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成千上万个汉字中

2024-08-06

在中国成千上万个汉字中(共3篇)

1.在中国成千上万个汉字中 篇一

摘要:在进行平面设计时,设计师往往会应用汉字元素。该文通过研究汉字的产生、发展及其意蕴,阐述其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说明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希望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多采用汉字元素,形成属于中国本土的设计风格。

关键词:汉字;平面设计;意蕴;情感

一、汉字的产生

研究汉字艺术及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首先要了解它,从中国文字的起源说起,探索中国文字漫长的演变过程。由“结绳记事”“契木为文”的记载中可知,祖先很早就开始了文字创造。从新石器时代陶器上面的符号可以断定,这些符号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记事的符号。文字起初是原始人用来记录事情和表达内心情感的符号与图形。据考古发现得知,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留下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丰富的字体。文字的发明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因此,我们更应该研究文字、品味文字,进而在平面设计中应用文字。

二、汉字的发展

汉字起初是人们根据象形的功能创造的,后来秦朝出现了小篆,之后出现隶书、草书、楷书。现代,规整的宋体成为主要的印刷字体。文字的变迁过程就是人们对于文字的设计和创造过程,也是人们对于先贤经验和想法的汲取与改造。设计师结合时代所需,表现出文字的节奏和韵律,并创造出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将其想要表达的内容准确表现在人们的眼前。

三、汉字意蕴及其情感表达

在汉字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平面设计的要素被应用到人们的文化创造活动中。随着书写工具的改进和运用材料的不断创新,文字的书写动静相宜,宛若被赋予了一种人的生气。作者通过书写文字从而抒发内心的情感,时而高昂,时而低落,给人以起、承、转、合的感觉。不同的字体应用到平面设计中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隶书给人以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庄严肃穆的情绪油然而生;行书则充满潇洒灵动,飘逸的感觉跃然纸上;草书龙飞凤舞,极具个性美感;而楷书则给人一种典雅、工整、大方的感觉。

四、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可以结合现代设计的文化内涵,将文字进行图形化处理,从而使其具有特色和想象空间。在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我国传统元素的运用,特别是对于汉字和书法,常常将其应用到设计作品中。靳埭强在进行设计创作时就充分应用了中国书法的元素,将设计理念清楚地传达出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关心汉字的创造,希望能够从中找到设计灵感并借鉴一些设计元素,从而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汉字的艺术魅力体现出来,表达出中国本土的文化特色。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画家会用毛笔在画上题写诗词,而这些题跋和现代海报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这些题跋为设计师的海报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灵感,为设计师的海报创作增添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文字和插图的安排也可以参考古代画家的题跋,从而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汉字从笔画简单的抽象符号到后来通过象形、会意等创造、发展成完整的文字,经过长久的文化积淀,具有了深刻的意蕴,值得我们仔细研读,并从中吸取于设计有利的因素。因此,在现代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充分利用汉字本身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内涵,充分利用传统因素,同时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创造出既有现代文化特色又有传统文化魅力的设计作品。设计师通过解读汉字的深层次意味,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文字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进而创造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平面设计作品。

结语

汉字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蕴含中华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应用汉字元素,不但能为设计作品增添文化魅力,还能给设计作品注入艺术韵味,让人们能够深刻品味中华文化的意蕴,使设计作品具有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靳埭强.中国平面设计4:海报设计.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2]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3]尹定邦,邵宏.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在中国成千上万个汉字中 篇二

韩国是与中国的语言文化交流历史最悠久、关系最密切的国家之一。韩国在长期的历史时间内没有自己的文字, 因此过去汉字是韩国唯一的正式文字。关于汉字和汉文传入韩半岛的确切年代尚无定说, 但从现存的史料记载可以推测, 汉字是在中国得到相当程度的推广以后, 通过种族间的交流传入韩半岛的。目前, 大家公认汉字在公元前后已传入韩半岛, 到公元五世纪初, 在韩半岛的各个国家里汉字的使用已经蔚然成风, 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汉字的借入和长期的使用, 无疑对韩国文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有了汉字, 韩国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典籍。韩国著名的历史文献《三国遗史》、《三国史记》、《李朝实录》等都是用汉字写成的, 可以说没有汉字的引入韩国古代文献的编纂与流传是不可想象的。并且, 古代中国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以汉字为媒介传播到韩半岛, 对韩国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及意识形态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的孔孟之道、中医、历法等极大地丰富了韩国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宝库。可以说, 在韩半岛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汉字与韩民族自己的文字韩文一同构筑了韩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文明世界。

