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化学中考复习计划

2024-09-09

2023年化学中考复习计划(精选7篇)

1.2023年化学中考复习计划 篇一

2012年中考化学复习计划

一年一度的中考寄托着考生的希望,为了提高化学学科的中考成绩,现将我制定出的初三化学复习计划与各位老师交流,有不妥之处欢迎大家能批评指正。

初中化学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就是要学的知识表面上多而碎,不仅需要记忆的东西多,而且需要理解、归纳综合的也比较多。这样,初中化学的总复习就非常关键。复习首先在宏观上要抓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课本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化学素质和综合能力,以让理论和实践做到有机结合为出发点。

一、时间安排:

我校在3月中旬上完新课,3月下旬进入总复习。

3月下旬到4月中旬,第一阶段章节复习。

4月下旬到5月中旬,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5月下旬到6月上旬,第三阶段综合复习阶段,也就是模拟训练阶段。

二、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章节复习,温故而知新。要求学生把课本从头到尾认真的看一遍,一定要注意“细”。准备一到两本适合的复习资料。我为学生们推荐的是《中考复习资料》,因为这本资料我已经使用了两年,以我个人的见解来说,它的知识点归纳的非常到位。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学生的自主归纳,可面对7-1=0的现状,尤其是取消了等级录取方式后,各学科的综合协调更为重要。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在化学学科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能力提升。查漏补缺,准备一本纠错本,把以前做的相关习题的错题进行收集整理,仔细分析错误所在,重新订正。还要准备一本作业本,因为现阶段的资料泛滥,选取有针对性的习题,是老师在复习阶段必须要做而且是一定要做好的一件事。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经常抱怨记不住,没有时间,可做的题目也不少了,为什么效果不大呢?我想太多的资料让学生学会的仅仅是ABC,关注的是答案而忽略了问题本身。面对中考,我们无法去研究具体的试题是什么,但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对试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第三阶段综合复习阶段,也就是模拟训练阶段。做一些历年的中考习题,可以看答案,问老师和同学,看答案的目的是学习中考的题是如何解答的,改正平时学习中的不良解题习惯和解题方法。如推断题、综合实验题、实验设计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实验数据处理型计算题,这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不仅要求对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要熟练,更要讲究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还要准备几套今年一些名校的中考预测试卷,有的放矢。

总之,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要重视复习的作用,它能够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2023年化学中考复习计划 篇二

一、认真研究《标准与说明》,准确把握考试要求的变化,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从严格意义上说,学业水平测试题与中考试题有着本质的区别,学业水平测试题必须严格依据《标准与说明》规定的要求命制,试题的选拔性、区分度不一定是核心指标,但必须严格依据《标准与说明》的要求。当然,由于云南省各地学业水平测成绩与高中招生挂钩,使命题者不得不在试题区分度上有所考虑。

教师对《标准与说明》的研究,要着重思考三个问题:找变化(有什么变化)?想改进(如何改进复习)?如何用?首先是细读《标准与说明》,找出考试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五大主题的学习目标及要求有哪些变化?特别要找出哪些学习目标降低了要求?哪些学习目标被删去了?其次是题型结构、考试时间和题型示例的变化,也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在研究《标准与说明》变化的同时,还要思考如何根据这些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如,《标准与说明》中提示选择题题目增至20题,教师就应在提高学生解答选择题的准确度上多做思考;样题简答题还有一个变化是出现了大分值的简答题(分值为7~8分),这些题往往都以生产、生活和社会的信息为情景材料,围绕材料由易到难,设置涉及多块知识的问题,考查的知识面较广,体现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迁移应用。面对这些变化,学生会遇到哪些问题?复习教学中要如何给予强化和突破?这些都是教师在研究《标准与说明》时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如何使用好《标准与说明》是对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一个考验,使用得好将可极大地提高复习效果,否则很可能是目标找不准,劳而无功。

案例一:利用教材和《标准与说明》,系统复习基础知识

教学程序:(1)以《标准与说明》中的学习目标为线索,以强化基础知识为目的设计多组问题;(2)依托教材,教师利用问题组以提问、讨论、听写等方式系统复习基础知识;(3)利用《标准与说明》中的专题训练进行达标测评。

实例:“身边的化学物质”的复习。

教师:今天我们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请大家把《标准与说明》翻到第5页,我们共同来复习。

问题组:(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2)下列现象证明了空气中的哪些成分?①露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出现了白色浑蚀;②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壁上出现水珠;③铁在空气中会生锈。(3)请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及与之相对应的性质(让学生参阅教材)。(4)教材P27图2-3的实验,可观察到哪些现象?得到哪些结论?如何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实验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气体体积减少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如将红磷换成木碳,结果会怎样?将红磷换成镁条进行实验时,发现进入瓶内的水远远超过了1/5,你能提出什么猜想吗?如何证明?

