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随笔

2024-09-10

小学教学随笔(精选8篇)

1.小学教学随笔 篇一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教学随笔

XX镇中心小学

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掌握不到位。只有组织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求知情境,导人新课

“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兴趣”是内在的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去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努力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产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转化到主动地去猎取知识,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为教学新概念创造良好的气氛。

二、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形成概念

概念是从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比较,或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语言来逐步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

三、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深化概念

练习是教学的反馈,是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的反映信号。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起到巩固概念、深化概念的作用,而且通过练习可以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精心设计好练习题并及时评讲、纠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小学教学随笔 篇二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入学儿童自控能力差, 注意力维持时间短, 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 力求学生百读不厌, 每读一次都有收获。儿童的模仿性很强, 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范读时, 我注意示范感情语气和音调、速度。例如, 我教《欢庆》一课时, 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枫林举起燃烧的火把”, 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快地领读“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十三亿孩子, 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体会诗情; 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十月一日, 祖国妈妈的生日! ”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 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 一个个犹如置身于欢庆.热烈的节日氛围之中, 亲身感受那人如海、歌如潮的欢乐情景。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 并模仿老师范读, 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 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教师正确领读, 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 学生在跟读中不但领会了文义, 展开了想象, 体验了情感, 而且学会了断句, 纠正了方言。

2.进行朗读指导时要充分利用插图引路

教材中不少课文都配有色彩鲜明、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我们在进行朗读指导时, 切不可对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视而不见, 而要充分利用它们为学生朗读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使观察与朗读相得益彰, 让这些插图带着孩子们走进一个个特定的情境, 和作者一同欢笑、一同惆怅、一同悲伤……一同用最丰富的情感语言赞美他们、歌咏他们、思念他们……如《荷花》的课文插图 , 在一泓清澈的池水中 , 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 白色的荷花娉娉婷婷地从中间冒出来, 宛如一个个姿态各异的美丽仙子在随同我翩翩起舞。教学中, 我通过对画面的渲染, 使学生既获得了整体的形象感知, 又获得了美好的情感体验, 身不由己地走进荷花池, 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花仙子。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 对美好的事物有着最强烈的心灵感应, 他们发现并喜欢上美丽的荷花。“言为心声”, 对描写美景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 这些优美的语句因此而变得亲切可爱。此时有感情地朗读正是他们情感心声的需求, 学生图文对照, 感悟、体验, 读出感情, 读出赞美, 这是利用插图创设情境所取得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 养预习能力 , 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预习课文

为了保证预习效果, 切实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建议在三年级开始阶段, 学生在课上由教师指导完成预习。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 可以按这样梯度递进:教师课上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课外预习与课上指导相结合———课外预习, 课堂检查这样几个层次循序渐进, 学生的预习能力会得到切实提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明确预 习 任 务 。

主要是学生自己反复读课文, 勾画出生字词, 借助拼音认读, 力争能够读正确;练习查字典, 解决字义和词义的疑难困惑;初步建立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尝试找出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2锻 炼 自主 识 字 释词 能力 。

在预习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或者同桌合作识字, 查字典, 并结合课文弄懂生字生词的意思。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获得的学习经验会更牢固。

3.3反 复 读 书 , 尝 试 复 述 课 文 , 尝 试 感 知 、把握 课 文大 意 。

要给足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 书读得充分, 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鼓励学生尝试复述课文。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在预习后将课文大意父母或讲给好朋友听。

4.引导学生走入文本

4.1从 “诵 读 ”走 入 文 本 。

课堂上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 运用各种不同的朗读方法, 如教师范读、配乐朗诵、个别读、小组读、全班齐读……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文本内容, 通过不断诵读, 感受作家的情怀, 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军神》一课, 课文以刘伯承和医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没有叙述性的语言。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读后大家评议, 体会刘伯承和沃克医生不同的内心活动。学生兴趣浓厚, 课堂气氛热烈。

《桂林山水》一课 , 纯粹写景抒情的文章 , 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 读出感情, 读出感悟,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2挖 掘 文本 空 白 处 , 引导学生 想 象 , 从 而 走 入 人 物 内 心 , 深刻解读文本。

例如《鸟的天堂》一课, 文中描写各种鸟在榕树上欢叫, 既写出鸟的颜色, 又写出鸟的动态, 此处, 引导学生想象:还可能有什么颜色的鸟儿在怎样欢叫? 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 通过形象思维引路, 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内化为深刻的感悟。

5.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篇三

关键词作文教学;习作能力;实践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更新习作教学的理念,解决作文教学难题,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

一、练笔与积累同步

小学生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望很旺盛,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在习作教学中,我常常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行小练笔,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猜字谜比赛或成语接龙比赛等,让学生学会场面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这些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而且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习作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真正做到心有所思而写,情有所感而发。让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习作的源泉。另外,写读后感也是一个练笔的好方法。我们班的学生都已养成了每天写读后感的好习惯,他们会每天坚持读一篇文章,可以是一篇童话,也可以是一篇散文,还可以是寓言、古诗、小说、神话……然后写下自己的体会。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两句或者是一段话甚至一篇完整的读后感、一首小诗……但一定是自己心里最最想要表达的东西,言为心生嘛。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课内的要积累,课外的也要积累,所以我建议我的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厚厚的摘抄本,把课文里的好词好语句抄写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另外我还建议我的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引导他们把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分类,比如:写景的,写物的,写人的……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四个……摘抄自己喜欢的好句,可以是一句、两句……但是必须们每天坚持。这样到习作的时候学生无论写什么,脑海里就会涌现出无数的词句,大可信手拈来,文思泉涌,何愁写不出好文章呢?

