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标准化情况汇报

2024-10-09

中医药标准化情况汇报(精选10篇)

1.中医药标准化情况汇报 篇一

XX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 组长,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在这里我代表中共XX市委、人民政府和XX市88万人民,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莅临XX,复审验收我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表示热烈欢迎!对你们长期以来给予XX卫生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XX幅员面积2719平方公里,总人口88万,城市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35万,辖40个乡镇、2个办事处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87所。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454所,其中:综合医院11所、中医医院1所、专科医院3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所、乡镇(中心)卫生院40所、村卫生站393所,社会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112所。全市中医编制床位786张,开放中医床位812张,每千人口拥有中医床位数0.92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6800余人,其中中医药人员1413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0.77%。自2012年我市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

作先进单位”以来,历经5年时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组织领导,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及中医药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下,中医药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现将中医药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确保五个到位,中医药地位更加突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坚持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产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作为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支持保障力度。

一是确保组织领导到位。成立有市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市 中药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和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卫生计生局主要负责全市中医药工作具体事宜,协调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及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等相关工作。市卫生计生局内设中医药股,配备有中医药专职干部,形成中医药工作组织机构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稳步推进的工作局面。

二是确保工作部署到位。我市把中医药工作列入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将中医药工作和中医药产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考核,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先后出台了《XX市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XX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XX市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XX市全国基层中医药— 2 —

工先进单位复审工作方案》等中长期规划和指导意见,各乡镇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配置专(兼)职工作人员,层层落实责任、动态督察督办,确保任务落实。

三是确保经费投入到位。市委、市政府在经费上给予政策倾斜,市财政落实了中医药发展补助经费,将我市中医药事业费实行财政预算单列,并逐年增加。近3年共投入2398.27万元,占政府卫生投入10%以上,主要用于中医药基础条件建设、服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有力促进了中医药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确保政策保障到位。在新农合报销政策中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引导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诊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中,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小病到基层就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配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按照政策规定执行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

五是确保舆论宣传到位。组织开展了以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为主题的中医药知识宣传活动,承办中国中西医

结合学会 “一带一路”创新助力驱动工程公益诊疗活动,成功举办 “XX市首届膏方节”、“中医经典诵读”等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宣传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保健方面的科普知识以及中医药在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医药,提高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为我市中医药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城乡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在90%以上。

二、夯实基础,强化三项建设,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按照“强龙头、壮枢纽、固网底”的发展思路,不断强化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了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涵盖县级综合医院、县级专科医院和私立诊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

一是强化市中医医院龙头建设。我市中医医院在近5年内快速稳步发展,全新打造中医名医馆,建成四川省、绵阳市级重点中医专科7个,规范设置中医基层指导科,建有标准院内制剂室,生产独具特色的院内制剂22种,以及袋泡茶、足浴散、中药香囊、蜜丸等临方制剂,是我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中医药医、教、研中心。目前,该院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达65种,中医康复服务每年约10万人次,治未病服务每— 4 —

年约6000余人,中药药品收入占药品收入≥50%,饮片收入占药品收入≥20%,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比例≥10%,自主研发了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并投入使用。近五年来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承担省级科研项目6项,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2项。

二是强化乡镇卫生院枢纽建设。全市40所乡镇卫生院,6所建成中医馆并通过了国家验收,一所中医馆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规范设置了中医集中诊疗区;所有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中医科,均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和煎药服务,中药饮片均达300种以上,中医药服务量均达40%以上。

三是强化村卫生室网底建设。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5%以上村卫生站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中医药服务量达30%以上;4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100种以上中药饮片;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50种以上中成药。同时,市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指导覆盖率达100%;乡镇卫生院专人负责对村卫生站开展中医药技术业务指导,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培训;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将中医药工作纳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对口帮扶重要内容;基本形成了“龙头领先,— 5 —

枢纽中联,基础扎实”的格局。

三、注重培养,建立三个机制,中医药队伍更加壮大 大力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采取“一引、二送、三培”的办法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训工作,保持中医药人才梯队合理,不断壮大中医药队伍。

一是建立中医药人才规划和管理机制。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科技兴医”战略,积极引进中医药人才,针对中青年骨干医师开展分级进修培训。截止2017年底,我市拥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骨干人才”7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1名、“四川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1名。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均达到20%以上,75%以上村卫生室有1名中医类别或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

二是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机制。建立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师资队伍,每年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不少于两次,培训率达到100%,实现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乡镇全覆盖。乡镇卫生院均能规范开展不少于6类的中医药适宜技术,75%以上的村卫生站能规范开展不少于4类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三是建立“名医”评选机制。制定并实施了《XX市名中医评选管理办法》,每五年开展XX市“名中医”评选工作,现已成功— 6 —

举办三届名中医评选活动,目前我市共有省、市、县级名中医共计23人。

四、提升能力,狠抓三个重点,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工作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一是大力推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我市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65%以上;在孕产妇、高血压、2型糖尿病人中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试点工作;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和乡村医生。

二是大力推广中医药“治未病”。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采用中药内服、刮痧拔罐外治、针灸运通经络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脾胃病、咳喘症、疲劳综合症等系列亚健康疾病和颈肩综合征、脂肪肝等杂病,开展中医药健康指导与调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三是提高群众的中医药预防保健能力。通过举办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公众健康教育中医药咨询活动、播放中医药知识影像资料、发放中医药知识宣传手册等方式,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引导城乡居民学习和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提高居民群众的中医药预防保健能力。

