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记叙文写作训练

2024-06-16

大学记叙文写作训练(共8篇)

1.大学记叙文写作训练 篇一

关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

记叙文训练

一、记叙文常见开头方法

1、交代法: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就直接介绍要说的事情,还可以连带介绍时间、地点和相关人物。 那一年,我不小心丢了全月工资40多元,当时我真急死了。(《丢钱》)

2、提问法:提出一个问题,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注意的是这个问题必须和文章的主要内容直接相关,可以是疑问,也可以是设问。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碧野《天山景物记》)

你知道苏州人最喜欢喝什么人吗?没错,是茶。(我在苏州生活了一年,我发现苏州的大街小巷几乎都有茶叶店。百闻不如一见,昨天)

3、回忆法:对已过去很久的事,突然想起来,从现在开始回忆往事。常用“每当我看/听到,总会想起”,“现在,那个时候”等。

一转眼,我们就到了毕业的时候,等待着我们的是分别,但是我们的心里却依依不舍,甚至有点儿难以置信,刚进校门的那一刻似乎刚刚过去不久,那天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又是一个细雨绵绵的傍晚,楼下依旧是那一片积水,水花依旧在那几块红砖上跳跃,却不见那位老人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一个星期前的同样的傍晚。

那天傍晚,也是下雨。

4、悬念法:文章开头,故意写一件令人感到奇怪、值得疑惑的事,使人不得其解,吸引读者看下去。具体做法有二:一是用倒叙的手法,先写事情的结局或高潮,二是写一个不合逻辑的想法或现象。 声乐家苏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今人赞叹。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苏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青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

“我是他的亲儿子,他不是我的亲爸爸。”小时的我经常这样的伤心地对自己说。

5、说理法:把作文的主题思想概括为一句或一段有哲理有深意的话,放在文章的开头。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 》)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每当你遇到困难时,总会有一种力量帮你渡过难关,走向光明那就是爱。正是父母给我的爱,让我获得了今天的成功。

二、记叙文常见结尾方法

1、自然法:根据情节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写出事情的结局,结束全文。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途。再见了,美丽的苏州园林。(《游苏州园林》)

2、呼应法:结尾处点题或呼应开头,让读者读完全文后有一个鲜明清晰的总体印象。

小时候,没到端午节那些天,外婆总要忙着包粽子。每到端午,我都会想起外婆,想起外婆包粽子的情景。《外婆包粽子》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背影》)

3、哲理法:叙述完事情以后,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来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深化文章的含义。

自从那次失败以后,我觉得,我的性格比以前坚强了。我明白,当一个人走入低谷时,不能气馁,而要目光向上,努力攀登,攀上胜利的巅峰。

4、留白法:故意留一个不完整的结局给读者,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我又看到了那个女人,她还是穿得那么单薄,在这个寒冷的早晨,一个人靠在墙角,一动不动 没想到这一切竟然是个误会,我赶紧奔到电话机前,拨下了那个熟悉的号码

三、文章结构的一般原则

凤头、猪肚、豹尾

怎样写人

写人记叙文以记叙人物的活动、经历、事迹为主,如人物传记、人物通讯、人物轶事等等。写人的记叙文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写人一般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

⑴,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

⑵,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⑶,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⑷,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动作暗示等。

⑸,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

⑹,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通过相关人物的反映、评说,从侧面间接地烘托描写对象,可以起到睹影见竿的作用。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

⑺,通过事件来写人。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几个人。写人的几种方法可以单独进行训练,也可以综合进行训练。

强化练习

1.下面是《父亲》一文的几个开头设计,请选出不太好的一项( )

A.我的父亲是电器工程师,在家里也要摆弄他的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东西,经常拆拆装装,弄得家里乱七八糟,到处是零配件:桌子上、地上、甚至床上也是。有时人睡到半夜,常被身上的一个遗忘的螺钉戳得哇哇叫,母亲多次向父亲提出“严厉的抗议”,父亲总是说:“千万别动,我正在创新呢!”

B.父亲,当我以这两个有些学生的字称呼您时,我的心更加沉重;在这安静的考场,想到了您,我直想哭。

C.总有一天,那段流动的岁月,会幻化成一只漂亮的乌蓬船,我将立在船头,为深爱着自己的.父亲,撒一路深红色的花瓣

D.读过茅盾的《风景谈》,我联想到这样一道特别的风景:年轻的父亲身前,是一盏精制的小灯,深蓝色的底座,用透明玻璃和海蓝色玻璃相间贴合而成的灯柱,正六边形的白色棱台灯帽,点缀蓝花朵朵,玲珑,雅致。柔和的杏黄色挑映在父亲脸上,一张清瘦俊秀的脸,他点燃香烟,吸一口,高直的鼻梁上喷发出两道青雾,一般熏熟的暖香散发开来,渗透在光里,渐渐烟头上的灰多了,手动一动就要掉在地上,父亲的目光停留在桌上的一大堆图纸上。

2.下面是《心灵上的播种人》一文的开头设计,请选出不好的一项( )

A.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妈妈,我对妈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她,在我心中播下追求美、渴求知识的种子。

B.“师生情意深,携手并肩进。文明礼貌花,香气满园春”歌声从窗口飞出,飘进我的耳朵,拨动着我心灵的琴弦,发出悦耳的和声,似微风拂过水面

C.在我心灵深处播种的人实在很多,让我写谁呢?写老师?从小学到中学,我有许多可敬的老师,写谁好呢?写父亲?他们从小拉扯我长大,教会我诚实做人哦,写奶奶!虽说她没有文化,她那为人处事的故事,一串一串,却在我的心田里激起多少波澜,似清泉,似蜜粮,在心里流淌

D.农民播下种子,经过辛勤的耕耘,结出丰硕的果实。老师在我心灵的土地上播下理想的种子,如今已经发芽成长了。

3.下面是《读书》一文的开头设计,请选出有悬念的一项( )

A.爸爸是教师,受读书,经常给我讲书上的故事,又经常向我介绍书的各种知识,激起了我对书本的爱好。所以我在很小的时候,便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B.我有一个习惯,无论在工作上、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只要碰上疑难,便设法找书来解惑。我一有空就看书,什么书都看,各科的书我都涉猎。日积月累,我的知识逐渐丰富起来,懂得东西也多了,同学们给我取了一个雅号:“小博士”。

C.古人说:“人之学如渴而饮河海,大饮则大盈,小饮则小盈。”我懂得,要获得知识,必须酷爱读书。

D.我爱读书,无论假日还是课余时间,总是一头扑进书里,像饥饿的人见到面包一样。因为爱读书,我曾误过事,闯过祸,遭受过父母严厉的批评,现在想起来真是既使人高兴,又使人难过。

1、话题:谈话的中心,引发谈话的源头。

2、话题作文:由某个设想好的话题所引出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

3、话题好比是一个圆的圆心,从圆心到圆周上的任何一点连起来的线都可视为一个话题作文的写作角度。

一,鲁迅在《故乡》中写道,这世界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自然成了路在路上,我们有许多梦想、许多遐想,但是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又不禁失落彷徨,我们要追寻那知识之路,也要开拓自己的荆棘之路在路上,你都想到了哪些?

请以“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1)路是来往的通道。(基本义)乡村之路、校园之路、城市道路、崎岖山路。

(2)人生之路、探索之路、希望之路。(引申义、比喻义)

立意:(1)实路:如校园小路见证了“我”的成长,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对母校的热爱。

(2)虚路(人生之路):逆境时必须迎难而上,勇于拼搏。

二,还记得罗大佑那首清新的《童年》吗?“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 ”长大了,也就独立了,有了自己的世界,有了自己的生活,可是自己却突然有所失,失去的是什么呢?这就是成长,获得了年龄,失去的童真,你呢?你在成长的岁月里有什么体会?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500字以上。

七年级了,我多了一份烦恼

每个人都想顺顺当当、平平安安的过完初中,可实事证明:谁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一些挫折和一些烦恼。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许许多多的烦恼。

在我进入初中以后,一切都变了,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一切都已经不是那个我熟悉的样子了。

我学习的科目变多了,课外辅导书变厚了,练习册变长了,硕大的书包也变重了,这些突然间的变化使我更加烦恼。我小学时的烦恼不翼而飞了,因为妈妈已经不再管我了,她教我学习的方式变了,她只是在睡觉之前会对我说:“你已经长大了 ,爸爸妈妈不能一辈子跟着你,你要学会自主学习,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一定要记住――你已经长大了,许多事情要自己判断。”说完便给我盖上被子,回到她的房间去。这时,我是学习还是玩,她已经不管了,可是我有时间玩吗?每天的作业像一堆山压得我直不起腰。有时背题背得脑子一片空白,看书的字都有些看不清了。双休日的时候本以为可以休息休息,可老师会在你即将全身心放松时告诉你,回家好好准备下星期的考试,一霎时,我的双休日又泡汤了。双休日要回去复习,准备考试,万一考不好,我的耳边就会传来无止境的唠叨。妈妈郑重地对我说:“怎么没考好啊!分数怎么就是上不去啊!你能考上高中了吗!”上课时,也少不了冷嘲热讽。这时我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我每天更加努力地学习了,认真地复习、预习,甚至连双休日这样的轻松假期,我都很少休息,每天学到半夜,直到腰酸背痛,头晕脑胀。功夫不负有心人,期中考试后,我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这令我的老师和同学都对我刮目相看。上课时,很少再有冷嘲热讽,下课了,同学们也送来羡慕的目光,但是我不会骄傲,因为我长大了,我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烦恼,它们都会永远激励着我向着前方的目标去拼搏、去奋斗。

