈,派人在城里搜捕庄子。庄子呢,既没有躲,也没有逃,而是主动来拜见惠子。见面之后,面对薄情寡义的惠子,庄子没有破口大骂,而是坐下来给惠子讲了一个“奇鸟鹓鶵”的故事。通过奇鸟鹓鶵和鸱对待腐鼠的不同态度,含蓄的表明了自己视荣华如腐鼠的态度,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这种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比直接骂人更痛快淋漓,又显得余味无穷。故事结尾虽然没有写惠子的反应,但可以想像出惠子一定是羞愧难当。
四、情词恳切,寓情于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尤其对于后主刘禅这样暗弱昏庸之人,如果只是一般性地讲明道理,提出建议,对他是很难有所触动的.,除了晓之以理,还得动之以情。诸葛亮虽然曾与刘备出生入死,患难与共,是刘备临终“托孤”之人,但身份还是臣子。在劝说后主刘禅时既要考虑自己的特殊身份,避免教训之嫌,又要以真情打动后主。因此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大业。一是多次提到“先帝”,既是表达对先帝崇拜、爱戴之情,更是激发后主刘禅要效法先人,继承先帝遗志,这样避免了教训之嫌,使刘禅听了觉得入耳。二是通过叙述自己身世、回顾追随先帝创业的经过以及“受命以来”的所作所为,表明自己对先帝忠心耿耿,对蜀汉竭忠尽智,以此来打动后主,使他乐于接受自己的进言。《出师表》一文不仅表现了诸葛亮的一片耿耿忠心,而且表现了他高超的劝谏艺术。
五、偷梁换柱,机智妙答
5.性感,一种无声的语言 篇五
对于一部分女孩来说,性感就是穿着上的越来越少,身体的某个部位暴露的越来越多;对于成熟的女性来说,性感是一种韵味,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风情;对于老婆婆来说,性感就是一个个不入她们眼球的女孩,从她们身边飘过时鄙夷的目光;对于男人来说,短暂的性感就是丰腴健康,长久的性感就是女人的风情和魅力,是气场,是诱惑,是神韵……
每个人对性感都有不同的解读,观察点和欣赏的角度不同,对性感的定义也就不同。
性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符号,是一种历经了沧桑和阅历之后的成熟,是一种饱读诗书之后的淡定和悠闲,是一种看破世事的平淡和超脱,是一种目光的淡定和成竹在胸的运筹帷幄。女人看男人的性感,是肌肉的结实,是深邃的眼神,是自信的魅力、丰富的内涵和良好的修养。男人看女人的性感,有如水的肌肤,妩媚的眼神,有吐字如兰的幽香,有良好的气质,是一种神韵在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媚,而不仅仅是靠最低俗的裸露去撞击别人最原始的冲动。
当你穿着暴露的时装,露着大腿,裸着肌肤,你以为那就是性感,其实,你已经大错特错,你已经落入了最低俗的品味。这样的性感只能让人有最原始的冲动之外,没有任何留恋的价值。真正的性感来自于魅力和气质,是一个人各项内在的优秀和外表的总和,是一个人发自于心底计算的平方。性感的提升来自于审美情趣的提高,来自于不断增加的阅历,来自己于自身不断地努力散发出来的令人折服的魅力,来自于对性感的品味和把握。
曾经看过一些车模的表演,一些漂亮的女孩甘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搔首弄姿,展示的是自己的身材,而不是车。围观者又有几人来看的是车,而不是他们不敢说的性?那种场合,举办方用最低俗的品味吸引着一群人的围观,商业的目的让性感流于庸俗,让一个个漂亮的女孩成了道具。那种场合除了悦了别人的眼球之外,再没有什么性感可言。还有那些拍写真和所谓的人体艺术的模特们,看她们拍出的照片,除了诱惑和勾引之外,无法从艺术的角度去解读她们所谓的艺术,这就是打着艺术的旗号媚俗,当许许多多的人都奔着媚俗而去,堕落也就难以避免,而一些真正的艺术和性感也正慢慢的消失或是隐藏。
写到这儿不得不提到我们中国的旗袍。旗袍是把女人的性感表现的最为恰当和贴切的一种服饰。穿旗袍的女子是灵性和美丽的,举手投足之间全是韵味和雅致。虽有千娇百媚、仪态万方、翩若惊鸿也描摹不出一袭旗袍流溢出来的风韵,但,那将过膝盖的开叉戛然而止,是女人那欲说还休的心语,微风中它使每一个女人如吹散的风景,流动中撩拨着人的遐想。女人穿着旗袍从眼前经过,行动间但见旗袍的下摆或随她轻盈的步子晃出几分跳动的灵气,或随那不经意吹来的春风翻卷出惹眼的妩媚,男人会在这飘忽间产生无尽的幻觉。旗袍把女人的性感在若隐若现之间表露的恰到好处。那高高竖起的衣领,是诱惑,是轻轻旋开时的惊艳,是性感,是美的一种隐藏,是凝眸处又添的一段风情……
其实,性感还在那些摄影和美术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些大师们拍出的人体艺术,那些画家在人体上绘制的不同图案,都把性感做了最好的诠释。那种性感,是一种对美的欣赏,是对来自身体的一种原生态的解读和把握,不容的你有任何龌蹉的想法,面对那样的作品,你若是有非份之想,就是对美的亵渎。我们可以通过画面的变化,光影的明暗交织和身体的弧形展示,每一幅山水画和人体的巧妙结合,每一幅花鸟画在人体上的体现,每一株牡丹在人体上的盛开,去体验和感受那种极致的美感和性感,去理解画家笔下和摄影师镜头下的美。这种美是一种脱掉了世俗之后的高雅,是一种真正的性感。
但是,性感不是妩媚。妩媚,是风情,是一种吸引,妩媚多指女人。妩媚的女人一定是自信的,是得体的,不管是衣着还是举止,一个再漂亮再性感穿着再漂亮衣服的女人,如果举止轻浮,基本上没有妩媚的,妩媚一定是和高大绝缘的。高大丰满者可以美丽,可以性感,但那一定不是妩媚。最重要的一点是,妩媚的女人一定是话语不多的,或低头浅浅的一笑,或嘴角轻轻地一努,或眼神迷离的注视,这些就够了。而性感则不同,性感的最初是让人有性的冲动,继而是在美感之中体验到性感。