五、深入挖掘,通过三个措施,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XX中药材资源丰富,闻名中外的道地药材“附子”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独特的地质地貌、多样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中药材数百种,有附子、百合、石斛、黄栀子、辛夷、黄柏、杜仲、厚朴等重点中药材59种和其他中药材128种。我们充分发挥挖掘这一优势,切实让我市中医药产业“腰板”挺起来,“本领”强起来。

一是打造一流中药材品牌。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加大重点中药材种植力度。有附子GAP基地5000余亩、百合2035亩、其他中药材26000余亩,年总产量11000余吨,年产值近2.2亿;在政府大力推动下,中坝附子科技药业等10余个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建成投产,仅神农中药饮片厂生产中药饮片500余种,年产值3000余万元,中坝附子建成全国最大毒性饮片生产单体车间,壹原草生物科技建成全省最大的石斛产业发展基地。获得附子规范化生产技术专利6项,中药炮制关键技术与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是转化中药材成果。利用中药材优势,鼓励和支持市中医医院根据安全有效的传统精典方、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开发为院内制剂,研发中药膏、丹、丸、散等中医药健康产品。

三是探索医养结合、药食同源、健康旅游模式。在我市建设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示范单位,建设以“百合花基地”、“吴家后— 8 —

山辛夷花基地”为主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点。申报百合花基地为省科技厅“药食用百合全产业链技术集成研究及产业”并立项,获立项资金100万元;对战旗石斛、XX附子等中医药企业进行市本级项目支持,以发展中医药产业带动农业、加工业、服务业、旅游业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市的中医药工作在省、市卫计委及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和专家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群众的需求和上级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此次检查评审为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添举措、再鼓干劲,努力改进、积极创新。

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中医政策,认真研究并制定中医药经费的投入政策,建立长效机制,为中医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二是进一步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充分发挥好中医专科专病的作用,为群众提供多方位的中医医疗的保健服务。

三是充分发挥市内中医三级网络的作用,加强市中医医院对乡镇(中心)卫生院中医业务技术的指导培训,强化医疗质量、医疗文书书写质量、药品质量的监管,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整体不断提高。

四是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尤其是中医骨干,专科专病、学

科学术带头人的培训,为保障群众健康,推进健康XX建设再作新贡献,再创新辉煌。

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放心,我们坚信:XX的中医药事业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下,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一定能够促进中医药事业新跨越。为建设“创新XX、开放XX、幸福XX、大美XX”提供坚强的健康保障,为实现健康中国梦,构建“健康XX”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2.中医药标准化情况汇报 篇二

(一)中医药扶持保障措施。一是医院成立了《中医药条例》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由市卫计局副局长胡宏俊任组长,市中医院院长彭波、市卫计局医政科科长吴而立为副组长,市中医院班子成员赵玉生、黄启玲、杜宗升、董璀红、刘先明、刘科、夏瀚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中医药条例》贯彻落实相关工作。二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将中医药纳入全民医保体系,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诊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提高10%,鼓励和引导农村基层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三是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医院中医药工作发展的意见》、《绩效考核标准》、等多项促进中医药建设发展鼓励政策,将职工关心的中医中药纳入分配方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市卫计局下发了《关于开展2014年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通知》,对全市18个乡镇卫生村医生,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直医疗单位中医药人员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母婴保健知识培训,“小儿捏脊”“儿童推拿”等课件深受基层欢迎。五是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强化培训工作。对新上岗人员进行《中医药条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对原在岗人员进行一年一次的复训,并与三基

考核相结合,不合格者记入绩效考核评分,并与工资挂钩。

(二)加强中医药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健全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加大十六项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认真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和病情评估制度,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及常见疾病临床路径。相继出台了《医疗服务剧本》,《孕产妇诊疗流程》等文件,分期分批对医务人员进行服务剧本的培训,进一步规范了医务人员诊疗行为,提升了医务人员规范服务、主动服务的意识。二是抓中医药内涵建设。把提升中医特色,强化中医内涵建设摆在医疗业务的突出位置,按照三级甲等医院建设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措施及考核机制》等多项促进中医药建设发展鼓励政策。中药饮片使用率达到60%以上,开展中医治疗技术60余项,中医参与住院治疗率达90%以上,中医病历规范化书写率100%。各科制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46个,执行率100%;制订中医临床路径23个,完成临床路径病例129个。三是信息化系统建设逐步完善。完成了PACS和LIS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了B超工作站,跟进和完善了HIS和电子病历,医院管理上台阶。四是依法执业得到保证。杜绝无证执业、无证上岗。

(三)强化职业教育,提高科研水平。一是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网络视频教育。组织医务人员收听收看全国顶级中医专家授课,每周一次。二是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讲座。去年以来邀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武汉同济医院、武汉一医院等11名专家来院开展了新技术项目的讲座6场次,全院医务人员及乡镇村医师共

