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史馆前言(13篇)
1.大学校史馆前言 篇一
江南大学校史馆参观有感
——法学1402 16 林芷苓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参观了位于我校图书馆一楼的校史馆,校史馆分为“金陵典学”“五轶乃达”“群星璀璨”“学海无涯”“桃李芬芳”“雨露甘霖”六大部分,展示了江南大学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千件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从1902年至今的百多年来,江大穿过风雨,成为了今天这个曲水流觞的美丽的“211”高校,食品,设计,纺织服装独树一帜。杰出的校友们例如洪平凡,邓鸿勋,季克良,王骏,吴仁祜等人的成功的希望!
我想,一个学校的校史馆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让老师让校外社会人士了解江大,更多的,是让每个江大人萌生一种自豪感!从前不知道是爱国实业家荣德生最初创办了江大前身,经过多年与各个学院的合并,江大的食品专业已经有“网尽全国英豪,食品天下第一”的美誉,1996年到1997年间,江大完成了从普通高校到国家重点建设的近百所高校之一。
校训“笃学尚行,止于至善”在参观完校史馆后深深烙进我的心里。对于校友们的寄语,我也感慨良多,我想,那么多代人的努力,那么多校友的支持,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让江南大学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学校好起来,就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让一代代学子有更好的读书环境,莘莘学子出于江南,反哺母校,一个美好的循环式千金方式,我们不辜负前人的希望努力创造出成绩,不仅是为了自己人生价值的进一步实现,更是为了那句话:今日我以江大为荣,江大明日以我为荣!
短短几十分钟的参观,我们并不能说是已经透彻的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和光辉成就,但是至少让我们感到了震撼和自豪,以及对这个学校的热爱也萌生了,我们应不断攀登前人的高度,也要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不断奋斗。
大学四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匆匆时间总是一晃而过,充实与否在于选择如何度过。所以我们应当现在就做好一个计划和目标,否则很容易迷失方向,虚度光阴。毕竟,曾经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高考,而现在,每个人的目标各不相同。守住本心,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尤为需要弄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肩负使命和责任,带着理想和热情,我是江大人,出发!!
2.大学校史馆前言 篇二
一、校史馆通过文化传播实现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1.校史馆是学校历史积淀的载体
它记录着学校创建、发展、壮大的全过程, 内容涵盖学校发展过程中教学、科研、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珍贵资料, 记载了师生员工不同层面的活动, 其内容翔实、记叙生动, 完美展现了学校的发展变化。“各高校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特色及个性正是高校灵魂的集中体现。”这种记载是文化底蕴的积累, 彰显着学校的文化韵味, 是高校文化传承的最直观、最生动的表达。
2.校史馆是大学文化展示的窗口
随着高校对外宣传工作的不断扩展, 校史馆也承载了宣传、展示学校的重任。校史馆的建立和开放, 正是一种将高校历史、文化公之于众的重要途径、优秀手段。在颇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高校游”中, 校史馆成为必访之地, 学校的招生宣传也会将校史馆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很多学生和家长正是通过参观校史馆来对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做进一步的了解, 为择校作参考。此外, 通过在领导视察、国际友人来访、举办大型活动、校际间参观访问等活动中校史馆的开放和展示, 很多相关单位对学校特色文化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了解, 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毕业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之, 高校校史馆就是高校的门面, 是高校对外宣传的文化名片。
二、校史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高校校史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平台。高校校史馆内展品具有独特的历史性、教育性和直观性, 是最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实物教材, 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1.校史馆促进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高校育人的首要任务。高校校史馆记载着本校教师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勤于工作、甘于奉献的珍贵资料, 同时也记载着本校优秀学子如何勤奋努力立志成才的事迹, 展示着他们取得的辉煌成绩, 这些都感染和教导广大学生要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 要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建设结合起来, 是最直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 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通过校史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教育部第27号令) 中明确指出“高校应将校史馆建设成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校的创立、发展、壮大史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社会发展史, 它反应社会的变迁, 记载着不同年代广大师生为了国家的发展建设而不懈奋斗的历程。通过了解学校发展史, 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先人、祖辈所走过的路程、所经历的艰辛、所创造的辉煌, 可以引导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 激发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
3.通过校史馆对学生进行爱校荣校教育
校友是一所学校的珍贵资源, 对广大校友来说, 对自己的母校总是怀最特殊、最浓厚的感情。参观校史馆可以激起他们对在校学习时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的回忆, 加深对母校的热爱, 以母校为荣, 以为母校做出贡献为荣。在校大学生参观校史馆能让他们直观地了解自己母校的校史、校训、办学理念、大学精神等学校文化, 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和学科优势, 加深对学校办学理念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 了解到本校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活跃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校友风采, 感受到他们成功背后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 从而增强大学生对自己母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激发他们立志成才的雄心。
三、校史馆通过知识传播实现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校史馆植根于高校, 是高校教学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工作。”因此, 校史馆可以通过知识的传播达到大学文化传承与展示的作用。
1.通过教学、科研特色展示传播学校特色文化
校史馆馆藏丰富、专业性强、特点鲜明, 充分体现着学校教学、科研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是较为丰富、较为系统、较为专业的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历史资料, 通常能够成为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此外, 学生通过参观校史馆对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整体状况及优势特色有充分的了解, 对于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有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 从而对本学科知识结构特点、科研主攻方向、行业突出优势有全面认识, 增加对于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促进特色文化知识的学习。
2.对公众进行科学文化教育
“校史馆有着其他教育机构不具有的优势, 校史馆的教育具有广泛性、提供的知识内容具有多样性、教育方式具有生动形象性, 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教育的重要承担者。”校史馆不仅将知识传播给广大学生, 更通过向社会的开放满足人民群众对提高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 进行科学知识的大众普及, 从而使大学文化得到充分的传承与展示。
参考文献
[1]张海蛟, 金忠山.高校校史馆的文化功能及其实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10) :67.