毛毛虫不经过破茧的痛苦就不会变成美丽的蝴蝶;幼鹰不经过折断翅膀的教训就不会变成遨游在天空中的雄鹰;蝉儿不经过蜕变怎能发出震耳的鸣叫。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经过努力,把烦恼和挫折变为成功的基石,我们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测试(二选一)

1.生活中有很多忘不了的事、人、物,请以“忘不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春天已经过去,夏天来临,我们要捕捉春天的足迹,回忆春天美好的人、事、物、景。请以“春天的足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

1.我经历过许许多多事情,就像天上那一颗颗闪耀的星星。有些暗淡的星星,我已淡忘,但那颗极为闪亮的星星所代表的那件事,在我心中久久都不能忘怀,那就是关于滑板车的一件事。

2.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件事使我终生难忘。经历过那件事,我似乎长大了许多。

3.人生中,有许许多多难忘的第一次,像天空中的繁星一样,数也数不清。如: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交朋友,第一次学骑车,还有第一次.....而最令我难忘的却是一件极其普通的小事,那便是我第一次学打篮球的事情。

4.在我的记忆中,许多往事如同沙滩上的脚印,当海浪卷来的时候,便消失无踪。而有些往事就如海底的珊瑚丛,永远鲜亮。其中有一丛珊瑚最大、最美,那就是这件事。

5.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可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甜蜜又酸楚的一个难忘的梦。

这次班会就像一个足迹,永远的会出现在我的记忆沙滩上。啊!难忘的班会,难忘的事.

6.“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有许多往事我都忘却了,唯有一件事还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使我难以忘怀。

7.我有许多难忘的事,但有一件事犹如烙印一般印在我心里,使我难以忘记.

漫漫的人生道路是坎坷的,是艰辛的。发生的事如满天的繁星多得数也数不完,但我最忘不了的还是那件事。

经过这件小事情,我明白了一个大道理。那就是:一个人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只要有始有终,不要半途而废,坚持不懈去努力,就会成功。

《我心中的一个结》

开头:在我四岁那年的春节,有一件事使我难以忘怀,想知道吗?让我慢慢的记述给你听吧!

结尾:这件事一直在我心灵最深处,今天我说出来,想把我自己的忏悔和懊恼放在明亮的地方,照亮我的心灵

2.大学记叙文写作训练 篇二

基于以上考虑, 本方案以必修一、必修二中的8个写作专题为依据, 对新高一第一学期的写作训练做了重构和整合。整个学期拟安排6次大作文, 第一学段以写人记事为主, 第二学段在写人记事的基础上尝试虚构。目的是学习复杂记叙文的写作, 巩固、强化已具备的写作技能, 尝试、熟悉新的有关记叙文的写作要求, 要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法。

首先是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的关键是要打破思维的定势, 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 尽可能地拓展思路, 从同一问题的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进行或顺向、或逆向、或纵向、或横向的思考, 从而获得众多的方案或结论。写作中, 无论是审题、立意、选材、结构, 还是一个词的选用、一个句的修饰, 发散思维几乎无处不在。思维发散得好, 可供选择的东西就多, 所选取的结果就新颖而富有创造性, 所写的文章也就会在各个方面给人以新意。

第一次作文“写事”特别强调选材过程中的发散, 要求学生广开思路, 多方摄取素材, 解决材料来源问题。

第二次作文“记人”主要训练学生在审题过程中的发散, 其本质上仍然是解决材料的来源问题。请以“不能没有你”为题, 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抓住“你”的外在特征, 写出“你”的内在品质, 表达出自己的爱憎。

首先, “你”是谁——提示学生从人、景、物三个角度发散。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人:亲人、师长、朋友、对手、偶像、伟人、名人……

还可以想到给人以生活乐趣或启示的动物、植物……

抑或是有生命意趣的物品, 像舞台、传媒、书、乐器、画笔、某件纪念品或其它……

也可以是抚慰心灵、寄放情感的自然山水、日月星辰、城市乡村……

还可以是抽象事物, 比如:事业、诗歌、感情等。

然后我们要想:谁感觉“不能没有你”——提示学生可从个人、环境、事物三个角度发散。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我”, 但一定是“我”吗?航天事业不能没有忠诚敬业的科技人才吧,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为之骄傲的伟人吧, 一个时代不能没有思想的先驱吧, 广阔天空不能没有流云、飞鸟吧……

最后还思考为什么“不能没有你”——提示学生从因果关系、假设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等角度思考。

在审题过程中的发散, 其本质上仍然是解决材料的来源问题。

第三次作文“绘景”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 重点解决审题中的聚合思维。

在审题过程中, 良好的发散思维, 为选材、立意提供了多种路径。然而, 要保证文章主题集中, 必须通过聚合思维, 确定选材方向, 学会大题小做。“风景”是个大题, 包罗万象。写的时候, 切口小, 叙述具体生动。叙述切口过大, 容易造成概念化的写作。因为“大”往往与空洞联系在一起。聚合思维是通过分析、比较、综合、选择, 从发散思维所提供的众多思路中选择出一个最佳的答案, 获得一个创造性的结果。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互补, 才能使写作中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而在聚合思维的培养过程中, 还应该加强对直觉思维的训练, 它对于加快聚合的速度、提高思维的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次作文“构思”, 备选题目有:“直面挫折”、“必须跨过这道坎”、“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危机来临”……

主要解决立意问题——通过写人记事, 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深化认识的问题。

如果不提升认识, 写再多, 也是低水平重复, 只会导致写作的恶性循环。教师应当有所作为。我们的写作教学, 应帮助学生打开眼界, 梳理思路, 去芜取精, 丰富体验、加深认识。

一次作文, 是不可能完成认识的提升的, 要使立意更切合题意, 更具深度和高度, 更新颖独到,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审题立意的思维路径。如:

可以追问中求答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示例一 (是什么) :雨打在成贤街的青石板上, 雨打在国子监的幽翠古柏上, 雨打在含笑而揖的孔子的飘飘儒巾儒袖上;于是, 连雨也带着古老的幽幽书香。

漫步雨中, 无需撑伞, 因为那雨滴由头顶含羞吐蕊的洁白槐花上落下, 仿佛夫子的谆谆教诲浸入心田;而你, 也宛若走回古代, 走回那鼓乐飘扬书声琅琅的贡院。抚摸那历经悠悠岁月的石碑的刻痕, 也许, 先祖的姓名恰在其中。

雨、槐花、古柏、石刻、孔子像、国子监, 这, 或许是北京的符号;隐藏其后的, 正是脉脉书香。 (2006《北京的符号》)

示例二 (为什么) :每次漫步于平安大街, 我都免不了有种心痛的感觉。……而在我看来, 这种不伦不类的符号不如不要……在这些仿古的饭店里, 在那些仿古的大街上, 我们不再品得到历史的芳香, 不再寻得到历史的踪迹。因为它们毕竟不是真正经历过时间冲刷, 真正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真正能向后人诉说些什么的建筑。看到这些因悲哀而建造的东西, 我反而更觉得悲哀了。 (2006《北京的符号》)

示例三 (怎么做) :于是我明白, 为什么许多文化遗产会那么轻易的遗失, 是因为太多的人没有意识到它们的价值, 早已在心里将其丢弃;于是我明白, 要想真正留住北京的符号, 首先要让每一位北京人都意识到自己肩上那传承历史的使命。作为一个北京人, 我们要尽力留住祖宗传下来的原汁原味的建筑, 更应该留住我们心里那代表数千年历史的文化符号! (2006《北京的符号》)

可以类比中求结论: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小而大,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报秋》《雨中西湖》。可以怀疑中求新颖:逆向思维、同中求异。如张爱玲的《天才梦》:什么是天才?我是天才吗?可以假设中求丰富:比照事实, 虚拟设想, 推出结论。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突转中求深刻:多向思考, 求索哲理。如鲁迅《灯下漫笔》:纸币换硬通, 虽然亏了钱, 但总比手里的纸币一天天贬值好。但转而一想, 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 而且变了之后, 还万分喜欢。”还可以辨证中求全面:以感性的形象, 表达理性的见解。如冯曙光《二次大战在双牛镇的最后一天》:文章讲述了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一天发生在中国一个偏僻小镇的故事。故事中塑造了三个形象:善良正直、大义凛然的贝母大爷、恶贯满盈的日本鬼子田中正二, 还有一个是见风使舵、卑鄙无耻的张货郎。故事的结尾是侵略者向中国人民剖腹谢罪, 汉奸被逐出小镇, 人们在悲喜交集的情感洪流中失声痛哭。这个故事即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怒, 对战争的谴责, 对坚守正义、宁死不屈的中国魂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灾难的辩证思考。作者清醒地认识到, 造成这场巨大的民族灾难的凶手不仅仅是侵略者, 也包括那些品格低劣的走狗汉奸。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意味着消灭侵略者, 还意味着要根除民族肌体上的毒瘤。

第五次创编寓言、第六次尝试虚构, 一方面在构思寓意的过程中, 可以锻炼学生洞察人心世相、感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构思寓体的过程中, 可以锻炼学生连类比附, 想象虚构的能力。

虚构是指通过创造性想象, 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集中、提炼、加工, 塑造新的形象的过程。虚构离不开想象, 而想象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改造, 二是创新。