300余人参加。三是华医网继续教育学习。全院有491人购买了华医网学习卡,通过华医网继续教育项目的学习,达到规定学分。四是承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加强学术交流。五是进修培训。坚持送出去学习的模式,依托上级大医院培养实用型人才。根据医院《建立人才储备库的实施方案》,建立医院人才储备库,去年以来择优选派了12名临床医疗、医技骨干公派外出进修,涉及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普外科、骨伤科、麻醉科等8个专业,有120余人次参加了荆门、武汉等省内组织的短期培训,有10余名科主任参加了国家继续教育项目,这些业务骨干学习回院后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提高了全院医疗业务服务水平。六是开展中医科研工作。将科研工作纳入科主任考核目标,今年市中医院向荆门市科技局申报了5项科研课题,其中有脾胃肝胆病科的“软肝方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等3项获荆门市科技局立项。

(四)存在的问题。一是政府对中医工作的投入和扶持不够,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二是有关鼓励中医工作的政策和措施与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冲突;三是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还有待加强,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的优势;四是加强中药地道药材的管理,将地道药材工作纳入议事日程,鼓励药农种植的积极性,提高中药药效。

(五)对中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中

医的扶持力度,对农合、医保中医药报销比例提高10%的比例,能够落到实处,中医药与西医在报销的比例上应有区别,不应笼统对待。二是要加大基层中医医院的建设力度,使县级中医医院都达到二级甲等医院的水平,发挥中医药龙头作用。三是加强中医药工作的管理力度。在中医院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上有一个新的突破,大胆引进现代管理经验和技术,积极建设中医信息化、标准化网络,达到以国际接轨。

钟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3.中医药标准化情况汇报 篇三

关于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根据**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十大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等通知要求,我院准确把握现阶段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思路、重点和关键措施,深入推进发展中医药壮瑶医药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改善,现将我院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概况

***中医院始建于**年,经过***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县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和爱婴医院,是平南镇的计划免疫、预防保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定点医院。医院现有在职职工***人,高级职称***人,中级***人,开放床位***张,住院部开设有内儿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针灸推拿科、脑病科、手术麻醉科,其中骨伤科、妇科、脑病科是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医院拥有*****等先进医疗设备。

二、严格坚持办院方向,积极发挥中医特色,确保中医药的主导地位

1.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年吸收了***名中医临床专业技术人员,今年选送医务人员进修学习***人次,外出培训学习***人次,有***人通过了副高级职称考试,医院的人才梯队结构和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中医类别医师的中药技术人员在同类人员的比例也逐步得到提高。

2.科室建设。临床科室设置要充分体现中医特色,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门诊建设。

目前我院已经完成了****三个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针灸推拿科 病区及门诊日趋完善,坚持中医药继承创新,拓宽服务领域,使其成为各具特色和独到之处的特色病区和门诊,以扩大品牌效应,提高规模效益。

3.充分发挥在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中的龙头作用。

我院承担着培训全县乡村医生和指导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建设工作,提高中医药的覆盖率。积极配合市、县卫计委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应用。大力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在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全院使用中药饮片***种,开设有代煎中药业务,医院每天代中药***人次。

5.落实医改政策,执行药物零差价销售。从***年***月***日起,我院正式实施了药物零差价政策,今年我院共有***多个药品品种零差价销售,药品价格下降**%,***年药品零差价让利群众***万元。

三、加强基础设施及硬件建设,促进中医药发展。

一年多来对医院的就医环境进行了改造,整合收费、报销窗口,简化服务流程,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建设开放式护士站,增加公共手机充电装置,增加轮椅、候诊椅等便民措施,深受患者的好评。

四、加大中医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实施中医人才素质工程

根据***基层中医民族医师承项目培训,我院充分利用***名本院老中医的人才资源,对遴选出的有培养前途的***名年轻中医人才,举行了隆重的中医拜师仪式,进行中医传承“师带徒”式重点培养,可以系统地开展经方的临床研究工作,挖掘继承经方的理论精髓,系统地应用于临床,教学相长,效果显著。此外,我院选派***名中医骨干参加了***中(壮瑶)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和中医药优秀骨干人才培训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以及我院派出到上级中医医院 2 的进修学习和短期培训,和***医院对我院的名老中医工作室(脾胃病科)建设、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对我院的对口帮扶等,促进了中医的薪火相传,以及年轻中医人才的早日成才,使我院的中医药人才梯度得到了充实和加强。

五、积极开展中医非药物治疗,提高中医疗效

充分发挥中医药“简、易、便、廉”优势服务群众,临床科室中共开展中医外治法、特色治疗腹针、温针、埋针、放血、火针、隔物灸、姜疗灸、小针刀、烫疗、贴敷、套管针、液针刀等***余个中医外治项目,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深受欢迎。医院配备有用于连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的计算机系统、投影仪等设备,开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每周组织医务人员观看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视频,使医务人员的中医适宜技术不断提高,更好的推广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诊疗能力,增强疗效。

六、中药资源普查方面,协助自治区中药资源考察队到***进行考察,总计***天/人次,完成野外中药材标本采集种、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当地中草药收购等调查数据表**多份。通过多次考察及资源整理,使考察队更全面地掌握我县中药材资源状况,充分挖掘我县中药特色和资源优势,以便做好传承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为平南经济建设服务,真正让百姓享受到中医药事业改革发证成果。

七、发展民族医药存在的问题

1、人才短缺,特别是缺少影响力大的名老中医及学科带头人,影响了医院部分学科的发展,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2、对本地中药材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但是缺乏系统整理及创新精神,不能发挥地道中药材优势。