或许,一个女子的长发飘飘让人想到性感,或许,一个眼神就让人销魂,亦或许从头到脚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女人的性感是诱惑,是吸引,是无语的风情。而男人的性感则通过丰富的内涵体现出来,女人会渐渐通过欣赏他们由内而外的魅力增添性感的砝码。正直和谦逊是男人恒久的性感元素,善良而真诚,自然、率性,丝毫不矫揉造作,具有亲和力的笑容是性感最真实的体现。
记得前几天看到一组关于后背的摄影作品,仅仅从背后你就能感受那种性感。这是一种隐于其中的气息和感受,是每一个脊背都在讲述着或忧伤、或妩媚、或等待的故事……那种美,是一种风情之外的联想,是打动人心的语言和符号,是一种难得的性感。
当西方油画中的裸女身材丰腴,神情平静如水,那时,我想到了性感;当中国古代的美女们环佩叮当,悄然无声的走过时,我想到了性感;当看着维纳斯的雕像时,我感动于那种半裸的美,和一种不容亵渎的性感;当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我仿佛看见了无语的性感……
6.文言文一种语言 篇六
据调查,①福州市中小学生存在矮个多、胖墩多、近视眼多等。挑食、偏食,②形成了一部分学生营养摄入不足,不利于长高。而过多的食用高油、高热、和高糖食品,会让无法消耗的能量转化成脂肪,积蓄在体内,形成“胖墩”身材。学生近视眼越来越多,一方面与他们的胡萝卜素、维生素等缺乏有关,另一方面,课业负担和娱乐负担造成用眼过度,③影响危害了视力健康。④有关部门已专门对这一现状进行研究和调查,并寻找相应对策。坦查上并寻找相应对策。
【小题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小题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小题3】第③处词语赘余,应删去“ ”。【小题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
【答案】
【小题1】问题(特征)
【小题2】应将“形成”改成“导致(造成)” 【小题3】影响 【小题4】调查和研究。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病句辨析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存在”后缺少宾语。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小题2】
试题分析:“形成”与“不足”搭配不当,应改成“导致”。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小题3】
试题分析:这里“影响”和“危害”同属动词,有些累赘多余。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小题4】 试题分析:不合逻辑,应是先调查,再研究。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增删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①对纸质图书的命运,我们都应该始终抱有希望。
②随着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利用纸质图书进行传统阅读的方式将重新得到大众的青睐。③当前,纸质图书的销量呈现大幅度下滑的局面。
【答案】示例1:虽然③但是②所以① 示例2:虽然③但是①因为②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词语 【解析】略
3.修改下列病句。(4分)
【小题1】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小题2】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全队的名声,而是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答案】
【小题1】去掉“和充实” 【小题1】把“而是”改为“而且”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病句辨析 【解析】略
4.仿写下面的句子,要求句式相同,前后语意连贯。(4分)
面对失败,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面对误解,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面对烦恼,一笑而过是一种释然。只要你勇于微笑,前方就是成功的彼岸。
【答案】示例:面对赞扬,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仿写能力。首先注意句式要与前后文一致,都要用“面对……,一笑而过是一种……”形式;其次要注意内容上语意与前后文连贯,表达一种乐观向上的思想。如“面对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自信;面对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宽容。”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家店是卖水果的,桔子啊、苹果啊、芒果啊……店里充满了诱人的香味。B.麦收以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 C.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增加了一些网络词语。