在各种现代文学体裁中, 必须通过虚构来完成的体裁有小说 (包括科幻小说) 、戏剧、寓言、童话等。虚构不同于写实, 它是对现实的加工、变形和浓缩, 虚构的目的是要将理性的认识化作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 将平凡无奇的生活碎片加工成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所以, 虚构是一种创造性的、高强度的文学思维。冯骥才曾就散文和小说的区别打过这样的比方, 他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散文, 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 不刻意, 不矫情, 不营造, 更无须‘绞尽脑汁’……它好像天上的云, 不知由何而来, 不知何时生成。你的生活, 你的心, 如同澄澈的蓝天。你一仰头, 呵呵, 一些散文片断仿佛片片白云, 已然浮现出来了……它是悟出来的。”而提到小说, 他是这么说的:“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小说是想出来的……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

虚构, 作为一种高强度的文学思维, 具有文学创作的属性, 因而不是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点。我们只把它作为对学生潜能的一种开发, 鼓励学生尝试某种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然而, 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具备这种能力。虚构能力的写作训练, 不宜单独进行, 可以教授某些方法, 提供一些建议, 供学生选择。

3.记叙文写作训练三级跳 篇三

这个训练程序叫“记叙文写作训练三级跳”,即写清、写细、写曲。

一级跳:写清。写人时,在需要的情况下,要把他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以及他的年龄、职业、家庭、喜好等某些方面写出来,使人物形象相对饱满;记事时,在需要的情况下,要把事件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某些方面写出来,使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形象相对饱满、情节相对完整,是记叙文成功的基础。当然,并不是要把与这个人、这件事的所有相关信息都写出来,而是说要把能表达和突出中心的信息有选择地写出来,而且要写就写清楚、写清晰。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要以“不使阅卷老师感到劳神费力、莫名其妙”为底线。有的学生潜意识里早已习惯把自己的亲友作为倾诉对象,不自觉地省略了一些应该交代清楚的东西,从而给“陌生”读者——阅卷老师造成阅读障碍。

鉴于此,建议考生在写作时要有一点“读者”意识,要能够换位为阅卷老师来反观自己的作文,体会阅卷老师的阅读感受,把该交代的内容交代得清楚明白。

二级跳:写细。在需要的时候,要舍得泼墨如水,对能够突出中心的人物、事件、景物或场面的细微部分进行细腻的描摹刻画。记叙文是要靠细节说话的,一个鲜活的细节描写,胜过笼统的万语千言。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是因几个活灵活现的细节描写而让人过目难忘。

又如2009年高考湖南满分作文《踮起脚尖》:

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盖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泪水却一行一行地滑落。

有的考生虽有描写意识,但动手一写,又回到笼统概述的老路上去了。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描写的技巧。这里介绍两个有用的技巧:分解和扩容。

“分解”就是无论写人、写事还是写物,都要善于化整为零,从细小的局部来写。考场记叙文受篇幅的限制,不能靠“面”硬拼,只能以“点”取胜。在写作时,只要抓住了最能表现精神、最能反映本质的那么一两个“点”,艺术形象就呼之欲出了。像前面两篇满分作文,就抓住了母亲动作流程中的一个“点”——“踮”来刻画。

“扩容”就是说如果一个陈述句干巴巴的,那么可以在这个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前添加一些修饰成分,在这个句子的后面再添加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手法,或者再言他物,来侧面衬托和拓展这个句子的意思。句子容量扩大了,艺术形象自然就丰实挺立起来。如“她笑了”,这个句子只是笼统的陈述,干巴巴的,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如果加上修饰语,加上比喻句,再来个侧面衬托,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她含着泪笑了,犹如一朵带雨的梨花,犹如一弯皎洁的新月,连台上的裁判都被她纯洁的笑容感动了,竟忘了宣布名次。”

三级跳:写曲。即写出事件的波澜。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呢?这里介绍几个百用百灵、永不过时的招数。

1.悬念法。悬念法,从记叙的顺序看,实际上就是倒叙,但并非所有的倒叙都有引人入胜的力量。要让倒叙成为悬念,关键在于开头的那个结局或冲突对读者要有足够的冲击力和吸引力。通常规律是,这个结局越是反常或冲突越是尖锐,就越吸引人。但是又不能为追求刺激而故意危言耸听,以致失去生活的真实,所以要把握好分寸。

2008年高考江苏佳作《好奇心》开头:为什么?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作文《猫狗一家亲》开头:我家出了一件怪事——猫狗一家亲!你也觉得挺怪吧?猫和狗不是天敌吗?它们可是水火不能相融啊。可这怪事偏偏就发生了。

这两篇作文都是开头就卖个关子,吊起胃口,引起读者的狐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人欲罢不能,非继续看下去不可。

2.巧合法。利用生活中的偶然因素,通过偶然的遇合来揭示生活表相背后的规律。有两类巧合很适合考生借鉴。一是不约而同的巧合。如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写一对贫苦夫妻,丈夫有一只金表却没有相称的表链,妻子有一头秀发却没有相配的发梳。圣诞节前,丈夫卖掉金表给妻子买了名贵发梳,而妻子卖掉秀发给丈夫买了白金表链,结果两人愿望都落了空。二是不期而遇的巧合。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写菲利普一家日夜盼望着据说已发了财的于勒归来。当一家人去哲尔赛岛旅游时,恰巧碰上了于勒,但他又老又穷,菲利普夫妇带着一家人仓皇逃遁。

安排巧合要注意两点: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只有在意料之外,才能带来集中而强烈的冲突,才有戏剧效果;只有在情理之中,才符合逻辑和有真实感,才能启人深思。切不可因单方面追求奇巧而凭空臆造,脱离社会现实。

3.误会法。利用由于信息沟通的不畅或认识理解的差异而造成的误解,来推动情节一步步向背离常理的轨道发展,当矛盾冲突发展到顶峰时突然揭开真相,让人惊诧之余豁然开朗。

巧合与误会有时是因果相联的。如《三色圆珠笔》:爸爸给“我”买了一支三色圆珠笔。“我”把笔带到学校,马兰就像看见宝贝似的看起来。第二天“我”的圆珠笔不见了,恰巧马兰在用跟“我”那支一样的圆珠笔做作业。“我”断定那支笔就是“我”的,问马兰为什么偷,马兰却说是她舅舅给她买的。“我”不相信有这么巧的事,很生气。回家后才弄清自己的笔原来是弟弟拿了,“我”错怪了马兰。文中的误会,是因两人恰巧有一样的笔而起。这就是巧合引出了误会。

4.突转法。指在记叙事件时,有意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思想感情引得朝那个方向发展,在矛盾冲突欲见分晓的关键时刻,笔锋陡然一转,呈现出一个谁都没想到的结局,故事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运用巧合、误会和突转,都一定要在前文作好铺垫或埋下伏笔。如《麦琪的礼物》前文写生活的窘困,这些看似多余的闲笔,其实恰恰是后面巧合、误会和突转的起因和根据。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或伏笔,后面的内容就会让人感觉没道理、不可信,作品就不能打动人心。

许多优秀作品常常是把悬念、巧合、误会和突转等搭配在一起使用,我们可以把这种搭配视为记叙文情节设计的一套最经典、最有效的“组合拳”。例如台湾作家林双不的《枪》,写“我”错过了深夜最后一班列车,不得不搭乘一辆恰巧路过的回头车,但一上车就意识到司机是劫匪,因为他始终不怀好意地从后视镜瞅“我”,用狠毒的眼神掠“我”,还趁夜色掩护伸手去摸方向盘下的凶器,“我”紧张得冷汗直冒。终于熬到了家,当“我”要付钱时,司机却一踩油门开车跑了。“我”莫名其妙地把钱放入旅行袋,才发现旅行袋的开口处突出一截枪管,那是“我”在台北特地为孩子买的玩具枪,枪管太长,无法全部塞进旅行袋。原来,司机把“我”当劫匪了。这个故事,因两个深夜归客的巧遇而起,巧遇引出误会,误会又引出悬念,篇末用不经意的一笔突转解悬,瞬间照亮全篇,令人叹为观止。

5.抑扬法。对人欲赞美而先贬低,贬低积蓄到一定程度,再通过一件小事全部推翻前面的思想认识,这叫“欲扬先抑”。如果反过来,就叫“欲抑先扬”。抑扬法能使文章前后造成强烈的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扣人心弦的目的。

如山药蛋派作家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级》:县农建局的田副局长,平日总是衣衫不整,低头驼背,慢慢吞吞,疲疲沓沓,做什么事都无精打采,不像个领导样子。可是当他听说三岔河发洪水时,就像中了电似的神气全变,满面红光,步伐有力,声如炸雷,沉着果断地指挥抢险直至胜利。

除此以外,还有起落法、对比法、衬托法、虚实法等也能制造波澜,也可考虑使用。需要提醒考生的是,所有的写作技巧都必须建立在生活真实之上,不能违背生活真实去刻意造假和故弄玄虚,否则会给人编造之嫌,使艺术感染力大打折扣。还要注意的是,要让兴波掀澜的技巧真正为我所用,不能只停留在欣赏层面,而要去实实在在地训练掌握。笔者建议考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坚持阅读《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这两种杂志,脑子里储存一些情节设计的范式,然后仿写几篇。

4.记叙文写作训练——记叙的中心 篇四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这里所说的中心,就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也有人称为主题或主旨。写文章时确立中心思想的过程就叫做“立意”。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或赞成、或反对、或歌颂、或批评。在一篇记叙文中,确立中心思想是很重要的。清朝作家姚鼎说过:“诗文美者,命意必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中心思想确立得好,写出文章才能有神。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必须做到鲜明和集中。鲜明,指文章的褒贬必须明确,不能含含糊糊;集中,指要将所有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表现一个中心思想。