练习:请同学们用10分钟时间完成《标准》第39页选择题的第1~15题,简答题第41、42和43题。

讲评、反馈:(1)公布答案,了解学生完成情况;(2)简单讲解关键问题。

二、精心规划,扎扎实实做好复习的准备工作

化学学科复习时间紧,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每节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复习却缺乏系统、全面的安排,东一下,西一下,零乱而仓促,复习目标不清,落实手段低效,一个重要原因是复习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因此,教师必须在复习开始前精心规划每节课,扎扎实实做好复习的准备工作。复习前要完成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 认真学习《标准与说明》,准确把握各知识点要达到的目标层次,理解学业水平测试的特点,针对学生掌握实际,找出复习的核心点、关键点和难点,并思考有效突破的教学手段。

2. 准确掌握学情,对学生各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学习的难点、薄弱点、疏漏点能准确把握,确保将复习重点放在学生普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上,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

3. 制定一个精细、可操作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要精细到明确每一节课的目标和主要内容,确保复习工作能按预先精心制定的计划稳步推进,不留死角。

4. 提前做好教学资料的收集、编制工作。复习中用到的复习提纲(知识清单),各专题达标测评试题等要在复习前编制完成,确保有充足的时间对资料精心打磨、提高其质量。

三、利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参与性是决定复习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教师要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能放弃,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以充满教学智慧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在一种极积向上、活泼主动的氛围中完成复习。

其次,教师要利用化学的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大胆创新,让学生极积主动地参与到复习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有的教师在复习化学用语时,设计了一场充满竞争和趣味的“化学用语大比拼”活动课;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以社会热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应用。另外,运用科学探究创设情境,内容丰富多彩,能充分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调动学生极积参与,已被广大教师普遍使用。

案例二:以科学探究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性

教学程序:(1)教师以具体事件和问题创设探究情境;(2)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并讨论、交流和完善;(3)学生演示探究实验;(4)教师归纳小结。

教学步骤:

情境1:教师展示一瓶NaOH溶液,并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昨天忘了盖上瓶塞,会不会变质了呢?变质时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如何证明它已经变质?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方法进行实验,发现有气泡产生,证明溶液已经变质。教师追问,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

情境2:展示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CaCO3、Na2SO4、Ba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和而成,请你设计实验进行鉴别。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并讨论、交流,同时对别组同学的方案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

学生演示自己的方案,教师总结归纳思路和方法。

四、利用复习提纲,高效快速落实基础知识的复习

化学学科复习有三个突出矛盾:(1)化学科复习时间被压缩,复习时间紧,内容多;(2)初中化学中大量基础知识需要强化记忆才能迁移应用;(3)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差异大,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严重拖慢了复习的进度。面对这三个矛盾,一种“古老”的复习手段——编制复习提纲正在被广泛使用,如果复习提纲的针对性较强,落实手段到位,则复习提纲在高效、快速复习基础知识方面的效果就十分显著。编制和使用复习提纲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所编知识点的内容及要求要与《标准》的要求相吻和,要做到既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又不过分拓展。

2. 知识点要以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呈现,以便学生能自己完成。

3. 复习提纲的编制要与学情相吻和,强调基础性和针对性,形式要灵活多样。

4. 复习提纲主要解决的是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系统归纳,内容不宜太多。

5. 落实手段要到位,要督促学生对复习提纲中的内容进行强化记忆,并及时提供反馈。

案例三:编制复习提纲

......

34.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______;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______;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______。

35.分子是______。分子的三个特征是:______,请举例说明:______。

36.原子是______。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______和核外带______电的______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以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为例说明氧原子的结构。

37.带电的______(或原子团)叫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______电,形成______离子,如______;原子得到电子,带______电,形成______离子,如______。

38.在原子结构中,原子的种类由______决定,相对原子质量主要由______决定,元素的分类主要由______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决定。

39.填空。

五、精选习题,落实方法,防止陷入题海

教学中新题、好题层出不穷,教师乐此不彼,导致复习教学陷入题海。学生在题海中终日煎熬,苦不堪言,这是复习教学中后期最常见的情境。教师要想引导学生走出题海一定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1)正确理解习题训练与学生成绩提升的关系。很多教师认为在复习过程中只要习题练得多,学生的考试成绩就一定会好,而考试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习题没有做够,这就难免会使学生陷入题海。甚至不同学科间也互相“攀比”,物理做了5套题,我们化学也不能少于5套,好像少做一套题,成绩就会差一截似的。很多教师很少去思考一个根本问题:我们要学生做这大量的练习的目的是什么?讲练结合,精讲精练是复习教学的基本原则,必须通过一定量精细化的习题进行强化、巩固,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其迁移应用的能力,才能达到很好的复习效果。习题训练还应与要达到的复习目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从而增强训练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加强对试题的研究。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所需掌握的知识其实是很少的,而试题却是很多的,而且每年上百套中考试题也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新试题,即使沉浸在题海中也是无法练完的。教师要根据课标和《标准与说明》中的要求,理出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并以此归纳出目标所对应的考查重点和典型试题,形成一个完善的目标——试题研究体系。当搞清楚了这些对应关系以后,教师对课标、教材和试题的理解会更深入、更全面,再回头看茫茫题海,题海已变成条理清晰,经纬分明的通途了。总之,只有教师自己走出题海,才能引导学生走出题海。

案例四:教师集体备课(依据课标对考点、试题的归纳)。

典型试题:(略)

后期复习的习题训练或测评要注意以下几点:(1)训练或测评的目的要明确,针对性要强。如,每节课的达标测试主要是强化当堂复习内容,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试题要基础、典型,针对性强;专题达标测评题型与内容要与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吻合,注意在学生的薄弱点、疏漏点、难点上进一步强化,补偿性训练专门选择学生普遍出现的易错点、疏漏点等进行强化;模拟测试除了能评价学生复习成果外,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学业水平测试的试卷结构、题型和应试技能等。(2)及时评价和反馈,除模拟测试外,其他测评材料的内容要少而精,这样才能及时评价和反馈,反馈越及时,训练的效果越好。(3)测试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测试题难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逐步提升,及时强化学生的进步,调动其学习兴趣。