3、医院占地面积不足**平方米,建设面积**平方米,与**万人 3 口*的中医服务机构不相协调,不适合医院的长期发展规划及医改要求,严重影响全县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发展。由于业务用房严重不足以及陈旧,部份用房已成危房,影响了医院正常运转,规划**建设一幢门诊住院综合楼,该项目已经先后完成了****。

八、改进措施及建议

1、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加强师承跟师教育,提高中医药技术服务能力。

2、国家应当给予倾斜政策,特别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为更好的发挥中医药作用创造良好条件铺平道路。

3、加强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宣传,营造良好中医药氛围。

4、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中医药是 祖国医学的瑰宝。我们要发展地方药厂,描准市场,勇于标新立异,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用高科技含量、适用性强的新业务、新技术、新成果发展中医药事业。

5、医疗业务用房没有得到撤底解决,长远发展计划就是争取整体搬迁。

4.中医科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 篇四

自进入2011年元月以来,我科工作开展相对顺利,科室人员在团结一致的情况下努力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开展工作,病区住院人数的增多更是增加了我们的工作积极性,收入也较去年有所增加,开展工作的同时也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人员流动性大,业务水平中不能充分体现出中医药的特色,专家资源缺乏,特别是缺乏,特别是缺乏那些有多年临床经验的老中医药专家的莅临指导等等,另外与实际最为相近的是我们现有的设备和已经订购的设备不能完全得到利用和及时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我们发展的阻碍。好的工作环境靠医院来保证,好的效益靠我们自己来创造。

作为一个发扬我县民族特色的独立科室,我们所具有的发展潜力很大,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只要加倍努力寻找一个好的切入点,今后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的。首先要加大对科室业务的宣传力度,对病人的服务做到点对点面对面,中心明确,从而得到患者的认可另外我们所人群相对固定,其中以农牧业为主,其次为城镇人群,沟通上障碍成为我们服务过程遇到较大的困难,不能很好的了解患者的民风民俗,就不能能够想患者之所想,在一定程度上就要影响我们的治疗,甚至在患者之间造成负面影响,往大说是影响民族之间的团结稳定,小了说是冲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线。

下一步我们要在以与患者交流为前提。急病人所急,站在病人的立场充分考虑问题,达到医患关系的和谐,同时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打好基础才能快速的为病人解决病患,开展新型项目,新技术,使我们解决问题变得不再单一,打造文明科室的同时也要展现中医科特色,同时加大科室与科室之间沟通与交流,使病人足不出院就能解决全方面问题。不论何时我们教都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去伪存真,去粗存精争取做到最好

中医科

5.中医药标准化情况汇报 篇五

关于医药费用控制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院领导:

大家下午好。现将我院医药费用控制概况做简要汇报,不足之处请领导们批评、指正。

一、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建立健全药品,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规范诊疗行为,开展了抗菌药物的学习与考试,明确了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与使用。每月进行四排队、八排队的公示,做到了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今年,全院药品收入1332.6万元,其中中药收入金额858.7万元、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64.6%;门诊抗生素使用占药品收入6.07%、青霉素使用占抗生素45.6%;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占药品收入27%、青霉素使用占抗生素55%。平均住院费用2877.53元,平均住院天数8天,比去年下降一天。平均门诊费用为92.65元。输液患者比例为3.97%,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为84.9%,患者满意率97%。

二、开展临床路径研究,实施检验结果共享。

我院于2011年3月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并确定了4个试点专业,5个试点病种数。5个病种分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病,进入路径70列、退出路径3列、平均住院天数8.3天、平均住院费用3221.9元。病毒性心肌炎、进入路径1列、无退出路径病列、平均住院天数10天、平均住院费用2655.74元。支气管肺炎、进入路径28列、退出路径1列、平均住院天数9.9天、平均住院费用2178.2.元。急性阑尾炎、进入路径31列、退出路径5列、平均住院天数6.8天、平均住院费用3126.88元。消化性溃疡、进入路径9列、无退出路径病列、平均住院天数8.2天、平均住院费用2878.9元。

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开展,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体现了合理收费,使患者得到实惠。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严格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三、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优势。

为了确保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中医药适宜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指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在3年内使我县大部分农村群众能够掌握和熟练应用基本、简便、效果明显的中医急救、中医食疗及6种中医适宜技术,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水平。医院率先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使医护人员掌握了15项中医适宜技术。为了提高中草药的应用,将住院病人中草药处方数占住院病人住院天数的百分率纳入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使中药使用率大幅提高,今年门诊中药处方的比例为86.8%,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总处方的比例为39.6%。其次加大针灸理疗,穴位外敷等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于应用,鼓励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中成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点。结合“5.12”护士 节开展了头部按摩、刮痧、针灸等中医技能竟赛,激发了广大医护人员学习中医技能的热情,提高了技能水平。今年,我院新开展 “冬病夏治”穴位外敷治疗,贴敷人次达到256人次,取得了社会广大群众的好评。进一步提高我县居民的健康水平,四、改善医疗服务,推进医德医风建设。