[2]马晓辉.浅谈博物馆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与功能.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0 (1) :117-118.
3.大学校史馆前言 篇三
【关键词】校史馆;新校区;校园文化
基金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5C005)
随着我国招生制度的改革,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地兴起了大学城、新校区(异地)的建设。另建新校区,俨然已成为我一种趋势,但是这就出现了新老校区沟通不变,资源难以共享,文化传承断裂以及新校区校史等文化景观的传承等问题。
一、新校区校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是支撑一所大学发展的基础,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各所大学开始注重校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他们或者在档案馆进行实物展示或者建设校史馆。
1.对新校区建设定位的指导作用。新校区与母校存在地域距离甚至是异地办学时,受制于办学地点以及体现驻地经济特色的条件,往往产生混杂的校园文化,有的与母校偏差极大。以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为例,哈尔滨理工大学以工为主,以机、电为特色,突出服务现代装备制造业的特色,荣成校区则更多体现了与地方共建的特色,兼顾海洋经济发展特点。
2.作为系统移植到新校区,是对母校文化的传承。新校区建设风格更为现代,怎样体现母校特色,继承和发扬母校传统是一项系统任务,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复制”的方式,将母校的文化贯彻至新校区的各个部分。校史文化正是这个过程的特色标签,也是母校赋予新校区的灵魂。
3.增强新校区个体身份的认同。校史馆所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教育作用,新校区校史文化的传承有利增强学校个体的身份认同感,凝练培育学校精神,尤其是异地办学的新校区,通過校史文化教育,可以为广大师生构筑精神家园提供恒久的时空支撑。
二、新校区校史馆所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困局
大学的功能不仅仅包括培育人才,同时也包括精神文化和价值观传承,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献调查的情况看,新校区的校史馆所建设存在许多问题。
1.新校区缺少校史馆等实体建筑。校园文化依据于校园的实体建筑,历史厚重的建筑给人的震撼与教育意义是其他教育难以企及的,新校区脱离建筑实体,强说历史,有时难以有说发力。
2.校史文化断层现象突出。母校可以通过校史馆开放讲解,知名校友回访等增强校园个体的身份自豪感和荣誉感,新校区缺乏这方面的资源,更缺乏校史开发的源泉。校友文化是校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老校区毕业的校友对新校区缺乏认同感,同时新校区成长的学生,对老校区缺乏了解,难以形成校史文化的传承。
3.校史教育宣传的尴尬地位。新校区在宣传过程中必然既要体现母校传统,又要突出新校特色,有时会模糊了宣传的重点,反而弱化校史文化的教育作用。学生到校后发现与理想中印象有缺失会产生心理落差,容易对个体身份认同产生怀疑,不利于培育校史文化。
三、加强校史研究,培育新校区校史文化的措施
利用校史文化弘扬和传承学校传统精神,必须回到学校历史,在历史中发现并培育学校精神。忽视对学校历史的追溯、整理与审视,就不可能营造深入师生心灵的大学文化氛围。我们可以通过建设校史馆所等方式创建能为师生员工所接受的传播平台。
1.建筑实体继承与复刻。新校区建设总体规划要与老校区风格呼应,避免大的风格差,尤其是异地办学。新校区可以通过将母校标志性建筑复刻到新校区并作为校史馆,唤起老校友的群体记忆。
2.将校史馆所的建设与管理纳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校史馆所的建设离不开学校的政策支持,政策制定者要以本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为主线,指导校园文化以及校史馆的建设。同时,要通过校内各个部门、校友资源等多渠道提供提供真实的历史资料、声像资料以及实物等。各学校在发展规划中更应精心设计和开展形式更加新颖、内容更加丰富、吸引力更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内化为校史馆的建设。
3.多方位加强校史宣传。校史宣传包含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例如录取通知书的制作,新媒体宣传,经常性的开放校史馆,组织校史知识比赛、发展校友文化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校史文化宣传。校史文化的宣传要入心,寻求认同,不流于形式。
4.建设校史文化体系。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确保校史档案研究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档案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智慧,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中心任务,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努力创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实际影响的多角度的校史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海蛟,金忠山.高校校史馆的文化功能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9)
[2]胡鹏飞.对高校校史馆建设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9(22)
[3]张剑虹.大学校史馆建设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关系研究——兼论我校校史馆的建设[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02)
4.观江南大学校史馆有感 篇四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江南大学校史馆。我们每个人都被江南大学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所感染,一股成为江大人的自豪感,喜悦感油然而生。江南大学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轻工高等教育为特色的高校,被誉为“轻工高等教育明珠”。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也是“111计划”、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2年由原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的有关系科组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
学校办学涵盖理、工、农、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10大学科门类。占地面积3200亩、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学校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十一五”以来,江南大学承担并完成了“973”、“863”、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150项;获部省协会以上级奖励392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5项;专利申请数、授权数稳居江苏省前三位、全国高校前列。这是多么喜人的成果!骄傲之后,我也感受到了身上的压力巨大。江大的光辉历史是前辈创造的,我们有责任将江大的光荣的优良传统传递下去,开拓江大新的辉煌。
为了这一目标,我们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从基本做起,用实际行动为学校添光添彩,比如:多做好人好事,阻止不文明的事情发生„„这些我们都可以轻易做到。但是却可以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