六、重基础、抓关键、强调有效提升

化学学科中后期复习什么内容?复习重点是什么?复习到什么程度?复习的先后顺序如何安排?这些都是一系列重要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重视基础知识的强化落实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双基”是初中化学的主要内容,也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业水平测试的主要内容。教师一定要在第一分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扎扎实实地落实“双基”,后继复习时要进一步强化巩固,切忌不打牢基础,而忙于不着边际的“能力培养”。

重点要落实好化学用语和酸、碱、盐性质的复习。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化学用语与其他化学知识都有广泛地联系,是一个很好的拓展点,建议在专题复习的开始,首先对化学用语进行系统归纳,全面拓展,再给予足够的强化训练。酸、碱、盐性质的基础知识也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完成物质推断、鉴别和综合实验题时,虽然教师讲解了许多思路、办法和技巧,也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训练,但由于学生对这块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致使他们在解题时仍困难重重,突而不破。对这些核心基础知识,不要只忙着让学生去做大量的习题,而要引导学生去逐块逐层地系统归纳,熟练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并利用开放性问题去拓展应用,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案例五:利用开放性问题落实“双基”、培养能力。

问题情境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A+H2SO4=ZnSO4+______;

(2)C+HCI=______+______;

(3)B+Na2CO3=______+______;

问题情境2:观察右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瓶内装有某种无色气体,将注射器内液体滴入少许后,注射器活塞就“自动”向下运动,液体被吸入瓶内。活塞为什么会向下运动?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如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2)若瓶内装有某种药品,滴入少量液体,活塞能向上运动。活塞为什么会向上运动?药品和液体可能是哪些?你能不能根据变化原因,分类列举出来?如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2. 按知识块进行专题复习,突出关键问题,落实复习实效性

以归纳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培养迁移应用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块专题复习是中期复习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化学用语、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物质的性质分类和用途、水与溶液、金属和金属材料、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化学实验、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计算等。针对不同专题,不同教师会有不同的思路和办法,但要注意的是复习要以实效性为第一要旨。所以,教师要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对这些专题进行大胆取舍,集中时间和精力突破学生共同的薄弱点和困难点,争取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好的成果,而不能受自己思维中固有知识构架的影响,更不能被教辅资料牵着鼻子走,费时费力去地完成资料“规定”的任务。

3. 努力提升题型专题复习的实效性

以典型试题为案例,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为主要目的题型专题,可融入知识块专题中,也可独立出来,放在知识块专题之后。题型专题主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1)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2)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应试技巧;(3)树立应试信心。

题型专题常见的内容有:(1)选择题专题;(2)物质的推断和鉴别;(3)实验探究;(4)信息给予题;(5)综合计算;(6)图象题等等。具体安排哪些专题由教师对《标准与说明》的理解和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而定。

题型专题的教学一般包括“典型试题训练→解题方法”、“思路归纳→练习强化巩固”等几个环节,具体操作可根据学情大胆创新,关键是要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如,对于选择题专题,有的教师采用“20+10”或“10+10+10”模式,即一节课要完成30道精选的选择题,分成两组(一组20题,一组10题)或分成三组(每组10题)。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一组,并进行快速点评,反馈和归纳出选择题高效解题的技巧,然后再进行下一组训练和反馈。题目的难易,数量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整。

题型专题复习的有效性取决于以下三点。

1.教师对各类经典题型和解题思路的归纳和研究要到位。每一专题的典型题型有哪些?各题型的解题思路有哪些?教师必须研究和归纳到位,才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和有效的解题思路。如,对于“物质的推断和鉴别”专题,教师首先要能归纳出典型的题型:(1)选择式的推断鉴别题;(2)框图式的推断题;(3)表格式的推断题;(4)文字描述的推断、鉴别题;(5)物质推断、鉴别的实验探究题等,才能精选出典型试题,然后对各类型试题的解题技巧进行归纳。如,对于框图式推断题,解题技巧是仔细审题,勾划关键信息,用铅笔将转换后的信息标注在框图上,找到突破口,推导完成后,要顺着框图的线索进行检验等。

2.要准确了解学生解题的难点和障碍。复习中只有集中力量针对学生解题的难点和障碍进行有效突破,才能事半功倍。如,“物质的推断和鉴别”成为教学难点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学生对酸、碱、盐转化关系不熟,对物质的特性和反应特征归纳不够造成的。因此,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突破这个难点时,将力量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归纳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等物质的性质,归纳常见的几种白色沉淀,归纳常见的黑色物质,归纳几类常见的置换反应等。

3.2023年化学中考复习计划 篇三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3-0010-03

自2006年至2008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无论分值分配还是试卷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因此,研究好这三年河北省中考试题,对把握2009年中考脉搏、提高复习效率会大有裨益。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我省中考化学试题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总结了备考复习的建议,供广大师生参考,但愿能提高大家复习的针对性。总体来看,我省试题比较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试题也比较注意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等能力的考查。

一、近三年试题特点

1.试卷结构稳定。近三年理综试卷的题型一直是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四个题型,各大题的小题数也保持不变,物理、化学、综合的题目顺序、小题数也没有变化。化学部分包括1~7、29~31、36~38小题,2006年为39分,2007、2008均为40分。综合部分包括8~14、27、28小题,2006年22分,2007、2008均为20分。

2.突出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主要是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所要求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操作、身边的化学物质入手,考查物质的基本性质和有关的实验技能,试题由浅入深,注重基础。考查过的化学主干知识主要有:①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②微粒性质的应用;③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与书写,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判定;④溶解度曲线、标签等图表的分析、应用;⑤基本实验技能,几种重要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等)的制法、性质和检验,教材上实验的原理分析、实验改进等;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⑦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⑧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⑨pH的应用;⑩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等。