二、修改与互评并行

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本单元习作最好的例文,我便打破教学常规,在学习第一篇课文的同时便向学生渗透习作方法。比如在完成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时,我便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同时向学生渗透 “保护生态环境”这类作文的习作技巧,首先要求学生收集关于环境保护的好词好句以及环境被污染、被破坏的资料,然后为本次习作拟一个提纲,根据提纲试着完成本次习作。老师要提醒学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结尾要注意画龙点睛。接下来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并继续渗透不同的课文不同习作技巧,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和课文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反复的修改,之后再让你的同桌或要好的同学帮你再做修改,这时学生的作文卷面已经缭乱了,老师就让学生工整地把原文誊抄在作文本的后面,然后交给老师,这时老师不必急着去读他们的半成品,而是去读读他们的原文,再看看他们所做的修改,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潜力都是无穷无尽的,需要我们这些引导者不停地去发现、不停地去发掘,他们一个个都是习作的千里马,而我们就是他们的伯乐。当然,这时候我们作为伯乐就要辛苦一点,拿着这些半成品去和每一个千里马交流,对他们的亮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比如哪个词用得特别棒,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生动优美……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不是很满意的地方老师应以商量的语气说:“xx同学,这里我会这样……来写,你呢?你一定会有更好的写法吧?”用鼓励的语气让学生对他的半成品再做加工,最终成为文采飞扬的佳作。但这时也往往会有个别的同学会存在懒惰思想,老师见机定要及时引导:“xx同学,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唐代诗人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贾岛被带去见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没有怪罪他,还为他出主意说,用“敲”字好,“敲”字更能体现夜的寂静。大诗人写诗都要反复琢磨,反复推敲,更何况我们写作文呢?”孩子都是听话的,他会觉得老师说的确实是道理,于是也很乐意地继续修改作文,有困难的地方问问同学或和老师谈谈。一个单元的课文学习任务完成了,一篇篇佳作也随之诞生。通过长期的训练,我班学生都已养成积累与修改的好习惯。平时的周记或小练笔都会进行认真的反复的修改,然后再拿来给老师品读,希望老师再给改改。积累与修改双管齐下让我班的学生不再厌烦习作,而且还偷偷地喜欢上了它。

在作文批改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采取互批互改的形式。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互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综上所述,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几年来的几点拙见,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老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练笔的培养和语言的积累,要求学生掌握习作技巧和方法,训练学生修改和互评的能力,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4.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篇四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好多教师,我在多年教学作文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写、评、改、读”四字法,不但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而且大幅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

一:写

1、写什么。小学生写作文“写什么”是作文课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写什么?这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解释:“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就告诉我们写作应当结合教学实际,从生活当中去选择学生熟悉的写作素材,而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写作而写作。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可以教会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作文积累素材。我们可以结合学习生活因地制宜的布置作文题目,让孩子去写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比如:过“五一”了,就写一写我们一家过“五一”,“六一”儿童节就写一下快乐的“六一”,端午节就去收集一些和节日有关的内容,家里收麦子了就写一下爸爸妈妈收麦子,通过孩子们的观察叫他们去体会生活。

2、怎么写。这里要解决的是学生如何构思的问题。小学生作文无非就是三类:写人、记事、写景。通过一件事来写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写一件事来记叙自己的情感经历,写景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这三类作文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课例都渗透了写作的方法教学。我们可以遵循模仿--写作--评价--再写作的程序进行仿写。我们不拒绝模仿,模仿也是写作的必经阶段,但我们不能一味的模仿,我们应在模仿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

3、共同写。共同写作的好处是师生共同感受写作的魅力,教师不是高高在上,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写作完成后师生可以相互交流,教师的榜样力量胜过说一千道一万。

二:评

语文新课标指出: 写作评价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例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表达是否得体恰当。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我认为,我们应当改变以往学生写,教师读、评的模式,在作文评价课上,我把每一次作文课堂都变成一次小小的辩论会。每次作文课后,我都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找出六篇(好中差各2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首先由同学在讲台上读自己的作文,其次对作文由同学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辩论,找出优缺点,作者本人也可就正反两方提出的质疑进行答辩,这样做的好处是:①每位同学在写作的时候态度都会十分端正,都会尽自己的努力写出最好的作文,否则,可能被其他同学找出更多的缺点。②每位同学都会认真听其他同学读作文,准备好评价。这样既学习了别人的长处,又避免了别人的缺点在自己的作文中出现。③锻炼了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都会在评价中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要适当点播,去伪存真,指导好写作。

三:改

作文写好后只是一个初稿,学会改作文非常重要。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重视修改的价值。新课标指出:要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1、改自己的作文。在前边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每个同学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字、词、句、段,主要内容都要进行修改。

2、改其他同学的作文。改别人的作文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获得1+1>2的效果。

3、教师改。教师的作文修改要起到归类,对症下药的效果。

4、誊写。我们要求学生把每次经过修改的作文认认真真的抄写在自己的作文纸上,组织班级认真负责的同学装订成册,编辑成一本作文集,主编、策划、校对一应俱全,同学们每次作文都会非常认真,都会有一种特有的成就感,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

四:读

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课上,我们要求学生写生活,写经历,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课下,我们就要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说明读

书得多,材料积聚就多,写作就有了内容与功底,所以,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基础,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写作又可带动阅读。每周我都会留出两节课让学生阅读,边读边画,边读边记,边读边交流,这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文,就是写自己的所见、闻、想、感,作文并不难。就像孩子走路,走的多了,就学会了走路。

作文无他,唯兴趣,多写尔。

小学作文教学面对的是零起点的孩子,所以,小学作文教学可以说是有法可依的同时又无章可循,说它无章可循因为在孩子来说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我们可以刻意的策划教的过程,可以刻意的营造学的氛围,但我们不能刻意的期许习作的到位,不能刻意的追求成文的效果。正如太极的以柔克刚以无招胜有招。好的教学方法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所谓有法可依就是激发兴趣在先,练眼,练心,练脑同步。完成观察积累,感悟,组织表达的整合。只有孩子愿意写了老师的教学才算成功了一半。兴趣是教学活动中永远的主题。用孩子的视角看孩子的世界,欣赏孩子的作品肯定孩子的闪光点,激发孩子用文字表达感情的兴趣。真诚的和孩子交流,诚恳的指出文中的缺点。保护孩子写作的热情培养写作的积极性是不灭的理念。在孩子习作过程中眼脑心的整合互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具体丰富的生活中相互渗透慢慢融合的。

5.小学老师教学随笔 篇五

《穷人》一文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的课文,学生已经具备相当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因此,教者在讲读课文前安排了质疑环节,学生中除了综合课文大意提问外,有的结合课文句子问到了:“桑娜为什么觉得自己非这样做不可?”“桑娜为什么忐忑不安?”接下来,教者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了整合,归纳为以下四个问题作为本课着力解决的教学目标:

1、课文的题目是《穷人》,可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你能找出相关的细节描写感受出穷人的“穷”吗?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3、桑娜把孩子抱回来后,心里为什么忐忑不安?