D.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标点符号
【解析】A.这家店是卖水果的:桔子啊、苹果啊、芒果啊……店里充满了诱人的香味。(“这家店是卖水果的”后面解释说明有哪些水果应该用冒号表示解释说明。)
6.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3分)
A.为了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B.在创建卫生文明城市的动员会上,各相关部门交换了广泛的意见。C.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病句辨析
【解析】A.为了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滥用否定,去掉“不再”。)
B.在创建卫生文明城市的动员会上,各相关部门交换了广泛的意见。(语序欠当,“各相关部门交换了广泛的意见”改为“各相关部门广泛交换了意见”)
C.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搭配不当把“的水平”改为“的能力”。)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从,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主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A.③①②④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句式衔接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语序排列,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先试排顺序,按排好的顺序多读,直到满意为止。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8.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字词。
(1)那时我的舅父杨志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jīn jīn yǒu wèi()。
(2)这样一件小事,竞像我的那些xī xuè()琐闻一样,受到人们刮目相看。(3)我对他的拉奏wàng yáng xīn tàn(),始终学他不来。(4)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wèi miǎn()。
【答案】①津津有味 ②戏谑 ③望洋兴叹 ④慰勉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到一些形近字的写法,比如“戏谑”中“谑”不能写成“虐”。
9.国庆期间,很多人利用小长假外出游玩。请你在微信朋友圈发一个帖子,晒一晒你去过的某处景点,向大家作推荐。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2)语言得体。(3)字数在150-2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名。
【答案】例文:
“鸟巢”即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 2008 年第 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体育场。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 个,29届奥运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都是在这里举行。奥运会后这里成为健身、休闲等综合性的大型场所,是具有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鸟巢是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的伟大建筑作品,见证的不仅是人类21世纪在建筑与人居环境领域的不懈追求,更见证着中国这个文明古国不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
试题分析:推荐景点。首先得介绍这个景点的相关知识,可从其环境、构造、荣誉、人文价值等方面介绍。特别要点出其特别之处,吸引人之处。所写内容要符合题意,中心要明确,条理要清楚,结构要完整,语言通顺连贯,还要符合字数要求。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0.下面一段话有两处病句,把它们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三月份以来,宿迁各县区着力改善文明交通行动的责任意识。②各县区通过严格落实责任、巩固整治成果、强化督导检查等有效举措,③积极营造文明交通氛围,促进城区文明交通行动深入开展。
(1)第 句。修改意见:(2)第 句。修改意见:
【答案】(1)①将改善改为增强(2)②将“巩固整治成果”、“强化督导检查”颠倒位置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①句“截至”与“为止”重复,②“采取”后面缺少宾语,应在句后加上“的方法”。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下面这段文字在表达上有错误,请用规定的符号修改(不超过五处)。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我俩是交往好手,不多时,就成了哥们。于是,他对我渐渐有了新的了解。他很喜欢玩电脑,简直达到了“醉生梦死”的形态。记得一次去他家玩的时候,他正在打电脑,“一条缝”盯着那屏幕上的光标移动。他最得意的是电子游戏,可以不睡觉,也可以抛下作业不管。他的老妈想把他从家里赶出来活动活动的想法,可他就是懒在电脑转椅上不起来。
【答案】(1)“交往”改为“交际”;(2)“他对我”改为“我对他”;(3)“形态”改为“状态”;(4)删去“的想法”;(5)“懒”改为“赖”。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
试题分析:做此题时首先要细读文段,清楚文段主要写的内容,同时在细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按照病句修改的方法进行修改即可。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刚发行的《祝福祖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由少年儿童自己设计的。B.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在“六一儿童节”期间接待了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语病修改的能力。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A:缺少宾语,最后加“作品”。B:应删去“问题”,或把“成熟”换为“解决”;D:“大约”“左右”重复,可去掉其一。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3.北朝民歌《木兰诗》所叙述的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传颂,花木兰也成为中华文化中深受人民喜爱的形象,她的影响力以各种形式反映在历朝历代的民间生活中。请尽量工整地完成下列两副对联。
(1)上联:娘子军代夫作战启上鼎鼎有名 下联:花木兰(2)上联:谢天谢地谢灵运 下联: 花木兰 【答案】参考示例:(1)花木兰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2)花艳花香花木兰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需要注意以下情况: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本题注意结合花木兰的故事和性格特征来拟写。
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C.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故伎重演。
D.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得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C项“故伎重演”意思是老花招或老手法又重新施展一次。用在句子中不恰当。
1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洗涤(dí)
松懈(jiě)
兴味(xìng)B.牛犊(dú)点缀(zhuì)茸毛(róng)C.遵循(xún)凋谢(tiáo)卑微(bēi)D.不朽(xiǔ)震颤(zhàn)蔓延(màn)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字音
7.文言文一种语言 篇七
一、再思文字定义
(一) “文字”一词的比较
汉语“文字”一词, 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序》:“仓颉之初作书, 盖依类象形, 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 即谓之字。”“文”约相当于象形和指事这两种六书字体, 是指“形成符号的动机性表达手段” (孟华, 2004:89) 。在英文中, 没有与“文字”直接对应的单词, 常用的是“writing”, 原意为“书写”,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 汉字符号和西方字母符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前者侧重于形和意的结合, 后者则较为单纯地关注于形。在西方语言学界, writing与“言语” (speech, 也有将其译为“口语”) 为同一级概念。David Crystal在他的《剑桥语言百科全书》将“文字”和“言语”看作是“语言”的两种不同但是平级的表现方法和渠道, 由这两种方法和渠道得到的结果就是“书面语言”及“口头语言” (Crystal, 2002:179-181) ;Coulmas则将“文字”和“言语”看作是平级的“交流活动”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 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看作是语言的两种形式。这些术语经常被混乱使用, 导致了文字研究话语圈内一定程度的混乱。在这些情况下, 文字被定义为语言的表现方法和手段, 这与“工具论”在本质上是类似的, 延续了西方关于语言、文字思想的传统, 是典型的索绪尔式等级制文字定义。