我们在初中第一册中学过萧乾先生的《枣核》一文。这篇短文写了一位海外的旧时同窗托付作者从家乡带几颗生枣核的故事。文中写了这位同窗住宅中的种种景物:垂柳、睡莲、假山石、凉亭、白塔,以及他对家乡枣树的怀念、托带枣核的用意。这一切都是为了表现一个中心,即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情。文章很短,却非常感人。

杨朔的《荔枝蜜》写了作者对蜜蜂的思想感情上的变化:从小时候见到蜜蜂的“疙疙瘩瘩,总不怎么舒服”;到喝了荔枝蜜后“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再到听老梁介绍蜜蜂的习性后对蜜蜂的赞叹;直到文末“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一系列的描述和渲染,都是为了突出一个中心——赞美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高尚品质,并通过这一赞美,歌颂了像蜜蜂一样默默无闻做奉献的劳动者。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光彩首先在于要有发光的思想。一篇感人的记叙文在思想见解上总要有过人之处,也就是“立意”要立得好。有的同学写作文时,往往没有认真考虑中心思想就忙于动笔,结果写出的文章纵然有千言万语,却缺乏明确的中心,这是文章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篇好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除了要鲜明、集中之外,还要做到新颖深刻。文章,特别是考生的作文,最忌千篇一律。这样的作文,容易使阅卷的人感到乏味,甚至于厌倦,是不会得到太高的分数的。反之,如果在“一律千篇”之中突现出一篇立意新颖深刻的文章,其他方面即使是上等水平,也会得到优良的成绩的。

例如有一年的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对圆展开联想。很多人写到太阳、地球,这就不够新颖;有的人联想到“风雨中的小红伞”,又由此写出“圆圆的火红的身躯在雨中顽强前行……”,歌颂不畏困难、顽强奋斗的精神,这就比较新颖深刻;还有人联想到水上的石拱桥,就更加新颖了。

请你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名阅卷人的话,在其它条件都接近的情况下,你会给立意新颖深刻的作文高分还是低分呢?  例文 

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会。我很奇怪,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春天来到大地?

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

/ 3

绿色的生命。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在悦目的色彩中,还有零星的枯黄,那是残冬留下的痕迹。你也许会叹息:“真是美中不足啊!”是的,望着那几茎折肢断臂、垂头丧气的小草,谁还会有好心境?可是,你不妨削去枯黄的冬衣,你会有更新奇的发现,嘿!里面却是绿的!原来外表枯黄的小草也在孕育着,孕育着更美的春天。

我终于明白了春天的色彩为什么这样丰富: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笔勤奋地挥动着;是稚气的孩子们天真地打扮着;是被人们忽视的小草默默地孕育着。尽情地享受着春的色彩的怡悦的人们啊,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

[评析]

本文观察细致,取材丰富、生动。文章以描写春天的色彩开头,又在开头设问:“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春天来到大地?”以回答这个问题为线索,对春天做更深一步的描写,构思新颖,引人入胜。

作者在描写春天的色彩的同时,还注意中心思想的深化。在提出春天的色彩“是被枯黄的小草孕育着”这一很新颖、很深刻的立意后,又在篇末提出了“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这样的问题,给读者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思考余地。

二、写作训练

1、字典对“意”字是怎样解释的?“立意”的“意”属于哪一种解释?

2、下面一道作文题目可以从那些方面立意(至少列举两个)?

《父亲的脸色》(或《母亲的脸色》)

3、读下面一段文章。这段文章能够表现什么中心思想(至少列举两个)?确立什么中心思想能使文章立意更深刻、更新颖?

暑假里,我和爸爸、妹妹一起游了长城。我和妹妹爬到长城最高处时,发现几位外宾正在比比画画地大声说着什么。经过导游同志的解释,我才知道这几位外宾只顾欣赏长城的宏伟景象,结果将照相机遗失了。我想,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机会难得,不能摄影留念,实在遗憾,难怪他们那样着急年呢。这时有位阿姨领着一个小男孩也来到这最高处,一面走一面举着一架照相机在招领。当导游同志问清情况,将照相机交到外宾手中时,几位外宾对这位阿姨非常感谢,对她的行动赞叹不已。

4、下面这篇作文立意不鲜明、不深刻。试把它修改成一篇立意较好的文章。(题目不

/ 3

变,字数在400—600字。)

我找到了春天

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雪水流成了一条小河。我来到江边发现柳树发芽了,柔软的枝条上缀满了绿色的嫩芽,仿佛用翡翠粒穿成的门帘。一阵春风吹过,柔软的枝条随风飘荡。我一低头发现有几棵小草探头探脑从泥土里钻出来。好象在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

我抬头看见几只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叽叽喳喳的叫着,好象也在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

小朋友们脱下棉衣换上毛衣。背书包高高兴兴的上学。

啊,我找到了春天。

5.第一节 龙江红 记叙文写作训练 篇五

第一节

记叙文写作训练

本讲导语

记叙文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种文体,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是与议论文、说明文相对的一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说,主要手法是叙述描写而不是议论说明;主要内容是记人记事而不是议事说理或解说介绍的文章都是记叙文。广义的记叙文包括小说、剧本、童话、寓言等。但是,一般所说的记叙文描写的内容是真人真事,因而,作为文学体裁的小说、剧本等,不包括在本书所讨论的记叙文的范畴之内。

一般的写作理论认为,记叙文的构成应该包括完整的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如果这六个要素有残缺,所记叙的事件就会交待不清。

记叙文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但这并不等于说记叙文可以照搬现实生活。相反,好的记叙文无论是在立意、选材,还是布局、谋篇上,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具有艺术感染力。经典美文

母亲的手

母亲把扑克分成两沓,双手缓慢地洗着牌,不时有调皮的‚K‛或者‚J‛从母亲手中逃走,妹妹见此情景,说:‚妈,我帮您来洗!‛妈妈就显得难为情地说:‚我洗得太慢了吧?‛我们三姐妹异口同声地否认,心里却默默承认:母亲的手真的老了,不灵活了。

母亲打牌的历史还不到一年,这是我们第一次陪母亲玩牌。我仔细地看着母亲的手。她的手掌和手背都高高的肿起,把本该有的皱纹,都拉平拉直了。五根手指就像五根干瘪的枯树枝,黝黑,粗糙,弯曲,手指骨节特别粗大突兀,像卡在树枝上的螺母,毫无美感,更寻不到老人家年轻时手指那葱白修长的痕迹。艰苦的生活和无情的岁月活生生把一双美丽的手磨砺成了两张充满沟沟渠渠的树皮。

年轻时的母亲有一双灵巧神奇的手。我小的时候,最喜欢看母亲缝被褥。那时没有被套,都是单子,能快速而整齐将被子缝好,是母亲的拿手好戏。她将被单一抖,单子便服服帖帖地铺在了晒垫上,她快速地沿着晒垫边沿走动,好把每个褶皱拉得平平直直。接着把折叠好的棉絮轻轻地放在被单中央,打开,空出的的四个边就正合适,像是用尺子量过的一样。然后将绣着花纹的布铺在棉絮上,再把垫单的边折好,工整地压住绣花布。最后她开始飞针引线,缝一针,就拉出一道美丽的弧线。不一会,四条边上就扎满了匀称笔直的针脚。整个过程娴熟而迅速,还不及小伙伴们踢一次毽子的时间长。晚上,我躺在被窝里,常常想:母亲一定是把童话、美梦连同阳光和幸福也缝进了被子,好让我们睡得踏实而香甜。

因为母亲有一双巧手,我们的童年就绣满了缤纷的色彩和幸福。即使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我们四姐弟都几乎没有穿过破衣服。裤腿的膝盖处烂了,母亲就找出花布头拼成各种图案补上;毛衣小了,母亲就拆了,再搭配加进黑白混杂的棉线重织;衣服褪色了,母亲就买来染料染成暂新的錠蓝。不论是书包,本子,还是袜子、鞋,只要能用针线的地方,母亲就能加进她的创造,变破烂为时尚。她甚至会用钩针,勾出大朵的栀子花铺在枕巾上,勾出小花篮缝在我们的毛衣上。

从我有记忆起,母亲的手就从没闲过,她总是从家里忙到家外,从土里忙到田里。因为爸爸在外做木工的时间多,照顾我们四姐弟几乎全落在母亲一人身上。记得那个深秋的傍晚,母亲担着一担红薯出门,临走时,嘱咐我们:在家好好等着,等她磨好红薯粉,回来就给我们做红薯粑粑吃。馋嘴的小猫们说不出的高兴,我们踮起脚尖盼望,巴望母亲早点回来。终于,母亲回来了!可带回的不是磨好的红薯粉,而是母亲血淋淋的手指。我的母亲,她的中 指不小心被可恨的机器磨去了指尖。我坚强的母亲,她痛苦地咬着下唇,左手手掌竭力托着受了伤的右手。我可怜的母亲,她一定疼得无法忍受,那手一直在不停颤抖啊。我慈爱的母亲,看见我们泪眼汪汪,居然安慰我们说:妈妈没事,今天吃不到粑粑了,下次做给你们吃。从此,妈妈美丽的手指有了缺陷——右手中指的指甲再也没有长出来。我憎恨那次意外,现在想起,我的心依然会汩汩冒血。也感谢那次意外,那一刻起,我突然觉悟了,懂事了,我开始团结弟妹们怎样分担家务事,学习怎样洗衣,怎样做饭,怎样织毛衣,怎样缝被子。母亲会做的,我们努力一样一样学着做会、做好。尽管如此,母亲照样忙碌,冬季里,在冰冷的水里洗菜的依然是她的手;夏夜里,为我们打扇的是她的手;春天的晨雾中,第一个点灯的是她的手;秋天的傍晚,为我们缝缝补补的还是她的手。她说:冬天冷,我们的皮肤嫩,怕水冻伤我们的手;夏天热,她又怕蚊子扰得我们休息不好;春天的早上好睡觉,她说多睡会对我们身体好;秋夜易寒,她又说自己织的毛衣更暖身。她总是把最好的留给爸爸和我们,即便是吃饭,她也难有坐下的习惯,谁要喝水,谁要盛饭,那似乎都是她天经地义的责任。

这样的付出,母亲从来无怨无悔。每次春节回家,掌勺的是她,洗碗收碟的是她,端茶倒水的也还是她,她就像上弦的陀螺,不知停歇。要不是妹妹告诉我实情,我还一直很欣慰母亲‚铁人‛般的健康。

今年回家的路上,妹妹说:‚今年春节的饭菜,我来负责做,千万不要再让妈妈忍着疼痛做给我们吃了!妈妈的手有关节炎。去年连菜刀和锅铲都拿不了……‛老天,我怎么才知道!惊愕、惭愧、后悔、罪责,一起涌上心头,我不敢做声,我能说什么?我能原谅自己的疏忽吗?