4、渔夫身上的担子那么重,为什么还愿意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听着教师的讲解和引导,看着学生们的活动,我感觉到孩子们只是在机械地做着语言文字的训练,表面上看,学生是自主的、合作的、活跃的,实际上,学生根本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始终是在被动地进行学习,课堂缺乏了应有的生命活力。究其原因,作为串联整堂课的四个思考题缺乏深度、力度和广度,教学内容的联系是肤浅的、散乱的,教材内在的美感远远没有发掘出来,此篇教材特有的对读者的心灵震撼也远远体现不出来。

追根溯源,思考题的选择、设计应该立足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能够统摄全文,引领学生深入浅出地领会课文大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深刻的内在情感性。《穷人》中桑娜和渔夫带给读者的感染力来自于他们帮助别人时自身的穷困引发的矛盾心理,既真实又朴实。“穷”是他们助人的障碍,却因此成为闪光点。对他们这种行为、美德的理解,应在了解“他们做了什么”之后,着力理解“抱养两个孩子时的心情”包括本来很穷的家庭条件、将要面临的困难、渔夫回家后的态度。基于此,我个人觉得,本文的学习可以从文中的这两个方面着手,根据教材中的两个原句,设计一个统摄全文的思考题:桑娜觉得自己“非这样做不可”,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其中的“非这样做不可”解决的是他们做了什么的问题,“为什么又忐忑不安?”了解的是他们做这一切时的复杂心情。根据一个问题进行分层教学,既整合了教学目标,梳理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理清了阅读条理,又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这样设计,还有一个的好处在于能同时兼顾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突破教材的难点,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因为,这个问题中包含了两个很有价值的语基训练点:“非……不可”的句式训练和对“忐忑不安”一词的理解、深化、拓展。教学中能落实好这两个知识点的训练,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也将同步提升,对作品本身具有的思想性、情感性的体验也将更加深刻、准确、到位。

6.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篇六

今天一直在想九月一日,我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决定先做如下事情:

1、想一个好办法让孩子们认识书本,不用上课时找不到要用的书。

2、得想办法让孩子们能以最快的速度认识同学。

3、让孩子们学会整理好自己的书包、课桌,让它们整齐有序。

4、熟悉校园环境,特别得知道厕所在哪里,让孩子们明白,下课了第一件事先上厕所解放自己,然后再玩,放松自己。

5、帮学生排好队。(这得在早课会时完成,因为要晨会要组织孩子们排队参加开学典礼。)

就先用“聪”字的巧解来导入新课,然后完成我定的一、二、三项任务。第四项用数学课来完成。先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再游览校园。

二、缺爱如同缺氧

这一段时间来我在读的小说《小妇人》,马奇一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他们对孩子浸注了他们全部的爱,应当就是杨校长所说的“尊重人格,相信潜能,理解个性的真爱。”因为爱家庭在苦难中充满温馨快乐,这种爱不仅在家中传递着,而且在他们的周围弥漫着。爱使孩子们自尊,自强,自爱,让孩子们战胜了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造就了和谐幸福的生活。

现在我们的孩子看起来生活很优越,可是对比马奇家的姐妹们,他们得到的爱其实不是爱得太多,而是爱得太少了。也就是杨校长所说的“缺爱”。“缺爱如同缺氧”,因为“缺氧”才导致了我们今天的孩子过于顽皮,自私自利。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一味的指责孩子们不懂得关心别人,试问一个本来就缺爱的孩子又怎能懂得关爱别人呢?

学会爱孩子,充分爱他们,让他们感到我们的爱,体会着爱,那么爱就会四溢,弥漫四周,弥漫社会。只是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杨校长所说的“真爱、博爱、自爱、会爱,”这四爱呢?于是我又想起了前两天读何金钟校长的教育手记,那是一份充满爱的手记,实在值得我们好好读读。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三、朗读

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在跳一跳的基础上理解儿歌、童话,小短文,那么儿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有感情地朗读就存在着可能性。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

不过这里我想也存在一个最低的“道德底线”问题,即阅读底线,我想课标所规定的正是这个底线,我们在确保每个孩子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有能力的孩子达到较高的水平。可是这种水平其实是一种听读的能力,并不是我们中高年级所要求的看读能力。

由此又想到一个事实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记性是极好的,他们往往在听了老师或同学两三遍的基础上就能背出来,可是对于书本上的字,却还是不通。常会有这种情况,孩子能背出这篇短文,但如果把这短文放在孩子面前,那他一字一句地读,却读不出来。

其实这就是中高年级老师所说的低年级读书不过关的问题,实际上是因为低年级孩子们的听读能力很强,可看读能力却很弱,而到了中高年级着重的是看读能力,于是乎就有了低年级读书不过关的问题,试问读正确都不过关,又怎能谈有感情呢。其实中高年级老师又怎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呢。

因此我就在想,在低年级的时候,注意引导他们自己读书,这样一两年下来,也许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看读能力,让听读与看读同步提高。

四、复杂的变简单.我得想到最好的方法把复杂的变简单.今天把配套的光盘装上去,发现不那么好.于是同事建议用去年的.找出去年的,发现很配套,于是用了一个小时熟悉他,准备着上课使用.觉得只要合理地运用好配光盘,上课应该轻松很多,而且学生们也会很有兴趣。

下午拿到课程表,仔细研究了一下,决定用自习课让孩子们背背古诗,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记忆力极好,想根据这个特点,让孩子们能多一些收获。我得找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浅显易懂的。不知道同志们能不能提供点意见啊。

一年级的孩子听记的能力也很强,又不识字,所以决定用电视教育课来读故事吧,让孩子们听故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五、一天五节课

今天上了五节课,好累啊。不过也蛮有趣的!