进一步强化处方点评制度、病历书写评比、医德医风考评,有力地促进工作,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今年五月开展了病历展评,并对前三名进行了奖励,对丙级病历给予惩罚,并返回相应科室进行整改。每月出科病历必须由科主任审阅后,方可出科,提高了病历书写质量。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医德医风考核,并纳入个人考核档案。积极开展“铸医德、提医术、正医风”活动,定期开展职工的法制教育、警示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党员示范岗,实行挂牌上岗,同时还开展了 “星级护士”、“优秀护士”、“窗口服务明星”评选活动,增强了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截止目前医务人员拒收和退还病人红包共计56人次,金额8600元,收到病人赠送的锦旗1面。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尽管我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许多不足,离人民群众的要求,社会的期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医疗费用的控制作为强化医院管理的重点,控制医疗费用与临床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医务人员不良行为记分、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有效的医药费用控制考核机制。广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和院内中医药制剂与调剂的使用,逐步行成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就医格局,改善医疗服务。

中医医院

6.医院民族医药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篇六

科右中旗蒙医院民族医药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各位领导:下面我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调研函内容结合我院蒙医药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目前民族医药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困难、问题谈一谈自己浮浅的认识、想法和建议,因自己分析问题能力有限,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1、民族医药、医疗、教学、科研机构基本情况:我院(所)成立于1973年,当时是吉林省

唯一一所民族医药研究机构。1980年兴安盟复建,划为内蒙古后在全区民族医药研究机构调整中因工作成绩突出而唯一保留的旗县级民族医药研究机构。现有职工126名,占地面积14400平米,建筑面积4200平米,固定资产600

万,其中医疗设备值370万元。编制床位80张,实际开放60张。设有内、外、妇、儿、口腔、眼科、五疗、皮肤、骨伤、肛肠、急救中心等11个一级科室,4个疗区和糖尿病、宫颈糜烂两个重点专科。手术麻醉科、放射科、检验科、功能检查、药剂科、制剂室、供应室、预防保健科、医保科等9个医技辅助科室。院办、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财务科等5个职能科室。科室比较健全,管理比较规范,97年以较高的整体优势步入国家“二级乙等”医院行列。院(所)除开展11个一级科室医疗业务工作外,开展有心电、黑白B超、彩超、电子胃镜、CT、全自动生化、血球计数、尿十项分析和血液流变、r—放射免疫等检测业务。院(所)年门诊3万人次,收住院患者1500例,其中手术患者570例;是我旗职工医疗保险、人寿保险定点医院和低视力眼病康复中心,是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民族医药专修学院、呼盟卫校、兴安盟残疾人卫校

实习基地。

2、民族医药文献整理情况院(所)在民族医药文献挖掘、整理、提高方面成绩显著。曾整理、翻译、编著蒙汉对照和《蒙医常用方剂选》、《斯日吉米格》、《蒙医乡村医生手册》、《宝音扎布肝病防治》、《长寿奥秘》等书,深受读者的好评。

3、民族医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情况院(所)拥有生产四个剂型,120余个品种蒙药普通制剂室,年产量5000公斤以上,基本满足本院(所)及全旗调剂使用。研究开发的治疗妇女宫颈糜烂新蒙药《尼哈其塔拉哈》、《呼和散》、《哈屯塔拉哈》获得兴安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蒙药治疗糖尿病》课题2004年盟科委立项,研制开发的新蒙药《喜晶系列》投入临床,治疗糖尿病效果良好,受到患者好评。与此同时,《蒙药治疗高脂血症》、《蒙药治疗骨质增生》的新药《雅顺色音》、《琪寸格根》正在研制开发之中。

4、民族医药相关政策落实、制定情况及各级政府扶持和发展民族医药情况

随着国家对中蒙医药工作的进一步的重视,民族医药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如:我区出台了《蒙医、中医条例》,对蒙、中药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了政策的倾斜我国、我区民族医药前景将是非常美好的也是令人鼓舞。狠抓落实,必定会大有作为。

5、民族医药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制定情况应该说蒙医药制剂基本规范,已经有部颁和区颁标准,但可能有不少治疗效果好的传统方剂未列入标准,应该补充。其它相应技术标准应加紧制定完善。

6、发展民族医药存在的问题及做好民族医药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困难和问题中、蒙医药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牧民用蒙医药看病就医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明确指出:卫生工作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民族医学地位得到了提高。始终坚持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在了农村牧区。内蒙古自治区也出台了《蒙医、中医条例》,对民族医药的

7.中医药标准化情况汇报 篇七

一、医院简介

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是一所以中医为特色,集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非赢利性中医医院,创建于1987年,成立29年来,一代代中医人始终坚持“传承创新、厚德为民”的办院宗旨,恪守“严谨、求精、诚信、仁爱”的院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特别是2013年医院实施整体搬迁后,医院获得了快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占地面积21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30张。开设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五官科、针灸理疗康复科、小针刀专科、急诊科等20个临床科室和药学部、检验科、影像科等10个医技科室。现有在岗职工299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14人,中级职称41人。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拥有进口16排螺旋CT、DR、CR机、进口高档彩超、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五分类血球计数仪、化学免疫发光仪、体外震波碎石机、腹腔镜、心电监护仪、微量元素测定仪、臭氧治疗仪等先进医疗设备。能开展胃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子宫颈癌根治术,肝、胆、脾、胃、肾等上腹部手术、脑外、胸外、椎间盘突出、髋关节置换、微创等高难度手术。年门诊107851人次,住院5785人次。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县卫计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药管理年及“三好一满意”等活动,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内涵建设,狠抓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医院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严密的管理体系创造了有利于医院发展的内部环境,“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营造了良好的服务氛围,医院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二、医院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介绍