一、汉字在韩半岛传播和使用的阶段

汉字在韩半岛的传播和使用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直接使用汉文的时期

自韩民族接触汉字起, 发展至公元五六世纪, 通过四书五经的传授, 汉文成为统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通用的书面语, 当然, 它是和口语完全脱节的。在高句丽太学里的儒教教育、广开土王碑上的碑文, 乙支文德《与隋将于仲文诗》等史料充分体现了高句丽人的汉文水平。据日本史书记载, 百济人王仁于285年把《论语》和《千字文》传到了日本。新罗在智增王时代用汉字改称国号和王号, 到真兴王六年居柒夫编篡了国史。到统一新罗时期, 政治、制度、学术等各个领域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2、汉文和吏读文并用的时期

公元四世纪前后, 韩国人在直接使用汉字的过程中, 适应韩国语的语言特征, 创造了一种汉字、汉文的韩国式使用方法, 即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标记韩国语的特殊文字形式—吏读。吏读意为带有韩国语助词的一种官方文字。吏读主要用汉字来转写国名、地名、人名、官职名及韩国特殊的词汇, 其转写方式主要有音译转写、意译转写、半义半音译转写等。广义的吏读包括“吏札”和“乡札”。吏札是官方文书的书写形式, 往往在官方需要记录某一件事时加以利用。乡札产生于8世纪, 是专门用来记录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歌谣“乡歌”的书写形式。这样, 吏札主要用于书写书面语, 乡札主要用来书写口语, 而乡札基本上只有音译和意译转写两种形式。

3、汉韩混合体时期

李氏王朝时期第四代王世宗, 创制了韩民族自己的文字—讯民正音, 并于1466年正式颁布施行。讯民正音是在中国的音韵学原理和程朱理学原理的影响下创制出来的崭新的韩国语文字系统, 它是模仿汉字的笔画, 依据天、地、人三才原理创制的、由音素字母组成的方块文字。但是, 韩文并没有得到迅速普及, 官方文书、上层社会及士大夫一如既往沿用汉文, 韩文只在下层老百姓中传播并使用。几百年来由于汉文崇拜思想仍然存在, 韩国社会逐渐形成了汉文、吏读文和汉韩混合体三种形式并存的文字生活。到1895年朝鲜末期, 政府才正式废除汉文、吏读文, 颁布“使用国汉文混合体”的法令。这一时期汉字的数量有所减少, 韩汉混合体使用的范围也有所减少。到20世纪, 随着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和封建王朝的解体, 韩国人开始认识到韩文的特殊价值, 重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 出现了许多用韩文写作的文学作品。

可是, 由于汉字、汉文在韩国的使用历史长, 汉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大量汉字词已经融入到韩国语系统之中, 成为韩国语词汇系统的根干, 所以社会文化生活中汉文的地位依然非常牢固, 韩文和汉文并存的现象仍然持续着。

二、韩国政府文字政策的变化

1945年以后, 虽然韩国政府的文字政策几经变更, 但目前还是维持着韩、汉文并用的政策。韩国的文字政策经过如下几个变化阶段。

1、汉字与韩文并用期 (1945-1964.8)

1948年10月9日, 国会制定并颁布了《韩文专用法》并指出“大韩民国的公务文件一律使用韩文, 但在一段必要的时期内可并用汉字”。但是, 韩文专用的教育和韩汉混用的社会生活之间的矛盾引起的社会问题表现得极为突出。因此, 1951年9月, 文教部公布了常用汉字1000字, 作为教育用汉字。1961年12月, 政府发表声明加强韩文专用法, 从1962年起在报纸、杂志以及所有的发行刊物中实行韩文专用。