同时,作为学生,努力学习仍然是我们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江大美丽的校园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光荣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记得开学典礼时候,我们学院的口号是“爱学习,爱拼搏,我爱商学院”,现在就让我们用我们自己的努力为商院增光添彩。
5.大学校史馆前言 篇五
校史馆中记载了矿大百年的沧桑过往,和雄厚的历史积淀。学校先后14次搬迁,12次易名,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多少次抉择,多少次辗转,多少次奔波,才成就了今日屹立在南湖畔的庄严学府。
受过新生入学教育的我,结合校史馆的陈列,知道学校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09-1949),四十年风雨飘摇,彰显了矿大人矢志不渝。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校园发展艰辛曲折,形成了“以工见长,注重实践,学以致用”的教育观,形成了“健全人格,健康体魄,服务社会”的人才观,形成了“以学术为本,重研究重基础重实践”的学术观,为矿业高等学府的创办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阶段是(1949-1979)三十年难忘岁月,成就斐然。直到1978年学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搬迁到江苏徐州。第三个阶段(1979-1999)是二十年励精图治,走向中兴。在这个阶段,矿大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改了校名并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院校之一。第四个阶段(1999-2009)完成了世纪跨越,开启盛世华章……校史馆丰富的陈列和多彩的表现形式,为每一位来此参观的学子展示了矿大百年发展历史和矿大人自强不息、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体现了矿大百年积淀的厚重文化和矿大精神,使人热血沸腾,深受鼓舞。
印象最深刻的历史的天空,繁星闪烁,寓意矿大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百年老校人才辈出,杰出校友成绩卓著。
作为一名徐州人,一直都知道中国矿业大学在徐州的地位。曾以为这一生在没有机会成为矿大的一员,我与他的缘分或许永远停留在“我们徐州有一所很好的大学就在我家旁边”的概念,直到2014年底,一个突发奇想的念头,改变了我与矿大的轨迹。
2014年秋天,一次外出培训在苏州大学,那是我第一次到苏州大学老校区,被苏大的美深深震撼,继而懊恼不已,活了二十几年第一次油然而生的懊悔是“如果当初我好好学习,我就……”的沮丧。回到徐州,恰逢考研预报名的最后一晚,晚上十点截止。自己当机立断,迅速权衡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果断报考了矿大的MBA。
报名之曲折离奇,先后经历了毕业证找不到、电脑更新无法使用、网页打不开等困难,最后是电话遥控另一位同学帮我报名,方在最后几分钟内填报完毕。后面每一步都在别人的提醒下进行,现场确认、打印准考证、笔试、面试、体检……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还有些懵:我这就……是矿大的学生了?嗯,是的。
开学集体参观校史馆,我因为出差再次华丽错过。内心遗憾不已,也暗下决心一定要补上这一课。其实与矿大若即若离的缘分,仿佛一直注定要有一场交集。
2009年我在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读大一,依稀记得那年矿大举办了中国矿业大学建校暨中国煤炭高等教育100周年庆典,当时自己内心羞赧,想来看晚会又不好意思,只记得人人网沸腾一片,学生么总是被演唱会、烟花这类热闹的事物深深吸引,说实话那个时候,对就读矿大的同学真是发自内心的羡慕极了。
后来,大三的时候,惊闻矿大校长葛世荣宣布取消挂科制度,这在学生群里再次掀起轩然大波,群情激昂又沸腾!虽然对我来说挂科跟我没什么关系,但这一举措,体现了矿大作为一所大学的浩然大气和浓郁的人文关怀,对学生更是一种反向激励。让我对这所“别人的大学”产生了好奇,和钦佩。后来,人人网又刷屏了矿大校长葛世荣为14对即将毕业新人证婚的消息—虽然这也跟我这种大学四年的单身狗没有关系,但是确实再一次在高校中引起广泛关注与热议,无论是不是学生情侣,都对葛校长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的举措啧啧称赞,一瞬间似乎各个高校都开始羡慕起这所“别人的大学”来,作为这所大学的隔壁学生的我,一时间也恨不得“凿壁借光”,想要窥见这所学府的风采。
大四毕业时,有幸受到高中同学(时任矿院、资源学院学生会负责人)邀请,作了毕业生晚会和篮球赛的交流,交了很多新朋友,认识了很多优秀的矿大人,有的一直保持联系至今。
这一次,我终于站在了矿大校园,以矿大学子的身份,心潮澎湃,波翻浪涌。
想起来高中毕业考入矿大的同学兴致勃勃告诉我“我们矿大的校歌可棒了,你会唱你们学校的校歌吗?”不等我回答,就骄傲地对着我唱起来:
“太行之阳河水东,莘莘学子救国重劳工。源深流自远,物阜民用丰。山葱葱,水溶溶,努力,努力!行健天同功。”
6.大学校史馆前言 篇六
6月28日下午,重庆理工大学中山图书馆和校史馆开馆剪彩仪式在中山图书馆一楼大厅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朱新才、校长石晓辉、副校长张新益、杜华、张晓洪、纪委书记李蕾及汪成明老馆长出席开馆剪彩仪式,学校各单位负责人,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图书馆全体职工及部分读者代表参加开馆剪彩仪式。剪彩仪式由副校长杜华主持。
在明快的音乐声中,副校长杜华宣布重庆理工大学中山图书馆和校史馆开馆剪彩仪式正式开始。开馆剪彩仪式上,图书馆副馆长蒋波感谢学校领导的重视、职能部门的支持为新馆圆满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表示图书馆将以新馆为契机创新服务与管理,并介绍了新馆试运行期间读者服务的概况。
教师代表数统学院魏正元博士则抒发了对图书馆的热爱之情,号召广大教师应带领同学在这座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为标志的舒适、便捷、环保的现代化图书馆中,尽情地学习和探索研究,在读书中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为成人、成长和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心声。学生代表谭媛员则表达了自己在新馆试运行所感受到的温馨怡人的景致、自由便捷的环境、现代高效的管理和体贴细致的服务等由衷发出“中山图书馆,您非来不可”的赞叹。
随后,校党委书记朱新才、校长石晓辉、副校长张新益、张晓洪、校纪委书记李蕾等校领导和离退休代表汪成明老馆长为中山图书馆LOGO(馆徽)征集活动中获奖者颁奖。校长石晓辉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学校党政向对图书馆和校史馆建设给予大力支持的各职能部门,向为图书馆和校史馆建成付出艰辛劳动的全体建设者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中山图书馆作为新校区建设的重要工程,它充分体现了“新校区标志性的、可展示的校园建筑,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净化人心灵的知识殿堂”的定位,是欣欣向荣的重庆理工大学的一个缩影,它必将在吸引更广大读者的同时发挥其在传承文明、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服务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校史馆则集中展现了“重理工人”的心血和成果,体现了学校深厚的抗战文化、兵工文化、红岩文化,必将成为学校师生员工校史校情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爱校荣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必将在传承学校历史文化、弘扬“重理工精神”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此外,他希望中山图书馆和校史馆不断践行“明德笃行、自强日新”的校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好地服务于我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实现学校改革发展再谱新篇,再创辉煌!