让孩子们课前拿好书再出去玩,我在课间检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拿得非常正确,看来孩子们周五的时候听得挺认真的,那个“聪”字没白讲。

上午上数学课,和小朋友们一起数数,开始大家没什么兴趣,个别孩子还答非所问,于是提示想变得聪明得先做到“认真听!小眼睛要盯着老师看,这样才能回答正确!”孩子们个个心领神会,只有几个还在不停地玩着自己的东西,只得走到他的身边一一提醒。

看我用上了教学光盘,看到那一群群飞起的小鸟,那色彩斑斓的图片,个个更是兴趣大增,一起数起数来,个个争着答问题。于是又灌以“我喜欢安静地举手,大声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于是小手如林,不过那一张张小嘴,还是仍不住要说出来。“呀,这个小朋友我最喜欢了,看她正认真地举着小手,不说话呢,好,这个机会就让给你。”很快教室里安静下来,不过那一只只小手还高高地举着,那渴望的眼睛,让我不忍心不叫他们,于是一个个都答过了,时间也很快过去了。小朋友们的作业却只有一大半在课堂上完成了。只得等到下节课再来检查了。

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今天讲完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握笔写字姿势,读书姿势,孩子们学得不错,准备明天继续努力,在学习中再进一步巩固,以养成习惯。

思考着怎样把教学光盘和我的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学得有趣,那也就容易掌握了,学习兴趣也会慢慢地培养起来了。

七、乐极生悲

是啊,他们是很快乐,不过今天可是乐极生悲了。

今天下着雨,早晨一来我就提醒他们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可是小耳朵根本不听。上午第一节课下,就一位小家伙跑得太快,滑下来了,不知磕在什么上面,小脑袋上破了点皮,不过那血是一点也不含糊地直往下流啊,小家伙愣愣地站那,也不哭,不知是吓傻了,还是满不在乎?帮他擦去流在脸上、脖子上的血,看那伤口,竟已经有些愈合了,不再淌血了。然后打电话请家长来带去看看。

下午来了,发现只涂了点碘酒,爸爸笑着说,这一点,也不知怎么看,只能这样了。他太皮了。我也只能笑笑了。

下午第二节课上班,写作业,看他们姿势时,突然发现一个宝宝的额头高了起来,再看看呀,还蹭掉了一点皮,没流血,但那个包可还真大呢。一问才知道,是走过去时不小心拌倒了。看他那还不时想抽噎的样子,想来摔下来的时候一定很疼。想碰碰,又不敢,只能看看了,心里也挺难过的。还好放学的时候再看,那包好象小了很多,额头差不多平了。心里才松了一口气,他妈妈来了以后,赶紧告诉她要回家给处理处理,那妈妈也笑笑。

于是又想看来不能在班上说要注意安全,看我今天一说,问题就来了。

八、从生活中写起,从细微处入手

语文教学离不开作文教学,不过我的作文教学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很突出的指导,一般以学生自己写为主,然后从生活中,从细微中着手,让孩子们乐于表达,乐于写作,我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的作文写下来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只是为自己的成长留下一点记忆,等我们稍大一点,拿出它来读时,会觉得自己那时候多有趣,达到这一目的就好了。当然如果有写得好的,与同学与老师一起分享,那就更好了。”本着这一思想,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自由写、多写为主。

让他们每天写日记,记下当天最有趣的事,有则长,无则短。每天选出几篇较好的,读给孩子们听听,有时会把孩子们的作文收集汇编成册,在班级中传看。他们听到、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同学写进了作文那是一种幸福。那么写作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抓住各种机会渗透写作方法

刚开始要求写日记时,每天放学,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今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大家说说聊聊,一方面帮助孩子们回忆,也拉近自己对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帮助孩子对当天发生的事进行一个梳理,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可以写些什么。

经常给孩子们读到一些好文章,我们会共同探讨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他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它给了你什么启发。如果我们碰到这样的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呢。这些都是我给孩子们创造的一些机会。

对于一些偶然的机会,我也会紧抓不放,如今天数学课上一个看图作业(一年级):龟兔赛跑。

不少小朋友说乌龟得了冠军,是因为兔子睡觉了。可有一位小朋友却说是因为下山坡时,乌龟缩成了一团滚下山坡,当然快了。一个是听来的故事在孩子心中已成定势;一个是没听过故事,通过看图发现的。你说我应该表扬谁呢?一定是那个善于观察的。不过我没有表扬任何人,只说:“我们一部分小朋友听了故事,记住了故事情节,这说明我们小朋友很善于听,可另一个小朋友却用眼睛看到了乌龟的聪明,说明这个小朋友很善于观察,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现在老师把这幅图放大,我们一起认真看,好不好?”

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很快有孩子举手说:“我看到小乌龟上山时满头大汗,下山时,四周却有转(旋转,小孩子找不到旋转这个词)的线,所以它一定是滚下山的,当然快了。”

“说得不错,看得很仔细,那我们再来看看小兔到底有没有睡觉呢?” “没有,我看到小兔子睁大眼睛,一定是大吃一‘吓’(惊)。”

“对,它瞪大眼睛,大吃一惊,或者说吓了一跳,说明小乌龟的方法让它意想不到。看,我们可以从小兔的神态上发现小乌龟真聪明啊。”

“小兔子瞪大眼睛,它心里一定想,呀,小乌龟真聪明啊,竟然想到用这种方法来下山。唉,要是我也能缩成小团滚下山去,一定不会比小乌龟慢的。”

“说得太好了,刚才我们听了**小朋友描述了小兔的神情,已经感到小乌龟很聪明了,现在再听到你说出小兔心里想的,那就更能体会到小乌龟的聪明给小免带来的震惊了。„„我们小朋友以后说话时要注意说清别人的神态,再加上自己的想象,那一定会很吸引人的。看来我们平时生活中不仅要会用(我手指耳朵)耳朵听,还要会用(手指眼睛)眼睛看,再动(指大脑)脑筋想想才能收获更多!”