(二) 语言中心主义下的文字定义
自索绪尔以来, 在现代语言学的领域, 文字被作为语言的附属品、记录工具对待, 其地位之低与作用功能之高, 形成了极为强烈而且极具讽刺意味的反差。这种观点被德里达斥为语音中心主义 (phonocentrism) 或逻各斯中心主义 (logocentrism) 。其历史久远, 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柏拉图在《费德若篇》 (Phaedrus) 中就提到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引用古埃及国王Thamus和文字的创造神Theuth的一段故事, 故事中Theuth将自己创造的文字展示给Thamus国王看, 言称这项发明将能帮助埃及人提升智慧和改善记忆, 但是国王持怀疑立场, 斥之为辅助记忆的工具, 人们一旦采用了这种工具, 就会依赖外在性的资源而不会靠精神上的内省获得知识, 其所获得的并不是真知, 而是伪知识 (Postman1992:74) 。亚里士多德的《解释篇》中也有“语言 (口语) 是心灵的符号, 文字是语言 (口语) 的符号”的论说。语言 (口语, 或有声语) 的重要性远在文字之上, 这跟汉语文化的情况截然相反。索绪尔在特殊的语言学转型背景之下, 作出“文字表现语言”的论断, 将注意力从语文学 (philology) 吸引到语言本体研究上来, 而之后的语言学界却一直遵循着这个说法, 并以之为教条, 一致将文字定义为记录或表现语言的工具, 没有综合考虑世界范围内其他的重要文字系统如汉字的实际情况。类似的还有前苏联语言学家伊斯特林的定义:“文字是有声语的补充性交际手段, 这种手段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 主要是用来把言语传到远处, 长久保持, 并且借助图形符号或形象来表现;通常这些符号或形象表达某种言语要素——一个个最简单的信息、单词、词素、音节或音素。” (B.A.伊斯特林, 1987:10)
(三) 符号学视野的文字定义
我国国内语言学界关于文字的定义起初跟西方语言学的结论一脉相承, 统一认定文字是记录语言表现语言的工具。然而, 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快速稳步的发展, 国内也开始积极反思传统的语言文字观, 尤其是在立足于汉语汉字的实际, 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 吸取多年文字研究和文字改革的教训, 重新审视将西方逻各斯主义和语言学思想用于汉语汉字研究所造成的弊端和不足。汉字, 作为人类现存使用年限最悠久、单语使用人数最多的独特非字母文字, 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的研究者已经开始跳出语言作为文字定义标准的圈子, 从符号的角度尝试分析文字, 如孟华、黄亚平、陈宗明等, 就汉字符号学写出两本专著, 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 同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批判西方关于文字定义的同时, 国内也有人提出重新考量汉代著名文人扬雄的文字说:“言, 心声也;书, 心画也。”将此视为更适合汉字的文字定义, “把文字看成直接表达心灵经验 (思想、意义) 的, 比口语更形象化的视觉符号” (曹念明, 2006:28) , 强调文字相对于语言的重要性, 同时也提出一个较为中肯的定义:文字是“人们使用由线条 (笔画) 组成的字符集来表达、记录、交流观念、情绪的视觉符号系统” (ibid:35-36) 。较之于以语言为准绳的文字定义方法, 这个定义实际上将文字的范围扩大到了包含所有书写的表音、表意符号在内, 也不否认文字有记录语言的功能。然而, 该定义仍有可商榷的地方:“字符集”本身可以指称“文字符号的集合”, 而且与后面的“视觉符号”有重复累赘之嫌;另外, 符号过程 (semiosis) 的完成, 必须有符号释解双方的共同理解作为基础, 所以, 约定俗成 (conventional) 是文字的一个必要前提因素。为了精确起见, 我们可以在原定义的基础上稍作改动, 将文字定义为:人类用线条 (笔画) 组成来表达、记录、交流观念和情绪的约定俗成的视觉符号系统。
二、再思言文关系
对文字的研究, 出发点有很多, 如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考古学、传媒学等, 总结起来, 都有两个共同的参照系, 那就是人类思维和语言 (文章中“语言”指口语, 或有声语) 。其中, 语言是一个分界点:文字与语言是否平级?这个问题决定了文字研究的走向。
表中“等级”指文字与语言是否平级, “记录情况”指文字是否记录语言或思维, 语言和思维是记录的“对象”。
现代语言学家已明确地将文字与语言区别开来, “文字并非语言”, 这一点已经在Bloomfield、Crystal、Coulmas、Dinneen等众多语言学家的著作中得以阐明 (Bloomfield, 2002:298;Crystal, 2002:179;Coulmas, 1989:273;Dinneen 1995:2) 。由此可以得出, 文字不隶属于语言, 语言也不隶属于文字, 文字学和语言学的地位应该也必须是相对独立的。根据上表显示和目前的研究现状,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主要有两种。
(一) 文字和语言不平级