2、汉字与韩文混用期 (1964.9-1970.2)

1964年9月起, 在小学、初中、高中正式讲授汉字。文教部规定在1300字的范围内按照难易程度进行汉字教育。这时学校的汉字教育遇到了重新整理和简化1300字中较复杂的542字的问题。1968年5月国会决议总统公布《韩文专用5年计划》, 简化方案未能实行。新闻界除了汉城报纸外, 都使用了在自定范围内的汉字。到1969年10月, 小学和初中课本的汉字全部被删除, 小学、初中、高中的课本100%改编成韩文专用版本。

3、汉字复活运动期 (1970-1975)

1970年11月25日, 韩国语文教育研究会等7个学术团体共同发表“敦促恢复汉字教育声明书”, 并将其呈报到学术院。学术院答复赞成从小学起阶段性地实施汉字教育。而韩文学会等37个团体于1971年9月24日共同发表《关于韩文专用的建议书》。1972年8月, 文教部确定并公布中学和高中教育用汉字1800字, 并恢复初中的汉文教育。1974年7月, 文教部《关于在初中、高中教科书中并用汉字的方针》指出, “在国语、国史教科书中并用汉字, 从76学年度起扩展到整个教科书中”。

4、部分汉字并用期 (1975.3-现在)

1976年9月, 文教部不同意在小学进行汉字教育。1995年5月, 总统咨问委员会提出为迎接信息化、国际化的到来, 在中小学加强汉字教育的改革案。1999年, 韩国政府决定在公务文件和交通标记等领域, 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汉字和汉字标记。

尽管韩国在汉字的存废问题上一直未能形成稳定的语文政策, 但汉字对韩国文化的巨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然而, 汉字传入韩半岛以后, 在韩国的语言文化环境中, 经过长期的使用和演变过程, 字形、字音、字义以及字种构成功能等都发生了变化。而中国的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化过程, 现代汉字具有不同于古代和近代汉字的显著特征。因此, 韩国汉字和中国汉字, 既有同源文字的共性又有诸多反映民族特点的个性, 这是汉字在中韩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和文化背景中各自独立发展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何九盈、胡双宝、张猛:《中国汉字文化大观》,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

[2]李德春、金基石:《讯民正音于中国文化》, 《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 延边大学出版社, 1994年。

3.中国汉字在日语学习中的利与弊 篇三

本文介绍了日语汉字的由来,通过分析其特点以及比较与中文汉字在音、形和义等方面的异同之处,研究中国汉字在日语学习中的利弊,总结概括学习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日语学习和研究者更好、更正确地理解日语。

一、日语中汉字词语的由来

日本古代本来没有文字,在一千多年以前,日本派遣了不少“遣唐使”、“遣隋使”来中国交流学习,与中国接触之后,才接受中国汉字作为日本文字。到了公元5世纪左右,日本才有了自己的汉字铭文。日本最早的国史如《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也是用汉文写成的,而且行文水平几乎可以和当时的中国人媲美。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多方引进西方文化,曾经打算取消日文中的汉字,于是兴起了“脱汉运动”(以假名取代汉字)。但是这么一来,不论是日常交谈,还是行文遣句,都造成了混乱,同音词和重义词的情况太多,不得不中止了改革。1981年日本内阁国语审议会公布了《常用汉字表》,规定了日语的常用汉字共为1945个。

汉字的传入,不仅仅给日本人带来了一种记录、书写的文字,而且也为日本人创造现在的日文,提供了客观条件。日本人在给从中国引进的古汉语词汇不断赋予新意的同时,也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大量的日本词汇。这便是中国汉字大量存在于日文中,并且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原因。

二、日文汉字的演化过程

中国汉字传入日本时,全部都是繁体字,当然,日本政府也曾经做过汉字的简化,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有了日文汉字自己的特点。如有的汉字就继续将原有的繁体保留了下来,而有的汉字变得形似却不相同,更有一些是自造的“和制汉字”,形成了一个与中文相似却又不相同的汉字体系。