其实这样渗透着,对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暂时是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用处的,可是我想,如果长期以往,抓住一切可抓住的机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学习方法,写作技巧,对提高孩子们的习作兴趣,习作能力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三、关于评价

一般来说我对孩子们的作文改得不是很多,大多尊重其原貌,以鼓励为主,发现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我都会加以表扬,所以我读的作文有时只读一句,有时会读一段,当然全篇好的,我绝不会吝啬时间,通篇全读,以此来调动孩子们的习作兴趣。

总之,我觉得作文我们在定位时不要给孩子过高的要求,只说是写出自己所想所感,平时再注意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学生多写,老师多鼓励,孩子们一定会爱上作文的。

九、浅谈学生的倾听能力的培养

教学常有一种感觉:孩子们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一个问题,一件事,要反复说很多次,还有不少孩子听不见。我们大家清楚孩子的学习不比学前学习,增添了很多的内容,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孩子们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拿语文来说,包括四方面的要求:听说读写和习惯。我们一直都觉得读书、写字很重要,至于听说,孩子们不教也会,其实不然。对孩子来说,怎样把话听明白,说清楚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看聪字,怎样才能“聪明”?“耳”听才是聪明的根本。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有很多孩子和家长都在受不会倾听的苦。看因为不会倾听,作业不知道做哪里,回家忙活了半天,到校后还要重写。因为不会倾听,老师上课讲的不会,于地回家加倍补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等等。这些家长和老师是深有体会的。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呢?

一、让孩子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孩子们从心里明白了学会倾听是学习的第一步后,从心底里就想要做到,那么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了。

今年重新从一年级带起,就下决心,一定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第一天起,我就以趣解“聪”字引出“学会倾听”是变得聪明的首要条件,企图以此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平时的课堂上我时常以孩子们都想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为诱饵,来引导孩子们听讲。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生的要好心,让良好的习惯能常驻他们心中。

二、教给孩子倾听的方法。

孩子们明白了倾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听,还要教给他们倾听的方法。大部分孩子是不会倾听的,他们往往只听一字半句就走神了或插上自己的想像的翅膀神游太空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告诉孩子:听别人说话时,要眼睛直视对方,聚精会神地听清楚听明白,在别人还没讲完时,不要着急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完以后要想一想,他说的或问的是什么?如果自己没有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问,如果听清楚了,自己会回答,再说出自己的意见。

我在布置作业,作业时首先让所有的小眼睛都看着我,然后再说清今天的作业,最后还请个别小朋友提问,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另外我们有些家长也做得非常好,他们自己站在外面听,放学后问孩子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如果孩子说得对,就表扬他是个会听讲的好孩子;如果说得不对,自己并不忙着告诉他,而是带着孩子让他再回班问老师,问明白后,告诉孩子要认真听讲。如此几次后孩子一定会进步的。

教会孩子学会倾听,不仅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经常引导孩子认真倾听别人的话,长期以往,孩子一定能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仅仅教给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给孩子做好榜样。在和孩子交谈时,我们要平视孩子即所谓的蹲下倾听,其实也不必蹲下,只需要自己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认真听孩子讲话即可。要注意自己的说话与听话的方式,让孩子感觉你在认真地听,给孩子树个好榜样。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要从引导疏通的角度去帮助孩子,给他提供解决的方法或建议。这样的话,孩子就愿意和我们交谈了,他自己的习惯也就容易养成了。如课堂上我会认真倾听每一个小朋友的发言,同时也要孩子们模仿老师,做到认真听讲。以此让孩子们学有榜样,在如此的熏陶下,孩子们会有进步的。

四、以亲身经历让孩子们体会认真听讲的好处。

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倾听的好处,有助于孩子们更努力地调整自己,努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如我经常对作业做得又对又好的孩子进行表扬,对那些做得不对的孩子,让他们重做,做完后,告诉他们造成今天个结果的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倾听。想以此引发孩子们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

五、抓住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听的能力

倾听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课堂上时常教育引导,在课间的与小朋友的谈话中,我也会引导他们意识到倾听的好处,以期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间我在改作业,时常有小朋友围到我身边问这问那。如:“老师在做作业呀!”

“嗯,我们做作业,老师也做作业。”

“是啊,看你们上课做作业,下课玩,老师上课给你讲课,下课还要做作业,你看老师累吗?”

“累!”

“还有更累的呢?” “啊?”眼睛睁得很大。

“每节课看到你不听讲,提醒你时,老师觉得最累!” 孩子无言,扭动身子,搅小手,一副浑身不自在的样子。

“你一定想让老师不累吧?那就让老师上课少提醒你,让老师看到你坐得端端正正的,我想你一定愿意的。”

“嗯,我要让老师不累。” „„ 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不是一促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

十、孩子需要鼓动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开始孩子们没有什么兴趣,一个个有气无力的,这还得了,今天的教学任务比昨天还要多一些呢,这样下去一定会白忙活啊。得想办法让他们跟上我呀!

于是先提起自己的信心,说:“昨天我们拼读了前面一点点,现在老师好想听听你们昨天回家读的情况啊,愿意吗?”“愿意!”一张张小嘴张开来,嘿,小眼睛里开始闪光了,孩子们的兴趣上来了。于是赶紧让他们读啊,读得不错,不仅声音响亮,而且基本正确。赶紧表扬:“嗯,读得真不错,有几个读音再跟老师读读„„现在我们来学习下面的音节拼读,我们先一个个来好不好?”“好!”

“嗯,小手先放好,小眼睛先看我,跟我来读,哈我看到所有的小眼睛都看我了,老师真高兴啊!”“读得真好,比刚才有进步,这一个还不太准,再跟我读一读。”“现在我们把前面的一起来读读,有信心读好吗?”如此激励一番,呀孩子们的兴趣全来了。很快就读完了下面四幅图上的音节。

整节课孩子们都处在兴奋状态,一直没有要我进行组织教学,这真是开学到今天的奇迹啊!后来跟孩子们做了一个小游戏,小家伙们更高兴了。

在他们基本会了以后,我又让他们闭上眼睛,听听录音,体会拼读的感觉。他们就更来劲了,片刻间,一个个小脑袋都趴到了桌子上,行间巡视时,看到不少张小嘴跟着录音动呢,不过没有一点声音,哈他们都非常遵守游戏规则呢!