3.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试题中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较多,适当关注热点,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泛。2006年涉及了日常生活中饼干潮解现象的分析解释、土壤改良、硬水软化、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等生产、生活问题;关注“禽流感”、“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等社会热点问题;导电塑料、乙醇汽油、金属及金属材料的应用、淡化海水、废旧电池回收、垃圾的处理、烟花燃放等能源、资源、材料、环境保护等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诺贝尔奖等高科技等社会问题也在试题中有所体现。

2007年化学部分的13道小题中,有7道小题联系生活实际。综合部分9道小题中,有6道小题联系生活实际。试题从物质的用途(金刚石、16%食盐水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等)、食品安全(甲醛浸泡水产品、霉变大米的不合理处置、食品保鲜等)、金属的利用(铝合金制门窗、钢铁防锈等)、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饮用水的净化、“太阳能之城”建设类的科学发展前沿问题、含苏丹红的饲料等社会热点问题、人文教育问题等多角度进行了考查。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节能减排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第9、27、30题涉及了“限塑令”、“祥云”火炬的燃料、“鸟巢”的建造材料、“水立方”的外层膜结构材料等内容。试题还涉及了环境污染和保护(第9、36题)、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第3、9题)、化学与能源利用(第12题)、化学物质与健康(第3题)、解释生活现象(第1、2、10、11题)、生产生活(第8、11、29、30、37、38题)等。

这些信息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背景材料,富于时代气息。把课本中的一些重点知识寓于新的情景之中,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时刻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题目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既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品质,达到了激发考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重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我省注重考查实验、探究能力,符合课改要求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探究能力既包括对常用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实验基本操作、现象描述、原理分析等基本实验技能,也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评价、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实验结论的反思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近三年的第36、37题均为实验探究题,每年的选择题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2006年第1题出现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水的电解、过滤等基本实验装置和操作图;第10题考查量筒、烧杯、试管夹、托盘天平的使用中蕴含的操作原理;36题是源于教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题,各版本教材均有此实验;37题探究味更浓一些,取材源自于人教课标版教材中“活动与探究”中的“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它以实验探究的方法,呈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涉及到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描述现象、总结结论、反思与评价等科学探究的要素,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探究能力。

2007年第7题结合读图考查了对石灰水与稀盐酸、石灰水与硫酸铜、铁与硫酸铜、铁与稀盐酸四个常见反应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第14题通过蜡烛火焰熄灭原因的分析,考查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重组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36题是源于教材中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的选择来源于人教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题目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仪器的选择、发生装置的评价、收集装置的使用和同一装置不同的用途及装置的改进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考查;第37题源于生活,通过对猜想依据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改进、探究启示等考查了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的能力。

2008年第5题考查浓硫酸的稀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等实验的基本操作;第6题从已知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第29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蒸发食盐水)选择仪器的能力;第36题对教材中的燃烧条件、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考查学生会分析化学现象并得出结论的能力;第37题从生活中常见的胃药(碳酸镁、碳酸氢钠等)入手,根据标签中的说明进行探究,要求学生会猜想、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5.设置图表,考查思维能力。通过曲线、图片、数据表格、实验装置图等来获取解题的信息,已经是化学考试中的一种常用手段,旨在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分析判断、获取处理信息等诸多能力。我省在这一方面也很重视。2006年化学部分第1、第36题为实验装置(或操作)图共6幅,第5题涉及坐标图1幅,第31题为碳循环示意图,第37题是表格;2007年第6、7、13、31、38题中也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置了图形和图表。2008年共出现23幅图,其中化学占9幅,内容涉计元素周期表(第4题)、实验设计(第8题)、物质的用途(第8题)、实验操作(第14题)、框图(第31题)、说明书(第37题)和坐标曲线(第38题)等。所有这些图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较好的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6.计算题难度不高。我省计算题注重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强调计算的应用性。2006年计算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2007年结合表格计算“洁厕灵”中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2008年结合坐标图分析生成氧气的质量,进而计算医用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这些计算题信息量小、计算量不大、难度不高。另外,选择题中涉及的相对分子质量、物质中各元素质量比、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质子数、中子数的计算等也较为简单。

7.淡化了学科间的综合。可以看出,近三年试题中学科间综合题的分值在下降,并且“拼盘”痕迹明显,更加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自然渗透。笔者认为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考试中的发挥。

8.试题难度基本稳定。

说明:难度系数=学生的平均得分/满分。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化学部分难度系数有波浪式变化,但波动不大,保持基本稳定。

二、2009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分析

1.依旧以考查化学的主干知识为主。初中化学知识点较多,由于理综试题总数的限制,中考中不能面面俱到,有很多知识点考不到,但主干知识几乎年年都考。

2.贴近学生生活,强化实际应用。会继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创新成果、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命题。充分体现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从多个视角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身边处处有化学。

3.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化学试题无论以什么样的情境引入,出现什么图表,涉及的都是基础知识,但能体现出对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对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较高。会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4.试题会保持稳定。在试卷结构、长度、分值分配上将保持稳定。试题的难度可能会稍有增加,有些题的区分度会更好,个别题对能力的要求比2008年会高一些。

三、复习建议

1.重视教材,夯实基础。教材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河北省现在使用的有人教版、湘教版(仁爱版)、沪教版、科粤版共四种版本的教材。命题时,会兼顾各个版本,保证使用不同版本教材学生能公平竞争。不论试题情景如何,其涉及的知识点都来源于教材,命题时的素材也多来源于教材。