母亲老了,她的手有肩周炎、有风湿。她的手疼的时候,连穿衣都困难,连头也梳不了,连饭碗都端不住。这样的手居然伺候我们四家大小五六天,每餐满桌香喷喷的饭菜,每天清洗几十个碗碟,还有零食、宵夜,一手一手,一动一疼,我伟大的母亲,为了我们的安逸,您该要忍受多少痛苦?

我再也不能当那坐享其成的‚客人‛了,我系上围裙当妹妹的下手,母亲看见了,连忙喊:‚你去烤火,别把衣服弄脏了。‛我负罪地说:我才知道您去年手疼,我都无法想象您是怎么做饭的?母亲轻描淡写地说:‚没事呀,我左手疼(妈妈是个左撇子),就用右手炒。那些要剁的菜,你爸爸搞好了。你们难得回家一回,这算什么事情罗?‛

是的,这种疼痛对她不算什么事情。她的一生,只要是为了她的孩子和家庭幸福,没有什么事情是值得她在意和害怕的,何况只是她的手老了不灵活了?

而我,多么希望这双美丽的老手永远温暖、健康、灵巧。

策略解析

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要想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就必须要有真情实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实感是记叙类文章的生命。这一篇记叙文作者在选材上选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触发自身心灵感触的真人真事,描写时作者抓住细节对母亲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刻画,语言朴实,不矫柔造作,写来真实感人。很好地体现记叙文要写出真情实感的特点。

记叙文的写作和其他文体一样,有着一些共同的要求,比如,主题要正确、深刻、新颖;材料要真实、典型、精当;结构要严谨、自然、统一;语言要准确、简练、生动等。但是,记叙文也有自己独特的一些要求,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记叙文的概念与特征

(一)叙述

叙述就是记叙和述说.它是把记叙类作品中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 化表述出来。叙述是记叙文体最常用的表现方法之一。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叙述要注意以下问题:

1.叙述的人称

在记叙文中,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的叙述,是站在“我”、“我们”的立足点上来进行的。它以“我”的身份发言,从“我”的角度出发直接叙述所见、所闻、所感。新闻性的记叙文、回忆性的散文、自传等,大多用第一人称。

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可以把作品中的情节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者的耳闻目睹,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这样,可以使读者得到一种真实、亲切的感受。

第三人称的叙述,作者不出现在作品中,作品中只出现叙述对象,作者以局外人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采用这种叙述角度,作者客观地陈述事件,偏重于叙述他人的经历与事迹,所以显得理智、冷静。

在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的叙述人称.应该始终保持一致,如果人称交替使用,一定要在文章中交待清楚,以免造成混乱。

2.叙述的方式

叙述的主要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几种。

(1)顺叙

顺叙是按人物经历或事件发展的先后次序来叙述的一种方式。

顺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顺叙的优点是有头有尾,来龙去脉清楚,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它的不足是如果运用不当,叙事容易呆板、乏味、缺少波澜。

(2)倒叙

倒叙是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情的开头进行叙述。

倒叙可以造成悬念,一下子抓住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突出重点,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3)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把叙述的主线中断一下,而插进一段另外的叙述,或追忆过去情节的片断,或对上文进行补充、解释。例如,鲁迅先生写的《纪念刘和珍君》,中间插叙了作者与刘和珍初相识的一段往事,不仅写出了刘和珍的温和可亲,更与后文写政府的残暴做了有力的映衬。

运用插叙应当注意的是,必须确有必要才插叙,否则不仅会影响叙述的连贯性,而且还会成为内容的累赘。

(4)平叙

平叙也叫分叙、平行叙述,它是指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也可以两件事情相互交叉着叙述。例如,《左传》中的散文名篇《秦晋骰之战》,同时叙述了郑国和秦国双方的情况。

3.叙述的要求

叙述往往在记叙文中占很大的比例,因此,叙述的效果也往往会影响记叙作品的总体效果。叙述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线索要清楚

叙述都有线索。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贯穿文章全部材料、推进内容发展的脉络。材料好比一粒粒晶莹的珍珠,如果没有线索穿结,就难以成为美丽的项 链。线索必须贯穿文章的始终。

由于题材各异,作者所选取的表现角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叙述的线索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以“人”为线索,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有的以“物”为线索,如《药》;有的以时间为线索,如《祝福》;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鸿门宴》,有些复杂的记叙文如一些长篇通讯、报告文学等,可能有多条线索,这就要求在叙述的时候分清主次,保持主线索贯穿始终,不要节外生枝。

(2)详略要得当

记事写人,如果没有主次,不讲详略,像记流水账,平均使用笔墨,那就会平淡无味。叙述要有详有略。详略处理的标准,对于不同的题材、文体可能有所不同。一般地说,与主题关系密切、能表现人物性格、读者不易理解的地方要详写;与表现主题关系不大,读者容易理解的地方要略写。

(3)行文要多变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写得要有波澜。写人、叙事性的作品,行文有起有伏,调子有高有低,节奏有快有慢,往往才能引人人胜。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叙事作品要避免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在写作过程中,常采用抑扬、详略、断续、张弛、离合等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用什么手法,都要做到自然、恰当,切不可矫揉做作,生搬硬套。

(二)描写

描写就是描绘与摹写,它是对叙事对象的状态与特征作具体、形象和逼真的描绘,目的是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和如临其境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描写,就没有叙事文体的形象性特征,和叙事一样,描写也是记叙文体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按照描写的对象和范围分,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三类。

1.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目的是表现人物的独特的性格和心理。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外部形态和特征的描绘,包括对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表情、仪表、风度等的描写。描写肖像是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它要求抓住特征,避免脸谱化。例如,鲁迅笔下的藤野“二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睛,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寥寥几笔,便抓住藤野先生的主要特征。描写出一位生活俭朴、严于治学、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形象。

(2)语言描写

古人云“言为心声”。什么样人说什么样话,语言能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修养、身份,能反映一个人的气质、性格特征等。我们在进行人物的语言描写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语言。例如,在《水浒传》中,鲁达与李逵性格同中有异,这从他们所说的话中可以看出。

(3)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也叫动作描写,是指对人物动作行为的描写。人物能够活起来,成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体,离不开对他的行动的描写。行动描写同样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行 动描写的关键是捕捉和刻画富有个性化的举止、行动。如关公的捋髯、孔明的摇扇,就是极富个性化的动作。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描写人物内心的精神境界,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和思想矛盾斗争的历程揭示出来。心理描写也要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心理描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由作者描述,也可以由人物直接倾吐;可以通过人物的“独白”,也可以通过梦境或幻觉的 描述;还可以通过语言、行动等间接方法去表现。例如,史铁生的记事散文《我与地坛》,作者在表现母爱的真挚的时候,借“我”之口进行直接的心理描写: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

作者依凭亲身感受,带着强烈感情,通过心理描写述说了那毫不张扬却意志坚韧的母爱。同时,也寄寓着“我”对母亲的无限痛悔、思念之情。

2.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指的是,对人物存在与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环境的描写。这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描写的目的仍然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在以景物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叙事作品中,可能景物的“自主性”更大些,因为景物本身就具有欣赏价值。但是,在景物描写之中,仍蕴含着作者的情志。2000年高考,一位考生以《淡妆浓抹总相宜》为题作文,其开头是这样的:

“依稀记得的情景,于暮春三月,撑一柄油纸小伞,流连于江南的小镇。天空斜织着密密的细雨,路两旁是古旧的亭台楼阁,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轻盈地漫步,空气中飘散着湿湿的花香……

于是,有人便说,美就是轻柔,就是典雅,就是雕梁画栋,就是亭台楼阁,就是江南烟雨……” 开篇的这段景物描写使人仿佛置身于烟雨迷蒙的江南小镇,清新、古朴,让人在陶醉之余,不仅生出对“美”的无限遐想。这样的开篇既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又突出了作者的才情。又句句都渗透着作者的情。

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的场所,人物活动的背景,描写它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增强现实感、深化主题等多方面的作用。

3。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截取的是事件进程中的横断面,它所描写的是同一环境同一时间中的多种事物与人物的活动。

场面是在特定的时空之中对多种叙事因素的综合表现,它具有形象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在场面描写中,应尽可能将可感的生活场面呈现出来。

(三)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相结合并有所依附,或触景生情,或缘情赏景,或托情于物,或寄情于人等等。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形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这种抒情方法,在抒情散文、山水游记或表达自己强烈感情的随笔、札记、情书等文章中常见。例如:

慢慢的,书本变得越来越厚。一个风雨交加的午后,我又一次来到这棵银杏树旁,看着满地的落叶上那些匆匆移动的脚步,心痛极了,却又无能为力。抬起头,看着光 秃秃的老银杏,它依旧那样高大挺拔地立在那里。心里不禁想:一夜之间,风雨凋零,然而它却依旧抬头挺胸,坦然地面对这一切。这时忽然想起了一句不知在哪儿看到的话:‚落叶并不是死亡,只是生命的一次退让!‛是啊,也许老银杏能够坦然地面对叶枯叶荣的现实,正是由于它领悟到了生命的退让吧!