(一)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中落实医改政策

现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优势作用,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我院根据国家有关精神,制定了一系列中医药优惠政策:一是向群众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理念,引导民众崇尚中医、相信中医、选择中医,促进医务人员热爱中医、使用中医、发展中医;二是搞好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组织中医药人员认真学习四大经典著作,并组织考试,近年中医人员考试合格率为100%;三是鼓励中医人员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手段治疗疾病,要求中医门诊处方量不得低于60%,中医治疗大于85%,中药销售额不低于药品销售额的35%,住院部中医处方量不低于40%,中药治疗不低于70%,销售额不低于药品销售额的25%;四是门诊、住院病人平均费用及住院天数稳步下降,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社会群众对医院的认可度明显提高。

(二)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开展、推广情况

我院加大临床医师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力度,坚持每周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讲座1次,上半年共开展18余次,参加培训人次400人次,使我院全体医生及护士均能熟练掌握常用适宜技术操作及使用,为广大群众提供健康、保健等知识宣传。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启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筛选适宜项目,严格目标考核,大力组织推广,以进一步提高卫技人员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防病治病能力,不断推进中医药服务工作。安排中医专业技术骨干,筛选出10项简便、易学、有效、实用的中医药适宜推广技术,在临床中积极推广使用。随着中医药项目的深入开展,医院的中医特色更加凸现,中医药临床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我院内科、外科等病区都设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开展针灸、推拿、熏蒸、蜡疗、火罐、刮痧等中医治疗项目20余种,极大的方便了患者治疗,缩短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三)加强中医护理工作

对各科护士长及护士进行中医理论、中医技能的培训,在工作中开展辨证施护,并充分运用功能位摆放、刮痧、针灸、艾灸、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

(四)不断巩固中医专科专病

我院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为核心,不断规范我院专科专病中医骨伤科、针灸科和中医脾胃病,为进一步推动其发展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加强中医知识的培训。二是制定中医诊疗规范。三是完善中医病历的书写,规定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书写中医病历,并由专人负责审核病历。四是骨伤科疾病必须采取两种以上的中医特色疗法促其恢复,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通过以上措施,使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形成以中药、西药、中医特色疗法、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的完整的一套治疗体系。

(五)促进医院中医文化建设

医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我院不断推动医院文化建设。在病房走廊等处张贴中医药宣传知识,介绍名老中医、专科特色等,开设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科学实用的中医药科普教育专栏,介绍中医药的基本知识、诊治原理,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切实把中医哲学思想渗透到医院文化建设中来。

(六)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及西学中培训工作

我院制定了《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开展 “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学经典”培训工作。2016年截止目前我院共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10次,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18期,共培训520人次。继续开展中医师承教育活动,今年我院共有6名师承老师,15名学员,每周坚持跟师3天以上,师承教育工作正在扎实推进。

(七)中医药治未病工作

一是医院成立了中医药“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医“治未病”技术指导小组,制定了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制度及职责。二是开展了“治未病”诊疗项目20余项,主要为:药物帖敷疗法、针挑疗法、推拿疗法、按摩疗法、刮痧疗法、热敷疗法、冷敷疗法、梳头疗法、雾化吸入疗法、药物熏洗疗法、药酒疗法、药茶疗法、点穴疗法、手穴疗法、耳穴疗法等。三是加强对“治未病”工作情况的评估,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保障“治未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以上是我院近年来开展中医药工作的基本情况,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努力实践。恳请各位领导能够经常到我院检查指导工作,为我们中医院发展建言献策,鼎力支持,我们将不胜感激,我们也有信心和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保障全县人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8.建设标准化学校情况汇报 篇八

一、办学条件

1、校园基本情况

①1990年永乐村投入150万元,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10000m2、建筑面积3700m2、集幼儿园、小学为一体的现代化花园式学校。学校是六年制单轨制,有19名教师,其中地级教学能手4人,县级教学能手6人,省级优秀班主任2人。学生210余名,幼儿110余名。1995年学校两基验收达标,学校先后被省、地、县授予“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教育先单位”“文明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管理年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②校园环境:学校地处永乐村中心地段,交通便利。学校布局规范合理,校园内环境优雅,素有花园式学校的美称。

2、学校规模

我校现有6个教学班,平均每班35人。

3、学校校舍

①校舍面积:学校建筑面积共计3700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0.6平方米。

②教学用房:学校有教室7间,活动室4个。

③办公用房:办公室7间,有的是兼有,不能满足所有教师的办公需要。

4、体育设施:

①运动场地:操场2400平方米,还不符合标准,正计划硬化。

②体育设施:常规的设施有,离标准相差还远,正在完善之中,但由于经费等原因,所以困难也不少。

5、教学仪器设施

①教学仪器:常规教学仪器、器材、信息教育设备基本齐全。

②电教装备:有一台供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教室配备有电视机、vcd、录音机、投影仪。

6、图书配备

①图书设施:学校设有一个图书室。

②书刊配备:生均图书30册,有较为丰富的教参资料、工具书等。

7、师资队伍

学校有19名教师,其中本科学历2人,专科学历4人,其余教师学历都达标。

二、学校管理

1、管理体制

①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内设分管教学等工作机构,设有教研组,各机构职责明确、制度上墙。