看来以后一定要想办法哄哄他们,同时学习的形式也要多一些,这样不仅他们学得有兴趣,我自己上课也很轻松,如此一举两得的事,我得多做做!

十一、考试

今天进行了开学以来的第一次考试。考前讲了讲考试要求,一大半孩子听了,立刻坐端正了。开始发卷了,有几个又忍不住要说话了,还站了起来。“嗯,现在再有声音就是零分了。”哈刚说完,没声音了,那几个站着的也坐下去了。看来虽然是第一次考试,个个还是知道要考好的呀!

拿到试卷后,一个个瞪大眼睛,跟着我读一题做一题,比平时认真多了,下去巡视一翻,看到孩子们的动作还真快呢,一会儿,一题就做好了,而且还坐端正了。不过有几双小眼睛,做完了就看看别人的,有几个自己不会,也看别人的,有一个甚至拿起了别人的试卷看看。“看别人的是零分啊,看来**要得零分了。不会的要自己动脑才对。”赶紧坐好不看别人的,很快又低下头去做了。“做好的小朋友坐得非常端正,老师很喜欢,不过还要认真看自己的试卷才好,认真检查才对。”也许是个个都想得到好成绩,很快个个又看自己的试卷了。

很快,顺利地考完试,个个非常开心,好象自己得了一百分似的。开始说个不停,也没有制止他们,考完有话说,有时也是一件好事。

总体来说,第一次考试算是顺利通过,孩子们比平时认真多了。看来考试,得高分早已早早地深入了孩子心中了。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好事:孩子有上进心,认真对待考试,老师会轻松一些。坏事:从小分数第一就植入了孩子们的心里,这么早就成为分数的奴隶,该是中国孩子的悲哀吧!

十二、给试卷签名

这一段时间已来,孩子们基本上已经记得了每天的作业,很少有人不做了。昨天把试卷改好,订正好了。想看看有多少小朋友能记得我的话,让家长给试卷签名。放学前,我把订正好的试卷发下去了。并告诉他们让家长签在什么地方。主要是想看看他们会不会听讲,并把老师的意思正确地传达给家长。

今天一早,我收上了试卷,全班五人没签,一人没带。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记得作业的习惯了。仔细看了看,有接近四十个小朋友连签名的位置都没有弄错。真是高兴啊!

不过为了让全班的小朋友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己记得自己的作业,完成作业再玩,我还是对那六个小朋友进行了教育。希望他们能改正,养成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家长的事,那么作业也是自己的事,不能依赖家长每天来问作业。

十三、惊喜

前两天中午,早到了,我就在班上放了《忆江南》这首诗的FLASH,一遍一遍地放着,也没特别强调一定要听。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听着,玩着,不过吵闹的教室安静了许多。这样一连放了一天后,有孩子跟在后面读。不过不知道他们记得怎样。后来因为中午忙,也就没有再放。

过了几天,有一个孩子对我说:“老师,你怎么不放那个《忆江南》了,我好喜欢的,你今天放吗?”我一听好感动啊,连声说:“放,今天中午老师早点给你们放。”中午我打开来,孩子们非常高兴,竟然一大半的孩子都跟在后面读呢,而且读得有滋有味。其实我敢确信的是他们根本就认不了其中几个字,可为什么能这么朗朗上口呢,一是因为优美的画面吸引着他们,二是因为优美而有韵律的朗读吸引着他们,还因为我们古诗所特有的韵味吸引着他们。听着听着,他们就会了。无论他们是哪一种听的姿势,总之《忆江南》进入他们的心里了。那美丽的江南风景进入他们心里了。尽管他们并不识那些字,但并不妨碍他们感受诗的美,诗的韵味。

接着我又放了《古朗月行》开始他们不懂,谁也不理。可是我知道放多了,他们就能体会到了。《忆江南》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我要坚持下去。先让他们从韵律上体会到诗的美,诗的韵味。

十四、日记

今天看到了我班的日记四本,两本写得不错,还有两本就不敢恭维了,是孩子自己用拼音写的,没有写日期,没有爸爸妈妈的话,心中不禁有些叹息,唉,我的家长们怎么就不能配合好呢?我要不要在上面写上老师的话呢?

这样思考着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读着孩子们的日记,发现那两本没有爸爸妈妈的话的、格式也不对的日记,孩子用拼音写得还好,我能读懂,于是决定要给他们写上老师的话,而且要认真写。

晨会课上,我给孩子们读着他们的日记,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无论是爸爸妈妈的话,还是老师的话,最后一位孩子只写了半句,读完后有几个孩子笑了。也许是笑他写得短吧。

中午放学时,那位只写一句的家长来接孩子,刚好遇到我,问起日记是不是要自己买一本本子,我听了笑了,怪不得孩子只写一句,也没有爸爸妈妈的话呢,原来是没有读懂我的要求,于是再跟她说一遍,明白了。另一个家长没写的孩子在放学时才发现他昨天根本没有把我的告家长书带回去。呵呵无怪乎!

看来我们不仅不能对孩子要求太高,对家长要求也不能太高。

十五、早读

今天早上一上班,就看到班上的孩子们都在读书呢,心里很高兴,看来昨天的处罚起了作用。

昨天下午放学后,把早读不认真读书或不读在玩的大约十来个孩子都留下来了,美其名曰:补早读!其实是想给他们一个教训。让他们明白以后早读课要认真读书(从本周起我让他们自由读书,不再领读了)。开始一个个继续玩,只有几个胆小的在那小声地读,我大声表扬了那几个孩子,读得人多起来,不过还有三四个根本不读,毫不在意仍然在那玩。我也不理他们。继续做自己的事。一会听他们有些地方读得不准,就领读一会儿,再让他们自己读。

过了一会儿,我让几个认真读的到我这里来问了两个问题:“老师为什么找你?”“留你的目的是什么?”个个都答得不错,达到目的,就让他们回家了。这时候几个不认真读的开始大声读了。不过玩的那几个仍然没动静,偶尔看书读几声,又东张西望了。我仍然不理他们,只对表现好的表扬几句。十分钟过后,我又点了几个现在认真读的孩子教育几句让他们回家了。这时就剩下那三个不读了的。不理他们,继续做事。这时三个中有一个大声读了。我立刻表扬了他。另外两个看到形势不对,又听到另一个孩子受到表扬,立刻改变了态度,认真读了。不过这几个就是那种上课从不听讲的孩子,他们根本不会读。看到他们有了兴趣。我就领着他们读了,读一会儿表扬一个,三个终于集中精神认真读了。而且一个比一个认真。一会儿也就读会了。鼓励了他们两句就让他们回家了。