如2007年第29题“造成钢铁锈蚀的原因是 ”以及“为了避免菜刀生锈可以采取的方法 ”,第30题“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 ,还能,所以必须密封保存。”;2008年第29题中对“实验室蒸发食盐水用到的仪器”的考查,是完全源于课本的基本实验(人教版“粗盐的提纯”、湘教版“蒸发饱和食盐溶液”、沪教版“蒸发溶剂使溶质析出”);第36题关于燃烧条件的探究也是一道取材于课本的实验探究题目,在四个版本中呈现的形式各不相同,试题选用了新的装置,考查了学生对于燃烧条件的理解及应用。上面“一”中“4”里所提到的很多题立意均源自于教材。还有很多填空题来自于教材章节后的习题或对教材知识的横向总结,甚至有相当数量的试题只是对教材中的实验、图表、装置、定律等进行了一些简单加工。这给我们复习的一个启示就是一定要重视对教材的再学习,注重对教材的仔细阅读和理解,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首先,应紧扣教材进行复习,不放过教材中任何一个实验、概念、规律、例题习题、探究活动、小资料、家庭小实验、阅读材料,甚至一个插图、一个表格,一个情景等。第二,要高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复习教材要“活”,力戒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复习时要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注重知识之间的迁移和对比,能通过分析和比较,弄清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把学过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由于大家手头复习资料很多,往往会陷入题海中,做题是必要的,它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做题中大家也经常会碰壁,这时建议同学们要研读教材,看自己到底对教材中的什么内容不够熟悉。此时,不但要把有关内容很好的研读,还要趁热把相关的知识一起精读、思考,站在全书的高度整理知识点。养成这样的习惯,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体会到教材的妙用,并在大脑中形成更系统更完善的知识体系,考试中也会更准确、快速地提取相关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

2.注重反思,提高时效性。化学复习中值得反思的内容很多,如对解题方法、思路、策略的反思,对自己学习中经验教训的反思等。复习完一个单元、专题后,通过反思、比较搞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尤其专题练习和阶段考试后更要及时反思,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

一是反思错题的原因。对审题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分析,若是审题时出现错误,如:未抓住关键字词,由于在非关键词上纠缠而忽视或看错关键词等等,应在做题时有意识地将关键词划出以减少错误;若是思路出现偏差,则应敢于展现自己的思路以便同学和老师发现自己的问题,同时还要学会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若是方法错误则应积累此类题的做题方法等等。

二是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哪些知识还未准确掌握,知识网络搭建的是否完整,何处有缺陷?若是知识点没有掌握,一定要把它搞懂,可以查教材、问老师或与同学探讨。

三是反思书写是否规范,表达是否准确。中考时,很多学生会因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不完整而失分,应引起重视。若是由于主观简答题表达不准确则应加强研究答案,弄清答题的正确思路及表述方法。

四要反思考试时的心理状态、时间分配等方面是否有问题。如有问题应及时调整。

通过反思,有意识地培养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好习惯,慢慢就可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阅读、审题和解题能力。

3.重视实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中考中的实验探究题有很强的综合性,其中的实验原理、方案设计、实验步骤、现象辨析、结论表述等,既要用到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基本操作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会涉及对问题的观察、分析、推理等能力。这要求我们复习中,首先要对常见仪器(如试管、长颈漏斗、量筒、滴管等)的用途、使用方法了如指掌,对药品的取用、物质加热、仪器连接、装置气密性检查等基本操作能熟练掌握。再就是对教材实验能准确掌握和深刻理解,充分挖掘其内涵和外延,比如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操作,要从知道“怎么做”到也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教材中的实验产品和工业上高炉炼铁得到的产品有何不同?第三,通过针对性练习熟悉探究题的解答方法,目前探究味儿浓的试题大多数是让同学们在读题和解题的过程中学会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该类问题貌似复杂,有的知识还比较陌生,乍一看觉得很难下手,但事实上解答该类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解决方法都是在教材中已学过的或题目暗示的,解题时只要静下心来,读懂题意就可攻克,难度并不大。

4.适当关注社会生活、生产科技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近几年,河北中考题中不同程度的关注着社会生活、生产科技中的热点问题,通过这些内容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能力素质。所以,要指导学生注意读书、看报、听新闻,适当关注与化学有关的各种时事,尤其是在2009年中考之前所发生的新闻、社会热点等要多留意,这些都有可能作为试题的情境,如“神舟系列”飞船,诺贝尔化学奖,食品污染(饲料添加剂),假药的危害,禽流感,煤矿安全事故,新能源(太阳能的进一步利用),环境污染,世界环境日、土地日、海洋日、森林日、水日、无烟日等的主题都有可能作为试题的情境。同时还要留意身边的化学,从小处着手,家中的服装标签、药物等的使用说明、常见生活用品、学习中的各种文具,同样有可能成为试题的素材,同样蕴涵着丰富的化学信息。同学们学习很紧张,闲暇的时间不多,这也不用着急,只要适当关注这类问题即可,这类题起点高、落点低,用到的也都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审清题意。如果我们平时留意了、思考了,重视了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有机联系和结合,养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习惯,做题时就会更顺手。

5.领会精神,明确考试方向。首先要研究《课标》、《考试说明》或《教育实践与研究》增刊,了解考试内容、层次要求及考生应具备的能力。通过研究近三年我省中考试题,了解中考考点、重点、热点,题型、命题的角度、思路等。如,我省对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大,此类题丢分率高,应注意此类题的练习。

相信大家通过辛勤的努力,抓好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及时反思总结、堵好漏洞,一定会在2009年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稿),2001.