1.简体字与繁体字。现代日语中沿用了中文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这样很容易理解,例如:機会、現実、輸入、東京等词,在现今已经广泛使用简体汉字的中国人看来,也不难明白其含义;例如:“旧字体”的“國”改为“新字体”的“国”等,这样为我们学习日语带来了不少的便利。

2.简化后相似却不相同的汉字。在汉字原有的基础上,增添或者删减笔画,又或者改变笔画但保留字形的日语汉字是最容易让人掉入陷阱的。例如:团→団、两→両、边→辺。此类汉字是在学习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其写法的。

3.借用汉字自造的“和制汉字”。日本人借用了汉字的形态,根据要表达的意思,自创了一些汉语中没有的新汉字。例如:“峠”(山口、山鞍部),“畑”(旱田、田地),“榊”(常绿树木),这些汉字是日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发音的问题,常常让学生们叫苦连天。

4.形、义相同,顺序颠倒的日语汉字。鲁迅先生曾经在他的杂文中多次使用“運命(运命)”一词,推测大约是因为鲁迅先生曾留学日本,多少受到了一些习惯的影响。诸如此类的还有:“紹介”(介绍),“探偵”(侦探)。另外,日语当中还有一些与中文字形相同,但是汉语中不会出现的组合方式,来赋予新的含义。例如:“我慢”(忍耐),“油断”(疏忽、马虎大意),对于这些奇异的词语,觉得日语容易的人恐怕就不知其意了。

由上述几个类型的汉字所构成的日语汉字体系,充分地显示出日本汉字与中国汉字源远流长的关系,当然,也造成了我们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利与弊。

三、汉字在日语学习中的利弊分析

从未接触日语的人,即使初看到日语,有的语句也能猜测出意思。例如:この橋は安全です(这座桥安全)、以上述べた事情(以上所说的事情)。所以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学习日语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初学日语的人看来,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亲切感,进而形成学习上的推动力。但是,倘若单是凭着字形就妄加猜测,望文生义的话,就会掉入日语的陷阱中。

(一)汉字在日语学习中的有利因素

1.字形与汉语相同的汉字。在日本,有95以上%的人名和地名都是使用汉字书写的,而且相当多汉字的形和义与汉语一摸一样,例如:中国、日本、男性、女性等都与汉字无异,根据对学生进行的调查,100%的学生不会对这些字词产生歧义。

还有一些词语,虽然是和假名一起构成的,但是看汉字的意思,也容易让人理解。例如:寝る(睡觉)、黒い(黑色的)、高い(高的)等词汇,学习起来也不太容易令人产生误解。

2.字形变化但含义未变的汉字

日本当时引进的汉字均为繁体字,在简化过程中,一些繁体字被保留了下来,例如:電話、飛行機等单词中的繁体汉字,含义与汉语一样,所以对中国人来说,并不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依然是我们学习日语的一个有利点。

另外有一些汉字是在简化过程中,字形稍微发生了笔画上的变化,例如:桜、図書館、歩く、企画、渋谷,这些单词中的一些汉字与汉语的笔画稍有不同,但是中国人一看,含义便了然于胸了。

3.承袭了古汉语的原意

在现代汉语中,有很多汉字与古汉语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于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时,是在隋唐时期,因此,在汉字的意思上,日语就沿用了其原有的意思。例如:“丈夫”,在古汉语中把身体结实,体格健壮的男性称为“丈夫”,在现代日语中仍然为此意,而汉语中已经变成女子的配偶;“湯”一字,在古汉语中为“热水”的意思,在现代日语中仍然不变,而在汉语中,则变成了菜肴的一类。

再有,“名刺”在日语中是名片的意思,“刺”在古汉语中就有“名帖”的含义;“内”,在古汉语中有里面,内人的意思,而日语中“家内”一词,就是指“妻子”。

此外,学习日语的一个难点是敬语和谦语,这也是来源于古汉语。所谓敬语,在古汉语中就有“令尊”、“贵国”等,在日语中也有相对应的“お子さん”、“貴社”等词,意为抬高对方以示尊敬,;而谦语,在古汉语中也有“拙作”、“犬子”等,在日语中也有“拝見”、“息子”等词,意为贬低自己以示尊敬。