最后,朱书记、石校长、馆长舒俊辉、杜长华教授和汪成明老馆长在明快的音乐声中为中山图书馆暨校史馆的开馆进行剪彩。
中山图书馆和校史馆开馆剪彩仪式结束后,部分校领导、学校各单位负责人,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一行还参观了新建成的重庆理工大学校史展览馆新馆。
(图书馆供稿 摄影/胡恂丽 责编/钟世潋)
6月28日下午,重庆理工大学中山图书馆和校史馆开馆剪彩仪式在中山图书馆一楼大厅隆重举行
校党委书记朱新才、校长石晓辉、副校长张新益、张晓洪、纪委书记李蕾及汪成明老馆长出席开馆剪彩仪式
学校各单位负责人,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图书馆全体职工及部分读者代表参加开馆剪彩仪式
剪彩仪式由副校长杜华主持
图书馆副馆长蒋波感谢学校领导的重视、职能部门的支持为新馆圆满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师代表数统学院魏正元博士则抒发了对图书馆的热爱之情
学生代表谭媛员表达出“中山图书馆,您非来不可”的赞叹
校党委书记朱新才、校长石晓辉、副校长张新益、张晓洪、校纪委书记李蕾等校领导和离退休代表汪成明老馆长为中山图书馆LOGO(馆徽)
征集活动中获奖者颁奖
校长石晓辉代表学校党政向对图书馆和校史馆建设给予大力支持的各职能部门,向为图书馆和校史馆建成付出艰辛劳动的全体建设者表示
衷心感谢
7.大学校史馆前言 篇七
1 问题的提出
在已有的校史馆布展中, 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 单纯堆砌历史事实, 或者过于展现已有成就, 历史与现实之间缺乏合理的均衡。事实上, 校史馆的选材既要注重历史沿革的归纳与梳理, 又要有现实成绩的展示与总结, 在对历史叙述呈现的同时, 还要集中笔墨对现实发展进行推介。2) 校史馆成为校领导的展示馆, 或者过于凸现领导关怀而忽视了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校史馆的布局应该以谁为主人翁, 讴歌谁、突出谁的问题, 是整个校史馆建设的灵魂, 体现出布局设计的主旨和意图。3) 平面化和片断化现象较为突出, 受众未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传统的校史馆以平面图形为主要展示手段, 受众往往无法体会到学校历史的厚重, 难以受到感染。一些校史馆缺少立体感, 观众没有参观了解的兴趣。4) 受众被动参观, 与演示材料和展览组织者之间缺乏互动。在前数字时代, 高校校史馆以静态的占有大量空间为特征, 参观者被动接受教育, 参观内容受制于模拟画面和各种文字材料。
2 观念的重塑:校史馆布展中“四化”意识的凝练
基于以上的问题, 校史馆建设中应该结合信息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 在历史和现实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在群众史观的指引下, 铺陈立体化的叙事结构, 增强校史馆的立体感和互动能力。
首先, 梯次化是校史馆建设中的“黄金分割点”。这种梯次化设计需要求证合理的“黄金分割点”, 按照一定的比例构建校史馆布局的科学系统。通俗地讲, 高校建校史馆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宣传学校, 所以它的主要出发点是为了传播[1]。鉴于此, 校史馆展出的内容配置上应该包含历史沿革和建设成就两个部分, 并且将其展线空间比例确定一个合理的范围。
其次, 群众化是校史馆建设中恪守的的历史观。校史馆以宣讲历史和运用历史为基石, 为了让参观者领略历史的源流, 就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简言之, “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 向群众学习, 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 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 然后再告诉群众, 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 解决群众的问题, 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2]只有坚持这样的群众史观, 才能用一条无形的线条串联起各种时期零散的事件, 形成鲜明的主题。群众化不是平民化, 它同样要对那些在学校发展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大书特书。只不过这种宣传是坚持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立场, 用平凡的语调书写不平凡的业绩, 从而超越圣贤救世的庸俗历史观。群众化也不是去领导化, 一些杰出的领导和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校友, 无疑是校史馆布展中的重要角色。但是作为一个整体, 领导的出现只是表明“为群众服务”的宗旨和依靠群众创造历史的主题。
再次, 立体化是校史馆建设中应该遵循的现场意识。为了增强校史馆的现场意识, 就必须强化展物的多元配置, 将照片、文字、实物、模型、场景再现等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立体化的构造和布局。高校校史馆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校史资料的收集, 而是拓展到了对某一类别文物资料的收集, 这大大增强了校史馆的文物保护与储藏的功能, 因此成为了很多校友贡献自己文物的场所, 这一方面提升了校史馆的价值, 另一方面也为校史文物保护提供了一个场所[3]。可见, 校史馆建设已经超脱出单调乏味的文字叙述路径, 进而走向更为立体、更为鲜活、更让受众身临其境的纵深格局。校史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在无形中统摄师生的灵魂, 熏陶和感染师生, 影响师生的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学术氛围、行为规范等[4]。只有通过立体化的建设, 才能让校史馆真正做到参观者愿意看、喜欢看、想再看。