将文字看成具有他律性 (heteronomous, heteronomy) , 从属于语言, 居于次位 (secondary) (N觟th 1990:261) ;语言为一级符号, 记录、反映思维, 文字为二级符号, 记录、反映语言 (陈宗明, 2001:8) ;语言第一性的, 文字是第二性的 (高名凯、石安石, 1987:186) ;文字是为记录语言而发明的工具;文字在语言基础上产生 (叶蜚声、徐通锵, 1991:173) ;甚至有人说文字隶属于语言, 等等。这类观点最早应见于亚里士多德的《解释篇》:“spoken words (ta en to phone) are the symbols of mental experience (pathemata tes psyches) and written words are the symbols of spoken words.” (Derrida, 1997 (1967) :98) 就是说:“语言 (口语) 是心灵的符号, 文字是语言 (口语) 的符号。”多年来, 这种观点在中西方学界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导致文字的研究从属于语言学, 甚至被排除在语言学研究之外。“整体语言和文字是两个符号系统, 文字系统具有表现整体语言的使命, 看起来它们各自和相互的价值不用冒被埋没的风险, 此仅仅是彼的仆人或影像……语言学的对象不是书写的词和口说的词的结合, 而是由后者单独构成的” (索绪尔, 1980:46-48) 。
(二) 文字和语言平级
二者是两个平行的记录、反映思维的符号系统;文字和语言在对方“不在场”的情况下互为符号, 这也就是文字有时“遮蔽”和“投射改变”语言的原因所在 (孟华, 2004:33) ;文字, 是平行于听觉符号的视觉符号, 记录思想情感 (Jean, 2001:12;曹念明, 2006:35-36) , 等等。这类观点, 是近些年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的新型语言文字观。著名哲学家德里达经过对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深刻反思, 发现并批判了这种思想下语言文字观的不足, 提出了一种新文字理论:文字“不再表示一种主要能指的不一致的复制品, 不再表示能指的能指, 文字概念开始超出语言的范围” (德里达, 1999:8) 。他以“分延”的文字观代替了索绪尔式的“等级”观, 文字在呈现语言的同时, 也否定了语言, 因为文字的在场, 必然是语言的不在场;同时, 文字呈现自身, 是以语言的形式, 模拟采用语言的结构,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字记录语言”, 事实上, 文字以语言的结构或方式呈现自己, 所得到的只是语言的摹本, 而并非原型, 这个原型是不在场的 (孟华, 2004:28-29) 。德里达的理论之提出, 处在特殊的反逻各斯主义背景之下, 所以, 可能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文字虽然被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但总的来说, 它终究不能完全代替语言;而且对不少语种来说, 字母文字描写、记录语言的功能仍然是既成的事实, 德里达的理论改变了一叶蔽目的“文字仅仅为了表现语言而存在”这样的论断, 但没有改变字母文字的这种表音事实。
三、结语
文字的定义并不一定能够用语言作为主要参考标准。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符号系统, 已经相对独立于语言的听觉符号系统之外, 但是又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 呈一种双螺旋式平行关系。此在彼缺失或不在场的情况下, 行使意指作用, 表现思维, 传递情感。在使用文字的文化中, 两种符号系统之间应是一种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或者真的就如索绪尔所说, “此仅仅是彼的仆人或影像” (索绪尔1980:46-48) 。
摘要:文章从符号学视角重新审视文字的定义, 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问题, 认为文字是和语言同级的特殊的视觉符号系统, 二者在各自的符号过程中既相对独立, 又相辅相成。
8.文言文一种语言 篇八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语言赏析 方法 品读赏析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什么是品读?品读即对作品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底蕴进行品味、鉴赏,对隐含在语言深层的用意仔细揣摩,辨得曲折是非,理解其内涵主旨,从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乐趣。但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在进行“品读赏析”这一环节时,只是“水过地皮湿”,学生们并没有真正发现文本语言的精妙所在。
那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赏析呢?就自己的体会,谈几点建议。
一、品读赏析要打好基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在学生还没有理解词义时,就急于转入赏析这一环节,而这时,学生的头脑中,对所读的材料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所以这样的赏析是无意义的。所以,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理解词义的时间,还要保留质疑的环节,在学生对于文本进行充分的理解之后,再进行品读才是深入的、发自内心的。