一棵银杏树的落叶,引发了一番生命的感悟。作者以校园里的一片银杏叶为意象,蕴 5 藉了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道出了一番催人深思、令人顿悟的人生哲理。“老银杏能够坦然地面对叶枯叶荣的现实,正是由于它领悟到了生命的退让吧。”

值得提出的是,在记叙文中,要使用直接抒情,应随机自然流出,以免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将感情渗透于写景、叙事、说理之中的一种抒情方式。它往往表现为记人言情、叙事抒情、写景寓情、说理寄情等,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来表露情感。

(1)借事抒情

借事抒情就是借助叙事来抒情,作者在叙事时带上了强烈的内心情感。借事抒情与普通的叙事不同,普通的叙事一般强调情节的完整性、客观性;而借事抒情其叙事往往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特定心境和情感状态相一致,以强烈的感情色彩取胜。我们来看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中的一段叙事:

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开始他的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这儿空气干燥,一会儿石灰已经干透。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他算来算去,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这几个吧,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

这段叙事,从字面上看,作者像是在客观地、冷静地、细致地叙述粉刷的经过,然而,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在王道士粉刷敦煌莫高窟艺术宝库的事情本身,作者借这段叙事所要表达的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无价的艺术瑰宝,在卑微、愚昧的王道士看来,不值分文,他毫无知觉、心安理得地肆意毁坏“它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作者在看似冷静的叙事中,表达的是“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的强烈思想情感。

(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就是借助景物的描述来表现感情。在借景抒情的描述中,客观物象和人物形象都染上了作者浓厚的情感或情绪色彩。人们常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等,就是指在记叙之中运用借景抒情所产生的效应。

(3)议论抒情

议论抒情是以议论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作者在对作品中的人或事发表议论时,注入了强烈的感情使其议论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在记叙文体中,议论抒情不能脱离叙事对象而存在,它应该是由作品中的人和事或物激发出来的,并针对它们而抒发的感情。

(四)记叙文中的议论

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议论用得好,不仅有助于表明作者的观点,而且,还能起到揭示现象的本质,帮助读者深入地认识叙事对象、深化寓意、拓展意境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议论和议论文中的议论是不同的。议论文中的议论是文章的主要表现手法,具有比较完整的议论过程,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完备,推理、判断的逻辑性比较严密,语言色彩大多是理性的、抽象的、概括的。记叙文中的议论,语言往往带有形象性,感情色彩较浓。

记叙文中的议论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议论要深刻

记叙文中的议论力求深刻,要能切入记叙对象作比较深刻的评价,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深刻的议论往往具有哲理性,这样的议论能够帮助读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让读

者感受到一种理性的美。2.议论要精炼

记叙类作品中的议论,应该是一种智慧与情感的浓缩,它仅就记叙的对象作出论断,不需要展开论证和阐述,所以,议论应该是简明、精炼的,它在文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陶铸的抒情散文《松树的风格》,在描述松树的风格的时候,用了精当的议论——“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点明了松树风格的内涵、实质,语言简洁、概括,有很强的感染力。

3.议论要与其他表达方式相结合

记叙文中的议论,要与叙述、描写、抒情融为一体,做到景、事、情、理的和谐统一;议论用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种融合是否自然、紧密、深切。在这方面,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对我们就很有借鉴意义。文章是游记体,作者叙述了游褒禅山时所见的景物,记下了同游的人和出游的时间。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然而,作者又说,这次游山并没有“极夫游之乐”,所以,这篇文章又不以记游为重点,作者将文章的重点落在记游山而得的感想上,这样,文章第三段所发的议论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求其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这段议论,作者从游山生发出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观点。抒发了人生感慨,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全文的记游给议论提供了环境,写景赋予议论以生动形象,抒情则使议论融合在炽热的感情之中,这样的议论不仅真切、自然,而且具有理趣。

在记叙文中,叙事、写人、写景、抒情、议论往往是综合运用的,在同一篇文章中,往往兼有两种以上的表现方法。那种单纯只用工种表达方式的记叙文,是不太多见的。

二、记叙文的写作

(一)、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类记叙文写作

1、基本要求与方法

记叙文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和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对于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定要紧密围绕文章的“立意”(中心)选材,抓住事件的主要情节写,如果要记叙的文章中要叙述的不止一件,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叙述的主次和详略,突出主要事件和主要情节。具体来说,叙事类的记叙文写作,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处理好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记叙文的中心要求单

一、集中,而材料应是中心的体现,并受中心的统率、制约。处理依据是中心需要,最能表现中心的事件或情节的详写,有关的略写,无关的不写,绝不选用重复材料。具体记录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表达特定的思想和情感,是叙事文的功能。写作叙事性记叙文须把中心放在展示事件过程上,其间若涉及人物的活动,不应刻意描绘,否则,就会出现体式和中心不明的问题。

(2)要素交待要清楚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作为记叙文的要素,应交待清楚,特殊情况下可采用模糊方式给读者留下一定思考空间,但不宜太多。

(3)叙事线索要清晰

线索是叙事性文章的脉络,是连缀材料的红线,做线索的可以是时间、地点、情感、某个具体的物,某句话,在文中常常表现为重复出现的某个词,某句话等等。

(4)安排好顺序与结构

记叙文的顺序有顺序、倒序、插叙、补叙,彼此无优劣之分,行文中应酌情综合选用; 结构上要注意安排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其中的“照应”除首尾照应之外,文句照应和文中前后照应也应力求体现。

(5)恰当使用人称,小心人称混乱,尤其在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的使用中更应注意

(6)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表达式

即记叙、描写、议论的综合使用,描写可增强形象性,而议论则可以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但抒情与议论的使用一定要密切结合所写入、事、物、景,防止无病呻吟,空发感慨。

(二)、抓住特征,形神俱肖——写人类记叙文写作

1、写人类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基本要求

写人记叙文以记叙人物的活动、经历、事迹为主,如人物传记、人物通讯、人物轶事等等。

写人的记叙文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抓住人物特征,刻画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中,一般常见的弊病是:记叙过程形象不鲜明、不突出,描述文字不具体、不生动,缺乏感染力量。造成这种弊病的根本原因是:具体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差。要培养形象的思维能力,就要学会具体描述记述的对象,并在思维的全过程中贯串强烈的情感体验,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方法,所以要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必须重视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2)、基本方法

写人一般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

.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

要结合人物的性别、年龄、出身、经历等描写人物的面容、神态、服饰,乃至举手投足,或哭或笑。这种刻画也不是一股脑儿地堆砌,也应有所选择。好的肖像描写着墨不多,有的甚至只用一两个词,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关键要抓住能体现人物内心活动的特征来写。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写法,他笔下的祥林嫂有三处集中的以眼睛说话从而揭示其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描写。我们改变一下课文中的描写顺序,按时间先后体会一下肖像描写的独特魅力:

初到鲁镇,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二到鲁镇,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三到鲁镇,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弱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三次描写,都反映了人物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得很对。肖像描写不求形似要求神似,不求描写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

.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

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我们一定会记得那个贪婪的吝啬鬼葛朗台吧,他的视财如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的内心独白恐怕是让人永不能忘怀的。

.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

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 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如《药》写刽子手康大叔,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对他进行具有流氓性格刻画的。

‚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流氓形象)

④.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

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能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

a.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XX想„‘他觉得„„”。

b.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C.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d.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阿Q正传》中有一段描写:“阿Q近来用度窘,大约略略有些不平;加以午间喝了两碗空肚酒,愈加醉得快,一面想一面走,便又飘飘然起来,不知怎么一赤,忽而似乎革命党便是自己,未庄人却都是他的俘虏了。他得意之余,禁不住大声的嚷道„„”文句通过阿Q的幻觉描写,表现了阿Q对革命的错误认识。

⑤.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古诗文中就常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心,也常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伤之感,这种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能够收到“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一位同学在《茵草坪上的故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就很不错:

‚一场春雨之后,坪里的小草长得愈发茂盛了,那一大片的翠绿简直就是一块碧玉,绿得发疯,绿得逼你的眼睛。在楚文眼中,那滋生的不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种叫‘幸福’的种子。‛这段景物描写很好地写出了主人公喜悦和幸福的感受。

⑥.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

细节是文章的生命,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次回头,一种姿态都能真切地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或精神品质,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通过相关人物的反映、评说,从侧面间接地烘托描写对象,可以起到睹影见竿的作用。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

⑦.通过事件来写人

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几个人。也可以是几件事,几个生活的片断,事情不在大小,事件也不必苛求完整,只要所选的事件能够充分反映人物 的思想性格,体现文章的中心即可。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一组人。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件事,也可以通过几件事来表现。倘若是通过一件事来写人,就要写他最能打动人、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一件。如果通过几件事来表现人,则要写好这几件事,并注意把焦点对准人。写一组人的文章写的人多,事情也多,要考虑用什么中心思想把人物的事迹组合到一起来。比如,写作《父辈》时,就要写父亲这一代人,要写出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走过的道路,以及他们作为男子汉的性格特征。有一篇考场作文就是从父辈们“踏实、自信、沉稳”的共 9 同特点出发,用父亲和他的几位“老三届”朋友在酒酣耳热时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写出了这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写一组人的文章,要区别主次;一方面要注意突出主要人物,另一方面也不可忽略次要人物,乃至群众角色,要做到详略得当,人物之间能互相配合。叙事诗《陌上桑》对于罗敷的描写,对我们就很有启发。罗敷的美是通过看的人人了迷,忘记了耕作、走路等表现出来的。文中的人物构成了以罗敷为中心的雕像群。

训练实例

1、阅读下面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及其评析。并与同学交流体会。

怀想天空

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黄金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写景简洁,突现神彩!]