最后, 数字化是校史馆建设中的现代技术运用。在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 数字技术的虚拟性和互动性为建设更为现代化的校史馆提供了技术支持。一方面, 通过数字技术浓缩展示内容, 在虚拟和现实的交错中展现学校的历史和成就;另一方面, 在建设静态校史馆的同时, 推出数字校史馆工程, 扩大校史馆展示传播的途径。借助于数字技术, 不仅可以强化互动效果, 鼓励参观者在自己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自主参观校史馆, 而且可以由此开发各种传统技术下无法实现的功能, 通过参观留言、动态评论、虚拟奖励等形式激发参观兴趣, 最大限度发挥校史馆传播校园文化、推介学校品牌的功能。
3 样本的展开: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重新布展的实证分析
为说明“四化”观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笔者以自己亲身参与的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重新布展工作为实证素材进行分析。
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遵循4:6的梯次化分割点要求。历史厅是按照时间的线索记述重要历史事件, 成果厅则反映了学校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后, 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建设成就, 并且按工作板块将其划分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工作、师资队伍、国际交流、服务保障、党建思政等七个部分。在时间起点上追根溯源到1953年成立于哈尔滨的军事工程学院, 现实变迁中则展示到2013年的学校发展盛况。时间跨度上历史与现实交相呼应, 融为一体。在“黄金分割”中梯次化再现学校的昨天和今天, 在血脉融汇中思索学校的明天和未来。
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的整个场馆布局设计贯穿和体现“群众化”。学生和老师始终作为校史馆展出的主角。在“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展板中, 反映的都是处于一线的老师和部门工作人员, 表现的也是学生取得的各项成绩。突出学者专家, 体现以人为本。比如在哈军工创建之初, 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军队调集的一大批教授、专家在展板中得到全面的展示。“文革”结束之后, 教学成绩突出、博得学生良好口碑的多位基础课老教师被隆重推出。在各个不同时期, 能排除外界干扰, 潜心科研并取得重大突破的知名教授, 成为宣讲校史的“名片”。
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的布展路线精心打造“立体化”格局。其中, 配置有规划沙盘、立体雕塑、场景再现、校友捐赠的各种模型、巨型根雕、大量的实物展柜, 以及许多有视觉吸引力的科技成果展品。在展厅参观的过程中, 不是一览无余, 而是移步换景, 在蜿蜒的展线中让受众产生强烈的参观欲和求知欲。在主展厅入口, 还别具匠心地设计了1952年毛主席会见军事工程学院首任院长陈赓的场景复原, 再现了当年陈赓大将受中央委托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让观众不由自主产生厚重的历史感, 在历史的再现中强化浓烈的现实使命感。
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通过“数字化”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丰富了展示内容。它利用多个触摸屏展示了各个时期学校领导的相关介绍、不同阶段杰出校友以及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师生的资料, 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而且使更多的校友可以在校史馆中找到自己的身影, 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参观者能够在特定区域任意点播学校每个院系建设的视频, 可于环幕处欣赏到学校不同时期的专题片, 而且将这些互动方式置于休息场合, 可以让受众在休憩中观赏体验;每个阶段的毕业班合影通过数字化方式储存, 校友可以在输入相关信息后查找。这些措施无疑改变了以往校史解说的“一言堂”现象, 数字技术已经让参观者变成参与者。此外, 运用网络技术, 建设网上3D校史馆。网络校史馆的建立, 搭建了校史馆资源的共享平台, 使参观者更方便、更快捷的参观与访问, 更利于扩大高校自身的影响力[5]。3D校史馆的建设将现实空间展出的内容全部数字化, 为网民提供一个崭新的三维实景校史馆。
4 结语
现代校史馆作为了解历史、继承传统、发扬精神、启迪未来的重要场所, 永久保留了高校创建者和诸位先贤们珍贵的历史资料, 展示了一所大学的历史根源、发展轨迹和未来谋划。在建设校史馆过程中, 存在许多或厚重或轻便的途径与方法。参照南京理工大学的实践, 梯次化、群众化、立体化和数字化乃其重新布展的主要路径。高校校史馆作为高校信息的中转站, 是大学精神的传播地, 它集中涵盖历史资源、文物资源和教育资源, 走向梯次化、群众化、立体化和数字化, 也将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摘要:高校校史馆是高校基于校史, 充分展示学校面貌和不同历史时期所取得的成就, 对外展示学校风采, 对师生进行爱校荣校教育的重要场所。在校史馆布展过程中, 应该集中体现梯次化、群众化、立体化和数字化路径, 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相互间关系, 突出服务意识, 突出学者专家, 增强展馆的现场感染力, 打造具有虚拟性、互动性和网络化的现代数字校史馆。
关键词:校史馆,梯次化,群众化,立体化,数字化
参考文献
[1]李昌祖.高校数字化校史馆的功能解析及其建设要求[J].高教与经济, 2009 (1) :38-41.