4、派生的词义

有一些词语初看的时候不知其意,但是倘若经过分析和联想,就会觉得这些组合和搭配是有理可循的。例如“万年筆”,意为“水笔、钢笔”,因为只要不断吸墨,就可以用很长时间;再例如“財布”是“把钱财用布包起来”意为“钱包”……。在日语中这类具有派生意义的单词非常多,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比较轻松有趣,使教授过程不仅可以增强趣味性,还可以使学生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

这样看来,好像学习日语很容易,但是有时候由于母语的习惯,也会有一些不利的方面。

(二)汉字在日语学习中的不利因素

据日本学者石黑修的统计(金田一春彦:1983),掌握一门外语需要的时间为德语3年、英语5年、日语则要8年,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日语文字中汉字的读音、书写以及意义过于繁多。

当今社会,无论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还是技术信息无一不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语言习得的时间越短,越有利于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日语中的汉字确实是学习日语的一大障碍。

1、汉字读音的种类

一般来说,日语中的汉字词汇分为两种读法。一种叫做音读,是基于从我国传入日本的发音而形成的发音,所以跟中国汉字的发音有些相似;另一种叫做训读,是日本原先就有的语言发音作为它的读音固定下来而形成的。例如:音读前年(ぜんねん),训读前足(まえあし)

很多同学都认为,汉字的读音是学习的一大难点。同形的汉字读音就有好几种,掌握的话需要费一番功夫。反过来,假如光是听到读音,也很难立即明白是写作什么汉字。在日语中,发音“せい”汉字就有:精、姓、性、正、製、静等超过十个以上的写法,所以通常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或者组合的其他汉字,才能确切地理解该词的意义。

2、简、繁体汉字的书写差异

汉字传入日本都是繁体字,有的经过简化之后仍然被保留下来,这样就与现代汉语的书写有一定差异。如:中文繁体为“頭髮”“發現”,日文为“髮”“発現”;中文繁体为“對比”,日语为“対比”等等。

虽然日文当中的汉字在简化的过程中,在繁体字形上发生变化;有的是在简化字形上发生变化。从事教学的老师要特别注意这些字形的差异,而且在指导学生学习研究的时候,也要多加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敏感性,应该要求学生们不要写潦草字,“袖珍字”,而是要正楷地书写日语的汉字,找到中国汉字和日文汉字的书写差异。

3、汉字意义的变化

在日文不断地进步和进化的过程中,汉字的意义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是词义范围缩小了,有的是扩大了,甚至有的是完全改变了原古汉语的意义,重新赋予了含义。

例如:外人(がいじん)中文义为与自己无血缘关系或亲戚朋友关系的人;在日本则理解为外国人。(词义缩小)

四、学习日语汉字的方法和技巧

(一)汉字的发音

1、掌握基础词语,联想同字单词

同中国汉字一样,在日语中也有很多词汇是含有同一个汉字的。例如:学生、生活、活動等单词,它们的组合当中都有同一个汉字,所以掌握了基本的几个词汇,再遇到新词汇时,就可以做出联想,帮助记忆新单词。

2、抓住音训规律,辨别汉字假名

虽然日语汉字读音有音训之分,但是我们稍微观察一下,体会一下就能找到其中的规律。

首先,一般来说全汉字构成的单词,多为音读,例如:電話(でんわ)等,多为名词;而汉字和假名共同组合成的单词,汉字多为训读,例如:正しい(ただしい)等,多为动词或形容词。

其次,几乎所有中国的地名和人名,均为音读,如:雲南(うんなん)、李華(りか)等;而日本的地名和人名,一般是音读和训读混合使用,如:東京(とうきょう)为音读,大阪(おおさか)为训读。

(二)汉字的词形

日文汉字发生了变化,有很多种类型。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把学到的单词,按照一定规律分类,形成一个“头脑单词库”,那么在使用的时候,便能够清晰、快捷地反映出汉字。在字形方面,只要能够勤加练习,勤查词典,书写工整,心思细密,就能够掌握要领。

(三)汉字的含义

上一篇:《初冬》教学反思下一篇:辽宁高考满分作文:苏格拉底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