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起笔先点出‚烈日‛两次,重复得好!]因为作为农民,这是他们的义务。[说得多么本分!]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可怜农家父母心!‚搞好‛,此词用得妙,传神。]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此处喊‚口号‛了,但听来很顺耳,很入耳。前两节,均说‚我们‛、‚他们‛,请品味。]

在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前两天,我体会到了。又热又累。当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点把麦子割完,到家洗个澡,然后在床上睡五六个小时。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全是农家父亲的质朴话语,多情而又实在!有几个家长让孩子在高考前两天劳动的?]

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学校里起早起惯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铁盆里。然后,我进入厨房做饭。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5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吃过饭。碗都没涮,便骑车下地了。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白描。父亲的言语,平淡中见‚浓‛!] 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这就是当农民的父亲,在田野上,在烈日下,对‚后天‛高考的孩子进行的‚临考告诫‛!苍天和大地都在倾听……]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不愧是农民的孩子!没有考前烦躁,没有‚营养品‛,没有父母高招‚安慰‛,只有本本色色的‚劳动‛!]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与前文呼应,真是累得瘫了!]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凉快‛二字,极为重要,很沉重!]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此为一个大大的‚亮点‛,全文生辉,一切皆活。‚怀想‛出来了,‚天‛出来了,比天还‚大‛的农民出来了,比天还‚亲‛的父亲出来了。一切皆在不言之中……] 【评点】: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最大的亮点在最后:“考场 10 很凉快”,与麦地很热对比;“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天下还没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文章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这种机智!太感人了,而且是长效的。

题型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莫泊桑师从福楼拜,在十年间里刻苦练笔,写成了一篇又一篇文章,但是全部都扔了,一篇都没有拿出去发表,直到写成短篇小说《羊脂球》,作品一发表即震动文坛。成名后他还能沉寂下来刻苦写作,所以一生著作丰厚,被誉为19世纪法国“短篇小说之王”、一个“卓绝超群、完美无缺的文学巨匠”。

钱钟书先生一生不愿意接触媒体。曾有一名外国记者十分景仰他,声称读钱作,必须拜会钱先生本人,以当面讨教。钱先生婉言拒绝:“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非得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请以“寂寞之后的辉煌”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提示】“寂寞之后的辉煌”的内涵既可指在学习、事业之路上经过漫长的寂寞奋斗所取得的辉煌的成绩、成果,它耀眼夺目;也可指在生活、人生之路上经过执着的寂寞追求所进射出的精神光辉、人格魅力,它撼人心魄。为此,本文的写作重心应是漫长的寂寞征程,它是对辉煌的一种蓄势;征程写得越漫长寂寞,后面的辉煌进发出的震撼力就越大。与此同时,“寂寞”还可以生发出两个层次:一是辉煌前“寂寞的奋斗与追求”,二是辉煌后“寂寞的坚守与超越”,后者又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如果你追求新颖,可写“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可写“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的邰丽华等;如果你追求厚重,可写“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文学大家,如“推敲”出“辉煌”的贾岛、蜗居煤矿十余载铸造出《平凡的世界》“辉煌”的路遥等;如果你追求朴实,可写“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像《蜗牛》一样爬行的洪战辉,也可写自己感受最深、最有理可阐、最有情可抒、最有事可展的求学征程和生活历程。在这个世事扰攘、红尘滚滚、人心浮躁的社会转型时期,“寂寞之后的辉煌”这个话题是会让你有一点沉思、有一点省察、有一点体悟的。悟出了个中三味,不仅可以更好地为文,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为学、为事、为人。

寂寞的鱼

前世,深海寂寞的游鱼; 今生,枝头辉煌的金果。——题记

小时候,他就喜欢大海,蔚蓝的,深邃的。可他所在的那个小城没有大海,他想:我要去学游泳,这样至少能离大海近一些。

以后,在游泳馆中总会见到一个瘦削的身影。近了,远了,近了……一遍又一遍地来回游着。呵,他可真像大海中的一条小鱼!凭着出众的水平他被招进了市游泳队;两年后,他去了省游泳队;再两年,他竟然进了国家队。无优越之感,无骄矜之态,他仍像十年前的那条小鱼一样寂寞而又从容地游过来游过去,不知疲倦。

18岁那年,他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那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有些紧张、不安,望着清澈透着微蓝的池面,鱼儿跃。入了水中。不过鱼儿最后流泪了,人们没有看到,因为鱼儿的头埋在水中。他脑中一片空白,怎么了?为什么?怎么办?半个小时过去了,他离开了,默默地,背影是如此寂寞。

又一次回到熟悉的泳池边,他仍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只是经以前更加刻苦,更加努力。清晨,在阵阵凉风下,他一个人寂寞地游着;夜晚,在昏黄的灯光下,他一个人寂寞地游着。11 也许别人认为他已经游得很好了,足以去迎接挑战了。但他却摇摇头,他深知这还远远不够,小鱼想要游过大海,还需要经历无数个寂寞而沥血的日子。

四年,漫长而又短暂。他又一次代青国家出征奥运会。他站在泳池边,脸上早已褪去了稚嫩,而多了些稳健。随着一声枪响,他飞快地跃入水中,他感到自己就是在大海中遨游,他在用全身的力气去体验大海的温柔。

抬着的一瞬,他听到了教练兴奋的喊声,看到了教练的脸颊。全场混沸腾了,欢呼声此起彼伏。鱼儿流泪了,人们看到了,因为鱼儿跃出了水面。他嘴角上扬的弧线像一弯新月,是那么的迷人。

站在领奖台上,眼睛注视着旗,口中有力地唱着国歌,胸前的奖牌是那么的耀眼。颁将仪式结束后,他转过身,面对全世界,笑了,如初升的朝阳那么灿烂。

回国后,他没有去参加任何一个庆功宴。一个人又默默地回到泳池中游来游去,他知道:鱼儿是离不开大海的。

佛曰: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我说:前世的无数次寂寞奋斗,才换来今生的一次辉煌。

【点评】本文最大的亮色闪现于叠印与照应。文中的他“寂寞地游来游去“在文中先后铺叙了三次:第一次在出山之前,那时的他还是初生牛犊,寂寞并悠闲着。第二次在失利之后,那时的他已知晓山外有山,寂寞并苦斗着。第三次是荣归之后,那时的他已功成名就,寂寞并坚守着。同一画面的闪现、叠印、推进,逐层深入地演绎出“寂寞之后的辉煌”的深邃内涵。题记中的“前世”“今生”和文末的“佛曰”“我说”构成了主旨上的辉映;失利后的鱼儿“流泪了,人们没有看到,因为鱼儿的头埋在水中”和胜利后的鱼儿“流泪了,人们看到了,因为鱼儿跃出了水面”形成了情节推进上的照应。事、情、旨就在这照应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勃发、深化。一件平凡的事要讲述得出彩,这就需要你缘旨驱遣,用足机智,在这一点上,本文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范本。

牛刀小试

1、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却记得清楚;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记不清了,而作品中的某个细节,或语言、或动作、或某个人物的肖像却记得很清楚。

试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在学校,师生之间有时也有矛盾,你了解老师的心态和苦衷吗?试做换位思考,以老师的视角写两三则教师日记。

3、写一位老人,侧重描绘岁月沧桑刻在他手上、脸上、身上的烙印,通过合理的想象,猜测他的人生经历。要写出他的个性,表现他的人性美。

4、母亲下岗、家境贫寒的他谎称要交资料费,向母亲要了钱,同好友去吃“麦当劳”。想不到却遇到了来“麦当劳”打工的母亲----------

5、以“秋色”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也可选以下题目。

却道天凉好个秋;霜叶红于二月花;萧瑟秋风今又是;秋实

6、蜿蜒的小路、潺潺的流水、起伏的山峦、静静的森林-------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幅美丽的图画,你常置身于哪一幅画面中?试选取一片最美的风景写成抒情文字。

高考佳作

2008年上海唯一高考满分作文 他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6.大学记叙文写作训练 篇六

中山市三角中学赵怀兵

记叙文是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是写作的基础,因此语文教科书把记叙文训练安排在初一进行。如果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没有抓好,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初一时应想方设法打好记叙文的基础。

初一学生来自不同学校,学生作文水平相差很大,其中相当一部学生根本不会写文章,所以作文训练应从零开始。同时方法的选择也很重要,我尝试运用由模仿到创造的方式进行训练,效果尚好。

孩子学话,始于模仿;学习写作,是一种书面形式的“学话”,起始阶段同样离不开模仿,一句话应该怎样说,怎样联句成段、构段成篇,怎样写清楚一件事,都可以从模仿中找到门径。作文的模仿可以分几步进行:

一、模仿生活,获取素材

作文的内容知识需要作者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哪里来?靠的生活。因此,写作成败的最关键一步是作者是否有足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初中生的阅历虽然有限,但毕竟见过不少世面,如果作文中能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真实的东西,那篇文章即使写作技巧一般,也可能成为一篇较好文章。如何写得真实?就是按照生活的原型去写,也可以说是“模仿生活”。一开始要求不要要求过高,诸如详略、选材等方面暂不予理睬,只要是按照生活的真实去写就值得鼓励。这样时间一久,学生就会觉得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容易,既不会产生惧怕心理,也能积累一点经验和素材。

二、模仿课文,归纳方法

写作,必须从阅读中摄取材料,主要是学习写作技巧。因为写文章只有生活经验是不行的,生活经验还要用适当的合乎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除此之外还需要一种更高级的能力---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可以概括为一套写作规则,这些规则哪里来?如果只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效果肯定是极微的。因为写作规则要真正融入到学生思维中并控制学生写作实践,才会帮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来。这就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来找规律,总结归纳方法,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的规则比较具体实在,而且印象深刻,在写作中可以运用,并通过老师的批改来验证自己的实践的正确性。

三、从修改中反向模仿

写作中的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但明知是错而重犯的机会却是不多的,在写作训练中,加强学生的修改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修改错误的虽然不是直接模仿吸收人家的长处,但在批评别人的错误时,自己的认识本身是一种提高。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修改病文看成一种反向模仿。

四、在欣赏范文中借鉴

欣赏范文中让学生在写作前欣赏一篇类似的优秀范文,目的是着眼于吸取范文在构思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的长处,至于成篇,写作时只能求其神似,而不能照抄。

五、片断练习,巩固成果

根据每一次每个专题的训练要求,设计一个较为简单的片断作文训练,目的是检验学生在模仿吸取过程中的收获,把模仿吸收到的技巧方式运用到写作中,也为全文写作作了关键部分的准备。

六、博采众长,进行创造性写作

经过前几步的准备之后,写作的法度已经初步融会于心,就可以较“自由”地进行全篇写作。当然,写作时还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或不足,但这可以通过老师的批改来逐步加以改进。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但我们拥护模仿,只能到此为止。”因此,模仿只是写作训练中一个起始阶段,其最终目的还是创造性的写作。由模仿到创造的记叙文写作训练由模仿到创造记叙文写作训练_语文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7.试论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 篇七

一、英语写作训练涉及的方面

1. 英语写作基本功方面。

众所周知, 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就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重要条件。语法运用、布局谋篇、措辞造句这三大方面就是写作基本功, 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语法运用、措词造句。语法基础差, 措辞造句水平低是对学生作文审查时经常发现的现象。其中时态、单复词、主谓一致、关联词搭配语态等错误是其中主要的体现。除此以外, 字母大小写、标点符号、移行、单词拼写等这些错误也是英语写作的主要错误方面。这些错误都是最基本的, 而这些最基本的错误也是考试时写作方面错误的主要原因所在。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将写作练习训练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初级阶段时, 上课认真听讲, 下课自主对基本语法进行熟悉和学习, 提高自己的语法基础, 等到措辞造句练习一段时间后开始训练, 通过强化的训练使大学生对这方面的错误慢慢改变, 这方面消除以后再对段落和篇章阶段写作进行训练。通过训练逐步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

2. 以读代写方面。

写作作为语言输出同会话一样需要足够的语言输出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稀少的阅读量和语言输出都是在英语写作时大学生无法下手, 大脑空白的主要原因, 因而提出了“多读”的大学英语写作原则。通过读大量的文章, 丰富自己的阅读量, 才能在写作中下笔如神。因而要多读书, 读好书。教师在教学中要慢慢地扩大大学生的阅读量, 通过背诵范文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进而写出好的文章, 老师通过对好的例句的讲解来提升大学生对句子的应用。当然, 为了达到读写结合, 以读代写的目的,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对范文的讲解将写作方面的分析方式传授给学生, 在没人注意的情况下让学生受到写作训练, 这样不会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枯燥进而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3. 课外练习方面。

因每周大学英语上课时间少, 课余时间多, 大学生因此将需要花费课余时间来进行写作的训练。毕竟老师在课上不可能教授很多的东西, 这就使得课外成为大学生提高自己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写作训练中, 采取不同的方式, 如早自习背诵英语课本文章、单词, 课余时间看英汉双幕电影, 看英文小说等。

二、写作训练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写作练习方面。

(1) 写作练习定时进行: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不可能一下就提起来了。定时写作就是最方便的方法, 可以以日记记载的形式进行英语写作练习, 这样长时间写作水平将会得到提高。

(2) 建立范文库:模仿是英语写作成功的必经之路, 因而, 建立一个规范的范文库是必须的, 可以通过对好的英语范文的摘抄来丰富, 这样可以通过摘抄来了解不同的写作方式和风格来丰富自己并通过范文库的建立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基础。

2. 文评改的要求方面。

近年来, 很多学生只注重评改的分数而忽略了老师在上面书写的评改意见。老师在评改中花费的太多的精力, 期望通过写作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然而学生却对此忽略不见。因而, 老师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现象, 因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批改学生作文:

(1) 自改自批: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忽略单词语法的正确与否, 因而, 通过自己改自己的文章, 自己发现其中的问题, 这样可以加深大学生对自己基本错误的认识, 从而减少这种错误。

(2) 同学互评:让同学们互相交换文章修改, 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度, 也可以使他们在修改中遇到问题时通过讨论来解决,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他们的思路得到开拓,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讨论加深对基本错误的认识。

总之, 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老师与学生共同的事, 当今高校要改变不重视英语写作的现象, 加强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 为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努力。

摘要:英语写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并未受到重视, 受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影响, 对自己的写作能力的培养训练并没有花太多时间, 这些都导致学生在考试时在此失去很多的分数, 学生因此而没有过四、六级的大有人在, 写作困难已成为大学生提高自己英语能力的拦路虎。因而加强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 提高写作能力势在必行。在此情况下, 作者通过对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的探究, 提出了以下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能力,训练,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艳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08) .

8.大学记叙文写作训练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问题;策略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写记叙文,而记叙文的写作必须遵循“写作中心明了、内容丰富、有条理”的原则,然而从当前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来看,学生的写作中心不明确,不知道从何处写起,同时许多的初中教师根本不知道从何处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没有教学思路,这就导致初中生写作的状况不容乐观,学生的写作一直处在低迷的状态,所以本文重点分析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式,彻底解决学生不知从何处写起,教师从何处教的问题,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一、从题眼方面入手

所谓的找材料的题眼简单地来说就是分析题目,审清题目,明确写作的中心。所以在初中的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对题目的分析,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地研究。在审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找到题目的关键词,明确写作的重点和写作的中心思想,有的题目出得比较灵活,在题目中可能暗藏真正的关键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题眼,题眼是学生写作的关键,一切的写作内容都要围绕题眼展开,这样学生的写作才不会跑题,所以在初中记叙文写作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能够准确地发现题眼,随后教师再对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学生找题眼就比较迅速,为后文的写作留下充足的时间,例如,教师为了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可以给学生多找一些作文题目,学生可以根据题眼自行拟写作文题目,在此过程学生需要对写作的教材以及写作的要求进行分析,自拟一个符合自己写作的题目,随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自拟的题目进行点评,让学生明确写作的重点,这就完成了写作的第一步题目的拟定。

二、写作材料的选取

学生在完成写作题目的拟定之后就应该进行写作材料的选取,写作材料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这也是比较困难的,材料的选取将直接决定着学生写作的成败。在写作素材的选取上学生一定要慎重,要抓住一些对自己写作有利的素材,同时还要能够凸显写作的中心,对与那些无关的素材要果断地放弃。材料的选取上学生一定要遵循材料真实性的特点,所选取的材料一定要是自己所看到的或者是自己所听到的,就像和写日记一样,记录生活上的点点滴滴,这样才能抒发我们的内心感受,才能体现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可以加上自己的联想,多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多对文章主人公进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刻画,适当地加入一些优美的句段,这样文章的语句通顺优美,为文章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三、写作要分清层次,要有主次之分

初中生在拟定题目和选好写作素材之后往往是为了满足写作的要求达到800字,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没有主次之分,不知道什么是重点,胡乱地写,以拼够字数为主。记叙文抒写的重点在刻画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但是现在的初中生一般都是主次颠倒,将重点放在了事情的叙述上,对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没有进行细致的刻画,这在中考将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分数,进而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所以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讲述记叙文写作的要点,要着重地刻画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特点,在刻画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并加入一些优美的句段,不仅要能抒发感情,而且还要读者体验到真实感,对事情的叙述一定要简洁明了,不要进行过多的叙述,适当地运用一些优美的句子,使语句通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文章的色彩。要想培养学生刻画主人公的能力就必须做大量的练习,例如,在初中的教学中有朱自清背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作者的写作手法,对自己熟悉的一个背影进行细致的刻画,随后教师再进行修改,帮助学生进行主人公的刻画,同时教师要多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而且还能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为学生的写作打好基础。

总的来说,如何提升初中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成为当前教学中最大的难题,而本文主要对当前初中生记叙文的写作进行分析研究,从“题目的分析,找题眼,素材的选取,写作的主次”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对广大的初中教师有所帮助,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的记叙文的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顾文利.浅谈初中记叙文写作[J].新課程:上,2014(01).

[2]杨小惠.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谈[J].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3(12).

[3]贾懿琴.初中低年级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思维创新方法[J].中学时代,2013(21).

[4]王伟华.关键知识:叙事写作教学的有效支架:记叙文写作指导案例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2013(11).

上一篇:读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有感下一篇:渺小的梦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