[2]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3]查荣.对高校校史馆建设的几点体会[J].办公室业务, 2012 (8) :182-183.
[4]苏玉海.谈校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5 (6) :58-61.
8.校史馆参观有感 篇八
学校组织集体参观校史馆那天,我和几个同学因为其它的原因耽误了,但怀着对学校历史的好奇,我们又特意拜访了一下这里,真是感触良多。
江南大学成立于1902年,也就是清末新政时期,名为三江师范学堂,由张之洞,刘坤一等地主阶级革新派创立。学堂一度因辛亥革命的爆发而停办,1920年重新崛起,并分为国立南京师范大学与国立东南大学。江南大学经历了数次地址的转移与名字的变化。其中包括抗日战争西迁入川,南京解放成立国立南京大学,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南京大学。1949年后,江南大学一度出于平稳发展的时期,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江大一度停止招生,1977年高考恢复,学校回归正常。接下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中国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教育事业也面向全球。江南大学开始开展国际交流与协作,逐步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而今,江南大学的食品与轻工业专业已然站在世界前沿,成为权威。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影响一定时期的文化发展。江南大学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在列强入侵的年代里,有志之士为了培养强国人才,增强综合国力,迎合时代潮流,这才有了江大的应运而生。在新中国建立伊始一切都满怀希望的时候,江大也快速发展。文革时期,社会动荡时,江大也因此低迷。这样的关系,让我意识到国家兴亡并不是与我们的生活很遥远的,而和平年代的我们,不会经历什么山河动荡,大多也只是普通人,只要做好自己,然后通过努力来美化校园,这样,也就足够了。
我们还参观了馆内陈放的物品,一张张照片,一件件精美的实物,让我们顿生自豪之情,深感作为一个江大人的荣幸之至。通过对校史馆的参观,我领悟到了“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的真谛,理解了我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服务名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方略。更坚定了我对我校的信心,心中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我也领悟到了我校的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以及学长学姐孜孜不倦、笃学尚行的学风。
然而,震撼与自豪之余,更多的是深深的责任感与压力。作为学校2013级的新生,我们一方面要将江大的优良传统全部继承并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更要发挥我们新一届的闯劲儿,为成为优秀的江大人和中国人而不断地努力不放弃。
四年的大学时间,不能白白地在空白中度过,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现在,是时候详细地规划自己的大学时间了,否则的话,很容易就轻易地忘记自己的目标。
9.观校史馆有感 篇九
参观校史馆有感
前段时间在辅导员的组织下,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综合楼五楼的校史馆,校史馆是对广大师生进行校本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传承历史的育人功能,是宣传学校、凝聚校友、活跃文化的基地;是追溯历史、启迪未来、传承文化的平台;是激发滁州职院人奋发有为、加快发展的精神源泉。
刚进校史馆内便能看到我院的校训“修能致用笃学致远”八个大字,这八个大字让同学们明白了我院的教学理念,从而让我们更真切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更好的端正学习态度,同时也为以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跟随讲解员的解说和观看大型的展板,同校史馆讲解员一起回顾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自20世纪80年代建校以来的历史、辉煌成就以及今日滁职在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息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校史馆里,一页页的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张张照片,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诞生的全过程:是它们见证了滁职的历史与过去,也是它们造就了今天滁职的辉煌与不凡!
滁职设有机电系、土木系、信息系、经贸系、汽车系、食品与环境系、传媒系、基础部、安徽滁州技师学院等9个教学单位45个高职专业,其中有28个专业与滁州市的智能家电、先进装备、新型化工、新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硅基材料等六大支柱产业结构相吻合。
在此,我校先后荣获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安徽身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徽省“双师素质”软件类师资培训基地、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创新创业示范校、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AA级)、滁州市文明单位、滁州市市直企业招工帮办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于 2013年5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专程来我校调研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10.大学校史馆前言 篇十
一、校史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势
1. 记载高校历史文化
校史馆是将学校历史档案以各种方式记录、保存和展示的机构。作为高校对外的展示窗口和渠道,它有效增强了大学生和公众对于高校办学历史、里程碑事件和一些教育成果的了解。这些珍贵的材料一般包括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及校园文化等方面,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高校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之才,也经历了我国成立和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重要里程碑事件。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认真地学习和研究校史,通过校史馆的建设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对于学校文化内涵的了解。
2. 蕴藏丰富馆藏史料