[2]许九奎.平实中孕含着新课程的内涵——2006年河北省课改实验区中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卷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03B):18.

[3]许九奎.重视教材·夯实基础·提高能力——2007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及08年中考备考指导[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03B):10.

[4]胡美玲,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第2版)[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第3版)[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6]王祖浩,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第2版)[M].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2023年化学中考复习计划 篇四

曾永健

为了迎接2013年的中考,确保我们学校中考各项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的推进,特拟定此中考备考方案。

一、备考指导思想

我们的中考备考工作要以为学生服务为准绳,努力提高我校中考的整体水平,提升我校中考在全县的综合排名,提升我校的知名度,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加强化学科的课堂教学工作,努力提高中考成绩

1、认真学习《陕西省中考说明》,明确考试目标、要求、命题范围、内容以及考试方式、试卷结构、试题难易比例、评卷方式等,做好教学目标的制订工作。预测和把握出题动向,结合所教学生实际,制定复习、模拟计划,使复习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尽力而为,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中考成绩。

2、教实新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按要求以“教材和人”为本,吃透教材,做好新课教学工作,既全面又有重点。强调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双基”,引导学生对学科重点知识做归类练习,清理各部分知识的纵横联系,加大理解能力培养的力度,教学中应以鼓励为主,逐步提高成绩。

3、加强复习教学针对性,特别是备课的针对性,对近年中考的考点、热点、难点以及命题方向、试题类型、解题方法技巧、学生复习与学习方法等都要加强研究,精心准备。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并督促教师及时反馈和调整,督促学生抓紧时间学习,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心理引导。

4、复习备考时,要针对学生不同层次及不同发展方向制定不同的备考计划,采取措施使他们都有所提高,特别是优秀学生要加大培育力度,提高优生比例、提高高分比例,力求增加数量,提高质量。

三、认真对待每次模考

认真对待每次模考,一是每次模考前要认真做好复习工作;二是强调学生认真对待考试,加强监考,培养学生考试的心理素质;三是考试后认真总结每次模考的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诊断,及时反思,及时研究,制订和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测评的质量,为中考夯实基础。

四、积极转化学困生

我校存在着一批成绩较低的差生,他们是提高平均分数最大的“潜力股”,只要我们工作得当,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对差生的管理,重在心理调整,让他们养成习惯,提高兴趣,增强自信;要分出层次,因材施教,不能盲目拔高。差生的中考复习要采用抓大放小的策略。对于差生要学会舍得抛开难题,力求基本题少丢分,中档题多拿分。

(2)差生中考复习要坚持“小步子,密台阶,勤反馈,多鼓励”的原则。

(3)差生的心理辅导,重在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要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快乐,找到适合他们的目标,要努力让他们对学习痴迷,并对此乐此不疲。

五、复习策略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4、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

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5、关注社会热点——(科学、科技、社会、环境、生活)

六、教学进度

第一阶段(开学——本学期第3周):本阶段要求必须完成所有新课的教学工作。

第二阶段(本学期第4周——第8周):本阶段师生以《2013年中考考试说明》为纲,以书本为本,过好课本关。要求师生认真扎实地把中考所考知识全面复习一遍,对课本上的每一单元、每一章、每一个知识点都必须熟练、吃透。本阶段复习结束后,认真总结第一轮复习情况,研讨下一轮复习重点、方法、对策。

第三阶段(第二学期第9周——第14周):本阶段以分类复习为主,以突破难点、解决重点为重点,落实第二轮复习,在学生全面把握基础知识上,突出抓好考点、难点、重点。以精讲带练,以练形成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要求,本阶段的强化练习以套题练习为主,兼顾教师自选例题作必要的补充。小结第二轮复习情况,研讨第三轮复习对策。

第四阶段(第二学期第15周——第16周):本阶段以综合练习为主,以适应性练习及检查反馈指导为重点。以模拟练习作为检测复习效果及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辅导工作,做到定对象、定时间、定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提高,落实第三轮复习,通过训练、模拟测试,使学生能熟悉题型,把握解题方法。做好本阶段的复习情况小结与分析。

5.2023年化学中考复习计划 篇五

从总体调研情况看,各校高三生物学科一轮和二轮复习都能按计划顺利平稳地进行,部分学校对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进本文由收集整理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各校共性优势

(1)各校都有一个明确的一轮和二轮复习计划。一轮复习时间基本都在高三上学期,复习内容基本按教材章节内容顺序进行,复习重点是学科知识网络的建构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二轮复习时间基本都是两个半月左右,在高三下学期,复习内容都是以小专题复习为主,专题的设计基本都是以细胞、遗传、代谢、调节、生态、实验等几个高考热点内容为主,复习重点是易错点的纠错反馈及专题性训练。

调研发现,各校备课组对专题复习的资料、学生作业及单元测试卷的设计都作了具体的分工。其中杭四中、十四中、萧山中学、西湖高中等校在这方面工作做得很细致。

(2)各校一轮及二轮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相同——均是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中一轮复习基本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有少量的问题和学生练习;二轮复习则一般是教师十几分钟的考点分析(讲解)及二十几分钟的学生练习和讲评。萧山中学、富阳中学等学校则主要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复习课教学。总体看“学案导学”模式对学生“学”的关注更多些,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更高些。

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多数教师能重视对考纲及高考试题的研究,教学时能根据考纲要求正确把握考点分析的深广度,能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3)各校均十分重视高三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活动能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每次活动均有具体的任务分工,在课件制作、例题选择、作业设计等方面都能做到资源共享,较好地发挥备课组的整体效益。