今天早上一来,哈,一个个都在读书呢,心里非常高兴。不过仍然有两张桌子的小朋友在玩,于是就逮着他们四个,说今天下午放学你们也留下来补早读吧。有点紧张了,开始读了。不过今天下午我仍然要留他们,要让他们明白早晨一来就得自己读书,养成这个习惯才好。

十六、广播操

这一段时间学校要举行广播操比赛.一直没有跟孩子们训练过,只让他们像平常一样做操,然后回班,今天的体育课上跟着体育老师上了一堂课,和孩子们一起训练了一下进退场,发现进步蛮大的,我们领操的今天也精神焕发,声音特别响亮,那口哨也吹得很响。看来得让他们多练练,抓住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爱班级爱集体的教育也是好的。

练了一节课,小家伙们有些累了,就让他们原地坐下,个个非常高兴,我说坐着也要对齐啊,个个吐吐舌头,蠕动身子,不过还是有一个在地上爬起来。嘿,真拿他们没办法,不要求很好,只要他们能过关就好了,能从中得到快乐也好了。

十七、想玩的时候,他就会变得爱动脑筋

今天跟草儿学习,让孩子们回家把书、本子包起来,并把他们的边角抹平压好。

早晨来检查的时候发现一大半的孩子都做得很好,不过几个邋蹋的宝宝不仅没有把边角压平稳,连书皮都没有包。我很生气,让他们课间不要出去玩,就在位子上把书的边角抹平,然后用手捏着。

很快,好几个不耐烦了,拿着本子跑过来,“老师,我把本子弄平了。”接着就把本子在我面前一放就想跑了。我叫住他,“等到老师说平的时候才算平了,你说的不算。你看这边还翘着呢,拿回去捏紧不松手。”嘿,没办法,只得上位了,一会听到“嘭嘭”的声音,抬头一看,呵小家伙们会动脑筋呢,不想用手抓了,在用文具盒拍打呢!“我看哪个还弄出声音来。就用手捏,不准用文具盒拍打。”声音渐渐地没有了。

上课铃响了,我抬起头,嘿他们正在用文具盒来回压呢,本子也真的平稳了很多。而且这个方法传得很快,个个动作一致,只个别听话的,用手捏着不敢动。看到他们这样,我心里忍不住要笑,不过脸上还是非常严肃说:“看到你们这么会动脑筋想办法把本子压平的分子,压平的就先交上来。以后要记住老师的话,把本子压平,写完作业后也要随时把本子理理,让它干净整洁,让我们看了都要很舒服才行。”说完就让他们交上来了。

一个个小脸上露出笑容,几个是从座位上冲出来的,那快乐简直就象大赦一般。

十八、带书

这两天有个好现象,很多小朋友都带着一本书来到学校了。

中午的时候,他们比着自己的书,也有不少小朋友在读,不过是大声地读,于是让你闹不清他是在读书,还是在说话,三四个小脑袋挤在一起,你说他们是在读书吧,又看到他们在说说笑笑,说他们在说话吧,又看到他们一会又对着书嘀咕着。于是班上到处是一片吵闹声。无暇顾及他们就让他们吵吧,也许他们正在这吵闹中读着书呢。

为了让他们认真读,我说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个小文章读熟,下周起请人来读,看谁读得好。于是那晃悠的小脑袋更起劲地读着,于是班上更吵了,于是装聋作哑继续改作业了。

十九、阅读

这两天孩子们天天都捧着书看,细看,只有少数孩子在读,大部分是在看图片。

晨会课上,我先表扬了带书的孩子,接着提出自己的要求,觉得自己读得不错的孩子可以报名给大家读故事。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故事,读熟,然后提前一天告诉我,第二天的晨会课就是他的了。读得好,得到大家的掌声就热烈,看谁得到的掌声多。

中午来了以后,看到不少孩子在认真读了。心里很高兴,看来孩子们的上进心还是挺强的。只要我们善于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有时间就读一些故事给他们听,现在发现上我们班的文体活动课的老师也在给我们班的孩子读故事。孩子就能很安静地上课了,而且还减轻了我的负担,(嗓子哑了,她帮着,我正好不读了。)

另外让家长也读给孩子们听,与有些家长交流,他们现在已经在听孩子读书了。他们也常表扬孩子,于是兴趣大增。

平时,我常问每天读书的小朋友举手,对举手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当然这里面也许有没有读书的,就这么举着,不过,这一次他没有读举了手,下一次,他一定是读了的举手,因为孩子都有一窝蜂的习惯。看到别人有的,自己也得有,别人做的自己也会做。

我想再组织一些活动,希望能让孩子们的兴趣保持下去。

二十、亲子作业 今天语文课上,检查了周五布置的“亲子作业”。

我写一个,他们读一个,声音特响,好像要只有用响亮的嗓门来证明自己已经会了。接着又指名读,再开火车读,再任意指读,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会读了。有少数孩子还是不会,他们也是昨天没有弄清作业的孩子。今天放学后要把这些孩子留下来,再指导一翻,相信很快会跟上的。

7.风景写生教学随笔 篇七

风景写生是美术专业写生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环节, 一是培养学生造型、空间、色调上的表现能力。二是激励学生创作出有个性语言和特殊形式感的风景写生作品, 以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创作的能力。可以弥补室内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学习色彩的效果, 能拓展学生的审美感受空间, 通过野外写生, 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和瞬间而得的捕捉力, 从而使学生掌握色彩风景造型的基本规律, 使学生在风景写生实践教学中得到社会知识的增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风景写生的构图很难, 要画出新、奇就更难了, 而我们的教学是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取景构图训练时, 注重对学生的绘画意识与创造意识的培养, 我们鼓励学生在取与舍方面动脑筋, 在现代构图美的意识方面进行研究创造, 鼓励学生取景时, 多寻找自然界美的元素, 先从看似简单平凡的小而精美的角度入手, 它能使我们绘画者更会倾注全身心的注意力, 等有了一些写生经验之后, 取景时可以逐渐放大角度, 画面才不会空荡, 在风景写生中, 构图美是画面的生命线。在美术创作过程中, 构思与构图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是先有构思, 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构图。但是并不排除在构图过程中对原先构思中的预想效果和审美形象不断予以修正, 有时甚至会因此而萌发出新的构思。所以, 我们必须明确, 构思与构图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有时是难以截然区分的。