大学校史馆的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又翔实的历史材料。校史馆能够通过不同的展览形式提炼、加工档案馆藏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学校的历史进程,有助于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得高校学生能够支持和拥护学校的办学方针及相关政策,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3. 融合校园文化和精神
校史馆在一定意义上是学校的“记忆储存室”,具有真实、全面、直观等特征,拒绝弄虚作假,以真实的态度反映学校的成长轨迹,记录着一代代高校人在建设高校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记载着一届届学子的辉煌成绩以及各个学校在学校事务中所取得的成就等。不仅使得文献资料得以保留,还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真实可查的历史依据,使得校园文化与校园精神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二、校史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爱校情结
校史馆是校园发展的轨迹记录,是高校成长历程的录影带。高校学子如果对校园历史文化没有系统的了解,就无法与学校产生联结,爱校情结也就无从谈起,这样的学子在学习生活中很难将学校发展与自己的未来联系在一起。因此适当地组织学生进入校史馆参观有利于加快学生对校园文化历史的了解,提升思想觉悟,让其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份,与学校在心理上形成联结。
2. 有利于传承校园文化底蕴
校史馆体现的是一个高校的软实力,记载着校园的历史,传承着校园文化和精神,详尽地记载着高校的发展历程,包括学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突出成就,是校园活动的真实记录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发展的轨迹。只有加强高校校史馆的建设,重视校史馆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凸显高校的校园文化。
3. 有利于激发学生荣誉感和自豪感
校史馆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学校对于历史文化的重视,也蕴含着学校师生的心血,体现了学校的良好校风和独特的精神内涵。因此,通过校史馆的建设使学校在不同时期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在一个固定的场所得到充分的显示,通过丰富的人文精神,弘扬学校的精神,激发教师和学生传承学校文化的热情。通过参观优秀校友、成功校友的事迹介绍,让大学生学习他们执着筑梦、追梦、圆梦的精神,传递健康能量,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11.参观校史馆有感 篇十一
作为江南大学的一员,如果想要更好的了解江大,那么校史馆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怀着好奇与冲动我走进了江大的校史馆,据说校史馆是回顾为了江南大学百余年的风雨征程,追寻江大人五十载的奋进求索,展示江大的办学成就与学科特色而在校庆五十周年之际筹建的。所以我更加好奇。
江南大学校史馆是学校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的物化凝炼和具体体现,是宣传学校、联系校友、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校史馆位于公益图书馆一楼,展区面积760平方米,分“金陵典学”、“五秩乃达”、“群星璀璨”、“学海无涯”、“桃李芬芳”、“雨露甘霖”等六大部分,分别展示了江南大学历史上不同时期的1000多幅图片资料和250多件实物。
一进入校史馆,映入眼帘的就是现在的江南大学的立体图,站在他的身边,我和同学很快的就发现了自己的宿舍所在地,看着江大的布局,突然发现其实江大的很多地方我都没逛过,当时感觉整个江大都待在了我的面前,我不得不说,江大,不枉称为“生态校园,曲水流觞”。接着我们就进到了三江师范学堂,里面的第一部分就是“金陵典学”,墙上的图片与年代的组合很清楚的说明了江南大学的前身,从三江师范学堂到二江师范学堂再到其他„„这在 无疑中很好的说明了江南大学的历史背景。作为江大的学子,我们都知道江大是由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在2001年合并而成的,但是如果你没踏进校史馆,可能都不知道还有三江师范学堂这一前身吧。“金陵典学”比较有历史的气息,接着我们就到了“学海无涯”的那一部分,这里面记载了江南大学的许多成就和辉煌,尤其是食品学院和物联网学院的,虽然没有商学院的,心里不免有些不平衡,但都是江大人,所以郁闷也只是一时的,心里还是很高兴江大能有这样的成绩。在 校史馆里无论是那一部分的介绍都非常的详细和清楚,在“桃李芬芳”中,你能感受到老师的伟大和辛苦;在“群星璀璨”中,你或许会产生嫉妒,但更多的是羡慕,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将来也会有这样的成就;在“雨露甘霖”里,你会被深深的感动。在一处长廊里陈列着各大名校
在江大五年校庆之日送来的贺礼,这也说明了江南大学在其他的兄弟姐妹校中声望还是不言而喻的。
在校史馆里粗略的浏览了一遍,刚准备离开时不知道我们触到了什么按钮,校史馆里响起了音乐,带着好奇就上前听了一下声音的来源,最后发现竟是江大的校歌,“太湖之滨„„„„”优美的旋律不时的响起,我们的心情就开始有了些变化,老实说,来江大那么长时间了,我还没听过江大的校歌呢。今天无意中遇到了,心里真高兴。
12.校史馆参观感 篇十二
犹记得华中科技大学六十周年校庆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刚进入校园的新生,来不及了解华科的历史,来不及体会华科人的气质,与校庆擦肩,却来不及体会,校庆带来的意义。
朋友在武汉大学,等到武大校庆的时候,朋友带我去参观他们学校新修的校史馆,语气之间满是溢出来的自豪与骄傲,而我的心在狂叫,我们华科也一点都不逊色啊好不好。
是的,提起华中科技大学,很难和历史悠久一类的词联系在一起,再加上新世纪的校园合并,“华中科技大学”这个名头才叫了不过短短十四年,但这绝不意味着华中科技大学是所浅薄的大学,相反,它的历史格外的激动人心。华中科技大学的历史,与共产党的历史紧密的联合在一起,成为时代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发展对建设人才的需要,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指示精神,华中工学院建立了,它的建立,正折射着新中国在工业上的需求。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1960年,华中科技大学即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文革期间,十年内乱,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科教文化战线又是这场灾难的重灾区。但是,华中工学院的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在经过“文革”初期的混乱局面之后,由于军宣队指挥长刘昆山、学校副校长朱九思等人的努力,实现三个“没有”:学校主要领导人没有变、师资队伍没有散、科研教学设备没有滥,教师、干部受伤害较少。
文革结束后,我们的朱九思先生,更是抓住机遇,积极笼络人才,提高了华工的师资水平,确定了新时期学院的奋斗目标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新世纪之初,顺应高校独立的大潮,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原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合并后的华中科技大学更是如虎添翼,在医科,文科方面有着巨大进步,成为一所优秀的综合大学。
13.大学校史馆前言 篇十三