(4)各校都很重视学生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设计。多数学校能尝试自编符合本校学生学习实际的学生作业,部分学校能自编学生学案配合课堂复习课教学。

(5)从听课情况看,绝大多数学校高三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课堂学习的精神状态较佳,学习习惯良好。

二、各校共性问题

1.复习计划的制订重思路轻细节,缺乏操作性

多数学校的高三备课组一轮及二轮复习计划只罗列一个大致的复习进度,一般只有复习时间、复习的章节内容、课时安排三个项目。只有富阳中学等少数学校有具体的考点分析、学情分析、每一单元复习的重难点确定、复习策略的确定及备课组内每位教师的具体任务分工(如课件制作、例题选择、作业设计、单元测试卷的组卷等)。总体而言复习计划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学校还是不多的。

2.二轮复习课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针对性不强

多数教师的二轮复习课模式与一轮复习课非常类似,都是先讲知识点再选几道历年高考题让学生练习,最后点评答案。这反映出教师对二轮复习课的目标定位所作的分析和思考不够深入。事实上,二轮复习由于时间紧,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考点重新再详细地梳理一遍,因此,教师在设计复习课时除了要研究高考考纲和考点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对相应考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通过课堂练习及作业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障碍和易错点在哪里,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与高考要求的差距在哪。如果学生某一内容的学习已经完全达到了高考的要求,那么这部分内容就不需要再进行二轮复习;如果有差距,那么整节课的设计就应围绕如何消除这个差距而展开,使一节课中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从而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提高二轮复习的针对性。

3.二轮复习课有效性有待于提高

从调研情况看,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重视怎样把知识讲清楚而忽视怎样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重教法而轻学法指导的现象很普遍。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没有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有侧重地讲,讲解时启发性不强,未能针对学生的学习障碍设计问题;课堂教学中例题的选择和使用不够合理,教师未能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典型的例题进行变式训练,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教师对学生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研究不够深入

多数学校的备课组教师尽管能自编学生练习或者学案,但仅限于按知识点收集历年高考题及各地模拟题拼组成试题集而已。真正对这些试题进一步进行分类(按知识点分、按题型分等)、精选的学校较少,而在分类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再作进一步改编,设计系列变式训练归纳总结解题技巧和规律的学校就更少了。

三、复习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提高课堂复习教学效率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不少高三生物教师在课堂复习教学时,往往满足于边展示ppt边进行清晰和系统的讲解,学生上课就像看电影一样,头脑中并没有真正发生将知识网络化的思维加工过程,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呈现出来的一张张概念图是怎样建构出来的,这样的教学导致的结果是课后教师认为某些知识点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但事实上学生仍然似懂非懂,遇到具体题目时经常出错。因此,高三一轮复习时如何

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是教师备课时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例如,必修三模块“细胞免疫”一节内容概念繁多,仅涉及的不同细胞名称就有17个之多,通过一节课的复习要让学生理清这些概念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十一中章冬萍老师在高三一轮复习课中设计了四个学生活动环节:(1)让学生说出与细胞免疫相关的细胞名称;(2)引导学生将这些细胞进行分类;(3)探究不同类细胞之间的区别和联系;(4)分解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细胞免疫过程概念图,结果取得了很好的复习效果。通过上述几个环节的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学会了按免疫功能对相关细胞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如何识别抗原、如何清除抗原这两个核心问题,理解了不同类群细胞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自主建构细胞免疫概念图,从而有效达成将基础知识网络化和结构化的一轮复习目标。这比教师直接展示细胞免疫的概念图进行讲解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流展示各组学生自主建构的概念图时肯定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一定要注意耐心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不断纠正,不能简单点评后急于把教师构建好的概念图呈现给学生,一定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将学生自己建构的概念图修改正确,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网络的自主建构。

在调研中发现,有许多教师认为课堂时间有限,在复习课中设计学生活动会浪费许多教师讲解的时间,所以很顾虑这样做的效果。事实上像富阳中学的徐晨老师等不少年轻教师在这方面作了很大胆的尝试,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重视例题的合理选择和使用

复习课中选择例题时首先应考虑的是这节课的目标,例题必须针对目标而选择。教师在选择例题时必须要思考选这道题为例题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讲评才能达到目的。一轮复习的主要目标是知识网络的建构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所选择的例题应侧重于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在二轮复习时,该讲的内容在一轮复习时都讲过了,该练的也都练过了,因此,二轮复习课的主要目标应该是纠错,即找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高考要求之间的差距并设法通过例题的训练和讲评来消除这种差距。二轮复习课选择例题时应考虑以下两点:第一,相应内容的课标要求、考纲要求、近几年高考涉及该内容高考题的深广度;第二,分析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错误类型,然后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评。

例如,涉及植物光合作用的图表分析题一直是浙江高考理综卷的热点考题,许多学校在高三二轮复习时都会开设“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图表复习”专题复习课。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教师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简单定位为:(1)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2)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课堂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讲练相结合模式,教师先花十几分钟时间讲一下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然后选几道近几年的高考题作为例题让学生做,教师再点评。这种模式实际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到了真正考试时,学生遇到这类图表分析题仍然不会做。究其原因就是目标定位不清晰导致例题选择缺少针对性。就这节课而言,举例说明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一知识目标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在一轮复习时都已经达成了,难的是多数同学在涉及相应内容的图表分析方面能力欠缺,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但这节课具体应该培养哪些方面的图表分析能力呢,怎么培养呢,培养到

什么程度呢,这需要教师在研究课标、考纲、高考试题、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3.重视学生作业的精选和及时反馈