此外,在文言文的教学中给学生展示写作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如《记承天诗夜游》中如果没有对写作背景的解读,学生就无法理解“闲人”的眼中景,心中情了。
二、多角度品读赏析文本,让文言文教学更具有“语文味”
1.“品”与“读”结合
就学习文言文而言,朗读毫无疑问是品读赏析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在读中解决疑点,在读中体会心情,在读中丰满人物。“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无论用何种方法,何种角度赏析语言,“读”都要贯穿始终。
在具体的赏析环节中可以运用“师生合作”“集体诵读”“自由诵读”“个人诵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运用语气、语调、语速等多个角度,运用“长、短、快、慢、重、轻、急、缓”等多种方法去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
2.运用“增、删、调、拖、延”等角度进行字词的赏析
进行语言赏析,不能只满足于语言“原来是这样的”,还应该感悟“不这样会怎样”或“为什么要这样”。
我们来看王君老师的《湖心亭看雪》教学片断。
赏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师:不着急,我来帮你。老师觉得呀,这一句问题也挺多的。你看“天与云与山与水”多拖沓啊,古人不是说要惜墨如金吗?一连用了四个“与”,我看一个都不用也行。
生:不行,老师。
师:为什么不行?你看我读。
生:效果不对了。
师:哪点不对,你得说服我(大家仿佛表达不出来一样)。
师:那我们对比读一读。先去掉“与”读一遍,然后再把原文读一遍。
生:哦,老师,我感觉出来了,这四个“与”并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和在了一起,如果去掉,好像它们就有界限似的。
生:四个“与”字就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有这四个“与”,后文的“上下一白”才显得更有气势。
师:好样的,有眼光!来,咱们读出天地苍茫的景象。
(生拖长音调读,摇头晃脑,韵味儿十足)
在此片段中学生对“天与云与山与水”单一的赏析,学生说不出来哪里好,但是王君老师运用删字的方法与原文比较,再让学生去大声读出来,学生自然能够感受到张岱笔下的西湖那种“浑然一体”的景象。
3.用“还原解读法”来赏析文本
孙绍振教授认为,还原方法的核心是将文本中表现的事物恢复到本来的样子,来揭示事物的矛盾,在研究矛盾的基础上,用联系的观点解读文本。在这里引用孙教授用还原法赏析咏柳的例子:
一是在方法上应研究矛盾。
柳树不是玉,为什么说它是玉?柳条不是丝,为什么说它是丝?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比喻巧妙吗?不!春风应该是柔和的,不刮人,怎么会似剪刀?如果说春寒料峭,还刮人,可以是菜刀,何以一定是剪刀呢?
二是要联系。从联系中进行理解:“似剪刀”要联系“谁裁出”理解,裁和剪同义互解,这种方法,是贺知章发现的。谁能裁?是人。春不是自然的,是人工的,是创造的结果,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别出心裁。
这样赏析,就要有揭示矛盾的功夫,这种功夫就需要采用还原的方法。还原就是让它回到客观事物的原样,还原就出现了矛盾,出现了矛盾再解读。
4.运用联想法赏析,从而有助于结合学生实际理解文本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也可运用联想法进行语言的品读与赏析,指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时,可以有多种方法。比如,让学生看图片想象,闭上眼睛想象,听音乐想象等。
我在指导学生赏析《饮酒》中最关键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开始虽然采用了换字赏析法,让学生将“见”字换成“望”字比较赏析,但是由于陶渊明避世隐居的淡泊心境毕竟距离学生生活太过遥远。所以,学生怎么也体会不到“见”字到底好在何处。
因此,我先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去年在江西婺源旅游的时候,看着满山的油菜花,心中感到十分的惬意,此时,一只蝴蝶飞到了我的手上,那一刹那,那种不经意之间的惊喜,那种悠然之上再添悠然的感受,唯有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能够形容了。
随后我又问学生:你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吗?
学生们纷纷举手,讲述自己在生活当中的例子。随后我又让一名学生连读三遍这句诗,其它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想象之后我又借势发问:现在你能理解“见”字究竟好在哪里了吗?
学生们回答说:见是不经意间的惊喜,与“悠然”二字相符合,更与陶渊明隐居二十年的淡泊宁静的心境有关。
其实,不仅是文言文教学,现代文的教学也是同样如此。
品文也如品茶,慢慢品尝,方能闻其香,知其味。正如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