目前, 我国高校实体校史馆建筑数量很少, 只零星分布于部分大型高校和重点高校。但校史馆作为传承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 作为师生和社会感受校园历史文化的舞台, 其功能越来越多地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重视。2002年5月, 耗时五年的北大校史馆落成, 开创我国校史馆发展的新历程, 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重点大学学府目前建有实体校史馆[1]37, 仅占我高校总数不足1.5%, 而其中高职院校比例更是趋于零。
从统计资料和调查情况综述, 目前校史馆建设存在以下现状: (1) 实体校史馆数量甚少:国家重点大学中目前只有很少比例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建有校史馆, 新办院校或发展缓慢的高校对于校园历史文化的保护、收集和传扬工作较滞后或几乎没有。 (2) 使用效率极低:大部分校史馆都没有很好的发挥其功能, 处于长期关闭状态, 俨然成为待命的“陈列馆”, 只有来访者参观时才开启校史馆之门, 使用率极低。 (3) 学校间发展不均衡:国家大力扶持重点学府, 发展情况较好;中等规模院校忙于校园规模扩大,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关注度较低。
二、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建设网络校史馆的条件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是我国北方唯一一所拥有53年建校史的船舶高职院校, 成立于1959年, 其前身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管理的下设单位 (渤海船舶工业学校) , 历经50多年风雨变化, 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素材, 但目前学院正处于迁建新校区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进程中, 构建基于WEB技术的网上校史馆的建设研究具有成熟的搭建条件和研究意义。
三、基于WEB技术网络校史馆技术路线
1. 版面设计。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网上校史馆在版面设计方面追求高校档案管理水平和校园历史文化精髓展现, 博采众长形成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独到的版面设计风格, 其主要包含:渤海船舶工业学校篇、师范篇、电大篇、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篇、新校园迁建、校友回忆、毕业合影、史料集锦、媒体采风等10多个栏目[2]32。
2. 网上校史馆主界面构成。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网上校史馆主界面主要由: (1) 校史馆介绍; (2) 校名沿革; (3) 校训校风; (3) 史料集锦; (4) 船院人物; (5) 新校园迁建记忆等栏目构成。
四、搭建网络校史馆关键技术实现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网上校史馆开发技术主要采用ASP.NET和Photoshop CS5为网页制作技术, Visual Studio 2008作为开发工具, 后台编码采用Visual Basic.NET编程语言, 数据库后台开发管理采用SQL Server 2000。ASP.NET是服务器端的Application的开发工具, 可以用来开发Web应用程序, Visual Basic.NET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不仅可以创建ASP.NET应用程序, 更具有面向对象编程的技术特性[3]77。基于以SQL数据库具有较强的可管理性、信息一致性和高可靠性, 因此可以作为底层数据平台。
基于网上校史馆依据档案管理学和网站开发维护等需求, 以及模块化软件设计思想, 经研究、分析, 我们设计网上校史馆的功能结构如图1。
1. 后台数据库关键技术模块实现。
数据库设计是搭建动态网络平台开发与设计的核心技术, 有效地组织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结构能够达到开发高效完美网络校史馆的目标。主要实现前台网站访问者的友好界面操作, 后台主要实现数据的管理 (增加, 修改, 删除等功能) , 不需要修改任何代码就可以对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表进行维护和管理。在显示模式定义要求上, 采取模块自定义格式, 支持Windows 2000以上版本操作系统, 数据库支持ODBC的任何一种数据库, 最佳显示屏幕分辨率为1024×768[4]122。
(1) 创建DSN。DSN (Data Source Name) , 称数据库源名, 主要由ODBC使用和识别, 用来连接应用程序和后台数据库的数据库逻辑名。本文通过SQL Server创建名为“校史馆”的数据源。
(2) 创建Connection。建好数据源如何引入里面数据对象首先建立数据库链接, 通过服务器对象的Create Object方法, 创建链接对象和利用变量对其引用。本操作目的主要实现打开“校史馆”数据库中所有的数据表。
(3) 创建Data Object。一个Recordset对象是由记录和列 (或称字段) 组成。通过对Recordset对象的属性进行参数设置, 可以完成页面中Bof (文件头) 、Eof (文件尾) 、Recordcount (记录数) 、Pagecount (页面计数) 等属性操作, 可以通过对Recordset对象的方法进行参数设置, 完成诸如:Move First (移动到第一条记录) 、Move Last (移动到最后一条记录) 、Move Next (移动到下一条记录) 等操作。
2. 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系统登录、密码修改、系统设置等功能, 其中系统登录和密码修改主要对User Info.dbc进行操作, 系统设置功能涉及到Systemset.dbc操作。
用户信息表用来保存能够登录系统的用户名与密码, 该表的字段的结构类型如表1所示。
3. 史料展示模块。
史料展示模块主要包括首页“index.asp”、史料详细信息页“showdetail.asp”、最新上传史料记录页“showbynew.asp”。“index.asp”页面主要为访客展示学院重要时期的历史记载资料。“showdetail.asp”页面实现浏览史料详细信息以及阅读次数的功能。“showbynew.asp”页面记录最新上传的史料信息。
五、网络校史馆建设意义
建立网上校史馆是实体校史馆展览的有力补充, 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开辟了新途径, 特别是对于没有资金能力建设实体校史馆的高校更是宣扬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窗口。对学生而言, 省时, 随时观看, 可以细心观看感受校园历史文化精髓;对学校而言, 节省人力、物力、节约日常维护花销成本, 有力扩大校园文化的社会影响, 显现文化高地的意义和作用;从档案馆学角度分析, 建立网上校史馆具有特殊的意义, 是档案馆学管理和学习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亚娟.关于高校校史馆建设现状的研究[J].山西建筑, 2010 (6) .
[2]丁夕.评北京高校档案馆网站建设[J].兰台世界, 2011 (2下) .
[3]梁晓莹.基于Web的高校学籍管理系统开发[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1) .
【大学校史馆前言】推荐阅读:
校史展馆前言10-12
聋哑学校校史馆10-22
湖南大学校史考试10-22
邹平县长山中学校史08-28
校史展览馆设计任务书09-21
大学生日常消费调查问卷前言10-05
暨南大学大学语文09-22
大学语文陕西师范大学08-02
全国大学金融专业大学排名09-17
中国民航大学大学介绍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