②学校落实校务公开制度。

2、制度建设

①学校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学工作实现量化考评细则,奖惩兑现。

②学校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外出学习。

3、安全防范和教育

学校制定有安全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平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召开法制报告会,安排教师假期值班。

三、教育教学

1、德育工作

学校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并在国旗下讲话,平时通过各科教学、各种活动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2、教学工作

教育教学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加强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开齐开全所有课程,开足课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全面。

3、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要求能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并组织好班集体各种活动,协助各科教师共同教书育人。

四、存在问题

通过自查自评,我校在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而言,突出的问题有:

1、操场还不符合标准。

2、各种现代化教学仪器离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3、体育设施有待完善。

五、整改措施

9.长垣中医院规范化建设情况汇报 篇九

近年来,我院按照上级有关医院规范化建设文件精神,努力规范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深刻认识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各项规范制度的教育和学习,做到领导重视、措施到位,对医疗护理等各项制度采取每半年考试,保证制度落实到位,促使医院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下面就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范规章制度建设:

规章制度是保障各项工作规范运行的最基本条件,中医院一贯注重制度建设,各项工作、各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要求,从2003年至今,先后汇编了五本规章制度,2003年8月编印了《长垣中医院规章制度与岗位职责》,内容包括“医院工作人员守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管理制度包括行政管理制度、医疗工作制度、护理工作制度、医技科室工作制度、药品管理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六大类67项,岗位职责包括党政管理人员职责、医疗医药工作人员职责、医技科室工作人员职责、护理岗位职责、后勤人员岗位职责五大类80余项。2008年至2010年,又编印了《长垣中医院制度与文件汇编》两册及《中医医院管理主要法律法规规范汇编》、《长垣中医院医疗服务规范化建设提升活动法律法规及制度汇编》,内容涵盖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医院管理法律法规、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灾害应急预案等多个方面,是对《长垣县中医院规章制度与岗位职责》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新增医、药、护、技及财务、行政等各种制度和职责72项,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及医疗质量万里行相关制度78项,工作流程29项,全员全程全岗优质服务细则100条,承诺服务20条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使我院制度建设更加规范。制度汇编做到全院人手一套,并组织经常性的学习和监督,建立了三级质控组织,经常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发现违反相应工作制度的,按照质控细则扣分,与绩效工资挂钩,从而保证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医院工作各个环节,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今年,我们又组织人员制定了63个病种,36项临床路径,在临床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使临床诊疗更加规范化,且有效控制治疗费用,降低群众医疗负担。

二、规范机构设置建设

按照《河南省县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科学合理设置内设机构,临床科室设有急诊、内、外、妇、儿、骨伤、五官、针灸推拿、康复理疗、感染性疾病等20个科室,医技科室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手术室、输血科、放射科、病理科、消毒供应室、超声室等,同时按要求设置8个行管工勤科室,机构建设达到《河南省县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的要求。科室名称按照中医医院科室名称规范要求合理冠名,做到机构设置标准化,机构功能满足二级中医医院要求。

三、规范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河南省县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我院配套设施如手术室、检验室、药库、制剂、血库以及基本医疗设备均达到要求标准。在床位设置上,标准要求60万以上的县级中医院床位应在250张以上,我院2010年申请床位编制500张,已通过省中医管理局审批,现在实际床位460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本建设规模达不到要求,县级中医医院标准中要求每张床位建筑面积为80平米,我院应达到建筑面积4万平米,实际现有建筑面积不足2万平米,中医传统疗法和中药制剂室用房面积也达不到规范标准的要求(要求中药制剂室≥600平米,中医传统疗法用房≥500平米,并要求建筑面积单列)。在基本设备方面,标准要求配备85种基本设备,我院目前配齐84种,尚缺核磁共振,达不到基本规范要求。

四、规范人力资源管理

根据《河南省县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工作人员数按每床位1.5—1.8配备,我县中医院按照县人事部门核定意见,按每床位1.5人配备人员,现实有床位461张,配备工作人员应为692人,按标准要求,医生护士之比为1:2,中医药人员数量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应≥70%,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60%。在今年实行的全员岗位聘用工作中,我院共聘用符合任职条件工作人员507人,但人员结构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护士总数少;二是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比例低,目前还达不到规范要求。

五、业务技术指标规范 主要业务技术指标有27种:

1、治愈好转率≥90%

2、入院三日确诊率≥95%

3、出院者平均住院日≤21天

4、病床周转次数≥20次

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0%

6、中医病证诊断准确率≥95%

7、上级医师指导优良率≥95%

8、住院甲级病历率≥90%

9、门诊病历合格率≥95%

10、处方书写合格率≥95%

11、急诊留观时间≤3天

12、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13、急诊病人数≥全院门诊量的3%

14、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病护理合格率≥90%,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

15、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每个护理单元≥2项

16、院内健康教育、中医药知识宣传覆盖率100%

17、全院各级各类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率>90%,合格率>80%

18、甲级X光片率≥40%;合格片率≥97%;临床与放射线诊断符合率≥90%

19、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实验室平均每次VIS≤120 20、B超检查阳性率≥30%

21、门诊处方中,中药处方占总处方比例≥60%。

22、具备适应证的住院病人服用中药汤剂或应用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100%

23、中医重点专科及开展特色病证管理的科室:中医治疗率≥80﹪。

24、住院病人服用汤剂且在院内煎药率占病人比例≥50%

25、门诊常规单项检查如检验、心电图、超声、医学影像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26、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24小时