6.中考化学复习计划 篇六

1、第一阶段分单元复习。按课本内容,进行单元复习。复习时,不能只单纯的照课本内容简单的复述一遍,而是要抓住课本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牢牢紧扣课本每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整理、分类、回忆、对比、联想,搞清教材单元与单元、课题与课题,以及单元与课题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全面抓好知识点和考点。我的具体做法是:按照课本的单元顺序,将每单元的考点、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列给学生,并给学生指明重点应熟练掌握的知识点以及中考的热点,学生只需花费较少的时间,就可以掌握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2、第二阶段分块复习。在第一轮分单元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知识块复习。在复习中按知识体系归类,总结规律。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每个专题既有专题分析讲解,又有专题小测验,还有专题的试卷讲评,使学生对重点知识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一定的提高,通过这样既分单元又分块的复习,就会使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只有牢牢抓住这个知识的网络结构,复习质量才会提高。

3、第三阶段综合训练、模拟测试。为适应中考化学学科的试题特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对云南省中考试卷进行分析和研究,精心编写若干套中考模拟试题供学生练习。在模拟测试中,每次学生练题都要规定限时完成,切忌随意性不定时的练习,综合训练题和模拟测试题都不宜过多,以覆盖整个初中化学教材的知识点、考点、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主。

7.浅析中考化学有效复习 篇七

【关键词】主体性  提升兴趣  有效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5-01

中考刚刚结束,明年的中考又将不远,中考对于初中化学老师来说是年复一年。中考结束之初,几家欢喜几家忧,留给我们老师的将是更深的思考和总结。在新课程中考中要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完成新课任务外,更离不开的是中考前的复习,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复习是中考时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根据自己多年来参与备考和中考阅卷的体会,对于新课程中考复习中如何针对性地有效复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想法和体会。

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共识,但复习课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许多老师经常发出如此感叹:复习课最难上。复习课既不像授新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如何在复习课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的同时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是关键因素,针对化学学科特点,我觉得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学生主体性,增强化学复习实效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句话对于中考化学复习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现在各个省市的化学中考已由过去“单一的知识型”考试逐步过渡到现在的“知识——能力型”,而且越来越向能力测试的方向倾斜。因此,在组织初三学生迎战中考的化学复习教学中,在重视落实化学双基的基础上,更应以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素质。在具体的复习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励他们在复习过程中发挥主动精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今的中考备考,仍有不少的老师把自己摆在复习教学中的核心位置,借助于沉闷的依靠教师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将最大量、最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将学生看成可以自己任意摆布的附庸,主观臆造的组织备考复习,致使部分学生成了储藏知识的“书柜”。事实上,这种教学方式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最终也收不到什么教学效果,只不过是无法之法。从根本上说,中考复习的主人应当是初三学生,而老师只不过是在备考复习这一特定过程中起引导、指导和辅导的作用,因此,备考复习中教师必须摈弃多年来习以为常的“讲练考”的复习模式,而应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复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备考复习中的主体作用,才能进一步提高复习教学效果。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化学复习实效

复习的过程是过去所学知识的再现、巩固和提高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据调查反馈,学生开始时之所以喜欢化学这门学科,主要兴趣点在于化学实验。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虽然大多數实验不可能再做,但重点实验还是要再现,通过实验的再现挖掘新授课中不便于提出的问题,所谓老调重弹有新意,使学生温故而知新,知识和能力在复习中达到升华。当然再现的方式很多,可以借助于实验模板,借助于多媒体等再现实验的过程。

同时在复习过程中在立足于学生发展和实际生活需要的基础上,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多提一些有关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问题,体现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科特点,为同学们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从化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体会和感悟学习化学的价值提供机会,培养大家关心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同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还能指导学生平时留心生活,提升学习的兴趣。在新课标下中考化学命题也趋向于以这些生活情景为素材,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收集、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如果我们平时留意了、思考了,考试时就顺手多了,做起题来也就得心应手了,中考复习也起到了实效。

其次,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实施学习过程评价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激励评价,可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复习的效果。如:“你的想法很好,值得其他同学向你学习”、“你的思路很有创意,将来在化学领域一定有所建树”、“你简直就是一个化学天才”……。一句激励的话语,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甚至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为教学服务,使学生对复习课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果。

三、打造有效复习课堂,增强化学复习实效

我们经常听到教师有这样的感言:“许多知识课堂上都讲过了,甚至讲了N遍了,为什么学生还是做错了?”其实一节课,特别是复习课,不是看你讲了多少,关键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找到了多少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得到了多少提升。要实现课堂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有效性备课,保证课堂复习教学实效。有效性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保证。要提倡全方位备课,在备教学目标中三维目标的同时要备课标、备考纲,备考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教学过程中预设以及生成性的问题。越是最后的复习,越是要加强集体备课,因为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因为班级之间、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模式来实施教学,要注意教学对象的差异性,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案,也就是要进行集体备课后的二次备课,只有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了心知肚明以后,课堂教学才会有针对性的有效展开。

②重视实验探究,训练科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用品选择的依据。例如,精盐提纯实验,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实验目标,然后指导学生练习溶解、过滤和蒸发等基本操作,同时还要提出启发性问题。

总之,在中考化学总复习过程中,作为一线的化学老师,要吃透课标及教材中考说明,认真指导初三学生在总复习阶段做适量的中考化学模拟题,善于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为学生在中考化学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俊如,任剑辉.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一本通[M].江西教育出版社,2011

[2]王金战,邱隆斌.中考提分必做的100道基础题·化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上一篇:小学生文明标兵范文下一篇:爱情宣言经典语录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