风景写生作为一门眼睛的艺术, 是要把繁杂、百变的自然景看成一幅画。由此, 要有从局部看到一个大画面的能力, 尽可能地掌握主动性, 树立整体的作画意识, 并忠实于自然。其次是要善于发现, 要在丰富多变的自然物象世界中去发现画面。在观察中, 从所关注的自然物象的结构、形态入手, 从中寻找点、线、面的构成规律。如:建筑物的空间构成关系, 树木枝叶的线面关系, 天、地、物的形状构成及色彩构成, 从中寻找我们所要求的绘画空间和画面构成, 最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景象。这种画面景象是朦胧的、不确定的, 具有诱人的美, 使画者产生表现的欲望和激情。风景写生中对自然物象的观察要强调对瞬间美的记忆和把握, 特别是光影与色彩的变化。这是写生中变化最快、最大的两个因素, 从时间上说变化以早上和傍晚最大。因此, 对光影与色彩瞬间的定格, 也是观察中最难的。它依赖于大脑对瞬间物象的记忆能力, 也依赖于画者对空间结构、光影透视、光色原理的掌握程度, 依赖于画者表现技术 (技法) 的熟练程度。

风景写生对色彩训练是极其重要的。在风景写生中, 学生要研究由于光所形成的色调, 是一种色彩关系。通过不断地训练, 找好关系, 包括各种不同景物的关系, 天地的关系, 光线中的冷暖关系, 才能掌握色彩规律, 才能发现好看的调子。这是风景写生作为技术训练十分重要的。另外在掌握了色调的同时, 学生运用色彩颜料 (以水性颜料为主) 的基本技法, 结合以前所掌握的色彩知识和造型能力, 有意识的客观组织、表现、再创对象, 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表现形式、个性特征。同时风景写生训练能引导学生由完全客观的照搬描摹逐渐转向色彩表现的深度探索及其运用, 通过对繁杂的对象的概括表现, 更为熟练的运用各种综合材料的表现技法, 加强学生的色彩修养和艺术素修养及主观处理对象的能力, 利用写生素材进行再创造, 把感受到的自然界的气氛通过表达意境和情调形成一幅作品。

学生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风景写生训练后。当他们对大自然千变万化的色彩、无限大的空间能有所掌握的时候, 他们再回到画室, 再去面对那些往日作业的时候, 他们会发现自己是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理解这些问题的。

在风景写生的学习进程中, 整体性是色彩表达能力提高的一个本质因素, 整体观念的培养是强化整体观察、符合绘画规律的训练方法。它必须遵照整体——局部——整体的程序, 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有始有终地进行。作画的每一步骤、阶段, 画面上的关系都呈现着有机的联系, 存在着相对的完整性。整体表现是整体观察的结果, 这种观察既是直觉的, 又是具有内涵本质的、表象的视觉思维, 而孤立、僵化没有内在本质的观察物象的色彩必然导致局部表现, 使画面呈现支离破碎的无序状态。色彩的表现能力是靠色彩的观察和感受来实现的。对色彩的感受用感知记忆、经验想象等通过不断接受直接经验以及对间接经验的吸收和运用, 来提高学生对色彩审美本质和实际表达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是由对绘画语言的理解, 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以及对独特的价值的领悟所构成的, 只有依靠长期的磨炼来感悟其中的奥妙才能在风景写生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其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加强绘画意识和创造意识, 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 明确自己写生的画面表现什么情感, 追求什么意境, 认真审视画面, 减弱和加强哪些色彩对比和体感关系, 注意画面的虚实、强弱等节奏韵律感, 才能够在写生最后阶段把画面调整好, 最终体现画面整体和谐之美。

风景写生实质是情感与意境的结合, 面对自然的写生, 所画形象不只是客观的真实, 需带有主观因素的提炼加工, 侧重于把大自然中物之间色彩冷暖关系、物之间体感虚实、线面结合的交替变幻、强弱节奏等韵律感现象对人的视觉反映, 充分的表现出来, 追求作者情感与自然相融合的意象写生。这里所说的情感指审美情感, 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表现画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 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也是风景写生的最终目的。一幅风景写生作品的完成是画者感情投入和劳动的产物, 它要求画者面对大自然作画时有整体意识的同时还要有真情实感, 有感而发, 使写生成为画者心灵深处诚挚情感的倾吐。

当今艺术发展正在趋向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 新的艺术思潮、新的艺术理念正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风景写生教学。因此风景写生教学要适应新的形势, 吸收新的教学方法, 研究新的教学思路, 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把新的知识和方法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去。

风景写生教学在高等艺术院校中作为绘画专业的基础课程, 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师法自然”, 培养学生良好的视觉阅历和高雅的审美能力, 同时锻炼学生体会自然、观察自然、归纳自然和表现自然的能力, 有着其它写生课程不可取代的意义。绘画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有形地反映可见之物, 而在于对存在物之变化的感知。

风景写生的过程不单纯是练基本功、积累素材, 更更要的是培养自身对自然、对生活的认识、体验高尚的情操, 陶冶心灵, 感悟人生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摘要:通过野外写生, 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和瞬间而得的捕捉力, 从而使学生掌握色彩风景造型的基本规律, 使学生在风景写生实践教学中得到社会知识的增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风景写生,取景构图,色彩,整体性,情感,意境

参考文献

[1]李天祥, 赵友萍.色彩美[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杨杰.世界油画大师风景画精品集[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8.新课程真好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篇八

【关键词】课程 小学语文 教学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 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 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 了。

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第一次上网课的经历作文下一篇:个人时间管理实践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