10.中医药标准化情况汇报 篇十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2014工作汇报

通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项目实施以来,在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努力,按计划完成了相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基础设施及硬件建设,促进中医药发展

2012我院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的36层中医大厦已投入使用。计划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19层门急诊大楼已破土动工,拟于2015年10月投入使用。投资80余元万元购置先进的膏方制作设备开展冬季膏方制作。

二.创国家三级中医院 中医发展跃上新台阶

我院在保持了中医快速发展优势的前提下,经过全体员工长期的共同努力,2012年9月7日,我院顺利通过了国家中管局组织的国家三级中医院评审,使我院的中医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加大中医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实施中医人才素质工程

1.成立陈亦人学术传承工作室,开展经方临床实用研究

我院2014年成立了陈亦人学术传承工作室,系统地开展经方的临床研究工作,挖掘继承经方的理论精髓,系统地应用于临床,教学相长,效果显著。

2.搭建中医研修平台,培养中医人才。

我院为提高全院中西医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术水平,2014我院又投资了200余万元,和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办了第二 届132人的“西学中”研修班(分医疗、护理、药材班),每周由大学派教授来我院授课,优化了专业结构。

3.实行中医传承“师带徒”,促进中医薪火相传。

我院在积极配合国家“青苗计划”积极开展院内中医传承“师带徒”工作。

2014我院充分利用7名本院老中医的人才资源,对遴选出的有培养前途的10名年轻中医人才,举行了隆重的中医拜师仪式,进行中医传承“师带徒”式重点培养,促进了中医的薪火相传,促进了年轻中医人才的早日成才。

4.举办“中医大讲堂”,学习中医老专家临床经验

我院举办了6次“中医大讲堂”,邀请了6名中医专家讲授从医几十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典型脉案、用药心得,使800多人次中青年中医人员收益匪浅。

5.开展中医“经典读书会”活动,提高中医内涵。

我院投资7.8万元购置了中医经典电子图书库,利用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平台,构建了电子阅读平台,方便了中医经典的学习。同时还投资了7.2万元购置了纸质中医书籍,丰富了中医阅读品种和范围。2014我院举办了6次“经典读书会”,240多人次参加了该次活动,提高了我院的中医内涵。

四.积极开展中医诊疗,提高中医疗效

1.积极响应国家农村基层中医药服务功能提升工程的号召,我院2014积极响应国家农村基层中医药服务功能提升工程 的号召,成立领导小组,针对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方案,协助县卫计委组织及实施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积极开展中医非药物治疗,体现中医特色

中医非药物治疗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法,如针灸、推拿、药浴、熏洗、刮痧等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深受欢迎。2014我院中医非药物疗法,对部分病区实行主动参与方式,由针灸推拿科派出专职推拿专家,参与儿科腹泻的专项推拿,此举治愈了众多顽固性小儿腹泻,收到了患儿家长的欢迎。还派出针灸专家主动参与妇产科产后无母乳的治疗,进过非药物的针灸和推拿,促进了母亲的及时开乳,保障了母乳喂养,得到了产妇及其亲属的一致好评,此举是我院中医工作的亮点之一。

五.开展中医“治未病”,隆重举办首届“膏方节”

自2012年起至2014年我院已经成功举办了的三届“膏方节”,成为我院发展中医的新亮点,2014年膏方节特邀请了以江苏省中医院汪悦院长为首的5名省级中医专家现场坐诊,为广大患者和市民开具膏方,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的知识。当天开出膏方240多付,通过我院首届“膏方节”的举办,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切身体验到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独特作用。

六.积极开展中医文化建设,促进中医发展

1.积极实施中医医疗惠民工程,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014我院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严格执行国家中医医疗收费价格标准,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原则,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积极开展中医医疗下乡活动和支援农村中医卫生工程,努力打造中医的“诚信品牌”。

七.严格坚持办院方向,积极发挥中医特色,确保中医药的主导地位

1.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我院合理配备各类卫生技术人员,提高中医药人员在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2014年我院中医类别医师的中药技术人员在同类人员的比例逐步提高。

2.科室建设。临床科室设置要充分体现中医特色,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门诊建设。

2014年我院已经有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市级重点学科3个,坚持中医药继承创新,拓宽服务领域,使其成为各具特色和独到之处的特色门诊。以扩大品牌效应,提高规模效益。

3.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中医药工作中的龙头作用,真正成为农村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中心。

我院积极指导农村卫生院工作和培训乡村医生,提高中医药的覆盖率。积极配合市、县卫计委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加强重点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在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七.全力打造中医院品牌。

1.2014年医院投资80余万元,对于一些院内环境进行中医文化改造,以古色古香的仿古设计、装修,营造中医氛围,进一步增强中医院影响力。

2.成立中医“治未病”中心,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体质评估、中医干预指导、健康调养指导,中药膏方、药膳、中药熏蒸、扶阳罐疗法等。2014年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夏季“三伏贴”、“冬病夏治”和“冬季膏方”工作,就诊患者达1100多人,广受患者青睐。

九.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 1.中医内涵不足,急待建设。

2.中医教育体系不合理,加强师承教育。3.中药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临床疗效。

4.中医颗粒剂部分地区不能纳入医保体系,制约中医的使用。

上一篇:如何成为好医生演讲稿下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美文